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通考 > 文獻通考 卷七十六
[076-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七十六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郊社考
  祀后土
夏以五月祭地祗
殷以六月祭地祗
周制夏日禮地祗於方丘曲禮天子祭天地疏曰地神/有二歲有二祭夏至之日祭
[076-1b]
崑崙之神於方澤一也夏正之月祭神州地祗於北郊/二也或云建申之月祭之與郊天相對又曰知方嶽之
神是崑崙者按地統書括地象云地中央曰崑崙又云/其東南方五千里曰神州以此言之崑崙在西北别統
四方九州其神州者是崑崙東南一州耳於一州中更/分為九州則禹貢之九州是也其配地之神孝經緯既
云后稷為天地之主則后稷配天南郊又配地北郊則/周人以嚳配圜丘亦當配方澤也 張騫贊班固曰禹
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高二千五百里餘日月所相避/隠為光明也自張騫使大夏之後窮河源惡睹所謂崑
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經所/有放哉 左傳凡祀啓蟄而郊疏曰鄭元注書多用䜟
緯言地祗有二有崑崙之神又有神州之神唯鄭元立/為此議而先儒悉不然故王肅作聖證論引羣書以證
之/以黃琮禮地禮謂始告神時薦於神座禮地以夏至/謂神在崑崙者也禮神者必象其𩔖琮
[076-2a]
八方象地是疏曰云琮八方以象地者天圓以對地方/地有四方 八方也易云天元而地黃今地用黃琮隨
地/色牲幣放其器之色注疏見祀天禮/已上禮地玊幣 兩圭有邸以祀
両圭者以象地數二也僢而同邸祀地謂北郊神州/之神 僢昌絹反 疏曰云僢而同邸者按王制注
臥則僢彼謂兩足相向此兩圭亦両足同邸是足相向/之義故以僢言之則上四圭同邸者亦是各自兩足相
向但就此両足相向而言之也地春官典瑞有楊氏曰/玊人之事両圭五寸有邸以祀 即此兩圭 邸以祀
地者也義與四圭有邸以祀天同又按黃琮以禮地兩/圭以自執亦如植璧秉珪之謂鄭氏並謂之禮地又強
分崑崙神州為二以當之非也祀政和四年禮制局言/始則求神而禮之終則正祭而 焉大宗伯以黃琮禮
地蓋施於求神之時也與大司樂以凾鍾為宮至地祗/皆出可得而禮同矣典瑞兩圭有邸以祀地蓋施於薦
[076-2b]
獻之時與大司樂奏太蔟歌應鐘舞咸池以祭地同矣/鄭氏乃謂以黃琮禮地神之在崑崙者両圭有邸以祀
地祗於北郊神州之神且黄琮両圭有邸周官特言禮/地祀地而已初無崑崙神州之别鄭氏之説本於䜟緯
之書前輩如長孫無忌輩固嘗辨其非矣此義/與徐邈不同姑兩存之 已上祭地所執之玉 蒲越
藁鞂 器用陶匏並詳見祀天禮/已上祭地席器 祭地之牛角繭栗
 陰祀用黝牲毛之陰祀祭地北郊及社稷也黝讀為/幽黒也毛之取純毛也 地官牧
人地已上/祭 之牲 天子為籍千畝以事天地社稷以為醴酪
齊盛籍在亦反酪音洛齊音/咨 籍田也 祭義 酒正以法共五齊三酒
以實八罇大祭三貳齊才細反禮三貳三益副之也/并見祀天 已上齊盛酒齊
[076-3a]
玉路鍚樊纓十有再就建太常十有二斿以祀鍚音陽/樊歩干
反斿/音留大馭掌馭玉路以祀 節服氏衮冕六人維王之
太常並詳見祀天禮/ 已上車旗 大司樂大合樂分樂乃奏太蔟
歌應鍾舞咸池以祭地示 凡六樂者一變而致羽物
及川澤之示再變而致臝物及山林之示三變而致鱗
物及邱陵之示四變而致毛物及墳衍之示五變而致
介物及土示 凡樂函鍾為宮太蔟為角姑洗為徵南
呂為羽靈鼓靈鼗孫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
[076-3b]
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若樂八變則地示皆出可得
而禮矣疏曰禮地祇必於夏至之日者以地是陰夏至/一陰生是以還於陰生之日祭之也 注疏詳
樂/考 鼓人以靈鼓鼓社祭靈鼓六面鼓也社祭祭土神/地之道 已上祭地之樂
  右祭地禮物樂舞
前期十日自此以後並/如祀天禮祭之日通典云其日王立於方/丘東南西面乃奏函鍾
為宮以下之樂以致其神訖王又親牽牲取血并玉瘞/之以求神謂之二始天地之祭惟圜丘方丘備此二始
謂圜丘之先奏圜鍾為宮之樂次燎牲及玉幣也方丘/則先奏函鍾為宮之樂次則瘞埋血及玉幣二者在正
祭之前故云二始瘞元豐元年九月陳襄等議陰祀自/血起請北郊先行 血之禮俟薦獻禮畢即瘞牲幣之
[076-4a]
屬則始終之禮備/詳見祀天燔柴條瘞埋於泰折折之設反牲疏曰瘞埋/謂瘞繒埋 也祭法
爾雅曰祭/地曰瘞埋太宰贊玉幣爵注見祀天禮郊特牲酒疏曰/夏至祭方澤之禮齊 獻數
與圜丘同瓦通典云尸前既置玉幣等訖次則王以匏/片為爵酌 甒之泛齊以獻尸謂之朝踐所謂陶匏象
天地之性次大宗伯亦以匏爵酌醴齊攝王后之獻凡/二獻也次薦熟於神座前畢王更以匏爵酌盎齊以獻
尸大宗伯以匏爵酌醍齊以亞之所謂饋食之獻凡四/獻也尸乃食訖王更酌朝踐之泛齊以酳尸所謂朝獻
大宗伯次酌饋食之醍齊以亞之所謂再獻凡六獻也/次諸臣為賔酌沈齊以獻尸凡七獻也王毎獻酒皆作
樂一/終大宗伯奉齍注疏見/祀天禮大司徒奉牛牲注疏見/祀天禮
  右祭地禮始終之序
[076-4b]
  陳氏禮書曰周禮或言大示或言地示或言土示
  蓋大示則地之大者地示則凡地之示與焉土示
  則五土之示而已禮記言兆於南郊就陽位也南
  郊祀天則北郊祀地矣祀天就陽位則祭地就隂
  位矣大宗伯以黄琮禮地牲幣各放其器之色而
  牧人隂祀用黝牲則牲有不同也典瑞兩圭有邸
  以祀地則玊有不同也大司樂奏太蔟歌應鍾以
  祀地示凡樂函鍾為宮若樂八變地示皆出則樂
[076-5a]
  有不同也蓋先王之於神示求之然後禮禮之然
  後祀函鍾為宮求之之樂也太蔟應鍾祀之之樂
  也若夫玊之黄琮兩圭牲幣之黄黒蓋祭有不一
  而牲幣器亦從而異也鄭氏之徒謂夏至於方丘
  之上祭崑崙之示七月於泰折之壇祭神州之示
  此惑於䜟緯之説不可考也凡以神仕者以冬至
  致天神人鬽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致天神而人
  鬽與之者荀卿所謂郊則并百王於上天而祭之
[076-5b]
  是也郊天合百王則郊地合物鬽宜矣鄭氏謂致
  人鬽於祖廟致物鬽於壇墠蓋用祭天地之明日
  於經無據
  又曰古者正祭有常數非正祭者無常時故歲祭
