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欽定歷代職官表 > 欽定歷代職官表 卷五十一
[057-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厯代職官表卷五十一
  學政表
[057-2a]

[057-3a]
  學政
 國朝官制
提督學政順天山東山西河南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
江湖北湖南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各一人陜西甘
肅一人以侍郎京堂翰林科道部屬等官/由進士出身者充各帯原銜品級奉天府一人
以奉天府/府丞充福建臺灣府一人以臺灣/道充
  掌直省學校生徒考課黜陟之事以歳科二試廵
  厯所屬府州進諸生而掄文藝程品行升其賢者
[057-3b]
  能者斥其不率教者凡興革事宜皆㑹督撫以行
  之三年而代
 國初各省並設督學道帶按察司僉事銜以各部郎
  中由進士出身者循資擢用康熙二十三年御史
  張集疏請慎學政之選
詔下九卿詹事科道㑹議停論俸補授之例凡順天學
  政缺以侍讀侍講諭徳洗馬等官簡用江南浙江
  學政以侍讀侍講諭徳洗馬中允贊善等官簡用
[057-4a]
  其餘各省學道將應陞之五部郎中及参議道知
  府等官選擇開列請用嗣後不拘省分凡由翰林
  科道出者即為學院由部屬等官者則為學道雍
  正四年定制各省督學皆改為學院其以部屬簡
  任者依出身甲第各加翰林院編修檢討銜
各府㕔等儒學教授正七/品直𨽻十人山東十人山西十
人河南九人江蘇八人安徽八人江西十有三人福建
十人浙江十有一人湖北九人湖南九人陜甘十有六
[057-4b]
人四川十有二人廣東十人廣西十有一人雲南十有
五人貴州十有三人各州儒學學正正八/品直𨽻二十有
二人山東十有一人山西十有六人河南十人江蘇六
人安徽九人江西二人福建二人浙江一人湖北七人
湖南七人陜甘二十有三人四川十有八人廣東十人
廣西十有六人雲南三十人貴州十有四人各㕔縣儒
學教諭正八/品直𨽻一百十有五人山東九十有一人山
西六十有一人河南九十有八人江蘇四十有六人安
[057-5a]
徽四十有八人江西七十有五人福建五十有八人浙
江七十有六人湖北五十有四人湖南五十有七人陜
甘六十有四人四川八十有六人廣東七十有三人廣
西四十有二人雲南三十有二人貴州三十有三人各
府㕔州縣等儒學訓導從八/品直𨽻一百四十人山東一
百十人山西九十有五人河南一百五人江蘇五十有
九人安徽六十有四人江西九十有一人福建七十有
二人浙江八十有八人湖北七十人湖南七十有七人
[057-5b]
陜甘一百三十有四人四川一百二十人廣東九十有
四人廣西六十有三人雲南七十有三人貴州六十人
  各掌其學校生徒訓廸之事凡儒學官除江蘇安
  徽両省通用外其餘例用本省人惟同府州者避
  不用初康熙三年裁各府州訓導又大縣裁訓導
  小縣裁教諭十五年均復設其後縣有析置者則
  訓導每移置所析縣而裁省之縣亦間存鄉學教
  諭或訓導焉
[057-6a]
 厯代建置
 三代
  禮記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後為學小學在公宫南
  之左大學在郊
  詩小序泮水頌僖公能修泮宫也
   謹案自契為司徒則教民始有專官周以司徒
   掌邦教而其制益詳其時鄉大夫受教法于司
   徒頒之鄉吏使各以教其所治而諸侯之國亦
[057-6b]
   講學行禮以歳貢其太學之秀者天子試之射
   宫視其賢否以行慶譲之法然則古者長民之
   官即教民之官而無俟别設其職兹故畧著周
   時諸侯之學以志縁起而厯代之沿革則自漢
   以下乃始得而備論之云
 秦未置/
 漢
  漢書平帝本紀元始三年立學官郡國曰學縣道
[057-7a]
  邑侯國曰校校學置經師一人鄉曰庠聚曰序庠
  序置孝經師一人
   謹案漢循吏傳謂文翁修起學官于成都市中
