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欽定天祿琳琅書目 > 欽定天祿琳琅書目 卷九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天禄琳琅書目卷九
 明版子部
標題句解孔子家語一函/三冊
  明何孟春補註三巻前漢孔衍魏王肅二序孟春
  自序林俊序
  前影宋鈔中載王肅所注孔子家語係為十巻較
  此三卷詳備逺甚葢孟春未見肅注序中已自言
[009-1b]
  之矣考明史孟春字子元彬州人登𢎞治六年進
  士由兵部主事歴官吏部左侍郎世宗時以議大
  禮屢疏力爭出為南京工部左侍郎引疾歸及明
  倫大典成削其籍卒於家隆慶初贈禮部尚書諡
  文簡林俊明史無傳按朱彛尊明詩綜小傳俊字
  待用莆田人成化戊戌進士由刑部主事累官至
  刑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諡貞肅
荀子一函/十冊
[009-2a]
  周荀況撰唐楊倞註二十卷前倞序
  是書版心上方標世徳堂刋四字按世徳堂原版
  係以老子莊子列子荀子楊子文中子合刻行世
  者而此本則其分部單行之本版式印手俱工
  明桑氏収蔵諸印一稱黎陽郡叢桂堂考黎陽即
  桑氏族望一稱栢臺世澤考明代桑氏官御史稱
  忠直者惟嘉靖間江都桑喬為最著此或其後人
  耳其文峯主人子純氏本樸氏諸印當即一人之
[009-2b]
  私印也
 
 
荀子二函冊/十四
  篇目同前
  此亦前版分部單行之書
五臣音注揚子法言一函/四冊
  漢揚雄著晉李軌唐栁宗元宋宋咸吴秘司馬光
[009-3a]
  五家注十卷前咸序次咸進書表次光序次篇目
  次渾天儀圖説二篇
  考馬端臨文獻通考載揚子法言十三卷引晁公
  武讀書志云晉祠部郎中李軌注宋史藝文志載
  柳宗元注揚子法言十三卷宋咸補注又載司馬
  光集注四家揚子法言十三卷文獻通考亦載温
  公集注法言十三卷引讀書志云温公集晉李軌
  唐柳宗元國朝宋咸呉秘注温公自言李祠部注
[009-3b]
  本及音義最為精詳宋呉亦皆據李本而文多異
  同今參以漢書取其通者以為定本先審其音乃
  解其義云云據諸書所稱軌及宗元秘所注者俱
  止名為注咸注者謂之補注光集者謂之集注明
  以前未嘗稱音注亦無五臣之目且著於録者皆
  十三巻不止十卷是本亦世徳堂所刋六子中之
  一葢仿文選注名而稱為五臣因其兼及審音而
  稱為音註又改併卷㠸省為十卷則皆非宋刻之
[009-4a]
  舊乃書中所載咸進表亦稱十卷豈改竄其原文
  耶咸字貫之建陽人天聖二年進士官至都官郎
  中秘甌寧人官提㸃京東路刑獄並見凌迪知萬
  姓統譜
  桑氏收蔵印記見前
 
 
五臣音註揚子法言一函/四冊
[009-4b]
  篇目同前
五臣音註揚子法言一函/八冊
  篇目同前
  以上二書皆與前部同版而紙墨則以第二部為
  勝也
劉向新序一函/四冊
  漢劉向著十卷目録後有宋曽鞏序
  此葢明翻宋槧之本而紙質則嫌麄厚橅印亦未
[009-5a]
  能工
劉向説苑一函/八冊
  漢劉向著二十卷首宋曽鞏序目録後載向原序
  此與新序同時並刋之本
徐幹中論一函/二冊
  漢徐幹著上下二卷前無名氏序次宋曽鞏序後
  宋石邦哲元陸友識語二篇
  考中論一書陳振孫書録解題謂唐志六巻今本
[009-5b]
  二十篇有序而無名氏葢同時人所作晁氏讀書
  志馬氏通考所載俱稱二十篇分上下二卷與今
  本篇目無異按石邦哲識語稱紹興二十八年假
  朱丞本校於博古堂陸友識語稱邦哲字照明再
  世蔵書至治二年得之錢塘仇逺氏是此書乃初
  校於宋再刻於元而今本則又為明時翻刻者版
  小而字畫精潔不減宋梓邦哲紹興時官大理評
  事友字友仁博雅好古工漢𨽻八分嘗著硯史墨
[009-6a]
  史印記並見凌迪知萬姓統譜仇逺字仁近自號
  近村又號山村見兩浙名賢錄
文中子一函/四冊
  隋王通著宋阮逸注十卷前逸序
  是書亦世徳堂刋本橅印並工
  桑氏收蔵諸印記並見前惟中増瀛洲仙客一印
 
