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通考 > 文獻通考 卷二百九
[209-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二百九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經籍考三十六
  子儒家/
新序十卷
 崇文總目漢劉向撰成帝時典校祕書因採載戰國
 秦漢間事為三十卷上之其二十卷今亡
[209-1b]
  鼂氏曰當成帝時與校書因採傳記行事百家之
  言删取正辭羙義可勸戒者為新序說苑共五十
  篇新序陽朔元年上世傳本多亡闕皇朝曽鞏子
  固在館中日校正其訛舛而綴緝其放逸久之新
  序始復全自秦之後綴文之士有補於世者稱向
  與揚雄為最雄之言莫不歩趨孔孟向之言不皆
  槩諸聖故議者多謂雄優於向考其行事則反是
  何哉今觀其書蓋向雖雜博而自得者多雄雖精
[209-2a]
  深而自得者少故也然則向之書可遵而行殆過
  於雄矣學者其可易之哉
  南豐曽氏序畧曰劉向所集次新序三十篇目録一
  篇隋唐之世尚為全書今可見者十篇而已漢興
  六藝皆得於散絶殘脫之餘世復無明先王之道
  以一之者諸儒茍見傳記百家之言皆悅而向之
  故先王之道為衆說之所蔽闇而不明鬱而不發
  而怪竒可喜之論各師異見皆自名家者誕漫於
[209-2b]
  中國一切不異於周之末世天下學者知折𠂻於
  聖人而能純於道德之美者揚雄氏而止耳如向
  之徒皆不免乎為衆說之所蔽而不知有所折𠂻
  者也蓋向之序此書於今為最近古雖不能無失
  然逺至舜禹而次及於周秦以來古人之嘉言善
  行亦往往而在也要在慎取之而已故臣惜其不
  可見者而校其可見者特詳焉所以攻其失者豈
  好辯哉不得已也
[209-3a]
  高氏子畧曰向以區區宗臣老於文學窮經之苦
  崛出諸儒先秦古書甫脫燼刼一入向筆采擷不
  遺至其正紀綱廸教化辯邪正黜異端以為漢規
  鑒者盡在此書號說苑新序之㫖也
說苑二十卷
 崇文總目漢劉向撰向成帝時典祕書採傳記百家
 之言掇其正辭美義可為勸戒者以𩔖相從為說苑
 二十篇今存者五卷餘皆亡
[209-3b]
  鼂氏曰劉向撰以君道臣術建本立節貴德復恩
  政理尊賢正諫法誡善說奉使權謀至公指式談
  叢雜言辯物修文為目陽嘉四年上之闕第二十
  卷曽子固校書自謂得十五篇於士大夫家與崇
  文舊書五篇合為二十篇又叙之然止是析十九
  卷作修文上下篇
  南豐曽氏序畧曰向采傳記百家所載行事之迹
  以為此書奏之故以為法戒然其所取往往不當
[209-4a]
  於理故不得而不論也夫學者之於道非知其大畧
  之難也知其精㣲之際固難矣向之學博矣其著
  書及建言尤欲有為於世意其枉已而為之者有
  矣何其狥物者多而自為者少也蓋古之聖賢非
  不欲有為也然而曰求之有道得之有命令向知
  出此安於行止以彼其志能擇其所學以盡乎精
  㣲則其所至未可量也讀其書知考而擇之可也
  然向数困於䜛而不改其操與患失之者異矣
[209-4b]
  陳氏曰序言臣向所校中書說苑雜事除去與新
  序復重者其餘淺薄不中義理别集以為百家後
  令以𩔖相從更以造新事凡二十篇七百八十四
  章號曰說苑按漢志劉向所序六十七篇謂新序
  說苑世說列女傳頌圗也今本南豐曽鞏序言崇
  文總目存者五篇從士大夫得十五篇與舊為二
  十篇未知即當時篇章否新苑之名亦不同
續說苑十卷
[209-5a]
 崇文總目唐劉貺撰以劉向著說苑二十篇時漢史
