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通典 > 通典 卷一百六十八
[173-1a]
欽定四庫全書
 通典卷一百六十八
  唐 京 兆 杜  佑 君  卿 纂
 刑六
  肉刑議漢/ 後漢/ 魏/ 晉/ 東晉/
漢文帝十三年齊太倉令淳于意有罪逮繫長安當刑
其女緹縈上書曰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廉平今坐法當
刑妾痛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屬聯也/之欲反雖欲改
[173-1b]
過自新其道無繇妾願没入為官婢贖父刑罪天子悲
憐其意遂下令曰蓋聞有虞氏之時畫衣冠異章服以
為戮而人弗犯今法有肉刑三黥劓二左/右趾一而姦不止吾
甚自媿夫訓道不純愚人䧟焉詩曰愷悌君子民之父
母今刑者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息生/也或欲改行為
善而道無繇豈稱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丞相張
蒼御史大夫馮敬奏議定律令諸髠者完為城旦舂當
黥者髠鉗為城旦舂當劓者笞三百當斬左趾者笞五
[173-2a]
具刑制/上篇○班固曰善乎孫卿之論曰時俗之為説者
以為治古無肉刑治古為上古/至治之時有象刑墨黥之屬菲履
赭衣而不純菲草履也純縁也衣不加縁示/有耻也菲扶味反純之允反是不然矣
以為治古則人莫觸罪邪豈獨無肉刑哉亦不待象刑
人不犯法則/象刑無所施以為人或觸罪戾而直輕其刑是殺人
不死而傷人者不刑也罪至重而刑至輕人無所畏亂
莫大焉凡制刑之本將以禁暴惡以懲其末也懲止/也
人者不死傷人者不刑是惠暴而寛惡也故象刑非生
[173-2b]
於治古方起於亂今也古無象刑也所以有象刑之言/者近起今人惡刑之重故逺推
治古之聖君但以象/刑而天下自理也凡爵列官職賞慶刑罰皆以類相
從者也一物失稱亂之端也稱宜/也德不稱位能不稱官
賞不當功刑不當罪不祥莫大焉夫征暴誅悖治之威
也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是百王之所同未有知其所由
來者也故治則刑重亂則刑輕代所以治者乃刑重也/所以亂者乃刑輕也
犯治之罪固重犯亂之罪固輕也書云刑罰世輕世重
此之謂也周書甫刑之辭也刑/罰輕重各隨其時所謂象刑惟明者言象
[173-3a]
天道而作刑虞書益稷曰咎繇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明言敬其次序施用刑法皆明白也
安有菲履赭衣者哉孫卿之言既然又因俗説而論之
曰禹承堯舜之後自以德衰而制肉刑湯武順而行之
者以俗薄於唐虞故也今漢承衰周暴秦極弊之流俗
已薄於三代而行堯舜之制是猶以鞿而御駻突鞿覊/也以
繩縳馬曰鞿駻突惡/馬也馬絡頭曰覊違救時之宜矣且除肉刑者本欲
以全民也今去髠鉗一等轉而入於大辟以死罔民失
本惠矣罔謂/羅網故死者歳以萬數刑重之所致也至乎穿
[173-3b]
窬之盜忿怒傷人男女滛佚逸/同吏為姦贜若此之惡髠
鉗之罰又不足以懲也故刑者歳十數萬民既不畏又
曾不耻刑輕之所生也故俗之能吏公以殺盜為威專
殺者勝任奉法者不治亂名傷制不可勝條是以罔宻