   招下縣子弟以為學官弟子至武帝時乃令天
   下郡國皆立學校官實自文翁始董仲舒傳亦
   云復興學校之官自仲舒發之然則郡縣學校
   設官自武帝始矣元始中于校學置經師于庠
   序置孝經師云經師則統諸經為名云孝經師
[057-7b]
   乃止業一經者葢郡國設太學故置經師一人
   鄉聚小學故僅置孝經師考𨽻釋載學師宋恩
   等題名有孝掾與易掾尚書掾詩掾春秋掾並
   列則孝掾乃孝經掾也其設官差等當為今府
   州縣學諸職所托始矣
  漢書韓延夀列傳令文學校官諸生皮弁執俎豆
  王尊列傳尊師郡文學官顔師古注郡有文學官/而尊事之以為師也
   謹案漢梅福雋不疑蓋寛饒諸葛豐張禹列傳
[057-8a]
   皆云為郡文學而匡衡以太常掌故調補平原
   文學後漢鄧禹亦云臣少嘗學問可郡文學蓋
   當時太常以博學名官郡學則以文學名官𨽻
   釋載劉熊碑隂題名有故郡文學李義亦其證
   也
  漢書儒林列傳元帝好儒郡國置五經百石卒史
   謹案郡國學官有掾有史即五經百石卒史也
   鄭崇為郡文學史後漢楊倫為郡文學掾皆即
[057-8b]
   其職張納碑隂題名文學主事掾史各一人文
   學掾二人史一人後漢書言百石皆由長自除
   不得比于下士然五經百石史各典一經與經
   師相羽翼視他曹小吏有别文翁選郡縣小吏
   開敏有材者張叔等十餘人遣詣京師受業博
   士知學官之中雖小吏可與博士之業然則郡
   國之五經百石史當近于是漢郡縣學校官吏
   不詳于史而金石遺文尚可補史志之闕故畧
[057-9a]
   著之
  後漢書劉寛列傳典厯三郡每行縣輒引學官祭
  酒及處士諸生執經對講
   謹案𨽻釋載文翁學生題名碑有文學祭酒此
   學官祭酒其即文學祭酒歟中部碑又有校官
   祭酒任延為武威太守造立校官校官即學官
   則校官祭酒當亦即文學祭酒矣
  常璩華陽國志文翁立文學精舍永初後太守陳
[057-9b]
  留髙䀢更増造二石室州奪郡文學為州學郡更
  起文學
   謹案漢以州統郡州有文學而郡又别設之則
   今制府各有儒學而附府縣亦有儒學者實昉
   諸此也
 三國
  三國蜀志尹黙列傳先主定益州領牧以為勸學
  從事譙周列傳丞相亮領益州牧命周為勸學從
[057-10a]
  事大將軍蔣琬領刺史徒為典學從事總州之學
  者
   謹案文翁學生題名碑有典學從事蜀設典學
   從事固漢法也勸學從事當在典學從事之下
   亦如今學政之下有教授學正等官也
  三國魏志髙柔列傳太祖撥亂之際並使郡縣立
  教學之官管輅列傳清河太守華表召為文學掾
  冀州刺史裴徽辟為文學從事
[057-10b]
  王應麟玉海魏樂祥為河東文學祭酒
   謹案管輅以文學掾辟為文學從事則文學從
   事當即勸學從事之類也
  三國呉志孫瑜列傳領丹陽太守立學官臨饗講
  肄
 晉
  晉書熊逺列傳郡辟為文學掾孟嘉列傳庾亮領
  江州辟部廬陵從事轉勸學從事
[057-11a]
  宋書禮志晉征西將軍庾亮在武昌開置學官教
  曰今王道隆盛便處分安學校處所籌量起立講
  舍参佐大將子弟悉令入學吾家子弟亦令受業
  四府博學識義通渉文學經綸者建儒林祭酒使
  班同三署皆妙選邦彦以充此舉近臨川臨賀一
  郡並求修復學校可下聼之
   謹案儒林祭酒當即漢之所謂文學祭酒學官
   祭酒校官祭酒也庾亮欲敦明庠序旋即廢罷
[057-11b]
   其後尚書謝石又請班下州郡普修學校亦未
   見施行則所謂久廢之典卒難興復者江左之
   所以不振也
 宋齊梁陳
  杜佑通典宋職掌人孝經師
   謹案宋有孝經師蓋仍襲漢制然不在九品之
   數而與門亭長等並稱職掌人則其官微矣
  南齊書豫章王嶷列傳為南蠻校尉荆湘二州刺
[057-12a]
  史于南蠻園東南開館立學置儒林参軍一人文
  學祭酒一人勸學從事二人王秀之列傳豫章王
  于荆州立學以秀之領儒林祭酒
   謹案儒林参軍在文學祭酒之上疑如前代典
   學從事之比也
  玉海梁元帝為荆州起州學置儒林参軍勸學從
  事
