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獻通考 > 文獻通考 卷二十八
[028-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二十八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選舉考一
  舉士
周官大司徒以鄉三物敎萬民而賔興之一曰六德知
仁聖義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三曰六藝禮樂
射御書數物猶事也興猶舉也民三事敎成鄉大夫舉/其賢者能者以飲酒之禮賔客之既則獻其
[028-1b]
書於/王
鄉大夫三年則大比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鄉
老及鄉大夫帥其吏與其衆寡以禮禮賔之鄭司農云/興賢若今
舉孝廉興能/若今舉茂材厥明鄉老及鄉大夫羣吏獻賢能之書於
王王再拜受之登於天府内史貳之天府掌祖廟之寶/藏者内史副寫其
書者當詔王/爵祿之時退而以鄉射之禮五物詢衆庶一曰和二
曰容三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興舞當射之時民必/觀焉因詢之也
謂使民興賢出使長之使民興能入使治之
[028-2a]
王制命鄉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詳見學/校考
州長各掌其州之教治政令之法正月之吉各屬其州
之民而讀法以考其德行道藝而勸之以糾其過惡而
戒之若以歲時祀祭州社則屬其民讀法亦如之三年
大比則大考州里以贊鄉大夫廢興
黨正各掌其黨之政令敎治及四時之孟月吉日則屬
民而讀邦法以糾戒之以四孟月朔日讀法者/彌親民者於教亦彌數春秋祭
禜亦如之正嵗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以嵗時涖
[028-2b]
校比及大比亦如之
族師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月吉則屬民而讀邦法書
其孝悌睦婣有學者
閭胥各掌其閭之徵令凡春秋之祭祀役政喪紀之數
聚衆庶既比則讀法書其敬敏任恤者
 禮書曰閭胥聚民無常時族師屬民有常月族師嵗
 屬以月吉與春秋黨正嵗屬以孟吉與正歲州長嵗
 屬以正月之吉與春秋然後鄉大夫三年大比之以
[028-3a]
 卑者其職煩尊者其事簡也由黨正而下有所讀有
 所書州長則有所讀無所書而有所考鄉大夫則考
 而興之無所讀敬敏任恤易知者也故閭師書之孝
 悌睦婣有學難知者也故族師書之德行則非特孝
 悌也道藝則非特有學也故黨正書之書之者易考
 之興之者難故書之止於黨正考之在州長興之在
 鄉大夫以卑者其責輕尊者其任重也凡此皆敎之
 有其術飬之有其漸方其在學也一年視離經辨志
[028-3b]
 三年視敬業樂羣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
 友謂之小成九年知𩔖通達强立而不反謂之大成
 此中年考校之法也大胥掌學士之版春合舞秋合
 聲於其合聲則頒次其所學而辨異之諸子掌國子
 之倅春合諸學秋合諸射以考其藝而進退之比年
 考校之法也學之考校如此鄉之考察又如彼所掌
 非一人所積非一日此人人所以莫不激昻奮勵以
 趨上之所造也
[028-4a]
遂大夫各掌其遂之政令三嵗大比則率其吏而興甿
眀其有功者屬其地治者興甿舉民賢能如六鄉之所/為也屬猶聚也又因舉吏治
有功者而聚勅/其餘以治職事
  按六鄉之外為六遂遂大夫之職猶鄉大夫之職
  也州長以下之職猶縣正以下之職也然勵教化
  興賢能之事鄉詳而遂畧先儒謂鄉以教為主遂
  以耕為主豈遂民不可教而鄉民不可耕邪蓋亦
  當互文以推之
[028-4b]
國語齊桓公内政之法正月之朝鄉長復事君親問焉
曰於子之鄉有居處好學慈孝於父母聰慧賢仁發聞
於鄉里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明其罪五有
