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通考 > 文獻通考 卷七十
[070-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七十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郊社考三
  郊
魏文帝南巡在潁陰有司為壇於繁陽故城庚午登壇
受紱降壇視燎成禮未有祖配
明帝景初元年十月營洛陽南委粟山為圜丘詔曰曹
[070-1b]
氏繫世出自有虞氏今祀圜丘以始祖帝舜配號圜丘
曰皇皇帝天方丘所祭曰皇皇后地以舜妃伊氏配天
郊所祭曰皇天之神以太祖武皇帝配地郊所祭曰皇
地之祇以武宣后配宗祀皇考髙祖文皇帝於明堂以
配上帝
  按此以郊與圜丘為二處用鄭𤣥之説其時康成
  所註二禮方行王子雍雖著論以攻之而人未宗
  其説然魏晉而後有天下者多起自匹夫其祖父
[070-2a]
  未有可以配天之功德非如虞夏四代之比而康
  成之所謂配天者以為周祀天於圜丘以嚳配謂
  之禘祀五帝於郊以稷配謂之郊又祀五帝及五
  人帝於明堂以文王配謂之祖祀五神於明堂以
  武王配謂之宗此三祭者必皆有祖考可配而後
  可以舉事是以魏文帝之時有郊祀而未有祖配
  直至明帝時復逺取舜以配圜丘然後以武帝配
  郊以文帝配明堂蓋拘於康成支離之説是以配
[070-2b]
  天之祀必俟奕世之後又復上取之遙遥華胄以
  足之然後可以行禮耳
 初侍中髙堂隆論郊祀事以魏為舜後推舜配天其
 後蔣濟著文以追詰隆謂舜本姓媯其後曰田曹氏
 族出自邾魏武作家傳自云曹叔振鐸之後又陳思
 王作武帝誄曰於穆武王胄稷允周則非舜後明甚
 而横祀非族降黜太祖不配正天皆為繆妄濟曰夫
 虯龍神於獺獺自祭其先不祭虯龍也麒麟白虎仁
[070-3a]
 於豺豺自祭其先不祭麒虎也如𤣥之説有虞以上
 豺獺之不若邪
 自正始以後終魏代不復郊祀
 孫權初稱尊號於武昌祭南郊告天用元牡自以居
 非中土不修設末年南郊追上父堅尊號為吳始祖
 以配天後王嗣位終吳代不郊祀
晉武帝即位南郊燎告未有祖配
泰始二年詔定郊祀南郊除五帝座五郊同稱昊天各
[070-3b]
設一座而已時羣臣議五帝即天也王氣時異故殊其
號雖名有五其實一神宜除五帝號同稱昊天從之二
月丁丑郊祀宣皇帝以配天十一月有司又議奏古者
丘郊不異宜并圜丘方丘於南北郊更修立壇兆其二
至之祀合於二郊帝又從之是月冬至帝親祠圜丘於
南郊自是後圜丘方澤不别立
  按以圜丘即郊五帝同一天王肅之説武帝肅外
  孫也故祀禮從其説
[070-4a]
三年帝親郊祀皇太子皇子悉侍祠十月詔復明堂及
南郊五帝位見五/帝門
 詔郊祀明堂禮樂權用魏儀遵周室肇稱殷禮之義
 但改樂章而已使傅元為之詞
 祠天地五郊夕牲歌一 祠天地五郊迎送神歌一
 饗天地五郊歌一 天地郊明堂夕牲歌一
 天地郊明堂降神歌一 天郊饗神歌一
元帝即位於建康太興二年立南郊於已地其制度皆
[070-4b]
太常賀循所定多依漢及晉初之儀
三月辛卯帝親郊祀饗配之禮一依武帝始郊故事時
尚未立北壇地祇衆神並在天郊
 始議立郊祀儀尚書令刁協等議宜須旋都洛邑乃
 修之司徒荀組據漢獻帝都許即便立郊宜於此修
 奉從之
成帝咸和八年制天郊則五帝之佐日月五星二十八
宿文昌北斗三台司命軒轅后土太一天一太微鈎陳
[070-5a]
北極雨師雷電司空風伯老人凡六十二神從祀
康帝建元元年正月辛未南郊帝親奉焉祝文稱嗣天
子臣某
安帝元興三年劉裕討桓元走之己卯告成功於南郊
是年帝蒙塵江陵未反其明年應郊朝議以為宜依周
禮宗伯攝三公行事尚書左丞王約之獨曰郊天極尊
非天子不祀無使皇輿不得親奉從之
 郊廟牲幣璧玉之色雖有成文秦世多以騮駒赤馬/黑鬛
[070-5b]
 曰/騮漢則但云犢未辨其色江左南北郊同用元牲
 禮有事告祖禰宜社之文未有告郊之典也漢儀天
 子之喪使太尉告諡於南郊他無聞焉魏文帝黄初
 四年七月帝將東巡以大軍當出使太常以一特牛
 告祠南郊及文帝崩太尉鍾繇告諡南郊皆有事於
 郊也江左則廢
宋武帝永初二年正月上辛帝親祀南郊大赦
三年九月時營陽王/已即位司空徐羡之等奏髙祖武皇帝宜
[070-6a]
配天郊詔可
孝武大明二年正月有司奏今月六日南郊輿駕親奉
至時或雨遂遷日有司行事
 有司奏按魏代郊天値雨更用後辛晉代顧和亦云
 更擇吉日徐禪云晉代或丙或庚並别有義且武帝
 十二月丙寅受禪二年十一月庚寅冬至祀天於圜
 丘非專祈穀又按郊特牲受命於祖廟作龜於禰宫
 者謂告之退而卜則告義在郊非告日也今日雖有
[070-6b]
 遷郊祀不異不應重告徐爰議以為郊祀用特何偃
 據禮不應更告毛血告牷之後雖有事得更應有司
 行事不容遷郊參議宜於遇雨遷用後辛不重告詔
 可
 南郊自魏以來多使三公行事
三年移郊兆於秣陵牛頭山西在宫之午地徐爰曰禮/記燔柴於
泰壇祭天也迎日於南郊就陽位也晉代過江郊祭悉/在北或南出道狹多於已地大宋造邦維新宜移郊正
午以定/天位
[070-7a]
五年有司奏郊用三牛孝武崩廢帝以郊舊地為吉祥
移置本處
齊髙祖受禪明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而無配犧牲之
色因晉宋故事
武帝建元五年正月祀南郊自兹以後間嵗而祀時有/司奏
前代嗣位或因前郊年或自更始今年正月已郊未審/明年應郊與否尚書令王儉議檢晋明帝太寧五年南
郊其年九月崩成帝即位明年改元即郊簡文咸安二/年南郊其年七月崩孝武帝即位明年改元亦郊宋元
嘉三十年正月南郊其年二月崩孝武嗣位明年改元/亦郊此二代明例差可依倣祭酒張緒等並同詔可
[070-7b]
永明元年立春前郊祀王儉啟云按宋景平元年正月/三日辛丑南郊其月十一日立
春元嘉十六年正月六日辛未郊其月八日立春此/近代明例不以先郊後春為嫌無煩遷日帝從之
壇圓兆外内起瓦屋形制宏壯散騎常侍庾曇崇啟云/祭天尚質秦漢以來郊
兆壇域無立宫室以明謙恭詔付外詳博士賀瑒議周/禮王旅上帝張氊案以氊為牀於幄中不聞郊所置宫
宇也虞炎議漢之郊祀天子自竹宫遙拜息殿去壇既/逺奉祀畢旋息於此無嫌祠部郎中李撝議周禮凡祭
祀張其旅幕張尸次尸則有幄鄭仲師云尸次祭祀之/尸所居更衣帳也凡祭之文既不止於郊祀立尸之言
理亦闗於宗廟古則張幕今也房屋宗廟旅幕可變/為棟宇郊壇氊案何為不轉制檐甍遂不行曇崇議
梁武帝即位南郊為壇在國之南壇髙二丈七尺徑十/八丈其外再壝四門
[070-8a]
常與北郊間歳正月皇帝致齋於萬壽殿上辛行事吳/操
之云啟蟄而郊郊應在立春後何佟之云今之郊祀是/報昔嵗之功而祈今年之福故取嵗首上辛不拘立春
先後周之冬至圜丘大報天也夏正又郊以祈農事故/有啟蟄之説帝曰圜丘自是祭天先農即是祈榖祭吴
天宜在冬至祈/榖必湏啟蟄用特牛一祀天皇大帝於壇上攢題曰
皇天座四年佟之啟周禮稱天曰/神今天攅宜題曰皇天座以皇考太祖文帝配
五帝天文從祀五方上帝五官之神太一天一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太微軒轅文昌北斗三台
老人風伯雨師皆從祀其五帝二十八宿及風雨師等/座有坎餘皆平地王僧崇啟曰五祀位在北郊圜丘不
宜重設帝曰五行之氣天地俱有故宜兩從僧崇又曰/風伯雨師即箕畢也而今南郊祀箕畢復祭風伯雨師
[070-8b]
恐乖祀典帝曰箕畢自是二十八宿/風伯雨師即箕畢下𨽻兩祭非嫌禮以蒼璧制幣除
鬯祼佟之啟按鬯者盛以六彞覆以畫羃備其文飾/施之宗廟今郊有祼恐乖尚質宜革之帝依之
用沉取本天之/質陽所宜器以陶匏素俎席用藁秸太祝牒壇下/神座悉用白
茅俎以漆詔下議八座奏禮云觀天下之物務稱其徳/則知郊祭俎不應漆席用白茅禮無所出於是改用素
俎五帝以下/皆蒲席藁薦皇帝一獻再拜受福帝以一獻為質三獻/為文詔下議博士陸
瑋等以為宗祧三獻義兼臣下上天之禮主在帝王約/理申義一獻為允自是天地之祭皆一獻惟皇帝受福
明上靈降祚/臣下不敢同太尉設燎壇於丙地禮畢器席有司埋之
