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通考 > 文獻通考 卷七十四
[074-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七十四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郊社考七
  明堂
武后臨朝垂拱元年郊丘明堂諸祭以髙祖太宗髙宗
並配詳見郊/祀門四年毁乾元殿於其地作明堂明堂成髙
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層下層法四時各隨方
[074-1b]
色中層法十二辰上為圓葢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
氣亦為圓葢上施鐵鳳髙一丈飾以黄金中有巨木十
圍上下通貫栭櫨□㮰藉以為本下施鐡渠為辟雍之
象號曰萬象神宫宴賜羣臣赦天下縦民入觀改河南
為合宫縣又於明堂北起天堂五級以貯大像至三級
則俯視明堂矣僧懐義以功拜左威衛大將軍梁國公
侍御史王求禮上書曰古之明堂茅茨不剪采椽不斵
今者飾以珠玉圖以丹青鐵鷟入雲金龍隐霧昔殷辛
[074-2a]
瓊臺夏癸瑶室無以加也太后不報
永昌元年正月朔大享萬像神宫太后服衮冕搢大圭
執鎮圭為初獻皇帝為亞獻太子為終獻先詣昊天上
帝座次髙祖太宗髙宗次魏國先王次五方帝座太后
御明堂受朝賀布政於明堂復御明堂享羣臣天授二/年革命
以武氏祖宗配享明/堂唐三帝亦同配
中宗神龍元年九月親享明堂合祭天地以髙宗配季
秋大享復就圜丘行事
[074-2b]
元宗開元五年幸東都將行大享之禮以武太后所造
明堂有乖典制遂坼依舊造乾元殿每臨御依正殿禮
自是駕在東都常以元日冬至於乾元殿受朝賀季秋
大享依舊於圜丘行事
十年復題乾元殿為明堂而不行享禮
二十年季秋大享於明堂祀昊天上帝以睿宗配又以
五方帝五官從祀籩豆罇罍之數與雩禮同
二十五年駕在西京詔將作大匠康辯素詣東都毁武
[074-3a]
后所創明堂辯素言則天時以木為瓦夾紵漆之毁之
勞人乃去其上層易以真瓦依舊改為乾元殿自是迄
唐之世季秋大享皆寓圜丘
代宗永泰二年禮儀使杜鴻漸奏季秋大享明堂祀昊
天上帝請以肅宗配制可
憲宗元和元年太常禮院奏季秋大享明堂祀昊天上
帝今太廟祔享禮畢大享之日准禮合奉皇考順宗配
神作主詔曰敬依典禮
[074-3b]
十五年時穆宗/已即位禮院奏大享明堂案禮文皇考配坐今
奉憲宗配神作主詔曰敬依典禮
 唐開元禮
  皇帝季秋大享於明堂儀
將祀有司卜日如别儀前祀七日戒誓百官皇帝散齋
致齋並如圜丘儀祀官齋/戒同
   陳設
前祀三日尚舍直長施大次於明堂東門之外道北尚
[074-4a]
舍奉御鋪御座守宫設文武侍臣次於大次之後文官
在左武官在右俱北向諸祀官次於璧水東門之外道
南從祀官文官九品以上於祀官之東東方南方蕃客
又於其東俱重行每等異位北向西上介公公於璧
水西門之外道南武官九品以上於介公公西西方
北方蕃客又於其西俱重行每等異位北向東上褒聖/侯於
文武三品之下若有諸州使人分方各於文武官之後/攝事無大次已下儀守宫設祀官公卿已下次於璧水
東門外道南/北向西上設陳饌幔於璧水東門之内道北南向前
[074-4b]
祀二日太樂令設宫懸之樂於明堂前庭如圜丘之儀
右校清掃明堂内官郊社令積柴於燎壇其壇於樂/懸之南
一丈髙丈二尺開上南出户方六尺前祀一日奉禮設
御位堂之東南西向設祀官公卿位於東門之内道南
攝事設祀官公卿/位於明堂東南執事者位於公卿之後近南每等異
位俱重行西面北上設御史位於堂下一位在東南西
向一位在西南東向令史各陪其後設奉禮位於樂懸
東賛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設協律郎位於堂上午
[074-5a]
陛之西東向設太樂令位於北懸之間攝事於此下便/設望燎位於柴
壇之北南向無太祝已/下至褒聖侯之位也太祝奉玉帛位於柴壇之南皆
北向設從祀文官九品已上於執事之南東方南方蕃
客又於其南俱每等異位重行西向北上介公公位
於西門之内道南武官九品已上於介公公之後西
方北方蕃客於武官之南俱每等異位重行東面北上
其褒聖侯於文武三品之下若有/諸州使人分位各於文武官之後又設祀官及從祀羣
官等門外位於東門外道南皆如設次之式設牲牓於
[074-5b]
東門之外當門西向南上牲數如雩祀之儀設酒罇之
位明堂之上下昊天上帝太罇二著罇二犧罇二山罍
二在室内神座之左象罇二壺罇二山罍二在堂下東
南西向配帝著罇二犧罇二象罇二罍二在堂上神座
之左五方帝各太罇二著罇二犧罇二罍一各於室内
神座之左内向五帝各著罇二在堂上各於神座之左
俱内向五官各象罇二在階下皆於神座之左俱右向
堂上之罇皆於坫階下之罇皆/藉以席俱如勺冪設爵於罇下設御洗於東階東南攝/事
[074-6a]
設祀/官洗亞獻之洗又於東南俱北向罍水在洗東篚在洗
西南肆篚實以/巾爵設五官罍洗篚羃各於酒罇之左俱右
向其執罇罍篚羃者各位於其後各設玉幣之篚於堂
之上下罇坫之間祀日未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升設
