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通考 > 文獻通考 卷二百十二
[212-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二百十二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經籍考三十九
  子法家/ 名家/ 墨家/ 從横家/
 漢藝文志法家者流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
 易曰先王以明罰勅法此其所長也及刻者為之則
 無教化去仁恩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於殘害至
[212-1b]
 親傷恩薄厚
漢志十家二百一十七篇
隋志六部合七十二卷
唐志十五家十五部一百六十六卷尹知章以下不著/二家二十五卷
宋三朝志七部六十七卷
宋兩朝志三部二十六篇
宋中興志四家四部五十卷
管子二十四卷
[212-2a]
  鼂氏曰劉向所定凡九十六篇今亡十篇世稱齊
  管仲撰杜佑指畧序云唐房元齡註其書載管仲
  将沒對桓公之語疑後人續之而注頗淺陋恐非
  元齡或云尹知章也管仲九合諸侯以尊王室而
  三歸反坫僣擬邦君是以孔子許其仁而陋其不
  知禮義者以故謂仲但知治人而不知治已予讀
  仲書見其謹政令通商賈均力役盡地利既為富
  强又頗以禮義廉恥化其國俗如心術白心之篇
[212-2b]
  亦甞側聞正心誠意之道其能一正天下致君為
  五伯之盛宜矣其以泰侈聞者盖非不知之罪在
  於志意易滿不能躬行而已孔子云爾者大抵古
  人多以不行禮為不知禮陳司敗譏昭公之言亦
  如此然則其為書固無不善也後之欲治者庻㡬
  之猶可以制四夷而安中國學者何可忽哉因為
  是正其文字而辯其音訓云
  東坡蘇氏曰甞讀周官司馬法得軍旅什伍之數
[212-3a]
  其後讀管夷吾書又得管子所以變周之制盖王
  者之兵出於不得已而非以求勝敵也故其為法
  要以不可敗而已至於桓文非決勝無以定覇故
  其法在必勝繁而曲者所以為不可敗也簡而直
  者所以為必勝也
  水心葉氏曰管子非一人之筆亦非一時之書莫
  知誰所為以其言毛嬙西施呉王好劔推之當是
  春秋末年又持滿定傾不為人客等亦種蠡所遵
[212-3b]
  用也其時固有師傳而漢初學者講習尤著賈誼
  鼂錯以為經本故司馬遷謂讀管氏書詳哉其言
  之也篇目次第最為整比乃漢世行書至成哀間
  向歆論定羣籍古文大盛學者雖疑信未明而管
  氏申韓由此稍絀矣然自昔相承直云此是齊桓
  管仲相與謀議唯諾之辭余每惜晉人集諸葛亮
  事而今不存使管子施設果傳於世士之淺心既
  不能至周孔之津涯隨其才分亦足與立則管仲
[212-4a]
  所親甞經紀者豈不足為之標指哉惟夫山林處
  士妄意窺測借以自名王術始變而後世信之轉
  相疏剔幽蹊曲徑遂與道絶而此書方為申韓之
  先驅鞅斯之初覺民罹其禍而不蒙其福也哀哉
  又曰管氏書獨鹽筴為後人所遵言其利者無不
  祖管仲使之蒙垢萬世甚可恨也左傳載晏子言
  海之鹽蜃祈望守之以為衰微之苛斂陳氏因為
  厚施謀取齊而齊卒以此亡然則管仲所得齊以
[212-4b]
  之伯則晏子安得非之孔子以小器卑管仲責其
  大者可也使其果猥瑣為市人不肯為之術孔子
  亦不暇責矣故管子之尤謬妄者無甚於輕重諸
  篇
  髙氏子略曰先王之制其盛極於周后稷公劉太
  王王季文武成康周公之所以創周者非一人之
  力一日之勤經營之難積累之素況又有出於唐
  虞夏商之舊者及其衰也一夫之謀一時之利足
[212-5a]
  以銷靡破鑿變徙剗蝕而迄無餘脉吁一何易耶
  九合之力一覇之圖於齊何有也使天下一於兵
  而忘其為農天下一於利而忘其為義孰非利也
