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郡齋讀書志 > 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 2
二上
            宋 晁公武 撰
史部其類十有三一曰正史類二曰編年類三曰實録
類四曰雜史類五曰偽史類六曰史評類七曰職官類
八曰儀注類九曰刑法類十曰地理類十一曰傳記類
十二曰譜牒類十三曰目録類後世述史者其體有三
編年者以事繫日月而總之於年蓋本於左氏明紀傳
[002-1b]
者分記君臣行事之終始蓋本於司馬遷實録者近起
於唐雜取兩者之法而為之以備史官採擇而已初無
制作之意不足道也若編年紀傳則各有所長殆未易
以優劣論雖然編年所載於一國治亂之事為詳紀傳
所載於一人善惡之迹為詳用此言之編年似優又其
來最古而人皆以紀傳便於披閱獨行於世號為正史
不亦異乎舊以官職儀注等凡史氏有取者皆附之史
今從焉
[002-2a]
  正史類
   史記一百三十卷
右漢太史令司馬遷續其父談書創為義例起黄帝迄
漢武獲麟之嵗撰成十二紀以序帝王年表以貫嵗月
八書以紀政事三十世家以序公侯七十列傳以志士
庶上下三千餘載凡為五十二萬六千五百言遷沒後
缺景武紀禮樂律書三王世家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
者龜策傳靳蒯列傳等十篇元成間褚少孫追補及益
[002-2b]
以武帝後事辭㫖淺鄙不及遷書遠甚裴駰集觧班固
嘗譏遷論大道則先黄老而後六經序㳺俠則退處士
而進姦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貧賤後世愛遷者以
此論為不然謂遷特感當世之所失憤其身之所遭寓
之於書有所激而為此言耳非其心所謂誠然也當武
帝之世表章儒術而罷黜百家宜乎大治而窮奢極侈
海内彫弊反不若文景尚黄老時人主㳟儉天下饒給
此其論大道所以先黄老而後六經也武帝用法刻深
[002-3a]
羣臣一言忤㫖輙下吏誅而當刑者得以貨自贖遷之
遭李陵之禍家貧無財賄自贖交遊莫救卒陷腐刑其
序㳺俠退處士而進姦雄者蓋遷歎時無朱家之倫不
能脱己於禍故曰士窮窘得委命此豈非人所謂賢豪
者邪其述貨殖崇勢利而羞貧賤者蓋遷自傷特以貧
故不能自免於刑戮故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非空言
也固不察其心而驟譏之過矣
   前漢一百卷
[002-3b]
右後漢𤣥武司馬班固續司馬遷史記撰十二帝紀
年表十本志七十列傳起髙祖終於王莽之誅二百三
十年凡八十餘萬字固既瘐死書頗散亂章帝令其妺
曹世叔妻昭就東觀緝校内八表天文志皆其補也唐
太子承乾令顔師古考衆説為之注范譏固餙主闕
蓋亦不然其贊多微文顧讀者弗察耳劉知幾又詆其
古今人物表無益於漢史此論誠然但非固之罪也至
謂受金鬻筆固雖謟附匪人亦何至是歟然識者或以
[002-4a]
固書皆因司馬遷王商揚雄歆向舊文潤色成之故其
文章首尾皆善而中間頗冗瑣良田商之才視數子微
劣爾固之自序稱述者亦謂有所本也
   後漢九十卷志三十卷
右宋范曄撰十帝紀八十列傳唐髙宗令章懐太子賢
與劉訥言革希元作註所撰本志未成而伏誅後劉
昭補注三十卷觀與甥姪書叙其作書之意稱自古
體大而思精未有如此者又謂諸序論筆勢放縱實天
[002-4b]
下之竒作往往不減過秦篇常以比方班固非但不愧
之而巳其自負如此然世多譏創為皇后紀及采風
俗通中王喬抱朴子中左慈等詭譎事列之於傳又贊
辭佻巧失史之體云   三國志十五卷
右晋陳壽撰魏四紀二十六列傳蜀十五列傳吳二十
列傳宋文帝嫌其畧命裴松之補注博采羣説分入書
中其多過本書數倍王通數稱壽書細觀之實髙簡有
[002-5a]
法如不言曹操本生而載夏侯惇及淵於諸曹傳中則
見嵩本夏后氏之子也髙貴鄉公書卒而載司馬昭之
奏則見公之不得其死也他皆類此但以魏為紀而稱
漢吳曰傳又改漢曰蜀世頗譏其失至於謂其銜諸葛
孔明髠父而為貶辭求丁氏之米不獲不立儀廙傳之
類亦未必然也   晋書一百三十卷
右唐房喬等撰貞觀中以何法盛等十八家晋史未善
[002-5b]
詔喬與褚遂良許敬宗再加撰次乃據臧榮緒書增損
之後又命李淳風李義府李延壽等十三人分掌著述
敬播等四人考正類例西晋四帝五十四年東晋十一
帝一百二年又胡羯氏羌鮮卑割據中原為五凉四燕
三秦二趙夏蜀十六國共成帝紀十志二十列傳七十
載記三十例出播天文律歴淳風專之喬以宣武紀陸
機王羲之傳論上所自為故曰制㫖又總題御撰焉按
厯代之史雄晋叢冗最甚可以無譏然其多采語林世
[002-6a]
説幽明録搜神記詭異謬妄之言至於取沈約之説誣元
帝為牛氏子之類亦不可不辨
   宋書一百卷
右梁沈約撰十本紀三十志六十列傳齊永明中約奉
詔為是書以何承天書為本兼採徐爰之説頗為精詳
但本志兼載魏晋失於限斷又王邵謂其喜造竒説以
誣前代如瑯琊王妃通小吏牛氏生子孝武於路太后
處寢息時人多有異議之類是也後梁武帝知而不以
[002-6b]
為非嘉祐中以宋齊梁陳魏北齊周書舛繆亡缺始命
館職讎校曾鞏等以秘閣所蔵多誤不足憑以是正請
詔天下蔵書之家悉上異本久之始集治平中鞏校定
南齊梁陳三書上之劉恕等上後魏書王安國上周書
政和中始皆畢頒之學官民間傳者尚少未幾遭靖康
丙午之亂中原淪陷此書幾亡紹興十四年井憲孟為
四川漕始檄諸州學官求當日所頒本時四川五十餘
州皆不被兵書頗有在者然往往亡缺不全收合補綴
[002-7a]
獨少後魏書十許卷最後得宇文季䝉家本偶有所少
者於是七史遂全因命眉山刋行
   南齊書五十九卷右梁蕭子顯撰八紀十一志四十列傳初江淹已作十
志沈約又有紀子顯自表别修然天文但紀灾祥州郡
不著户口祥瑞多載圖讖表云天文事祕户口不知不
敢私載曾子固謂子顯於斯史喜自馳騁其更改破析
刻雕藻繢之變尤多而文比七史最下云
[002-7b]
   梁書五十六卷
右唐姚思亷撰六本紀五十列傳唐貞觀三年詔思亷
同魏徴撰思亷者梁史官察之子推其父意又採謝吳
等所記以成此書徴惟著總論而已
   陳書三十六卷右唐姚思亷撰六本紀三十列傳其父察在陳嘗刪撰
梁陳事未成陳亡隋文帝問之察以所論載每一篇成
輙奏之未訖而沒察且死屬思亷繼其業貞觀巾與梁
[002-8a]
書同上之其書亦罕傳故多脱誤
   後魏書一百三十卷
右北齊魏收撰初魏史官崔浩既誅太和後始有李彪
崔鴻等書魏末山偉綦雋更主國書二十餘年事迹蕩
然萬不紀一文宣時詔收撰次成十二紀十志九十二
列傳上之悉焚舊書多謟諱不平受爾朱榮子金故減
其惡夙有怨者多沒其善黨北朝貶江左為島夷至謂
晋元帝為牛金之子時人疾之號為穢史劉知幾謂其
[002-8b]
生絶𦙍嗣死逢剖斵皆隠慝所致後隋文帝命顔之推
等别修唐貞觀中陳叔達亦作五代史皆不傳獨收書
在皇朝命劉恕等校正
   北齊書五十卷
右唐李百藥撰本紀八列傳四十二百藥父徳林在齊
嘗撰著紀傳貞觀初詔分修諸史百藥因父書續成以
獻諸史稱帝號百藥避唐朝名諱不書世祖世宗之類
例既不一議者少之書今亡闕不完
[002-9a]
   周書五十卷
右唐令狐徳棻等撰本紀八列傳四十二貞觀中徳
請譔次而詔徳棻與陳叔達唐儉成之先是蘇綽秉周
政軍國詞令多准尚書牛𢎞為史尤務清言徳棻因之
以成是書故多非實録仁宗時出太清樓本合史館秘
閣本又募天下獻書而取夏竦李巽家本下館閣是正
其文字而後林希王安國上之
   隋書八十五卷
[002-9b]
右唐魏徴等撰紀五列傳五十五長孫無忌等撰志三
十初詔顔師古孔頴達修述徴總其事序論皆徴自作
後又詔于志寜李淳風韋安仁李延壽同修五代史志
無忌上之詔編第入隋書人亦號五代史志天文律厯
五行三志淳風獨作
   唐書二百卷
右石晋劉昫張昭遠等撰因韋述舊史增損以成繁畧
不均校之實録多所漏闕又是非失實其甚至以韓愈
[002-10a]
文章為大紕繆故仁宗刪改蓋亦不可巳焉
   新唐書二百二十五卷
右皇朝嘉祐中曾公亮等被詔刪定歐陽修撰紀志宋
祁撰列傳舊書約一百九十萬新書約一百七十四萬
而其中增表故書成上於朝自言曰其事則增於前其
文則省於舊也而議者頗謂永叔學春秋每務褒貶子
京通小學唯刻意文章采雜説既多往往牴牾有失實
之歎焉
[002-10b]
   五代史記七十五卷
右皇朝歐陽修永叔以薛居正史繁猥失實加修定藏
於家永叔沒後朝廷聞之取以付國子監刋行國史稱
其可以繼班固劉向人不以為過特恨其晋出帝論以
為因濮園議而發也
   三朝國史一百五十卷
右皇朝呂夷簡等撰初景徳四年詔王旦先文元公
億等十人撰太祖太宗兩朝史至天聖五年詔夷簡等
[002-11a]
九人添入眞宗朝史王曾監修曾罷夷簡代八年書成
  編年類
   荀悦漢紀三十卷
右漢荀悦撰班固作漢書起髙祖終於孝平王莽之誅
十二世二百四十二年為紀表志傳凡八十餘萬言獻
帝以其文繁詔悦舉要撮總通比其事列繫年月為紀
三十篇凡八萬三千四百三十二字辭約事該時稱嘉

