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通考 > 文獻通考 卷二百二十七
[227-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二百二十七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經籍考五十四
  子釋氏/
華嚴經八十一卷
  陳氏曰唐于闐實义難陀譯
華嚴合論一百二十卷
[227-1b]
  鼂氏曰按纂靈記云華嚴大經龍宫有三本佛滅
  度後六百年有龍樹菩薩入龍宫誦下本十萬偈
  四十八品流𫝊天竺晉有沙門支法領得下本分
  三萬六千偈至此土義熙十四年譯成六十卷唐
  證聖元年于闐沙門喜學再譯舊文兼補諸闕通
  舊總四萬五千頌成八十卷三十九品合論者唐
  李通𤣥所撰通𤣥太原人宗室子也當武后時𨼆
  居不仕舊學佛者皆曰佛說此經時居七處九㑹
[227-2a]
  獨通𤣥以為十處十㑹云
  朱子語録曰佛書中說六根六塵六識四大十二
  縁生之類皆極精巧故前輩學佛者必謂此孔子
  所不及今學者且須截斷必欲窮究其說恐不能
  得身已出來他底四大即吾儒所謂魂魄十二縁
  生在華嚴合論第十三函卷佛說本言盡去世間
  萬事其後黠者出却言實際理地不染一塵萬事
  門中不舍一法
[227-2b]
華嚴合論法相撮要一卷
  陳氏青谷曰真際禪師以唐李長者通𤣥合論撮
  其要入手藁為圖
華嚴經清涼疏一百五十卷
  鼂氏曰唐僧澄觀撰澄觀居清涼山號清涼國師
  即韓愈贈之詩者文元公有言曰明法身之體者
 莫辯於楞嚴明法身之用者莫辯於華嚴學佛者
  以為不刋之論
[227-3a]
華嚴決疑論四卷
  鼂氏曰李通𤣥撰通𤣥既為華嚴合論又著此書
  皇朝張商英使河東得之夀陽縣東浮屠廢書中
華嚴經略一卷
  鼂氏曰唐僧澄觀撰澄觀既疏華嚴又撮其大意
  為此凡四十二章
法界觀一卷
  鼂氏曰唐僧杜順撰華嚴最後品法名曰法界叙
[227-3b]
  善財參五十三位善知識經文廣博罕能通其說
  杜順乃著是書宗密注之裴休為之序
華嚴起信文一卷
 鼂氏曰唐僧善孜撰孜潭州太平寺僧也每品一
 章撮其大指凡三十九章
華嚴經百門義海兩卷
  鼂氏曰唐僧法藏撰藏長安崇福寺僧也分十章
華嚴奥㫖一卷
[227-4a]
  鼂氏曰唐僧法藏撰又曰妄盡還源觀凡六門
華嚴吞海集一卷
  鼂氏曰皇朝僧道通述華嚴經七處九㑹三十九
  品五萬四千偈其文浩博澄觀為之疏尤難觀覽
  道通約之成萬三千言以便初學
法界披雲集一卷
  鼂氏曰皇朝僧道通述杜順纂華嚴經義撰法界
  觀道通又分十𤣥門
[227-4b]
法界摭要記四卷
  鼂氏曰皇朝僧遵式述其序云元豐初覽清涼𤣥
  鏡圭峰注取其合者録之
法華言句二十卷
  鼂氏曰唐僧智顗撰智顗居天台山號天台教五
  代兵亂其書亡錢俶聞髙麗有本厚賂因賈人求
  得之至今盛行於江浙
六祖壇經三卷
[227-5a]
 鼂氏曰唐僧恵眇撰記僧盧慧能學佛本末慧能
  號六祖凡十六門周希後有序
  陳氏曰僧法海集
水懴三卷
  雲龕李氏序略曰昔梁武帝為其妻郗氏墮龍類
  中誌公教之製懴文十卷其言深博懇至禮誦者
  多獲冥報後人因之更製此懴文約而事備使誦