昊天上帝神座於明堂太室之内中央南向席以藁秸
設睿宗大聖真皇帝神座於上帝之東南西向席以莞
設青帝於木室西向赤帝於火室北向黄帝於太室南
户之西北向白帝於金室東向黑帝於水室南向席皆
[074-6b]
以藁秸設太昊炎帝軒轅少昊顓頊之座各於五方帝
之左俱内向差退若非明堂五室皆如/雩祀圜丘設座之禮設五官座於明
堂之庭各依其方俱内向席皆以莞設神位各於座首
   省牲器
   鑾駕出宫並如圜丘儀/
   奠玉帛
祀日未明三刻諸祀官各服其服其設罇罍玉帛升行
掃除門外位儀舞人就位皇帝出行宫之次羣官入就
[074-7a]
位近侍臣陪從儀並同圜丘攝事亦/如圜丘皇帝至版位西向
毎立定太常卿與/博士退立於左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
帝再拜奉禮曰衆官再拜衆官在位者皆再拜謁者引
諸獻官俱詣東陛升堂立於罇所太祝與獻官皆跪取
玉幣於篚立於東南隅西向北上五方帝五配帝太祝
立於西南隅東向北上五方帝五官諸太祝及獻官又
取幣於篚立於罇所太常卿引皇帝太和之樂作皇帝/每行
皆奏太/和之樂皇帝升自南陛侍中中書令已下及左右侍衛
[074-7b]
量人從升已下皆如之攝則謁者/引太尉升南陛奠玉帛皇帝升堂北面立樂
止太祝加玉於幣以授侍中侍中奉玉帛西向進皇帝
搢鎮圭受玉帛凡受物皆搢鎮圭/奠訖執圭俛伏興登歌作肅和之樂以
太吕之均太常卿引皇帝進北向跪奠於昊天上帝神
座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立於南方北面五方帝之前太
祝奉玉帛各奠於神座還罇所皇帝再拜訖太祝又以
配帝之幣授侍中攝事皆謁者賛授/太尉上下皆然侍中奉幣西向進
皇帝受幣太常卿引皇帝進西面跪奠於睿宗大聖真
[074-8a]
皇帝神位前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立於東方西向五
帝之獻官各奠幣於神座各還五官之祝次奠幣神座
各還罇所皇帝再拜訖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
帝降自南陛還版位西向立樂止初羣官拜訖祝史皆
奉毛血之豆立於堂下於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各由其
階升諸太祝迎取於堂上俱進奠於神座諸太祝與祝
史退立於罇所
   進熟
[074-8b]
皇帝既升奠玉帛其設饌盥洗罇爵一如圜丘之儀攝/則
太尉既/升奠太常卿引皇帝立於南方北向太祝一人持版
進於皇帝之右西面跪讀祝文曰維某年嵗次某月朔
日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於攝事云天子臣某謹遣/太尉封臣名敢昭告於
天上帝惟神覆燾羣生陶甄庶𩔖不言而信普博無私
謹擇元辰祗率恒禮敬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肅恭禋
祀式展誠敬皇考睿宗大聖真皇帝配神作主尚享訖
興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奠版於天帝神
[074-9a]
座還罇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詣配帝酒罇
所執罇者舉羃侍中取爵於坫進引皇帝受爵侍中賛
酌汎齊訖樂作太常卿引皇帝進睿宗大聖真皇帝座
前西向跪奠爵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立於東方西向
謁者五人引五方帝之太祝詣罍洗盥手俱取匏於坫
酌汎齊各進奠於其神座前還罇所樂止配帝太祝一
人持版進於皇帝之左北面跪讀祝文曰維某年嵗次
月朔日孝子開元神武皇帝臣某敢昭告於皇考睿宗
[074-9b]
大聖真皇帝祗率舊章肅恭恒禮敬致禋祀於昊天上
帝惟皇考徳光宇宙道叶乾元申錫無疆實膺嚴配謹
以制弊犧齊粢盛庶品肅恭明薦侑神作主尚享訖興
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奠版於神座前還
罇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南方北向立樂作
其飲福還宫並如圜丘儀攝事亦同/雩祀攝事
大享明堂祀昊天上帝以睿宗大聖真皇帝配座又以
五方帝五帝五官從祀籩豆等如冬/至都七十座
[074-10a]
宋初因唐舊制每嵗冬至圜丘正月上辛祈榖孟夏雩
祀季秋大享凡四祭昊天上帝
太宗雍熙元年以太祖配上帝
淳化四年詔季秋大享以宣祖配
真宗時季秋大享以太祖配
仁宗時季秋大享以真宗配
皇祐二年秋九月辛亥大享明堂三聖並侑
 先是宋庠建議以今年當郊而日至在晦用建隆故
[074-10b]
 事宜有所避因請季秋大享於明堂詔從之上謂輔
 臣曰明堂者布政之宫天子路寢今大慶殿是也况
 明道初已合祭天地於此乃下詔以大慶殿為明堂
