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通考 > 文獻通考 卷一百二十五
[125-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一百二十五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王禮考二十
  山陵
魏武王崩遺令無藏金玉珍寶髙陵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崩二月丁
卯/葬
文帝黄初二年十月表首陽山東為壽陵
[125-1b]
 帝自作終制曰禮國君即位為椑存不忘亡也椑音/扶歴
 反臣松之按禮天子諸侯之棺/各有重數棺之親身者曰椑昔堯葬榖林通樹之
 禹葬會稽農不易畝吕氏春秋堯葬於榖林通樹之/舜葬於紀市㕓不變其肆禹葬
 會稽不/變人徒故葬於山林則合乎山林封樹之制非上古
 也吾無取焉壽陵因山為體無為封樹無立寢殿造
 園邑通神道夫葬也者藏也欲使人之不得見也骨
 無痛癢之知冡非棲神之宅禮不墓祭欲存亡之不
 黷也為棺槨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故吾營
[125-2a]
 此邱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後不知其處無施葦
 炭無藏金銀銅鐵一以瓦器合古塗車芻靈之義棺
 但漆際會三過飯含無以珠玉無施珠𥜗玉匣諸愚
 俗所為也季孫以璠璵歛孔子歴級而救之譬之暴
 骸中原宋公厚葬君子謂華元樂莒不臣以為棄君
 於惡漢文帝之不發霸陵無求也光武之掘原陵封
 樹也霸陵之完功在釋之原陵之掘罪在明帝而釋
 之忠以利君明帝孝以害親也忠臣孝子宜思仲尼
[125-2b]
 邱明釋之之言鑒華元樂莒明帝之戒存其所以安
 君定親使魂靈萬載無危斯則賢聖之忠孝矣自古
 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喪亂以來漢
 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并盡是
 焚如之刑也豈不重痛哉禍由乎厚葬封樹桑霍為
 我戒不亦明乎其皇后及貴人以下不隨王之國者
 有終沒皆葬澗西前又以表其處矣蓋舜葬蒼梧二
 妃不從延陵葬子逺在羸博魂而有靈無不之也一
[125-3a]
 澗之間不足為逺若違今詔妄有所變改造施吾為
 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靈將不福汝其以此詔
 藏之宗廟副在/尚書祕書三省
  按魏武父子遺令俱欲薄葬世傳曹公疑冢七十
  有餘其防患至矣秦始皇髙齊神武俱厚葬且殺
  匠徒以滅口然易代之後不免發掘三人俱英雄
  而末著識逹則曹為優云
 始武帝葬髙陵有司依漢立陵上祭殿至黄初三年
[125-3b]
 詔曰先帝躬履節儉遺詔省約子以述父為孝臣以
 繫事為忠古不墓祭皆設於廟先帝髙平陵上殿皆
 毁壊車馬還廐衣服藏府以從先帝儉德之志遂革
 上陵之禮及齊王在位九載始一謁髙平陵
七年帝崩葬首陽陵自殯及葬皆以終祭從事五月丁/巳崩六
月戊/寅葬
 明帝將送葬曹眞陳羣王朗等以暑熱固諫乃止
  孫盛曰夫窀穸之事孝子之極痛也人倫之道於
[125-4a]
  斯為重故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夫以義感之
  情猶盡臨隧之哀况乎天性發中敦禮者重之哉
  魏氏之德仍世不基矣昔華元厚葬君子以謂棄
  君於惡羣等之諫棄孰甚焉
明帝景初二年帝崩葬髙平陵正月丁亥崩/二月癸丑葬
 帝崩殯於九龍殿尚書訪曰當以明皇帝諡告四祖
 祝文於髙皇稱元孫之子云何王肅曰禮稱曾孫某
 謂國家也荀爽鄭元說皆云天子諸侯事曾祖已上