  天者四詩序曰春夏祈穀于上帝又曰豐年秋冬
  報則春祈穀左氏所謂啓蟄而郊是也夏祈穀所
  謂龍見而雩是也秋報月令所謂季秋大享帝是
  也冬報周禮所謂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是也凡
[076-6a]
  此正祭也旅𩔖造禱祠之屬非正祭也祭地之禮
  周禮所謂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正祭也禱祠之
  屬非正祭也然先王親地有社存焉禮曰享帝於
  郊祀社於國又曰郊所以明天道社所以申地道
  又曰郊社所以事上帝又曰明乎郊社之義或以
  社對帝或以社對郊則祭社乃所以親地也大宗
  伯以血祭社稷又曰大封先告后土太祝大師大
  會同宜於社又曰建邦國先告后土則后土非社
[076-6b]
  矣鄭氏釋大宗伯謂后土土神黎所食者釋月令
  謂后土黎也釋太祝謂后土社神也既曰土神又
  曰社神是両之也書曰敢昭告于皇天后土左氏
  曰君戴皇天而履后土漢武帝祠后土於汾隂宣
  帝祠后土於河東而宋梁之時祠地皆謂之后土
  則古者亦命地示為后土矣然周禮有大示有地
  示有土示又有后土則所謂后土者非地示也
  朱子曰周禮有圜丘方澤之説後来人却只説社
[076-7a]
  便是后土見於書傳言郊社多矣某看来也自有
  方澤之祭
  楊氏曰愚按大司樂奏太蔟歌應鍾舞咸池以祭
  地示鄭注云地示所祭於北郊及社稷牧人陰祀
  用黝牲毛之鄭注云陰祀祭地北郊及社稷夫祭
  地惟有夏至北郊方澤之禮此外則有社祭亦祭
  地也鄭氏亦既知之矣及注曲禮天子祭天地大
  宗伯黄琮禮地典瑞兩圭祀地又云地神有二歲
[076-7b]
  有二祭夏至祭崑崙之神於方澤夏正祭神州之
  神於北郊何也蓋祭地惟北郊及社稷此三代之
  正禮而釋經之正説鄭氏所不能違也有崑崙又
  有神州有方澤又有北郊析一事以為二事此則
  惑於緯書而牽合聖經以文之也知有正禮而又
  汨之以緯書甚矣其惑也
  右以上所述祀地禮文係信齋楊氏祭禮據經文
  所載條為始終之序如通典則依鄭氏注以方丘
[076-8a]
  為祭崑崙之神丘在國之北禮神之玉以黄琮牲
  用黄犢幣用黄繒所謂各如/其器之色王及尸同服大裘配
  以后稷服與配經文不載注家以為同/祭天之禮故服大裘配后稷其樂則大
  司樂之函鍾為宮云云至八變則地祗皆出可得
  而禮是也神州地祗則為壇於北郊名泰折玉用
  兩圭五寸有邸牲用黝犢陰祀用/黝牲幣用黒繒幣經/無文
  據牲用黑知/當從其色配亦以后稷其樂則奏太蔟歌應鍾
  舞咸池以祭地示是也按鄭氏觧經於天地之祀
[076-8b]
  皆分而為二是有二天二地矣然古人祀天之禮
  郊與明堂本二處所配之祖又不同則因宗祀文
  王於眀堂以配上帝一語而指其帝為五精之神
  感生之帝猶云可也至於祭地則經文所載惟方
  澤而已乃以為此所祀者崑崙而又有神州則祭
  之於北郊蓋北郊之名亦出緯書孝經緯祭地/示於北郊
  經所不載於是又因祭法有泰折之語而以為泰
  折即北郊又非方澤也其支離不通彌甚矣
[076-9a]
秦始皇帝即位三年祠八神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蓋
天好陰祠之必於高山之下畤命曰畤地貴陽祭之必
於澤中圜丘云
漢武帝元狩二年天子郊雍曰今上帝親郊而后土無
祀則禮不答也有司與太史令談祠官寛舒議天地牲
角繭栗今陛下親祠后土后土宜於澤中圜丘為五壇
壇一黄犢牢具已祠盡瘞而從祠衣上黄侍祠之人/著黄衣
是天子東幸汾隂汾陽男子公孫滂洋等見汾旁有光
[076-9b]
如絳上遂立后土祠於汾陰脽上如寛舒等議上親望
拜如上帝禮
 漢舊儀祭地河東汾陰后土宮宮曲入河古之祭地
 澤中方丘也禮儀如祭天名泰一旦丘
宣帝神爵元年上幸河東祠后土
五鳳三年上幸河東祠后土
元帝即位遵舊儀間歲郊泰畤東至河東祠后土
成帝初即位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張譚等奏請罷雍畤
[076-10a]
甘泉汾隂后土祠於長安立南北郊從之詳見郊/祀門
建始二年正月辛丑上始祠后土於北郊
永始三年復汾隂后土祠
四年上幸河東祠后土
元延二年幸河東祠后土
四年及綏和二年並幸河東祠后土
二年上崩乃復長安南北郊
哀帝即位寢疾復甘泉泰畤汾隂后土祠
[076-10b]
平帝時王莽奏罷甘泉泰畤復長安南北郊又奏以天
地合祭以孟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親合祀天地於南
郊以高帝高后配夏日至使有司奉祭北郊以高后配
詳見郊/祀門
光武建武二年制郊兆於雒陽城南七里采元始中故
事合祀天地
中元元年營北郊於洛陽城北四里為方壇四陛遷呂
太后於園上薄太后尊號曰高皇后配地祗郊
[076-11a]
二年正月郊别祀地祗位南面西上高皇后配西面北
上皆在壇上地禮羣神從食皆在壇下如元始故事嶽/瀆
位見山/川門地祗高皇后用犢各一頭五嶽共牛一頭四海
四瀆共牛一頭羣神共二頭奏樂亦如南郊既送神瘞
俎實於壇北
魏明帝景初元年詔祀方丘所祭曰皇皇后地以舜妃
伊氏配北郊所祭曰皇地之祗以武宣后配
 時高堂隆上表云古来娥英姜姒盛德之妃未聞配
[076-11b]
 食於郊者也漢文初祭地祇於渭陽西漢武帝時始/立汾隂后土於
 汾隂亦以高帝配祠孝文/時無祭地祠於渭陽事以高帝配孝武立后土宜
 依古典以武皇配天地
  按鄭康成分圜丘與南郊為二方澤與北郊為二
  而所祀天地亦各有二名曹魏郊祀遵用其説然
  鄭説祀天則有昊天有五帝而魏圜丘所祀曰皇
  皇帝天南郊所祀曰皇天之神鄭説祀地則有崑
  崙有神州而魏方澤所祀曰皇皇后地北郊所祀
[076-12a]
  曰皇地之祗徃徃見靈威仰及崑崙等名不雅馴
  故有以易之然不知皇天之與天神后地之與地
  祗果可分而為二乎可笑也
晉武帝泰始二年定郊祀地郊先后配是年并圜方二
丘於南北郊更脩壇兆其二至之祀合於二郊時從有/司議云
古者郊/丘不異十一月庚寅帝親祠於南郊自後方澤不别立
元帝太興二年北郊未立地祇共在天郊
明帝太寜三年詔立北郊未及建而帝崩
[076-12b]
成帝咸和八年於覆舟山南立地郊以宣穆張皇后配
五嶽四望四海四瀆五湖諸山江等凡四十四神及諸
小山從祀此依魏氏故/事非晉舊也
 時将北郊太常顧和表按後漢光武正月辛未始建
 北郊此則與南郊同月於是從和議
 郊廟牲幣璧玊之色雖有成文秦代多以駵駒漢則