[002-11b]
   袁宏漢紀三十卷
右晋袁宏彦伯在晋末為一時文宗性强直雖為桓溫
禮遇每不阿屈以東京史籍不倫謝承司馬彪之徒錯
繆同異無所取正惟張璠紀差詳因參摭記傳以損益
之比諸家號為精密
   唐厯四十卷
右唐桞芳撰初肅宗詔芳綴輯吳兢書其叙天寳後事
不倫上元中芳讁黔中㑹髙力士同貶因從力士質開
[002-12a]
元天寳及禁中事識其本末時舊史巳送官不可追刋
乃推衍義類倣編年法作此書起隋義寜元年迄大厯
十三年然不立褒貶義例而叙制度為詳
   河洛行年記十卷
右唐劉仁軌撰記唐初李密王世充事起大業十三年
二月迄武徳四年七月秦王擒竇建徳第九卷述大業
都城第十卷載宮館園囿且云煬帝遷都之詔稱務從
節儉觀其宮室窮極綺麗云
[002-12b]
   大唐創業起居注三卷
右唐温大雅撰紀髙祖建義至受隋禪用師符讖受命
典册事
   通厯十卷右唐馬總撰總纂太古十七氏中古五帝三王及刪取
秦漢三國晋十六國宋齊梁陳元魏北齊後周隋世紀
興滅粗述其君賢否取虞世南畧論分系於末以見義