 未行故漢事頗缺貺因采其所遺亡凡十篇云
鹽鐵論十卷
  鼂氏曰漢桓寛撰按班固曰所謂鹽鐵議者起始
  元中徴文學賢良問以治亂皆對願罷郡國鹽鐵
  酒𣙜均輸務抑末毋與天下爭利然後教化可興
  御史大夫𢎞羊以為此乃所以安邊境制四夷國
  家大業不可廢也當時相詰難頗有其議文至宣
[209-5b]
  帝時汝南桓寛次公冶公羊春秋舉為郎至廬江
  太守丞博通善屬文推衍鹽鐵之議増廣條目極
  其論難著数萬言亦欲以䆒治亂成一家之法焉
  凡十六篇
  高氏子畧曰漢志近古莫古乎議國有大事詔公
  卿列侯二千石博士議郎雜議是以廟議匈奴議
  捐朱厓而石渠論經亦有議皆所謂詢謀僉同者
  也班氏一贊專羙乎此然觀一時論議其所問對
[209-6a]
  非不伸異見騁異辭亦無有犖然大過人者
  陳氏曰本始元年召問文學賢良對願罷鹽鐵𣙜
  酤均輸與御史大夫𢎞羊相詰難於是罷𣙜酤而
  鹽鐵卒不變故昭紀贊曰議鹽鐵而罷𣙜酟也及
  宣帝時寛推衍増廣著数萬言凡十六篇其末曰
  雜論班書取以為論贊其言桑大夫據當世合時
  變上𣙜利之畧雖非正法鉅儒宿學不能自解博
  物通逹之士也嗚呼世之小人何嘗無才以熈寜
[209-6b]
  日録言之王安石之辯雖曰儒者其實桑大夫之
  流也霍光號知時務與民更始而鹽鐵之議乃俾
  先朝首事之臣與諸儒論議反復不厭或是或非
  一切付之公論而或行或否未嘗容心焉以不學
  無術之人而暗合乎孟荘子父臣父政之義曽謂
  元祐諸賢而慮不及此乎
潛夫論十卷
  鼂氏曰後漢王符節信撰在安和之世耿介不同
[209-7a]
  於俗遂不得進隠居著書三十六篇以譏當時失
  得不欲彰顯其名故號曰潛夫范曄取其貴忠浮
  偽真實愛日述赦等五篇以為足以觀見當時風
  政頗潤益其文後韓愈亦贊其述赦㫖意甚明云
申鑒五卷
  陳氏曰漢黄門侍郎潁川荀悅仲豫撰獻帝頗好
  文學政在曹氏恭已而已悅志在獻替而謀無所
  用乃作此書五篇奏之其曰教化之廢推中人而
[209-7b]
  墮於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納於君子之
  塗此古今名言也
中論二篇
  鼂氏曰後漢徐幹偉長撰幹鄴下七子之一也曽
  子固嘗序其書略曰始見館閣中論二十篇以為
  盡於此及觀貞觀政要太宗稱嘗見幹中論復三
  年喪篇而今書闕此篇因考之魏志見文帝稱幹
  著中論二十餘篇於是知館閣本非全書也幹篤
[209-8a]
  行體道不躭世榮魏太祖特旌命之辭疾不就後
  以為上艾長又以疾不行蓋漢承秦滅學之後百
  氏雜家與聖人之道並傳學者罕能自得於治心
  養性之方去就語黙之際况於魏之濁世哉幹獨
  能考論六藝其所得於内又能信而充之逡廵濁
  世有去就顯晦之大節可不謂賢乎今此本亦止
  二十篇中分為上下兩卷按崇文總目七卷不知
  何人合之李獻民云别本有復三年制役二篇乃
[209-8b]
  知子固時尚未亡特不見之爾
  陳氏曰唐志六卷今本二十篇有序而無名氏蓋
  同時人所作
孔叢子七卷
  鼂氏曰楚孔鮒撰鮒字子魚孔子八世孫也仕陳
  勝為博士以言不見用託目疾而退論集其先仲
  尼子思子上子高子順之言及已之行事名之曰
  孔叢子凡二十一篇叢之為言聚也邯鄲書目云
[209-9a]
  一名盤盂取事雜也至漢孔臧又以其所著賦與
  書謂之連叢附於卷末十一篇嘉祐中宋咸為之
  注按漢志無孔叢子而儒家有孔臧十篇雜家有
  孔甲盤盂書二十六篇其注謂孔甲黄帝史或曰
  夏帝疑皆非今此書一名盤盂獨治篇又云鮒或
