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通考 > 文獻通考 卷一百四十五
[145-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一百四十五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樂考十八
  樂舞
魏武帝平荆州獲漢雅樂郎杜䕫時舞師馮肅曉知先
代諸舞使䕫總之始設軒懸復先代古樂
文帝受禪改漢安世樂為正世嘉至樂為迎靈昭容樂
[145-1b]
為昭業漢巴渝舞爲昭武雲翹舞為鳳翔育命舞為靈
應武徳舞為武頌文始舞為大韶五行舞為大武眀帝
太和初詔議廟樂改大子樂為大樂大樂漢/舊名也太祖武皇
帝樂曰武始之舞髙祖文皇帝樂曰咸熙之舞烈祖皇
帝樂曰章斌之舞凡此三舞天地宗廟薦享及朝饗用
之總名大鈞之樂也王肅等議設宫縣之樂八佾之舞
髙皇大帝太祖髙祖文昭廟皆當兼用先代及武始大
鈞之舞以文始大武武徳武始大鈞可以備四代之樂
[145-2a]
猶周存六代之樂也故奏黄鍾舞文始以禮天地奏太
蔟舞大武以祀五郊眀堂奏姑洗舞武徳廵守以祭四
望山川奏㽔賓舞武始大鈞以祀宗廟二至祀邱澤可
兼舞四代又漢雲翹育命之舞舊以祀天今可兼以雲
翹祀圜丘育命祀方澤卒如肅議亦近古盛制也
鞞舞 未詳所起然漢已施於燕享矣傅毅張衡所賦
皆其事也魏曹植鞞舞歌序曰漢靈帝西園鼓吹有李
堅者能鞞舞遭亂西隨段煨先帝聞其舊伎召之堅旣
[145-2b]
中廢兼古曲多謬誤異代之文未必相襲故依前曲改
作新歌五篇不敢充之黄門近以成下國之陋樂焉
晉武帝受命之初百度草創郊祀眀堂權用魏樂而改
樂章繼而命荀朂領其事使郭夏宋識等造正徳大豫
二舞又改魏昭武舞曰宣武之舞羽籥舞曰宣文之舞
咸寧初詔定祖宗之號而廟樂乃廢宣武宣文之舞同
用正徳大豫之舞朂既以新律造二舞次更修正鐘磬
朂薨復詔其子藩修定以施郊廟
[145-3a]
鞶舞 漢曲至晉加以柸謂之世寧舞也張衡舞賦云
歴七鞶而蹤躡王粲釋云七鞶陳於廣庭顔延之云遞
間開於鞶扇鮑昭云七鞶起長袖皆以七鞶為舞也干
寳云晉武帝太康中天下為晉世寧舞矜手以接鞶反
覆之至危之象言晉代之士/茍貪飲食智不及逺至宋改爲宋世寧齊改為
齊代昌唐謂之鞶舞𨽻清樂部中
白紵舞 按舞辭有巾袍之言紵本呉地所出疑是呉
舞也晉俳歌又云皎皎白緒節節為雙呉音呼緒爲紵
[145-3b]
疑白紵即白緒也
鐸舞 漢曲也晉鞞舞亦五篇及鐸舞歌一篇幡舞一
篇鼓舞伎六曲並陳於元㑹其舞故常二八桓元即真
太樂遣衆伎尚書殿中郎裴眀子啓増八佾相承不復
革宋眀帝自改舞曲歌詞猶存舞並闕其鞞梁謂之鞞
扇舞也幡舞扇舞後並亡
宋武帝紹晉衰亂之後改正徳舞為前舞大豫舞為後
舞文帝元嘉中令奚縱參議宗廟舞事㑹軍興而寢至
[145-4a]
孝武有司奏宋承晉氏未有稱號前舞後舞有乖古制
於是前舞為凱容之舞後舞為宣烈之舞既而建平王
宏又議以凱容為韶舞宣烈為武舞故以正徳為宣化
之舞大豫為興和之舞郊廟初獻奏凱容宣烈之舞終
獻奏永安之樂何承天三代樂序稱正徳大豫舞葢出
三代容樂其聲節有古之遺音焉然不知二舞乃出宣
舞宣文魏大武三舞也宣舞魏韶舞也宣文魏武始舞
也魏改巴渝為昭舞五行為大武凱容舞執籥秉翟則
[145-4b]
魏武始舞也宣烈舞有牟弩有干戚牟弩漢巴渝舞也
干戚周舞也由是言之何承天之論未為知樂者也眀
帝又自改鞞舞曲歌辭大眀中以鞞柫雜舞合之鐘石
施之殿庭順帝昇眀中王僧䖍以爲乖於雅體何其知
言邪
文帝元嘉十三年司徒彭城王義康於東府正㑹依舊
給伎總章工馮大列相承給諸王伎十四種其舞伎三
十六人太常博士傅崇議以為未詳此人數所由唯杜
[145-5a]
氏注左傳佾舞云諸侯六六三十六人以為非也夫舞
者所以節八音也八音克諧然後成樂故樂必以八人
為列自天子至士降殺以兩兩者减其二列耳杜以為