  而乃攻之以貪騁之以詐孰非兵也而乃趨之以
  便行之以巧一切先王之所以經制天下者煙散
  風靡無一可𫝊嗚呼仲其不仁也哉而況井田既
  壊概量既立而商鞅之毒益滋矣封建既隳詩書
  既燎而李斯之禍益慘矣繄誰之咎耶漢唐之君
[212-5b]
  貪功茍利兵窮而用之無法民削而誅之無度又
  有出於管仲鞅斯之所不為者豈無一士之智一
  議之精區區有心於復古而卒不可復行盖三代
  之法甚壊而掃地久矣壊三代之法其一出於管
  仲乎
  周氏渉筆曰管子一書雜説所叢予甞愛其統理
  道理名法處過於餘子然他篇自語道論法如内
  業法禁諸篇又偏駮不相麗雖然觀物必於其聚
[212-6a]
  文子淮南徒聚衆詞雖成一家無所收采管子聚
  其意者也粹羽錯色純玉間聲時有可味者焉
  陳氏曰按漢志管子八十六篇列於道家隋唐志
  著之法家之首今篇數與漢志合而卷視隋唐為
  多管子似非法家而世皆稱管商豈以其標術用
  心之同故邪然以為道家則不𩔖今從隋唐志
 崇文總目曰唐國子博士尹知章註按呉兢書目凡
 書三十卷自存十九卷自列勢解篇而下十一卷已
[212-6b]
 亡又有管氏指略二卷唐杜佑撰采管氏章句之要
 共為十篇
商子五卷
  鼂氏曰秦公孫鞅撰鞅衛之庻孽好刑名之學秦
  孝公委以政遂致富強後以反誅鞅封於商故以
  名其書本二十九篇今亡者三篇太史公既論鞅
  刻薄少恩又讀鞅開塞書謂與其行事相𩔖卒受
  惡名有以也索隠曰開謂刑嚴峻則政化開塞謂
[212-7a]
  布恩惠則政化塞今考其書司馬貞盖未甞見之
  妄為之説耳開塞乃其第七篇謂道塞久矣今欲
  開之必刑九而賞一刑用於将過則大邪不生賞
  施於告姦則細過不失大邪不生細過不失則國
  治矣由此觀之鞅之術無他特恃告訐而止耳故
  其治不告姦者與降敵同罰告姦者與殺敵同賞
  此秦俗所以日壊至於父子相夷而鞅不能自脱
  也太史公之言信不誣矣
[212-7b]
  周氏渉筆曰商鞅書亦多附㑹後事擬取他辭非
  本所論著也其精確切要處史記列傳包括已盡
  今所存大抵汎濫滛辭無足觀者盖有地不憂貧
  有民不憂弱凡此等語殆無㡬也此書專以誘耕
  督戰為根本今云使商無得糴農無得糶農無糶
  則窳惰之農勉商無糴則多嵗不加樂夫積而不
  糶不耕者誠困矣力田者何利哉暴露如丘山不
  時焚燒無所用之管子謂積多而食寡則民不力
[212-8a]
  不知當時何以為餘粟地也貴酒肉之價重其租
  令十倍其樸則商估少而農不酣然則酒肉之用
  廢矣凡史記所不載往往為書者所附合而未甞
  通行者也秦方興時朝廷官爵豈有以貨財取者
  而賣權者以求貨下官者以兾遷豈孝公前事耶
  陳氏曰漢志二十九篇今二十八篇又亡其一
慎子一卷
  陳氏曰趙人慎到撰漢志四十二篇先於申韓稱
[212-8b]
  之唐志十卷滕輔註今麻沙刻本纔五篇固非全
  書也按莊周荀卿皆稱田駢慎到趙人駢齊人見
  於史記列傳今中興館閣書目乃曰瀏陽人瀏陽
  在今潭州呉時始置縣與趙南北了不相渉盖據
  書坊所稱不知何謂也崇文總目言三十七篇
  周氏渉筆曰稷下能言者如慎到最為屏去繆悠
  剪削枝葉本道而附於情主法而責於上非田駢
  尹文之徒所能及五篇雖簡約而明白純正統本
[212-9a]
  貫末如云天下無一貴則理無由通故立天子以
  為天下君不擇其下為下易莫不容故多下多下
  之謂大上人不得其以自為也則上不取用焉化
  而使之為我則莫可得而用矣自古論王政者能
  及此鮮矣又云君舍法而以身治則誅賞予奪從
  君心出法雖不善猶愈於無法今通指慎子為刑
  名家亦未然也孟子言王政不合慎子述名法不
  用而騶忌一説遇合不知何所明也
[212-9b]
韓子二十卷
  鼂氏曰韓非撰非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之
  學作孤憤五蠧説林説難十餘萬言秦王見其書