 掲御篆明堂二字飛白明堂之門四字祠已藏宗正
 寺
 判太常寺兼儀事宋祁等檢詳典禮條請 一據明
 堂制有五室當大享時即設昊天上帝座於太室中
 央南向配帝位於上帝東南西向青帝室在東西向
[074-11a]
 赤帝室在南北向黄帝在太室内少西南北向白帝
 室在西東向黑帝室在北南向今大慶殿初無五室
 欲權為幔室以准古制每室為四户八牖或不為幔
 室即止依方設版位於禮亦不至妨闕其五神位即
 設於庭中東南 一明堂古制南面三階三面各二
 階今大慶殿唯南向一面有兩階其三面之制即難
 備設欲於南向權設五階以備乗輿登降 一明堂
 大享唯真宗崇配據禮合止告一室伏縁乗輿入廟
[074-11b]
 仰對列聖若専享一室禮未厭情今欲罷有司今年
 孟秋時享請皇帝親行朝享之禮即七室皆偏可盡
 恭䖍於禮為便其真宗室祝冊兼告崇配之意自餘
 齋宿如南郊之儀 一南郊禮畢自大次輦還帷宫
 鈞容鼓吹導引自帷宫還内諸營兵夾路鼓吹奉迎
 今明堂禮畢還文徳殿以須旦明登樓肆赦縁宫禁
 地近難用鈞容鼓吹其鈞容合在宣徳門外排列營
 兵鼓吹合在馳道左右排列欲候禮成乗輿離大次
[074-12a]
 還文徳殿時自内傳呼出外計鈞容及諸營鼓吹一
 時振作俟乗輿至文徳殿御幄即傳呼令罷
 太常禮院言昨赴大慶殿詳度陳列天地以下神位
 今參比郊壇壝兆上下位敘如左殿上五室内太室
 中北昊天上帝位皇地祗在左皆南面太祖太宗真
 宗位在東西向黄帝在太室中西南北面人帝在左
 少退青帝赤帝白帝黒帝各從本室人帝在左少退
 神州地祗日月北極天皇大帝並設於五室之間其
[074-12b]
 位少退五帝神州日月北極天/皇帝郊壇為第一龕位五官勾芒以下設於
 明堂庭中少東南别為露幄五緯十二次紫微垣内
 官五方嶽鎮海瀆嵗星真枵鈎星以下七十二位於
 東西夾廡下版設於郊壇為/第二龕位二十八舍黄道内天官
 角宿攝提五方山林川澤以下一百七十九位於丹
 墀龍墀道東西版設於郊壇為/第三龕位黄道外天官及衆星
 五方墳衍原隰以下四百九十六位並東西廡周環
 殿後版設以北為上於郊壇為内/壝之内外為倣古明堂之制又
[074-13a]
 稍與壇壝位叙相𩔖及令修内司并少府司天監量
 廣深丈尺約陳列祭器不至併隘如得允當望下司
 天監繪圖以進
 詔曰國朝三嵗親郊即合祭天地祖宗並配而百神
 從祀今祀明堂而禮官所定祭天不及地配坐不及
 祖宗未合三朝之制且移郊為大享葢為民祈福宜
 合祭皇地祗奉太祖太宗真宗並配而五帝神州地
 祗亦親獻之日月河海諸神悉如圜丘從祀因謂輔
[074-13b]
 臣曰禮非天降地出縁人情耳今禮官習拘儒之舊
 傳昧三朝之成法非朕所以昭孝息民也
 先是資政殿學士知杭州范仲淹建言祀明堂曠禮
 宜召元老舊徳陪位於庭乃詔南京起太子太保杜
 衍西京起太子太傅任布陪祀且供帳都亭驛待之
 既而二人皆以老疾力辭不至遂賜衣帶器幣自後
 毎遇大禮而前兩府致仕者率有詔召焉然亦無至
 者
[074-14a]
  按宋初雖有季秋大享明堂之禮然未嘗親祠只
  命有司攝事沿隋唐舊制寓祭南郊壇至仁宗皇
  祐二年始以大慶殿為明堂合祭天地三聖並侑
  百神從事一如圜丘南郊之儀葢當舉郊祀之嵗
  而移其禮用之於明堂故不容不重其事也
嘉祐六年九月辛亥大享明堂奉真宗配
 禮院言皇祐參用南郊百神之位不應祀法宜如隋
 唐舊制設昊天上帝五方帝位以真宗配而五人帝
[074-14b]
 五官神從祀餘皆罷又前一日親享太廟當時嘗停
 孟冬之薦考詳典禮宗廟時祭未有因嚴配而輟者
 今明堂去孟冬日尚逺請復薦廟前者祖宗並侑今
 用典禮獨配前者地祗神州並享今以配天而亦罷
 是皆變於禮中之大者也開元開寳二禮五帝無親
 獻儀舊禮先詣昊天奠獻五帝並行分獻以侍臣奠
 幣皇帝再拜次詣真宗神座於禮為允詔恭依而五
 方帝亦行親獻
[074-15a]
 宋祁奏臣切見鄭康成以上天之神凡六昊天者天
 皇大帝五帝者太微五帝王肅曰天惟一神以五帝
 為次神而諸儒附鄭者多胡據而為説云凡合祭五
 帝一嵗有二祀龍見之月祭於南郊謂之大雩一也
 九月大享於明堂宗祀文王以配一也祭明堂者諸
 儒之言不同或説周家祭五天帝皆明堂中以五人
 帝及文王配五官神坐庭中以武王配號曰祖宗禮
 所謂祖文王而宗武王者也施設神位凖五行相向
[074-15b]
 以為法威仰在夘西面熛怒在午北面招拒在酉東
 面叶光紀在子南面太皥炎帝黄帝少皥髙辛各在
 其位少退勾芒祝融后土蓐収元㝠皆在人帝下少
 後文王坐太皥之南位如主人少退或曰合祭之日
 五精之帝皆西向其牲則天帝各一犢合用十牲文
 王武王之牲用太牢以詩我將篇曰我將我享維羊
 維牛文王武王而用太牢者以五人帝各専配一天
 為之主主足為外神依止則文王汎配五帝矣不専
[074-16a]
 配則所用牲得從盡物之享云
英宗治平元年冬十月詔明堂奉仁宗配
 時禮院奏乞與兩制同議仁宗皇帝配侑明堂錢公
 輔等奏曰三代之法郊以祭天而明堂以祭五帝郊
 之祭以始封之祖有聖人之功者配焉明堂之祭以
 創業繼體之君有聖人之徳者配焉故孝經曰昔者
 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
 又曰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
