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徐霞客遊記 > 徐霞客遊記 卷九上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徐霞客遊記卷九上
            明 徐宏祖 撰
  西南遊日記十五雲南/
二十一日余約束行李為行計通事由九重崕為山頂
游將午復吾邀題七松册子𢎞辨又磨石令其徒雞仙
書静聞碑
二十二日晨飡後𢎞辨具騎候行余力辭之遂同通事
[009-1b]
就道以一人輕擔裝從而重者姑寄寺中擬復從此返
也十里過聖峰寺越西支之脊而西共四里過放光寺
入録其藏經聖諭僧留茶不暇啜而出問所謂盤陀石
静室者僧指在西北危崕之半仰視寺後層峰并華首
上下合而為一所謂九重崕者必指此而名開山後人
但知為華首覓九重故迹而不得始以㸃頭峰左者當
之誰謂陵谷无易位哉由寺西一里餘始躡岰而上又
一里餘其上甚峻乃踰脊脊南北相屬東西分坑下墜
[009-2a]
所謂桃花箐也脊有两坊俱標為賓鄧分界其處陵歴
已髙向自禮佛䑓眺之直似重淵之底云由箐西隨箐
下二里有茅舎夾道為前歲底朝山賣漿者所托處今
則寂然為畏途其前分岐西南者為鄧川州道直西者
為羅川道乃通麗江者遵之迤邐下二里有庵當路北
北山下曰金花庵又西下三里連有二澗俱自東而西
注即桃花箐之下流也各有板橋跨之連越橋南始循
南山西向行一里有寺踞南山之脊曰大聖寺寺西向
[009-2b]
乃從其前踰脊南下又值一澗亦西流隨之半里澗與
前途二橋之流俱轉峽北去路乃西半里踰南山北突
之岰岰西其坡始西懸而下路遵之四里有村在南山
塢間是為白沙嘴隨嘴又西下二里忽下見深壑自南
而北溪溪貫之有梁東西跨其上遂就而飯焉橋之西
有小徑自北而南溯流循峽者乃浪滄衛通大理道與
大道十字交大道隨流少北即西上嶺盤旋而上或峻
或夷五里越其岰西北下四里始夷又一里為羅武城
[009-3a]
其處塢始大開自此山之西開東西大塢直至千户營
塢分為二始轉為東北塢皆所謂羅川也向自山頂西
望翠色襲人者即此皆麥與蠶豆也羅武無城一小村
耳村北有溪西自千户營來即北衙河底之水至此而
東北墜峽合和光橋下流而東北經大石頭者也於是
循南山行溪之南二里有村在溪北山下曰百户營又
西五里有村在西北懸崗上曰千户營營之西有山西
自大山分支東南下突於塢中塢遂中分當山之西南
[009-3b]
者其塢廻盤其水小為西山坳新厰在東南而路出其
西北當山之東北者其塢遥達其水大為中所屯南北
二衙又在其西北而路則由山之西南逾坳以入於是
從千户營西南轉入南塢一里餘至新厰皆淘砂煎銀
者乃北一里餘抵分界山之陽渡一小流循山陽西北
行三里北踰過坳於是稍下循西大山之麓北向行其
東又成南北大塢即千户營之上流也北一里有村倚
西山之坡是為中所屯乃鄧川鶴慶分界處悉檀寺莊
[009-4a]
房在焉乃入宿
二十三日晨飯於悉檀莊天色作隂乃東下塢中隨西
山麓北行二里有支岡自西山又横突而東乃躡其上
有岐西向登山者為南衙道腰龍洞在焉北向躡岰者
為北衙道鶴慶之大道隨之余先是聞腰龍洞名乃令
行李同通事從大道行期㑹於松檜予同顧僕䇿杖擕
傘遂分道從岐由山脊西上一里稍轉而南復有岐縁
南箐而去余惑之候驅騾馳馬者至問之曰予亦徃南
[009-4b]
衙者大路從此西踰嶺下約十里余問南岐何路曰此
徃雞鳴寺者問寺何在其人指南箐夾崕間者是然此
岐隘不可行忽一人後至曰亦竒勝即從此夾踰南岰
亦達南衙與此路由中岰者同也余聞之喜甚曰此可
兼收也謝其人遂由岐南行五里轉入夾崕下扳崕端
透一石隙而入其石自崕端垂下外挿崕底若象鼻然
中透一穴如門穿門即由峽中上躋亦猶雞山之束身
焉登峽上則上崕岈然横列若洞若龕若門若樓若棧
[009-5a]
者駢峙焉洞皆不甚深僧依之為殿左為眞武閣又左
為觀音龕皆東北向下危壁殿閣之間又垂崕两重俱
若象鼻下挿崖底而中通若門有僧两人皆各踞一龕
見客至胡麻方熟輙邀同飯予為再啜两盂見龕後有
石脊若垂梯而上跣而躡之復有洞懸其上層中空而
旁透小穴崕之左右由夾中嶺即南岰道而崕懸不通
復下由穴門出即轉崕左西南上仰見上崕復懸亘而
中呀然有岐細若蟲跡扳條從之又得一大穴其門亦
[009-5b]
東北向前甃石為䑓樹坊為門曰青蓮界其左藥竈碑
板俱存而無字無人棘蘿旁翳無可問為何人未竟之
業其右復有象鼻外垂之門透而南復有懸綃髙捲之
帳帳之右上崕有洞巍張下崕即二僧結庵之處然磴
絶俱莫可通乃仍由青蓮界出東夾再上半里而崕窮
夾盡山半坪開又有泉自南岰東出由坪而墜於崕之
右又分而交瀠坪塍墜於崕之左崕當其中濯靈滌竅
遂成異幻由坪上溯流半里北向入峽峽中之流傾湧
[009-6a]
南向溯之一里澗形不改而有巨石當其中石之下則
湧水成流而石之上惟礫石堆澗絶無水㾗又溯枯澗
北行半里路窮茅翳盖其澗自西峽來路當北去也乃
東向躡嶺扳崕躋棘又半里得南來路遂隨之北半里
西陟一塢復升隴而西有岐入西南峽中者頗小其直
北下隴者頗大予心知直北者為南衙道疑腰龍洞在
西南峽中遂望峽行半里不得路遥聽西北山巔有人
語聲乃竭蹶扳嶺上一里得東來道又一里得驅犢者
[009-6b]
問之則此路乃西向踰脊抵焦石峒者問腰龍洞何在
曰即在此支嶺之北然嶺北無路須隨路仍東下山折
而北至南衙乃可徃盖是山大脊自北而南脊之西為
焦石峒脊之東一支東突其北腋中則腰龍洞所在南
腋中即此路也予乃悵然遂隨路返東下一里乃轉而
東北下又一里抵山麓循之北行又一里至南衙南衙
之村不甚大倚西山而東臨大塢其塢北自北衙南抵
中岰其中甚寛盖此中大塢凡三曲三闢最北者為此
[009-7a]
塢塢南北亘以北岰東隘為峽口其南即中所屯塢塢
亦南北亘以江隂村為峽口其南即千户營百户營塢
塢東西亘以羅武村為峽口總一溪所貫皆謂之羅川
云由南衙之後西南上山磴道甚闢一里半有亭有室
當山之半其旁桃李灼然旁後躡級而上有寺門榜曰
金龍寺門内有樓當洞門其樓前臨平川後瞰洞底甚
勝也樓後即為洞門洞與樓俱東向其門懸嵌而下極
似江右之石城洞西壁上穹覆而下崆峒南與北漸環
[009-7b]
而轉惟東靣可累級下下五丈一石突起當洞之中西
聳而東削甃以為䑓亭其上供白衣大士其亭東對層
級架木橋以登西瞰洞底瀦水環其下沉紺映碧光怪
甚異亟由橋返級穿橋下縁䑓左西降十餘丈而後及
水水嵌西崕足四靣濶約三丈南北二靣漸抱而縮然
三靣皆絶壁環之無有旁竇水渟涵其間儼若月牙之
抱魄也水中深淺不一而澄徹之極煥然映彩極似安
寧温泉淺者浮緑深者沉碧掬而嘗之甘冷異常其洞
[009-8a]
以在山之半名為腰龍而文之者額其寺為金龍洵神
龍之宫也洞口如仰盂下員如城水瀠三靣如玦石脊
中盤如垂舌其異於石城者石城旁通無極而此則一
水中涵若其光瑩之異又非他水可及也久之仍上洞
口始登前樓則前楹後軒位置俱備而僧人他出扄鑰
不施仍一里餘下至南衙問松檜道俱云不能及乃竭
蹶而趨由南衙後傍西山而北二里是為北衙有神廟
當北衙之南門東向其後大脊之上駢崕轟夾有小水
[009-8b]
出其中廟之北有公館市舎夾道甚盛折而東共半里
而市舎始盡盖與南衙逈隔矣二衙俱銀礦之厰獨以
衙稱者想其地為盛也東與南來大道合復北行一里
餘市舎復夾道盖烹煉開爐之處也過市舎遂北下坡
又一里餘而及其底始知南北两衙猶山半之塢也其
峽既深有巨澗流其間自北而南是為河底盖即羅川
之上流有支流自西峽來入其派頗小置木橋於上越
之又北見石梁跨巨澗澗中有巨石梁東西两跨之就
[009-9a]
其中為閣以供白衣大士越橋之東溯澗北向上危崖
倚道盤級而登右崕左澗下嵌深淵上削危壁五里登
坪脊有枯澗塹山頭亦跨石梁度梁北有殿新構有池
溢水有亭施茶子入亭飯一僧以新瀹茶獻曰適通事
與擔者久待於此前途路遥託言速去盖此殿亦麗江
所構以施茶者故其僧以通事命候余而致之耳子亟
飯行竟忘其地為熱水橋而殿前所流即熱水也既從
其側又過一石梁梁跨山頭與前梁同而下有小水西
[009-9b]
墜巨澗過梁從中脊北向而行東西俱有巨山夾之盖
西界大山自鶴慶南來至七坪老脊直南髙亘於河底
之西者為魯擺由七坪東度分支南下即此中脊與東
界之山故此中脊之北又名西邑盖西邑與魯擺皆地
名二山各近之界坊遂以為名焉中脊與魯擺老脊夾
成西峽此河底之流所自出者盖源於七坪之南云行
中脊十里脊東亦盤為中窪之宕脊懸西峽東窪之間
狂風西來欲捲人去又三里乃西北嶺上一里又躡嶺
[009-10a]
而西半里乃西北下一里抵塢中是為七坪即中界所
度之脊與西界大山夾成此坪為河底之最髙處也由
坪中北行二里始為度脊隘口脊南有二三家當道脊
西有村落倚山尤繁桃李時日已下舂尚去松檜二十
里急踰隘北行五里少出西界巨山如故而東界亦漸
夾而成窪窪中石穴下䧟毎若坑若穽路循東脊行又
數里有數家之村當北峽之口曰金井村始悟前之下
穽累累者皆所稱金井者耶隘口桃花夾村嫣然若笑
[009-10b]
由村北東向下坡一里漸夷乃東行嶺脊脊左右漸夾
而成塢由脊行三里復由脊北墜坑東下一里抵其麓
於是塢乃大開有三楹當麓之東亦梵龕也由其前東
向徑平塢而馳望東峰南北髙聳者日光倒映其尖丹
葩一㸃若䓿蓞之擎空也盖西山屏亘甚髙東峰雜沓
而起日啣西山返射東山其低者日已去成碧其髙者
日尚映而流丹丹者得碧者環簇其下愈覺鮮妍世傳
鶴慶有石寳之異西映為朝霞東映為晩照即此意也
[009-11a]
東馳二里過數家之舎又東一里漸墜壑成澗向東南
去乃折而北度一隴又一里有公館在西山之麓其左
右始有村落知其為松檜矣而猶未知居停何處也又
北半里擔者倚門而呼乃入之已就晦矣是家何姓江
右人其先為監厰委官遂留居此
二十四日昧爽飯於松檜北向入山峽松檜之南山盤
大壑而無水溝澗之形似亦望東南去松檜之北山復
旋夾為塢小水猶南行五里登坂為波羅莊山從此自
[009-11b]
西大山度脊而東脊不甚髙而水分南北又北五里望
北塢村落髙下多傍西大山是為山莊於是北下隨小
溪北行五里間村廬錯出桃杏繽紛已而直北山下
有倚南山居者是為山莊河底村村北溪自西而東其
水一自山莊西谷來一自河底村南谷來皆細流一自
西北大山夾中來俱合於河底村北東流而去亭橋跨
之橋北即龍珠山之南麓矣龍珠山者今名象眠山自
西大山之東分支東亘直接東大山之西麓其北之西
[009-12a]
大山即老龍之脊皆自北而南其北之東大山即峰頂
山亦皆自北而南中夾成南北大塢様共之江亦自麗
江南下瀠鶴城之東而南至此為龍珠所截水無從出
於是自峰頂之麓隨龍珠西轉捜得龍珠骨節之穴遂
搗入其中寸寸而入凡百零八穴而止衆水於山腹合
而為一同泄於龍珠之東南大路過河底橋即踰龍珠
而北與出入諸水洞皆不由此以俱在其東也余乃欲
從橋北隨流東下就小徑窮所出洞令通事及擔者從
[009-12b]
大路徃擔者曰小徑難覓不若同行盖其家在入水洞