   謹案梁天監四年分遣博士祭酒到州郡立學
[057-12b]
   而官品十八班内有揚南徐州文學從事南兖
   州文學從事荆河司益廣青五州文學從事北
   徐北兖梁交南梁五州文學從事越桂寧霍四
   州文學從事此皆文學之設于州者以漢制凖
   之則州之文學當如郡之文學其名以從事或
   亦即勸學從事之類歟
 北魏
  魏書髙允列傳請制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
[057-13a]
  學生一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學生八
  十人中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下
  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四十人
   謹案魏天安初詔立鄉學郡置博士二人助教
   二人其復從髙允所請乃更其制又魏官品從
   八品有司州文學据諸郡皆設博士助教而于
   司州仍襲漢文學之名則司州文學當如今京
   府教授也
[057-13b]
 北齊
  北齊書儒林列傳齊制諸郡並立學置博士助教
  隋書房暉逺列傳齊南陽王綽為定州刺史詔為
  博士
 後周
  周書薛慎列傳太祖于行臺省置學取丞郎及府
  佐徳行明敏者充生以慎為學師以知諸生課業
   謹案周于行臺省置學其學生以丞郎及府佐
[057-14a]
   充與厯代州郡立學之制不同然亦一時之别
   制也附著于此
 隋
  隋書桞昻列傳隋文帝受禪昻見天下無事請勸
  學行禮自是天下州縣皆置博士習禮焉
   謹案隋髙祖仁夀元年廢天下學迨煬帝復開
   庠序而郡縣之學盛于開皇初其時之為學官
   者如孔頴逹為河南郡博士潘徽為揚州博士
[057-14b]
   劉焯為冀州博士皆其可紀者也
 唐
  唐六典京兆河南太原府經學博士一人從八品
  上助教二人學生八十人大都督府經學博士一
  人從八品上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中都督府經
  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下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下
  都督府經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下助教一人學生
  五十人上州經學博士一人從八品下助教二人
[057-15a]
  學生六十人中州經學博士一人正九品上助教
  一人學生五十人下州經學博士一人正九品下
  助教一人學生四十人萬年長安河南洛陽奉先
  太原晉陽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五十人京兆
  河南太原諸縣諸州上縣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
  生四十人諸州中縣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二
  十五人諸州中下縣諸州下縣博士一人助教一
  人學生二十人博士專以經術教授諸生
[057-15b]
  新唐書百官志西都東都北都鳳翔成都河中江
  陵興元興徳府文學一人從八品上掌以五經授
  諸生縣則州補州則授于吏部武徳初置經學博
  士助教學生徳宗即位改博士曰文學元和六年
  廢中州下州文學京兆等三府助教二人學生八
  十人大都督上州各助教一人中都督府學生五
  十人下府下州各四十人
   謹案漢郡國有文學北魏以下則為博士助教
[057-16a]
   之官唐徳宗改博士曰文學蓋復其舊號故新志
   與六典所稱各異
  新唐書百官志大都督府文學一人正八品下中都