[074-16b]
 也以周公言之則嚴父也以成王言之則嚴祖也後
 世失禮不足考據請一以周事言之臣切謂聖宋崛
 起非有始封之祖也則創業之君是為太祖矣太祖
 則周之后稷配祭於郊者也太宗則周之文王配祭
 於明堂者也此二配至重萬世不遷之法也真宗則
 周之武王宗乎廟而不祧者也雖有配天之功而無
 配天之祭未聞成王以嚴父之故廢文王配天之祭
 而移於武王也仁宗則周之成王也雖有配天之功
[074-17a]
 而無配天之祭亦未聞康王以嚴父之故廢文王配
 天之祭而移於成王也以孔子之心推周公之志則
 嚴父也以周公之心攝成王之祭則嚴祖也嚴祖嚴
 父其義一也下至於兩漢去聖甚逺明堂配祭東漢
 為得在西漢時則孝武始營明堂而以髙帝配之其
 後又以景帝配之孝武之後無聞焉在東漢時則孝
 明始建明堂而以光武配其後孝章孝安之後無聞
 焉當始配之代適符嚴父之説及時異事遷而章安
[074-17b]
 二帝亦弗之變此最為近古而合乎禮者也有唐始
 在孝和時則以髙宗配之在明皇時則以睿宗配之
 在永㤗時則以肅宗配之禮官杜鴻漸王涯輩皆不
 能推明經訓務合古初反雷同其論以惑時主延及
 於今牢不可破當仁宗之初倘有建是論者配天之
 祭常在乎太宗矣當時無一人言者故使宗周之典
 禮不明於聖代而有唐之曲學流弊乎後人願陛下
 深詔有司博謀羣賢使配天之祭不膠於嚴父而嚴
[074-18a]
 父之道不専乎配天循宗周之典禮替有唐之曲學
 治平元年正月上於是又詔臺諌及講讀官與兩制
 再詳定以聞 孫抃等奏議曰仁宗繼體保成置天
 下於大安者四十二年功徳於人可謂極矣今祔廟
 之始遂抑而不得配上帝之享甚非所以宣章陛下
 為後嚴父之大孝 司馬光等奏曰臣等竊以孝子
 之心誰不欲尊其父者聖人制禮以為之極不敢踰
 也故祖已訓髙宗曰祀無豐於昵孔子與孟懿子論
[074-18b]
 孝亦曰祭之以禮然則事親者不以數祭為孝者貴
 於得禮而已前漢以髙祖配天後漢以光武配明堂
 以是觀古之帝王自非建邦啟土及造有區夏者皆
 無配天之文故雖周之成康漢之文景明章其徳業
 非不美也然而子孫不敢推以配天者避祖宗也孝
 經曰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孔子以周公
 有聖人之徳成太平之業制禮作樂而文王適其父
 也故引之以證聖人之徳莫大於孝答曽子之問而
[074-19a]
 已非謂凡有天下者皆當以父配天然後為孝也近
 世祀明堂者皆以其父配五帝此乃誤識孝經之意
 而違先王之禮不可以為法也景祐二年仁宗詔禮
 院官稽案禮典辨崇配之序定二祧之位以太祖為
 帝者之祖比周之后稷太宗真宗為帝者之宗比周
 之文武然則祀真宗於明堂以配五帝亦未失古禮
 今仁宗雖豐功美徳洽於四海而不在二祧之位議
 者乃欲捨真宗而以仁宗配明堂恐於祭法不合必
[074-19b]
 若此行之不獨乖違典禮恐亦非仁宗意也臣等竊
 謂宜遵舊以真宗配五帝於明堂為便詔從孫抃等
 議以仁宗配享明堂
  或問朱子曰我將之詩乃祀文王於明堂之樂章
  詩傳以為物成形於帝人成形於父故季秋祀帝
  於明堂而以父配之取其成物之時也此乃周公
  以義起之非古制也不知周公以後將以文王配
  邪以時王之父配邪曰諸儒正持此二議至今不
[074-20a]
  決㸔來只得以文王配且周公所制之禮不知在
  武王之時在成王之時若在成王時則文王乃其
  祖也亦自可見又問繼周者如何曰只得以有功
  之祖配之問周公郊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
  堂以配上帝此説如何曰此是周公創立一箇法
  如此將文王配明堂永為定例以后稷配郊推之
  自可見後來妄將嚴父之説亂了
治平四年七月時神宗/已即位翰林學士承㫖張方平等言季
[074-20b]
秋大享明堂請以英宗皇帝配神作主以合嚴父之義
詔恭依
熙寧四年六月詔以今年季秋有事於明堂冬至更不
行南郊之禮恩賞就明堂禮畢施行
 太常禮院言親祀明堂惟昊天上帝英宗皇帝及五
 方帝並皇帝親獻五人帝五官神位即命分獻從之
元豐三年詔歴代以来合宫所配雜以先儒六天之説
朕甚不取將來祀英宗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餘從祀
[074-21a]
羣神悉罷
 詳定郊廟奉祀禮文所詳定謹按周禮有稱昊天上
 帝有稱上帝以義推之稱昊天上帝者一帝而已如
 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之𩔖是
 也稱上帝者昊天上帝及五帝如𩔖造上帝封於大
 神之𩔖是也稱五帝者昊天上帝不與如祀五帝則
 張大次小次之𩔖也繇是而言則經所謂宗祀文王
 於明堂以配上帝者與周禮所稱上帝同矣其將來
[074-21b]
 祀英宗皇帝於明堂以配昊天上帝及五帝欲以此
 脩入儀注并據知太常禮院趙居錫楊傑王仲修檢
 討楊完何珣直狀謹按周禮掌次職曰王大旅上帝
 則張氊案祀五帝則設大次小次又司服職曰祀昊
 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明上帝與五
