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經義考 > 經義考 卷十九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十九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
   易十八/
周子惇頥/易通即通/書
  一卷
   佚
 東都事畧周惇頥字茂叔舂陵人以䕃為将作監主
[019-1b]
 簿調南安軍司理叅軍後通判永州擢廣南東路轉
 運判官移提㸃刑獄以病求知南康軍病劇上南康
 印分司南京惇頥酷愛廬阜買田其旁築室以居號
 曰濓溪倡明道學著通書行於世
 胡宏序曰通書四十章周子之所述也周子名惇頥
 字茂叔舂陵人推其道學所自或曰傳太極圖於穆
 修修傳先天圖於种放放傳於陳摶此殆其學之一
 師歟非其至者也希夷先生有天下之願而卒與鳳
[019-2a]
 歌荷篠長徃不來者伍於聖人無可無不可之道亦
 似有未至者程明道先生嘗謂門弟子曰昔受學於
 周子令尋仲尼顔子所樂者何事而明道先生自再
 見周子吟風弄月以歸道學之士皆謂程顥氏續孟
 子不傳之學則周子豈特為种穆之學而止者哉粤
 若稽古孔子述三五之道立百王經世之法孟軻氏
 闢楊墨推明孔子之澤以為萬世不斬人謂孟氏功
 不在禹下今周子啓程氏弟子以不傳之妙其功盖
[019-2b]
 在孔孟之間矣人見其書之約也而不知其道之大
 也見其文之質也而不知其義之精也見其言之淡
 也而不知其味之長也顧愚何足以知之然服膺有
 年矣試舉一二語為同志者起予之益乎患人以發
 䇿决科榮身肥家希世取寵為事也則曰志伊尹之
 所志患人以知識見聞為得而自畫不待價而自沽
 也則曰學顔子之所學人有真能立伊尹之志修顔
 子之學者然後知通書之言包括至大而聖門之事
[019-3a]
 業無窮矣故此一卷書皆發端以示人者宜其度越
 諸子直與易書詩春秋語孟同流行乎天下是以叙
 而藏之遇天下之善士又尚論前修而欲讀其書者
 則傳焉
 朱子跋曰通書者濓溪夫子之所作也夫子姓周氏
 名惇頥字茂叔自少即以學行有聞於世而莫或知
 其師傳之所自獨以河南兩程夫子嘗受學焉而得
 孔孟不傳之正統則其淵源因可槩見然所以指夫
[019-3b]
 仲尼顔子之樂而發其吟風弄月之趣者亦不可得
 而悉聞矣所著之書又多放失獨此一篇本號易通
 與太極圖説並出程氏以傳於世而其為説實相表
 裏大抵推一理二氣五行之分合以紀綱道體之精
 微决道義文辭利禄之取舍以振起俗學之卑陋至
 論所以入徳之方經世之具又皆親切簡要不為空
 言顧其宏綱大用既非秦漢以來諸儒所及而其條
 理之密意味之深又非今世學者所能驟而窺也是
[019-4a]
 以程氏既歿而傳者鮮焉其知之者不過以為用意
 高逺而己熹自蚤歲即幸得其遺編而伏讀之初盖
 茫然不知其所謂而甚或不能以句壯歲獲遊延平
 先生之門乃始得聞其説之一二比年以來潜玩既
 久乃若粗有得焉雖其宏綱大用所不敢知然於其
 章句文字之間則有以實見條理之愈密意味之愈
 深而不我欺也顧自始讀以至於今歲月幾何倐焉
 三紀慨前哲之益逺懼妙㫖之無傳竊不自量輙為
[019-4b]
 注釋雖知凡近不足以發夫子之精藴然創建大義
 以俟後之君子則萬一其庻幾焉
邵子雍/古周易
  八卷宋志無見周/易㑹通因革
   未見
 宋史雍字堯夫河南人事北海李之才受河圖洛書