  稱孔甲連叢又出孔臧意者孔叢子即漢志孔甲
  盤盂書而亡六篇連叢即漢志孔臧書而其子孫
  或續之也
[209-9b]
  陳氏曰孔氏子孫雜記其先世系言行之書也小
  爾雅一篇亦出於此中興書目稱漢孔鮒撰一名
  盤盂按孔光傳孔子八世孫鮒魏相順之子為陳
  渉博士死陳下則固不得為漢人而其書記鮒之
  没第七卷號連叢子者又記太常臧而下数世迄
  於延光三年季彦之卒則又安得以鮒撰按儒林
  傳所載為博士者又曰孔甲顔注曰將名鮒而字
  甲也今考此書稱子魚名鮒陳人或謂之子鮒或
[209-10a]
  稱孔甲然則顔監未嘗見此書邪藝文志有孔甲
  盤盂二十六篇本注謂黄帝史或曰夏帝孔甲似
  皆非也其書蓋田蚡所學者其與孔鮒初不相渉
  也中興書目乃曰一名盤盂不知何據豈以漢所
  謂孔甲即陳王博士之孔甲邪
  高氏子略曰漢藝文志無孔叢子而孔甲盤盂二
  十六篇出於雜家而又益以連叢其獨治篇稱孔
  鮒一名甲世因曰孔叢子盤盂者其事雜也漢書
[209-10b]
  注又以孔甲為黄帝之史或夏帝時人篇第又不
  同若非今孔叢子也記問篇載子思與孔子問答
  如此則孔子時子思其已長矣然孔子家語後序
  及孔子世家皆言子思年止六十二孟子以子思
  在魯穆公時固常師之是為的然矣按孔子没於
  哀公十六年後十六年哀公卒又悼公立三十七
  年元公立二十一年穆公既立距孔子之没七十
  年矣當是時子思猶未生則問答之事安得有之
[209-11a]
  邪此又出於後人綴集之言何其無所據若此
  朱子語録漢卿問孔子順許多話却好曰出於孔
  叢子不知是否只孔叢子說話多𩔖東漢人其文
  氣軟弱全不似西漢文字兼西漢初若有此等話
  何故略不見於賈誼董仲舒所述恰限到東漢方
  突出來皆不可曉
家訓七卷
  鼂氏曰北齊顔之推撰之推本梁人所著凡二十
[209-11b]
  篇述立身治家之法辯正時俗之謬以訓子孫
  陳氏曰古今家訓以此為祖然其書頗崇尚釋氏
  云
文中子十卷
  鼂氏曰右隋王通之門人共集其師之語為是書
  通行事於史無考獨隋唐通録稱其有穢行為史
  臣所削今觀中說其迹往往僭聖人模擬竄竊有
  深可怪笑者獨貞觀時諸將相若房杜李魏二温
[209-12a]
  王陳皆其門人予嘗以此為疑及見李德林闗朗
  薛道衡事然後知其皆妄也通生於開皇四年而
  德林卒以十一年通適八嵗固未有門人通仁壽
  四年嘗一到長安時德林卒已九載矣其書乃有
  子在長安德林請見歸援琴鼓蕩之什門人皆沾
  襟闗朗在太和中見魏孝文自太和丁巳至通生
  之年甲辰蓋一百七年矣而其書有問禮於闗子
  明隋書薛道衡傳稱道衡仁壽中出為襄州總管
[209-12b]
  至煬帝即位召還本紀仁壽二年九月襄州總管
  周揺卒道衡之出當在此年矣通仁壽四年始到
  長安是年高祖崩蓋仁壽末也又隋書稱道衡子
  收初生即出繼族父孺飬於孺宅至於長成不識
  本生其書有内史薛公見子於長安語子收曰汝
  徃事之用此三事推焉則以房杜輩為門人抑又
  可知矣
  程子曰王通隐德君子也當時有少言語後來為
[209-13a]
  人傅㑹不可謂全書其粹處殆非荀揚所及若續
  經之𩔖皆非其作
  王氏揮麈録曰文中子隋末大儒歐陽文忠公宋
  景文修唐書房杜傳中略不及其姓名或云其書
  阮逸偽作未必有其人然唐李習之嘗有讀文中
  子而劉禹錫作王華卿墓誌序載其家世行事甚
  詳云門多偉人則與書所言合矣何疑之有又皮
  日休有文中子碑見於文粹
[209-13b]
  龍川陳氏𩔖次文中子引曰講道河汾門人咸有
  記焉其高弟若董常程元仇璋蓋常參取之矣薛