司已於事而竣竣音悛/退伏也公又問焉曰於子之鄉有拳勇
股肱之力秀出於衆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
賢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竣公又問焉曰於子之鄉有
不慈孝於父母不長弟於鄉里驕躁淫暴不用上令者
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下比其罪五有司已於事
[028-5a]
而竣是故鄉長退而修德進賢公親見之遂使役官及
五屬大夫復事公問之如初五屬大夫於是退而修屬
屬退而修縣縣退而修鄉鄉退而修卒卒退而修邑邑
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舉也匹夫有不善可
得而誅也
  因讀國語此章而参以王制所言司徒俊選之事
  然後知古之聖賢其於化民成俗選賢與能二事
  視其賢愚升沉舉切吾身故其為法甚備其敎人
[028-5b]
  也不特上賢以崇德而必欲簡不肖以絀惡其舉
  人也不特進賢受上賞而必欲蔽賢䝉顯戮蓋賞
  罰相胥而行則始不視為具文後世非不立學校
  也而未聞有不帥敎之罰蓋姑選其能者而無能
  之人則聽其自為不肖而已非不興選舉也而未
  聞有蔽賢之戮蓋姑進其用者而未用之人則聽
  其自為不遇而已其敎之也不備其選之也不精
  宜人才之所以日衰也雖然惟其敎訓之法不備
[028-6a]
  所以選舉之塗不精士生斯世盖自為材而未嘗
  有所賴於上之人則所謂焉知賢才而舉之何以
  識其不才而舎之而蔽賢之罰亦無所施矣
漢髙祖十一年詔曰蓋聞王者莫髙於周文伯者莫髙
於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賢者智能豈特古之
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進今吾以天之靈賢
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
絶也賢人既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
[028-6b]
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布告天下使眀
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國相國酇侯下諸侯王御史
中執法下郡守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有賢/者郡
守身自往勸勉令/至京師駕車遣之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行狀年/紀也有而
弗言覺免年老癃病勿遣
文帝十五年詔諸侯王公卿郡守舉賢良能直言極諫
詳見賢良/方正考
孝武元光元年冬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
[028-7a]
元朔五年制詔補博士弟子郡國縣官有好文學敬長
上肅政敎順鄉里出入不悖所聞令相長丞上屬所二
千石二千石謹察可者令與計偕詣太常得受業如弟

  按漢制郡國舉士其目大槩有三曰賢良方正也
  孝廉也博士弟子也然是三者在後世則各自為
  科目其與鄉舉里選又自殊塗矣故姑載其立法
  之始畧見於此而其詳各見本考
[028-7b]
元光五年徵吏民有明當世之務習先聖之術者縣次
續食令與計偕計者上計簿使也郡國每歲遣詣京師/上之偕者俱也令所徵之人與計者偕
来而縣次/給之食也
 先時董仲舒對䇿曰臣愚以為使列侯郡守二千石
 各擇其吏民之賢者嵗貢各二人以給宿衛且以觀
 大臣之能所貢賢者有賞不肖者有罰夫如是諸侯
 吏二千石皆盡心於求賢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