而姦不塞刑蕃而人愈嫚塞止也蕃多也音/扶元反嫚與慢同必世而未
仁百年而不勝殘誠以禮樂闕而刑不正也然則惟思
所以清源正本之意刪定律令𧃊音/撰二百章以應大辟
其餘罪次於古當生今獨死者皆可募行肉刑欲死邪/欲腐邪
[173-4a]
及傷人與盜吏受賕枉法男女滛亂皆復古刑為三千
章詆欺文致微細之法悉蠲除詆毁誣也/丁禮反如此則刑可
畏而禁易避吏不專殺法無二門輕重當罪民命得全
合刑罪之中殷天人之和殷亦/中也順稽古之制成時雍之
化矣○後漢獻帝之時天下既亂刑法不足以懲罪於
是名儒大才崔實鄭𤣥陳紀之徒咸以為宜復肉刑及
曹公下令荀彧博訪百官欲復申之少府孔融議以為
古者俗龎善否區别吏端刑清政無過失百姓有罪皆
[173-4b]
自取之末代凌遲風化壊亂政撓其俗法害其教故曰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繩之以古刑投之以殘棄非
所謂以時消息者也紂斮朝涉之脛天下謂之無道九
牧之地千八百君若各刖一人是天下常有千八百紂
也求俗休和弗可得已且被刑之人慮不全生志在必
死類多趨惡莫復歸正夙沙亂齊伊戾禍宋趙高英布
為世大患不能止人不為非也適足絶人還為善耳雖
忠如鬻拳信如卞和智如孫臏寃如巷伯才如史遷達
[173-5a]
如子政一罹刀鋸沒世不齒是太甲之思庸穆公之覇
秦南睢之骨立衛武之初筵陳湯之都頼魏尚之守邊
無所復施也漢開改惡之路凡為此故明德之君逺度
深惟棄短就長不茍革其政者也朝廷善之卒不改焉
○魏武秉漢政下令又欲復肉刑御史中丞陳羣深陳
其便相國鍾繇亦賛成之王循等不同其議魏武亦難
以藩國改漢朝之制遂不行至齊王芳正始中征西將
軍夏侯𤣥河南尹李勝又議肉刑竟不能決夏侯太初
[173-5b]
著論曰夫天地之性人物之道豈自然當有犯何荀班
論曰治則刑重亂則刑輕又曰殺人者刑是百王之所
同也夫死刑者殺妖逆也傷人者不改是亦妖逆之類
也如其可改則無取於肉刑也如亡死刑過制生刑易
犯罪次於古當生今獨死者皆可募行肉刑及傷與盜
吏受贜枉法男女滛亂死者皆復古刑斯罔之於死則
䧟之肉刑矣舍死折骸又何辜邪猶稱以滿堂聚飲而
有一人向隅而泣者則一堂為之不樂此亦願理其平
[173-6a]
而必以肉刑施之是仁於當殺而忍於斷割懼於易死
而安於為暴哀泣奚由而息堂上焉得㤗邪仲尼曰既
富且敎又曰茍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何用斷截乎下
愚不移以惡自終所謂剪妖也若饑寒流溝壑雖大辟
不能制也而况肉刑哉赭衣滿道有鼻者醜終無益矣
李勝曰且肉刑之作乃自上古書載五刑有服又曰天
討有罪而五刑五用哉割劓之屬也周官之制亦著五
刑歴三代經至治周公行之孔子不議也今諸議者惟
[173-6b]
以斷截為虐豈不輕於死亡邪云妖逆是剪以除大災
此明主治世之不能無也夫殺之與刑皆非天地自然
之理不得已而用之也傷人者不改則刖劓何以改之
何為疾其不改便當䧟之於死地乎妖逆者懲之而已
豈必除之邪刑一人而戒千萬人何取一人之能改哉
盜斷其足滛而宫之雖欲不改復安所施而全其命懲
其心何傷於大德今有弱子罪當大辟問其慈父必請
其肉刑代之矣慈父猶施之於弱子况君加之百姓哉
[173-7a]
且蝮蛇螫手則壯士斷其腕系蹄在足則猛獸絶其蹯
扶元/反蓋毁支而全生也夫一人哀泣一堂為之不樂此
言殺戮者之不當也何事於肉刑之間哉赭衣滿道有
