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通考 > 文獻通考 卷六十三
[063-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六十三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職官考十七
  京尹三輔/ 河南尹/
周官有内史秦因之掌治京師漢景帝二年分置左右
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内史為京兆尹絶高曰京/十億曰兆
大衆所聚/故曰京兆更名左内史為左馮翊馮輔翊/佐也初秦官有主
[063-1b]
爵中尉掌列侯漢景帝中元六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
元年更名右扶風扶助風/化也與左馮翊京兆尹是為三輔
治長安城中三輔黄圗曰長安以東為京兆長陵以北/為左馮翊渭城以西為右扶風皆治在城
中故趙廣漢歎曰亂吾治者/三輔也誠得兼之直差異耳銀章青綬進賢兩梁冠絳
朝服佩水蒼王秩異凡州所監郡為京師置尹一人丞
一人王尊王章王駿並為京尹皆有名/京師稱曰前有趙張後有三王漢初三輔治長
安後漢都雒陽置河南尹以三輔陵廟所在不改其號
但減其秩與太守同後漢延篤宇叔固及邊鳯皆為京/兆尹並有雄名語曰前有趙張後
[063-2a]
有邊延趙張謂/趙廣漢及張敞後漢左馮翊右扶風屬司𨽻尋省魏晉
為京兆太守至後周都關中又為京兆郡隋京兆郡置
尹并佐吏合二百四十四人唐京兆府本為雍州置牧
一人以親王為之太宗為秦王中宗為英王睿宗為相
王時並居其任多以長史理人開元元年改雍州為京
兆府置牧如故掌宣風導俗肅清所部或以親王居閤
而遥領焉初雍州置别駕以貳牧之事永徽中改别駕
為長史開元初改雍州長史為京兆尹總理衆務凡前
[063-2b]
代帝王所都皆曰尹南朝曰丹陽尹後魏初曰代/尹東魏曰魏尹齊曰清都尹
河南尹其地在周為王城成王命君陳分正東郊成周
曰尹兹東郊蓋唐河南牧之/任亦留守之始秦兼天下置三川守三川/河洛
伊也秦末李/由為三川守漢興更名三川為河南後増守為太守王
莽改太守為大尹改河南大尹為保忠信卿光武中興
徙都洛陽改太守為尹章綬服秩與京兆同主京都特
奉朝請李膺為/河南尹魏晉皆為河南尹後魏太和中遷都洛
陽又置河南尹東魏置洛州刺史後周置洛州總管尋
[063-3a]
罷之隋初為洛州刺史復為河南内史至大業初為荆
河州刺史又為河南太守尋為河南尹與京兆同唐武
徳四年置洛州都督貞觀十七年改為刺史顯慶二年
置東郡改刺史為長史而洛州本置牧一人以親王為
之中宗為周王時及衛王重俊實居其任多以長史理
人至開元元年改洛州為河南府改長史為尹其牧尹
之制一如京兆諸曹僚佐/亦如之各有少尹二員通判府事京/兆
少尹魏晉以來治中之任隋文帝改為司馬焬帝又改/為贊治後又改為丞武徳初復為治中永徽元年以太
[063-3b]
皇帝諱改為司馬本一貟太極元年雍洛二州各/加司馬一員分為左右開元元年並改為少尹開元
以後增置太原府為北京官屬制置悉同兩京初武太/后長夀
元年以并州后之故里改為北都神龍初廢開元十一/年又以并州高祖起義之始復置太原府號曰北京初
開元元年正月於蒲州置中都改州為河中府至六月/而罷後上元元年復置岐州為鳯翔府又以益州為成
都/府五代都汴為開封尹
宋朝牧尹不常置太宗眞宗皆嘗尹京後親王無繼者
權知府一人以待制以上充掌正畿甸之事中都之獄
訟皆受而聽焉小事則裁决大事則禀奏若承㫖已斷
[063-4a]
者刑部御史臺無輙紏察典司轂下建隆以來為要劇
之任崇寧三年蔡京乞罷權知府置牧尹各一員専總
府事牧以皇子領尹以文臣充四朝志尹以親王為之/號判南衙凡命知府必
𢃄權字以翰林為之翰林學士及雜學士若待制則權/發遣而已以河南府為西京應天府為南京大名府為
北京皆置留守崇寧中蔡京奏京畿四輔置輔郡屏衛/京師以潁昌府為南輔襄邑縣升為拱州為東輔鄭州
為西輔澶州為北輔知州/兼都總依三路帥臣法中興駐驆杭州建炎三年改
杭州為臨安府守臣𢃄浙西安撫多卿監從臣兼紹興
三年詔臨安府有奏禀事許不隔班上殿乾道七年皇
[063-4b]
太子領臨安府尹就東宮為廨廢臨安府通判簽判職
官置少尹判官推官少尹依淳化判官例差侍從以上
判官依天聖令用郎官以上餘曹掾依舊府官庭參仍
拜小事少尹裁决徒流以上悉按判准表奏則係皇太
子銜申中書以下文移則少尹簽書九年皇太子辭免
臨安府尹其知通簽推判官並復置
  留守
留守周之君陳似其任也此後無聞後漢和帝南廵祠
[063-5a]
園廟張禹以太尉兼衛留守晉張方刼恵帝幸長安僕
射荀藩等與其遺官在洛陽為留臺承制行事號為東
西臺至安帝時劉裕置留臺具百官後魏孝文南伐以
太尉元丕廣陵王羽留守京師並加使持節唐太宗貞
觀十七年親征遼東置京城留守以房元齡充蕭瑀為
副其後車駕不在京都則置留守以右金吾大將軍為
副咸亨二年高宗幸洛陽以雍州長史李晦為西京留
守其後車駕發京都則置留守以右金吾大將軍為副
[063-5b]
