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經義考 > 經義考 卷二百六十
[260-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二百六十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
   逸經上/

  遺句
賁彖傳/故不利有攸往下有/剛柔交錯四字接/天文也
 王弼注剛柔交錯而成文焉天之文也
[260-1b]
節彖傳/中正以通下有/然後乃亨也五字誤入注/
    右郭京易舉正
不威小不懲大
不損而益之
    右家語
其亡斯自取災
 焦竑曰見風俗通逸易也
    右風俗通今本無之/
[260-2a]
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
謙之謂也
天地動而萬物變化
    右説苑
天出善道聖人得之文在天垂象見吉凶聖人則之之/
下/
    右陸賈新語
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
[260-2b]
    右許慎説文
小人處盛位雖髙必崩不盈其道不恒其德而能以善
終身未之有也是以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右桓寛鹽鐵論
乾為天至/為木果下有/為龍為直為衣為言八字/
 朱震曰乾其動也直在上為衣在下為裳為言者震
 聲兑口聲出于口也所以能言者出于乾陽也
 項安世曰為龍震之健也為直巽之躁也為言兑之
[260-3a]
 决也震之龍巽之䋲直兑之口舌皆以乾爻故也乾
 為衣上服也坤為裳下服也
坤為地至/為黒下有/為牝為迷為方為囊為裳為黄為
帛為漿一十六字/
 朱震曰坤變乾為牝馬離變坤為牝牛陰陽之中復
 有陰陽也為迷者坤㝠晦待陽而後明也為方者坤
 靜而德方也為囊者坤虚有容也為裳為黄地之中
 色為帛為漿不足於陽也
[260-3b]
 項安世曰曰牝曰迷曰方曰囊曰裳曰黄皆見本卦
 繇辭乾為蠶精而出於震至巽離而為絲至坤而成
 帛也酒主陽漿主陰故坤為漿
震為雷至/為蕃鮮下有/為王為鵠為鼔六字/
 朱震曰為王當在乾為天以下錯文也
 項安世曰為王者帝出乎震也與長子同為鵠為鼓
 皆聲之遠聞者也與雷同
巽為木至/為躁卦下有/為揚為鸛四字/
[260-4a]
 朱震曰為揚者巽為風輕揚震為鵠陽鳥也巽為鸛
 陰鳥也
 項安世曰巽稱而隱稱即揚也揚子曰巽以揚之
坎為水至/為堅多心下有/為宫為律為可為棟為叢棘
為狐為蒺藜為桎梏一十九字/
 朱震曰水可動而動可止而止故為可
 項安世曰宫與穴同象皆外圍土而内居人陷也隱
 伏也陽在中也五聲之宫亦陽在中也律者法也水
[260-4b]
 能平準故為法楝字疑當為棟棟在屋中有陽之象
 焉大過肖坎故為棟逸象多出於繇辭之文恐取於
 大過也
離為火至/為科上槁下有/為牝牛三字/
 朱震曰為牧牛王洙本作牝牛
艮為山至/為堅多節下有/為鼻為虎為狐六字/
 朱震曰為鼻者傳曰鼻者面之山
 項安世曰艮為山鼻者天中之山也艮主寅虎寅獸
[260-5a]
 也故艮為狗虎之子亦為狗坎為狐取其心之險也
 艮為狐取其喙之黔也
兑為澤至/為羊下有/為常為輔頰五字/
 項安世曰晁以道古易常即古文裳字若然坤之逸
 象既有裳矣兑之為常意者其為商之誤與
    右九家易解
離者麗也下有/麗必有所感故受之以咸咸者感也一/
十四字/
[260-5b]
    右王昭素易論
故受之以遯下有/遯者退也四字/
    右易舉正

  逸篇
汨作 九共 稾飫
 序曰帝釐下土方設居方别生分類作汨作九共九
 篇稾飫
[260-6a]
 劉敞曰九共九篇共當作丘古文丘作亚與共相近
 故誤傳以為共耳九丘者即所謂八索九丘案小序
 帝釐下土方設居方别生分類作汨作九共及稾飫
 然則汨作之篇言所以釐下土興功致治之道耳九
 丘者乃所謂方設居方别生分類者也九州殊土異
 俗各因其性順其舊而教擾之故為九篇篇言一州
 也舜肇十有二州而今但九者幽并之俗與冀州類
 營州之俗與青州類但疆土廣大故分之至於人物
[260-6b]
 自如舊也孔安國為隸古定書不知丘字誤為共遂
 肆臆説云述職方以除九丘案職方氏之書一官所
 守耳周禮出於周公仲尼未嘗刪述而云除九丘可
 乎則此云九共當為九丘必也禹貢雖載九州之地
 形乃是治水之書亦無方設居方别生分類之事是