  之者不勞而獲善利亦方便之一也或曰二懴文
[227-5b]
  多寡有異而獲報豈亦然乎予曰心法無邊文字
  有限報亦有限今以無盡心為無盡施豈以文字
  為量哉華嚴上部偈如微塵而流𫝊此方止八十
  卷楞伽大部十萬偈而達磨𫝊以為心要者纔四
  卷般若六百卷而心經總其要止二百五十八字
  豈可以多寡量之乎若能破一微塵出大經卷則
  一大藏教盡自此中流出施者受者物我兼忘罪
  福空華兩無處所子又如何問者茫然余曰若以
[227-6a]
  空無相無作而不起大悲心度衆生者是寂滅行
  非菩薩行若起悲心見有一衆生得度而度者是
  有漏行非菩薩行應以無所度而度是為真度無
  所施而施是為真施如是而施福不唐捐行矣仁
  者布施勿疑問者懽喜踴躍而去
肇論四卷
  鼂氏曰姚秦僧洪肇撰師羅什規模莊周之言以
  著此書物不遷不真空湼槃無知般若無名四論
[227-6b]
  𫝊燈録云肇後為姚興所殺
觀心論一卷
  鼂氏曰魏菩提達磨撰
百法論一卷
  鼂氏曰唐僧𤣥奘譯西域僧天親所造所謂一切
  法者其略有語一心法二心所有法三色法四心
  不相應行法五無為法心法八種心所有法五十
  一種色法十一種心不相應行法二十四種無為
[227-7a]
  法六種故曰百法
起信論一卷
  鼂氏曰唐僧宗密註僧真諦譯天竺第十二祖馬
  鳴大士所造也雖云名相蓋明心宗指義𤣥微文
  辭明緻故盛行於世若肇論百法唯識及此義者
  皆専門名家故藏中所收亦録於此
辯正論八卷
  鼂氏曰唐釋法琳撰潁川陳良序云法琳姓陳關
[227-7b]
  中人著此書窮釋老之教源極品藻之名理宣和
  中以其老子語焚毁其第二第四第五第八凡五
  卷序文亦有剪棄者
破邪論二卷 甄正論三卷
  鼂氏曰唐釋法琳撰已上三書皆經宣和焚毁藏
  中多闕故録之
  按破邪甄正二論昭德讀書記以為宣和焚毁藏
  中多闕然愚嘗於村寺經藏中見其全文破邪論
[227-8a]
  専詆𫝊奕而併非毁孔孟所謂詖淫邪遁之辭無
  足觀者甄正論譏議道家如度人經璇璣停輪處
  以為璇璣無停輪之理使停輪至七日七夜則宇
  宙顛錯而生人之類滅矣無極曇誓天及龍變梵
  度天處以為曇與梵二字出自佛書佛法未入中
  國之前經𫝊中並無此二字豈有天地名號而剽
  竊佛書字義乎又如河上公道德經章句序言漢
  文帝駕詣河上公問道而河上公一躍騰雲帝知
[227-8b]
  是神人下輦稽首從受章句二卷以為漢史帝紀
  車駕毎出必書何獨不書駕詣河上公問道之事
  且孝文好黃老言立渭陽五帝廟則因新垣平平
  一方士其說至卑陋帝尊寵之而史亦備述之河
  上公之事竒偉如此何獨見遺於班馬乎乃羽人
  道士輩自創此說大意如此不能/悉記其詞語此論頗當意必
  借筆於文學之士沙門輩恐不能道也
原人論一卷
[227-9a]
  鼂氏曰唐僧宗密撰斥執迷𥚹淺直顯真源余道
  本末凡四篇
輔教編五卷
  鼂氏曰皇朝僧契嵩撰藤州人皇祐間以世儒多
  詆釋氏之道因著此書廣引經籍以證三家一致
 輔相其教云
𤣥聖蘧廬二卷
  鼂氏曰唐李繁撰繁學於江西僧道一敬宗時常
[227-9b]
  與丁公著陸亘入殿中抗佛老講論唐虞愈稱其
  家多書一覽終身不忘太和中舒元輿誣其濫殺
  不辜繫獄知且死著書十六篇以明禪理自謂臨
  死生而不懼賢於顔回在陋巷不改其樂嗚乎可
  謂賢矣而史載其平生行事甚醜獨何歟