留守太原府亦置尹及少尹以尹為留守少尹為副留
守謂之三都留守
宋制天子廵狩親征則命親王或大臣總留守事建隆
元年親征澤潞以樞密使呉延祚為東京留守其西南
北京留守各一人以知府事兼之西京河南南京應/天北京大名分記
守司掌宫鑰及京城守衛修葺彈壓之事畿内錢榖兵
民之政建炎初京城有副留守以檢校少傅寧武軍節/度使范訥充留守以侍
衛親軍都指揮使遂安/軍承宣使郭仲荀副之又有西京留守並係執政從臣
[063-6a]
充兼節制軍馬其後武林建業並建行宮武林視汴都
而建業視三都焉紹興四年參知政事孟庾為行宮留
守從權措置百司事務六年有行宮同留守以左通奉/大夫孟庾
提舉萬夀觀/兼侍讀充詔二留守並權赴尚書省治事是年八月/三省已降
指揮三省樞密院常程事務並聽行宫留守/司與决詔秦檜孟庾並權赴尚書省治事
  都廂
宋朝大中祥符元年置京新城外八廂眞宗以都門之
外居民頗多舊例惟赤縣尉主其事至是特置廂吏命
[063-6b]
京府統之天禧五年增置九廂熙寧三年五月詔以京
朝官曾歴通判知縣者四人分治京城四廂其先差使/臣並罷
凡民有鬬訟事輕者得以决遣從知開封/韓維之請九月詔許留
後使臣一員分左右廂管勾十一月臣僚言逐廂一月
之内斷决事件不多欲止令京朝官二員分領二廂决
斷所舊來四廂使仍舊存/留以備諸般差使元祐四年知開封謝景温請
於新城内外左右置二廂通為四廂四年罷紹聖元年
復置紹興中臨安府先依開封例於城外南北廂置主
[063-7a]
管公事近又於城内左右廂添置官二員分減在城詞
訟其後臣僚言將在城左右廂廢罷其廂官二員移往
城南北廂紹興二十六年六月侍御史周方崇言臨安/府先依開封府例於城外南北廂置主管公
事近又於城内左右廂添置官二員欲令減在城詞訟/本府每日詞訟十有七八並判送二廂逐廂公吏徇情
曲法非理追人並不係公行遣送下詞訟既多有非廂/官所能行者一切不决州府既不與决兩廂又不行遣
人户怨嗟緣臨安府與昔日開封府繁簡不同本府長/官置吏不少見今城南北廂官全闕欲乞将在城左右
廂廢罷其廂官二貟却移往城北廂所有/城内詞訴令本府依前自行理决從之
  郡太守
[063-7b]
郡守秦官秦滅諸侯以其地為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
治民丞佐之尉典兵漢景帝中元二年更名郡守為太
守凡在郡國皆掌治民進賢勸功决訟檢姦常以春行
所主縣秋冬遣無害吏按訊諸囚平其罪法論課殿最
按律有無害都吏言如公平吏漢/書蕭何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掾并舉孝亷漢制嵗盡
遣上計掾史各一人條上郡内衆事謂之計偕簿郡為
諸侯王國者置内史以掌太守之任宣帝以為太守吏
民之本數變易則下不安民知其將乆不可欺罔乃服
[063-8a]
從其教化每拜刺史守相輙親見問觀其所繇退而考
察以質其言質/正常稱曰與我共治者惟良二千石乎是
以漢世良吏於是為盛稱中興焉元帝建昭二年益三/河大郡太守秩凡戸
十二萬為大郡帝又下制/令諸侯王相位在太守下成帝綏和元年省内史以相
治民則相職為太守哀帝初御史大夫王嘉上疏曰公/卿以下變易促急數改更政事吏
或居官數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錯道路二千石輕賤吏/人慢易則有離叛之心前山陽亡徒縱横吏士臨難莫
肯仗節死義者以守相威權素奪也故成帝悔之詔二/千石不以故縱為罪賜金以厚其意誠以國家有急取
辦於二千石二千石尊重難危乃能使下故尚書章文/必有敢告之字乃下所以丁寕告者之辭今二千石刺
[063-8b]
史三輔縣令有材任職者若有過差宜可闊畧/令盡力者有所勸此方今急務國家之利也王莽改
太守曰大尹後漢亦重其任或以尚書令僕射岀為郡
鍾離意黄香桓/榮胡廣是也或自郡守入為三公虞延第五倫和/虞鮑昱是也
國時有郡守國相内史晉郡守皆加將軍無者為耻王/導
永嘉末選丹陽太守加輔國将軍導上牋曰昔魏武達/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封不過亭侯倉舒愛子
之寵贈不過别部司馬今者臨郡不問賢愚皆加重號/輙有鼓蓋有不得者為耻導饕名竊位取紊彝典謹送
鼓蓋加崇之物請從導始帝嘉而從之初泰始中詔守/相三載一廵屬縣必以春此古者所以述職省俗宣風
展義也又山公啟事曰晋制春夏農月不遷/改長吏郡守縣令之屬以其妨農事故也晉宋守相
[063-9a]
内史並銀章青綬進賢兩梁冠後魏初郡置三太守說/在
刺史/篇孝文初二千石能静二郡至三郡者遷為刺史說/在
縣令/篇太和中次職令郡太守内史相縣令並以六年為
限北齊制郡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之差自
上上郡至下下郡凡九等後周郡太守各以户多少定
品命隋郡太守如北齊九等之制至開皇三年罷天下
諸郡以州統縣楊尚希上表曰當今郡縣倍多於古十/羊九牧人少官多請存要去閒併小為
大帝嘉之/遂罷諸郡大業三年又改州為郡郡置太守唐武徳元
[063-9b]
