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禮部志稿 > 禮部志稿 卷八十四
[084-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部志稿卷八十四
            明 俞汝楫 編
 神祀備考
  神祗祀
   初立旗纛廟制
洪武元年十二月庚寅立旗纛廟先是禮官奏軍行旗
纛所當祭者考之於古旗謂牙旗黄帝出軍訣曰牙旗
[084-1b]
者將軍之精一軍之形候凡始豎牙必祭以剛日祭牙
之日吉氣來應大勝之徴纛謂旗頭也太白隂經曰大
將中營建纛天子六軍故用六纛氂牛尾為之在左騑
馬首秦置旗頭騎以先驅漢武帝置靈旗為兵禱則太
史奉以指所伐孫權作黄龍大牙牌後齊天子親征建
牙牌唐宋及元皆有旗纛之祭今宜立廟春秋遣官致
祭春用驚蟄日秋用霜降日於是上命京師立廟於都
督府治之後仍令天下衞所於公署後立廟京都之祭
[084-2a]
牲用太牢幣用黒色器用籩豆各八籩實以形鹽魚鱐
棗栗榛菱芡鹿脯豆實以韭葅醓醢菁葅鹿醢芹葅兔
醢笋葅魚醢簠簋各二實以黍稷稻粱登鉶各一實以
太羮和羮犧尊象尊山罍各一實以醴齊泛齊事酒樂
用時樂先期獻官及各執事官散齋二日致齋一日獻
官以都督充前祭一日獻官公服省牲視鼎鑊滌溉有
司陳設如儀至日清晨有司立伏百官具公服侍班皇
帝服皮弁御奉天殿奉香授獻官由中道出至午門置
[084-2b]
龍亭内儀仗鼓吹導引至祭所獻官及陪祭執事官各
就位迎神再拜行奠帛禮獻官詣盥洗所搢笏盥帨出
笏詣旗纛位前樂作跪搢笏上香奠帛出笏俯伏再拜
樂止復位行初獻禮獻官至洗爵位搢笏滌爵出笏詣
酒尊所酌醴齊詣神位前樂作跪搢笏上香祭酒奠爵
出笏俯伏再拜樂止讀祝讀祝官取祝跪讀訖樂作獻
官俯伏再拜樂止亞獻酌泛齊終獻酌事酒儀並同初
獻但不用祝飲福受胙獻官詣神位前再拜跪搢笏祭
[084-3a]
酒飲福酒受胙出笏俯伏興再拜復位陪祭官皆再拜
徹豆望燎獻官詣望燎位執事者捧祝帛置燎所燎半
禮畢天下衞所祭用少牢儀物視京都殺焉
   封城隍神
洪武元年十二月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上謂中書及
禮官曰明有禮樂幽有鬼神若城隍神者歴代所祀宜
新封爵遂封京都城隍為承天鑒國司民昇福明靈王
其在北京開封府者封為承天鑒國司民顯聖王臨濠
[084-3b]
府為承天鑒國司民貞佑王太平府為承天鑒國司民
英烈王和州為承天鑒國司民靈護王滁州為承天鑒
國司民靈佑王五府皆正一品餘在各府州縣者府為
鑒察司民城隍威靈公秩正二品州為鑒察司民城隍
靈佑侯秩三品縣為鑒察司民城隍顯佑伯秩四品其
章服京都城隍衮冕十有二章開封府等五府封王及
各府封公者九旒九章各州縣封侯伯者七旒七章命
翰林詞臣撰制文以頒之 京都城隍制曰帝王受天
[084-4a]
明命行政教於天下必有生聖之瑞受命之符此天示
不言之妙而人見聞所不及者也神司淑慝為天降祥
亦必受天之命所以明有禮樂幽有鬼神天理人心其
致一也朕君四方雖明智弗類代天理物之道實罄於
衷思應天命此神所鑒而簡在帝心者君道之大惟典
神天有其舉之承事惟謹應天府城隍昇福侯宋代所
