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通考 > 文獻通考 卷一百三十
[130-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一百三十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樂考三
  歴代樂制
宋太祖皇帝受命以竇儼兼太常儼奏改周樂文舞崇
徳之舞為文徳之舞武舞象成之舞為武功之舞改樂
章十二順為十二安蓋取治世之音安以樂之義祭天
[130-1b]
為髙安祭地為靜安宗廟為理安天地宗廟登歌為嘉
安皇帝臨軒為隆安王公出入為正安皇帝飲食為和
安皇帝受朝皇后入宫為順安皇太子軒懸出入為長
安正冬朝㑹為永安郊廟俎入為豐安祭享酌獻飲福
受胙為禧安祭文宣王武成王同用永安籍田先農用
靜安五月有司上言僖祖文獻皇帝室奏大善之舞順
祖惠元皇帝室奏大寧之舞翼祖簡恭皇帝室奏大順
之舞宣祖昭武皇帝室奏大慶之舞從之其後和峴奏
[130-2a]
陛下揖讓得天下宜先奏文舞按尚書舜受堯禪元徳
升聞乃命以位請改文舞為元徳升聞之舞尚書武王
一戎衣而天下大定請改武舞為天下大定之舞從之
建隆初用王朴樂上謂其聲髙近於哀思詔和峴考西
京表尺令下一律比舊樂始和暢詳見/律呂
真宗咸平四年太常寺言樂工習藝匪精每祭享止奏
黄鍾宫一調未嘗隨月轉律望示條約監察御史艾仲
孺復上言請修飾樂器調正音律乃詔翰林學士李宗
[130-2b]
諤等編録律吕法度樂物名數目曰樂纂又裁兩署工
人試補條式及肄習程課眀年八月上御崇政殿張宫
懸閲試召宰相親王臨觀宗諤執樂譜立侍先以鐘磬
按律凖次令登歌鐘磬塤箎琴阮笙簫各二色合奏箏
琴筑三色合奏迭為一曲後以擊鐘為六變九變又為
朝㑹上夀之樂及文武二舞鼓吹導引警夜之曲精習
上甚悦舊制巢笙和笙每變宫之際必換管絃難於遽
易樂工單仲辛遂改為之一定之制不復旋易與諸調
[130-3a]
皆協今令仲辛誕唱八十四調遂超補副樂正賜𫀆笏
銀帶自餘皆賜衣帶緡錢又賜宗諤等器幣有差自是
樂府制度頓有倫理先是惟天地感生帝郊廟用樂親
祀用宮懸有司攝事正用登歌自餘大祀未暇備樂時
既罷兵垂意典禮眀年乃詔自今諸大祀並宜用樂皆
同感生帝六變如通禮所載
太祖室酌獻奏大定之曲太宗室酌獻奏大盛之曲
大中祥符元年以將行封禪詔改酌獻昊天上帝禧安
[130-3b]
之樂為豐安皇地祗徳安之樂為禪安飲福禧安之樂
為祺安之樂别又制天書樂章瑞安靈文二曲每親行
禮用之又作醴泉神芝慶雲靈鵲瑞草五曲施於朝㑹
五年聖祖降奏薦獻聖祖文舞曰發祥流徳之舞武舞
曰降真觀徳之舞自是玉清昭應宫親薦皆備樂同三
十六簴景靈宫以宫之/庭狹止用二十
真宗廟室酌獻奏大眀之曲
仁宗景祐二年時承平久上留意禮樂之事先是判太
[130-4a]
常寺燕肅言大樂制器嵗久金石不調願以王朴所造
律凖考按乃命館職宋祁李照同預至是肅等上所考
定樂器上臨閲奏郊廟五十一曲因問照樂何如照對
樂音髙命詳陳之照言王朴律凖視古樂髙五律視禁
