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郡齋讀書志 > 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 12
  子類
   伊川孟子解十四卷
右皇朝程頥正叔撰頥居洛陽其門人號之為伊川先
生云
   百家孟子解十二卷
[008-1b]
右集古今諸儒自裴日休至强至賈同百餘家解孟子
成一編
   王安石解孟子十四卷王雱解孟子十四卷許
   允成解孟子十四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素喜孟子自為之解其子雱與其
門人許允成皆有注釋崇觀間場屋舉子宗之
   㸃注孟子十四卷
右皇朝熙寧中蜀州張簡㸃節經注附以釋文以敎童
[008-2a]

   董子一卷
右周董無心撰皇朝呉秘注無心在戰國時著書闢墨

   説𤣥一卷
右唐王涯廣津撰涯始以貞元丙子終於元和己丑二
十六年間注太𤣥為六卷今不之見獨此書行于世凡
五篇一明宗二立例三揲法四占法五辨首
[008-2b]
   宋惟幹太𤣥解十卷
右皇朝宋惟幹注惟幹嘗得太𤣥古本于昭應咸平中
知滑臺取宋衷陸績范望三家訓解别為之注仍作太
𤣥宗㫖兩篇附于後其學葢師濟東田告司馬溫公所
謂小宋者也
   陳漸演𤣥十卷
右皇朝陳漸撰漸堯佐族子也國史有傳凡十四篇漸
謂史以揚雄非聖人而作經猶呉楚僭王今按法言解
[008-3a]
嘲止云太𤣥然則經非其自稱弟子侯芭之徒尊之耳
   太𤣥淵㫖一卷
右皇朝張揆撰
   溫公集注太𤣥經十卷
右皇朝司馬光君實集漢宋衷解詁呉陸績釋文晉范
望解贊唐王涯注經及首測宋惟幹通注陳漸演𤣥呉
秘音義七家為此書自慶厯至元豐凡三十年始成其
直云宋者衷也小宋者惟幹也惟幹漸秘皆國朝人
[008-3b]
   溫公集注法言十三卷
右皇朝司馬光君實集晉李軌唐柳宗元國朝宋咸呉
秘注光自言少好此書歴年已多今輒采諸家所長附
以己意名曰集注凡觀書者當先正其文辨其音然後
可以求其義故宋相公庠家有李祠部注本及音義最
為精詳宋呉亦據李本而其文多異同今叅以漢書取
其通者以為定本先審其音乃解其義云
   元經十卷
[008-4a]
右隋王通撰唐薛收傳皇朝阮逸學起晉惠帝太熙元
年終于陳亡予從兄子逸仕安康嘗得其本歸而示四
父四父讀至帝問哇鳴哂其陋曰六籍奴婢之言不為
過按崇文無其目疑逸依託為之
   帝範一卷
右唐太宗撰凡十二篇今存者六篇貞觀末著此書以
賜高宗且曰修身治國備在其中一旦不諱更無所言
矣其末頗以汰侈自咎以戒高宗俾勿效已殊不知閨
[008-4b]
門之内慙徳甚多豈特太侈而已哉武后之立實有自
來不能身敎多言奚益悲夫
   臣範二卷
右唐則天皇后武氏撰範或作軌武氏稱制時嘗詔天
下學者習之尋廢本十篇今闕其下五篇
   法語二十卷
右南唐劉鶚撰鶚甲戌嵗擢南唐進士第實開寶七年
也著書凡八十一篇言治國立身之道徐鉉為之序
[008-5a]
   老子畧論一卷
右魏王弼撰凡十有八章景迂云弼有得於老子而無
得於易注易資於老子而老子論無資於易則其淺深
之效可見矣
   溫公道徳論述要兩卷
右皇朝司馬光撰光意謂道徳連體不可偏舉故廢道
經徳經之名而曰道徳論墓誌載其目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皆
[008-5b]
於無與有下斷句不與先儒同
   吕氏老子注二卷
右皇朝吕大臨撰其意以老氏之學合有無謂之𤣥以
為道之所由出葢至于命矣其言道體非獨智之見孰
能臻此求之終篇膠于聖人者葢寡但不當以聖知仁
義為可絶棄耳
   黙希子注文子十二卷
右黙希子者唐徐靈府自號也靈府謂文子周平王時
[008-6a]

   朱𤣥注文子十二卷
右唐朱𤣥注闕符言一篇或取黙希注補焉
   文如海莊子疏十卷
右唐文如海撰如海明皇時道士也以郭象注放乎自
然而絕學習失莊生之㫖因再為之解凡九萬餘言
   吕吉甫注莊子十卷
右皇朝吕惠卿撰吉甫惠卿字也元豐七年先表進内
[008-6b]
篇餘續成之
   王元澤注莊子十卷
右皇朝王雱撰元澤其字也
   東坡廣成子解一卷
右皇朝蘇軾撰軾取莊子中黄帝問道於廣成子一章
為之解景迂嘗難之其序畧曰某晚玷先生薦賢中安
敢與先生異論然先生許我不苟同翰墨具在
   天機子一卷
[008-7a]
右不著撰人凡二十五篇或曰一名隂符二十四機諸
葛亮撰予觀其詞㫖殆李筌所為爾託之孔明也載道
藏中
   無能子三卷
右不著撰人唐光啟三年天子在褒寓三輔景氏舍成
書三十篇述老莊自然之㫖總目録之於道家
   四子治國樞四卷
右唐范乾九集四子謂莊子文子列子亢倉子其意以
[008-7b]
為黄老之道内足以修身外足以治國周王得文子之
言趙王納莊周之論皆能興邦致治故採其書有益治
道者分為二十門
   風俗通義十卷
右漢應劭撰劭字仲遠奉之子篤學博覽多聞靈帝時
舉孝亷仕至泰山太守撰風俗通以辨物名號釋時俗
嫌疑文雖不典世服其洽聞
   意林三卷
[008-8a]
右唐馬總㑹元撰初梁頴川庾仲容取諸家書術數雜
説凡一百七家抄其要語為三十卷總以其繁畧失中
增損成三軸前有戴叔倫楊伯存兩序
   格言五卷
右偽唐韓熙載叔言撰熙載以經濟自任乃著書二十
六篇論古今王霸之道以干李煜首言陽九百六之數
及五運迭興事其雜如此有門生舒雅序
   兩同書兩卷
[008-8b]
右唐羅隱撰隱謂老子養生孔子訓世因本之著内外
篇各五其曰兩同書者取兩者同出而異名之言也
   物類相感志十卷
右皇朝僧贊寧撰采經籍傳記物類相感者志之分天
地人物四門贊寧呉人以博物稱于世柳如京徐騎省
與之遊或就質疑事楊文公歐陽文忠公亦皆知其名
   王氏雜說十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蔡京為安石傳其畧曰自先王
[008-9a]
澤竭國異家殊由漢迄唐源流浸深宋興文物盛矣然
不知道徳性命之理安石奮乎百世之下追堯舜三代
通乎晝夜隂陽所不能測而入於神初著雜説數萬言
世謂其言與孟軻相上下於是天下之士始原道徳之
意窺性命之端云所謂雜説即此書也以京之誇至如
此且不知所謂通乎晝夜隂陽所不能測而入於神者
為何等語故著之
   保生月録一卷
[008-9b]
右唐韋行規撰分十二月雜纂每月攝養種藝祈禳之
術也李翺為之序
   輦下嵗時記一卷
右唐李綽撰綽經黄巢之亂避地蠻隅偶記秦地盛事
傳諸晚學云
   國朝時令十二卷
右皇朝賈昌朝撰景祐初復禮記舊文其唐月令别行
三年詔昌朝與丁度李淑采國朝律厯典禮百度昏曉
[008-10a]
中星祠祀配侑嵗時施行約唐月令定為時令一卷以
備宣讀後昌朝注為十二卷奏上頒行
   顧渚山記二卷
右唐陸羽撰羽與皎然朱放輩論茶以顧渚為第一顧
渚山在湖州呉王夫差顧望欲以為都故以名山
   吕惠卿建安茶記
右皇朝吕惠卿撰
   聖宋茶論一卷
[008-10b]
右徽宗御製
   茶雜文一卷
右集古今詩文及茶者
   竹譜一卷
右戴凱之撰凱之字慶預武昌人裒輯竹事四字一讀