 禹貢所言者形質也九丘所言者情性也惜哉此書
 之亡不及見有虞氏之明德也
 林之竒曰知之為知之堯典舜典之所以可言也不
[260-7a]
 知為不知九共槀飫畧之可也
 朱子曰方設居方逐方各設其居方之道
 薛季宣曰鯀湮洪水而謂之汨陳舜釐下土而謂之
 汨作鯀亂之而舜治之水治而後民可作也伏生稱
 九共以諸侯來朝各述其土地所生美惡人民好惡
 為之貢賦政教紀其語曰予辨下土使民平平使民
 無傲然則貢賦之書禹貢蓋其畧耳舜典肇十有二
 州而九共止於九篇治水之後州復合為九州矣
[260-7b]
帝告史記/作俈 釐沃
 序曰自契至於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
 告釐沃
 陸德明曰帝告釐沃等五亡篇舊解是夏書馬鄭之
 徒以為商書兩義俱通
 陳櫟曰契帝嚳子舜封之商賜姓子嚳元都亳帝告
 即帝嚳
章施乃服明上下
[260-8a]
 王應麟曰書大傳引帝告篇
湯征
 序曰湯征諸侯葛伯不祀湯始征之作湯征
 孔穎逹曰湯伐諸侯始於葛伯仲虺之誥云初征自
 葛是也
湯曰予有言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
能聽道乃進君國子民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湯
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罰殛之無有攸赦見史記/
[260-8b]
 金履祥曰史遷載湯征之辭而不類蓋非湯征之舊
 也孟子引亳衆往耕之事疑出此書
汝鳩 汝方史記/作房
 序曰伊尹去亳適夏既醜有夏復歸于亳入自北門
 乃遇汝鳩汝方作汝鳩汝方
 竹書紀年帝癸十七年商使伊尹來朝二十年伊尹
 歸于商及汝鳩汝方㑹于北門
 孔安國曰言所以醜夏而還之意
[260-9a]
 薛季宣曰伊尹之五就湯五就桀其盛德之至乎不
 以桀之不能不以湯之齊聖廢其君臣之義期於克
 正乃已不得已而至於伐豈湯伊尹之心哉二篇之
 告惜哉其不存焉
 鄭伯熊曰伊尹適夏猶武王觀政於商伊尹復歸于
 亳則桀無悛改之理矣然後湯師興焉蓋湯之伐桀
 必俟伊尹之歸伊尹未歸則桀猶可改也
 金履祥曰孟子所云五就湯五就桀之事意者於鳩
[260-9b]
 方之書得之
 羅敦仁曰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天之生斯民
 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予天民之先覺
 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知此
 是語汝鳩汝方者
夏社 疑至 臣扈
 序曰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作夏社疑至臣扈
 孔安國曰言夏社不可遷之義
[260-10a]
 孔穎達曰疑至臣扈當是二臣名馬融云聖人不可
 自專復用二臣自明也
 程子曰不可者湯不可之也
 薛季宣曰古者征伐之主必改制度以新民之視聽
 變置社稷其事之大者故為勝夏首政
 鄭伯熊曰勝夏之後欲遷其社湯獨不可特屋之以
 示戒若曰是其君之罪非神之責耳此作夏社之意
 也伊川曰屋社之制計必始於湯理或然與
[260-10b]
 陳櫟曰初欲遷夏社作夏社篇繼以二臣之議而止
 故又作疑至臣扈篇
典寶
 序曰夏師敗績湯遂從之遂伐三艐史記/作㚇俘厥寶玉
 誼史記/作義伯仲伯作典寶
 竹書紀年帝癸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
 雷雨戰于鳴條夏師敗績桀出奔三艐戰于郕獲桀
 於焦門放之南巢
[260-11a]
 孔安國曰三艐國名桀走保之今定陶也
 孔穎達曰桀必載寶而行棄於三艐取其寶玉取其
 所棄者也
 薛季宣曰典寶之作其明守器之道乎
 鄭伯熊曰三艐桀所奔也寶玉夏之器璜之類是也
 典寶之作其以祖宗之物所當常寶而無德則失亦
 不可常乎
明居
[260-11b]
 序曰咎單作明居
 馬融曰咎單為湯司空
 薛季宣曰孟子稱大哉居乎此明居所以作也
肆命 徂后
 序曰成湯既殁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肆命徂后
 孔安國曰肆命陳天命以戒太甲也徂后陳往古明
 君以戒也
沃丁
[260-12a]