宗鏡録一百卷
  鼂氏曰皇朝僧延夀撰延壽姓王氏餘杭人法眼
  嫡孫也建隆初錢忠懿命居靈𨼆以釋教東流中
[227-10a]
  夏學者不見大全而天台賢首慈恩性相三宗又
  互相矛盾乃立重閣館三宗知法僧更相詰難至
  詖險處以心宗㫖要折衷之因集方等祕經六十
  部華梵聖賢之語三百家以佐三宗之義成此書
  學佛者𫝊誦焉天台者僧知顗也觧法華經賢首
  者僧法藏也述華嚴經慈恩者僧𤣥奘也譯般若
  經
釋氏要覽三卷
[227-10b]
  鼂氏曰皇朝僧道成集雜録釋典旁求書𫝊分門
  編次成二十類天禧三年書成
𢎞明集十四卷
  鼂氏曰梁釋僧祐纂僧祐居鍾山定林寺號右律
  師采前代勝士書記文述有益於釋教者
廣𢎞明集三十卷
  鼂氏曰唐僧釋道宣撰道宣麟德初居西明寺以
  中原自周魏以來重老輕佛因采輯自古文章下
[227-11a]
  逮齊隋發明其道者以廣僧祐之書分歸正辯惑
  佛徳法義僧行慈惻誠功啟福滅罪統歸等十門
林間録四卷
  鼂氏曰皇朝僧徳洪撰記高僧嘉言善行謝逸為
  之序然多寓言如謂杜祁公張安道皆致仕居睢
  陽之類疎濶殊可笑
景徳𫝊燈録三十卷
  鼂氏曰皇朝道原編其書披奕世祖圖采諸方語
[227-11b]
  録由七佛以至法眼之嗣凡五十二世一千七百
  一人獻於朝詔楊億李維王曙同加裁定億等潤
  色其文考正差謬遂盛行於世為禪學之源夫禪
  學自達磨入中原世𫝊一人凡五傳至慧能通謂
  之祖慧能𫝊行思懐讓行思之後有良价號洞下
  宗又有文偃號雲門宗又有文益號法眼宗懐讓
  之後有靈祐慧寂號溈仰宗又有義𤣥號臨濟宗
  五宗學徒徧於海内迄數百年臨濟雲門洞下日
[227-12a]
  愈益盛嘗考其世皆出唐末五代兵戈極亂之際
  意者亂世聰明賢豪之士無所施其能故憤世嫉
  邪長徃不返而其名言至行譬猶聨珠疊璧雖山
  淵之高深終不能掩覆其光彩而必輝潤於外也
  故人得而著之竹帛罔有遺軼焉
玉英集十五卷
  鼂氏曰皇朝王隨撰先是楊億編次傳燈録三十
  卷隨刪去其繁大半上之
[227-12b]
  致堂胡氏序曰學必有疑疑必有問問必資於賢
  智於我者問非所疑答不酬問與夫不待問而自
  告之此師弟子之失也𫝊燈録所載釋子以葛藤
  目之其失在此矣今獨取其敷揚明白者庶易以
  考其是非焉若夫談鬼怪舉詩句類俳戲如誑誕
  者則盡削之或誚予為蔽曰曾不聞粗言細語無
  非第一義而於其間妄生㨂擇是豈禪意予曰以
  鬼怪詩句俳戲誕誑之説相唱和於穿穴空籠滉
[227-13a]
  漾無實之中是為遁辭乃得法者之所訶也觀少
  林啟迪姬光警發梁武莫非的確要論何有如末
  流蘿蔓轇轕不可致詰者哉雖然此亦就其心聲
  而去取之非宗其道也夫意由心生而意非心心
  由性有而初非性也今釋者之論心纔及意耳其
  論性纔及心耳是自名見性而未嘗見性也未嘗
  見性於是以世界為幻以性命為欲以秉彛為妄
  以事理為障雖清淨寂滅不著根塵而大用大機
[227-13b]
  不足以開物成務特以擎拳植拂揚睂瞬目遂為
  究極則非天地之純全中庸之至徳也
天聖廣燈録三十卷
  鼂氏曰皇朝駙馬都尉李遵朂編自釋迦以降仁
  宗御製序
分燈集二十五卷
  鼂氏曰皇朝井度編葢續三燈録也
建中靖國續燈録三十卷
[227-14a]
  鼂氏曰僧維白編維白靖國初住法雲寺駙馬都
