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通考 > 文獻通考 卷三十八
[038-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三十八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選舉考十一
  舉官
後唐莊宗同光二年自唐末䘮亂搢紳之家或以告敕
鬻於族姻遂亂昭穆至有舅叔拜甥姪者選人偽濫者
衆郭崇韜欲革其弊請令銓司精加考覈時南郊行事
[038-1b]
官千二百人注官者纔數十人塗毁告身者十之九選
人或號泣道路或餒死逆旅
眀宗天成二年制選人或因逺地干戈私門事故遂至
過格今後如過格十年外不在赴集之限又據長定格
選人中有隱憂者殿五選伏以人倫之貴孝道為先既
有負於尊親定不公於州縣有傷風化須峻條章今後
諸色官員内有隐憂冒榮者勘責不虚終身不齒其入
仕告敕並付所司焚毁
[038-2a]
三年敕北京及河北諸道攝官内有莊宗御署及朕署
便與據正官資叙其偽朝授官勘驗不虚亦同告身例
處分興元以西曾授偽蜀爵命敕到後一周年為限各
於本罷任處投狀分析申奏㸃勘出限不叙理
 中書奏吏部流外銓諸色選人試判兩節並不優劣
 等第與官資其業文者任徴引古今不業文者但據
 事理判斷可否不當罪在有司吏部南曹闗今年及
 第進士内三禮劉瑩等五人所試判語皆同勘狀稱
[038-2b]
 晩逼試期偶拾得判草寫淨實不知判語不合一般
 者敕貢院擢科考詳所業南曹試判激勸效官劉瑩
 等既不攻文只合直書其事豈得相傳藁草侮瀆公
 塲及至定期覆試果聞自懼私歸宜令所司落下放
 罪許再赴舉 其年十月敕訪聞每年及第舉人牒
 試吏部闗試判題雖有判語全無祗見各書未詳仍
 或正身不至如斯乖謬須議去除此後闗送舉人委
 南曹官吏准格考試如是進士并經學及第人曾親
[038-3a]
 筆硯其判語即須緝搆文章辨明治道如是委無文
 章許直書其事不得祗書未詳如闗試時正身不到
 又無請假文書却牒貢院申奏停落
  按唐以試判入仕五季因之然以此三條觀之其
  為文具可知也有如流外銓必胥吏之徒非以文
  學進身者則所對不責其引徴古今但據事理判
  斷誠是也至於及第進士而乃一詞莫措傳寫定
  本雷同欺誑至煩國家立法明開曾親筆硯委無
[038-3b]
  文章兩途以處之則烏取其為進士乎况正身多
  不至則所謂試者不過上下相與為欺耳可無試
  也
長興二年敕舉選之衆例是艱辛曾因兵火之餘多無
敕甲不有詳延之路永為遐棄之人其失墜告身者先
取本人狀當授官之日何人判銓與何人同官上任與
何人交代仍勘歴任處州縣如實則别取命官三人保
明施行
[038-4a]
周世宗顯德元年初令翰林學士兩省官舉令録除官
之日署舉者姓名若貪穢敗官連坐
宋朝之制凡入仕有貢舉奏䕃攝署流外從軍五等吏
部銓唯注擬州縣官舊幕職皆使府辟召國朝但吏曹
擬授京諸司六品以下官皆無選中書特授周朝每藩
郡有闕或遣朝官權知太祖始削外權牧伯之闕止令
文臣權涖其後内外皆非本官之職但以差遣為資歴
京朝官則審官院主之使臣則三班院主之少卿監以
[038-4b]
上刺史副率内職中書樞宻院主之
太祖皇帝建隆三年詔常參官并翰林學士内有嘗佐
藩郡及歴州縣官者各保舉堪充幕職令録一人不必
以親為避但條析具實以聞當於除授制書署其舉主
他日有所犯不如舉狀連坐之
 知制誥髙錫奏請許人訐告濫舉所告不實者罪之
 得實者白身授以官有官者優擢非仕宦者賞緡錢
 從之
[038-5a]
四年詔自前藩鎮多奏初官人為掌書記頗越資序自
今歴兩任有文學者方得奏舉又詔陶榖等於見任前
任幕職州縣官中舉堪為藩郡通判者一人如謬舉量
事連坐 又詔自今諸州吏民不得即詣京師舉留節
度觀察防禦團練等使刺史知州通判幕職州縣等官
若實以治行尤異著名吏民固欲借留或請立碑頌德
者許即於本處陳述以俟上報 真宗咸平時復詔禁

[038-5b]
乾德二年詔翰林學士等四十二人各舉才堪通判者
各一人 又詔吏部南曹以人才可副升擢者送中書
門下引驗以聞上慮銓衡止憑資歴或英才沈於下僚
故也
開寳四年詔自今諸州不得以攝官視事其闕員處即
時以聞當委有司除注 十一月又詔近以諸道攝官
悉令罷去及慮若更民政欲著吏能雷同遐棄良可惜
也宜委有司按其歴任經三攝無曠敗即以名聞任偽
[038-6a]
署者不在此限
五年先時令諸州印發春季選人文解自千里至五千
里外分定日限為五等各發離本處及京百司文解並
以正月十五日前到省餘季准此若州府違限及解狀
内少欠事件不依程式本判官録事參軍本曹官罸置
殿選諸州員闕並仰申闕解除以木夾重封題號逐季
入遞合格日四時奏年滿俟敕下凖格取本司文解赴
集流外銓據狀申奏依四時取解參選至是國家取荆
[038-6b]