  收姚義始綴而名之曰中說凡一百餘紙無篇目
  卷第藏王氏家文中子亞弟凝晩始以授福郊福
  畤遂次為十篇各舉其端二字以冠篇首又為之
  序篇焉惟阮逸所著本有之至龔鼎臣得唐本於
  齊州李冠家則以甲乙冠篇而分篇始末皆不同
  又本文多與逸異然則分篇叙篇未必皆福郊福
[209-14a]
  畤之舊也昔者孔氏之遺言蓋集而為論語其一
  多論學其二多論政其三多論禮樂自記載之書
  未嘗不以𩔖相從也此書𩔖次無條目故讀者多
  厭倦余以暇日參取阮氏龔氏本正其本文以𩔖
  相從次為十六篇其無條目可尋與凡可略者徃
  徃不録以為王氏正書蓋文中子没於隋大業十
  三年五月是嵗十一月唐公入關其後攀龍附鳯
  以翼成三百載之基業者大略嘗徃來河汾矣雖
[209-14b]
  受經未必盡如所傳而講論不可謂無也然智不
  足以盡知其道而師友之義未成故朝論有所不
  及不然諸公豈遂忘其師者哉及陸龜䝉司空圗
  皮日休諸人始知好其書至本朝阮氏龔氏遂各
  以其所得本為之訓義考其始末皆不足以知之
  也
  又曰以中說方論語以董常比顔子與門人言而
  名朝之執政者與老儒老將言而斥之無婉辭此
[209-15a]
  讀中說者之所同病也今按阮氏本則曰嚴子陵
  釣於湍石爾朱榮控勒天下故君子不貴得位龔
  氏本則曰嚴子陵釣於湍石民到于今稱之爾朱
  榮控勒天下死之日民無得而稱焉故模倣論語
  者門人弟子之過也龔氏本曰出而不聲隐而不
  没用之則成舍之則全阮氏本則因董常而言終
  之曰吾與爾有矣故比方顔子之迹往往多過内
  史薛公使遺書於子子再拜而受之推此心以往
[209-15b]
  其肯退而名楊素諸公哉薛公謂子曰吾文章可
  謂滛溺矣子離席而拜曰敢賀丈人之知過也謂
  其斥劉炫賀若弼而不婉者過矣至於以佛為聖
  人以無至無迹為道以五典潛五禮錯為至治此
  皆撰集中說者抄入之將以張大其師而不知反
  以為累然仲淹之學如日星炳然豈累不累之足
  云乎姑以明予𩔖次之意如此
  又曰魏徴杜淹之於文中子蓋嘗有師友之義矣
[209-16a]
  如房杜直徃來耳故嘗事文中子於河汾者一切
  抄之曰門人弟子其家子弟見諸公之盛也又從
  而實之夫文中子之道豈待諸公而後重哉可謂
  不知其師其父者也
  朱子曰王仲淹生乎百世之下讀古聖賢之書而
  粗識其用則於道之未嘗亡者蓋有意焉而於明
  德新民之學亦不可謂無其志矣然未嘗深探其
  本而盡力於其實以求必得夫至善者而止之顧
[209-16b]
  乃挾其窺覘想像之彷彿而謂聖之所以聖賢之
  所以賢與其所以修身所以治人以及夫天下國
  家者舉皆不越乎此是以見隋文而陳十二䇿則
  既不自量其力之不足以為伊周又不知其君之
  不可以為湯武且不待其招而徃不待其問而告
  則以輕其道以求售焉及其不遇而歸其年蓋亦
  未為晩也若能於此反之於身以益求其所未至
  使明德之方新民之具皆足以得其至善而止之
[209-17a]
  則異時得君行道安知其卒不逮於古人政使不
  幸終無所遇至於甚不得已而筆之於書則必有
  以發經言之餘藴而開後學於無窮顧乃不知出
  此而不勝其好名欲速之心汲汲乎日以著書立
  言為己任則其用心為己外矣及其無以自託乃
  復摭拾兩漢以來文字言語之陋功名事業之卑
  而求其天資之偶合與其竊取而近似者依倣六
  經次第采輯因以牽挽其人强而躋之二帝三王
[209-17b]
  之列今其遺編雖不可見然考之中説而得其規
  模之大略則彼之贊易是豈足以知先天後天之
  相為體用而高文武皇之制是豈有精一執中之
