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通典 > 通典 卷五十三
[058-1a]
欽定四庫全書
 通典卷五十三
  唐 京 兆 杜 佑 君 卿 纂
 禮十三 吉十二
  大學虞晉夏宋商齊周後漢/東 魏 後漢大魏/隋 唐 晉/
有虞氏大學為上庠小學為下庠大學篇曰古之欲明/明徳於天下者先治
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尊師敬長而大學之道著焉學記
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涿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魏文
[058-1b]
侯孝經𫝊曰大學中學也庠言飬也所以飬雋/徳也舜命䕫曰汝典樂以教胄子胄子國子也○夏后
氏大學為東序小學為西序次序先王之/道而學之○殷制大學
為右學小學為左學又曰瞽宗王制曰小學在公宫南/之左大學在郊鄭𤣥云
學所以學士之宫也尚書𫝊曰百里之國二十里之郊/七十里之國九里之郊五十里之國三里之郊宗尊也
瞽無目之名以喻童䝉/又云瞽矇之所宗也○周制大學為東膠小學為虞
膠之言糾也所以糾收學士也鄭注祭義云/周有四郊之虞庠也以小學為虞庠之制又云天
子曰辟雍辟明也雍和也以明和為名化道天下之人/使之成士或又云辟者圗璧也雍之以水而
圎象天於陽徳之施行周流無極使學者進徳而不已/亦所以明和政教之至崔靈恩云學制有二一云制與
[058-2a]
明堂同體五室四堂在一基之上四方堂則以其方名/學中央堂謂之太學二云凡立學之法有四郊及國中
在東郊曰東學竝方名之在國中謂之/大學故鄭注祭義曰周有四郊之虞庠王太子王子羣
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國之俊選皆造焉王子/王之
庶子也羣后/公及諸侯樂正崇四術立四教樂正樂官之長掌國/子之教幼者教之於
小學長者教之於大學尚書𫝊曰/年十五始入小學十八始入大學春秋教以禮樂冬夏
教以詩書春夏陽也詩樂者聲聲亦陽也/秋冬隂也書禮者事事亦隂也師氏掌以媺
詔王馬融曰媺媺道也告王以善道師/者教人以事而諭諸徳也媺音羙以三徳教國子
一曰至徳以為道本馬融曰徳行内外之稱在心為徳/施之為行至徳者中徳也中庸曰
[058-2b]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失中庸則無以至道故曰以/為道本鄭𤣥曰至徳中和之徳覆幬持載含容者也
二曰敏徳以為行本敏徳仁義/順時者也三曰孝徳以知逆惡馬/融
曰教以孝徳使知逆惡之不可為也鄭/𤣥曰孝徳尊祖愛親所以守其生也教三行一曰孝
行以親父母善事父母之/行盡其愛敬二曰友行以尊賢良馬融曰/教以朋
友之行使/擇益友三曰順行以事師長馬融曰師徳所/不如也長老者凡國之
貴游子弟學焉王公之子弟游/無官司者也凡學必時春夏學干戈
秋冬學羽籥皆於東序干盾也戈句孑㦸也干戈萬舞/象舞也用動作之時學之羽籥
籥舞象文用安静之時學之/詩云左手執籥右手秉翟春誦夏絃太師詔之瞽宗
[058-3a]
秋學禮執禮者詔之冬讀書典書者詔之禮在瞽宗書
在上庠周立三代之學學書於有虞氏之學典謨之教/所興也學舞於夏后氏之學文武備也學禮樂
於殷之學功成治定與已同也誦謂歌樂也絃謂以絲/播詩陽用事則學之以聲隂用事則學之以事者也
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尊師重道/焉不使處
臣位也武王踐祚召師尚父而問焉曰昔黄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與師尚父曰在丹書王欲聞之則
齊矣王齊三日端冕師尚父亦端冕奉書而入負屏而立/王下堂南靣而立師尚父曰先王之道不北靣王行西折
而南東靣而立師尚父西靣道書之言大戴禮保傅篇曰/帝入東學尚親而貴仁則親疎有序而恩相及矣入西學
尚賢而貴徳則聖智在位而功不匱矣入南學尚齒而貴/信則長幼有差而人不誣矣入北學尚貴而尊爵則貴賤
[058-3b]
有等而下不踰矣入大學承師而問道退/習而端扵太傅則徳智長而理道得矣大學之教也
時教必有正業業必先/王經典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
序國有學術當為遂古者仕焉而已者歸教於閭里朝/夕坐於門側之堂謂之塾周禮五百家為黨
萬二千五百家為遂黨/屬於鄉遂在逺郊之外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中間也間/嵗則考學