坊胡部樂髙二律擊黄鍾才應仲吕擊夾鍾才應夷則
是冬行夏令春召秋氣蓋五代之亂雅樂廢壊朴創意
造律凖不合古法用之本朝卒無福應又編鐘鏄鐘無
大小輕重厚薄長短之差銅錫不精聲韻失美大者陵
[130-4b]
小者抑非中度之器相傳以為唐舊鐘亦有朴所製者
昔軒轅氏命伶倫截竹為律復令神瞽協其中聲然後
聲應鳯鳴而管之參差亦如鳯翅其樂傳之夐古不刋
之法也願聼臣依神瞽律法試鑄編鐘一簴可使度量
權衡協和詔許之仍令就錫慶院鑄之照請下潞州求
上黨縣羊頭山秬黍及下懐州河内縣取葭莩製玉律
以候氣從之尋以王曽呂夷簡為都大管勾鑄造大樂
編鐘蔡齊同都大管勾仍以入内都知閻文應提舉照
[130-5a]
既鑄成編鐘一簴以奏御遂建請改制大樂取京縣秬
黍累尺成律鑄鐘審之其聲猶髙更用太府布帛尺為
法乃下太常制四律照自為律管之法以九十黍之量
為四百二十星率一星占九抄一黍之量得四星六抄
九十黍得四百二十星以為十二管定法舊太常鐘磬
十六枚為一簴而四清聲相承不擊照言十二律聲已
備餘四清聲乃鄭衞之樂可去侍讀學士馮元等駮之
詳見編/鐘條下照謂舊聲髙乃以太府尺為法照獨任所見更
[130-5b]
造新器而新聲極下起五月造至八月成議者以為迂
誕罷之上尋出御製景祐樂髓新經六篇賜近臣其一
釋十二均二明主所事三辨音聲四圖律吕相生并祭
天地宗廟所用律及隂陽數配五十二管之長短六論
歴代度量衡皆本之於隂陽配之以四時建之於日月
通之於鞮竺演之於壬式遁甲之法既而右司諫議韓
𤦺等言照所造樂不依古法率以意為律度請復用舊
樂詔下其議而晏殊等言李照新樂比舊樂下三律衆
[130-6a]
論以為無所考據請郊廟復用和峴所定舊樂乃詔太
常雅樂悉仍舊制照所造勿復施用
皇祐二年五月眀堂禮儀使言眀堂所用皆當隨月用
律九月以無射為均五天帝各用本音之樂 閏十一
月詔中書門下集兩制太常官制局於祕閣詳定大樂
翰林學士王堯臣請命天章閣待制趙師民預詳定仍
乞借髙若訥所校十五等古尺又召國子監直講胡瑗
益州進士房庶同議大樂
[130-6b]
四年冬知制誥王洙等獻新樂議者以為鐘磬皆不合
古遂復命近臣詳定仍命參政劉沆梁適監議而當議
者各安所習久而不決乃命諸家各作鍾律以獻五年
九月親臨視之遷胡瑗阮逸等官而議者謂黄鍾為萬
事根本故尺量權衡皆起於黄鍾至隋用累黍為尺而
制律容受卒不能合及平陳得古樂遂用之唐興因其
聲以制樂其器無法而其聲猶不失於古五代之亂大
樂淪散王朴始用尺定律而聲與器皆失之故太祖患
[130-7a]
其聲髙特減一律至是又減半然太常樂比唐聲猶髙
五律比今燕樂髙三律上雖勤勞制作未能得其當者
有司失之於以尺生律也其後詔改名大安帝御紫宸
殿奏太常新定大安之樂八月詔南郊始用舊樂其新
定大安之樂常祀及朝㑹用翰林學士胡宿上言自古
無並用二樂之禮今舊樂髙新樂下相去一律難並用
且新樂未施郊廟先用朝㑹非先王薦上帝享祖考之
意帝以為然
[130-7b]
 初李照斥王朴樂音髙乃作新樂下其聲太常歌工
 病其太濁歌不成聲私賂鑄工使減銅齊而聲稍清
 歌乃協然照卒莫之辨又朴所製編鐘皆側垂照瑗