  傳曹劉顔謝之詩是豈有物則秉彛之訓叔孫通
  公孫述曹褒荀勉之禮樂又孰與伯夷后䕫周公
  之懿至於宋魏以來一南一北校功度德蓋未有
  以相君臣也則其天命人心之向背統緒繼承之
  偏正亦何足論而欲攘臂其間奪彼予此以自列
[209-18a]
  於孔子之春秋哉蓋既不自知其學之不足以為
  周孔不知兩漢之不足為三王而獨以是區區者
  比而效之於形似影響之間傲然自謂足以承千
  聖而紹百王矣而不知其適以是而自納於吳楚
  僭王之誅使夫後世知道之君子雖或有取於其
  言而終不能無恨於此是亦可悲也已至於假卜
  筮象論語而强引唐初文武名臣以為弟子是乃
  福郊福畤之所為而非仲淹之雅意然推原本始
[209-18b]
  乃其平日好高自大之心有以啓之則亦不得為
  無罪矣或曰然則仲淹之學固不得為孟子之倫
  矣其視荀揚韓氏亦有可得而優劣者邪曰荀卿
  之學雜於申商子雲之學本於黄老而其著書之
  意蓋亦姑託空言以自見耳非如仲淹之學頗近
  於正而粗有可用之實也至於退之原道諸篇則
  於道之大原若有非荀揚仲淹之所及者然考其
  平生意鄉之所在終不免於文士浮華放浪之習
[209-19a]
  時俗富貴利逹之求而其覽觀古今之變將以措
  諸事業者恐亦未若仲淹之致懇惻而有條理也
  是以予於仲淹獨深惜之而有所不假於三子是
  亦春秋責備賢者之遺意也可勝歎哉
  朱子語録問董子文中子如何曰仲舒本領純正
  班固所謂醇儒極是行於天下國家事業恐未必
  如仲淹仲淹識見高明如說治體處極高了但於
  本領處如古人明德新民止至善處皆不理㑹要
[209-19b]
  知文中子論治體處高似仲舒而本領不及爽似
  仲舒而純不及 又曰文中子有志於天下亦識
  得三代制度較之房魏諸公又有些本領只本原
  上工夫都不理㑹若䆒其議論本原只自莊老中
  來
  陳氏曰唐志五卷今本第十卷有文中子世家房
  魏論禮樂事書關子明事及王氏家書雜録舊傳
  以此為前後序非也又有龔鼎臣注自甲至癸為
[209-20a]
  十卷而所謂前後序者在十卷之外亦頗有所刪
  取李格非跋云龔自謂明道間得唐本於齊州李
  冠比阮本改正二百餘處
帝範一卷
  鼂氏曰唐太宗撰凡十二篇今存者六篇貞觀末
  著此書以賜高宗且曰修身治國備在其中一旦
  不諱更無所言矣其末頗以汰侈自咎以戒高宗
  俾勿效已殊不知閨門之内慙德甚多豈特汰侈
[209-20b]
  而已武后之立實有自來不能身教多言何益悲
  夫
臣範二卷
  鼂氏曰唐則天皇后武氏撰範或作軌武氏稱制
  時嘗詔天下學者習之尋廢本十篇今缺其下五
  篇
法語二十卷
  鼂氏曰南唐劉鶚撰甲戍嵗擢南唐進士第實開
[209-21a]
  寳七年也著書凡八十一篇言治國立身之道徐
  鉉為之序
聱隅子歔欷𤨏㣲論十卷
  鼂氏曰皇朝黄晞撰聱隅子晞自號也其叙略曰
  聱隅者枿物之名歔欷者兼歎之聲𤨏㣲者述之
  之謂故以名其書晞蜀人本朝仁宗時
山東野録七卷
  陳氏曰殿中丞臨淄賈同公竦撰本名罔真宗御
[209-21b]
  筆改之蓋祥符祀汾陰時所放經明行修進士也
續家訓八卷
  鼂氏曰皇朝董政公撰續顔氏之書
家範十卷
  鼂氏曰皇朝司馬光君實纂取經史所載聖賢修
  身齊家之法凡十九門編𩔖訓子孫
  後溪劉氏後序曰温公家範十有二卷其自序首
  易家人明以大經大訓凡後世上自公卿下至匹
[209-22a]
  夫匹婦一言一行與經訓合者莫不纂集以垂法
  於將來於是既總述治家之要又門分而事别之
  由祖若父若母由子若女若孫由諸父若兄若弟
  若姑姊妹由夫若妻由舅姑若婦由妾若乳母終