[002-13a]
   續通厯十卷
右荆南孫光憲撰輯唐洎五代事以續馬總厯參以黄
巢李茂真劉守光阿保機吳唐閩廣胡越兩蜀事迹太
祖朝詔毁其書以其所紀多非實也
   五代通録六十五卷
右皇朝范質撰五代實録共三百六十卷質刪其煩
摭其要言以成是書自乾化壬申至梁亡十二年間簡
牘散亡亦採當時制勅碑碣以補其闕
[002-13b]
   紀年通譜十二卷
右皇朝宋庠撰自漢文帝後元戊寅止周恭帝顯徳庚
申為九篇以本朝建隆之元至慶厯辛已為一篇皆曰
統元以甲子貫之有五號曰正閏偽賊蠻夷以王莽十
九年繫孺子更始以接建武東魏十七年附西魏豫王
六年天后十五年繫中宗緒神龍朱梁十六年通濟隂
天祐續同光捃晋恭帝禪宋之嵗對魏明元泰常五年
尊北降南始主正朔乃通譜之新意也别二篇舉字為
[002-14a]
類各以部分曰類元慶厯中上之優詔褒焉
   稽古録二十卷
右皇朝司馬光君實編起自三皇止皇朝英宗治平末
至周共和庚申始為編年
   編年紀事十一卷
右皇朝劉攽因司馬溫公所撰編次
   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目録三十卷考異三
   十卷
[002-14b]
右皇朝治平中司馬光奉詔編集厯代君臣事迹許
辟官屬借以館閣書籍在外聽以書局自隨至元豐七
年凡十七年始奏御上起戰國下終五代凡一千三百
六十二年又畧舉事目年經國緯以備檢閲别為目録
叅考同異俾歸一塗别為考異各一編公自謂精力盡
於此書神宗賜名資治通鑑託始於周威烈王命韓趙
魏為諸侯下訖五代劉恕嘗語光曷不起上古或堯舜
光答以事包春秋不可又以經不可續不敢始於獲麟
[002-15a]
恕意謂闕漏因撰一書起三皇五帝止周共和載其世
次而已起共和庚申至威烈王二十二年丁丑四百三
十八年為一編號曰外紀猶國語稱春秋外傳也
  實録類
   唐則天寳録二十卷
右唐吳兢撰初神龍二年詔武三思魏元忠祝欽明徐
彦伯桞同崔融岑羲徐堅撰録三十卷開元四年兢與
劉知機刋修成此書上之起嗣聖改元甲申臨朝止長
[002-15b]
安四年甲辰傳位凡二十一年
   唐代宗實録四十卷
右唐令狐峘撰初詔峘撰録未成書貶官卒元和二年
子丕上之當時名臣如房琯不立傳抗直如顔眞卿畧
而不載時譏漏畧起寳應元年壬寅止太厯十四年已
未凡十七年
   唐順宗實録五卷
右唐韓愈撰起貞元二十一年乙酉正月止永貞元年
[002-16a]
丙戌八月初愈撰録書禁中事為切直閹官不喜訾其
非實在文宗時詔路隋刋正隋建言衆議以刋修非是
李宗閔牛僧孺謂史官李漢蔣係皆愈之壻不可叅撰
俾臣下筆臣謂不然且愈之所書非已自出元和以來
相循逮今漢等以嫌無害公誼請條其甚謬誤者付史
官刋定詔擿去元和永貞間數事為失實餘不復改
   唐敬宗實録十卷
右唐李讓夷等撰起長慶四年甲辰即位止寳厯二年
[002-16b]
丁未凡三嵗武宗㑹昌中詔史官陳商鄭亞同修讓夷
監修書成上之
   建康實録二十卷
右唐許嵩撰始自吳起漢興平元年終於陳未禎明三
年南朝六代四百年間君臣行事及土地山川城池宫
苑制置興壊用存古跡其有異事則注之以益見聞建
康者六朝所都地名也   太祖實録五十卷
[002-17a]
右皇朝李沆等撰起建隆元年庚申止開寳九年丙子
十月咸平中眞宗以前録漏畧詔錢若水王禹偁李宗
諤梁顥趙安仁重加刋修呂端監修端罷沆代二年書
成上之沆表云前録天造之始國姓之源發揮無取削
平諸國僭主偽臣頗亡事迹今之所正率由典章又益
諸臣傳一百四人
   太宗實録八十卷
右皇朝錢若水等撰起即位止至道三年丁酉三月凡
[002-17b]
二十年至道三年詔若水柴成務宋度吳淑楊億同修
咸平元年書成上之
   眞宗實録一百五十卷
右皇朝王欽若等撰起藩邸止乾興元年壬戌二月凡
二十六年乾興元年詔李維晏殊孫奭宋綬陳堯佐王
舉正李淑同修馮拯監修拯卒欽若代天聖二年書成
上之
   仁宗實録二百卷
[002-18a]
右皇朝韓琦等撰起藩邸盡嘉祐八年三月凡四十二

