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禮部志稿 > 禮部志稿 卷二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部志稿卷二
            明 俞汝楫 編
 聖諭
  成祖文皇帝敬天之訓
永樂元年七月朔大祀天地預告太祖高皇帝配神告
畢諭禮官曰祭天嚴父國家第一事必以恭敬為本固
當自朕始然陪祀與執事之臣皆當同朕此敬庻幾感
[002-1b]
格之道爾等職典祀事尤宜夙夜直清以率於衆
十一月朔南郊上南郊省牲還御奉天門進公卿大臣
諭之曰祭祀莫大於郊古者犧牲粢盛不偹不潔不敢
祭而帝牛滌三月其敬如此明日以始卿等繼朕省牲
便應秉對越之誠不可怠忽自古天子之祭皆公卿助
相國家生民受福卿等亦預享之不可不謹
永樂四年正月上御武英殿覽存心録顧翰林侍臣曰適
覽慕容超郊有異獸出壇側隋煬帝祀圓丘暴風未成
[002-2a]
禮而退後二人皆不旋踵而亡古人言惟徳動天盖不
徳亦動天善則降祥不善則降殃但各以類應之又曰
祭祀時固當誠敬亦必平素積累善行乃可獲福若平
日所行反道背徳而臨祭一時致其䖍恭此豈有獲福
之理
永樂十一年春正月朔日有食之先是禮部以正旦朝
賀宴㑹上請上曰古者日食天子素服修政用謹天戒
朕既乖於治理上累三光而衆陽之宗薄食於元旦咎
[002-2b]
孰甚焉爾文武羣臣尚思勉輔朕躬調爕隂陽消弭灾
變新正朝賀宴㑹之禮悉罷百官節鈔仍如例給之
  孝先之訓
永樂元年五月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宋制凡忌日於
各佛殿誦經設帝后位百官行香今後宜依宋制於天禧
等五寺朝天宫令僧道誦經三晝夜上曰予於父母固
當無所不用其心但人君之孝與庶人不同為人君者
奉天命為天下主社稷所寄生靈所依但當謹身修徳
[002-3a]
深體天心恪循成憲為經國逺謨使内無奸邪外無盜
賊宗社奠安萬民樂業斯孝矣如不能此而惟務修齋
誦經抑末矣
  修省之訓
永樂元年閏十一月書諭世子曰比北京山西地震坤
道貴静占法地震主兵數動人不寧上天示戒不可不
謹宜撫綏軍士嚴固城池洞察人情不可怠忽又御奉
天門顧侍臣曰比北京山西地震天變垂戒朕用惕然
[002-3b]
爾等試言其故侍臣對曰地震應兵戈土木之事上曰
比年兵旅饑饉民困甚矣朕方夙夜圖蘓息之豈肯適
一已之情興土木之工重困民力如樓居可以避暑則
午門端門皆可居也何必復建高臺廣榭今後宫卑隘
不足容尚不敢増修慮勞民力土木之事至今不為若
兵戈但當勅邉將嚴守備戒不虞而已
永樂二年十一月上以京師地震召文武羣臣諭曰隆
古聖王之世山川鬼神莫不寧皆由君徳修於上臣職
[002-4a]
修於下感應之機不誣後世君臣不能如古故灾異數
見今地震京師固由朕之不徳然卿等亦宜戒謹修職
以共囬天意軍民有不便之事當速改之
永樂八年十月夜月犯太微垣右執法上諭三法司官
曰昨夜太隂犯執法甚急爾等典刑罰宜加謹慎無罪
不可枉有罪不可縱須得中道毋纖毫輕重
永樂四年六月朔日有食之是日隂雲不見禮部尚書
鄭賜等言此聖徳所感召請明日率百官表賀上曰正
[002-4b]
朕恐懼修省之際何可賀對曰宋盛時有行之者矣上
曰於此一方隂雲不見天下至大他處見者多矣且隂
陽家言日食而隂雲不見者水將為灾以此言之可賀
乎乃止
永樂十九年四月𠡠諭文武羣臣曰朕恭膺天命祇紹
鴻圖爰倣古制肇建兩京乃永樂十九年四月十八日
奉天等三殿灾朕心惶懼莫知所措意者於敬天事神
