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通考 > 文獻通考 卷一百四十
[140-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一百四十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樂考十三
  樂懸
[140-2a]
 
 
 
 
 
 
 
 
[140-2b]
  陳氏樂書曰古者治定制禮功成作樂舜之為樂
  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堂上之樂也以象廟朝
  之治故繼之祖考来格虞賓在位羣后徳讓下管
  鼗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堂下之樂也以象萬物
  之治故繼之鳥獸蹌蹌禮記文王世子曰登歌清
  廟下管象武郊特牲曰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貴人
  聲也仲尼燕居曰升歌清廟示徳也下而管象示
  事也祭義曰昔周公有勲勞於天下成王賜之重
[140-3a]
  祭升歌清廟下而管象燕禮大射曰升歌鹿鳴四
  牡皇皇者華下管新宫由此觀之周之升歌不過
  清廟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下管不過象武新宫則
  舜升歌下管之詩雖無經見要之歌以示徳管以
  示事一也徳成扵上歌詠扵堂上事成扵下管吹
  扵堂下豈非無所因為上有所待為下邪極而論
  之堂上之樂以詠為主堂下之樂以間為主則律
  和聲也兩者並用然後上合奏而不失中和之紀
[140-3b]
  矣然則樂之張陳戛擊必扵堂上柷敔必扵堂下
  何邪曰柷敔器也戛擊所以作器也器則卑而在
  下作器者尊而在上貴賤之等也六詠為律六間/為吕言以間而
  不言律與周官/言典同同意荀卿曰縣一鐘而尚拊大戴禮曰
  縣一磬而尚拊為堂上之樂則一鐘一磬尚拊亦
  堂上之樂也盖古者歌詩搏拊而縣興故一鐘黄
  鍾之特鐘也一磬黄鍾之特磬也方其工之升歌
  也搏拊而鐘磬作焉黄鍾之鐘鳴扵堂上而堂下
[140-4a]
  之編鐘應之黄鍾之磬鳴扵堂上而堂下之編磬
  應之所以節歌者之句也豈非以歌中聲之詩必
  假中聲之鐘磬以發其音邪宋朝堂上之樂不設
  一鐘一磬而尚拊臣恐未合先王之制神瞽考中
  聲之意也
  又曰古之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類以成其行然
  後發以聲音文以琴瑟而堂上之樂作矣動以干
  戚飾以羽旄從以簫管而堂下之樂作矣琴瑟作
[140-4b]
  扵堂上象廟朝之治簫管作扵堂下象萬物之治
  則徳自此顯足以奮至徳之光氣自此調足以動
  四氣之和其扵著萬物之理也何有若夫荀卿謂
  君子以鐘鼓導将是又合堂上下之樂而雜論之
  非分而序之故也荀卿以堂上鞉柷椌楬為似萬
  物則是以堂上之拊似之誤矣
  樂書房中樂論曰燕禮若與四方之賓燕有房中
  之樂周禮笙師教縵樂燕樂之鐘磬漢書曰漢有
[140-5a]
  房中祠樂髙祖唐山夫人所作梁書曰周六代
  之樂至秦餘韶房中而已由是推之房中之樂自
  周至扵秦漢盖未甞廢其所異者特秦更為夀人
  漢更為安世魏更為正世至晉復為房中也漢恵
  帝使夏侯寛合之管絃晉武帝别置女樂三十人
  扵黄帳外隋髙祖嘗謂羣臣曰自古天子有女樂
  暉逺對曰窈窕淑女鐘鼓樂之則房中之樂也髙
  祖大悦然則房中之樂非無鐘磬也毛萇侯芭孫
[140-5b]
  毓皆云有鐘磬是已鄭康成王肅謂房中之樂弦
  歌周南召南而不用鐘磬之節后夫人之所諷誦