  尉張敦禮以其書上於朝徽宗為之序分正宗對
  機拈古頌古偈頌五門
禪苑瑤林一百卷
  鼂氏曰井度編取三燈録所載祖師言行附入諸
  方闡提語句且考正其差誤云
緇林古鑑二十四卷
  浮屠慧邃撰雲龕李氏序略曰邃以所著緇林古
[227-14b]
  鑑示予曰此書起漢永平訖唐貞觀上下數百年
  用高僧續高僧求法法顯等數家之書芟其繁冗
  以類相從為四十九門二十四卷總二千二百七
  十一事傳授之本末教法之興替高勝之行業幽
  顯之報應莫不畢載慧邃之為此書非務博聞而
  已將俾學者考古以鑑今知所畏慕誘掖其善意
  而䇿發其怠惰於教法有序焉請序而行之某曰
  人之學道要臻其極而剛柔緩急受才有不同今
[227-15a]
  子之書以事從人以人從目覽者各以類求之而
  知慕向焉所得斯過半矣
嘉泰普燈録三十卷
  陳氏曰僧正受編三録大抵與傳燈相出入接續
  機緣語句前後一律先儒所謂遁辭也然本初自
  謂直指人心不立文字今四燈總一百二十卷數
  千萬言乃正不離文字耳
龎公語録十卷
[227-15b]
  鼂氏曰唐龎藴襄陽人與其妻子皆學佛後人録
  其言成此書
羅漢因果識見頌一卷
  陳氏曰天竺闍那多迦譯首有范仲淹序言宣撫
  河東得於傳舍藏經所未録者十六羅漢為比丘
  摩拏羅等説
雪竇頌古八卷
  鼂氏曰皇朝僧道顯居雪竇山所謂頌古者猶詩
[227-16a]
  人之詠古云
宗門統要十卷
  陳氏曰建溪僧宗永集
鮑埜宗記
  永嘉鮑埜撰水心序曰佛學由可至能自為宗其
  説蔓肆數十萬言永嘉鮑埜刪擇要語定著百篇
  此非佛之學然也中國之學為佛者然也佛學入
  中國其書具在學之者固病其難而弗省也有胡
[227-16b]
  僧教以盡棄舊書不用即己為佛而已學之者又
  疑其誕而未從也獨可璨數人大喜決從之故流
  行至今嗚呼佛之果非己乎予不得而知也己之
  果為佛乎予不得而知也余所知者中國之人畔
  佛之學而自為學倒佛之言而自為言皆自以為
  己即佛而甚者至以為過於佛也是中國人之罪
  非佛之過也今夫儒者不然於佛之學不敢言曰
  異國之學也於佛之書不敢觀曰異國之書也彼
[227-17a]
  夷術狄技絶之易爾不幸以吾中國之人為非佛
  之學以吾中國文字為非佛之書行於不可行立
  於不可立草野倨侮廣博茫昧儒者智不能知力
  不能救也則中國之人非佛非己蕩逸縱恣終於
  不返矣是不足為大慼歟予嘗問埜儒之强者愠
  弱者眩皆莫之睨予以何道知之又為之分高而
  别下取要而舍煩哉埜曰無道也悟而已矣其為
  是宗者亦曰無道也悟而已矣予聞其言愈悲夫
[227-17b]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故曰亦可以弗畔矣今悟而
  遂畔之庸知非迷之大乎雖然考之於其書則信
  悟矣
雪峰廣録二卷
  陳氏曰唐真覺大師義存語丞相王隨序之隨及
  楊大年皆號參禪有得者也
古塔主語録三卷
  鼂氏曰皇朝僧道古撰范文正喜之嘗親為疏請
[227-18a]
  說法有句云道行無玷孤風絶攀時以為非溢美
  也
碧巖集十卷
  鼂氏曰皇朝僧克勤解雪竇頌古曰碧巖集
法藏碎金十卷
  陳氏曰太子少傳鼂逈撰
景祐天竺字源七卷
  陳氏曰僧相淨等集進以華梵對翻有十二聲三
[227-18b]