 但云犢未辨其色江左南北同用元牲
 晉地郊享神歌一首 祠享天地五神迎送歌見郊
[076-13a]
 祀門
宋武帝永初二年親祀南北郊
孝武帝大明三年移北郊於鍾山北原道西與南郊相
對後還舊處
 初晉始置於覆舟山南至於此移之廢帝以舊地吉
 祥復之
齊高祖建元二年正月次辛祀北郊犧牲之色因舊不
改而無配用王/儉議
[076-13b]
武帝永明三年議郊祀用正月次辛瘞后土御並親奉
車服之儀率遵漢制出以法駕衮冕用次辛之義/已注天郊
梁武帝制北郊為壇於國之北壇上方十丈下方十二/丈高一丈四面各一陛
其為外/壝再重常與南郊間歲正月上辛祀后土於壇上以徳
后配禮以黄琮五官先農五嶽及國内山川皆從祀地
攢題曰后地座用上和香以地於人親/宜加雜馥省除四望座博/士
明山賔議北郊有嶽鎮海瀆之座/而又有四望座疑重遂省四望座松江浙江五湖鍾山
白石山並留之如故帝行一獻之禮
[076-14a]
 梁北郊迎神諴雅一曲三言 送神諴雅一曲四言
  皇帝初獻奏登歌二曲四言
陳武帝受禪亦以間歲正月上辛用特牛一祀於北郊
以皇妣昭后配
文帝天嘉中改以德皇帝配
宣帝即位以郊壇卑下更増廣之祠部郎中王元規議/舊壇上徑廣九丈三
尺請加七尺以則地義下徑廣十五丈取三分/益一髙丈五寸請加尺五寸取二倍漢家之數
後魏道武帝即位二年癸亥瘞地於北郊以神元竇皇
[076-14b]
后配壇兆制同南郊五嶽名山在中壝内四瀆大川於
外壝内后土神元后共用元牡一玊用兩圭有邸幣用
束帛五嶽等共牛一祭畢瘞牲體於壇北亥地其後夏
至祭地於方澤用牲幣之屬與二郊同
北齊制三年一祭以夏日至禘崑崙皇地祇於方澤以
武徳皇后配為壇在國北郊壇廣輪四十尺高四尺面/各一陛其外為三壝相去
廣狹同圜丘壝外大營廣輪三百二十歩餘如圜/丘又為瘞坎於壇之壬地中壝之外廣深丈二尺禮以
黄琮束帛神州社稷天下山水並從祀用牲十二犧同
[076-15a]
圜丘
後周祭后土地祇於國北郊六里為壇壇一成八方下/崇一丈方六丈
八尺上崇五尺方四丈方各一陛毎尺/一級其壝八面徑百二十歩内壝半之以神農配牲以
其方之色神州壇在其右以獻侯莫那配焉崇一丈方/四丈其壇
如方丘莫那則周文帝之逺/祖自隂山南徙始居遼西
隋因周/制夏日至祭皇地祇於宮城北郊十四里為方
其丘再成成高五尺下成方/十丈上成方五丈成則重也以太祖武元配神州迎
州冀州戎州拾州柱州宮州咸州揚州其九州山林川
[076-15b]
澤邱陵墳衍原隰皆從祀地祇及配帝在壇上神州九/州神座於壇第二等八陛之
間神州東南方迎州南方冀州戎州西南方拾州西方/柱州西北方宮州咸州東北方揚州東南方九州山海
以下各依方面八陛之間唯冀州山/林川澤邱陵墳衍於壇之南少西地祇配帝等牲用
黄犢二神州以下用方色犢一九州山海墳衍等加羊
豕各九孟冬祭神州於北郊亦以太祖武元配牲用犢
二凡大祀養牲在滌九旬昊天五帝日月星地/祇神州宗廟社稷中祀三
星辰五/祀四望小祀一旬司中司命風師/雨師諸星山川其牲方色難備者
聽以純色代之
[076-16a]
煬帝大業元年孟冬祀神州改以高祖文帝配
 北齊後周隋北郊迎送神等歌詞同南郊
唐制夏日至祭皇地祇於宮城之北郊十四里為方丘
壇因隋制以景帝配神州五方嶽鎮海瀆山林川澤邱
陵墳衍原隰皆從祀地祇配帝在壇上神州在壇第二/等五嶽以下三十七座於壇下外
壝之内邱陵等/三十座於壝外地祇及配帝牲用黄犢二神州用黝犢
一嶽鎮以下加羊豕各五孟冬祭神州於北郊景帝配
牲用黝犢二
[076-16b]
太宗貞觀時奉高祖配地郊
 中書令房元齡與禮官議以為禮有益於人則祀之
 神州者國之所托餘八州則義不相及近代通祭九
 州今除餘州等八座唯祭皇地祇及神州以正祀典
高宗永徽中廢神州之祀
 禮部尚書許敬宗議方丘祭地之外别有神州謂之
 北郊分地為二既無典據理又不通請合於一祀以
 符古義仍並循附式令永垂後則可之
[076-17a]
乾封初詔依舊祀神州皇地祇壇依舊於渭水北安置
 奉常博士陸遵等議北郊之月古無明文漢光武正
 月辛未始建北郊東晉成帝元和中議北郊用正月
 皆無指據武德来禮令即用十月為是隂用事故於
 此時祭之請依舊十月致祭從之
武后天冊萬歲元年親享南郊始合祭天地
睿宗景雲三年将祀南郊有司請設皇地祇位
 諫議大夫賈曾上表曰謹按傳曰大祭曰禘然則郊
[076-17b]
 之與廟俱有禘祭禘廟則祖宗之主俱合於太祖之
 廟禘郊則地祇羣望俱合於圜丘以始祖配享禮大
 傳曰不王不禘故知王者受命必行禘禮虞書曰月
 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秩于山
 川徧于羣神此則受命而行禘禮者也言格于文祖
 則餘廟可知矣言𩔖于上帝則地祇之合可知矣且
 山川之祀皆屬於地羣望尚徧况地祇乎三輔故事
 漢祭圜丘儀上帝位正南面后土位亦南面而少東
[076-18a]
 伏惟陛下自臨宸極未親郊祭今之南郊正當禘禮
 固宜合祀天地咸秩百神豈可使地祇無位未從禘
 享今請備設皇地祇并從祀等座則禮得稽古義合
 縁情制令宰相召禮官詳議可否禮官國子祭酒褚
 無量司業郭山惲等咸依曽奏其事竟寢
開元十一年上将還西京便幸并州兵部尚書張説進
言曰陛下今因行幸路由河東有漢武后土之祠此禮
乆闕歴代莫能行之願陛下紹斯墜典以為三農祈穀
[076-18b]
此誠萬姓之福至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祠后土於汾
陰脽上太史奏榮光出河休氣四塞祥風繞壇日揚其
初有司奏脩壇掘地獲古銅鼎二其大者容四升小/者容一升色皆青又獲古甎長九寸有篆書千秋萬
歳字及長樂未央字又有赤兎見於壇側舊祠堂為婦/人塐像則天時移河西梁山神塐像就祠中配焉至十
一年有司遷梁山神像於祠外之别室焉兼以中書令/張嘉貞為壇塲使将作少監張景為壇場副使張説為
禮儀/使
二十年車駕欲幸太原中書令蕭嵩上言云十一年親
祀后土為蒼生祈穀自是神明昭祐累年豊登有祈必
[076-19a]
報禮之大者且漢武親祠脽上前後數四伏請准舊事
至后土行報賽之禮上從之至十一月二十一日祀后
土於脽上其文曰恭惟坤元道昭品物廣大茂育暢於
生成庶憑休和惠及黎獻博厚之位粤在汾陰肅恭時
廵用昭舊典敬以琮幣犧牲粢盛庶品備兹瘞禮式展
誠慤睿宗皇帝配神作主禮畢令所司刋石於祠所上/自
為/文
二十一年詔夏日至祀皇地祇於方丘以高祖配立冬
[076-19b]
祭神州於北郊以太宗配
天寳五載詔皇王之典聿修於百代郊祭之義允屬於
三靈聖人既因時以制宜王者亦縁情以革禮且尊莫
大於天地禮莫崇於祖宗嚴配昭升豈宜異數今烝嘗
之獻既著於常式南北之郊未展於時享自今已後毎