者之徳行三嵗/大比乃考焉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羣五
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
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
者説音/悦服而逺者懐之此大學之道也王制耆老皆朝
[058-4a]
於庠元日習射上功習鄊上齒大司徒帥國之俊士與
執事焉将習禮使之觀/焉此庠謂鄉學又修六禮以節民性明七教以
興民徳齊八政以防民淫一道徳以同俗養耆老以致
孝恤孤獨以逮不足上賢以崇徳簡不肖以絀惡司徒/地官
卿掌邦/教者命鄊簡不帥教者以告於王王命三公九卿大
夫元士皆入學不變王親視學亦謂使習禮以化之也/不變王又親臨視重棄
賢者之子孫也此/習禮皆於大學也不變命國之右鄉簡不帥教者移之
左命國之左鄉簡不帥教者移之右如初禮中年考校/而又不變
[058-4b]
轉徙其居覬其見/新人有所化也不變移之郊郊鄉界之外/也稍出逺之不變移之
遂郊外也大夫/掌使習禮也不變屏之逺方終身不齒逺方九州/之外也頃
秦始皇焚書坑儒/大學從此缺矣○漢髙帝以叔孫通為奉常諸弟子
共定禮儀者咸為選首其後亦未遑庠序之事至孝文
時頗登用言少用文/學之士也然帝夲好刑名之言及孝景不任
儒學竇太后又好黄老術故諸博士具官待問未有進
具官謂備/員而已武帝立後竇太后崩田蚡為丞相黜黄老
刑名百家之言延儒者百數自漢興言易有淄川田生/言書有濟南伏生言詩於
[058-5a]
魯則申培公於齊則轅固生燕則韓太傅嬰言禮則魯/高堂生言春秋於齊則胡母生於趙則董仲舒而公孫
𢎞為丞相封侯天下/靡然向風矣培音陪制曰盖聞導人以禮風之以樂今
禮廢樂崩朕甚愍焉故詳延天下方聞之士咸登諸朝
詳悉也方道也有/道及博聞之士也其令禮官勸學講議洽聞舉遺興禮
以為天下先舉遺謂經典遺/逸者求而舉之太常議曰聞三代之道鄊
里有教勸學興禮崇化厲賢以風四方太平之原也因
舊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太常擇年十八以上儀状端正
者補博士弟子事具選舉中自景帝時文翁為蜀郡守/設學校選張叔等十餘人入京就學學
[058-5b]
既成就乃遣張叔分教蜀中子/弟自是蜀之學者比於齊魯焉昭帝舉賢良文學増博
士弟子員數滿百人至成帝時劉向請興辟雍設庠序
帝下公卿議㑹向病卒成帝末増弟子員三千人嵗餘
如故及王莽為宰衡欲耀衆庶遂興辟雍増元士之子
得受業如弟子甲乙之科具選/舉中○後漢質帝本初元年
詔大将軍以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弟就學每春秋輒於
鄉射月一㑹有勸勉進用之端於是遊學者増至三萬
餘生自本初後二十四年髙生皓首見㧞者少桓帝建
[058-6a]
和初詔諸學生課試補官具選/舉篇元嘉二年詔曰書生汝
南胡憲陳留恭幸爽或六十以下常以月朔㑹辟雍垂
白安貧童子潁川王通通經拜太子舎人因試憲等補
郎舎人後皆限六十以上七十以下年有増減不應得
易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令五十在試科是應天地之數也永夀二年復
課試諸生補郎舍人具選/舉篇獻帝建安中侍中鮑衡奏按
王制立大學小學自王太子以下皆教以詩書而升之
司馬謂之賢者任之以官故能致刑措之盛立太平之
[058-6b]
化也今學博士並設表章而無所教授兵戎未戢人並
在公而學者少可聴公卿二千石六百石子弟在家及
将校子弟見為郎舎人皆可聴詣博士受業其髙才秀
達學通一藝太常為作品式從之晉摯虞决疑云漢初/置博士而無弟子後
置弟子五十人與博士俱共習肄禮/儀又増滿五百人漢末至數千人○魏文帝黄初五
年立大學於洛陽時慕學者始詣大學為門人滿二嵗
試通一經者稱弟子不通一經罷遣弟子滿二嵗試通
二經者補文學掌故不通經者聴須後軰試試通二經
[058-7a]
亦得補掌故掌故滿二嵗試通三經者擢高第為太子
舍人不第者随後軰復試試通亦為太子舍人舍人滿
二嵗試通四經者擢其高第為郎中不通者随後軰復
試試通亦為郎中郎中滿二嵗能通五經者擢高第随
才叙用不通者随後軰復試試通亦叙用齊王正始中/劉馥上疏簡
高門子孫為生曰黄初以来崇立大學二十餘年而成/者盖寡由博士選輕諸生避役高門子孫耻非其倫故
學者雖有其名而無其實雖設其教而無其功宜高選/博士取行為人表經任人師者掌教國子依遵古法使
二千石以上子孫年従十五皆入大學明制黜陟陳榮/辱之路不従吳孫休永夀元年立學制曰古者建國教
[058-7b]