[125-4b]
 皆稱曾孫又訪按漢既葬容衣還儒者以為宜如文
 皇帝故事以存時所服王肅曰禮雖無容衣之制今
 須容衣還而後虞祭宜依尸服卒者上服之制生時
 䙝服可隨所存至於制度則不如禮孔子曰祭之以
 禮亦為此也諸侯之上服則命服也天子不為命服
 然亦所以命服之上也按漢氏西京故事月游衣冠
 則容衣也言冠以正服不以䙝衣也尚書又訪容衣
 還羣臣故當在帳中常塡衛見王肅曰禮不墓祭而
[125-5a]
 漢氏正月上陵神座在西序東向百辟計吏前告郡
 之榖價人之疾苦欲先帝魂靈聞知時蔡邕以為禮
 有煩而不可去事亡如存况今無塡衞之禁而合於
 如事存之義可見於門内拜訖入帳臨乃除服
晉武帝泰始二年八月詔曰此上旬先帝棄天下之日
便已周年思慕煩毒欲詣陵瞻侍以盡哀憤主者具行
備安平王孚尚書令裴秀等奏陛下至孝縗麻雖除哀
毁蔬食有損神和秋節尚有餘暑謁見山陵悲感摧傷
[125-5b]
宜降抑聖情以慰萬國帝曰朕得奉瞻山陵以敘哀憤
體氣自佳耳又曰今當見山陵何心無服其以縗絰行
詳見國/恤門
 晉宣王遺令子弟羣官皆不得謁陵景文遵㫖武帝
 猶再謁崇陽陵景帝/陵一謁峻平陵文帝/陵然遂不敢謁
 髙原陵宣帝/陵至惠帝復止也
 晉尚書問按禮天子七月葬新議曰禮無吉駕象生
 之斾四海遏密八音豈有釋其縗絰以服元黄黼黻
[125-6a]
 哉雖於神明哀素之心已不稱矣輙除鼓吹吉駕鹵
 簿孫毓駮尚書顧命成王新崩傳遺命文物權用吉
 禮又禮卜家占宅朝服推此無不吉服也又巾車斾
 遣車及葬執蓋從方相元衣裳此鹵簿所從出也今
 之吉駕亦象生之義凶服可除鼓吹吉服可設而不
 作摯虞曰按漢魏故事將葬設吉凶鹵簿皆有鼓吹
 新禮無吉駕導從之文愚按禮葬有祥車曠左則今
 之容車也春秋鄭大夫公孫蠆卒天子追賜大輅使
[125-6b]
 以行禮又士喪禮有道車乘車以象生存此兼有吉
 駕明文既有吉駕則宜有導從宜定新禮設吉服導
 從其凶服鼓吹宜除銘旌建太常畫日月星辰杜云
 九仞旒委地杜元凱喪/服要集云遣車易以轝牀舉奠祭之具
 及器藏物皆覆以白練
 漢魏故事大喪及大臣之喪執紼者輓歌新禮以為
 輓歌出於漢武帝役人之勞歌聲哀切遂以為送終
 之禮雖音曲摧愴非經典所制違禮設銜枚義方在
[125-7a]
 號慕不宜以歌為名除不輓歌摯虞以為輓歌因倡
 和而為摧愴之聲銜枚所以全哀此亦以感衆雖非
 經典所載是歴代故事詩稱君子作歌惟以告哀以
 歌為名亦無所嫌宜定新禮如舊詔從之
武帝崩葬峻陽陵四月己酉崩/五月辛未葬
惠帝崩葬太陽陵十一月庚午崩/十二月己酉葬
元帝崩葬建平陵明帝徒跣至於陵所永昌元年閏十/一月己丑崩次
年二月葬係/太寧元年
[125-7b]
 元帝崩後諸公始有謁陵辭陵之事蓋由義同友執
 率情而舉也成帝時中宫亦年年拜陵議者以為非
 禮遂止穆帝時禇太后臨朝又拜陵帝時㓜也孝武
 崩驃騎將軍會稽王導子曰今雖制釋服至於朔日
 月半諸節自應展情陵所以一周為斷於是至陵變
 服單衣煩瀆無准非禮也及安帝元興元年左僕射
 桓謙奏百僚拜陵起於中興非晉舊典積習生常遂
 為近法尋武帝詔乃不使人主諸王拜陵及義熙初
[125-8a]
 又復江左之舊
 自漢魏以來羣臣不拜山陵王導以元帝睠同布衣
 匪惟君臣而已每一崇進皆就拜不勝哀戚由此詔
 百官拜陵自導始
明帝崩葬武平陵七月戊子崩/九月辛丑葬
成帝咸康七年皇后杜氏崩有司奏大行皇后陵所作
凶門栢歴門號明陽端門詔曰門如所處凶門栢歴大
為繁費停之按蔡謨說以二瓦器始死之際繫於木裹/以葦席置庭中近南門為重今之凶門是
[125-8b]
其象也禮記虞而作主今未葬未有主故以重當之禮/稱為主道此其義也范堅又曰凶門非禮禮有懸重形
似凶門後人出門以表喪俗遂/行之簿帳即古弔幕之類也
 是時又詔曰重壤之下豈宜崇飾陵中惟潔掃而已
 有司又奏依舊選公卿以下六品子弟六十人為輓
 郎詔又停之
成帝崩葬興平陵六月癸巳崩/七月丙辰葬康帝徒行送葬至閶闔
門乃升素輿至陵所
康帝崩葬崇平陵九月戊戌崩/十月乙丑葬
[125-9a]
穆帝永和八年峻平崇陽二陵崩景帝文/帝陵帝臨三日遣