 帝異矣則孝經所謂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者
 非可兼五帝也考之易詩書所稱上帝非一易曰先
 王作樂崇徳薦之上帝以配祖考詩曰昭事上帝聿
[074-22a]
 懐多福又曰上帝是祗書曰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
 用休又曰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如此𩔖者豈可皆
 以五帝而言之自鄭氏之學興乃有六天之説而事
 非經見至晉泰始初論者始以為非遂於明堂惟設
 昊天上帝一座而已唐顯慶禮亦止祀昊天上帝於
 明堂今大享在近議者猶以謂上帝可以及五帝請
 如聖詔祀英宗皇帝於明堂惟以配上帝至誠精禋
 以稱皇帝嚴父之意詔如趙君錫等所議
[074-22b]
  楊氏曰愚按孝經曰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
  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而註疏家言明堂者
  皆曰祀五帝然則上帝之與五帝同乎異乎山隂
  黄度曰昊天上帝者天之大名也五帝分王於四
  時者也周人祀天於圜丘祀上帝於明堂皆報本
  也祀五帝於四郊所以致其生物之功也大宗伯
  言禋祀昊天上帝而不言祀五帝義可知矣由此
  觀之則明堂祀上帝者祀天也非祀五帝也而註
[074-23a]
  疏家言明堂者皆曰祀五帝其説何從始乎遭秦
  滅學専用夷禮漢興襲秦四畤増之為五畤自是
  以後郊祀用新垣平之言則祠五帝明堂用公玉
  帶之言則祀五帝皆以五畤為主不知有上帝五
  帝之分也成帝即位用匡衡之説改郊祀明年衡
  坐事免官衆庶多言不當變動祭祠者遂復甘泉
  泰畤及雍五畤如故夫明堂祀五帝自武帝首行
  之光武中興以後始建明堂明帝章帝安帝遵行
[074-23b]
  不變大抵以武帝汶上明堂為法不知周人祀上
  帝於明堂之意矣是故漢儒之註釋明堂者皆云
  祀五帝蓋其見聞習熟然也其後晉泰始中有言
  明堂南郊宜除五帝坐只設昊天上帝一位未幾
  韓楊建言以漢魏故事兼祀五帝無祀一天者竟
  復明堂五帝位是又習熟漢魏故事而然也抑又
  有甚焉者唐開元中王仲邱奏謂禋享上帝有合
  經義而五帝並祀行之已久請二禮並行以成大
[074-24a]
  享之義本朝皇祐中宋祁奏以上帝五帝二禮並
  存以明聖人尊天奉神之義不敢有所裁抑夫祀
  上帝於明堂周禮也祀五帝於明堂漢禮也合周
  漢而並用之既並祀五帝又祀上帝其義何居是
  説也創於王仲邱襲於宋祁後之言禮者習熟見
  聞又將循此以為不易之典甚矣知天之學不明
  諸儒惑於古今同異而莫知所決行之既久而莫
  覺其誤也肆我神祖聖學髙明洞見周人明堂以
[074-24b]
  文王配上帝之深意屏黜邪説斷然行之不以為
  疑非聰明睿智不惑之至其孰能與於此哉
 詳定禮文所言祀帝於南郊以天道事之享帝於明
 堂以人道事之以天道事之則雖配帝用犢禮所謂
 帝牛不吉以為稷牛是也以人道事之則雖天帝用
 太牢詩所謂我將我享維羊維牛是也梁儀曹郎朱
 异請明堂用特牛故隋唐因之皆用特牲非所謂以
 人道享上帝之意也皇祐大享明堂用犢七以薦上
[074-25a]
 帝配五方帝用豕各五以薦五人帝熙寧中禮院議
 昊天上帝配帝用犢與羊豕各一五帝五人用犢與
 羊豕各五皆未應禮今明堂親祠上帝配帝五方帝
 五人帝請用牛羊豕各一六月太常禮院言今年明
 堂尚在慈聖光獻皇后三年之内請如熙寧元年南
 郊故事惟祀事用樂鹵簿鼓吹宫架皆備而不作從
 之是後凡國有故皆用此制
 又言按晉摯虞議明堂之祭備物以薦三牲並陳籩
[074-25b]
 豆咸列禮同人理故配以近考開元開寳禮及見行
 儀注明堂之享席用藁鞂器陶匏並與郊祀無别殊
 非所謂禮同人理配以近考之意請以莞席代槀鞂
 蒲越以玉爵代匏爵其豆登簋俎罇罍並用宗廟之
 器從之
哲宗元祐元年吏部尚書吕大防等請宗祀神宗皇帝
於明堂以配上帝詔以季秋擇日有事於明堂
 九月辛酉帝大享於明堂詔明堂禮畢御紫宸殿羣
[074-26a]
 臣起居不奏祥瑞御樓惟行肆赦儀稱賀並罷以太
 常寺言司馬光薨故也
四年九月辛巳大享於明堂禮畢詣景靈宫及寺觀恭

 先時三省言按天聖五年南郊故事禮畢行勞酒之
 禮如元會之儀今明堂禮畢請太皇太后御會慶殿
 皇帝於簾内行恭謝之禮百僚稱賀訖宣羣官升殿
 賜酒太皇太后不許詔曰皇帝臨御海内晏安五經
[074-26b]
 季秋再講宗祀以享天心顧吾何功獲被斯福今有
 司因天聖之故事修會慶之盛禮將俾文武稱慶於
 庭吾自臨決萬機祗畏豈以菲簿之徳自比章獻之
 明矧復皇帝致賀於禁中羣臣奉表於闈左禮文既
 具夫又何求前朝舊儀吾不敢受將來明堂禮畢更
 不受賀百官並内東門拜表
六年太常博士趙叡言本朝親享之禮自明道以來即
大慶殿以為明堂至於有司攝事之所乃尚御於圜丘
[074-27a]
竊見南郊齋宫有望祭殿請就行禮從之