有韻類賦頌李邯鄲云未詳何代人
   筍譜三卷
右皇朝僧惠崇撰
[008-11a]
  小説類
   殷芸小説十卷
右宋殷芸撰述秦漢以來雜事予家本題曰劉餗李淑
以為非
   𤣥怪録十卷
右唐牛僧孺撰僧孺為宰相有聞於世而著此等書周
秦行紀之謗葢有以致之也
   周秦行紀一卷
[008-11b]
右唐牛僧孺自敘所遇異事賈黄中以為韋瓘所撰瓘
李徳裕門人以此誣僧孺
   鹿革事類三十卷鹿革文類三十卷
右節太平廣記事實成一編曰事類詩文成一編曰文
類蔡蕃晉如所撰晉如博學通音律能屬文與十父相
友善
   鑒戒録十卷
右後蜀何光遠撰字輝夫東海人唐證中纂輯唐以來
[008-12a]
君臣事迹可為世鑒者前有劉曦度序李獻臣云不知
何時人考之不詳也
   歸田録六卷
右皇朝李畋撰畋蜀人張詠客也與范鎮友善熙寧中
致仕歸與門人賔客燕談衮衮忘倦門人請編録之遂
以該聞為目又有雜詩十二篇係于後
   開譚録兩卷
右皇朝蘇耆撰舜卿之父也記五代以來雜事下帙多
[008-12b]
載馮道行義
   古今前定録二卷
右皇朝尹國均輯經史子集古今之人興衰窮達貴賤
貧富死生壽夭與夫一動靜一語黙一飲一啄定于前
而形于夢兆于卜見于相貌應于䜟記者凡一門以為
不知命而躁競者之戒至若裴度以隂徳而致貴孫亮
以隂譴而減齡之類又别為二門使君子不以天廢人

[008-13a]
   傅公嘉話一卷
右皇朝傅堯俞之子孫記堯俞之言行凡四十餘章獻
簡堯俞諡也
   曾公南遊記一卷
右曾公未詳何人當是公亮之孫也共十二章記國朝
雜事
   搢紳脞説二十卷
右皇朝張唐英君房撰君房博學通釋老善著書如名
[008-13b]
臣傳蜀檮杌雲笈七籖行于世者毋慮數百卷此書亦
詳實
   青箱雜記
右唐朝何處厚撰處厚發蔡確車葢亭詩所記多失實
成都置交子務起於冦瑊處厚乃以為張詠他多類此
   緗素雜記十卷
右皇朝黄朝英撰所記二百事朝英建州人紹聖後舉
子也為王安石之學者以贈之以芍藥為男淫女貽我
[008-14a]
握椒為女淫男前輩嘗以是為嗤朝英獨愛重之他可
知也
   褒善録一卷
右皇朝王蕃撰嘉祐中巴縣簿黄靖國死而復蘇道其
冥中所見廖生嘗傳之蕃删取其要為此書
   麗情集二十卷
右皇朝張君房唐英編古今情感事
  天文厯算類
[008-14b]
   景祐乾象新書三卷
右崇文目有三十卷置之天文類
   厯法一卷
右未詳撰人厯草也
   刻漏圖一卷
右皇朝燕肅撰肅有巧思上蓮花漏法嘗知潼川有石
刻存焉洛陽宋君者増損肅之法為此圖
  五行類
[008-15a]
   廣古今五行志三十卷
右竇鋈撰唐志有其目未詳何人纂五行變異敘其徵
應葢為洪範之學者自古術數之學多矣言五行則本
洪範言卜筮則本周易近時兩者之學殆絕而最盛于
世者葬書相術五星禄命六壬遁甲星禽而已然六壬
之類足以推一時之吉凶星禽五星禄命相術之類足
以推一身之吉凶葬書之類足以推一家之吉凶遁甲
之類足以推一國之吉凶其所知若有遠近之異而或
[008-15b]
中或否不可盡信則一也且其説皆本於五行故同次
之為一類
   青囊補注三卷
右晉郭璞撰世傳葬書之學皆云無出郭璞之右者今
盛行多璞書也按璞傳載葬母事世傳葢不誣矣璞未
幾為王敦所殺若謂禍福皆係於葬則璞不應擇凶地
以取禍若謂禍福有定數或它有以致之則葬地不必
擇矣嗚呼璞自用其術尚如此况後遵其遺書者乎
[008-16a]
   撥沙經一卷
右唐吕才撰地理書畫山水之形成圖葢依託者
   㑹元經二十四卷
右孫季邕撰未詳何代人集諸家相地書芟其鄙陋無
驗者成是書
   五音地理新書三十卷
右唐僧一行撰以人姓五音驗八山三十八將吉凶之
方其學今世不行
[008-16b]
   秤星經三卷
右不著撰人以日月五星羅㬋計都紫炁月孛十一曜
演十二宫宿度以推人貴賤壽夭休咎不知其術之所
起或云天竺梵學也按洪範曰嵗月日時無易百穀用
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月之從星則以風雨冷
州鳩曰武王伐殷嵗在鶉火月在天駟一曰在析木之
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黿以此言之五星之術其來尚矣
葢可以占國則可以占事可以占事則可以占人也然
[008-17a]
術家用日月五星以占吉凶又加以交初交中之神紫
炁月孛之宿初中者交食之㑹亦可以意求惟氣孛無
稽而術家獨以為效且曰土木之餘氣五星之行土木
最遲而為吉凶者久故有餘氣云
   周易十二論一卷
右未詳撰人論日月五星直年以占吉凶
   珞琭子疏五卷
右皇朝李全東方明撰
[008-17b]
   河圖天地二運賦一卷
右不著撰人論天地二運葢三命書也崇文目以為卜
筮類
   常陽經一卷
右崇文目題曰黄帝式用葢六壬占卜術也
   六壬要訣一卷
右未詳何人撰隋志載六壬之書兩種金鑾密記及五
代史記頗言其驗今世龜筮道息而此術獨行
[008-18a]
   六壬課鈐一卷
右未詳何人所纂以六十甲子加十二時成七百二十
課三傳入神以占吉凶
   玉關歌一卷
右不題撰人六壬課訣也
   三十二家相書三卷
右或集許負以下三十二家書成此編
   月波洞中記一卷
[008-18b]
右序稱唐任逍遥得之於太白山月波洞石壁上凡九
篇相形術也崇文目置之五行類
   靈龜經一卷
右史蘇撰論龜兆之吉凶崇文目三卷
   遁甲萬一訣一卷
右題云唐李靖所纂黄帝書按遁甲之書見於隋志凡
一十三家則其學之來亦不在近世矣以休生傷杜景
死驚開八門推國家之吉凶通其學者以為有驗未之
[008-19a]
嘗試也
   遁甲經一卷
右唐胡乾撰李氏書目亦云九天𤣥女術推九星八門
三奇六儀之法
   鮮鶚經十卷
右未詳撰人凡十門六十二章以星禽推知人之吉凶
言其性情嗜好為尤驗説者謂本神仙之訣也故此書
載于道藏李邯鄲云羅浮山逍遥子撰
[008-19b]
   八神筮法二卷
右以八卦世分六十四卦每卦首必云子夏曰論易筮
之吉凶
   靈棊經二卷
右漢東方朔撰又云張良劉安未知孰是晉顏幼明宋
何承天注有唐李遠敘歸來子以為黄石公書豈謂以
授良者邪按南史載客從南來遺我良財寶貨珠璣金
碗玉盃之繇則古之遺書也明矣凡一百二十卦皆有
[008-20a]
繇辭
   紫堂訣三卷
右紫堂先生撰未詳何代人著紫垣十二星至隱曜總
三百六十位分二十八舍附之以五星配十二辰以推
人命之吉凶
  兵類
   郭元振安邊策三卷
右唐郭元振撰以總兵進攻聚衆退守不可無權謀乃
[008-20b]
著此書故舊題曰定遠安邊策
   武經聖畧十二卷
右皇朝王洙撰寶元中西邊用兵朝廷講武備是時洙
奉詔編祖宗任將用兵邊防事迹分十二門
   武經總要四十卷
右皇朝曾公亮丁度撰康定中朝廷恐羣帥昧古今之
學命公亮等采古兵法及本朝計謀方畧凡五年奏御
制度五卷邊防五卷故事十五卷占候五卷御為製序
[008-21a]
   兵要望江南一卷
右題云黄石公以授張良者按其書雜占行軍吉凶寓
聲于望江南詞取其易記憶總目云武安軍左押衙易
靜撰葢唐人也
   倚馬立成法二卷
右唐李淳風撰兵行占候之書也淳風太宗時人而此