封位號也聰明正直聖不可知固有超於高城深池之
表也世之崇於神者則然神受於天者葢不可知也兹
[084-4b]
以臨御之初與天下更始凡城隍之神皆新其命睠此
興王之郡神相居多宜加封曰承天鑒國司民昇福明
靈王明者神之體容光必照靈者神之用隨感而通此
固神之徳而亦天之命也司於我民鑒於我國享兹明
祀悠久無疆主者施行 開封城隍致詞改其後曰睠
此名城天下之中定帝王之宅金湯既甲於列郡神號
宜盛於他邦可封曰承天鑒國司民顯聖王顯則著其
靈明無不照聖則造其極大而化之此固神之徳而亦
[084-5a]
天之命也 臨濠城隍曰睠此鄉邦之地實同豐沛之
都朕肇自戎行至成大業皆神黙相豈敢忘初可封曰
承天鑒國司民貞佑王貞則無貳亶明睿而無私佑則
垂祥仰感通之如在 太平城隍曰睠此名城雄奠江
表朕初飛渡首駐其間再四禱祈神告不貳宜封曰承
天鑒國司民英烈王英則發越精華烈則威靈烜赫
和州城隍曰睠此名城雄奠江右王師戾止屢獲成功
非神相之何以臻此宜封曰承天鑒國司民靈護王靈
[084-5b]
則威加於顯著護則福及於保綏 滁州城隍曰睠此
名城雄奠東淮王師首駐戰勝俱安成此峻功實神相
之宜封曰承天鑒國司民靈佑王靈則威之顯著佑則
福之保綏 各府城隍曰睠此郡城明祇所司宜封曰
鑒察司民城隍威靈公威則照臨有赫威則感通無方
 各州城隍曰睠此州城靈祇攸主宜封曰鑒察司民
城隍靈佑侯靈則隨感而通佑則錫善以福 各縣城
隍曰睠此縣邑靈祇所司威靈丕著福澤普施宜封曰
[084-6a]
鑒察司民城隍顯佑伯顯則威靈丕著佑則福澤普施
 其始末之詞則皆與京都城隍同但鑒於我國於各
郡則改曰鑒於我郡政於各州縣則改曰州政邑政而
享兹明祀於郡州縣則皆改曰享兹祀典云
   有司祀典
洪武元年十二月辛丑命天下凡祀典神祇有司依時
致祭其不在祀典而常有功徳於民事蹟昭著者雖不
致祭其祠宇禁人撤毁
[084-6b]
   城隍神廟式
洪武三年京師城隍廟成初城隍舊祀卑隘詔度地營
築既而中書省臣及尚書陶凱請以東嶽行祀改為廟
上可之修飾既備建左右二司凱復請如前代建六曹
曰吏户禮兵刑工二司左曰左司之神右曰右司之神
上命罷六曹不必設左右二司止稱曰左司神右司神
仍命置神主主用丹漆字以金旁飾以龍文及是始成
命凱等迎主入廟用王者儀仗
[084-7a]
   設厲壇
洪武三年始命祭無祀鬼神先是上以兵革之餘死無
後者其靈無所依命議舉其禮至是禮官奏按祭法王
祭泰厲諸侯祭公厲大夫祭族厲泰厲謂古帝王之無
後者公厲謂古諸侯之無後者族厲謂古諸大夫之無
後者又士喪禮疾病禱於厲鄭氏謂漢時民家皆秋祠
厲則此祀又達於民也春秋傳曰鬼有所歸乃不為厲
然則鬼之祭享而無所歸則必為害古者七祀於前代
[084-7b]
前王諸侯卿大夫之無後者皆致其祭豈無為而然哉
後世以為涉於淫諂非禮之正遂不舉行而此等無依
之鬼乃或依附土木為民禍福以邀享祀者葢無足怪
今欲舉其祀宜於京都王國各府州縣及里社皆祭祀
之而天下之淫祀一切屏除使鬼之無所歸附者不失
祭享則灾厲不興是亦除民害之一也上然之乃命京
都築壇於𤣥武湖中天下府州縣則皆設壇於城北其
各里内又立祭壇歲以三月清明七月望及十月朔日
[084-8a]
長吏率僚佐候晡時致祭牲用羊豕各三以米三石炊