一列又减二人至士止餘四人豈復成樂按服䖍注左
傳云天子八八諸侯六八大夫四八士二八其議甚允
今諸王不復舞佾其總章舞伎即古之女樂也殿庭八
八諸王則應六八春狄鄭伯納晉悼公女樂二八晉以
一八賜魏絳此樂以八八為列之證也若如議者唯天
[145-5b]
子有八則鄭應納晉二六晉應賜絳一六也自天子至
士其文物典章尊卑差級莫不以兩未有諸侯既降二
列輙减二人近降大半非唯八音不具於兩義亦乖
齊武帝祠南郊初獻奏文徳宣烈之舞次奏武徳宣烈
之樂太祖髙皇帝配享奏高徳宣烈之樂北郊初獻奏
地徳凱容之樂次奏昭徳凱容之樂眀堂之樂並同二
郊之奏宗廟太祖神室奏髙徳宣烈之樂穆后奏穆徳
凱容之樂髙祖奏眀徳凱容之舞
[145-6a]
齊永眀中釋寳月為太樂令鄭義秦論曰笛節以旄籥
飾以羽今笛籥並用羽舊制進賢冠幘不簪筆朱衣褾
服中厠皂緣曲領白布袜複舄義秦乃改簪筆笛籥同
用竹朱漆籥三孔笛一頭五色毦籥兩頭葆羽毦著馮
皮履梁武帝辨之曰詩云左手執籥右手秉翟筆笏以
記事受言舞者何事簪筆邪
梁室肇有天下任昉宗王肅之議凡郊廟備六代之樂
武帝非之以為仲尼晏朝之意於是不備宫架不徧舞
[145-6b]
六代至於郊廟及三朝設架則非宫非軒非判非特直
以至恭所應施用而已何其率邪故其命武舞為大壯
文舞為大觀南郊舞奏黄鍾取陽始化也北郊舞奏林
鍾取隂始化也眀堂宗廟舞奏㽔賓取恭名隂主之義
也三朝則大壯奏夷則大觀奏姑洗取其月王也彼謂
魏晉以降不應以巴渝夷狄之舞雜周舞真篤論歟
梁武帝時太常任昉奏據魏王肅議周禮賓客皆作備
樂况天地宗廟事之大者周官以下六律六吕五聲八
[145-7a]
音六舞大合樂致鬼神以和邦國請依王肅祀祭郊廟
備六代樂帝曰按言大合樂者是使六律與五聲克諧
八音與舞蹈合節耳豈謂致鬼神祇用六代樂也其後
即言乃分樂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此則曉然已眀肅
則失其㫖矣推檢記載初無宗廟郊禋徧舞之文唯眀
堂之位云以禘禮祀周公於太廟朱干玉戚冕而舞大
武皮弁素幘裼而舞大夏納夷蠻之樂於太廟言廣魯
於天下也按所以舞大武大夏者止欲備其文武二舞
[145-7b]
耳非兼用六代也夏以文受周以武功所以故兼之而
不用濩者濩武舞也周監於二代質文乃備納蠻夷樂
者此眀功徳所湏盖止施禘祭不及四時也今四海之
祭而不徧舞者何夫祭尚於敬不欲使樂繁禮縟故季
氏逮闇而祭日不足則繼之以燭雖有强力之容肅敬
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彼義/反乙利/反以臨祭其為不敬
大矣他日祭子路與焉質眀而始行事晏朝而退孔子
聞之曰誰謂由也而不知禮乎儒者知子頹宴饗猶舞
[145-8a]
六代不知有司跛倚不敬已大若依肅議用六代樂者
郊堂既有迎神之樂又登歌各頌功徳徧以六律繼以
出入方待樂終然後罷祭者此則乖仲尼韙晏朝之㫖
若三獻禮畢即便卒事則無勞於徧舞也
陳武帝宗祀朝饗並遵梁制武舞奏大壯夷則作夾鍾
参應之七月金始王取其剛斷也文舞奏大觀姑洗作
應鍾参應之三月萬物必榮取其布恵也文帝天禧五
年詔劉平張崖定二郊眀堂儀改天嘉中所用齊樂盡
[145-8b]
以韶為名更舞七徳之舞工執干楯曲終復綴出就縣
東繼舞九叙之舞工執羽籥
後魏道武帝定中山獲其樂縣自制樂舞追尊祖考諸
帝樂用八佾奏皇始之舞冬至祭天於南郊圜丘樂用
皇矣奏雲和之舞夏至祭地於北郊方澤樂用天祚奏
大武之舞及破赫連昌獲古雅樂平凉州得其伶人器
服並擇而存之後通西域又以恱般國鼓舞設於樂府
文帝時公孫崇典知樂章嘗言於帝曰樂府先傳正聲
[145-9a]
有王夏登歌鹿鳴之屬而有文始五行勺舞及太祖初
興所制皇始之舞又有呉夷東夷西戎之舞凡七舞用
之郊廟中京造次但用文始五行皇始三舞而已皇魏四
祖三宗之樂宜有表章帝乃詔劉芳更定文武二舞始於
大饗用之後祖瑩等建言請以韶舞為崇徳武舞為章