 宓犧八卦六十四卦圖象探賾索隠妙悟神契玩心
 高明以觀天地之運化隂陽之消長逺而古今世變
[019-5a]
 微而飛走草木之性情深造曲暢庻幾所謂不惑而
 非依倣象類億則屢中者遂演宓犧先天之㫖著書
 十餘萬言行於世嘉祐詔求遺逸留守王拱辰以雍
 應詔授將作監主簿復舉逸士補潁川團練推官皆
 固辭乃受命竟稱疾不之官卒贈秘書省著作郎元
 祐中賜諡康節
 程子曰先生之學得之李挺之挺之得之穆伯長推
 其源流逺有端緒今穆李之言及其行事槩可見矣
[019-5b]
 而先生純一不雜汪洋浩大乃其所自得者多
 張㟭曰先生覃思於易經夜不設寝日不再食三年
 而學以大成大名王豫天悦博逹之士尤長於易聞
 先生之篤志愛而欲教之既與之語三日得所未聞
 始大驚服卒舍其學而學焉北面而尊師之衛人乃
 知先生之有道也
 邵博曰古易卦爻一彖二象三文言四繫辭五説卦
 六序卦七雜卦八其次序不相雜也予家藏大父手
[019-6a]
 寫百源易實古易也百源在蘇門山下康節讀書之
 處
 王炎曰邵氏之學長於古易夫文王之演易不專為
 占筮用也靜而正心誠意動而開物成務易皆具焉
 惟以占筮論之則古人如管輅郭璞闗朗之徒足以
 盡易之道矣不特邵氏能之也
 魏了翁曰衆人以易觀易而滯於易先生以易觀心
 而得於心其方圓圖皇極經世諸書消息隂陽之幾
[019-6b]
 貫融内外之分盖洙泗後絶學也
 黄震曰易言天地定位者天尊而上地卑而下其位
 一定而不可易易取其象於卦為乾坤凡二者為天
 地之氣之統宗譬諸父母雖若無所施為實主宰乎
 一家而居其尊者也山澤通氣者山澤一高一下水
 脈灌輸而其氣實相通通之為言貫也易取其象於
 卦為艮兑雷風相薄者雷風一迅一烈氣勢翕合而
 其形實相薄薄之為言逼也易取其象於卦為震㢲
[019-7a]
 水火不相射者水火一寒一熱宜若相息滅而下然
 上沸以成既濟之功乃不相射不相射者言不如射
 者之相射音/石害也易取其象於卦為坎離凡六者皆
 天地之氣之為譬如六子迭相運用而悉出於父母
 者也聖人設此章以釋八卦之義似不過如此而已
 歴漢唐以至本朝伊洛諸儒未有外此而他為之説
 者惟邵康節得陳希夷數學創為先天之圖移易卦
 之離南坎北為乾南坤北曰此取易之天地定位也
[019-7b]
 然易曰離也者明也南方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
 之卦也則離南坎北經有明文矣天地定位於經未
 嘗明言其為南北也何以知其此為先天之卦位言
 徒以卦言位或彼或此猶固未可知今以事理之實
 可見者考之則風一從南即盎然以温風一從北即
 冷然以寒南方屬夏其熱如此北方屬冬其凍如此
 離南坎北信乎其如今易經之言矣康節移之以位
 乾坤将何所驗以為信耶康節既移乾坤於南北又
[019-8a]
 移艮以居西北移兌以居東南曰此取易之山澤通
 氣也然易曰艮東北之卦也又曰兌正秋也則艮居
 東北兌居正西經有明文矣若山澤通氣特言其通
 氣而已於經未嘗明言艮為西北兌為東南也康節
 何所考而指此為先天之卦位若以事理之實而考
 之山必資乎澤澤必出乎山其氣相通無徃不然豈
 必卦位與之相對而後氣可相通耶康節既移東北
 之艮於西北遂移震於東北而移㢲於西南曰取易
[019-8b]
 之雷風相薄也然易曰震東方也又曰㢲東南也則
 震居東方㢲居東南經有明文矣若雷風相薄特言
 其相薄而已於經未嘗明言震為東北㢲為西南也
 康節何所考而指此為先天之卦位若以事理之實