徽宗崇寧四年詔營建明堂已度地鳩工俟過來嵗取
㫖興役明年以彗出西方遂詔罷之
政和三年八月詔立明堂於大内之丙地徙祕書省於
宣徳門之東以其地為之
 詔明堂之制朕取考工互見之文得其制作之本夏
 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廣四修一五室三四歩四三尺
 九階四旁兩夾窻考夏后氏之制名曰世室又曰堂
[074-27b]
 者則世室非廟堂修二七廣四修一則度以六尺之
 歩其堂修十四歩廣十七歩之半又曰五室三四歩
 四三尺者四歩益四尺中央土室也三歩益三尺木
 火金水四室也每室四户户兩夾窻此夏后氏之制
 也商人重屋堂修七尋崇三尺四阿重屋商人名曰
 重屋而又曰堂者非寢也度以八尺之尋其堂修七
 尋又曰四阿重屋者阿屋之曲也重者屋之複也則
 商人有四隅之阿四柱複屋則知下方也周人明堂
[074-28a]
 度以九尺之筵三代之制不相襲夏曰世室商曰重
 屋周曰明堂則知皆堂也東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
 一筵五室凡室二筵者九筵則東西長七筵則南北
 狹所以象天則知上圜也夏商周之名雖不相襲其
 制則一唯歩尋筵廣狹不同而已考工記所言三代
 之制亦各互見朕取夏后氏益土室之度兼商人四
 阿重屋之制從周人度以九尺之筵上圓象天下方
 象地四户以合四序八窻以應八節五室以聚五行
[074-28b]
 十二堂以聼十二朔九階四阿每室四户夾以八窻
 兼三代之制黜諸儒之臆説亨帝嚴父聼朔布政於
 一堂之上於古皆合其制大備宜令明堂使司遵圖
 建立於是内出明堂圖式於崇政殿宣示百官命蔡
 京為明堂使蔡攸討論指畫制度蔡儵蔡翛宋昇參
 詳梁師成為都監童師敏為承受以開封尹盛章彈
 壓兵匠章罷以王革代之復以章為參詳八月甲寅
 開局興工日役萬人仍差天武捧日兵士二千廵檢
[074-29a]
 蔡京言三代之制世室重屋明堂修廣不相襲夏度
 以六尺之歩商度以八尺之尋而周以九尺之筵世
 每近制每廣今若以二筵為太室方一丈八尺則室
 之中設版位禮器已不可容理當增廣今從周之制
 以九尺之筵為度太室修四筵三丈/六尺廣五筵四丈/五尺
 為九筵木火金水四室各修三筵益四五三丈一/尺五寸
 四筵三丈/六尺共七筵益四尺五寸十二堂古無修廣之
 數今亦度以九尺之筵明堂元堂各修四筵三丈/六尺
[074-29b]
 五筵四丈/五尺左右个各修廣四筵三丈/六尺青陽總章各修
 廣四筵三丈/六尺左右个各修四筵三丈/六尺廣三筵益四五
 三丈一/尺五寸四阿各四筵三丈/六尺堂柱外基各一筵九/尺堂總
 修一十九筵一十七/丈一尺廣二十一筵一十八/丈九尺蔡攸言明
 堂五門廊廡葢以素瓦而門堂則以琉璃其地則隨
 所向而砌以五色之石欄楯柱端以銅為辟邪之象
 而飾以五方所向之色八窻八柱則以青黄緑相間
 堂室柱門欄柱並以丹艧塗之堂階為三級每級崇
[074-30a]
 三尺共為一筵改火珠為雲龍之象堦庭植松梓檜
 之木宫門不設㦸而殿隅並垂鈴云詔以元堂犯聖
 祖之諱取平在朔易之義改為平朔門亦如之仍改
 敷右門曰左敷佑左承天門曰右敷佑承天門曰平
 秩更衣大次曰齋明殿其明堂青陽總章元堂太室
 五門並御書牓之
七年明堂成有司請頒常視朔聼朝詔明堂専以配帝
嚴父餘悉移於大慶文徳殿羣臣五表陳請乃從之
[074-30b]
 禮制局列上明堂七議一曰古者朔必告廟示不敢
 専請視朝聼朔必先奏告以見繼述之意二曰古者
 天子負扆南鄉以朝諸侯聼朔則各隨其方請自今
 御明堂正南鄉之位布政則隨月而御堂其閠月則
 居門焉三曰禮記月令天子居青陽總章每月異禮
 請稽月令十二堂之制修定時令使有司奉而行之
 四曰月令以季秋之月為來嵗受朔之日請以每嵗
 十月於明堂受新歴退而頒之郡國五曰古者天子
[074-31a]
 負扆公侯伯子男蠻夷戎狄四塞之國各以内外尊
 卑為位請自今元正冬至及朝㑹並御明堂遼使依
 賓禮蕃國各隨其方立於四門之外六曰古者以明
 堂為布政之宫自今若有御扎手詔並請先於明堂
 宣示然後榜之廟堂頒之天下七曰赦書徳音舊制
 宣於文徳殿自今請非御樓肆赦並請於明堂宣讀
 九月詔頒朔布政自十月為始其月皇帝御明堂平
 朔左个頒天運政治及八年戊戌嵗運歴數於天下
[074-31b]
 百官常服立明堂下乗輿自内殿出負扆坐於明堂
 大晟樂作百官朝於堂下大臣陞階進呈所頒布時
 令左右丞一員跪請付外施行宰相承制可之左右
 丞乃下授頒政官頒政官受而讀之訖出閤門奏禮
 畢皇帝降御座百官乃退自是以為常
重和元年九月辛夘大享明堂併祀五帝
 初禮部尚書許光凝等言月令季秋大享帝説者謂
 徧祭五帝也曲禮大享不問卜説者謂祭五帝於明
[074-32a]
 堂莫適卜也周官太宰祀五帝則掌百官誓戒説者
 謂祀五帝於四郊及明堂而王安石以謂五帝者五
 精之君昊天之佐也惟其為五精之君故分位於五
 室惟其為昊天之佐故與享於明堂自神宗下詔惟
 以英宗配上帝而悉去從祀羣神陛下肇新宏規季
 秋大享位五帝於其室既無以禰槩配之嫌止祀五
 帝又無羣神從祀之黷則神宗黜六天於前陛下正
 五室於後其揆一也從之乃詔從祀五帝
[074-32b]
 禮制局言祀天神於冬至祀地示於夏至乃有常日