 皆非之及照將鑄鐘給銅於鑄䥱務得古編鐘一工
 人不敢毁乃藏於太常鐘不知何代所作其銘云粤
 朕皇祖寳龢鐘粤斯萬年子子孫孫永寳用叩其聲
 與朴鐘夷則清聲合而其形側垂瑗後改鑄正其鈕
 使下垂叩之弇鬱而不揚其鎛鐘又長甬而震踔聲
[130-8a]
 不和著作郎劉義叟謂人曰此與周景王無射鐘無
 異上將有眩惑之疾嘉祐元年正月帝御大慶殿受
 朝前一夕殿庭設仗衞既具而大雨雪至壓宫架折
 帝於宫中跣而告天遂暴感風眩人以義叟之言為
 驗
仁宗廟室酌獻奏大仁之曲英宗廟室酌獻奏大英之

神宗元豐三年詔劉几范鎮楊傑詳定大樂
[130-8b]
 初傑言大樂之失一曰歌不永言聲不依永律不和
 聲蓋金聲舂容失之則重石聲温潤失之則輕土聲
 凾胡失之則下竹聲清越失之則髙絲聲纎微失之
 則細革聲隆大失之則洪匏聲叢雜失之則長木聲
 無餘失之則短惟人禀中和之氣而有中和之聲八
 音律呂皆以人聲為度言雖永不可以逾其聲今歌
 者或詠一言而濫及數律或章句已闋而樂音未終
 所謂歌不永言也請節其煩聲以一聲歌一言且詩
[130-9a]
 言人志詠以為歌五聲隨歌是謂依永律呂協奏是
 謂和聲先儒以為依人音而制樂託樂器以寫音樂
 本效人非效樂者也今祭祀樂章並隨月律聲不依
 永以詠依聲律不和詠以聲和律非古制也二曰八
 音不諧鐘磬缺四清聲虞樂九成以簫為主商樂和
 平以磬為依周樂合奏以金為首鐘磬簫者衆樂之
 所宗則天子之樂用八鐘磬簫衆樂本乃倍之為十
 六且十二者律之本聲而四者應聲也本聲重大為
[130-9b]
 君父應聲輕清為臣子故其四聲曰清聲或曰子聲
 也李照議樂始不用四清聲是有本而無應也八音
 何從而諧哉今巢笙和笙其管十九以十二管發律
 吕之本聲以七管為應聲用之已久而聲至和則編
 鐘磬簫宜用四子聲以諧八音三曰金石奪倫樂奏
 一聲諸器皆以其聲應既不可以不及又不可以有
 餘今琴瑟塤箎笛笙阮箏筑奏一聲則鏄鐘特磬編
 鐘編磬擊三聲聲煩而掩衆器遂至奪倫則鏄鐘特
[130-10a]
 磬編鐘編磬節奏與衆器同宜勿連擊帝乃下鎮几
 參定鎮作律尺等欲圖上之而几之議律主於人聲
 不以尺度求合其樂大抵即李照之舊而加四清聲
 遂奏成第加恩賚而鎮謝曰此劉几樂也臣何預焉
 鎮又言八音無匏土二音笙竽以木斗攢竹而以匏
 裹之是無匏音也塤器以木為之是無土音也八音
 不具以為備樂安可得哉不報
 初傑欲銷王朴舊鐘意新樂成雖不善更無舊鐘可
[130-10b]
 校乃詔許借朴鐘為清聲不得銷毁後輔臣至太常
 按試前一夕傑乃陳朴鐘已弊者一縣樂工不平夜
 易之而傑不知明日輔臣至傑厲聲云朴鐘甚不諧
 美使樂工叩之韻甚佳傑大沮
哲宗元祐三年范鎮上所成樂書並其圖法賜詔褒美
徽宗崇寧元年詔置講議局以大樂之制譌謬殘缺太
常樂器弊壊琴瑟制度參差不同簫篴之屬樂工自備
每大合樂聲韻淆雜而皆失之太髙箏筑阮秦晉之樂
[130-11a]
也乃列於琴瑟之間熊羆按梁隋之制也乃設於宫架
之外笙不用匏舞不成象曲不叶譜樂工率農夫市賈
遇祭祀朝㑹則追呼於阡陌閭閻之中教習無素瞢不