 後遂令州郡舉茂材孝廉皆自仲舒發之
[028-8a]
元朔元年詔曰公卿大夫所使總方畧壹統類廣敎化
美風俗也夫本仁祖義褒德祿賢勸善刑暴五帝三王
所由昌也朕夙興夜寐嘉與宇内之士臻於斯路故旅
耆老復孝敬選豪俊講文學稽参政事祈進民心深詔
執事興廉舉孝庻幾成風紹休聖緒夫十室之邑必有
忠信三人並行必有我師今或闔郡不薦一人是化不
下究而積行之君子壅於上聞也二千石官長紀綱人
倫將何以佐朕燭幽隱勸元元厲蒸庻崇鄉黨之訓哉
[028-8b]
且進賢受上賞蔽賢䝉顯戮古之道也其與中二千石
禮官博士議不舉者罪有司奏議曰古者諸侯貢士壹
適謂之好德適得/其人再適謂之賢賢三適謂之有功廼加
九錫不貢士壹則黜爵再則黜地三則黜爵地畢矣夫
附下㒺上者死附上㒺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
者斥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此所以勸善黜惡也今
詔書昭先帝聖緒令二千石舉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風
易俗也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
[028-9a]
當免奏可
  按齊桓公内政之法與漢髙皇孝武二詔俱為舉
  賢設也觀其辭㫖皆以為人才之遺佚咎在公卿
  之蔽賢至立法以論其罪後来之法嚴繆舉之罰
  而限其塗轍者有之矣未有嚴不舉之罰而責以
  薦揚者也蓋古之稱賢能者皆不求聞逹之士而
  後世之干薦舉者皆巧於奔競之人故法之相反
  如此國家待士之意固薄而士之不自重深可慨
[028-9b]
  也
制郡國口二十萬以上歲察一人四十萬以上二人六
十萬三人八十萬四人百萬五人百二十萬六人不滿
二十萬二歲一人不滿十萬三嵗一人限以四科一曰
德行髙妙志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眀
習法令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四曰剛毅多
畧遭事不惑眀足决斷材任三輔縣令
孝昭元始五年詔舉郡國文學髙第各一人
[028-10a]
元鳳元年賜郡國所選有行義者涿郡韓福等五人帛
人五十疋遣歸
孝宣本始元年地震詔内郡國舉文學髙第各一人
地節三年詔令郡國舉孝悌有行義聞於鄉里者各一

元康元年詔博舉吏民厥身修正通文學明於先王之
術宣究其意者各二人中二千石各一人
元康四年詔遣大中大夫循行天下舉茂材異倫之士
[028-10b]
孝元初元三年詔丞相御史舉天下明隂陽災異者各
三人
建昭四年臨遣諌大夫博士循行天下舉茂材特立之

孝成河平四年日食遣光祿大夫博士行瀕河之郡舉
淳厚有行能直言之士
陽朔二年奉使者不稱詔丞相御史其與中二千石二
千石雜舉可充博士位者使卓然可觀
[028-11a]
鴻嘉二年詔舉淳厚有行義能直言者冀聞切言嘉謀
正朕之不逮
永始二年日食臨遣大中大夫循行天下與部刺史舉
淳樸遜讓有行義者各一人
元延元年詔以日食星隕北邊二十二郡舉勇猛知兵
法者各一人
哀帝建平元年詔大司馬列侯將軍中二千石州牧守
相舉孝悌淳厚能直言通政事延於側陋可親民者各
[028-11b]
一人
四年詔將軍中二千石舉明兵法有大慮者
孝平元始元年以日食詔公卿将軍中二千石舉淳厚
能直言者各一人
二年詔舉武勇有節眀兵法郡一人詣公車 冬詔中
二千石舉治獄平嵗一人
五年召天下通知逸經古記天文歴筭鐘律小學史篇
方術本草及以五經論語孝經爾雅敎授者在所為駕
[028-12a]
一封軺傳遣詣京師至者數千人
東漢之制選舉於郡國屬功曹於公府屬東西曹於天
臺屬吏曹尚書亦曰選部凡郡國守相視事未滿嵗不
得察舉孝㢘以其未久不周知也東漢舉士多以/孝廉詳見本考
建武六年詔舉賢良方正各一人以後並/見本考
建武十二年詔三公舉茂材各一人光祿勲嵗舉茂材
四行各一人監察御史司𨽻州牧嵗舉茂材一人四行/謂淳
厚質樸謙/遜節儉也
[028-12b]
