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通考 > 文獻通考 卷九十三
[093-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九十三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宗廟考三
  天子宗廟
宋武帝即尊位祠七代為七廟永初追尊皇考晉陵郡/功曹翹
即武帝父/晉陵本郡為孝皇帝皇妣趙氏為穆皇后三年孝懿蕭
皇后崩又祔廟高祖崩神主升廟猶昭穆之序如魏晉
[093-1b]
之制虚太祖之位
文帝元嘉初追尊所生胡媫妤為章皇太后立廟於太
廟西其後孝武昭太后明帝宣太后並祔章太后廟
齊高帝追尊父為宣皇帝右軍將/軍承之母為昭皇后七廟蕭/子
顯曰晉用王肅之議以文景為共代上至征西其實六/也尋此意非以兄弟為後當以立主之義可容於七室
及楊元后崩征西之廟不毁則知不以元后為代數廟/有七室數盈八主晉太常賀循立議以後弟不繼兄故
代必限七主無定數宋臺初立五廟以臧后為代室就/禮而求亦親廟四矣若據伊尹之言必及七代則子昭
孫穆不列婦人若依鄭元之說廟有親稱妻者言齊豈/或濫享且閟宫之徳用七非數開元之祀晉八無傷今
[093-2a]
謂之七廟而止唯六祀使受命之君流光之典不足若/謂太祖齊登則昭穆之數何繼斯故禮官所宜詳也
梁武帝受禪遷神主於太廟為三昭三穆凡六廟追尊
皇考為文皇帝丹陽尹/順之皇妣為徳皇后廟號太祖皇祖
以上皆不追尊擬祖遷於上而太祖之廟不毁與親廟
為七皆同一堂共庭而别堂
陳依梁制七廟如禮初文帝入嗣而皇考始興昭烈王
廟在始興國謂之東廟天嘉中徙神主祔於梁之小廟
改曰國廟祭用天子儀
[093-2b]
後魏之先居於漠北鑿石為祖宗之廟於烏洛侯國西

明元帝永興四年立太祖道武帝廟於白登山嵗一祭
具太牢帝親奉無常月又於白登西太祖舊遊之處立
昭成獻明太祖廟常以九月十月之交帝親祭牲用馬
牛羊又親行貙劉之禮
孝文太和三年六月親謁七廟時羣官議曰大魏舊事/多不親謁今陛下孝誠
發中思親執祀謹按舊/章集為親拜之儀制可
[093-3a]
十五年四月改營太廟詔曰祖有功宗有徳後者不得
擅祖宗之名居二祧之廟今述遵先志宜制祖宗之號
烈祖有創業之功代祖有開拓之徳宜為祖宗百代不
遷而逺祖平文功未多於昭成然廟號為太祖道武建
業之勲高於平文廟號為烈祖比校似為未允朕今奉
遵道武為太祖顯祖為二祧餘皆以次而遷平文既遷
廟唯有六如今七廟一則無主唯當朕躬此事亦臣子
所難言朕以不徳忝承洪緒若宗廟之靈獲全首領以
[093-3b]
沒於地為昭穆之次心願畢矣必不可先設可垂文示
司空長樂王穆亮等奏言升平之會事在於今推功/考徳實如明㫖但七廟之祀備行日久無宜闕一虚
有所待臣等愚謂依先尊祀可/垂文示後理𠂻如此不敢進言八月詔郡國有時果可
薦者並送京師以供廟享其白登山雞鳴山廟唯遣有
司行事十一月釋禫祭太和廟帝袞冕與祭者朝服丁
卯遷廟之神主於太廟百官陪從奉神主於齋車至新
廟有司升神主於太廟諸侯王牧守蕃附等各以其職
來祭十月詔先王制禮經綸萬代白登廟者有為而興
[093-4a]
昭穆不次太祖有三層之宇已降無方丈之室又常用
季秋躬駕䖍祀今授衣之月享祭明堂立冬之始奉烝
太廟若復齋白登便為一月再駕緬詳二理謂宜省一
可廢東山之祀成此二享之敬可勅有司但命内典神
者攝行祭事獻明道武各有廟稱可具依舊式自太宗
諸帝昔無殿宇因停之
十九年遷都洛邑二月詔曰太和廟已就神儀靈主宜
時奉寧可剋五月奉遷於廟其出金墉之儀一准出代
[093-4b]
都太和之式入新廟之典可依近至金墉之軌其威儀
鹵簿如出代廟百官奉遷宜可省之但令朝官四品以
上侍官五品以上宗室奉迎
北齊文宣帝受禪置六廟獻武以下不毁以上則遞毁
並同廟而别室既而遷神主於太廟文襄文宣並太祖
之子文宣初疑其昭穆之次欲别立廟衆議不同至二
年秋始祔太廟五祭同梁制
後周閔帝受禪而告宗廟追尊皇祖為徳皇帝名肱/生泰
[093-5a]
文王為文皇帝廟號太祖太師周國/公名泰擬祖以上三廟遞
遷至太祖不毁其下相承置二穆為五焉明帝崩廟號