烈總名曰嘉成詔可其議特凖古六代之樂易嘉成為大
成然赫連昌凉州恱般國之樂呉夷東夷西戎之舞並列
之太樂是不知先王之時夷樂作於國門右辟之說也
[145-9b]
北齊之舞作覆燾以享天地之神作恢祚以獻髙祖武
帝之室宣政以獻文襄之室光大以獻文宣之室朝饗
用文武之舞咸有階歩其雜樂歌舞之伎自襄以來皆
所樂好至河清以後傳習尤甚無足紀焉
後周武帝初造山雲之舞又定大夏大漢大武正徳武
徳以備六代之樂南北郊雩壇太廟禘祫朝㑹並用之
然不制神室之舞非古人所以象徳昭功之意也
城舞 後周武帝平齊作永安樂行列方正象城郭謂
[145-10a]
之城舞用八十人刻木為靣狗喙獸耳以金飾之垂線
為髮畫襖皮帽舞蹈姿致猶作羌胡狀
隋文帝平陳之後盡得宋齊舊樂更詔牛宏等定文武
之舞辨器服之異又凖樂記象徳擬功初來就位總干
而山立思君道之難也發揚蹈厲威而不殘也武亂皆
坐四海咸安也武始而受命再成而定山東三成而平
蜀道四成而北狄是通五成而江南是拓六成復綴以
闡太平文武曰不用象功徳直象事可也近代舞出入
[145-10b]
皆作樂謂之階歩咸用肆夏周官所謂出入奏鐘鼓是
也並依定焉梁帝罷之不知經之過也魏晉以來有矛
俞弩俞及諸儒𨗳引之𩔖既非正典悉罷不用亦可謂
治古之舉也其後定令置七部樂而牛宏又請存鞞鐸
巾拂四舞與新伎並陳宴㑹同設於西凉前奏之帝曰
音聲節奏及舞悉宜依舊惟舞人不捉鞞拂爾牛宏當
世儒宗而措論如是抑何不知先王雅樂之甚哉
隋文舞工六十四並黒介冠進賢冠絳紗連裳白内單
[145-11a]
皂褾領襈裾革帶烏皮履十六工執翣十六工執帗十
六工執旄十六工執羽左手皆執籥二工執纛引前左
舞員外衣冠亦如之武舞工六十四並服武弁朱褠衣
革帶烏皮履左執朱干右執玉戚二工執旌居前二工
執鼗二工執鐸金錞二四工舉二工作二工執鐃二工
執相在左二工執雅在右各一工作焉自旌以下夾引
武舞者在舞員外衣冠亦如之然朱干玉戚古天子之
舞也舞工以之不亦過乎
[145-11b]
唐髙祖時祖孝孫定樂更文舞曰治康武舞曰凱安舞
者各六十四人文舞左籥右翟與執纛而引者二人皆
委貌冠黒素絳領廣褏白絝革帶烏皮履武舞左干右
戚執旌居前者二人執鼗執鐸皆二人金錞二輿者四
人奏者二人執鐃二人執相在左執雅在右皆二人夾
𨗳服平冕餘同文舞朝㑹則武弁平巾幘廣褏金甲豹
文絝烏皮鞾執干戚夾𨗳皆同郊廟凡初獻作文舞之
舞亞獻終獻作武舞之舞太廟降神以文舞每室酌獻
[145-12a]
各用其廟之舞禘祫遷廟之主合食則舞亦如之儀鳳
二年太常卿韋萬石定凱安舞六變一變象龍興參墟
二變象克定關中三變象東夏賓服四變象江淮平五
變象獫狁伏從六變復位以崇象兵還振旅初太宗時
詔秘書監顔師古等撰定𢎞農府君至髙祖太武皇帝
六廟樂曲舞名其後變更不一而自獻祖而下廟舞略
可見也獻祖曰光大之舞懿祖曰長發之舞太祖曰大
政之舞世祖曰大成之舞髙祖曰大眀之舞太宗曰崇
[145-12b]
徳之舞髙宗曰鈞天之舞中宗曰大和之舞睿宗曰景
雲之舞元宗曰大運之舞肅宗曰惟新之舞代宗曰保
大之舞徳宗曰文眀之舞順宗曰大順之舞憲宗曰象
徳之舞穆宗曰和寧之舞敬宗曰大鈞之舞文宗曰文
成之舞武宗曰大定之舞昭宗曰咸寜之舞其餘闕而
不著唐之自製樂凡三大舞一曰七徳舞二曰九功舞
三曰上元舞七徳舞者本名秦王破陣樂太宗為秦王
破劉武周軍中相與作秦王破陣樂曲及即位宴㑹必
[145-13a]
奏之謂侍臣曰雖𤼵揚蹈厲異乎文容然功業由之被
於樂章示不忘本也右僕射封徳彞曰陛下以聖武戡
難陳樂象徳文容豈足道哉帝矍然曰朕雖以武功興
終以文徳綏海内謂文容不如蹈厲斯過矣乃製舞圖
左圓右方先偏後伍交錯屈伸以象魚麗鵝鸛命吕才
以圖教樂工百二十八人被銀甲執㦸而舞凡三變每
變為四陣象擊刺往來歌者和日秦王破陣樂後令魏
徵與員外散騎常侍褚亮員外散騎常侍虞世南太子
[145-13b]
右庻子李百藥更製歌辭名曰七徳舞舞初成觀者皆
扼腕踊躍諸將上夀羣臣稱萬歲蠻夷在庭者請相率