佟之議曰禮祭器弊則埋之今一用便埋費而乖典帝/曰薦席輕物陶匏賤器方還府庫容後穢惡但弊則埋
[070-9a]
之者謂四時祭器/耳從有司燒埋之五年迎五帝以始祖配時明山賔議/以始祖配饗
五帝/從之十一年帝曰禮祭月於坎由是陰義乃别祭之儀
今兆南郊既云就陽理不應為坎遂廢之八座奏曰五/帝之義不應
居坎良由齊代圜丘小峻邊無神位今丘形既廣請五/帝座悉於壇上外域二十八宿及風伯雨師等座悉停
為/坎十七年帝以威仰魄寳俱是天神於壇則尊於下則
卑南郊所祭天皇其五帝别有明堂之祀不煩重設又
祭二十八宿無十二辰於義闕然南郊可除五帝祀加
十二辰與二十八宿各於其方為壇
[070-9b]
 詔定郊禋之樂以雅為稱取詩序雅者正也之義
 俊雅三曲四言取禮記司徒論選士升/之學曰俊士二郊用 皇雅三曲
 五言取詩皇矣上帝臨下/有赫二郊太廟同用 滌雅一曲四言取帝牛/在滌三
 月牷出/入用 牷雅一曲四言薦毛/血用 誠雅一曲三言取/至
 誠感神義南/郊降神用 又誠雅一曲四言送神/用 獻雅一曲
 四言飲福/用 禋雅一曲四言就燎/用 其辭並沈約所
 製普通中薦蔬無牲牢遂省滌雅牷雅云
陳武帝永定元年受禪修圜丘壇髙二丈二尺/五寸廣十丈柴燎告
[070-10a]
天明年因以正月上辛有事南郊以皇考徳皇帝配除
十二辰風伯雨師及五帝位太常卿許通奏曰按周禮/以血祭祭社稷五祀鄭𤣥
云陰祀自血起貴氣臭也五祀五官之神也五神主五/行𨽻於地故與埋沉疈辜同為陰祀既非禋柴無闗陽
祭故何休云周爵五等者法地有五行也五神位在北/郊圜丘不宜重設又按以槱燎祀風伯雨師鄭衆云風
伯箕雨師畢皆星也今南郊祭箕畢復祭風伯雨/師恐乖祀典制並依疈音普逼反槱音羊九反間歳
而祀文帝天嘉中改以髙祖配復三獻之禮許通曰按/周禮司罇
彞云三獻施於宗祧鄭𤣥注一獻施於小祀今/用小祀之禮施於大神大帝為不通矣從之宣帝即
位以郊壇卑下更增廣之祠部郎王元規議曰古圜方/二丘並因見有本無髙廣之
[070-10b]
數後代隨事有築建丈尺之儀但五帝三王不相沿襲/今增南郊上徑十二丈則天大數下徑十八丈取三分
益一髙二丈七尺/取三倍九尺之堂
後魏道武皇帝即位二年正月親祀上帝於南郊以始
祖神元皇帝配壇通四陛壝埓三重天位在上南面神
元西面五帝以下天文從食五精帝在壇内四帝各於/其方黄帝在未日月五星
二十八宿天一太一北斗司中司命司祿司人在中/壝内各因其方其餘從食者各千餘神醊在外壝内
用藁秸玉以四珪幣用束帛牲以黝犢上帝神元用犢/各一五方帝共
犢一日月/等共牛一祭畢燎牲體左於壇東已地從陽/之義後冬至祭
[070-11a]
上帝於圜丘牲幣並同天賜二年四月復祀天於西郊
為方壇東為二陛土陛無等周垣四門門各依方色為
名置木主七於壇上牲用白犢黄駒白羊各一祭之日
帝御大駕至郊所立青門内近南西面内朝臣皆位於
壇北外朝臣及夫人方容咸位於青門外后率六宫從
黑門入列於青門内近北並西面廩犠令掌牲陳於壇
前女巫執鼓立於陛東西面選帝七族子弟七人執酒
在巫南西面北上女巫陞壇搖鼓帝拜后肅拜内外百
[070-11b]
官拜祀訖乃殺牲執酒七人西向以酒灑天神主復拜
如此者三禮畢而反後魏道武帝西平姑臧東下山東/足為雄武之主其時用事大臣崔
浩李順李孝伯等誠皆有才多是謀猷之士全少通儒/碩學所以郊祀帝后六宫及女巫預焉餘制復多參夷
禮而違/舊章自後嵗一祭
明元帝太常三年立五精帝兆於四郊逺近放五行數
各為方壇四陛埒壝三重通四門以太皥等及諸佐配
祭黄帝常以立秋前十八日餘四帝各以四立日祀之
牲各用牛一又立春遣有司迎春於東郊祭用酒脯棗
[070-12a]
栗無牲幣
獻文帝以西郊舊事嵗增木主易代則更兆其事無益
於神明乃革前儀定置主七立碑於郊所
孝文帝太和十二年親築圜丘於南郊
北齊每三年一祭以正月上辛禘祀昊天上帝於圜丘
壇在國南郊下廣輪二百七十尺上廣輪四十六尺髙/四十五尺三成成髙十五尺上中二級四面各一陛下
級方維八陛周以三壝去丘五十步中壝去内壝外壝/去中壝各二十五步皆通八門又為大營於外壝之外
廣輪三百七十步其營塹廣丈二尺深一丈四面各一/門又為燎壇於中壝外之丙地廣輪三十六尺髙三丈
[070-12b]
四面各/有階以髙祖神武帝配五精帝天文等從祀五精帝/於中丘
面皆向内日月五星北斗二十八宿司中司命司/人司祿風伯雨師靈星於下丘衆星位於内壝中禮以
蒼璧束帛蒼牲九皇帝初獻太尉亞獻光祿卿終獻司
徒獻五帝司空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太常丞以下薦
衆星後諸儒定禮圜丘改以冬至祀之南郊則嵗一祀
以正月上辛為壇於國南壇廣輪三十六尺髙九尺四/面各一階為三壝内壝去壇
十五歩中壝外壝相去如内壝四面各一門又為大營/於外壝之外廣輪二百七十步營塹廣一丈深八尺四
門又為燎壇於中壝丙地廣輪二/十七尺髙一尺八寸四門各一階祀所感帝靈威仰以
[070-13a]
髙祖神武皇帝配禮用四珪幣如方色其上帝配帝各
騂牲一燎同圜丘
後周憲章多依周制正月上辛祀昊天上帝於圜丘丘/三
成成崇丈二尺深二丈上徑六丈十有二陛每等十/有二級圜壝徑三百步内壝半之在國之陽七里
其先炎帝神農氏配五帝天文並從祀日月内官中/官外官衆星
祀所感帝靈威仰於南郊於國南五里為方壇崇丈二/尺廣四丈壝方百二十步内
壝半/之以始祖獻侯莫那配用牲各以方色皇帝乗蒼輅
戴元冕備大駕而行從祭者皆蒼服
[070-13b]
隋文帝受命再歳冬至日祀昊天上帝於圜丘制壇於/國南太
陽門外道東二里丘四成成各髙八尺一寸下成廣/二十丈再成廣十五丈三成廣十丈四成廣五丈
祖武元皇帝配並丘/上五方上帝天文並從祀日月五星/内官四十
二座次官百三十二座外官百二十一座衆星三百六/十座五帝日月在丘第二等北斗五星十二辰河漢内
官在丘第三等二十八宿中官在丘第/四等外官在内壝内衆星在内壝外上帝配帝蒼犢
各一五帝日月方色犢各一五星以下羊豕各九孟春
上辛祠感帝赤熛怒於南郊為壇於國南太陽門外道/西一里去宫十里髙七尺
廣四/丈以太祖武元帝配其禮四珪有邸牲用騂犢二
[070-14a]
煬帝大業元年孟春祀感生帝改以髙祖文帝配餘並
仍舊十年冬至祀圜丘帝不齋於次詰朝備法駕至便
行禮是日大風帝獨獻上帝三公分獻五帝禮畢御馬
疾驅而歸
  致堂胡氏曰郊之為禮天子所以對越上帝也上
  帝雖無情而感應之理如響之從聲也若其保佑
  景命則將事之時風雨不作宇宙澄霽嘉祥叶氣
  若顧若答否則反是考之方冊自古郊祀而有變
[070-14b]
  異不得成禮者惟慕容超與楊廣耳二人旋踵而
  亡且受誅戮然則郊祀而有變異乃國家滅亡之
  大徵中庸所謂必有妖孽者可不深加警戒而重
  有修省乎南燕主超祀南郊有獸如䑕而赤大如/馬來至壇側須臾大風晝晦超懼大赦
 北齊大禘圜丘歌辭 夕牲羣臣入門奏肆夏樂辭
 一首 迎神奏髙明樂詞一首 牲出入奏昭夏辭
 一首 薦毛血奏昭夏辭一首 進熟皇帝入門奏
 皇夏辭一首 皇帝升丘奏皇夏辭一首 皇帝初
[070-15a]
 獻奏髙明樂辭一首 皇帝奠爵訖奏髙明樂覆燾
 之辭一首 皇帝獻太祖饗神座奏武徳之樂昭烈
 之舞辭一首 皇帝飲福酒奏皇夏之樂辭一首
 送神降丘南陛奏髙明樂辭一首 柴壇既燎奏昭
 夏樂辭一首 皇帝還便殿奏皇夏辭一首 五郊
 迎氣樂辭一首
 周圜丘歌辭 降神奏昭夏一首 皇帝將入門奏
 皇夏一首 俎入奏昭夏一首 皇帝升壇奏皇夏
[070-15b]
 一首 皇帝初獻作雲門之舞一首 皇帝初獻配
 帝作雲門之舞一首 皇帝初獻及獻配帝畢奏登
 歌一首 皇帝飲福酒奏皇夏一首 嚴奠奏雍樂
 一首 帝就望燎位奏皇夏一首 帝就便坐奏皇
 夏一首
 隋圜丘歌樂辭 降神奏昭夏辭一首 皇帝升壇
 奏皇夏辭一首 登歌辭一首 皇帝初獻奏誠夏
 辭一首 皇帝既獻奏文舞辭一首 皇帝飲福酒
[070-16a]
 奏需夏辭一首 武舞辭一首 送神奏昭夏辭一
 首 皇帝就燎還大次並奏皇夏辭同上
唐髙祖武徳初定令每歳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圜丘以
景帝配五方上帝天文並從祀壇於京城明徳門外道/東二里四成成各髙八