年改郡為州改太守為刺史加號持節總管則加使持/節按魏晋制有
使持節持節假節使持節得戮二千石以下持節得戮/無官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惟軍事得戮犯令
者皆是刺史兼總軍戎若唐採訪節度使也自宋齊以/降雖天下分裂其州郡漸衆及隋開皇初有州二百一
十郡五百八以官煩人弊遂廢郡便以州親人則刺史/如太守之職自後雖官名屡改而職事不易盖制置之
際不詳源本因襲舊名遂有持節諸軍之虚稱其屬官/别駕以下錄事功户諸曹參軍事亦多漢晋之制若唐
之節度採訪副使判官之任本置别駕乗一車行部其/參軍錄事皆佐戎旅今並無其實豈所謂必也正名者
乎又按加刺史持節軍事之名以為榮寵則邊荒萬里/三數百户小郡亦同此號又無以别逺近大小之差輕
重閒劇之異也顯慶元年都督府及上州/各置執刀十五人中州下州各置十人後加號為使
[063-10a]
持節諸軍事而實無節但頒銅魚符而已天寳元年改
州為郡刺史為太守漢文帝二年初與郡守為銅虎符/竹使符說在符寳郎篇至隋開皇
七年又别頒青龍符於東方總管刺史西方以騶虞南/方朱雀北方元武九年又頒木魚符於總管刺史雌一
雄二至十年悉頒木魚符於五品以上官義寕二年罷/竹使符頒銀菟符於諸郡唐武徳元年又改銀菟符為
銅魚/符自是州郡史守更相為名其實一也太宗初理天
下也重親人之任書督守之名於屏俯仰視焉其人善
惡必書其下是以州郡無不率理貞觀中賈敦實為饒/陽令有能名時制大
功以下不得聨職敦實兄敦頤復為瀛州刺史朝/廷以其兄弟亷謹許令同州竟不遷替時人榮之逮貞
[063-10b]
觀之末升平既乆郡士多慕省閣不樂外任其折衝果
敢有材力者先入為中郎郎将次補郡守其輕也如是
武太后臨朝垂拱二年諸州都督刺史宜准京官𢃄魚
長安四年納言李嶠同平章事唐休璟奏曰竊以物議
重内官而輕外職凡所岀守多因貶累非所以澄風俗
安萬人臣請擇才於臺閣省寺之中分典大州共康庶
政臣等請輟近侍率先具寮太后乃令書名採之中者
當行於是鳯閣侍郎韋嗣立御史大夫楊再思等二十
[063-11a]
人中之皆以本官檢校刺史後二十人内以政績可稱/者獨常州刺史薛光謙徐
州刺史司馬/鍾二人而已當時復有為員外刺史者永昌中成王李/千里歴遷襄州
員外刺史神龍初以譙王重福之妃張易之/甥也貶重福為濮州員外刺史皆不領州務開元中定
天下州府自京都及都督都䕶府之外以近畿之州為
四輔同華岐蒲四州謂之四輔八年都督刺史品卑者/借緋魚袋按武徳令三萬户以上為上州永徽令
二萬戸以上為上州顯慶元年九月勅户滿三萬以上/為上州二萬以上為中州先以為上州中州者仍舊至
開元十八年三月勅太平時乆户口日殷宜以四萬户/以上為上州二萬五千户為中州不滿二萬户為下州
六千户以上為上縣三千户以/上為中縣不滿三千户為下縣其餘為六雄鄭陜汴絳/懐魏六州
[063-11b]
為六/雄十望宋亳滑許汝晋洛虢/衛相十州為十望十緊初有十緊州後入/緊者甚多不復具
列/及上中下之差凡戸四萬以上為上州二萬五千以/上為中州不滿二萬為下州亦有不
約户口以别勅為上州者又謂近畿者為畿内州户雖/不滿四萬亦為上州其親王任中下州刺史者亦為上
州王去任後即依舊式天寳中通計天下上州一百九/中州二十九下州一百八十九總三百二十七州也時
南海太守劉巨鱗以贓罪詔杖殺之自至徳後州縣凋/弊刺史之任大為精選諸州始有兵鎮刺史皆加團練
使故其/任重矣五代時仍刺史之號後唐時以二十五月為限
宋太祖開基革五季之患召諸鎮㑹於京師賜第以留
之分命朝臣出守列郡號權知軍州事軍謂兵州謂民
[063-12a]
政焉其後文武官參為知州軍事二品以上及𢃄中書
樞密院宣徽使職事稱判太守掌總理郡政宣布條敎
導民以善而紏其姦慝嵗時勸課農桑旌别孝悌其賦
役錢榖獄訟之事兵民之政皆總焉凡法令條制悉意
孝行以率所屬有赦宥則以時宣讀而頒告於治境舉
行祀典察郡吏徳義材能而保任之若疲軟不任事或
姦貪冒法則按劾以聞遇水旱以法賑濟安集流亡無
使失所若河南應天大名府則兼留守司公事太原府
[063-12b]
延安府慶州渭州熙州秦州則兼經畧安撫使馬歩軍
都總管定州真定府瀛州大名府京兆府則兼安撫使
馬歩軍都總管瀘州潭州廣州桂州雄州則兼安撫使
兵馬鈐轄潁昌府青州鄆州許州鄧州則兼安撫使兵
馬廵檢其餘大蕃府或沿邊州郡或當一道衝要者並
兼兵馬鈐轄廵檢都監或𢃄沿邊安撫提轄兵甲沿邊
溪峒都廵檢餘州軍則否其屬官有無及員數多寡皆
視其地望之高下與職務之繁簡而置之建炎元年詔
[063-13a]
河北京東西路除帥臣外舊差文臣知州去處許通差
武臣一次後詔要郡𢃄本路兵馬鈐轄次要郡𢃄本路
兵馬都監紹興三年罷元年七月詔要郡文臣𢃄本路/兵馬鈐轄武臣副之次要郡文
臣𢃄本路兵馬都監武臣副之令逐州改正稱呼至紹/興三年臣僚言既與異時沿邊事體不同又於今日諸
州統制無補徒著名位/以成虚文詔並罷之五年令郡守除授罷並令上殿
凡從官岀知郡者特許不避本貫詔應守臣以三年為
任六年詔控扼去處守臣並以三年為任九年罷令郡
守並𢃄提舉學事九月禮部言知建昌軍李長民奏宣/和以前應知通令佐階銜並帶主管
[063-13b]
學事自軍興以來中輟今欲郡縣依舊法給銜從官以/上知郡係帶提舉學事餘郡知通縣令佐並帶主管學