之禮有所怠歟或祖宗有戾而政務有乖歟或小人在
[002-5a]
位賢人隠遁而善惡不分歟或刑獄寃濫害及無辜而
曲直不分歟或䜛慝交作諂諛並進而忠言不入歟或
横征暴斂剥削掊剋而殃及田里歟或賞罰不當蠧財
妄費而國用無經歟或租税太重徭役不均而民生不
遂歟或軍旅未息征調無方而饋餉空乏歟或工作過
度征需頻繁而民力凋弊歟或奸人附勢羣吏弄法抑
有司闒茸罷愞貪殘恣縱而致是歟下厲於民上違於
天朕之𡨕昧未䆒所由爾文武羣臣受朕委任休戚是
[002-5b]
同朕所行果有不當宜條陳無隠庶圖悛改以回天意
永樂二十年正月朔日食上諭禮部臣曰日食天變之
大者况在正旦永念厥咎惕焉於心卿等宜各修厥職
以匡輔不逮
  遵制之訓
永樂元年二月上謂禮部臣曰昔我太祖高皇帝立綱
陳紀禮樂制度咸有成規建文中率皆更改使臣民無
所遵守朕即位以來首詔諸司必遵舊制尚恐奉行不
[002-6a]
逮爾禮部其申明之
丁未上諭禮部臣曰太祖高皇帝親製大誥三編使人
知趨吉避㐫之道頒行嵗久慮民間因循廢弛爾宜申
明仍令天下誦讀鄉飲則講解如舊
  宗室之訓
永樂元年四月賜晉王濟熺書曰皇考之世㕘酌古典
詳定禮部儀車服器用各有等級比有言駙馬胡觀所
乗棕輿其制度僣越與諸王無異詰其從來云爾與之
[002-6b]
夫諸王所用其制下天子一等君王之分可僭其漸既
長何事不可僭矣繁纓小物孔子惜之爾繼今宜慎重
不可率易
永樂三年十月賜周王橚等皇明祖訓且諭之曰皇考
所以垂訓子孫至要之道具在此書朝廷常守之可以
永安宗社藩王常守之可以長保富貴朝廷與藩王本同
祖宗所出但能皆以祖宗之心為心則自然各盡其道
前代有帝王不能保全宗室如宋太宗亦有宗室不能
[002-7a]
自保全者如周三監漢七國此皆是不能以祖宗之心
為心朕與諸弟勉之
永樂三年五月上以代寧秦晉永興高平平陽諸王所
為過失日多思豫訓戒以全親親之義賜書周楚齊蜀
等王曰易曰履霜堅氷至孔子釋之其所由來者漸矣
由辨之不早辨也故凡事慮於未萌則有益論於己然
則無及我皇考太祖皇帝創業垂綂為子孫帝王萬世
之計惟欲本支各盡其道朝廷篤於親親藩國重於守
[002-7b]
法朝廷之紀綱明正親藩不齟齬於其間藩國之禮節
不踰朝廷不苛責於其上恩不至於掩義義不至於傷
恩宗社永有磐石之安親藩同享無疆之福此皇考立
法之意亦吾繼述之意而諸弟姪之意亦皆然也吾嘗
思之朝廷不能篤親親之道是不孝於祖宗不友於兄
弟不慈於子姪棄仁背義咎孰大焉昔建文嘗蹈此失
矣吾即位以來恒切戒此閒居獨處教詔子孫亦惟在
骨肉手足之恩不可為非禮苛責之事言出乎口心通
[002-8a]
乎天地鬼神盖吾躬嘗奉藩豈其不能身體其事哉夫
為藩國者亦當體朝廷之心而亮其誠天下之事至繁
一人之精力有限智識豈能悉周區畫豈能悉當若吾
於兄弟子侄行有未至亦宜以情恕之比代寧秦晉永
興髙平平陽諸王不亮吾心稍不順意内懐怏怏或聼
小人教誘為非甚者形諸怨謗魘鎮所為不知不仁固
少年寡學之過吾恐傷同氣已皆容忍不問然此特私
恩耳為君之道必正公義而後有以服天下况法度者
[002-8b]
皇考之法度吾嗣位而不能守之又何以服天下之心
故雖不可虧親親之私恩亦不敢廢天下之公義夙夜
思之事有兩難欲直言其故使之圖改則恐傷恩欲隠
忍不言將來積過愈深理不得容是䧟之於罪也至此
非惟吾心不能自安天下之人亦謂吾徒能愛之而不
能敎之養成其過故皆直言以戒之矣雖未能必其不
逆於心若有諒吾之意信而從之他日徳成名立享其
安樂與國家同久豈不兩盡其美哉兹特遣書陳布悃
[002-9a]
欵繼今之後吾惟常念親親之恩勿替諸弟侄亦惟常
念皇考之法具在各盡其道共保富貴豈有涯哉吾之
