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皇朝文獻通考 > 皇朝文獻通考 卷一百七十七
[177-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七
  樂考二十三/
   夷部樂
   臣/等謹按周禮四夷之樂曰韎曰任曰侏離曰僸
   先王用之於祭祀燕享所以昭大一統之盛也
 國朝
列聖相承化隆無外幅員廣逺亘古所無我
[177-1b]
 皇上紹
世澤之鴻庥闢無疆之偉業西陲二萬餘里盡入版圖
 至徳崇勲焜燿萬古迄今回部歸誠獻其國俗樂器列
   之
  殿廷與高麗國俳瓦爾喀樂並陳於宴享陳暘所謂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服而役之得其歡心使
   鼓舞焉君子之所樂也至於西洋論樂頗極精深
   蓋中土律樂失傳而逺西之辨調審音實與古法
[177-2a]
   黙相符合
聖祖仁皇帝特載其説於律吕正義續編
聖意良有在也他如高麗琉球諸國以及新闢西疆内省
   邊境苗民類皆有樂大都隨地異宜仍其舊制今
   遵
 大清一統志暨各省全志所載敬謹採輯以為夷部樂
   考於以見
 皇朝徳威光被中外一家之盛豈僅如周禮鞮鞻氏之
[177-2b]
   所掌而已哉
   西洋樂律
   律吕正義續編曰西洋波爾都哈兒國人徐日昇
   精於音樂其法專以絃音清濁二均逓轉和聲為
   本後又有壹大里呀國人徳禮格亦精樂律與徐
   日昇所傳源流無二以其所講聲律節奏覈之經
   史所載律吕宫調實相表裏故取其分配隂陽二
   均高低字譜編集成書使談理者有實據云
[177-3a]
  五線界聲凡度曲之聲字不過七音至第八音而
  仍合於首音因用五線以界之五線四空共九位
  已足於用或九位之外别有當如之音則上下各
  畧一短線而得十三音之分或所増短線上下各
  紀一位則又得十五音之分矣
  二記紀音凡樂不出剛桑二端故用剛柔二記以
  紀清濁互易為用之號蓋柔樂濁聲剛樂清聲若
  夫純用剛音或純用柔音則不紀焉如柔樂内間
[177-3b]
  以剛樂聲字則用剛紀而知其髙半音或剛樂内
  間以柔樂聲字則用柔紀而知其低半音如南曲/北曲中
  出調/之類俾人一見而即知其為某聲字某宫調也
  六字定位音之有七傳記則以五聲二變名之度
  曲家則以字譜七字名之西法止用六字自下而
  上曰烏勒鳴乏朔拉其命立音之分則烏上至勒
  為全分勒上至鳴為全分而鳴上至乏則為半分
  乏上至朔仍為全分朔上至拉亦為全分夫絃音
[177-4a]
  七聲之度有五全分二半分今止用六字紀之者
  蓋七調之絃毎一絃第七音之分皆值半音之位
  故省而不用欲審絃音全度係何聲字必以鳴乏
  二音之分考之上起之音乏在第四則知第一音
  為烏乏在第三則知第一音為勒乏在第二則知
  第一音為鳴下落之音鳴在第四則知第一音為
  拉鳴在第三則知第一音為朔鳴在第二則知第
  一音為乏是以絃度之中但遇半音之分則以鳴
[177-4b]
   乏紀之為其易於上下推尋而不亂也
   三品明調凡作樂必有高音低音平音之三等若
   不設一凖則髙低無憑故用上中下三品以紀一
   曲之始終為何聲調也其一曰上品乃自下而上
   逓髙之調惟有上起而無下落焉一曰中品乃上
   下適中最平之調此調之聲字可上可下也一曰
   下品乃自上而下逓落之調自最髙音至最低音
   其中可以兼髙低平三等聲字也此三品乃絃音
[177-5a]
  諸樂之樞紐而為一切聲字之門户焉