  十字母名有牙齒舌喉唇五音仁宗御製序吳郡
  虎丘寺有賜本如新
金園集三卷 天竺别集三卷
  陳氏曰並錢塘天竺僧遵式撰世所謂式懴主是
  也
道院集要三卷
  陳氏曰王古撰以鼂逈法藏碎金耄智餘書刪重
  集碎别為此篇
[227-19a]
大慧語録四卷
  陳氏曰僧宗杲語其徒道謙所錄張魏公序之
禪宗頌古聨珠集一卷
  陳氏曰僧法應編
釋迦氏譜十卷
  鼂氏曰唐釋僧祐撰僧祐以釋迦譜記雜見於經
  論覽者難通因纂成五卷又取内外族姓及弟子
  名氏附於後
[227-19b]
高僧𫝊六卷
  鼂氏曰蕭梁僧惠敏撰分譯經義解兩門
高僧傳十四卷
  鼂氏曰蕭梁僧釋慧皎以劉義宣靈驗記陶潛搜
  神録等數十家並書諸僧殊疎略乃博采諸書咨
  訪古老起於永平十年終於天監十八年凡五百
  五十二載二百五十七人又附見者二百餘人分
  為譯經義解神異習禪明律遺身誦經興福經師
[227-20a]
  唱道十科
續高僧傳三十卷
  鼂氏曰唐僧道宣撰藝文志作道宗大明寺僧也
  以慧皎㑹稽人故其書詳於吳越而略於燕魏故
  上距梁天監下終唐貞觀十九年百四十四載編
  載二百四十人附見者又一百六十人分譯經解
  義集禪明律䕶法感通遺身讀誦興福雜科凡十
  門
[227-20b]
求法高僧𫝊二卷
  鼂氏曰唐僧義淨撰義淨垂拱中徃天竺求佛經
  既還因纂集唐僧徃西域者五十六人行事
比丘尼𫝊四卷
  鼂氏曰蕭梁僧寶唱撰起晉升平訖梁天監得尼
  六十五人為之𫝊以檢淨為首寶唱金陵人藝文
  志有其目
僧寶𫝊三十二卷
[227-21a]
  鼂氏曰皇朝僧徳洪撰其序云五家宗派嘉祐中
  達觀曇頴嘗為之傳載其機縁語句而略其終始
  行事徳洪謂入道之縁臨終之效有不可闕者遂
  盡掇遺編别記補以諸方之𫝊又自嘉祐至政和
  取雲門臨濟兩宗之裔絶出者合八十七人各為
  𫝊係之以贊云
正法世譜
  王質景文撰自序略曰其書始周昭王二十四年
[227-21b]
  甲寅釋迦佛生至隆興元年癸未大慧卒得二千
  二百八十五年以史記通鑑及皇極經世相參以
  為正其間諸宗師出某鄉姓某氏舍某家所從師
  某人受具所游方某所出世某所得法某人授法
  某人其平生所可見某事終某所塔某所夀若干
  臘若干倣史記年表列之此世譜大略也葢自大
  藏經之餘諸史諸集四方圖經諸誌銘若近儒釋
  之徒所著未及入藏者皆裒以為資大慧以降方
[227-22a]
  歴訪其人續之未艾也竟余世而已
開元釋教録三十卷
  鼂氏曰唐僧智昇撰智昇在開元中纂釋氏諸書
  入中國歳月及翻譯者姓氏以楞嚴經為唐僧懐
  迪譯張天覺以懐迪與菩提流支後魏僧其言殆
  不可信也
釋書品次録一卷
  陳氏曰題唐僧從梵集末有黎陽張翬跋稱大定
[227-22b]
  丁未葢非中板本也
法寶標目十卷
  陳氏曰户部尚書三槐王古敏仲撰以譯藏諸函
  隨其次第為之目録而釋其因縁凡佛㑹之先後
  華譯之異同皆是著之古旦之曽孫入元祐黨籍
  致堂胡氏崇正辯序曰崇正辯何為而作歟闢佛
  氏之邪説也佛之道孰不尊而畏之曷謂之邪也
  不親其親而謂異姓為慈父不君世主而拜其師
[227-23a]
  為法王棄其妻子而以生續為罪垢是淪三綱也
  視父母如怨仇則無惻𨼆滅類毁形而不恥則無
  羞惡取人之財以得為善則無辭讓同我者即賢
  異我者即不肖即無是非是絶四端也三綱四端