殿中都尉王惠如洛陽以衛五陵
穆帝崩葬永平陵五月丁巳崩/七月戊午葬
哀帝崩葬安平陵二月丙辰崩/三月壬申葬
簡文帝崩葬髙平陵七月己未崩/十月丁卯葬
孝武帝崩葬隆平陵九月庚申崩/十月甲申葬
安帝義熙十二年劉裕北伐秦將姚光以洛陽降兼司
空髙密王恢之修謁五陵
[125-9b]
安帝崩葬休平陵十二月戊寅崩/正月庚申葬
恭帝崩葬冲平陵
 宋崔元凱喪儀云銘旌今之旐也天子丈二尺皆施
 跗樹於壙中遣車九乘謂結草為馬以泥為車疏布
 □四面有障置壙四角以載遣奠牢肉斬取骨脛車
 各一枚
武帝崩葬丹陽建康縣蔣山初寧陵五月癸亥崩/七月己酉葬
武帝母孝懿蕭皇后崩遺令漢世帝后陵皆異處今可
[125-10a]
於塋域之外别為一壙一遵徃式乃開别壙與興寧合

 初武帝微時貧約過甚孝皇之殂葬禮多闕帝遺㫖
 太后百嵗後不須祔葬至今故稱后遺令云
文帝每歲正月謁初寧陵孝武明帝亦每歲拜初寧長
寧陵
文帝崩葬長寧陵二月甲子崩/三月癸巳葬
孝武帝崩葬丹陽秣陵縣巖山景寧陵五月庚申崩/七月丙午葬
[125-10b]
明帝崩葬臨沙縣莫府山髙寧陵正月己亥崩/七月戊寅葬
齊髙帝崩梓宫於東府前渚升龍舟葬於武進泰安陵
於升龍舟卒哭内外反吉三月壬戌崩/四月丙午葬
武帝崩葬景安陵七月戊寅崩/八月丙寅葬
明帝崩葬興安陵
梁武帝崩葬脩陵五月丙辰崩十/二月乙卯葬
簡文帝崩葬莊陵十月壬寅崩次年侯景/平以四月乙丑日葬
陳永定三年七月武帝崩尚書左丞庾特云晉宋以來
[125-11a]
皇帝大行儀注未祖一日告南郊太廟奏䇿奉諡梓宫
將登輼輬侍中版奏已稱某諡皇帝遣奠出於階下方
以此時乃讀哀䇿而前代䇿文猶稱大行皇帝請明加
詳正國子博士知禮儀沈文阿等謂應劭風俗通前帝
諡未定臣子稱大行以别嗣主近檢梁儀自梓宫將登
輼輬版奏皆某諡皇帝登輼輬伏㝷今祖祭以奉䇿諡
哀䇿既在庭遣祭不應猶稱大行且哀䇿篆書藏於元
宫請依梁儀以傳無窮詔可
[125-11b]
 武帝崩六日成服時朝臣共議大行皇帝靈座俠御
 人衣服吉凶之制博士沈文阿議宜服吉劉師知議
 云既稱成服本備喪禮按梁昭明太子薨成服俠侍
 之官悉著縗斬唯著鎧不異此即可擬愚謂六日成
 服俠靈座須服縗絰中書舍人蔡景歴江徳藻謝岐
 等同師知議時以二議不同乃啓取左丞徐陵決斷
 陵云鹵簿吉簿伍中公卿以下導引者爰及武賁鼓
 吹執蓋奉車並是吉服豈容俠御獨為縗絰若言公
[125-12a]
 卿胥吏並服縗絰此與梓宫部伍有何差别若言文
 物並吉司事者凶豈容杖絰而奉華蓋縗衣而升玉
 輅邪同博士議謝岐議曰靈筵祔宗廟梓官還山陵
 實如左丞議但山陵鹵簿備有吉凶從靈輿者儀服
 無變從梓宫者皆服苴縗爰至士禮悉同此置此自
 是山陵之儀非關成服今謂梓宫靈扆共在西階稱
 為成服亦無鹵簿直是爰自胥吏上至王公四海之
 内必備縗絰按梁昭明太子薨畧是成例豈容凡百
[125-12b]
 士庶悉此日服重而侍中至於武衛最是近官反鳴
 玉紆青與吉不異左丞既推以山陵事愚意或謂與
 成服有殊衆議不能決乃具録二議奏聞上從師知
 議
武帝崩葬萬安陵六月丙午崩/八月丙申葬
文帝崩葬永寧陵四月癸酉崩/六月丙寅葬
宣帝崩葬顯寧陵正月甲寅崩/二月癸巳葬
後魏道武帝崩葬盛樂金陵天賜六年十月戊辰崩/永興二年七月甲寅葬
[125-13a]
明元帝崩葬雲中金陵十一月己巳崩/十二月庚子葬
太武帝崩葬雲中金陵
文成帝崩葬雲中金陵五月崩/八月葬
獻文帝崩葬雲中金陵
孝文太和十四年太皇太后馮氏崩帝哀毁過禮諸王
公詣闕上表請時定兆域及依漢魏故事幷太皇太后
終制既葬公除詔曰自遭禍罰慌惚如昨奉侍梓宫猶
希髣髴山陵遷厝所未忍聞王公復上表固請詔曰山
[125-13b]
陵可依典冊喪服之宜情所未忍帝欲親至陵所詔諸
常從之具悉可停之其武衛之官防侍如法葬太后於
永固陵帝謁陵王公固請公除不從
  按古者天子之喪七月而葬左傳以為同軌至荀
  卿子曰天子之喪動四海屬諸侯又曰天子七月
  諸侯五月大夫士三月皆使其須足容事事足容
  成成足容文文足容備曲容備物之謂道矣須待/也謂