  以事君子也陳統曰婦人尚柔以静為體不宜用
  鐘至隋牛𢎞修樂採蕭統之説而然之取文帝地
  厚天髙之曲命嬪御登歌上夀而已是不深考闗
  雎磬師之過也賈公彦亦謂房中之樂以祭祀則
  有鐘磬以燕則無鐘磬是亦文先儒之過又從而
  為之辭也唐禮書房中之樂不用鐘鎛以十二大
[140-6a]
  磬代之是不知一音不備不足以為樂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掌凡樂事大祭祀宿懸遂以聲展之
叩聼其聲具陳/次之以知完不小胥正樂懸之位王宫懸諸侯軒懸卿
大夫判懸士特懸辨其聲樂懸謂鐘磬之屬懸扵筍虡/者鄭衆云宫懸四面懸軒懸
去其一面判懸又去其一面特懸又去其一面四面象/宫室四面有墻故謂之宮懸軒懸三面其形曲故春秋
傳曰請曲懸繁纓以朝諸侯之禮言謂軒懸去南面避/王也判懸左右之合空空北面特懸之扵東方或扵階
間而/已凡懸鐘磬半為堵全為肆鐘磬者編懸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虡謂之堵
鐘一堵磬一堵謂之肆半之者謂諸侯之卿大夫也半/天子之卿大夫西懸鐘東懸磬亦半天子之士懸磬而
[140-6b]
已鄭衆云以春秋/傳曰歌鐘二肆
[140-7a]

[140-8a]

[140-9a]
  陳氏樂書曰樂懸之制自夏商而上未有聞焉自
  夏商而下其略始見扵尚書大傳其詳備扵周禮
  春官以書大傳推之自古天子将出撞黄鍾右五
  鐘皆應黄鍾在陽陽主動君出則以動吿静而静
  者皆和故馬鳴中律歩者有容駕者有文御者有
  數周旋中規折旋中矩立則磬折拱則抱鼓然後
  奏登車吿出也入撞蕤賓左五鐘皆應蕤賓在陰
  陰主静君入則以静吿動而動皆和故狗吠彘鳴
[140-9b]
  及倮介之蟲莫不延頸以聼在内者皆玉色在外
  者皆金聲然後少師奏登堂就席吿入也然則十
  二鐘在懸之制權輿扵此歟以周禮春官推之大
  司農凡樂事大祭祀宿縣遂以聲展之小胥之職
  正縣樂之位王宫縣諸侯軒縣卿大夫判縣士特
  縣辨其聲凡縣鐘磬半為堵全為肆盖縣鐘十二
  為一堵如牆堵然二堵為一肆春秋襄十年鄭人
  賂晉侯歌鐘二肆是也宫縣四面象宫室王以四
[140-10a]
  方為家故也軒懸缺其南避王南面故也判懸東
  西之象卿大夫左右王也特懸則一肆而已象士
  之特立獨行也郊特牲譏諸侯宫懸漢武帝髙張
  四懸晉元帝備四廂金玊豈王宫懸歟春秋譏衛
  仲叔于奚請曲縣後漢光武賜東海恭王鐘簨之
  樂豈諸侯軒縣歟禮大夫無故不徹縣椘子享卻
  至為地室而縣焉田蚡前庭羅鐘鼓立曲旃豈大
  夫判縣歟鄉射笙入扵縣中西面則東縣磬而已鄉
[140-10b]
  飲磬階縮霤笙入磬南則縮縣而已豈士特縣歟
  通禮義纂曰軒縣三面歌鐘三肆判縣兩面歌鐘
  二肆特縣一面惟磬而已其説是也然則鄉射有
  卿大夫詢衆庶之事鄉飲酒乃卿大夫之禮皆特
  縣者也以詢庶賓賢能非為已也故皆從士制燕
  禮諸侯之禮而工止四人以從大夫之制意亦類
  此以儀禮考之大射樂人宿縣為阼階東笙磬西
  面其南笙鐘其南鎛皆南陳建鼓在阼階西南鼓
[140-11a]
  應鼙在東南鼓西階之西頌磬東南其南鐘其南
  鎛皆南陳一建鼓在其南東鼓朔鼙在其北一建
  鼓在西階之東南面簜在建鼓之間鼗倚扵頌磬
  西紘由是觀之宫縣四面軒縣三面皆鐘磬鎛也
  判縣有鐘磬而無鎛特縣有磬而無鐘以王制論
  之則然以侯制論之又半扵王制矣王制卿大夫
  判縣東西各一肆則諸侯之卿大夫東西各一堵
  王之士特縣南一肆則諸侯之士一堵可知矣鄭
[140-11b]
  康成曰鐘磬十六在一虡為一堵杜預曰縣鐘十
  六為一肆後世四清之聲興焉是亦傅會漢得石
  磬十六遷就而為之志也服䖍一縣十九鐘之説
  不亦詭哉
  又曰大射之儀樂人宿縣扵阼階東笙磬西面其
  南笙鐘其南鎛皆南陳建鼓在阼階西南鼓應鼙
  在其東南鼓西階之西頌磬東面其南鐘其南鎛