益交廣闢土既廣吏員多闕是以嵗常放選選人南曹
投狀判成送銓銓司依次注授其後選部闕官即特詔
免解非時赴集謂之放選習以為常取解季集之制有
名而無實矣
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先是選人試判三道考為三等二
道全通一道稍次而文翰俱優為上一道全通二道稍
次而文稍堪為中三道全次而文翰紕繆為下判上者
職事官加一階州縣官超一資判中依資判下入同類
[038-7a]
惟黄衣人降一資至是詔増為四等以三道全次文翰
無取者為中下依舊格判下之制以三道全不通而文
翰紕繆者為下殿一選
六年令諸路轉運使下所屬州府令長吏擇見任判司
簿尉之清廉眀幹者具以名聞當驛召引對授以知縣
之任
八年詔自今應臨軒所選官吏並送中書門下考其履
歴審取進止時上選用庶僚不專委有司皆引對觀其
[038-7b]
敷納有可采者悉與超擢復慮因緣矯飾徼幸冒進乃
有是詔
雍熙二年令翰林學士兩省御史臺尚書省官各於京
官幕職州縣中舉可升朝者一人
四年詔曰進賢推士當務至公行爵出禄固無虚授茍
畢得其材實亦何恡於寵章近者諸處奏薦多渉親黨
既非得舉徒啟倖門將塞津谿宜行告諭自今諸路轉
運使及州郡長吏並不得擅舉人充部内官其有闕員
[038-8a]
即時具奏
端拱三年令宰相以下至御史中丞各舉朝官一人為
轉運使是日詔曰國家詳求幹事之吏外分主計之司
雖曰轉輸得兼按察總覽郡國職任尤重物情舒慘靡
不由之尚慮徼功固當責實交相繩檢於理攸宜自今
轉運使凡釐革庶務平反獄訟漕運金榖成績居最及
有建置之事果利於民者令諸州嵗終件析以聞非殊
異者不得條奏詔三司三館職事官已升擢者不在論
[038-8b]
薦其有懐材外任未為朝廷所知者方得奏舉
四年令内外官所保舉人有變節踰濫者舉主自首原
其罪
 上勵精求治聽政之暇因索兩省兩制清望官名籍
 問朝士有徳望者悉令舉官仍令自今中外官所舉
 之人並須析其爵里及歴任殿最以聞不得有隱所
 舉責實無驗者罪之如得狀者有賞典
真宗咸平二年祕書郎陳彭年請復舉官自代之制詔
[038-9a]
祕書直學士馮拯陳堯叟參詳之拯等上言竊詳往制
常參官及節度觀察防禦使刺史少尹畿赤令并七品
以上清望官授訖三日内於四方館上表譲一人以自
代其表付中書門下每官闕則以見舉多者量而授之
今緣官品制度沿革不同伏請令兩省御史䑓官尚書
省六品以上諸司四品以上授訖具表讓一人自代於
閣門投下方得入謝在外者授訖三日内具表附驛以
聞詔可
[038-9b]
景德元年詔内外羣官所保舉人亦有中道變遷但或
不令言上必恐負累滋多宜令比類並許陳首當懲責
其人特免連坐
四年又令舉官所舉差遣本人在所舉任内犯贓即用
連坐之制其改他任犯贓元舉主更不連坐
大中祥符二年詔幕職州縣官初任者或未熟吏道羣
官勿得薦舉
三年四月詔自今每年終翰林學士以下常參官並同
[038-10a]
舉外任京朝官三班使臣幕職州縣官各二人眀言治
行堪何任使或自己諳委或衆共推稱至時令閤門御
史臺計㑹催促如年終無舉官狀即具奏聞當行責罸
如十二月内差出亦須舉官後方得入辭諸司使副承
制崇班曾任西北邉川廣鈐轄親民者亦同此例諸路
轉運使副提㸃刑獄官知州通判結罪奏舉部内官屬
不限名數眀言在任勞績如無人可舉及顯有踰濫者
亦須指述不得顧避以次年二月二十五日以前到京
[038-10b]
如有違限委都進奏院具名以聞當依不申考帳例科
罪三司使副即結罪舉奏在京掌事京朝官使臣仍令
中書置籍先列被舉人名衘次列歴任功過及舉主姓
名薦舉度數一本留中書一本常以五月一日進内次
年籍内仍計向来功過及薦舉度數使臣即樞宻院置
籍兩省尚書省御史臺官凡出使廻並須採訪所至及
經歴鄰近郡官治迹善惡以聞轉運使副提㸃刑獄官
知州通判到闕各具前任部内官治迹能否如鄰近及
[038-11a]
經由州縣訪聞羣官善惡亦許同奏先於閤門投進後
方得入見或朝廷要人任使及有不治州縣難了公事
並於上件籍内選擇過犯數少舉任及課績數多并資
歴相當者差委仍於宣敕内盡列舉主姓名或能一任
幹集即特與遷轉茍不集事本犯雖不去官亦移閑慢
僻逺處内外羣臣併舉及三人幹事者仰中書樞密院
具名取㫖當議甄奬如並舉三人不集事坐罪不至去
官亦仰奏裁當行責降或得失相參亦與折當
[038-11b]
天禧三年吏部銓言本司令録稍多員闕甚少請權借
審官院京朝官知縣闕注擬一任詔審官院以五千户
以下縣借之
仁宗天聖六年詔審刑院舉常參官在京刑法司者為
詳議官大理寺詳斷刑部詳覆法直官皆舉幕職州縣
曉法令者為之自請試律者須五考有舉者乃聽試律
三道疏二道又斷中小獄案二道通者為中格
 時舉官擢人不常其制國子監闕講官嘗詔諸路轉
[038-12a]
 運使舉經義通明者或欲不次用人又嘗詔近臣舉
 常參官歴通判無贓罪而才任繁劇者已之親及執
 政近屬毋得舉欲官諸邉要亦嘗詔節度使至閤門
 使知州軍鈐轄諸司使舉殿直以上材勇使邊任者
