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通考 > 文獻通考 卷一百九十五
[195-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五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經籍考二十二
  史雜史各門總/ 雜史/
 隋經籍志曰自秦廢去古文篇籍遺散漢初得戰國
 䇿葢戰國遊士記其䇿謀其後陸賈作椘漢春秋以
 述誅鋤秦項之事又有越絶相承以為子貢所作後
[195-1b]
 漢趙曄又為吳越春秋其屬辭比事皆不與春秋史
 記漢書相似葢率爾而作非史䇿之正也靈獻之世
 天下大亂史官失其常守博逹之士愍其廢絶各記
 聞見以備遺亡是後羣才景慕作者甚衆又自後漢
 以來學者多抄撮舊史自為一書或起自人皇或斷
 之近代亦各其志而體制不經又有委巷之說迂怪
 妄誕真虚莫測然其大抵皆帝王之事通人君子必
 博采廣覧以酌其要故備而存之謂之雜史
[195-2a]
 宋三朝志曰雜史者正史編年之外别為一家體制
 不純事多異聞言或過實然藉以質正疑謬補緝闕
 遺後之為史者有以取資如司馬遷采戰國䇿楚漢
 春秋不為無益也
隋志七十二部九百七十一卷通計亡書七十三/部九百三十九卷
唐志雜史八十八家一百七部一千八百二十八卷失/姓
名八家元行中以下不著録/六十八家八百六十一卷
宋三朝志雜史九十一部九百六十八卷
[195-2b]
宋兩朝志三十一部六百三十卷
宋四朝志二十四部一千七十三卷内唐武宗實録以/下六部入實録門
不重/具
宋中興志别史三十一家三十六部一千三十四卷
  右雜史
 隋經籍志曰古之史官必廣其所記非獨人君之舉
 周官外史掌四方之志則詩侯史記兼而有之春秋
 傳曰虢仲虢叔王季之穆勲在王室藏於盟府臧紇
[195-3a]
 之叛季孫命太史召掌惡臣而盟之周官司寇凡大
 盟約涖其盟書登於天府太史内史司㑹六官皆受
 其貳而藏之是則王者誅賞具録其事昭告神明百
 官史臣皆藏其書故自公卿諸侯至於羣士善惡之
 迹畢集史職而又閭胥之政凡聚衆庶書其敬敏任
 恤者族師每月書其孝弟睦婣有學者黨正歲書其
 徳行道藝者而入之於鄉大夫鄉大夫三年大比考
 其徳行道藝舉其賢者能者而獻其書王再拜受之
[195-3b]
 登於天府内史貳之是以窮居側陋之士言行必逹
 皆有史傳自史官曠絶其道廢壊漢初始有丹書之
 約白馬之盟武帝從董仲舒之言始舉賢良文學天
 下計書先上太史善惡之事靡不畢集司馬遷班固
 撰而成之股肱輔弼之臣扶義俶儻之士皆有記録
 而操行髙潔不渉於世者史記獨傳夷齊漢書但述
 楊王孫之儔其餘皆略而不說又漢時阮倉作列仙
 圖劉向典校經籍始作列仙列士列女之傳皆因其
[195-4a]
 志尚率爾而作不在正史後漢光武始詔南陽撰作
 風俗故沛三輔有耆舊節士之序魯廬江有名徳先
 賢之贊郡國之書由是而作魏文帝又作列異以序
 鬼神奇怪之事嵇康作髙士傳以叙聖賢之風因其
 事類相繼而作者甚衆名目轉廣而又雜以虛誕怪
 妄之說推其本原葢亦史官之末事也載筆之士刪
 采其要焉魯沛三輔序贊並亡後之作者亦多零失
 今取其見存部而類之謂之雜傳
[195-4b]
 宋三朝藝文志曰傳記之作葢史筆之所不及者方
 聞之士得以紀述而為勸戒
 隋志曰雜傳唐志曰雜傳類有先賢耆舊孝友忠節
 列藩良吏髙逸科録家傳文士僊靈髙僧鬼神列女
 之别今總為傳記事渉道釋者各具於其事
 宋兩朝藝文志曰傳記之作近世尤盛其為家者亦