尺一寸下成廣二十丈再成廣十五丈三成廣十丈四/成廣五丈日月内官中官外官衆星皆從祀其五方帝
及日月七座在壇第二等内官五星以下五十五座在/第三等二十八宿以下百三十五座在第四等外官百
一十二座在外壝之内衆星/三百六十座在外壝之外上帝及配帝用蒼犢各一
五方帝及日月用方色犢各一内官以下加羊豕凡九
[070-16b]
孟春辛日祈穀祭感帝於南郊以元帝配牲用蒼/犢二
髙宗顯慶二年詔南郊祈穀孟夏雩明堂大享皆祭昊
天上帝罷感帝祠
 太尉長孫無忌議曰據祠令及新禮並用鄭𤣥六天
 之義圜丘祀昊天上帝南郊祭太微感帝明堂祭太
 微五天帝臣等謹按鄭𤣥此義唯據緯書所説六天
 皆謂星象而昊天上帝不屬穹蒼故註月令及周官
 皆謂圜丘所祭昊天上帝為北辰星曜魄寶又説孝
[070-17a]
 經郊祀后稷以配天及明堂嚴父配天皆為太微五
 帝考其所説舛謬特深按易云日月麗乎天百穀草
 木麗乎地又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足明辰象非天
 草木非地毛詩傳云元氣昊大則稱昊天逺視蒼蒼
 則稱蒼天天以蒼昊為體不入星辰之例且天地各
 一是曰兩儀天尚無二焉得有六是以王肅羣儒咸
 駮此義又檢太史圜丘圖昊天上帝座外别有北辰
 座與鄭義不同得太史令李淳風等狀稱昊天上帝
[070-17b]
 圖位自在壇上北辰自在第二等與北斗並列為星
 官内座之首不同鄭𤣥據緯書之説此乃羲和所掌
 觀象制圖推步有徵相沿不謬又按史記天官書等
 太微宫有五帝者自是五精之神五星所奉以其是
 人主之象故况之曰帝如房心為天王之象豈是天
 乎周禮云兆五帝於四郊又云祀五帝則掌百官之
 誓戒唯稱五帝皆不言天此自太微之神本非穹昊
 之祭又孝經云郊祀后稷别無圜丘之文王肅等皆
[070-18a]
 以為郊即圜丘圜丘即郊猶王城京師異名同實符
 合經典其義甚明而今從鄭説分為兩祭圜丘之外
 别有南郊違棄正經理深未允且檢吏部式惟有南
 郊陪位更不别載圜丘式文既遵王肅祠令仍行鄭
 義令式相乖理宜改革從之
乾封初詔依舊祀感帝以有司議又下詔依鄭𤣥義祭
五天帝司禮少常伯郝處俊等奏顯慶新禮廢感帝祀
為祈穀祀昊天以髙祖配舊禮感帝以世祖元皇帝配
[070-18b]
今既依舊復祈穀為感帝以髙祖配者髙祖依新禮見
配圜丘昊天上帝更配感帝便恐有乖周人禘嚳而郊
稷之義今若禘郊一祖同配恐無所據從之又詔圜丘
以髙祖太宗並配先時太宗/只配明堂
武太后臨朝垂拱元年詔有司議圜丘方丘及南郊明
堂嚴配之禮以髙祖太宗髙宗三帝並配
 成均助敎孔元義議曰孝經嚴父莫大於配天明配
 尊大之天昊天是也物之大者莫大於天推父比天
[070-19a]
 與之相配行孝之大莫過於此以明尊嚴之極也請
 奉太宗髙宗配昊天上帝於圜丘義符孝經周易之
 文神堯肇開王業應天順人請配感帝於南郊義符
 大傳之文又孝經云宗祀文王於明堂文王但祖而
 言宗者亦是通武王之義請奉太宗髙宗配祭於明
 堂義符周易及祭法之文太子右諭徳沈伯儀曰鄭
 𤣥註祭法禘郊祖宗謂祭祀以配食禘謂祭昊天於
 圜丘祭上帝於南郊曰郊祭五帝五神於明堂曰祖
[070-19b]
 宗伏尋嚴配之文於此最為詳備得禮之序莫尚於
 周禘嚳郊稷不聞於二主明堂宗祀始兼於兩配以
 文王武王父子殊别文王為父上主五帝武王對父
 下配五神孝經云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
 昔者周公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不言武王以
 配天則武王雖在明堂禮未齊於配祭既稱宗祀義
 獨主於尊嚴雖同兩祭終為一主故孝經緯曰后稷
 為天地主文為五帝宗也必若一神兩祭便則五祭
[070-20a]
 十祠祭獻頻繁禮虧於數此則神無二主之道禮崇
 一配之義竊尋貞觀永徽共遵專配顯慶之後始創
 兼尊必以順古而行實謂從周為美髙祖請配圜丘
 方澤太宗請配南郊北郊髙宗制禮作樂告禪升中
 率土共休普天同賴竊惟莫大之孝理當總配五天
 鳳閣舍人元萬頃等議謹按見行禮昊天上帝等祠
 五所咸奉髙祖太宗兼配今議者引祭法周易孝經
 之文雖近稽古之詞殊失因心之㫖詩云昊天有成
[070-20b]
 命二后受之易曰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敬尋厥㫖
 本合斯義今若逺摭遺文近乖成典慎終追逺良謂
 非宜嚴父配天寧當若是伏據見行禮髙祖太宗今
 既先配五祠理當依舊無改請奉髙宗歴配五祠制
 從萬頃議自是郊丘諸祀皆以三祖配
  按並配之制始於唐自鄭康成有六天之説魏晉
  以來多遵用之以為曜魄寳亦天也感生帝亦天
  也均之為天則配天之祖其尊一也至唐人始以
[070-21a]
  曜魄寳五帝皆星象之屬當從祀南郊而不當以
  事天之禮事之善矣然感帝之祠既罷旋復雖復
  其祠而以為有天帝之分尊卑之别永昌元年敕/天無二稱帝
  是通名承前諸儒互生同異乃以五方之帝亦謂/之天假有經傳互文終是名實未當稱號不别導
  卑相混自今郊祀之禮唯昊天/上帝稱天自餘五帝皆稱帝遂於郊與明堂所
  配之祖不無厚薄之疑乃至每祭並配而後得為
  嚴父之禮然則周公亦豈厚於后稷而薄於文王
  乎則曷若一遵初議若郊若明堂皆專祀昊天各
[070-21b]
  以一祖配之而感帝之屬則從祀於天於禮意人
  情為兩得乎
 周武氏天冊萬歳元年親享南郊始合祭天地
中宗景龍三年親祀南郊以皇后為亞獻仍補大臣李
嶠等女為齋娘執籩豆以韋巨源為終獻
 時國子祭酒祝欽明司業郭山惲等建言古者大祭
 祀后祼獻以瑶爵皇后當助祭天地太常博士唐紹
 蔣欽緒駮之以為鄭元註周禮内司服唯有助祭先
[070-22a]
 王先公無助祭天地之文欽明引九嬪職大祭祀后
 祼獻則贊瑤爵據天地大神至尊不祼天地尚質亦
 無瑶爵明此乃宗廟大祭祀之文皇后不當助祭南
 郊國子司業褚無量等議以為祭天惟以始祖為主
 不配以祖妣故皇后不應預祭韋巨源定儀注請依
 欽明議上從之
 其年十一月十三日乙丑冬至陰陽人盧雅侯藝等
 請奏促冬至就十二日甲子以為吉㑹右臺侍御史
[070-22b]
 唐紹奏曰禮所以冬至祀圜丘於南郊夏至祭方澤
 於北郊者以其日行纒次極於南北之際也日北極
 當晷度循半日南極當晷度環周是日一陽爻生為
 天地交際之始故易曰復見天地之心乎即冬至卦
 象也一嵗之内吉莫大焉甲子但為六甲之始一年
 之内隔月常遇既非大會晷運未周唯緫六甲之辰
 助四時而成嵗今欲避環周以取甲子是背大吉而
 就小吉也太史令傅孝宗奏曰准漏經南陸北陸並
[070-23a]
 曰校一分若用十二日甲子即欠一分未南極即不
 得為至上曰俗諺云冬至長於嵗亦不可改竟依紹
 議以十三日乙丑祀圜丘
元宗開元三年左拾遺張九齡上表請郊祀曰臣伏以
天者百神之君而王者之所由受命也自古繼統之君
必有郊配之義蓋以敬天之命以報所受故於郊義則
不以徳澤未洽年穀不登凡事之故而闕其禮孝經云
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成王幼冲周公居攝猶用其禮
[070-23b]
明不暫廢漢丞相匡衡亦云帝王之事莫重乎郊祀董
仲舒又云不郊而祭山川失祭之序且逆於禮故春秋
非之陛下御極以來於今五載既光太平之業未行大
報之禮竊考經傳義或未通况郊祀常典猶闕其儀有
若怠於事天臣恐不可以訓伏望以迎至之日展燔柴
之禮則聖朝典則可謂無遺矣
開元十一年十一月親享圜丘中書令張説為禮儀使
衞尉少卿韋縚為副説建議請以髙祖配祭始罷二祖
[070-24a]
同配之禮
十五年太常博士錢嘉㑹上議曰准月令及祠令九月
農功畢大享五帝於明堂正觀及神龍皆於南郊報祭
中間寢廢有虧祀典准孝經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
帝請每年九月於南郊雩壇行享禮以睿宗皇帝配制
從之
天寳元年二月勅凡所祀享必在躬親其皇地祇宜就
南郊合祭是月十八日親享元元皇帝於新廟十九日
[070-24b]
親享太廟二十日合祭天地於南郊自後有事圜丘皆