  歎曰得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急攻韓得非復用
  李斯之毁下吏使自殺書凡五十五篇其極刻覈
  無誠悃謂夫婦父子舉不足相信而有解老喻老
  篇故太史公以為大要皆原於道徳之意夫老子
  之言髙矣世皆怪其流裔何至於是殊不知老子
[212-10a]
  之書有将欲歙之必固張之将欲弱之必固強之
  将欲廢之必固興之将欲奪之必固與之及欲上
  人者必以其言下之欲先人者必以其身後之之
  言乃詐也此所以一傳而為非歟
  高氏子略曰今讀其書往往尚法以神其用薄仁
  義厲刑名背詩書課名實心術辭㫖皆商鞅李斯
  治秦之法而非又欲凌跨之此始皇之所投合而
  李斯之所忌者非迄坐是為斯所殺而秦即以亡
[212-10b]
  固不待始皇之用其言也説難一篇殊為切於事
  情者惟其切切於求售是以先為之説而後説於
  人亦庻㡬萬一焉耳太史公以其説之難也固甞
  悲之太史公之所以悲之者抑亦有所感慨焉而
  後發歟鳴呼士不遇視時以趨使其盡遇固無足
  道而况説難孤憤之作有如非之不遇者乎揚䧺
  氏曰秦之士賤而拘信哉
  右法家
[212-11a]
 漢藝文志名家者流盖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
 亦異數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
 順則事不成此其所長也及譥者為之譥者訐也/音工釣反
 茍鉤鈲析亂而已鈲破也音普革/反又音普狄反
漢志七家三十六篇
隋志四部七卷
唐志十二家十二部五十五卷
宋三朝志五部一十八卷
[212-11b]
尹文子三卷
  鼂氏曰周尹文撰仲長氏所定序稱尹文齊宣王
  時居稷下學於公孫龍龍稱之而前漢藝文志叙
  此書在龍書上顔師古謂甞説齊宣王在龍之前
  史記云公孫龍客於平原君君相趙惠文王文王
  元年齊宣沒已四十餘嵗矣則知文非學於龍者
  也今觀其書雖專言刑名然亦宗六藝數稱仲尼
  其叛道者盖鮮豈若龍之不宗賢聖好怪妄言哉
[212-12a]
  李獻臣云仲長氏統也熈伯繆襲字也傳稱統卒
  於獻帝遜位之年而此云黄初末到京師豈史之
  誤乎此本富順李氏家蔵書謬誤殆不可讀因為
  是正其甚者疑則闕焉
  髙氏子略曰班固藝文志名家者流録尹文子其
  書言大道又言名分又曰仁義禮樂又言法術權
  勢大略則學老氏而雜申韓也其曰民不畏死由
  過於刑罰者也刑罰中則民畏死畏死則知生之
[212-12b]
  可樂知生之可樂故可以死懼之此有希於老氏
  者也又有不變之法理衆之法平準之法此有合
  於申韓然則其學雜矣其識淆矣非純乎道者也
  仲長統為之序以子學於公孫龍按龍客於平原
  君趙惠文王時人也齊宣王死下距趙王之立四
  十餘年矣則子之先於公孫龍為甚明非學乎此
  者也鼂氏甞稱其宗六藝數稱仲尼熟考其書未
  見所以稱仲尼宗六藝者僅稱誅少正卯一事耳
[212-13a]
  鳴呼士之生於春秋戰國之間其所以薫蒸染習
  變幻捭闔求騁於一時而圖其所大欲者往往一
  律而同歸其能屹立中流一掃羣異學必孔氏言
  必六經者孟子一人而已
  容齋洪氏隨筆曰尹文子文僅五千言議論亦非
  純本黄老者詳味其言頗流而入於兼愛荘子末
  序天下之治方術者曰不累於俗不飾於物不茍
  於人不忮於衆願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
[212-13b]
  飬畢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宋
  鈃尹文聞其風而悦之作為華山之冠以自表雖
  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其為人太多其自為
  太少盖亦盡其學云荀卿非十二子有宋鈃而文