載四時孟月先擇吉日祭昊天上帝其皇地祇合祭以
次日祭九宮壇令宰臣行禮奠祭務崇蠲潔稱朕意焉
 唐開元禮
[076-20a]
夏日至祭皇地祇於方丘壇上以髙祖神堯皇帝配座
毎座籩豆各十二簠簋/㽅俎各一都七十二座祭神州地祇於壇第一等籩豆/各四
餘如/上也祭五嶽四鎮四海四瀆五山五川五林五澤五邱
五陵五墳五衍五原五隰於内壝之外各依方面毎座/籩豆
各一簠簋俎各一/皆准舊禮為定立冬後祭神州地祇於北郊以太宗
文武聖皇帝配座毎座籩豆各十二/簠簋㽅俎各一也
舊樂用姑洗三成准周禮云函鍾之均八變則地祇皆
出可得而禮鄭元云祭地有二一是大地崑崙為皇地
[076-20b]
祇則宗伯黄琮所祭者二是帝王封域内之神州則両
珪有邸所祭者國家後禮則不立神州之祀今依前禮
為定既曰地祇其樂合用函鍾之均八變
  皇帝夏日至祭方丘儀后土同孟冬祭神州及攝/事並同
   齋戒
前祭七日戒誓皇帝服衮冕前祭二日太尉告高祖神
堯皇帝廟如常告之儀告以配/神作主孟冬祭神州則告太宗
文武聖皇帝廟餘並如圜丘之儀
[076-21a]
   陳設
前祭三日尚舍直長施大次於外壝東門之外道北南
攝事衞尉設祭官公卿已下/次於東壝外道南北向西上尚舍奉御鋪御座衞尉
設文武侍臣次於大次之後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南
向設祭官次於東壝之外道南北向西上三師於南壝
之外道東諸王於三師之南俱西向北上文官九品以
上於祭官之東北向西上介公酅公於南壝之外道西
東向諸州使人東方南方於諸王東南西向西方北方
[076-21b]
於介公公西南東向皆北上諸國之客東方南方於
諸州使人之南西向西方北方於諸州使人之南東向
皆北上武官三品以下七品以上於西壝之外道南北
向東上其褒聖侯於文官三品之下/攝事無御座以下至此儀設陳饌幔於内壝
東門西門之外道北南向壇上及神州東方南方之饌/陳於東門外西向西方北方
之饌陳於西門外東/向神州無西門之饌前祭二日太樂令設宮懸之樂於
壇南内壝之外樹靈鼓於北懸之内道之左右餘如圜
丘儀又為瘞塪於壇之壬地内壝之外方深取足容物
[076-22a]
南出陛前祭一日奉禮設御位攝事無/御位於壇之東南西
向設望瘞位於壇西南當瘞埳北向設祭官公卿位於
内壝東門之外道南分獻官於公卿之南執事者位於
其後毎等異位俱重行西向北上設御史位於壇上正
位於東南隅西向副位西南隅東向設奉禮位於樂懸
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設奉禮贊者位
於瘞埳西南東向南上設協律郎位於壇上南陛之西
東向設太樂令位於北懸之間當壇北向設從祭之官
[076-22b]
三師位於懸南道東諸王位於三師之東俱北向西上
介公酅公位於道西北向東上文官從一品以下九品
以上位於執事之南毎等異位重行西向武官三品以
下九品以上位於西方當文官毎等異位重行東向皆
北上諸州使人位東方南方於諸王東南重行北面西
上西方北方於介公酅公西南重行北面東上設諸國
客使位於内壝南門之外東方南方於諸州使人之東
毎國異位重行北面西上西方北方於諸州使人之西
[076-23a]
毎國異位重行北面東上攝事無三師/以下至此儀設門外位祭官
公卿以下皆於東壝之外道南毎等異位重行北面西
上三師位於南壝之外道東諸王於三師之南俱西向
介公酅公於道西東向皆北上文官從一品以下九品
以上位於東壝之外祭官之南毎等異位重行北向西
上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西壝之外道南毎等
異位重行北面東上諸州使人位東方南方於諸王東
南重行西面西方北方於介公酅公西南重行東面俱
[076-23b]
北上設諸國客位東方南方於諸州使人之南毎國異
位重行西面西方北方於諸州使人之南毎國異位重
行東面皆北上攝事無三師/以下至此儀設牲牓於東壝之外當門西
向黄牲一居前又黄牲一在北少退元牲一在南少退
設廪犧令位於牲西南祝史陪其後俱北向設諸太祝
位於牲東各當牲後祝史陪其後俱西向設太常卿省
牲位於牲前近北南向設皇地祇酒罇於壇之上下太
罇二著罇二犧罇二罍一在壇上東南隅北向象罇二
[076-24a]
壺罇二山罍二在壇下皆於南陛之東北向俱西上設
配帝著罇二犧罇二象罇二罍一在壇上皆於皇地祇
酒罇之東北向西上孟冬北郊酒罇於神州/酒罇之東如夏至之儀神州太罇
二在第一等毎方嶽鎮海瀆俱山罇二山林川澤俱蜃
罇二邱陵墳衍原隰俱概罇二凡罇各設於神座之左
而右向神州以上之罇置於坫以下之罇俱藉以席皆/加勺羃設爵於罇下孟冬儀壇上之罇置於坫
壇下之罇/藉以席設御洗及設玊幣之篚等並如圜丘儀孟冬/祭同
祭日未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帥其屬升設
[076-24b]
皇地祇神座於壇上北方南向席以藁秸設高祖神堯
皇帝神座孟冬神州則設太宗/文武聖皇帝神座於東方西向席以莞設
神州地祇神座於第一等東南方席以藁秸又設嶽鎮
海瀆以下之座於内壝之内各於其方皆有原隰邱陵
墳衍之座又設中嶽以下之座於壇之西南俱内向自
神州以下六十八位席皆以莞設神位各於座首
   省牲器如别儀/
   鑾駕出宮
[076-25a]
服以衮冕餘如上辛圜丘儀孟冬北郊/同圜丘
   奠玊帛
祭日未明三刻諸祭官服其服郊社令良醖令各帥其
屬入實罇罍玊幣凡六罇之次太罇為上實以泛齊著/罇次之實以醴齊犧罇次之實以盎
齊象罇次之實以醍齊壺罇次之實以沈齊山罍為下/實以三酒配帝著罇為上實以沈齊犧罇次之實以醴
齊象罇次之實以盎齊以上孟冬同神州太罇實以泛/齊五方嶽鎮海瀆之山罇實以醍齊山林川澤之蜃罇
實以沈齊邱陵以下之散罇實以清酒元酒各實於諸/齊之上罇禮神之玉皇地祇以黄琮其幣以黄配帝之
幣亦如之神州之玉以両圭有邸其幣/以元孟冬同嶽瀆以下之幣各從方色太官令帥進饌
[076-25b]
者入實饌及禮官就位御史太祝行掃除等並如圜丘
孟冬/同駕将至謁者贊引各引祭官從祭官客使等俱
就門外位駕至大次門外廻輅南向将軍降立於輅左
侍中進當鑾駕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請降輅跪俛伏
興還侍位五品以上從祭之官皆就壝外位攝事無駕/至大次下
儀/太樂令帥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陳於懸内武
舞立於懸南道西謁者引司空入行掃除訖出復位皇
帝停大次半刻頃謁者贊引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