 
[009-6b]
皇極經世書四函冊/三十
  宋邵雍著十卷
  此書前後俱無序跋考晁氏讀書志陳氏書録解
  題馬氏文獻通考俱作十二卷雍子伯温為之序
  系其畧云其一之二則總元㑹運世之數三之四
  以㑹經運五之六以運經世七之十則以隂陽剛
  柔之數窮律吕聲音之數以律吕聲音之數窮動
  植飛潛之數十一之十二則論皇極經世之所以
[009-7a]
  為書葢原書十二卷前十巻為書謂之皇極經世
  書末二卷為篇謂之觀物篇又别見觀物内篇二
  卷單行之本陳振孫謂即經世書之第十一第十
  二卷也内篇之外又有觀物外篇六卷晁公武謂
  雍門人所記張載謂外篇亦雍所作門人第編集
  之引雍詩若無揚子天人學安有莊周内外篇之
  句為證近世刋行之本僅止觀物内外篇而前十
  卷之書不可多覯此書雖闕二卷而前十卷獨全
[009-7b]
  洵收蔵家希有之珍也
心經附註一函/四冊
  宋真徳秀心經明程敏政附註前敏政序次徳秀
  心經總目并賛次宋顔若愚跋次宋程復心心學
  圖并説後敏政後序明汪祚識語末李滉心經論
  按敏政是書以真西山心經為綱採摭程朱以下
  大儒之言互有發明者附之於後故名附註第考
  明史藝文志僅載敏政道一編五卷而附註一書
[009-8a]
  不見著録今按敏政自序汪祚識語同作於𢎞治
  五年而李滉論乃作於嘉靖四十五年相距又七
  十五載其論極言敏政道一編以朱子晚年悔悟
  與陸氏合之説為牽合附㑹而獨取此書遵朱子
  之意賛西山之經為有益學者故為此論以發明
  之據此則為敏政未刋之書而滉所梓行者因明
  末儒林宗尚良知故道一編多所流傳此書雖刻
  而仍未盛行史家遂獨見遺也考凌迪知萬姓統
[009-8b]
  譜程復心婺源人仕元為徽州路教授嘗著四書
  章圖總要明史文苑𫝊程敏政字克勤休寧人成
  化進士累官禮部侍郎贈禮部尚書歙縣志汪祚
  字承之著有寳經堂稿崇孝編顔若愚李滉爵里
  俱未詳
天原發微二函/十冊
  元鮑雲龍著明鮑寧辨正五卷前雲龍自序次元
  方回二序次總目次辨正凡例次圖一卷次篇目
[009-9a]
  名義一卷次問答節要一卷後元曹涇跋戴表元
  後序
  考鮑寧辨正一書見明史藝文志此本載方回二
  序一述鮑雲龍著書之意一叙鄭昭祖刻梓之由
  雲龍著書時嘗與回辨析其義所云問答葢往來
  手札中語也寧之辨正以小字分註本文之下又
  刪問答之繁複者名為節要是此書初刻出於昭
  祖今本則寧作辨正後所刋也篇目名義亦寧所
[009-9b]
  作後一部有寧序此本闕之回之二序一作於至
  元辛卯一作於元貞丙申曹涇跋亦作於丙申戴
  表元序作於大徳己亥皆昭祖原刻中所有而寧
  仍其舊者考歙縣人物志鮑雲龍字景翔鮑寧字
  廷謐方回字萬里一字囦甫號虛谷宋時知建徳
  府入元累遷通議大夫曹涇字清甫號宏齋至元
  中授紫陽書院山長著服膺録讀書記諸書鄭昭
  祖字孔昭元初以薦除廣南西道儒學提舉不赴
[009-10a]
  元史戴表元字帥初奉化人咸淳中進士乙科大
  徳八年拜信州教授調婺州以疾辭
天原發微一函/四冊
  篇目同前前有明鮑寧序其鮑雲龍自序方回後
  序辨正凡例曹涇跋戴表元序俱闕
  此與前書同版而橅印在後故紙墨不及
  闕補圖十二/卷一二十八/卷二下十一/十二卷三下七/
  卷四三十五/卷五上二/卷五下五十二/
[009-10b]
聖學心法一函/四冊
  明成祖御撰四卷前成祖序
  成祖序稱嘗見唐文皇帝作帝範十二篇以訓其
  子雖未底於精一執中之藴要皆切實著明可以
  為治故於㡬務之暇采古聖賢嘉言編輯為書云
  云其書四卷皆言君道而以父道子道臣道附於
  第四卷之後此本橅印不佳似是坊間售本非内
  府印蔵之書也
[009-11a]
五倫書四函二冊/三十
  明宣宗御撰六十二卷前明英宗序
  考明史藝文志載五倫書六十二卷宣宗採經傳子
  史嘉言善行有闗於五倫之道者編輯成帙正統中
  英宗製序刋行此書橅刻極精並是當時初印之本
  明内府蔵本有廣運之寳
 
 
[009-11b]
五倫書六函冊/六十
  篇目同前
  此與前書同時橅印而紙質之緻膩過之
  明内府蔵本鈐寳同前
 
 
五倫書四函二冊/六十
  篇目同前
[009-12a]
  此本印工較前二部更為精潔
 
 
 
  闕補卷五十四全/
五倫書六函二册/六十
  篇目同前
  此本橅印在前三部之後書中雖鈐内府之寳而
[009-12b]
  亦有收蔵家私印者未必非因紙墨稍差散入民
  間也韓氏仲氏印記未詳其人
 
 
 
 
五倫書四函冊/六十
  篇目同前
[009-13a]
  此書墨香紙色與第一部同亦橅印之佳本也明
  内府鈐寳並同
 
 
格物通二函冊/二十
  明湛若水著一百卷前若水自序次進書表次謝
  恩進書疏疏後載明世宗諭㫖次若水纂要録一
  巻後明周相吕柟二序髙簡跋
[009-13b]
  按若水此書以大學明徳之事莫先于格物格之
  為功在于誠意正心修身遂可以齊家治國平天
  下故自誠意以下類其物之繁簡列以目之多寡
  或綴經史格言或闡祖宗大訓明史稱其仿大學
  衍義補而作者是也書成百卷進于嘉靖七年世
  宗極為嘉賞周相吕柟髙簡各序跋皆作于嘉靖
  十二年三人皆出若水門同刻是書者也若水字
  元明増城人𢎞治十八年進士歴官南京國子監
[009-14a]
  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吕柟字仲木髙陵人
  正徳戊辰進士第一累官南京禮部侍郎贈尚書
  諡文簡見明史儒林𫝊周相呉江人髙簡綿州人
  俱嘉靖己丑進士見太學題名碑相作序時官四
  川道監察御史
  明内府蔵本有廣運之寳潯陽陶氏印記未詳其人
 