 考之震惟居正東㢲惟居東南逼近而合故言相薄
 若逺而相對安得相薄而東北為寅時方正月又豈
 雷發之時耶康節既移離坎之位以位乾坤乃移離
 於正東移坎於正西曰取易之水火不相射也然南
[019-9a]
 方為離北方為坎經文萬世不磨水火不相射特言
 其性相反而用則相資耳於經未嘗明言離為東方
 之卦坎為西方之卦也康節又何所見而指此為先
 天之卦位説者雖指火為日遂以離為東指水為月
 遂以坎為西然按説卦先言離為火然後言離為日
 獨言坎為水而未嘗言坎為月盖日乃太陽之精非
 特可以離言月乃太隂之精非特可以坎言月雖隂
 而其出必於東日雖陽而其沒必於西周流運轉晝
[019-9b]
 夜不停非若水火之定位於一方者比也又可借日
 月以代水火為言耶易畫於伏羲演於文王繫於孔
 子傳之天下萬世惟此一易而己未聞有先天後天
 之分也雖曰未有天地已有此理然而作易始於伏
 羲不言先天康節特托易以言數諸儒未有以此而
 言易者也晦庵以理學集諸儒之大成原聖人因卜
 筮而作易始兼以康節之説而詳之若據門人所録
 語類乃因康節之先天而反有疑於文王孔子之易
[019-10a]
 及有疑於伊川之易傳且有疑於易經此章八卦之
 位然按晦庵先生答王子合書明言康節言伏羲卦
 位近於穿鑿附㑹且當闕之以此槩彼門人所録其
 一時之言爾抑録之者未必盡當時之真耶盖易所
 言者道而康節所言先天者數也康節雖賢不先於
 文王孔子也康節欲傳伊川以數學伊川堅不從則
 不可以其數學而反疑伊川之易學又可知也學者
 且當以晦庵親答王子合之言為正毋以門人記録
[019-10b]
 晦庵之言為疑 又曰邵子無易解不過觀物經世
 先天圖 又曰邵易不藐之為象數則憚其難知
 董真卿曰邵子古周易八卷與晁氏説之本同
 朱升曰邵子發明易之數而一動一靜之間天地人
 之至妙邵子固以理而妙是數矣
 王褘曰自周秦以來伏羲之圖鮮或傳授而淪落於
 方技家孔子於繫辭説卦固嘗言之學者不察也邵
 子始發揮之盖邵子得之李挺之挺之得之穆伯長
[019-11a]
 伯長得之陳希夷所謂先天之學也自先天之學明
 人知有伏羲之易而學易者不斷自文王周公始矣
 王廷相曰易雖有數聖人不論數而論理要諸盡人
 事爾故曰得其義則易數在其中故邵子以數論天
 地人物之變棄人為而尚定命以故後學論數紛紜
 廢置人事别為異端害道大矣
 楊慎曰易圖先天始於希夷後天續於康節盖康節
 因孔子易傳難明因希夷之圖又作後天圖以示人
[019-11b]
 如周子因孔子易有太極一句而作太極圖朱子所
 以不明言者因其出於希夷而諱之恐人疑其流於
 神仙也
 楊時喬曰希夷所傳諸圖舊秪存圖而已康節始以
 圓者為天方者為地次序為横圖乃皆還之於易自
 此而説卦自天尊地卑至天地定位諸書辭變象數
 之學皆粲如指掌不然孰從而知所為位所為象數
 哉
[019-12a]
鄭氏夬/周易傳
  通考十三卷讀書志玉海俱作十二卷宋志不列/易傳别著時用書二十卷明用書九
  卷易傳辭三卷易/傳辭後語一卷
   佚
 司馬光劄子曰伏見并州盂縣主簿鄭揚庭自少及
 長研精易道譔著所傳成易測六卷不泥隂陽不渉
 怪妄專用人事指明六爻求之等倫誠難多得臣不
 敢蔽輙取進呈
[019-12b]
 沈括曰江南人鄭夬字揚庭曽為一書談易其間一
 説曰乾坤大父母也復姤小父母也乾一變生復得
 一陽坤一變生姤得一隂云云至乾六變生歸妹本
 得三十二陽坤六變生漸本得三十二隂乾坤錯綜
 隂陽各得三十二生六十四卦夬之為書皆荒唐之