北亦便於此也余益喜遂同東向隨溪行龍珠山之南
一里反越溪南半里又渡溪北其路隘甚而夾溪皆有
居者又東半里楓宻河東南瀉峽去路東北踰龍珠支
嶺两下两上東北盤嶺共四里其路漸上俯瞰東南深
峽中有水破峽奔決即合併出穴之水也其水南奔峽
底與楓宻之水合而東南經峰頂山之南峽以出下金
沙大江然行處甚髙水穴在重崕下出俯視不見其穴
[009-13a]
令通事及擔者坐待道旁予與顧僕墜壑東南下下半
里不得路躑躅草石間轉向東箐半里又南迂半里始
下至澗底乃西向溯流披棘入共半里則巨石磊落堆
叠磵中水從石隙泛溢交湧余坐巨石上止見水與石
爭隙不見有餘穴雪躍雷轟交於四旁而不知其所從
來也久之復從舊道一里餘迂上既近復扳石亂躍又
半里登大道遂東北上半里轉一峽見後有呼者乃通
事與擔夫也於是北半里上攢間北過脊始北望两山
[009-13b]
排闥一塢中盤様共江絡其東又一小水緯其西北皆
抵脊下而不可見其两山之北夾而遥接於東北隅者
是為麗府丘塘闗所踞様共水所從出也乃北下山一
里餘而及其麓有寺懸麓間寺門北向其下即入水之
穴也不及入寺急問水先見一穴乃西來小流所入其
東又有平土丈餘隔之東來之様共江屢經穴而屢分
墜至是亦遂窮然則所謂一百八穴者俱在東也余因
越水北東向溯流見其從崕下遇一穴輙旋穴下灌如
[009-14a]
墜甕口其聲嗚嗚每穴逺者丈餘近者咫尺而已既而
復上寺前乃北下渡西來小流有小石梁跨之北一里
有村當平崗之間是曰甸尾村擔者之家在焉入而飯
於桃花下既乃西北行三里餘而入南來大道即河底
橋北上踰嶺者於是循西山又北五里是為長康舗坊
有河流自西南峽來巨石橋跨之有碑在橋南稱為鶴
川橋盖鶴川者一川之通名而此橋獨擅之亦以其冠
一川也橋北有岐溯流西南為大理府大道故於此設
[009-14b]
舗焉過橋不半里而為長康闗廬舎夾道是街子市者
交集自甸尾至此村落散布廬舎甚整桃花流水環錯
其間其西即為朝霞寺峰正東與石寳相對於是路轉東
北又八里餘而入鶴慶南門城不甚髙門内文廟宏整
由其東北行半里稍東為郡治由其西又北行半里出
一鼓樓即新城之北門也其北為舊城守禦所在焉又
北半里而出舊城北門稍西曲而北一里復東曲而北
四里為演武塲在路東從其西又北五里過一村又五
[009-15a]
里為大板橋橋下水頗大而瀦乃自西而東下様共江
者時所行路當甸塢之中東山下江流沿之西山下村
廬倚之自此橋之北甃路石皆齒齒如編仰管之半礫
趾難措又北六里為小板橋橋小於前而流亦次之然
其勢似急又北七里為甸頭村之新屯居落頗盛稍轉
而東有王貢士家遂入而托宿
二十五日昧爽飯而行北二里為馮宻村村廬亦盛甸
頭之村止此矣盖西南有髙岡一支垂而東南下直逼
[009-15b]
東山文筆峰下江流亦曲而東髙岡分支處其腋中有
黒龍潭之水亦自西大山出南流而抵馮宻乃沿髙岡
之南而東注様共江鶴慶麗江以此為界云馮宻之西
有佛宇髙擁崕畔即青𤣥洞也余望之欲入而通事苦
請俟回駕且云明日逄六主出視事過此又靜攝不即
出余乃隨之行即北上岡四里有路横斜而成义字交
是為三岔黄泥岡其西南腋中松連箐墜即黒龍所托
也於是西北之山皆荒石濯濯而東北之山漸有一二
[009-16a]
小村倚其下而岡脊則一望皆茅云又北一里為哨房
四五家當岡而踞已為麗江所轄矣又北行岡上八里
而下其東北塢盤水曲田疇環焉下一里有數家倚西
山路當其前是為七和南村又北二里有房如官舎而
整是為七和之查税所其北又有大宅新構者乃木公
次子所居也由其前北向行又盤一支嶺而北七里乃
漸轉西北始望見丘塘闗在北山上而様共之水已嵌
深壑中不得見矣於是路北有石山横起其崕累累雖
[009-16b]
不髙與大山夾而成峽遂從峽間西北上一里踰其東
度之脊又西北二里餘乃北下枯壑横陟之半里乃北
上山其山當西大支自西東來至此又横叠一峰其正
轉而南下其餘支東下而横亘直逼東山扼麗江南北
山之流破東山之峽而出為様共江此山真麗之鎖鑰
也麗江設闗於嶺脊以嚴出入又設塔於東垂以鎮水
口山下有大道稍曲而東由塔側上小道則躡崕直北
登予從其小者皆峻石累垂鋒稜峭削空懸曲屈一上
[009-17a]
者二里始與東來大道合則山之脊矣有室三楹東南
向而踞之中闢為門前列二獅守者數家居其内出入
者非奉木公命不得擅行逺方來者必止閽者入白命
之入乃得入故安通諸州守從天朝選至皆駐省中無
有入此門者即詔命至亦俱出迎於此無得竟達廵方
使與查盤之委俱不及焉余以其使奉迎故得直入入
闗隨西山北行二里下一坑度坑底復登坡而北一里
稍東北下山又東北横度坡間者二里始轉而北二里
[009-17b]
過木家院東又北二里度小橋則土崗一支西南自大
山之界分岡環而東北直抵東山之麓以扼様共江上
流由岡南陟其上是為東員里北行嶺頭西南瞻大脊
東南瞰溪流皆在數里之外六里乃下隴北平疇大闢
夾塢縱横岡下即有一水西自文華峰環塢南而至有
石梁跨其上曰三生橋過橋有坊二在其北旁有守者
一二家於是西北行平疇間矣北瞻雪山在重塢之外
雪幕其頂雲氣鬱勃未覩精瑩西瞻烏龍在大壑之南
[009-18a]
尖峭獨㧞為大脊之宗郡中取以為文筆者也路北一
塢窈窕東北入是為東塢中有水南下萬字橋水西北
來㑹之與三生橋下水同出丘塘東者也共五里有柳
徑抱聳立田間為土人送行折柳之所路北即萬字橋
水瀠流而東水北即象眠山至此南盡又西二里歴象
眠山之西南垂居廬駢集縈波帶谷是為麗江郡所托
矣於是半里度石梁而北又西半里税駕於通事者之
家坐樓上獻酪為醴予不能沾唇也時纔過午通事徃
[009-18b]
復命余處其家待之東橋之西共一里為西橋即萬字
橋也俗又謂之玉河橋象鼻水從橋南下合中海之水
而東泄於東橋盖象鼻之水土人名為玉河云河之西
有小山兀立與象眠南盡處夾溪中峙其後即闢為北
塢小山當塢若中門之標前臨横壑象鼻之水夾其東
中海之流經其西後倚雪山前拱文筆而是山中處獨
小郡署踞其南東向臨玉河後幕山頂而上所謂黄峰
也俗又稱為天生寨木氏居此二千載宫室之麗擬於
[009-19a]
王者盖大兵臨則俯首受紲師返則夜郎自雄故世代
無大兵燹且産鑛獨甚宜其富冠諸土郡云
二十六日晨飯於小樓通事父言木公聞余至甚喜即
命以明晨徃解脫林候見傳諭諸從者備七日糧以從
盖將為七日欵也
二十七日微雨坐通事小樓追録前記其地杏花始殘
桃猶初放盖愈北而寒也
二十八日通事言木公命駕下午向解脱林
[009-19b]
二十九日晨起具飯甚早通事備馬候徃解脱林始過
西橋由郡治前北上挾黄峰東麓而北中北塢而行五
里東瞻象眠山始與玉河上流别又五里過一枯澗石
橋西瞻中海柳㟁瀠波有大聚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
又北十里有大道北去者為白沙院路西北度橋者為
解脫林路橋下澗頗深而無滴瀝既度橋循西山而行
五里為崕脚院其處居廬交集屋角俱挿小雙旗乃把
事之家也院北半里有澗自西山峽中下木梁跨其上
[009-20a]
度橋西北陟嶺為中甸大道由橋南溯溪西上嶺者即
解脫林道乃由橋南西向躡嶺嶺甚峻二里稍夷折入
南峽半里則寺倚西山上其門東向前分一支為案即
解脱林也寺南崗上有别墅一區近附寺後木公憇止
其間通事者引余至其門有大把事二人來揖介余入
木公出二門迎入其内室交揖而致慇懃焉布席平板
上主人坐在平板下其中極重禮也叙談久之茶三易
余乃起送出外㕔事門令通事引入解脱林寓藏經閣
[009-20b]
之右廂寺僧之住持者為滇人頗能體主人意欵客焉
二月初一日木公命大把事以家集黒香白鏹十兩來
餽下午設宴解脱林東堂下藉以松毛以楚雄諸生許
姓者陪宴仍賄以盃縀銀盃二隻緑/縐紗一疋大餚八十品羅列
甚遥不能辨其孰為異味也抵暮乃散
初二日乃入其所栖林南静室相迎設座如前既别仍
還解脱林昨陪宴許君來以白鏹易所賄緑縐紗去下午
又命大把事來求作所輯雲薖淡墨亭
[009-21a]
初三日余以序稿送進復令大把事來謝所餽酒果有
白葡萄荔枝龍眼諸貴品酥餅油線細若髪絲中纒松/子肉為片甚鬆脆
髮糖白糖為絲細過於髮千條萬縷合/揉為一以細麵勃之合而不膩諸竒㸃
初四日有雞足僧以省中録就雲薖淡墨繳納木公木
公即令大把事傳示求為校正其所書洪武體雖甚整
而訛字極多既錯落無序而重叠顛倒者亦甚余略為
標正且言是書宜分門編類庶無錯出之病晩乃以其
書繳入
[009-21b]
初五日復令大把事來致謝言明日有祭丁之舉不得
留此盤桓特令大把事一人來聽候求再停數日煩將
淡墨分門編類如予前所言予從之以書入謝且求徃
中甸觀所鑄三丈六銅像既午木公去以書答予言中
甸皆古宗路多盗不可行盖大把事從中沮之恐覘其
境也是日傳致油酥麵餅甚巨而多一日不能盡一枚

初六日予留解脫林校書木公雖去猶時遣人餽酒果
[009-22a]
有生雞大如鵝通體皆油色黄而體員盖肥之極也予
愛之命顧僕醎為臘雞
初六初七日連校類分標分其門為八以大把事候久
予心不安乃連宵篝燈丙夜始寢是晩既畢仍作書付
大把事言校核已完聞有古崗之勝不識𨗳使一游否
古崗者一名獵玀在郡東北十餘日程其山有數洞中
透内貯四池池水各占一色皆澄徹異常自生光彩池
上有三峰中峙獨凝雪瑩白此間雪山所不及也木公
[009-22b]
屢欲一至其地諸大把事言不可至力尼之數年乃得
至圗其形以歸今在解脫林後軒之壁北與法雲閣相
對予按圗知之且詢之主僧純一言其處眞修者甚多
各住一洞能絶粒休糧其為首者有神異手能握石成
粉足能蝢坡成窪年甚少而前知木公未至時皆先與
諸土人言有貴人至土人愈信而敬之故余神往而思一
至也
初八日昧爽大把事齎册書馳去余遲遲起飯而天雨
[009-23a]
霏霏純一餽以古磁盃薄銅鼎并芽茶為烹瀹之具備
馬别而下山稍北遂折而東下甚峻二里至其麓路北
有澗自雪山東南下隨之東半里有木橋度澗西北踰
山為忠甸道余從橋南東行半里轉而東是為崕脚院
倚山東向其處居廬連絡中多板屋茅有瓦室者皆頭
目之居屋角俱標小旗二靣風吹翩翩揺曳夭桃素李之
間宿雨含紅朝烟帶緑獨騎穿林風雨凄然反成其勝
院東南有窪地在村廬間中涸無水尚有亭䑓堤柳之
[009-23b]
形乃舊之海子環為園亭者今為廢壑矣又南三里有
枯澗嵌地甚深乃雪山東南之溪南注中海者余引其
水東行塢脊無涓滴下流澗中僅石梁跨其上度梁之
東即南隨引水行四里望十和村落在西甚盛其南為
中海望之東南行其大道直北而去者白沙道也南四
里有枯澗東西横塢中小石梁南跨之又東五里東瞻
象眠山已近通事向許𨗳觀象鼻水至是乃東南行田
間二里抵山下水從坎下穴中西出穴小而不一遂溢
[009-24a]
為大溪折而南去二里析為二道一沿象眠而南一由
塢中倒峽過小石橋又析為二夾路東西行五里至黄
峰山北所引之水一道分流山後而去一道東隨黄峰
而南始知黄峰之脉自象山北坡垂塢中南下垂此結
為小塢當塢之口東界象眠山亦至此南盡西界山自
中海西南環繞而北接十和後山南復横開東西大塢