  督府文學一人從八品上下都督府文學一人從
  八品下上州文學一人從八品下凡縣皆有經學
  博士助教各一人京縣學生五十人畿縣四十人
  中縣以下各二十五人
   謹案唐制凡學生隨府州之上中下為多少而
[057-16b]
   文學官品亦異蓋學生多則訓教廣少則殺焉
   故文學官亦因之為髙下也
  新唐書選舉志縣學生州縣長官補長史主焉每
  歳仲冬州縣館監舉其成者送至尚書省
   謹案唐州縣學生以長史主之蓋長史為都督
   刺史之佐實領州縣之事故州縣學生並屬焉
   其不言諸文學者文學惟司訓教不闗選補也
   然則唐之府州長史有如明提學副使僉事之
[057-17a]
   比而亦今京府府丞充提督學政之比也
 五季
  馬端臨文獻通考後唐天成三年宰臣兼判國子
  祭酒崔協奏請頒下諸道州府各置官學
 宋
  宋史職官志提舉學事司掌一路州縣學政歳廵
  所部以察師儒之優劣生員之勤惰而專刺舉之
  事崇寜二年置宣和三年罷
[057-17b]
   謹案自漢武帝時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官嗣後
   頗相沿襲然多于郡邑設之未嘗于一路統設
   監司總郡邑諸學也唐李栖筠等之議請于十
   道大郡置太學館遣博士出外兼領郡官以教
   生徒與明制各省之設提學副使僉事者意已
   相近然其議不行宋元符二年初令諸州行三
   舍法諸路選監司一員提舉學校守貳董幹其
   事則提舉學事司之所自始矣宋選舉志謂貢
[057-18a]
   士至太學試中上等或預升舍人多其本貫監
   司太守推賞有差所謂監司即提舉學校官太
   守即董幹其事者也文獻通考載崇寧五年貢
   士至辟雝不如令者凡三十有八人皆遣歸而
   提學官皆罰金蓋當時以貢士優劣定提學賞
   罰之格如令則賞不如令則罰也選舉志謂諸
   路選監司提舉學校在元符二年而職官志乃
   謂崇寧二年置提舉學事司或元符二年始以
[057-18b]
   監司提舉至崇寧二年乃專設提舉學事司歟
   又考紹興十八年國子監参酌諸州軍如未差
   教授處即令本路提舉司于本州有出身官選
   差一員兼領二十一年大理寺主簿丁仲京奏
   贍學田多為勢家侵佃望令提舉學官覺察既
   而戸部請令提舉司置籍勾管慶元二年吏部
   尚書葉翥請令太學及州軍學各以月試合格
   前三名程文上御史臺考察其有舊習不改則
[057-19a]
   坐學官提學司之罪然則提舉學事司雖罷于
   宣和三年而其後仍復設之今制于各省設提
   督學政蓋昉乎此矣
  王明清揮麈前録政和中詔天下州縣官皆帶提
  舉管勾學事時姚麟以節度使守蔡州建言乞免
  繫階朝廷許之靖康初除去紹興中復増但改庶
  官為主管尋降㫖武臣帥守並免入銜
   謹案州縣官皆帶提舉管勾學事蓋即所謂守
[057-19b]
   貳董幹其事者也其後諸縣學委知通于令佐
   内選有出身官一員兼領教導職事若州縣官
   俱無出身只令本學長諭專主教導却令知州
   縣令覺察㸃檢此武臣帥守所由俱免以提舉
   管勾學事繫銜歟
  宋史職官志教授景祐四年詔藩鎮始立學他州
  勿聼慶厯四年詔諸路州軍監各令立學學者二
  百人以上許更置縣學自是州郡無不有學始置
[057-20a]
  教授以經術行義訓導諸生掌其課試之事而糾
  正不如規者委運司及長史于幕職州縣内薦或
  本處舉人有徳藝者充熙寧六年詔諸路學官委
  中書門下選差至是始命于朝廷元豐元年州府
  學官共五十三員諸路惟大郡有之軍監未盡置
  元祐元年詔齊廬宿常等州各置教授一員自是
  列郡各置教官建炎三年教授並罷紹興三年復
  置四十二州十二年詔無教授官州軍令吏部申
[057-20b]
  尚書省選差二十六年詔並不許兼他職令提舉
  司常切遵守若試教官則始于元豐添差教授則
  始于政和
   謹案宋設教授為今之教授所自始其以本處
   舉人充亦為今學官皆用本省人所自始宋初
   有石鼓廬阜嶽麓睢陽四書院又有嵩陽書院
   茅山書院各有師徒錫之經傳然未建州學乾