 或令三司使下至天章閣待制舉奏之邊有警又或
 詔諸轉運使提㸃刑獄升朝官舉所部官才任將帥
 者三路知州通判縣令皆詔近臣舉廉幹吏選任之
 毋拘資格至於文行之士錢榖之才刑名之學各因
[038-12b]
 時所求而薦焉而守選者更郊赦減與赴調後立法
 所舉未遷而罪贓暴露者免劾自天聖後進者頗多
 物議患其冗始戒近臣非受詔毋輙舉官又下詔風
 厲毋以薦舉為阿私其任用已至部使者毋得復薦
 失舉而已擢用聽自言不實弗為負
又詔磨勘遷京官者增四考為六考增舉者四人為五
人犯私罪又加一考舉者雖多無本道使者亦為不應
格議者以身言書判為無益乃罷之而試判者亦名文
[038-13a]
具因循無所去取
 御史王端以為法用舉者兩人得為令為令無過譴
 遷職事官知縣又無過譴遂得改京官乃是用舉者
 兩人保其三任也朝廷初無參伍考察之法偶幸無
 過輙信而遣之是以碌碌之人皆得自進因仍弗革
 其弊將深乃定令被薦為令任内復有舉者始得遷
 否則如常選無輙升補時增設禁限常參官已授外
 任毋得奏舉京官見任知州通判升朝官兵馬都監
[038-13b]
 諸司副使以上及在京員外郎嘗任知州通判諸司
 副使嘗任兵馬都監者乃聽眀年流内銓復裁内外
 臣僚嵗貢數文臣待制至侍御史武臣自觀察使至
 諸司副使舉吏各有等數毋得輙過而被舉者須有
 本部監司長吏按察官乃得磨勘睦州團練推官栁
 三變到官未踰月而知州吕蔚薦之侍御史知雜郭
 勸言蔚未覩善狀而薦之葢私之也乃限到官一考
 方得薦又詔選人六考改官而嘗犯私罪者加一考
[038-14a]
 知雜御史觀察使以上歲舉京官不得過二人其嘗
 參官毋得復舉自是舉官之數省矣 又命監司以
 所部州多少劇易之差為舉令數非本部無輙舉其
 後又增舉主至三員葢官冗之弊浸極故保薦之法
 大抵初畧而後詳也
仁宗朝尤以選人遷京官為重雖有司引對法當與帝
亦省察其當否乃可之
  蘇軾䇿别曰國家取人有制䇿有進士有眀經有
[038-14b]
  諸科有任子有府史雜流凡此者雖衆無害也其
  終身進退之決在乎召見改官之日此尤不可以
  不愛惜慎重者也今之議不過曰多其資考而責
  之以舉官之數且彼有勉强而已資考既足而舉
  官之數亦以及格則將執文墨以取必於我雖千
  百為軰莫敢不盡與臣竊以為今之患正在於任
  文太過是以為一定之制使天下可以嵗月必得
  甚可惜也方今之便莫若使吏六考以上皆得以
[038-15a]
  名聞於吏部吏部以其資考之逺近舉官之衆寡
  而次第其名然後使一二大臣雜治之參之以其
  材器之優劣而定其等嵗終而奏之以詔天子廢
  置度天下之吏每嵗以物故罪免者㡬人而增其
  數以所奏之等補之及數而止使其予奪亦雜出
  於賢不肖之間而無有一定之制則天下之吏不
  敢有必得之心將自奮厲磨淬以求聞於時而向
  之所謂用人之大弊者將不勞而自去然而議者
[038-15b]
  必曰法不一定而以才之優劣為差則是好惡之
  私有以啟之也臣以為不然夫法者本以存其大
  綱而其出入變化固將付之於人昔者唐有天下
  舉進士者羣至於有司之門唐之制惟有司之信
  也是故有司得以搜羅天下之賢俊而習知其為
  人至一日之試則固已不取也唐之得人於斯為
  盛今以名聞於吏部者每嵗不過數十百人使一
  二大臣得以訪問參考其才雖有失者葢已寡矣
[038-16a]
  如必曰任法而不任人天下之人必不可信則夫
  一定之制臣亦未知其果不可以為姦也 又曰
  夫天下之吏不可以人人而知也故使長吏舉之
  又恐其舉之以私而不得其人也故使長吏任之
  他日有敗事則以連坐其過惡重者其法均且夫
  人之難知自堯舜病之矣今日為善而眀日為惡
  猶不可保况於十數年之後其㓜者已壯其壯者
  已老而猶執其一時之言使同被其罪不已過乎
[038-16b]
  天下之人仕而未得志也莫不勉强為善以求舉
  惟其既已改官而無憂是故蕩然無所不至方其
  在州縣之中長吏親見其廉謹勤幹之節則其勢
  不可以不舉彼又安知其終身之所為哉故曰今
  之法責人以其所不能者謂此也一縣之長察一
  縣之屬一郡之長察一郡之屬職司者察其屬郡
  者也此三者其屬無㡬耳其貪其廉其寛猛其能
  與不能不可謂不知也今且有人牧牛羊者而不
[038-17a]
  知其肥瘠是可復以為牧人歟夫為長而屬之不
  知則此固可以罷免而無足惜者今其屬官有罪
  而其長不即以聞他日有以告者則其長不過為
  失察而去官者又以不坐夫失察天下之㣲罪也
  職司察其屬郡郡縣各察其屬此非人之所不能
  而罸之甚輕亦可怪也今之世所以重發贓吏者
  何也夫吏之貪者其始必詐廉以求舉舉者皆王
  公貴人其下者亦卿大夫之列以身任之居官莫
[038-17b]
  不愛其同類等夷之人故其樹根牢固而不可動
  連坐者常六七人甚者至十餘人此如盗賊質刼