  焉門有其事事有其法嗚呼可謂備矣公以其所
  躬行者合之於古人之所躬行以古人之所躬行
  合之於六經與前哲之所嘗言其書反復詳重可
  謂至深至切矣或曰聖人議道自已而制法以人
[209-22b]
  謂其可以通行也公佩服仁義周旋道德蓋左凖
  繩右規矩者也今其為書嚴矣哉其所采録文有
  人所甚難者夫行不貴茍難嚮使公裁而歸諸中
  不亦善乎余曰今夫子事父母下氣怡聲問疾痛
  痾癢而敬扶持之抑搔之徐行後長者凡若此𩔖
  豈有難哉而人猶忽之則夫表出其所甚難固以
  愧夫人之忽乎其所甚易者也且匹夫匹婦未必
  一一知經而或者乃能苦節危行至有殺身以全
[209-23a]
  大義立大倫凛然如嚴霜烈日此又豈有驅而率
  之者乎觀古人之事愧其所甚難則必能勉行其
  所甚易蹈其常履其變充而至之可也
古今家戒
  太常少卿長沙孫景修集潁濱序略曰轍少而讀
  書見父母之戒其子者諄諄乎惟恐不盡也嗚呼
  此父母之心也故父母之於子人倫之極雖其不
  賢及其為子言也必忠且盡况其賢者乎太常少
[209-23b]
  卿長沙孫公景修少孤而教於母母賢能就其業
  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為賢母録以致其意既又
  集古今家戒得四十九人以示轍曰古有為是書
  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為此合衆父母之心
  以遺天下之人庻㡬有益乎轍讀之而歎曰雖有
  悍子忿鬭於市莫之能止也聞父之聲則歛手而
  退市人之過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人皆有
  之特患無以發之耳今是書也要將以發之歟雖
[209-24a]
  廣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來至於今父戒四十五
  母戒若干公又將益廣之未止也
潛虛一卷
  鼂氏曰皇朝司馬光君實撰光擬太元撰此書以
  五行為本五行相乗為二十五兩之得五十首有
  氣體性名行變解七圗然其辭有闕者蓋未成也
  其手寫草稿一通今在子建姪房
  朱子書張氏所刻潛虚圗後曰范仲彪炳文家多
[209-24b]
  藏司馬文正公遺墨嘗示予潛虚别本則其所闕
  之文甚多問之云温公晩注此書未竟而薨故所
  傳止此嘗以手藁屬鼂景迂補之而鼂謝不敢也
  近見泉州所刻乃無一字之闕始復驚疑然讀至
  数行乃釋然曰此贗本也
  陳氏曰言萬物皆祖於虚元以凖易虚以凖元
潛虚發㣲論一卷
  陳氏曰監察御史張敦實撰凡九篇
[209-25a]
信書三卷
  巽岩李氏曰文軫撰軫綿州巴西縣人登元豐二
  年進士第為朝散大夫以老其書大抵祖周易而
  倣太元略與潛虚相似規模制造雖不免乎屋下
  架屋之譏然軫之用心亦勤矣其数本三統五行
  三其五而成十五式毎式八變十五其八一百二
  十斷易有象曰元有測曰潛虚有解而此書乃無
  之疑注所引信曰等語則象測解之𩔖也十五式
[209-25b]
  一百二十斷皆宜有信曰而今所見獨勉成地靈
  憂苦首疾豐和天英六式之十二斷又終篇不載
  揲法恐此本未為全書且其間尚多差誤不可强
  正姑列於後以待考
弟子記一卷
  鼂氏曰皇朝劉敞原甫撰記其門人答問之言楊
  慥王安石之徒書名王深甫歐永叔之徒書字
 文獻通考卷二百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