  皆南陳一建鼓在其南東鼓朔鼙在其北一建鼓
[140-12a]
  在西階之東南面簜在建鼓之間鼗倚頌磬西紘
  盖堂上之階自階而左為阼自階而右為西笙磬
  在阼階之東而面西頌磬在西階之西而面東由
  笙磬而南鐘鎛所以應笙者也由頌磬而南鐘鎛
  所以應歌者也階雖分乎東西其鐘鎛南陳一也
  自阼階堂下言之一建鼓在其西而面南鼙在其
  東而亦面南焉自西階堂下言之一建鼓在其階
  之南而面東朔鼙在其北而亦面東焉一建鼓在
[140-12b]
  其階之東面南簜在建鼓之間鼗倚扵頌磬之西
  紘盖諸侯之樂備三面以為軒縣大射之儀東西
  有鐘磬之縣推之則天子宫縣堂上之階笙磬頌
  磬各十二縣堂下阼階而南特鐘特鎛亦各十二
  縣西階而南編鐘編鎛亦各十二縣天數也魏志/曰武
  帝至漢中得杜䕫説舊法始復軒/縣磬如今用之受之扵杜䕫也
  又曰陰精之純莫如金陽精之純莫如玉天以陰
  陽立道乾以西北定位西陰位也扵物為金北陽
[140-13a]
  位也扵物為玊孔子寓象扵易揚雄寓象扵太元
  莫不有是説焉今夫莫尊扵天莫親扵地先王所
  以奉事而祭祀以為舉天下之物無以稱其徳惟
  金與玉而已故金罍金爵以禮之圭邸璧琮以祀
  之則樂以金鐘玉磬固其宜也昔禹王天下菲飲
  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豈有金
  鐘玉磬不施扵天地特施扵廟朝哉宋朝著令天
  子親祠南郊及大饗登歌用金鐘玉磬可謂得古
[140-13b]
  人致美之意矣比年以来太樂丞葉防倣唐朝一
  時茍簡之制欲移郊祀天地金鐘玉磬施諸廟朝
  至扵天地特用質素石磬而已是厚扵自奉而薄
  扵天地豈先王禮意哉葉防所據雖出扵唐求之
  扵經亦不過書有鳴球格祖考之文然不知書舉
  祖考以見天地而鳴球不特施廟朝也釐而正之
  實在聖時庶乎神宗皇帝奉事天地誠意被乎萬
  古而無窮矣通禮義纂曰天地尚質用石宗廟及/殿庭尚文用玉磬必用之者聲清正
[140-14a]
  陰陽之祭主/扵金石也
漢舊儀髙廟撞千石之鐘十枚即上林賦所謂撞千石
之鐘立萬石之虡是也鐘當十二而此十枚未識其義
議者皆言漢世不知用宫縣按漢章和世實用旋宫漢
代羣儒備言其義牛𢎞祖孝孫所由凖的知漢代之樂
為最備漢樂歌云髙張四縣謂宫縣也後漢則亡矣漢
丞相田蚡前堂羅鐘磬置曲旃光武又賜東海恭王鐘
簨之樂即漢代人臣尚有金石樂晉䘮亂以来江右金
[140-14b]
石不具本史云至孝武帝太元中破苻堅獲樂工楊蜀
等正四廂樂金石始備諸家著晉史者皆言太元四年
四廂金石大備其實樂府止有黄鍾姑洗蕤賓太蔟四
格而已十二律不具何謂四廂備樂之文其義焉在
 魏散騎常侍王肅議曰王者各以其禮制事天地今
 説者據周官單文為經國大體懼其局而不𢎞也漢
 武帝東廵狩封禪還祠太一扵甘泉祭后土扵汾陰
 皆盡用其樂言盡用者宫懸之樂也天地之性貴質
[140-15a]
 者盖謂其器之不文不謂庶物當減也禮天子宫懸
 舞八佾今祀圜丘方澤宜以天子制設宫懸之樂八
 佾之舞奏可肅又議曰説者以為周家祀天唯舞雲
 門祭地唯舞咸池宗廟唯舞大武似失其義矣周禮
 賓客皆作備樂左傳王子頽享五大夫樂及徧舞六
 代之樂也然則一會之日具作六代之樂天地宗廟
 事之大者賓客燕會比之為細王制曰庶羞不踰牲
 燕衣不踰祭服可以燕樂而踰天地宗廟之樂乎周
[140-15b]
 官以六律六吕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以致鬼神
 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安賓客以悦逺人夫六律六
 吕五聲八音皆一時而作也至扵六舞獨分擘而用
 之非所以厭人心也乂周官韎師掌教韎樂韎莫/拜反
 祀則帥其屬而舞之大享亦如之韎東夷之樂也又