 
[009-14b]
  闕補卷六五/六卷七九/
古今攷一函四冊/二十
  宋魏了翁著元方回續三十八卷前了翁序序後
  有回識語
  按此書雖名為了翁所撰而經其手定者止二十
  則餘皆回所續成每條之首俱標某某曰以為别
  引史傳語則稱某紀某傳故于了翁所自著者燦
  若列眉矣毎卷首第二行悉標上海後學王圻校
[009-15a]
  刋其三十八卷之末附刋元人周文英詩一章并
  其子南序序題至正二十年稱此書未能版行姑
  與同志者抄寫數十本云云是此書在宋元間並
  無刋本至王圻始為付梓也文英父子爵里俱無
  考了翁回並見前
  闕補卷一二十/
老子道徳經一函/二冊
  周李耳撰二卷河上公章句前三國葛元序
[009-15b]
  此亦従世徳堂刋本中分出單行者其橅印與前
  荀揚諸子並出一時
南華真經副墨一函/六冊
  周莊周著明陸西星注八卷前明程涓序次西星
  自序次篇目次讀南華真經雜説次批㸃法次論
  音叶次論字畫後明孫大綬序
  按西星自序稱南華為道徳經之註疏妙竅同元
  並通大乗之祕故為是註以匡昔賢之不逮云云
[009-16a]
  葢合二家之説而參訂一書也其以副墨為名者
  即取莊子副墨之子聞諸洛頌之孫句考郭象注
  副墨即文字之謂西星序作于萬厯戊寅涓與大
  綬二序俱作于萬厯乙酉涓字巨源新安人大綬
  字伯符各見本序西星爵里無考是書紙墨雅潔
  可稱明版佳本
沖虚至徳真經一函/四冊
  周列禦宼著晉張湛注唐殷敬順釋文八卷前湛
[009-16b]
  序目録後載漢劉向原序
  考馬端臨文獻通考載張湛注列子八巻又載列
  子釋文二卷是知宋時傳本注與釋文分刻此則
  合刋亦世徳堂梓行六子之一也其以沖虚至徳
  真經為名者唐天寳初奉冊列禦宼為沖虚真人
  改題其書為沖虚真經逮宋景徳四年勅加至徳
  之號又稱沖虚至徳真經晁公武讀書志所載已
  同此名矣
[009-17a]
  桑氏收蔵印記見前
 
 
 
 
沖虚至徳真經一函/六冊
  篇目同前
  亦世徳堂刋本紙墨與前部同
[009-17b]
戰國䇿一函/八冊
  宋鮑彪注十卷前彪序次載漢劉向宋曽鞏上目
  録序二篇卷十後有彪識語
  前宋版戰國䇿有王信序自記其梓刻之由此本
  無之惟卷末有嘉定五年夏月世綵堂刋本記其
  左右邉䦨墨線俱就版中分行線痕凑成本記之
  式其為偽造固已顯然況字畫亦逺不相及乎
  徐摭收蔵印記無考次一印青字下一字糢糊不
[009-18a]
  可辨識
 
 
吕氏春秋一函/四冊
  秦吕不韋著漢髙誘訓解二十六卷前誘序目錄
  後有鏡湖遺老識語明張登雲跋
  考是書卷目各家著錄互異唐宋藝文志及晁氏
  讀書志並作二十六卷惟馬氏文獻通考作二十
[009-18b]
  卷陳氏書錄解題又作三十六卷與此本亦異按
  鏡湖遺老識語稱餘杭鏤本亾三十篇又有脱字
  漏句凡本得於東牟王氏四明使君於元豐初奉
  詔修書於資善堂取太清樓藏本為之校定元祐
  壬申余喜得此書校讐始就為一客挾去後三年
  見歸因募筆工錄之云云據此則鏡湖遺老為宋
  人其時所校定者原未嘗刋刻此本有陳世寳訂
  正朱東光補㕘張登雲繙校諸名目刊列于標題
[009-19a]
  之下是其書為登雲所手刻而遵用鏡湖遺老校
  定舊本概可見也陳世寳朱東光爵里俱無考張
  登雲山東兖州府寧陽縣人登隆慶辛未進士見
  太學題名碑
  明鄭曉蔵本有淡泉大司宼章二印曉字窒甫號
  淡泉海鹽人嘉靖元年舉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
  由職方主事歴官刑部尚書以忤嚴嵩之故坐事
  落職隆慶初贈太子少保諡端簡明史有傳
[009-19b]
 
 
論衡二函冊/十二
  漢王充著三十卷後有宋楊文昌後序
  文昌爵里無考其序作於慶厯五年稱先得俗本
  七率二十七卷其一程氏西齋所貯又得史館本
  各三十卷於是互質疑謬沿造本源又為改正塗
  注凡一萬一千二百五十九字募工刋印云云今
[009-20a]
  考眺公武陳振孫馬端臨諸家著録卷目悉符則
  文昌校刋之本為可據矣此本版心下方有通津
  草堂四字紙質墨光係為明製葢取文昌定本而
  重加校刻者
農書一函/五冊
  元王禎著農桑通訣五卷農桑圖譜二十卷穀譜
  十卷共三十五卷前禎自序後山東巡撫准刋文
  移
[009-20b]
  此書巻末有大明萬厯二載甲戌濟南府章邱縣
  刋行木記而卷首則載嘉靖九年山東巡撫邵准
  布政司顧應祥申請文移一通内稱元豐城縣尹
  王禎所著農書三部久無刻本應再加校正命工
  翻刻分發所屬附州縣掌印治農等官云云是此
  書初刻於嘉靖九年而章邱縣署又翻刻於萬厯
  二年故橅印字畫俱不能工整然實為重農務本
  之書固自可寳考泰安府志稱王禎字伯善東平
[009-21a]
  人官旌徳令再調永豐不言其為豐城尹按永豐
  豐城二邑皆𨽻江西名復相近其中所載或各有
  訛誤也禎為山左人其書自盛傳於故土官山左
  者因為刻梓以表章之苐惜木記中未載章邱縣
  尹之名遂不可考其人固勤於民事者矣顧應祥
  字惟賢長興人𢎞治乙丑進士累官南京刑部尚
  書贈太子少保著有崇雅堂集見浙江通志
六子全書一函/八冊
[009-21b]
  老子二卷河上公章句前三國葛元序次老氏聖
  紀圖荘子十卷晉郭象注唐陸徳明音義前象序
  次太極圖説列子八卷晉張湛註唐殷敬順釋文
  前湛序荀子二十卷唐楊倞註前倞序次圖揚子
  十卷晉李軌唐柳宗元宋宋咸呉祕司馬光註前
  咸序并進書表次光序次圖文中子十卷宋阮逸
  註前逸序書首載宋龔士卨總序
  前宋版中有荀子一部南華真經一部其版皆與
[009-22a]
  此書之荀子荘子相同觀揚子序後木記云將監
  本四子精加校正謄作大字刋行是宋時初刻止
  有四子也龔士卨序于老莊荀揚之外兼論文中
  而不及列子則士卨増刋亦止五子今書有六子
  者葢明人翻刻時始増列子無疑也且書中通體
  字畫俱不圓整而序文之字用筆牽連處并多紕
  謬尤為翻刻之明證苐所載揚子亦止十卷據木
  記所云豈宋時監本已改併十三卷為十卷耶
[009-22b]
  明毛晉王時敏俱經收蔵按朱彛尊明詩綜小傳
  時敏字遜之號烟客太倉州人太傅錫爵孫承祖
  䕃官尚寳司丞𢎞載家蔵印無考
 