  良民以求茍免耳為法之弊至於如此亦可變矣
  如臣之䇿以職司守令之罪罪舉官以舉官之罪
  罪職司守令今使舉官與所舉之罪均縱又加之
  舉官亦無如之何終不能逆知終身之廉者而後
  舉特推之於幸不幸而已茍以其罪罪職司守令
  彼其勢誠有以督察之臣知貪利小人無容足之
[038-18a]
  地又何必於舉官焉難之
  石林葉氏曰祖宗時監司郡守薦部吏初無定員
  有其人則薦之故人皆謹重不肯輕舉改官人每
  歲遂至數倍事有欲革弊而反以為弊固不得不
  謹其初治平中賈直孺為中司嘗以為言朝廷終
  莫能處葢人情沿習既久雖使復舊亦不可為也
英宗時御史中丞賈黯又言今京朝官至卿監凡二千
八百餘員可謂多矣而吏部奏舉磨勘選人未引見者
[038-18b]
至二百五十餘人臣不敢逺引前代且以先朝事較之
方天聖中法尚簡選人以四考改官而諸路使者薦部
吏數未有限而在京臺閣及常參官嘗任知州通判者
雖非部吏皆得薦時磨勘改官者歲才數十人後資考
頗增而知州薦吏視屬邑多少裁定其數又常參官不
許薦士其條約比天聖漸繁而改官者固已衆矣然磨
勘應格者猶不越旬日即引對未有待次者也皇祐中
始限監司奏舉之數其法益密而磨勘待次者已不减
[038-19a]
六七十人皇祐及今纔十年耳而猥多至於三倍向也
法疎而其數省今也法密而其數増此何故哉正在薦
吏者嵗限定員務充數而已如一郡之守嵗許薦五人
而歳終不滿其數則人人以為遺已當舉者避謗畏譏
欲止不敢此薦者所以多而真才實廉未免慁於無能
也謂宜眀詔天下使有人則薦不必滿所限之數天子
納其言下詔申敕焉
眀年詔中外臣僚歲得舉京官者視元數以三分率之
[038-19b]
減一分舉職官有舉者三人任滿選如法所以分減舉
者數省京官也是歲判吏部流内銓蔡抗言奏舉京官
人尚多度二年引對乃可畢計每歲所舉無慮千九百
員被舉者既多則磨勘者愈衆且今天下員多闕少率
三人而待一闕若不稍改後將除吏愈艱臣愚以為可
罷知雜御史觀察使以上嵗得舉官法從之自是舉官
之數彌省矣
治平三年命宰執舉館職各五人先是上謂中書曰水
[038-20a]
潦為災言事者云咎在不能進賢何也歐陽修曰今年
進賢路狹往時入館有三路今塞其二矣進士髙科一
路也大臣薦舉一路也因差遣例除一路也往年進士
五人以上皆得試第一人及第有不十年即至輔相者
今第一人兩任方得試而第二人以下不復試是髙科
路塞矣往時大臣薦舉即召試今只令上簿候缺人乃
試是薦舉路塞矣惟有因差遣例除者半是年勞老病
之人此臣所謂薦舉路狹也上納之故有是命韓琦曾
[038-20b]
公亮趙槩等舉蔡延慶以下凡二十人皆令召試宰臣
以人多難之上曰既委公等舉之茍賢豈患多也先召
試蔡延慶等十人餘須後時
  石林葉氏曰國朝以史館昭文館集賢院為三館
  皆寓崇文院其實無别舍但各以庫藏書列於廊
  廡間爾直館直院謂之館職以他官兼者謂之貼
  職凡狀元制科一任還即試詩賦各一而入否則
  用大臣薦而試謂之入館官制行廢崇文院為祕
[038-21a]
  書監建祕閣於中自監少至正字列為職事官罷
  直閣直院之名而書庫仍在獨以直祕閣為貼職
  之首皆不試而除葢時以為恩數而已
治平四年陳汝羲試學士院中等除集賢校理御史呉
中言比擇十人先試館職而汝羲亦預漸至冗濫兼詩
賦非所以經國治民請用兩制薦舉仍罷試詩賦代之
以䇿詔兩制詳議其年試胡宗愈輩仍用詩賦熙寧元
年罷試詩賦而更以䇿論二年王介等五人始以䇿論
[038-21b]
試於學士院皆除館職後比年有試者蘇税陳睦李清
臣劉摯王欽臣等皆以試除四年太常丞許將以所業
獻召試為集賢校理五年呂公弼薦王安禮材堪大用
召對稱㫖欲峻用之其兄安石辭乃以為崇文院校書
曾布常舉鄧潤甫可備經筵館職詔取潤甫應制科進
卷視之擢為集賢校理
 舊制凡設試以待命士而入之銓注者自䕃補銓試
 之外有進士律義武臣呈試材武及刑法等官而銓
[038-22a]
 試所受為特廣䕃補初赴選皆試律暨詩已任而無
 勞績舉薦及無免試恩皆試判熙寧更制以後槩試
 律義斷案議後又增試經義中選者皆得随銓擬注
 是銓試之凡也
  按是時進士選人之守選者亦皆試而後放然特
  詳於䕃補云
四年詔曰故事二府初入舉所知者三人將以觀大臣
之能比年多因請謁干譽薦者不公其令中書樞密院
[038-22b]
舉人皆眀言才業所長堪任何事以副朕為官擇人之

熙寧元年陳升之拜相循例薦侯叔獻程顥皆與堂除
又陞一任帝曰薦士不考才實以輔臣故例得進秩升
任此何為也於是罷兩府初入舉官之制
熙寧二年御史乞罷堂選知州曾公亮執不可帝曰精
擇判審官人付之何為不可王安石曰中書所總已多
通判亦有該堂選者徒留滯不能精擇歸之有司宜也
[038-23a]
  按課試儒生有司之事也今以禮部考校為未當
  而必俟乎親䇿進退百官宰相之事也今以中書
  選擇為留滯而一付之審官輕重失倫矣况司牧
  之任千里休戚所係非他官比而廟堂一不之問