知音議樂之臣以樂經散亡無所依據秦漢之後諸儒
自相非議不足取法乃博求知音之士而蜀人魏漢津
上言臣聞黄帝以三寸之器名為咸池其樂曰大卷三
三而九乃為黄鍾之律禹效黄帝之法以聲為律以身
為度用左手中指三節三寸謂之君指裁為宫聲之管
[130-11b]
又用第四指三節三寸謂之臣指裁為商聲之管又用
第五指三寸謂之物指裁為羽聲之管第二指為民為
角大指為事為徵民與事君臣治之以物養之故不用
為裁管之法得三指合之為九寸則黄鍾之律定矣黄
鍾定餘律從而生焉臣今欲請帝中指第四指第五指
各三節先鑄九鼎次鑄帝座大鐘次鑄四韻清聲鐘次
鑄二十四氣鐘然後均絃裁管為一代之樂詔可其年
七月景鐘成次年帝鼐八鼎成八月新樂成列於崇政
[130-12a]
殿有旨先奏舊樂三闋曲未終帝曰舊樂如泣聲揮止
之既奏新樂天顔和豫詔賜名曰大晟專置大晟府大
司樂一員典樂二員並為長貳大樂令一員協律郎四
員以其樂施之郊廟朝㑹棄舊樂不用又詔春秋釋奠
賜宴辟雍貢士鹿鳴聞喜宴悉用大晟樂屏去倡優淫
哇之聲仍令選國子生教習樂舞
政和三年議禮局上親祠登歌宫架二舞及大祠中祠
登歌二舞之制詳見樂/懸門 五月詔曰大晟之樂己薦之
[130-12b]
郊廟而未施於燕饗比詔有司以大晟樂播之教坊試
於庭殿五聲既具無怗懘噍急之聲嘉與天下共之可
以所進樂頒之天下其舊樂悉禁於是令尚書省立法
新徵角二調曲譜已經按試者並令大晟府刋行後續
有譜依此其宫商羽調曲譜自從舊新樂器五聲八音
方全塤箎匏笙石磬之類已經按試者大晟府畫圖疏
説頒行教坊均容直開封府各頒降二副開封府用所
頒樂器眀示依式造鬻教坊均容直及中外不得違今
[130-13a]
樂敢髙下其聲或别為他聲或移改増損樂器舊來淫
哇之聲如打斷哨笛砑鼓十般舞小鼓腔小笛之類與
其曲名悉行禁止違之者與聽之者悉坐罪
  蔡攸國史補初漢津獻説請帝三指之三寸三合
  而為九為黄鍾之律又以中指之徑圍為容盛度
  量權衡皆自是而出又謂有太聲有少聲太者清
  聲陽也天道也少者濁聲隂也地道也中聲其間
  人道也合三才之道備隂陽竒耦然後四序可得
[130-13b]
  而調萬物可得而理當時以為迂怪劉昺之兄煒
  以曉樂律進未幾而卒昺始主樂事乃建白謂太
  少不合儒書以太史公書黄鍾八寸七分琯為中
  聲奏之於初氣班固書黄鍾九寸琯為正聲奏之
  於中氣因請帝指時止用之中指又不得徑圍為
  容盛故後凡制器不能成劑量工人但隨律調之
  大率有非漢津之本説者
 大樂繇建隆迄崇寧凡六改作始太祖以雅樂聲髙
[130-14a]
 不合中和乃詔和峴以王朴律凖較西京銅望臬石
 尺為新度以定律呂於是歴建隆後有和峴樂仁宗
 留意樂律判太常寺燕肅言器久不諧復以朴凖考
 正時李照以知音聞謂朴凖髙五律與古制殊請依
 神瞽法鑄編鐘既成遂請改定雅樂乃下三律鍊白
 石為磬範中金為鐘圖三辰五靈為器之飾於是景
 祐中有李照樂未幾諫官御史交論其非竟復舊制
 其後詔集侍從禮官參定聲律而阮逸胡瑗實主其
[130-14b]
 事更造磬鐘止下一律以大安名之鐘聲弇鬱震掉