  不預又别一書曰尹子五卷共十九篇其言論膚
  淺多及釋氏盖晉宋時細人所作非此之謂也
  周氏渉筆曰尹文子稷下能言者劉向謂其學本
  莊老其書先自道以至名自名以至法以名為根
[212-14a]
  以法為柄芟截文義操制深實必謂聖人無用於
  救時而治亂不係於賢不肖盖所謂尊主權聚民
  食以富貴貧賤斡動宇宙其為法則然盖申商韓
  非所共行也老子曰以正治國以竒用兵以無事
  取天下無事云者翕張與奪老氏所持術也尹文
  子説之以為用名法權術而矯抑殘暴之情則已
  無事焉已無事則得天下然則猶未識老氏所謂
  道也
[212-14b]
  陳氏曰漢志齊宣王時先公孫龍今本稱仲長氏
  撰定魏黄初末得於繆熈伯伯又言與宋鈃田駢
  同學於公孫龍則不然也龍書稱尹文乃借文對
  齊宣王語以難孔穿其人當在龍先班志言之是
  矣仲長氏即統也邪熈伯名襲
鄧析子二卷
 崇文總目鄧析子戰國時人漢志二篇初析著書四
 篇劉歆有目有一篇凡五歆復校為二篇
[212-15a]
  鼂氏曰鄧析二篇文字訛缺或以繩為澠以巧為
  功頗為是正其謬且撮其㫖意而論之曰先王之
  世道徳修明以仁為本以義為輔誥命謨訓則著
  之書諷頌箴規則寓之詩禮樂以彰善春秋以懲
  惡其始雖若不同而其歸則合猶天地之位殊而
  育物之化均寒暑之氣異而成嵗之功一豈非出
  於道徳而然邪自文武既沒王者不作道徳晦昧
  於天下而仁義㡬於熄百家之説蜂起各求自附
[212-15b]
  於聖人而不見夫道之大全以其私知臆説譁世
  而惑衆故九流皆出於晩周其書各有所長而不
  能無所失其長盖或有見於聖人而所失盖各奮
  其私知故明者審取舍之而已然則析之書豈可
  盡廢哉左傳曰駟歂殺析而用其竹刑班固録析
  書於名家之首則析之學盖兼名法家也今其大
  㫖訐而刻真其言無可疑者而其間時勦取他書
  頗駮雜不倫豈後人附益之與
[212-16a]
  髙氏子略曰劉向曰非子産殺鄧析推春秋驗之
  按左氏魯定公八年鄭駟歂嗣子太叔為政明年
  殺鄧析而用其竹刑君子謂歂於是為不忠考其
  行事固莫能詳觀其立言其曰天於人無厚君於
  民無厚又曰勢者君之輿威者君之䇿其意義盖
  有出於申韓之學者矣班固藝文志乃列之名家
  列子固甞言其操兩竒之説設無窮之辭數難子
  産之法而子産誅之盖既與左氏異矣荀子又言
[212-16b]
  其不法先王不是禮義察而不惠辯而無用則亦
  流於申韓矣夫傳者乃曰歂殺鄧析是為不忠鄭
  以衰弱夫鄭之所以為國者有若禆諶草創之世
  叔討論之東里子産潤色之庻㡬於古矣子産之
  告太叔曰有徳者能以寛服人其次莫如猛子産
  惠人也固已不純乎徳他何足論哉不只竹刑之
  施而民懼且駭嗚呼春秋以來列國棋錯不以利
  勝則以威行與其民蹂轥於爭抗侵凌之威豈復
[212-17a]
  知所謂仁漸義摩者其民苦矣固有惠而不知為
  政者豈不賢於以薄為度以威為神乎析之見殺
  雖歂之過亦鄭之福也
公孫龍子三卷
  陳氏曰趙人公孫龍為白馬非馬堅白之辯者也
  其為説淺陋迂僻不知何以惑當時之聽漢志十
  四篇今書六篇首叙孔穿事文意重復
人物志三卷
[212-17b]
  鼂氏曰魏邯鄲劉劭孔才撰偽凉燉煌劉註以
  人之材器志尚不同當以九徴八觀審察而任使
  之凡十六篇劭郄慮所薦慮譖殺孔融者不知在
  劭書為何等而劭受其知也
  陳氏曰梁史無劉中興書目云爾鼂氏云偽凉
  人也
廣人物志十卷
  陳氏曰唐鄉貢進士京兆杜周士撰叙武徳至貞
[212-18a]
  元選舉薦進人物事實凡五十五科
  右名家
 漢藝文志曰墨家者流葢出於清廟之守茅屋采椽
 是以貴儉飬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尚
 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謂信鬼/神也順四時而行是以非