學為先所以遵理為時飬器也宜按舊制置學宫立五/經博士覈取應選加其寵禄見吏之中及將吏子弟有
志好者各令就業一嵗課試差其品第加以位賞使見/之者樂其榮聞之者羡其稱以惇王化以正風俗未行
也/○晉武帝初大學生三千人太始八年有司奏大學
生七千餘人才任四品聴留詔曰已試經者留之大臣
子弟堪受教者令入學其餘遣還郡國咸寧二年起國
子學法周禮國之貴㳺子弟/國子受教於師者也恵帝元康三年以人多猥
雜欲辨其涇渭於是制立學官第五品以上得入國學
○東晉元帝時太常賀循上言尚書被符經置博士一
[058-8a]
人又多故厯紀儒道荒廢學者能兼明經義者少且春
秋三𫝊俱出聖人而義歸不同自前代通儒未有能通
得失兼而學之者也况今學義甚頺不可令一人總之
今宜周禮儀禮二經置博士二人春秋三𫝊置博士三
人其餘則經置一人合八人太常車𦙍上言按二漢舊
事博士之職唯舉明經之士遷轉各以夲資初無定班
魏及中朝多以侍中常侍儒學最優者領之職雖不同
漢氏盡於儒士取用其揆一也今博士八人愚謂宜依
[058-8b]
魏氏故事擇朝臣一人經學最優者不繫位之高下常
以領之每舉太常共研厥中其餘七人自依常銓選太
興初欲脩立學校唯周易王氏尚書鄭氏古文孔氏毛
詩周官禮記論語孝經鄭氏春秋左𫝊杜氏服氏各置
博士一人其儀禮公羊榖梁及鄭易皆省不置博士太/常
荀崧上疏曰昔武皇帝崇儒術以賈馬鄭杜服孔王何/之徒章句𫝊注衆家之學置博士十九人二十州之中
師徒相𫝊學士如林猶選張華劉寔居太常之官以重/儒敎伏聞節省之制皆三分置二博士舊員十有九人
今五經合九人准古計今猶未中半九人已外猶宜增/置周易有鄭氏注其書根源誠可深惜儀禮所謂曲禮
[058-9a]
也鄭𤣥於禮特明皆有證據昔周之衰孔子作春秋左/丘明子夏造膝親受孔子没丘明撰其所聞為之𫝊㣲
辭妙㫖無不精究公羊高親受子夏立於漢朝多可採/用榖梁赤師徒相𫝊諸所𤼵明或是左氏公羊不載亦
足有所訂正臣以為宜各置一/人以𫝊其學遇王敦難不行孝武帝太元初於中堂
立行大學於時無復國子生置大學生六十人國子生
權銓大臣子孫六十人事訖罷其國子生見祭酒博士/单衣角巾執經一卷以
代手/板自穆帝至孝武並以中堂為大學太元九年尚書
謝石請興復國學以訓胄子頒下州郡普修鄊校帝納
其言明年選公卿二千石子弟生増造廟房屋百五十
[058-9b]
五間而品課無章君子耻與其列國子祭酒殷茂上言
臣聞舊制國學生皆取冠族華胄比列皇儲而中混雜
蘭艾遂令人情耻之詔雖褒納竟不施行○宋武帝詔
有司立學未就而崩文帝元嘉二十年立國學二十七
年廢明帝太始中初置總明觀祭酒一人有𤣥儒文史
四科科置學士十人○齊高帝建和四年詔立國學置學
生五十人取王公以下子孫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家
去都二千里為限帝崩乃以國諱廢武帝永明三年詔
[058-10a]
立學乃省聰明觀召公卿以下子弟置生二百二十人
其年秋中悉集東昏侯永元初詔依永明舊事廢學時
有司奏國學大學兩存焉領國子監助敎曹思文上表/曰古之建國君人者必敎學
為先将以節其邪情化人成俗今制書既下而廢學先/聞将恐觀國之光有以闕也若以國諱宜廢昔漢武立
學爰洎元始百餘年中未甞暫廢其間豈無國諱矣永/明以徳太子故廢斯非古典尋國之有學本以興化致
禮故記云天子出征受命於祖受成於學今之國學即/古之大學天子入國學以行禮也太子入國學以齒譲
也大學之與國學斯是晉代殊其士庶異其貴賤耳然/貴賤士庶皆須教國學大學兩存之可也時立學太尉
王儉復依晉代國子生單/衣角巾執經代手板也○後魏道武帝初定中原始
[058-10b]
於平城立大學置五經博士生員千餘人天興二年春
増國子大學生員三千人太武始光三年别起大學於
城東後徴盧𤣥高允等令州郡各舉才學於是人多砥
厲儒術轉興獻文帝天安初立鄊學郡置博士二人助
敎二人學生六十人後令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敎四人
學生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學生八十人中
郡博士一人助敎二人學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
助敎一人學生四十人郡縣學始乎此矣孝文太和中
[058-11a]
改中書為國子又開皇子之學及遷都洛邑立國子大
學四門小學○隋文帝開皇中國子寺不隸太常自前
代皆屬太常也○大唐武徳元年詔皇族子孫及功臣
子弟於秘書外省别立小學七年詔諸州縣及鄊並令
置學有明一經以上者有司試䇿加階敘貞觀五年太
宗數幸國學遂増築學舎千二百間國學太學四門亦
増生員其書算各置博士凡三千二百六十員其屯營
飛騎亦給博士授以經業無何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