代宗武帝崩廟號高祖並為祧廟不毁
隋文帝受命遣兼太保宇文善奉策詣同州告皇考桓
王廟兼用女巫同家人禮追尊號為武元皇帝大司空/名忠
皇妣為元明皇后迎神歸於京師改立左宗廟未言始
祖又無受命之祧自高祖以下置四親廟同殿異室一
皇高祖太原府君廟二皇曾祖康王廟三皇祖獻王廟
[093-5b]
四皇考太祖武元皇帝廟擬祖遷於上而太祖之廟不

煬帝立七廟太祖各一殿准周文武二祧與始祖為三
餘並分室而祭始及祧之外從迭毁之法時禮部侍郎/許善心等議
按周制自太祖以下各别立廟至於禘祫皆食於太祖/是以前漢亦随處而立後漢光武新平宼亂務從省約
乃總立一堂而羣主異室自此/以來因循不變請立七廟詔可既營洛邑後有司奏請
於東京建立宗廟帝謂祕書監柳辯曰今始祖及二祧
已具令後子孫處何所又下詔准議别立高祖之廟属
[093-6a]
有行役復寢
唐高祖武徳元年追尊高祖曰宣簡公曾祖曰懿王祖
曰景皇帝考曰元皇帝立四廟於長安通義里備法駕
迎四世祔於太廟
太宗貞觀九年高祖崩增脩太廟中書侍郎岑文本議
曰祖鄭元者則陳四廟之制述王肅者則引七廟之文
貴賤混而莫辨是非紛而不定春秋榖梁傳及禮記王
制祭法禮器孔子家語並云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
[093-6b]
三廟士一廟尚書咸有一徳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徳至
於孫卿孔安國劉歆班彪父子孔昆虞憙干寳之徒商
較今古咸以為然故其文曰天子三昭三穆與太祖之
廟而七是以晉宋齊梁皆依斯義立親廟六豈有國之
茂典不刋之休烈乎然若使違羣經之正說從累代之
疑議背子雍之篤論遵康成之舊學則天子之禮下逼
於人臣諸侯之制上僭於王者非所謂尊卑有序名位
不同者也臣等參詳請依晉宋故事立親廟六其祖宗
[093-7a]
之制式遵舊典制從之於是增脩太廟始崇𢎞農府君
及高祖神主并舊四室為六室
太宗崩遷𢎞農府君神主於夾室太宗神主祔太廟
 初有司請依典禮上欲留神主於内寢旦夕申如在
 之敬有詔停祔廟英國公李勣等請曰竊以祖功宗
 徳帝王之明典武穆文昭嚴配之洪訓愛敬之至率
 由茲道禮有節文事經列聖茍違斯義家國貽恥况
 逾月之外須申大祫下管登歌發揚雅頌郊天配帝
[093-7b]
 光華勲烈如停祔禮諸美咸棄伏願取法前王垂訓
 翼子乃許焉
高宗崩神主祔太廟又遷宣皇帝神主於夾室
武太后垂拱四年於東都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廟四時
享祀如京廟之制别立崇先廟以享武氏祖考
 武氏革命稱帝改唐西京太廟為享徳廟四時惟享
 高祖以下三室餘四室閉其門廢享祀之禮又於東
 都改制太廟為七室祔武氏七代神主又改西京崇
[093-8a]
 先廟為崇尊廟其享祀如太廟之儀
中宗神龍元年改享徳廟依舊為京太廟遷武氏七廟
於西京崇恩廟東都太廟以景皇帝為太祖廟崇六室
 時太常博士張齊賢建議曰始封之君謂之太祖太
 祖之廟百代不遷商之元王周之后稷是也但商自
 元王以後十有四代至湯而有天下周自后稷以後
 十有七代至武王而有天下其間代數既逺遷廟親
 皆出太祖之後故得合食有序尊卑不差其後漢高
[093-8b]
 受命無始封祖即以高祖皇帝為太祖魏武創業文
 帝受命亦以武帝為太祖晉宣創業武帝受命亦以
 宣帝為太祖宇文以文皇帝為太祖隋室以武元皇
 帝為太祖國家景皇帝始封唐公實為太祖中間代
 數既近列在三昭三穆之内故皇家太廟唯有六室
 其𢎞農府君宣光二帝尊於太祖親盡則遷不在昭
 穆合食之數奉勅七室以下依舊號尊崇續又奉勅
 既立七廟須尊崇始祖速令詳定者伏尋禮經始祖
[093-9a]
 即太祖太祖之外更無始祖後周太祖之外以周文
 王為始祖不合禮經或有引白虎通義云后稷為始
 祖文王為太祖武王為太宗及鄭元註詩序云太祖
 謂文王以為說者其義不然何者彼以禮王者祖有
 功而宗有徳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以謂文王為太