  則所謂中書所總已多者其事豈有重於進賢退
  不肖者乎
三年置審官西院舊制文臣京朝官審官院主之武臣
内殿崇班至諸司使樞密院主之供奉以下三班院主
[038-23b]
之至是詔曰樞輔之任重矣不當親有司之事其以審
官為東院别置西院專領閤門祗候以上諸司使磨勘
常程差遣 又詔川陜福建廣南七路之官罷任迎送
勞苦其令轉運司立格就注免其赴選著為令後增湖
南為八路
帝以舊舉官往往緣求請得之多且濫欲革去奏舉而
槩以公法乃詔内外舉官法皆罷令吏部審官院參議
選格
[038-24a]
五年詔堂選堂占悉罷吏部始立定選官格其法各隨
所任職事以入任功狀立格以待擬注
 權開封府推官蘇軾上言大抵名器爵禄人所奔趨
 必使積勞而後遷以眀持久而難得則人各安其分
 不敢躁求今若多開驟進之門使有意外之得公卿
 侍從跬歩可圖其得者既不肯以僥倖自名則其不
 得者必皆以沉淪為歎使天下常調舉生妄心耻不
 若人何所不至欲望風俗之厚豈可得哉選人之改
[038-24b]
 京官常須十年以上洊更險阻計析毫釐其間一事
 聱牙常至終身淪棄今乃以一人之薦舉而與之猶
 恐未稱章服隨至使積勞久次而得者何以厭服哉
 夫常調之人非守則令員多闕少久已患之不可復
 開多門以待巧者若巧者侵奪已甚則拙者廹怵無
 聊利害相形不得不察故近歲朴拙之人愈少巧進
 之士益多惟陛下重之惜之哀之救之如近日三司
 獻言使天下郡選一人催驅三司文字許之先次指
[038-25a]
 射以酬其勞則數年之後審官吏部又有三百餘人
 得先占闕常調待次不其愈難此外勾當發運均輸
 按行農田水利已振監司之體各懐進用之心轉對
 者望以稱㫖而驟遷奏課者求為優等而速化相勝
 以力相髙以言而名實亂矣惟陛下以簡易為法以
 清浄為心使姦無所緣而民德歸厚臣之所願厚風
 俗者此之謂也
  按罷諸司之薦舉付銓選於吏部此熙寧所立之
[038-25b]
  法葢所以示至公而絶倖門也今東坡公所言乃
  如此豈此法特所以待守常安分之人而阿諛時
  指附㑹新法如所謂六七少年使者四十餘輩則
  初不在此限乎
哲宗元祐時司諫蘇轍言祖宗舊法凡任子年及二十
五方許出官自餘進士諸科初命及己任而應守選者
非逄恩不得放選先朝患官吏不習律令欲誘之讀法
乃減任子出官年數除去守選之法槩令試法通者隨
[038-26a]
得注官自是天下争誦律令於事不為無補然人人習
法則試無不中故䕃補者例減五年而選人無復選限
吏部員多闕少聞今已用元祐四年夏秋闕官冗至此
亦極矣宜追復祖宗守選舊法而選滿之日兼行先朝
試法之科此亦今日之便也
䕃補入學肄業一年不犯上三等罰方許就銓試詳見/學校
門/
御史上官均言定差不便有七諸路赴選中試乃差八
[038-26b]
路隨意即射不均一也諸路吏選有待試有需次率及
七年方成一任畧計八路就注若及七年已更三任矣
不均二也八路雖坐愆停罷隨許射注而吏選無愆犯
人既須試法又待次大率四年方再得禄况八路待次
又許權攝禄無虚日不均四也八路士人得特奏名者
免試就注家便年髙力憊不復望進往往營私廢職其
弊五也仕八路久知識既多士人就射夲路不無親故
請囑其弊六也八路監司地逺而專便使盪滅功過名
[038-27a]
次人亦不敢爭校故有力者多得優便而孤寒滯卻其
弊七也定差本意止因省迓送僱費然事極弊生八路
闕常有餘吏部闕常不足今立法互季迭用而運司定
差猶占其半是半均半不均也如聞迓送僱直嵗計不
堪多用坊塲河渡錢已可給用請併八路定差盡歸吏
部殊為均便
左僕射司馬光言臣竊惟為政之要莫若得人百官稱
職則萬務咸治然人之才性各有所能或優於德而嗇
[038-27b]
於材或長於此而短於彼雖臯䕫稷契止能各守一官
况於中人安可求備是故孔門以四科論士漢室以數
路得人若指瑕掩善則朝無可用之人茍隨器授任則
世無可棄之士臣誤䝉甄擢備位宰相謹選百官乃其
職業而智識淺短見聞褊狹知人之難聖賢所重寰宇
至廣俊彦如林或以恬退滯淹或以孤寒遺逸被褐懐
玉豈能周知若專引知識則嫌於挾私難服衆心若止
循資序則官非其人何以致治莫若使在位逹官人舉
[038-28a]
所知然後克叶至公野無遺賢矣臣欲乞朝廷設十科
舉士一曰行義純固可為師表科有官無官/人皆可舉二曰節操
方正可備獻納科舉有/官人三曰智勇過人可備將帥科舉/文
武有/官人四曰公正聰眀可備監司科舉知州以/上資序五曰經術
精通可備講讀科有官無官/人皆可舉六曰學問該博可備顧問
同/上七曰文章典麗可備著述科同/上八曰善聽獄訟盡
公得實科舉有/官人九曰善治財賦公私俱便科舉有/官人十曰
練習法令能斷請讞科同/上應職事官自尚書至給舍諫
[038-28b]
議寄禄官自開府儀同三司至大中大夫職自觀文殿
大學士至待制每嵗須得於十科中舉三人非謂毎科/舉三人各
隨所知於十科内/一嵗共舉三人其狀云臣切見某人有何行能並須/指陳