[076-26a]
從祀羣官介公酅公諸方客使皆先入就位太常博士
引太常卿立於大次門外當門北向侍中版奏外辦皇
帝服衮冕孟冬神州/大裘而冕出次華蓋侍衞如常儀侍中負寳/陪從如式
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至中壝門外殿中監進
大珪尚衣奉御又以鎮珪授殿中監皇帝搢大珪執鎮
珪華盖仗衞停於門外侍者從入謁者引禮部尚書太
常少卿陪從如常儀皇帝至版位太常卿請再拜及請
行事並如圜丘儀攝事如圜/丘攝事儀協律郎舉麾工鼓柷奏順
[076-26b]
和之樂乃以林鍾為宮太蔟為角姑洗為徵南呂為羽
作文舞之舞樂舞八成林鍾太蔟姑洗/南呂皆再成偃麾戛敔樂止
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衆官
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皇帝奠玉幣及奏樂之節並如圜
攝事則太尉奠/玉帛下倣此登歌作肅和之樂以應鍾之均太常
卿引皇帝進北向跪奠於皇地祇孟冬/神州神座俛伏興及
奠配座並如圜丘儀攝事同圜/丘攝事儀
   進熟
[076-27a]
皇帝既升奠玉幣太官令陳饌之儀如圜丘俎初入門
奏雍和之樂以太蔟之均自後接神之/樂用太蔟饌至陛樂止祝
史俱進跪徹毛血之豆降自東陛以出皇地祇之饌升/自南陛配帝之
饌升自東陛神州之饌升自/北陛孟冬神州升自南陛諸太祝迎引於壇上各設
於神座前設訖謁者引司徒太官令帥進饌者降自東
陛以出司徒復位諸太祝還罇所又進設嶽鎮以下之
饌相次而畢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樂作其盥洗酌獻
跪奠奏樂之儀並如圜丘攝事如圜/丘攝事儀太祝持版進於神
[076-27b]
座之右東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歳次月朔日子嗣天
子臣某攝事云謹遣太/尉臣名下倣此敢昭告於皇地祇乾道運行日
躔北至景風應序離氣效時嘉承至和肅若舊典敬以
玉帛犧齊粢盛庶品備兹祇瘞式表誠慤高祖神堯皇
帝配神作主尚享太祝俛伏興孟冬神州云包函區夏/載植羣生溥被域中賴
兹厚徳式遵彛典揀此元辰敬以音帛犧齊粢盛庶品/明獻厥成備兹祇瘞皇祖太宗文武聖皇帝配神作主
皇帝再拜攝則太/尉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跪奠版於
神座興還罇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詣配帝
[076-28a]
酒罇所執罇者舉羃侍中取爵於坫進皇帝受爵侍中
贊酌泛齊訖樂作太常卿引皇帝進高祖神堯皇帝神
座前東向跪奠爵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東向立
樂止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左北向跪讀祝文曰維某
年歲次月朔日子孝孫開元神武皇帝臣某敢昭告於
高祖神堯皇帝時維夏至肅敬訓典用祗祭於皇地祇
惟高祖德叶二儀道兼三統禮膺光配敢率舊章孟冬/云皇
曽祖太宗文武聖皇帝德被乾坤/格於上下昭配之儀欽率舊章謹以制幣犧齊粢盛
[076-28b]
庶品肅雍明薦作主侑神尚享太祝俛伏興皇帝再拜
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奠版於神座興還罇所樂止
皇帝飲福受胙及亞獻終獻盥洗酌獻飲福並如圜丘
唯皇地祇太尉亞獻酌醴齊時/武舞作合六律六同為異耳初太尉將升獻謁者
一人引獻官詣罍洗盥洗匏爵訖升自巳陛詣酒罇所
執罇者舉羃酌泛齊進奠於神州座前引降還本位謁
者五人次引獻官各詣罍洗盥洗訖各詣酒罇所俱酌
醍齊訖引獻官各進奠爵於諸方嶽鎮海瀆首座餘座
[076-29a]
皆祝史助奠相次而畢引還本位又贊引五人各引獻
官詣罍洗盥洗詣酒罇所酌泛齊獻山林川澤如嶽鎮
之儀訖又引獻官詣罍洗盥洗訖詣酒罇所俱酌清酒
獻邱陵以下及齋郎助奠如上儀訖各引還本位武舞
六成樂止舞獻俱畢諸祝徹豆及賜胙皇帝再拜奏樂
並如圜丘儀太常卿前奏請就望瘞位太常卿引皇帝
樂作皇帝就望瘞位北向立樂止於羣官將拜上下諸
祝各執篚進神座前取玉帛齋郎以俎載神州以上牲
[076-29b]
體稷黍飯爵酒各由其陛降壇北行當瘞埳西行諸太
祝以玉幣饌物置於埳諸祝又以嶽鎮以下之禮幣及
牲體皆從瘞奉禮曰可瘞埳東西廂各六人寘土半埳
太常卿前奏禮畢引皇帝還大次樂作從祀羣官諸方
客使御史以下出並如圜丘儀其祝版燔於齋所
   鑾駕還宮如圜丘儀/
宋制夏至祭皇地祇孟冬祭神州地祇並為大祀南郊
親祀昊天上帝則併設皇地祇之位南郊四祭圜丘上/正月
[076-30a]
辛祈穀秋孟夏雩/祀 季 大享及感生帝皇地祇神州地祇凡七祭
並以四祖迭配太祖親郊者並以宣祖配太宗即位其
七祭但以宣祖太祖更配方丘在宮城北十四里常以
夏至祭皇地祇别為壇於北郊以孟冬祭神州地祇
眞宗景徳三年四月太常寺言神州壇壝中有阬塹及
車馬之迹又兩壝歩數迫隘不合禮文望令改擇壇位
及依令式封標諸壇外壝禁人耕墾樵牧奏可即徙壇
於方丘之西焉
[076-30b]
四年正月以朝陵遣工部尚書王化基詣汾隂后土祠
致祭用大祀禮
 汾隂后土漢武帝元鼎中所立脽上祠宣帝元帝成
 帝後漢光武唐元宗皆親祭是後曠其禮開寶九年
 徙廟稍南是年始遣使致祭其後又詔自今凡告天
 地仍詣祠告祭命禮官考定衣冠制度令有司修製
 遣使奉上
大中祥符三年河中府言進士薛南率耆老僧道千二
[076-31a]
百九十人列状求詣闕請親祠詔不允仍止其來七月
復上表固請羣臣亦詣東上閤門陳請八月詔以来年
春有事於汾隂后土
 有司定制玊冊金玊匱度廟廷擇地為埳中置石匱
 匱方五尺厚二尺中容玊匱刻金繩道三濶一寸深
 五分繫繩處刻深四寸方三寸五分容天下同文寶
 俟祀畢太尉奉玊匱置其中將作監領徒舉石覆之
 石厚一尺繫繩填泥印寳悉如社首封䃭之制皇帝
[076-31b]
 省視訖加蓋其上封固為小壇廣厚五尺從之九月
 經度制置使詣脽上築壇如方丘之制廟北古䨇柏
 旁有堆阜即就其地焉十月禮儀使王欽若言凖儀
 注祀畢太尉封玊冊於廟庭石匱百官班於庭中皇
 帝謁廟禮畢至石匱南北向省視
四年正月丁酉備鑾駕出京師二月丙辰至奉祇宮戊
午致齋召近臣登延慶亭南望仙掌北瞰龍門自宮至