南龍大脊自西而東列案於前其上烏龍峰獨聳文筆
於西南木家院南峰廻峙䧺闗於㢲位衆大之中以小
[009-24b]
者為主所以黄峰為木氏開千代之緒也從黄峰左腋
南上西轉又一里出其南則府治東向臨溪而峙象鼻
之水環其前黄峰擁其後聞其内樓閣極盛多僣制故
不於此見客云先是未及黄峰三里有把事持書挈一
人荷酒獻胙衝雨而至以余尚未離解脫也與之同過
府前度玉河橋又東半里仍税駕於通事小樓
初九日大把事復捧禮儀來致謝酬校書之役也鐡皮/褥一
黄金/四两再以書求修雞山志并懇明日為其四子藝文木
[009-25a]
家院然後出闗院有山茶甚巨以此當折柳也余許之
是日仍未霽復憩通事樓
初十日晨飡後大把事來候徃木家院通事具騎而大
把事忽去乆待不至乃行東向半里街轉南北北去乃
象眠山南垂通安州治所托南去乃大道半里過東橋
於是循溪南㟁東南行三里有柳两三株在路右塍間
是為土人送行之地其北有塢東北闢甚遥盖雪山之
支東垂南下者两重初為翠屏象眠與解脱十和一夾
[009-25b]
而為白沙塢再為呉烈東山與翠屏象眠再夾而成此
塢其北入與白沙等其北度脊處即金沙江逼雪山之
麓而東者東山之外則江流南轉矣脊南即此塢中有
溪自東山出灌溉田疇更廣由此塢東北踰脊渡江即
香羅之道也塢中溪東南與玉河㑹於三生橋之東又
有水西南自文筆山沿東山而南轉經三生橋而東與
二水㑹於是三水合而成様共江之源焉其東有員崗
者為麗郡東南第一重鎖鑰盖南大脊自西來穹為木
[009-26a]
家院後髙峰大脊從此南趨鶴慶其東下者為丘塘闗
其東北下者環轉而為此岡直逼東山之麓東山水為
一沿東山南下而出丘塘東峽自七和馮宻而達鶴慶
岡首廻環向郡南山之溪經其下鞏橋度之曰三生橋
橋北有二坊两三家為守者自柳塘至此又五里矣其
北皆良疇而南則登坡焉一里升坡之巔平行其上右
俯其坡内抱下闢平塢直北接郡治眺其坡斜削東下
與東山夾溪南流坡間每有村廬就窪傍坎桃花柳色
[009-26b]
罨映髙下三里稍下就窪有水成㾗自西而東下於溪
又南踰一坡度板橋而南則木家院在是矣先途中屢
有飛騎南行盖木公先使其子至院待余而又屢令人
來示其欵接之禮也途中與通事者輙唧唧語余不之
省比余至而大把事已先至矣迎入門其門南向甚敞
前有大石獅四靣墻垣之外俱巨木參霄甫入四君出
迎入門两重㕔事亦敞從其右入内㕔乃拜坐進茶即
揖入西側搭松棚於兩廡之間下藉以松毛迤西重禮
[009-27a]
也大把事設二卓坐定即獻紙筆袖中出一小封曰家
主以郎君新進諸生雖事筆硯而此中無名師未窺中
原文脉求為賜教一篇使知所法程以為終身佩服余
頷之拆其封乃木公求余作文并為其子斧正書後寫
一題曰雅頌各得其所余與四君即就座拈毫二把事
退候階下下午文各就余閲其作頗清亮二把事復以
主命求細為批閲余將為舉筆二把事曰餒久矣請少
遲之後有茶花為南中之冠就徃一觀而就席盖其主
[009-27b]
命也余從之由其後轉過一㕔左有巨樓樓前茶樹盤隂
數畆髙與樓齊其本徑尺者三四株叢起四旁葳㽔下
覆甚宻不能中窺其花尚未全舒止數十朶髙綴叢葉
中雖大而不能近覷且花少葉盛未見燦爛之妙若待
月終便成火樹霞林惜此間地寒花較遲也把事言此
樹植與老把事年相似屈指六十餘余初疑為數百年
物而豈知氣機發旺其妙如此已還松棚則設席已就
四君獻款復有紅氊麗鎖之惠二把事亦設席坐堦下
[009-28a]
毎獻酒則趨而上焉四君年二十餘修晳清俊不似邊
陲之産而語言清辨可聽威儀動盪悉不失其節為余
言北産紅映之異時予欲由九和趨劍川四君言此道
雖險而實近但此時徙諸出痘者在此死穢之氣相聞
而路亦絶行人不若從鶴慶便餚味中有柔猪氂牛舌
俱為余言之縷縷可聽柔猪乃五六斤小猪以米飯喂成/者其骨俱柔脆全體炙之乃切片
以食氂牛舌似猪舌而大甘脆有/異味惜余時已醉飽不能多嘗也因為余言其地多氂
牛尾大而有力亦能負重北地山中人無田可耕惟納
[009-28b]
氂牛銀為税盖鶴慶以北多氂牛順寧以南多象南北
各有一異獸惟中隔大理一郡西抵永昌騰越其西漸
狹中皆人民而異獸各不一産騰越之西則有紅毛野
人是亦人中之氂象也抵暮乃散二把事領余文去以
四君畀余曰燈下乞細為削抹明晨欲草呈主人也余
領之四君送余出大門似亦馳還郡治仍以騎令通事
送余東南二里宿村氓家余挑燈評文就卧其西廡
十一日昧爽通事取所評文送木家院就院中取飯至
[009-29a]
已近午矣覓負擔者久之得一人遂南行二里抵南山
下循山東南一里下越一坑底仍東南上二里出丘塘
闗闗内數家居之有把事迎余獻茶其闗横屋三楹向
南踞嶺上第南下頗削而門則無甚險隘也其嶺自西
大脊分支東突與東山對夾様共江於下闗門東脊臨
江之嘴竪塔於上為麗東南第二重鎖鑰隔江東山至
是亦䧺奮而起若與西大峰共為犄角者闗人指其東
麓即金沙江南下轉而東南趨浪滄順州之間者此
[009-29b]
地有路半日踰此嶺又一日半而東南抵浪滄衛出闗
辭通事以騎返余遂同擔夫仍南向就小道下山其道
皆純石嵯峨踐隙扳峰而下二里乃抵其麓遂西南陟
橋橋西有坡南向隨之半里復下坡西有塢南開而中
無水又半里横陟之由西坡上半里依西大山之麓轉
而東南行一里餘路左復起石山與西山對夾路行其
中二里踰脊南下脊右有石崕下嵌而東半石峰嶻嶪
南一里東峰始降復隨西坡盤而西南二里其支復東
[009-30a]
突再南踰之下半里還顧東突峰南有崕嵌空成門返
歩探之雖有两門而洞俱不深又循西山而南一里餘
三四家倚西山下於是復見様江江出峽而下盤其麓
峽中始環叠為田村之前已引水為渠循山而南扺七
和矣隨渠盤西山東突之嘴又三里而抵七和七和者
麗郡之外郭也聚落倚西山頗盛其下塢中水田夾江
木公之次子居此其宅亦東向由其前又南半里為稅
局収稅者居之又南漸下一里復過一村乃西南上坡
[009-30b]
一里陟坡頂其上甚平由其上平行而南二里有數家
居坡脊是為七和哨則麗江南盡之鄙也故設哨焉哨
南又半里有路自東南横過西北者為三岔黄泥崗盖
是坡自西大山下垂由此亘而東南横路隨其脊斜去
脊西遂下䧟成峽黒龍潭當其下焉大道夾東直南鶴
慶麗江之界隨此坡脊而分故脊西下䧟處自西盤而
南至馮宻其下已屬鶴慶脊東髙亘處南下馮宻東其
内猶屬麗江此東西两界大山内之横界也於是西瞰
[009-31a]
峽内松箐遥連路依東脊南向漸下六里而至馮宻纔
過午覓宿店漫投一樓上乃陳生某家也向曽於悉檀
相晤者擔入卸擔去余炊飯其家欲徃青𤣥洞陳生止
余曰明日登程可即從此徃今日晩可一探東山之麓
乎遂同東陟塢塍盖此塢即自黒龍潭南下至此東向
而出者塢北則黄泥岡之坡直垂而逼東山之麓江亦
東遜若逗而出於門者故塢東之界直以此門而分由
塢東行一里即與様共江遇溯之東北半里有木橋横
[009-31b]
江上從橋東渡木凡四接循東㟁溯之而北半里登東
隴其上復盤隴成畦闢田甚廣又北一里直對黄泥之
嘴東界尖峰最聳是為筆架峰正西與馮宻後堆榖峰
相對焉陳生父塜正其隴之上時將議遷故來相度余
勸其勿遷惟來脉處引水開渠横截其後若引從墓右
環流於前是旋轉之法陳生是之仍從木橋渡江共三
里還寓陳生取酒獻酌余囑其覓逺行擔夫陳生言明日
可得不必囑也
[009-32a]
十二日陳為余覓夫皆下種翻田不復逺去已領銀仍
來辭既飯展轉久之得一人曰趙貴遂行余以純一所
餽甌二鼎一酬陳生之貰酒從其居之西渉一澗即横
塢而西北一里餘登曲坡已逼堆榖峰下坡上引水為
渠南注架木而度即東循南下之脊而上半里直逼西
山下有廟臨崗而峙廟南東下腋底有廟祀龍王南臨
一池甚廣而澄澈乃香米龍潭也廟南西上層崕有洞
東向闢門其上廻崕突屼即青𤣥洞也二廟俱不入西
[009-32b]
躡山直上半里抵崕下則洞門有垂石中懸門闢為二
左大而右小有僧倚中垂之石結廬外又環石於左門
之下以為外門由環石竇間入登左門其門大開西向
直入置佛座當其中佛座前稍左其頂上透引天光一
縷下墜髙盖數十丈也其右則外懸之壁當其前中旁
達而南即豁為右門門稍東南向下懸石壁可眺而不
可行也盖佛座外屏既覺廻環而旁達兩門上通一竅
更為明徹此其前勝也佛座以後有巨碑中立刻詩於
[009-33a]
上由此而内便須秉燭乃令擔人秉炬前見内洞兩門
右大而左小先循左壁扳左隙上躋既登一崕其上夾
而成隙披隙入轉而南向有穴下墜甚深先投炬燭其
底以為穽也乃撐隙支空而下三丈至其底稍南見有
光遥透以為通别竇矣再前諦視光自東入始悟即右
門所入之大竇也復轉而西入内有小門漸下乃伏而
窮之數丈愈隘不能進乃倒退而出循右崕之壁從其
西南復得一門初亦小其内稍開數丈内亦愈隘而漸
[009-33b]
伏亦不能進復倒退而出即前之有光遥透處也向明
東蹈左右審顧石雖蜿蜒而崕無别竅遂至大碑後録
其詩并出前洞以梯懸垂石内後崕亦録其詩僧瀹茶
酒引滿而出下洞前則有桃當門猶未盡放也是洞前
後分岐窱前之罨映透漏後之層叠㟏岈擅斯二美
而外有廻崕上擁碧浸下涵亦勝絶之地既下至平崗
余欲北探黒龍潭擔者言黒龍潭路當從黄泥崗西下
不然亦須從馮宻後溯流入此山之麓無通道可行盖
[009-34a]
此中有二龍潭北峽為黒龍潭此下為香米龍潭皆有
洞自西山出前滙為潭其勝如一軌不煩两探余然之
遂南向趨香米其潭大數十畆淵然澄碧盖即平崗之
脊東向南環與山西挾潭於中止西南通水去路從潭
西循西山而南山崕忽迸水從中溢於潭乃横石度崕
口崕前巨石支門水分瀠巨石之隙横石亦分度之其
石髙下不一東瞰澄波西懸倒壁洞流潄其下崕樹絡
其上幽趣瀠人不暇他顧已乃披隙入洞洞中巨石斜
[009-34b]
騫分流衍派曲折交旋一洞而水石錯落上如懸幕下
若分蓮蹈其瓣中方疑片隔仰其頂上又覺𤣥同入數
丈後壁猶有餘光而水自下穴出無容捫入矣出洞依
西山南行二里有數家倚山而居由其前又南一里轉
而西行一里又逼西山之麓復南行二里則西山中斷
兩崕對夾如門上下逼凑其中亦有路縁之上盖此崕
乃麗江南盡之界川内平疇鶴慶獨下透而北兩界髙
山麗江俱前踞而南以兩山之後猶麽㱔之俗耳自此
[009-35a]
而南東西界後俱屬鶴慶土官髙千户矣又南二里一
溪自西山下出余溯而窮之稍轉北半里其水分兩穴
東向出皆溢自石下無大竅也乃踰出水石上由水之
西循山南行半里有洞連裂三門倚崕東向洞深丈餘
髙亦如之三門各峙中不相通而石色殷紅前則桃花
㸃綴俱有霞㾗錦幅之意但其洞不中透為可惜耳崕
右其支峰自上東向環臂而下腋中衝砂墜礫北轉而
傾於崕前腋底亦有一洞南登環臂之脊始廻眺見之
[009-35b]
似亦不深乃舎之南踰臂脊東南下半里村廬十數家
倚西山之嘴是為四莊其南腋中有龍潭一圍大百餘
畆直逼西山西山石崕挿潭而下路盤崕上凌其南又
一路循潭東㟁南繞之泄水之堰在其東南懸坑下墜
即東出而注於小板橋者也其西北腋崕廻轉石脚倒
挿復東起一崕突潭中如拇指結檻其上不知中祀何
神其下即潭水所自出也亦不知水穴之大小然其境
水石瀠廻峰崕倒突而水尤晶瑩晃漾更勝香米之景
