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經義考 > 經義考 卷八十一
[081-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八十一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
   書十/
王氏十朋/尚書解
   未見一齋書目有/
 黄淮曰梅溪先生以斯道自任紹興間對策大廷日
 盈萬言援經證据切中時病高宗親擢首選試以民
[081-1b]
 事僉判紹興府自後歴官侍從臺諫出知饒䕫湖泉
 四大郡入為太子詹事以龍圗閣學士致仕
 何文淵曰少時讀王先生註釋輯五瑞昭德之致於
 異姓之邦諸篇而知先生之學邃於經宣德庚戌出
 守温郡求得先生文集而缺注釋經傳之言
 浙江通志王十朋字龜齡樂清人紹興中舉進士第
 一
何氏逢原/書解
[081-2a]
   佚
樊氏光遠/尚書解
  三卷
   佚
 汪逢辰曰光遠字茂實錢唐人紹興五年進士官福
 建路轉運副使
王氏大寶/書解
   佚
[081-2b]
張氏淑堅/尚書解
   佚
 呂祖謙作墓志曰淑堅字正卿其先自開封遷於衢
 官止承節郎有詩書解合三十卷
陳氏舜申/渾灝發㫖
  宋志一卷
   佚
唐氏仲友/書解
[081-3a]
  三十卷
   佚
 蘇伯衡曰説齋唐公與其父侍御史堯封其兄饒州
 敎授仲温樂平主簿仲義皆紹興名進士家庭之間
 自相師授不惟史學絶精而尤邃於諸經自謂不專
 主一説不務為苟同隠之於心稽之於聖人合者取
 之疑者闕之又謂三代治法悉載於經灼然可見諸
 行事後世以空言視之所以治不如古此其志為何
[081-3b]
 如哉天文地理王霸兵農禮樂刑政陰陽術數郊廟
 學校井野畿甸莫不窮探力索於遺編之中而㑹通
 其故不啻若身親見之上下古今和齊斟酌之以綜
 世數精麄本末兼該並舉其所造又何如哉使得志
 而大行焉舉帝王之大經大法於千載之後輔成一
 王之治俾天下之人復覩唐虞三代之盛夫何難之
 有然天性亷直利不能囘勢不能撓忤物既多謗讟
 攸歸仕未通顯而遽自引退其欲發而措諸事業者
[081-4a]
 僅推而託之論述此君子之所以追恨而深惜者也
 所著書六經解百五十卷九經發題經史難答孝經
 解愚書各一卷諸史精義百卷帝王經世圗譜十卷
 乾道秘府羣書新錄八十三卷天文地理詳辨各三
 卷故事偹要詞科雜錄各四卷陸宣公奏議詳解十
 卷説齋文集四十卷今去公垂二百年行乎世者惟
 經世圗譜諸史精義耳其他傳者葢亦無㡬矣揚雄
 有言存則人亡則書欲求公於公之書而其書又如
[081-4b]
 此不愈大可惜哉
 金華志仲友字與政金華人紹興中登進士第復中
 宏詞科仕至江西提刑
王氏炎/尚書小傳
  宋志十八卷
   未見
 炎自序曰夫子定書始自堯舜訖於平王凡百篇秦
 火煨燼之後伏生口所傳授纔二十餘篇漢壁腐壞
[081-5a]
 之餘孔安國手所校定止於五十八篇老翁幼弱齊
 語之訛脱簡蝌蚪秦𨽻之變必有失其真者西漢諸
 儒經學各自名家其訓註行於今者惟毛氏詩孔氏
 尚書昔人有言孔安國説書不如毛公説詩毛公時
 發大義孔安國章句而已其説誠然然章句所以訓
 故不可畧也炎不足以知書之大義古語有曰天下
 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為其緝衆腋而成之也
 今所解亦不過㑹緝先儒之遺論間有未安者或以
[081-5b]
 己意發之既終篇因序其大畧曰四代之書堯舜言
 動載於二典禹之治水見於禹貢武王武功其畧見
 於武成周公遭變其要見於金縢其餘皆君臣之格