 論獨有此變卦之説未知其是非予後見兵部員外
 郎秦玠論夬所談駭然曰何處得此法玠曰嘗遇一
 異人授此厯數推徃古興衰運厯無不皆驗嘗恨不
[019-13a]
 能盡其術西都邵雍亦知大畧己能洞知吉凶之變
 此人乃形之於書必有天譴此非世人所得聞也
 邵伯温曰先君易學微妙𤣥深不肖所不得知也其
 傳授本末則受易於李之才挺之挺之師穆修伯長
 伯長師陳摶圖南先君之學雖有傳授而微妙變通
 則其所自得也平時未嘗妄以語人惟大名王天悦
 滎陽張子望嘗從學又皆蚤死秦玠鄭夬嘗欲從先
 君學先君以玠頗好任數夬志在口耳多外慕皆不
[019-13b]
 之許玠嘗語夬以王天悦傳先君之學夬力求之天
 悦不許天悦感疾且卒夬賂其僕於卧内竊得之遂
 以為已學著易傳易測明範五經明用數書皆破碎
 妄作穿鑿不根嘗以變卦圖示秦玠夬竊天悦書入
 京師補國子監解試䇿問八卦次序夬以所得之説
 對有司異之擢在優等既登第以所著書投贄公卿
 之門後以贓罪竄秦謂必有天譴恐指此秦既知夬
 竊書乃謂夬何處得此法又謂西都邵某聞大畧近
[019-14a]
 乎自欺矣然謂得之異人盖指希夷而言也
 晁公武曰姚嗣宗謂劉牧之學授之吳秘秘授之夬
 邵雍言夬竊其學於王豫沈括亦言夬之學似雍云
 吳仁傑曰鄭夬以序卦為文王六十四卦雜卦為伏
 羲六十四卦其説非是
 馬中錫曰夬著書談易變曰乾一變生復得一陽二
 變生臨得二陽三變生泰得四陽四變生大壯得八
 陽五變生夬得十六陽六變生歸妹得三十二陽坤
[019-14b]
 一變生姤得一隂二變生遯得二隂三變生否得四
 隂四變生觀得八隂五變生剥得十六隂六變生歸
 妹得三十二隂乾坤錯綜隂陽各三十二乾坤大父
 母也復姤小父母也歸妹者歸宿之地也一時無人
 解其㫖獨秦玠者知之謂所親曰此天地之秘藏西
 都邵雍稍知粗迹已能洞逹吉凶之變鄭君何敢筆
 之於書當必有天譴吾因逹是動遭坎軻恐亦不久
 於世矣已而鄭與秦果俱死此即焦延夀所謂四千
[019-15a]
 九十六卦者耶
張子載/横渠易説
  宋志十卷
   存
 東都事畧張載字子厚長安人學古力行篤學好禮
 為闗中士人所宗世所謂横渠先生者也舉進士為
 祁州司法叅軍神宗召見除崇文檢書以疾求去築
 室南山下敝衣疏食專精治學召還同知太常禮院
[019-15b]
 復以疾請歸道病卒
 宋史先生之學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
 晁公武曰載居横渠故以名書其解甚畧繫辭差詳
 程珌曰宋興百年名儒輩出胡安定得其義邵康節
 得其數程明道伊川得其理周濓溪得其體張横渠
 得其用然後易之道大明於天下
 董真卿曰横渠易説三卷發明二程所未到處
 吕柟曰横渠易説簡易精實於發經開物修身教人
[019-16a]
 甚切當為先生之書無疑竊謂易本為人事而作雖
 歴四聖其究一揆非專説天以道隂陽也故孔子以
 君子行此四徳解乾元亨利貞示諸卦爻皆此例爾
 今以質諸易説益篤信焉
 楊時喬曰今本止六十四卦無繫辭實未全之書
王氏安石/易解
  宋志十四卷通考作/二十卷
   佚
[019-16b]
 晁公武曰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慶厯三年進
 士熙寜三年拜中書門下平章事七年罷明年再入
 相九年罷卒諡文介甫三經義皆頒學宫獨易解自
 謂少作未善不專以取士故紹聖後復有龔原耿南
 仲注易三書偕行於塲屋