飯正壇設城隍位羊一豕一壇下東西各席地焚香列
炬各設羊一豕一并設飯羮以祭之壇之南立石刻祭
文京都謂之泰厲王國謂之國厲府州謂之郡厲縣謂
之邑厲民間謂之鄉厲著為定式
   祭封内山川
洪武五年上諭中書省及禮部曰始天下方定其山川
皆統祀於京師然古者諸侯祭封内山川今行省大臣
[084-8b]
方面重寄視古之方伯連帥無異而其境内山川所當
祭者其定制頒行之於是禮部奏五嶽五鎭四海四瀆
禮秩尊崇及京師山川皆國家常典非諸侯所得預者
其各省惟祭風雲雷雨及境内山川之神宜共為一壇
設二神位以省臣初獻都指揮司官亞獻府官終獻祭
期春用驚蟄後三日秋用秋分後三日每位牲用羊一
豕一籩豆四簠簋二爵三鉶犧象尊各一祝一風雲雷
雨帛四山川位帛二凡祭致齊三日可自是定天下十
[084-9a]
三省山川皆各省自祭舊合祭京師及四夷山川悉罷

   四夷山川祭法
洪武八年癸已以外夷山川附祭於各省山川之次先
是禮部尚書牛諒言京都既罷祭天下山川其四夷山
川亦非天子所當躬祀乃命别議其禮以聞至是中書
及禮部奏以外夷山川附祭於各省如廣西則宜附祭
安南占城眞臘暹羅鎖里廣東則宜附祭三佛齊瓜畦
[084-9b]
福建則宜附祭日本琉球浡泥遼東則宜附祭高䴡
陜西則宜附祭甘肅朶甘烏思藏京城更不須祭又言
各省山川與風雲雷雨既居東南向其外夷山川神位
宜分東西同壇共祀上可其奏命中書頒行之將祭則
遣官一人往監其祀
   王國府州縣社稷
洪武十一年禮部奏京都大社大稷既同壇合祭其王
國各府州縣仍用舊制於禮未一今議亦合同為一壇
[084-10a]
神主皆依京制用石主埋於壇南木主二祭則設之祭
畢收藏其配位舊以勾龍配社后稷配稷今大社大稷
既奉仁祖淳皇帝配其王國府州縣無可配者難設配
位今議王國社宜稱國社之神稷宜稱國稷之神府則
稱府社府稷州則稱州社州稷縣則稱縣社縣稷從之
命頒其制於天下
   祭物非土産聽其缺
洪武十三年溧水縣祭社稷以牛醢代鹿醢御史案實
[084-10b]
奏之上命當其罪而禮部奏云著令凡祭物缺者許以
他物代上曰夫祭物所謂缺者以非土地所産溧水固
有鹿何得謂缺是有司無誠心於祀神而故為是茍簡
也夫百司所以能理其職而盡民事者以其常存敬懼
之心耳今溧水之官於神猶怠忽之則於人事又何懼
焉命論如律乃勅禮部下天下有司凡祭必備其物茍
其物非地産所有又無商賈販鬻則聽其缺可也
   軍衞設祀壇
[084-11a]
宣徳二年丁丑兵部都督譚廣奏天下郡縣俱設風雲
雷雨山川社稷壇春秋祭祀為民祈福宣府久置軍衞
而無壇所近年風雨不調人多疾病請如郡縣立壇致
祭行在禮部言有司祭山川等神宣府邊衞似難比例
上曰奉祀神明為人祈福軍衛獨非吾人乎其准所言
令於農隙之時為之
   城隍神不稱爵
正統四年十二月山東登州府知府楊頤奏本府原係
[084-11b]
州治其城隍封靈佑侯今升為府宜加封公爵奏下禮
部議尚書胡濙等以為今北京城隍止稱京都城隍之
神如五嶽四瀆原有封號洪武間皆已革去可令照例
稱登州府城隍之神庶合禮制從之
   邊衞設壇
宣徳三年四月總兵官都督譚廣奏天下郡縣設風雲
雷雨山川社稷壇春秋祭祀為民祈福宣府久置軍衞
請如郡縣立壇致祭行在禮部言宣府邊衞似難比例
[084-12a]