天地合祭若冊命大事告圜丘有司行事亦如之
代宗寳應元年太常卿杜鴻漸禮儀使判官薛頎歸崇
敬等言禘者冬至祭天於圜丘周人配以逺祖髙祖非
始封之君不得為太祖以配天地諫議大夫黎幹以謂
禘者宗廟之事非祭天而太祖非受命之君不宜作配
為十詰十難以非之書奏不報乃罷髙祖以景皇帝配
 幹十難畧曰稽上古洎今無以人臣為始祖者唯殷
[070-25a]
 以契周以稷夫稷契者皆天子元妃之子感神而生
 昔帝嚳次妃簡狄有娀氏之女吞元鳥之卵因生契
 長而佐禹治水有大功舜乃命契作司徒百姓既和
 遂封於商故詩曰天命元鳥降而生商此之謂也后
 稷者其母有邰氏之女曰姜嫄為帝嚳妃出野履巨
 跡歆然有孕生稷稷長而勤於稼穡堯聞舉為農師
 天下得其利有大功舜封於邰號曰后稷唐虞夏之
 際皆有令徳故詩曰履帝武敏歆居然生子即有邰
[070-25b]
 家室此之謂也舜禹有天下稷契在其間量功比徳
 亦其次也舜受職則播百穀敷五教禹譲功則平水
 土宅百揆故國語曰聖人之制祀徳施於人則祀之
 以死勤事則祀之契為司徒而人輯睦稷勤百穀則
 居前代祀典子孫有天下得不尊而祖之乎
 又曰夫始祖者經綸草昧體大則天所以比元氣廣
 大萬物之宗尊以長至陽氣萌動之故乃俱祀於南
 郊也夫萬物之始天也人之始祖也日之始至也掃
[070-26a]
 地而祭質也器用陶匏牲用犢誠也兆於南郊就陽
 位也至尊至質不敢同於先祖禮也故白虎通云祭
 天嵗一何也至尊至質事之不敢䙝黷故因嵗之陽
 氣始達祭之今國家一歳四祭黷莫大焉上帝五帝
 其祀遂闕怠亦甚矣黷與怠皆禮之失不可不知夫
 親有限祖有常聖人制禮君子不以情變易國家重
 光累聖歴祀百年豈不知景帝始封於唐當時通儒
 議功度徳乃尊神堯以配天宗太宗以配上帝神有
[070-26b]
 定主為日已久今欲出神堯配含樞紐以太宗配上
 帝則紫微五精上帝佐也以子先父豈禮意乎非止
 神祇錯位亦以宗祖乖序何以上稱皇天祖宗之意
 哉若夫神堯之功太宗之徳格於皇天上帝臣以郊
 祀宗祀無以加焉
 又曰所言魏文帝丕以武帝操為始祖晉武帝炎以
 宣帝懿為始祖者孟徳仲達皆人傑擁天下之強兵
 挾漢魏之微主專制海内令行草偃服袞冕陳軒懸
[070-27a]
 天子决事於私第公卿並拜於道左名雖為臣勢實
 為君後主因之而業帝前王由之而禪代子孫尊而
 祖之不亦可乎
永泰二年禮儀使太常卿杜鴻漸奏冬至祀昊天上帝
夏至祀皇地祇請以太祖景皇帝配享孟春祈穀祀昊
天上帝孟冬祀神州請以髙祖神堯皇帝配享孟夏雩
祀昊天上帝請以太宗文武聖皇帝配享季秋大享明
堂祀昊天上帝請以肅宗大聖皇帝配享臣與禮官學
[070-27b]
士憑據經文事皆明著徳音詳定久未施行勑㫖並依
至永泰二年六月久旱言事者云太祖景皇帝追封於
唐髙祖受命之祖唐有天下不因於景皇帝今配享失
徳故神不降福愆陽為災上又令百官就尚書省議太
常博士獨孤及議曰謹按禮經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
以其祖配之凡受命始封之君皆為太祖繼太祖已下
六廟則以親盡迭毁而太祖之廟雖百代不遷此五帝
三王所以尊祖敬宗也故受命於神宗禹也而夏后氏
[070-28a]
祖顓頊而郊鯀纘禹黜夏湯也而殷人郊㝠而祖契革
命作周武王也而周人郊稷而祖文王則明自古必以
首封之君配昊天上帝唯漢氏崛起豐沛豐公太公皆
無位無功徳不可以為祖宗故漢以髙帝為太祖其先
細微故也非足為後代法伏惟太祖景皇帝以柱國之
任翼周弼魏肇啟王業建封於唐髙祖因之遂以為天
下之號天所命也亦曰契之封商后稷之封邰禘郊祖
宗之位宜在百代不遷之典郊祀太祖宗祀髙祖猶周
[070-28b]
之祖文王而宗武王也今若以髙祖創業當躋其祀是
棄三代之令典遵漢氏之末制黜景帝之大業同豐公
太公之不祀反古違道將孰甚焉夫追尊景皇帝廟號
太祖髙祖太宗所以尊崇之禮也若配天之位既易則
太祖之號宜廢祀之不修廟亦當毁尊祖報本之道其
墜於地乎漢制擅議宗廟以大不敬論今武徳正觀之
憲章未改國家方將敬祀事以和神人禘郊之間恐非
所宜言謹稽禮文參諸夏殷周漢故事配享天地之制
[070-29a]
請仍舊典及歸崇敬執前議乃止以景皇帝配定
憲宗元和二年正月拜郊將及大禮隂氣凝閉浹旬不
開羣有司慮降雪不克展禮宰臣議請改日上曰郊廟
重事吾齋戒有日豈以將雨雪而廢乎洎至大禮方饗
獻之次景物澄霽及鑾輿就次則微雪大駕將動則又
止焉翌日御樓宣赦纔畢陰雲復結瑞雪盈尺衆情歡
悦咸為聖心昭感致焉
 長慶三年太常禮院奏郊壇祠祀遇大雨雪廢祭其
[070-29b]
 禮物條件如後御署祝版既未行祭禮無焚毁之文/請於太常寺勅庫收貯而
 其小祀雖非/御署准此玉幣燎柴神酒燎幣醴齊并榛栗酺醢
 及應行事燭等請令郊社署各牒有/司充次祭支用矣牲牛參牲既未/行祭禮無
 進胙賜胙之文請比附禮記及祠令牲死則埋之例/委監祭使及禮官於祠所瘞埋其小祀不全用牢牲
 舊例用猪羊/肉亦准此粢盛𤓰葅笋葅應已造成饌物請隨牲/瘞埋
 行事官明衣絹布等准式既祭前給訖合充潔/服既已經用請便收破公卿
 已下明房油煖幕炭應宿齊日所破用物請收/破㫖依
 永為定式
[070-30a]
元和十五年十二月宣問有司有事南郊合卜日與否
禮官奏曰伏准禮令祀祭皆卜日然自天寳以後凡欲
郊祀必先朝太清宫次日饗太廟又次日饗天相循至
今並不卜日從之
髙祖在位九年親祀南郊一武徳四年十/一月一日
太宗在位二十三年親祀南郊四貞觀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五年十一月
十一日/月四日 十七年八/一闕年月
髙宗在位三十四年親祀南郊二永徽二年十一月二/日 總章元年十一
[070-30b]
月十/七日
中宗在位五年親祀南郊一景龍三年十/一月十三日
睿宗在位四年親郊二景雲三年正月十一日拜南郊/ 太極元年二月一日拜北郊
元宗在位四十五年親祀南郊五開元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天寳元年
二月二十日日六載正月十二日日/十載正月十 十三載二月八
肅宗在位七年親祀南郊二乾元元年四月十四日日/上元二年建子月十七
代宗在位十七年親祀南郊一廣徳二年/二月五日
徳宗在位二十六年親祀南郊四建中元年正月五日/ 貞元元年十一月
[070-31a]
十一日年六年十一月八/日 九 十一月十日
憲宗在位十四年親祀南郊一元和二/年正月
穆宗在位四年親祀南郊一長慶元/年正月
敬宗在位二年親祀南郊一寳歴元/年正月
文宗在位十四年親祀南郊一太和三年/十一月
武宗在位六年親祀南郊二會昌元年正月一日/ 五年正月一日
宣宗在位十三年親祀南郊一大中七年正/月十七日
懿宗在位十四年親祀南郊二咸通元年十一/月 四年正月
[070-31b]
僖宗在位十七年親祀南郊一乾符二年/十一月
昭宗在位十六年親祀南郊一龍紀元年/十一月
 唐開元禮
  皇帝冬至祀圜丘儀正月上辛祈穀孟夏雩祀及/攝事並附
   齋戒
前祀七日皇帝散齋四日於别殿致齋三日其二日於
太極殿一日於行宫前致齋一日尚舍奉御設御幄於
太極殿西序及室内俱東向尚舍直長張帷於前楹下
[070-32a]
致齋之日質明諸衞勒所部屯門列仗晝漏上水一刻
侍中版奏請中嚴諸衛之屬各督其隊入陳於殿庭如
常儀通事舍人引文武五品已上袴褶陪位如式諸侍
衛之官各服其噐服諸侍臣並結珮凡齋者/並結珮俱詣閤奉
迎上水二刻侍中版奏外辦上水三刻皇帝服袞冕上/辛
服通天冠/絳紗袍也結珮乘輿出自西房曲直華葢警蹕侍衛如
常儀皇帝即御座東向坐侍臣夾侍如常一刻頃侍中
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請降就齋室俛伏興還侍位皇
[070-32b]
帝降座入室文武侍臣各還本司直衛者如常通事舍
人分引陪位者以次出凡應祀之官散齋四日致齋三
散齋皆於正寝致齋二日於本司一/日於祀所其無本司者皆於祀所焉近侍之官應從
升者及從祀羣官諸方客使各於本司館清齋一宿無/本
司各於/家正寢諸祀官致齋之日給酒食及明衣布各習禮於