章帝時所徴舉率皆特拜不復簡試士或矯飾謗議漸
生乃詔曰夫鄉舉里選必累功勞今刺史守相不明眞
偽茂材孝㢘嵗以百數既非能著而當授之政事甚無
謂也餘見孝/廉考
 時陳事者多言郡國貢舉率非功次故守職益懈而
 吏事寖䟽咎在州郡有詔下公卿朝臣議大鴻臚韋
 彪上議曰夫國以簡賢為務賢以孝行為首孔子曰
 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夫人才行少能相兼孟公綽
[028-13a]
 優於趙魏老而不可以為滕薛大夫忠孝之人持心
 近厚鍜鍊之吏持心近薄三代所以直道而行者在
 其所以磨之故也士宜以才行為先不可純以閥閱
 然其要在於選二千石二千石賢則貢舉皆得其人
 矣帝深納之
元和二年令郡國上明經者口十萬以上五人不滿十
萬三人
安帝建光元年令公卿特進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國守
[028-13b]
相舉有道之士各一人
元初元年詔三公特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舉
淳厚質直各一人
 陳忠上疏曰嘉謀異策宜輙納用若有道之士對問
 髙者宜垂省覽以廣直言之路書御有詔拜有道髙
 第士沛國施延為侍中
永初二年詔曰間者公卿郡國舉賢良方正遠求博選
開不諱之路冀得至謀以鑒不逮而所對皆循尚浮言
[028-14a]
無卓爾異聞其有百僚及郡國吏人有道術明習災異
隂陽之度璇璣之數者各使指變以聞二千石長吏眀
以詔書博衍幽隱朕將親覽待以不次
順帝陽嘉元年除郡國耆儒十九人補郎舎人
二年又除京師耆儒年六十以上四十八人補郎舎人
及諸王國郎
冲帝永嘉元年尚書令左雄議改察舉之法限年四十
以上儒者試經學文吏試章奏胡廣駮之詔從雄議詳/見
[028-14b]
孝廉/門
  先公曰公府三公府也端門太㣲垣左右執法所
  舎即御史府猶近世御史臺覆試進士之法也試
  之公府而覆之端門此所以牧守不敢輕舉而察
  選清平也是法也胡廣首駮其非帝不從既行而
  廣出為濟隂太守首坐繆舉之罰蓋公正之法庸
  回者之所不便也左伯豪在當世風節剛勁舉雄
  者虞詡也雄所舉者周舉也觀舉雄者與雄所舉
[028-15a]
  者雄之為人可知矣得雄之為人雄之為法可知
  矣范史推其效驗至於傾而未顚決而未潰皆仁
  人君子心力之所為而陳蕃李膺之徒皆在雄法
  中所得之人其坐繆舉者胡廣輩爾
靈帝建寧元年詔郡國守相舉有道之士各一人
  范曄論曰漢初詔舉賢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
  斯亦貢士之方也中興以後復増淳朴有道賢能
  直言獨行髙節質直清白淳厚之屬榮路既廣觖
[028-15b]
  望難裁自是竊名偽服寖以流競權門貴仕請謁
  繁興自左雄任事限年試才雖頗有不密固亦因
  識時宜而黄瓊胡廣張衡崔瑗之徒泥滯舊方互
  相詭駮循名者屈其短算實者挺其効故雄在尚
  書天下莫敢妄選十餘年間稱為得人斯亦效實
  之證乎順帝始以童弱反政而號令自出知能任
  使故士得用情天下喁喁仰其風采遂乃備元纁
  玉帛以聘南陽樊英天子降寢殿設壇席尚書奉
[028-16a]
  引延問得失急登賢之舉虚降已之禮於是處士
  鄙生㤀其拘儒拂巾衽褐以企旌車之招矣至乃
  英能承風俊乂咸事若李固周舉之淵謨𢎞深左
  雄黄瓊之政事正固桓焉楊厚以儒學進崔瑗馬
  融以文章顯吳祐蘓章种暠欒巴牧民之良幹龎
  參虞詡將帥之宏規王龔張皓虚心以推士張綱
  杜喬直道以糾違郎顗隂陽詳密張衡機術特妙
  東京之士於兹盛焉向使廟堂納其髙謀疆場宣
[028-16b]
  其智力帷幄容其謇辭舉措禀其成式則武宣之
  軌豈其逺而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可為恨哉
  逮孝桓之時碩德繼興陳蕃楊秉處稱賢宰皇甫
  張段出號名將王暢李膺彌縫衮闕朱穆劉陶獻
  替匡時郭有道奬鑒人倫陳仲弓𢎞道下邑其餘
  宏儒逺智髙心潔行激揚風流者不可勝言而斯
  道莫振文武陵墜在朝者以正議嬰戮謝事者以