[058-11b]
蕃諸國酋長亦遣子弟請入國學之内八千餘人國學
之盛近古未有龍朔二年東都置國子監丞主簿録事
各一員四門博士助教四門生三百員俊士二百員置
𢎞文館於上臺生徒三十人置崇文館於東宮生徒二
十人皆以皇族緦麻以上親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親/散官一品中書門下平章事六尚書功臣身食實
封者京官軄事正三品供奉官三品子孫京官軄/事從三品中書黄門侍郎子孫為之並尚書省補西京
國子監領六學生徒皆隸/尚書省補一曰國子學生徒三百人分/習
五經一經六十人以文武官三品以上/及國公子孫從二品以上之曽孫為之二曰大學生徒
[058-12a]
五百人每一經百人以四品五品及郡縣/公子孫及從三品之曽孫為之三曰四門學
生徒千三百人分經之制與大學同其五百人以六品/七品及侯伯子男之子為之其八百人
以庶人之俊/造者為之四曰律學生徒五十人取年十八以上二/十五以下以八品
九品子孫及庶人/之習法令者為之五曰書學生徒三十人以習文字/者為之
曰算學生徒三十人以習計數/者為之凡二千二百一十人州
縣生徒有差州縣學生門䕃與律書算學同諸生皆限/年十四以上十九以下皆郡縣自補京都
八十員大都督中都督府上郡各六十員下都督府中/郡各五十員下郡四十員京縣五十員上縣四十員中
縣三十員下/縣二十員也凡諸學皆有博士助敎授其經義每嵗仲
[058-12b]
冬郡縣館監課試其成者長吏㑹屬僚設鄉飲之禮開
元七年十月皇太子詣國學行齒胄禮二十六年正月
赦文古者鄉有序黨有塾将以𢎞長儒敎誘進學徒化
人成俗率由於是其天下州縣每一鄉之内里别各置
一學仍擇師資令其敎授又𠡠諸州鄉貢見訖令就國
子監謁先師學官為之開講所司設食𢎞文崇文館學
生及監内學生亦許聴焉天寳初明經進士習爾雅九
載國子監置廣文館知進士業博士助敎各一人十二
[058-13a]
載七月舉人不得充鄉貢皆補學生四門俊士停之永
泰二年正月國子祭酒蕭昕上言請崇儒學以正風教
𠡠曰頃以戎狄多虞急於經畧大學空設諸生盖寡絃
誦之地寂寥無聲函丈之間殆將不掃上序及此甚用
憫焉其諸道節度觀察都督防禦使等朕之腹心久鎮
方面眷其子弟各奉義方并宰相朝官及神策六軍子
弟欲習業者自今以後並令補國子學生欲其業重籯
金器成琢玉日新厥徳代不乏賢其中身雖有官欲附
[058-13b]
學讀書者聴其學官委中書門下即簡擇行業堪為師
範者充學生員數多少所習經業考試等第并所供糧
料及脩理間各委本司作事件聞奏
  諸侯立學周/ 後漢/ 東晉/
周制諸侯學曰頖宮頖之言班所以班政教五經通義/云泮水者泮之言半也天子曰辟
雍謂以土雍水外員如璧故曰辟雍義取四方来觀者/平均耳泮宫水雍其半盖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水也
頖音/泮王制天子命之敎然後為學崔靈恩云諸侯為學/之法但一堂之上不
為五室唯南向為之置立之處一如時王之法貴尚是/同然則周之諸侯大學東膠在王宮之左小學虞庠在
[058-14a]
西郊所以知一如時王之法者鄭𤣥注王制小學在公/宫南之左大學在郊云殷諸侯置學之處得同天子
魯立三代之學米廩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
瞽宗殷學也庠序亦學也庠之言詳也於以考禮詳事/也魯謂之米廩虞帝上庠今蔵粢盛之委
焉序次王事也瞽宗樂師瞽矇之所宗也古者有道有/徳者教焉死則以為樂祖於此祭之也崔靈恩云凡諸
侯之子入學之法亦以十年而出就外傅學書/計入學之時祭先聖先師釋奠一如王子之法○後漢
建安末魏國作頖宮於鄴城南○東晉穆帝永和中征
西将軍庾亮在武昌開置學官起立講舎亮家子弟及
叅佐大将子弟悉令入學四府博學識義通渉文學經
[058-14b]
論者建儒林祭酒班同三署厚其供給皆妙選邦彦必
有其寔者以充此舉近臨川臨賀二郡並求修復學校
若非束修之流禮教所不及而欲階緣免役者不得為
生明為條制令法清而人貴敎曰人情重交而忽財好/逸而惡勞學業致苦而録
答未厚由㨗徑者多故莫肯用心洙泗邈逺風雅彌替/後生放縦不復憲章典謨臨官宰政者務目前之理遂
令詩書荒廢頌聲寂寥昔魯秉周禮齊不敢侮范㑹崇/典晉國以理椘魏之君皆阻帶山河而不能保禮義之
固孰與金城湯池哉今江表晏然王道日崇三時既務/五敎並修軍旅已整俎豆無廢庸非善哉便處分安學
校處所又繕造禮器將/行大射之禮亮死尋廢
[058-15a]
  釋奠周隋魏大晉/ 唐 東晉/ 宋/ 齊/ 梁/ 北齊/
周制凡始立學必釋奠於先聖先師及行事必以幣謂/天
子命之教始立學官者/也先聖若周公孔子凡釋奠者必有合也國無先聖/先師則所