所言天地鬼神鑒臨在上惟宗國諸王亮之亮之
永樂三年七月賜書周王橚曰比各府縣録周府長史
司榜文來奏夫朝廷與王府體不同長史專理王府事
豈得遍行號令於封外與朝廷等一家有一家之尊一
國有一國之尊天下有天下之尊卑不踰尊古之制也
今賢弟居國如諸子擅行號令於國中其亦可乎若奸
[002-9b]
人造此離間骨肉即具實以聞當䆒治之如實賢弟所
命則速遣人收還仍嚴戒長史行事存大體毋貽人譏

永樂八年十月周王橚於國中作殿奉祀太祖高皇帝
上聞之賜書曰禮支子不祭王國廟祀則肇於始封之
王太祖高皇帝之祀朝廷自有宗廟王今祀於國中過
矣孔子曰祭之以禮若不得為而為之不可為孝王其
審禮而行毋貽物議
[002-10a]
永樂九年二月勑戒秦王尚炳曰昔周天子遣使賜齊
桓公胙且命勿下拜桓公對曰天威不違顔咫尺小白
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遂下拜登受春秋書以示褒遣
使賜晉侯命晉侯受玉惰使者歸曰晉侯其無後乎成
肅公受脤於社不敬劉康公曰成子惰棄其命矣後皆
不得其終春秋書以示戒比屡遣人賫符赴王國王不
出迎但令内監取入及出見使者又侮慢不一此皆王
不學之過不學何由達禮致王於此者皆長史紀善典
[002-10b]
儀之失職也其械送京師王自今勉力學問庶㡬寡過
永樂十年二月勑靖江王府輔國將軍賛億曰監察御
史言爾交通衛卒以錢貸民多取利息至繫人妻孥逼
脅鬻居以償所負古畜馬乗不察於雞豚伐氷之家不
畜牛羊百乗之家不畜聚斂之臣國家舊制四品以上
官不得與民争利汝宗室之親乃恣肆如此果爾所為
則赴京面陳若左右小人假爾名為之即械送京師
永樂元年十月勑晉府長史龍鐔等曰朝廷封建親藩
[002-11a]
而選賢命材為之輔導兾以賛成徳善不至於有過也
古之為人臣者無外交今王府擅與西畨往來又私以
車逓送王年少寡學而不知古長史儒者謂不知古乎
廷臣皆欲寘汝於法朕恐傷親親之意姑宥不問今後
慎無復爾戒之戒之
永樂十五年十二月勑戒永和王濟烺曰凢朝廷儀物
制度等差截然不可違越比爾擅造印章僭用龜紐龜
紐惟親王之寳用之爾擅為之越禮分矣以爾年少及
[002-11b]
念爾父同氣之故姑宥不問自今宜謹遵禮法毋蹈前

  戒外戚之訓
永樂二年四月春坊官劾奏中軍都督僉事李諒於文
華殿早朝百官班退之後諒獨進啓事有違禮法請治
諒罪上命姑宥之勑諭諒曰朝廷之法公於天下不以
親踈有間朝儀凡百官謁東宫偕進偕退不許獨留私
見乃謹始防㣲之道令行之初爾首犯之帝王行法先
[002-12a]
於貴近朕念親親之故曲宥不問其戒之慎之非分之
恩不可再得爾其欽哉
永樂四年八月賜趙王髙燧曰比聞都指揮欵台乘馬
過駙馬都尉廣平侯袁容之門容怒其不下箠楚幾死
欵台靖難功臣豈當非禮陵辱爾非不知亦不以聞自
洪武以來往來駙馬之門何嘗有下馬之令晉王敦為
駙馬縱恣暴横卒以悖逆滅亡覆轍在前可再蹈乎此
書觀畢仍以示容其受使令辱欵台之人械送京師
[002-12b]
  廵狩望祭之訓
永樂七年正月上謂禮部臣曰朕今廵狩盖古人省方
觀民之意服食之物皆偹以行都無取於民尚慮有司
不體朕心妄有科擾使民未見徳而先受害者必不宥
之其遣使先諭道途所經及北京所屬郡縣朕至日止
令正官一員朝見毋騷擾百姓
永樂七年三月朔車駕廵狩北京駐蹕東平州望祭泰
山畢顧侍臣曰昔舜廵狩至泰山舉祀禮覲諸侯一正
[002-13a]
朔考制度而已盖欲使天下同風後來秦皇漢武皆生
侈心登封泰山建立功徳以誇示後世終不免後世之
非議我太祖皇帝一天下立法制五六十年國不異政