[009-36a]
惜已從潭東一里抵泄水之堰不便從西崕踰險而上
矣由其南循西山又二里有石山一支自西山東向突
川中其西南轉腋處有古廟當其間前多巨石嶙峋如
芙蓉簇蕚其色青殷而質亷利不似北來之石色赭而
質厲也入叩無人就廡而飯既乃循東突之峰東行半
里轉而南盤其嘴其嘴東臨平川後聳石峰嘴下石骨
稜稜如側刄列鍔水流一線穿於其間泊泊南行心異
之仰眺其後聳石峰萬蕚雲叢千葩蜃結以為必有靈
[009-36b]
境擔者曰近構一寺曰鶴鳴不識有人栖否余乃令擔
僕前行獨返而躡其上披綃蹈瓣半里陟峰頭而庵在
焉其門東北向中有堂三楹供西方大士左其樓祀文
昌而飾堊未完有一道者栖其間盖二年前居人見山
頭有鳴鶴之異而道者適至募建此庵故鄉人感而名
之道者留予遲一宿余以擔僕已前力辭之不待其炊
茶而别其庵之南村廬倚西山下者甚盛三里餘又有
危峰自西山東突與鶴鳴之峰南北如雙臂前舒但鶴
[009-37a]
鳴嶙峋而繚繞此峰聳㧞而拱立是峰名石寨前有村
名石寨村有一龍泉自峰下出滙水為潭小於四莊東
乃環堤為堰水從堰東注壑去即東出於大板橋者也
半里越堤南復循西山南行其地漸莽無田塍村廬之
托想無水源故也八里始有溪東注路東轉而南渡之
於是東望為演武塲北村西望為西龍潭大村盖此水
即西龍潭所分注者也西龍潭亦當西山東突之腋滙
水頗大東北流者為此水中為城北大路口水東南引
[009-37b]
者為城中之水其利為一郡之冠云又南二里出大路
正當大路東向之處其東有竹叢村廬即來時所遵道
也從大路南四里餘而抵鶴慶北闗托宿於闗外乃入
北門是為舊城南半里轉而西為禦前守禦所在焉摩
尼山復吾師之子張生家北向而居入叩之徃摩尼未
返也又轉南再入城門是為新城始知鶴慶城二重南
新北舊南拓而北束入新城即從府治東南向行半里
東轉郡治前南向有大街市舎頗盛已乃仍出兩北門
[009-38a]
入寓而飡始熟遂啜而卧
 
 
 
 
 
 
 
[009-38b]
 
 
 
 
 
 
 
 徐霞客遊記卷九上

[009-39a]
欽定四庫全書
 徐霞客遊記卷九下
            明 徐宏祖 撰
  西南遊日記十六雲南/
十三日早飯平明抵北門從門外循舊城而西一里轉
而南半里其南則新城復拓而西出隨之又西半里又
循城南轉半里過西門乃折而西向行度一橋西三里
乃躡坡二里踰坡西稍下其坡自西山東下至此伏而
[009-39b]
再起其南北俱有峰舒臂前抱土人稱為旗鼓山而坡
上塜纍纍盖即郡城之來脉也土人言昔土官髙氏之
塜當此崗國初謂其有王氣以大師挖斷其後脉即今
之伏脉也不知起伏乃龍脉之妙果挖之適成其勝耳
宜郡城之日盛也由伏處即上躡坡行一里至坡脊南
北俱墜坑成峽又一里南渡西峽之上從南坡躡峻西
登二里稍平再縁南坡折而上一里復隨峽西入一里
抵西嶺下轉而北向躡峽中其峽乃墜水枯澗巨石磊
[009-40a]
磊而叠磴因之中無滴瀝東西两崕壁夾駢凑石骨稜
稜宻翳䝉蔽路縁其中白日為冷二里餘有巨石突澗
道中若鷁首之浮空又若蹲獅之當户由其右崕横陟
其上遂循左崕上其峻束愈甚二里始平西行峽中一
里稍上北崕峭壁起如奮翅劈霄而南崕亦嶄削相逼
中凑如門平行其中仰天一線余以為此南度之大脊
也透其西峰環壑轉分為二岐一由脊門西下循北山
而西北一由脊門直出循南山而西南莫定所適得牧
[009-40b]
者遥呼而問之知西北乃樵道也遂從其西南行半里
有峰中懸壑中两三茅舎當其上亦哨守者之居也從
其南平行峽中西望尖峰聳立髙出衆頂余疑路將出
其西北及西二里稍下窪中半里抵尖峰東麓其處窪
而無水西北西南之峽俱似中墜始悟脊門西來平壑
至此皆中窪而非外泄之峽矣從窪西南上遂披尖峰
東南峽而登宻樹䝉茸髙峰倒影二里循峰西轉遂踰
其東度之脊西半里盤尖峰之南西北半里又踰其南
[009-41a]
度之脊此脊髙於東度者然大脊所經又似從東度者
南轉而脊門非其度處也踰脊遂北向而下一里已出
尖峰之西至此盖三靣挾尖峰而行矣乃西向隨峽下
墜一里峽始開一里轉而西南乃循南山之坡曲折西
下三里抵盤壑中其處東北西三靣皆崇峰西北東南
二靣皆墜峽惟西南一脊如堵垣平陟其上共二里踰
前岡有廢舎踞岡頭是為汝南哨其東南塢中有村倚
東山乃土官所居土人又名為虞蠟播箕由哨南下行
[009-41b]
塢中一里餘遂南入峽東西皆土峰逼夾其下頗峻二
里出峽乃飯復見東南有墜壑乃盤西峰之南復西陟
其塢一里餘復陟其西峰而南盤之遂西向循坡下北
峰南壑路從深樹叠石間下甚峻四里轉峽度脊其下
稍平西南半里有茅棚賣漿崗頭乃沽以潤枯腸又西
南半里下至壑底有水自南峽來徑壑中北透峽去是
為清水江始知壑西之山反自大脊南度而北其水猶
濫觴細流不足名溪而以江名耶其下流北出當西轉
[009-42a]
南下而合於劍川之上流然則劍川之源不第始於七
和也清水江東㟁有數家居壑中上有公館為中道渉
水西從西坡南北上迤邐循西山西南三里餘乃折而
西南上甚峻一里又折而西半里西踰嶺脊即南從東
大脊西度北轉者當北盡於清水江西透之處者也越
脊西下峽中二里峽始豁而下愈峻又一里餘始就夷
行圍壑間又一里餘乃循南峰之西而南盤之一里出
其口始見其西羣峰下伏有峽下嵌甚深南去稍闢而
[009-42b]
東南峽中似有水光掩映者則劍川湖也西南層峰峙
雪色彌瑩者則老君山也南盤二里又見所盤之崕其
西石峰倒湧突屼嵯峨駢錯趾下其下深壑中始見居
廬環倚似有樓閣瞻依之狀不辨其為公館為廟宇也
從其上南向依東崕下二里西度峽脊已出居廬之南
遂循西峰南下一里則東峽已南向直趨劍湖矣於是
南望湖光杳𣺌當東山之麓湖北帯壑連青環畦甚富
意州治已在其間而隨峽無路路反從峰頭透坳西去
[009-43a]
一里稍下又轉西峰而盤其南又一里南靣豁然其前
無障俯見南湖北塢而州治倚西山當其交接處去此
尚逺路盤坡西行一里餘乃從坡西峽中南下又一里
抵山麓乃循崕西轉半里則村居倚山臨塢環堵甚盛
是為山塍塘問距州尚十里而擔者倦於行乃遂止
十四日昧爽飯於山塍塘平明乃行自是俱西南向平
疇中行矣二里餘有一小山南突平川路從其北西轉
而挾之復西南平行疇中雨霏霏至二里有大溪自北
[009-43b]
而南平流淺沙湯湯南注湖中然湖自下山塍已不可
見矣隨溪南行又半里大石梁西跨之其溪流盖北自
甸頭來按志州西七十里山頂有山頂泉廣可半畆為
劍川之源此山不知何名今麗江南界七和後大脊實
此川發源之所則此山即在大脊之南可知更有東山
清水江之流亦合併之其盤曲至此亦不下七十里則
清水江亦其源可知從橋北望乃知水依西山南下其
東則山塍塘北之山盤夾之山塍塘之東山南墜而為
[009-44a]
川又東則東山乃南下而屏其東與西界金華山為對
是山塍塘者實川之北盡處其東南闢而為川以瀦湖
其西北夾而為峽以出水者也過橋風雨大至隨溪南
行半里避於坊下久之稍止乃西南復行塍間一里餘
一小流西來乃溯之西一里抵劍川州州治無城入其
東街抵州前乃北行稅行李於北街楊貢士家乃買魚
於市見街北有祠入謁之乃祠死節段公者叚名髙選
州人萬厯末以進士為重慶巴縣令閤家死奢酋之難
[009-44b]
故奉詔立祠今其長子暄廕錦衣在都祠中有一生授
䝉童植盆中花頗盛山茶小僅尺許而花大如碗出祠
東還寓以魚畀顧僕令守行囊而余同主人之子令擔
者挈飯一包為金華之游出西郊天色大霽先眺川中
形勢盖東界即大脊南下分為湖東之山者是為東山
西界則金華山最髙北與崕塲諸山南與羅尤後嶺頡
頏西峙是為西山其北則山塍後嶺自東山北轉西亘
而掉其尾其南則印鶴山自東山而下西顧而為其嶺
[009-45a]
中圍平川東西濶十里南北長三十里而湖滙其半湖
源自西北來向西南破峽去而湖衍於東南此州中之
概也其地在鶴慶之西而稍偏於南在麗江之南而稍
偏於東在蘭州之東而稍偏於北在浪穹之北而稍偏
於西此四境之凖也州脉自金華北嶺東環而下由州
治西行一里餘及其麓有二寺並列而東向俱不宏敞
寺後有亭有軒在層崕盤磴之上水泉飛灑竹影桃花
罨映有致為鄉紳楊君之館由其北躡崕西上有闗帝
[009-45b]
廟亦東向而其處漸髙東俯一川甸色湖光及東山最
髙處雪㾗層叠甚為明媚由廟後循大路又西上半里
北循坡而下為桃花塢由分岐而上為萬松庵而直西
大道則西踰嶺而抵莽歇嶺者也乃隨楊君𨗳遂從北
坡下數百歩而桃花千樹深紅淺暈倐入錦繡囊中穿
其中復西上大道横過其南其上即萬松庵其下為叚
君墓皆東向叚墓中懸塢中萬松髙踞嶺上并桃花塢
其初皆為土官家山墓為段氏所塟而桃花萬松猶其
[009-46a]
家者萬松昔為庵今亦營為馬鬛門扃莫由入仍從闗
帝廟側約一里下山山之北有峽甚深自後山環峽而
出澗流嵌其下是為崕塲兩崕駢立其口甚逼自外遥
望不知山之中斷也余欲溯其流入以急於金華遂循
山南行一里餘有岡如堵墻自西山而東亘州南乃引
水之岡也踰岡又南一里餘有道宫倚西山下亦東向
其内左偏有何氏書館何鄉紳之子讀書其中宫中焚
修者非黄冠非瞿曇也引余游館中觀茶花呼何公子
[009-46b]
出晤而何不在留予少憩予急於登山乃出從宫右折
而西上坡一里有神廟當石坡上為土主之宫其廟東
向而前有閣閣後两古栢夾立虬藤夭桃連絡上下流
泉突石錯落左右亦幽閴名區也與何公子遇欲拉余
返館且曰家大人亦祈一見盖其父好延異人故其子
欲邀余相晤余約以下山來叩遂從廟右西上於是崇
扳仰陟遵垂坡以登三里轉突崕之上其崕突屼坡右
下臨深峽峽自其上石門下墜甚深從此上眺雙崕駢
[009-47a]
門髙倚峰頭其内環立罨翠彷彿有雲旌羽裳出沒盖
鼓勇直上曲折懸陡又一里而登門之左崕其上有小
石塔循崕西入兩㟁中闢上挿雲霄而下甚平有佛宇
三楹當其中楹左右恰支兩崕而峽從其前下墜路由
左崕入由右崕棧石壁而盤其前以登玉皇閣佛宇之
後有池一方引小水從後峽滴入池上有飛岩嵌右崕
間一僧藉岩而栖當兩峽立之底停午不見日色惟有
空翠冷雲綢繆户牖而已由崕抵坡坳而登内塢有三
[009-47b]
清閣由崕右歴棧而躡前崕有玉虚亭咫尺有幽曠之
異余乃先其曠者遂躡棧盤右崕之前棧髙懸數丈上
下皆絶壁端聳雲外脚挿峽底棧架空而横倚之東度
前崕乃盤南崕西轉北上而凌其端即峽門右崕之絶
頂也東向髙懸三靣峭削凌空無倚前俯平川烟波村
樹歴歴如畫幅倒鋪後眺内峽環碧中廻如蓉城蕋闕
互相掩映窈藹莫測峰頭止容一閣奉玉宸於上余憑
攬久之四顧無路將由前道下棧忽有一僧至曰此間
[009-48a]
有小徑可入内峽不必下行余隨之從閣左危崕之端
挨空翻側踐崕紋一線盤之西入下瞰即飛棧之上也
半里而抵内峽之中峽中危峰内簇瓣分蒂綰中空如
蓮房有員峰獨穹於後當峽中峙两旁俱有峰攢合畍
為兩峽合於中峰前旁峰外綴連崗自後脊臂抱而前
合成崕門對距止成線峽外圍中簇此亦洞天之絶勝
矣崗上小峰共有五頂土人謂上按五行有金木水火
之辨即不藉五行亦豈輸三島哉中峰前結閣奉三清
[009-48b]