脽丘列植嘉樹六師環宿行闕旌旗帟幕照曜郊次眺
[076-32a]
覽乆之己未遣入内都知鄧永遷詣祠上衣服供具庚
申羣臣宿祠所辛酉具法駕詣脽壇夾路設燎火其光
如晝盤道紆屈周以黄麾仗至壇次服袞冕登壇祀后
土地祇備三獻奉天書於神座之左以太祖太宗並配
悉如封禪之禮先是脽上多風及行禮頓止黄氣繞壇
月重輪衆星不見惟大角光明少頃改服通天冠絳紗
袍乘輦詣廟設登歌奠獻省封石匱遣官分奠諸神登
鄈邱亭望河汾還行宮鼓吹振作紫氣四塞觀者溢路
[076-32b]
民有扶老擕幼不逺千里而至者壬戌御朝覲壇肆赦
是行塗中屢有甘澍之應皆夕降晨霽從官衞兵無霑
服之患又農事方興耕民懽忭相屬三月駐蹕西京四
年詔脽上后土廟宜上額為太寧正殿
慶歴時夏至祭皇地祇用犢羊豕各一其後禮官馮浩
言皇地祇壇角再成面廣四丈九尺東西四丈六尺上
等高四尺五寸下等髙五尺方五丈三尺陛廣三尺五
寸大抵卑陋不應禮典禮院請如唐郊祀録増廣因詳
[076-33a]
制度之未合禮者五年諸壇皆改嘉祐配位七十一加
羊豕各五 諫官司馬光奏告大行諡號於圜丘而皇
地祇止於望告下同腏食失尊卑之序下禮院定非次
祭告皇地祇請差官就壇行事
景祐二年詔有司孟冬祭神州地祇遣内臣降香春秋
朝陵諸祠祈觧亦然
 慶歴用羊豕各五正配山罍簠簋二皇祐定壇高三
 尺廣四十八歩四出陛
[076-33b]
神宗元豐元年詳定郊廟奉祀禮文樞密院直學士陳
襄上言合祀天地於圜丘為非禮請依古禮祭地於方
澤詔禮院集議詳見郊/祀門至六年尚書禮部言太常寺修
定郊祀之歲夏至皇帝親祭皇地祇於北郊方丘及上
公攝事儀詔親祀北郊盡如南郊儀其上公攝事惟改
樂舞及不備官其俎豆樂架圭幣之數史官奉祝冊並
如親祀
哲宗元祐七年帝初郊合祭地祇於圜丘集議見/郊祀門
[076-34a]
紹聖元年右正言張商英御史中丞黄履等言宜用先
帝北郊儀注以時躬行罷去合祭之禮三省言合祭既
非禮典但盛夏祭地必難親行詔令兩省臺諫禮官同
議可以親祀北郊然後可罷合祭之禮曽布言天地宗
廟四時皆有祭未聞盛夏可以廢祭祀也若謂議可以
親祠北郊然後可議罷合祭則先帝罷合祭為不當矣
四月翰林學士錢勰刑部侍郎范純禮議先帝親祠之
詔所宜遵守但當斟酌時宜省去繁文末節以行親祠
[076-34b]
之禮若謂盛夏難於出郊則姑從權變禮以循祖宗故
事吏部侍郎韓宗師兵部侍郎王古殿中侍御史井亮
采監察御史常安民又以南郊合祭當循祖宗舊制權
戸部侍郎李琮以乘輿出郊暑雨不常合祭權宜亦難
輕罷太常博士傅楫以祀天地不可以暑暍廢大禮給
事中虞策權給事中劉定中書舍人盛陶太常少卿黄
裳請用十月親祭皇地祇於北郊吏部侍郎豐稷請於
夏至前三日皇帝致齋於文德殿遣官奏告太廟至日
[076-35a]
五鼓詣北郊齋殿質明行事禮畢還宮不甚炎溽若遇
隂雨大慶殿可陳望祭之禮起居舍人葉祖洽謂北郊
之禮主於祀地而太廟景靈宮自可差官攝事皇帝致
齋於文德殿前事一日夙興至郊外齊宮次日五鼓行
事質明禮畢還内則是乘輿宿外不過一日無憚暑之
虞於理為可戸部尚書蔡京禮部尚書林希翰林學士
蔡卞御史中丞黄履工部侍郎吳安持祕書少監鼂端
彥侍御史翟思殿中侍御史郭知章正言劉拯監察御
[076-35b]
史黄慶基董敦逸等請罷合祭天地自後間因大禮歲
以夏至之日親祠北郊其親祠北郊之歲更不親祠南
郊明年乃詔罷合祭自今間因大禮之歲以夏至之日
躬祭地祇於北郊應縁祀事儀物及壇壝道路帷宮等
宜令有司參酌詳具以聞蓋用蔡京等議然北郊親祠
終帝世未克舉云
 權禮部侍郎黄裳等言南郊用大駕鹵簿儀仗二萬
 六十一人明堂祫享用法駕計一萬八千八十八人
[076-36a]
 今親祀北郊備物則當用大駕如以盛暑之月稍減
 煩文即依明堂禮用法駕鹵簿詔依南郊用大駕鹵
 簿 又言南郊朝祭服皆以羅綾為之今北郊盛暑
 之月難用祫服謹按月令孟夏初衣暑服孟冬始裘
 欲依袞冕制度改用單衣從之
元符元年帝幸瑞聖園觀新成北郊齋宮故事郊宮悉
設以幕帟其費不貲上命繕營不日而成曰三歲一郊
次舍之費縑帛三十餘萬工又倍之易以屋室一勞永
[076-36b]
逸所省多矣
徽宗崇寧元年禮部尚書黄裳言南郊壇十二龕壝中
布列從享星位具載其名凡三百三十有八至於北郊
第以嶽鎮海瀆山川林澤邱陵墳衍原隰之目别以四
方寘於成壝而不列其名雖從享於大祇莫非山澤而
何者来格今兹講行北郊大禮尚未論著是為闕典欲
乞令太常寺丞陳暘考其名位取其可以從享者詳具
以聞列於成壝從之
[076-37a]
二年禮部員外郎陳暘奏臣聞天一與地六合而生水
於北其神元㝠地二與天七合而生火於南其神祝融
天三與地八合而生木於東其神句芒地四與天九合
而生金於西其神蓐收天五與地十合而生土於中其
神后土蓋地乘隂氣播五行於四時當有帝以為之主
必有神以為之佐也五行之帝既從享於南郊第一成
則五行之神亦當列於北郊第一成矣上辛大雩帝及
五時迎氣並以五人神配而不設五行之神是取小而
[076-37b]
遺大也神宗皇帝嘗詔地示之祭以五行之神從享以
五人神配然尚列嶽鎮海瀆之間臣今欲陞之第一成
又云地示之祭先儒之説有二或繫於崑崙或繫於神
州皆有所經見惟爾雅曰西北之美者有崑崙之球琳
琅玕焉河圖括象曰崑崙東南萬五千里曰神州是崑
崙不過域於西北神州不過域於東南也神宗皇帝嘗
詔禮官討論北郊祀典位崑崙於方丘第一成之西北
位神州於第一成之東南而其上設地祇位焉崑崙神
[076-38a]
州之説雖出不經然古人有其舉之莫敢廢也特降於
從享之列爾欲望明推神考詔㫖列崑崙神州於從享
之位又言三代而上山川之神有望秩之祭故五嶽之
秩視三公四瀆之秩視諸侯五嶽不視侯而視公猶未
極乎推崇之禮聖朝始帝五嶽而王四瀆竊惟天莫尊
於上帝而五方帝次之地莫尊於大示而五嶽帝次之
神宗皇帝親祠上帝於南郊而五方帝列於第一成然
則五嶽帝其可尚與四鎮海瀆而並列乎今欲陞之於
[076-38b]
第一成並從之
政和三年詔自今每遇冬大禮後一歲夏至祭地於方
澤其儀物儀衞應奉行事悉從簡省從祭臣僚與隨駕
衞士量行支賜簡而易行無偏而不舉之失以稱朕意
可令禮制局裁定以聞 又詔夏至齋宮大内門曰廣
禋東偏門曰東秩西偏門曰西平正東門曰光正西
門曰咸亨正北門曰至順南門裏大殿門曰厚徳東曰
左景華西曰右景華正殿曰厚徳便殿曰受福曰坤珍
[076-39a]
曰道光亭曰承休
四年五月丙戌夏至日帝始親祭地於方澤以太祖皇
帝配禮成帝親製二表遣觀文殿學士鄧洵武告於永
泰陵詔以其日為景貺節
 故事大禮御札皆前期六月乃降六年冬祀夏祭始
 同一札五使亦同日命之遂為定制
 十二日皇帝親祭地於方澤以皇弟燕王俁為亞獻
 越王偲為終獻前期皇帝散齋七日於别殿致齋七
[076-39b]