 
  闕補莊子卷五二十八/卷七三十一/三十揚子卷十一/
六子全書二函冊/十四
  篇目同前不載圖
[009-23a]
  此書版心上方俱標世徳堂刋乃為六子合印全
  本也版式刻工逺勝前部然書首仍載龔士卨序
  則于序中之止言五子並未加考且標為老子道
  徳經序益見其疎畧實甚矣
  收蔵印記無考
 
 
六子全書二函册/十四
[009-23b]
  篇目同前
  此即世徳堂刋本而鑱去版心之字惟於老子上
  卷第五葉標桐隂書屋校葢其版為書賈所得遂
  鑱去世徳堂偽充宋槧又故作校正之名補刋上
  方以掩人耳目也
  闕補荀子卷十二十三/
六子全書二函冊/十四
  篇目同前
[009-24a]
  此亦鑱去世徳堂後印本然墨色精瑩印工之良
  也
  明張宏志蔵本宏志河南開封府項城縣人登崇
  禎丁丑進士第見太學題名碑其仍稱曲江者葢
  九齡之裔耳
 
 
 
[009-24b]
 
 
 
 
 
六子全書八函冊/四十
  篇目同前
  此本亦標桐隂書屋校而橅印在前二部之後紙
[009-25a]
  墨俱遜
六子全書六函冊/四十
  此本並將桐隂書屋校五字俱為割去而補痕顯
  然又作偽之拙者矣
  蕭蓼亭收蔵印未知誰氏
 
 
  闕補老子卷上十六/列子巻八十/荀子巻十九十/
[009-25b]
  八/文中子巻三八/卷五十四/
五子全書一函/三冊
  鬻子一卷唐逢行珪註前行珪序並進書表子華
  子二巻前漢劉向序鶡冠子三卷前宋陸佃序唐
  韓愈讀鶡冠子文尹文子一卷前魏仲長氏序公
  孫龍子一卷無序書首有明歐陽清總序
  按此書巻數與宋時諸家所著録者互有盈縮眺
  氏讀書志陳氏書録解題馬氏文獻通考所載子
[009-26a]
  華子皆作十卷而此本止二卷眺氏陳氏所載尹
  文子並作三卷馬氏作二卷宋史藝文志又作一
  卷而此本則亦作一卷與宋史同陳氏馬氏所載
  公孫龍子皆三卷而此本又止一卷惟鬻子鶡冠
  子與諸書所載皆合此篇目異同之概也鬻子為
  行珪所註考凌迪知萬姓統譜稱行珪為隋時人
  而眺陳諸家皆謂行珪官華州鄭縣尉其書進于
  永徽四年則已在唐髙宗時矣至諸家所載尹文
[009-26b]
  子皆稱為仲長氏所定馬氏述李獻臣之言謂仲
  長氏統也又言傳稱統卒於獻帝避位之年而此
  云黄初末到京師豈史之誤乎云云葢以序中稱
  黄初疑為非統而陳振孫又云仲長即統未知孰
  是書首歐陽清序作于嘉靖五年清上饒人官浙
  江按察司副使其序稱五子向有刻本久未及校
  始為改誤補正云云則是宋元以降雖有舊刋之
  版而此本乃清所别刻者矣
[009-27a]
荆川稗編六函冊/六十
  明唐順之著一百二十卷前明茅坤序次順之自
  序次茅一相序并例義
  按順之此書博採經史諸子百家之説凡農圃醫
  卜方技一切小道無不備載其書為順之門人毘
  陵左烝所刋後茅坤姪一相以其不載原書批㸃
  為之鑱入其實仍為左氏原版觀書中每卷標題
  之下仍各載考校門人姓氏而左烝之名列於卷
[009-27b]
  首是可證也考明史順之字應徳武進人嘉靖己
  丑進士累官僉都御史巡撫淮揚天啟中追諡襄
  文茅坤字順甫歸安人嘉靖戊戌進士累官廣西
  按察司副使
  補齋印記無考
 
 
梁谿漫志一函/五冊
[009-28a]
  宋費衮著十卷前衮自序次國史院抄録梁谿漫
  志牒文次宋樓鑰序施濟跋語
  考宋史藝文志載是書入小説家止稱一巻以此
  本證之則史臣之誤也費衮始末無考按常州志
  梁谿源出恵山南流入太湖古溪狹小梁大同中
  重浚故名梁谿則衮為常州人可知矣其自序作
  于紹熙三年施濟識語作于嘉泰元年稱衮以書
  屬濟濟于為邑之暇命工刻梓云云是此書初刻
[009-28b]
  係出施濟之手然書前所載樓鑰序文乃作于嘉
  定元年則距施濟刻梓之時已逾七載施之刋本
  不應有之或鑰所作序者又别為一本此則明代
  所刻因合前人所有序與識語而并載之耳
何氏語林一函/六冊
  明何良俊著三十卷
  是書刋刻精良橅印清朗為明版最佳之本前後
  不載序跋惟第一巻後有清森閣雕梓木記考朱
[009-29a]
  彛尊明詩綜小傳良俊字元朗松江華亭人由嵗
  貢生授南京翰林院孔目有清森閣集則此書乃
  其所自刋也書分三十六門取歴代史鑑中事實
  依類引据止于元代自為之註
野客叢書一函/十冊
  宋王楙著三十卷前楙自序并識語後宋郭紹彭
  撰楙壙銘陳造跋
  按紹彭所作楙壙銘述此書考證經史百氏下至
[009-29b]
  騷人墨客佚事細大不捐士大夫爭先謄寫欲鋟
  木以傳先生辭之據此則是書在宋時本未刋行
  故文獻通考諸書及宋史藝文志均未著録直逮
  明時始有刋本而王圻續通考仍未採入則固收
  蔵希有之書也王楙郭紹彭宋史俱無傳陳造字
  唐卿髙郵人淳熙進士累官朝散郎淮南安撫司
  參議見髙郵州志
  書中有趙氏子昻印記篆法不工又三呉世家一
[009-30a]
  印字體並多譌謬書賈偽造不足存也
重廣補註黄帝内經素問一函/十冊
  二十四卷唐王冰註宋林億孫奇高保衡校正孫
  兆改誤前億等進書序次冰原序
  按眺公武讀書志陳振孫書録解題俱稱王冰自
  號啓元子陳氏又稱其為寶應中人官太僕令而
  王冰之名載于讀書志及文獻通考者並作砯惟
  宋史藝文志仍作冰字與此書同按集韻韻㑹諸
[009-30b]
  書砯並音砰為水擊出巖聲與冰字音義迥别據
  此書作冰則知眺馬二家之誤也又按宋史藝文
  志及眺陳諸家著録皆第稱黄帝内經素問二十
  四卷而無重廣補註之名則此本定為明人翻刻
  時所加名目且書録解題但稱林億高保衡承詔
  校定並無孫奇之名亦不言有孫兆改誤之事今
  本増入孫奇孫兆二人則重廣補註之名當即為
  此二人所加矣書中凡遇宋諸廟諱皆従缺筆葢
[009-31a]
  偽充宋槧之所為然橅刻特精固翻版之絶佳者
  林億于宋嘉祐中官光禄卿見至元嘉禾志孫奇
  諸人無考
  嘯月眠雲及丈夫意氣相許二印未詳
 