   興元年兖州守臣孫奭私建學舍聚生徒乞請
[057-21a]
   太學助教楊光輔充本州講書從之此為州鎮
   立學之始其後令州若縣皆立學本道使者選
   部屬官為教授員不足取于鄉里宿學有道業
   者神宗初令中書採訪逐路有經術行誼者權
   教授並選薦京朝官蓋學官選薦之重如此其
   後又詔諸州學官赴學士院試而後選又有侍
   從臺諌國子長貳歳舉之制則今制學官由吏
   部銓選由廵撫考試與舉而兼試之制略同
[057-21b]
  李燾國史長編崇寧二年五月詔廣州漳州各添
  置教授一員六月詔縣學生不及二十人處許依
  州學例并附近大縣一處教養給諸州州學印三
  年六月江東路提舉學事司言諸州皆已置學惟
  廣徳軍附宣州今學者漸多乞自置學從之仍詔
  諸路州軍未曽置學處並置學
   謹案宋元豐初大興學校而天下之教授止五
   十三員至崇寧中而天下無不置學之州軍今
[057-22a]
   之各府州縣盡設學官昉乎此也若縣學生不
   及二十人處許附大縣一處教養則正如今之
   衛學鄉學繫于附近縣學爾
  玉海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幸曲阜縣謁文宣廟
  二年二月詔就廟立學舍
   謹案魏黄初二年令魯郡修孔子廟又于其外
   廣為室屋以居學者此為就廟立學之始而教
   職官舍今亦即附至聖廟蓋即以所業之地視
[057-22b]
   其居也又宋慶厯二年詔兩制舉官為武學教
   授三年置武學于武成王廟以太常丞阮逸為
   教授慶元五年詔諸州學置武士齋宫按武藝
   今制學政歳試校士兼及文武生員童生而習
   武之生童未嘗别立武教職以統之則文武並
   轄勝于一切紛紛之制矣
 遼
  王圻續文獻通考遼南面黄龍府學官曰博士曰
[057-23a]
  助教興中府學設官同縣亦設學有博士助教
  遼史大公鼎列傳改良鄉令建孔子廟學部民服
  化
   謹案遼以兵經畧方内禮文之事視古多闕故
   畧摭見于傳者以存其概
 金
  金史百官志諸府教授一員諸節鎮教授一員諸
  防禦州教授一員
[057-23b]
   謹案金于大興府及東京北京上京河東東西
   路山東東西路等處並設女直教授一員其所
   職當與諸府教授不同附著于此
  金史選舉志府學大定十六年置凡十七處共千
  人以嘗與廷試及宗室皇家袒免以上親并得解舉
  人為之後増州學遂加以五品以上官曽任隨朝
  六品官之兄弟子孫餘官之兄弟子孫經府薦者
  同境内舉人試補三之一凡試補學生以提舉學
[057-24a]
  校學官主之
   謹案宋制學生以州縣官選補長史主之而金
   則以提舉學校及學官主之蓋既設提舉學校
   專官同于監司之任自不得僅以州縣選補又
   别以長史主之也今制學政歳科二試取士此
   正如所云補試學生以提舉學校官主之者然
   其試也必由縣府若州試乃與院試則亦兼参
   宋代州縣選補之法焉
[057-24b]
 元
  元史百官志儒學提舉司秩從五品各處行省所
  署之地皆置一司統諸路府州縣學校祭祀教養
  錢糧之事及考校進呈著述文字每司提舉一員
  從五品副提舉一員從七品吏目一員司吏二人
  謹案元于江浙湖廣江西三行省置䝉古提舉
  學校官提舉一員從五品同提舉一員從七品
  蓋亦猶金大興府等處之設女直教授也
[057-25a]
  元史選舉志至元二十八年令江南諸路學及各
  縣學内設立小學選老成之士教之其他先儒過
  化之地名賢經行之所與好事之家出錢粟贍學
  者並立為書院凡師儒之命于朝廷者曰教授路
  府上中州置之命于禮部及行省及宣慰司者曰
  學正山長學録教諭路州縣及書院置之路設教
  授學正學録各一員散府上中州設教授一員下
  州設學正一員縣設教諭一員書院設山長一員
[057-25b]
  凡路府州書院設直學以掌錢糓
  謹案宋于州縣學官俱設教授至元又増設學
  正教諭則今制于府設教授州設學正縣設教
  諭實始諸此第宋元以前州有上中下之分元
  于下州設學正而上州中州則設教授以進擬