前有古栢一株頗巨當兩峽中合之上余欲上躡中峰
見閣後路甚仄陟左峽而上有路前蹈峽門左崕之頂
乃陟峽而北躡之東出西轉有塔峙坡間路至此絶余
猶扳巉踐削久之不得路而楊氏之子與擔夫俱在下
遥呼乃返從内峽三清閣前下墜峽底共一里而至峽
門内方池上就岩穴僧栖敲火沸泉以所擕飯投而共
啖之乃與僧同出峽門循左崕東行僧指右峽壁崕之
下石裂而成門下臨絶壑中嵌巉崕其内直逼山後莽
[009-49a]
歇峽中從來皆虎豹盤踞無敢入者余欲南向懸崕下
僧曰既無路而有虎君何苦必欲以身試也且外阻危
崕内無火炬即不遇虎亦不能入楊子謂急下山猶可
覓羅尤温泉此不測區必不能從也乃隨之東北下山
一里路分兩岐一循山北下為入舟便道一直東隨坡
下即來時道僧乃别從北去余仍東下一里路左有一
巨石當坡東向而峙下瞰土主廟後石髙三丈東靣平
削鐫三大天王像於上中像更大上齊石頂下踏崕脚
[009-49b]
手托一塔左右二像少殺之土人言土司出兵必宰猪/羊夜祭之祭後牲烏有則
戰必/有功是為天王石又下一里至土主廟南乃踰澗南上
坡循西山之東踰坡度塢南向而行村之倚坡臨川者
籬舎屈曲竹樹扶踈綴以穠桃素李光景甚異三里餘
而得一巨村則金華之峰至是南盡又下為盤嶺廻亘
南去蘭州之道由是而西踰之從楊村而達焉由南東
盤東突之嘴共里餘南轉而得羅尤邑亦百家之聚也
其處有温泉在村窪中出每冬月則沸流如注人爭浴
[009-50a]
之而春至則壑成汙池焉水止而不流亦不熱矣有二
池一在路旁一在環堵之内今觀之與行潦無異土人
言其水與蘭州温泉彼此互出此溢彼涸彼溢此涸大喜東
出者在秋冬西出者在春夏其中間隔重巒絶箐相距
八十里而徃來有時更代不爽此又一異矣村中有流
泉自西峽出人爭引以灌與温泉不相渉其上有石龍
寺以晩不及探遂由大道北返四里北越一橋橋北有
居廬為水寨村從村北折而西望金華山石門之峽髙
[009-50b]
懸雙闕如天門夐峙又二里北抵州治入南街又里餘
而返寓
十五日余欲啟行聞楊君喬梓言莽歇嶺為一州勝處
乃復為一日停命擔夫褁飯從游先從崕塲入崕塲者
在金華北峰之下有澗破重壁而東出剖層峰為二其
内皆雲舂水碓極幽寂之致莽歇正道當從南崕上余
意披峽而西由峽底覓道上更可兼盡遂溯流入始縁
澗北不得入仍渡澗南西入南崕之上即昨桃花迷塢
[009-51a]
處而此當其下嵌矯首兩崕逼霄但謂澗底流泉别有
天地不復峰頭春色更占人間也曲折三里祗容一溪
宛轉亂舂互荅既而峰廻峽轉前嶺西亘夾澗北來中壑
稍開環崖愈嵌路亦轉北而廻眺西南嶺頭當是莽歇所
在不應北入適有樵者至問之曰此澗西北從後山來
莽歇之道當從西亘之嶺南向躡其脊可得正道余從
之遂縁西亘嶺西南躋之雖無路徑方位已不出吾目
中一里餘遂南躡其北突之脊東來之路亦逾此轉南
[009-51b]
矣遂從之此峰自金華山北向横突從此下墜前盡於
崕塲峽口後盡於所踰之脊其西又有山一支亦自南
北向横突夾金華山之後而為北下之峽盖二山俱從
西南老君山來分支並馳中夾成箐石崕盤錯即所謂
莽歇嶺也於是循金華山之西南向二里又漸下者半
里而扺箐中其箐南來東崕即金華山北嶺之後西崕
是為莽歇皆純石危亘駢峽相對而路當其下先有一
崕北向横障箐中下嵌成屋懸覆二丈餘而東北一石
[009-52a]
下垂如象鼻柱地路南無隙從象鼻卷中傍東崕上透
遂歴覆崕之上望東西兩崕俱有石庋壁覆雲而西崕
尤為突屼上露兩亭焉因西向躡危登之其亭皆東向
倚崕綴壁浮嵌欹仄而南列者較大位佛像於中左壁
有泉自石罅出下涵小池而不溢北亭就嵌崕通路摭
虚而過得片石冐亭其上三靣懸削其路遂絶此反北
凌箐口髙出象鼻覆崕之上矣憑眺久之聞木魚聲甚
亮而崕危石障不知其處復東下箐底溯細流北入則
[009-52b]
西崕轉嘴削骨霞崕障壓其勢彌異半里矯首上眺或
下嵌上突或中刳旁裂或層堆或直劈各極騫騰有書
其上為天作髙山者其字甚大而懸穹亦甚髙或云以
筏籮籐索從峰頂倒掛而書者西崕有白衣大士東崕
有胡生達摩皆摩空粘壁而成似非人跡所到也東從
南里有玉皇閣當脊中由此崕扳西崕捱石磴有僧嵌
一閣於崕隙其閣亦東向其崕上下陡絶中嵌横紋而
閣倚之挨横紋而北又覆一亭中供巨佛倚壁而立以
[009-53a]
崕逼不容青蓮座也其北横紋併絶矣前聞鯨聲遥逓
即此閣僧其師為南都人茹淡闢幽栖此有年昨以禪
誦赴崕塲而守廬者乃其徒也留余待之余愛其幽險
為憩閣中作紀者半日僧為具飡下午而師不至余問
僧此處有路通金華山否僧言金華尚在東南隔大脊
一重箐中無路上東向直躡東崕乃南趨踰頂而東下
之盖東崕至是匪石而土但峭削之極直列如屏其上
為難余時已神徃即仍下玉皇閣遂東向扳嶺上時有
[009-53b]
游人在玉皇閣者交呼此處險極難階余不顧愈上愈
峻二里有路縁峰腰自南而北擔者欲從此去余强之
南半里此路乃南通後嶺非東南踰頂者乃復東向躡
峻擔者屢後呼之不至余不復待竭蹶上躋一里餘而
東踰其脊從脊上俯視見州治在川東北矣乃即從脊
南趨半里又東南躡脊上一里始凌金華山頂於是北
眺麗山西眺蘭州東眺鶴慶南眺大理雖嵌重峰之下
不能辨其城郭人民而西之老君北之大脊東之大脊
[009-54a]
分支處南之印鶴横環處雪㾗雲派無不歴歴獻形正
如天際真人下辨九州俱如一黍也復從頂脊南行脊
上已有路直前一里漸西轉向老君余知乃楊莊道乃
轉而北瞰東向之路得一線垂箐下遂從之下里餘路
窮箐宻傾崕倒坎欹仄䝉翳下嵌莫測乃横支扳跌跌一
重復更一枝幸枝稠箐宻不知倒空之險如是一里如
蹈碧海茫無際涯既而審視忽見一塔下湧雖隔懸重
箐而方隅在目知去石門不在弱水外矣益用扳墜之
[009-54b]
法又一里有線徑伏箐間隨之亟行半里得中窪之峽
又半里出三清閣之後即昨來審視而難從者於是下
峽門過昨所飯處閴無一人乃前趨過昨所望虎穴之
上此直康衢非險道矣乃從北道循西山北向下五里
而返寓則擔夫猶未歸也
十六日平明炊飯而行循南街出七里至羅尤邑余以
為將濱湖而行而大道俱西南循坡竟不見波心渚影
途中屢陟崗越澗皆自西向南而崗澗俱不已皆有村
[009-55a]
廬八里一村聚落頗盛從其南又一里大路將東轉而
趨海門橋有岐西南入乃石寳上道也從此始與大道
别南瞻印鶴山尖聳而當湖之南為一川之南屏其脉
自湖東南下伏而西度復聳故榆城大道過海門橋繞
湖南而東由其東伏處南踰而出觀音山湖流所注由
海門橋繞山北而西由其西盡處南搗而下沙溪石寳
山又在印鶴西南東隔此溪南下又西隔駝强江北流
故其路從此溪北峽入又從駝强江東峽渡然後及石
[009-55b]
寶之麓焉由岐路循西坡南下一里度一峽從硤南上轉而
西行二里餘已遥望石寳山尖穹西大峰之南矣於是
復西南下一里渉澗乃南向陟層崗峽中曲折三里始
南踰其脊南下一里有水自西南峽來至此折而東去
是為駝强江有大石梁南跨之橋南環城連阡南陟之
半里有村廬倚南坡下頗盛是為駝强村從村南復隨
箐南上一里餘登嶺脊從脊上西望老君山雪色崢嶸
在重峰夾澗之西始知石寳之脉猶從金華南下而盡
[009-56a]
駝强北轉之處若老君之脉則南從横嶺而盡於黒㑹
瀾滄之交矣平行脊上一里餘稍南下度峽坳半里東
望海門橋之溪已破峽嵌底而南有路隨箐直下而就
之此沙溪道也有岐南上盤西峰之南此石寳道乃南
上盤峰一里餘凌峰之南遂西轉而飯從嶺頭西向行
二里稍下而踰脊西隨之南轉西向一里又西南踰其
北突之崕始平望石寳之尖與西峰並峙而白塔髙懸
其間南一里遂墜壑直下一里抵崕麓則駝强江自南
[009-56b]
而北奔流石崕峽中而兩崕東西夾峙巉石飛騰古木
盤聳懸籐宻箐䝉蔽山谷祗覺緑雲上幕而仰不見天
日玉龍下馳而旁不露津涯盖西即石寳之麓東乃北
繞之峰駢夾止容一水而下嵌上逼極幽異之勢循東
崕南行三里夾壁稍開有石梁西渡立梁上四眺尚不
見寺托何處而梁南兩崕溯水而上已無纎徑而橋東
有路南踰東峰則沙溪之道也度橋西半里西壁稍開
中墜一坑甚峻有巨閣當其口已傾圯不蔽風雨而坑
[009-57a]
中亦無入路惟仰見其上盤崕層叠雲廻幛擁如芙蓉
十二樓令人目眩心駭路循坑右盤崕磴曲折上一里
餘而入石寳寺山門門殿三四層俱東向荒落不整僧
道亦寥寂然石階殿址固自雄也余停行李於後殿之
右一老僧栖其後初不延納予不顧即從殿北盤左腋
窮北岩二重復下從殿南盤右腋窮北岩一重再下則
老僧已炊黄粱相待時已下午復從右腋上玉皇閣窮
塔頂既暮始下盖後殿正嵌崕脚其層亘之崕重重上
[009-57b]
盤而路各從两旁腋間分道横披而入其前既懸削不
能直上而上亦中斷不能交通故殿後第一層分嵌三
竅北竅二重路從北腋轉南竅一重路從南腋轉俱廻
臨殿上而中間不通其上又環為第二層殿後仰瞻不
見也路又從玉皇北轉即憑臨第一層之上從突崕北
陟躡北支西上三里餘凌後峰之頂頂頗平西半里有白
塔當坪間又中窪為土塘者二而無水窪之南皆石坡
外突平如塘堰而石靣有紋如龍鱗有小窪嵌其上
[009-58a]
皆淺而有水其頂即西並大脊其峰横列上聳西擁如
屏欲躡其上路絶日暮而止僧言其上有天成石像并不
竭石池余所覩不一亦少就雕刻不辨孰為天成也
十七日由石寳飯而下山二里度橋東上即轉東南二
里東踰其脊乃轉而南行漸下轉而西南三里又轉而
東一里循山南轉二里過一南度之脊里餘越嶺而南
始望見沙溪之塢闢於南麓所陟之峰與東界大山相
持而南中夾大塢而劍川湖之流合駝强江出峽貫於
[009-58b]
川中所謂沙溪也其塢東西濶五六里南北不下五十
里所出米榖甚盛劍川州皆來取足焉從嶺南行又二
里峰頭石忽湧起如獅如象髙者成崕卑者為級穿門
蹈瓣覺其有異而不知其即鐘山也去而後知之欲再
返觀已無及矣又一里遂東南下三里及其麓從田塍
間東南行二里得一大村曰沙腿遇一僧即石寳山之
主僧也欲留余還觀鐘山且言從此而西四十里過蕨
食坪即通楊村蘭州由蘭州出五塩井徑從雲龍州抵
[009-59a]
永昌甚便余將從之以浪穹何巢阿未晤且欲一觀大
理更聞此地東去即觀音山為鶴慶大理通道若捨此
而西即多未了之願乃别僧東南行塍間三里至四屯
村廬甚盛沙溪之水流其東有木梁東西駕其上甚長
度橋又東南望峽坡而趨二里由峽躡坡東向上者五
里得一坡頂踞而飯又東一里餘見路右有峽西墜如
劃塹其南有崕北向一洞亦北向闢門艱於墜峽惟隔
崕眺望不及扳也又東里餘抵東脊之下有澗自北來
[009-59b]
小流其中南注西墜峽間大路渉澗而東踰脊已乃知
其為三營道如欲趨觀音山當溯澗而北入塢余乃復
返澗西北向溯之入行夾中徑甚微兩旁石樹漸合二
里出夾乃東北躡坡而上坡間萬松森列馬纓花映日
燒林而不聞人聲五里轉而東又上五里始躡其脊脊
南北俱峰中反窪而成坳穿坳一里始東北向下望見
東界遥山屏列上干雲霄而其下支撐隴盤猶不見下
闢之塢也墜峽而下二里又見東麓海子一圍水光如
[009-60a]
黛浮映山谷獨其徑蕪塞第望之東下又二里始有路
自北頂而下隨之東北降又五里始及山麓麓之東平
壑内環小山外繞自西大山北麓分支回環東抱又轉