 
 
 
[009-31b]
重廣補註黄帝内經素問二函冊/十四
  篇目同前
  橅印在前部之後墨色少差而實為一版也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二函四冊/二十
  宋唐慎微編輯三十卷後宋嘉祐間掌禹錫等補
  注本草奏勅并圖經本草奏勅次政和間校刋證
  類本草各官銜名次宋宇文虚中元劉祁書後二
  篇
[009-32a]
  此書卷首有金泰和甲子刋書木記别無序文其
  自嘉祐以前所有本草諸序皆載于卷一中名為
  序例而嘉祐間禹錫等進書奏勅又列于書末不
  入卷中其體例殊不畫一葢因宋金元明輾轉重
  刋互有改易故也按馬端臨文獻通考載證類本
  草三十二卷述眺公武讀書志云慎微合兩本草
  為一書且集書傳所記單方附之於本條之下所
  謂兩本草者一名補註神農本草一名圖經本草
[009-32b]
  皆掌禹錫等先後奉勅所編補註進于嘉祐之初
  圖經進於嘉祐之末此書猶載兩次奏勅于後則
  慎微藍本于此可見第考慎微此書前後稱名亦
  復不一陳氏書録解題載大觀本草三十一卷稱
  為唐慎微撰义稱仁和縣尉艾晟作序名曰經史
  證類本草是合大觀本草與證類本草為一也馬
  端臨文獻通考則載大觀本草三十一卷于前又
  載證類本草三十二卷于後而于大觀本下即引
[009-33a]
  陳振孫所稱艾晟作序名曰證類之言則名雖分
  列而實復混同惟宋史藝文志直載大觀經史證
  類備急本草三十二卷兩名始併為一名矣然諸
  書但及大觀之名而總無政和之號且皆稱三十
  二卷或稱三十一卷而此本獨三十卷并以重修
  政和標題又備用之稱與宋史備急之名互異以
  卷首金泰和甲子刋書木記證之是明時别據泰
  和刋本重刻行世不以宋槧為準故卷數標題各
[009-33b]
  有盈縮異同也况宇文虚中所作書後明言慎微
  字審元成都華陽人治病百不失一不取一錢但
  以名方秘録為請以此士人喜之得一藥名一方
  論必録以告云云而文獻通考所引書録解題乃
  云慎微不知何人考宋史虚中字叔通成都華陽
  人大觀三年進士建炎二年應詔為祈請使使金
  不歸受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兼太常卿封河内
  郡開國公金人號為國師據此則虚中本與慎微
[009-34a]
  同鄉故能詳其始末又知其書復經政和間奉勅
  校刋在大觀時者尚非定本故又題為政和而分
  卷則三十耳虚中使金與宋隔絶所作書後金人
  刻之而宋人初未之見故謂慎微不知何人也此
  書與後一部篇目雖同而板刻較工者按後一部
  為明萬厯間蜀府承奉正陳瑛刋本其所載序文
  有成化間山東巡撫原傑刋本序又有嘉靖間山
  東臬使周珫刋本序則是書在明時固有三刻此
[009-34b]
  或為成化嘉靖間所刋而闕其序文也考宋史掌
  禹錫字唐卿郾城人登進士第累官尚書工部侍
  郎劉祁無考
  明内府藏本有廣運之寶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二函冊/十二
  篇目同前前有明周俶王積項廷吉馬三才商輅
[009-35a]
  序五篇
  按商輅序為原傑刋本作王積項廷吉馬三才三
  序為周珫刋本作周俶序則萬厯五年為蜀府承
  奉正陳瑛校梓此書而作也慎微本蜀人蜀府為
  刻其書足稱盛事獨惜橅印不精較之前部相去
  不啻倍蓰矣原傑字子英陽城人正統十年進士
  歴官山東湖廣巡撫贈太子太保周珫應城人累
  官右僉都御史巡撫蘇松俱見明史本傳周俶字
[009-35b]
  初卿成都人嘉靖辛丑進士歴應天府尹見凌迪
  知萬姓統譜馬三才徳清人嘉靖丁丑進士見太學
  題名碑商輅見前陳瑛王積項廷吉俱未詳考明
  史諸王表太祖子椿於洪武十一年封蜀王二十
  三年就藩成都其承奉正官名史中所載王府官
  屬并無此稱或係當時所暫置者
圖繪寶鑑一函/四冊
  元夏文彦著五卷補遺一卷前元楊維楨序文彦
[009-36a]
  自序
  考栗祁湖州志云夏文彦呉興人後居雲間精圖
  畫著有圖繪寶鑑五卷行世但稱五卷不云有補
  遺一卷今按文彦自序作于至正乙巳自謂彚而
  成編分為五卷其補遺後别行又標至正丙午新
  刋則補遺之作在文彦自序中且未之及故栗祁
  作志亦従其畧不知乙巳丙午僅越一年自是一
  時並刋非為後出栗志之疎固不足辨又按楊維
[009-36b]
  楨序中稱雲間義門夏氏士良又稱士良名文彦
  云云栗志僅詳其名而不及其字則其未經深考
  可知也士良本至明時版已漫漶正徳中有錦衣
  衞都指揮苗増字益之取家藏本繕冩重刋又彚
  次當代善畫者續編為六卷刻於正徳己夘司經
  局洗馬滕霄為序是本仍止五卷及補遺并無重
  刋序跋係欲偽充原槧者然選紙堅緻古香黟然亦
  佳本也楊維楨字亷夫浙江㑹稽人元泰定中進士
[009-37a]
宣和書譜一函/二冊
  宋徽宗御撰二十卷
  按晁氏陳氏馬氏諸書目皆不載是書則在宋時
  僅為内府秘籍並未流行見之者少當時有書畫
  兩譜刻梓者似應合版而此獨單行猶之米芾書
  畫史二卷載於書録解題者即為分列且宋史藝
  文志止存畫史而不及書史可知古人書畫分載
  之書原可析卷單行也此本橅印雖清而字畫不
[009-37b]
  能工整其為明代坊間所刻無疑
  收藏印記無考
 