 言至論葢古今之所記也堯舜禹啟盤庚高宗成康
 穆王之為君臯陶益傅説召公君牙之徒之為臣正
 也湯武征伐與堯舜不同伊尹箕子周公進退去就
 與臯陶益傅説不同變之正也正者道之經變者道
 之權正權舉而聖賢之道盡矣
[081-6a]
 戴表元序曰古之君子欲明道於天下者不能使人無異
 而嘗惡人之茍同以為異則道可因人而明茍同之情雖
 一時懽然無失而初不能以相發故以仲尼百世師西家
 之鄰夫猶不知其賢而郷國之人至以為不知禮故舊交
 游門弟子之徒雖達如原壤賢如晏嬰親且久如仲
 由陳亢猶或愕而疑之及乎事久論定則亘古之遠
 窮天地之廣家傳其書而人習其道此豈人情眉睫
 旦暮之所可期哉徽士大夫嘗為余言朱文公無恙
[081-6b]
 時同里閈有雙溪王先生炎字晦叔亦以學行為諸
 儒宗兩家議論時相糾切文公既歿而諸公方脱黨
 禍起而原闕/先説非朱氏者皆廢格不用王先生之
 書與其為人後生輩不及盡知以為惜余不暇論其
 何如也己亥之夏有王君傳自京口來以尚書小傳
 五十八卷相示葢雙溪先生所著而於君為四世矣
 曰自吾先君子遭喪亂遷徙不一舊物皆不得存而
 此書儼然獨存竊自喜幸余以餘隙稍取闕/習其發
[081-7a]
 䝉之義破的之辭大抵訓詁家所未及文公居閒
 多於諸經釐正不遺餘力而獨尚書及春秋遜避
 若有所待先生此書稿脱於開禧末而板行於嘉
 定初於時文公易簀之日既久假令尚在必相與
 綢繆桑梓雅舊相樂當有莫逆於言辭文字之間者
 殊鄉晚出各立名字驟公門户遂生異同之論豈復
 一一盡出其師意耶且經師自漢以來專門尚不相
 一惟其不相一而真是出焉而今人謂獨視單聽可
[081-7b]
 以盡天下之耳目無是理也王先生又有易上下經
 解六卷易繫辭總説若干卷余次第將盡求而學之
張氏栻/書説
   佚
 葉紹翁曰南軒書説解酒誥曰酒之為物本以奉祭
 祀供賓客此即天之降命也而人以酒之故至於失
 德喪身即天之降威也釋氏本惡天降威者乃并天
 之降命者去之吾儒則不然去其降威者而已降威
[081-8a]
 者去而天之降命者自在如飲食而至於暴殄天物
 釋氏惡之而必欲食蔬茹果吾儒則不至於暴殄而
 已衣服而至於窮極奢侈釋氏惡之必欲衣壞色之
 衣吾儒則去其奢侈而已至於惡淫慝而絶夫婦吾
 儒則去其淫慝而已釋氏本惡人欲併與天理之公
 者而去之吾儒去人欲所謂天理者昭然矣譬如水
 焉釋氏惡其泥沙之濁而窒之以土不知土既窒則
 無水可飲矣吾儒不然澄其泥沙而水之清者可酌
[081-8b]
 此儒釋之分也考亭先生謂是解千百年儒者所不
 及
夏氏僎/尚書解
  宋志十六卷
   存
 時瀾序曰有唐虞三代之議論有叔季之議論居叔
 季之世而求譯於唐虞三代之書難乎而得其蘊也
 夫書之為書斷自唐虞迄於秦穆凡堯舜之典謨夏
[081-9a]
 啟湯武之誓命周公成康之訓誥悉偹於是讀是書
 而其可以後世膚見而臆度之哉要必深究詳繹求
 見於唐虞三代之用心而後可故讀二典三謨之書
 當思堯舜授受於上臯䕫稷契接武於下都俞吁咈
 者何味讀三盤五誥之書當思人君布告於上臣民
 聽命於下叮嚀委曲通其話言而制其心腹開其利
 益以柔其不服者何旨讀九命七誓之書當思命諸
 侯命大臣者何道誓師旅誓悔悟者何見以是心讀
[081-9b]
 是書則唐虞三代之用心庶乎其有得而唐虞三代
 之議論可以心通而意解矣柯山夏先生僎少業是
 經妙年擷其英以掇巍第平居暇日又研精覃思而
 為之釋今觀其議論淵深辭氣超邁唐虞三代之深
 意奥㫖皆有以發其機而啟其秘於千載之下不謂
 先生居今之世而言論風㫖藹乎唐虞三代之氣象
 也嗚呼書説之行於世自二孔而下無慮數十家而
 其中顯著者不過河南程氏眉山蘇氏與夫陳氏少