  天命之自然人道所由立惟蠻夷戎狄則背違之
  而毛鱗蹄角之屬咸無焉不欲為人者已矣必欲
  為人則未有淪三綱絶四端而可也釋氏於此丕
  單掃除自以為至道安得不謂之邪歟豈特此哉
[227-23b]
  人生物也佛不言生而言死人事皆可見也佛不
  言顯而言幽人死然後名之鬼佛不言人而言鬼
  人不能免者常道也佛不言常而言經常道所以
  然者理也佛不言理而言幻生之後死之前所當
  盡心也佛不言此生而言前後生見聞思議皆實
  證也佛不以為實而言耳目所不際思議所不及
  至善之徳盡於乾坤也佛不知其盡而言天之上
  地之下與八荒之外若動若植無非物也佛不恤
[227-24a]
  草木之榮枯而憫飛走之輪轉百骸内外無非形
  也佛不除手足而除髪鬚不廢八竅而防一竅等
  慈悲也佛獨不慈悲父母妻子而慈悲虎狼蛇
  等棄舎也佛獨使人棄舍其財以與僧而不使僧
  棄捨其所取之財以與人河山大地未嘗可以法
  空也佛必欲空之而屹然沛然卒不能空兵刑災
  禍未嘗可以咒度也佛必欲度之而伏屍百萬烈
  焚淪沒卒不獲度此其説之疎漏畔戾而無據之
[227-24b]
  大略也非邪而何今中國之教無父無君則聖賢
  闢之萬世不以為過中國之治弑父與君則王法
  誅之人心不以為虐至於詭術左道皆重加禁絶
  所以扶持人紀計安天下也釋氏之説盡麗乎此
  數者吾儒反相與推尊歸向無乃有三蔽乎三蔽
  謂何一曰惑二曰懼三曰貪夫闖光於隙穴者豈
  知日月之大明囿知於一物者豈盡隂陽之變化
  此凡民淺識也佛因而迷之曰世界不可以數計
[227-25a]
  生死不可以世窮於是不智者亦從而惑矣身拔
  一毫則色必慄然變足履一刺則心必惕然動此
  民懦氣也佛因而惴之曰報應之來迅於影響之
  答幽㝠之獄倍於金木之慘於是不勇者亦從而
  愳矣迫窮患害必起饒益之想謀及悠逺必為子
  孫之慮此凡民貪情也佛因而誘之曰從吾之教
  則諸樂咸備夀富不足言造吾之地則超位高明
  天帝不足貴於是不仁者亦從而貪矣吾儒誠能
[227-25b]
  窮理養氣而宅心必無此三蔽有此三蔽是衣冠
  身而衆庶見也是引貊入中國以為未快又與禽
  獸同羣而不知避也何乃不思之甚哉無亦可悼
  之極哉雖賢智之士有出塵之趣高世之念者以
  事為膠擾非清淨妙圓之體也則曰吾豈有貪懼
  如愚夫之所期歟葢將求佛所謂無上法第一義
  者悟徹此心耳嗚呼堯舜禹湯文武之徳衣被天
  下仲尼子思孟軻之道昭覺萬世凡南面之君循
[227-26a]
  之則人與物皆䝉其福背之則人與物皆受其殃
  載在方冊之迹著矣其原本於一心其效乃至於
  此不可禦也今乃曰是未足以盡吾本心兼利萬
  物為高士也豈不猶食五榖而曰不足以飫登太
  山而曰不足以崇者乎盍亦師聖人之言窮萬物
  之理反求諸心乎今於聖人之言未嘗思於萬物
  之理未能窮志卑氣餒倀倀然如逆旅之人也乃
  率然曰妙道非六經所能𫝊亦何言之易邪假曰
[227-26b]
  孔孟有未言者故佛言之佛言其妙所以出世而
  孔孟言其粗所以應世耳其心則一也然則以耳
  聽以目視以口言以足行飢而食渇而飲冬而裘
  夏而葛旦而動晦而息戴皇天履后土皆孔孟日
  用之常佛老何不一槩反之而亦與之同乎同其
  粗而不同其精同其心而不同其用名曰出世而
  其日用與世人無以異烏在其能出乎故道不同