齋所攝事無皇帝齋/儀上辛雩祀同光祿卿監取明水火太官令取水/於陰鑑取火
於陽燧火以供/㸑水以實罇焉前祀二日太尉告髙祖神堯皇帝廟如
常告之儀告以配雩祀侑神作主/孟夏太宗文武皇帝廟前祀一日諸衞令其
[070-33a]
屬未後一刻各以其噐服守壝每門二人/每隅一人與太樂工人
俱清齋一宿焉
 凡大祀齋官皆前七日集尚書省太尉誓曰某月日
 祀昊天上帝於圜丘其誓各隨祭/享祀事言之各揚其職不供其
 事國有常刑 散齋理事如舊夜宿止於家正寢唯
 不弔喪問疾不作樂不判署刑殺文書不行刑罰不
 經穢惡致齋唯祀事得行其餘悉斷凡大祀之官散/齋四日中祀三
 日小祀二日致齋大祀三日中祀二日小祀一日其/致齋日三公於都省安置所司鋪設其餘官皇城内
[070-33b]
 有本司者於本司無者於太常郊社太廟齋坊安置/皆日未出前到齋所至祀前一日各從齋所晝漏上
 水三刻向祀所仍令平明清所行之路道次不得見/諸凶穢縗絰經過訖任行其哭泣之聲聞於祭所者
 權斷訖事非應散齋者唯清齋一宿於本司及祀所/凡大祀中祀接神齋官祀前一日皆沐浴九品以上
 皆官給明衣齋郎升壇行事亦權給潔服應齋官所/習禮臨時闕者通攝行事致齋之日先不食公糧及
 無本司者大官准品給食祈告一日清齋者設食亦/如之凡散齋有大功已上喪致齋有周已上喪並聽
 赴即居緦麻已上喪者不得行宗廟之祭其在/齋坊病者聽還死於齋所同房不得行事也
   陳設
前祀三日尚舍直長施大次於外壝東門之内道北南
[070-34a]
攝事守宫設祀官公卿已下次/於東壝之外道南北向西上焉尚舍奉御鋪御座衞
尉設文武侍臣次上辛雩祀守宫設/文武侍臣次焉於大次之前文官
在左武官在右俱相向上辛雩祀於大/次之後俱南向設諸祀官次於
東壝之外道南從祀文官九品已上於祀官之東東方
南方朝集使於文官之東東方南方蕃客又於其東俱
重行每等異位北向西上介公公於西壝之外道南
武官九品已上於介公公之西西方北方朝集使於
武官之西西方北方蕃客又於其西俱重行每等異位
[070-34b]
北向東上其褒聖侯若在朝位於文官三品之下/攝事無大次褒聖等儀上辛雩祀同設陳
饌幔於内壝東門西門之外道北南向北門之外道東
西向壇上及東方南方午陛之東饌陳於東門外西方/及南方午陛之西饌陳於西門外北方之饌陳於
北門外上辛雩祀但/有壝東方之外饌焉前祀二日太樂令設宫懸之樂於
壇南内壝之外東方西方磬簴起北鐘簴次之南方北
方磬簴起西鐘簴次之設十二鎛鐘於編懸之間各依
辰位樹雷鼓於北懸之内道之左右植建鼓於四隅置
柷敔於懸内柷在左/敔在右設歌鐘歌磬於壇上近南北向磬
[070-35a]
簴在西鐘簴在東其匏竹者立於壇下重行北向相對
為首凡懸皆展/而編之諸工人各位於懸後東方西方以北為
上南方北方以西為上右校掃除壇之内外郊社令積
柴於燎壇其壇於神壇之/景地内壝之外方一丈髙丈二尺開上南出
戸方六尺前祀一日奉禮設御位於壇之東南西向望
燎位於柴壇之北南向設祀官公卿位於内壝東門之
上辛雩祀則東/門内攝事亦然道南分獻之官於公卿之南上辛雩/祀無分
獻位以/下皆然執事者位於其後每等異位俱重行西向北上
[070-35b]
設御史位於壇下一位於東南西向一位於西南東向
設奉禮位於樂懸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又
設奉禮贊者位於燎壇東北西向皆北上設協律郎位
於壇上南陛之西東向設太樂令位於北懸之間當壇
北向設從祀文官九品已上位於執事之南東方南方
朝集使於文官之南東方南方蕃客又於其南俱每等
異位重行西面北上介公酅公位於中壝上辛雩/祀内壝西門
之内道南武官九品已上位於介公公之南西方北
[070-36a]
方朝集使於武官之南西方北方蕃客又於其南俱毎
等異位重行東向北上其褒聖侯於文官三品之下諸/州使人各分方位於朝集使之
後攝事無褒聖/已上至從祀位又設祀官及從祀羣官等門外位於東
西壝門之外如設次之式設牲牓於東壝之外當門西
向蒼牲一又青牲一在北少退南上次赤牲一黄牲一
白牲一元牲一雩祀五方/色性各二又赤牲一白牲一上辛雩祀/無日月牲
在南皆少退以北為上又設廪犧令位於牲西南史陪
其後俱北向設諸太祝位於牲東各當牲後祝史陪其
[070-36b]
後俱西向設太常卿省牲位於牲前近北又設御史位
於太常卿之西俱南向設酒罇之位上帝太罇二犧罇
二山罍二在壇上東南隅北向象罇二壺罇二山罍四
在壇下南陛之東北向俱西上設配帝著罇二犧罇二
象罇二山罍二在壇上於上帝酒罇之東北向西上五
帝日月各太罇二在第一等上辛則五帝各太罇二著/罇二犧罇二罍一在第一
等神座之左而右向無日/月已下諸座攝事亦然也内官每陛間各象罇二在第
二等中官每陛間各壺罇二在第三等外官每階間各
[070-37a]
概罇二在壇下衆星每道間各散罇二於内壝之外凡
罇各設於神座之左而右向罇皆加勺羃五帝日月以/上皆有坫以置爵雩祀無
日月以下罇其五帝太罇犧罇各二罍一在第一等/五人帝犠罇各二在第二等五官象罇各二在壇下
御洗於午陛東南亞獻終獻同洗於卯陛之南俱北向
攝儀但設洗午陛東南北面雩祀設/亞獻之洗於御東南五官洗於罇北設分獻罍洗罍水
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篚實以/巾爵篚羃各於其方陛道之
左俱内向執罇罍篚羃者各於罇罍篚羃之後設玉幣
之篚於壇上下罇坫之所祀前一日晡後上辛雩祀皆/祀日未明五
[070-37b]
刻/焉太史令郊社令各常服帥其屬升設昊天上帝神座
於壇上北方南向席以藳秸設髙祖神堯皇帝神座雩/祀
則設太宗文武/聖皇帝神座焉於東方西向席以莞設五方帝日月神
座於壇第一等青帝於東陛之北赤帝於南陛之東黄
帝於南陛之西白帝於西陛之南黑帝於北陛之西雩/祀
又設五人帝座於第二等如五方之陛位又設五/官座於壇下東南西向北上無日月以下諸星位大明
於東陛之南上辛並無大/明以下位矣夜明於西陛之北席皆以藳
秸又設五星十二辰河漢及内官五十五座於第二等
[070-38a]
十有二陛之間各依方面凡座皆内向其内官有北辰
座於東陛之北曜魄寳於北陛之西北斗於南陛之東
天一太一皆在北斗之東五帝内座於曜魄寳之東並
差在行位前又設二十八宿及中官百五十九座於第
三等其二十八宿及帝座七公日星帝席大角攝提太
微太子明堂軒轅三台五車諸王月星織女建星天紀
等十七座並差在行位前又設外官百五座於内壝之
内又設衆星三百六十座於内壝之外各依方次十有
[070-38b]
二道之間席皆以莞設神位各於座首所司陳異寳及
嘉瑞等於樂懸之北東西廂吴天上帝及配帝五帝日/月之座設訖却收至祀日
未明五刻郊社令太史令各服其服升壇重設之/其内官中官外官衆星等諸座一設定不收也
   省牲器
省牲之日午後二刻去壇二百步所享明堂則於明堂/所廟享則於廟所
皆二百/步所焉諸衛之屬禁斷行人廟享則太廟令/整拂神幄焉晡後二刻
郊社令丞帥府史三人諸儀二人享廟則太廟/令帥府史也及齋郎
以罇坫篚羃入設於位廟享則籩豆簋鉶皆設位加以/巾蓋諸噐物皆濯而陳之升壇
[070-39a]
者各由其陛升廟/堂者升自東陛焉晡後三刻謁者贊引各引祀官公卿
已下俱就東壝門外位廟享則無壝/外公卿位焉諸太祝與廪犧令
以牲就牓位謁者引司空諸儀並引/太常卿也贊引引御史入詣
壇東陛升行掃除於上降行樂懸於下訖出還本位初
司空將升又謁者引太常卿贊引引御史入詣壇東陛
升視滌濯於視濯執罇者皆舉/羃告潔廟享升東階訖引降就省牲位南向
立廪犧令少前曰請省牲退復位太常卿省牲廪犧令
又前舉手曰腯還本位諸太祝各循牲一帀四向舉手
[070-39b]
曰充俱還本位諸太祝與廪犧令以次牽牲詣厨授太
官謁者引光祿卿詣厨省鼎鑊申視濯溉謁者贊引各
引祝官御史廟享但/引御史省視饌具俱還齋所享廟則進饌/者入徹籩豆
簋□鉶㽅/以出而已祀日未明五刻太官令帥宰人以鸞刀割牲
祝史以豆取毛血各置於饌所遂烹牲廟享毛血每座/共實一豆祝史
洗肝於鬱鬯又取膟膋每座各實/一豆俱置饌所膟膋腸間脂也
   鑾駕出宫
前出宫三日本司宣攝内外各供其職尚舍設行宫於
[070-40a]
壇東南向隨地之宜守官設從祀官五品已上次於承
天門外東西朝堂如常儀前二日太樂令設宫懸之樂