[081-10a]
 南林氏少頴張氏子韶而已然程氏温而邃蘇氏竒
 而當陳氏簡而明林氏博而贍張氏該而華皆近世
 學者之所酷嗜今先生繼此而釋是書觀其議論叅
 於前則有光而顧於後則絶配夫豈茍作云乎哉麻
 沙劉君智明得其繕本不欲秘為己私命工鐫木以
 與學者共之余既喜柯山之學有傳於世而嘉劉氏
 之用心非私心町畦者之比也求予為敘故書以歸
 之
[081-10b]
 陳振孫曰柯山夏僎撰集二孔王蘇陳林程頤張九
 成及諸儒之説便于舉子
 楊慎曰伏讀高皇帝科舉之詔書從夏氏蔡氏兩傳
 兩浙名賢錄夏僎字元肅龍游人
羅氏惟一/尚書集説
   佚
 楊萬里序略曰吾友羅惟一允中撰尚書集説集説
 者集諸家之説也自孔氏疏義而下八九家與焉大
[081-11a]
 抵存其大槩而通其精微去其牴牾而合其通達至
 於文義自相矛盾者則又出已見以補其缺易其説
 以達其意如論正錯之説謂賦之有九等者以九州
 相推比言也賦之有錯者以四州相推比言也如論
 九疇之説謂天下之物皆五行也五行一陰陽也陰
 陽㪚於五行五行散於萬物其本一也其本既一其
 末豈有不合哉如論伊尹放太甲之説謂伊尹初未
 嘗放其君曰放者使君居憂於外古無是禮以明天
[081-11b]
 下之大法也葢太甲之縱欲敗度女子小人之道也
 居憂於桐女子小人不得以熒惑之矣三年喪畢則
 奉之以歸故夫子序書不曰思庸復歸于亳而曰復
 歸于亳思庸如論有一於此未或不亡之説謂譬之
 一身五臟六腑其一受病則五六相傳五六皆傳則
 死一心之病亦猶是焉愛身者不可以一臟之病為
 未必死而不懼愛國者不可以一事之失為未必亡
 而不憂此説余尤愛之可以為有國者之上藥已是
[081-12a]
 皆先儒所未有之説而允中之所自得者也允中自
 序謂去古雖遠前聖賢雖不可作而受中秉彝根於
 心者不可冺也惟一豈敢多遜哉士友皆謂其言信
 而非矜云
李氏燾尚書大傳雜説
   佚
尚書百篇圗
  宋志一卷
[081-12b]
   佚
呂氏祖謙/書説
  宋志三十五卷通考十卷趙氏/讀書附志六卷
   存
 朱子曰伯恭直是説得書好但周誥中有解説不通
 處只須闕疑伯恭却一向解去故微有尖巧之病
 趙希弁曰書説六卷呂成公祖謙之説自洛誥至秦
 誓凡一十七篇或説先生之説始於秦誓上至洛誥
[081-13a]
 而止
 陳振孫曰今世有别本全書者其門人續成之非東
 萊本書也
 大愚叟書後曰尚書自秦誓至洛誥凡十八篇伯氏
 太史己亥之冬口授諸生而筆之冊者也惟念伯氏
 退休里中之日居多以詩書禮樂訓授學者俾其有以
 自得乎此初未嘗喜為書也然聽之有淺深記之有工
 拙傳習既廣而漫不可收拾伯氏葢深病之一日客
[081-13b]
 有來告者曰記錄之易差固也各述其所聞而復有
 詳畧得失之異則其差為甚矣非有以審其是學者
 何從而信之於是然其言取尚書置几間而為之説
 先之秦誓費誓者欲自其流而上泝於唐虞之際也
 辭㫖所發不能不敷暢詳至者欲學者易於覽習而
 有以舍其舊也訖於洛誥而遂以絶筆者以夫精義
 無窮今姑欲以是而廢夫世之筆錄葢非所以言夫
 經也未再歲伯氏下世整次讀詩紀猶未終篇書及
[081-14a]
 三禮皆未及次第考論而書則猶口授而非傳聞南
 康史君曾侯取而刋之學宫書來求記其本末義不
 得辭也因書其所知以附於卷末
 徐乾學曰東萊書説十卷祖謙里居時嘗以書敎授
 弟子因而筆之始自秦誓追遡而上僅及洛誥而止
    按呂成公為林少穎門人少穎著書集解朱
    子謂洛誥以後非其所解葢出於他人手成
    公意未安故其書説始洛誥而終秦誓以補
[081-14b]
    師説之未及爾門人不知微意乃增修之失
    成公之本懷矣
時氏瀾/增修東萊書説