 不和滋甚遂獨用之常祀朝㑹焉於是皇祐中有阮
 逸樂神宗御歴嗣守成憲未遑有所制作間從言者
 緒正一二知禮院楊傑條上舊樂之失召范鎮劉几
 與傑參議几傑請遵行祖訓一切下王朴二律用仁
 宗所制編鐘追考成周用樂之序辨正二舞容節而
 鎮欲求一稃二米真黍以律生尺改修鍾量廢四清
 聲詔悉從几傑議樂成奏之郊廟於是元豐中有楊
[130-15a]
 傑劉几樂范鎮以為聲雜鄭衛退而請太府銅制律
 造樂哲宗初以樂來上按試於庭以李照樂下一律
 於是元祐中有范鎮樂楊傑復議其失以為出鎮一
 家之學卒置不用徽宗欲制作以文太平有方士魏
 漢津始破先儒累黍之非用夏禹以身為度之説請
 帝三指為黄鍾之律度鑄帝鼐景鐘謂之雅樂賜名
 曰大晟頒之天下播之教坊於是崇寧以來有魏漢
 津樂
[130-15b]
  右四朝史志序言宋樂中興以前其制屢易本末
  大槩如此然李照阮逸劉几之樂行而隨廢范鎮
  之樂元未嘗行至大晟樂既成始盡棄舊樂以其
  制頒行天下蓋建隆之樂至崇寧而始盡變耳嘗
  試論之樂之道雖未易言然學士大夫之説則欲
  其律吕之中度工師之説則不過欲其音韻之入
  耳今宋之樂雖屢變然景祐之樂李照主之太常
  歌工病其太濁歌不成聲私賂鑄工使減銅齊而
[130-16a]
  聲稍清歌乃叶而照卒不知元豐之樂楊傑主之
  欲廢舊鐘樂工不平一夕易之而傑亦不知崇寧
  之樂魏漢津主之欲請帝中指寸為律徑圍為容
  盛其後止用中指寸不用徑圍且制器不能成劑
  量工人但隨律調之大率有非漢津之本説者而
  漢津亦不知然則學士大夫之説卒不能勝工師
  之説是樂制雖曰屢變而元未嘗變也蓋樂者器
  也聲也非徒以資議論而已今訂正雖詳而鏗鏘
[130-16b]
  不韻辨折雖可聼而考擊不成聲則亦何取焉然
  照傑漢津之説亦既私為工師所易而懵不復覺
  方且自詭改制顯受醲賞則三人者亦豈真為審
  音知律之士其暗悟神解豈足以希荀朂阮咸張
  文収輩之萬一也哉
髙宗建炎元年就維揚行郊祀禮凡鹵簿樂舞禮文多
未備嚴更警塲至就取中軍金鼓權一時之用
紹興饗眀堂舊樂皆燬於維揚乃相度裁減權用遇雨
[130-17a]
望祭禮例止設登歌通作宫架之樂其部色合用樂工
止四十七人乃招収承平舊工以補之
 上初即位下詔朕方日極憂念屏遠聲樂不令過耳
 承平典故雖實廢名存亦所不忍悉從減罷至紹興
 十年禮部侍郎施坰奏昨内外暫止用樂今徽考大
 事已畢慈寧又已就飬其時節上夀禮宜舉樂一如
 舊制禮部尋言太母還宫國家大慶四方來賀自今
 冬至元正舉行朝賀之禮依國朝故事合設大仗及
[130-17b]
 用樂舞等庶眀天子之尊舊典不至廢墮詔俟來年
 舉行
十三年郊祀詔修圜壇有司言大禮排設備樂宮架樂
辦一料外登歌樂依在京夏祭例合用兩料其樂器登
歌則用編鐘編磬各一架柷敔二搏拊鼓二琴五色自
一三五七至九絃各二瑟四笛四塤箎簫並二巢笙和
笙各四并七星九曜閏餘匏笙各一麾幡一宫架則用
編鐘編磬各十二架柷敔二琴五色各十瑟二十六巢
[130-18a]
笙及簫並一十四七星九曜閏餘匏笙各一竽笙十塤