事給銜/從之孝宗乾道三年令不任守臣不為郎中書門下/省言勘㑹
已降指揮非曾任守臣及監/司不得除郎官著入條令淳熙中令郡守罷帶主管
學事
  郡尉京輔屬國等都尉附/
郡尉秦官有郡尉掌佐守典武職甲卒漢凡郡口二十
萬舉一人典兵禁備盗賊景帝更名曰都尉武帝元鼎
四年又置三輔都尉各二人譏岀入邊郡置農都尉主
[063-14a]
屯田殖榖又置屬國都尉主蠻夷降者中興建武七年
省諸郡尉并職太守無都試之役漢舊儀曰民年二十/三為正一嵗以為衛
士一嵗為材官騎士習射御馳陣八月太守都尉令長/相丞尉㑹都試課殿最水軍為樓船亦習戰射年五十
六老衰乃得免為民/就田今乃罷其役焉每有劇賊郡臨時置都尉事訖罷
又省關都尉唯邊郡往往置都尉及屬國都尉宋志曰/光武省
郡尉後往往置東/南西北四部都尉稍有分縣治民北郡安帝以西羌盛
三輔有陵園之守乃復置右扶風都尉於雍京兆虎牙
都尉於長安自後無聞至隋焬帝時别置都尉領兵與
[063-14b]
郡不相知又置京輔都尉立府於潼關主兵鎮唐無其

  按自秦置三十六郡而郡官有守有尉有丞然考
  之西漢百官表稱郡守掌治郡秩二千石有丞秩
  六百石郡尉掌佐守典武職秩比二千石有丞秩
  亦六百石是守尉皆二千石而俱有丞以佐之尉
  之尊蓋與守等非丞掾以下可擬也酷吏傳言周
  陽由為守視都尉如令為都尉陵太守奪之治明
[063-15a]
  守不可卑視尉也然武帝欲以寗成為郡守公孫
  𢎞言成為濟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不可令治民
  又帝拜吾邱夀王為東郡都尉帝以夀王故不復
  置太守是時軍旅數發年嵗不熟多盗乃賜夀王
  璽書曰子在朕前之時知畧輻凑以為天下少䨇
  及至連十餘城之守任四千石之重守尉皆二千/石夀王兼二
  任故云四/千石也職事並廢盗賊縱横甚不稱前時夀王
  謝罪又翟義為南陽都尉行太守事行縣至宛以
[063-15b]
  事按宛令下之獄威震南陽則知漢時都尉蓋不
  特典軍而未嘗不行太守之事也魏晋以後無都
  尉之官然晉郡守皆加将軍之號唐郡守曰使持
  節諸軍事宋朝則大郡皆兼兵馬總管兵馬鈐轄
  而小壘亦曰軍州事或帶節制軍馬則秦漢所謂
  都尉之職歴代以太守兼任之亦以一郡掌兵權
  之官不可下於太守故不别置官而守就治其事
  循宰相之兼元樞是也通典叙郡尉而以置之郡
[063-16a]
  佐之末非是故今以次郡守
  郡丞别駕/ 長史/ 司馬/ 通判/
秦置郡丞以佐守在邊為長史掌兵馬漢因之于定國
條州大小為設吏員治中别駕諸郡從事秩六百石晉
因之而省郡丞唯丹陽不省宋梁以下復置至隋改别
駕治中為長史司馬蓋隋以州為郡無復軍府則州府
之職參爲郡官故有長史司馬煬帝罷之而置通守又
置郡贊治後又改爲丞位在通守下至唐而郡丞廢矣
[063-16b]
武徳元年改丞為别駕十年改雍州别駕曰長史高宗
即位改别駕皆為長史别駕以皇族為之開元始通用
庶姓以貳都督刺史之職天寳八載諸郡始廢别駕元
宗由潞州别駕入定内難登大位乃廢别駕下郡置長
史一員上元二年諸郡始置别駕别駕一人從/四品百官志徳宗時
復省元和長慶之際兩河用兵禆将有功者稱東宫王
府官乆次當進及受代於京師者常數十人訴宰相以
求官文宗詔宰相韋處厚建議復置兩輔六雄十望十
[063-17a]
緊州别駕
宋藝祖懲五代藩鎮之弊乾徳初下湖南始置諸州通
判命刑部郎中賈玭等充建隆四年詔知府公事並須
長史通判簽議連書方許行下時大郡置兩員西京南/京天雄
成徳益杭并晉荆/南潭廣秦定等州餘置一員州不及萬户不置廣南小
州有試秩充通判兼知州者正刺史以上及諸司使副
知州者雖小郡亦特置天聖三年中書門下言新授虢/州團練使田敏知隰州自来防
團刺史赴本任及知州無同判處權置/同判候差朝臣及内職知州即行省掌倅貳郡政與
[063-17b]
長史均禮凡兵民錢榖户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
裁决與守通簽所部官有善否及職事修廢得刺舉以
聞至景徳宋興三十四年户口寖息解州以滿萬户置
通判自是諸郡多滿萬户矣宣和二年詔諸州茶鹽香
礬並委通判此事據續㑹要但通判掌常平水利免役/等錢續㑹要既不載而中興以後通判掌
經制總制錢㑹/要亦不載當考建炎初諸州通判二員減一員紹興五
年以後旋行申請添置帥府通判並以兩員為額
司馬本主武之官自魏晋以後刺史多帶将軍開府者
[063-18a]
則置府寮司馬為軍府之官理軍事晋謝奕字無奕桓/温辟為安西司馬
在温座岸幘嘯咏如常/温曰我方外司馬也宋制司馬銅印墨綬絳朝服武
冠至隋廢州府之任無復司馬而有治中焉治中舊州
職也舊謂隋/以前州廢遂為郡官説在州佐/後治中篇開皇三年改治
中為司馬隋房恭懿為澤州司馬有異績遷徳州司馬/理為天下之最文帝曰此乃上天社稷之所
祐豈朕寡薄能致/之乎遷海州刺史煬帝又改司馬及長史併置贊治一
人尋又改贊治為郡丞唐武徳初復為治中貞觀二十
三年高宗即位遂改諸州治中並為司馬長安元年洛/雍并荆掦益
[063-18b]