 命蘇林曰非有命者言儒者執有命而反勸人修德/積善政教與行相反故譏之也如淳曰言無吉㐫
 之命但有賢/不肖善惡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如淳曰言皆同/可以治也師古
 曰墨子有節用兼愛上賢明鬼神非命上/同等諸篇故志厯序其本意也視讀曰示此其所長
[212-18b]
 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兼愛之意而
 不知别親疏
隋志三部一十七卷唐志同/
宋志只墨子一部
墨子十五卷
  鼂氏曰宋墨翟撰戰國時為宋大夫著書七十一
  篇以貴儉兼愛尊賢右鬼非命上同為説荀孟皆
  非之韓愈獨謂辯生於末學非二師之道本然也
[212-19a]
  昌黎韓氏讀墨子曰儒譏墨以上同兼愛上賢明
  鬼上或皆/作尚而孔子畏大人居是邦不非其大夫春
  秋譏專臣不上同哉孔子汎愛親仁以博施濟衆
  為聖不兼愛哉孔子賢賢以四科進褒弟子疾沒
  世而名不稱不上賢哉孔子祭如在譏祭如不祭
  者曰我祭則受福不明鬼哉儒墨同是堯舜同非
  桀紂同修身正心以治天下國家奚不相悦如是
  哉余以為辯生於末學各務售其師之説非二師
[212-19b]
  之道本然也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
  用不足為孔墨
  髙氏子略曰韓非子謂墨子死有相里氏之墨相
  芬氏之墨鄧陵氏之墨孔墨之後儒分為八墨離
  為三其為説異矣墨子稱堯曰采椽不斵茅茨不
  剪稱周曰嚴父配天宗祀文王又引若保赤子發
  罪惟均出於康誥泰誓篇固若依於經據於禮者
  孟子方排之不遺一力葢聞之夫子曰惡似而非
[212-20a]
  者惡莠恐其亂苖也惡鄭聲恐其亂雅也惡紫恐
  其亂朱也惡鄉原恐其亂徳也墨之為書一切如
  荘周如申商如韓非惠施之徒雖不闢可也惟其
  言近乎偽行近乎誣使天下後世人盡信其説其
  害有不可勝言者是以不可不加闢也
  巽巖李氏曰墨子十五卷所傳本甚古然多脱誤
  或次第混亂章句顛倒往往㫁爛不可復讀反覆
  尋究稍加是正使相聨屬十厪得一二當其合處
[212-20b]
  猶符節也乃知古書訛謬正坐學者弗習耳博觀
  深考尚庻㡬識其純全云
  陳氏曰漢志七十一篇館閤書目有十五卷六十
  一篇者多訛脱不相聨屬又二本止存十三篇者
  當是此本也方楊墨之盛獨一孟軻誦言非之諄
  諄焉惟恐不勝今楊朱書不傳列子僅存其餘墨
  氏書傳於世者亦止於此孟子越百世益光明遂
  能上配孔子與論語並行異端之學安能抗吾道
[212-21a]
  哉
  按自夫子沒而異端起老荘楊墨蘇張申商之徒
  各以其知舛馳至孟子始辭而闢之然觀七篇之
  書所以距楊墨者甚至而闊畧於餘子何也盖老
  荘申商蘇張之學大概俱欲掊擊聖人鄙堯笑舜
  陋禹而自以其説勝老荘之蔑棄仁義禮法生於
  憤世嫉邪其語雖髙虛可聽而實不可行料當時
  亦無人宗尚其説故鄒書畧不及之蘇張之功利
[212-21b]
  申商之刑名大抵皆枉尋直尺媚時取竉雖可以
  自售而鄉黨自好少知義者亦羞稱之故孟子於
  二家之説雖斥絶之而猶未數數然者正以其與
  吾儒㫖趣本自氷炭薫蕕遊於聖門之徒未有不
  知其非者固毋俟於辯析也獨楊朱墨翟之言未
  甞不本仁祖義尚賢尊徳而擇之不精語之不詳
  其流㢢遂至於無父無君正孔子所謂似是而非
  明道先生所謂滛聲美色易以惑人者不容不深
[212-22a]
  鋤而力辯之髙氏子畧之言得之矣而其説猶未
  暢愚故備而言之韓文公謂儒墨同是堯舜同非
  桀紂以為其二家本相為用而咎末學之辯鳴呼
  孰知惟其似同而實異者正所當辯乎
隨巢子 胡非子
  洪氏容齋隨筆曰漢書藝文志墨家者流有隨巢
  子六篇胡非子三篇皆云墨翟弟子也二書今不
  復存馬總意林所述各有一卷隨巢之言曰大聖