而西夾於南麓四週如城中闢如規北半衍為平疇南
半瀦為海子海子之水反西南逼大山之麓破峽墜去
其中盖另一天也當壑之中有居廬駢集是為羅木哨
其北岡峰如負扆獨擁於後而前有廬室倚其陽為李
氏之居地靈人傑信有徴哉東行塍疇間二里過羅木
[009-60b]
哨村又東一里餘大道自西北向東南交過之又東
半里抵東岡下循而北乃東向踰坳而上又半里乃下
及其東麓有數十家瀕東溪而居其溪自三岔路澗峽
發源經觀音山過此而西南繞出洞鼻合浪穹海子及
鳳羽悶江而同入普陀崆南經中所下洱海者也其時
將暮擔者欲止問村人不得乃悞從村南度小橋由溪
東大道北行二里得觀音舗村日已暮遂宿
十八日昧爽促飯而擔夫逃矣店人厚索余貲為送浪
[009-61a]
穹遂南行二里過一石橋循東山之麓而南七里至牛
街子循山南去為三營大道由岐西南過熱水塘行塢
中為浪穹間道盖此地已為浪穹鶴慶犬牙錯壤矣於
是西南從支坡下一里過熱水塘有居廬遶之余南行
塍間其塢擴然大開西南八里有小溪自東而西注越
溪又東南眺三營居廬甚盛倚東山之麓其峰更崇西
望溪流逼西山之麓其疇更沃過此中横之溪已全為
浪穹境矣又南十里則大溪自西而東向曲由其西有
[009-61b]
木橋南北跨之橋左右俱有村廬南度之行溪之西三
里溪復自東而西向曲又度橋而行溪之東三里於是
其溪西逼西山南突之嘴路東南陟隴而行四里則大
溪又自西而東向曲有石梁南跨之而梁已中圯陟之
頗危梁之南居廬亦盛有闗帝廟東南向是為大屯屯
之西一山北自西大山分支南突其東南又有一山南
自東大山分支北突若持衡之針東西交對而中不接
大溪之水北搗出洞鼻之東垂又曲而南環東横山之
[009-62a]
西麓若梭之穿其隙者兩山既分懸塢中塢亦若界而
為二於是又西南行塍間三里轉而西三里過一小石
梁其西則平湖浩然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堞
有堤界其中直西南而達於城乃遵堤而行極似明聖
蘇堤雖無六橋花栁而四山環翠中阜弄珠又西子之
所不能及也湖中魚舠汎汎茸草新蒲㸃瓊飛翠有不
盡蒼茫無邊㶑灔之意湖名茈碧有以也西二里湖中
有阜中懸百家居其上南有一突石大三丈其形如龜
[009-62b]
北有一廻崗髙四尺長十餘丈東突而昂其首則蛇石
也龜與蛇交盤於一阜之間四旁沸泉騰溢者九穴而
龜之口向東南蛇之口向東北皆張吻吐沸交流環溢
於重湖之内龜之上建𤣥武閣以九穴環其下今名九
氣䑓余循龜之南見其㗁中沸水其上唇覆出為人擊
缺其水熱不可以濯有僧見余逺至遂留飯且及夫僕
焉其北蛇崗之下亦新建一庵余以入城急不暇遍歴
由䑓復行堤間一里度一平橋又二里入浪穹東門一
[009-63a]
里抵西山之下乃南轉入䕶明寺憩行李於方丈寺東
向其殿已乆敝僧方修飾之寺之南為文昌閣皆東向
而温泉即洋溢池之北既憩行李時甫過午入叩何公
巢阿一見即把臂入林欣然恨晩遂留酌及東更命其
長君送至寺宿焉
十九日何君復具飡於家擕行李入文廟西廡乃其姻
劉君匏石讀書處也上午何君具舟東闗外拉余同諸
郎四人兩舟受八人汎湖而北舟不用檝以竹篙刺水
[009-63b]
而已渡湖東北三里湖心見魚舎兩三家有斷梗垂楊
環之何君將就其處結樓綴亭綰納湖山之勝命余預
題聯額余唯唯眺覽久之仍汎舟西北二里遂由湖而
入海子南湖北海形如葫蘆而中束如葫蘆之頸焉湖
大而淺海小而深湖名茈碧海名洱源東為出洞鼻西
頭村北為龍王廟三靣山環成窩而海子中溢南
出而為胡海子中央底深數丈而水色澄瑩有琉璃光
穴從水底噴起如貫珠聨璧結為柱幃上躍水靣者尺
[009-64a]
許從旁遥覷水中之影千花萬蕊噴成珠樹粒粒分明
絲絲不亂所謂靈海耀珠也山海經所謂洱源出罷谷
山即此楊太史有泛湖窮洱源遺碑没山間何君近購
得之將為立亭以志其勝焉從海子西南涯登陸西行
田間入一庵即䕶明寺之下院也何君之戚已具飡庵
中為之醉飽下午仍下舟泛湖西南二里再入小港何
君為姻家拉去两幼郎留寺令两長君同余還晩飡而
宿文廟西廡
[009-64b]
二十日何君未歸兩長君清晨候飯乃擕盒抱琴竟堤
而東再為九氣䑓之游擬浴於池而浴池無覆室是日
以街子浴者雜遝乃已遂由新庵掬蛇口温泉憩弄久
之仍至九氣䑓撫琴命酌何長君不特文章擅藻而絲
竹俱精就龜石泉瀹雞卵為飡味勝於湯煮者已而寺
僧更出盒佐觴下午乃返西風甚急何長君抱琴向風
而行以風韻絃其聲冷冷山水之調更出自然也
二十一日何君歸飯余於前樓以其集示余中有為余
[009-65a]
咏者余亦作二詩以酬之
二十二日何君特設宴宴余余以小疾欲暫卧懇辭不
獲强起赴酌何君出所藏山谷真蹟楊升菴手卷相示
二十三日何長君聨騎同為佛光寨之游佛光寨乃浪
穹東山之最髙而險者東山北自觀音山南下一穹而
為三營後山再穹而為佛光寨三穹而為靈應山其勢
皆崇雄如屏連障天半遥望雖支隴其中實多崩崕叠
壁不易扳躋故佛光寨夙稱天險國初既平滇西右丞
[009-65b]
普顔篤者復據此以叛久征不下數年而後克之今以
其地建靈光寺從寺後而上有一女闗最險言一女當
闗莫之能越也顔篤據寨以諸女分竚峰頭遥望山下
無所不見從闗而上即通後山之道北出七坪南下北
牙者也余聞其勝故與長君先及之仍從九氣䑓共十
里過大屯梁其梁已折而重建横木橋以渡遂從東北
行五里轉而東從徑路又三里直抵東山下乃沿山東
北上又二里而及靈光寺寺門東向下臨遥川其前坡
[009-66a]
雖峻而石不多惟寺門一石髙突如屋前樓後殿兩廡
為炊卧之所乃何君之伯某府别駕所建今且就圯矣
余至先有三客在皆吕姓一少而麻衣者為吕揮使之
子其二長者即其叔也具飡相餉為余言一女闗之勝
欲即登之諸君謂日晩不及迨下午諸吕别去何長君
亦徃三營戚家余獨留寺中為明晨遍歴之計諸吕留/蔬米於
僧令供余/且𨗳余游
二十四日晨起索飯即同寺僧從寺後躋危坡而上二
[009-66b]
里餘有岐北盤入峽者向寨址道也歴級直上而南越
峰頭者向一女闗道也余從其上者一里餘凌坡之脊
隨之南轉即普顔篤之舊寨也南一里峰頭始有石纍
纍從其下東轉線徑横腰下闕/
 二十五日至月終俱闕
[009-67a]
 
己卯三月初一日何長公以騎至文廟前再饋飡為包
乃出南門一里過演武塲大道東南去乃由岐西南循
西山行四里西山南盡有水自西峽出即鳳羽之流也
其水頗大南即天馬山横夾之與西山南盡處相峙若
門水出其中東注茈碧湖南坡塍間抵練城而南入普
駝崆路循西山南盡處溯水而入五里北崕忽石峰壁
立聳首西顧其内塢稍開有村當聳首下塢中是名山
[009-67b]
闗聳首之上有神宇踞石巔望之突兀甚盖即縣後山
自三台分支南下此其西南盡處也其内大脊稍西曲
南與天馬夾成東西塢循溪北崕間又三里餘西抵大
脊之下於是折而南一里渡澗東循東山南行一里為
悶江門哨有守哨者在路旁又南二里有小山當峽而
踞扼水之吭鳳羽之水南來鐵甲塲之澗西出合而搗
東崕下路乃縁崕襲其上二里出扼吭之南村居當坡
東若綰其口者由是村南山塢大開西為鳳羽東為啟
[009-68a]
始後山夾成南北大塢其勢甚開三流貫其中南自
上駟北抵於此約二十里皆良田接塍綰谷成村曲
峽通幽入靈臯夾水居古之朱陳村桃花源寥落已
盡而留此一奥亦大竒事也循東山而南為新生邑
共五里折而西度塢中截塢五里抵西山鳳羽之下
是為舎上盤古之鳳羽縣也今有廵司一流一土尹
姓吕夢熊先馳使導為居停而尹以捕緝徃後山其
家出飯待客薄暮尹還更具酌設鼓吹焉是夜大雨
[009-68b]
迨曉而雪滿西山焉
初二日晨飡後尹具數騎邀余遊西山盖西山即鳳
羽之東垂也條崗數十丈俱東向蜿蜒而下北為土
主坪南為白王寨是日飯於白王寨北支帝釋寺中
其支連叠三寺而俱無僧居言亦以避寇去也從土
主廟更西上十五里即闗坪為鳳羽絶頂其南白王
廟後其山更髙望之皆雪光皚皚而不及登
初三日尹備騎命四人導㳺清源晨飡後即行循
[009-69a]
西山南行五里過一村有山横亘塢南大塢至是南
盡而分為二峽西峽路由馬子哨通漾濞有一水出
其中東峽路由花甸哨出洪珪山有二水出其中
盖南自馬子哨分支北突者由其北麓二里東䧏而
陟塢過上駟村度三澗三里東抵一村復上坡循東
南行一里度東澗之西乃南躡坡崗則東之蠟坪厰
山與之横亘山又夾成小塢南行一里乃折而東踰
坳共一里東向下忽見一水自壑底出即東澗之上
[009-69b]
流出自洞下者也亟下壑底睹其水自南穴出湧而
北流成溪其上崕間一穴大僅二三尺亦北向上書
清源洞三字為鄧川州搢紳楊南金筆水不從上洞
出由洞口下降而入亦不見水其入處逼仄深墜恰
如茶陵之後洞導者二一人負松明一筐一人燃松
明為炬以入南入數丈路分為二下穿者為穴上躋
者為樓樓之上復分二穴穿右穴而進其下甚削陷
峽頗深即下穿所入之峽也以壁削路阻不得達乃
[009-70a]
返穿左穴而進其内曲折駢夾髙不及丈濶亦如之
而中多直竪之柱連支剖楹中盤旁叢分合間錯披
隙透窽頗覺靈異但石質甚瑩白而為松炬所薫若
黒若烟煤著手即膩不可脫盖其洞既不髙曠烟霧
莫散而土人又慣用松明便於傴僂而益増其煤膩
先是有識者謂余曰是洞須嵗首即游為妙過二月
即為烟所黒余問其故曰洞内經年人莫之入烟之
舊染者既漸退而白乳之新生者亦漸垂而長故一
[009-70b]
當新嵗人競游之光景甚異從此至二月游者已多
漸生之乳既被採折再染之垢愈益薫蒸但能㸃染
衣服無復領其光華矣余不以其言為然至是而知
洞以低故其乳易採遂折取無餘其烟易染遂薫蒸
有積其言誠不誣也透柱隙南入漸有水貯柱底盤
中其盤皆石底廻環大如盆盎頗似粤西洞仙田之
類但不能如其多也約進半里又墜穴西下其深四
五尺復夾而南北下平上凑髙與濶亦不及丈南入
[009-71a]
三丈而止北入十餘丈亦窘縮不能進乃復出升墜
穴之上循其南隙更披隘以入入數丈洞漸低乳柱
漸逼俯膝透隙匍匐愈難復返而出由樓下坑内批
隙東轉又入數十丈其内髙濶與南入者同而乳柱
不能比勝既窮乃西從下坑透穴出由坑仰眺其上
稍覺空洞即入時由樓上俯瞰處既下穴出漸見天
光乃升崕出口滿身皆染淄䝉垢矣乃下濯足水穴
之口踞石而浣水從亂穴中汩汩出遂成大溪北去
[009-71b]
清冷徹骨所留二人炊黄粱於洞外者亦熟以所攜
酒脯箕踞啖洞前仰見天光如洗四山如城甚愜幽
興飯後仍踰西坳稍南遵花甸路横涉中溪西上横
亘山之東坂沿山陟隴五里下出上駟村之西仍循
西山北行一里過一村遂由小徑遵西山崗坂十餘
里抵暮還宿尹宅
初四日尹備數騎循西山而北三里盤西山東出之嘴
又半里忽見山麓有數樹撐空出馬足下其下之水聲
[009-72a]
淙淙出樹則泉穴自山底東透隙而出也又北半里有
坑自北山䧟墜成峽渉之稍東又盤一嘴又三里而至
波大邑倚西山而聚廬亦此間大聚落也由村北墜坑
而下横渉一澗又北上踰崗三里而下是為鐡甲塲有
溪自西山東注村廬夾之前悶江門南當夾阨水小山
又東踞為此中水口南北環山两支復交於前又若别