  于府與今制稍異也
 陶宗儀輟耕録凡學宫朔望講説所屬上司官或
 省憲官至自教授學官暨學賓齋諭等皆講説一
[057-26a]
  書錢伯全作訓導時行刑官至講欽哉欽哉惟刑
  之恤哉講畢稱賞不已
   謹案漢何武為刺史行部必先即學官見諸生
   試其誦論問以得失如今制凡學政及各上司
   官蒞學則學官弟子每講説一書其制實昉乎
   此且據輟耕録所載則元之學官已有所謂訓
   導者而元史百官志無其文疎漏甚矣
 明
[057-26b]
  明史職官志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提督學校
  兩京各一人萬厯末南京増設一人○按察司副
  使僉事提督學道十三布政司各一員惟湖廣二
  員
   謹案明制兩京督學以御史蓋兩京不設按察
   司故以御史督學兼重其選所以尊京畿則今
   制各省學政多以京官簡充實本諸此
  明史職官志儒學府教授一人從九/品訓導四人州
[057-27a]
  學正一人訓導三人縣教諭一人訓導二人教授
  學正教諭掌教誨所屬生員訓導佐之凡生員廪
  膳増廣府學四十人州學三十人縣學二十人附
  學生無定數儒學官月課士子之藝業而奬勵之
  凡學政遵卧碑咸聼于提學憲臣提調府聼于府
  州聼于州縣聼于縣其殿最視鄉舉之有無多寡
  明初置儒學提舉司洪武二年詔天下府州縣皆
  立學十三年改各州學正為未入流先是從/九品二十
[057-27b]
  四年定儒學訓導位雜職上三十一年詔天下學
  官改授旁郡州縣正統元年始設提督學校官又
  有都司儒學行都司儒學衛儒學以教武臣子弟
  俱設教授一人訓導二人河東又設都轉運司儒
  學制如府其後宣慰安撫等土官俱設儒學
   謹案明制生員入學初由廵按御史布按両司
   及府州縣官正統元年始特設提學官景㤗元
   年罷天順六年復設各賜勅諭十六條俾奉行
[057-28a]
   之直省既設提學有所轄太廣及地最僻逺歳
   行廵所不能及者乃酌其宜口外及各都司衛
   所土官以屬分廵道員直𨽻廬鳳淮陽滁徐和
   以屬江北廵按湖廣衡永郴以屬湖南道辰靖
   以屬辰沅道廣東瓊州以屬海南道甘肅衛所
   以屬廵按御史亦皆專敕行事萬厯四十一年
   南直𨽻分上下江湖廣分南北始各増提學一
   員提學之職專督學校不理刑名所受詞訟重
[057-28b]
  者送按察司輕者發有司直𨽻則轉送廵按御
   史督撫廵按及布按二司亦不許侵提學職事
   也又明初優禮師儒教官或擢給事御史然鉗
   束亦甚謹初教官考滿兼覈其歳貢生員之數
  後以歳貢為學校常例乃定學官考課法專以
   科舉為殿最九年任滿核其中式舉人府九人
   州六人縣三人者為最其教官又考通經即與
   陞遷舉人少者為平等即考通經亦不遷舉人
[057-29a]
   至少及全無者為殿又考不通經則黜降生員
   之數初定府學四十人州縣以次减其十未㡬
   即命増廣不拘額數宣徳中定増廣之額土官
   子弟許入附近儒學無定額諸生上者中式次
   者廪生年久充貢或選拔為貢生提舉官歳試
   校文之外令教官舉諸生行優劣者一二人賞
   黜之以為勸懲此其大較也然明之提學官既
   帶按察司銜即不得不少屈于督撫徃徃阿附
[057-29b]
   遷就不能自舉其職而為學官者又多取諸歳
   貢之士大率闒冗疲老無以為諸生表率以致
   鼓篋之徒把持上官侵噬百姓聚黨成羣投牒
   呼譟論者徒歸咎于養士之不精而不原于制
   法之未善則亦非為通論也我
  朝右文重道超軼前古各省學政俱以京官簡任
   我
 皇上復加意整飭凡學政受事必
[057-30a]
 訓諭諄至期以端士習而正文體至若銓授教職必
   令督撫親加考騐列等第以别用舍而學政廵
   厯所至又考其文藝師範黜其不稱職者記曰
   師道立而善人多又非獨
  文治光昌而已也
 
 
 
[057-30b]
 
 
 
 
 
 
 
欽定厯代職官表卷五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