釋奠者當與/鄰國合也有國故則不故謂國有可為先聖先師者/若唐虞有䕫伯夷周有周公
魯有孔子各自/奠之不合之也凡學春官釋奠於先師秋冬亦如之官/謂
詩書禮樂之官也周禮凡有道者有徳者使敎焉死則/以為樂祖祭瞽宗此之謂先師之類不言夏從春可知
釋奠者設薦饌酌而/已無迎尸以下之事始立學者既釁器用幣禮樂之器/成則釁之
又用幣告先聖/先師以器成也然後釋菜告先聖先師以器成乃時将/用也學記曰大學始敎皮弁
[058-15b]
祭菜示敬道也鄭𤣥曰禮先/聖先師也菜芹藻之屬也不舞不授器釋菜禮輕也/釋奠則舞舞
則授器司馬之屬司兵司/戈司盾祭祀授舞者兵也乃退儐於東序一獻無介語
可也言乃退者謂得立三代之學者釋菜於虞庠則/儐賔於東序也魯之學有米廩東序瞽宗也
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早昧爽擊鼓以召庻也/警猶起也凡用樂大胥
以鼓徵/舉士衆至然後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興秩節祭先
師先聖焉興猶舉也秩常也節猶禮也使有司攝其事/舉常禮焉祭先師先聖不親祭之者視學觀
禮耳非為/彼報也有司卒事反命告祭畢也祭/畢天子乃入将出征受命於
告祖/也受成於學定兵/謀也出征執有罪反釋奠於學以訊
[058-16a]
馘告釋菜奠幣禮先師也訊馘所生獲㫁耳者/詩云執訊獲醜又曰在頖獻馘馘或為國○魏齊
王正始中每講經徧輙使太常釋奠於辟雍以大牢祠
孔子以顔囘配○晉武帝太始七年恵帝元康三年二
釋奠皆於大學太始六年元康五年二行鄉事皆於辟
鄉事鄉飲/酒禮也恵帝之為太子及愍懐太子講經竟並親
釋奠於大學○東晉明帝之為太子亦行釋奠禮成穆
孝武三帝皆親釋奠惟成帝在辟雍自是一時制也孝
武以大學在水南懸逺有司議依穆帝升平元年於中
[058-16b]
堂權立行大學釋奠禮畢㑹百官六品以上時無國子/生有司奏
應湏二學生百二十人大學生取見人六十/國子生權銓大臣子孫六十人事訖罷也○宋文帝
元嘉二十二年太子釋奠採晉故事裴松之議應舞六/佾宜設軒懸之樂
牲牢器用/悉依上公祭畢親臨學宴㑹太子以上悉在○齊武帝
永明三年有司奏宋元嘉舊事學生到先釋奠先聖先
師禮又有釋菜未詳今當行何禮用何樂及禮器時從
喻希議用元嘉故事設軒懸之樂六佾之舞牲牢器用
悉依上公尚書令王儉議周禮春入學釋菜合舞記云/始敎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又云始入學必釋
[058-17a]
奠先聖先師中朝以来釋菜禮廢金石爼豆皆無明文/方之七廟則䡖比之五祀則重陸納車𦙍謂宣尼廟宜
依亭侯之爵范寗欲依周公之廟用王者儀范宣謂當/其為師則不臣之釋奠日宜備帝王禮樂此則車陸失
於過輕二范傷於太重喻希云若王者自設禮樂則肆/賞於致敬之所若欲嘉羙先師則須所况非備細尋此
説守附情理皇朝屈尊𢎞敎惟以師資引同/上公即事惟允元嘉裴松之議故事可依也○梁武帝
天監八年皇太子釋奠周捨議既惟大禮請依東宮元
㑹太子著絳紗襮音博衣/領也樂用軒懸合升殿坐者皆服
朱衣帝從之又有司以為禮云凡為人子者升降不由
阼階吏部郎徐勉議鄭𤣥云由命士以上父子異宮宮
[058-17b]
室即異無不由阼階之禮請釋奠及宴㑹太子升堂並
宜由東階若轝駕幸學自然中階其㑹賔客依舊西階
大同七年皇太子表其子寜國臨城公入學時議者以
與太子有齒胄之議疑之僕射臣纉等以為參㸃囘路
並事宣父鄒魯稱盛洙汶無議師道既光得以資敬無
虧亞二制可○北齊将講於天子講畢以一大牢釋奠
孔宣父配以顔囘列軒懸樂六佾舞皇太子每通一經
及新立學必釋奠禮先聖先師每嵗春秋二仲常行其
[058-18a]
禮每月朔制祭酒領博士以下及國子諸學生以上大
學四門博士升堂助敎以下大學諸生階下拜孔聖揖
顔囘日出行事其郡學則於坊内立孔顏廟博士以下
亦每月朝張慿議曰不拜顔子者按學堂舊有聖賢之/像既備禮盡敬奉尼父以為師而未詳顔子
拜揖之儀臣以聖者君道也師者賢臣道也若乃推舜/禹於君位則稷契與我並為臣矣師𤣥風於洙泗則顔
子吾同門也夫大賢恭已既揖譲於君徳囘也如愚豈/越分於人師哉是以王聖佐賢而君臣之義著拜孔揖
顔而師資/之分同矣○隋制國子寺每嵗四仲月上丁釋奠於先
聖先師年别一行鄉飲酒禮州縣學則以春秋仲月釋/奠亦每年於學一行鄉飲
[058-18b]
酒/禮○大唐武徳二年於國子學立周公孔子廟各一所
四時致祭貞觀二十一年制左丘/明以下二十二人同享初以儒官自為祭主
直云博士姓名昭告於先聖又州縣釋奠亦博士為主
許敬宗奏曰秦漢釋奠無文魏氏則太常行事自晉宋
以降時有親行而學官為主全無典實在於臣下理不
合専今請國學釋奠令國子祭酒為初獻祝詞稱皇帝謹
遣仍令司業為亞獻博士為終獻其州學刺史為初獻