上曰奉祀神明為人祈福軍衞獨非吾民乎其准所言
令於農隙之時為之
   祭岳瀆違制
𢎞治元年正月都察院左都御史馬文升等言嶽鎭海
瀆等祠廟皆有前太監陳喜及奸人鄧常恩所造石函
周遭有符篆中貯泥金書道經及金銀錢寳石五榖似
為魘鎭之術者又有先帝遣陳喜致祭祝文其文不知
何人所撰皆刻之石本廟故事凡改元之初及水旱災
[084-12b]
傷則致祭嶽鎭海瀆之神例命翰林院撰文分遣朝臣
以往未聞外官撰文内臣往祭之事况石函魘鎭世無
此理今常恩等已正憲典其石函石牌尚存于寧以妖
術惑人自言得聚寳盆於桃花洞知州程觀信之事聞
俱坐斬既遇赦寧發戍邊逺天下妄言惑衆如寧者尚
多請出榜禁約
   衡山南嶽祀例
正統元年湖廣布政司照磨所檢校程富奏衡州府衡
[084-13a]
山縣古有南岳廟年久滋敝有失觀瞻請設道士及佃
户修整事下行在禮部覆奏因言五嶽五鎭四海四瀆
事同一體俱合用道士或十人或五名每廟佃户四户
灑掃供役仍令該管府州縣官時加巡視以稱崇祀之
禮從之
   正恒山北嶽祀典
𢎞治四年先是太子少保兵部尚書馬文升言恒山北
嶽在今大同府渾源州宋有天下未混一北為契丹所
[084-13b]
有故祭北嶽於眞定府曲陽縣迨我太宗文皇帝遷都
北平而眞定却在京都之南當時禮官亦未建明猶祭
北嶽於曲陽臣考周禮載恒山為并州之鎭在正北我
朝一統志亦載恒山在渾源州南二十里即北嶽以此
觀之則北嶽當在渾源州無疑今本州北嶽廟趾猶存
勅禮部詳考移文山西守臣於渾源州恒山舊跡修建
北嶽廟以後北嶽歲祭於此行禮下禮部覆議以為祀
北嶽恒山於曲陽歴漢唐宋以至國朝上下幾二千年
[084-14a]
未之有改其渾源州雖有恒山亦名北嶽然祀典不聞
碑誌無考况今恒山實為畿内鉅鎭孕靈已久一旦廢
此舉彼恐有窒礙如文升所奏渾源州恒山既為一方
之望古跡間存復有洪武年間重修廟宇但恐年久頽
敝請下所司量加修葺春秋致祭威靈歆格用垂悠久
下禮部覆議行
   北嶽改祀近地
𢎞治十五年吏部尚書馬文升奏嶽瀆之祭自古皆即其
[084-14b]
近地而廟祭之惟北嶽祭於眞定府曲陽縣北海祭於
河南濟源縣其地之相去頗逺據大明一統志所載謂
山西渾源州原有北嶽祠廟欲行修葺改祭北嶽於此
該禮部覆議得自帝舜以來已祭北嶽於曲陽而我太
祖復循用不改今請仍如舊典
   禁淫祠
洪武三年禁淫祠制曰朕思天地造化能生萬物而不
言故命人君代理之前代不察乎此聽民人祀天地祈
[084-15a]
禱無所不至普天之下民庶繁多一日之間祈天者不
知其幾瀆禮僭分莫大於斯古者天子祭天地諸侯祭
山川大夫士庶各有所宜祭其民間合祭之神禮部其
定議頒降違者罪之於是中書省臣等奏凡民庶祭先
祖歲除祀竈鄉村祈土榖之神凡有災患禱於祖先若
鄉厲邑厲郡厲之祭則里社郡縣自舉之其僧道建設
齋醮不許進章上表投拜青詞亦不許塑畫天神地祇
及白蓮社明尊教白雲宗巫覡扶鸞禱聖書符呪水諸
[084-15b]
術並加禁止庶幾左道不興民無惑志詔從之
   附郭縣罷重祭
洪武十七年禮部議天下府州縣先師孔子及社稷山
川等祀如縣之附府者府既祭縣亦以是日祭誠為煩
瀆自今縣之附府者府祭縣罷之詔從其議
  雜祀
   祭海
洪武元年正月命道士周原徳往萊州諭祭海神原徳
[084-16a]