  不相為謀儒與佛不同審矣佛者未嘗為儒謀而
[227-27a]
  儒之陋者無不為之謀恱其受記之媚承其外䕶
  之諂張而相之扶而興之至使非毁堯舜詆譏丘
  軻曾不以為疾也一有距西方之説者則怵心駭
  色若罪元在己雖弑父與君未足以方其怖且怒
  矣良心陷僻乃至於此邪或者曰如子所言皆僧
  之弊非佛本㫖也子惡僧可也兼佛而斥之則過
  矣則應之曰黄河之源不揚黒水之波桃李之根
  不結松柏之實使緇衣髠首者承其教用其術而
[227-27b]
  有此弊是誰之過也仲尼父子君臣之道經紀乎
  億千萬載豈有弊邪惟其不作而無弊也是以如
  天之覆不待推而高如地之載不待培而厚如日
  月之照不待廓而明惟其造作而有弊也是故曼
  衍其説張皇其法防以戒律而詛以鬼神侈以美
  觀而要以誓願托之於國王宰官刼以禍福苦樂
  而其弊久而益甚矣墨氏兼愛其流無父楊朱為
  我其流無君非身自為之也孟子究極禍害比之
[227-28a]
  禽獸况其身自為之又率天下而從之其害源之
  所達而禍波之所浸千有餘年喪人之心失人之
  身破人之家亡人之國漂泊滔懐天下溺焉莫之
  援也豈曰弊而已乎昔梁武奉佛莫與比隆及侯
  景之亂諸子擁重兵圖便利雲翔不進卒殍其父
  而後兄弟相夷宗國亡滅彼於君臣父子之際可
  謂淡然無情不為愛欲牽矣而道果如是耶或者
  猶曰佛之意亦欲引人為善使人畏罪而不為慕
[227-28b]
  善而為之豈不助於世而何闢之深也則應之曰
  善者無惡之稱也無父無君者惡乎善乎自非喪
  心者不以為非惡孰與有父有君之為善乎道者
  共由之路也不仁不義者可由乎自非喪心者不
  以為可由孰與居仁由義之為道乎子悦其言而
  不覈其事過矣或者又曰夫在家以養口體視温
  凊為孝者其孝小出家得道而昇濟父母於人天
  之上者其孝大佛非不孝也將以為大孝也則應
[227-29a]
  之曰良价之殺父效牟尼之逃父而為之者也逃
  父之於山而得道不若使父免於思慮憂勤而親
  其身之為全也殺父升之於天之非理不若使父
  免於叱逐餒殍而養其生之為得也然則佛之所
  謂大孝乃其父之所謂大不孝耳借使佛之説盡
  行人皆無父則斯民之種必致殄絶而佛法亦不
  得𫝊矣人皆無君則爭奪屠膾相殘相食而佛之
  黨亦無以自立矣此理之易見者彼非懵然不知
[227-29b]
  也特罔人以虚誕之言盖其悖逆之情聾瞽愚惰
  之徒而安享華屋之居良田之利金帛之施衣食
  之奉泰然為生民之大蠧不謂之異端邪説謂之
  何哉是故仲尼正則佛邪佛邪則仲尼正無兩立
  之理此崇正辯所以不得已而作也上士立德以
  教變之中士立功以法革之下士立言以辭闢之
  吾下士也凡若干言覽者矜其志而左右其說則
 忠孝之大端建矣
[227-30a]
  又永寧院輪藏記曰文籍惟吾儒與釋氏為最多
  然儒書之要莫過乎五經鄒魯之語是七書者上
  下闗千百餘載非一聖賢所言總集百有餘卷而
  已既經仲尼裁正理益明道益著三才以立萬世
  無弊違之則夷狄禽獸焉未嘗丁寧學者收藏夸
  眩以利心事之而所以至於今存而不廢者盖人
  生所共由自不可離也其餘百氏著述日繁世久
  得以卷計者至於數萬可謂衆矣然明智之士則
[227-30b]
  必紀綱大訓折衷於聖人使至當歸一精義無二
  詖淫邪遁之辭遏而不得肆固不盡以為是也今
  釋氏之書五千四十八卷以詞之多故世人罕能