  所待之期也事喪具也道/者委曲容物備物者也蓋以萬乘之尊四海之
[125-14a]
  廣喪期至於三年則必備物盡禮以致其孝勿之
  有悔焉耳此古孝子之心也秦漢以來習為短喪
  之制例以既葬釋服於是惟恐葬期之不促自兩
  漢至六朝人主之喪大行在殯少有及兩月者是
  天子而不克行大夫士之禮也魏孝文力行古道
  獨為三年之喪而其臣狃於歴代之制固請釋服
  欲釋重服則必先促葬期而帝答詔曰侍奉梓宫
  猶希彷彿山陵遷厝所未忍聞固請而始葬既葬
[125-14b]
  而終不釋服賢矣哉
孝文帝崩葬長陵四月丙午崩/五月丙申葬
 初帝孝於文明太后乃於永固陵東北里餘營壽宫
 遂有終焉瞻望之志及遷洛陽乃自表瀍西以為山
 陵之所而方山虛宫號曰萬年堂云方山即/永固陵
宣武帝崩葬景陵正月丁巳崩/二月甲午葬
孝明帝崩葬定陵二月癸丑崩/三月乙酉葬
齊神武帝葬於鄴西北漳水之西號義平陵
[125-15a]
 齊世子澄虛葬神武於漳水之西潛鑿成安鼓山石
 窟佛頂之旁為穴納其柩而塞之殺其羣匠及齊之
 亡也一匠之子知之發石取金而逃
文宣帝崩葬武寧陵十月甲午崩次/年二月丙申崩
孝昭帝崩葬文静陵
武成帝崩葬永平陵十二月辛未崩次/年二月甲申𦵏
周文帝崩葬成陵
孝閔帝崩葬靜陵
[125-15b]
明帝崩葬昭陵四月辛丑崩/五月辛未葬
武帝崩葬孝陵六月丁酉崩/七月己未葬
宣帝崩葬定陵五月己酉崩/七月丙申葬
隋文帝崩葬太陵與獨孤后同墳異穴士庶赴葬者皆
聽入視陵内七月丁未崩/十月乙卯葬
煬帝初葬吳公臺下後改葬雷塘
唐髙祖崩葬獻陵在京兆府三涼縣界五月六日崩/十月庚寅葬
 貞觀九年髙祖崩詔定山陵制度依漢長陵故事務
[125-16a]
 存崇厚時限既促功役勞弊祕書監虞世南上封事
 曰臣聞古之聖帝明王所以薄葬者非不欲崇髙光
 明珍寳異物以厚其親然審而言之髙墳厚壠珍物
 必備此通為親累非曰孝也是以深思逺慮安於菲
 薄以為長久萬代之計割其常情以定之耳今為丘
 壠如此其内雖不藏珍寶亦無益之萬代之後人但
 見髙墳大冡豈謂無金玉也臣之愚計以為漢文霸
 陵既因山勢雖不起墳自然髙敞今之所卜地勢即
[125-16b]
 平不可不起宜依白虎通所陳周制為三仞之墳其
 方中制度事事減少事竟之日刻石於陵側書今封
 大小髙下之式明器所須皆以瓦木合於禮文一不
 得用金銀銅鐵使後代子孫並皆遵奉一通藏之宗
 廟豈不美乎且臣下除服用三十六日已依霸陵今
 為墳壠又以長陵為法非所依也伏願深覽古今為
 長久之慮書奏不報虞世南又上疏曰漢家即位之
 初便營陵墓近者十餘歲逺者十五年方始成就今
[125-17a]
 以數月之間而造數十年事其於人力亦以勞矣漢
 家大郡五十萬户即日人衆未及徃時而工役與之
 一等此臣所致疑也又公卿上奏請遵遺詔務從節
 儉太宗乃令中書侍郎岑文本謂曰朕欲一如遺詔
 朕臣子之心不忍頓為儉素如欲稱朕崇厚之志復
 恐百代之後不免有廢毁之憂朕為此不能自決任
 卿等平章必令得所勿置朕於不孝之地因出虞世
 南封事付所司詳議以聞司空房元齡等議曰謹按
[125-17b]
 漢髙祖長陵髙九尺光武陵髙六尺漢文魏文並不
 封不樹因山為陵竊以長陵制度過為宏侈二丈立
 規又傷矯俗光武中興明主多依典故遵為成式實
 謂攸宜伏願仰遵故命俯順禮經詔曰朕既為子卿
 等為臣愛敬罔極義猶一體無容固陳節儉陷朕於
 不義也今便敬依來議於是山陵制度頗有減省
唐凡國陵之制皇祖以上至太祖陵皆朔望上食元日
冬至寒食伏臘社冬一祭皇考陵朔望及節祭而日進
[125-18a]
食又薦新於諸陵其物五十有六品始將進御所司必
先以送太常與尚食滋味薦之如宗廟
貞觀十三年正月一日太宗朝於獻陵先是日宿設黄
麾仗周衞陵寢至是質明七廟子孫及諸侯百寮蕃夷
君長皆陪列於司馬門内太宗至小次降輿納履哭於
闕門西面再拜慟絶不能興禮畢改服入於寢宫執饌
閲視髙祖及先後服御之物匍匐床前悲慟左右侍御
莫不欷歔
[125-18b]
十八年帝謂侍臣曰昔漢家皆先造山陵既逹始終身
復親見又省子孫經營不頓費人功古者因山為墳此