 
東觀餘論一函/二冊
  宋黄伯思著二卷前總目後有伯思自序後宋樓
  鑰序
  此書在宋嘉定間樓鑰刻之建安漕司此明時項
[009-38a]
  篤夀翻刻樓本故存其序總目及上下卷標題下
  皆刋篤夀名而嘉禾項氏萬卷堂梓方圓木記凡
  四見於書中第以出自翻板橅印不能工整考宋
  史伯思字長睿邵武人元符三年進士累官祕書
  郎自號雲林子别字霄賔樓鑰項篤夀見前
御題米已闢王黄斥米従来聚訟每紛如千年下議千
年上幾事實當幾事虛筆正明言在心正古書垂法示
今書重摹淳化加詳訂也覺斯之未信予乙未新正中
[009-38b]
澣御筆鈐乾隆雙璽
  潄玉亭諸印未詳其人
 
 
東觀餘論一函/六冊
  篇目同前後有宋黄䚮序
  此本雖多黄䚮一序而實為項氏刋版書中所有
  篤夀名及刋印之木記俱為書賈割去意在欲充
[009-39a]
  宋槧而補紙之痕終不能掩也
  泰興季氏藏本内有宋本小印亦季氏所鈐盖因
  未見項氏完書遂為所惑今有前部可證此印不
  復採入餘印無考
 
 
 
 
[009-39b]
 
 
古今法書苑三函冊/十八
  明王世貞著七十六卷前世貞二序次王乾昌序
  乾昌序稱公家藏有古今法書苑七十六卷晚年
  欲刋行未果友人宋賓之氏得其副墨攜示重與
  吾鄉勝流開士搜討是正積有嵗年云云是世貞
  撰成此書未經付梓乾昌實始刻之世貞二序一
[009-40a]
  為孫孟芳書一為陸萬里書考松江志萬里字君
  羽華亭人工書於時莫雲卿早逝而董文敏後起
  故萬里稱獨步焉乾昌孟芳亦皆自題雲間人與
  陸氏同鄉里孟芳所作𨽻書古雅有法疑皆為乾
  昌所屬其稱吾鄉勝流者殆謂此也王世貞見前
 本朝大學士髙陽李霨藏本霨字景霱直𨽻髙陽人
  順治三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累官至保和殿
  大學士加太子太師諡文勤
[009-40b]
 
 
初學記五函冊/三十
  唐徐堅著三十卷前宋劉本序
  劉本序作於紹興四年不述刋刻始末此本上方
  有九洲書屋四字觀其版式字體葢出明人所刋
  橅印頗為清朗考新唐書徐堅字元固湖州長城
  人舉秀才及第累官祕書監左散騎常侍集賢院
[009-41a]
  學士贈太子少保諡曰文劉本無考
  收藏二印未詳其人
 
 
初學記二函四冊/二十
  篇目同前
  清朗不及前部橅印在其後也
  收藏二印未詳其人
[009-41b]
 
 
  闕補卷二十六/卷二十六/卷九十二/卷十三二十/一
  卷二十八三十/卷三十十/
初學記三圅一冊/三十
  篇目同前
  此書版心上方標安桂坡館每卷標題之下又
  稱錫山安國校刋安國見前其人所刋書籍甚
[009-42a]
  夥流傳亦廣而善本則不多得此書版式字體
  與前二部相同葢取九洲書屋之本而翻刻之
  者
  明焦竑藏本有澹園印記竑見前又有范大澈印
  按後藝文類聚中亦有其收藏印記稱四明范生
  當屬范欽後人亦天一閣所蔵書也
 
 
[009-42b]
 
 
 
 
 
 
  闕補卷二十二一/卷二十三六三/十卷二十九二十/二
初學記一圅冊/十二
[009-43a]
  篇目同前
  亦安氏翻刻之版橅印并出一時
  闕補序四/
白孔六帖十函册/五十
  唐白居易纂宋孔𫝊續編共成一百卷宋韓駒序
  此書橅印精良紙墨亦出上選係明版之最佳者
  孔𫝊宋史無傳凌迪知萬姓統譜載傳字世文兖
  州人孔子五十世孫精於易學建炎初與孔端友
[009-43b]
  南渡寓居衢州率族人拜疏於闕下叙家門故事
  歴知邠州陜州撫州改知建昌進續白氏六帖文
  樞要覽詔送秘書省所著有東家雜記杉溪集官
  至中散大夫宋史韓駒字子蒼仙井監人政和中
  賜進士出身累官中書舍人兼權直學士院贈中
  奉大夫考唐書藝文志作白氏經史事類一名六
  帖程大昌演繁露謂開元課試之法裁紙為帖白
  書為制科特設故以帖為名其載於宋史藝文志
[009-44a]
  者則稱白氏六帖三十卷前後六帖三十卷注云
  前白居易撰後宋孔𫝊撰所云前後六帖三十卷
  者葢謂前後皆三十卷共六十卷也故陳氏書録
  解題及馬氏文獻通考皆先列六帖三十卷後列
  後六帖三十卷合之皆止六十巻今本分為百卷
  乃明人所更與宋槧卷目異焉
白孔六帖四函二册/三十
  篇目同前
[009-44b]
白孔六帖十函二册/一百
  篇目同前
  以上二書皆與前部同時橅印之本
  收藏二印未詳其人
 