於殿庭如常儀駕出懸/而不作其日晝漏上水五刻鑾駕發引
發引前七刻搥一鼓為一嚴三嚴時節前一/日侍中奏裁也侍中奏開
宫殿門及城門未明五刻搥二鼓為再嚴侍中版奏請
中嚴奉禮郎設從祀羣官五品已上位文官於東朝堂
之前西向武官於西朝堂之前東向俱重行北上從祀
羣官五品已上依時刻俱集朝堂次各服其服其六品/已下及
[070-40b]
介公酅公褒聖侯朝集使諸方/客使等並駕出之日便赴祀所所司陳大駕鹵簿於朝
堂發前二刻搥三鼓為三嚴諸衛之屬各督其隊與鈒
㦸以次入陳於殿庭通事舍人引從祀羣官各就朝堂
前位諸侍衛之官各服其噐服侍中中書令已下俱詣
西階奉迎侍中負/寶如式乗黄令進玉輅於太極殿西階之前
南向千牛將軍一人執長刀立於輅前北向黄門侍郎
一人在侍臣之前贊者二人在黄門之前侍中版奏外
辦太僕卿攝衣而升正立執轡皇帝服袞冕上辛服通/天冠絳紗
[070-41a]
袍/也乗輿以出降自西階稱警蹕如常千牛將軍執轡皇
帝升輅太僕卿立授綏侍中中書令已下夾侍如常黄
門侍郎進當鑾駕前跪奏稱黄門侍郎臣某言請鑾駕
進發俛伏興退復位凡黄門侍郎奏請皆進鑾駕前/跪奏稱具官臣某言訖俛伏興
駕動又稱警蹕黄門侍郎與贊者夾引以出千牛將軍
夾輅而趨駕出承天門至侍臣上馬所黄門侍郎退稱
侍臣上馬贊者承傳文武侍臣皆上馬諸侍衛之官各
督其屬左右翊駕在黄麾内符寶郎奉六寳與殿中監
[070-41b]
後部從在黄鉞内侍中中書令已下夾侍於輅前贊者
在供奉官人内侍臣上馬畢黄門侍郎奏稱請勑車右
升侍中前承制退稱制曰可黄門侍郎退復位千牛將
軍升訖黄門侍郎奏稱請鑾駕進發退復位鑾駕動稱
警蹕鼓傳音如常不鳴鼓吹不得諠譁其從祀之官在
元武隊後如常儀駕將至諸祀官俱朝服結佩謁者引
立於次前重行北向西上駕至行宫南門外迴輅南向
將軍降立於輅右侍中進當鑾駕前跪奏稱侍中臣某
[070-42a]
言請降輅俛伏興還侍位皇帝降輅乗輿入行宫繖扇
華蓋侍衛警蹕如常儀宿衛如式謁者贊引各引祀官
通事舍人分引文武羣官集行宫朝堂文左武右舍人
承㫖勑羣官等各還次
   奠玉帛
祀日未明三刻諸祀官及從祀之官各服其服郊社令
良醖令各帥其屬入實罇罍玉幣凡六罇之次大罇為/上實以汎齊著罇次
之實以醴齊犧罇次之實以盎齊象罇次之實以醍齊/壺罇次之實以沈齊山罍為下實以三酒配帝著罇為
[070-42b]
上實以汎齊犧罇次之實以醴齊象罇次之實以盎齊/山罍為下實以清酒五帝日月俱以太罇實以汎齊其
内官之象罇實以醍齊中官之壺罇實以沈齊外官之/概罇實以清酒衆星之散罇實以㫖酒齊皆加明水酒
皆加元酒各實於上罇玉上帝以蒼璧青帝以青珪赤/帝以赤璋白帝以騶虞黒帝以元璜黄帝以黄琮日月
以珪璧昊天上帝及配帝之幣以蒼五帝日月内官已/下各從方色各長丈八尺上辛則五方帝各太罇為上
實以汎齊著罇次之實以醴齊犧罇次之實以盎齊其/用玉昊天上帝以四珪有邸餘同無日月已下罇雩祀
同圜丘又有五人帝/之幣亦放其方也太祝以玉幣置於篚太官令帥進
饌者實諸籩豆簠簋等各設於饌幔内未明二刻奉禮
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博士諸太祝及令史與
[070-43a]
執罇罍篚羃者入自東壝門當壇南重行北面上凡引/導者
每曲一/逡巡也立定奉禮曰冉拜贊者承傳凡奉禮有詞/贊者皆承傳御史
已下皆再拜訖執罇罍篚羃者各就位贊引引御史諸
太祝詣壇東陛御史一人太祝二人升行掃除於上及
第一等御史一人太祝七人升行掃除於下上辛雩祀/贊引引御
史諸太祝掃除於上/令史祝史掃除於下訖各引就位未明一刻謁者贊引
各引祀官及從祀羣官客使等俱就門外位攝儀無從/祀羣官客
使上辛/雩祀同太樂令帥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陳於懸
[070-43b]
内武舞立於懸南道西其升壇者皆脱履/於下降納如常焉謁者引司空
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司空再拜訖謁者引司空詣
壇東陛升行掃除於上降行樂懸於下訖引復位謁者
贊者各引祀官及從祀羣官客使等次入就位初未明
三刻諸衛列大駕仗衛陳設如式侍中版奏請中嚴乘
黄令進玉輅於行宫南門外迴輅南向若行宫去壇稍/逺嚴警如式焉
未明一刻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袞冕乗輿以出繖扇
華蓋侍衛如常儀侍中負寳/陪從如式皇帝升輅如初黄門侍郎
[070-44a]
奏請鑾駕進發還侍位鑾駕動稱警蹕如常千牛將軍
夾輅而趨若行宫去壇稍/逺奏升輅如式駕至大次門外迴輅南向若/將
軍升輅即降/立於輅右焉侍中進當鑾駕前奏稱侍中臣某言請降
輅俛伏興還侍位皇帝降輅乘輿之大次繖扇華蓋侍
衛如常儀郊社令以祝版進御署訖近臣奉出郊社令
受各奠於坫皇帝停大次半刻頃通事舍人各引從祀
文武羣官介公公諸方客使皆先入就位太常博士
引太常卿立於大次門外當門北向侍中版奏外辦質
[070-44b]
明皇帝改服大裘而冕上辛雩祀/蓋服袞冕出次華蓋侍衛如常
侍中負寳/陪從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引皇帝凡太常卿前/導皆博士先
引/焉至中壝門外上辛雩/祀内壝殿中監進大珪尚衣奉御又以
鎮珪授殿中監殿中監受進皇帝搢大珪執鎮珪華蓋
仗衛停於門外禮部尚書與近侍者陪從如常儀大珪/如搢
不便請立定/近侍承奉焉皇帝至版位西向立每立定太常卿與/博士退立於左
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攝事無未明三/刻下至此再拜
儀上辛/雩祀同奉禮曰衆官再拜衆官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
[070-45a]
太常卿前奏攝則謁者進太尉之/左白上辛雩祀同焉有司謹具請行事退
復位協律郎跪俛伏舉麾凡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興奠物則跪奠訖俛伏而後
興他/放此鼓柷奏元國諱/改焉和之樂乃以圜鍾為宫黄鍾為角
太蔟為徵姑洗為羽作文舞之舞樂樂舞六成圜鍾三/奏黄鍾
太蔟姑洗/各一奏也偃麾戞敔樂止凡樂皆協律郎舉麾工鼓柷/而後作偃麾戞敔而後止焉
太常卿前奏稱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攝事無太常卿/至皇帝拜上辛
雩祀/同也奉禮曰衆官再拜衆官在位者皆再拜正座配座
太祝跪取玉幣於篚各立於罇所諸太祝俱取玉及幣
[070-45b]
亦各立於罇所太常卿引皇帝太和之樂作皇帝每行/皆作太和
之樂攝則謁者引太尉已下皆謁/者引太尉太和樂上辛雩祀同皇帝詣壇升自南陛
侍中中書令已下及左右侍衛量人從升已下皆/如之皇帝
升壇北向立攝則太尉升/南陛北向立樂止正座太祝加玉於幣以
授侍中侍中奉玉幣東向進皇帝搢鎮珪受玉幣凡受/物皆
搢鎮珪跪奠訖執珪/俛伏興太尉則搢笏登歌作肅和之樂以大吕之均太
常卿引皇帝進北向跪奠於昊天上帝神座俛伏興太
常卿引皇帝立於西方東向配座太祝以幣授侍中侍
[070-46a]
中奉幣北向進攝則太祝授太尉/太尉奉玉幣進奠皇帝受幣太常卿引
進髙祖神堯皇帝神座雩祀則/太宗座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
少退東向再拜訖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降
自南陛還版位西向立樂止攝則太尉行/還立無樂也初皇帝將奠
配帝之幣謁者七人各分引獻官奉玉幣俱進跪奠於
第一等神座上辛則謁者五人各分引獻官奉玉幣奠/五方帝座攝事同雩祀五人帝五官相次
而/畢餘星座之幣謁者贊引各引獻官進奠於首座餘皆
祝史齋郎助奠訖引還復位攝則太尉奠配座諸太祝/及諸獻官各奉玉幣進於
[070-46b]