 祖耳非祫祭羣主合食之太祖今議者或有欲立涼
 武昭王為始祖者殊為不可何者昔在商周稷卨始
 封湯武之興祚由稷卨故以為太祖即皇家之景帝
[093-9b]
 是也涼武昭王勲業未廣後主失守國土不𫝊景皇
 始封實夲明命今乃捨封唐之盛烈崇西涼之逺構
 求之前古實乖典禮魏氏不以曹參為太祖晉氏不
 以殷王卬為太祖宋氏不以楚元王為太祖齊梁不
 以蕭何為太祖陳隋不以胡公楊震為太祖則皇家
 安可以涼武昭王為太祖乎漢之東京大議郊祀多
 以周郊后稷漢當郊堯唯杜林議獨以為周室之興
 祚由后稷漢業特起功不縁堯祖宗故事所宜因循
[093-10a]
 竟從林議又𫝊稱欲知天上事問長人以其近之武
 徳貞觀之時去涼武昭王蓋亦近於今矣當時不立
 者不可立故也今既年代寖逺方復立之實恐景皇
 失職而震怒武昭虚位而不答非社稷之福也請准
 勅加太廟為七室享宣皇帝以備七代其始祖不合
 别有尊崇太常博士劉承慶議曰夫太祖以功建昭
 穆以親崇有功百代而不遷親盡七葉而當毁或以
 太祖代淺廟數非備更於昭穆之上逺立合遷之君
[093-10b]
 曲從七廟之文深乖迭毁之制景皇帝濬徳基唐代
 數猶近號雖崇於太祖親尚烈於昭穆且臨六室之
 位未申七代之尊是知太廟當六未合有七故先朝
 唯有宣光景元神堯文武六代親廟太帝登遐神主
 升祔於廟室以宣皇帝代數當滿准禮復遷今止有
 光皇帝以下六代親廟非是天子之廟數不當有七
 夲由太祖有逺近之異故初建有多少之殊宣皇既
 非始祖又廟無祖宗之號親盡既遷其廟不合重立
[093-11a]
 恐違王制之文不合先朝之㫖光崇六室不虧古義
 時有制令宰臣更加詳定禮部尚書祝欽明等奏言
 張齊賢以始同太祖不合更祖昭王劉承慶以王制
 三昭三穆不合重崇宣帝臣等商量請依張齊賢以
 景皇帝為太祖依劉承慶尊崇六室制從之
睿宗即位廢武氏崇恩廟
元宗開元五年太廟四室壊上素服避正殿時上將幸
東都以問宋璟蘇頲對曰陛下三年之制未終遽爾行
[093-11b]
幸恐未契天心災異為戒願益停車駕又問姚崇對曰
太廟屋材皆苻堅時物嵗久朽腐而壊適與行期相會
何足異也且王家以四海為家陛下以闗中不稔幸東
都百官供擬已備不可失信但應遷神主於太極殿更
脩太廟如期自行耳上大喜從之右散騎常侍褚無量
上言隋文帝富有天下遷都之日豈取苻氏舊材以立
太廟乎此特諛臣之言耳願陛下克謹天戒納忠諫逺
諂諛上弗聽
[093-12a]
開元十年制創立太廟九室獻祖懿祖太祖世祖髙祖
太宗中宗睿宗
 先時以孝敬皇帝為義宗祔於廟由是為七室而京
 太廟亦七室中宗崩中書令姚元之吏部尚書宋璟
 以謂義宗追尊之帝不宜列昭穆而其𦵏在洛州請
 立别廟於東都而有司時享其京廟神主蔵於夾室
 由是祔中宗而光皇帝不遷遂為七室矣睿宗崩博
 士陳貞節蘇獻等議曰古者兄弟不相為後殷之盤
[093-12b]
 庚不序於陽甲漢之光武不嗣於孝成而晉懐帝亦
 繼世祖而不繼恵帝蓋兄弟相代昭穆位同至其當
 遷不可兼毁二廟荀卿子曰有天下者事七世謂從
 禰以上也若傍容兄弟上毁祖考則天子有不得事
 七世者矣孝和皇帝有中興之功而無後宜如殷之
 陽甲出為别廟祔睿宗以繼髙宗於是立中宗廟於
 太廟之西開元十年詔宣皇帝復祔於正室諡為獻
 祖并諡光皇帝為懿祖又以中宗還祔太廟於是太
[093-13a]
 廟為九室
  致堂胡氏曰范祖禹有言書云七世之廟可以觀
  徳則天子七廟自古而然也其祖宗有功徳而其
  廟不毁則無世數商之三宗周之文武是也然則
  三昭三穆之外猶足以祖有功而宗有徳矣明皇
  始為九廟何所取乎夫先覺君子皆以漢儒祖有
  功宗有徳之論為非曰子孫於祖考無選擇而事
  之之義是故天子七廟而已矣有祧焉不患其數
[093-13b]
  盈也有禘焉不患其乏饗也今既以九廟為非而
  有功徳之廟不毁則九亦安足以盡之文武固造
  周者以功而論則成康身致太平刑措不用亦豈
  可毁邪是故宗廟之禮由子孫不忘而建不忘者
  仁也或七廟或五廟或三廟者禮也其有功徳無
  功徳非子孫所當祔祧而隆殺之也名之曰幽厲
  非子孫所當回隠而遷改之也一斷以先王之禮
  無敢損益於其間是則禮之盡也七世之廟可以
[093-14a]