六州置左右司馬各一員四年復舊太極元/年又置四大都督府置左右司馬各一員所職與長
史同
  白居易江州司馬㕔記自武徳以來庶官以便宜
  制事大攝小重侵輕郡守之職總於諸侯帥郡佐
  之職移於部從事故自五大都督府至於上中下
  郡司馬之事盡去惟員與俸在凡内外文武官左
  遷右移者遞居之凡執役事上與給事於省寺軍
  府者遥署之凡仕乆資高耄昏懦弱不任事而時
[063-19a]
  不忍棄者實涖之涖之者進不課其能退不殿其
  不能才不才一也若有人蓄器貯用急於兼濟者
  居之雖一日不樂若有飬志忘名安於獨善者處
  之雖終身無悶官不官係乎時也適不適在乎人
  也江州左匡廬右江湖土高氣清富有佳境刺史
  守土臣不可逺觀遊羣吏執事官不敢自暇佚惟
  司馬綽綽可從容於山水詩酒間由是郡南樓山
  北樓水湓亭百花亭風篁石巖瀑布廬宫源潭洞
[063-19b]
  東西二林寺泉石松雪司馬盡有之矣茍有志於
  吏隐者捨此官何求焉按唐六典上州司馬秩五
  品嵗廩數百石月俸六七萬官足以亢身食足以
  給家州民康非司馬功郡政壊非司馬罪無言責
  無事憂噫為國謀則尸素之尤蠧者為身謀則祿
  仕之優稳者予佐是郡行四年矣其心休休如一
  日二日何哉識時知命而已又安知後之司馬不
  有與吾同志者乎因書所得以告來者
[063-20a]
  按漢所置郡佐只丞及長史而已其後又有治中
  别駕至魏晉間始有司馬本主武之官自後長史
  司馬與治中别駕迭為廢復然歴代皆並設二員
  至唐而司馬多以處遷謫葢視為冗員故宋只設
  通判一官佐郡守不仍前代之舊云
  容齋洪氏隨筆曰今世士大夫既貴不可復賤淳
  化中北戎入寇以殿前都虞候曹璨知定州時趙
  安易官宗正少卿已知州遂就徙通判同時有羅
[063-20b]
  延吉者既知彭祁絳三州而除通判廣州滕中正
  知興元府而通判河南袁郭知楚鄆二州會秦王
  廷美遷置房州詔崇儀副使閻彦進知州而以郭
  通判州事范正辭既知戎淄二州而通判棣深又
  陳若拙歴知單州殿中侍御史西川轉運使召歸
  㑹李至守洛乃表為通判乆之柴禹錫鎭涇州復
  表為通判連下遷而皆非貶降近不復有矣
  按藝祖之設通判本欲懲五季藩鎭専擅之弊而
[063-21a]
  以儒臣臨制之號稱監州蓋其官雖郡佐而其人
  間有岀於朝廷之特命不以官資之崇庳論如野
  處所言是也其與後来之汎汎以半刺稱者不侔
  矣
  敎授
漢郡國有文學文翁治蜀起學成都市招下縣子弟以
為學官弟子武帝時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官自文翁為
之始云平帝時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校學置經
[063-21b]
師一人鄉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經師一人魏晉以下
郡國並有文學即博士助教之任唐六/典隋潘徽為州博
士唐府郡置經學士各一人掌以五經教授開元二十
六年敇州縣每鄉之内各置一學仍擇師資令其教授
宋初有四書院廬山白鹿洞太平興國二年知江州周/述言廬山白鹿洞學徒常
數十百人望賜九/經詔乃從其請嵩陽書院至道二年賜額/及印本九經嶽麓書院
咸平四年鄆州守臣李允則奏嶽麓山書院脩廣舍宇/有書生六十餘人聽誦乞下國子監降釋文等書詔從
之/應天府書院祥符二年新建書院詔以曹誠為助教/國初有戚同文者通五經業高尚不仕
[063-22a]
聚徒教授常百餘人許讓郭承範董循陳與王礪滕渉/皆其門人同文卒後無能繼其業者至是始有是命并
賜院額此四書院之/外又有茅山書院未建州學也乾興元年兖州守臣
孫奭私建學舍聚生徒乞請太學助教楊光輔充本州
講從之餘鎭未置學也景祐四年詔藩鎭始立學他州
勿聽也寳元元年潁州守臣蔡齊請立學時大郡始有
學而小郡猶未置也自明道景祐間累詔州郡立學賜/田給事學校相繼而興近制惟藩
鎮立學頴為支郡齊/以為言而特許之慶歴四年詔諸路州軍監各令立
學學者二百人以上許更置縣學於是州郡不置學者
[063-22b]
鮮矣又置教授以三年為一任以經術行義訓導諸生
掌其課試之事而紏正不如規者委運司及長史於幕
職州縣官内薦教授或本處舉人舉有徳藝者充當時
雖置教授或用兼官或舉士人委於漕司而未𨽻朝廷
也熙寧六年詔諸路學官並委中書門下選差至是教
授始命於朝廷矣元豐元年州府學官共五十三員諸
路惟大郡有之軍監蓋未盡有也元祐元年詔齊廬宿
常等州各置教授一員自是以後列郡多有教官矣建
[063-23a]
炎三年教授並罷紹興三年復置四十二州十二年詔
興教授官州軍令吏部申尚書省選差十三年詔諸州
軍並各置教授其禮部長貳正係所𨽻合依崇寧大觀
格法許按劾體量及歲舉改官從司業高閲之請也二
十六年詔並不許兼他職令提舉司掌切遵守從知郢
州路採訪使之請也若試教官則始於元豐元豐七年/立法試學
官上等為博士下等為正錄願授教授者聽中丞胡宗/愈言學者初登科遂顓師席非是詔内外學官經任年
至三十方得在選又有薦舉學官法紹聖初乃令中制/科及進士第在上五人禮部奏名在上三人府監廣文