鼻者醜此時也長城之役死者相繼六經之儒填谷滿
坑何恤於鼻之好醜乎此吾子故猶哀刑而不悼死也
夏侯答曰聖賢之治世也能使民遷善而自新故易曰
小懲而大戒䧟夫死者不戒者也能懲戒則無刻截刻
截則不得反善矣李又曰易曰屨校滅趾無咎仲尼觧
[173-7b]
曰小懲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滅趾謂去足為小人懲
明矣夏侯答曰暴之取死此自然也傷人不改縱暴滋
多殺之可也傷人而能改悔則豈須肉刑而後止哉殺
人以除暴自然理也斷截之政末流之所云耳孔少府
曰殺人無所斫人有小瘡故刖趾不可以報施而髠不
足以償傷傷人一寸而斷其支體為罰已重不厭衆心
也李又曰暴之取死亦有由來非自然也傷人不改亦
治道未洽而輕刑不足以大戒若刑之與殺俱非自然
[173-8a]
而刑輕於殺何云殘酷哉夫刖趾不可報施誠然髠輸
固不足以償傷傷人一寸而斷其支體為罪已重夷人
之靣截其手足其以髠輸償之不亦輕乎但慮其重不
惟其輕不其偏哉孔氏之論恐未足為雅論也凡往復/十六文
多不/載丁謐又論曰堯典曰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
刑扑作教刑金作贖刑𤯝災肆赦怙終賊刑咎繇曰天
討有罪五刑五用哉吕刑曰昔蚩尤惟始作亂延及于
平民罔不㓂賊鴟義姦宄宼攘矯䖍苗民弗用靈惟作
[173-8b]
五虐之刑曰法殺戮無辜爰始滛為劓刵椓黥按此肉
刑在於蚩尤之代而堯舜以流放代之故黥劓之文不
載唐虞之籍而五刑之數亦不具於聖人之㫖也禹承
舜禪與堯同治必不釋二聖而逺則兇頑固可知矣湯
武之王獨將奚取於吕侯故叔向云三辟之興皆叔世
也此則近君子有徵之言矣○晉武帝初廷尉劉頌上
言曰臣昔上行肉刑竊以為議者徇孝文之小仁而輕
違聖王之典刑未詳之甚莫過於此今死刑重故非命
[173-9a]
者衆生刑輕故罪不禁姦所以然者肉刑不用之所致
也今為徒者類性元惡不軌之族也去家懸逺作役山
谷饑寒切身志不聊生雖有廉士介者茍慮不首死則
皆為盜賊豈况本性姦頑無頼之徒乎又今徒富者輸
財計日歸家乃無役之人也貧者起於姦盜又不制之
虜也不刑則罪無所禁不制則羣惡横肆為法若此道
不盡善也古者用刑以止刑今反於此諸重犯亡者髮
過三寸輒重髠之此以刑生刑也加作一嵗此以徒生
[173-9b]
徒也亡者積多繫囚猥畜議者曰囚不可不赦從而赦
之此為刑不制罪法不勝姦下知法之不勝相聚而謀
為不軌月異而歲不同故自頃年以來姦惡陵暴所在
充斥議者不深思此故而曰肉刑於名忤聽忤聼孰與
賊盜不禁聖王之制肉刑逺有深理其事可得而言非
徒懲其畏剥割之痛而不為也乃去其為惡之具使夫
姦人無用復肆其志止姦絶本理之盡也亡者刖足無
所用復亡盜者截手無所用復盜滛者割其勢理亦如
[173-10a]
之除惡塞源莫善於此非徒然也此等已刑之後便各
歸家父母妻子共相養恤不流離於道路有今之困瘡
愈可役上准古制隨宜業作雖已刑殘不為虚棄而所
患都塞又生育繁阜之道自若也今宜取死刑之限輕
及三犯逃亡滛盜悉以肉刑代之其三歲刑以下已自
杖罰遣又宜制其罰數使有常限不得減此其有宜重
者又任之官長應四五嵗刑者皆髠笞笞至一百稍行
使各有差悉不復居作然後刑不復生刑徒不復生徒
[173-10b]
而殘體為戮終身作戒人見其痛畏而不犯必數倍於
今且為惡者隨發被刑去其為惡之具此為已刑者皆
非良士也豈與全其為姦之手足而蹴居必死之窮地
同哉而猶曰肉刑不可用臣竊以為不識時務之甚也