  誦之吾嘗閱實其目則曰論曰戒曰懴曰贊曰頌
  曰銘曰記曰序曰録雜出於僧人所為居其大半
  而以經稱者纔一千餘卷焉僧人於中所常誦味
  舉唱者又亦六七品而止爾餘則置而不道也所
  以不道者抑未暇歟將無庸稱焉然則自其術論
[227-31a]
  之所得有淺深則所言有當否若舉以為是不亦
  罔之甚哉夫其詞之多雖未可盡究而立説之大
  㫖亦可知矣蓋論心則謂耳目口鼻之用喜怒哀
  樂之變皆非本體之妙也論身則謂假合暫聚生
  老病死無非苦惱雖以食狼虎飽鴟鳶而可也論
  生死則謂有前世之來後世之往人與狗彘羊牛
  相為輪轉而不息也論世界則謂天之上有堂地
  之下有獄日月之中有宫囿星辰之域有里數而
[227-31b]
  宇宙之衆如河沙微塵者蓋不可勝計也論庶物
  則羽毛介鱗皆前生之親愛宗族而含靈蠢動蚊
  蚋螻螘與佛不殊亦欲化之使登正覺也其於秉
  彛天命則以為愛欲所鍾因而滋續無足貴者故
  視父母兄弟妻子猶惡憎讐毒之可惡也其所親
  厚則以他人為慈父法嗣凡九州四海殊根異質
  不問賢否茍同於我者皆眷屬也其論覆載之内
  可見之物可名之事則等之寐夢幻詭漚影電露
[227-32a]
  舉非堅久真實不必為也其論鬼神則記其狀貌
  叙其種類知其嗜慾年夀得其居處名數縱口而
  談極筆而書不自以為怪也佛既言之又付囑之
  僧遂演說而推廣之所以其書至於五千四十八
  卷之富且以為字字皆至理句句皆妙法卷卷有
  光明處處有神佛䕶持無可置議於是裒人之財
  殫衆之力印以紙筆匣而藏之載以機輪推而轉
  之丹砂黃金文珉香木窮極侈麗葩華絢爛然後
[227-32b]
  為快獨疑而闢之者乃外道魔障佛之罪人若傅
  太史韓文公之流至今為釋子怒罵而未已也夫
  既以空虚寂滅為道之至矣雖天倫之重乾坤之
  大照臨之顯山河之著猶將掃除殄滅洞然不立
  則凡見於形像當一毫無有焉今乃建大屋聚徒
  黨耕良田積厚貨憧憧擾擾與世人無異而以佛
  之遺書營置儲貯巍然燁然鬱相望也烏在其為
  空乎不能空其言說之迹而欲空並有之萬有烏
[227-33a]
  知其可乎是必有說矣比丘意嚴居桂陽之永寕
  悉其志力以營兹事勤勞歴年而後克成來求為
  之述以示久逺予因舉儒釋同異且箴夫棄有趣
  空者之蔽庶吾黨之士相與講明以止於至善夫
  豈好辯哉蓋不得已也
  又讀史管見曰太宗謂𫝊奕曰佛教𤣥妙卿何不
  悟奕曰佛乃胡中桀黠誑耀彼土中國邪僻之人
  取莊老言談飾以妖幻用欺愚俗有害於國臣非
[227-33b]
  不悟鄙不學也如奕之言未足以斷佛道之至彼
  所以能張大其説流𫝊千有餘嵗髙明之士往往
  從之者亦有以深動乎其心矣若茍曰妖幻而已
  則中人以下亦或能照之蓋不如是也然其說實
  為浩博連類以根塵六者反復𨼆顯引而伸之遂
  至於數十萬言故君子曰若一一欲窮之未必能
  窮而先為所變故不若置而不觀此為中人以下
  者言之也若夫上智之士既不可惑亦必遍讀其
[227-34a]
  書抉其楗而剔其髓然後氷釋雲散渙然無疑信
  道術之為天下裂而至當之必歸於一也
 
 
 
 
 
 
[227-34b]
 
 
 
 
 
 
 
 文獻通考卷二百二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