上佐為亞獻博士為終獻縣學令為初獻丞為亞獻主
[058-19a]
簿及尉通為終獻修附禮令以為永制七年二月髙祖
幸國子學親臨釋奠引道士沙門與博士雜相駮難乆
之貞觀十四年二月太宗幸國子學觀釋奠永隆二年
二月皇太子親行釋奠之禮開耀元年二月皇太子釋
奠於國學景雲二年皇太子将親釋奠於國學有司草
儀注令從臣皆乗馬著衣冠太子左庶子劉子𤣥進議
曰古者自大夫以上皆乗車而以馬為騑服魏晉以降
迄於隋氏朝士又駕牛車至如李廣北征解鞍憩息馬
[058-19b]
援南伐據鞍顧盼斯則鞍馬之設行於軍旅戎服所乗
貴於便習者也按江左官至尚書郎而輙䡖乗馬則為
御史所彈又顔延年罷官後好騎馬出入閭里當時稱
其放誕此則専車憑軾可擐朝衣單馬御鞍宜從䙝服
求之近古灼然之明驗也褒衣博帶方履髙冠本非馬
上所施自是車中衣服且長裙廣袖襜如翼如鳴佩紆
組鏘鏘奕奕馳驟於風塵之内出入於旌棨之間儻馬
有驚逸人從顛墜遂使屬車之右遺屨不收清道之傍
[058-20a]
絓驂相續因以受嗤行路有損威儀其乗馬衣冠竊謂
宜從廢改皇子令附外宣行仍編入令以為常式開元
十一年詔春秋釋奠用牲牢其屬縣用酒脯而已二十
七年八月因釋奠文宣王始用宮懸之樂二十八年二
月勅文宣王廟春秋釋奠宜令攝三公行禮著之常式
國子祭酒劉援奏准故事釋奠之日羣官道俗等皆合
赴監觀禮請依故事著之常式制可之其儀具開元禮
  祀先代帝王名臣附隋漢大後漢/後魏 唐 魏/ 東晉/
[058-20b]
漢武帝時有人言古者天子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梟
破鏡張晏曰黄帝五帝之首也春嵗之始也梟惡逆之/鳥方士虚誕云以嵗始袚除㓙災令神仙之帝食
惡逆之物使天下為逆者破滅梟名食母破鏡名食父/如貙首而武眼黄帝欲絶其類使百司皆用焉漢使東
郡送梟五月五日作羹以賜/百官觧祠者觧罪求福也○後漢章帝元和春東廵
狩使使者奉一大牢祠帝堯於濟隂○魏武帝少時漢
太尉橋𤣥獨先禮異焉故建安中遣使祠以大牢蜀主/劉禪
景曜六年詔為丞相諸葛亮立廟於沔陽先是所在各/請立廟不許百姓遂私祭之或以為可立於京師禪皆
不納歩兵校尉習崇中書侍郎向充等言於禪曰自漢/以来小徳而圖形立廟者多矣况亮徳範遐邇勲盖季
[058-21a]
世而烝甞止於私門廟貌闕而莫立非所以存徳念功/逺追在昔也今若盡從人心則黷而無典建之京師又
逼宗廟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陽使所屬以時賜祭凡/其臣故欲奉祠者皆限至廟㫁其私祀於是從之何承
天駮之曰周禮凡有功者祭於大烝故後代遵之/元勲配饗充等曽不是式禪又從之盖非禮也○東
晉孝武帝寜康三年七月故事禮臯陶於廷尉寺新禮
移祀於律署以同祭先聖於大學舊祀以社日新改用
孟秋以應秋政摯虞按虞書臯陶作士惟明克允國重/其功人思其當是以獄官禮其神繋者
致其祭功在㫁獄之成不在律令之始也大學之祀義/同太常故祭於大學律之署卑於廷尉移祀於署是去
重而就輕非正署廢興無常宜如舊祀於廷尉祭用仲/春義取重生改用孟秋以應刑殺理未足以相易宜定
[058-21b]
新禮皆/如舊制○後魏文成帝東廵厯橋山祀黄帝孝文太和
十六年詔曰法施於人祀有明典立功垂恵祭有常式
其孟春應祀者頃以事殷遂及今日可令以仲月而饗
祀焉凡在祀令者有五帝堯樹則天之功興巍巍之治
可祀於平陽虞舜播太平之風致無為之化可祭於廣
寗夏禹禦洪水之災建天下之利可祀於安邑周文公
制禮作樂垂範萬葉可祀於洛陽其宣尼廟已於中省
别勅有司行事自文公以上可令當界牧守各随所近
[058-22a]
攝行祀事皆用清酌尹祭也曲禮曰脯/曰尹祭○隋制使祀先
代王公帝堯於平陽以契配帝舜於河東咎繇配夏禹
於安邑伯益配商湯於汾隂伊尹配文王武王於灃渭
之郊周公召公配漢帝於長安蕭何配各以一太牢而
無樂配者饗於廟庭○大唐前修禮令無祭先代帝王
之文禮部尚書許敬宗等奏謹按禮記祭法云聖王之
制祭祀也法施於人以死勤事以勞定國能禦大災能
捍大患則祀之其漢髙祖祭法無文但以前代迄今多
[058-22b]
行秦漢故事始皇無道所以棄之漢祖典章法垂於後
自隋以上亦在祠例今請聿遵故實三年一祭以仲春
之月天寳六載正月制三皇置一廟五帝置一廟有司
以時祭饗至七載五月詔三皇以前帝王宜於京城内
共置一廟仍與三皇五帝廟相近以時致祭天皇氏地
皇氏人皇氏有巢氏燧人氏其祭料及樂請准三皇五
帝廟以春秋二時饗祭厯代帝王肇跡之處未有祠宇
者所在郡置一廟饗祭仍取當時将相徳業可稱者二
[058-23a]
人配饗
  老君祠先賢附/ 後漢/ 大唐/
後漢桓帝延熹八年使中常侍之陳國苦縣祠老子九
年親祠老子於濯龍中文罽為壇飾純金缸器設華盖
座用郊天樂○大唐乾封元年追號老君為太上元元
皇帝文明元年九月冊元元皇帝妻為先天太后立尊