神座訖還罇所上/辛無星以下座也初衆官拜訖祝史各奉毛血之豆立
於門外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入各由其陛升諸太祝迎
取於壇上俱進奠於神座諸太祝與祝史退立於罇所
   進熟
皇帝既升攝則太尉升/上辛雩祀同奠玉幣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
饌各陳於壝門外謁者引司徒出詣饌所司徒奉昊天
上帝之俎初皇帝既至位樂止太官令引饌入攝事則/於太祝
奠毛血其太官引/饌入上辛雩祀同俎初入門奏雍和之樂以黄鍾之均
[070-47a]
自後接神之/樂皆奏黄鍾饌各至其陛樂止祝史俱進徹毛血之豆
降自東陛以出上帝之饌升自午陛配帝之饌升自卯/陛青帝之饌升自寅陛赤帝之饌升自
己陛黄帝之饌升自未陛白帝之饌升自酉陛黑帝之/饌升自子陛大明之饌升自辰陛夜明之饌升自戍陛
其内官中官諸饌各隨便而升上辛無大明/已下饌攝事同雩祀五人帝饌各由其陛升諸太祝迎
引於壇上各設於神座前籩豆蓋羃先徹乃升簠/簋既奠却其蓋於下也設訖
謁者引司徒太官令帥進饌者俱降自東陛以出司徒
復位諸太祝各還罇所又進設外官衆星之饌相次而
上辛無外官已下饌雩祀又/進設五官饌並無衆星饌也初壇上設饌訖太常卿
[070-47b]
引皇帝詣罍洗攝則謁者引太尉詣/罍洗上辛雩祀同也樂作皇帝至罍洗
樂止侍中跪取匜沃水又侍中跪取盤盥承水皇帝盥
手黄門侍郎跪取巾於篚興進皇帝帨手訖黄門侍郎
受巾跪奠於篚黄門侍郎又取匏爵於篚興進皇帝受
爵侍中酌罍水又侍中奉盤皇帝洗爵黄門侍郎又授
巾皆如初皇帝拭爵訖侍中奠盤匜黄門侍郎受巾奠
於篚皆如常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詣壇升自南陛
訖樂止攝則太尉洗拭匏/爵無樂作以下儀謁者引司徒升自東陛立於
[070-48a]
罇所齋郎奉俎從其後太常卿引皇帝詣上帝罇所執
罇者舉羃侍中贊酌汎齊訖壽和之樂作皇帝每酌獻/及飲福皆作
壽和之樂攝則謁者引太尉升自南陛詣/上帝罇所執事舉羃太尉酌汎齊訖樂作太常卿引皇
帝進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跪奠爵興太常卿引皇帝
少退北向立樂止攝儀皆謁/者引太尉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
東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嵗次月朔日子嗣天子臣某
敢昭告於攝則云天子某謹遣太尉封某臣名/敢昭告於昊天上帝上辛雩祀同昊天上
帝大明南至長晷初升萬物權輿六氣資始式遵彞典
[070-48b]
慎修禮物上辛云惟神化育羣生財成庶品雲雨作施/普博無私爰因啟蟄式遵農事雩祀云爰兹
孟夏龍見紀辰方資長育式遵常禮敬以/玉帛犧牲粢盛庶品恭致燔祀表其寅肅敬以玉帛犧
齊粢盛庶品備茲禋燎祇薦潔誠髙祖神堯皇帝配神
作主凡攝事祝版進御署訖皇帝北向/再拜侍臣奉版郊社令受遂奉出皇帝再拜攝則/太尉
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興還罇所
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詣配帝酒罇所執罇者
舉羃侍中取爵於坫進皇帝受爵侍中贊酌汎齊訖樂
作太常卿引皇帝進髙祖神堯皇帝神座雩祀/太宗東向跪
[070-49a]
奠爵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東向立樂止上辛又/謁者五
人各引五方帝太祝皆取爵於坫酌汎/齊各進奠於神座訖還罇所雩祀同太祝持版進於
神座之左北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嵗次月朔日子孝
曾孫開元神武皇帝臣某攝則云皇帝臣某/謹遣太尉封臣某敢昭告於
髙祖神堯皇帝履長伊始肅事郊禋用致燔祀於昊天
上帝伏惟慶流長發徳冠思文對越昭升永言配命上/辛
云時惟孟春敬祈嘉穀用致禋祀昊天上帝伏惟髙祖/睿哲徇齊欽明昭格祭祀之禮肅奉舊章雩祀云時惟
正陽式遵恒典伏惟道叶乾元/德施品物永言配命對越昭升謹以制幣犧齊粢盛庶
[070-49b]
品式陳明薦侑神作主尚饗訖興皇帝再拜初讀祝文
訖樂作太祝進跪奠版於神座興還罇所皇帝再拜訖
樂止太常卿引皇帝進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立樂作
太祝各以爵酌上罇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授侍
中侍中受爵西向進皇帝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
俛伏興太祝各帥齋郎進俎太祝減神前胙肉皆取前/脚第二
骨/也加於俎以胙肉共置一俎上太祝持俎以授司徒司
徒奉俎西向進攝則/言授皇帝受以授左右攝則太尉受/以授齋郎
[070-50a]
者引司徒降復位皇帝跪取爵遂飲卒爵侍中進受爵
以授太祝太祝受爵復於坫皇帝俛伏興再拜樂止太
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降自南階還版位西向立樂止
文舞退鼓柷作舒和之樂退訖戞敔樂止武舞入鼓柷
作舒和之樂立定戞敔樂止自此已上凡攝皆太尉為/初獻其儀依皇帝行事贊
佐皆謁者/太祝齋郎皇帝將復位謁者引太尉攝則太常卿為亞/獻自下並改太尉
為太/常卿詣罍洗盥手洗拭匏爵訖謁者引太尉自階升壇
詣昊天上帝著罇所執罇者舉羃太尉酌醴齊訖武舞
[070-50b]
作謁者引太尉進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跪奠爵興謁
者引太尉少退北向拜訖謁者引太尉詣配帝犧罇所
取爵於坫執罇者舉羃太尉酌醴齊訖謁者引太尉進
髙祖神堯皇帝座前雩祀/太宗東向跪奠爵興謁者引太尉
少退東向再拜上辛五方祝各取爵酌醴/齊供尊訖還罇所雩祀同訖謁者引太
尉進昊天上帝神座前北向立諸太祝各以爵酌罍福
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進太尉之右西向立太尉再
拜受爵跪祭酒遂飲卒爵太祝進受虚爵復於坫太尉
[070-51a]
興再拜訖謁者引太尉却復位初太尉獻將畢謁者引
光祿卿攝則同以光/祿卿為終獻詣罍洗盥手洗拭匏爵升酌盎齊
獻正座配座雩祀并獻/五方帝也終獻如亞獻之儀上辛五帝祝/亦各酌獻之
訖謁者引光祿卿降復位初太尉將升獻攝則太常/卿將升獻
者七人分引五方帝及大明夜明等獻官詣罍洗盥手
洗拭匏爵訖各由其陛升雩祀太尉將升獻贊引引五/帝獻官酌醴齊奠太昊氏餘
座齋郎助奠五帝將畢五官獻官/酌醍齊奠勾芒氏餘座祝史助奠詣第一等俱酌汎齊
訖各進跪奠於神座前興各還引降還本位初第一等
[070-51b]
獻官將升謁者五人次引獻官各詣罍洗訖引各由其
陛升壇詣第二等内官酒罇所俱酌醍齊各進跪奠爵
於内官座首興餘座皆祝史齋郎助奠相次而畢謁者
各引獻官還本位初第二等獻官將升謁者四人次引
獻官俱詣罍洗盥手各由其陛升壇詣第三等中官酒
罇所俱酌清酒沈齊攝儀/盎齊以獻贊引四人次引獻官詣
罍洗盥洗訖詣外官酒罇所俱酌清酒攝儀/醍齊以獻贊引
四人次引獻官詣罍洗盥洗訖詣衆星酒罇所酌㫖酒
[070-52a]
攝儀/沈齊以獻其祝史齋郎酌酒助奠皆如内官之儀訖謁
者贊引各引獻官還本位上辛雩祀無日/月已下獻儀也諸獻俱畢武
舞止上下諸祝各進跪徹豆興還罇所徹者籩豆各一/少移於故處也
奉禮曰賜胙贊者唱衆官再拜衆官在位者皆再拜已/飲
福者/不拜元和之樂作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
再拜樂作一成止攝事則奉禮曰衆官再/拜衆官在位者皆再拜太常卿前奏