  觀徳者吉㐫善惡皆以是觀之云耳
代宗崩禮儀使顔真卿議太祖髙祖太宗皆不毁而世
祖元皇帝當遷於是遷元皇帝而祔代宗
徳宗建中元年三月禮儀使上言東都太廟闕木主請
造以祔初武后於東都立髙祖太宗髙宗三廟至中宗
以後兩京太廟四時並饗至徳宗亂後木主多亡闕未
祔於是議者紛然而大㫖有三其一曰必存其廟遍立
羣主時享之其二曰建廟立主存而不祭若皇輿時廵
[093-14b]
則就饗焉其三曰存其廟瘞其主駕或東幸則飾齋車
奉京師羣廟之主以往議皆不決而罷貞元十五年四
月膳部郎中歸崇敬上疏曰東都太廟不合置木主謹
按典禮虞主用桑練主用栗重作栗主則埋桑主所以
神無二主猶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東都太廟是則天
皇后所建以置武氏木主中宗去其主而存其廟蓋將
以備行幸遷都之制也且殷人屢遷前八後五其後遷
都一十三度不可每都别立神主也議者或云東都神
[093-15a]
主已曾䖍奉而禮之豈可一朝廢之乎虞祭則立桑主
而䖍祀練祭則立栗主而埋桑主豈桑主不曾䖍祀而
乃埋之又所闕之主不可更作作之不時非禮也
 天寳末兩都傾陷神主亡失肅宗既克復但建廟作
 主於上都其東都太廟毁為軍營九室神主失亡大
 歴間始於人間得之遂寓於太㣲宫不復祔饗自建
 中至於會昌議者不一或以為東西二京宜皆有廟
 而舊主當瘞虚其廟以俟廵幸則載主而行或謂宜
[093-15b]
 蔵神主於夾室或曰周豐洛有廟者因遷都乃立廟
 爾今東都不因遷而立廟非也又曰古者載主以行
 者惟新遷一室之主耳未有載羣廟之主者也至武
 宗時悉廢羣議詔有司擇日脩東都廟已而武宗崩
 宣宗竟以太微神主祔東都廟焉
徳宗崩禮儀使杜黄裳議髙宗在三昭三穆外當遷於
是遷髙宗而祔徳宗葢以中睿為昭穆矣
順宗崩當遷中宗而有司疑之以為則天革命中宗中
[093-16a]
興之主也博士王涇史官蔣武皆以為中宗得失在己
非漢光武晉元帝之比不得為中興不遷之君由是遷
中宗而祔順宗
文宗開成五年禮儀使奏謹按天子七廟祖功宗徳不
在其中國朝制度太廟九室伏以太廟景皇帝受封於
唐髙祖太宗創業受命有功之主百代不遷今文宗皇
帝升祔有時代宗皇帝是親盡之祖禮合祧遷每至祔
祫合食如常勅㫖敬依典禮
[093-16b]
 自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世祔廟睿元肅代以次遷
 至武宗崩徳宗以次當遷而於世次為髙祖禮官始
 覺其非以謂兄弟不相為後不得為昭穆乃議復祔
 代宗而議者言已祧之主不得復入太廟禮官曰昔
 晉元明之世已遷豫章潁川後皆復祔此故事也議
 者又言廟室有定數而無後之主當置别廟禮官曰
 晉武帝時景文同廟廟雖六代其實七主至元帝明
 帝廟皆十室故賀循曰廟以容主為限而無常數也
[093-17a]
 於是復祔代宗而以敬宗文宗武宗同為一代初元
 宗之復祔獻祖也詔曰使親而不盡逺而不祧蓋其
 率意而言爾非夲於禮也而後之為說者乃遷就其
 事以謂三昭三穆與太祖祖功宗徳三廟不遷為九
 廟者周制也及敬文武三宗為一代故終唐之世常
 為九代十一室焉
武宗會昌五年七月中書門下奏孟州汜水縣武牢闗
是太宗擒王世充竇建徳之地闗城東峰有髙祖太宗
[093-17b]
像在一堂之内伏以山河如舊城壘猶存威靈皆畏於
軒臺風雲疑還於豐沛誠宜百代嚴奉萬邦所瞻西漢
故事祖宗所嘗行幸皆令郡國立廟今縁定覺寺例合
毁拆望取寺中大殿材木於東峰改造一殿四面兼置
垣墻伏望號為昭武廟以昭聖祖武功之盛興功日望
令差東都分司郎官一人薦告至畢功日别差使展敬
制可王者大勲備於率土宗社之典/敬而不私郡國立廟非古也
僖宗中和元年黄巢犯闕僖宗避狄於成都夏四月有
[093-18a]
司請享太祖已下十一室詔公卿議之太常卿牛藂與
儒者議其事或曰王者廵狩以遷廟主行如無遷廟之
主則祝史奉幣帛皮珪告於祖廟遂奉以出載於齋車
每舍奠焉今非廵狩是失守宗廟則當罷宗廟之事藂
疑之將作監王檢太子賔客李匡乂虞部員外郎袁皓
建議異同及左承崔厚為太常卿遂議立行廟以元宗
幸蜀時道宫元元殿之前架幄幕為十一室又無神主