誠便事九嵕山孤聳逈絶因而旁鑿可置山陵處朕有
終焉之理乃詔營山陵於九嵕山之上足容一棺而已
務從儉約又佐命功臣義深舟楫追念在昔何日忘之
漢氏相將陪陵又給東園祕器篤終之義恩意深厚自
今以後功臣密戚及德業佐時者如有薨亡賜塋地一
所及賜以祕器使窀穸之時喪事無闕凡功臣密戚請
[125-19a]
陪陵葬者聽之以文武分為左右而列墳髙四丈已/下三丈已上
父祖陪陵子孫從葬者亦如之若宫人陪葬則陵户為/之成墳凡諸陵皆置留
守領甲士與陵令日知廵警左右兆/域内禁人無得塟埋古墳則不毁之
 獻陵陪葬名氏 楚國太妃萬氏館陶公主河間王
 孝恭襄邑王神符清河王誕韓王元嘉彭王元則道
 王元慶鄭王元懿虢王元鳳酆王元亨徐王元禮滕
 王元嬰鄧王元裕魯王元䕫霍王元軌江王元祥密
 王元曉幷州總管張綸榮國公樊興平原郡公王長
[125-19b]
 楷譚國公邱和巢國公錢九龍刑部尚書劉德威刑
 部尚書沈叔安
十年十一月葬文德皇后長孫氏於昭陵帝為文刻之
石稱皇后節儉遺言薄葬以為盗賊之心止求珍貨既
無珍貨復何所求朕之本意亦復如此王者以天下為
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己有今因九嵕山為陵鑿石之
工纔百餘人數十日而畢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皆用土
木形具而已庶幾姦盗息心存歿無累當使百世子孫
[125-20a]
奉以為法
 上念后不已於苑中作層觀望昭陵嘗引魏徴同登
 使視之徵熟視曰臣昏眊不能見上指示之徵曰以
 為陛下望獻陵若昭陵則臣固見之矣上泣為毁觀
太宗崩葬昭陵在京兆府醴泉縣因九嵕層峰鑿山南
西深七十五尺為元宫山旁巖架梁為棧道懸絶百仞
繞山二百三十步始逹元宫門頂上亦起遊殿五月己/巳崩八
月庚/寅葬
[125-20b]
 文德皇后即元宫後有五重石門其門外於䨇棧道
 上山起舍宫人供養如平常及太宗山陵畢宫人亦
 依故事留棧道准舊山陵使閻立德奏曰元宫棧道
 本留擬有今日今既始終永畢與前事不同謹按故
 事唯有寢宫安神供奉之法而無陵上侍衞之儀望
 除棧道固同山嶽上嗚咽不許長孫無忌等援引禮
 經重有表請乃依奏
 上欲闡揚先帝徽烈乃令匠人琢石寫諸蕃君長貞
[125-21a]
 觀中擒服者頡利等十四人列於北司馬門内
 昭陵陪葬名氏 越國太妃燕氏趙國太妃楊氏紀
 國太妃韋氏賢妃鄭氏才人徐氏鄭國夫人彭城郡
 夫人蜀王愔趙王福紀王愼越王貞嗣紀王澄曹王
 明蔣王惲清河公主駙馬程知亮晉國公主駙馬韋
 思安豫章公主駙馬唐善識新興公主駙馬長孫曦
 蘭陵公主駙馬竇懐哲髙密公主駙馬叚綸長樂公
 主駙馬長孫冲遂安公主駙馬王大禮南平公主駙
[125-21b]
 馬劉元懿衡陽公主駙馬阿史那杜爾新城公主駙
 馬韋政舉城陽公主駙馬薛瓘長廣公主駙馬楊師
 道襄城公主駙馬蕭銳長沙公主駙馬豆盧讓安康
 公主駙馬獨孤彦雲臨川公主駙馬周道務普安公
 主駙馬史仁表中書令馬周中書令岑文本并男方
 倩中書令崔敦禮英國公李勣衞國公李靖虞國公
 温彦博宋國公蕭瑀申國公髙士亷梁國公房元齡
 鄭國公魏徵髙陽公許敬宗趙國公長孫無忌莒國
[125-22a]
 公唐儉吏部侍郎馬載户部尚書李大亮兵部尚書
 房仁裕禮部尚書張復允國子祭酒孔頴逹禮部侍
 郎孔志約工部侍郎孔元惠太常卿褚亮禮部尚書
 虞世南工部尚書閻立德吏部侍郎姜晦太常卿姜
 皎殿中監唐嘉㑹學士姚思亷衞尉卿魏叔玉光禄
 卿姜逺祕書監岑景儔宗正卿李芝芳光禄卿房光
 義并男原州别駕暉咸陽縣丞曜衞尉卿房光敏并
 男閬州刺史誕清河郡主壻贈鴻臚卿竇庭蘭金州
[125-22b]
 刺史虞正松洪州刺史吳黑闥晉州刺史裴藝寧州
 刺史竇義節衞州刺史蕭鄴吏部郎中馬覬幽州都
 督長孫敞原州都督李政明臨淮公李規瑯琊公王
 珍常州公李倩千金公李俊中山王李裾汝州别駕
 房漸左清道率房恒江夏王道宗雍州長史李弼䕫
 國公𢎞基觀國公楊仁㳟原州都督史㓜䖍陜王府