以舞太常卿蕭瑀曰樂所以美盛徳形容而有所未盡
陛下破劉武周薛舉竇建徳王世充願圖其狀以識帝
曰方四海未定攻伐以平禍亂製樂陳其梗槩而已若
備寫擒獲今將相有嘗為其臣者觀之有所不忍我不
為也自是元日冬至朝㑹慶賀與九功舞同奏舞人更
以進賢冠虎文袴螣虵帶烏皮鞾二人執旌居前其後
[145-14a]
更號神功破陣樂九功舞本名功成慶善樂太宗生於
慶善宫貞觀六年幸之宴從臣賞賜閭里同漢沛宛帝
歡甚賦詩起居郎吕才被之管絃名曰功成慶善樂以
童兒六十四人冠進徳冠紫袴褶長褏漆髻屣履而舞
號九功舞進蹈安徐以象文徳麟徳二年詔郊廟享祀
奏文舞用功成慶善樂曵履執紼服袴褶童子冠如故
武舞用神功破陣樂衣甲持㦸執纛者被金甲八佾加
簫笛歌鼓列坐縣南若舞即與宫縣合奏其宴樂二舞
[145-14b]
仍别設焉上元舞者髙宗所作也舞者百八十人衣畫
雲五色衣以象元氣其樂有上元二儀三才四時五行
六律七政八風九宫十洲得一慶雲之曲大祠享皆用
之至上元三年詔惟圜丘方澤太廟乃用餘皆罷又曰
神功破陣樂不入雅樂功成慶善樂不可降神亦皆罷
而郊廟用治康凱安如故儀鳳二年太常卿韋萬石奏
請作上元舞兼奏破陣慶善二舞而破陣樂五十二徧
著於雅樂者二徧慶善樂五十徧著於雅樂者一徧上
[145-15a]
元舞二十九徧皆著於雅樂又曰雲門大咸大㲈大夏
古文舞也大濩大武古武舞也為國家者揖讓得天下
則先奏文舞征伐得天下則先奏武舞神功破陣樂有
武事之象功成慶善樂有文事之象用二舞請先奏神
功破陣樂初朝㑹常奏破陣舞髙宗即位不忍觀之乃
不設後幸九成宫置酒韋萬石曰破陣樂舞所以宣揚
祖宗盛烈以示後世自陛下即位寢而不作者乆矣禮
天子親總干戚以舞先祖之樂今破陣樂久廢羣下無
[145-15b]
所稱述非所以發孝思也帝復令奏之舞畢歎曰不見
此樂垂三十年追思王業勤勞若此朕安可忘武功邪
羣臣皆稱萬歳然遇饗燕奏二樂天子必避位坐者皆
興太常博士裴守真以為奏二舞時天子不宜起立詔
從之及髙宗崩改治康舞曰化康以避諱武后毁唐太
廟七徳九功之舞皆亡唯其名存自後復用隋文舞武
舞而已
 開元元年瀛州司法參軍趙慎言言按周禮以樂舞
[145-16a]
 教國子舞雲門大咸大濩大武是知古之舞者即諸
 侯子孫容服鮮麗故得神祗降福靈光燭壇今之舞
 人並容貌菆陋屠沽之流用以接神欲求降福固亦難
 矣隋猶以品子為之號為二舞郎逮乎聖朝遂變斯制
 誠願革兹近誤考復古道其二舞人取品子年二十以
 下顔容修正者為之令太常博士主之准國子學給科
 行事之外習六樂之道學五禮之儀十周年量文武授
 散官號曰雲門生又五郊工人舞人衣服合依五色按
[145-16b]
 周禮以蒼璧禮天以黄琮禮地以青珪禮東方以赤
 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元璜禮北方是知五方帝
 徳色玉不同四時文物各隨方變冀以同色相感同事
 相宜隂陽交泰莫不由此今祭器裀褥總隨於五方五
 郊衣服獨乖於方色舞者常持皂飾工人恆服絳衣以
 臣愚知深為不便其工人衣服各依方色其宗廟黄
 色仍各以所主色褾袖又以樂治身心禮移風俗請立
 樂教以化兆民周禮曰以樂徳教國子中和祗庸孝
[145-17a]
 友其國子諸生請教以樂經同於禮傳則人人知禮
 家家知樂自然風移俗易災害不生其樂經章目雖
 詳稍乖㫖要請委通眀博識修撰訖然後頒下
大定舞 本出破陣樂舞者百四十人被五采文甲持
槊歌云八弦同軌樂以象平遼東而邉隅大定也
聖夀舞 唐髙宗武后作舞用百四十人金銅冠五色
畫衣舞之行列必成字凡十六變而畢有聖超千古道
泰百王皇帝萬年寳祚彌昌之字然先王作樂有六變
[145-17b]
而止者有八變而止者有九變而止者未聞十六變也
不亦失大樂必易之意邪
光聖舞 唐眀皇作舞者八十人鳥冠五采畫衣兼以
上元聖夀之容以歌王業所興也
讌樂舞 唐張文收所造也舞工二十人緋綾為袍絲