實事不得徒飾虚辭位在/上者得舉下下不得舉上臣今保舉堪充某科如蒙朝
廷擢用後不如所舉謂舉行義純固而/違犯名教之類及犯入已贓臣
甘伏朝典不辭候奏狀到日付中書省置簿抄録舉主
及所舉官姓名别置合舉官臣僚簿歲終不舉及人數
不足按劾施行或遇在京及外方有事須令差官體量
[038-29a]
相度㸃檢磨勘剗刷催促推勘定奪則委執政親檢逐
簿各隨所舉之科選差令試管勾上件事務若能辦集
即别置簿記其勞績遇本科職任有闕謂若經筵或學/官有闕即用行
義純固經術精通等科臺諫/有闕即用節操方正科之類則委執政親檢逐簿選名
實相稱或舉主多有勞績之人補充仍於本人除官敕
告前盡開坐舉主姓名於後或不如所舉其舉主從貢
舉非其人律科罪犯正入已贓舉主減三等科罪若因
受賄徇私而舉之罪名重者自從重法期在必行不可
[038-29b]
寛宥雖見為執政官朝廷所不可輟者亦須䧏官示罸
所貴人人重謹所舉得人
光又言朝廷執政只八九人若非交舊無以知其行能
不惟渉徇私之嫌兼所取至狹豈足以盡天下之賢才
若採訪毁譽則愛譽憎毁情偽萬端與其聽游談之言
曷若使之結罪保舉故臣奏設十科以舉士其中一科
公正聰眀可備監司誠知請屬挾私所不能無但有不
如所舉者嚴加譴責無所寛宥則今後自然謹擇不敢
[038-30a]
妄舉矣詔皆從之
詔大臣奏舉館職並如制召試除授其朝廷特除不用
此令
 先是右正言劉安世言祖宗之待館職也儲之英傑
 之地以飭其名節觀以古今之書而開益其聰眀稍
 優其廪不責以吏事所以滋長徳器養成其名卿賢
 相也自近歲以来其選寖輕或緣世賞或以軍功或
 酬聚斂之能或徇權貴之薦未嘗較試遂獲貼職多
[038-30b]
 開倖門恐非祖宗德意望眀詔執政詳求文學行誼
 審其果可長育然後召試非試毋得輙命庶名器重
 而賢能進至是乃降詔命而言未盡行安世復奏祖
 宗時入館鮮不由試惟其望實素著治狀顯白或累
 持使節或移鎮大藩欲示優恩方令貼職今既過聽
 臣言追復舊制又有所謂朝廷特除不在此限則是
 不問人材髙下資歴深淺但非奏舉皆可直除名為
 更張弊源尚在願倣故事資序及轉運使方可以特
[038-31a]
 命除授庶塞僥倖重館職之選
二年殿中侍御史呂陶言郡守提封千里生聚萬衆所
係休戚而不察能否一以資格用之凡再為半刺有薦
者三人則得之矣不公不眀十郡而居三四是天下之
民半失其養請令内外從臣嵗舉可為守臣者各三各
略資序而採公言庶其可以擇才庇民也詔内外待制
大中大夫以上嵗舉再歴通判資序堪任知州者一人
籍於吏部遇三路及一州而四縣者其守臣有闕先差
[038-31b]
本資序人次案籍以及所薦者八月殿中侍御史韓川
言近委大中大夫以上嵗舉守臣而薦所不及雖課入
優等皆未預選此倚薦以為信也然大中大夫以上率
在京師唯馳騖請求因縁宛轉者常多得之迹逺地寒
雖歴郡久治狀著課入上考偶以無薦則反在通判下
不許入三路及四縣州且州以縣之多少而分簡劇亦
為未盡葢繁簡在事不在縣固有縣多事不繁亦有縣
少事不簡者願參以考績之實著為通令仍不以縣之
[038-32a]
多少而為簡劇詔吏部立法以聞已而嵗舉積多吏部
無闕以授四年遂罷大中大夫以上嵗舉法唯奉詔乃
舉焉
紹聖元年吏部侍郎彭汝礪乞稍責吏部甄别能否凡
京朝官才能事效茍有可録尚書暨郎官銓擇而以名
聞三省分三年考察之髙則引對次即試用下者還之
本選若資歴舉薦應入高而才行不副許奏而降其等
凡皆略許出法而加陞絀嵗各毋過三人
[038-32b]
徽宗政和六年臣僚言知縣縣丞凡百七十餘闕無願
注者命吏部措置已而吏部取在選應入者隨其資序
自上而下不以願否徑自差注如硬差法遂有貫戸福
建而强注四川者明年上知其逺難赴特許便鄉差注
路雖逺毋過三十驛已注者聼改注
重和元年臣僚言八路定差歲久弊多嘗究其原在付
非其人而又舉職不專也且四選之在吏部尚書侍郎
專總其事而八路則委之轉運既以軍儲吏禄供饋支
[038-33a]
移為已責而差注視為末務乃付之主管文字官其人
又以稽考簿書檢勘行移為先而不復究心差注乃付
之士案率吏胥擬定而僉㕔特視成書判而已㡬何而
不廢法哉比年以来賄賂公行隨其厚薄為注闕之髙
下甚者曰某闕供給厚遺我一季之得則可差矣某地
圭租優歸我一料之資則以汝往矣茍賤不廉之士亦
增賕以市而取償於至官之後間有剛正而無賂者則
定差之牘脱漏言詞隐落節目暨其上部必致退却待
[038-33b]
其參㑹重上已半歲所矣士大夫以身在八路勢須畏
忌若必投訴是訴所涖監司也以是闕多而不調者衆
宜督察典領之官嵗終取吏部退難有無多寡為之課
而賞罸之可以公擬注而絶吏賕從之仍立為法
陞改薦任之法選人用以進資改秩京朝官用以陞任
舊悉有制自熙寧後又從而損益之故舉皆限員而嵗
又分舉制益詳矣
 先時選人應改官必對便殿舊制五日一引不過二
[038-34a]
 人其後待次者多至有踰二年乃得引帝憫其留滯
 至元豐四年乃詔每甲引四人以便之
二年定十六路提㸃刑獄歳舉京官縣令額京東西河