  七級明樂用樂名之七級以明絃度之七音蓋絃
  音諸樂總以聲字之清濁互易為用此半音之名
  所由立也七級之中以三字名之者四以二字名
  之者三其以三字名之者三絃之分全而以二字
  名之者乃除第七分之虛位也第一曰朔勒烏第
  二曰拉鳴勒第三曰乏鳴第四曰朔乏烏第五曰
  拉朔勒第六曰拉鳴第七曰乏烏夫七樂名之中
[177-5b]
  以剛柔二記紀於乏鳴二字者蓋乏鳴二字原係
  剛柔二音相交之界他樂名内此二音不能全具
  故乏音紀以柔號鳴音紀以剛號若剛樂内有雜
  柔音之處則紀柔號使奏樂者見之即知音係半
  減而以乏音代鳴音焉或柔樂内有雜剛音之處
  則紀剛號使奏樂者見之即知音當半加而以鳴
  音代乏音焉果能以樂名七級熟記於心而以剛
  柔二紀明練於目以六字精詳於耳則一聆樂音
[177-6a]
  即知何者為全何者為半皎然洞悉於胸中矣
  三品紀樂名七級朔勒烏以上品紀之蓋朔勒烏
  為最低音之分調起低音則必自下漸上故以逓
  高之品配之使人一見此品即知朔勒烏之紀為
  上起之調也朔乏烏以中品紀之蓋朔乏烏為中
  音之分調起中音則必可上可下故以中品配之
  使人一見此品即知朔乏烏之紀為平調也乏烏
  以下品紀之蓋乏烏為最高之分調起高音必自
[177-6b]
  上而下故以逓下之品配之使人一見此品即知
  乏烏之紀為下落之調也要之第一樂名朔勒烏
  之烏第二樂名拉鳴勒之勒第三樂名乏鳴之鳴
  第四樂名朔乏烏之乏第五樂名拉朔勒之朔第
  六樂名拉鳴之拉皆屬上品第四樂名朔乏烏之
  烏第五樂名拉朔勒之勒第六樂名拉鳴之鳴第
  七樂名乏烏之乏第一樂名朔勒烏之朔第二樂
  名拉鳴勒之拉皆屬中品第七樂名乏烏之烏第
[177-7a]
  一樂名朔勒烏之勒第二樂名拉鳴勒之鳴第三
  樂名乏鳴之乏第四樂名朔乏烏之朔第五樂名
  拉朔勒之拉皆屬下品以此樂名次第熟之方能
  識度曲為何樂名之聲字品調也至於絃音七調
  相旋而三品之中獨遇乏與鳴及第七音空位之
  分上下互移半音之度是以七樂名内惟乏鳴之
  一樂名紀以半音髙低之二記此又半音與整音
  不同之一證也
[177-7b]
  半分易字用六字以度絃音之曲凡聲字上起者
  不出於第六拉字下落者不過於第一烏字則不
  易名若上起出於拉下落過於烏則以七樂名之
  第二樂名拉鳴勒第五樂名拉朔勒兩樂名内之
  一字易之易之者聲音之高低不易但易其字以
  紀半音之分既易其字則當繼之字仍依其序以
  足上下溢出之分
  新法七字明半音互用六字配七音獨遺第七音
[177-8a]
  之分今西法又一例其第七音增一犀字始足七
  樂名之位而全半互易為用者一覽而即明焉如
  一絃全度首音為朔乏烏者以七字明之則朔乏
  烏紀以烏拉朔勒紀以勒拉鳴紀以鳴乏烏紀以
  乏朔勒烏紀以朔拉鳴勒紀以拉乏鳴紀以犀此/中
  法之四字調/所謂正調也一絃全度首音為拉朔勒者以七字
  明之則拉朔勒紀以勒拉鳴紀以鳴乏烏半音高
  紀以乏半音高朔勒烏紀以朔拉鳴勒紀以拉乏
[177-8b]
  鳴紀以犀朔乏烏半音高紀以烏半音高此中法/之乙字
  調/也一絃全度首音為拉鳴者如以七字明之則拉
  鳴半音低紀以鳴半音低乏烏紀以之朔勒烏紀
  以朔拉鳴勒半音低紀以拉半音低乏鳴半音低
  紀以犀半音低朔乏烏紀以烏拉朔勒紀以勒此/中
  法之上/字調也一絃全度首音為乏烏者如以七字明之
  則乏烏紀以乏朔勅烏紀以朔拉鳴勒紀以拉乏
  鳴半音低紀以犀半音低朔乏烏紀以烏拉朔勒
[177-9a]
  紀以勒拉鳴紀以鳴此中法之/尺字調也一絃全度首音為