 
百川學海二函册/十六
  宋左圭纂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集前圭
[009-45a]
  自序
  左圭宋史無傳其自序有夀諸梓以溥其傳之語
  則圭固嘗自刋而此本字畫㕘錯係出翻版
  闕補學齋佔畢卷一七/八卷四七六九/十 十五/蔡邕
  獨㫁卷下十一/十二九經補韻五/九 六/古今注卷下五/六
  釋常談卷下五/六燕翼貽謀録卷三三/四卷四五/六卷五
  一/九春明退朝録卷上一/卷中八/卷下五三/十玉堂雜
  記卷中二/八揮麈録卷下七/八厚徳録卷一五/六卷三三/四
[009-45b]
  文正王公遺事九/十龍城録卷上五/六卷下一/二前定録
  序/二 一/眺氏客語三十一/道山清話三十五/晝簾
  緒論一十二/二 十九/祛疑説十五/二十 十九二/二十宋景
  文筆記卷上五/鼠璞十十五/三 五 十十六/三 六善誘文序/九 一/
  螢雪叢説卷上十一/十卷下九/十西疇常言十一/十二東谷
  所見三一四十二/十趙元素雞肋全/四六話卷上十/
  四六談麈序/文房四友除授集四一/十騷畧卷一五/六
  七/獻醜集一/二選詩句圖六十七之十二之十四/二 四 二十六
[009-46a]
  林詩話卷中三/四東萊詩話一/珊瑚鈎詩話卷三十/
  貢父詩話四/後山詩話五/許彦周詩話一六十五/十
  庚溪詩話卷下九三十十四/十竹坡詩話三之五十六/十五
  法帖釋文卷七三/卷九五/海岳名言四/書㫁三/
  書譜四/六歙州硯譜五/六刀劍録七/八香譜五/六茶經卷下
  九/煎茶水記五/茶録四/筍譜五十二十一/二 二蠏譜九/
  茘支譜三/菊譜十一/海棠譜巻上五/巻下一/二禽經
  十/
[009-46b]
羣書考索十二函/一百册
  宋章如愚輯前集六十六卷後集六十五卷續集
  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共二百十二卷
  考金華先民傳稱如愚字俊卿金華人慶元中登進
  士第累官國子博士改知貴州開禧中被召上疏極
  諫時政因忤韓侂胄罷歸講學論道逺近咸師尊之
  稱曰山堂先生所著有羣書考索六十六卷云云葢
  作傳者僅見其前集而不知其尚有後續别三集也
[009-47a]
  今坊間所行刋本亦止有前後續三集而别集往
  往無之此書方為全本橅印頗精亦明版之佳者
事類賦二函册/十六
  宋呉淑著三十卷前宋邊惇徳序次淑進注事類
  賦狀
  考宋史呉淑字正儀丹陽人預修太平御覽太平
  廣記文苑英華作事類賦百篇以獻詔令注釋淑
  分注成三十卷上之官至職方員外郎卒於咸平
[009-47b]
  五年此書卷三十後刋宋紹興丙寅右迪功郎特
  差監潭州南嶽廟邊惇徳左儒林郎紹興府觀察
  推官主管文字陳綬右従政郎充浙東提舉茶鹽
  司幹辦公事李端民校梓觀此則淑書成于咸平
  以前上于太宗之朝初無刋本直至紹興末年浙
  東官屬方為付梓而書中于每卷標題之下呉淑
  銜名之次標都事錫山華麟祥校刋麟祥雖未詳
  其人而版心上方刋崇正書院四字考常州府志
[009-48a]
  宋寶祐中無錫令袁従為祠以祀楊時陸九淵張
  栻楊簡袁燮袁甫喻樗尤袤蔣重珍曰九先生祠
  元教授虞薦發去陸九淵張栻楊簡袁燮袁甫益
  以李祥名五先生祠嘉靖八年邑人華雲益以李
  綱邵寶為七賢祠而榜曰崇正書院夫崇正之名
  始於嘉靖八年則此書版行葢出於嘉靖以後也
  邊惇徳字公辨楚邱人才思敏給以能詩名見凌
  迪知萬姓統譜李端民字平叔見洪邁容齋五筆
[009-48b]
  陳綬無考
  南康白鹿書院藏本有印記魯國世家印無考
 
 
事類賦二函册/十六
  篇目同前
  此書係従前版翻刻其版心之崇正書院改刋寧
  夀堂其呉淑華麟祥標名處改刋三呉徐守銘警
[009-49a]
  卿校梓長洲杜大中子庸同梓卷末亦鑱去邊惇
  徳等銜名葢故為變其面目以圖鬻市之本刻手
  拙劣逺遜前部所稱徐守銘杜大中未必非書賈
  借名也
  明焦竑藏本有澹園焦氏印竑見前餘印無考其
  卷三卷十二并有字畫糢糊之印不可辨識也
 
 
[009-49b]
 
 
 
 
事類賦一函冊/十四
  篇目同前
  此書于毎卷呉淑銜名之後留空一行葢本欲列
  校梓者之名而未經刋入其卷三十後所載邊惇
[009-50a]
  徳等銜名雖與前第一部同而版式各異橅刻特
  精實出錫山華本之上
  明仇英藏本有十洲印按王穉登丹青志載英字
  實父號十洲太倉人移家郡城畫師周臣而格力
  不逮工于臨摹往往亂真
 