 序曰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單遂訓伊尹事作沃丁
 皇甫謐曰沃丁八年伊尹卒卒年百有餘歲大霧三
 日沃丁葬之以天子禮祀以太牢親臨喪以報大德
 李舜臣曰稷契以下盡臣道者代不乏人伊尹周公
 之葬獨紀于書
咸乂史記/作艾
 序曰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榖共生於朝伊陟贊於
 巫咸作咸乂四篇
[260-12b]
 孔穎達曰桑榖七日大拱伏生書傳有其文皇甫謐
 云太戊問于伊陟伊陟曰臣聞妖不勝德帝之政事
 有闕白帝修德太戊退而占之曰桑榖野木而不合
 生於朝意者朝亡乎太戊懼修先王之政明養老之
 禮三年而遠方重譯而至七十六國是妖不勝德也
 陳櫟曰意此臣下相警戒之書咸乂以巫咸能乂王
 家也
    按史記作咸乂下有作太戊三字是太戊亦
[260-13a]
    篇名蓋四篇中之一矣
伊陟 原命
 序曰太戊贊于伊陟作伊陟原命
 史記曰帝太戊贊伊陟于廟言弗臣伊陟讓作原命
 孔穎達曰俱以桑榖事告
仲丁
 序曰仲丁遷于嚻史記/作敖作仲丁
 竹書紀年仲丁元年辛丑王即位自亳遷于嚻于河
[260-13b]
 上
 孔安國曰陳遷都之義
 李顒曰嚻在陳留浚儀縣
 皇甫謐曰仲丁自亳徙嚻在河北也
河亶甲
 序曰河亶甲居相作河亶甲
 竹書紀年河亶甲元年庚申王即位自嚻遷于相
 胡一桂曰河亶甲仲丁弟相今相州
[260-14a]
祖乙
 序曰祖乙圮于耿作祖乙
 竹書紀年祖乙元年己巳王即位自相遷于耿二年
 圮于耿自耿遷于庇八年城庇
 孔穎達曰孔傳以為圮于相乃遷都于耿據文圮于
 耿祖乙居耿為水所毁更遷他處非既毁乃遷耿也
 盤庚云不常厥邑于今五邦及其數之惟有亳嚻相
 耿四處而已知此既毁于耿更遷他處殷本紀云祖
[260-14b]
 乙遷于邢汲冢古文云盤庚自奄遷于殷蓋祖乙圮
 于耿遷于奄盤庚自奄遷于殷亳嚻相耿奄為五邦
 也
髙宗之訓
 序曰髙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雊祖乙訓諸王
 作高宗肜日髙宗之訓
分器
 序曰武王既勝殷邦諸侯班宗彝作分器
[260-15a]
 孔安國曰賦宗廟彝器酒尊賜諸侯言諸侯尊卑各
 有分也
 薛季宣曰冇虞氏之班瑞周人之分器皆一天下之
 道
 胡伸曰分魯以夏后氏之璜分陳以肅慎氏之矢皆
 分器也秬鬯二卣周公得之成洛之後秬鬯一卣文
 侯得之東遷之初乃知宗彝重器也
 羅敦仁曰詩序賚大封于廟也彝者酒尊廟中之器
[260-15b]
 傳曰周有大賚分器也
旅巢命
 序曰巢伯來朝芮伯作旅巢命
 顔師古曰巢伯南方遠國武王克商而來芮伯周同
 姓之國在圻内者
 李杞曰巢今無為軍巢縣即其地也湯放桀于南巢
 巢人納之意者終商之世義不朝商乎誠如是亦足
 見巢之忠矣商亡而周興於是巢始來朝夫子錄其
[260-16a]
 書蓋有所感也
史記/作餽
 序曰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王命唐叔歸周
 公于東作歸禾
 孔安國曰周公東征未還故命唐叔以禾歸周公
 薛季宣曰唐叔得禾君臣悦而相讓可謂無暌間之
 迹矣
 陳經曰書雖亡君臣和氣藹然猶可想見當王之疑
[260-16b]
 也禾為之偃金縢之啓也禾為之起及君臣之和同
 也禾又為之異畝同穗周公之忠誠上通於天矣
嘉禾
 序曰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孔穎達曰成王歸禾之命必歸美周公周公陳歸禾
 之命又推美成王
周公奉鬯立于阼階延登贊曰假王蒞政勤和天下
 王應麟曰王莽傳引逸嘉禾篇
[260-17a]
成王政
 序曰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作成王政
 孔安國曰成王即政淮夷奄國又叛王親征之遂滅
 奄而徙之以其數反覆為平淮徙奄之政令
 薛季宣曰司馬掌兵謂之政典成王大正淮夷之亂
 因其有政以名篇
將蒲史記/作薄
 序曰成王既踐史記/作殘奄將遷其君于蒲姑周公告召
[260-17b]
 公作將蒲姑
 竹書紀年成王三年伐奄滅蒲姑四年王師伐淮夷
 遂入奄五年春正月王在奄遷其君于蒲姑
 孔安國曰巳滅奄而徙其君于蒲姑告召公使作冊
 書
 李杞曰青州千乘縣有薄姑城遷奄君臣于薄姑遷
 奄民于魯祝鮀所謂因商奄之民而命伯禽是也
賄肅慎之命
[260-18a]