題神版位而行事達禮者非之明年乃特造神主祔於
[093-18b]
行廟
梁太祖開平元年初受禪立四廟於京師
後唐莊宗同光二年太常禮院奏國家興建之初已於
北都置廟今尅復天下遷都洛陽却復夲朝宗廟按禮
無二廟之文其北都宗廟請廢從之
閔帝應順元年中書門下奏太常以大行山陵畢祔廟
今太廟見享七室髙祖太宗懿宗昭宗獻祖太祖莊宗
太行升祔禮合祧遷獻祖下尚書省集議從之
[093-19a]
 時議者以懿祖賜姓於懿宗以支庶繫太宗例宜以
 懿為始祖次昭宗可也不必祖神堯而宗太宗若依
 漢光武則宜於代州立獻祖而下親廟其唐廟依舊
 禮行之可也而議諡者忘咸通之懿宗又稱懿祖父
 子俱懿於理可乎將朱耶三世與唐室四廟連敘昭
 穆非禮也議祧者不知受氏於唐懿宗而祧之今又
 及獻祖以禮論之始祧昭宗次祧懿祖可也而懿祖
 如唐景皇帝豈可祧乎
[093-19b]
晉髙祖天福二年中書門下奏皇帝到京未立宗廟所
司請立髙祖以下四親廟其始祖一廟未敢輕議令都
省百官集議御史中丞張昭議曰臣讀十四代史書見
二千年故事觀諸家宗廟都無始祖之稱唯殷周二代
以稷契為太祖禮記曰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
廟而七鄭元註云此周制也七者太祖后稷及文王武
王與四親廟又曰殷人六廟契及成湯與二昭二穆也
夏后氏立五廟不立太祖唯禹與二昭二穆而已據王
[093-20a]
制鄭元所釋即殷周以稷契為太祖夏后氏無太祖亦
無追諡之廟自殷周已來時更十代皆於親廟之中以
有功者為太祖無追崇始祖之例具引今古即恐詞繁
事要證明須陳梗槩漢以髙祖父太上皇無社稷功不
立廟號髙帝自為髙祖魏以曹公相漢垂三十年始封
於魏故為太祖晉以宣王輔魏有功立為髙祖以景帝
始封於晉故為太祖宋氏先世官閥卑微雖追崇帝號
劉裕自為髙祖南齊髙帝之父位至右將軍生無封爵
[093-20b]
不得為太祖高帝自為太祖梁武帝父順之佐佑齊室
封侯位至領軍丹陽尹雖不受封於梁亦為太祖陳武
帝父文讚生無名位以武帝有功梁室贈侍中封義興
公及武帝即位亦追為太祖周閔帝以父泰相西魏經
營王業始封於周故為太祖隋文帝輔周室有大功始
封於隋故為太祖唐髙祖神堯祖父虎為周大柱國隋
代追封唐公故為太祖唐末梁室朱氏有帝位亦立四
廟朱氏先世無名位雖追册四廟不立太祖朱公自為
[093-21a]
太祖此則前代追册太祖不出親廟之成例也王者祖
有功而宗有徳漢魏之制非有功徳不得立為祖宗殷
周受命以稷契有大功於唐虞之際故追尊為太祖自
秦漢之後其禮不然雖祖有功仍須親廟今亦粗言往
例以取證明秦稱造父之後不以造父為始祖漢稱唐
堯劉累之後不以堯累為始祖魏稱曹參之後不以參
為始祖晉稱趙將司馬卬之後不以卬為始祖宋稱漢
楚元王之後不以元王為始祖齊梁皆稱蕭何之後不
[093-21b]
以蕭何為始祖陳稱太邱長陳實之後不以實為始祖
元魏稱李陵之後不以陵為始祖後周稱神農之後不
以神農為始祖隋稱楊震之後不以震為始祖唐稱臯
陶老子之後不以臯陶老子為始祖唯唐髙宗則天武
后臨朝革唐稱周便立七廟仍追册周文王姬昌為始
祖此蓋當時附麗之徒不諳故實武立姬廟乖越已甚
曲臺之人到今嗤誚臣逺觀秦漢下至周隋禮樂衣冠
聲明文物未有如唐室之盛武徳議廟之初英才間出
[093-22a]
如温魏顔虞通今古封蕭薛杜達禮儀制度憲章必有
師法夫追先王先母之儀起於周代據史記及禮經云
武王纉太王王季文王之緒一戎衣而有天下尊為天
子宗廟享之周公成文武之徳追王太王王季祀先公
以天子之禮又曰郊祀后稷以配天據此言之周武雖
祀七世追為王號者但四世而已故自東漢以來有國
之初多崇四廟從周制也况殷因夏禮漢習秦儀無勞
博訪之文宜約已成之制請依隋唐有國之初創立四
[093-22b]
廟推四世之中名位髙者為太祖謹議以聞勅宜令尚
書省集議聞奏乃倣唐朝舊例追尊四廟
天福十二年時漢髙祖已即位/尚仍天福之號太常博士叚顒奏請立
髙曾祖禰四廟更上追逺祖光武皇帝為百代不遷之
廟居東向之位吏部尚書竇正固等議古者四親廟之
外祖功宗徳不拘定數今除四親廟外更請追尊髙皇
帝光武皇帝共立六廟從之
  按後唐晉漢皆出於夷狄者也莊宗明宗既捨其