 無所事卜季秋大享帝以先王配則有常月而未有
 常日禮不卜常祀而卜其日葢月有上辛次辛謀及
 卜筮所以極嚴恭之意也請明堂以吉辛為正
 詔每嵗季秋大享親祠明堂罷有司攝事又詔明堂
 近在宫城秋享實薦時事行之久逺宜極簡嚴其每
 嵗季秋親祠如孟月朝獻禮更不差五使儀仗等自
 是迄宣和末嵗行親享之禮云
[074-33a]
髙宗紹興元年上合祭天地於明堂奉太祖太宗配祀
禮畢不受賀文武百官拜表稱賀如儀以嗣濮王仲湜
為亞獻右監門衛大將軍信州防禦使令話為終獻
 時禮部尚書秦檜等言伏覩建炎恭行郊祀之禮其
 時儀文制度與夫衣服器皿之𩔖已不能如禮明年
 渡江國歩愈艱今嵗復當郊祀謹按冬祀大禮神位
 六百九十行事官六百七十餘員而鹵簿儀仗輿輦
 宫架祭器法服散失殆盡及景靈宫太廟行事與登
[074-33b]
 門肆眚等禮不可悉行至於祫享親詣宗廟行禮又
 不及天地惟宗祀明堂似乎簡易茍朝廷深原禮意
 采先儒之説漢武帝孝章之制而畧其嚴父之文志
 存享帝而不拘於制度之末獨明堂之禮尚或可行
 乞博採羣議令有司參考典禮以聞
 禮部尚書胡直孺議曰謹按百王之禮沿革不同而
 祀天地於郊丘祀上帝於明堂祫享祖宗於太廟此
 三者萬世不易之禮惟仁宗皇祐時大享明堂合祭
[074-34a]
 天地並侑祖宗徧禮百神聖訓有禮縁人情之語而
 文彦博以仁祖為能逹禮之情適禮之變由此觀之
 皇祐祀典本非為萬世不易之禮也國朝配祀初無
 定制自英宗皇帝始専配以近考司馬光吕誨爭之
 以為絀祖進父然卒不能奪王珪孫抃之謟辭其後
 神宗皇帝謂周公宗祀在成王之時成王以文王為
 祖則明堂非以考配明矣王安石亦以誤引孝經嚴
 父之文惜乎不能將順上意以辨正典禮謹按聖宋
[074-34b]
 崛起非有始封之祖則創業之君太祖是也太祖則
 周之后稷配祭於郊者也太宗則周之文王配祭於
 明堂者也此二祭者萬世不遷之法皇祐宗祀合祭
 天地固宜以太祖太宗配當時葢拘於嚴父故配帝
 并及於真宗今主上紹膺大統自真宗至於神宗均
 為祖廟獨躋則患在於無名並配則幾同於祫享又
 從祀百神在於明堂本非典禮或升或黜慢瀆為多
 今參酌皇祐詔書將來請合祭昊天上帝皇地祗於
[074-35a]
 明堂奉太祖太宗以配天惟禮専而事簡庶㡬可以
 致力於神明然後申飭攸司各揚乃職犠牲必成粢
 盛必潔衣服必備以盡其所以致力於神之意則一
 朝大典豈特施於艱難之時情文粗稱雖萬世行之
 可也是時太常少卿蘇遲等則請用皇祐詔書之意
 兼采景祐禮官之請即常御殿南向西上設昊天上
 帝皇地祗位西向北上設太祖太宗真宗神位於殿
 之東廡設圓丘第一龕九位於殿之西廡設方澤第
[074-35b]
 一成一十六位庶幾誠意可展儀物可備如以不徧
 及列聖為未足則大禮前一日有親誼太廟之文今
 神主在温州恐當命大臣於某處攝行祀事如以不
 徧及百神為未足則請即行在天慶觀之大享後擇
 一日取祖宗大禮既畢恭謝之文亦命大臣簡其儀
 物悉舉以告亦足以盡祈報之心詔依禮部新儀一
 遵皇祐二年詔書仍以明堂大禮為稱於常御殿設
 位行禮
[074-36a]
 禮部言凖詔參酌皇祐詔書合祭天地於明堂奉太
 祖太宗以配合用神位四位元係御筆明金青字出
 雕木縷金五綵装蓮花戱龍座黄紗明金罩子黄羅
 夾軟罩子黄羅襯褥朱紅漆腰套匣黄羅夾帕事
 件全昨縁揚州渡江失去乞下所屬制造從之
四年九月有事於明堂合祭天地以太祖太宗配兼祀
百神
 先時有司請議郊祀明堂祫享之宜禮部侍郎陳與
[074-36b]
 義議曰臣切考國家大祀天子躬行者有南郊有明
 堂有祫祭有恭謝古者為郊之制在國之南五十里
 葢謂國都之南也陛下駐蹕於此非建都之地置設
 壇壝固無其所建炎戊申舉是禮於維揚者是時以
 火徳嗣興大統復集即位之初不可以不見帝以禮
 從權非必襲用而況鹵簿儀物渡江散盡疆陲戎事
 嵗晩多虞則南郊之禮在今日固不敢輕議者也國
 歩未定之際奉安廟祏權在永嘉既已累年若欲移
[074-37a]
 徙以便親祠懼失在天神靈之意則祫祭之禮在今
 日實不可行者也陛下躬履多虞嚴恭寅畏方與萬
 姓請命於天用實而去文有祈而無報則恭謝之禮
 在今日不可行者也搢紳儒生又有為柴望之説者
 以謂雖祖宗未之或行而今日可以肇脩臣嘗考之
 其説本於書之堯典本為廵狩之用而周室行之於
 時邁告祭之詩其説詳於孔頴逹之疏指為封禪之
 事而漢光武用之著於泰山刻石之文陛下遭時艱
[074-37b]
 故遵養東南修政理戎俟天悔禍舉兹大禮惟務於
 忱豈可托廵狩告至以有辭乎又況柴望之祭不及
 祖宗所用時日亦當有據若一切損益之則安用柴
 望之名哉然則柴望之禮在今日亦不可行者也臣
 竊惟明堂之禮有漢武帝汶上之制紹興元年實已
 行之若再舉而行適宜於今事無戾於古典或謂自
 維揚南郊之後至於今日再遇當郊之嵗不可以踰
 六年而不郊以臣考之郊之疏數本無定制真宗自
[074-38a]
 景徳二年祀南郊至祥符七年而始祀東郊則九年
 而後再郊矣仁宗皇帝皇祐五年祀南郊嘉祐元年
 行恭謝禮四年行祫祭禮七年行明堂禮則踰九年
 而不再郊矣踰六年而不郊非所疑也或以周公嚴
 父之文為疑則既有治平中司馬光吕誨之議又有
 熙寧中祖宗之聖訓與王安石之説足以破萬世之
 惑矣或以並配之禮為疑葢紹興元年禮官之議以