 多可稱采獲削槀為史所傳然根據膚淺好尚偏駮
 滯泥一隅寡通方之用至孫冲胡訥收摭益細而通
[195-5a]
 之於小說
  按雜史雜傳皆野史之流出於正史之外者葢雜
  史紀志編年之屬也所紀者一代或一時之事雜
  傳者列傳之屬也所紀者一人之事然固有名為
  一人之事而實闗係一代一時之事者又有参錯
  互見者前史多以雜史第四雜傳第八相去懸隔
  難以参照今以二類相附近庶便檢討云
隋志二百一十七部一千二百八十六卷
[195-5b]
唐志一百二十五家一百四十六部一千六百五十六

宋三朝志一百三十九部四百三十七卷
宋兩朝志一十六部八十一卷
宋四朝志五十三部五百二十二卷
宋中興志三百一十三家三百三十九部一千三百七
十九卷
  右雜傳
[195-6a]
 隋經籍志曰自永嘉之亂皇綱失馭九州君長據有
 中原者甚衆而當時臣子亦各記録後魏克平諸國
 據有嵩華始命司徒崔浩博采舊聞綴述國史諸國
 記注盡集祕閣爾朱之亂並皆散亡今舉其見在謂
 之覇史
隋志三十七部三百三十五卷
唐志一十七家二十七部五百四十二卷
宋三朝志二十七部三百七十二卷
[195-6b]
宋兩朝志五部五十四卷
宋中興志四十家四十三部四百三十七卷
  夾漈鄭氏曰古今編書所不能分者五一曰傳記
  二曰雜家三曰小說四曰雜史五曰故事凡此五
  類之書足相紊亂又如文史與詩話亦能相濫編
  書之家多是茍且有見名不見書者有看前不看
  後者尉繚子兵書也班固以為諸子類寘於雜家
  此之謂見名不見書隋唐因之至崇文目始入兵
[195-7a]
  書類顔師古作刋謬正俗乃雜記經史惟第一篇
  說論語而崇文目以為論語類此之謂看前不看
  後應知崇文所釋不看全書多只看帙前數行率
  意以釋之耳按刋謬正俗當入經解類
  按夾漈言古今編書所不能分者五可以訂歴代
  藝文志之失所謂見名不見書看前不看後者尤
  足以究其所失之源然愚嘗考之經録猶無此患
  而莫謬亂於史葢有實故事而以為雜史者實雜
[195-7b]
  史而以為小說者又有隋志以為故事唐志以為
  傳志宋志以為雜史者若一一考訂改而正之則
  既不欲以臆見改前史之舊文且所録諸書葢有
  前史僅存其名晚學實未嘗見其書者則亦無由
  知其編類之得失是以姑仍其舊而於所録先儒
  議論諸書本末則必詳加考訂俾以類相從而不
  盡仍前史之舊云
  右覇史偽史
[195-8a]
  隋唐志史部皆附在雜史宋志方别立史抄門
宋三朝志二十六部六百一十二卷
宋兩朝志四部一百三十八卷
宋四朝志三部三十三卷
宋中興志四十家四十六部六百八十一卷
  右史抄
汲冢周書十卷
  鼂氏曰晉太康中汲郡與穆天子傳同得晉孔鼂
[195-8b]
  注葢孔子刪采之餘凡七十篇古者天子諸侯皆
  有史官惟書法信實者行於世秦漢罷黜封建獨
  天子之史存然史官或怯而阿世貪而曲筆虚美
  隠惡不足考信則儒學處士必私有記述以伸其
  志將來頼之以證史官之失其宏益大矣以司馬
  遷之博聞猶采數家之言以成其言况其下者乎
  亦有聞見單淺記録失實胸臆偏私褒貶弗公以
  誤後世者在觀者慎擇之而已矣
[195-9a]
  陳氏曰晋太康汲郡發魏安釐王冢所得竹簡書
  此其一也凡七十篇叙一篇在其末今京口刋本
  以叙散在諸篇葢以倣孔安國尚書相傳以為孔
  子刪書所餘者未必然也文體與古文不類似戰
  國後人放傚為之者
  巽岩李氏曰隋唐經籍藝文志皆稱此書得之晋
  太康中汲郡魏安釐王冢孔鼂注解或稱十卷或
  八卷大抵不殊按此則晉以前初未有此也然劉