[212-22b]
  之行兼愛萬民疏而不絶賢者欣之不肖者憐之
  賢而不欣是賤徳也不肖不憐是忍人也又有鬼
  神賢於聖人之論其於兼愛明鬼為墨之徒可知
  胡非之言曰勇有五等負長劒赴榛薄折兕豹摶
  熊羆此獵徒之勇也負長劒赴深淵折蛟龍摶黿
  鼉此漁人之勇也登高危之上鵠立四望顔色不
  變此陶岳之勇也剽必刺視必殺此五刑之勇也
  齊威公以魯為南境魯憂之曹劌匹夫之士一怒
[212-23a]
  而刼萬乘之師存千乘之國此君子之勇也其説
  亦卑陋無過人處
  石林葉氏曰吾甞從趙全僉得隨巢子一卷其間
  乃載唐太宗造明堂事初不暁名書之意因讀班
  固藝文志墨家有隨巢子六篇注言墨翟弟子乃
  知後人因公輸之事假此名耳
晏子春秋十二卷
  鼂氏曰齊晏嬰也嬰相景公此書著其行事及諫
[212-23b]
  諍之言
  陳氏曰漢志八篇但曰晏子隋唐七卷始號晏子
  春秋今卷數不同未知果本書否
  桞氏辯晏子春秋曰司馬遷讀晏子春秋高之而
  莫知其所以為書或曰晏子為之而人接焉或曰
  晏子之後為之皆非也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齊人
  者為之墨好儉晏子以儉名於世故墨子之徒尊
  著其事以増高為已術者且其㫖多尚同兼愛非
[212-24a]
  樂節用非厚𦵏久喪者是皆出墨子又非孔子好
  言鬼事非儒明鬼又出墨子其言問棗及古冶子
  等尤怪誕晏子春秋曰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勇而無禮晏子言於公餽之二桃
  曰三子計功而食之云云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若子功不逮子取桃不譲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
  也皆反其桃契領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吾獨生不仁亦契領而死又往往言墨
  子聞其道而稱之此甚顯白者自劉向歆班彪固
  父子皆録之儒家中甚矣數子之不詳也葢非齊
  人不能具其事非墨子之徒則其言不若是後之
[212-24b]
  録諸子書者宜列之墨家非晏子為墨也為是書
  者墨之道也
 崇文總目晏子八篇今亡此書葢後人採嬰行事為
 之以為嬰撰則非也
  右墨家
 漢藝文志從横者流葢出於行人之官孔子曰誦詩
 三百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又曰使乎
 使乎言其當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此其所長也
[212-25a]
 及邪人為之則上詐諼而棄其信諼詐/言也
漢志十二家一百七篇
隋志二部合六卷
唐志四部十五卷
宋中興志三家三部四十六卷
鬼谷子三卷
  鼂氏曰鬼谷先生撰按史記戰國時隠居潁川陽
  城之鬼谷因以自號長於飬性治身蘇秦張儀師
[212-25b]
  之叙謂此書即授二子者言捭闔之術凡十三章
  本經持樞中經三篇梁陶𢎞景註隋志以為蘇秦
  書唐志以為尹知章註未知孰是陸龜蒙詩謂鬼
  谷先生名訓不詳所從出栁子厚甞曰云云見/後叚
  鵠亦曰鬼谷子昔教人詭紿繳訐揣測憸滑之術
  審備於章㫖六國時得之者惟儀秦而已如捭闔
  飛箝實今之常態是知漸漓之後不讀鬼谷子書
  者其行事皆得自然符契也昔倉頡作文字鬼為
[212-26a]
  之哭不知鬼谷作是書鬼何為耶世人欲知鬼谷
  子者觀二子之言畧盡矣故掇其大要著之篇
  栁氏辯鬼谷子曰元冀好讀古書然甚賢鬼谷子
  為其指要㡬千言鬼谷子要為無取漢時劉向班
  固録書無鬼谷子鬼谷子後出而險盭峭薄盭音/戾