未至前數日並海之民見海濤恬息聞空中洋洋然若
有神語者皆驚異及原徳至臨祭煙雲交合異香郁然
靈風清肅海潮嚮應竣事父老皆欣喜相賀爭至徳所
曰海濤不息者十餘年矣今聖人應運太平有兆海濱
之民何幸身親見之原徳還奏上悅
   以殲賊立江海神廟
正徳八年三月命立江海神廟於狼山歲時祭初巡撫
淮揚都御史張縉言流賊於狼山乗颶風之變實江海
[084-16b]
效靈宜立廟以昭神貺禮部議江海之神已秩祀典此
復立廟幾於煩瀆詔從縉請
   祀馬祖
洪武二年遣官祭馬祖先牧馬步馬社之神初命築壇
於後湖祀馬祖諸神勅禮官考其禮儀至是禮官奏言
周官牧人掌六馬之屬春祭馬祖夏祭先牧秋祭馬社
冬祭馬步馬祖天駟星也孝經說云房為龍馬先牧始
養馬之人未聞馬社始乗馬者世本曰相士作乗馬馬
[084-17a]
步謂神之災害於馬者隋用周祭以四仲之月唐宋因
之今擬春秋二仲月甲戊庚日為宜於是遣官行禮為
壇四壇用羊一豕一幣一其色白籩豆各四簠簋豋象
尊壺尊各一樂用時樂獻官齋戒公服行三獻禮祝文
曰維神始於天地之初而馬生於世牧養蕃息馭而乗
之閑廏得所歴代興邦戡定禍亂咸賴戎馬民人是安
朕自起義以來多資於馬摧堅破敵大有功焉稽古按
儀載崇明享爰申報本以昭神功謹以制幣牲齊式陳
[084-17b]
明薦尚享
   申明五祀
洪武二年禮部尚書崔亮奏周官天子五祀曰門曰户
人之所出曰中霤人之所居曰竈曰井人之所養故杜
佑曰天子諸侯必立五祀所以報徳也今擬依周官五
祀止於歲終臘享通祭於廟門外羣臣則四品以上祀
中霤門户三神五品以下祀井竈二神庶合禮意上命
著為令
[084-18a]
   祭司馬
洪武五年禮部奏舊祭馬祖先牧馬步馬社今擬止設
一壇祭司馬一神每歲止於仲春一祭從之
   祭五祀
洪武六年定凡祭五祀户竈門井於四孟月時享太廟
日遣内官致祭中霤於季夏土旺戊日遣内官致祭
   祭五祀壇制日期
洪武八年禮部奏五祀之禮考之周漢唐宋其制不一
[084-18b]
今擬以孟春祀司户之神設壇於皇宫門左司門主之
孟夏祀司竈之神設壇於御廚光祿寺官主之季夏祀
中霤之神設壇於乾清宫丹墀内官主之孟秋祀司門
之神設壇於午門之左司門主之孟冬祀司井之神設
壇於井前光祿寺官主之四孟月之祭則於有事太廟
之日季夏之祭則於土旺之日牲用少牢制可自是五
祀之禮歲率以為常
   會議釐正神祀
[084-19a]
𢎞治元年禮科給事中張九功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祀典正則人心正今聖明御極修明祀典然而朝廷常
祭之外尚有釋迦牟尼文佛三清三境九天應元雷聲
普化天尊之祭又有金玉闕眞君元君神父神母之祭
諸宫觀中又有水宫星君諸天諸帝之祭非所以示法
於天下也乞勅禮部稽之祀典盡為釐正及一切左道
惑人之事通為禁止上是其言命禮部會官考詳何神
立於何代何神有功於國何神澤及生民今何神應祀
[084-19b]
與否明白具奏於是尚書周洪謨等會議謂我太祖高
皇帝稽古定制凡前代所加嶽鎭海瀆封號郡縣城隍
神號盡行革正其忠臣烈士亦止以當時封號稱之凡
異端亂正之術一切有所禁以正風俗曉人心者至矣
伏望皇上以祖宗為法敬事天地孝事宗廟嚴事山川
百神此外凡有齋醮祀禱之類通行罷免不惟絶異端