書起九宫法至貞元六年庚午假托以行其書爾非淳
風本㫖也
[008-21b]
  類書類
   古人姓氏相同録一卷
右唐丘光庭撰光庭中進士第
   北堂書抄一百七十三卷
右唐虞世南撰世南仕隋為秘書郎時鈔經史百家之
事以備用分八十部八百一類北堂者省之後堂世南
鈔書之所也家一百二十卷
   集類一百卷
[008-22a]
右唐劉綺莊撰綺莊毗陵人嘗為蘇州崑山縣令家多
異書採摭事類分二十餘門凡五十餘萬言上之于朝
前有萬希序題云開元二十九年辛巳按綺莊集有上
白敏中啟疑非𤣥宗時人當攷
   三敎珠英三卷
右唐張昌宗等撰按唐志一千三百卷今所存者止此
   備舉文言二十卷
右唐陸贄撰總四百五十餘門議者謂大類六帖而文
[008-22b]
辭過焉崇文總目中有之
   小名録三卷
右唐陸龜䝉撰龜䝉以末世有官名小名之别自秦至
隋編而紀之至於神仙玉女之名婦人臧獲之字亦無
棄焉龜蒙世稱其博然此書特雜取於史傳間爾無異
聞也
   備忘小抄十卷
右偽蜀文谷撰雜抄子史一千餘事以備遺忘其後題
[008-23a]
廣政三年廣政王衍號也
   唐㑹要一百卷
右皇朝王溥撰初唐蘇冕敘高祖至徳宗九朝㳂革損
益之制大中七年詔崔鉉等撰次徳宗以來事至宣宗
大中六年以續冕書溥又采宣宗以後事共成百卷建
隆二年正月奏御詞簡禮備太祖覽而嘉之詔藏於史
閣賜物有差
   册府元龜一千卷
[008-23b]
右皇朝景徳二年詔王欽若楊億修君臣事迹唯取六
經子史不録小説雜書至祥符六年書成上之凡三十
一部有總序千一百四門有小序同修者十五人錢惟
演杜鎬刁衎李維戚綸王希哲陳彭年姜輿宋貽陳越
陳從易劉筠查道王曙夏竦初撰篇序諸儒皆作帝以
體製不一遂擇李維錢惟演陳彭年劉筠夏竦等付楊
億竄定賜今名為序冠其首其音釋又命孫奭為之
   類要六十五卷
[008-24a]
右皇朝晏殊纂分門輯經史子集事實以備修文之用
   禁殺録一卷
右皇朝李象先纂元祐中象先集錄古今冥報事以為
殺戒
   貨泉録一卷
右皇朝陶岳撰記五代諸侯擅改錢幣之由幽州嶺南
福建湖南江南五國
   墨譜一卷
[008-24b]
右皇朝董秉撰熙寧間人秉患世人徒知祖李之名而
不知形模之異同製作之精觕故作圖以著其源流用
補蘇易簡之闕文云
   印格一卷
右皇朝晁克一撰克一張文潛甥也文潛嘗為之序其
畧曰克一既好古印章其父補之愛之尤篤悉録古今
印璽之法謂之圖書譜自秦以來變制異狀皆能言其
故余頗愛其用心不移致精于末務使有傳焉
[008-25a]
   䝉求三卷
右唐李瀚撰纂經傳善惡事實類者兩兩相比為韻語
取䝉卦童䝉求我之義名其書葢以敎學童云
   魯史分門屬類賦三卷
右皇朝楊筠撰以左氏事類分十門各為律賦一篇乾
徳四年奏御詔褒之
   仙苑編珠二卷
右唐王松年撰取阮倉劉向葛洪所傳神仙又取經記
[008-25b]
中梁以後神仙百二十八人比事屬辭效蒙求本體為
是書
   國史對韻十二卷
右皇朝范鎮撰呉仲庶嘗稱景仁憫諸後學雖渉書傳
而問之今代典故則懵然不知乃自太祖開基迄于仁
宗朝摭取事實可為規矩鑒戒者用韻編次之即此書

   孝悌類鑒七卷
[008-26a]
右皇朝俞觀能撰取經史孝悌事成四言韻語
   兩漢䝉求五卷唐史屬辭五卷南北史䝉求十
   卷
右未詳撰人皆效李瀚也
  雜藝術類
   名畫見聞志六卷
右皇朝郭若虛撰若虛以張愛賔之畫絕筆永昌元年
因續之歴五代止國朝熙寧七年分敘論紀藝故事近
[008-26b]
事四門
   溫公投壺新格一卷
右皇朝司馬光君實撰舊有投壺格君實惡其多取奇
中者以為僥倖因盡改之
   九章算法九卷
右未詳撰人者姓名或曰周公九章者一方田二算粟
三衰分四少廣五商功六均輸七盈不足八方程九句
股魏劉徽唐李淳風嘗為之注則此術起于漢之前矣
[008-27a]
   求一算經一卷
右未詳撰人
   溫公七國象碁一卷
右皇朝司馬光君實撰周秦韓魏趙楚齊燕實八國而
云七者周室不與焉
   葉子戲格一卷
右不著撰人世傳葉子婦人也撰此戲晚唐之時也
   相鹤經一卷
[008-27b]
右題曰浮丘公撰其傳云浮丘公授于王子晉後崔文
子學道于子晉得其文藏于嵩山之石室淮南公採藥
得之乃傳于世
   相馬經二卷
右伯樂撰
   相馬經一卷
右未詳撰人述相馬法式并著馬之疾狀及治療之術
李氏書目有之
[008-28a]
   皇帝醫相馬經三卷
右唐穆蠡集伯樂王良等六家書成此編皇帝斤神農

   育駿方三卷
右未詳撰人相馬術及醫治畜牧之方
   相牛經一卷
右序曰寗戚傳之百里奚漢世河西薛公得其書以相
牛千百不失其一至魏世高堂生又傳晉宣帝其後秘
[008-28b]
之細字薛公注也
  醫家類
   靈樞經九卷
右王砯謂此書即漢志皇帝内經十八卷之九也或謂
好事者于皇甫謐所集内經倉公論中抄出之名為古
書也未知孰是
   丁徳用注難經五卷
右皇朝丁徳用注以楊𤣥操所演甚失大義因改王之
[008-29a]
經文隱奥者繪為圖徳用濟陽人嘉祐末其書始成
   虞庶注難經五卷
右皇朝虞庶注庶仁壽人寓居漢嘉少為儒已而棄其
業習醫術為此書以補吕楊所未盡黎泰辰治平間為
之序
   金匱玉函經八卷
右漢張仲景撰晉王叔和集設答問雜病形證脈理叅
以療治之方仁宗朝王洙得于館中用之甚効合二百
[008-29b]
六十二方
   仲景傷寒論十卷
右漢張仲景述晉王叔和撰次按名醫録云仲景南陽
人名機仲景其字也舉孝亷官至長沙太守以宗族二
百餘口建安紀年以來未及十稔死者三之二而傷寒
居其七乃著論二十二篇證外合三百九十七法一百
一十二方善醫者或云仲景著傷寒論誠不刋之典然
有大人之病而無嬰孺之患有北方之藥而無南方之
[008-30a]
治此其所闕者葢陳蔡以南不可用柴胡白虎二湯治
傷寒其言極有理
   脈經三卷
右題云黄帝撰論診脈之要凡二十一篇
   脈訣一卷
右題曰王叔和皆歌訣鄙淺之言後人依託者然最行
于世
   雷公炮炙三卷
[008-30b]
右宋雷斆撰胡洽重定述百藥性味炮熬煮炙之方其
論多本之于乾寧晏先生斆稱内究守國安正公當是
官名未詳
   金寶鑑三卷
右魏嵩撰嵩仕至翰林博士崇文總目云不詳何代人
述脈候徵驗要妙之理
   通真子傷寒訣一卷
右題曰通真子而不著名氏用張長沙傷寒論為歌詩
[008-31a]
以便覽者脈訣之類也
   傷寒百問三卷
右題曰無求子大觀初所著書
   運氣論奥三卷
右皇朝劉溫舒撰溫舒以素問氣運最為治病之要而
答問紛揉文辭古奥讀者難知因為三十論七十二圖
上于朝
   脈粹一卷
[008-31b]
右皇朝蕭世基撰世基嘗閲素問及歴代醫經患其難
知因綴緝成一編治平中姚誼序之
   存真圖一卷
右皇朝楊介編崇寧間泗州刑賊於市郡守李夷行遣
醫并畫工往親決膜摘膏肓曲折圖之盡得纎悉介校
以古書無少異者比歐希範五藏圖過之遠矣實有益
醫家也王莽時捕得翟義黨王孫慶使太醫尚方與巧
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藏以竹筳導其脈知所終始云可
[008-32a]
以治病亦是此意
   證類本草三十二卷
右皇朝唐慎微纂合兩本草為一書且集書傳所記單