 司馬史為謙芮國公豆盧行業西平郡王李琛簡州
 刺史李震安南都督姜簡薛國公阿史那忠鄂國公
[125-23a]
 尉遲敬德嘉國公周仁䕶丹陽公李客師鴈門公梁
 建方虢國公張士貴胡國公秦叔寶周國公鄭仁泰
 大將軍薛咄摩大將軍蘇泥熟大將軍漢東公李孟
 嘗芮國公盧寛大將軍尉遲寶林大將軍阿史那道
 眞大將軍邱行恭大將軍賀蘭整大將軍張世師大
 將軍許洛仁大將軍張延師大將軍瑯琊王駢大將
 軍懐德公于伯億左金吾大將軍梁仁裕大將軍史
 大奈大將軍卞波利大將軍姜確大將軍可汗阿史
[125-23b]
 那步眞大將軍史奕大將軍李森大將軍阿史那德
 昌大將軍公孫雅靖右監門將軍執失善左金吾將
 軍房先忠内侍張阿難横野軍都督㧞拽都督渾大
 寧于闐王尉遲光盧國公程知節將軍仇懐古將軍
 杜君綽將軍麻仁靖將軍賀㧞儼將軍何道將軍楊
 思訓將軍元仲文將軍豆盧承基將軍斛思正貴將
 軍徐定成將軍康野將軍叚志元將軍薛萬鈞將軍
 元思元將軍李承祖將軍薛承慶右衛郎將軍尉遲
[125-24a]
 昱左衞郎將軍姜昕中郎將殷存爽天冊府記室薛
 收右衞大將軍李思摩薩寶王贊普新羅王女德貞
 初長孫無忌自於昭陵封内先造墳/墓至上元元年九月七日許歸葬
永徽二年有司言先帝時獻陵既三年惟朔望冬至夏
秋伏臘清明社上食今昭陵喪期畢請上食如獻陵從

六年正月朔髙宗謁昭陵行哭就位再拜擗踊畢易服
謁寢宫入寢哭踊進東階西向拜號久乃薦太牢之饌
[125-24b]
加珍羞拜哭奠饌閱服御而辭行哭出寢北門御小輦

顯慶五年詔歲春秋季一廵宜以王公行陵太常少卿
貳之太常給鹵簿仍著於令
髙宗崩葬乾陵在京兆府奉天縣界𢎞道元年十二月/四日崩次年八月
庚寅/日葬
 乾陵陪葬名氏 章懐太子賢懿德太子重潤澤王
 上金許王素節邠王守禮義陽公主新都公主永泰
[125-25a]
 公主安興公主特進王及善中書令薛元超特進劉
 番禮尚書左僕射豆盧欽望左僕射楊再思右僕射
 劉仁軌左衞將軍李謹行左武衞將軍髙侃
 始貞觀禮歲以春仲月廵陵至武后時乃以四季月
 生日忌日遣使詣陵起居景龍二年右臺侍御史唐
 紹上書曰禮不祭墓唐家之制春秋仲月遣使具鹵
 簿衣冠廵陵天授之後乃有起居遂為故事夫起居
 者參候動止事生之道非陵寢法請停四季及生日
[125-25b]
 忌日節日起居準式二時廵陵手勅曰乾陵歲冬至
 寒食以外使二忌以内使朝奉他陵如紹奏至是又
 獻昭乾陵皆日日祭太常博士彭景直上疏曰禮無
 日祭陵惟宗廟月有祭故王者設廟祧壇墠為親疏
 多少之數立七廟一壇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
 考廟曰顯考廟皆月祭之逺廟為祧享嘗乃止去祧
 為壇去壇為墠有禱焉祭之無禱乃止又譙周祭志
 天子始祖髙祖曾祖祖考之廟皆月朔加薦以象平
[125-26a]
 生朔食謂之月祭二祧之廟無月祭則古皆無日祭
 者今諸朔望食則近於古之殷事諸節日食近於古
 之薦新鄭注禮記殷事月朔半薦新之奠也又既大
 祥即四時焉此其祭皆在廟近代始以朔望諸節祭
 陵寢惟四時及臘五享廟考經據禮固無日祭於陵
 唯漢七廟議京師自髙祖下至宣帝與太上皇悼皇
 考陵旁立廟園各有寢便殿故日祭於寢月祭於便
 殿元帝時貢禹以禮節煩數願罷郡國廟丞相韋元
[125-26b]
 成等又議七廟外寢園皆無復議者亦以祭不欲數
 宜復古四時祭於廟後劉歆引春秋傳日祭月祀時
 享歲貢祖禰則日祭曾髙則月祭二祧則時享壇墠
 則歲貢後漢陵寢之祭無傳焉魏晉以降皆不祭墓
 國家諸陵日祭請停如禮疏奏天子以語侍臣曰禮
 官言諸陵不當日進食夫禮以人情沿革何專古為
 乾陵宜朝晡進奠如故昭獻二陵日一進或所司苦
 於費可減朕常膳為之
[125-27a]
 武后崩將合葬乾陵給事中嚴善思建言尊者先葬
 卑者不得入今啓乾陵是以卑動尊術家所忌且元
 關石門冶金錮隙非攻鑿不能開神道幽靜多所驚
 瀆若别攻隧以入其中即徃昔葬時神位前定更且
 有害曩營乾陵因有大難易姓建國二十餘年今又
 營之難且復生合葬非古也况事有不安豈足循據