[063-23b]
館第一人或從太學上舍得第即不試而用元符元年/詔學官嵗一試紹興五年罷試學官科十五年詔試諸
州教授自/来春始添差教授則始於政和政和三年詔公行/添差諸州教授
  朱子漳州教授㕔壁記教授之為職其可謂難矣
  惟自任重而不茍者知之其以為易而無難者則
  茍道也何也曰教授者以天子之命教其邦人凡
  邦之士廩食縣官而充弟子員者多至五六百餘
  少不下百十數皆惟教授者是師其必有以率厲
  化服之使躬問學蹈繩榘岀入不悖所聞然後為
[063-24a]
  稱此非反之身而何以哉是可不為難矣哉不特
  此爾又當嚴先聖先師之典祀領䕶廟學而守其
  圖書服器之藏其體至重下至金榖岀内之纎悉
  亦皆獨任之嗚呼是亦難矣然凡仕於今者無大
  小莫不有所臨制統攝其任無劇易必皆具文書
  使可覆視是以雖甚㢮者亦有所難而不敢肆獨
  教授官雖有統若其任之本諸身者則非簿書期
  㑹之所能察至其具於有司而可考者上之人又
[063-24b]
  以其儒官優容之雖有不合不問以是為便故今
  之仕者反利焉而喜為之而孰知所以充其任者
  如彼其難哉故曰惟自任重而不茍者知之其以
  為易而無難者則茍道也
  錄事參軍司功事司倉學司兵/參軍 經 博士 司士等參軍中/醫學博士
   正户通守/司 五官掾/ 督郵/ 司理/ 司法/
後漢有郡主簿官在漢魏間及江左為督郵主簿皆太/守自
辟除晋置本為公府官非州郡職也掌總錄衆曹/文簿舉彈善惡後代刺史有軍而開府者並置之後魏
[063-25a]
洎隋皆有錄事參軍及罷郡以州統縣/皆吏部選除之煬帝置郡有東
西曹掾及主簿唐武徳復為錄事參軍開元改司錄參
軍掌正違失涖符印後唐應順間州置錄事參軍三考/者主
劇縣以上定/格滯壅故也
宋朝沿唐制州有錄事參軍然不盡置也諸府為司錄
諸州為錄事乾興元年丁度申請諸州始各置錄事參
軍慶歴二年河西河東陜西諸州權令京官知錄事參
軍熙寧三年詔繁難去處錄事參軍並差職官知縣及
[063-25b]
奏舉縣令人充政和三年尚書省言州建六曹參軍參
軍之稱起於行軍之際恐不當襲錄事參軍欲改為司
錄奉聖㫖參軍改為掾建炎初復舊名錄事掌州縣庶
務紏諸曹稽違乾道中汪大猷申請依司理例不兼他
職從之
司功參軍兩漢有功曹史主選署功勞後漢范滂字孟/博汝南太守宗
資請為功曹委任政事拙㧞幽陋不軌者皆掃迹謡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陽宗資主畫諾又岑晊字公孝南
陽太守成瑨請為功曹謠曰南陽太守岑公孝𢎞農成/瑨但坐嘯又許劭字子将為郡功曹府中聞子将為吏
[063-26a]
莫不改/操歸行歴代皆同北齊諸州有功曹參軍隋亦然及罷
郡置州以曹為名者改曰司煬帝罷州置郡改曰司功
書佐唐改曰司功參軍開元初京尹屬官及諸都督府
並曰功曹參軍而列郡則曰司功參軍令掌官員祭祀
禮樂學校選舉表疏醫筮考課䘮葬之事
司倉參軍兩漢有倉曹史主倉庫北齊以下並同功曹
唐亦掌倉廩庖厨財物㕓市之事
司兵參軍漢司𨽻屬官有兵曹從事史蓋有軍事則置
[063-26b]
之以主兵事至北齊以後並同功曹唐掌軍防烽驛傳
送馬門禁田獵儀仗之事
司士參軍兩漢無聞北齊以後與功曹同唐掌管河津
營造橋梁廨宇之事
參軍事後漢靈帝時陶謙以幽州刺史參司空車騎張
溫軍事晉時軍府乃置為官員中軍羊祜置參軍二人/太尉楊濬置參軍六人
歴代皆有至隋為郡官謂之書佐唐改為參軍掌直侍
督守無常職有事則出使前代又有行參軍者晋河間/王顒以太宰輔政始置之掌
[063-27a]
使命歴代皆有唐惟/王府有之餘則無矣
經學博士漢郡國皆有文學掾漢鄭崇為郡文學後漢/光武問功臣曰諸卿不
遭際㑹自度爵祿何所至乎鄧/禹曰臣少嘗學問可郡文學歴代多闕隋潘徽為/州博士
府郡置經學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經教授學生多寒門
鄙儒為之助教學生/各有差
醫博士一人唐開元十一年七月制置階品同錄事每
州寫本草百一集驗方與經史同貯其年九月御撰廣
濟方五卷頒天下貞元十二年二月御撰廣利方五卷
[063-27b]
頒天下自今以後諸州府應闕醫博士宜令長史各自
訪求選試取人藝業優長堪效用者具以名聞已岀身
人及前資官便與正授其未出身且令權知四考後州
司奏與正授餘准恒式吏部更不須選集
中正魏置中正之始已/具州中正篇晉諸中正率一國所推臺閣取
信後魏孝明正光元年罷諸郡中正北齊郡縣皆有之
他史多闕隋初有後罷而有州都唐並無此官每歲貢
士符書所關及鄉飲酒之禮則司功參軍主其事
[063-28a]
通守隋煬帝置每郡各一人位次太守而京兆河南謂
之内史今無
五官掾後漢有之署功曹及諸曹事今無
督郵漢有之掌監屬縣有東西南北中部謂之五郡督
郵也故督郵功曹之極位漢尹翁歸為東河督郵時太/守田延年分河東二十八縣
為兩部閎孺部汾北翁歸部汾南舉法/皆得其罪屬縣長吏雖中傷莫有怨者
  右司功參軍司倉司兵司士中正五官掾督郵七
  職宋無
[063-28b]
司理五代以來諸州皆有馬歩獄以牙校充馬歩都虞