 楊時曰荆公於易只是理㑹文義未必心通易不比
 他經須心通始得
 黄震曰荆公釋易中字義甚詳卦名解始於剛柔始
[019-17a]
 交之屯展轉次第用序卦之法而論其次頗有牽强
 處
顧氏棠/周易義類
  宋志三卷
   佚
 陳振孫曰叔思未詳何人序言先儒論説甚衆而其
 㫖未嘗不同卦爻或有不同而辭意未嘗不一各立
 標目總而聚之
[019-17b]
 胡一桂曰周易義類三卷以先儒論易不同因取其
 辭説同者分目而聚之凡九十五條
 吳中人物志棠字叔思與張僅幾道皆為王安石門
 下士安石作三經義僅棠與焉
沈氏季長/周易新義
  通志二卷
   佚
 長編紀事季長錢唐人王安石妹壻也判國子監
[019-18a]
    按曽氏元豐類藳有貴池縣主簿沈君夫人
    元氏墓志子三人曰季長越州司法叅軍
王氏逄/易傳
  通考十卷
   未見
 王安石作墓志曰逢字㑹之太平州當塗縣人以進
 士起家權南雄州軍事判官留為國子監直講於書
 無所不觀而尤喜易作易傳十卷乾徳指説一卷復
[019-18b]
 書七卷名士大夫多善其書者
 晁公武曰逢嘗為國子直講著易傳十卷其學宗王
 弼
 董真卿曰逢為王介甫客官國子直講易傳十卷宗
 王弼
司馬光/易説
  宋志十卷又三/卷
   佚
[019-19a]
 晁公武曰司馬光君實陜州夏縣人初以父䕃入官
 舉進士甲科除舘閣校理神宗即位擢翰林學士御
 史中丞後除樞密副使力辭而去元祐初拜門下侍
 郎繼遷尚書左僕射卒諡文正易説雜解易義無銓
 次盖未成書也
 朱子曰嘗得温公易説於洛人范仲彪炳文盡隨卦
 六二之半其後缺焉後數年好事者於北方互市得
 版本始亦喜其復全然無以考其真偽也
[019-19b]
 陳仁子序曰九師興而易道微易之微豈專九師咎
 哉彖翼而下旁薄深廣留七分者亡幾田丁施費脈
 脈師授俾勿墜龍龜圖書或左用之而不悟京房守
 緯數其失也泥韓康伯談名理其失也浮二千年間
 易道倀倀如蒙霧行述而不論河汾猶難之厯越五
 閏真人御宇王澤萃鍾異人間出希夷抉羲畫而成
 於邵濓溪泄周經而融於程以至滙為漢上而尚變
 演為考亭而尚占支析為合沙而尚象三聖𤣥藴剖
[019-20a]
 抉靡遺而讀者瞭然如生三代之世晚得温公易説
 一編視諸老猶最通暢今流傳人間世藳雖未完其
 論太極隂陽之道乾坤律吕之交正而不頗明而不
 鑿獵獵與濓洛貫穿中間分剛柔中正配四時微疑
 未安學者宜心㑹爾易之作聖人吉凶與民同患之
 書也非隠奥艱深而難見也談易而病其隠且艱非
 深易者也參習是編易道庻其明乎
吕氏大防/周易古經
[019-20b]
  通考二卷書錄解/題十卷
   存
 大防自序曰周易古經者彖象所以解經始各為一
 書王弼專治彖象以為注乃分綴卦爻之下學者於
 是不見完經而彖象辭次第貫穿之意亦缺然不屬
 予因案古文而正之凡經二篇彖象繫辭各二篇文
 言説卦序卦雜卦一篇總一十有二篇
 晁公武曰吕大防字微仲京兆藍田人皇祐初中進
[019-21a]
 士哲宗即位召知制誥翰林學士拜尚書左僕射兼
 門下侍郎紹聖初謫授舒州團練副使循州安置未
 踰嶺卒古經凡十二篇别無解釋
 尤袤與吳仁傑書曰頃得吕東萊所定古易一編朱
 元晦為之跋嘗以板行乃與左右所刋吕汲公古經
 無毫髪異而東萊不及㣲仲嘗編此書豈偶然同耶
 陳振孫曰吕大防微仲所錄上下經並録爻辭彖象
 隨經分上下為六卷上下繫二卷文言説卦各一卷
[019-21b]
 胡一桂曰古易之亂肇自費直繼以鄭𤣥而成於王