周禮三赦三宥施於老㓜悼耄黔黎不屬逮者此非為
惡之所出故刑法逆舎而宥之至於自非此族犯罪則
必刑而無赦此政之理也暨至後代以時險多難因赦
解結權而行之又不以寛罪人也而今恒以罪積獄繁
[173-11a]
赦以散之是以赦愈數而獄愈塞如此不已將至不勝
原其所由肉刑不用之故也今行肉刑非徒不積且為
惡無具則姦息去此二端獄不得繁故無取於數赦於
政體勝矣疏上不見省○東晉元帝即位廷尉衞展上
言古者肉刑事經前聖漢文除之加增大辟今人户凋
荒百不遺一而刑法峻重非句踐養胎之義也詔内外
通議於是王導等議以肉刑之典由來尚矣肇自古先
以及三代聖哲明王所未曾改也豈是漢文常主所能
[173-11b]
易者乎時蕭曹已没絳灌之徒不能正其義逮班固深
論其事以為外張輕刑之名内實殺人又死刑太重生
刑太輕生刑縱於上死刑怨於下輕重不當故刑政不
中也且原先王之造刑也非以過怒也非以殘人也所
以救姦所以當罪今盜者竊人之財滛者好人之色亡
者避叛之役皆無殺害也刖之以刑刑之則止而加之
斬戮戮過其罪死不可生縱虐於此嵗以巨計此乃仁
人君子所不忍聞而况行之於政乎或者乃曰死猶不
[173-12a]
可懲而况於刑然甿者冥也其至愚矣雖加斬戮忽為
灰土死事日往生欲日存末以為改若刑諸市朝朝夕
鑒戒刑者思為惡之永痛惡者覩殘刖之長廢故足懼
也然後知先王之輕刑以御物明誡以懲愚其理逺矣
尚書令刁恊等議以今中興崇祚大命惟新誠宜設肉
刑寛法以育人然懼羣小愚蔽習玩所見而忽異聞或
未能咸服愚謂行刑之時先明申法令樂刑者刖甘死
者殺則心服矣古典刑不上大夫今士人有犯者謂宜
[173-12b]
如舊不在刑例則進退為允尚書周顗等議以為復肉
刑以代死是誠帝王之至德哀矜之𢎞覆然竊以為刑
罰之輕重隨時而作時人少罪而易威則從而寛之時
人多罪而難威則宜死刑而濟之肉刑平代所應立非
救弊之宜也方今聖化草創人有餘姦習惡之徒為非
未已截頭絞頸尚不能禁而乃更斷足劓鼻輕其刑罰
使欲為惡者輕犯官刑䧟罪更衆是為輕其刑誘人於
罪殘其身以加楚毒也昔之畏死刑以為善人者今皆
[173-13a]
犯輕刑而殘其身畏重之常人反為犯輕而致困此何
異斷刖常人以為㤙仁也恐受刑轉廣而為非者日多
踊貴屨賤有鼻者醜也徒有輕刑之名而實開長惡之
源不如殺以制殺重以全輕權小停之須聖化漸著兆
庶易感之日徐施行也議奏元帝猶欲從展所上大將
軍王敦以為百姓習俗日久忽復肉刑必駭逺近且逆
㓂未殄不宜有慘酷之聲以聞天下於是乃止安帝元
興末桓𤣥輔政又議欲復肉刑斬左右趾之法以輕死
[173-13b]
刑命百官議蔡廓上議曰肉刑之設肇自哲王蓋由曩
代風淳人謹圖象既陳則機心遂戢刑人在塗則不逞
改操故能勝殘去殺化崇無為季末澆偽設網彌宻利
巧之懐日滋耻畏之情轉寡終身劇殺不足止姦况乎
黥劓豈能反善徒有酸悛之聲而無濟俗之益至於棄
市之條實非不赦之罪事非手殺考律同歸輕重均科
減降路塞鍾陳以之抗言元皇所為留愍今英輔翼贊
道邈伊周誠宜明慎用刑愛人𢎞育申哀矜以革濫移
[173-14a]
大辟於肢體全性命之至重恢繁息於將來而孔琳之
議不同時王朗夏侯𤣥論多與琳合故遂不行
  詳讞周/ 漢/ 魏/ 晉/
周易噬嗑卦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勑法又賁卦曰山
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又豐卦曰雷電皆