候掌刑法謂之馬歩院
宋太祖慮其任私高下其手開寳六年始置諸州司宼
參軍以新進士及選人為之後改為司理掌獄訟勘鞫
之事不兼他職元祐定令上州從八品中下州九品
司法兩漢有决曹賊曹掾主刑法歴代皆有或謂之賊/曹法曹墨
曹/隋唐更革與司/户同唐掌律令定罪盜賊贓贖之事
宋沿唐制諸州置司法參軍掌議法斷刑品同/司戸紹興三
[063-29a]
年權行減罷後復舊
司户漢魏以下有户曹掾主民户北齊以下與功曹同
隋有户曹參軍文帝時為司户參軍煬帝為司户書佐
唐開元復為户曹參軍掌户口籍帳婚姻田宅雜徭道
路之事在府為曹/在州為司梁開平省六曹掾屬留户曹一員通
判六曹
宋朝沿唐制諸州置司户參軍掌户籍賦稅倉庫交納
元祐令中州從八品下州從九品乾道六年汪大猷乞
[063-29b]
令司户専差主倉庫
  縣令
周官有縣正四百里/為縣各掌其縣之政令而賞罰之春秋
時列國相滅多以其地為縣則縣大而郡小故傳云上
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周書作雒篇曰千/里百縣縣有四郡縣邑之長曰
宰曰尹曰公曰大夫晉謂大夫魯衛謂/之宰楚謂之公尹其職一也孔子/為中
都宰一年四方皆則/之由中都宰為司空至於戰國則郡大而縣小矣故甘
茂謂秦武王曰宜陽大縣名曰縣其實郡也漢制列侯
[063-30a]
所食縣曰國皇太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蠻夷曰道凡縣
萬户以上為令減萬户為長侯國為相秩次亦如之皆
秦制也漢因之漢書曰凡縣大率方百/里民稠則減稀則曠成帝綏和元年
長相墨綬哀帝建平二年復黄綬秋冬集課上計於所
屬郡國胡廣云秋冬嵗盡各計縣户口墾田錢榖入出/盗賊多少上集簿丞尉以下嵗詣郡課校其功
功多尤為最者於庭慰勞勉之以勸其後負多尤為殿/者於後曹對責以紏怠慢也又漢官曰明帝臨觀見洛
陽令車騎意河南尹及至而非尤其㤗盛勅去軒綏時/偃師長治有能名以事詣臺因取賜之下縣遂以為故
事/其郡有鹽官鐵官工官都水官者隨事廣狭置令長
[063-30b]
及丞秩序皆如縣道無分土給均吏後漢凡郡縣出鹽/多者置鹽官主鹽
稅出鐵多者置鐵官主鼓鑄有工多者置工官主稅物/有水池及漁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漁稅所在諸縣
均差吏更給之署/吏隨事不具縣員晉制大縣令有治績官報以大郡山/公
啟事曰温令許竒等並見能名雖在職各日淺宜顯報/大郡以勸天下詔曰按其資歴悉自足為郡守各以在
職日淺則宜盡其政/績不宜速他轉也不經宰縣不得入為臺郎宋諸縣
署令銅印墨綬進賢兩梁冠自晉宋以後令長國相皆
如漢制後魏縣置三令長說在刺/史篇孝文初制縣令能静
一縣刼盗者兼理二縣即食其祿能静二縣者兼理三
[063-31a]
縣三年遷為郡守二千石能静二郡者兼理至三郡亦
如之三年遷為刺史太和中次職令其祿甚厚後魏孝/文以北
平府長史裴聿中書侍郎崔亮並清貧欲以俸祿/優之乃以亮帶野王令聿帯温縣令時人榮之其後
令長用人益雜但選勤舊令史為之而縉紳之流耻居
其位北齊制縣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之差
自上上縣至下下縣凡九等然猶因循後魏用人濫雜
至於士流耻居之元文遙遂奏於武成帝請革之乃密
令搜掦世胄子弟恐其辭訴總召集神武門宣㫖慰諭
[063-31b]
而遣自此縣令始以士人為之隋縣有令有長煬帝以
大興長安河南洛陽四縣令並增正五品諸縣皆以所
管閒劇及衝要之處以為等級唐縣有赤三府共/有六縣八/十
二/七十/八百一/十一四百四/十六二百九/十六五百五/十四七等
之差京都所治為赤縣京之旁邑為畿縣/其餘則以户口多少資地美惡為差凡一千五百
七十三縣令各一人五代任官凡齷齪無能者始注為
縣令故天下之邑率皆不治甚/者誅求刻剝猥𤨏萬狀
宋朝建隆元年應天下諸縣除赤畿外有望𦂳上中下
[063-32a]
四千户為望三千户以上為緊二千户以上為上千/户以上為中不滿千户為中下五百户以下為下也
總治民政勸課農桑凡户口賦役錢榖賑濟給納之事
皆掌之有孝悌行義聞於鄉閭者申州激勸以勵風俗
有戎兵則兼兵馬都監或監押三年始以朝臣為知縣
其間復參用京官或幕職為之朝臣知縣自大理正奚/嶼監察御史王祐等始
天聖間天下多缺官而令選尤猥下貪庸耄懦為清流
所不與而乆不得調乃為縣令人數言其病民乃詔為
舉法以重令選凡知州轉運使嵗舉現任判司簿尉有
[063-32b]
罪非贓私有出身三考無出身四考堪為令者一人或
二人自是人重為令令選稍精慶歴間詔天下知縣非
鞫獄母得差政和二年詔縣令以十二事勸課農桑宜
各遵行上副朝廷一曰敦本業二曰興地利三曰戒游/手四曰謹時候五曰戒茍簡六曰厚
蓄積七曰偹水旱八曰戒宰牛九曰置農器/十曰廣栽植十一曰恤苖户十二曰無妄訟自政和以
来太平盛時人皆重内輕外士大夫皆輕縣令之選吏
部兩選不注者甚多然後議所以增重激勸之法宣和
五年縣令止差六十以下人從利運判王/敏之之請也靖康初詔初
[063-33a]