   英宗實録三十卷右皇朝曾公亮等撰録起藩邸盡治平四年九月凡四

   神宗實録二百卷
右皇朝呂大防等撰起藩邸止元豐八年三月凡十九
年紹興中言者謂元祐間呂大防提舉實録范祖禹等
[002-18b]
編修刋落事迹變亂美惡外應姦人詆誣之説命蔡卞
改修其後奏書以舊録為本用墨書添入者用朱書其
刪去者用黄抹已而將舊録焚毁宣和中或得其本於
禁中遂傳於民間號朱墨史云
   哲宗前實録一百卷後實録九十四卷右蔡京等撰前録起藩邸盡元祐七年十二月後録起
紹聖元年正月盡元符三年正月共十三年京之意以
宣仁垂簾時政非出於上故分前後録蓋厚誣也
[002-19a]
   哲宗新實録一百五十卷
紹興四年三月壬子太上皇帝顧謂宰臣朱勝非等曰
神宗哲宗兩朝史録事實多誣非所以傳信後世當重
别修定著唐鑑范祖禹有子名冲者巳有召命可促來
令兼史事臣勝非奏曰神宗史縁添入王安石日録哲
宗史經蔡京蔡卞之手議論多不公今䝉聖諭命官刪
定以昭彰二帝盛美天下甚幸十八日丙申新除宗正
少卿兼直史館范冲辭免恩命臣勝非奏曰冲謂史館
[002-19b]
專修神宗哲宗史録而其父祖禹元祐間任諫官後坐
章疏議論責死嶺表而神宗實録又經祖禹之手今既
重修則凡出京卞之意及其增添者不無刪改儻使冲
預其事恐其黨未能厭服上曰以私意増添不知當否
臣勝非曰皆非公論上曰然則刪之何害紛紛浮論不
足恤也臣勝非曰范冲不得不以此為辭今聖斷不私
冲亦安敢有請上復愀然謂勝非等曰此事豈朕敢私
頃嵗昭慈聖獻皇后誕辰因置酒宮中從容語及前朝
[002-20a]
事昭慈謂朕曰吾老矣幸相聚於比他時身後吾復何
患然有一事當為官家言之吾逮事宣仁聖烈皇后求
之古今母后之賢未見其比因姦臣快其私憤肆加誣
謗有玷盛徳建炎初雖嘗下詔辨明而史録所載未經
刪改豈足傳信後世吾意在天之靈不無望於官家也
朕每念及此惕然於懐朝夕欲降一詔書明載昭慈遺
旨庶使中外知朕修史之本意臣勝非進曰聖諭及此
天下幸甚臣仰惟神宗哲宗兩朝實録巳上太上皇帝
[002-20b]
聖意先定爰命宰臣悉令刪修故具載聖語於篇末云
   元符庚辰以來詔㫖四卷
右皇朝汪藻編徽宗即位後詔㫖未全
   濮安懿王申陳一卷
紀治平中封濮安懿王時宰相奏狀及臺諫言章
   邵氏辨誣一卷
右皇朝邵伯溫撰辨蔡卞章惇邢恕誣罔宣仁欲廢哲
宗立徐邸事
[002-21a]
  雜史類   汲冡周書十卷
右晋太康中汲郡與穆天子傳同得晋孔晁注蓋孔子
刪採之餘凡七十篇
   吳越春秋十二卷
右後漢趙撰吳起太伯盡天差越起无余盡勾踐内
吳外越本末咸備
   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
[002-21b]
右唐李延壽撰延壽父太師嘗謂宋齊逮周隋分隔南
北南謂北為索虜北謂南為島夷欲改正擬吳越春秋
編年未就而卒延壽後預修晋隋書因究悉舊事更依
馬遷論體總叙八代北起魏盡隋二百四十二年南起
宋盡陳百七十年為二史删煩補闕過本史遠甚至今
學者止觀其書沈約魏收等所撰皆不行獨闕本志而
隋書有之故隋書亦傳於世
   西京雜記二卷
[002-22a]
右晋葛洪撰初序言洪家有劉子駿漢書百卷乃當時
欲撰史録事而未得締思無前後之次雜記而巳後學
者始甲乙壬癸為十卷以其書校班史殆全取劉書耳
所餘二萬許言乃抄撮之析二篇以禆漢書之闕猶存
甲乙裒次江左人或以為吳均依託為之   五代新説二卷
右唐張詢古撰以梁陳北齊周隋君臣雜事分三十門
纂次
[002-22b]
   南部烟花録一卷
右唐顔師古撰載隋煬帝時宮中秘事僧志徹得之于
官閣筍筆中一名大業拾遺記
   大業雜記十卷
右唐杜寳撰起隋仁壽四年煬帝嗣位止越王侗皇太
三年王世充降唐事
   貞觀政要十卷右吳兢撰兢以唐之極治貞觀為最故採時政之可備
[002-23a]
勸戒者上之於朝凡四十篇
   大唐新語十三卷
右唐劉肅撰輯唐故事起武徳止大厯分為二十類
   明皇雜録二卷
右唐鄭處晦撰記孝明時雜事别録一卷題補闕所載
十二事
   開元傳信記一卷
右唐鄭棨撰紀開元天寳傳聞之事故曰傳信
[002-23b]
   國史補二卷右唐李肇撰起開元止長慶間事初劉餗記元魏迄唐
開元事名曰國朝傳記故肇續之
   幸蜀記三卷
右唐李匡文宋巨周宋居白撰初匡文記盡孝明崩巨
周記止於歸長安叙事互有詳畧居白合二記以宋為
本析李為注取二序冠篇復掇遺事增廣焉
   次桞氏舊聞一卷
[002-24a]
右唐李徳裕撰上元中史臣桞芳與髙力士同竄黔中
為芳言開元天寳年中事乃論次號問髙力士李吉甫
與芳子冕真元中俱為尚書郎嘗道力士之說吉甫每
為其子徳裕言嵗祀既久遺藁不傳但記十七事後文
宗訪力士事於徳裕徳裕編次上之多同明皇雜録
   開成承詔録二卷
右唐李石撰石與鄭覃李固言相文宗録當時延英奏
對事開成乃其時年號
[002-24b]
   太和辨謗畧三卷
右唐李徳裕撰先是唐次録周泰迄隋忠良罹䜛謗事
徳宗覽之不悦後憲宗以為善命令狐楚等廣之成十
卷至大和中文成上之   兩朝獻替記三卷
右唐李徳裕撰徳裕相文宗武宗録當時奏對論議
   開元升平源記一卷
右唐吳兢載姚崇以十事要明皇
[002-25a]
   金鑾密記一卷
右唐韓偓撰天復中為翰林學士從昭宗西幸梁祖以
兵圍鳯翔偓每與謀議因密記之及所聞見事止復京
師偓貶云
   松窗録一卷
右唐韋叡撰記唐故事   元和朋黨録一卷
右唐馬永易記牛李朋黨始末自牛僧孺試賢良迄令
[002-25b]
狐綯去位
   中朝故事二卷
右偽唐尉遲偓撰記唐懿昭哀三朝故事故曰中朝
   入洛記一卷
右蜀王仁裕隨王衍降入洛陽記往返途中事并其所
著詩賦
   南部新書五卷
右皇朝錢希白撰記唐故事
[002-26a]
   建隆遺事一卷
右皇朝王禹偁記太祖事十按太祖開寳九年十月癸
丑崩于萬嵗殿先是趙普以六年罷為河陽節度使盧
多遜至太平興國元年始除平章事太祖崩時宰臣蓋
薛居正沈倫也今此云上將晏駕前一日召宰臣趙普
盧多遜入宮其繆甚矣世多以其所記為然恐不足信