 日於内殿一日於齋宮舊儀侍從官設次青城内餘/就草塲今聽於青城附近官
 舍設次日給食/錢更不具食祭前一日奏告太祖皇帝室殿中監
 設大次於外壝西門之内道北南向小次於第二成
 子陛之西東向設皇帝褥位於小次前東向設文武
 侍臣次於大次前陪祀行事官宗室及有司次於外
 壝南門之外設饌幔於内壝東西門之外開瘞坎於
 壇子陛之北壬地光禄牽牲詣祀所大晟陳登歌之
 樂於壇上稍北南向設宮架於壇北内壝之外立舞
[076-40a]
 表於酇綴之間祭前一日太史設皇地祇位於壇上
 南方北向席以藳秸太祖皇帝位於壇上西方東向
 席以蒲越神州地祇位於第二成午陛席以藁秸五
 官神嶽鎮海瀆各以其方設位於第二成山林川澤
 邱陵墳衍原隰各以其方設位於壇下内壝之内皆
 席以莞内向奉禮郎禮直官設皇帝版位於第二成
 子陛之西東向飲福位於壇上皇地祇神位東北南
 向望瘞位於瘞坎之南北向設爟火於望瘞位之西
[076-40b]
 北向司罇彝帥其屬設玊幣篚於酌罇所又設籩豆
 簠簋之位正配位皆左十有一籩右十有一豆俱為
 三行俎一在籩前二在豆右為二重登一在籩豆間
 血槃一在登之前簠一簋一在籩豆外簠在左簋在
 右又設罇罍之位毎位太罇三著罇二犧罇象罇壺
 罇山罇各一罇皆有罍以東為上罇南罍北又設篚
 一於第二成子陛之側實以槃/匜巾爵坫二於正配位罇罍
 之次又設内侍供奉皇帝盥帨位於皇帝版位之前
[076-41a]
 又設象罇二壺罇二在壇下子陛之西俱南向東上
 皆加勺羃並實水又設第二成從祀每位皆左十籩
 右十豆俱為三行俎二在籩豆前登一槃一神州地/祇五官
 神/同在籩豆間簠一簋一在籩豆外簠在左簋在右爵
 一置於俎上内壝神位每位皆左二籩右二豆俎一
 在神位前爵一次之簠一簋一在爵之前簠在左簋
 在右登一在籩豆之間又設罇罍之位二成每方各
 犧罇二山罇二壇下每方設蜃罇二散罇二在神位
[076-41b]
 之左蜃罇散罇外餘皆有罍副之凡罇罍皆加勺羃
 又設正配位籩豆簠簋俎斗鼎各一於饌幔之内太
 府卿少府監帥其屬陳玊幣於篚皇地祇玊以黄琮
 幣以黄配帝幣亦如之神州地祇玊以兩圭有邸幣
 以黒五行五官五方嶽鎮海瀆諸神幣各從其方色
 禮神之玉各置於神位前瘞玊加於幣先是郊祀罇/彝籩豆簠簋
 之𩔖襲用前代無所考正上逺稽三代作郊廟禋祀/之器至是舉而用之粲然大備手詔具親祀圜壇門
 前期一日尚輦奉御進輿於垂拱殿皇帝服通天冠
[076-42a]
 絳紗袍乘輿以出稱警蹕如常儀乘黄令進玉輅於
 宣徳門外左輔奏請降輿升輅至齋宮明禋殿前廽
 輅南向左輔奏請降輅乗輿入齋殿侍衞如常儀祭
 日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乗輿至大次禮儀使等分
 立大次前有司奏請行事皇帝服衮冕以出禮儀使
 等前導至中壝門外殿中監跪進大圭皇帝執以入
 宮架儀安之樂作至午陛樂止登歌樂作至第二成
 版位東向立樂止禮儀使奏有司謹具請行事宮架
[076-42b]
 作寧安之樂廣生儲祐之舞八成止皇帝再拜禮儀
 使奏請搢大圭盥手登歌樂作帨手訖執大圭至壇
 樂止登歌嘉安之樂作殿中監進鎮圭皇帝搢大圭
 執鎮圭詣皇地祇神位前南向跪奠鎮圭於繅藉執
 大圭俛伏興搢圭禮儀使奏請受玊幣奠訖俛㐲興
 再拜樂止恭安樂作詣太祖皇帝神位前西向奠圭
 幣如前儀禮儀使前導皇帝還版位登歌樂作至位
 東向立樂止禮部戸部尚書以下奉饌俎宮架豊安
[076-43a]
 之樂作奉奠訖樂止皇帝再詣罍洗搢大圭盥手登
 歌樂作帨手洗爵拭爵訖執大圭至壇上樂止登歌
 光安之樂作詣皇地祇神位前搢大圭跪執爵祭酒
 三奠爵訖執圭俛伏興樂止太祝讀冊皇帝再拜訖
 登歌英安之樂作詣太祖皇帝神位前如前儀皇帝
 還版位登歌樂作至位樂止皇帝還小次登歌樂作
 殿中監跪受大圭簾降樂止文舞退武舞進宮架文
 安之樂作舞者立定樂止亞獻盥帨訖作隆安之樂
[076-43b]
 厚載凝福之舞禮畢樂止終獻行禮如前儀皇帝詣
 飲福位登歌樂作至位樂止禧安之樂作皇帝再拜
 搢圭跪受爵祭酒三啐酒奠爵受俎奠俎受摶黍豆
 既奠再受爵飲福訖奠爵執圭俛伏興再拜樂止皇
 帝還版位如前儀禮部戸部尚書撤俎豆登歌成安
 之樂作卒撤樂止禮部尚書等降復位禮直官曰賜
 胙行事陪祀官再拜宮架寧安之樂作一成止皇帝
 詣望瘞位登歌樂作降自子陛樂止宮架樂作至位
[076-44a]
 北向立樂止禮直官曰可瘞舉爟火瘞半坎禮儀使
 跪奏禮畢宮架樂作皇帝出中壝門殿中監受大圭
 皇帝至大次樂止有司奏觧嚴皇帝常服乗大輦還
 齋宮鼓吹振作皇帝升御座百官稱賀皇帝降座鳴
 鞭殿上侍立官以次退所司放仗還内如常儀
徽宗夏至親祠后土於方澤凡四政和四年五月十二/日宣和二年五月十
八日五年五月十四日/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程子曰元祐時朝廷議行北郊只為五月間天子
[076-44b]
  不可服大裘皆以為難行不知郊天郊地禮制自
  不同天是資始故凡物皆尚純藉用藁秸器用陶
  匏服用大裘是也地則資生安可亦用大裘當時
  諸公知大裘不可服不知别用一服是時蘇子瞻
  便據昊天有成命之詩謂郊祀同文潞公便謂譬
  如祭父母作一處何害曰此詩冬至夏至皆歌豈
  不可邪郊天地又與共祭父母不同也此是報本
  之祭湏各以其𩔖祭豈得同時邪
[076-45a]
  朱子曰天地合祭於南郊及太祖不别立廟室千
  五六百年無人整理
  楊氏曰愚按古者祭天地有正祭有告祭禮雖不
  同義各有當冬至一陽生此天道之始也陽一嘘
  而萬物生此又天道生物之始也故周官大司樂
  以圜鍾為宮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六變以
  祀天神所以順天道之始而報天也祭天必於南
  郊順陽位也夏至一隂生此地道之始也隂一噏
[076-45b]
  而萬物成又地道成物之始也故大司樂以函鍾
  為宮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八變以祀地示
  所以順地道之始而報地也祭地必於北郊順隂
  位也此所謂正祭也舜之嗣堯位也𩔖于上帝望
  于山川歲二月東廵守則柴于岱宗望秩于山川
  武王之伐商也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又柴望
  並舉大告武成成王之營洛也丁巳用牲于郊翼
  日戊午乃社于新邑凡因事並告天地有同日而
[076-46a]
  舉有繼日而舉者此所謂告祭也然祀上帝則曰