之姦亦可省無益之費仍勅中外凡宫觀祠廟非有功
徳於民者不合祀典俱令革去間有累朝崇建難於輒
[084-20a]
廢者亦宜釐正名號減殺禮儀庶盡以禮事神之心
謹按世俗所謂釋迦牟尼文佛三清三境天尊者葢西
方有國曰中天竺乃釋迦所生之地漢明帝時其法始
入中國後之宗其教者遂以釋迦之本性為法身徳業
為報身并其眞身而為三其實本一人耳唐儒韓愈有
曰三代之時百姓安樂夀考中國未有佛也自有佛法
以來亂亡相繼宋齊梁陳以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梁
武帝捨身施佛餓死臺城由此觀之佛不足事明矣至
[084-20b]
於道家以老子為師宋儒朱熹有曰玉清元始天尊既
非老子之法身上清太上道君又非老子之報身設有
二像又非與老子為一而老子又自為上清太上老君
葢倣釋氏之失而又失之者也况老聃亦人鬼耳豈可
僭居昊天上帝之上哉如宋徽宗躬親祠醮傾心崇奉
卒之陷身北國覆亡宗社可為明戒佛老之徒妄相稱
述惑世誣民莫之能廢不合祀典莫此為甚伏望自今
以始凡遇萬夀千秋等節不令修建吉祥齋醮或遇喪
[084-21a]
禮不令修建薦揚齋醮俱不先期遣官祭告釋迦牟尼
文佛於大興隆寺及三清三境天尊於朝天宫則祀典
正矣 所謂北極中天星主紫微大帝者葢北極五星
在紫微垣中又曰紫微大帝之座乃朝廷宫殿之象正
統初建紫微殿於大徳觀東設大帝之像每節令亦遣
官祭告夫幽禜祭星古禮也祖宗以來每歲南郊已有
星辰壇合祭之禮今乃像之如人稱之為帝以極星之
正祠於異端之宫稽之祀典誠無所據其祭告乞罷免
[084-21b]
 所謂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者凡隂陽凝聚陽氣
在内不得出則奮擊而為雷霆今道家妄以為玉霄一
府總司五雷雷部諸神皆其所主而又以六月二十四
日為天尊示現之日故朝廷歲以是日遣官詣顯靈宫
致祭夫風雲雷雨每歲南郊已有合祭之禮而山川壇
復有秋報之祭况自二月發聲之後無非雷霆震奮之
日今以六月二十四日為示現日於義何取設像名稱
禮亦何所據哉其祭告亦乞罷免 又有所謂祖師三
[084-22a]
天扶教輔𤣥大法師眞君者傳記云漢張道陵光武時
人善以符治病至桓帝永夀元年百二十歲而沒人傳
白日上昇唐天寳宋熙寧大觀間累號正一靖應眞君
子孫亦有封號國朝仍襲正一嗣教眞人之封秩視二
品然宋邵伯温聞見錄云漢建安二十年曹操破張魯
定漢中魯祖陵父衡以符法相授受自號師君其衆曰
鬼卒曰祭酒大抵與黄巾相類朝廷不能討就拜魯漢
寧太守鎭夷中葢陵本非異人而道家祖陵為天師者
[084-22b]
特因天寳之稱而云爾今歲以正月十五日為陵生辰
遣官詣顯靈宫祭告夫生辰自宜使其子孫祭於家而
乃遣官祭告尤非祀典亦乞罷免 所謂大小青龍神
者記云昔有僧名盧自江南來寓居今京師西山一日
有二童子來拜於前盧納之供奉無怠時久旱不雨二
童子白於盧請限雨期即委身龍潭須臾化二青龍遂
得雨後賜盧號曰感應禪師建寺設像又别設二青龍
祠於龍潭之上宣徳中勅建大圓通寺加二青龍以封
[084-23a]
號今春秋祭之夫妖由人興久自衰息况今連年亢旱
祈禱二龍杳無應驗則怪誕不足崇奉明矣又有所謂梓