   祖宗獨斷一卷
[002-26b]
右皇朝陸經記祖宗獨斷凡十事
   聖宗掇遺一卷右皇朝余靖撰記國初至仁宗君臣美事以備史闕
   三朝政録二十卷
右皇朝富弼上言欲選官置局將三朝典故編成一書
即命王洙余靖孫甫歐陽修編修分别事類成九十六

   溫公紀聞五卷
[002-27a]
右皇朝司馬光撰記賔客所談祖宗及當時雜事
   筆録一卷
右皇朝王曾撰皆國朝雜事
   晋公談録三卷右皇朝丁謂撰多本朝事每章之首皆稱晋公言不知
何人為潤益初董識志彦得之於洪州潘延之家延之
晋公甥疑延之所為
   嘉祐時政記一卷
[002-27b]
右吳奎趙槩歐陽修記立英宗事并賈易論韓琦定策

   富公語録一卷
右皇朝富弼使北時所録
   曽相手記三卷
右紹聖初元祐黨禍起曾布知公論所在故對上之
多持兩端又輙增損以著此書云
   隆平集二十卷
[002-28a]
右皇朝曾鞏撰記五朝君臣事跡
   建炎日厯五卷
右皇朝汪伯彦撰記太上皇帝登極時事
   五代史闕文一卷
右皇朝王禹偁撰録五代史筆避嫌漏畧者以備闕文
凡十七事
   英宗朝諸臣傳三卷
右不知何人於英廟實録中摘出凡四十二人
[002-28b]
   邵氏聞見録二十卷
右皇朝邵伯溫子文撰記國朝雜事迄紹興之初序言
早以其父之故親接前軰得前言往行為多類之成書
其父雍也
   金人背盟録一卷
右皇朝汪藻編記金人背契丹迄於宣和乙巳犯京城
多採北遼遺事
   圍城雜録一卷
[002-29a]
右皇朝王養正録靖康末女眞再犯都城事
   順昌録一卷右紹興十年劉錡破女眞於順昌城下其徒紀其功云
   紹運圖一卷
右未詳何人所撰自伏羲迄皇朝神廟五徳之傳及紀
事皆著于篇
 
 
[002-29b]
 
 
 
 
 
 
 
 郡齋讀書志卷二上
[002-30a]
欽定四庫全書
 郡齋讀書志卷二下
            宋 晁公武 撰
  偽史類
   華陽國志十二卷
右晉常璩撰華陽梁州地也紀漢以來巴蜀人物吕微
仲跋云漢至晉初四百載間士女可書四百人亦可謂
盛矣復自晉至周顯徳僅七百嵗而史所紀者無幾人
[002-30b]
忠魂義骨與塵埃同沒何可勝數豈不重可歎哉
   江南録十卷
右皇朝徐鉉等撰鉉等自江南歸朝奉詔撰集李氏時
事王介甫嘗謂書至亡國之際不言其君之過但以厯
數存亡論之雖有愧實録其於春秋箕子之義得之矣
雖然潘佑以直言見殺而鉉書佑死以妖妄何也殆與
佑爭名且耻其善不及佑故匿其忠汚之以罪耳若然
豈唯厚誣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
[002-31a]
   江南别録四卷
右皇朝陳彭年撰偽吳偽唐四主傳也
   九國志五十一卷
右皇朝路振撰雜記吳越唐前蜀後蜀東漢南漢閩楚
凡九國   蜀桂堂編事二十卷
右偽蜀楊九齡撰雜記孟氏廣政中舉試事跡始末
   南唐近事二卷
[002-31b]
右皇朝鄭文寳編紀李氏二主四十年間雜事之可紀

   江南野史二十卷
右皇朝龍袞撰凡八十四傳
   外史檮杌十卷
右皇朝張唐英次公撰序稱王建孟知祥父子四世八
十年比之公孫述軰最為久逺其間善惡有可為世戒
者路振之書未備今成此書以補其遺凡五代史及皇
[002-32a]
朝日厯所書皆畧之
   北遼遺事二卷
右不題撰人葢遼人也記女真滅遼事序云遼國自阿
保機創業於其初徳光恢廓於其後吞併諸蕃割據漢
界南北開疆五千里東西四千里戎器之備戰馬之多
前古未有子孫繼統二百三十餘年迨至大祚失御女
真稱兵十三年間舉國土崩古人謂得之難失之易非
虛言耳
[002-32b]
   金人節要一卷
右陷金人所上也記金人初内侮止紹興十年共十六
年事頗詳實
  史評類
   史記索隠三十卷
右唐司馬貞撰據徐斐注糾正牴牾援據宻緻如東坡
辦宰我未嘗從田常為亂葢本諸貞也
   唐書直筆四卷
[002-33a]
右皇朝吕夏卿撰夏卿強記絶人預修新書
   唐書新例須知一卷右記新書比舊増減志傳及其總數
   唐書音訓四卷
右皇朝竇苹撰
   唐書辨證二十卷
右皇朝吳縝撰數新書初修之時其失有八類其舛誤
二十門凡四百餘事
[002-33b]
   唐史要論十卷
右皇朝孫甫之翰撰歐陽修司馬光蘇軾稱其書以為
舊史所不及
   西漢發揮十卷右皇朝劉涇巨濟撰蜀人
   唐鑑二十卷
右皇朝范祖禹醇夫撰醇夫為温公通鑑局編修官十
五年分掌唐史以其所自得著成此書取武后臨朝二
[002-34a]
十一年系之中宗其言曰此春秋公在乾侯之義也雖
得罪於君子亦所不辭觀此則知醇夫之從公決非苟
同者凡二百六篇
   注唐紀十卷
右題曰樊先生而不詳其名近代人所注新書紀也
   唐史評右題曰適適先生不詳何人門人譙孝寜為編次
   五代史纂誤五卷
[002-34b]
右皇朝吳縝撰凡二百餘事皆五代史牴牾闕誤也
   三國人物論三卷
右皇朝楊祐甫撰蜀人
   厯代史辨志五卷
右未詳撰人
   劉氏史通二十卷
右唐劉知幾撰知幾長安神龍間三為史官頗不得志
乃以前代書史叙其體法因習廢置掇其得失述作曲
[002-35a]
直分内外篇著為評議備載史䇿之要當時徐堅深重
其書嘗云居史職者宜置座右𤣥宗朝詔其家録進上
讀而善之宋子京稱唐舊史之文猥褻不綱謂知幾工
訶古人而拙於用己觀此書知子京之論不誣
  職官類
   集賢注記一卷
右唐韋述撰摭置院始末及院中故事修撰書史之次
孝明時學士名氏頗善叙事
[002-35b]
   御史臺記十二卷右唐韓琬撰載唐初至開元御史臺中制度故事以大
夫中丞侍御史殿中監察主簿録事分門載次名氏行
事著論一篇叙御史正邪得失進擢誅滅附卷末以為
世戒
   中台志十卷
右唐李筌撰起殷周迄隋唐纂輔相邪正之迹分皇王
霸亂亡五類以為鑒戒唐相以李林甫陳希烈附皇道
[002-36a]
筌上元中乃自表天寳初追以綴名云
   翰林志一卷
右唐李肇撰摭唐世翰林院中供奉儀則制誥書詔