請就望燎位攝則謁者進太尉之/左白請就望燎位也太常卿引皇帝樂作
皇帝就望燎位南向立樂止攝則謁者/引太尉也於羣官將拜上
[070-52b]
下諸祝各執篚進神座取玉幣祝版日月已上齋郎以
爼載牲體黍稷飯及爵酒各由其陛降壇南行經柴壇
西過壇東行自南陛登柴壇以玉幣祝版饌物置於柴
上户内諸祝史又以内官已下之禮幣皆從燎上辛無/日月已
下牲幣雩祀/有五帝幣奉禮曰可燎東西面各六人以炬燎火半
柴太常卿前奏禮畢攝則謁者前曰/禮畢則太尉出太常卿引皇帝還
大次樂作皇帝出中壝門上辛雩祀/並内壝殿中監前受鎮珪
以授尚衣奉御殿中監又前受大珪華蓋侍衞如常儀
[070-53a]
皇帝入次樂止謁者贊引各引祀官通事舎人分引從
祀羣官諸方客使以次出贊引引御史太祝已下俱復
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御史已下皆再拜贊引引出
工人二舞以次出
 顯慶時禮部尚書許敬宗等奏稱新禮祭畢收取玉
 帛牲體置於柴上然後燔柴燎壇又在神壇之左臣
 等謹按祭祀之禮必先降神周人尚臭祭天則燔柴
 祭地則瘞血祭宗廟則蕭灌鬯皆貴氣臭用以降
[070-53b]
 神禮經明白義釋詳委柴在祭物之先理無所惑是
 以三禮義宗等並云祭天以燔柴為始然後行正祭
 祭地以瘞血為先然後行正祭又禮論説太常賀循
 上言積柴舊在壇南燎祭天之牲用犢左胖漢儀用
 頭今郊天用脅之九箇太宰令奉牲脅太祝令奉圭
 瓚俱奠燎薪之上即晉氏故事亦無祭末之文唯周
 魏以降妄為損益約告廟之幣事畢瘞埋因改燔柴
 將為祭末事無典實禮闕降神又燔柴正祭牲玉皆
[070-54a]
 别蒼璧蒼犢之流柴之所用四圭騂犢之屬祀之所
 須故郊天之有四圭猶親廟之有圭瓚是以周官典
 瑞文義相因並事畢收藏不在燔柴之例今新禮引
 同蒼璧不顧圭瓚遂亦俱燔義既有乖理難因襲又
 燔柴作樂俱以降神則處置之宜須相依准燔柴在
 左作樂在南求之禮情實為不𩔖且禮論説積柴之
 處在神壇之南新禮以為壇左交無典故今請改燔
 柴為祭始位在樂懸之南外壝之内其陰祀瘞埋亦
[070-54b]
 請准此詔可之
   鑾駕還宫上辛雩祀並同/
皇帝既還大次侍中版奏請解嚴將士不得/輙離部伍皇帝停大
次一刻頃搥一鼓為一嚴轉仗衛於還塗如來儀三刻
頃搥二鼓為再嚴將士布隊仗侍中版奏請中嚴皇帝
服通天冠絳紗袍諸祀官服朝服乗馬者俱/服袴褶五刻頃搥
三鼓為三嚴通事舍人分引羣官客使等序立於大次
之前近南文武侍臣詣大次奉迎乗黄令進金輅於大
[070-55a]
次門外南向千牛將軍立於輅左侍中版奏外辦太僕
卿升執轡皇帝乗輿出次繖扇侍衛警蹕如常儀皇帝
升輅太僕卿立授綏黄門侍郎奏稱請鑾駕進發退復
位鑾駕動稱警蹕如常儀黄門侍郎贊者夾引千牛將
軍夾輅而趨至侍臣上馬所黄門侍郎奏稱請鑾駕權
停勅侍臣上馬侍中前承制退稱制曰可黄門侍郎退
稱侍臣上馬贊者承傳文武侍臣皆上馬畢黄門侍郎
奏稱請勅車右升侍中前承制退稱制曰可黄門侍郎
[070-55b]
退復位千牛將軍升訖黄門侍郎奏稱請鑾駕進發退
復位鼓傳音鑾駕動鼓吹振作而還文武羣臣導從如
來儀諸方客使便還館駕至承天門外侍臣下馬所鑾
駕權停文武侍臣皆下馬千牛將軍降立於輅右訖鑾
駕動千牛將軍夾輅而趨駕入嘉徳門太樂令令撞㽔
賔之鐘左五鐘皆應鼓柷奏采茨之樂至太極門戞敔
樂止入太極門鼓柷奏太和之樂駕至横街北當東上
閤迴輅南向侍中進鑾駕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請降
[070-56a]
輅俛伏興還侍位皇帝降輅乗輿以入繖扇侍衛警蹕
如常儀侍臣從至閤戞敔樂止初文武羣官至承天門
外通事舍人承㫖勅羣官並還皇帝既入侍中版奏請
解嚴扣鉦將士各還其所
   神位用樂及籩豆等物/
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圜丘以髙祖神堯皇帝配座在壇
座每籩豆各十二簠簋㽅/爼各一都六百八十九座壇之第一等祀東方青帝/靈威仰南
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紀及大明夜明等七座籩豆之数各八簠
[070-56b]
簋㽅爼等/數各一也第二等祀天皇大帝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帝座並差在行位前餘内官
諸座及五星十二辰河漢都四十九座齊/列在十二陛間每座籩豆各二餘如上也第三等祀中/官
市垣帝座七公日星帝廣大角攝提太微太子明堂軒/轅三台五車諸王月星織女建星天紀等十七座及二
十八宿並差在前列餘百四十二座齊列/在十有二階間每座籩豆等如二等也又祀外官百
五座籩豆簠簋/爼各一也於内壝之内又設衆星三百六十座於
内壝之外籩豆等與外官同按此星神羲和所職推步/有徵傳曰萬物之精上為衆星故天有萬一
千五百二十物蓋星之與物毎各/有所主今並依郊壇圖而為之也正月上辛祈穀祀昊
天上帝於圜丘以髙祖神堯皇帝配都七/座也又祀五帝於
[070-57a]
壇第一等籩豆等數如冬至國家前禮祀感帝於南郊/後祀昊天上帝於圜丘以祈穀准左傳郊祀
后稷以祈農事故啟蟄而郊郊而後耕詩曰噫嘻春夏/祈穀於上帝則祈穀之文傳之歴代上帝之號元屬昊
天而鄭康成云天之五帝遞主四時王者之興必感其/一因其所感别祭尊之故夏正之月祭其所生帝於南
郊以其祖配之故周祭靈威仰以后稷配之因以祈穀/據所説祀感帝之意本非祈穀先儒此説事恐難憑且
感帝之祀行之自久記曰有其舉之莫可廢也祈穀之/禮於祈穀之壇祭五方帝夫五方帝者五行之精九穀
之宗今二禮並/行六神咸祀也
樂冬用本音皆以黄鍾為均三成准周禮云圜鍾之均
六變天神皆降可得而禮記云天神皆降明五帝日月
[070-57b]
星辰皆天神也又准周禮樂三變唯致邱陵之祇今改
用六變
昊天上帝
 蒼犢一若冬至祀圜丘加羊九豕九凡肉皆實俎其
 牲皆升右胖體十一前節三肩臂臑後節二肫胳正/脊一脡脊一長脅一短脅一代
 脅一皆二骨以並脊從首為正脅旁中為正凡供為/正凡供别祭用太牢者犢一羊一豬一酒二斗脯一
 叚醢四盒若供少/牢去犢減酒一斗
 太罇二實汎/齊 著罇二實醴/齊 犧罇二實盎/齊 山罍
[070-58a]
 二實/酒 象罇二實醍/齊 壺罇二實沈/齊 山罍四實/酒
 籩十二石鹽鹿藁魚白乾棗黒栗黄糗榛子仁仁芡/仁 脯 餅 餅 餌 菱
 粉/餈 豆十二韭葅/芹葅 醓醢/兎醢 菁葅葅鹿醢胉笋葅食/脾析 豚
 糝魚醢/ 食 簠一實稻/粱飯 簋一實黍/稷飯 㽅一實太/羮 爼
 一肉/ 蒼璧 幣以蒼一丈/八尺
配帝
 著罇二實汎/齊 犧罇二實醴/齊 象罇二實盎/齊 山罍
 二實/酒 籩豆簠簋牲幣璧並同/上帝
[070-58b]
五帝日月壇第/一等
 太罇各二 籩八減白餅黒餅/糗餌粉餈 豆八食糝食/脾析葅豚胉
 簠簋㽅俎各並同/上帝
 五方帝方色犢 大明青犢 夜明白犢 青帝青
 圭 赤帝赤璋 黄帝黄琮 白帝白琥 黑帝黑
 璜幣各如/其玉色 日以圭璧幣以青 月以圭璧幣以白
天皇大帝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帝座並差在行
位前餘内官諸座及五星十二辰河漢四十九座壇第
[070-59a]
二等在十二陛間
 每陛間各象罇二 每座籩二栗脯/牛 豆二葵葅/鹿醢
 簠簋㽅俎各一實同/上 牲用少牢 幣皆以白
中官市垣帝座七公日星帝席大角攝提太微五帝太
子明堂軒轅三台五車諸王月星織女建星天紀十七
座及二十八宿並差在前列其餘中官一百四十二座
壇第三等在十二陛間
 每陛間各壺罇二 籩豆簠簋㽅俎牲幣各同第/二等
[070-59b]
外官百五座在内壝之内衆星三百六十座在内壝之

 外官每階各概罇二在壇下 衆星每道間各散尊
 二於内壝之外 每座籩一牛/脯 豆二鹿/醢 簠一黍/稷
 飯/ 簋一稻粱/飯 俎一肉/
 
 
 文獻通考卷七十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