一十二箎一十八笛二十晉鼓一建鼓四麾幡一乃從
太常下之兩浙江南福建州郡又下之廣東荆湖南北
刷取舊管大樂上於行都有闕則下軍器所製造并添
修雅飾遇雨則油帕排設用樂牀而樂器寖備其樂工
以太常寺所請詔依在京例選擇行止畏謹人召募合
登歌宫架用四百四十人同日分詣太社太稷九宫貴
神每祭各用樂正二人執色樂工掌事掌器三十六人
[130-18b]
三祭共一百一十四人文舞武舞計用一百二十八人
就用文舞番充其二舞引頭二十四人各行募補所募
樂工舞師照在京例分三等廪給其募到樂正掌事掌
器自六月一日教習引舞色長文武舞頭舞師并分詣
樂工等自八月一日教習所貴樂藝精熟不至疎鹵而
樂工漸集
十四年正旦朝㑹始陳樂舞在庭公卿奉觴獻夀據元
豐詳定朝㑹樂第一爵登歌奏和安之曲堂上之樂隨
[130-19a]
歌而發第二爵笙入乃奏瑞曲惟吹笙而餘樂不作第
三爵奏瑞曲堂上歌堂下笙一歌一吹相間第四爵合
樂仍奏瑞曲而上下之樂交作今悉倣舊典首奏和安
次奏嘉木成文滄海澄清瑞粟呈祥三曲其樂專以太
蔟為宫太蔟之律生氣湊達萬物於三統為人正於四
時為孟春故元㑹用之
 時命給事中叚拂等討論景鐘制度按大晟樂書黄
 帝有五鐘一曰景鐘景者大也黄鍾者樂之所自出
[130-19b]
 而景鐘又黄鍾之本故為樂之祖惟天子郊祀上帝
 則用之自齋宫詣壇則擊之以召至陽之氣氣既聞
 聲闋衆樂乃作祀事既畢陞輦又擊之是年内出御
 製郊祀大禮天地宗廟樂章及詔宰執學士院兩省
 官刪修郊祀大禮樂章付太常肄習天子親祀南郊
 圜鍾為宫三奏黄鍾為角一奏太蔟為徵一奏姑洗
 為羽一奏樂凡六成歌景安用文徳武功之舞饗眀
 堂夾鍾為宫三奏黄鍾為角太蔟為徵姑洗為羽各
[130-20a]
 二奏樂凡九成歌誠安用右文化成威功睿徳之舞
 前二日朝獻景靈宫圜鍾為宫三奏黄鍾太蔟姑洗
 各一奏凡六成所奏樂與南郊同歌興安用發祥流
 慶降真觀徳之舞前一日朝饗太廟黄鍾為宫三奏
 大吕為角太蔟為徵應鍾為羽皆二奏樂凡九成歌
 興安所用文武二舞與南郊同僖祖廟用基命之樂
 舞翼祖廟用大順之樂舞宣祖廟用天元之樂舞太
 祖廟用皇武之樂舞太宗廟用大定之樂舞真宗仁
[130-20b]
 宗廟樂舞曰熙文曰美成英宗神宗廟樂舞曰治隆
 曰大眀哲宗徽宗欽宗廟樂舞曰重光曰承元曰端
 慶皆以無射宫奏之每歲祀昊天上帝者凡四正月
 上辛祈榖孟夏雩祀季秋饗眀堂冬至祀圜丘是也
 圜鍾為宫樂奏六成與南郊同乃用景安之歌帝臨
 嘉至神娭錫羡之舞祀地祇者二夏至祀皇地祇凾
 鍾為宫太蔟為角姑洗為徴南吕為羽樂奏八成乃
 用寧安之歌儲靈錫慶嚴恭將事之舞立冬後祀神
[130-21a]
 州地祇樂奏八成歌寧安與祀皇地祇同名而異曲
 用廣生儲祐厚載凝福之舞孟春上辛祀感生帝赤
 熛怒其歌大安其樂舞則與歲祀昊天同三年一祫
 及時饗太廟九成之樂興安之歌與大禮前事朝饗
 同而用孝熙昭徳禮洽儲祥之舞太社太稷用寧安
 八成之樂與歲祀地祇同至於親御翰墨製贊宣聖
 及七十二弟子以廣先朝崇儒右文之聲天子視學
 親行酌獻定釋奠為大祀用凝安九成之樂郡邑行