   翰林盛事一卷
右唐張著撰記唐朝儒臣美事凡三十八人
   史館故事三卷
右不題撰人姓名記史館雜分六門迄於五代李獻臣
[002-36b]
以為後周史官所著
   宰相拜罷録一卷
右皇朝陳繹奉詔編起范質止曾公亮所載拜罷之由
與實録不同元祐史臣謂繹多出己意
   樞府拜罷録一卷右皇朝陳繹編起魏仁浦止宋綬
   翰林續志二卷
右皇朝蘇易簡在翰林院最承太宗睠遇録國朝政事
[002-37a]
以續肇志子耆采易簡所載之餘成一卷附益之
   金坡遺事三卷
右皇朝錢惟演撰載國朝禁林雜儀式事迹并學士名
氏文元公述真宗禮待儒臣三事附於卷末
   麟臺故事五卷
右皇朝程俱撰紹興初復館職俱首入館纂集舊聞成
十二篇   唐六典三十卷
[002-37b]
右唐𤣥宗撰李林甫張說等注以三公三師三省九寺
五監十二衛等例其職司官佐叙以品秩擬周禮六官
云蓋唐極治之書也雖不能悉行於世而諸司遵用殆
將過半觀唐㑹要請事者往往援據以為實或以為此
書雖成於開元間而不行於一時不學之言也
   嘉祐御史臺記五十卷
右皇朝溤潔已撰御史臺有記始於武后時姚庭筠其
後韓琬韋述嗣有紀著嘉祐中王疇命潔已續之乃上
[002-38a]
自太祖建隆之元迄於嘉祐八年凡一百四年分門載
其名氏行事潔已拯之子也為序𫝊兩篇述其父之事
附於後
  儀注記
   封禪記五十卷
右皇朝丁謂等撰大中祥符元年詔謂與李宗諤陳彭
年以景徳五年正月三日天書降於左承天門鴟吻之
上迄十月泰山修封事迹儀注詔誥編次成書上之御
[002-38b]
製序冠之於首
   祀汾隂記五十卷右皇朝丁謂撰大中祥符三年八月降祀汾隂御札至
明年春禮成四年詔與陳彭年編次事迹儀注踰二年
成書上之
   皇祐㑹計録六卷
右皇朝田貺元鈞兩為三司使約景徳㑹計銀以皇祐
財賦所入多於景徳而其出又多於所入著為皇祐㑹
[002-39a]
計録上之冀以悟上庶更立輕制使民完實而縣官有
餘用者
   吉凶書儀二卷
右皇朝胡瑗翼之撰畧依古禮而以今體書疏儀式