 鞮鞻掌四夷之樂與其聲歌祭祀則吹而歌之燕亦
 如之四夷之樂乃入宗廟先代之典獨不得用大享
 及燕曰如之者眀古今夷夏之樂皆主之扵宗廟而
[140-16a]
 後播及其餘也夫作先王樂者貴能苞而用之也納
 四夷之樂者美徳廣之所及也髙皇帝太皇帝太祖
 髙祖文昭廟皆宜兼用先代及武始大均之舞尚書
 盧毓奏協律中郎将左延年議按周禮以雲門祀天
 咸池祀地又令宗廟用宫縣則祀天地宜用宫懸博
 士趙怡以為古無四縣四縣自周始爾未有作古樂
 而用近縣也按今天地之樂縣謂之上下管與虞舜
 笙鏞同不言二縣宜如故事但設上下管而已侍中
[140-16b]
 繆龍議周存六代之樂故各有所用今樂制既亡唯
 承漢氏韶武魏承舜乂周為二王之統故文始大武
 武徳武始大鈞可以備四代之樂奏黄鍾舞文始以
 禮天地奏太蔟舞大武以祀五郊眀堂奏姑洗舞武
 徳廵狩以祭四望山川奏蕤賓舞武始大鈞以祭宗
 廟及二至祀丘澤扵祭可兼舞四代又漢有雲翹育
 命之舞不知所出舊以祭天今可兼以雲翹祀圜丘
 兼以育命祀方澤祀天地宜官懸如延年議司空衛
[140-17a]
 臻議圜丘宜用大韶樂宜宫縣宗廟之樂宜用武始
 咸熈
宋文帝元嘉中鍾宗之更調金石十四奚縦又改之晉
及宋齊縣鐘磬大凖相似皆十六架
  陳氏樂書曰自兩漢而下晉及宋齊鐘磬之縣皆
  不過十六虡黄鍾之宫北方北面編鐘起西其東
  編鐘其東衡其東鎛太蔟之宫東方西面起北蕤
  賓之宫南方北面起東姑洗之宫西方東面起南
[140-17b]
  所次並如黄鍾之宫設建鼓扵四隅縣内四面各
  有柷敔武帝曰今太學有黄鍾姑洗蕤賓太蔟四
  格號為四指各置五鐘别以五鐘應之然大傳言
  天子出撞黄鍾右五鐘皆應是起建丑月至建巳
  月也入撞蕤賓左五鐘皆應是起建未月至建亥
  月也合二五而十之就黄鍾蕤賓則十二律之數
  備矣晉太元中楊蜀正四廂宋元嘉中鍾宗之調
  金石不知乎此乃用四律律各鑄五鐘奏樂之日
[140-18a]
  各以參之置左則缺右置右則缺左失之逺矣
梁制凡律吕十二月而各一鐘天子宫縣黄鍾蕤賓在
南北自餘則在東西黄鍾廂宜用鐘磬各二十四以應
二十四氣也當是時因去衡鐘設十二鎛鐘各依辰位
而應律毎一鎛鐘設編鐘磬各一簴簴合三十六架植
鼓扵四隅元會備用焉初宋齊以太蔟代夹鍾在東廂
西嚮以姑洗代南吕在西廂東嚮不亦失乎
梁武帝制曰先儒皆以宗廟宜設宫縣按周官奏黄鍾
[140-18b]
歌大吕舞雲門以祀天神奏太蔟歌應鍾舞咸池以祭
地祇奏夷則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奏無射歌夹鍾
舞大武以享先祖虞書云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
考来格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周禮則分樂享
祀虞書則止鳴四縣求之扵古無宫縣之文按所以不
宫縣者事人禮縟音辱/數也事神禮簡禮器云天子之堂九
尺而至敬不壇天子龍衮而至敬不文觀天下物無可
以稱其徳者則以少為貴郊特牲云宗廟之器可用也
[140-19a]
而不可使其利所以交扵神也不可以同扵所安樂之
義也王肅初不分析此前數㫖直言用天子之制若郊
廟既均其制二神禮文復何以同今宜祀天地宗廟逐
所應須便即設之則非宫非軒非判非特直以致敬所
以應施用耳
後魏詔公孫崇劉芳更造金石又詔祖瑩理之太樂令
張乾龜謂瑩曰劉芳所造六格郊丘宗廟用之北廂黄
鍾之均實夷則之調餘三廂官商不和共用一笛又有
[140-19b]
姑洗太蔟二格用之後宫檢其聲用復是夷則鐘磬之
縣各有十四瑩復更為十六其後元孚復詢張乾龜等
前置宫縣四廂筍虡十六乂有儀鐘十四簴縣架首初
不叩擊元孚始按律求聲依十二月設縣會旋相為宫
之義又得律吕相生之體亦可謂用心矣然樂縣十二
應十二中氣古之制也四廂十六義用四清之過也儀
鐘十四虡用正倍七音之過也