  朔勒烏者如以七字明之則朔勒烏紀以朔拉鳴
  勒紀以拉乏鳴紀以犀朔乏烏紀以烏拉朔勒紀
  以勒拉鳴紀以鳴乏烏半音高紀以乏半音高此/中
  法之工/字調也一絃全度首音為拉鳴勒者如以七字明
  之則拉鳴勒紀以拉乏鳴紀以犀朔乏烏半音高
  紀以烏半音高拉朔勒紀以勒拉鳴紀以鳴乏烏
  半音高紀以乏半音高朔拉烏半音高紀以朔半
[177-9b]
  音高此中法之/几字調也一絃全度首音為乏鳴者如以七
  字明之則乏鳴半音低紀以犀半音低朔乏烏紀
  以烏拉朔勒紀以勒拉鳴半音低紀以鳴半音低
  乏烏紀以乏朔勒烏紀以朔拉鳴勒紀以拉此中/法之
  六字/調也
  樂音長短之度凡樂音必取一凖以為全度自此
  度而引伸之則為長自此度而逓減之則為短立
  度長短之間而音韻之遲疾生焉此以無聲之度
[177-10a]
  而紀有音之樂也是故法騐時刻漏之義而為手
  勢抑揚之號取手之一揚為半度一抑為半度合
  一抑一揚而為全度自全度而上為漸緩之式自
  全度而下為漸速之式使度曲者依此度而為之
  長短庶品制有定而節奏以成焉
  八形號紀樂音之度全度之上長而緩者為三全
  度之下短而速者為四並全度為八其全度為中
  分自此而上則為全度之倍名曰緩分自此而上
[177-10b]
  則又為緩分之倍名曰長分自此而上則復為長
  分之倍名曰倍長分自中分而下則為全度之半
  名曰半分自此而下則又為半分之半名曰小分
  自此而下則又為小分之半名曰速分自此而下
  則復為速分之半名曰最速分倍長形號音節極長
  人聲斷不能及管樂中設法用之或可以及然不
  過以備一種要無此等曲也其長形號人聲亦不
  能及管樂則能及之其緩形號人聲固能及然用
[177-11a]
  於人聲者少而用於樂音之終者多以上三形號
  可用於下落之調不可用於上起之調蓋音長而
  上起樂聲尚不能及况人聲耶故謂之下聲焉其
  中形號於人聲為中分而於樂聲則為緩分其半
  形號用於人聲雖比中分稍速而用於樂音則為
  適中故凡度曲用此形號者最多此二形號不拘
  下落上起之調皆可用故為之中聲焉其小形號
  用於人聲為少速而於樂音則猶謂之中分其速
[177-11b]
  形號於樂音為少速而於人聲則為極速其最速
  形號則音節極促樂音或能如之而人聲亦斷不
  能及此三形號用於上起之調則可用於下落之
  調則不可蓋高則宛轉成韻下則曲奏難成故謂
  之高聲焉
  八形號定為三凖一曰全凖其倍長分凖十二度
  手一抑一揚為一次/此十二度即十二次長分凖六度緩分凖三度中
  分凖一度半其餘依次減半計之一曰大半凖其
[177-12a]
  倍長分凖八度長分凖四度緩分凖二度中分凖
  一度其餘亦依次半之一曰小半凖各分俱為大
  半凖之半然度曲時用大半與小半二凖者多用
  全凖者少蓋全凖之中分為一度半自此分而減
  半之則數必奇零不若大半凖小半凖二者之得
  分整齊逓析之而無奇零之虞也
  臣/等謹按西法以烏勒鳴乏朔拉犀七字紀樂即
  古五聲二變之七音今度曲家四乙上尺工凡六
[177-12b]
  之七字譜也絃音之度分五正聲為全分二變聲
  為半分乏與犀皆得半分即變徴變宫二音也若
  夫旋轉為調則正變清濁亦互易焉至於奏樂之
  音韻疾徐彼以手勢之一抑一揚定為長短之度
  以凖遲速亦猶中法之以板節樂也其論音辨調
  頗稱精詳實與中法相為表裏今苐採撮大要著
  於萹其詳具載本書可見理之至者逺近同源法
  之精者中外一轍益徴我
[177-13a]
聖祖仁皇帝神明天縱審定黄鍾元音之度分辨明第八