潼帝君者記云神姓張諱亞子其先越巂人因報母之
仇徙居梓潼之七曲山仕晉戰沒人立為廟唐𤣥宗僖
宗宋咸平日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上帝命梓潼掌文
昌府事及人間禄籍故元加號為帝君而天下學校亦
有立祠祀之者景泰中因京師舊廟闢而新之歲以二
月三日為帝君生辰遣官致祭夫梓潼神顯靈於蜀則
[084-23b]
廟食其地於禮為宜祠之京師何也况文昌六星為天
之六府殊與梓潼無干乃合而為一是誠附會不經乞
并與大小青龍神之祭俱勅罷免其梓潼在天下學校
者俱令拆毁庶足以解人心之惑 又道家有所謂北
極佑聖眞君者盖眞武乃北方𤣥武七宿後人乃以𤣥
武為眞聖而作龜蛇於下宋眞宗避諱改𤣥武為眞武
靖康初加號曰佑聖助順靈應眞君及攷圖志乃云眞
武為淨樂王太子得道術修煉武當山功成飛昇奉上
[084-24a]
帝命往鎭北方被髪跣足建皂纛𤣥旗攝𤣥武位此則
道家附會誕妄之說再考國朝御製碑謂太祖平定天
下兵戈所向隂佑為多嘗建廟南京載在祀典及太宗
入靖内難以神有顯相功又於京城艮隅并武當山重
建廟宇兩京歲時朔望各遣官致祭而武當山又專官
督視祀事至我憲宗嘗範金為神像屢遣内官陳喜安
奉於武當山葢亦承列聖崇奉之意以祈神休耳而喜
乃援引左道鄧常恩輩熒惑聖徳虐害生民奏請重修
[084-24b]
京城廟宇改號靈明顯佑宫日進邪術遂使香火之地
幾為姦盜之區今常恩輩已服其罪而其所遺蠧國害
民之事尚未止息如頻年齎送神像及多給武當道士
衣布濫費香爉之類是也請止照洪武間例每年以三
月三日九月九日用素羞遣太常寺官致祭其餘祭祀
悉皆停免繼後神像再不齎送凡府縣應辦給衣巾并
香爉諸物之勞民者俱量為裁省庶幾國用少節而於
累朝崇報之禮亦未嘗廢也 所謂崇恩眞君隆恩眞
[084-25a]
君者道家相傳以崇恩眞君姓薩名堅西蜀人宋徽宗
時嘗從王侍宸林靈素輩學法有騐而隆恩眞君則玉
樞火府天將王靈官也又嘗從薩眞君傳符法永樂中
以道士周思得能傳靈官法乃於禁城之西建天將廟
及祖師殿宣徳中改廟為大徳觀封二眞君成化初改
觀曰顯靈宫每年換袍服三年一小焚十年一大焚復
易以新珠玉錦綺所費不訾每節候歲時皆遣官致祭
夫薩眞君之法因王靈官而行王靈官之法因周思得
[084-25b]
而顯而其法之所自又皆林靈素輩所附會况近年祈
禱杳無應騐若以累朝創建之故難以廢毁其祭告之
禮宜令罷免四時袍服更換宜令收貯勿毁此後不必
再焚亦不必再製如此則妄費可少省而邪術可貶矣
 所謂金闕上帝玉闕上帝者誌云福建閩縣舊有洪
恩靈濟宫即祀今之金玉闕二眞人者五代時吳徐温
子曰知證封江王曰知諤封饒王嘗提兵平福州福人
徳之圖像以祀宋賜今額又考國朝御製碑謂太宗嘗
[084-26a]
弗豫藥罔效禱神輒應因大新閩地廟宇令春秋致祭
易衣給户灑掃又立廟祀於京師加封知證金闕眞君
知諤玉闕眞君正統成化年間累加號為上帝每朔望
節令俱遣官祀及時薦新食四時致皮弁冠紅金雲龍
朝衣又加平天冠明黄錦綺服其黄服五年一換焚紅
服十年一換焚夫神之世系年代事蹟本非有甚異也
而兄弟並稱上帝本處既有春秋祀而京師復一年數
祀袍服在京換焚費以不貲閩之袍服又數勞人賫送
[084-26b]