後周長孫紹逺謂樂以八為數時裴正上書以為大舜
[140-20a]
欲聞七始周武爰創七音特林鍾作黄鍾以為正調之
首詔與紹逺詳議遂定以八數焉後武帝讀史書見武
王克商而作七始又欲廢八縣七并除黄鍾正宫用林
鍾為調首紹逺復奏曰天子縣八肇自先民詳諸經義
又無廢八之典且黄鍾為君天子正位今欲廢之未見
其可後帝終廢七音屬紹逺遘疾慮有司遽損樂器乃
與樂部齊植言之要之廢八縣七非也廢七縣八亦非
也析之聖經惟縣十二為合古制矣
[140-20b]
隋宫縣四面面各二虡通十/二鎛為二十虡各一員建鼓四員歌琴瑟
簫筑筝搊筝卧箜篌小琵琶面各十人在編磬下笙竽
長笛横笛簫觱篥箎壎面各八人在編鐘下舞各八佾
宫縣筍虡金五博山飾以流蘇植羽其樂器應漆者天
地之神皆朱宗廟殿庭加五色漆畫天神縣内加雷鼓
地祇加靈鼓宗廟加路鼓殿庭不加鼓縣工皆平巾幘
朱連裳後牛𢎞等更定其制後周故事用七正七倍
合為十四長孫紹逺援國語書傳七律七始之説並據
[140-21a]
一言之也梁武帝加以濁倍三七而同為簴後魏公孫
崇設鐘磬正倍參縣之洪等並以為非而據周官縣鐘
磬堵肆編縣二八之文并引樂緯宫為君商為臣君臣
皆尊各置一副故加十四而架十六乂參用儀禮及大
傳為宫架陳布之法北方南向應鍾起西磬次之黄鍾
次之鐘次之大吕次之皆東陳一建鼓在其東東鼓東
方西向太蔟起北磬次之夹鍾次之鐘次之姑洗次之
皆南陳一建鼓在其東南鼓南方北向中吕起東鐘次
[140-21b]
之蕤賓次之磬次之林鍾次之皆西陳一建鼓在其西
西鼓西方東向夷則起南鍾次之南吕次之磬次之無
射次之皆北陳一建鼓在其北西鼓若大射撤其北面
而加鉦鼓祭天雷鼓祭地靈鼓宗廟路鼓各有鞉焉儀
禮宫架四面設鎛鐘十二簴各依辰位甲丙庚壬之位
設鐘乙丁辛癸之位陳磬共二十簴宗廟殿庭郊丘及
社用之植建鼓扵四隅以象二十四氣依月為均四廟
同作取詩毛公傳四架皆同之義也毎鎛鐘建鼓别一
[140-22a]
工鐘磬虡别一工歌工二執節工一毎磬簴琴瑟筝筑
别一工毎鐘簴竽笙簫笛塤箎别一工縣内柷在東敔
在西别一工髙祖時宫架樂器裁有一部殿庭用之平
陳又獲二部宗廟郊丘分用之至是並藏樂府更造三
部五部二十格工一百四十三宗廟二十格工一百五
十享宴二十格工一百七舞工各二等並一百三十二
惟罷搊筝卧箜篌小琵琶横笛觱篥五器然筝筑尚存
亦未純周官之制歟
[140-22b]
唐樂縣之制宫縣四面天子用之若祭祀則前祀二日
太樂令設縣扵壇南内壝之外北嚮東方西方磬虡起
北鐘虡次之南方北方磬虡起西鐘虡次之鎛鐘十有
二在十二辰之位樹雷鼓扵北縣之内道之左右植建
鼓扵四隅置柷敔扵縣内柷在左敔在右設歌鐘歌磬
扵壇上南方北向磬虡在西鐘虡在東琴瑟筝筑皆一
當磬虡之次匏竹在下凡天神之類皆以雷鼓地祇之
類皆以靈鼓人鬼之類皆以路鼓其設扵庭則在南而
[140-23a]
登歌者在堂若朝會則加鐘磬十二虡設鼓吹十二案
扵建鼓之外案設羽葆鼓一大鼓一金錞一歌簫笳皆
二登歌鐘磬各一虡節鼓一歌者四人琴瑟筝筑皆一
在堂上笙和簫箎塤皆一在堂下若皇后享先蠶則設
十二大磬以當辰位而無路鼓軒縣三面皇太子用之
若釋奠扵文宣王武成王亦用之其制去宫縣之南面
判縣二面唐之舊禮祭風伯雨師五嶽四瀆用之其去
軒縣之北面皆植建鼓扵東北西北二隅特縣去判縣
[140-23b]
之西面或陳扵階間有其制而無所用凡直者為簨横
者為虡虡以縣鐘磬皆十有六周人謂之一堵而唐人
謂之一虡自隋以前宫縣二十虡及隋平陳得梁故事
用三十六虡遂用之唐初因隋舊用三十六虡髙宗蓬
莱宫成增用七十二虡至武后時省之開元定禮始依
古制為二十虡至昭宗宰相張濬已修樂縣乃言舊制
太清宫南北郊社稷及諸殿庭用二十虡而太廟含元
殿用三十六虡濬以為非古而廟庭狭隘不能容三十
[140-24a]
六乃復用二十虡而鐘虡四以當甲丙庚壬磬虡四以
當乙丁辛癸與開元禮異而不知其改制之時或説以
鐘磬應隂陽之位此禮經所不著宫縣登歌工人皆介/幘朱連裳革帶烏皮
㞞鼓人及階下二人皆武弁朱䙐衣革帶烏皮履/若在殿庭加白練襠白布襖吹鼓二人亦如之皇后