[130-21b]
 事則樂止三成云他如親饗先農親祀髙禖則敞壇
 壝奏樂舞按習於同文館法惠寺親耕籍田則據宣
 和舊制陳設大樂而引呈耒耜䕶衞耕根車儀仗鼓
 吹至以二千人為率先農樂用靜安髙禖樂用景安
 皇帝親行三推禮樂用乾安
孝宗乾道元年郊祀詔禮文依藝祖乾徳郊天例務從
省約於是肄樂工伎率至減半壇下宫架二百七人省
十之一琴二十八瑟十二人各省其半笙簫笛可省者
[130-22a]
十有八人箎塤可省者一十人其閑慢樂色量省人數
淳熙六年行眀堂禋禮命禮官參酌南郊眀堂儀注用
紹興成憲而兼酌元豐大觀舊典定為後世法程其用
樂作止之節前三日太常設登歌於壇上稍南北向設
宫架於壇南内壝之外立舞表於酇綴之上眀堂登歌/設於堂上
前楹間宫架/設於庭中前一日設協律郎位二一於壇上樂簴西
北一於宫架西北押樂官位二太常丞於登歌樂簴北
太常卿於宫架北省牲之夕押樂太常卿及丞入行樂
[130-22b]
架協律郎展視樂器祀之日樂正率工人二舞以次入
皇帝乘輿自青城齋殿出樂正撞景鐘降輿入大次景
鐘止眀堂不/用景鐘服大裘衮冕自正門入協律郎跪俛伏舉
麾工鼓柷宫架乾安之樂作凡升降行止皆奏之眀堂/奏儀
安/至午階版位西向立協律郎偃麾戞敔眀堂至阼/階下樂止
樂皆協律郎舉麾而後作偃麾而後止禮儀使奏請行
事宫架作景安之樂眀堂作/誠安文舞進左丞相等升詣神
位前樂作六成止皇帝執大圭再拜内侍進御匜帨宫
[130-23a]
架樂作帨手畢樂止禮儀使前導升壇宫架樂作至壇
下樂止升自午階眀堂升/自阼階登歌樂作至壇上樂止登歌
嘉安之樂作眀堂至堂/上作鎮安奠鎮圭奠玉幣於上帝樂止詣
皇地祇太祖太宗神位前如上儀禮儀使導還版位登
歌樂作降階樂止眀堂降/自阼階宫架樂作至版位樂止奉俎
官入正門宫架豐安之樂作眀堂作/僖安跪奠俎訖樂止内
侍以御匜帨進宫架樂作帨手拭爵樂止禮儀使導升
壇宫架樂作至午階樂止升自午階登歌樂作至壇上
[130-23b]
樂止眀堂無/升壇登歌僖安之樂作眀堂作/慶安詣神位前三祭
酒少立樂止讀冊皇帝再拜每詣神位並如之禮儀使
導還版位登歌樂作降階樂止宫架樂作至版位樂止
奏請還小次宫架樂作入小次樂止武舞進宫架正安
之樂作眀堂作/穆安舞者立定樂止亞獻升詣酌罇所西向
立宫架正安之樂作眀堂皇太子為/亞獻作穆安三祭酒以次酌獻
如上儀樂止終獻亦如之奏請詣飲福位宫架樂作至
午階登歌樂作將至位樂止登歌僖安之樂作眀堂作/胙安
[130-24a]
飲福禮畢樂止禮儀使導還版位登歌樂作降階樂止
宫架樂作至版位立樂止眀堂不/降階徹豆登歌熙安之樂
眀堂作/歆安送神宫架景安之樂作一成止眀堂作/誠安詣望
燎望瘞位宫架樂作至位樂止眀堂有/燎無瘞瘞畢還大次宫
架乾安之樂作眀堂作/憇安至大次樂止皇帝乘大輦出大
次樂正撞景鐘鼓吹振作降輦還齋殿景鐘止百官宗
室班賀於端誠殿奏請聖駕進發軍樂引導至麗正門
大樂正令奏采茨之樂進入門樂止眀堂就賀於紫/宸殿不奏采茨
[130-24b]
御麗正門肆赦前期太常設宫架樂於門之前設鉦鼓
於其西皇帝升門至御閣大樂正令撞黄鍾之鐘右五