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禮記王制曰刑者侀也侀者成
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變更/也周西伯立有明
德時諸侯有獄皆請決焉虞芮有爭田者久不能決乃
[173-14b]
來求平及入周見耕者讓畔少者讓長皆慚而返兩棄
其田周官司㓂以兩造禁民訟入束矢於朝然後聽之
訟謂以財貨相告者也造至也使訟者兩至入束矢乃/理之也不至不入束矢則是自服不直者也必入矢者
取其直也/造音糙以兩劑禁民獄入鈞金三日致於朝然後聽
獄謂相告以罪名者也劑今劵書也獄者各取劵書/入鈞金又三日乃理之重刑也不劵書不入金則是
自服不直者也必入金/者取其堅三十斤為鈞以三刺斷庶民獄訟之中中謂/罪正
所/定一曰訊羣臣二曰訊羣吏三曰訊萬民刺殺也三訊/罪定則殺之
訊言/也聽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宥寛也人言/殺殺之言寛
[173-15a]
寛之上服劓墨/也下服割刖也又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觀/其
出言不/直則煩二曰色聽觀其顏色/不直則赧三曰氣聽觀其氣息/不直則喘四曰
耳聽觀其耳聆/不直則惑五曰目聽觀其眸子顧/視不直則眊凡聽五刑之訟
必原父子之親君臣之義以權之權/平意論輕重之序愼
測淺深之量以别之意念也淺深俱有/罪本心有善惡悉其聰明致其
忠愛以盡之疑獄汎與衆共之衆疑赦之必察小大之
比以成之小大猶輕重也/已行故事曰比成獄辭史以獄成告於正正
聽之史司宼吏也正如周禮鄉/師之屬漢有廷平秦置丞正以獄成告於大司宼
[173-15b]
大司宼聽之棘木之下周禮鄉師之屬辯其獄訟異其/死刑之罪而要之職聽於朝司
宼聽之朝王之外朝也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靣三槐三公之位大司寇
以獄之成告於王王命三公參聽之王使三公復與司/宼及正共之重刑
也周禮王欲免之乃/命三公會其期也三公以獄之成告於王王三宥然
後制刑宥寛也一宥曰不識二/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穆王作呂刑曰兩造具
備師聽五辭兩謂囚證造至也兩至具備則/衆獄官共聽之辭入五刑之辭五辭簡孚
正於五刑五辭簡核信有罪/驗則正之於五刑五刑弗簡正於五罰不簡/核謂
不應五刑當正/五罰出金以贖五罰弗服正於五過不服不應罰正/於五過從赦免
[173-16a]
過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貨惟來五過之所病或嘗同/官位或反囚辭或内
親用事或行貨枉法或/舊相往來皆病所在其罪惟均其審克之以病所在/出入人罪
所在五過罪與犯決者同/其審察之能使之不行孔子曰君子之於人也有其
語也無不聽者皇於聽獄乎皇猶/况也必盡其辭矣又曰聽
獄者或從其情或從其辭又曰聽獄之術三理必寛寛
之術歸於察察之術歸於義是故聽而不寛是亂也寛
而不察是慢也又曰今之聽人者求所以殺之古之聽
人者求所以生之不得其所以生之乃刑殺焉○漢高
[173-16b]
帝詔曰獄之疑者吏或不敢決使有罪不論無罪久繫