庭諸后廟及郊祭立二十架同舞八佾先聖及皇太子
朝廟並九架舞六佾縣間設柷敔各一柷左敔右錞于
撫拍頓相鐃鐸次列扵路鼓南舞人列扵縣北登歌二
架登扵堂上兩楹之前編鐘在東編磬在西登歌工人
[140-24b]
坐堂上竹人立堂下殿庭加設鼓吹扵四隅燕享陳清
樂涼樂架對列扵左右廂設舞筵扵其間舊皇后庭但
設絲管隋大業尚侈始置鐘磬猶不設鎛鐘以鎛磬代
武太后稱制用鐘因而不革
唐凡宫縣軒縣之作奏二舞以為衆樂之容一曰文舞
二曰武舞宫縣之舞八佾軒縣之舞六佾文舞之制左
執籥右執翟二人執纛以引之文舞六十四人供郊廟/服委貎冠元系布大䄂
白練領褾白紗中單絳領褾絳布大口袴革帶烏/皮履白布襪其執纛人衣冠各同文舞謂之九功武舞
[140-25a]
之制左執千右執鉞一人執旌居前二人執鼗二人執
鐸四人持金錞二人奏之二人執鐃以次之二人執相
在左二人執雅在右武舞六十四人供郊廟平冕餘同/文舞若供殿庭服武弁平巾幘金
支緋絲布大袖襠甲金飾白練襠錦騰蛇起梁帶豹/文大口布袴烏布鞋其執旌人衣冠各同當色舞人餘
同工人也武/舞謂之七徳凡簨虡飾以崇牙流蘓樹羽宫縣毎架則
金五博山軒縣則金三博山鼓承以花趺覆以華盖樂/縣
横曰簨竪曰虡飾簨以飛龍飾趺以飛廉鐘簨以獸/磬虡以鳥上則樹羽旁縣流蘓周制也縣以崇牙殷
制也飾以博山/後代所加也凡樂器之飾天地之神尚赤宗廟及殿
[140-25b]
庭尚彩東宫亦赤凡中宫之樂則以大磬代鐘鼓餘如
宫縣之制 凡磬天地之神用石宗廟及殿庭用玉凡
有事扵天神用雷鼓雷鼗地神用靈鼓靈鼗宗廟及帝
社用路鼓路鼗皆建扵宫縣之内 凡大宴會設十部
之伎扵庭以備華夷一曰燕樂伎有景雲之舞慶善之
舞破陣樂之舞承天樂之舞二曰清樂伎三曰西涼伎
四曰天竺伎五曰髙麗伎六曰龜兹伎七曰安國伎八
曰踈勒伎九曰髙昌伎十曰康國伎其十部所用工人/樂器在清樂及四
[140-26a]
方樂/篇中毎先奏樂三日太樂令宿設縣扵庭其日率工人
入居次協律郎舉麾樂作十麾樂止文舞退武舞進
  陳氏樂書曰天寳之亂肅宗克復兩京至徳以来
  惟正旦含元殿受朝賀設宫架自餘郊廟大祭但
  登歌無壇下庭中樂舞矣僖宗廣眀之後金奏幾
  亡而捜募架器略無存者昭宗将謁郊廟而有司
  請造架樂扵是張濬為修奉樂架使集太常諸
  工詢逮不得其法博士商盈孫練故實轉算取法
[140-26b]
  以鎛鐘之輕重髙徑還定編鐘以相參檢正黄鍾
  九寸五分倍應鍾三寸三分半凡為四十八等繪
  状以聞乃詔金工依法鑄之得二百四十枚濬先
  令處士蕭承訓梨園樂工陳言較定石磬至是合
  奏焉音韻克諧時營復太廟其庭陋狭濬因建議
  曰舊制太廟含元殿設架三十六格南北郊社稷
  太清官及餘殿各二十格兵興以来雅樂淪缺請
  仍周漢故事設樂虡二十詔以為可亦姑通時宜
[140-27a]
  也唐之樂架雖稍罷隋之侈長然自皇太子而下
  並無樂架之制而尊卑無别非先王之舊也
後周世宗詔王朴詳定雅樂朴以為今之鐘磬在架者
皆唐商盈孫所定雖有作器之名而無相應之實至扵
十二鎛鐘不考宫商但循環擊之鐘磬徒架而已朴乃
作凖求律以備樂器張昭等議以為朴之新法可習而
行之未㡬朴卒眀年周室禪位故器服制度粗而未完
宋太祖建隆初修復器服四架二舞十二案之制位置
[140-27b]
陳而多仍唐舊然承兵戰之餘制度草創故施扵殿庭
樂止二十格乾徳中祕書監尹掘建言宜增三十六虡
唐設工員頗多今則至少宜補其數使無缺而已扵是
詔定架工一百四十登歌工二十五樂虡三十六舊編
鐘之下列笙竽笛簫塤箎之工編磬之下列偶歌琴瑟
筝筑之工其後集樂工重列扵架中歌者最在前而
以九絃琴五絃七絃琴筝瑟筑分列歌工之左右又塤
箎笛簫篥竽之工十六次歌者之後真宗享見昭應景
[140-28a]
靈宫皆用備樂景靈中只施二十格唐制大中小祠用
樂咸以宫架軒架為之序雖有司攝事亦如之至宋朝
惟天地感帝宗廟用樂天子親行宫架登歌具焉有司
攝祠止奏登歌初太祖即位並凖唐禮郊祀樂設二十