   本朝事實三十卷
右皇朝李攸編次雜纂國朝事儀注為多
   服餙圖三卷
[002-39b]
右唐李徳裕編共五十五事
  刑法類
   刑統三十卷
右皇朝竇儀等詳定
   疑獄三卷
右晉和凝撰纂史傳决疑獄事其上卷凝書也下中
凝子㠓所續
   元豐斷例六卷
[002-40a]
右元豐中法寺所斷罪此節文也
   諸路將官通用勅二十卷
右皇朝崇寧中修
   紹興勅十二卷令五十卷格三十卷式三十卷
   政和三年以後赦十五卷
右皇朝張守等紹興中被㫖編修
  地理類
   渚宫舊事十卷
[002-40b]
右唐余知古撰自鬻熊至唐江陵君臣人物事迹史氏
傳記所載者悉編次之
   水經四卷
右漢桑欽撰成帝時人本經三卷後魏酈道元注道元
範之子為政嚴酷蕭寳夤叛死之史稱道元好學厯覽
竒書撰注水經行於世
   洛陽伽藍記
右元魏羊之撰後魏遷都洛陽一時王公大夫多造
[002-41a]
佛寺或捨其私第為之故僧舍之多為天下最之載
其本末及事跡甚備   青城山記一卷
右偽蜀杜光庭賔聖撰集蜀山若水在青城者悉本道
家方士之言
   東京記三卷
右皇朝宋敏求編開封坊巷寺觀官廨私第所在及諸
故實極其精博
[002-41b]
   相臺志十二卷
右皇朝韓琦欲編次未成郡守李琮命郡文學掾陳申
之効宋敏求河南志成此書
   河南志二十卷右皇朝宋敏求以唐韋述兩京記為未備演之為長安
河南志司馬光為之序
   明越風物志七卷
右皇朝姜嶼撰以明州本越地故曰明越又以郭璞注
[002-42a]
爾雅多引江東故詳載其風物云
   蜀記一卷
右皇朝張守約撰載孟昶初降至薨事
   皇祐平蠻記一卷
右皇朝馮炳撰儂智高叛朝廷遣狄青平之
   成都古今記三十卷右皇朝趙抃自慶厯至熙寧凡四入蜀知蜀事為詳摭
其故實以類相從分百餘門
[002-42b]
   九域志十卷
右皇朝王存被㫖刪定總二十三路京府四次府十州
二百四十二軍三十七監四縣一千一百三十五
   戴斗奉使録二卷
右皇朝王曙撰曙景徳三年為契丹主生辰使祥符二
年為弔慰使所録也
   浮休居士使遼録二卷
右皇朝元祐甲戌春張舜民被命為回謝大遼弔祭使
[002-43a]
鄭介為副録其往返地里及話言也舜民字芸叟浮休
居士其自號云
   嘉州志二卷
右皇朝吕昌明撰以嘉州圖經増廣之
   西夏須知一卷
右皇朝劉温潤守延州日編録偽境雜事
   匈奴須知一卷
契丹歸明人田緯編次録契丹地理官制
[002-43b]
   蕃爾雅一卷
右不載撰人姓名以夏人語依爾雅譯以華言   雞林志三十卷
右皇朝崇寧中劉逵吳拭使高麗王雲為書記官既歸
攟輯其㑹見之禮聘問之辭類分為八門
   廬山記五卷
右皇朝陳令舉舜俞撰先是劉煥嘗為記令舉因而増
廣之又為俯視圖紀尋山先後之次云
[002-44a]
   春秋地譜十二卷
右皇朝楊湜編十三國地皆釋以今州縣名并為圖於
其後葢常氏已嘗有此書而湜増廣焉
   宜春傳信録三卷右皇朝羅誘述載其地古今人物及牧守政跡山川靈
異云
   袁州孚恵廟録一卷
右皇朝張慤纂記仰山二神靈異之迹
[002-44b]
   輿地廣記三十八卷
右皇朝歐陽忞纂自堯舜已來至於五代地里沿革離
合皆係以今郡縣名或云無所謂歐陽忞者特假名以
行其書耳
   青唐録二卷
右皇朝汪藻撰青唐吐蕃遺種也崇寧中命童貫取
廓西寧州擒趙懐徳上為之御樓受降宰臣蔡京以下
進官有差
[002-45a]
   三輔黄圖一卷
右未見撰人隋經籍志唐藝文志皆有其目葢古書也
記秦漢以來宫殿門闕樓觀池苑在闗輔者曰三輔黄
圖言東都不與焉
   雲南志十卷
右唐樊綽記雲南山川物産雜事止咸通中
   梁益記十卷
右皇朝任弁撰天禧中游宦于成都以蜀記數家其
[002-45b]
皆無所據依乃引書傳刋正其謬
   蜀三神祠録五卷
右皇朝井度編任四川漕日裒梓潼灌口射洪三神祠
碑文板記成此書云
   番禺紀異五卷
右皇朝馮拯撰拯淳化中謫知端州見嶺表鳥獸草木
民俗物情舉異中原録之類為三十門凡三百事還朝
上之
[002-46a]
   生辰國信語録一卷
右皇朝冦瑊撰瑊與康徳輿天聖六年使契丹賀其
生辰往返語録并景徳二年至天聖八年使副姓名及
雜儀附於後
   零陵總記十五卷
右皇朝陶岳撰永州地里志也今永州所部才三縣其
所録多連及數郡自序云以其皆零陵舊地故收之
   南行記三卷
[002-46b]
右王仁裕撰晉天福三年仁裕被命使高季興記自汴
至荆南道塗賦詠及飲宴酬倡殆百餘篇
   洛陽名園記一卷
右皇朝李格非撰記洛中園圃自富鄭公以下十九
其論以為洛陽之盛衰為天下治亂之候園圃之興廢
為洛陽盛衰之候則園記之作豈徒然哉公卿大夫忘
天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唐之末路是也
  傳記類
[002-47a]
   黄帝内傳一卷
右序云籛鏗得之於衡山石室中後至漢劉向於東觀
校書見之遂傳於世
   穆天子傳六卷
右晉太康二年汲縣民盜發古冡所得凡六卷八千五
百一十四字詔荀朂和嶠等以𨽻字寫之云按春秋左
氏傳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有車轍馬跡焉此
書所載即其事也穆王好廵狩得驊騮緑耳之乘造父
[002-47b]
為御以觀四荒北絶流沙西登崑崙與太史公記同汲
郡收書不謹多毁缺雖其言不典皆古書頗可觀覽郭
璞注本謂之周王遊行記朂之時古文已不能盡識時
有闕者又轉寫益誤殆不可讀
   漢武内傳二卷
右不題撰人記王母降
   漢武故事二卷
右世言班固撰唐張柬之書洞㝠記後云漢武故事
[002-48a]
儉造
   漢武洞冥記五卷
右後漢郭憲子横撰其序言漢武明雋特異之主東方
朔因滑稽浮誕以匡諫洞心於道教使㝠跡之奥昭然
顯著故曰洞㝠
   十洲記一卷
右漢東方朔撰班固賛言朔之詼諧逢占射覆其事浮
淺童兒牧豎莫不眩耀而後世好事者因取竒言怪語
[002-48b]
附著之朔豈謂此書之類乎
   楊貴妃外傳二卷右皇朝樂史撰叙唐楊妃事迹迄孝明之崩
   趙飛燕外傳一卷
右漢伶𤣥子于撰茂陵卞理藏之於金縢漆櫃王莽之
亂劉㳟得之傳於世晉荀朂校上
   閩川名士傳三卷黄璞一本/作皇甫璞
右唐黄璞撰唐神龍以來閩人知名於世者効楚國先
[002-49a]
賢傳為之
   王子年拾遺記十卷
右梁蕭綺叙録晉王嘉字子年嘗著書百二十篇載伏
羲以來異事前世竒詭之説書逸不完綺拾綴殘缺而
叙之
   汾陽王家傳十卷
右唐陳雄撰雄本汾陽王郭子儀僚吏後又從事渾瑊
幕府故傳不名第九卷録行狀第十卷録副佐三十三
[002-49b]
人大將二十七人曰忠武將佐畧
   降聖記五十卷
右皇朝丁謂撰大中祥符五年十月十七日聖祖降七
年謂請編次事迹詔李維宋綬晏殊同編天禧元年上