[195-9b]
  向班固所録並著周書七十一篇且謂孔子刪削
  之餘而司馬遷記武王克殷事葢與此合豈西漢
  世已得入中祕其後稍隠學者不道及盗發冢乃
  幸復出邪篇目比漢但闕一耳必班劉司馬所見
  者也繫之汲冢失其本矣書多駮辭宜孔子所不
  取抑戰國處士私相綴緝託周為名孔子亦未必
  見章句或脫爛難讀更須考求别加是正云
  容齋洪氏随筆曰周書今七十篇殊與尚書體不
[195-10a]
  相類所載事物亦多過實其克商解云武王先入
  適紂所在射之三發而後下車擊之以輕吕劍/名
  之以黄鉞縣諸大白商二女既縊又射之三發擊
  之以輕吕斬之以元鉞縣諸小白越六日朝至於
  周以三首先馘入燎於周廟又用紂於南郊夫武
  王之伐紂應天順人不過殺之而已紂既死何至
  梟戮俘馘且用之以祭乎其必不然者也又言武
  王狩事尤為淫侈至於擒虎二十有二猫二麋五
[195-10b]
  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三氂七百二十有一熊百
  五十一羆百十八豕三百五十有二狢十有八麂
  十有六麝五十鹿三千五百有二遂征四方凡憝
  國九十有九國馘磨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
  九其多如是雖注家亦云武王以不殺為仁無緣
  所馘如此葢大言也王㑹篇皆大㑹諸侯及四夷
  事云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在右堂下之右唐
  公虞公南面立焉堂下之左商公夏公立焉四公
[195-11a]
  者堯舜禹湯後商夏即把宋也又言俘商寳玉億
  有百萬所紀四夷國名頗古奧畜獸亦竒崛以肅
  慎為稷慎獩人為穢人樂浪之夷為良夷姑蔑為
  姑妹東甌為且甌渠搜為渠叟髙句麗為髙夷所
  叙穢人前兒若彌猴立行聲似小兒良夷在子獸/名
  鼈身人首脂其腹炙之藿則鳴揚州禺禺魚人鹿
  青邱狐九尾東南夷曰氐乘黄乗黄者似騏背有
  兩角東越海蛤海陽盈車大蟹西南戎曰央林以
[195-11b]
  酋耳酋耳者身若虎豹渠叟以䶂犬䶂犬者露犬
  也能飛食虎豹區陽戎以鼈封鼈封者若彘前後
  有首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臯雞康民以稃苡其
  實如李食之宜子北狄州縻費費其形人身枝踵
  自笑笑則上唇翕其目食人都郭亦北/狄生生若黄
  狗人面能言奇幹亦北/狄善芳頭若雄雞佩之令人
  不眯正東髙夷嗛羊嗛羊者羊而四角西方之戎
  曰獨鹿卭卭距虚犬戎文馬而赤鬣縞身目若黄
[195-12a]
  金名古皇之乘白州比閭比閭者其華若羽以其
  木為車終行不敗篇末引伊尹朝獻商書云湯問
  伊尹使為四方獻令伊尹請令正東以魚皮之鞞
  鰂醬蛟瞂利劍正南以珠璣瑇瑁象齒文犀正西
  以丹青白旄江歴珠/名龍角正北以槖駝騊駼駃騠
  良弓為獻湯曰善凡此皆無所質信姑録之以貽
  博雅者唐太宗時逺方諸國來朝貢者甚衆服裝
  詭異顔師古請圖以示後作王㑹圖葢取諸此漢
[195-12b]
  書所引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毋為權首將受其咎
  以為逸周書此亦無之然則非全書也
  後村劉氏曰汲冢書十卷七十篇與藝文志周書
  七十一篇合但少一篇鼂子止謂其記録失實李