成一洞天者過溪上北山山自西北横拖而東為鐡甲
塲龍砂實鳳羽第三重砂也東束溪流最為𦂳固其西
[009-72b]
南之麓即鐡甲東北之麓即悶江門鳳羽一川全以此
為鎖鑰焉騎登其上還飯於鐡甲塲居民家置二罇於
架上下煨以火挿藤於中而逓吸之屢添而味不減其
村氓慣走𬗟甸皆多夷貨以孩兒茶㸃水餉客茶色若
臙脂而無味下午忽風雨大至沾濡而返
初五日晨起欲别尹君以是日清明留宴於塋山即土
主廟北新塋也坐廟前觀祭掃者紛紛奢者擕一猪就
塋間火炕之而祭貧者一雞就塋間弔殺之亦烹以祭
[009-73a]
廻憶先塋已三違春露不覺憮然亟返而卧
初六日余欲别而尹君謂前邀其岳吕夢熊期今日至
必再屈暫停適村有諸生許姓者邀登鳳羽南髙嶺隨
之下午返而吕君果至相見甚懽
初七日尹君仍備騎同夢熊再為清源洞之游先從白
米村截川而東五里遵東山南行山麓有騎龍景帝廟
廟北有泉一穴自崕下湧出崕石嵌磊巨木盤紏清泉
潄其下古藤絡其上境甚清幽土人耕者見數騎至以
[009-73b]
為追捕者俱釋耜而趨山走險呼之趨益急又南五里
而抵清源洞不復深入攬洞前形勢仍西渡中溪遍觀
西山形勝而返
初八日同夢熊早飯後别尹君三十五里抵浪穹南門
夢熊别去期中旬晤榆城余入文廟命顧僕借炊於䕶
明寺而後徃候何六安何公待余不至已先一日趨榆
城矣余乃促何長君定夫為明日行計
初九日早飯於何處比行隂雲四合有雨意何長君及
[009-74a]
次君仍以榼餞於南郊南行三里則鳳羽溪自西而東
注架木橋度之又南一里抵天馬山麓乃循而東行風
雨漸至東里餘有小阜踞峽口之北曰練城置浮屠於
上為縣學之案此縣普陀崆水口既極逼束而又天生
此一阜中懸以鎖鑰之茈碧湖洱源海及觀音山之水
出於阜東鳳羽山之水出於阜西俱合於阜南是為三
江口由其西望之而行又二里將南入峽先有木橋跨
其上度橋而東即隨流南入峽口有數家當峽而居是
[009-74b]
為廵檢司時風雨交横少避於跨橋樓上樓圯不能蔽
寒甚南望峽中風陣如舞北眺凌雲諸峰出没閃爍坐
久之雨不止乃强擔夫行初從東崕南向行普陀崆中
一里峽轉而西曲路亦西隨之一里復轉而南一里有
一家倚東而居而雨甚不及問又南江流搗崆中愈驟
崆中石聳突而激湍或横檻以扼之或夾門以束之或
齟齬或劍㦸或犀象或鷙鳥百態以極其搏截之勢而
水終不為所阻或跨而出之或穿而過之或挾而瀠之
[009-75a]
百狀以盡超越之觀時沸流傾足下大雨注頭上兩崕
夾身一線透腋覺神旺二里顧西崕之底有小穴當危
崕下東向與波流吞吐心以為異過而問熱水洞何在
始知即此穴也先是土人言普陀峒中有熱水洞門甚
隘而中頗寛其水自洞底湧出如沸湯人入洞門為熱
氣所蒸無不浹汗有疾者輙愈九氣䑓止可煮/卵而此可縻肉余時寒
甚南一里峽乃盡前散為塢半里抵塢為下山口有村
當塢為鄧川州境於是兩江㟁夾堤垂楊路從東㟁行
[009-75b]
六里而抵中所時衣已濕透風雨不止乃覓逆旅沸湯
為飯入叩劉陶石劉君出酒慰寒遂宿其前樓出楊太
史二十四氣歌相示書法帶趙而有媚逸之致
初十日雨止而餘寒猶在四山雪色照入迨飯而負擔
之夫逸去劉君乃令人覓小舟於江㟁之西覆鐘山下
另覓夫肩行李從陸行言西山下有湖可游欲與余同
泛也先西過大石梁乃跨彌苴佉江上者西行塍中一
里有小橋跨小溪上即羅時江也橋之北水塘㶑灧青
[009-76a]
蒲䝉茸橋之南溪流如線蛇行两畦間因踞橋坐而待
舟舟至即行隨溪遵其東麓南行兩旁塍低於溪壅㟁
行水於中其流雖小而急二里則兩㟁漸平而走沙中
壅舟膠不前劉君與余乃登㟁行隴舟人乃凌波曳舟
五里乃復下舟少曲而西半里遂南挺而下湖湖中茭
蒲泛泛多有連蕪為畦植柳為㟁而結廬於中者汀港
相間曲折成趣深處則曠然展鏡夾處則窅然罨畫翛
翛有江南風景而外有四山環翠覺西子湖又反出其
[009-76b]
下也湖中渚田甚沃種蒜大如拳而味異鶯粟花連疇
接隴於黛柳鏡波之間景趣殊勝三里湖盡又南行港
間一里有路自東横亘於西山即達州治之通道也堤
之下連架三橋以洩水舟由堤北東行一里穿橋而南
又半里有小橋曰三條橋即北從中所來之大道也水
穿橋東路度橋南俱南向行初約顧僕以行李待於此
而不在劉君臨岐跼蹐時已過午腹餒余揮手别劉君
令速返余遵大道南行傍卧牛山東突之嘴行臥牛山
[009-77a]
者鄧川東下南砂之臂也一大峰一小峰相屬而下大
者名卧牛小名象山土人以象小而牛大今俱呼為象
山云凑峽之間有數十家當道是為鄧川馹過馹一里
上盤西山之嘴始追及擔僕遂南上洱海直上關而北
而由嘴南仍依西山南下二里下度一峽口其峽自西
山出横陟之而南上坡間又二里有坊當道踰坡南行
始與洱海近共五里西山之坡東向而突海中是為龍
王廟南崕之下有油魚洞西山腋中有十里香竒樹皆
[009-77b]
為此中竒勝而南瞻沙坪去坡一里而遥急令擔僕先
覓寓具飡余并探此而後中食乃從大路東半里下至
海崖其廟東臨大海有漁户數家居廟中廟前一坑下
墜其坑南北横二丈東西濶八尺其下再嵌而下則水貫
峽底小魚千萬頭襍沓於内漁人見余至取飯一掌撒則
羣叢而嘬之蓋其下亦有細穴潛通洱海但無大魚不
過如指者耳油魚洞在廟崕曲之間水石交薄崕内遜
而抱水東向如玦崕下插水中空洞透漏毎年八月十
[009-78a]
五有小魚出其中大亦如指而周身俱油為此中第一
味過十月復烏有矣崕之後石聳如芙蓉裂瓣從其隙
下窺之多有水潄其底盖其下皆潛通也稍西上有中
窪之宕當路左其東崕潄根亦有水外通與海波同為
消長焉從其側交大道而西踰坡不得路望所謂三家
村者尚隔一箐踞西峽間半里越坡而下又西半里陟
箐而上乃沿西山南向而趨一里漸得路轉入西峽半
里抵三家村問老嫗指竒樹在村後田間又半里至其
[009-78b]
下其樹南臨深㟁而南幹半空直然挺立其花黄白色
大如蓮亦有十二瓣按月而閏増一瓣開時香聞逺甚
土人謂之十里香榆城有風花雪月四大景上關風下/關花蒼山
雪洱/海月上闗以此花者按志榆城異産有木蓮花而不註
何地然他處亦不聞豈即此耶花自正月抵二月終乃
謝時無餘瓣余不能聞香見色惟撫其本辨其葉而已
乃從村南下坡二里而至沙坪入邸舎晩飡已熟而劉
君所倩擔夫已去乃另倩為早行計
[009-79a]
十一日早炊平明夫至乃行由沙坪而南一里餘西山
之支又横突而東為龍首闗盖㸃蒼山北界之第一峰
也鳳羽南行度花甸哨南嶺而東北轉者為龍王廟後
諸山迤邐從鄧川之卧牛溪始而北盡於天馬南峙者
為㸃蒼而東垂北顧實始於此所以謂之龍首入城北
門半里出南門乃依㸃蒼東麓南行髙眺西峰多墜坑
而下盖後如列屏前如連袂所謂十九峰者皆如五老
比肩而中墜為坑者也南二里過第二峽之南有村當
[009-79b]
大路之右曰波羅村其西山麓有蛺蝶泉之異余聞之
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僕擔先趨而余獨從村南
西向望山麓而馳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
山麓有樹大合抱倚崕而聳立下有泉東向潄根竅而
出清冽可鑒稍東其下又有一小樹仍有一小泉亦潄
根而出二泉滙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
樹當四月初發花如蛺蝶鬚翅詡然與生蝶無異又有
真蝶千萬連鬚鉤足自樹頂倒懸而下及於泉靣繽紛
[009-80a]
絡繹五色煥然游人俱從此月羣而觀之過五月乃已
余在粤西三里陸參戎即為余言其異至此又以時蚤
未花詢之土人或言蛺蝶即其花所變或言以花形相
似故引類而來未知孰是然龍首南北相距不出數里
有此二竒葩一恨於已落一恨於未蕊皆不過一月而
各不相遇乃折其枝圗其葉而後行已望見山北第二
峽其口對逼如門相去不逺乃北上躡之其坡甚峻路
有樵者問之一人曰此路從峽南直上乃樵道無他竒
[009-80b]
南峽中有古佛洞甚異但懸崕絶壁恐不能行無引者
亦不能識又一老人欣然曰君既萬里而來不為險阻
余何難前𨗳余乃解長衣併所折蛺蝶枝負之行共西
上三里乃折而南又平上三里復西向懸躋又二里竟
凌南峽之上乃第三峽也於是縁崕上西行上下皆危
崕絶壁積雪皚皚當石崕間旭日映之光艷奪目下瞰
南峰與崕又駢峙成峽其内墜壑深杳其外東臨大道
有居廬當其平豁之口甚盛以此崕南下俱削石故必
[009-81a]
由北坡上而南轉西入也又西上二里崕石愈嶻嶪對
崕亦穹環駢繞盖前猶下崕相對而至此則上峰俱廻
合矣又一里盤崕漸北一石横足下而上崕飛騫刺
空下崕倒影無底導者曰上崕腋間有洞曰大水下崕
腋間有洞曰古佛而四睇皆無路導者曰此石昔從
上崖墜下横壓下洞之上路為之塞遂由石之西
扳枝直墜其下果有門南向而上不能見也門若裂罅
髙而不濶中分三層下層墜若眢井俯窺窅黒而不見
[009-81b]
其底昔曽置級以下煹燈而入甚深今級廢燈無不能
下矣中層分瓣排楞内深三丈石潤而潔洞狹而朗如
披帷踐榭坐其内隨峽引眺正遥對海光而洞門之上
有中垂之石儼如龍首倒懸寶絡中掛上層在中洞右
崕之後盤空上透望頗窱而中洞兩崕中削内無從
上其前門夾處兩崕中凑左崕前削石㾗如猴少刓其
端首大如卵可踐猴首飛度右崕以入上洞但右崕欹
側與左崕雖中懸二尺餘手無他援而猴首之足亦僅
[009-82a]
㸃半趾躍陟甚難昔有横板之度而今無從覓故以古
佛名自僧去佛移其叠級架梯亦久廢無存今遂不覺
閉塞余謂不閉塞不竒也乃復上石從其門捫崕直
上崕亦迸隙成門門亦南向髙而不濶與下洞同但無
其層叠之異峽左石片下垂擊之作鐘鼔聲北向入三
丈峽窮而躡之上有窪當後壁之半外聳石片中刓如
虀臼以手摸之内圓而底平乃天成貯泉之器也其上
有白痕自洞頂下垂其中如玉龍倒影乃滴水之痕臼
[009-82b]
側有白磁一乃昔人置以飲水者觀玩既久乃復下庋
者導者乃取樵後峽去余仍循崕東下三里當崕之口
路將轉北見其側亦有小岐東向草石間可免北行之
迂乃隨之下其下甚峻三里乃折而東又平下三里乃
及麓渡東出之澗澗南有巨石髙穹牧者多踞其上見
余自北崕下争覘眺之不知為何許人也又南一里半
及周城村後乃周出半里入夾路之衢則龍首關來大
道也時腹已餒問去榆城道尚六十里亟竭蹶而趨遥
[009-83a]
望洱東北蒼山西列十九峰雖比肩連袂而大勢又中
分兩重北重自龍首而南至洪圭其支東拖而出又從
洪圭後再起南起為南重自無為而南至龍尾關其支
乃盡十三里過某村之西西瞻有路登山為花甸道又
南踰東拖之崗四里過二舖又十五里而過頭舖又十
三里而至三塔寺入大空山房則何巢阿同其幼子相
望於門僧覺宗出酒沃饑而後飯夜同巢阿出寺徘徊
塔下松隂塔影隠現於雪痕月色之間令人悄然
[009-83b]
十二日覺宗具騎挈飡候何君同為清碧溪游出寺即
南向行三里過小紙房又南過大紙房其東即郡城之
西門其西山下即演武塲又南一里半過石馬泉泉一
方在坡坳間水從此溢出馮元成謂其清冽不減慧山