方附之于本條之下殊為詳博
   子午經一卷
右題云扁鵲撰論鍼砭之要成歌詠葢後人依託者
   明堂針灸圖三卷
右題曰黄帝論人身俞穴及灼灸禁忌
[008-32b]
   㸃烙三十六黄經一卷
右不著撰人唐世書也國史補云自茗飲行于世世人
不復病黄癉
   千金方三十卷
右唐孫思邈撰思邈博通經傳洞明醫術著用藥之方
診脈之訣針灸之穴禁架之法以至導引養生之要無
不周悉後世或能窺其一二未有不為名醫者然議者
頗恨其獨不知傷寒之數云
[008-33a]
   千金翼方三十卷
右唐孫思撰思邈著千金方復掇集遺軼以羽翼其
書成一家之學林億等謂首之以藥録次之以婦人傷
寒小兒養性辟穀退居補益雜病瘡癰色脈針灸而禁
經終焉者皆有指意云
   龍樹眼論三卷
右佛經龍樹大士者能治眼疾或假其説集治七十二
種目病之方
[008-33b]
   寶藏暢微論三卷
右五代軒轅述撰青霞君作寶藏論三篇著變煉金石
之訣既詳其未善因刋其謬誤增其缺漏以成是言故
曰暢微時年九十實乾亨二年也
   太平聖惠方一百卷
右太宗皇帝在潛邸日多蓄名方異術太平興國中内
出親驗者千餘首乃詔醫局各上家傳方書命王懷隱
王祐鄭彥陳昭遇校正編類各於篇首著其疾證淳化
[008-34a]
初書成御製序引
   和劑局方十卷
右大觀中詔通醫刋正藥局方書閲嵗書成校正七百
八字增損七十餘方
   養生必用方十六卷
右皇朝初虞世撰序謂古人醫經行於世者多矣所以
别著者古方分劑為今銖兩不侔用者頗難此方其證
易詳其法易用苟尋文為治雖不習之人亦可無求於
[008-34b]
醫也虞世本朝士一旦削髪為僧在襄陽與十父遊從
甚密
   嬰童寶鏡十卷
右題曰栖真子不著姓名録世行應驗方成此書
   小兒靈秘方十三卷
右不題撰人辨小兒疾證及治療之方多為歌訣
   傷寒證治三方
右皇朝王實編實謂百病之急無踰傷寒故畧舉病名
[008-35a]
法及世名醫之言為十三篇總方百四十六首或云頴
川人官至外郎龎安常之高弟也
   小兒玉訣一卷
右未詳撰人名氏為韻語以記小兒疾證治法凡二十

   孫尚秘寶十卷
右皇朝孫尚撰吕惠卿帥邊日尚之子在屬部因取此
書刻板傳于世
[008-35b]
   楊子䕶命方五卷通神論十四卷
右皇朝楊退修撰退修以岐伯論五運六氣以治疾病
後世通之者唯王砯一人而已然猶於遷變行度莫知
其始終次序故著此方論云
  道書類
   大洞真經一卷
右題云高上虛皇君等道書三十七章晉永和中上清
紫微元君降授于王夫人是上清高法道藏書六部一
[008-36a]
曰大洞真部二曰靈寶洞元部三曰太上洞神部四曰
太真部五曰太清部六曰正一部邯鄲李氏道書志四
類一曰經誥類二曰傳録類三曰丹藥類四曰符篆類
皆以此書為之首然唐志不載故以此度人經云
   西昇經四卷
右題曰太上真人尹君紀録老子將遊西域既為關令
尹喜説五千言又留秘㫖凡三十六章喜述之為此經
其首稱老君西昇聞道竺乾有古先生是以就道說者
[008-36b]
以古先生佛也事見廣洪明集辯惑論
   韋注西昇經二卷
右梁道士韋處𤣥分上下經上經三七法天之陽數分
二十一章下經四七法地之隂數總四十九章象大衍
用數云唐志稱處𤣥集解以聞道竺乾為經道竺乾以
古先生為老子自謂
   洞𤣥注西昇經四卷
右唐洞𤣥子注其姓名未詳唐志有戴詵注西昇經疑
[008-37a]
此或詵書也分三十六章謂竺乾古先生非釋氏之號

   徐注西昇經二卷
右徐道邈撰句曲人未詳何代其本以有古先生善入
無為作善入泥丸古先生者吾之師也化乎竺乾作吾
之身也化胡竺乾云
   歩虛經一卷
右太極真人傳左仙公其章皆高仙上聖朝𤣥都玉京
[008-37b]
飛巡虚空之所諷詠故曰歩虚
   定觀經一卷
右題云天尊授左𤣥真人述定心惠觀等修故以為名

   老子化胡經十卷
右魏明帝為之序經言老子歸崑崙化胡次授𦋺賔後
及天竺按裴松之三國志注言世稱老子西入流沙化
胡成佛其説葢起于此議化胡經八狀附于後唐志云
[008-38a]
萬嵗通天元年僧惠澄上言乞毁老子化胡經秋官侍
郎劉如璿等議狀證其非偽此是也
   太清經一卷
右太清䕶命靈文金闕上真按付修道之士可以除邪
治病云
   登真隱訣二十五卷
右梁陶𢎞景撰景以為學其訣者當由階而登真文多
隱非訣莫登故以名書凡七篇十七條隋志云
[008-38b]
   雲笈七籖一百二十卷
右皇朝張君房等纂君房祥符中謫官寧海時聖祖降
朝廷盡以秘閣道書付杭州俾戚綸陳堯臣校正綸等
同王欽若薦君房專其事君房詮次得四千五百六十
五卷於是掇其蘊奥總萬餘條成是書仁宗時上之
   張隨注參同契三卷
右皇朝張隨皇祐中居青城山注魏伯陽之書列十數
圖于其後
[008-39a]
   參同契太易圖一卷
右不題撰人論周天火候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
四象五行等二十四篇并圖按崇文總目云張處撰而
李獻臣以為天老神君撰雲常子張處序亦名至藥丹
訣未知孰是
   混元内外鑒二卷延壽經一卷附
右混元謂老子也亦導引之術内篇八外篇三
   玉皇聖胎神用訣一卷
[008-39b]
右玉皇訣云野人郎肇注
   太上説魂魄經二卷
右題曰老子撰載三魂七魄名字形狀好惡以咒術存
制之崇文題曰太上靈書李氏亦有其目
   無上秘要九十五卷
右題曰元始天尊說藝文志止七十二卷不知何時析
出二十三通也
   葛仙翁胎息術一卷
[008-40a]
右仙翁葛洪也
   太清服氣口訣一卷太起經一卷閉氣法一卷
   太上指南歌一卷
右四書皆題曰老子撰服氣訣也
   食氣經一卷
右太皇子撰未詳李邯鄲云似雜集之書
   道引養生圖一卷
右梁陶𢎞景撰分三十六勢如鴻鶴徘徊鴛鸞戢羽之
[008-40b]
類各繪像于其上田偉家本少八勢
   天真皇人九仙經一卷
右天真皇人為黄帝説一行羅公遠葉法靜注論水火
龍虎造金丹之術崇文書也按九仙經興廢記云此經
黄帝留峩眉山石壁漢武帝時得之大中嘗禁絕
   隂府内丹經一卷
右題曰老子説
   日月𤣥樞論一卷
[008-41a]
右唐劉知古撰明皇朝為綿州昌明令時詔求通丹藥
之士知古謂神仙大藥無出參同契因著論上于朝
   大還丹契秘圖一卷
右草衣洞真子𤣥撰凡三十章大還丹者乃日月精氣
之所致也論火候則以朔望為據記藥物則以鉛汞為
名云
  釋書類
   華嚴經合論一百二十卷
[008-41b]
右按纂靈記云華嚴大經龍宫有三本佛滅度後六百
年有龍樹菩薩入龍宫誦下本十萬偈四十八品流傳
天竺晉有沙門支法領得下本分三萬六千偈至此土
義熙十四年譯成六十卷唐證聖元年于闐沙門喜學
再譯舊文兼補諸闕通舊總四萬五千頌成八十卷三
十九品合論者唐李通𤣥所撰通𤣥太原人宗室子也
當武后時隱居不仕舊學佛者皆曰佛説此經時居七
處九㑹獨通𤣥以為十處十㑹云
[008-42a]
   華嚴經清凉疏一百五十卷
右唐僧澄觀撰澄觀居清凉山號清凉國師即韓愈贈
之詩者文元公有言曰明法身之體者莫辨於楞嚴明
法身之用者莫辨於華嚴學佛者以為不刋之論
   華嚴經畧一卷
右唐僧澄觀撰澄觀既疏華嚴又撮其大意為此凡四
十二章
   華嚴起信文一卷