家不殊俗朕謹遵成憲此行亦惟欲親廵撫使軍民各
得其所耳侍臣頓首曰陛下守太祖之法而以堯舜為
心天下蒼生實受其福彼秦皇漢武何足道哉
  科試之訓
永樂二年二月禮部奏請㑹試選士之数上問洪武中
[002-13b]
所選幾何尚書李至剛對曰各科不同多者四百餘人
少者三百人上曰朕初即位取士姑凖其多者後不為
例又曰學者成材亦難當取其大畧其細如十分中有
一二分語疵而不害理亦可偹數然科舉是國家取人
材第一路不可濫且文體毋尚虗浮惟取樸實
永樂十年二月命禮部尚書吕震諭考試官楊士竒金
幼孜曰數科士頗多不免玉石雜進今取無過百人其
務精擇収散木累百不若得良材一株也
[002-14a]
  學校之訓
永樂二年二月禮部奏北方嵗貢生員入學十年考不
中式者例當充吏上曰人心志舒泰則能學四體不勞
則能學衣食温飽則能學責人之功當量其力論人之
罪當明其情北方近三四年間兵戈擾攘諸生舍俎豆
而事軍旅飛芻輓粟之勞奔走流離之苦豈暇於學今
考不中者可發囬原學補其廢學年數以俟再試不中
如例處之
[002-14b]
永樂三年八月上諭禮部臣曰學校育才以資任用太
祖高皇帝内設國子監外設府州縣學選用師範教育
俊秀嚴立教法豐廪蠲徭期待甚至建文以來學校廢
弛所司又不督勵虗縻廪禄爾禮部宜申明舊規俾師
教無闕士學有成庶幾國家得賢材之用
永樂四年四月禮部言廣西嵗貢生員考不中式者二
人於法學官罰俸一年提學官當杖上曰逺方之人漸
化者淺教道未行不可槩論夫立法雖有定論行法當
[002-15a]
量人情有定論則民知所守量人情則民用不寃姑宥
之生員遣歸進學再貢不中式一論如法
永樂十年三月雲南布政司左參議吕名善言武定尋
甸廣西三府居民繁庶請設學校從之上謂禮部臣曰
學校風化所繫人性之善蠻夷與中國無異在上之人
作興之耳
永樂十五年三月頒五經四書性理大全書於六部並
兩京國子監及天下郡縣學上謂禮部臣曰此書學者之
[002-15b]
根本而聖賢精義悉具矣自書成朕旦夕宫中披閲不
倦所益多矣古人有志於學者苦難得書籍如今之學
者得此書而不勉力是自棄也爾禮部其以朕意曉諭
天下學者令盡心講明無徒視為虗文也
  育才之訓
永樂二年六月上命禮部臣曰㑹試下第舉人既多其
中必尚有可取者盖慮一時匆猝或本有學問而為文之
際記憶偶差遂至謬誤或本不謬誤而考閲之官神情
[002-16a]
昏倦失於詳審以致黜落此皆可矜其令翰林院出題
再試擇文詞優等者以聞遂得貢士張鉉等六十人以
奏上召見皆賜官帯命於國子監進學以俟後科且勉
之曰士當立志志一則工專工專則業就爾等於學已
有根本但更百尺竿頭進歩耳後科第一甲人有不在
爾曺乎其往勉之
永樂三年正月命翰林院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解縉
等於新進士中選材質英敏者俾就文淵閣進其學縉
[002-16b]
等選修撰曽棨編修周述周孟簡庶吉士楊相劉子欽
彭汝器等二十八人入見上諭勉之曰人須立志志立
則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無志而能建功成事者汝
等簡拔於千百人中進士又簡拔於進士中至此固皆
今之英俊然當立心逺大不可安於小成為學必造道
徳之㣲必具體用之全為文必並驅班馬韓歐之間如
此立心日進不己未有不成者古人文學之至豈皆天
成亦積功所致也汝等勉之朕不任爾以事文淵閣古
[002-17a]
今載籍所萃爾各食其禄日就閣中恣爾玩索務實得
於己庻國家將來皆得爾用不可自怠以孤朕期待之

  奉先之訓
永樂五年五月上問侍臣曰聞近俗之弊嚴於事佛而