  黨錮致災徃車雖折而来軫方遒所以傾而未顚
[028-17a]
  決而未潰豈非仁人君子心力之為乎
魏文帝時三方鼎立士流播遷四民錯雜詳覆無所
延康元年尚書陳羣以為天朝選用不盡人才乃立九
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選擇州郡之賢有
識鑒者為之區别人物第其髙下又制郡口十萬以上
嵗察一人其有秀異不拘户口其武官之選俾䕶軍主

 州郡縣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處人在諸府公卿及
[028-17b]
 臺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為之區别所管人物定為
 九等其有言行修著則升進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
 五倘或道義虧缺則降下之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
 矣是以吏部不能審定覈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
 銓第等級憑之授受謂免乖失及法弊也唯能知其
 閥閱非復辨其賢愚所以劉毅云下品無髙門上品
 無寒士南朝至於梁陳北朝至於周隋選舉之法雖
 互相損益而九品及中正至開皇中方罷
[028-18a]
黄初三年詔曰今之計考古之貢士也十室之邑必有
忠信若限年然後取士是吕尚周晋不顯於前世也其
令郡國所選勿拘老幼儒通經術吏達文法到皆試用
有司糾故不以實者
齊王嘉平初曹爽既誅司馬宣王秉政詳求理本中護
軍夏侯元言曰夫官才用人國之柄也故銓衡專於臺
閣上之分也孝行考乎閭巷優劣任之鄉人下之敘也
夫欲清敎審選在明其分敘不使相涉而已今令中正
[028-18b]
但考行倫輩輩當行均斯可官矣行有大小比有髙下
則所任之次渙然别矣奚必使中正干銓衡之機於下
而執機柄者有所委仗於上上下交侵以生紛錯哉且
衆職之屬各有官長但使官長各以其屬能否獻之臺
閣則據官長能否之第參以鄉閭德行之次擬其倫比
勿使偏頗中正則唯考行迹别其髙下審定軰𩔖勿使
升降而總之於臺閣官長所第中正所輩擬比隨次率
而用之如其不稱責負在外則内外相參得失有所庶
[028-19a]
可靜風俗而審官才矣兼請除重設之官定服制之等
宣王辭不能改請俟於他賢
晉武帝泰始五年詔州郡舉勇猛秀異之才
 散騎常侍傅𤣥皇甫陶以為政敎頹敝風俗不淳上
 疏曰近者魏武好法術而天下貴刑名魏文慕通逹
 而天下賤守節其後綱維不攝而虚無放誕之論盈
 於朝野使天下無復清議而亡秦之病復發於今陛
 下聖德化鄰唐虞唯未舉清逺有禮之臣以敦風節
[028-19b]
 未退虚鄙以懲不恪也帝乃使元草詔進之元奏曰
 臣聞先王分士農工商以經國制事各一其業而殊
 其務自士以上子弟則為之立太學以教之選明師
 以訓之隨才優劣以之授用農以豐其食工以足其
 器商賈以通其貨故雖天下之大兆庶之衆而無游
 人在其間漢魏不定其分百官子弟不修經藝而務
 交游未知蒞事而坐享天禄農工之業多廢或逐淫
 利而離其事徒繫名於太學然不聞先王之風今聖
[028-20a]
 政滋始而漢魏之失未改散官衆而學校未設游手
 多而親農者少工器不盡其宜臣以為宜亟定其制
 前皇甫陶上事欲令賜拜散官皆課使親耕天下享
 足食之利禹稷躬稼祚崇後代是以明堂月令著帝
 籍之制伊尹古之名臣耕於有莘晏嬰齊之大夫避
 莊公之難亦耕於海濵昔者聖帝明王賢佐俊士皆
 嘗従事於耕農矣王人賜官冗散無事者不督使學
 則當使耕無縁放之使坐食百姓也今文武之官既
[028-20b]
 衆而賜拜不在職者又多加服役為兵不得耕稼當
 農者之半南面食祿者叁倍於前使冗散之官為農
 收其租稅家得其實而天下之榖可以無乏矣虞書
 曰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是為九年之後乃有遷
 叙也故居官久則念立愼終之化不久則競為一切
 之政六年之限日月淺近不周黜陟陶之所上義合
 古制惟陛下裁之武帝甚善而終不能用於時雖風