東路京官七人職官三人縣令四人成都府梓州江南
東西路京官五人職官三人縣令四人建利州荆湖南
北廣南東西路京官四人職官三人縣令二人䕫州路
京官三人職官二人縣令二人
六年詔察訪官舉京官職官縣令者河東兩浙十二人
[038-34b]
餘路十人陞陟不限數
 選人任中都官者舊未有薦舉法至是詔其屬有選
 人六員者嵗得舉三員又定提舉市易司歲舉京官
 五員
元祐元年嵗舉陞陟始立額如舉改官及職令之數復
通判舉法詔歳舉京官縣令各一員仍間迭而舉用孫
覺言吏部選人改官嵗以百人為額
紹聖元年右司諫朱勃言選人初受任雖有能者法未
[038-35a]
得舉為京官而有挾權善請求者職官縣令舉員既足
又併改官舉員求之詔歴任通及三考而資序已入幕
職令録方許舉之改官又言選人改官嵗限百人而元
祐變法三人為甲月三引見積累至今待次者亡慮二
百八十餘人以數而計歴二年三季始得畢見請酌元
豐令增損之詔依元豐五日而引一甲甲以三人歲毋
過一百四十人俟待次不及百人别奏定
大觀四年裁減國學長貳歲舉改官而立之數大司成
[038-35b]
十五員祭酒司業各八員
政和三年尚書省修立改官格承直郎至登仕郎六考
將仕郎七考有改官舉主而職司居其一即與磨勘如
因坐公私愆犯各隨輕重加考及舉官有差從之
七年臣僚言官冗吏員增多本因入流日衆熙寧郊禮
文武奏補總六百一十一員元豐六年選人磨勘改京
朝官總一百三十有五員近考之吏部政和六年郊恩
奏補約一千四百六十有竒選人改官約三百七十有
[038-36a]
奇其来既廣吏員益衆欲節其来惟嚴守磨勘舊法不
可茍循妄予而已且今之磨勘有局務減考第者有用
逺減舉官者有用酬賞比類者有因大人特舉者有託
因事到闕而不用滿任者有約法違礙許先次而改者
凡皆棄法用例法不能束而例日益繁茍不裁之將又
倍蓰於今而未可計也請詔三省若吏部舊有正法自
當如故餘皆毋得用例詔惟川廣水土惡弱之地許減
舉如制餘悉用元豐法從事其崇寧四年之制勿行
[038-36b]
髙宗建炎初詔即駐蹕所置吏部時四選散亡名籍莫
考始下諸道州府軍監條具屬吏寓官之爵里年甲出
身歴任功過舉主到罷月日編而籍之
 詔京畿京東西河北河東士夫在部注授雖銓未中
 而年及者皆聽注官二年詔京官赴行在者令吏部
 審量非政和以後進書頌及直赴殿試之人乃聼參
 選在部知州軍通判簽判及京朝官知縣監當舊以
 三年為任者令權以二年為任兵休仍舊以赴調者
[038-37a]
 萃東南選法留滯故也
四年言者論近世銓衡之官守法不立自京黼用事有
詣堂及吏部闕者判一取字雖已注人亦奪予之甚至
部有佳闕密獻以自効為寒逺患踰二十年望眀戒吏
部長貳自今堂中或取部闕並須執守毋得供報從之
紹興元年詔館職選人到任及一年通理四考並自陳
改官
 選人改官舊無定數紹興以後多不過九十人少或
[038-37b]
 至五十人紹興二十年八十八人二十五年六十八/人三十年七十四人三十一年五十人
 捕盗及職事官皆不在數三十二年遂至一百十三
 人孝宗患之隆興元年四月詔以百員為額乾道三
 年七月又通四川為百二十員七年十月有司請不
 限員奏可時虞丞相當國也淳熙初上以官冗稍嚴
 陞改之令於是六年引見改官不及七十員而捕盗
 在焉周洪道為吏部尚書七年二月因請以七十員
 為額是年四月又增八十員職事官并引見改官六
[038-38a]
 十五人四川換給一十五人特㫖改官不與十三年
 三月又詔職事官改官在八十員嵗額之外自是歲
 改京官者僅百員今遂為永制奏舉京官祖宗時無
 定數有其人則舉之太平興國後諸州通判亦得舉
 京官熙寧中取以為提舉常平官員數元祐中嘗暫
 復之至紹聖又罷淳熙六年九月上以嵗舉京官數
 濫命給舍臺諫議之王仲行傅希呂時兼給事中乃
 請六曹寺監戸部右曹/郎官同歲減舉員三之一諸路監司
[038-38b]
 減四之一禮部國子監長貳減三之二前執政歲減
 二員諸州無縣者歲止一員嵗終不除運副而判官
 補發者不理為職司奏可慶元元年十一月復詔判
 官補發副狀理為職司又詔職司狀不得用二紙用
 姚察院愈奏也在京選人舊無外路監司薦舉渡江
 後詔以六部長貳作職司乾道七年九月罷之惟館
 學官通理四考不用舉主改官盖累聖優賢之意
二年呂頥浩言近世堂除多侵部注士人失職宜倣祖
[038-39a]
宗故事外自監司郡守及舊格堂除通判内自察官省
郎已上館職書局編修官外餘闕并寺監丞法寺官六
院等武臣自凖備將領正副將已上其部將廵尉指使
以下並歸部注從之
三年右僕射朱勝非等上吏部七司敇令格式一百八
十八卷自渡江後文籍散佚㑹廣東轉運司以所録元
豐元祐吏部法来上乃以省記舊法及續降指揮詳定
而成此書
[038-39b]
五年詔自今注擬並選擇非老疾及不曾犯贓與不縁
民事被罪之人時建議者云州縣親民莫如縣令今率
限以資格雖貪懦之人一或應格則大官大職得以自
擇請詔監司郡守條上劇邑遴選清平廉察之人如前