 序曰成王既伐東夷肅慎來賀王俾榮伯作賄肅慎
 之命肅馬融作息/
 孔安國曰海東駒麗扶餘馯貊之屬武王克商皆通
 道焉成王即政而叛王伐而服之故肅慎氏來賀
 吕祖謙曰賄之之命意其必有警戒不自滿假之辭
 惜乎其逸也
亳姑
 序曰周公在豐將没欲葬成周公薨成王葬于畢告
[260-18b]
 周公作亳姑
 蘇軾曰亳姑蒲姑也
 吕祖謙曰公欲葬成周蓋宗臣垂死憂國之心以邦
 之安危惟兹殷士致不忘之意意不在葬也成王領
 其意不從其葬使祔于文武也
 薛季宣曰周公反葬不忍去周室也太公封于亳姑
 而反葬于周豈以太公之事告之於周公耶
 羅敦仁曰沃丁葬伊尹作沃丁成王葬周公作亳姑
[260-19a]
 君子觀於二書君臣終始之義亦可見矣
 林之竒曰自汨作至亳姑凡四十有六篇皆逸書也
 其書既逸則其序之義不可以强通近王氏解經善
 為鑿説凡義理所不通者必曲為鑿説以通之而於
 逸書未嘗措一辭皆闕而不論此又王氏之所長而
 可為近世法者也
    右百篇之序
伯禽之命
[260-19b]
 祝佗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分魯公以大路大旂
 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
 封于少皥之虚
唐誥
 祝佗曰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鼔闕鞏姑洗命以唐
 誥而封于夏虚
 杜預曰唐誥誥命篇名也
 王應麟曰命以伯禽唐誥皆策命篇名
[260-20a]
    右春秋左氏傳
揜誥
 王應麟曰大傳篇目有九共帝告嘉禾揜誥之類
    右伏勝尚書大傳
舜典之叙
 趙岐曰孟子時尚書凡百二十篇逸書有舜典之叙
 亡失其文
    右趙岐孟子注
[260-20b]
月采
三日曰朏
 班固曰古文月采篇
 顔師古曰月采説月之光采其書則亡
 朱子曰疑月令之誤
豐刑
維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作策豐刑
 孟康曰逸書篇名
[260-21a]
 竹書紀年成王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岳黜豐侯
 阮諶曰豐國名也坐酒亡國
 崔駰酒箴曰豐侯沈湎荷罌負缶自戮于世圖形戒
 後
 李尤豐侯銘曰豐侯荒繆醉亂迷逸乃象其形為禮
 戒式後世傳之固無正説
    右漢書律厯志
總德
[260-21b]
允不著惟天民不而葆既防凶心天加之咎不慎厥德
天命焉葆
 墨翟曰禹之總德有之
武觀
啓乃淫溢康樂野于飲食將銘莧磬以力湛濁于酒渝
食于野萬舞翼翼章聞於天大用弗式
下有闕文/
吉日丁夘周代祝社方歲于社考以延年壽
[260-22a]
    按墨子明鬼篇引甘誓下文云故尚書夏書
    其次商周之書語數鬼神之有則此乃周書
    也篇名不應止一古字當有闕文
禽艾
得璣無小滅宗無大
竪年
晞夫聖武知人以屏輔而身
大明
[260-22b]
紂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棄厥先神祗不祀乃曰吾有
命無廖務天下天亦縱棄紂而不葆
去發
惡乎君子天有顯德則行甚章為鑑不遠在彼殷王謂
人有命謂敬不可行謂祭無益謂暴無傷上帝不常九
有以亡上帝不順祝降其喪惟我有周受之大帝
    按墨子非命篇云太誓之言也於去發曰云/
    云/下接以昔者紂執有命而行武王為太誓
[260-23a]
    去發以非之又天志篇大明之道之曰云云/
    而非命篇復引其文則云先王之書太誓之
    言然下接以此言紂之執有命也武王以太
    誓非之然則去發也大明也皆太誓之篇分
    而名之者也古文太誓三篇上篇乃夷居弗
    事上帝神祗遺厥先宗廟弗祀乃曰吾有民
    有命此大明之文也中篇謂已有天命謂敬
    不足行謂祭無益謂暴無傷厥鑒惟不遠在
[260-23b]
    彼夏王下篇天有顯道厥類惟彰上帝弗順
    祝降時喪此去發之文也梅賾未詳其義遂
    以去發一篇之辭分竄兩篇之内不知墨子
    所述秦火以前之書太誓大明去發初不相
    紊也
    右墨子
湯誥
維三月王自至于東郊告諸侯羣后毋不有功于民勤
[260-24a]
力乃事予乃大罰殛女毋予怨曰古禹臯陶久勞於外
其有功于民民乃有安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