其僭號既宜革正而妄費亦宜節損請仍存閩之廟祀
廢京師之諸祀革其帝號與服色止稱眞君服舊服其
衣服更換俱令本宫收貯不必再焚每歲亦不必再製
若在閩而敝者令府縣量為修補不必齎送如此則於
禮庶不謂瀆而報功之典亦未嘗不存也 所謂神父
聖帝神母元君及金玉闕元君者即二徐之父母及其
配也宋封父齊王為忠武眞人其母曰仁夀仙妃配皆
為仙妃我朝永樂至成化間屢加封其父為聖帝母及
[084-27a]
二妃皆為元君每歲時節令俱遣官祀而金玉闕元君
又有誕辰之祭僭瀆一至於此載考徐温乃五代時吳
國專權弑主之人殊無功徳可錄但緣二徐為子有一
時禱應之功故濫恩至此伏乞削去上帝元君之號一
切濫祀俱宜罷免 所謂東嶽泰山之神者為五嶽之
首廟在山東泰安州山下唐宋元皆加號曰王或曰帝
若祀人鬼然者我太祖正祀典止稱東嶽泰山之神有
司春秋致祭有事則遣官祭告每歲南郊并二八月山
[084-27b]
川壇俱有合祭之禮葢以山川靈氣有發生之功故也
今朝陽門外有前元東嶽舊廟國朝因而不廢其後歲
以三月二十八日及萬夀聖節遣官致祭夫既專祭於
封内又合祭於郊壇則此廟之祭實為煩瀆亦乞罷免
 所謂京師都城隍之神者葢建國者必設高城深池
以保其民人其制自黄帝始今天下府州縣各有城隍
廟在京師者謂之都城隍廟舊在順天府西南俗以五
月十一日為神誕辰故是日及節令皆遣官祀夫城隍
[084-28a]
之神非人鬼也安有所謂誕辰者况南郊秋祀皆有合
祭之禮則誕辰并節令之祀亦宜罷免 議既上上曰
卿等言是修建齋醮遣官祭告并東嶽眞武城隍廟靈
濟宫祭祀俱仍舊二徐眞君并其父母妻宜革去帝號
止仍舊封號原冠袍等物換回焚毁今後福建冠袍每
六年一齎送餘如所議行之
   祭三清樂章
𢎞治八年十二月内閣大學士徐溥等奏近司禮監傳
[084-28b]
示聖諭遞出祭三清樂章令臣等改補進呈臣等謹按
天子祀天地天者至尊無對盡天下之物不足以報其
徳惟誠意可以格之故禮以少為貴物以簡為誠祭不
過南郊時不過孟春牲不過一牛書曰黷于祭祀時謂
弗欽禮煩則亂事神則難正此謂也漢祀五帝儒者尚
非之以為天止一人豈有五帝况三清者乃道家邪妄
之說謂一天之上有三大帝至以周時柱下史李耳當
之是以人鬼而加於天之上理之所必無者也若夫樂
[084-29a]
器之清濁樂音之高下制度節奏毫釐之際不容少差
差則反以召禍况製為時俗詞曲以享神明䙝瀆尤甚
以此獲福又豈有是理哉我朝天地合祭用正月皆太
祖所親定樂器樂章皆太祖所親製足以傳之萬世當
此之時豈有三清之祭俗曲之音今所遞出樂章雖云
出於永樂大典葢是書之作博采兼收欲以盡天下之
事初未聞以此施之朝廷見諸行事以為後世法也陛
下純誠至孝嗣統守成一以太祖為法以上追二帝三
[084-29b]
王之盛不宜以黷禮事天臣等讀儒書窮聖道道家邪
妄之說未嘗究心至於鄙䙝詞曲尤所不習不當以非
道事陛下所連日憂惶不敢奉命者實不願陛下為此
舉也近數月來凡奉中旨處分其合理者自當仰承徳
意不敢違越間於民情有干治體相礙亦不敢茍且應
命以誤陛下未免封還執奏至再至三迹似違忤情實
忠愛似此者多非但樂章一事而已疏入上嘉納之
 禮部志稿卷八十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