像於老君廟所開元二年三月親祠元元皇帝廟追尊
元元皇帝父周上御史大夫復追尊為先天太皇仍於
[058-23b]
譙郡置廟嵗餘一祀以上准先天太后廟例二十九年
兩京及諸州各置廟一所并置崇元館天寳元年親祠
元元廟又於古今人表昇元元皇帝為上聖其時同制/荘子號南
華真人文子號通元真人列子號冲虚真人庚/桑子號洞靈真人又以其所著之書並為經其年九
月改兩京元元廟為太上元元皇帝宫其告饗所奏樂/降神用混成之
樂送神用/太乙之樂二載西京改為太清宫東京改為太㣲宫天
下諸郡為紫極宫三月勅古之制禮祭用質明義兼取
於尚幽情實縁於既沒我聖祖湛然常在為道之宗既
[058-24a]
殊有盡之期須展事生之禮自今以後每聖祖宮有昭
告宜改用卯時以前行禮四載四月勅比太清宮行事
官皆冕服爰及奏樂未易舊名并告獻之時仍陳冊祝
既非事生之禮皆從降神之儀且真俗殊倫幽明異數
理有非便亦在從宜自今以後每太清宫行禮官宜改
用朝服兼停祝版改為清詞於紙上其告獻辭及所奏
之樂章朕當别自修撰仍令所司具儀注聞奏十三載
正月詔令有司每至孟月則修薦獻上香之禮仍為常
[058-24b]
六載五月詔後漢張天師冊贈/太師梁貞白陶先生冊贈太保興元元年十二月詔
太清宮改太常卿亞上香光禄卿終上香改三禮拜為
再拜貞元元年正月勅薦饗太清宮亞獻太常卿充終
獻光禄卿充仍永為常式
  孔子祠先儒及弟子附齊漢後後漢隋魏大晉/宋 後魏 北 周 唐
漢元帝時孔霸以帝師賜爵號褒成君奉孔子後平帝
元始初追謚孔子曰褒成宣尼公追封孔均為褒成侯
○後漢光武建武十三年封均子志為褒成侯章帝元
[058-25a]
和二年二月東廵狩因幸魯祠孔子七十二弟子漢晉/春秋
曰闕里者仲尼之故宅也在魯城中帝升廟西面羣臣/中庭北面皆再拜帝進爵而後坐東觀書云祀禮畢命
儒者論/難也和帝永元四年徙封為褒尊侯相𫝊至獻帝初
國絶○魏文帝黄初二年以孔子二十一代孫議郎羡
為宗聖侯邑百户奉孔子祠令魯郡修舊廟置百石吏
卒守衛○晉武帝太始三年改封孔子二十三代孫宗
聖侯震為奉聖亭侯又詔大學及魯國四時備三牲以
祀孔子明帝太寧三年詔給奉聖亭侯四時祀孔子祭
[058-25b]
宜如太始故事○宋文帝元嘉八年奉聖侯有罪奪爵
至十九年又授孔隐之隐之兄子熙先謀逆又失爵二
十八年更以孔恵雲為奉聖侯後有重疾失爵孝武大
明二年又以孔邁為奉聖侯邁子卒□詡俱/反嗣有罪失
爵○後魏封孔子二十七葉孫乗為崇聖大夫孝文帝
太和十九年改封二十八葉孔珍為崇聖侯文成帝詔
其宣尼之廟當别勅有司行薦饗之禮○北齊改封三
十一葉孫為恭聖侯○後周武帝平齊改封鄒國公○
[058-26a]
隋文帝仍舊封鄒國公煬帝改為紹聖侯○大唐貞觀
十一年封孔子裔徳倫為褒聖侯二十一年制以左丘
明卜子夏公羊髙榖梁赤伏勝髙堂生戴聖毛萇孔安
國劉向鄭衆杜子春馬融盧植鄭𤣥服䖍何休王肅王
弼杜元凱范寗賈逵總二十二人並為先師永徽中制
令改周公為先聖黜夫子為先師顔囘左丘明從祀顯/慶
二年禮部尚書許敬宗等奏曰准貞觀二十一年詔以/孔子為先聖更添左丘明等二十二人與顔子俱配宣
父於太學並為先師今據永徽令改用周公為先聖黜/孔子為先師顔囘左丘明並為従祀按禮記云凡學春
[058-26b]
官釋奠於其先師鄭𤣥注云官為禮樂詩書之官也先/師者若禮有髙堂生樂有制氏詩冇毛公書有伏生可
以為之又曰始立學釋奠於先聖鄭注曰若周公孔子/也聖則非周即孔師則偏善一經考漢魏已來取捨各
異顔囘孔子互作先師宣父周公更為先聖求其節文/逓有得失所以貞觀之制正夫子為先聖加衆儒為先
師而今新令輙事刋改但周公攝政制禮作樂功比王/者祀之儒館實貶其功仲尼生衰周之末振文䘮之弊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𢎞聖敎於六經闡儒風於萬載故/孟軻稱生靈以来一人而已自漢以降奕葉繼侯崇奉
其聖迄於今日胡可降兹上哲俯入先師且又丘明之/徒見行其學貶為從祀亦無故事今請改令從詔於義
為允其周公仍依/禮配饗武王也髙宗乾封元年正月東廵次兗州鄒
縣頓祭宣父廟贈太師總章元年二月皇太子詣學贈
[058-27a]
顔囘太子少師曽參太子少保神龍初詔以鄒魯百户
封崇道公宣尼采邑用供薦饗又授裔孫褒聖侯崇階
朝散大夫仍許子孫以相𫝊襲開元八年勅改顔生等
十哲為坐像悉應從祀曽參大孝徳冠同列特為塐像
坐於十哲之次圗畫七十子及二十二賢於堂壁上以
顔子亞聖親為之贊以書於石閔損以下令當朝文士
分為之贊時國子司業李元瓘奏稱先聖孔宣父廟先/師顔子配坐今其像立侍配饗合坐十哲弟
子雖復列像廟堂不應饗祀謹檢祠令何休范寗䓁二/十二賢猶霑從祀其十哲請春秋釋奠列享在二十二
[058-27b]
賢之上七十子請准都監廟堂圗形於壁兼為立贊又/曽參孝道可崇獨受經於夫子請准二十二賢應饗