簡於事親其失果有之乎對曰間有之上嘆曰此盖教
化不明之故朕於奉先殿旦夕祇謁未嘗敢慢或有㣲
恙亦力疾行禮世人於佛老竭力崇奉而於奉先之禮
[002-17b]
簡畧者盖溺於禍福之說而昧其本也率而正之正當
自朕始耳
  祀功臣之訓
永樂元年十月享太廟畢遣官祭功臣於雞鳴山廟先
是禮部侍郎宋禮言功臣自有廟請罷太廟配享但於
本廟祭之上曰先帝所定配享不可罷又曰此皆佐命
開國之臣既自有廟俟太廟享畢亦别遣官即其廟祭
之於義可也著為令
[002-18a]
  崇儒之訓
永樂四年三月上幸太學勑禮部臣曰朕惟孔子帝王
之師帝王為生民之主孔子立生民之道三綱五常之
理治天下之大經大法皆孔子明之以教萬世朕皇考
太祖高皇帝膺君臨億兆之任正中夏文明之綂復禮
樂衣冠之舊渡江之初首建學校親祀孔子御筵講書
守帝王之心法繼聖賢之道學集其大成以臻至治朕
承鴻業惟成憲是遵今當躬詣太學釋奠先師以稱崇
[002-18b]
儒重道之意其合行禮儀禮部詳議以聞禮部尚書鄭
賜言宋世謁孔子服靴袍再拜上曰見先師禮不可簡
必服皮弁行四拜禮
  講書之訓
永樂四年四月命禮部遣使購求遺書上視朝之暇輒
御便殿閲書史或召翰林講論嘗問文淵閣經史子集
皆偹否學士解縉對曰經史粗偹子集尚多闕上曰士
人家稍有餘資皆欲積書况於朝廷可闕乎遂召禮部
[002-19a]
尚書鄭賜令擇通知典籍者四出購求遺書且曰書籍
不可較價值惟其所欲與之庻竒書可得又顧縉曰置
書不難須常覽閲乃有益凡人積金玉皆欲遺子孫朕
積書亦欲遺子孫金玉之利有限書籍之利豈有窮也
  禮制之訓
永樂元年十月勑禮部臣曰太祖高皇帝臨御命所司
歴考禮樂制度恭酌古今上自朝廷下及臣民冠昏喪
祭之儀服舍器用之制皆有等差著為定式頒布中外
[002-19b]
行之久矣朕慮今有司因循茍且奉行弗謹致有非分
違法干犯刑憲非朕所以愛民之道爾禮部其以洪武
中所定一切制度圖示中外俾人知遵守庶幾享太平
之福
永樂七年四月上諭行在禮部臣曰朝廷立法五十餘
年服式器皿皆有定制比來臣民數有以越禮僭分罹
刑憲者此教諭未至也即以舊定官民冠帯器皿制度
繪為書册頒示中外及諸色工匠俾知遵守
[002-20a]
  知民情之訓
永樂十一年四月上謂行在禮部尚書吕震曰朕欲周
知民之休戚嘗命凡布政司按察司及府州縣官至京
者陳民間利病近有以時和嵗豐民安物阜為言者及
驗視之田野荒蕪人民饑寒甚至水旱蟲蝗皆不以聞
朕已寘諸法如今後所言有切民情可裨治理者宜旌
賞之以明懲勸
  取言之訓
[002-20b]
永樂元年甘州中衛左所軍張真言事上覽畢顧禮部
侍郎宋禮曰雖堯舜禹之聖亦皆樂取人言以為治朕
即位首下詔求言而言者無幾此戍卒能上言雖皆不
可采然為國之意則善宜加賚之其賜衣一襲鈔一千
貫又顧禮曰居其位無其言君子耻之卿等亦毋嘿嘿
守位而已
  豐年之訓
永樂四年六月南陽府獻瑞麥有兩岐至五岐者上語
[002-21a]
禮部臣曰比郡縣屢奏祥瑞獨此為豐年之兆若年榖
豐登民足衣食老少無凍餒之患皆天地祖宗之賜矣
命薦之宗廟
  節假之訓
永樂七年正月元宵節近上諭禮部臣曰我太祖高皇
帝君天下四十餘年法度明偹恪遵成憲今四方無虞
兆民康阜思與臣民同樂太平自正月十一日為始其
賜元宵節假十日百官朝𠫭不奏事急務具本封進處
[002-21b]
分聴軍民張燈飲酒為樂五城兵馬弛夜禁著為令
  清釋道之訓
永樂五年直𨽻及浙江諸郡軍民子弟私披剃為僧赴
京冒度請者千八百餘人禮部以聞上怒甚曰皇考之
制民年四十以上始聴出家今犯禁若此是不知有朝
廷矣命悉付兵部編軍籍發戍遼東甘肅又嘆曰朕遵