布為袴又分四部景雲舞八人慶善舞四人承天舞四
人樂用玉磬二格大方饗一格搊箏筑臥箜篌大箜篌
小箜篌大琵琶小琵琶大五絃琵琶小五絃琵琶吹葉
[145-18a]
大笙小笙大觱篥小觱篥大簫小簫正銅鈸和銅鈸長
笛短笛楷鼓連鼓鞉鼓桴鼓各一工歌二開元以後並
亡唯景雲舞僅存爾
長夀舞 武后長夀年所制舞者十有二人衣冠皆畫
天授舞 武后天授年所制舞者四人畫衣五采鳳冠
萬嵗舞 鳥歌萬嵗樂舞唐武太后所造也當是時宫
中養鳥能人言又常稱萬嵗故為樂以象之舞者三人
緋大袖並畫鸜鵒冠作鳥像嶺南有鳥似鸜鵒稍大乍
[145-18b]
視不可辨久飬之能言南人謂之吉了亦云/料開元初廣
州獻之言音䧺重如丈夫委曲識人情慧於鸚鵡逺矣
漢書武帝紀書南越獻能言鳥豈謂此邪北方常言鸜
鵒踰嶺乃能言傳者誤矣
龍池舞 唐眀皇所作初帝在藩邸居龍慶坊坊之南
忽變為池望氣者異焉中宗末年汎舟池中及即位以
坊為宫池水逾大彌漫數里故為此樂以歌其祥舞者
十有二人為列服五色紗雲衣芙蓉冠無憂履四工執
[145-19a]
蓮花以引舞一奏而五疉
小破陣樂舞 唐眀皇造舞者四人金甲胄蓋生於立
部伎也
師子舞 唐太平樂亦謂之五方師子舞師子摯獸出
於西南夷天竺師子等國綴毛為之各髙丈餘人居其
中像其俛仰馴狎之容二人持繩秉拂為習㺯之狀五
師子各放其方色百四十人歌太平樂舞以足持繩者
服飾作崑崙狀
[145-19b]
中和舞 唐徳宗造舞因成八卦仲春麟徳殿㑹百僚
觀新樂詩且叙其舞曰朕以仲春之首紀為令節聽政
之暇韻於歌詩象中和之容作中和之舞
六合還淳舞 唐調露二年上御洛城南樓賜太常奏
六合還淳之舞
順聖舞 昔于司空頔撰順聖樂以進毎宴必使奏之
其曲將半行綴皆伏一人舞於中央幕客韋授笑曰何
用窮兵獨舞觀其言雖詼諧然亦不為無味矣豈古所
[145-20a]
謂譎諫邪
承天舞 承天樂舞四人紫袍進徳冠並銅帯
聖主回鑾舞 唐大定元年天后幸京師同州刺史蘇
環進聖主還京樂舞上御行宫樓觀之賜以束帛令編
之樂府
一戎大定舞 唐龍朔元年上召李勣阿史那上官儀
等宴於城門觀屯營新教之舞名之一戎大定樂皆親
征遼東形容用武之象也
[145-20b]
神宫大樂舞 唐武后長夀中親享萬象神宫因制此
舞用舞者九百人作之神宫之庭焉
霓裳舞 唐文宗毎聽樂鄙鄭衛聲詔奉常習開元中
霓裳羽衣舞以雲韶樂和之舞曲成太常卿馮定總樂
工閱之於庭端凝若植文宗乃召升階自吟定送客西
江詩因錫禁中瑞錦令録所著古體詩以獻豈莊周所
謂旦暮遇之者邪自兵亂以來霓裳羽衣曲其音遂絶
江南偽主李煜樂工曹者素善琵琶因按譜得其聲煜
[145-21a]
后周氏亦善音律又自變易徐鉉問曹曰法曲本緩而
此聲太急何也曹曰宫中人易之議者以為非吉祥也
後嵗餘而周氏卒矣
景雲舞 舞者八人花錦為袍五綾為袴綠雲冠黑皮

坐部舞 立部舞 唐安樂太平破陣慶善大定上元
聖夀光聖等舞皆雷大鼓雜以龜茲之樂大定樂加金
鉦唯慶善舞獨用西涼樂舊破陣上元慶善三舞皆更
[145-21b]
其衣冠合之鍾石别享郊廟以破陣為七徳之武舞慶
善為九功之文舞自武后僣亂毁唐宗廟斯禮竟廢矣
安樂等八舞皆立奏之樂府謂之立部伎也自長夀天
授鳥歌萬嵗龍池小破陣等舞皆同龜茲樂舞人皆穿
皮鞾惟龍池舞備用雅樂而無鍾石舞躡履讌樂等六
舞皆坐奏之樂府謂之坐部伎也唐之雅樂其雜夷蠻
之制如此然則卒致胡雛之禍者有以也夫
傾盃舞 唐明皇常令教舞馬百駟分為左右部時塞
[145-22a]
外亦以善馬來貢上俾之教習無不曲盡其妙因命衣
以文繡絡金鈴飾其鬛間雜以珠玉其曲謂之傾盃樂
凡數十疊奮首鼓尾縱横應節又施三層板牀乘馬而
上抃轉如飛或命壮士舉榻馬舞其上樂工數十環立
皆衣以淡黄衫文玉帶必求妙齡姿美者充之每遇千
秋節大宴勤政樓奏立坐二部伎畢則自内廐引出舞
之其後明皇幸蜀而舞馬散在民間禄山頗心愛之自
是以數十匹置之范陽後為田承嗣所得而雜於戰馬
[145-22b]