  仁父謂書多駮詞按中間所載武王征四方馘億
  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三億萬二百三十
  暴於秦皇漢武矣狩擒虎二十有二云云見/前段紂囿
  雖大安得熊羆如是其衆又謂俘商寳玉億有百
[195-13a]
  萬皆荒唐誇誕不近人情非止於駮而已百篇聖
  筆所定孟子猶疑漂杵之語前軰云吾欲忘言觀
  道妙六經俱不是全書况汲冢之類乎
吳越春秋十二卷
  鼂氏曰後漢趙曄撰吳起太伯盡夫差越起無餘
  盡勾踐内吳外越本末咸備
吳越春秋傳十卷
 崇文總目唐皇甫遵注初趙曄為吳越春秋十二卷
[195-13b]
 其後有楊方者以曄所撰為煩又刋削之為五卷遵
 乃合二家之書考定而注之
越絶書十五卷
 崇文總目子貢撰或曰子胥舊有内紀八外傳十七
 今文題闕舛載二十篇又載春申君疑後人竄定世
 或傳二十篇者非是
  陳氏曰無撰人名氏相傳以為子貢者非也其書
  雜記吳越事下及秦漢直至建武二十八年葢戰
[195-14a]
  國後人所為而漢人又附益之耳越絶之義曰聖
  人發一隅辨士宣其辭聖文絶於彼辯士絶於此
  故曰越絶雖則云然終未可曉也
西京雜記二卷一作六卷/
  鼂氏曰晋葛洪撰初序言洪家有劉子駿漢書百
  卷乃當時欲撰史録事而未得締思無前後之次
  雜記而已後學者始甲乙之終癸為十卷以其書
  校班史殆全取劉書耳所餘二萬言乃抄撮之析
[195-14b]
  二篇以禆漢書之闕猶存甲乙裒次江左人或以
  為吳均依託為之
  陳氏曰卷末言洪家有劉子駿書百卷先父傳之
  歆欲撰漢書雜録漢事未及而亡試以此記考校
  班固所作殆是全取劉書有少異同耳固所遺不
  過二萬餘言今抄出為二卷以禆漢書之闕所謂
  先父者歆之於向也而館閣書目以為洪父傳之
  非是唐藝文志亦只二卷今六卷者後人分之也
[195-15a]
  按洪博聞深學江左絶倫著書幾五百卷本傳具
  載其目不聞有此書而向歆父子亦不聞其嘗作
  史傳於世使班固有所因述亦不應全沒不著也
  殆有可疑者豈惟非向歆所傳亦未必洪之作也
東觀漢記十卷
  陳氏曰漢謁者僕射劉珍校書郎劉騊駼等撰初
  班固在顯宗朝嘗撰世祖本紀功臣列傳載記二
  十八篇至永初中珍騊駼等著作東觀撰集漢記
[195-15b]
  其後蔡植蔡邕馬日磾等皆嘗補續唐藝文志著
  録者一百二十卷今所存者惟吳漢賈復耿弇寇
  恂馮異祭遵及景丹葢延八人列傳而已其卷第
  凡十而闕第七八二卷未知果當時之遺否也
  羅鄂州序曰願聞之上蔡任□文源曰□家舊有
  東觀漢記四十三卷丙子渡江亡去後得蜀本錯
  誤殆不可讀用祕閣本讐校刪著為八篇洎見唐
  諸儒所引参之以袁宏後漢紀范曄後漢書粗為
[195-16a]
  全具其疑以待博洽君子按顯宗命班固為蘭臺
  令史遷為郎撰光武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事作
  列傳載記二十八篇永寧元年太后又詔劉珍與
  劉騊駼作建武以來名臣傳今此記所存皆建武
  事豈固及珍騊駼所述邪其文間類前漢書又傳
  後所題有太史官曰有序目者此班劉之所為分
  也然固與珍傳不載成書卷目隋書經籍志稱劉
  珍所撰漢記百四十三卷新舊唐書經籍藝文志
[195-16b]
  皆百二十七卷吳兢所蔵與官書卷同劉知幾所
  有僅百十四篇本朝歐陽公嘗欲求於海外後復
  散亡今所存纔此耳豈不惜哉然後漢成書自劉
  珍謝承薛瑩司馬彪華嶠謝忱袁崧劉義慶蕭子