承舊制一不敢忽下人尚縱肆如此何况後來此不可
宥此軰皆民螟螣不可蕃育 又直𨽻蘓州府嘉定縣
[002-22a]
僧㑹司奏縣舊有僧六百餘人今僅存其半請以民之
願為僧者令披剃給度牒不聴上諭禮部臣曰國家之
民服田力穡養父母出租賦以供國用僧坐食於民何
補國家度民為僧舊有禁令違者必罪
永樂十五年五月上謂禮部臣曰佛道二教本以清淨
利益羣生今天下僧道多不守戒律民間修齋誦經動
輒較厚利又無誠心甚至飲酒食肉逰蕩荒淫畧無顧
忌又有一種無知愚民妄稱道人一槩蠱惑男女雜處
[002-22b]
無别敗壊風化洪武中僧道不務祖風及俗人行瑜珈
法稱火居道士者俱有嚴禁即揭申明違者殺不赦
永樂十六年十月上以天下僧道不通經典而私簮剃
者多命禮部定通制榜示天下今後碩為僧道者府不
過四十人州不過三十人縣不過二十人限年十四以
上二十以下父母皆允方許陳告有司行鄰里保勘無
碍然後得投寺觀從師授業俟五年後諸經習熟然後
赴僧録司考試果諳經典始立法名給與度牒不通者
[002-23a]
罷為民若童子與父母不願及有祖父母父母無他子
孫侍養者皆不許出家有亡命避罪出家者併寺觀住
持罪之
  眚赦之訓
永樂四年西域貢佛舍利禮部尚書鄭賜請因是寘釋
罪囚上曰帝王之治以刑賞為務有功不賞有罪不誅
雖堯舜無以治天下梁武帝元順帝皆溺於佛有罪者
不刑致法度廢弛綱紀大壊而致於敗亡此豈可效况
[002-23b]
佛亦有天堂地獄善惡報應之説誘人為善爾儒者乃
欲姑息為治耶
  賞將士之訓
永樂九年十二月雨雪寒甚上御武英殿召禮部尚書
吕震諭曰昔奸臣構㐫朕率師征討當風雪寒苦之際
將士有墮指裂膚者而勇氣不衰今宗社既安朕居天
位適對此景思昔艱難惻然動心凡諸靖難將士各賜
之鈔都指揮人三百貫百指揮二百五十貫千户鎮撫
[002-24a]
二百貫百户所鎮撫一百五十貫旂軍一百貫故官并
摠小旗父兄嘗在軍中凍傷皆如例
  懐逺人之訓
永樂元年九月諭禮部臣曰太祖高皇帝時諸畨國遣
使來朝一皆遇之以誠其土物來市易者悉聴其便或
有不知避忌而誤干憲條皆寘宥之以懐逺人今四海
一家正當廣示無外外國有輸誠來貢者聴爾其諭之
使明知朕意
[002-24b]
永樂元年九月禮部尚書李至剛奏日本國遣使入貢
已至寧波府禁令凡畨使入中國不得私載兵器鬻於
民宜命有司㑹檢畨船中有兵器籍封送京師上曰外
夷向慕中國來修朝賀危蹈海波䟦踄萬里道路既逺
貲費亦多其各賫以助路費亦人情也豈當一切拘之
禁令至剛復奏兵器民間不得私畜則亦無所鬻惟當
籍封送官上曰無所鬻則官為凖中國之人市之毋拘
法禁以失朝廷寛大之意且阻逺人歸慕之心
[002-25a]
永樂二年五月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琉球國山南王
遣貢方物就令賫白金詣處州市磁器法當逮問上曰
逺方之人知求利而已安知禁令朝廷於逺人當懐此
不足罪
永樂二年福建布政司奏暹羅國遣使與琉球通好其
舟為風所漂至岸官已籍記舟中之物請命上謂禮部
臣曰兩國通好是畨邦美事其舟為風所漂正宜矜恤
豈可利其物而籍之鄉有善人猶能援人於危助人於
[002-25b]
善况朝廷統御天下哉其令布政司舟壊者為之修理
人乏食者給之粟俟風便其人欲歸或往琉球導之去
永樂五年六月上問禮部臣曰近四夷之情何如對曰
蠻夷之情由來叛服不常數年陛下懐之以恩待之以
禮今皆恱服無復反側之意上曰朕素待之以誠彼或
不誠亦不與較故或有感激愧服者孔子嘗曰言忠信
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聖人之言萬世可行