 敎頽失而無典制然時有清議尚能勸俗陳壽居喪
[028-21a]
 使女奴丸藥積年沉廢郄詵篤孝以假葬違常降品
 一等其為懲勸如是其後中正任久愛憎由已而九
 品之法漸弊遂計官資以定品格天下惟以居位者
 為貴尚書僕射劉毅以九品者始因魏初喪亂是軍
 中權時之制非經久之典也宜用土斷復古鄉舉里
 選之法上疏曰夫九品有八損而官才有三難皆興
 替之所由也人物難知一也愛憎難防二也情偽難
 明三也今之中正定九品髙下任意榮辱在手操人
[028-21b]
 主威福奪天朝權勢愛惡隨心情偽由已上品無寒
 門下品無世族公無考校之負私無告訴之忌損政
 之道一也置州郡者本取州里清議咸所歸服將以
 鎭異同一言議不謂一人之身了一州之才一人不
 審遂為坐廢若然雖宣尼之聖莫不有過則可廢何
 獨責於中人哉使是非之論横於州里嫌隙之讎結
 於大臣損政之道二也本立格制謂人倫有序若貫
 魚成次才德優劣倫輩有首尾也今之中正坐徇其
[028-22a]
 私推貴異之器使在九品之下負載不肖越在成人
 之首損政之道三也委以一國之重而無賞罰之防
 使得縦横無所顧憚諸受枉者抱怨積久獨不䝉天
 地無私之德長壅蔽於邪人之銓損政之道四也古
 先政敎崇鄉黨之義故得天下之人退而修本今一
 國之士多者千數或流徙異邦或給事殊方猶不識
 其面况能盡其才乎而中正知與不知將定品狀必
 采聲於臺府納毁於流言任已則有不識之弊聽受
[028-22b]
 則有彼此之偏所知以愛憎奪其平所不知者以人
 事亂其度既無鄉老紀行之議又非朝廷考績之課
 遂使為官之人棄近求逺背本趨末損政之道五也
 凡所以立品設狀者求人才而論功報也今於限當
 報雖職之髙還附卑品無績於官而獲髙叙是為抑
 功實而崇虚名也損政之道六也凡官不同事人不
 同能今九品不狀才能之所宜而以九等為例以品
 取人或非才能之所長以狀取人則為本品之所限
[028-23a]
 若狀得其實猶品狀相妨况不實者乎損政之道七
 也前九品詔書善惡必書以為褒貶今之九品所下
 不章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廢褒貶之義任愛憎之斷
 天下之人焉得不懈於德行而銳於人事乎損政之
 道八也職名中正實為姦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損臣
 以為宜罷中正除九品棄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
 制
  按魏晋以来雖立九品中正之法然仕進之門則
[028-23b]
  與兩漢一而已或公府辟召或郡國薦舉或由曹
  掾積累而升或由世胄承襲而用大率不外此三
  四塗轍然諸賢之說多欲廢九品罷中正何也蓋
  鄉舉里選者採毁譽於衆多之論而九品中正者
  寄雌黄於一人之口且兩漢如公府辟掾屬州郡
  選曹僚皆自薦舉而自試用之若非其人則非特
  累衡鑑之明抑且失倚毗之助故終不敢十分徇
  其私心至中正之法行則評論者自是一人擢用
[028-24a]
  者自是一人評論所不許則司擢用者不敢違其
  言擢用或非其人則司評論者本不任其咎體統
  脉絡各不相關故徇私之弊無由懲革又必限以
  九品專以一人其法太拘其意太狭其跡太露故
  趨勢者不暇舉賢如劉毅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
  無世族是也畏禍者不敢疾惡如孫秀為琅琊郡
  吏求品於清議王戎從弟衍衍將不許戎勸品之
  及秀得志朝士有怨者皆被害戎衍獨免是也快
[028-24b]
  恩讎者得以自恣如何劭初亡袁粲弔劭子岐岐
  辭以疾粲曰今年決下婢子品是也又如陳夀遭
  父喪有疾使婢丸藥客見之鄉里以為貶坐是沉
  滯累年謝惠連愛幸㑹稽郡吏杜德靈及居父憂
  贈以五言詩十餘首坐廢不豫榮伍尚書僕射殷
  景仁愛其才乃白文帝言臣小兒時便見此文而
  論者云是惠連其實非也文帝曰若此便應通之
  元嘉七年乃始為彭城王義康参軍閻纘父卒繼
[028-25a]
  母不慈纘恭事彌謹而母疾之愈甚乃誣纘盜父
  時金寳訟於有司遂被清議十餘年纘孝謹不怠