  顯凡九家唯華嶠專述漢記逮范曄總載諸家而
  成書亦以華嶠為主後之欲考漢記者於范氏之
  書猶有取焉文源之言既然願以為此書乃漢世
  史臣親記見聞而袁范出魏晋後以世揆之不得
[195-17a]
  為比觀髙宻侯一傳而綱領見矣書雖不全當共
  存録因刻板於江夏郡篇中往往有唐武后時字
  不欲輙改
髙氏小史一百二十卷
  鼂氏曰唐髙峻撰以司馬遷史至陳隋書附以唐
  實録纂其要分十例為六十卷後其子迥析而倍之
  陳氏曰葢鈔節歴代史也司馬温公嘗稱其書使
  學者觀之今按國史志凡一百九卷目録一卷中
[195-17b]
  興書目一百二十卷止於文宗今本多十卷直至
  唐末峻元和中人則其書當止於徳順之間迥之
  所序但云分六十卷為百二十取其便易而已初
  未嘗有所增加也其止於文宗及唐末者殆皆後
  人傅益人非髙氏本書此書舊有杭本今本用厚
  紙裝䙡夾面寫多錯誤俟求杭本校之
五代新說二卷
  鼂氏曰唐張詢古撰以梁陳北齊周隋君臣雜事
[195-18a]
  分三十門纂次
古史六十卷
  鼂氏曰皇朝蘇轍子由撰其序曰太史公始易編
  年之法為紀傳世家記五帝以來然不得聖人之
  意余因遷之舊始伏羲訖秦始皇為七本紀十六
  世家三十七列傳謂之古史追録聖賢之遺意以
  示後世國史譏蘇氏之學皆權謀變詐今觀此書
  葢不然則知子由晚節為學益精深云
[195-18b]
  朱子古史餘論曰近世之言史者惟此書為近理
  其序言古帝王為善不為不善之意非近世論者
  所能及而論史遷以為淺近而不學踈略而輕信
  亦中其病顧其本末乃有大不相應者其曰帝王
  之道以無為宗萬物莫能嬰之此特以老子浮屠
  之意論聖人非能知聖人之所以為聖也故其為
  言虚空無實而中外首尾不相為用其曰管晏叔
  向之流皆不足以知之與孔子知之而有隐孟子
[195-19a]
  知之而未盡者皆何事邪若但曰以無為宗萬物
  莫能嬰之而已則數子之未知也不足恨而孔孟
  之所知吾恐其非此之謂也此皆義理之本原而
  不可失者秦漢以來史冊之言近理而可觀者莫
  如此書而其所未合猶若此豈其學之所従入者
  既已未得其正而其所以講摩詠蹈者又有所未
  精是以雖既其文而未既其實雖聞其號而未燭
  厥理也
[195-19b]
  蘇氏之學大抵不知義理本原之正而横邪曲直
  惟其意之所欲其父子兄弟平日之言如此者不
  可勝舉少公資稟静厚故此書於一時正見有暫
  明者而本原綱領終未能了若長公之志林又不
  逮逺矣
  陳氏曰其書因馬遷之舊上觀詩書下考春秋及
  秦漢雜録為本紀世家列傳葢漢世古文經未出
  戰國諸子各自著書或增損故事以自信其說遷
[195-20a]
  一切信之甚者或采世俗相傳之語以易古文舊
  說故為此史以正之然詆遷為不學淺近則過矣
  雁湖李氏跋曰士固有夙懐精識自其少年便自
  超卓至於終身不能以易某觀黄門應制五十篇
  之文首論夏商周考其年甫踰冠耳而其辭已閎
  詣如此逮晩謫官續成古史乃系以前論止附益
  數言豈非理之所到初無老少之異乎
太清記十卷
[195-20b]
 崇文總目梁王韶撰起太清元年盡六年初侯景破
 建鄴韶西奔江陵士人多問城内事韶不能人人為
 說乃䟽為一篇問者即示之元帝聞而取讀曰昔王
 韶之為隆安記言晋末之亂離今亦可以為太清記
 矣韶因為之然其議論皆謝之矣又韶希帝㫖撰述
 多非實録
魏典三十卷
 崇文總目唐太常少卿元行冲撰起道武帝終宇文
[195-21a]
 革命凡三十篇孝武入關則書東魏為東帝並載兩