 弼古易之復始自元豐汲郡吕微仲嵩山晁以道繼
 之最後東萊先生又為之更定實與微仲本暗合而
 東萊不及微仲嘗編此盖偶未之見也
 董真卿曰吕氏周易古經上經第一下經第二上彖
 第三下彖第四上象第五下象第六繫辭上第七繫
 辭下第八文言第九説卦第十序卦第十一雜卦第
 十二其所次序本末並與東萊定本同但東萊只分
[019-22a]
 上經下經而無第一第二字又東萊稱彖上傳第一
 至雜卦傳第十小有不同爾
王氏巖叟/易傳
   佚
 東都事畧巖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舉明經元豐末
 為監察御史元祐六年拜樞密直學士僉書樞密院
 事七年罷為端明殿學士卒贈正議大夫紹聖中坐
 元祐黨追貶雷州别駕
[019-22b]
鮮于氏侁/周易聖斷
  宋志七卷
   佚
 東都事畧侁字子駿閬州人舉進士第元祐初拜左
 諫議大夫以請外除集賢殿修撰知陳州卒
 晁公武曰鮮于子駿景祐中登進士乙科元祐中仕
 至諫議大夫是書本之王弼劉牧而時辨其非且云
 衆言淆亂折諸聖故名其篇曰聖斷
[019-23a]
 陳振孫曰其書本於王弼劉牧而時辨其非又乾坤
 二卦不解爻象欲學者觀彖象文言而自得之
 魏了翁曰鮮于子駿裕陵稱其文學司馬文正公稱
 其政事蘇文忠公稱其文章泰山孫先生稱其經術
 其為人大畧可概矣
孫氏覺/易傳
   佚
 游酢序曰易之為書該括萬有而以一言蔽之則順
[019-23b]
 性命而已隂陽之有消長剛柔之有進退仁義之有
 隆汙三極之道皆原於易而㑹於理其所遭者時也
 其所託者義也其所致者用也知斯三者而天下之
 理得矣斯理也仰則著於天文俯則形於地理中則
 隠於人心而民之迷日久不能以自得也㝠行於利
 害之域而莫知所尚聖人有憂之此易之所為作也
 伏羲象之而八卦成文王重之而六爻具周公繫之
 辭仲尼訓其義自伏羲至於仲尼則易之書不遺餘
[019-24a]
 㫖矣盖将領天下於中正之塗而要於時措之宜也
 居則觀象而玩辭動則觀變而玩占以研心則慮精
 以應物則事舉天且助之人且與之而何凶咎之有
 故曰是興神物以前民用又曰因貳以濟民行此四
 君子之用心也孫公莘老少而好易常以是行已亦
 以是立朝或進或退或語或黙或從或違皆占於易
 而後行也晚而成書辭約而㫖明義直而事核又将
 於學者共之盖亦先聖之所期豈徒為章句以自名
[019-24b]
 家而已此先生傳易之意也學者宜以是觀之
 晁公武曰高郵孫覺字莘老元豐末自秘書少監除
 右諫議大夫元祐初遷給事中吏部侍郎莘老素與
 王介甫善後為諫官論新法遂絶
鄒氏浩/易解
   佚
 毘陵人品記鄒浩字志完晉陵人登元豐進士頴昌
 教授元祐中擢右正言以諫立劉后忤㫖覊管新州
[019-25a]
 大觀初召還遷左司諫進中書舍人遷吏部侍郎以
 寳謨閣待制知江寜府再謫衡州别駕尋竄昭州五
 年始歸以疾卒高宗即位贈寳文閣直學士
 浩自序曰余元祐中為太學博士講易講未終篇俄
 以罪去然易之大㫖盖嘗潜心矣後十年崇寧二年
 竄處昭州因以循省餘隙北面於易而承教焉始也
 怳若三聖親以指授然而猶有易也中也卦爻象數
 一念氷釋然而猶有易也終也在天而天在地而地
[019-25b]
 在人而人在物而物不知何者非易耶不知何者是
 易耶索之而不得也簡之而不得也然則昔之作易
 者其誰乎今之學易者其誰乎不知誰之所以誰者
 又其誰乎不得已而喙鳴焉盖作易者以憂患興而
 學易者以憂患入也作易者以憂患興經著之矣學