置之外棧既而軍中饗士樂作馬舞不能自止厮養輩
謂其為妖擁篲以擊之馬立其舞不中節抑揚頓挫尚
存故態廐吏遽以為怪白承嗣箠之終斃於櫪下惜哉
由是觀之山海經述海外太樂之野夏后啓於此舞九
代馬穆天子傳有馬舞之舞亦信有之矣
軟舞 唐開成末有樂人崇胡子能軟舞其腰支不異
女郎也然舞容有大垂手有小垂手或像驚鴻或如飛
燕婆娑舞態也蔓延舞綴也然則軟舞蓋出體之自然
[145-23a]
非此類歟
健舞 唐教坊樂垂手羅廻陂樂蘭陵王春鶯囀半社
渠借席烏夜啼之屬謂之軟阿遼柘枝黄章拂林大渭
州達摩支之屬謂之健舞故健舞曲有大杆阿連柘枝
劍氣胡旋胡勝軟舞有舞州蘇合香拙枝團亂旋甘州

歎舞 唐咸通中伶人李可及善音律尤能囀喉為新
聲音辭曲折聽者忘倦京師屠沽少年效之謂之拍彈
[145-23b]
時同昌公主喪除懿宗與郭淑妃悼念不已可及為歎
百年舞曲舞人皆盛飾珠翠仍畫魚龍地衣以列之曲
終樂闋珠翠覆地調語悽惻聞者流涕懿宗嘗厚賜之
時宰相曺確屢論之不納至僖宗朝卒為崔彦昭所奏
死於嶺表豈得放鄭逺佞之意邪
  杜氏通典前代樂飲酒酣必起自舞詩云屢舞僊
  僊是也宴樂必舞但不宜屢耳前代譏在屢舞不
  譏舞也漢武帝樂飲長沙定王舞是也魏晉以來
[145-24a]
  尤重以舞相屬謝安以屬桓嗣是也近代以來此
  風絶矣宋孝武帝大明中以鞞拂雜舞合之鍾石
  施於廟庭鶴舞馬舞竹書穆天子傳亦有之宋鮑
  昭又有舞鶴賦此舞或時而有非樂府所統今翔
  麟鳳苑廐有蹀馬俯仰騰躍皆合曲節朝會用樂
  則兼奏之
梁太祖開平初造崇徳之舞以祀昊天開平之舞以享
宗廟然廟有四室室為一舞一室曰大合之舞二室曰
[145-24b]
象功之舞三室曰來儀之舞四室曰昭徳之舞
後唐依前制獨宗廟四室别立舞名懿宗用昭徳之舞
獻祖用文明之舞太祖用應天之舞昭宗用永平之舞
莊宗用武成之舞明宗用雍熙之舞
晉高祖初詔崔棁等制定樂舞棁等講求唐制盡復其
器服工員改文曰昭徳之舞武曰成功之舞始為大會
陳之並推取教坊諸工以備行列屈信俯仰頗有儀度
其後太常更自廣募工員多出市人閲習未幾而元會
[145-25a]
朝饗遂用寺工以陳於廷進退無旅而歌如虞殯當時
識者觀之知晉之将亡兆於此矣
漢高祖即位之初太常張昭進言唐有治康凱安七徳
九功四舞不可廢罷宜更名號示不相襲也故治康曰
治安之舞凱安曰振徳之舞九功曰觀象之舞七徳曰
講功之舞治安振徳用之郊廟觀象講功施之燕享又
宗廟四室室别名舞一室曰靈長之舞二室曰積善之
舞三室曰顯仁之舞四室曰章慶之舞未幾高祖廟有
[145-25b]
司上觀徳之舞云
周廣順初太常卿邊蔚奏改治安為政和之舞振徳為
善勝之舞觀象為崇徳之舞講功為象成之舞宗廟樂
舞信祖廟舞肅雍之舞僖祖廟舞章徳之舞義祖廟舞
善慶之舞慶祖廟舞觀成之舞太祖廟舞明徳之舞世
宗廟舞定功之舞
宋朝建隆之初竇儼首議更周樂舞之名以崇徳舞為
文徳之舞象成舞為武功之舞權籍教坊及開封府樂
[145-26a]
户子弟充之冠服用唐舊制而已
太祖皇帝乾元殿朝羣臣更詣大明殿上夀詔用文徳
武功之舞然郊廟殿廷同制其容綴未稱朝廷揖遜之
意故和峴建言宜先奏文舞焉殿廷所用文舞宜為盛
徳升聞之舞取舜受堯禪元徳升聞之義也舞工用百
二十人八佾之數判為八列列十六工皆著履執拂服
袴褶冠進賢二工執五采纛引之文容變數略倣舊儀
次奏武舞宜為天下大定之舞取武王一戎衣而天下
[145-26b]
大定之義也舞工亦凖文舞之數被金甲持㦸二工執
五色旗引之一變象六師舉二變象上黨平三變象維
揚定四變象荆湖復五變象卭蜀來六變象師還振旅
至於鐃鐸雅相錞鼗幷舞舞工冠服仍舊而已太宗淳
化中峴弟㠓復奏昔改殿廷二舞以光太祖功烈今亦
應更定舞名其舊用盛徳升聞宜更名化成天下之舞
取易稱化成天下之義也天下大定更名威加海内之
舞取漢高祖為威加海内之歌也蓋其舞亦六變焉一
[145-27a]
變象講武二變象漳泉歸三變象杭越朝四變象殄幷