鐘皆應乾安之樂作升御座樂止金雞立太常擊鼓囚
集鼓聲止宣制畢大樂正令撞㽔賔之鐘左五鐘皆應
皇帝還御幄樂止乘輦降門作樂引導至文徳殿降輦
樂止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太常寺大樂局祀天神祭地
  祗饗宗廟應用大樂名件凡三十四種歌色一也
[130-25a]
  笛色二也塤色三也箎色四也笙色五也簫色六
  也編鐘七也編磬八也鎛鐘九也特磬十也五琴
  色十一也瑟色十二也柷敔十三也搏拊十四也
  晉鼓十五也建鼓十六也鞞應鼓十七也靁鼓祭/天
  神/用十八也靁鼗鼓同/上十九也靈鼓祭地/祗用二十也靈
  鼗鼓同/上二十一也露鼓饗宗/廟用二十二也露鼗鼓二
  十三也雅鼓二十四也相鼓二十五也單鼗鼓二
  十六也旌纛二十七也金鉦二十八也金錞二十
[130-25b]
  九也單鐸三十也雙鐸三十一也鐃鐸三十二也
  奏座三十三也麾幡三十四也此外又有景鍾者
  天子親祀上帝則用之非祠官所常用
寧宗嗣位禮樂之事遵式舊典未嘗敢有改作先是孝
宗廟奏用大倫之樂舞光宗祔廟奏用太和之樂舞詔
恭依
 上初纂承當中興六七十載之間士多嘆樂典之久
 墜類欲蒐講古制以補聖世遺軼於是姜䕫進大樂
[130-26a]
 議於朝䕫言紹興大樂多用大晟所造有編鐘鎛鐘
 景鐘有特磬玉磬編磬三鐘三磬未必相應塤有大
 小簫箎篴有長短笙竽之簧有厚薄未必合度琴瑟
 絃有緩急燥濕軫有旋復柱有進退未必能合調總
 衆音而言之金欲應石石欲應絲絲欲應竹竹欲應
 匏匏欲應土而四金之音又欲應黄鍾不知其果應
 否樂曲知以七律為一調而未知度曲之義知以一
 律配一字而未知永言之㫖黄鍾奏而聲或林鍾林
[130-26b]
 鍾奏而聲或太蔟七音之協四聲各有自然之理今
 以平入配重濁以上去配輕清奏之多不諧協八音
 之中琴瑟尤難琴必每調而改絃瑟必每調而退柱
 上下相生其理至妙知之者鮮又琴瑟聲微常見蔽
 於鐘磬簫鼓之聲匏竹土聲長金石常不能以相待
 往往考擊失宜消息未盡至於歌詩一句而鐘四擊
 一字而竽一吹未叶古人槁木貫珠之意況樂工茍
 焉占籍擊鐘磬者不知聲吹匏竹者不知穴操琴瑟
[130-27a]
 者不知絃同奏則動手不均迭奏則發聲不屬比年
 人事不和天地多忒由大樂未有以格神人召和氣
 也宫為君為父商為臣為子宫商和則君臣父子和
 徵為火羽為水南方火之位北方水之宅常使水聲
 衰火聲盛則可助南而抑北宫為夫徴為婦商雖父
 宫實徴之子常以婦助夫子助母而後聲成文徴盛
 則宫唱而有和商盛則徴有子而生生不窮休祥不
 召而自至災害不祓而自消聖主方將講禮郊見願
[130-27b]
 詔求知音之士考正太常之器取所用樂曲條理五
 音櫽括四聲而使之叶和然後品擇樂工其上者教
 以金石絲竹匏土歌詩之事其次教以戞擊干羽四
 金之事其下不可教者汰之雖古樂未易遽復而追
 還祖宗盛典實在兹舉
 
 
 文獻通考卷一百三十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