  母後意觧更移中正乃得復品以此三事觀之其
  法甚嚴然亦太拘蓋人之履行稍虧者一入品目
  遂永不可以抆拭湔滌則天下無全人矣况中正
  所品者未必皆當乎固不若採之於無心之鄉評
  以詢其履行試之以可見之職業而驗其才能一
  如兩漢之法也
[028-25b]
東晋元帝制揚州嵗舉二人諸州各一人時以天下喪
亂務存慰勉逺方孝秀不復䇿試到即除署既經畧粗
定乃詔試經有不中科刺史太守免官其後孝秀莫敢
應命有送至京師皆以疾辭
太興三年尚書孔坦議請普延五嵗許其講習仍詔孝
廉申至七年而秀才如故也
  按孝廉諸科自東漢以来皆有策試之事夫以文
  墨小技而定其優劣已不足以稱其科名矣今觀
[028-26a]
  東晋之事則應舉者皆不能試之人且以孝廉秀
  才自名而必遲以五嵗待其講習乃能預於試不
  亦有靦面目乎然觀惠帝永寧初王接舉秀才報
  友人書曰今世道交喪將遂剝亂而智識之士鉗
  口韜筆非榮此行欲極陳所言冀有覺悟㑹是嵗
  三王舉義惠帝復阼以國有大慶天下秀才孝廉
  一皆不試接以為恨然則上下相䝉姑息具文其
  来久矣宜其皆欲僥倖於不試也
[028-26b]
宋制丹陽吳郡㑹稽吳興四郡嵗舉二人餘郡各一人
凡州秀才郡孝廉至皆䇿試天子或親臨之及公卿所
舉皆屬於吏部序才銓用凡舉得失各有賞罰失者其
人加禁錮年月多少隨郡議制
文帝元嘉中限年三十而仕孝武即位仕者不拘長㓜
詳見舉/官門
齊尚書都令史駱宰議䇿秀才格五問並得為上四三
為中二為下一不合與第謝超宗以為片辭折獄寸言
[028-27a]
挫衆魯史褒貶孔論興替皆無俟繁而後秉裁夫表事
之深析理之㑹豈必委牘方切理道非患對不盡問患
以常文弗竒必使一通峻正寧劣五通而常與其俱竒
一亦宜採詔從宰議因習宋代限年之制然而鄉舉里
選不覈才德其所進取以官婚胄籍為先遂令甲族以
二十登仕後門以三十試吏故有増年矯貌以圖進者
其時士人皆厚結姻援奔馳造請浸以成俗至和帝時
梁武帝為丞相上表曰前代選官皆立選簿應在貫魚
[028-27b]
自有銓次胄籍升降行能臧否或素定懐抱或得之輿
論故得簡通賔客無俟掃門頃代陵夷九流乖失其有
勇退忘進懐質抱直者選部或以未經朝謁難於進用
或有晦善藏聲自埋衡泌者又以名不表著絶其階緒
必湏書刺投狀然後彈冠則是驅廹廉撝奬成澆競愚
謂自今選曹宜精隱覈依舊立簿使冠履無爽名實不
違庶人識涯涘造請自息且聞中間立格甲族以二十
登仕後門以過立試吏求之愚懐抑有未達何者設官
[028-28a]
分職惟才是務若限嵗登朝必増年就官故貌實幼童
籍已踰立滓穢名教於斯為甚乃施行
梁初無中正制年二十五方得入仕天監中又制九流
常選年未三十不通一經者不得為官若有才同甘顔
勿限年次至七年州置州重郡置郡崇鄉置鄉豪各一
人專典捜薦無復膏粱寒素之隔普通七年詔凡州嵗
舉二人大郡一人
敬帝太平二年復令諸州各置中正仍舊放選舉皆湏
[028-28b]
中正押上然後量授不然則否
 尚書左僕射沈約論曰漢末喪亂魏武始創軍中倉
 卒權立九品蓋以論人才優劣非謂代族髙卑因此
 相沿遂為成法自魏至晉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
 品人而舉代人才升降蓋寡徒以憑籍代資用相凌
 駕都正俗士斟酌時宜品目多少隨事俯仰劉毅所
 云下品無髙門上品無賤族也嵗月遷訛斯風漸篤
 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已還遂成卑庻周漢之道
[028-29a]
 以智役愚臺𨽻参差用成等級魏晋以来以貴役賤
 士庶之科較然有辨夫人君南面九重懸絶陪奉朝
 夕義隔鄉士階闥之任宜有司存武帝天監中約又
 上疏曰頃自漢代本無士庶之别自非仕宦不至京
 師罷公卿牧守並還鄉里小人瞻仰以成風俗且庠
 校棊布傳經授受學優而仕始自鄉邑本於小吏幹
 佐方至文學功曹積以嵗月乃得察舉人才秀異始
 為公府所辟遷為牧守入作台司漢之得人於斯為
[028-29b]
 盛今之士人並聚京邑其有守土不遷見謂愚賤且
 當今士子繁多畧以萬計常患官少才多無以處秀
 才自别是一種任官非若漢代取人之例也假使秀
 才對五問可稱孝廉答一䇿能過此乃雕蟲小道非