  𩔖𩔖者謂倣郊祀之禮而為之則非正祭天也告
  地而舉望祭之禮或社祭之禮則非正祭地矣蓋
  特祭天地乃報本之正祭也故其禮一而專並祭
  天地因事而告祭也不必拘其時不必擇其位雖
  舉望祀社可以該地示故其禮要而簡所謂禮雖
  不同義各有當者此也自漢以来分冬至夏至二
  祀為南北郊南郊則周人之圜丘也北郊則周人
[076-46b]
  之方澤也然後之人主欲行親郊之禮者未聞以
  南郊為難而常以北郊為難夫五月雖盛暑之月
  他事之當舉他事之當行者未嘗廢也而獨難於
  北郊何也諸儒謬誤之説惑之也按司服王祀昊
  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惟祀地之
  服經無明文鄭注亦未嘗及之賈公彦始為之疏
  曰崑崙神州亦服大裘可知夫賈公彦一時率爾
  之言未嘗深考其故豈有夏至陽極之月而可服
[076-47a]
  大裘哉而崔靈逺恩孔頴逹與杜佑通典亦為是
  説於是祀天地之服不問寒暑必服大裘而北郊
  遂為不可行之禮至本朝元祐中議北郊禮論者
  猶以大裘不可服為言於是始有請於冬至南郊
  而合祭天地者矣若顧臨等所言是也有援虞周
  告祭之禮以證祀地之正祭者矣如蘇軾之言是
  也因諸儒一時謬誤之言而欲廢祀地之大典可
  不惜哉或曰正祭告祭之禮不同而人主父事天
[076-47b]
  母事地其心則一也告祭不拘其時不擇其位而
  可以對越天地則正祭不拘其時不擇其位奚為
  不可以對越天地乎曰因天道之始而祀天因地
  道之始而祀地以𩔖求𩔖此報本之祭也當天道
  之始而祀地於義何居周公制禮冬至祀天夏至
  祀地其義不可易矣周公豈欺我哉
  又曰按司服王祀昊天上帝則大裘而冕先鄭後
  鄭注皆云大裘之上又有元衣何也玊藻曰君衣
[076-48a]
  狐白裘錦衣以裼之君子羔裘豹飾緇衣以裼之
  狐裘黄衣以裼之論語曰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
  衣狐裘裘之上未嘗無衣裘而無衣則近於䙝矣
  凡衣必象裘色凡冕服皆元上纁下大裘者黒羔
  裘也元衣之下用黒羔裘取其同色也凡冕服皆
  元上纁下何也易曰黄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蓋取諸乾坤乾為天其色元坤為地其色黄但土
  旺於季夏南方屬火其色赤黄而兼赤為纁故裳
[076-48b]
  用纁也玉藻曰衣正色裳間色鄭注云謂冕服元
  上纁下是也自黄帝始備衣裳之制舜觀古人之
  象繪日月星辰山龍華蟲於衣繡宗彝藻火粉米
  於裳凡十二章歴代皆然至周而又備繅旒之數
  郊特牲曰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
  旒則天數也自衮冕而下享先公則鷩冕者不敢
  以天子之服臨先公也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
  稷五祀則希冕不敢以至尊之服施於所卑也王
[076-49a]
  者事天明事地察祭祀冕服同乎異乎曰冬至祀
  天夏至祀地蒼璧禮天黄琮禮地各因其𩔖以象
  天地之性者不容以不異也冕服者王之所服以
  事昊天上帝后土地祇不容以不同也但夏至不
  用大裘爾周禮屨人曰凡四時祭祀以宜服之夫
  屨猶辨四時之宜則冕服可知矣唐長孫無忌曰
  天子祀天地服大裘冕按周郊祀被衮以象天戴
  冕璪十二旒與大裘異月令孟冬天子始裘以禦
[076-49b]
  寒冬至報天啟蟄祈穀服裘可也孟夏迎夏龍見
  而雩如之何而可服故歴代惟服衮章斯言也信
  而有證矣
  按北郊之議始於元豐初至元豐六年始罷合祭
  元祐七年復合祭紹聖以後復罷之政和四年始
  親祀地祇於方澤蓋自元豐六年至宣和之末共
  四十二年凡十一郊惟元祐七年一次合祭及政
  和四年以後四次親祠方澤而已其餘六郊則遂
[076-50a]
  廢地祇之祀矣夫本以合祭為非禮分祭為禮至
  分合之議不決則廢親祠而權以上公攝事者且
  二十年蓋病其非禮而反至於廢禮以為不當並
  祀於圜丘而終不能親祠於方澤則固不若一遵
  祖宗之法三歳並祀南郊之為愈也要之周禮冬
  至圜丘夏至方澤其禮甚正亦無難行者諸儒議
  論所以不能以時決者其拘牽有二禮文煩縟則
  憚勞賞賚優渥則憚費如陳古靈之説每遇親郊
[076-50b]
  之歲一日宿太廟以告一日宿北郊以祭地一日
  宿南郊以祀天是欲以二祀併在一時則不至倍
  費矣而執禮之勞加甚如曽曲阜之説親郊之歲
  依古禮以夏至親祠方澤一如郊禮至冬至則舉
  圜丘之祀是以二祀分在二時則不至甚勞矣而
  賞賚之費倍増然禮文乃百王相承之大典不可
  損略而賞賚則五季姑息之敝政何難更張則如
  政和三年之詔以郊天後一歲祭地方澤應奉支
[076-51a]
  賜務從簡省毋使有偏而不舉之失乃為至論但
  恐當時方倡豐豫之説繁費未必能省所以中興
  之後國勢倥偬則不復能遵而行之也
高宗紹興元年禮部太常寺討論夏日至祭皇地祇以
太祖皇帝配正配二位毎位罇爵籩豆各一實以酒脯
鹿臡以獻官一員行禮立冬祭神州地祇以太宗皇帝
配於天慶觀望祭
二年禮官言國朝祀皇地祇設位於壇之北方南向政
[076-51b]
和四年禮局議設於南方北向今北面望祭北向為難
且於經無據請仍南向從之
 太常寺每歲常祀夏日至祭皇地祇係於行在錢湖
 門外惠照院望祭齋宮設位行禮以太祖皇帝配三
 獻官依儀初獻係差宰執亞獻禮部尚書侍郎有故
 或闕次輪别曹長貳次給舍諫議終獻太常卿少禮
 部郎官有故或闕差北司官次輪别曹郎官合用禮
 料牲牢羊一口/豕一口籩二十有六菱二芡二㮚二鹿脯二/乾棗濕棗乾桃濕桃乾
[076-52a]
 □榛栗實䵄蕡白黒形/鹽膴鮑魚鱐餌粉餈簠八稻粱/各四登一大/羮槃一毛/血
 八黍稷/各四豆二十有六食糝食芹兎醢深蒲醓醢二/菭菹鴈醢笋魚醢三葵蠃醢脾
 折蠯醢大蛤蚳醢豚拍韭/昌本菁鹿臡茆麋臡二俎八羊腥七體豕腥七體/羊熟十一豕熟十一
 羊腥腸胃肺羊熟腸/胃肺豕腥膚豕熟膚罇罍共二十有四著罇二一實/元酒加明水
 一實盎齊太罇二一實泛齊一實醴齊山罇二一實/盎齊一實醍齊犧罇二一實沈齊一實事酒象罇二
 一實昔酒一實清酒以上/各加罍二隻係實明水
 
 
[076-52b]
 
 
 
 
 
 
 
 文獻通考卷七十六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