 易者以憂患入未有過於孔子者故曰吾再逐於魯
 伐木於宋削跡於衛窮於周圍於陳蔡之間親戚益
 踈徒友益散其所以韋編三絶是乃易之所不得遯
[019-26a]
 也五十而學易有易可學也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
 矩則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矣孔子易也易孔子也
 孔子與易雖大智迷矣予未得為孔子徒也然自元
 祐以來黜於襄州竄於新州又竄於永州昭州親老
 不得養兄弟妻子離散舉夫言罪戾者必歸焉行年
 四十有五又適近於孔子言加我數年之時也孔子
 於是時前言學易予以是時願學焉幸而得之以進
 於學則所謂可以無大過者尚竊庻幾焉不瞠若乎
[019-26b]
 其後也莊子曰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耶予既以夫
 未嘗有言者容聲於筆端矣於是又為之序
蘇氏軾/易傳
  宋志九卷通考十/一卷
   存
 東都事畧蘇軾字子瞻眉山人試禮部第二中甲科
 除大理評事僉書鳳翔判官召試秘閣直史舘判官
 誥院通判杭州徙知密州徐州湖州言者摭軾詩謂
[019-27a]
 之訕上坐貶黄州團練副使安置徙汝州哲宗即位
 起知登州召為禮部郎中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
 尋遷翰林學士兼侍讀以龍圖閣學士知杭州召為
 翰林學士承㫖兼侍讀復請外以龍圖閣學士知頴
 州徙揚州俄以兵部尚書召還兼侍讀尋遷端明翰
 林侍讀二學士守禮部尚書紹聖初落職知英州又
 以寜逺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貶瓊州别駕昌化軍
 安置徽宗即位移亷州改舒州團練副使徙永州未
[019-27b]
 幾提舉玉局觀尋致仕卒父洵晚讀易作易傳未究
 疾革命軾述其志卒以成書復作論語説最後居海
 南作書傳三書既成撫而歎曰後有君子當知我矣
 蘇籀記其祖轍遺書曰公言先曽祖晚歲讀易玩其
 爻象得其剛柔逺近喜怒逆順之情以觀其辭皆迎
 刃而解作易傳未完疾革命二公述其志東坡受命
 卒以成書初二公少年皆讀易為之解説各仕他邦
 既而東坡獨得文王伏羲超然之志公乃送所解於
[019-28a]
 坡今䝉卦猶是公解
 晁公武曰東坡自言其學出於父洵且謂卦不可爻
 别而觀之其論卦必先求其所齊之端則六爻之義
 未有不貫者未嘗鑿而通之也
 陸游曰蘇氏易傳方禁蘇氏學故謂之毘陵先生
 馮椅曰蘇洵作傳未竟命軾卒其業朱子有辨蘇氏
 易即此書也
 胡一桂曰晁以道問東坡曰先生易傳當傳萬世曰
[019-28b]
 尚恨其不知數學耳東坡亦可謂不自欺者矣
蘇氏轍/易説
  三篇
   存
 宋史蘇轍字子由與兄軾同登進士科又同䇿制舉
 又代軾為翰林學士尋擢吏部尚書使契丹還為御
 史中丞拜尚書右丞進門下侍郎哲宗朝落職知汝
 州再知袁州責筠州居住又責化州别駕雷州安置
[019-29a]
 移循州徙永州岳州崇寜中致仕築室於許號頴濵
 遺老政和二年卒追復端明殿學士淳熙中諡文定
 
 
 
 
 
 
[019-29b]
 
 
 
 
 
 
 
 經義考卷十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