   音合於首音之妙義闢閫奥而定宏規此我
 朝之雅樂所以獨絶千古云
   西洋
   天主堂其國/本稱内有三十六祭臺中臺左右有編簫
   二座中各有三十二層毎層百管管各一音合三
   千餘管凡風雨波濤謳吟戰鬬與百鳥之聲皆可
   模倣
[177-13b]
   朝鮮
   高麗史郊廟朝㑹雜用唐樂宋大晟樂明雅樂又
   有俗樂俗樂之名頗有新異 舞鼓侍中李混謫
   寧海得海上浮查制為舞鼓其聲宏壯 動動其
   詞效仙女而為之 無㝵出自西域歌詞多用佛
   語 西京西京即箕子始封地其民習於禮讓作
   此歌 大同江殷太師箕子封於朝鮮施八條之
   教以興禮俗人民大悦以大同江比黄河永明嶺
[177-14a]
  比崧山頌禱其君也 五冠山孝子李文忠所作
   楊州楊州即高麗漢陽府地繁華男女方春好
  逰相樂而歌之也 月精花普州妓名司録魏齊
  萬惑之里人作此以刺之 長生浦侍中李濯出
  鎮金羅有威惠倭㓂長生浦濯赴援倭望見即引
  軍去軍士悦而作歌 叢石亭竒輒所作輒東還
  至江陵登此亭臨望大海感四仙之迹作是歌
  處容新羅憲康王㳺鶴城還至開雲浦有一人奇
[177-14b]
  形詭服從入京自號處容毎月夜輒歌於市以為
  神人李齊賢詩新羅當日處容翁見説来從碧海
  中貝齒頳唇歌夜月鳶肩紫袖舞春風 沙里花
  賦役繁重託言黄鳥啄粟以怨之 長巖長巖老
  人譏平章杜英哲所作 安東紫青婦人一失其
  身人所賤惡故作此歌以絲之紅緑青白反覆比
  之 濟危寶婦人以罪徒役至濟危寶恨其手為
  人所執作是歌以自怨 冬栢木蔡洪哲流逺島
[177-15a]
  作此歌王聞之即日召還 禮成江唐商賀頭綱
  善棋至禮成江見一美婦人乃與其夫賭棊佯不
  勝輸物倍夫利之果以妻注一舉勝之舟載而去
  其夫悔恨作是歌也 鄭瓜亭内侍郎中鄭叙作
  李齊賢詩憶君無日不霑衣政似春山蜀子規為
  是為非人莫問只應殘月曉星知 紫霞洞侍中
  蔡洪哲所作 教坊女弟子奏王母隊歌舞一隊
  五十五人舞成四字或君王萬嵗或天下太平
[177-15b]
  琉球
  凡有宴㑹歌呼蹋蹄一人唱衆皆和音頗哀怨扶
  女子上膊搖首而舞
  凖噶爾部
  伊犁固爾扎廟海努克廟喇嘛居此二寺暮鼓朝
  螺梵唄清越又其俗每日申刻則撃鼓鳴鐃名曰
  送日惟阿奇木伯克門首建小樓早晩吹號鳴鐃
  擂鼓於其上以迎送日光其樂器有雅拖噶伊奇
[177-16a]
  里琥兒土布數兒琵琶琥兒特木爾琥兒綽兒坑
  哥爾奇倉戥賒轟貨鼻什庫兒伊克捕肋冬捕肋
  大約與䝉古樂相似雅拖噶以下六器為其歡㑹
  宴飲所用以絲為主而竹附之坑哥爾奇以下七
  器則為誦經應和之用也其樂曲一名圖爾本衛
  拉特有聲無辭用以試絃一名噶爾逹木特歎美
  其人之辭一名布圖遜雅布逹爾頌禱之辭用以
  煞尾别有沙謹奇末克噶拉逹瑪奇爾吉斯訥末
[177-16b]
  庫濟爾噶拉胡里莽拉土門額起諸曲率以雅拖
  噶以下六器相和成調云
  回部
  喀什噶爾其俗於十月朔日十二月十日大伯克
  率衆衣新衣張鼓樂赴寺拜天并慶賀宴㑹回民
  吉禮用鼓二胡琴一三絃二筝一樂人席地而坐
  以手拍鼓衆樂從之聲音和翕樂人歌曲婦女數
  人起舞踏步旋轉皆能應節城内築高亭一座毎
[177-17a]
  日夕時用鐃鼓嗩呐銅號以送日
  闢展毎嵗二月謂之年頭彼此宴㑹㓜子㓜女相
  率歌舞凡婚禮男婦及親黨並赴女家作樂歌舞
  至娶日亦用鼓吹成婚三日壻偕婦回至女家鼓
  吹歌舞導從及門而止居父母之䘮一年内不宴
  㑹不作樂伯叔兄弟之䘮三月内不宴㑹不作樂
  其樂器有大鼓小鼓銅號鉸子嗩呐喇叭三絃胡