[008-42b]
右唐僧善孜撰善孜潭州太平寺僧也每品一章撮其
大指凡三十九章
   華嚴百門義海兩卷
右唐僧法藏撰法藏長安崇福寺僧也分十章
   華嚴奥㫖一卷
右唐僧法藏撰文曰妄盡還源觀凡六門
   法界披雲集一卷
右皇朝僧道遹述杜順纂華嚴經義撰法界觀道遹又
[008-43a]
分十𤣥門
   華嚴吞海集一卷
右皇朝僧道通述華嚴經七處九㑹三十九品五萬四
千偈其文浩博澄觀為之疏尤難觀覽道通約之成萬
三千言以便初學
   法華言句二十卷
右唐僧智顗撰智顗居天台山號天台敎五代兵亂其
書亡錢俶聞高麗有本厚賂因賈人求得之至今盛行
[008-43b]
於江浙
   禪宗金剛經解一卷
右皇朝安保衡採摭禪宗自達磨而下發明是經者參
釋之序稱其有言渉修證者北宗法門也舉心即佛者
江西法門也無法無物本來如是者曹溪法門也
   建中靖國續燈録三十卷
右皇朝僧惟白編惟白靖康初住法雲寺駙馬都尉張
敦禮以其書上于朝徽宗為之序分正宗對機拈古頌
[008-44a]
古偈頌五門
   古塔主語録三卷
右皇朝僧道古撰范文正喜之嘗親為疏請説法有云
道行無玷孤風絕攀時以為非溢美也
   碧巖集十卷
右皇朝僧克勤解雪竇頌古名曰碧巖集
   觀心論一卷
右魏菩提達磨撰
[008-44b]
   百法論一卷
右唐僧𤣥奘譯西域僧天親所造所謂一切法者其畧
有語一心法二心所有法三色法四心不相應行法五
無為法心法八種心所有法五十一種色法十一種心
不相應行法二十四種無為法六種故曰百法
   起信論一卷
右唐僧宗密注僧真諦譯天竺第十二祖馬鳴大士所
造也雖云名相葢明心宗指義𤣥微文辭明緻故盛行
[008-45a]
于世若肇論百法唯識及此學者皆顓門名家故藏中
所收亦録于此
   辨正論八卷
右唐釋法琳撰頴川陳良序云法琳姓陳關中人著此
書窮釋老之教源極品藻之名理宣和中以其斥老子
語焚毁其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第八凡五卷序文亦有
剪棄者
   破邪論二卷
[008-45b]
右唐釋法琳撰辨傅弈所排毁虞世南為之序
   甄正論二卷
右唐釋法琳撰已上三書皆經宣和焚毁藏中多闕故
録之
   輔敎編五卷
右皇朝僧契嵩撰藤州人皇祐間以世儒多詆釋氏之
道因著此書廣引經籍以證三家一致輔相其敎云
   幕府燕間録十卷
[008-46a]
右皇朝畢仲詢景儒撰仲詢元豐初為嵐州推官纂當
代怪奇可喜之事為二十門
   羣書古鑑一卷
右未詳何人所撰熙寧間集書史中相術驗者
   稗官志一卷
右皇朝吕大辨撰雜記其所聞前言往行
   師友談記一卷
右皇朝李薦方叔撰多記蘇子瞻范純夫及四學士所
[008-46b]
談論故曰師友
   龍川畧志六卷龍川别志四卷
右皇朝蘇轍撰元符二年夏居循州杜門閉目追惟平
昔使其子遠書之于紙凡四十事其秋復記四十七事
龍川循州地名
  天文卜算類
   司天考占星通𤣥寳鏡一卷
右題曰巫咸氏皇朝太平興國中詔天下知星者詣京
[008-47a]
師未幾至者百許人坐私習天文或誅或配𨽻海島由
是星厯之學殆絕故予所藏書中亦無幾姑裒數種以
備數云
   甘石星經一卷
右漢甘公石申撰以日月五星三垣二十八宿恒星圖
象次舍有占訣以候休咎
   合元萬分厯一卷
右唐曹氏撰未知其名厯元起唐高宗顯慶五年庚申
[008-47b]
葢民間所行小厯也本天竺厯為法李獻臣云
   集聖厯一卷
右皇朝楊可撰推神物所向擇日辰吉凶應用之法
   歩天歌一卷
右未詳撰人二十八舍歌也三垣頌五星凌犯賦附于
後或云唐王希明撰自號丹元子
  五行類
   八五經三卷
[008-48a]
右序云黄帝書八五謂八卦五行雖後人依託者而其
辭亦馴雅相墓書也
   青囊本㫖一卷
右不記撰人演郭璞相墓青囊經也
   洞林别訣一卷
右江南范越鳯集郭璞所記諸家地里得失為此書二
十四篇并司空珏尋龍入式歌附
   珞琭子三命賦一卷
[008-48b]
右李獻臣云珞琭者取珞珞如石琭琭如玉之義推人
生吉凶否泰之法
   李虛中命書三卷
右唐李虛中撰虛中字常容姓纂云同之八代孫學最
深於五行書壽夭貴賤利不利輒先處其年時萬不失
一韓愈言同為虛中十一世祖誤也
   五命秘訣一卷
右皇朝林開撰三命之術年月日支干也加以時胎故
[008-49a]
曰五命
   占燈法一卷
右皇朝李淳風撰崇文總目亦有之
   觀燈法一卷
右唐李淳風撰
   袖中記一卷
右唐朝李唐濬撰辨人形色知其壽夭吉凶
   集聖厯四卷
[008-49b]
右皇朝楊可集可為司天冬官正輯古今隂陽書彚為
四時以涓擇日辰云
  兵家類
   六韜六卷
右周吕望撰案漢藝文志無此書梁隋唐始著録分文
武龍虎豹犬六目兵家權謀之書也
   魏武注孫子一卷
右呉孫武撰魏武帝注按藝文志孫子兵法八十二篇
[008-50a]
今魏武所注止十三篇杜牧以為武書數十萬言魏武
削其繁剰筆其精粹成此書云其序畧曰吾讀兵書戰
策多矣武所著深矣
   李筌注孫子三卷
右唐李筌注以魏武所解多誤約歴代史依遁甲注成
三卷
   杜牧注孫子三卷
右唐杜牧牧之注牧以武書大畧用仁義使機權曹公
[008-50b]
所注解十不釋一葢惜其所得自為新書爾因備注之
世謂牧慨然最喜論兵欲試而不得者其學能道春秋
戰國時事甚博而詳知兵者有取焉
   陳皥注孫子三卷
右唐陳皥撰皥以曹公注隱微杜牧注濶疎重為之注

   紀燮集注孫子三卷
右唐紀燮集唐孟氏賈林杜佑三家所解
[008-51a]
   梅聖俞注孫子三卷
右皇朝梅堯臣聖俞注歐公為之序
   王晳注孫子三卷
右皇朝王晳撰晳以古本校正闕誤又為之注仁廟時
天下久承平人不習兵元昊既叛邊將數敗朝廷頗訪
知兵者士大夫人人言兵矣故本朝注解孫武書者大
抵皆當時人也
   何氏注孫子三卷
[008-51b]
右不題姓氏近代人也
   呉子三卷
右魏呉起撰言兵家機權法制之說唐陸希聲類次為
之説料敵治兵論將變化勵士凡六篇云
   司馬法三卷
右齊司馬穰苴撰威王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
附穰苴於其中因號司馬穰苴兵法司馬遷謂其書閎
廓深遠雖三代征伐未能竟其義如其文近亦少褒矣
[008-52a]
穰苴為區區小國行師何暇及司馬兵法之揖讓乎
   黄石公三畧三卷
右題曰黄石公上中下三畧其書論用兵機權之妙嚴
明之决明妙審决軍可以死易生國可以存易亡經籍
志云下邳神人撰世傳此即圯上老人以一編書授漢
張良者
   尉繚子五卷
右尉繚子未詳何人書主刑法兵戰按漢藝文志有二
[008-52b]
十九篇今逸五篇首篇稱梁惠王問意者魏人與
   張横渠注尉繚子一卷
右皇朝張載撰其辭甚簡畧
   李衛公對問三卷
右唐李靖對太宗問兵事元豐中并六韜孫呉三畧尉
繚子司馬兵法類為一書頒之武學名曰七書史臣謂
李靖兵法世無完書畧見於通典今對問出於阮逸家
或云逸因杜氏附益之
[008-53a]
   李臨淮武記一卷
右唐李光弼撰其書凡一百二章末云吕望智廓而遠
孫武思幽而密黄石寛而重斷呉起嚴而貴勇墨翟守