汾五變象清銀夏六變象兵還振旅每變樂一曲而已
詔從之和峴弟兄可謂善因時而造者
真宗又詔殿廷二舞復用乾徳舊名祥符中崇奉玉清
昭應宫等諸祠每乗輿薦獻並作備樂别號文舞曰發
祥流慶之舞武舞曰降真觀徳之舞又因太宗裁萬國
朝天之曲造同和之舞裁平晉之曲造定功之舞郊廟
並奏之天聖中孫奭進言太常雅樂郊廟酌獻上用登
[145-27b]
歌不作文舞亞獻又不作武舞止奏正安而已於是劉
筠等議自是宗廟酌獻復用文舞武舞工先入以須亞
獻而亞獻終獻並舞正安之曲郊祀天地與宗廟既異
廟室各有稱頌功徳故文舞迎神之後各奏逐室之舞
郊祀降神奏高安之曲文舞已作及皇帝酌泛齊惟登
歌奏禧安之樂而舞綴不作亞獻終獻仍用武舞焉明
道中冬至皇帝率羣臣於文徳殿莊獻明肅皇太后行
上夀之禮設宫縣進厚徳無疆之文舞四海會同之武
[145-28a]
舞各三變而罷
宋祖宗廟室樂舞之名 僖祖室曰大善之舞順祖室
曰大寧之舞翼祖室曰大順之舞宣祖室曰大慶之舞
太祖室曰大定之舞太宗室曰天盛之舞真宗室曰大
明之舞仁宗室曰大仁之舞英宗室曰大英之舞神宗
室曰大成之舞諸后之室凡行酌獻之禮孝恵孝章位
同奏大統之曲淑徳位奏大昌之曲章懷位奏大治之
曲自餘随帝室所奏云
[145-28b]
  陳氏樂書曰竊觀祖宗之室曲異之舞至於后室
  一用文徳之舞而武舞不用焉豈非感於先儒婦
  人無武事之説邪春秋書初獻六羽非無武舞也
  特舉羽以見干耳如曰不然閟宫祀姜嫄之詩何
  以美萬舞洋洋乎古人亦常振萬於文夫人之側
  亦足考信矣方今誠於諸后之室并奏文武之舞
  以娯樂神靈以形容徳美真曠代甚盛之舉而不
  失先王之制也
[145-29a]
  又曰周人教國子之舞有大司樂有小司樂又舞
  師下士二人胥四人舞徒四十人然則古之舞者
  非獨給繇役之賤者而已雖為國子爵為下士亦
  預焉漢太樂律卑者之子不得舞宗廟之酎除吏
  二千石至六百石關内侯至五大夫之子取其適
  者五尺以上年十二至三十顔色和身體修治者
  以為舞人古國子下士之實也唐之郊廟舞工不
  合古制趙慎言奏議隋代猶以品子為之號二舞
[145-29b]
  郎唐興遂變其制誠願復古道取品子年二十以
  下容質修正者備二舞之員令太常博士主之准
  國子學給科閒日得習六樂學五禮滿十嵗量文
  武授散官號雲門生其制亦可謂近古矣然不設
  課試之法勸沮之術未為備制也聖朝舞郎之制
  尚仍唐舊誠推慎言之法輔之以課試勸沮之方
  以之饗郊廟接神祇未有不降格而來饗矣今日
  不得不為之留意也
[145-30a]
神宗元豐二年詳㝎所以朝會樂而有請者十其三定
文舞武舞各為四表表距四步為鄼綴各六十四文舞
者服進賢冠左執籥右秉翟分八佾二工執纛引前衣
冠同之舞者進蹈安徐進一歩則两两相顧揖三歩三
揖四歩為三辭之容是為一成餘成如之自南第一表
至第二表為第一成至第三表為再成至北第一表為
三成覆郤行至第三表為四成至第二表為五成復至
南第一表為六成而武舞入今文舞所秉翟羽則集雉
[145-30b]
尾置於髹漆之柄求之古制實無所本聶崇義圖羽舞
所執𩔖羽葆幢析羽四重以結綬系於柄此纛翳之謂
也請按圖以翟羽為之其四武舞服平巾幘左執干右
執戈二工執旌居前執鼗執鐸各二工金錞二四工舉
二工執鐲執鐃執相在左執雅在右亦各二夾引舞者
衣冠同之分八佾於南表前先振鐸以通鼓乃擊鼓以
警戒舞工聞鼓聲則各依鄼綴總干正立安位堂上長
歌以咏歎之於是播鼗以導舞舞者進步自南而北至
[145-31a]
冣南表以見舞漸然後左右夾振鐸次擊鼓以金錞和
之以金鐲節之以相而輔樂以雅而陔步舞者發揚蹈
厲為猛賁䢪速之狀每歩一進則两两以戈盾相嚮一
擊一刺為一伐為一成成謂之變至第二表為一變至
第三表為二變至北第一表為三變舞者覆身嚮堂郤
行而南至第三表為四變乃擊刺而前至第二表囘易
行列春雅節步分左右而跪以右膝至地左足仰起象
以文止武為五變舞蹈而進為兵還振旅之狀振鐸揺