  琴哈龍哈龍之制以木為之形圓中空面掛銅絃
[177-17b]
  六十歌曲皆番音
  烏什各城阿奇木毎日用鼓吹一次回民吉禮用
  樂男女歌舞樂器有大鼓小鼓喇叭嗩呐三絃胡
  琴抓琴鼓子
  葉爾𦍑和闐樂器有筝三絃琵琶胡琴管喇叭嗩
  呐鼓鈸日夕時亦作樂送日
  庫車沙雅爾樂器有大鼓小鼓喇叭嗩呐三絃筝
  阿克蘇賽里木拜凡婚䘮之事俱用樂樂器有三
[177-18a]
  絃琴筝手鼓毎日申刻以後並鼓吹作樂以送日
  回部樂曲一名思那滿愛慕其人之辭一名塞勒
  喀思拊掌行樂之辭一名察罕一名珠魯馬前鼓
  吹之辭凡按工尺字一周終而復始節以人聲隨
  其長短以成曲調
  臣/等謹按凖夷崇尚黄教回民敬奉天主故其拜
  天禮佛儀節不同音樂亦異一統志舊載葉爾𦍑
  國俗未甚詳備自西陲底定以後人民土宇咸𨽻
[177-18b]
  版圖教育撫綏等諸内地因得悉其祭祀婚䘮嵗
  時伏臘之樂制大都西極之地迤邐廣逺族類繁
  多風尚不一聲音器數之制時有異同蓋習俗相
  承所從来逺矣回部所獻土音俗樂今已𨽻在樂
  官陳於宴享其樂技樂器詳見散樂樂器二門兹
  不備載
  𤓰哇
  樂有横笛鼓板亦能舞
[177-19a]
  浡泥
  國凡宴㑹鳴鼓吹笛擊鈸歌舞為樂
  湖南苗
  擊銅鼓沙鑼以祀鬼神親戚宴㑹以匏笙銅鼓為
  樂
  四川苗
  賨人剽勇鋭氣喜歌舞宴樂則撃銅鑼鼓吹横笛
  歌舞
[177-19b]
  兩廣苗
  俚人最貴銅鼓鑄初成懸於庭中置酒招同類来
  者以金銀為大釵執以扣鼓因遺主人名為納鼓
  釵風俗好殺相攻擊輒鳴此鼓聚衆有是鼓者極
  為豪强號為都花
  雲南苗
  𤏡夷一名攞夷筵宴則貴人上坐僚屬以次列坐
  於下酒初行樂作一人大呼一聲衆人和之如此
[177-20a]
  者三既就坐樂有三曰𤏡夷樂緬樂車里樂𤏡夷
  樂有筝笛胡琴響琖之類歌中國之曲緬樂者緬
  人所作以羊皮為三五尺長鼓以手拍之間以銅
  鐃鼓拍板與中國僧道之樂無異鄉村宴飲則撃
  大鼓吹蘆笙舞牌為樂人死親鄰相聚少年百數
  十人飲酒作樂歌舞逹旦謂之娛屍婦人羣聚撃
  碓杵為戱數日而後𦵏在鎮南者婚禮夷歌侑食
  窩泥䘮無棺弔者擊鑼鼓揺鈴頭挿雞尾跳舞名
[177-20b]
  曰洗鬼忽泣忽飲三日採松為架焚而塟其骨祭
  用牛羊揮扇環歌拊掌踏足以鉦鼓蘆笙為樂在
  南安州又曰和泥飲酒以一人吹蘆笙為首男女
  連手周旋跳舞為樂
  花苗凡節序撃銅鼓吹喇叭歡聚賽神
  黒乾夷婚配不用媒妁男吹笙女彈口琴倡和相
  調悦而野合歸語父母始用媒聘
  嫚且男婦作懽鳴葉吹新彈蔑弄枯則皆音節流
[177-21a]
  暢合夷曲而雜和之其聲喑然吚然亦可聴
  貴州苗
  紅苗撃鼓歌舞名曰調鼓
  八番燕㑹撃長腰鼓為樂
  克孟牯羊苗男女躧笙為偶免乳而歸其聘財
  狆家其種有三一曰補籠一曰卡龍一曰青狆嵗時
  擊銅鼓為歡土人或掘地得鼓即以為諸葛所遺
  富者不吝直争購
[177-21b]
  蔡家居䘮猶存古禮聚親屬吹笙跳舞名曰做戞
  花苗毎嵗孟春合男女於野謂之跳月男吹蘆笙
  女振響鈴旋躍歌舞
  東苖跳月與花苗同至禾熟牛肥釀酒斫牛召集
  親屬劇飲歌唱
  西苗延善歌祝者各著大氊衣腰摺如圍穿皮靴
  頂大氊帽導於前童男女百數十軰青衣綵帯相
  隨於後吹笙舞踏歴三晝夜乃殺牛以賽豐年
[177-22a]
 
 
 
 
 
 
 
 
[177-22b]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