  恐其妄言亂世難信學者宜其不道而出之言縱
  横者時葆其書尤者晩乃益出七術鬼谷子下篇/有隂符七術
  謂盛神法五龍飬志法靈龜寳意法騰蛇分威法/仗能散勢法鷙鳥轉圜法猛獸損兌法靈耆七章
[212-26b]
  是/也怪謬異甚不可考校其言益竒而道益陿張云/陿音
  洽隘/也使人狂狙失守狙子/余反而易於䧟墜幸矣人之
  葆之者少今元子又文之以指要嗚呼其為好術
  也過矣
  髙氏子略曰鬼谷子書其智謀其數術其變譎其
  辭談葢出於戰國諸人之表夫一闢一闔易之神
  也一翕一張老氏之㡬也鬼谷之術往往有得於
  闔闢翕張之外神而明之益至於自放潰裂而不
[212-27a]
  可禦予甞觀於隂符矣窮天之用賊人之私而隂
  謀詭祕有金匱韜略之所不可該者而鬼谷盡得
  而泄之其亦一代之䧺乎按劉向班固録書無鬼
  谷子隋志始有之列於縱横家唐志以為蘇秦之
  書然蘇秦所記以為周時有豪士隠者居鬼谷自
  號鬼谷先生無鄉里俗姓名字今考其言有曰無
  常責事無常師又曰人動我靜人言我聽知性則
  寡累知命則不憂凡此之類其為辭亦卓然矣至
[212-27b]
  若盛神飬志諸篇所謂中稽道徳之祖散入神明
  之頤者不亦㡬乎郭璞登樓賦有曰揖首陽之二
  老招鬼谷之隠士又游仙詩曰青溪千餘仞中有
  一道士借問此何誰云是鬼谷子可謂慨想其人
  矣徐廣曰潁川陽城有鬼谷註其書者樂臺皇甫
  謐陶𢎞景尹知章
戰國䇿十三卷
 崇文總目漢䕶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劉向録舊號
[212-28a]
 或曰國䇿或曰國事或曰短長或曰事語或曰長書
 或曰修書向以戰國時游士輔所用之國為之䇿謀
 宜為戰國䇿凡十二國三十三篇繼春秋以後記楚
 漢之興總二百五十年事今篇卷亡缺第二至十三
 十一至三闕又有後漢髙誘註本二十卷今缺第一
 第五第十一至二十止存八卷
  鼂氏曰漢劉向校定三十三篇東西周各一秦五
  齊六楚趙魏各四韓燕各三宋衛中山各一舊有
[212-28b]
  五號向以為皆戰國時游士䇿謀改定今名其事
  則上繼春秋下記楚漢之起凡二百四五十年之
  間崇文總目多缺至皇朝曽鞏校書訪之士大夫
  家其書始復完漢髙誘註今止十篇餘逸厯代以
  其記諸國事載於史類予謂其紀事不皆實録難
  盡信葢出於學縱横者所著當附于此
  南豐曽氏序曰向叙此書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
  度所以大治其後謀詐用而仁義之道塞所以大
[212-29a]
  亂其説既美矣卒以謂此書戰國之謀士度時君
  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則可謂惑於流俗而不篤於
  自信者也夫孔孟之時去周之初已數百嵗其舊
  法已亡舊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獨明先王之道以
  為不可改者豈将強天下之主以後世之所不可
  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時所遭之變而為當世之
  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變
  固殊其法固異而其為國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後
[212-29b]
  未甞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適
  變也不必盡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