二十七年八月制夫子追贈謚為文宣王宜令三公持
節勅令並撰儀注昔緣周公南面夫子西坐今位既有
殊坐豈仍舊宜補其墜典永作常式自今以後夫子南
面而坐内出王者衮冕之服以衣之十哲等東西列侍
顔子淵既云亞聖須優其秩
 顔子贈兖國公   閔子騫贈費侯
 冉伯牛贈鄆侯   冉仲弓贈薛侯
[058-28a]
 宰子我贈齊侯   端木子貢贈黎侯
 冉子有贈徐侯   仲子路贈衛侯
 言子游贈吳侯   卜子夏贈魏侯
又夫子格言參也稱魯雖居七十之數不載四科之目
頃雖參於十哲終未殊於等倫久稽先㫖俾修舊位庶
乎禮得其序人焉式瞻命尚書右丞相裴耀卿攝太尉
持節就國子廟冊冊畢所司奠祭亦如釋奠之禮又遣
太子少保崔琳徃東都就廟行冊禮又勅兩京及兖州
[058-28b]
舊宅廟像宜改服衮冕其諸州及縣廟宇既小但移南
面不須改衣服兩京樂用宮懸春秋二仲上丁令三公
攝行事七十子並宜追贈
 曽參贈郕伯    顓孫師贈陳伯
 澹臺滅明贈江伯  宓子賤贈單伯
 原憲贈原伯    公冶長贈莒伯
 南宮子容贈郯伯  公晳哀贈郳伯
 曽㸃贈宿伯    顔路贈杞伯
[058-29a]
 商瞿贈䝉伯    高柴贈共伯
 漆雕開贈滕伯   公伯竂贈任伯
 司馬牛贈向伯   樊遲贈樊伯
 有若贈卞伯    公西赤贈郜伯
 巫馬期贈鄫伯   梁鱣贈梁伯
 顔柳贈蕭伯    冉孺贈紀伯
 曹䘏贈曹伯    伯䖍贈聊伯
 公孫龍贈黄伯   冉季贈東平伯
[058-29b]
 秦子南贈少梁伯  漆雕子歛贈武城伯
 顔子精贈瑯琊伯一作/子驕漆雕徒父贈須句伯
 壤駟赤贈北徵伯  商澤贈睢陽伯
 石作蜀贈石邑伯  任不齊贈任城伯
 公夏守贈亢父伯  公良孺贈東牟伯
 后處贈營丘伯   秦子開贈彭衙伯
 奚容蒧贈下邳伯  公肩定贈新田伯
 顔襄贈臨沂伯   鄡單贈銅鞮伯
[058-30a]
 句井疆贈淇陽伯  罕父黑贈乗丘伯
 秦商贈上洛伯   申黨贈邵陵伯
 公祖子之贈期思伯 榮子期贈雩婁伯
 縣成贈鉅野伯   左人郢贈臨淄伯
 燕伋贈漁陽伯   鄭子徒贈滎陽伯
 顔之僕贈東武伯  原亢贈莱蕪伯
 樂顔贈昌平伯一作/欬 廉潔贈莒父伯
 顔何贈開陽伯   叔仲㑹贈瑕丘伯
[058-30b]
 狄黒贈臨濟伯   邽㢲贈平陸伯
 孔忠贈汶陽伯   公西與如贈重丘伯
 公西蒧贈祝阿伯  蘧瑗贈衛伯
 施常贈乗氏伯   林放贈清河伯
 秦非贈汧陽伯   陳亢贈潁伯
 申棖贈魯伯    琴牢未詳/
 顔噲贈朱虚伯   歩叔乗贈淳于伯
 琴張贈南陵伯
[058-31a]
  太公廟大唐/
大唐開元十九年四月兩京及天下諸州各置太公廟
一所以張良配饗春秋取仲月上戊日祭諸州賔貢武
舉人准明經進士行鄉飲酒禮每出師命将辭訖𤼵日
便就廟引辭仍簡取自古名将功成業著𢎞濟生人者
十人准十哲例霑饗至乾元元年九月十二日太常少
卿于休烈奏臣昨因秋饗漢高祖廟見傍無侍臣饗太
公廟有張良在側伏以子房生於漢初翊奉高祖坐籌
[058-31b]
帷幄佐定天下考其年代不接太公自古配食廟庭陪
𦵏陵寝皆取當時佐命同受哀榮太公人臣不合以張
良配饗請移於漢祖廟從之上元元年閏四月勅昔周
武創業克寜區夏惟師尚父實佐興王况徳有可師義當禁
暴稽諸古昔爰崇典禮其太公望可追封為武成王有
司依文宣王置廟仍委中書門下擇古今名将准文宣
王置亞聖及十哲等饗祭之典一同文宣王貞元四年
八月兵部侍郎李紓奏曰太公廟准式以太常少卿充
[058-32a]
三獻官祝文云皇帝遣某官敢昭告至上元元年追贈
為武成王饗祭之典一同文宣王有司因差太尉充獻
兼進祝版親署臣伏以太公即周之太師張良漢之少
傅聖朝列在祀典已極褒崇載在祝詞必資折中理或
過當神何敢歆今者屈禮於至尊施敬於臣佐每請御
署並稱昭告竊謂非宜一同文宣王恐未為允臣以為
文宣垂訓百代宗師五常三綱非其訓不明有國有家
非其制不立故孟軻稱自生人以来一人而已由是正
[058-32b]
素王之法加先聖之名樂用宫懸獻差太尉尊師崇道
雅合正經其太公述作止於六韜勲業形於一代豈可
擬其盛徳均其殊禮哉前件祝文請自今更不進署其
敢昭告請改為致祭其獻官請准式太常卿以下詔令
百竂集議聞奏兼大理卿于頎等四十六人議同李紓
左領軍大将軍令狐建等二十四人議曰當今兵革未
偃宜崇武敎以尊古重忠烈以勸今欲有貶損非激勸
之道也追尊王位以時祠之為武敎之主若不尊其禮
[058-33a]
則無以重其敎也文武二敎國並宜立廢一不可况其
典禮之制已厯二聖今欲改之恐非宜也至九月有勅
以上将軍以下充獻官餘事依李紓所奏其祭饗獻儀
具開元禮
 
 
 
 
[058-33b]
 
 
 
 
 
 
 
 通典卷五十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