 
紀纂淵海四函二册/三十
[009-50b]
  宋潘自牧著一百卷前明陳文燧胡維新二序次
  編校姓氏
  考金華府志自牧金華人官福州教授其書不載
  于宋史及文獻通考諸書今觀陳文燧序稱予先
  世求之閩蜀得其前編周流呉越復購後編寶玩
  葢幾百年矣云云是自牧此書其初原有前後兩
  編亦無刋行定本故文燧既云求得又云復購也
  文燧序又稱余戊寅冬承乏畿南公暇謬為補注
[009-51a]
  剥落太甚者屬别駕蔡公司理顧公學博呉公采
  輯諸書補缺序次示諸太守越峯王公邑令呉君
  皆願捐俸梓之梓成分為門若干條若干卷若干
  云云據此則是書不但為文燧所刋其卷目門類
  亦更定于文燧之手書中所分一百卷并分為五
  十八部者未必與自牧原書一一符合也考明太
  學題名碑文燧臨川人嘉靖壬戌進士其序作于
  萬厯己卯時為河南按察副使胡維新與文燧同
[009-51b]
  官故為之序維新餘姚人嘉靖己未進士亦見太
  學題名碑
  闕補卷十二十六/卷十六十二/卷二十四三/卷四
  十三十七/卷五十七二十六/卷六十五十一/卷七
  十四十一/卷七十五二十六/三十一卷八十二十四/卷八
  十五二十二/二十三卷八十六二十/二
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十二函十册/一百二
  前集六十九卷後集八十一卷續集五十六卷宋
[009-52a]
  謝維新編别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宋虞載
  編前集首載維新自序宋黄似道跋
  此書毎集卷首標題之下皆稱三衢夏相重摹宋
  版校刋則知此書非宋槧矣第宋時既經刋行而
  文獻通考宋史藝文志均未著録則此書在明以
  前流傳固少也謝維新虞載皆建安人維新字去
  咎載字子厚並見書中黄似道夏相無考
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八函八册/三十
[009-52b]
  篇目同前闕黄似道跋
  此書各集卷首皆割去夏相校刻一行補以别紙
  其清朗迥出前部之上葢同出一版而選紙選墨
  橅印獨工書賈以其精好遂思作偽耳
  明邵寶藏本印記見前書中又有端本印端字俱
  作山旁亦係書賈偽作不足采入
[009-53a]
  闕補别集卷八五/
羣書集事淵海六函二册/三十
  不著撰人姓氏四十七卷前明劉健序後明李東
  陽謝遷二序
  按明高儒百川書志以此書為𢎞治間人所撰今
  考李東陽序則稱國初人輯不著姓名謝遷序則
  稱此書所采自春秋戰國迄于前元而不著名氏
  豈元末之際窮居避世而托志于文字以終其身
[009-53b]
  者如虞卿之徒歟一稱國初一稱元末俱不屬之
  𢎞治則是百川書志所載祗以東陽與遷健三序
  皆作于𢎞治乙丑遂誤以刻書之日為撰書之年
  耳健序稱内官監左少監賈公性近于貨書家得
  書四十七卷若類聚合璧之比題曰羣書集事淵
  海甚便觀覽公愛而重之因校正舛訛重新諸梓
  云云則此書刻自明季中官資饒而工審宜其橅
  印獨精矣考明史劉健字希賢洛陽人天順四年
[009-54a]
  庚辰進士累官少師吏部尚書華葢殿大學士贈
  太師諡文靖謝遷字于喬餘姚人成化十一年乙
  未進士第一官少傅戸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諡
  文正東陽見前
錦繡萬花谷二函册/十六
  不著纂人姓氏八十卷前自序
  考陳振孫書録解題載錦繡萬花谷四十卷續四
  十卷謂序稱淳熙十五年作而不著名氏門類無
[009-54b]
  倫理序文亦拙今此書所列巻數相同其序亦載于
  書首則猶存宋槧之舊而橅刻不佳係翻版之故也
藝文類聚四函四册/四十
  唐歐陽詢著一百卷前詢自序
  按唐書藝文志此書係詢與令狐徳棻趙宏智等
  同修則詢固總其成者陳振孫書録解題謂其所
  載詩文賦頌之屬多今世所無之文集故宋人咸
  重其書諸家簿録無不載之此本橅印頗精而不
[009-55a]
  誌刋刻年月以版式紙質較之係為明槧歐陽詢
  字信本臨湘人官太子率更令𢎞文館學士封
  渤海男新唐書有傳
  明四明范大澈藏本所鈐諸印大半見前其稱句
  章灌園叟者考後漢書郡國志㑹稽郡縣餘姚句
  章又郭璞注山海經稱句餘之山在餘姚南句章
  北故二縣因以為名云以地理考之句章即今鄞
  縣地也又有卧雲印考朱彛尊明詩綜小傳云陳
[009-55b]
  宗虞字于韶閬中人嘉靖庚戌進士官按察副使
  有卧雲樓稿據此則卧雲當為宗虞私印其餘典
  客待従之臣并典屬國冏菴寳墨齋開承堂金義
  玉几諸印未知誰氏所鈐
[009-56a]

[009-57a]
新編古今事文類聚十三函十册/一百三
  前集六十卷後集五十卷續集二十八卷别集三
  十二卷宋祝穆編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富
  大用編書首有穆自序
  按祝穆自序作于淳祐丙午六年而宋史藝文志
  不載此書似是穆雖撰成自為作序而其書仍未
  刋行是以宋史不為著録又按書中新集外集皆
  為富大用所編因其于職官一門獨畧特為増輯
[009-57b]
  大用為何代人雖不可考然新集别集卷首次行
  俱標南江富大用時可編則一創一因犂然可見
  且全部標題特用新編二字自與穆書原本有别
  其非舊刻無疑乃近時坊間通行别本俱削去大
  用之名竟以全書盡屬之祝穆誤矣考凌迪知萬姓
  統譜祝穆字和甫其先由江陵遷歙穆従朱子受業
  以儒學昌其家所著有事文類聚方輿勝覽諸書
  闕補續集巻十三十六/新集卷十九十二/
[009-58a]
唐詩紀事六函八册/四十
  宋計有功著八十一卷前有功自序宋王禧序目
  録後載明張子立識語
  計有功宋史無傳按凌迪知萬姓統譜但稱有功
  居魏公幕府紹興中遣詣行在奏對獻所著晉鑑
  云云而未詳其里居今觀其書中自序識為臨卭
  則知有功乃蜀人也王禧序作于嘉定甲申嵗稱
  慶元辛酉始得是書立命數十吏傳録繙閲累年
[009-58b]
  手自讐校十是正其七八乃鋟之於懐安郡齋是
  此書初刻係出於王禧之手而張子立又為重校
  覆刋因作識語于其後也又考朱彞尊明詩綜小
  傳張子立字原禮黄縣人中嘉靖丙戌科進士官
  至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
  梁澍收藏印記無考
[009-59a]
  闕補卷五十一五/
 
 
 
 
 
 
 
[009-59b]
 
 
 
 
 
 
 
欽定天禄琳琅書目卷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