而無攻老勝而不美今擇其精要雜以愚識為一家
之書題曰統軍靈轄寶秘策或云光弼從事張參所纂
   人事軍律三卷
右皇朝符彥卿撰其序稱言兵者多雜以隂陽殊不知
往亡宋捷甲子胡興鵞入梟集翻成吉兆故此但述人
[008-53b]
事云或以為唐燕僧利正撰當考之
   庾袞保聚圖一卷
右晉庾袞撰袞字叔褒西晉末保禹山張泓張昌不能
犯所全活者毋慮數百萬元康三年己酉因撰保聚壘
議二十篇
   武侯十六策一卷
右蜀諸葛亮孔明撰序稱謹進便宜十六事一治國二
君臣三視聴四納言五察疑六治民七舉措八考黜九
[008-54a]
治軍十賞罰十一喜怒十二治亂十三敎令十四斬斷
十五思慮十六隂察陳壽録孔明書不載此策疑依託

   神武秘畧十卷
右皇朝仁宗御撰纂古今兵書戰策及舊史成敗之迹
類權謀形勢隂陽技巧凡四門三十篇
  左氏要類
其事類投缾内倒取之抄録成書故所記時代多無次
[008-54b]
序云
   記室新書三十卷
右唐李途撰采摭故事綴為偶儷之句分四百門途為
東川掌記因以名其書云
   兔園策十卷
右唐虞世南撰奉王命纂古今事為四十八門皆偶儷
之語
   戚苑英華十卷
[008-55a]
右唐袁悅重修本楊名所著悦掇其要類為語對以他
説附益之
   通典二百卷
右唐杜佑撰先是劉秩採經史自黄帝迄唐天寶末制
度沿革廢置論議得失倣周禮六官法為政典三十五
篇房琯稱才過劉向佑以為未盡因廣之參以新禮為
二百篇以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刑法州郡邊防八門分
類序載世推該洽凡三十六年成書徳宗時上之
[008-55b]
   五代㑹要三十卷
右皇朝王溥等撰采梁至周典故纂次建隆初上之
   節國朝㑹要十二卷
右皇朝章得象等天聖中被詔以國朝故事因革制度
編次宋綬馮元李淑王舉正王洙同修得象監總慶厯
四年書成上之凡一百五十卷范師道以其猥冗節其
要以備檢閲
   古城塜記二卷
[008-56a]
右唐皇甫鑒撰記古城所築之人姓名初不及塜而名
曰城塜記未知其説
   太平總領五十卷
右唐朝李昉等撰太平興國中昉被詔纂經史故事分
門編次六帖初學記之類也
   職林二十卷
右皇朝楊侃纂集歴代職官沿革之故葢因通典職官
門増廣而已
[008-56b]
   書林韻海一百卷
右不題撰人分門依韻纂經史雜事以備尋閱或云皇
朝許冠所編
   異號録二十卷
右皇朝馬永易明叟編古今殊異名號如銅馬帝無愁
天子之類頃嘗見近世人増廣其書名曰賔實録亦殊
該博
   硯譜二卷
[008-57a]
右皇朝唐詢撰記硯之故事及其優劣以紅絲石為第
一端石次之
   古鼎記一卷
右唐呉協撰記古人鑄鼎本原及其形製
   洽聞記三卷
右不題撰人分二十門雜記經史名數或題童子洽聞
記云唐許塾撰
   骨鯁藥二十卷
[008-57b]
右皇朝靖康初復修祖宗故事時人或集本朝諸公諫
疏成此書
   書敘指南二十卷
右皇朝任浚撰纂集古今文章碎語分門編次之凡二
百餘類
   歌詩押韻二十四卷
右皇朝楊咨撰裒集古今詩可以為矩矱者編為押韻
   侍女小名録一卷
[008-58a]
右皇朝王銍纂序云大觀中居汝隂與洪炎玉父遊讀
陸魯望小名録戲徴古今女侍名字因盡發所藏書籍
纂集餘月而成焉
   香譜一卷
右皇朝洪芻駒父撰集古今香法有鄭康成漢宫香
南史小宗香真誥嬰香戚夫人迫駕香唐員半千香
所記甚該博然通典載厯代祀天用水沉香獨遺之
何耶
[008-58b]
   荆楚歲時記一卷
右梁宗懔撰其序云傅𤣥之朝㑹杜駕之上已安仁秋
興之叙君道娛蜡之術其屬辭則已洽其比事則未𢎞
某率為小記以録荆楚時風物故事自元日至至除夕
凡二十餘事
  雜藝術類
   古畫品録一卷
右南齊謝赫撰言畫有六法分四品
[008-59a]
   續畫記一卷
右唐李嗣真撰補謝赫之闕
   後畫錄一卷
右唐僧彦悰撰品長安名畫凡二十七人
   名畫獵精六卷
右唐張彥遠纂記歴代畫工名姓自史皇以降至唐朝
及論畫法并裝背禠軸之式鑒别閱玩之方
   書畫史二卷
[008-59b]
右皇朝米芾元章撰輯本朝公卿士庶家藏法書名畫
論其優劣真偽
   五代名畫補遺一卷
右皇朝劉道成纂符嘉應撰序云胡嶠嘗有梁朝名畫
録因廣之故曰補遺
   聖朝名畫評三卷
右皇朝劉道成纂符嘉應撰集本朝畫工之名世者第
其品以王瓘之為神品云在呉生上
[008-60a]
   益州名畫録三卷
右皇朝黄休復纂唐乾符初至宋乾徳嵗休復在蜀中
目擊圖書之精者五十八人品以四格云
   射評要畧一卷
右題曰李廣撰凡十五篇
   嚴悟射訣一篇
右唐王思永撰思永學射法於成都工曹嚴悟成書十
篇每篇首必稱師
[008-60b]
   木射圖一卷
右唐陸秉撰為十五筍以代侯擊地毬以觸之筍飾以
朱墨字以貴賤之朱者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墨者
慢傲佞貪濫仁者勝濫者負而行一賞罰焉
   投壺經一卷
右唐上官儀奉勅刪定史𤣥道續注采周顒郝同梁簡
文數家書為之唐志有其目
   樗蒲經一卷樗蒲格一卷
[008-61a]
右不題撰人序云樗蒲古之戲也劉毅李安民慕容寶
之徒皆擲盧不聞餘采今以盧梟為上雉犢次之
   釣鼇圖一卷
右不題撰人凡四十類各有一詩
   採珠局一卷
右不題撰人序云王公而不知其名凡三十餘類亦各
有一詩
   彈棊經一卷
[008-61b]
右未詳撰人序稱世説曰魏武帝好彈棊宫中皆効之
難得其局以粧奩之葢形狀相類就葢而彈之俗中因
謂魏宫粧奩之戲按西京雜記云劉向作彈棊典論云
前代馬合卿張公子皆工彈棊然則起於漢朝非自魏
始世說誤矣
   象棊經一卷
右皇朝尹洙撰凡五圖今世所行者不與焉
   捉卧甕人事數一卷
[008-62a]
右皇朝李庭中撰以畢卓嵇康劉伶阮孚山簡阮籍儀
狄顏回屈原陶潛孔融陶侃張翰李白白樂天為目有
趙昌言序
   雙陸格一卷
右不題撰人其法左右十二梁設二朋朋各十五子一
白一墨用明瓊二各以其采由右歸左子單則他子得
擊兩子以上他子雖相當不得擊故武后夢雙陸不勝
狄仁傑所以云無子也
[008-62b]
   益津射格一卷
右皇朝錢師益序以五善圖及武陵格疎密不同參酌
為之
   三國圖格一卷金龍戲格一卷打馬格一卷旋
   棊格一卷
右不題撰人
   漢官儀彩選一卷
右皇朝劉敞撰刪取西漢之官而附其列傳黜陟可戲
[008-63a]
笑者雜編之以為博弈之一物
   忘憂集三卷
右皇朝劉仲甫編載唐韋延祐棊訣并古今棊圖
   六問算法五卷
右皇朝龍受益撰并化零歌附
   應用算法三卷
右皇朝蔣舜元撰
  醫家類
[008-63b]
   黄帝素問
右唐王砯注砯謂漢藝文志有黄帝内經十八卷素問
即其經之九卷兼靈樞九卷迺其數焉先是第七亡逸
砯時始獲乃詮次注釋凡八十一篇分二十四卷今又
亡刺法本論二篇砯自號啟𤣥子
   黄帝八十一難經一卷
右秦越人撰呉吕廣注唐楊𤣥操演越人授桑君秘術
洞明醫道采黄帝内經精要之説凡八十一章編次為
[008-64a]
十三類其理趣深遠非易了故名難經
   補注神農本草二十卷
右皇朝掌禹錫等補注舊説本草經神農所作而藝文