[093-23a]
  祖而祖唐之祖矣及敬塘知逺崛起而登帝位俱
  欲以華胄自詭故於四親之外必求所謂始祖者
  而祖之張昭之言議正而詞偉矣至漢初則叚顒
  竇正固之徒曲為謟附乃至上祖髙光以為六廟
  然史所載出自沙陀部之說固不可掩也竟何益
  哉
周太祖廣順元年有司議立四親廟從之
宋太祖皇帝建隆元年有司請立宗廟詔下其議兵部
[093-23b]
尚書張昭等奏謹按堯舜禹皆立五廟蓋二昭二穆與
其始祖商建六廟蓋昭穆之外祀契與湯周立七廟蓋
親廟之外祀太祖及文武漢初立廟悉不如禮魏晉始
復七廟之制江左相承不改然七廟之中猶虗太祖之
室隋文但立髙曾祖禰四廟而已唐因隋制立四親廟
梁氏而下不易其法稽古之道斯為折衷伏請追尊髙
曾四代號諡崇建廟室奏可判太常寺竇儼奏議皇髙
祖文安府君請上尊號曰文獻皇帝廟號僖祖陵號欽
[093-24a]
陵皇曾祖中丞府君請上尊諡曰恵元皇帝廟號順祖
陵號康陵皇祖驍衛府君請上尊號曰簡恭皇帝廟號
翼祖陵號定陵皇考周龍㨗左廂都指揮使太尉府君
請上尊諡曰昭武皇帝廟號宣祖陵曰安陵皇髙祖妣
崔氏請上尊諡曰文懿皇后皇曾祖妣桑氏請上尊號
曰惠明皇后皇祖妣京兆郡太夫人劉氏請上尊號曰
簡穆皇后詔從之九月丙午上御崇元殿備禮册四親
廟奉安神主行上諡之禮
[093-24b]
二年祔明憲皇后杜氏神主於宣祖室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正月有司言按唐制長安太廟凡
九廟同殿異室其制二十一間皆四柱東西夾室各一
前後面各三階東西各三側階國朝太廟四室室三間
今太祖升祔共成五室請依長安之制東西留夾室外
餘十間分為五室室二間從之四月己卯奉神主祔廟
以孝明皇后王氏配仍置尊號册寳於室内
真宗咸平元年三月詔議太祖廟號禮官請與太宗合
[093-25a]
祭同位異坐太祖位仍稱孝子從之
 判太常禮院李宗訥等言伏見僖祖稱曾髙祖太祖
 稱伯父懿恵明簡穆昭憲皇后並稱祖妣孝明孝恵
 孝章皇后並稱伯妣按爾雅有考妣王父母曾祖王
 父母髙祖王父母及世父之别以此觀之唯父母得
 稱考妣今請僖祖止稱廟號順祖而下即依爾雅之
 文事下尚書省集官議定戸部尚書張齊賢等上言
 王制曰天子七廟謂三昭三穆並太祖之廟而七前
[093-25b]
 代或有兄弟繼及亦移昭穆之列是以漢書為人後
 者為之子所以尊夲祖而重正統也又禮云天子絶
 朞䘮安得宗廟中有伯氏之稱乎其唐朝及五代有
 稱者蓋禮官之失非正典也請自今有事於太廟則
 太祖並諸祖室稱孝孫孝曾孫嗣皇帝太宗室稱孝
 子嗣皇帝其爾雅考妣王父之文夲不謂宗廟言也
 歴代既無所取於今亦不可行詔禮官别加詳定禮
 官言按春秋左氏傳文公二年躋魯僖公正義云禮
[093-26a]
 父子異昭穆兄弟昭穆同此明閔僖弟兄繼統同為
 一代又魯隠桓繼及皆當穆位江都集禮晉建武中
 恵懐二主兄弟同位異坐尚書盤庚有商及王史記
 云陽甲至小乙兄弟四人相承故不稱嗣子而曰及
 王明不繼兄之統也唐中宗睿宗皆處昭位恭宗文
 宗武宗昭穆同為一世伏請僖祖室止稱廟號后曰
 祖妣順祖室曰髙祖后曰髙祖妣翼祖室曰皇祖考
 后曰皇祖妣祝文稱孝孫太祖室曰皇伯考妣太宗
[093-26b]
 室曰皇考妣每大祭太祖太宗昭穆同位祝文並稱
 孝子其别廟稱謂亦請依此詔都省復集兩制丞郎
 參議以聞既而都省上議伏以古者祖有功宗有徳
 皆先有其實而後正其名今太祖受命開基太宗纘
 承大寳則百世不祧之廟矣豈有祖宗之廟已分二
 世昭穆之位翻同一代如臣等前議引漢書云禮為
 人後者為之子以正父子之道以定昭穆之義則至
 公而無疑也必若同為一代則是太宗不得自為世
[093-27a]
 數也不得自為世數則何以得為宗乎不得為宗則
 何以得為百世不祧之主乎又云春秋正義禮子父
 異昭穆兄弟昭穆同亦不言昭穆不可異此又不可
 為證也今若序為六世以一昭一穆言之則上無毁
 廟之嫌下有善繼之羙於禮為大順於時為合宜何
 嫌而謂不可乎翰林學士宋湜等又言三代而下兄
 弟相繼則多昭穆異位未之見也况古之鴻儒賀循
 温嶠之徒議其事者衆甚今詳都省所議皇帝於太
[093-27b]