 謂皇祐之時四方無虞萬物盛多是以明堂合祭天
[074-38b]
 地並配祖宗葢其説不盡不能推明所以變禮之意
 是以致衆人之疑謹按皇祐詔書其畧曰國朝自祖
 宗以來三嵗一郊今祀明堂正當三嵗親郊之期而
 禮官所定配坐不及祖宗宜並配以稱朕恭事祖宗
 之意葢太祖則周之后稷當配祭於郊者也太宗則
 周之文王當配祭於明當者也郊當祭太祖而以當
 郊之嵗舉明堂之禮則不可以遺太祖而不祭稽之
 神理本之人情則皇祐詔書之本意可以為萬世不
[074-39a]
 刋之典豈特以四方無虞萬物盛多而舉此哉並配
 之禮又非所疑也若乃神位儀物損益多寡之數更
 合再加斟酌以盡今日情文之宜詔從之葢中興郊
 祀明堂合祭天地並配祖宗之禮參考推明至與義
 之議而始定於是太常寺條具乞以明堂大禮為稱
 左僕射誓行事執事陪祠官於尚書省刑部尚書莅
 誓明堂殿上下徹去黄道䄄褥入殿門不張葢百官
 不得囬班御燎從物繖扇更不入殿行禮前衛士不
[074-39b]
 起居呼萬嵗讀册官讀册至御名勿興詔並從之
 國子監丞王普言大禮明堂有未合典禮之事正配
 每位設太罇三著罇三犧罇象罇壺罇山罇各一又
 設罍如罇之數太罇一實供内法酒一實汎濟一實
 醴齊著罇一實祠祭法酒一實盎齊犧罇實緹齊象
 罇實沈齊壺罇實昔酒山罇實事酒太罍一實清酒
 餘皆實明水謹按周禮春祠夏禴用兩犧罇兩象罇
 秋嘗冬烝用兩著罇兩壺罇四時之間祀用兩太罇
[074-40a]
 兩山罇又曰凡祭祀供五齊三酒以實八尊然則六
 尊之數凡十有二其當時所用者四其設而不酌者
 八明堂乃季秋大享則初獻當用兩著罇一實元酒
 一實醴齊亞終獻當用兩壺罇一實元酒一實盎齊
 皆有罍如罇之實又設兩太罇兩山罇兩犧罇兩象
 罇實五齊三酒而不酌罍亦如之今祭祀所用惟九
 罇而首設太罇者三以供内法酒及汎齊醴齊實之
 又設著罇者二以祠祭法酒及盎齊實之又設犧罇
[074-40b]
 象罇壺罇山罇各以緹齊沈齊事酒昔酒實之尊之
 數不足以盡五齊三酒也又設太罍以清酒實之元
 酒不與齊酒對設也則又為八罍以實之且在三酒
 之後焉葢不論所設之適與所陳之義但取遍於罇
 罍之數而已實無經據也宜倣司罇彜秋嘗之制設
 兩著罇一實元酒一實醴齊以俟初獻又設兩壺罇
 一實元酒一實盎齊以俟亞獻終獻其餘八尊以實
 五齊三酒設而不酌悉如周官之制其醴齊請以祠
[074-41a]
 祭法酒代之其盎齊請以供内法酒代之增三罇為
 十二之數庶與周官相應
 又言按祭器實倣聶崇義三禮圖制度如爵為爵形
 負盞於背則不可以反坫簠簋如桶其上為龜則不
 可以郤葢此𩔖甚多葢出於臆度而未嘗親見古器
 也自劉敞著先秦古器記歐陽脩著集古錄李公麟
 著古器圖吕大臨著考古圖乃親得三代之器驗其
 款識可以為據政和新成禮器制度皆出於此其用
[074-41b]
 銅者嘗有詔許外州以漆木為之至主上受命於應
 天郊祀於維揚皆用新成禮器初未嘗廢止縁渡江
 散失無有存者昨來明堂所用乃有司率意略倣崇
 義三禮圖其制非是宜並從古器制度為定其簠簋
 罇罍之屬仍以漆木代銅庶幾易得成就
紹興七年詔大享明堂時徽宗升遐上躬行三年之䘮
禮部太常寺言景徳熙豐南郊故事皆在諒闇中當時
親郊行禮除郊廟景靈宫合用樂外所有鹵簿鼓吹及
[074-42a]
樓前宫架諸軍音樂皆備而不作其逐處警揚止鳴金
鉦鼓角乞依累朝故事行太常博士孫邦乞自受誓戒
日皇帝暨百僚禁衛等權易吉服至禮成還内仍舊中
書舍人傅崧卿援嚴父之文欲陞徽宗配享詔令侍從
臺諫禮官同議
 禮部侍郎陳公輔言陛下方居道君皇帝之䘮而道
 君皇帝神靈方在几筵豈可遽預配祭之禮况梓宫
 未還祔廟未有定議臣愚以為當先期一日陛下盡
[074-42b]
 哀致奠奏於道君皇帝以將有事明堂暫離几筵暫
 假吉服蓋國家故事不敢廢也然後即齋宫入太廟
 行明堂事事畢服䘮如初斯謂合禮吏部尚書孫近
 等議引司馬光之説曰漢以髙祖配天後漢以光武
 配明堂古之帝王自非建邦啟土造有區夏者皆無
 配天之文雖周之成康漢之文景明章徳業非不美
 也然子孫不敢推以配天者避祖宗也近世祀明堂
 者皆以其父配此乃誤認孝經之意而違先王之禮
[074-43a]
 不可以為法況梓宫未還几筵未除山陵未下而遽
 議配侑之事乎臣等伏請今年明堂大禮權依紹興
 元年詔書請俟削平僣亂恢復大業然後定郊祀明
 堂之議一從成周庶不失禮經之正詔從之
三十一年九月辛未大享明堂罷合祭奉徽宗配祀祀
五天帝五人帝於堂上五官神於東廂罷從祀諸神位
用熙寧禮也
 禮部太常寺言明堂大禮車輅鹵簿法駕儀仗理合
[074-43b]
 預行討論欲依政和五禮新儀宗祀上帝有司陳法
 駕鹵簿車駕自太廟乗玉輅詣文徳殿皇祐明堂記
 大駕宇圖用萬有八千二百五十六人大中祥符元
 年法駕用萬有六百六十一人較之昨禮令三分減
 一為率禮官所定凡萬有一千八十八人昨紹興二
 十五年至二十八年郊祀大禮大駕鹵簿捧日奉宸
 隊等共一萬五千二百二十二人今討論明堂大禮
 乞依紹興二十八年例三分減一用一萬一百四十
[074-44a]
 人從之
 
 
 
 
 
 
 
[074-44b]
 
 
 
 
 
 
 
 文獻通考卷七十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