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后稷降播農殖百穀三公咸有
功于民故后有土昔蚩尤與其大夫作亂百姓帝乃弗
予有狀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在國女無我怨
以令諸侯
太誓
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師畢渡盟津諸侯咸會曰孳孳無
[260-24b]
怠王乃作誓告于衆庶曰今殷王紂乃用其婦人之言
自絶于天毁壞其三正離逷其王父母弟乃斷弃其先
祖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悦婦人故今予發維
共行天罰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右史記
    以上二篇史公從孔安國問故而得之者此
    真古文也
  遺句
[260-25a]
予小子履敢用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
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
在朕躬
 孔安國曰此伐桀告天之文 又曰墨子引湯誓其
 辭若此
    右論語
    按國語引余一人有罪無以萬夫萬夫有罪
    在余一人文雖與魯經小異然亦謂湯誓其
[260-25b]
    為湯誓逸句無疑也梅賾不察誤入諸湯誥
    篇又從而修飾之過矣
昏墨賊殺夏書/
帥彼天常五子之歌/
亡者侮之亂者取之推亡固存國之道也襄十四年中/行獻子引仲
虺有言曰云云又襄三十年子皮引仲虺之志曰亂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國之利也文小異
惡之易也隱六年莊十四年兩引商書皆有是句在如/火之燎于原句上
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僖三十三年/臼季引康誥
[260-26a]
文云云又昭二十年苑何忌引之則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聖作則
    右左傳
民立而正事純而祭祀是為不敬兑命/
    右禮記
念兹在兹順事恕施
[260-26b]
    右家語
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不及貢以政接于有庳
 趙岐曰常常以下皆尚書逸篇之辭
 呉棫曰自漢以下書之逸者已不復見雖閒出既所
 未讀必不能知其為書如所謂先其算命髙宗報上
 甲微不及貢以政接于有庳之類先儒指以為逸書
 世方知之不然孰知其為書也
無畏寧爾也
[260-27a]
    右孟子
今予與有扈氏爭一日之命且爾卿大夫庶人予非爾
田野葆士之欲也予恭行天之罰也甘誓/
我聞有夏人矯天命布命于下帝式是惡一作/憎用爽厥
一作用闕師/ 仲虺之誥/
嗚呼古者有夏方未有禍之時百獸貞蟲允及飛鳥莫
不比方矧住疑伊/字人面何敢異心山川鬼神亦莫敢不
伊訓/
[260-27b]
其桓舞于宫是謂巫風其刑君子出絲二衞小人否仝/上
乃言曰嗚呼舞洋洋黄當是/譌字言孔章上帝弗常九有以
亡上帝不順降之百殃其家必懷喪仝上/
禹七年水夏書/
湯五年旱殷書/
小人見姦巧乃聞不言也發罪均
敬哉無天命惟予二人而無造
女毋崇天之有命也
[260-28a]
福不可請禍不可諱
    右墨子
諸侯自為得師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為謀而莫
已若者亡中蘬/
從命而不拂微諫而不倦為上則明為下則遜伊訓/
惟文王敬忌一人以擇康誥/
    右荀子
五世之廟可以觀怪萬夫之長可以生謀
[260-28b]
 髙誘曰廟者鬼神之所在五世久遠故於其廟觀物
 之怪異也
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
民善之則畜也不善則讐也
惟予一人營居于成周予一人有善易得而見也有不
善易得而誅也
允哉允哉
    右吕氏春秋
[260-29a]