[145-31b]
鼗擊鼓和以金錞廢鐲鳴鐃復至南第一表為六變而
舞畢古者人君自舞大武故服冕執干戚若用八佾而
為擊刺之容則舞者執干戈説者謂武舞戰象樂六奏
每一奏之中率以戈矛四擊刺戈則擊兵矛則刺兵玉
戚非可施於擊刺今舞執干戚蓋沿襲之誤請左執干
右執戈
哲宗元祐四年十二月始命大樂正葉防撰三朝二舞
儀武舞曰威加四海之舞第一變舞人去南表三歩總
[145-32a]
干而立聽舉樂三鼓前行三歩及表而蹲再鼓皆舞進
一歩正立再鼓皆持干荷戈相顧作猛賁䢪速之狀再
鼓皆轉身向裏以干戈相擊刺足不動再鼓皆囘身向
外擊刺如前再鼓皆正立舉手蹲再鼓皆舞進一步轉
靣相向立干戈各直腰再鼓各前進以左足在前右足
在後左手執干當前右手持戈在腰為進旅再鼓各相
擊刺再鼓各退身復位整其干為退旅再鼓皆正立蹲
再鼓皆舞進一歩正立再鼓皆轉靣相向秉干持戈坐
[145-32b]
作再鼓各相擊刺再鼓皆起收其干戈為克㨗之象再
鼓正立遇節則蹲第二變聽舉樂依前蹲再鼓皆舞進
一歩正立再鼓皆正靣作再鼓各轉身向裏相擊刺足
不動再鼓各轉身向外擊刺如前再鼓皆正立蹲再鼓
皆舞進一歩陳其干戈左右相顧為賁速之狀再鼓皆
併入行以八為四再鼓皆两两對相擊刺再鼓皆囘易
行列左在右右在左再鼓皆舉手蹲再鼓皆舞進一歩
正立再鼓各分左右再鼓各揚其干戈再鼓交相擊刺
[145-33a]
再鼓皆總干正立遇節樂則蹲第三變聽舉樂則蹲再
鼓皆舞進一歩轉靣相向再鼓整干戈以象登臺講武
再鼓皆擊刺於東南再鼓皆案盾舉戈東南嚮而望以
象漳泉奉土再鼓皆擊刺於正南再鼓皆按盾舉戈南
嚮而望以象杭越來朝再鼓皆舞一歩正立再鼓皆擊
刺於西北再鼓皆案盾舉戈西北嚮而望以象克殄幷
汾再鼓皆擊刺於正西再鼓皆按盾舉戈西嚮而望以
象肅清銀夏再鼓皆舞進一歩正跪右膝至地左足微
[145-33b]
起再鼓皆置干戈於地西各拱其手象其不用再鼓皆
左右舞蹈象以文止武之意再鼓皆就拜收其干戈起
而躬立再鼓皆舞退鼓盡即止以象兵還振旅文舞曰
化成天下之舞第一變舞人立南表之南聽舉樂則蹲
再鼓皆舞進一歩正立再鼓皆稍前而正揖合手自下
而上再鼓皆左顧左揖再鼓皆右顧右揖再鼓皆開手
蹲再鼓皆進一歩正立再鼓皆少郤身初辭合手自上
而下再鼓皆右顧以右手在前左手推出為再辭再鼓
[145-34a]
皆左顧以左手在前右手推出為固辭再鼓皆合手蹲
再鼓皆舞進一步正立再鼓皆俛身相顧初謙合手當
胷再鼓皆右側身左垂手為再謙再鼓皆左側身右垂
手為三謙再鼓皆躬而授之遇節樂則蹲第二變聼舉
樂則蹲再鼓皆舞進一歩轉靣相向再鼓皆稍前相揖
再鼓皆左顧左揖再鼓皆右顧右揖再鼓皆開手蹲正
立再鼓皆舞進一歩復相向再鼓皆郤身為初辭再鼓
皆舞辭如上儀再鼓皆再辭再鼓皆固辭再鼓皆合手
[145-34b]
蹲正立再鼓皆舞進一歩再鼓相向再鼓皆顧為初謙
再鼓皆再謙再鼓皆三謙再鼓皆躬而授之正立節樂
則蹲第三變聽舉樂則蹲再鼓皆舞進一歩两两相向
再鼓皆相趨揖再鼓皆左揖如上再鼓皆右揖再鼓皆
開手蹲正立再鼓皆舞進一步復相向再鼓皆郤身初
辭再鼓皆再辭再鼓皆固辭再鼔皆合手蹲正立再鼓
皆舞進一步两相向再鼓皆相顧初謙再鼓皆再謙再
鼓皆三謙躬而受之正立節樂則蹲凡二舞綴表器及
[145-35a]
引舞振作並與大祭祀之舞同協律郎陳沂按閲以謂
節奏詳備自是朝會則用之
徽宗政和二年議禮局上親祠二舞之制詳見樂懸門/
高宗紹興十三年詔討論郊廟樂舞僖祖廟用基命之
樂舞翼祖廟用大順之樂舞宣祖廟用天元之樂舞太
祖廟用皇武之樂舞太宗廟用大定之樂舞真宗仁宗
廟樂舞曰熙文曰美成英宗神宗廟樂舞曰治隆曰大
明哲宗徽宗欽宗廟樂舞曰重光曰承元曰瑞慶皆以
[145-35b]
無射宫奏之詳見樂/制門
寧宗即位孝宗廟奏用大倫之樂舞光宗廟奏用大和
之樂舞
 
 
 
 
 文獻通考卷一百四十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