 漢世皇后别起陵墓魏晉始合葬漢積祀四百魏晉
 祚卒不長亦其驗也今若更擇吉地附近乾陵取從
[125-27b]
 葬之義使神有知無所不通若其無知合亦何益山
 川精氣上為列星葬得其所則神安而後嗣昌失其
 宜則神危而後嗣損願割私愛使社稷久長中宗不
 納
中宗崩葬定陵在京兆府富平縣界六月二日崩十/一月己酉葬
睿宗崩葬橋陵在京兆府奉天縣界五月十二日崩/十月庚午日葬
  致堂讀史管見言明皇於睿宗孝養素薄故其崩
  也五月而遽葬以為薄於其親然愚嘗考之自漢
[125-28a]
  以來並未嘗守天子七月而葬之制如隋以前歴
  代葬期多只在一兩月之内蓋以預規山陵而嗣
  君又急於從吉故也雖至孝如晉武帝魏孝文亦
  廹於其臣下之請不免徇近代之制惟以禍亂不
  克葬者方有數月之淹如梁武帝父子是也至唐
  髙祖崩五月而葬則以升遐之後方營山陵故少
  遲於前代虞世南諫疏可見及太宗預為壽域則
  又不及五月髙宗以後或遲或速大槩不越五六
[125-28b]
  月雖少遲於近代而終未能復古禮明皇蓋亦循
  故事耳致堂豈未之考邪
 橋陵陪葬名氏 節愍太子重俊宜城公主金城公
 主長寧公主城安公主定安公主鄎國公主彭國公
 主駙馬李思訓
開元十七年元宗因拜橋陵至金粟山覩岡巒有龍盤
鳳翔之勢謂左右曰吾千秋後宜葬於此後遂追先㫖
葬焉
[125-29a]
天寶二年制每歲以九月一日薦衣於陵寢又以寒食
薦餳粥鷄毬雷車五月五日薦衣扇
十三載制獻昭乾定橋五署改為臺令丞各陞一階自
後諸陵例皆稱臺
 唐開元禮
  皇帝謁陵
行宫距陵十里設坐於齋室設小次於陵所道西南大
次於寢西南侍臣次於大次西南陪位者次又於西南
[125-29b]
皆東向文官於北武官於南朝集使又於南皆相地之
宜前行二日遣太尉告於廟皇帝行至宫即齋室陵令
以玉冊進署設御位於陵東南隅西向有岡麓之閡則
隨地之宜又設位於寢宫之殿東陛之東南西向罇坫
陳於堂户東南百官行從宗室客使位神道左右寢宫
則分方序立大次前其日未明五刻陳黄麾大仗於陵
寢三刻行事官及宗室親五等諸親三等以上并客使
之當陪者就位皇帝素服乘馬華蓋繖扇侍臣騎從詣
[125-30a]
小次步出次至位再拜又再拜在位皆再拜又再拜少
選太常卿請辭皇帝再拜又再拜奉禮曰奉辭在位者
再拜皇帝還小次乘馬詣大次仗衞列立以俟行百官
宗室諸親客使序立次前皇帝步至寢宫南門仗衞止
乃入繇東序進殿陛東南位再拜升自東階北向再拜
又再拜入省服玩收拭帳簀進太牢之饌加珍羞皇帝
出罇所酌酒入三奠爵北立太祝二人持玉冊於户外
東向跪讀皇帝再拜又再拜乃出户當前北向立太常
[125-30b]
卿請辭皇帝再拜出東門還大次宿行宫若太子諸王
公主陪葬栢城者皆祭寢殿東廡功臣陪葬者祭東序
為位奠饌以有司行事或皇后從謁則設大次寢宫東
先朝妃嬪次於大次南大長公主諸親命婦之次又於
其南皆東向以行帷具帳謁所内謁者設皇后位於寢
宫東大次前少東先朝妃嬪位西南各於次東司贊位
妃嬪東北皆東向皇帝既發行宫皇后乘四望車之大
次改服假髻白練單衣内典引導妃嬪以下就位皇后
[125-31a]
再拜陪者皆拜少選遂辭又拜陪者皆拜皇后還寢東
大次陪者退皇后鈿釵禮衣乘輿詣寢宫先朝妃嬪大
長公主以下從至北門降輿入大次詣寢殿前西階之
西妃嬪公主位於西司贊位妃嬪東北皆東向皇后再
拜在位者皆拜皇后繇西階入室詣先帝前再拜復詣
先后前再拜進省先后服玩退西廂東向立進食皇后
乃降西階位辭再拜妃嬪皆拜詣大次更衣皇帝過乃
出寢宫北門乘車還天子不躬謁則以太常卿行陵所
[125-31b]
司撰日車府令具軺車一馬清道青衣團扇曲蓋繖列
俟於太常寺門設次陵南百步道東西向右校令具雜
器以備灑掃太常卿公服乘車奉禮郎以下從至次設
卿位兆門外之左陵官位卿東南執事又於其南皆西
向奉禮郎位陵官之西贊引二人居南太常卿以下再
拜在位皆拜謁者導卿贊引導衆官入奉行復位皆拜
出乘車之他陵有芟治則命之
 自開元十七年以後無親謁陵故事
[125-32a]
𤣥宗崩葬泰陵在京兆府奉天縣界四月五日崩次/年三月辛酉葬