永樂八年十一月賜國子監琉球等處生李傑等并其
[002-26a]
從人冬衣靴襪既而從容與羣臣語及之禮部尚書呂
震曰昔唐太宗興學校新羅百濟皆遣子入學當時僅聞
給廩膳未若今日賚與周偹也陛下聖徳前古未有上
曰逺方慕中國禮義故遣子入學必足於衣食然後樂
學我太祖高皇帝命資給之著為令典所謂曲成萬物
而不遺者朕安得違之
永樂十一年五月國子監琉球生模都古等三人奏乞
歸省上謂禮部臣曰逺人來學誠美事思親而歸亦人
[002-26b]
情宜賜以榮之遂賜綵幣表裡襲衣及鈔為道里費仍
命兵部給驛傳
永樂十四年六月廣東儋州土官同知王賢祐率生黎
峒首王撒黎佛金等來朝貢物賜鈔幣遣還上謂行在
禮部臣曰黎人逺處海内素不霑王化今慕義來歸而
朝貢頻繁殆將困之非存撫之意自今生黎土官峒首
俱三年一朝著為令
永樂元年上謂禮部臣曰帝王居中國撫馭萬國當如
[002-27a]
天地之大無不覆載逺人來歸者悉撫綏之俾各遂所
欲近西洋囬囬哈只等在暹羅聞朝使至即來朝逺夷
知尊中國亦可嘉也今遣之歸爾禮部給文為驗經過
官司毋阻自今諸畨國人願入中國者聴
永樂元年安南國王胡□遣使奉表謝恩上命禮部臣
諭之曰安南昔稱知禮之國今思明府言禄州西平州
永平寨皆思明故地與安國接境安南奪而有之其歸
語王如非安南地則速歸之保境安分惇修鄰好可以
[002-27b]
長享富貴也
  却慶賀之訓
永樂二年七月禮部尚書李至剛奏今嵗山東郡縣野
蠶成繭繅絲來進請率百官賀上曰野蠶成繭亦常事
不足賀使山東之地野蠺盡繭足以被其一方而未能
徧及天下朕之心猶未安也朕為天下父母一飲一食
未嘗忘之若天下之民皆飽煖而無饑寒此可為朕賀
矣乃止
[002-28a]
永樂三年七月陜西興平鳳翔二縣進瑞麥三十本禮
部率羣臣上表賀以為聖徳覆被之應天下太平之徴
上覽之謂尚書李至剛侍郎趙翀曰瑞麥固是喜應但
四方逺邇靡一物不得其所斯可為太平今中外果無
匹夫匹婦之愁怨於下者乎覽表祇益慚愧耳君臣貴
相與以誠諛佞非治世之風也至剛等愧謝
永樂七年七月順天府宻雲縣民獻嘉禾先是行在禮
部尚書趙羾以禎祥疉見若兩岐之麥野蠺成繭日食
[002-28b]
不見之類皆欲稱賀上悉却之至是又因獻嘉禾欲率
廷臣上表賀上曰古之帝王為治尚敦實黜浮華朕徳
不逮但得四叙協和海宇康乂黎民衣食給足即國家
之福一物之異皆偶然耳何以賀遂止
八月山西代州繁峙縣獻嘉禾二百七十九本羾又奏
曰前宻雲嘉禾陛下却羣臣之賀今嘉禾又至此實聖
徳之應請率羣臣上表賀上曰朕奉天子民正願天降
豐年使四海之人皆足今蘓松水患未息近保定安肅
[002-29a]
處州麗水皆雨雹渾河決於固安傷禾稼且四方之廣
尚有未盡聞者不聞羣臣一言及弭灾之道而喋喋於
賀嘉禾謂禎祥朕德所致其灾異非朕所致乎爾等宜
輔朕修德行政他非所欲聞也
永樂十一年五月曺縣獻騶虞行在禮部尚書呂震奏
騶虞上瑞請明旦率羣臣上表賀上曰百榖豐登雨𤾉
時順家給人足此為上瑞騶虞何與民事不必賀
永樂十二年九月榜葛剌國王賽佛丁貢麒麟禮部請
[002-29b]
上表賀上曰海宇清寧逺人嚮化貢獻方物斯皆天與
祖宗之祐卿等但當夙夜竭心輔治以惠天下天下既
安雖無麒麟不害為治其免賀
永樂十三年九月西域貢獅子文武羣臣以為聖徳逺
及所致叩頭稱賀上曰逺人貢方物以達誠何用賀詩
所稱唐虞三代之治曷嘗及祥瑞盖古聖賢之君但求
時和嵗稔百姓家給人足即是太平隋煬帝時孔雀集
朝堂百官稱賀元順帝時兩都桑果葉皆生黄色龍文
[002-30a]
又有嘉禾一莖至八穗者又常有五色祥雲見恃此而