  三十卷
   存
 瀾自序曰生蒸民而理之皆天也綱三常五以範人
 事君師贊焉出為大綱小紀公卿大夫士而等級維
 之然後以化以育以立人極天平地成而位三才時
[081-15a]
 有先後道有升降是以為二帝三王而虞夏殷周之
 書作經生襲陋病不能窺也東萊夫子講道於金華
 首攄是書之藴門人寶之片言隻字退而識錄見者
 恐後亟以板行家藏人誦不可禁禦夫子謂俚辭間
 之繁亂複雜義其隠乎修而定之瀾執經左右面承
 修定之㫖曰唐虞三代之氣象不著於吾心何以接
 典謨訓誥之精微生於百世之下陶於風氣之餘而
 讀是書無怪乎白頭而如新也周室既東王迹㡬熄
[081-15b]
 流風善政猶有存者於横流肆行之中有間見錯出
 之理辨純於疵識真於異此其門耶仲尼定書歴代
 之變具焉由是而入可以覩禹湯文武之大全矣自
 堂徂奧以造帝者泝而求之於秦誓始於洛誥而工
 夫之不繼悲夫書説之行於世終狐裘而羔袖瀾以
 西邸文學入三山監丞全州鄭公肇之臭味傾葢謂
 東萊説經其純不可得而見者莫如書説子盍補其
 餘工瀾謝不敢僭曰子師之書非子誰責且所欲修
[081-16a]
 者門人識錄之陋耳而後師之説明子何嫌於是記
 憶舊聞如對夫子伏而讀之清其俚辭芟夷繁亂剪
 截複雜俾就雅馴至於㫖意所出毫髮已見罔敢參
 與嗚呼上帝臨女此義可不存耶同焉者曰猶不韙
 乎異焉者曰安用是或察焉取未修之書合而觀乃
 免
 呉師道曰東萊呂成公倡明正學四方來者至千餘
 人而莫盛於婺清江時氏名鑄字夀卿者公同年進
[081-16b]
 士與弟鋹長卿率其家羣從弟子十餘人悉從公遊
 若澐若瀾若涇尤時氏之秀成公輯書説自秦誓泝
 洛誥未畢而卒瀾以平昔所聞纂成之今所行書傳
 是也
    按瀾官從政郎差充西外睦宗院宗學敎授
    見周益公集附錄
陳氏傅良/書抄
   未見
[081-17a]
黄氏度/書説
  宋志七卷
   存
 陳振孫曰度篤學窮經老而不倦晚年制閫江淮著
 述不輟時得新意徃徃晨夜叩書塾為友朋道之
 呂光洵序曰洵得黄氏尚書説七卷於武部呂江峯
 氏與太史唐荆川氏校其訛謬以授黄氏子孫刻諸
 家塾刻成敘之曰夫尚書帝王經世之書傳心之要
[081-17b]
 也漢藝文志古文尚書經四十六卷傳四百一十二
 篇凡九家列於學官後魯恭王得孔壁尚書孔安國
 受而注焉未立學官然學士諸生多誦習之矣至唐
 孔頴達疏益加詳並列於官取士宋諸儒治尚書者
 言人人殊葢數十餘家吳氏王氏呂氏蘇氏最著九
 峯蔡氏得紫陽朱子之學作集傳學者尤宗之於是
 諸家言尚書者不復行於世好學之士無所叅互以
 求自得而書益難言矣宋禮部尚書宣獻公遂初黄
[081-18a]
 先生與紫陽朱子止齋陳子水心葉子相友善著詩
 書周禮説諸書共百餘卷周禮詩説水心葉子序而
 行之其餘或不復存幸而存者尚書説其訓詁多取
 諸孔氏而推論三代興衰治忽之端與夫典謨訓誥
 微辭眇義如人心道心精一執中安止惟㡬綏猷協
 一建中建極之㫖皆明諸心研諸慮以其所契悟注
 而釋之其辭約其義精粲然成一家言諸儒莫尚焉
 孟子曰誦其詩讀其書是以論其世也史稱先生起
[081-18b]
 家文學因心孝友筮仕巗邑亷惠彰聞入行國子監
 簿正色直言歴御史諫官抗論時政無憚逆鱗策蜀
 帥吳曦必反已果陷蜀如先生言累疏請光宗重過
 華宮斥内侍楊舜卿陳源邪佞罪浮李輔國極言韓
 侂胄誤國乞肆市朝皆不報即解官去由是黨論起
 國是乖侂胄雖誅而横挑强胡之禍成矣乃再起先
 生置制江淮至即罷科糴量轉輸貸饑平盜流離歸
 業者十萬餘家不終歲而東南千里宴然所謂質有
[081-19a]
 其文言顧行行顧言以經術經世者非耶夫宋以忠
 厚立國文德治天下及其久也文繁於論述政溺於