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
    右國語
載孚在亳伊訓/
    右鄭康成書序注
天將有立父母民之有政有居太誓/
    右毛詩箋
大荒有禱無祀周書/
    右范寗榖梁傳注
[260-29b]
惟髙宗報上甲微
    右孔叢子
大道亶亶其去身不遠人皆有之舜獨以之
    右賈誼新書
若德明哉盤庚/
王曰封惟曰若圭璧酒誥/
    右書大傳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260-30a]
    右史記
先其算命
毋為權首將受其咎
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律太誓/
    右漢書
前車覆後車戒
附下而罔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
於民者退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逐泰誓/
[260-30b]
    右説苑
太社惟松東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栗北社惟槐
厥兆天子爵
前歌後舞假于上下
    右白虎通
仁閔覆下則稱旻天
圛圛升雲半有半無
祖甲返
[260-31a]
以相陵懱
師乃搯捾廣韻搯土刀切捾烏活切/
來就惎惎
宫中之冗食
豲有爪而不敢以撅
在夏后之詷
朕實不明以俒伯父
戔戔巧言
[260-31b]
我有于西
    右許慎説文
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王誕資有
牧方明伊訓/
丙午逮師太誓/
粤若來三月既死霸粤五月甲子咸劉商王受武成/
惟四月既旁生霸粤六日庚戌武王燎于周廟翌日辛
亥祀于天位粤五日乙夘乃以庶國祀馘于周廟仝上/
[260-32a]
    右三統厯譜
師乃鼓譟前歌後舞格于上天下地咸曰孜孜無怠太/誓
司馬在前仝上/
    右詩疏
嗚呼汝何敬非時何擇非德德枳維大人大人枳維公
公枳維卿卿枳維大夫大夫枳維士登登皇皇維在國
枳維都都枳維邑邑枳維家家枳維欲無疆
    右章懷太子後漢書注周書吕刑篇文
[260-32b]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建皇授政改朔
    右沈約宋書禮志
    按今文尚書祗有堯典而無舜典古文自帝
    曰欽哉下析而為二後於慎徽五典之上取
    姚方興大航頭所得奏上十二字又濬哲文
    明等十六字冠於篇首予友蕭山毛竒齡持
    論宜自四海遏密八音以上斷為堯典月正
    元日以下斷為舜典其言是也嘗讀宋書禮
[260-33a]
    志魏明帝即位思改正朔朝議多異同侍中
    髙堂隆建議引尚書文首九字與方興文同
    方興二十八字上於南齊時不若隆一十五
    字近古鄙意謂宜刪去方興之文自月正元
    日舜格于文祖上斷為堯典冠髙堂隆所引
    一十五字于前至篇終為舜典則辭既相屬
    義亦明暢蓋百篇之序原有舜典不必定復
    今文之舊也
[260-33b]
堯典舜讓于德弗嗣次以/帝曰咨爾舜天之厯數在爾
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王柏曰昔堯試舜如此之詳而遜位之際止一二語
 而已此非小事也以天下與人而畧無丁寧告戒之
 意何與愚讀論語終篇乃見堯曰咨爾舜二十有四
 字書中脱此以夫子言補之
敬敷五教在寛次以/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
自得之又從而振德之
[260-34a]
 王柏曰舜之命契也曰敬敷五教在寛語意未盡疑
 有闕文勞之來之數語孟子既曰命契之辭朱子集
 註亦曰命契之辭則是出於堯典矣宜次尚書命契
 之下
    右王氏書疑
洪範八曰師下有/食曰生貨曰節祀曰敬司空曰時司
徒曰德司宼曰慎賓曰禮師曰律生乃蕃節乃裕敬乃
闕/時乃悦德乃化慎乃仁禮乃嘉律乃有功五十二字/
[260-34b]
 孫承澤曰朝鮮本有此文是箕子傳
    右孫氏洪範經傳集義
 
 
 
 
 
 經義考卷二百六十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