 祖廟室稱孝孫臣竊疑焉欲望重下有司審加詳定
 詔令禮官再討典故禮官言按禮記祭統曰祭有昭
 穆者所以别父子逺近長幼親疎之序而無亂也公
 羊傳公孫嬰齊為兄歸父之後春秋謂之仲嬰齊何
 休云弟無後兄之義為亂昭穆之序失父子之親故
 不言仲孫明不以子為父孫晉賀循議兄弟不合繼
 位昭穆云商人六廟親廟四並契湯而六比有兄弟
 四人相襲為君者便當上毁四廟乎如此四世之親
[093-28a]
 盡無復祖禰之神矣又商紀成湯為君合十二代而
 正代唯六易乾鑿度曰商帝乙六世王也以此言之
 明兄弟不為正代也温嶠議兄弟相繼蔵主室之事
 云若以一帝為一世則當不得祭於禰乃不及庶人
 之祭也夫兄弟同世於恩既順於義無否元宗朝禘
 祫儀云布昭穆之座於戸外皇伯考中宗皇考睿宗
 並坐於南廂北向同列穆位又唐郊祀録徳宗朝祝
 文以中宗為髙伯祖續曲臺禮祫祭圗中宗睿宗俱
[093-28b]
 列昭位晉王導荀菘等議大宗無子則立支子又曰
 為人後者為之子無兄弟相為之文所舍至親取逺
 属者蓋以兄弟一體無父子之道故也竊以七廟之
 制百王是尊至於祖有功宗有徳則百世不遷之廟
 也父為昭子為穆則萬世不刋之典也今議者引漢
 書曰為人後者為之子殊不知弟不為兄後子不為
 父孫春秋之深㫖也父謂之昭子謂之穆禮記之明
 文也又按太宗饗祀太祖二十有二年稱曰孝弟此
[093-29a]
 不易之制又安可追改乎唐元宗謂中宗為皇伯考
 徳宗謂中宗為髙伯祖則伯氏之稱復何不可臣等
 參議自今合祭曰太祖太宗依典禮同位異坐太祖
 仍舊稱孝子奏可
景徳元年詔有司詳定明徳皇太后李氏升祔之禮上
議曰唐睿宗昭成肅明二后先天之始惟以昭成配享
開元之末又以肅明遷祔恭惟懿徳皇后久從升祔雖
先後有殊在尊親一貫請同祔太宗室以先後次之詔
[093-29b]
尚書省集官詳議咸如禮官之請乃並祔太廟
三年龍圗閣待制陳彭年言按漢書髙平侯魏洪坐酎
宗廟騎至司馬門削爵一級此則騎不過廟司馬門之
明文也伏見太廟别有偏門及東門祀官入齋宫去殿
庭尚逺其后廟雖有一門每遇禘祫神主由之出入兼
又齋宫正與殿門相對數歩而已祀官皆乗馬而入實
非恭恪望自今中書門下行事許乗馬入太廟東門自
餘並不得乗入庶彰寅奉以廣孝思詔祀官遇雨許乗
[093-30a]
馬入東門導從止門外餘如所請
大中祥符元年六月以將封禪詔有司議加上太祖太
宗尊諡後又詔太廟六室各奉上尊諡二字中書門下
請加僖祖諡曰文獻睿和皇帝順祖曰惠元睿明皇帝
翼祖曰簡恭睿徳皇帝宣祖曰昭武睿聖皇帝太祖曰
啓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徳聖功至明大孝皇帝太宗曰
至仁應道神功聖徳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遣宰相
王旦等奉上册寳
[093-30b]
三年十二月詔曰朕以親祀后祗昭告祖考詳觀定儀
有所未安入廟則歩武正門至庭則廻班東向且躬申
祗見禮尚尊䖍當罄寅恭庶申誠慤自今謁廟朕當由
東偏門入至殿庭不得令百官廻班
仁宗嘉祐時集賢校理邵必言周禮小宗伯之職凡王
之會同甸役禱祠肄儀為位鄭氏注云若今時肄儀司
徒府今習宫廟儀而啓室登殿拜則小挹奠則虗爵樂
舉祝敔舞備行綴慢䙝神靈莫斯為甚夫習儀者夲以
[093-31a]
防失禮而凟神也奈何天子未行親祠而有司先凟之
宜習於尚書省以比漢司徒府下禮院兩制定而從之
嘉祐七年六月時英宗/已即位仁宗將祔廟脩奉太廟使蔡襄
上八室圗廣廟室并夾室為十八間神主奉安齊殿數
月而成舊廟室前楹狹隘每禘祫陳序昭穆南北不相
對左右祭器填委不中儀式嘉祐親祫增築土階張幄
帟乃可行禮宗正丞趙觀請廣檐陛如親祫時凡二丈
七尺初禮院請增廟室孫抃等以為七世之廟㨿父子
[093-31b]
而言兄弟則昭穆同不得以世數之商祖丁之子陽甲
盤庚小辛小乙皆有天下廟有始祖有太祖有太宗有
中宗若以一君為一世則小乙之祭不及其父故晉之
廟十一室而六世唐之廟十一室而九世中宗睿宗之
於髙宗恭宗文宗武宗之於穆宗同居穆位國朝太祖
之室太宗稱孝弟真宗稱孝子大行稱孝孫而禘祫圗
太祖太宗同居昭位南向真宗居穆位北向蓋先朝稽