改官必為縣七月詔三省申明舊制今後不以堂除吏/部人凡初改官未曾實歴知縣者不許别
除差/遣紹興七年詔将寺監丞簿等任滿已改官人未歴
民事者各與堂除知縣一次並借緋章服九年詔吏部
自後縣令差文臣臣僚奏建炎以来始注/武臣為害甚衆故也乾道元年詔
京官知縣以二年為任雖屢有更革卒以三年為任二/年
詔吏部依四川専法施行以三十箇月為任從吏部陳/之茂請三年詔依舊以三年為任九年復以二年為任
從吏部李彦頴請淳熙三年復/以三年為任從王師愈之請也二年御筆今後非兩任
縣令不除監察御史初改官人必作令謂之須入紹興
[063-33b]
初數申嚴之後或廢孝宗在位持之甚嚴慶元初復詔
除殿試上三名省元外並作邑五年又令試大理評事
官已改官未歴縣人並親民一次著為令舊捕盗改官
人並試邑自後雖宰相子殿試科甲人無不宰邑者矣
  縣丞主簿/ 縣尉/
漢氏縣丞尉多以本部人為之三輔縣則兼用他郡諸
縣皆有主刑獄囚徒後漢署文書典知倉獄署諸曹掾
史凡諸縣署丞皆銅印黄綬進賢一梁冠自晉後無丞
[063-34a]
宋惟建康有獄丞及夫隋氏革選盡用他郡人漢已下
皆用一人唐置京縣丞三員北京太原晋陽各置一人
高宗始為品官吏部選授為縣令之貳
宋初不置丞天聖中因蘇耆請開封兩縣始各置丞一
員在簿尉之上仍於有出身幕職令錄内選充時兩赤/縣簿尉
多差出外本縣闕/官故耆有此請皇祐中詔赤縣丞並除新改官人熙
寧四年編修條例所言諸路州軍繁劇縣令户二萬已
上增置縣丞一員以幕職官或縣令人充元祐元年詔
[063-34b]
應因給納常平免役置丞並行省罷如委是事務繁劇
難以省罷處令轉運使存留崇寧二年宰臣蔡京言熙
寧之初脩水土之政行市易之法興山澤之利皆王政
之大請縣並置丞一員以掌其事國史外補云縣丞昔/大邑有之至是不以
邑之大小皆得置丞使主/管常平坑冶農田水利大觀三年詔昨增置縣丞内
除舊額及萬戸以上縣令委是事務繁冗并雖非萬户
實有山澤坑冶之利可以興脩去處依舊存留外餘皆
減罷建炎元年詔縣丞係嘉祐以前員闕并萬户處存
[063-35a]
留一員餘並罷紹興三年以淮東累經兵火權罷縣丞
十八年置海陵丞一員嘉定後小邑不置丞以簿兼
主簿漢晉有之自漢以来皆令長自調用至於隋始置
之唐主簿上轄赤縣置二人他縣一人武徳初以流外
為之高宗始以為品官吏部選授掌付事勾稽省署抄
目紏正縣内非違
宋朝開寳三年詔諸縣千户以上置令簿尉四百户以
上置令尉今知主簿事四百户以下置簿尉主簿兼知
[063-35b]
縣事咸平四年王欽若言川峽縣五千户以上請並置
簿自餘仍舊以尉兼從之天禧五年劒州梓潼等各增
主簿皇祐五年詔南川縣置主簿嘉祐五年婺州義烏
永康武義浦江四縣置主簿熙寧四年陜西河東沿邊
城寨置主簿
縣尉漢大縣兩尉小縣一人漢官儀後/漢百官志長安有四尉分
為左右部城東南置廣部尉是為左部城西北置明部
尉是為右部並四百石黄綬大冠主追捕盗賊伺察姦
[063-36a]
非魏因之晉洛陽建康皆置左部尉宋齊梁陳並因之
餘縣如漢制諸縣道尉銅印黄綬朝服武冠北齊郡縣
置三尉隋改為正後置尉又分為户曹法曹唐初因隋
武徳元年萬年縣法/曹孫伏伽論事是也武徳中復改為正七年復為尉
赤縣置六員他縣各有差分判諸司事高宗時為品官
吏部選授五代乆廢而盗賊鬭競則屬鎮将
宋朝建隆三年始每縣復置尉一員在主簿之下俸賜
與主簿同其鎭将只許勾當鎭下煙火爭競公事至和
[063-36b]
二年開封祥符兩縣增置一員元豐五年詔重立法地
縣尉並差使臣元祐元年蘇轍言舊法縣尉皆用選人
近嵗並用武臣自改法已来未聞盗賊為之衰息請復
舊法詔除沿邊縣尉依舊外餘並差選人崇寧元年詔
重立法地縣尉舊差武臣處並依元豐法
  按後之稱縣佐曰丞簿尉然而漢書百官志所載
  只丞尉而已簿雖起於漢而志無之又丞尉雖皆
  縣佐而各有印綬簿獨無蓋古者官府皆有主簿
[063-37a]
  一官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監以至州
  郡縣皆有之所職者簿書蓋曹掾之流耳漢人所
  謂高士不為者御史府之主簿也容齋隨筆言元
  豐令文寺監主簿専以鈎考簿書為職不得與卿
  丞聨署文書然則主簿之官雖在雄要之司猶為
  卑賤而况縣乎後漢繆肜為縣主簿縣令被章見
  考吏皆畏懼自誣而肜獨證其枉考掠苦毒換五
  獄閲四年令卒自免又寧陽縣主簿詣關訴其縣
[063-37b]
  令之枉積七八歲不省虞詡言主簿所訟乃君父
  之怨百上不逹是有司之過仇覽為蒲亭長考城
  令王渙聞其以徳化人署為主簿以是觀之則主
  簿之在漢其視縣令猶掾史之視使長安得與丞
  尉等後来以簿先於尉非古義也
  鎭戍關市官
隋鎭置将副戍置主副關市置令丞唐因之各有上中
下三等關令古官戍主晋宋之顯職鎮将後周之/通班今以其卑賤與隋制同故舉隋而已
[063-38a]
宋制諸鎭監官掌廵邏盗竊及火禁之事兼征稅𣙜酤
則掌其出納會計鎭寨凡杖罪以上並解本縣餘聽決

 
 
 
 
 
[063-38b]
 
 
 
 
 
 
 
 文獻通考卷六十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