自今以後獄疑者各讞所屬二千石官以罪名當報之
當為處斷/讞亦議也皆移廷尉廷尉不能決具為奏附所當比律
令以聞景帝中五年詔曰獄者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復
生吏或不奉法以貨賂為市朋黨比周以苛為察以刻
為明有罪者不伏罪姦法為暴甚無謂也諸獄疑若雖
文致於法而人心不厭者則讞之厭服/也後元初詔曰獄
重事也人有智愚官有上下獄疑者讞有司有司所不
[173-17a]
能決移廷尉有令讞而後不當讞者不為失假令讞訖/其理不當
所讞之人/不為罪失欲令理獄官務先寛自此獄刑益詳近於五
聽三宥之意宣帝置廷平員四人使平刑獄○魏廷尉
高柔時護軍營士竇禮近出不還營以為亡表言逐捕
沒其妻盈及男女為官奴婢盈連至州府稱寃自訴莫
有省者乃辭詣廷尉柔問曰汝何以知夫不亡盈垂涕
泣對曰夫少單特養一老嫗為母事甚恭謹又哀兒女
撫視不離非是輕狡不顧室家者柔重問曰汝夫不與
[173-17b]
人有讐乎對曰夫良善與人無讐又曰汝夫不與人交
錢財乎對曰嘗出錢與同營士焦子文求不得時子適
坐小事繫獄柔乃見子問所坐言次曰汝頗曾舉人錢
否子曰自以單貧初不敢舉人物也柔察子色動遂曰
汝舉竇禮錢何言不耶子怪知事露應對不次柔曰汝
殺禮便宜早伏子廼叩頭具首殺禮本末埋藏處所柔
便遣吏卒承子辭往掘得其屍詔書復盈母子為平人
班下天下以為體式○吳孫權太子登出遊時有彈丸
[173-18a]
飛過左右往捕得一人挾彈懐丸抗言實不放彈左右
請付法登即使求過丸比之非類乃釋之孫亮出西苑
食生梅使黃門至中藏取蜜漬梅蜜中有鼠矢召問藏
吏藏吏叩頭亮問吏黃門從汝求蜜邪吏曰向求實不
敢與黃門不伏侍中刁元張邠啟黃門藏吏辭語不同
請付獄推鞫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裏燥必是黃門
所為黃門首服左右莫不驚悚○晉陸雲為浚儀令雲
到官肅然下不能欺市無二價人有見殺者主名不立
[173-18b]
雲錄其妻而無所問十餘日遣去密令人隨後伺之謂
曰不出行十里當有男子候之與語便縳來既而果然
問之具服云與此妻通共殺其夫聞妻得出欲與語憚
近縣故逺相邀於是一邑稱為神明
  決斷漢/ 後漢/
漢沛縣有富家翁貲三千餘萬小婦子年纔數歲頃失
其母父無親近其女不賢翁病因思念恐爭其財兒必
不全因呼族人為遺書令悉以財屬女但遺一劒云兒
[173-19a]
年十五以還付之其後女不肯與兒詣郡自言求劒時
太守何武得其條辭因錄其女及壻省其手書顧謂掾
吏女性强梁壻復貪鄙畏殘害其兒又計小兒得此財
不能全護故且與女實寄之耳不當以劒與之夫劒者
所以斷決限年十五者智力足以自居度此女壻必不
復還其劒當聞縣官縣官或能證察得見申展此凡庸
何能思慮𢎞逺如是哉悉奪取財以與子曰蔽女惡壻
溫飽十歲亦以幸矣論者大服武又漢時臨淮有一人
[173-19b]
持疋縑到市賣之道遇雨披戴後人來共庇䕃雨霽當
别因共爭鬭各云我縑詣府自言太守薛宣核實良久
人莫肯首服宣曰縑値數百錢何足紛紜自致縣官呼
騎吏中斷人各與半使人聽之後人曰受恩前操之而
縑主稱怨宣曰然固知其當爾也因詰責之具服悉畀
本主○後漢鍾離意為會稽北部督郵有烏程男子孫
常與弟並分居各得田十頃並死歲饑常稍稍以米粟
給並妻子輒追計直作劵沒取其田並兒長大訟常掾
[173-20a]
史議皆曰孫並兒遭饑頼常升合以長成人而更爭訟
非順遜也意獨曰常身為父遺當撫孤弱是人道正義