虡開寳中祠南郊有司設增三十六格至太宗時有司
發其誤欲復舊禮詔不許因遂為常真宗景徳中乃詔
大祠用樂仁宗又詔釋奠文宣王武成王及祀先農
得用樂是時垂意制作勑李照等改鑄鐘鎛權損鐘磬
[140-28b]
架十六之數用十二枚以應律先是架隅建鼓不擊别
施散鼓扵架内代之乾徳中尹掘奏去散鼓而樂工積
習遂不能罷又祀天地宗廟雖設雷鼓靈鼓路鼓擊不
能聲又無三鼓至扵簨虡刻畫亦多失傳或鷙禽飾扵
鐘虡或猛獸負扵磬趺或木鳳棲扵鼓上或山華以為
植羽至是詔有司革正其謬更造建鼓鼙應十二依
李照所奏以月建為均與鎛鐘相應照又謂别作晉鼓
以為樂節按乾徳詔書云散鼓不用復造三鼗祀天以
[140-29a]
雷鼓八面面各一工前一工左播鼗右擊鼓餘七工皆
随擊焉靈鼓路鼓亦如之又增大竽大笙雙鳳管兩儀
琴十二絃琴五器扵樂架未㡬照所建白皆罷真可為
太息也然古之樂架特鐘十二編鐘十二特磬十二編
磬十二合四十八虡而為宫架今用三十六虡恐未合
先王之制也誠詔有司去筝筑之器削二變四清之聲
而講先王樂架之制亦庶乎復古矣神宗元豐四年十
一月詳定所言搏拊琴瑟以詠則堂上之樂以象朝廷
[140-29b]
之治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則堂下之樂以象
萬物之治後世有司失其傳歌者在堂兼設鐘磬宫架
在庭兼設琴瑟堂下匏竹置之扵床並非其序謂親祠
宗廟及有司攝事歌者在堂不設鐘磬宫架在庭不設
琴瑟堂下匏竹不寘扵床其郊壇上下之樂亦以此為
正而有司攝事如之又言以小胥宫縣推之則天子鐘
磬鎛十二虡為宫縣眀矣故或以為配十二辰或以為
配十二次則無過十二先王之制廢學者不能考其數
[140-30a]
隋唐以来有謂宫縣當十二甚者又以為三十六方唐
之盛日有司攝事樂並用宫縣至徳後太常聲音之工
散亡凡郊廟有登歌而無宫縣後世因仍不改請郊廟
有司攝事改用樂架十二太常以為用樂架十二則律
吕均聲不足不能成均請如禮宫架四面如辰位設鎛
鐘十二而甲丙庚壬設鐘乙丁辛癸設磬位各一虡四
隅植建鼓以象二十四氣宗廟郊丘如之徽宗政和三
年四月議禮局上親祠登歌之制大朝/會同金鐘一在東玉
[140-30b]
磬一在西俱北向柷一在金鐘北稍西敔一在玉磬北
稍東搏拊二一在柷北一在敔北東西相向一絃三絃
五絃七絃九絃琴各一瑟四在金鐘之南西上玉磬之
南亦如之東上又扵午階之東太廟則扵泰階之東宗/祀則扵東階之西大朝
會則扵丹墀/香案之東設笛二箎一巢笙二和笙二為一列西上
大朝會和/笙在笛南塤一在笛南大朝會/在箎南閏餘匏一簫一各在巢
笙南又扵午階之西太廟則扵㤗階之西宗祀則扵西/階之東大朝會則扵西丹墀香案
之/西設笛二箎一巢笙二和笙二為一列東上塤一在笛
[140-31a]
南七星匏一九星匏一在匏笙南簫一在九星匏西鐘
磬柷敔搏拊琴瑟工各坐扵壇上太廟宗祀大朝/會則扵殿上塤箎
笙笛簫匏工並立扵午階之東西太廟則扵㤗階之東/西宗祀扵兩階之間
大朝會則扵丹/墀香案之東西樂正二人在鐘磬南歌工四人在敔東
俱東西相向執麾挟仗色掌事一名在樂虡之西東向
樂正紫公服大朝會服絳公服方心曲領/緋白大帶金銅革帶烏皮履樂工黒介幘
執麾人平巾幘並緋繡鸞衫白絹裌袴抹帶大朝/會同又上
親祠宫架之制景靈宫宣徳/門大朝會附四方各設編鐘三編磬三
[140-31b]
東方編鐘起北編磬間之東向西方編磬起北編鐘間
之西向南方編磬起西編鐘間之北方編鐘起西編磬
間之俱北向設十二鎛鐘特磬扵編架内各依月律四
方各鎛鐘三特磬三東方鐘鎛起北特磬間之東向西
方特磬起北鎛鐘間之西向南方特磬起西鎛鐘間之
北方鎛鐘起西特磬間之皆北向景靈宫天興殿鎛鐘/編鐘編磬如每歳大
祠宫架/陳設植建鼓鼙鼓應鼓扵四隅建鼓在中鼙鼓在左
應鼓在右設柷敔扵北架内柷一在道東敔一在道西
[140-32a]
設瑟五十二朝會五十六宣/徳門五十四列為四行二行在柷東二
行在敔西次一絃琴七左四右三次三絃琴一十有八
宣徳門/二十次五絃琴一十有八宣徳門/二十並分左右次七絃