志所不載平帝紀詔天下舉通知方術本草者本草之
名葢起於此梁之録載神農本草三卷書中有後漢郡
縣名葢上世未著文字師學相傳至張機華佗始為編
述嘉祐初詔禹錫與林億蘇頌張洞等為之補注以開
寶本草及諸家參校采拾遺逸判定新舊藥合一千八
[008-64b]
十二種總二十卷
   圖經本草二十卷目録一卷
右皇朝蘇頌等撰先是詔掌禹錫林億等六人重校神
農本草累年成書奏御又詔郡縣圖上所產藥本用永
徽故事重命編述於是頌再與禹錫等裒集衆説類聚
詮次各有條目云嘉祐六年上
   脈經十卷
右晉王叔和撰纂岐伯華佗等論脈要訣
[008-65a]
   巢氏病源候論五卷
右隋巢元方等撰元方大業中被命與諸醫共論衆病
所起之源皇朝昭陵時詔校本刻牘頒行宋綬為序
   外臺秘要方四十卷
右唐王燾撰燾之序云嘗得古方書數千百卷因述諸
病證候刪集方藥符禁鍼灸之法
   本草廣義二十卷
右皇朝冦宗奭編以本草二部著撰之人或執用已私
[008-65b]
失於商確併考諸家之説參之事實覈其情理證其脱
誤以成其書
   天元玉策三十卷
右啟元子撰即唐王砯也書推五運六氣之變
   產寶二卷
右偽蜀昝殷撰輯產乳備驗方藥二百七十八首
   銅人腧穴鍼灸圖三卷
右皇朝王惟徳撰仁宗嘗詔惟徳考次鍼灸之法鑄銅
[008-66a]
人為式分腑臟十二經旁注俞穴所㑹刻題其名并為
圖法并主療之術刻板傳于世夏竦為序明堂者謂雷
公問道黄帝授之故名云
   太醫局方十卷
右元豐中詔天下高手醫各以得効秘方進下太醫局
驗試依方製藥鬻之仍摸本傳于世
   沈存中良方十五卷
右皇朝沈括存中撰存中博學通醫術故類其經驗方
[008-66b]
成此書用者多驗或以蘇子瞻論醫藥雜說附之
   靈苑方二十卷
右皇朝沈括存中編本朝士人如高若訥林億孫奇龎
安常皆以善醫名世而存中尤善方書此中所載多可

   博濟方五卷
右皇朝王袞撰
   錢氏小兒方八卷
[008-67a]
右皇朝錢乙仲陽撰神宗時擢太醫丞於書無所不窺
它人靳靳守古獨度越縱舍卒與法合尤邃本草多識
物理辨正闕誤最工療嬰孺病年八十二而終閻季忠
方附于後
   蘇沈良方十五卷
右皇朝沈括通醫學嘗集得効方成一書後人附益以
蘇軾醫藥雜説故曰蘇沈
   南陽活人書二十卷
[008-67b]
右皇朝朱肱撰序謂張長沙傷寒論其言雅奥非精於
經絡不能曉㑹頃因投閒設為對問補苴得緝僅成卷
軸作於己巳成于戊子計九萬一千三百六十八字
  神仙類
   黄庭内景經一卷
右題大帝内書藏暘谷隂三十六章不載注人皆七言
韻語梁丘子敘云扶桑大帝命𤾉谷神王傳魏夫人一
名東華玉篇黄者二儀正色庭者四方之中近取諸身
[008-68a]
以脾為主故曰黄庭
   黄庭外景經一卷
右敘謂老子所作元陽子注分上中下三篇亦皆七言
韻語元陽子不詳其人
   老君内觀經一卷
右凡十二章首皆云老君曰其言皆修心鍊神之法
   真誥七卷
右梁陶𢎞景撰皆真人口受之誥故以為名記許邁許
[008-68b]
謐楊羲諸仙受道之説
   參同契三卷
右漢魏伯陽撰按神仙傳伯陽㑹稽上虞人通貫詩律
文辭贍博修真養志約周易作此書凡九十篇徐氏箋
注桓帝時以授同郡淳于叔通因行于世彭曉為之解
隋唐書目皆不載按唐陸徳明解易字云虞翻注參同
契言字從日下月今此書有日月為易之文則其為古
書明矣
[008-69a]
   坐忘論一卷
右唐司馬承禎字子微撰凡七篇其後有文元公跋謂
子微之所謂坐忘即釋氏之言宴坐也
   肇論四卷
右姚秦僧洪肇撰師羅什規模莊周之言以著此書物
不遷不真空𣵀槃無知般若無名四論傳燈録云肇後
為姚興所殺高僧傳不載其事
   天隱子一卷
[008-69b]
右唐司馬子微為之序云天隱子不知何許人著書八
篇修鍊形氣養和心靈歸根契於伯陽遺照齊乎莊叟
殆非人間所能力學者也王古以天隱子即子微也一
本有三宫法附于後
   𤣥聖蘧廬二卷
右唐李繁撰繁學於江西僧道一敬宗時嘗與丁公著
陸亘入殿中抗佛老講論唐虞愈稱其家多書一覽終
身不忘太和中舒元輿誣其濫殺不辜繫獄知且死著
[008-70a]
書十六篇以明禪理自謂臨死生而不懼賢於顏回在
陋巷不改其樂嗚呼可謂賢矣而史載其平生行事甚
醜獨何歟
   廣𢎞明集三十卷
右唐僧釋道宣撰道宣麟徳初居西明寺以中原自周
魏以來重老輕佛因採輯自古文章下逮齊隋發明其
道者以廣僧祐之書分歸正辨惑佛徳法義僧行慈惻
誠功啟福滅罪統歸等十門
[008-70b]
  别集類
   揚雄集三卷
右漢揚雄子雲也古無雄集皇朝譚愈好雄文患其散
在諸篇籍離而不屬因綴輯之得四十餘篇
   隂鏗集一卷
右陳隂鏗字子堅幼聰慧五嵗能誦詩賦日千言及長
博渉史傳尤善五言詩徐陵言之於世祖使賦安樂宫
援筆立成累遷散騎常侍有集三卷隋志已亡其二今
[008-71a]
所存者十數詩而已杜少陵嘗贈李太白詩首云李侯
有佳句往往似隂鏗今觀斯集白葢過之遠矣甫之慎
許可乃如此
   呉筠宗元先生集十卷
右唐呉筠撰前有權徳輿序筠字貞節華隂人生十五
年隱於南陽天寶初召至京師請為道士居嵩山已有
勅待詔翰林筠知禄山將亂求還茅山許之乃東遊㑹
稽往來天台剡中與李白孔巢父酬唱大厯中卒弟子
[008-71b]
諡為宗元先生筠通經義美文辭性高骾其待詔翰林
也特承恩顧高力士素奉佛嘗短筠於帝故筠所著文
賦深詆釋氏頗為通人所譏云
   陳黯文集三卷
右唐陳黯撰黯字希孺頴川人十嵗能詩十三袖文謁
清源牧牧面令賦詩頗稱賞之由是一時聲名大振㑹
昌初就鄉薦至禮部輒罷歸咸通中卒有羅隱黄滔序
   令狐楚表奏十卷
[008-72a]
右唐令狐楚字殻士撰楚相憲宗為文善於牋奏自為
序云登科後為桂并四府從事掌牋奏者十三年始遷
御史綴其藁得一百九十三篇自號白雲孺子
   胡笳十八拍一卷
右唐劉商撰漢蔡邕女琰為胡騎所掠因胡人吹蘆葉
以為歌遂翻為琴曲其辭古淡商因擬之序琰事盛行
一時商彭城人擢進士第歴臺省為郎好道術隱義興
胡父渚世傳其仙去
[008-72b]
   鼎國詩三卷
右後唐李雄撰雄洛鞏人莊宗同光甲申嵗遊金陵成
都鄴下各為咏古詩三十章以三國鼎峙故曰鼎國
   孫晟文集三卷
右南唐孫晟字鳯密州人好學有文辭尤長於詩少為
道士常畫賈島像置于屋壁晨夕事之後乃儒服謁唐
莊宗于鎮州莊宗以為著作佐郎天成中奔于呉李昪
父子用之為相周世宗征淮璟懼遣晟奉表求和世宗
[008-73a]
召問江南事不對殺之璟聞贈魯國公
   呉越掌記集一卷
右唐羅隱掌錢鏐記室所著表啟也
   神宗皇帝御集二百卷
右本朝神宗皇帝撰章惇等纂紹聖初以元祐中所集
止九百四十三道有㫖命惇再加編次至元符中書成
比元祐所編増多八千七百三十道分文辭政事邊機
三門言者仍以元祐之臣託以邊機不宜洩露掩沒先
[008-73b]
帝盛美於是徧以賜羣臣云
   范魯公集三十卷
右皇朝范質字文素大名人後唐長興中舉進士時和
凝典貢舉覽質程文器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即以其
數處質舉子謂之傳衣鉢晉天福中為翰林學士周廣
順初拜相太祖受禪加兼侍中乾徳二年始罷為太子
太傅卒年五十四將終戒其子旻勿請謚勿刻墓碑質