驕卒皆亡滅前鑒如此朕與卿等但當祇守祖法敬事
無怠以保鴻業不可萌侈心
十一月麻林國進麒麟將至行在禮部尚書吕震請於
至日率羣臣上表賀上曰往者翰林院言修五經四書
及性理大全書成欲上表進朕則許之盖帝王修齊治
平之道具於此有益世教可以表進麒麟有無何所損
益遂已
[002-30b]
永樂十三年貴州布政司右布政使蔣廷瓚言去年北
征班師詔至思南府婺州縣聞大巖山有聲連呼萬嵗
者三咸謂皇上恩威逺加山川効靈之徵禮部尚書呂
震請率羣臣上表賀上曰人臣事君當以道阿諛取容
非賢人君子所為呼譟山谷之間空虗之聲相應理固
有之豈是異事布政司官不察以為祥爾為國大臣不
能辨正其非又欲進表媚朕非君子事君之道遂已
永樂十四年八月旦壽星見欽天監以聞行在禮部尚
[002-31a]
書吕震帥文武百官請上表賀上賜勅諭之曰朕惟太
祖高皇帝膺受天命掃除羣雄創業垂統立綱陳紀以
安天下臻兹太平是以上天垂象屡顯鴻應揆朕凉薄
曷克膺兹矧天道無常惟徳是輔凡為臣民能遵守高
皇帝成憲為子盡孝為臣盡忠奉公守法安分守己用
承福祐國家之祥孰大於此爾文武臣僚宜各盡乃心
輔朕不逮國家有永逺之安爾等暨爾子爾孫亦同享
永逺之福壽星之瑞其勿賀
[002-31b]
永樂十五年七月旦壽星見百官請賀上曰比嵗壽星
見卿等以為瑞而致賀然四方旱澇蝗疫比比有之而
鮮有為朕言者朕之所願時和嵗豐天下之人俱得其
所賢者在位讒慝不作百工舉任其事政平訟理國家
清明此可為瑞壽星之瑞不足賀
永樂十五年十一月金水河及太液池氷凝具樓閣龍
鳳花卉之状竒巧特異賜羣臣觀之行在禮部尚書吕
震以為禎祥屡見率百官上表賀上拒不受賜勑諭曰
[002-32a]
朕徳涼薄託於萬姓之上懼弗克負荷夙夜祇事不敢
暇豫比嵗以來卿等一遇祥異輒進表賀朕𡨕昧寧不
自知夫戒謹者治之所興宴樂者亂之所自卿等宜精
白乃心勵臣職奉成憲用以輔朕共承天休書曰后克
艱厥后臣克艱厥臣政乃乂其毋因是遂有怠心欽哉
永樂十七年九月卿雲見欽天監言占事卿雲喜氣也
太平之應又曰天子孝則卿雲見君聖臣賢天下順心
則日旁氣如龍鳳茲實上瑞行在禮部請率文武百官
[002-32b]
上表賀勑免之且諭侍臣曰昔帝舜之世萬邦協和故
百工有卿雲相和之謌朕寢食之間恒慮政事有缺民
生未安安敢恃此為祥縱是上天委貺朕與卿等正當
憂勤惕勵以荅天眷何以賀為
永樂十九年萬壽聖節先期禮部奏行慶賀禮上勑文
武羣臣曰比者上天垂戒奉天等三殿灾朕心兢惕寝
食不寧方反躬省愆不遑夙夜而禮部謂朕初度請行
慶禮此豈所以相朕恭承天意盖益重朕之不徳也其
[002-33a]
止弗賀
  却閹人之訓
永樂四年琉球國進閹者四人上曰彼亦人子無罪而
刑之何忍其還之禮部臣言還之慮沮逺人歸化之心
請但賜勑止其再進上曰諭之以言不若示之以實事
今不遣還彼欲媚朕必有繼踵而來者天地以生物為
徳帝王乃可絶人類乎竟還之
  却封禪之訓
[002-33b]
永樂十四年四月禮部祠祭清吏司郎中周訥上言今
天下太平四夷賔服民物阜豐請禪泰山刻石紀功徳
垂之萬世尚書吕震亦言皇徳神功昭格上下宜如訥
請上謂震曰今天下雖無事然水旱疾疫亦間有之朕
毎聞郡縣上奏未嘗不惕然於心豈敢自謂太平之世
且聖經未嘗言封禪唐太宗亦不謂封禪魏徴每以堯
舜之事望太宗爾亦處朕於太宗之下亦異乎徵之愛
君矣爾當以古人自勉庶幾不愧宗伯之任
[002-34a]
 
 
 
 
 
 
 
 
[002-34b]
 
 
 
 
 
 
 
 禮部志稿卷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