  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豈好為異論哉能勿
  茍而已矣可謂不惑乎流俗而篤於自信者也戰
  國之游士則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樂於説之易
  合其設心注意偷為一切之計而已故論詐之便
  而諱其敗言戰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為之者
  莫不有利焉而不勝其害也有得焉而不勝其失
[212-30a]
  也卒至蘇秦商鞅孫臏呉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
  而諸侯及秦用之者亦滅其國其為世之大禍明
  矣而俗猶莫之悟也惟先王之道因時適變為法
  不同而考之無疵用之無弊故古之聖賢未有以
  此而易彼也或曰邪説之害正也宜放而絶之則
  此書之不泯其可乎對曰君子之禁邪説也固将
  明其説於天下使當世之人皆知其説之不可從
  然後以禁則齊使後世之人皆知其説之不可為
[212-30b]
  然後以戒則明豈必滅其籍哉放而絶之莫善於
  是是以孟子之書有為神農之言者有為墨子之
  言者皆著而非之至於此書之作則上繼春秋下
  至楚漢之起二百四五十年之間載其行事固不
  得而廢也此書有高誘註者二十一篇或曰二十
  二篇崇文總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
  容齋洪氏隨筆曰劉向叙戰國䇿言其書錯亂相
  揉莒本字多脱誤為半字以趙為肖以齊為立如
[212-31a]
  此類者多余按今傳於世者大抵不可讀其韓非
  子新序説苑韓詩外傳高士傳史記索隠太平御
  覽北堂書鈔藝文類序諸書所引用者多今本所
  無向博極羣書但擇焉不精不止於文字脱誤而
  已惟太史公史記所采之事九十有三則明白光
  艶悉可稽考視向為有間矣
  高氏子略曰班固稱太史公取戰國䇿楚漢春秋
  陸賈新語作史記三書者一經太史公采擇後之
[212-31b]
  人遂以為天下竒書予惑焉毎讀此書見其叢脞
  少倫同異錯出事或著於秦齊又復見於楚趙言
  辭謀議如出一人之口雖劉向校定卒不可正其
  淆駁㑹其統歸故是書之汨有不可得而辯者況
  於楚漢春秋陸賈新語乎二書紀載殊無竒耳然
  則太史公獨何有取於此夫載戰國楚漢之事舍
  三書他無可考者太史公所以加之采擇者在此
  乎桞子厚甞謂左氏國語其閎深傑異固世之所
[212-32a]
  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説多誣滛不概於聖余懼世
  之學者惑其文采而淪於是非作非國語昔讀是
  書殊是以子厚言之或過矣反覆戰國䇿而後三
  歎非國語之作其用意切且深也予遂效此盡取
  戰國䇿與史記同異又與説苑新序雜見者各彚
  正之名曰戰國䇿考
  水心葉氏曰春秋以後接秦之興無本書可考司
  馬遷史記雜取諸書及野語流傳㑹聚之所成也
[212-32b]
  故戰國一節不敢使與左傳同便為成書直加據
  定而戰國䇿本遷所憑依粗有諸國事讀者以嵗
  月驗其先後因之以知得失或庻㡬焉且其設權
  立計有繫當時利害之大者學者将以觀事變固
  不宜畧然十纔一二耳其餘纎碎反覆徒競錐刀
  之細市井小人之所羞稱所謂不足以掛牙頰也
  又烏在其皆可喜而可觀哉夫習於儇陋淺妄之
  夸説使與道徳禮義相亂其為學者心術之巨蠧
[212-33a]
  甚矣
鮑氏校定戰國策十卷
  陳氏曰尚書郎括蒼鮑彪註以西周正綂所在易
  為卷首其註凡四易藁乃定
  右從横家
 
 
 
[212-33b]
 
 
 
 
 
 
 
 文獻通考卷二百十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