 優游綱紀日隳封疆日蹙上下詡詡而不知恤先生
 獨憂之侃侃正言不用遂請老以歸身在山林繫心
 廊廟年餘七十作周易傳以明悔吝憂虞進退存亡
 之故究化理之原極天人之際書未訖簡而先生沒
 天下之學士觖望焉水心葉子誦之曰明哲先㡬終
 始典學可謂知言也已
[081-19b]
 姓譜度字文叔新昌人紹興進士為御史劾韓侂胄
 寧宗時累官煥章閣學士
馬氏之純/尚書説
   佚
 金華志馬之純字師文東陽人隆興元年進士知嚴
 州稱為茂陵先生
薛氏季宣/書古文訓
  十六卷
[081-20a]
   存
 季宣自序曰昔者子夏學書見於孔子子曰啇也何為
 於書子夏對曰書之論事也昭昭如日月之代明離離如
 星辰之錯行上有堯舜之道下有三王之義凡啇之所
 受書於夫子者志之於心弗敢忘退而窮居河濟之間
 深山之中作壤室編蓬户彈琴瑟歌咏先王之風則
 可以發憤慨喟忘已貧賤有人亦樂之無人亦樂之
 而忽不知憂患與死也夫子愀然變容曰嘻子殆可
[081-20b]
 與言書矣雖然其亦表之而已未覩其裏也顔淵曰
 何謂也子曰闚其門而不入其中烏覩其奥藏之所
 在乎然藏又非難也丘嘗悉心盡志以入其中則前
 有高岸後有大谿填填正直而已矣是故帝典可以
 觀美大禹謨禹貢可以觀事臯陶謨益稷可以觀政
 洪範可以觀度六誓可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甫刑
 可以觀戒通斯七者書之大義舉矣夫子於啇之書
 謂之表所以語囘謂之義自以填然正直一時三語
[081-21a]
 若不相侔然則帝王之書其不可識矣君子察於三
 者而後可以言書今夫天之昭明地之博厚而人之
 靈於萬物匹夫匹婦無不固已知之至於風霆雨霽
 之迭興海岳河山之流峙所以知之葢鮮喜怒哀樂
 出乎爾者其静其作則或自知之不暇不察乎近孰
 明乎遠不得乎身何以論古之人是故以書學書書
 而已遺書學書非書矣不以不遺未足與於書之㫖
 以而遺之從之不可或庶㡬乎書之大義云爾子言
[081-21b]
 之也書之於事也遠而不濶近而不迫志盡而不怨
 辭順而不諂吾於高宗彤日見德有報之疾也茍由
 其道致其仁則遠方歸志而致敬焉於洪範見君子
 之不忍言人之惡而質人之美也發乎中而見乎外
 以成文者其惟洪範乎堯舜之命受於人湯武之命
 受於天不讀詩書易春秋則不知聖人之心無以别
 堯舜之禪湯武之伐也語之不切見諸言外斯言之
 辨可以觀於虞夏商周之書矣走之於書學焉不如
[081-22a]
 子夏觀焉何敢望囘世無孔子則將何所取正述而
 藏之以待能者其庶乎以書觀書者矣隸古定書最
 古孔氏文義多本伏生之説唐明皇帝更以正隸改
 定而俗儒承詔文多踳駮古文是訓不勞乎是正之
 也書序出於孔子㫖自有在詮次百篇之後將以歸
 於古學好古之僻走何辭焉昔孔子學琴操而得文
 王之形季子聞樂音而知其國之政讀其書不知其
 人可乎故序篇端論以讀書之法
[081-22b]
 朱子曰薛士龍書解其學問多於地名上著功夫
謝氏諤/書解
  二十卷
   未見
 周必大曰諤字昌國新喻人官朝議大夫直學士
艮齋定齋二先生書説
  三十卷
   未見
[081-23a]
    按艮齋者薛氏季宣定齋者謝氏諤不知何
    人合刻
蕭氏彧/集永嘉先生尚書精意
  九卷
   佚
陳氏騤/尚書考
  二卷
   佚
[081-23b]
 姓譜陳騤字叔通臨海人寧宗時知樞密院事兼叅
 知政事卒贈少傅諡文簡
宋氏若水/書小傳
  十卷
   佚
 朱子志墓曰公諱若水字子淵雙流縣人江南西路
 轉運判官
 經義考卷八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