力學强記好聚書既登朝猶手不釋卷國史載其示從
[008-74a]
子詩家書自序薦吕餘慶趙普表三篇
   張師黯集五十卷
右皇朝張洎字師黯滁州人仕李煜知制誥中書舍人
歸朝為史館修撰翰林學士淳化中參知政事至道二
年卒洎風神洒落文辭清麗通釋氏學然性險詖而諂
附集有呉淑序其子安期所編咸平五年上之
   晁文元道院集要三卷
右皇朝王古編其序云文元晁公博觀内書不徒力行
[008-74b]
復勤於譔述以開導後學其書曰道院别集曰自擇増
修百法曰法藏碎金曰隨因記述曰耄智餘書余嘗徧
閱之以為名理之妙雖白樂天不迨也輒刪去重複總
集精粹以便觀覽云古元祐中侍從
   田表聖咸平集五十卷
右皇朝田錫字表聖其先京兆人唐末徙于蜀國初與
胡旦何士宗齊名中興國三年進士第歴相臺桐廬淮
陽海陵四郡守知制誥終於諫議大夫范仲淹司馬光
[008-75a]
讀其書皆稱其直諒蘇軾亦以比賈誼云
   李仲方集二十卷
右皇朝李維字仲方雍熙二年進士景徳中知制誥遷
中書舍人為翰林學士承㫖年七十一維以文學進至
老手不釋卷能詩嗜酒嘗謂人曰人生詩酒足則尚何
營哉
   民士編一十九卷
右皇朝陳充撰充成都人雍熙中擢甲科仕至刑部郎
[008-75b]
中知祥符六年貢舉卒年七十詞學典贍性曠達善談
謔澹於榮利自號中庸子民士云者葢其未仕已仕前
後所著文也嘗以唐牛僧孺善惡無餘論為害敎著書
反之國史稱焉今集載其論兩篇
   張晦之集二十卷
右皇朝張景字晦之少師事柳開學為古文名震一時
卒官至廷評年四十九集有文百九十三首禹偁所編
并為之序
[008-76a]
   姚鉉文集二十卷
右皇朝姚鉉字寳臣廬州合肥人中進士甲科文辭敏
麗淳化中直史館應制賦賞花釣魚詩特被嘉賞翌日
命中使就第賜白金褒奬之累遷兩浙轉運使鉉雋爽
尚氣薛映知杭州與之不協中以危法除其名卒年五
十三
   緹巾集二十卷
右皇朝宋庠字公序開封雍正人天聖中擢進士第一
[008-76b]
入翰林為學士皇祐元年拜相嘉祐中復為樞密使
封莒國公以司空致仕初名郊字伯庠御史言其姓符
國號名應郊天乃改今名遺命子孫不得以其文集流

   韓持國詩三卷
右皇朝韓維字持國億之子也元豐中入翰林為學士
遷承㫖哲宗初載拜門下侍郎與其兄子華玉汝俱位
宰相持國最能詩世傳其酴釄絶句它多稱是
[008-77a]
   范子功集五十卷
右皇朝范百禄字子功鎮之姪也終于中書侍郎
   晁氏具茨集三卷
右先君子詩集也呂本中以為江西宗𣲖曾慥亦稱
公早受知陳無已從兄以道嘗謂公宗族中最才華
喻汝礪序其詩云予嘗從叔用商近朝人物嘉言善
行朝章國典禮文損益靡不貫洽由叔用之學而達
諸廊廟温厚足以代言淵博足以顧問則以詩鳴者
[008-77b]
是豈叔用之志也哉雖然叔用既已油然棲志於林
間曠逺之中遇事寫物形於興屬淵雅疎亮未嘗為
悽怨危憤之音予於是有以見叔用於消長用舍之際
未嘗不安而樂之者也嗟乎所謂含章内奥而深於道
者非耶秦漢以來士有抱奇懷能留落不遇往往操心
汗筆有怨誹沈抑之思氣候急刻不能閑遠古之詞人
皆是也所以往往無所建立於天下唯深於道者遺於
世而不怨發於詞而不怒君子是以知其必能有為於
[008-78a]
世者也嗟乎吾於叔用豈直以詩人命之哉
   岷山百境詩二卷
右皇朝王寀字道輔少有能詩名世謂其詩初若不經
意然遣詞屬意清麗絕人自號南陔居士宣和中以狂
譎被譖伏誅
   楊天隱詩十卷
右皇朝楊恬字天隱潼川人
   許表民詩十卷
[008-78b]
右皇朝許彥國字表民青社人周邦彥稱其寛平優游
中極物情惜乎留落不偶故世人知之或寡也
   滿民昌邑集二十卷
右皇朝滿中行字思復登進士第元豐中為太學官虞
蕃獄起思復獨不絓吏議詔褒之
   元氏集三卷
右皇朝元綘字厚之杭州人鏁㕔中進士第為翰林學
士叅知政事綘立朝無特操晚入翰林諂事王安石及
[008-79a]
其子弟時論鄙之工文辭為流輩所推許卒年七十六
諡章簡
   馮允南集十卷
右皇朝馮山字允南普州人鄧綰為中丞薦為臺官允
南力辭不就士論稱之
   希白詩三卷
右皇朝僧希白撰張逸序之云希白能詩與宋白梁周
翰張詠而下十數公相友善其格律不減齊已云
[008-79b]
   邵氏集二十卷
右皇朝邵溥字澤民進士第靖康初為户部侍郎上踐
祚以例貶官紹興中復待制宣撫川陜師事崇福十二
父詩文早有能聲
  總集類
   雜文章一卷
右孫巨源得之於秘閣載宋玉等賦頌五十八篇景迂
生元豐甲子以李公擇本校正後有劉大經曰為王雲
[008-80a]
李端唐君益諸公題跋
   唐賦二十卷
右唐科舉之文也蕭頴士裴度白居易薛逢陸龜䝉之
作皆在焉
   東漢文類三十卷
右五代竇儼編
   唐文類三十卷
右皇朝陶叔獻編
[008-80b]
   唐漢策要十卷
右皇朝陶叔獻編
   綸言集一百卷
右或編國朝制册詔誥成此書以其皆王言也故以為

   高麗詩三卷
右元豐中高麗遣崔思齊李子威高琥康壽平李穗入
貢上元宴之於東闕之下神宗製詩賜館伴畢仲行仲
[008-81a]
行與五人者及兩府皆和進其後使人金梯朴夤亮裴
闕/李綘孫盧柳金化珍等塗中酬唱七十餘篇自編之
為西上雜詠綘孫為之序
   太平盛典二十三卷
右或編政和間制誥表章多有可觀者
  文説類
   金針詩格三卷
右唐白居易撰居易自謂與劉禹錫元稹皆以詩知名
[008-81b]
撮詩之體要為一格病得針而愈詩亦猶是也故曰金
針集
   續金針詩格一卷
右皇朝梅堯臣聖俞撰聖俞遊廬山宿西林與僧希白
談詩因廣樂天所述云
   杜詩刋誤一卷
右皇朝王仲至撰
   韓柳文章譜三卷
[008-82a]
右皇朝黄大輿撰大輿之意以為文章有莊老之異故
取韓愈柳宗元文章為三譜其一取其詩文中官次年
月可攷者次第先後著其初晚之異也其一悉取其詩
文比敘之其一列當時君相於上以見二人之出處極
為詳悉
   天廚禁臠三卷
右皇朝釋惠洪撰論諸家詩格
 三十三種已見附志今不重刋開<書目如后
[008-82b]
   石經周易十卷周易指畧例一卷
   石經尚書十三卷
   石經毛詩二十卷
   石經周禮十二卷
   石經禮記二十卷
   石經左氏傳三十卷
   石經公羊傳十二卷
   石經穀梁傳十二卷
[008-83a]
   春秋穀梁疏十二卷
   石經論語十卷
   石經孟子十四卷
   韓李論語筆解十卷
   疑孟一卷
   仁宗政要四十卷
   神宗聖訓二十卷
   東漢刋誤一卷
[008-83b]
   長安志十卷
   列女傳八卷續一卷
   百將傳十卷
   三朝國朝會要一百卷
   聱隅子十卷
   鬻子十卷
   御注老子二卷
   列子釋文二卷
[008-84a]
   孔叢子七卷
   劉子三卷
   御製聖濟經十卷
   度人經三卷
   四十二章經一卷
   神仙可學論一卷
   蔡邕獨斷二卷
   花蘂夫人詩一卷
[008-84b]
   華陽集一百卷
 二種見
   平泉草木記一卷已載李衛公集中
   牡丹記一卷已載歐陽公集中
 一種刪去
   百中經三卷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