 關理功得失以此求才徒虚語耳鴻臚卿裴子野又
 論曰書云貴貴為其近於君也天下無生而貴者是
 故道義可尊無擇負販茍非其人何取代族周衰禮
 壊政出臣下卿士大夫自相繼及非夫嗣嫡猶等家
[028-30a]
 臣且徒歩匹夫見禮侯伯式閭擁篲無絶於時其後
 四方豪勢之家門客千數卑身折節比食同袍雖相
 傾倚亦成風俗迄於二漢尊儒重道朝廷州里學行
 是先雖名公子孫還齊布衣之士士庶雖分而無華
 素之隔有晋以来其流稍改草澤髙士猶厠清塗降
 及季年專稱閥閱自是三公之子傲九棘之家黄散
 之孫蔑令長之室轉令互争銖兩所論必門户所議
 莫賢能茍且之俗成傲慢之禍作非所以敦𢎞退讓
[028-30b]
 厲德興化之道也
陳依梁制凡年未三十不得入仕唯經學生䇿試得第
諸州迎主簿西曹左奏及嘗為挽郎得未壯而仕詳見/舉官
門/
後魏州郡皆有中正掌選舉每以季月與吏部銓擇可
否其秀才對䇿第居中上表叙之詳見舉/官門
 韓麒麟子顯宗上言前代取士必先正名故有賢良
 方正之稱今州郡貢察徒有秀孝之名而無秀孝之
[028-31a]
 實而朝廷但檢其有門地不復彈坐如此則可别貢
 門地以叙士人何假置秀孝之名或云代無竒才不
 若取士於門此亦失矣豈可以代無周召便廢宰相
 而不置哉但當較其寸長銖重者即先叙之則賢才
 無遺矣
正始元年冬乃罷諸郡中正詳見舉/官門
北齊選舉多沿後魏之制凡州縣皆置中正其課試之
法中書䇿秀才集書䇿貢士考功郎中策㢘良天子常
[028-31b]
服乗輿出坐於朝堂中檻秀孝各以班草對字有脫誤
者呼起立席後書有濫劣者飲墨水一升文理孟浪者
奪席脫容刀
周武帝既平齊廣收遺佚乃詔山東諸州舉明經幹理
者上縣六人中縣五人下縣四人至宣帝大成元年詔
州舉髙才博學為秀才郡舉經明行修者為孝廉上州
上郡嵗一人
隋文帝開皇七年制諸州嵗貢三人工商不得入仕
[028-32a]
 杜正𤣥開皇舉秀才試䇿髙第時海内惟正𤣥一人
 舉秀才餘常貢者隨例銓注訖正𤣥獨不得進止曹
 司以䇿過楊素素怒曰周孔更生尚不得為秀才刺
 史何忽妄舉此人素志在試退正𤣥乃手題使擬司
 馬相如上林賦王褒聖主得賢臣頌班固燕然山銘
 張載劍閣銘白鸚鵡賦曰我不能為君住宿可至未
 時令就正𤣥及時並了素大驚曰誠好秀才其弟正
 藏亦舉秀才蘇威監選時射䇿甲第者合奏曹司難
[028-32b]
 為别奏抑為甲科正藏訴屈威怒改為丙第正倫亦
 舉秀才隋世天下舉秀才不十人而正𤣥一門三秀
 才
  按常貢者不分優劣隨例銓注之人也舉秀才者
  文才傑出對䇿髙第之人也隋雖有秀才之科而
  上本無求才之意下亦無能應詔之人間有一二
  則反訝之且嫉之矣楊素苛酷俗吏宜其疾視如
  此蘇威儒者也亦復沮抑正藏士生斯時何其不
[028-33a]
  幸邪
 治書侍御史李諤以選才失中上書曰自魏之三祖
 更尚文詞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蟲之小藝下之從上
 有同影響競騁浮華遂成風俗江左齊梁其弊彌甚
 貴賤賢愚唯務吟咏遂復遺理存異尋虚逐㣲競一
 韻之竒争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
 盈箱惟是風雲之狀代俗以此相髙朝廷據兹擢士
 禄利之路既開愛尚之情愈篤於是閭里童昏貴遊
[028-33b]
 總丱未窺六甲先製五言捐本逐末流徧華壤遞相
 師祖澆漓愈扇及大隋受命聖道聿興是以開皇四
 年普詔天下公私文翰並宜實錄其年九月泗州刺
 史司馬幼之上表華艷付所司理罪由是公卿大臣
 咸知正路莫不鑽仰墳索棄絶華綺擇先王之令典
 行大道於兹代如聞在外州縣仍踵弊風選吏舉人
 未遵典則至於宗黨稱孝鄉曲歸仁學必典謨交不
 茍合則擯落私門不加收齒其學不稽古逐俗隨時
[028-34a]
 作輕薄之篇章結朋黨而稱譽則選充吏職舉送天
 朝蓋由縣令刺史未行風敎猶挾私情不存公道臣
 既忝憲司職當糾察若聞風即劾恐掛網者多請勅
 諸司普加捜訪有如此者具狀送臺
煬帝始建進士科
 
 
 
[028-34b]
 
 
 
 
 
 
 
 文獻通考卷二十八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