 國事為凡例微用編年之法文約事詳學者宗之行
 冲以族出於魏刻意論著引魏明帝時西栁谷瑞石
 有牛繼馬後之象舊史謂元帝本出牛氏行冲以為
 非因言道武名犍繼晋受命此其應也特為論載於
 篇
  陳氏曰今本従莆田劉氏借録卷帙多寡不同歲
  月首尾不具殆類抄節似非全書
[195-21b]
三國典畧二十卷
 崇文總目唐汾州司戸参軍邱悅撰以闗中鄴都江
 南為三國起西魏終後周而東包魏北齊南總梁陳
 凡三十篇今卷第多遺自二十一以下卷闕
南部煙花録一卷
  鼂氏曰唐顔師古撰載隋焬帝時宫中祕事僧志
  徹得之於官閣筍筆中一名大業拾遺記
大業雜記十卷
[195-22a]
  鼂氏曰唐杜寳撰起隋仁夀四年焬帝嗣位止越
  王侗皇泰三年王世充降唐事
  陳氏曰序言貞觀修史未盡實録故為此書以彌
  縫闕漏
大唐新語十三卷
  鼂氏曰唐劉肅撰輯故事起武徳止大歴分為三
  十類肅元和時人
大唐說纂四卷
[195-22b]
  陳氏曰不著名氏分門類事效世說止有十二門
  恐非全書
  容齋洪氏随筆曰藝文志有李繁大唐說纂四卷
  今罕得其書予家有之凡所紀事率不過數十字
  極為簡要新史大抵采用之其忠節一門曰武后
  問石泉令王方慶曰朕夜夢雙陸不勝何也曰蓋
  謂宫中無子意者恐有神靈儆夫陛下因陳人心
  在唐之意后大悟召廬陵王復儲位新史載其說
[195-23a]
  通鑑去之似為可惜
景龍文館記八卷
  陳氏曰唐修文館學士武甄平一撰記中宗初置
  學士以後館中雜事及諸學士應制倡和篇什雜
  文之屬亦頗記中宗君臣宴䙝無度以至暴崩其
  後三卷為諸學士傳今闕二卷平一以字行
唐年小録八卷
  陳氏曰唐戸部尚書扶風馬總㑹元撰記唐以來
[195-23b]
  雜事分為七門末卷為雜録舊有一本畧甚後得
  程文簡本𫝊之始為全書
開元天寳遺事四卷
  鼂氏曰漢王仁裕撰仁裕事蜀至翰林學士蜀亡
  仁裕至鎬京采摭民言得開元天寳遺事一百五
  十九條後分為四卷
  容齋洪氏随筆曰俗間所傳淺妄之書所謂雲仙
  散録開元天寳遺事之屬皆絶可笑遺事託云王
[195-24a]
  仁裕所著仁裕五代時人雖文章乏氣骨恐不至
  此姑析其數端以為笑其一云姚崇開元初作翰
  林學士有歩輦之召按崇自武后時已為宰相及
  開元初三入輔矣其二云郭元振少時美風姿宰
  相張嘉貞欲納為壻遂牽紅絲線得第三女果随
  夫貴逹按元振為睿宗宰相明皇初年即貶死後
  十年嘉貞方作相其三云楊國忠盛時朝之文武
  爭附之以求富貴惟張九齡未嘗及門按九齡去
[195-24b]
  相位十年國忠方得官耳其四云張九齡覧蘇頲
  文卷謂為文陣之雄師按頲為相時九齡元未逹
  也此皆顯顯可言者固鄙淺不足攻然頗能疑誤
  後生也惟張彖指楊國忠為冰山事資治通鑑亦
  取之不知别有何据近歲興化軍學刋遺事南劍
  州學刋散録皆可毁
明皇雜録二卷
  鼂氏曰唐鄭處晦撰記孝明時雜事别録一卷題
[195-25a]
  補闕所載十二事
  陳氏曰其書大中九年序處晦大和八年進士也
開元傳信記一卷
  鼂氏曰唐鄭棨撰紀開元天寳傳聞之事故曰傳
  信
開元昇平源記一卷
  陳氏曰唐史官吳兢撰叙姚崇十事
廬陵王傳一卷
[195-25b]
  陳氏曰唐彭王傅㑹稽徐浩季海撰叙狄仁傑五
  王事
河洛春秋二卷
  陳氏曰唐揚州司功包諝撰記安史之亂
  右雜史
 
 
 文獻通考卷一百九十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