 泰陵陪葬名氏 贈揚州大都督髙力士
肅宗崩葬建陵在京兆府醴泉縣界四月十八日崩次/年三月庚午日葬
 建陵陪葬名氏 尚父汾陽王郭子儀元和九年左/金吾衞大將
 軍郭釗奏亡祖子儀陪葬建陵欲於墳所種植松楸/勅如遇年月通便陵寢修營宜令所司許其種植
寶歴二年二月太常奏追尊孝敬皇帝以下四陵宜停
朝拜事孝敬皇帝恭陵讓皇帝惠陵奉/天皇帝齊陵承文皇帝順陵
 前件四陵昔年追尊大號皆是恩制縁情而行當時
[125-32b]
 已不合經典今乃二時朝拜上擬祖宗切以情禮之
 差過猶不及謹按禮記及歴代禮文并國朝故事皇
 帝旁親無服又云五代而親屬盡伏以四陵親非祖
 宗事無故德縁情權制禮合變更有司因循尚為常
 典况今宗廟之上遷代已逺尊卑降殺朝拜須停勅
 㫖依奏
代宗崩葬元陵在京兆府富平縣界五月二十日崩/十月己酉葬
 無陪葬
[125-33a]
 葬代宗時發引帝見輼輬車不當馳道移指丁未之
 間問其故有司曰陛下本命在午不敢衝也上哭曰
 安有枉靈駕而謀自利乎命改轅直午而行
貞元十四年令有司修葺陵寢以昭陵舊宫先因火焚
毁故詔百官詳議議者多云舊宫既被焚爇請移就山
下或有議請修舊宫者上意亦不欲移由是復以山上
為定於是遣左諫議大夫平章事崔損完修八陵使及
所司計獻昭乾定泰五陵各造屋三百七十八間橋陵
[125-33b]
一百四十間元陵三十間唯建陵不復創造但修葺而
已所縁陵寢中帷幄床蓐一事已上並令制置上親閱

德宗崩葬崇陵在京兆府雲陽縣界正月崩/十月葬
 無陪葬
順宗崩葬豐陵在京兆府富平縣界正月崩/七月葬
 無陪葬
憲宗崩葬景陵在京兆府奉天縣界正月崩/五月葬
[125-34a]
 景陵陪葬名氏 惠昭太子寧孝明太后鄭氏懿安
 太后郭氏賢妃王氏
穆宗崩葬光陵在京兆府奉天縣界正月崩十/一月葬
 光陵陪葬名氏 恭僖太后王氏正獻太后蕭氏
敬宗崩葬莊陵在京兆府三原縣界十二月崩次/年七月葬
 莊陵陪葬名氏 悼懐太子普
文宗崩葬章陵在京兆府富平縣界正月崩/八月葬
 無陪葬
[125-34b]
武宗崩葬端陵在京兆府三原縣界三月崩/八月葬
 端陵陪葬名氏 賢妃王氏
宣宗崩葬正陵在京兆府雲陽縣界八月崩次/年二月葬
 正陵陪葬名氏 媫妤柳氏
懿宗崩葬簡陵在京兆府富平縣界七月崩次/年二月葬
 無陪葬
僖宗崩葬靖陵在京兆府奉天縣界三月崩十/二月葬
 無陪葬
[125-35a]
昭宗崩葬和陵在河南府緱氏縣界
梁太祖崩葬宣陵在洛京伊闕縣六月五日崩/十月十日葬
後唐同光三年六月勅關内諸陵頃因喪亂類遭穿發
多未掩修其下宫殿宇法物等各令奉陵州府據所管
陵園修製仍四時各依例薦饗逐陵各差近陵百姓二
十户放雜差役以備灑掃其壽陵等一十陵亦一例修
掩量差陵户仍授尚書工部郎中李途京兆少尹完修
奉諸陵使
[125-35b]
後唐莊宗崩葬雍陵在洛京新安縣四月崩次/年七月葬
明宗崩葬徽陵在洛京洛陽縣十一月崩次/年四月葬
末帝泰清三年車駕北幸路當徽陵乃至陵所朝謁
晉髙祖崩葬顯陵在洛京壽安縣六月十三日崩/十月十日葬
漢髙祖崩葬睿陵在洛京都城縣正月二十七日崩十/一月二十七日葬
隱帝崩葬潁陵在許州陽翟縣十一月二十一日/崩八月十二日葬
周太祖崩葬嵩陵在鄭州新鄭縣正月十七日崩/四月十二日葬
 先時帝屢戒晉王曰昔吾西征見唐十八陵無不發
[125-36a]
 掘者此無他惟多藏金玉故也我死當衣以紙衣斂
 以瓦棺速營葬勿久留宫中壙中無用石以甓代之
 工人徒役皆和雇勿以煩民葬畢募近陵民三十户
 蠲其雜徭使之守視勿修下宫勿置守陵宫人勿作
 石羊虎人馬惟刻石至陵前云周天子平生好儉約
 遺令用紙衣瓦棺嗣天子不敢違也汝或違吾吾不
 福汝
世宗顯德元年六月車駕征太原囘拜嵩陵至陵所哀
[125-36b]
泣感左右祭奠而退賜奉陵將吏及近郊人金帛有差
世宗崩葬慶陵在鄭州管城縣六月十九日崩/十一月一日葬
㳟帝崩葬順陵在慶陵之側
 
 
 
 
 文獻通考卷一百二十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