日預十科之目者為之
二十二年右諌議大夫林大鼐上言曰中興之初恩或
非泛人得僥倖有以從軍而改秩者有以捕盗而改秩
者有以登對而改秩者今則朝廷無事謹惜名器改秩
[038-40a]
無他惟有舉薦一路而貪躁者速化廉靜者陸沉臣欲
取考第員數增減以便之增一任者減一員十考者用
四十二考者用三十五考者用二如減舉法行須實歴
縣令不得仍請嶽祠其或負犯殿選自如常坐士有應
此格者行無玷闕年亦蹉跎無非孤寒老練安義分之
人望付有司條上以弭奔競 議者以進士登科門蔭
子弟纔沾一命不復參部多干堂除有紊銓法詔禁之
二十九年敇令所刪定官聞人滋請凡在官者歴任及
[038-40b]
十考以上無公私過犯雖舉削不及格許降等升改或
疑其太濫則取吏部累年改官酌中人數立為限隔舉
狀年勞參酌並用於是天子以其議下近臣而中書舍
人洪遵給事中王希亮等上議曰自一命已上仕於州
縣之間雖有真賢實廉勢不能自逹於上故為之立薦
舉之法必使之歴任六考所以遲其嵗月而責其赴功
必使之舉官五員所以多其保任而必其可用若舉之
而非其人有才而不見舉是則監司郡守之罪而非法
[038-41a]
之不善也今如議臣所請則有力者惟圖見次無才者
茍冀終更率不過出官十餘年可以坐待京秩此不可
一也今欲酌每嵗改官之員減其分數以待無舉削者
則當被舉之人必有失職淹滯之嘆此不可二也京官
易得馴至郎位任子之恩愈不可減非所以救末流之
弊此不可三也夫祖宗之法非有大害未易輕議今一
旦取二百年成法而易之此不可四也臣以為如故便
滋議遂寢
[038-41b]
三十一年詔初官有出身三考無出身四考方聽受監
司郡守京削之薦
三十二年吏部侍郎凌景夏言國家設銓選以聼羣吏
之治其掌於七司著在令甲則所守者法也今陞降於
胥吏之手有所謂例焉長貳有遷改郎曹有替移来者
不可以復知去者不能以盡告索例而不獲雖有强眀
健敏之才不復致議引例而不當雖有至公盡理之事
不復可伸貨賄公行姦弊滋甚嘗覩漢之公府則有辭
[038-42a]
訟比以類相從使不良吏不得生因縁尚書則有决事
比以省請讞之弊比之為言猶今之例臣謂今吏部七
司亦宜許置例冊凡換給之期限戰功之定處去失之
保任書填之審實奏薦之限隔酬賞之用否凡經申請
或白堂或取㫖者毎一事已命郎官以次擬定而長貳
書之於冊永以為例毎半嵗則上於尚書省仍闗御史
臺而詳焉如是則巧吏無所施而銓叙平允矣
 先是劉珙為吏部員外郎有才智善摘檢姦弊一日
[038-42b]
 命汎中庭張幕設案置令式其中使選集者得出入
 繙閱與吏辯吏愕眙不能對時議翕然稱之
孝宗隆興元年詔選人歴十二考已上無贓私罪與減
舉主一員
 用聞人滋之言也舊舉主須員足乃以其牘上若舉
 主物故或罷免則不計故有得薦牘十餘而不克磨
 勘者淳熙中始有逐旋放散之令人皆便之
乾道二年令科舉前一嵗量留司戸簿尉職官教官窠
[038-43a]
闕以待黄甲進士 又詔見任在京監當六部架閣等
如係京朝官以上須實歴知縣一任始聼闗陞通判資
序初改秩者如之是時多以堂除理實歴越次闗陞故
有斯詔
 先是有出身人許注教官理為作縣是嵗詔自今有
 出身曾任縣令初改官許注教官餘並先注知縣自
 是改秩者無不製邑矣
淳熙元年參知政事龔茂良言官人之道在朝廷則當
[038-43b]
量人才在銓部則宜守成法夫法本無弊而例實敗之
法者公天下而為之者也例者因人而立以壞天下之
公者也昔者之患在於用例破法比年之患在於因例
立法故謂吏部者例部也今七司法自晏敦復裁定不
無疎略然已十得八九有司守之以從事可以無弊而
循情廢法相師成風葢用例破法其害小因例立法其
害大法常靳例常寛今至於法令繁多官曹冗濫蓋繇
此也望詔有司裒集參附法及乾道續降申眀重行考
[038-44a]
定非大有抵捂者弗去凡渉寛縱者悉刋正之庶㡬國
家成法簡易眀白賕謝之姦絶冒濫之門塞矣於是詔
從修焉既而吏部尚書蔡洸以改官奏舉磨勘差注等
條法分門編類冠以吏部條法總類為名十一月參知
政事龔茂良進吏部七司敇令格式申眀三百卷詔頒
行焉
三年吏部言六十不得入選今文臣武臣皆有隱減年
甲之弊詔禁之時州郡上闕狀稽違多畀人私攝乃詔
[038-44b]
下諸道轉運司州委通判縣委縣丞監司委屬官以時
申發稽違隱漏者罪之
光宗紹熙二年吏部侍郎羅㸃言銓量之法得以察其
人物覈其功過而進退之而有司奉行寖成文具羣趨
而進一揖而退是非賢否一不暇問甚者循習舊例纔
注差遣更不銓量伏請自今令長貳從容接談稍問以
事除癃疾已有定法如絶不通曉及有過尤者别與注
擬從之
[038-45a]
寧宗慶元中制初改官人必作令謂之須入中興以来
數申嚴其令今除殿試上三名南省元外並令作邑自
後雖宰相子甲科人無不宰邑者矣
 
 
 
 
 
[038-45b]
 
 
 
 
 
 
 
 文獻通考卷三十八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