   先天紀三十六卷右皇朝王欽若集聖祖趙諱即軒轅黄帝也故欽若奉
詔編次傳記黄帝事迹上之賜名先天紀御製序冠其
[002-50a]

   柳氏序訓一卷
右唐柳玭叙其祖公綽已下内外事迹以訓其子孫
   吳湘事迹録一卷
右唐大中中李紳鎮揚州陷湘州以罪抵死兄汝納辯
訴其枉狀録總載焉
   王魏公遺事四卷
右皇朝王魏公旦相真宗其子素録遺事凡百餘條分
[002-50b]
四卷
   王文正公言行録三卷
右皇朝王文正公曽相仁宗其弟皥録其平生言行凡
六十事李清臣為之序
   張忠定公語録四卷
右皇朝張忠定公詠守蜀有善政其門人李畋紀其語
論可以垂世者
   西李文正公談録一卷
[002-51a]
右西李文正公昉也相皇朝太宗其子宗諤録其平生
所談十七事   韓魏公家傳二卷
右皇朝韓忠彦撰録其父琦平生行事近世著史者喜
采小説以為異聞逸事如李繁録其父泌崔𦙍記其父
慎由事悉鑿空妄言前世謂此等無異莊周鮒魚之辭
賈生服鳥之對者也而唐書皆取之以亂正史由是近
時多有家傳語録之類行於世陳瑩中所以發憤而著
[002-51b]
書謂魏公名徳在人耳目如此豈假門生子姪之間區
區自列乎持史筆其慎焉
   魏國忠獻公别録三卷
右皇朝韓魏公琦相仁宗英宗其門人王巖叟記其言
論事實然以國史考之其嵗月往往牴牾葢失之誣也
   潜徳録一卷
右皇朝吕誨獻可之孫撰記其祖乞立英宗言章
   文潞公私記一帙
[002-52a]
右皇朝文彦博所撰元豐初王堯臣之子同老以其父
至和中所撰立英宗為皇子詔草上之且曰時宰相文
彦博富弼知状神宗以問彦博彦博具以實對至元祐
中賈易為言官因為韓忠彦爭辨其事彦博乃著此其
後云自古唯霍禹云縣官非我家將軍不得至此楊復
㳟自稱定䇿國老謂昭宗為門生天子皆鞅鞅不道之
言卒被夷滅
   鍾山日録二十卷
[002-52b]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紹興間蔡卞合曽布獻於朝添
入神宗實録陳瑩中謂安石既罷相悔其執政日無善
状乃撰此書歸過於上掠美於己且厯詆平生不悦者
欲以欺後世於是著尊堯集及日録不合神道論云
   嘉祐名臣傳五卷右皇朝張唐英傳仁宗朝賢臣五十餘人
   晁以道揚雄别傳一卷
右族父詹事公撰雜取諸書所載雄逸事為一編系之
[002-53a]
以賛
   忠臣逆臣傳三卷
右皇朝楊堯臣撰忠臣謂李若水逆臣劉豫也
   相國鄴侯家傳十卷
右唐李繁撰繁鄴侯之子也太和中以罪繫獄當死恐
先人功業不傳乞廢紙拙筆於獄吏以成傳藁戒其家
求世間人潤色之後竟不果宋子京謂其辭浮侈云
   唐宋科名分定録三卷
[002-53b]
右不題撰人元符間所著書也序云己卯嵗得張君房
所誌唐朝科塲故事今續添五代及本朝科名分定事
迄於李常寧云
   開元天寳遺事四卷
右漢王仁裕撰仁裕仕蜀至翰林學士蜀亡仁裕至鎬
京採摭民言得開元天寳遺事一百五十九條
   明皇幸蜀記兩卷
右唐宋巨纂記明皇幸蜀迄於復歸京師
[002-54a]
   傳信録
右皇朝鮮于綽大受撰記國朝雜事多言元豐後朝廷
政事得失人物賢否
  譜諜類
   姓源韻譜五卷
右唐張九齡撰依春秋正典柳氏萬姓録世本圖捃摭
諸書纂為此譜分四聲以便尋閲
   元和姓纂十一卷
[002-54b]
右唐林寳撰元和中封閻某於諸家姓氏為太原其人
乃言非本郡憲宗令宰相命寳纂諸家姓氏外各依
聲類集毎韻之内則以大姓為首
   鮮于氏卓絶譜一卷
右唐書藝文志有其目喬琳撰紹興初鮮于戡續之
   闕里世系一卷
右皇朝孔宗翰重修孔子家譜也唐藝文志有孔子系
葉傳今亡其家所藏譜雖曰古本止叙承襲者一人故
[002-55a]
多疎畧宗翰元豐末知洪州刋於牘紹興中端朝者續
之止於四十九代洪興祖又以史記并孔光孔僖傳及
太子賢注與唐宰相世系諸書校正且作年譜列於卷
首云  書目類
   藝文志見闕書目一卷
右唐書藝文志近因朝廷募遺書刻牘布告境内下注
書府所闕俾之訪求
[002-55b]
   崇文總目一卷
右唐朝崇文院書目也隋嘉則殿書三十六萬卷至唐
散失已多崇文書比之唐十得二三而已自經丙午之
亂存者無幾矣
   吳氏西齋目一卷
右唐吳兢録其家藏書凡一萬三千四百六十八卷
自撰書附於正史之末又有續抄書列於後
   道藏書目一卷
[002-56a]
右皇朝鄧自和撰太洞真部八十一秩靈寳洞𤣥部九
十秩太上洞部三十秩太真部九十六秩太平部一十
六秩正一部三十九秩凡六部三百一十一秩
   大宋史館書目一卷
右皇朝史館書總計一萬五千一百四十二卷
   邯鄲圖書十志十卷
右皇朝李淑獻臣撰載其家所藏圖書五十七類釐為
十志
[002-56b]
 
 
 
 
 
 
 
 郡齋讀書志卷二下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郡齋讀書志卷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