琴二十有三次九絃琴二十有三並左各十有二右各
十有一宣徳門七絃九絃各二十/五並左十有三右十有二次巢笙二十有八分
左右宣徳門/三十二次匏笙三在巢笙之間左二右一次簫二
十有八宣徳門大/朝會三十次竽二十次箎二十有八宣徳門三/十六朝會
三十三左十有/七右十有六次塤一十有八宣徳門朝/會二十次笛二十有
[140-32b]
八並分左右宣徳門笛三十六朝會三/十三左十有七右十有六雷鼓雷鼗各一
在左又雷鼓雷鼗各一在右地祇靈鼓靈鼗各二太廟/路鼓路鼗各二大朝會晉
鼓二宣徳/門不設並在三絃五絃琴之間東西相向晉鼓一在
匏笙間少南北向副樂正二人在柷敔之前北向歌工
三十有二宣徳門四十朝/會三十有六次柷敔東西相向列為四行
左右各二行樂師四人在歌工之南北東西相向運譜
二人在晉鼓之左右向執麾挟仗色掌事一名在樂虡
之右東向副樂正同樂正服大朝會同/樂正朝服樂師緋公服運
[140-33a]
譜綠公服大朝會介幘絳/韝衣白絹抹帶樂工執麾人並同登歌執麾
人服朝會/同又上親祠二舞之制大朝/會附文舞六十四人執
籥翟武舞六十四人執干戚俱為八佾文武分立扵表
之左右各四佾引文舞二人執纛在前東西相向舞色
二人在纛之前分東西若武舞則在/執旌之前引武舞執旌二人
鼗二人䨇鐸二人單鐸二人鐃二人持金錞四人奏金
錞二人鉦二人相二人雅二人分立扵宫架之東西北
向北上武舞在其後舞色長幞頭抹額紫繡袍引二舞
[140-33b]
頭及二舞郎並紫平冕皂繡鸞衫金銅革帶烏皮履大/朝
會引文舞頭及文舞郎並進賢冠黄鸞衫銀褐裙綠/襠革帶烏皮履引武舞頭及武舞郎並平巾幘緋鸞衫
黄畫甲身紫襠豹文/口大袴起梁帶烏皮鞾引武舞人武弁緋繡鸞衫抹額
紅錦臂韝白絹袴金銅革帶烏皮履大朝/會同又上大祠中
祠登歌之制編鐘一在東編磬一在西俱北向柷一在
編鐘之北稍西敔一在編鐘稍東搏拊二一在柷北一
在敔北俱東西向一絃三絃五絃七絃九絃琴各一瑟
一在編鐘之南西上編磬之南亦如之東上壇下午階
[140-34a]
之東太廟别廟則扵殿下㤗階之/東明堂祠廟則扵東階之西設笛一箎一塤一為
一列西上和笙一在笛南巢笙一在箎南簫一在塤南
午階之西亦如之東上太廟别廟則扵泰階之西/明堂祠廟則扵兩階之東鐘磬
柷敔搏拊琴瑟工各坐扵壇上明堂太廟别廟扵/殿上祠廟扵堂上塤箎
笛笙簫工並立扵午階東西太廟别廟扵泰階之東西/明堂祠廟扵兩階之間若
不用宫架即登/歌工人並坐樂正二人在鐘磬南歌工四人在敔東
俱東西相嚮執麾挟仗色掌事一名在樂虡之西東向
樂正公服執麾挟仗色掌事平巾幘樂工黑介幘並緋
[140-34b]
繡鸞衫白絹抹帶三京師府等每歳祭社稷祀風師兩/師雷神釋奠文宣王用登歌樂陳設
樂器並同每歳/大中祠登歌樂又上大祠宫架二舞之制四方各設鎛
鐘三各依月律編鐘一編磬一北方應鍾起西編鐘次
之黄鍾次之編磬次之大吕次之皆北向東方太蔟起
北編鐘次之夹鍾次之編磬次之姑洗次之皆東向南
方仲吕起東編鐘次之㽔賓次之編磬次之林鍾次之
皆北向西方夷則起南編鐘次之南吕次之編磬次之
無射次之皆西向設十二特磬各在鎛鐘之内植庭建
[140-35a]
鼓鞞鼓應鼓扵四隅設柷敔扵北架内柷在左敔在右
雷鼓雷鼗各二地祇用靈鼓靈鼗太/廟别廟以路鼓路鼗分東西在歌工之
南瑟二在柷東次一絃三絃五絃七絃九絃琴各二各
為一列敔西亦如之巢笙竽箎塤笛各四為四列在雷
鼓之後若地祇即在靈鼓後/太廟别廟在路鼓後晉鼓一在笛之後俱北向
副樂正二人在柷敔之北歌工八人左右各四在柷敔
之南東西相向執麾挟仗色掌事一名在宫架西北向
副樂正本色公服執麾挟仗色掌事及樂正平巾幘服
[140-35b]
同登歌樂工凡軒架之樂三面其制去宫架之南面判/架之樂二面其制又去軒架之北面特架
之樂/一面文武二舞並同親祠二舞郎並紫平冕皂繡袍銀
褐裙白絹抹帶與親祠稍異詔並頒行
 
 
 
 
 文獻通考卷一百四十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