而稍以升合劵取其田懷挾姦詭貪利忘義並妻子雖
以田與常困廹之至非私家也請奪常田畀並妻子衆
議為允謝夷吾為荆州刺史行部到南陽縣遇章帝廵
狩幸南陽有詔勅夷吾入傳錄見囚徒勿廢舊儀上臨
西廂南面夷吾處東廂分帷於其中夷吾首錄囚徒有
亭長姦部人者縣言和姦上意以為長吏以刼人而得
[173-20b]
言和目觀刺史決當云何須臾夷吾呵之曰亭長職在
禁姦今為惡之端何得言和切讓三老孝悌免長吏之
官理亭長罪帝善之
  考訊附大唐/
大唐律諸審獄之官先備五聽又驗諸證信事狀疑似
猶不首實者然後拷掠毎訊相去二十日若訊未畢更
移他司仍須拷鞫者相移他司者連/寫本案俱移則通計前訊以充
三度即罪重害及疑似處少不必皆須滿三者囚因訊
[173-21a]
致死者皆須申牒當處長官與糺彈官對驗○諸拷囚
不得過三度類總不過二百杖罪以下不得過所犯之
數拷滿不承保取放之若拷滿三度及杖外以他法拷
掠者杖一百數過者反坐所剰以故致死者徒二年即
有瘡痛不待差而拷者亦杖一百若決杖笞者笞五十
以故致死者徒一年半若依法拷決邂逅致死者勿論
仍令長官等勘驗違者杖六十拷決之失立/案不立案等○諸拷囚
限滿不首反拷告人其被殺盗家人親屬告不反拷被/水
[173-21b]
火損敗/亦同拷滿不首取保並故違者以故失論○諸赦前
當罪不斷者若處輕為重宜改從輕處重為輕即從輕
法其有常赦所不免者依常律常赦所不免謂雖㑹大/赦猶處死及流若除名
免所居反移鄉者赦書定罪名合從輕者/不得引律比附入重違者各以故失論○諸犯罪在
市杖以下市決之應合蔭贖及徒以上送縣其在京市
非京兆府並送大理寺駕幸之處/亦准此諸決大辟罪在京者
行決之司五覆奏在外府刑部三覆奏在京者決前一/日二覆奏決日
三覆奏在外者初日一覆奏後日再覆/奏縱臨時有勅不許覆奏亦准此覆奏若犯惡逆以上
[173-22a]
及部曲奴婢殺主者唯一覆奏其京城及駕在所決囚
日尚食進蔬食内教坊及太常寺並停音樂○諸決大
辟罪皆防援至刑所囚一人防援二十人每一囚加五
人五品以上聽乗車並官給酒食聽親故辭訣宣告犯
狀皆日未後乃行刑犯惡逆以上不在乗車之限決經/宿所司即為埋瘞若有親故亦任
已瘞/之即囚身在外者奏報之日不得驛馳行下○諸決
大辟罪官爵五品以上在京者大理正監在外者上佐
監決餘並判官監決從立春至秋分不得奏決死刑若
[173-22b]
犯惡逆以上及奴婢部曲殺主者不拘此令在京決死
囚不拘此皆令御史金吾監決若囚有寃枉灼然者停
決聞奏○諸囚死無親戚者皆給棺於官地内權殯其/棺
在京者將作造供在外者用官物給若犯惡逆以上不/給官地去京七里外量給一頃以下擬埋諸司死囚𨽻
大理/檢校置㙛銘於壙内立牓於上書其姓名仍下本屬告
家人令取即流移人在路及流所徒在役死者亦准此
○諸枷長五尺以上六尺以下頰長二尺五寸以上六
寸以下共濶尺四寸以上六寸以下徑三寸以上四寸
[173-23a]
以下杻長六寸以上二尺以下濶三寸厚一寸鉗重八
兩以上一斤以下長一尺以上一尺五寸以下鎌長八
尺以上丈二尺以下諸杖皆削去節目長三尺五寸訊
囚杖大頭三分二釐小頭二分二釐常行杖大頭二分
七釐小頭一分七釐笞杖大頭二分小頭一分半其決
笞者腿分受決杖者背腿臀分受須數等考訊者亦同
笞以下願腿背均受者聽即殿廷決者皆背受
 
[173-23b]
 
 
 
 
 
 
 
 通典卷一百六十八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