用古禮著之祀典大行神主祔廟請增為八室以備天
[093-32a]
子事七世之禮龍圖閣直學士盧士宗天章閣待制司
馬光以為太祖以上之主雖属尊於太祖親盡則遷故
漢元之世太上廟主瘞於寢園魏明之世處士廟主遷
於園邑晉武祔廟遷征西府君惠帝祔廟遷豫章府君
自是以下大抵過六世則遷蓋太祖未正東向故止祀
三昭三穆已正東向明並昭穆為七世唐初祀四世太
宗增祀六世及太宗祔廟則遷𢎞農府君髙宗祔廟又
遷宣皇帝皆祀六世前世成法也明皇立九室祀八世
[093-32b]
事不經見若以太祖太宗為一世則大行祔廟僖祖親
盡當遷夾室祀三昭三穆於先王典禮及近世之制無
不符合復詔抃議曰自唐至周廟制不同而皆七世王
制三昭三穆與太祖自周以上所謂太祖非始受命之
王特始封之君而已今僖祖雖非始封之君要為立廟
之祖方廟數未過七世之時遂毁其廟遷其主考三代
之禮亦未嘗有如此者也漢魏及唐一時之議恐未合
先王制禮之意乃存僖祖之室以備七室禮院定用學
[093-33a]
士范鎮請置殿蔵册寳在太廟神門外凡神御殿者古
之原廟天聖初禮儀院言正月朝拜啓聖院神御在諒
闇請差輔臣酌獻知制誥張師徳奉安太祖太宗御容
於鴻慶宫迎景靈宫真宗御容奉安於西京應天院曲
赦西京自是多以宰相若近臣為禮儀使入内都知押
班御藥管勾儀衞先迎御容至文徳或會慶長春殿宿
齋奉辭輔臣宗室前導既而酌獻出則百官辭於近郊
景靈舊晉邸真宗所生脩萬夀殿名曰奉真二年奉安
[093-33b]
塑像又建殿於上清太平宫奉安御容改玉清昭應宫
集靈殿為安聖殿奉安玉石像出御容奉安洪福院四
年出御容奉安鴻慶宫五年天章閣迎御容奉安慈孝
寺崇真殿御飛白書額太后塑像侍側外無知者明年
手詔宣示皆真宗神御也八年啓聖院太宗神御為永
隆殿迎天章閣太祖御容奉安於太平興國寺開先殿
九年永安縣建會聖宫奉安三聖明道二年慈孝寺莊
獻神御為彰徳殿景靈宫莊懿神御為廣孝殿奉安御
[093-34a]
容恭謝禮成迎龍圗閣太宗御容奉安夀寧堂景福殿
真宗御容奉安福聖殿景祐二年改長寧宫為廣聖宫
前殿有道家天神之像後起觀閣奉真宗神御占宫城
西北隅普安院元徳莊穆神御為重徽殿四年萬夀觀
脩莊恵真容殿名曰廣愛禮賔使白仲達入内東頭供
奉官蘓紹榮奉安太祖御容於揚州建隆寺即南征駐
蹕之地景徳中置殿繪御容而其制卑陋會占者言東
南有王氣乃别構殿易以塑像為章武殿是嵗開先殿
[093-34b]
火康定初鴻慶宫神御殿又火罷脩神御即舊基構齋
殿每醮則旋設三聖位舊像瘞宫側慶歴六年重脩開
先殿御飛白書榜迎天章閣太祖御容奉安七年鴻慶
宫復脩三聖神御曲赦南京八年自萬夀觀奉宣祖太
祖太宗御容於睦親宅真宗御容於天章閣皇祐五年
會靈觀火權奉三聖於景靈宫滁州通判王靖請滁并
澶三州建殿以奉神御即芳林園命工寫三聖御容車
駕詣萬夀觀辭翼日奉太祖於滁州天慶觀端明殿太
[093-35a]
宗於并州資聖院統平殿真宗於澶州開福院信武殿
各以輔臣為迎奉使副具儀仗導至近郊内臣管勾奉
安百官辭觀門外帝謂輔臣曰并州言四月二十二日
奉安太宗御容仍以平晉記來上蓋紀太平興國四年
征討之事是時車駕亦以四月二十二日至太原城下
何其異也葺重徽隆福殿奉安明徳元徳章穆皇后至
和元年重脩開先殿奉神御於天章閣萬夀觀延聖殿
神御帳損權徙别殿二年帳成奉安真宗金像天章閣
[093-35b]
迎太祖孝明皇后御容奉安開先殿數日又迎太宗元
徳皇后御容奉安永隆殿
 諫官范鎮言并州素無火災自建神御殿未㡬而輙
 焚天意若曰祖宗御容非郡國所宜奉安者近聞下
 并州復加崇建是徒事土木重困民力非所以答天
 意也自并州平七十七年故城父老不入新城宜寛
 其賦輸緩其徭役以除其患使河東之民不忘太宗
 之徳則陛下孝思豈特建一神御殿比哉
[093-36a]
 歐陽脩言神御非人臣私家之禮下兩制臺諫禮官
 議以為漢用春秋之義罷郡國廟今睦親廣親宅所
 建神御不合典禮宜悉罷帝以廣親置已久唯罷脩
 睦親神御
 
 
 
 
[093-36b]
 
 
 
 
 
 
 
 文獻通考卷九十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