甃為方池其上有廢址皆其遺也又南半里為一塔寺
前有諸葛祠并書院又南過中和玉局二峰六里渡一
溪頗大又南有峰東環而下又二里盤峰岡之南乃西
向覓小徑入峽峽中西望重峰罩映最髙一峰當其後
[009-84a]
有雪痕一派獨髙垂如疋練界青山有溪從峽中東注
即清碧之下流也從溪北躡岡西上二里有馬鬛在左
岡之上為阮尚賓之墓從其後西二里躡峻凌崕其崕
髙穹溪上與對崕駢突如門上聳下削溪破其中出從
此以内溪嵌於下崕夾於上俱偪仄深窅路縁崕端挨
北峰西入一里馬不可行乃令從者守馬於溪側顧僕
亦止焉余與阿巢父子同兩僧溯溪入屢陟其南北一
里有巨石蹲澗旁兩崕巉石堆削如夾西眺内門雙聳
[009-84b]
中劈僅如一線後峰垂雪正當其中掩映層叠如挂幅
中垂幽異殊甚覺宗輒解筐酌酒凡三勸酬復西半里
其水倒峽瀉石間日色光膩文理燦然頗饒烟雲之致
於是盤崕而上一里北峰稍開得髙穹之坪又西半里
自坪西下復與澗遇循澗西向半里直逼夾門之下則
水從門中突崕下墜其髙丈餘而下為澄潭潭廣二丈
餘波光瑩映不覺其深而突崕之槽為水所汩髙雖丈
餘膩滑不可著足時余狎之不覺見二僧已踰上崕而
[009-85a]
何父子欲從澗北上余獨在潭上覔路不得遂躡峰槽
與水爭道為石滑足與水俱下傾注潭中水及其項亟
躍而出踞石絞衣扳北崕登其上下瞰余失足之槽雖
髙丈餘其上槽道曲折如削膩滑光甚即上其初層其
中升降更無可階也再踰西崕下覷其内有潭方廣各
二丈其色純緑漾光浮黛照耀崕谷午日射其中金碧
交蕩光怪得未曽有潭三靣石壁環窩南北二靣石門
之壁其髙參天即峽底之石髙亦二三丈而脚嵌顙突
[009-85b]
下與兩旁聨為一石若剖半盎並無纎隙透水潭中而
突顙之上如簷覆潭者亦無滴瀝抛崕下墜而水自潭
中輙東靣而溢轟倒槽道如龍破峽余從崕端俯而見
之亟扳崕下墜踞石坐潭上不特影空人心覺一毛一
孔無不瑩澈亟解濕衣曝石上就流濯足就日曝背冷
堪滌煩暖若挾纊何君父子亦百計援險至相呌竒絶
久之崕日西映衣亦漸乾乃披衣復登崕端從其上復
西逼峽門即潭左環崕之上其北有覆崕空可當亭
[009-86a]
榭之憩前有地如掌平甃若臺可下瞰澄潭而險逼不
能全見既前余欲再窮門内二潭以登懸雪之峰何君
輩不能從亦不能阻但云余輩當出待於休馬處余遂
轉北崕中垂處西向直上一里得東來之道自髙穹之
坪來遵之曲折西上甚峻一里踰峽門北頂復平行而
西半里其内兩崕石壁復髙駢夾起門内上流之澗仍
下嵌深底路旁北崕削壁無㾗不能前度乃以石條懸
崕架空度為棧道四五丈是名陽橋亦曰仙橋橋之下
[009-86b]
正門内之第二潭所滙為石所虧蔽不及見度橋北有
叠石貼壁間稍北叠石復北斷乃趂其級南墜澗底底
有小水蛇行塊石間乃西自第一潭注第二潭者時第
二潭已過而不知祇望澗中西去兩崕又駢對如門門
下又兩巨石夾峙上有石坪覆如屋而塞其後覆屋之
下又水瀦其中亦澄碧淵渟而大不及外潭之半其後
塞壁之上水從上澗垂下其聲潺潺不絶而前則從塊
石間東注二潭矣余急於西上遂從澗中歴塊石而上
[009-87a]
澗中於是無纎流然塊石經衝滌之餘不特無汚染而
更光膩小者踐之巨者扳之更巨者則轉夾而梯之上
矚兩崕危轟直夾而彌極雄厲漸上二里磵石髙穹滑
不能上乃從北崕轉陟箐中崕根有小路為密箐所翳
披之而行又二里聞人聲在絶壁下乃樵者拾枯於此
捆縛而返見余言前已無路不復可踰余不信更從叢
篁中披躡而西上其處竹形漸大亦漸密路斷無痕余
莽披之去巾解服扳竹為絙復踰里餘其下壑底又環
[009-87b]
轉而北與垂雪後峯又界為兩重無從竟升聞清澗有
路可踰從嶺通漾鼻豈尚當從澗中歴塊耶時已下午
腹甚餒乃亟下則負芻之樵猶匍匐箐中遂從舊道五
里過第一潭隨水而前觀第二潭其潭當夾門逼束之
内左崕即陽橋髙横於上乃從潭左扳隙登上陽橋踰
東嶺而下四里踰髙穹之坪望西澗之潭已無人跡亟
東下沿溪出二里至休馬處何君輩已去獨留顧僕守
飯於此遂啜之東出三里半過阮墓從墓右下渡澗由
[009-88a]
澗東南向上嶺路當南踰髙嶺乃為感通間道余東踰
其餘支三里下至東麓之半牧者指感通道須西南踰
髙脊乃得復折而西南上躋二里登嶺頭乃循嶺西行
三里乃稍下度一峽轉而南松檜翳依凈宇髙下是為
宕山而感通寺在其中盖三塔感通各有僧廬三十六
房而三塔列於兩旁總以寺前山門為出入感通隨崕
逐林各為一院無山門總攝而正殿所在與諸房等正
殿之方丈有大雲堂時何君輩不知止於何所方逐房
[009-88b]
探問中一房曰班山乃楊升菴寫韻樓故址初聞何君
止此方過其門後有一人追至留還其房余告以欲覓
同行者其人曰余知其所止必欵齋而後行余視其貌
似曽半靣而忘從何處諦審之知為王賡虞乃衛侯之
子為大理庠生向曽於大覺寺㑹於遍周師處者也見
余過故父子相諗而挽留余飯焉既飯而暮遂同招者
過大雲堂前北上得何君所止靜室復與之席地而飲
夜月不如前日之皎
[009-89a]
十三日與何君同赴齋房别因遍探諸院時山鵑花盛
開各院無不燦然中庭院外喬松修竹間以茶樹樹皆
髙三四丈絶與桂相似時方採摘無不架梯升樹茶味
頗佳炒而復曝不免黝黒已入正殿山門亦宏敞殿前
有石亭中立我太祖髙皇帝賜僧無極歸雲南詩十八
首前後有御䟦此僧自雲南入朝以白馬茶樹獻髙皇
帝臨軒見之而馬嘶花開遂䝉厚眷後從大江還故土
帝親灑天葩以江行所過各賦一詩送之又令諸翰林
[009-89b]
大臣皆作詩送歸今宸翰已不存而詩碑猶當時所鐫
者李中谿大理郡志以奎章不可與文獻同輯竟不之
録然其文獻門中亦有御製文何獨詩而不可同輯耶
殿東向僧為煮茗設獻已乃由寺後西堂登嶺覓波羅
岩寺後有登山大道二一直上西北由清碧溪南峰上
十五里而至小佛光寨疑與昨清碧溪中所望雪㾗中
懸處相近即後山所謂筆架山之東峰一分岐向西南
溯寺南第十九澗之峽北行六里而至波羅岩波羅岩
[009-90a]
者昔有趙波羅栖此朝夕禮佛印二足跡於方石上故
後人即以波羅名波羅者乃此方有家道人之稱其石
今移大殿中為拜臺時余與何君喬梓騎而行離寺即
無樹其山童然一里由岐向西南而登四里踰嶺而西
其嶺亦南與對山夾澗為門者澗底水細不及清澄而
内峽稍開亦循北山西入又一里北山有石横叠成岩
南臨深壑壑之西南大山前抱如屏挿天而尖峰齒齒
列其上遥數之亦得十九又蒼山之具體而微者岩之
[009-90b]
西有僧構室三楹庭前叠石明浄引水一龕貯岩石下
亦饒幽人之致僧瀹茗炙麵為餌以啖客久之乃别從
舊路六里過大雲堂時覺宗相待於班山乃復入而觀
寫韻樓僧復具齋強吞一盂而别其前有龍女樹樹從
根分挺三四大枝各髙三四丈葉長二寸半濶半之而
緑潤有光花白小於玉蘭亦木蓮之類而異其名時花
已謝止存數朶在樹杪而髙不可折余僅折其空枝以
行於是東下坡五里東出大道即龍尾關達郡城者也
[009-91a]
乃遵道北行過七里五里二橋而入大理郡城南門徑
大街而北過鼓樓乃出北門過弔橋而北折而西北二
里暮入大空山房而宿
十四日觀石於寺南石工家何君與余各以百錢市一
小方何君所取者有峰巒㸃綴之妙余取其黒白明辨
而已因與何君遍遊寺殿是寺在第十峰之下唐開元
中建名崇聖寺前三塔鼎立而中塔最髙形方累十二
層故今名為三塔塔四旁皆髙松參天其西由山門而
[009-91b]
入有鐘樓與三塔對勢極雄壯而四壁已頽簷瓦半脫
樓中有鐘極大徑可丈餘而厚及尺為䝉氏時鑄其聲
聞八十里樓後為正殿殿後羅列諸碑其後為雨珠觀
音殿乃立像鑄銅而成者髙三丈鑄時分三節為範肩
以下先鑄就而銅已完忽天雨銅如珠衆共掬而鎔之
恰成其首故有此名其左右迴廊諸像亦甚整而廊傾
不能蔽焉自後歴級上為浄土庵即方丈也前殿三楹
佛座後有巨石二方嵌中楹間各方七尺厚寸許北一
[009-92a]
方為逺山濶水之勢其波流瀠折極變化之妙有半舟
尾汀烟間南一方為髙峰叠嶂之觀其氤氲淺深各
臻神化此二石與清真寺碑趺枯梅為㸃蒼之最古者新
石之妙莫如張順寧所寄大空山樓間諸石中有極其
神妙更逾於舊者故知造物之愈出愈竒從此丹青一
家皆為俗筆而畫苑可廢矣其後又有正殿庭中有白
山茶一株花大如紅茶而瓣簇亦如之花尚未盡也浄
土痷之北又有一庵其殿内外庭除俱以蒼石鋪地方
[009-92b]
塊大如方磚此亦舊製也而清真寺則新製以為欄壁
之用焉其庵前臨玉皇閣道院而路由前殿東鞏門入
紺宫三重後乃為閣而竟無一黄冠居守中空户圮令
人悵然
十五日是日為街子之始蓋榆城有觀音街子之聚設
於城西演武塲中其來甚久自此日始抵十九日而散
十三省物無不至滇中諸夷物亦無不至聞數年來道
路多阻亦減大半矣晨飡後何君以騎同余從寺左登
[009-93a]
其祖塋過寺東石户村止餘環堵數十圍而人户俱流
徙已盡以取石之役不堪其累也又西上二里半乃登
其塋脉自峰頂連珠下墜前以三塔為案頗有結聚環
户之勝還至寺後轉而南過李中谿墓乃下馬拜之中
谿無子年七十餘自營此穴傍寺以為皈依而孰知佛
宇之為滄桑耶由西石户村入寺飯同巢阿趨街且欲
入城訪吕郎而不意中途雨霰大作街子人俱奔還余
輩亦隨之還寺
[009-93b]
十六日巢阿同乃郎往街子余由西門入叩吕夢熊乃
郎訊其寓得於關帝廟前蓋西城之南隅也時已同劉
陶石往街相馬矣余乃仍由西門西向一里半入演武
塲俱結綳為市環錯紛紜其北為馬塲千騎交集數人
騎而覘於中時男女襍沓交臂不便乃徧行塲市巢阿
買文已返劉君物色無從遇覺宗為飲於市且覓麵為
飯觀塲中諸物多藥多氊布及銅器木具而已無足觀
者書乃吾鄉所刻村塾中物及時文數種既暮返寺中
[009-94a]
十七日巢阿别而歸約余自金騰東返仍同盡㸃蒼之
勝目下恐漸熱先為西行可也送至寺前余即南入城
遇劉陶石及沙坪徐孝廉知吕郎已先往馬塲遂與同
出已遇吕知買馬未就既而辭吕觀永昌賈人寶石琥
珀及翠生石諸物亦無佳者仍覓麵為飯
十八日由東門入城定巾買竹箱修舊篋再過吕寓叩
劉吕二君吕命其僕為覓擔夫余乃返
十九日早過吕寓二君留飯同劉君往叩王賡虞父子
[009-94b]
蓋王亦劉戚也王家在西南城角内其前即清真寺寺
門東向南門内大街寺乃教門沙氏所建所謂回回堂
也殿前檻陛窓楞之下俱以蒼石代板如列畫滿堂俱
新製而獨不得所謂古梅之石還寺所定夫來索金加
添乃索其定錢仍掯不即還令顧僕往追抵暮返曰彼
已願行矣
二十日晨起候夫不至余乃以重物寄覺宗令顧僕與
寺僧先行余仍入西門清真寺觀石碑上梅痕乃枯槎
[009-95a]
而無花白紋黒質尚未能如張順寧所寄者之竒也出
南門遂與僧僕同行遵西山而南過五里七里二橋又
三里過感通寺前入道其南有三四家夾道曰上睦又
南則西山巍峩之勢少降東海灣環之形漸合十里過
陽和舖又十里南北兩山俱逼凑水搗其中如線遥睇
其内崇峰北遶蒼山之背壁立灣環掩映殊異破峽而
入又二里南峰俱成石壁倒壓溪上北峰一支如渇兕
下赴兩崕相粘中止通一線剖石倒崕始行峽中繼穿
[009-95b]
石下峽相距不盈四尺石梁横架其西長丈五尺而濶
僅尺餘正如天台之石梁南崕亦峻不能通路出南崕
上俯而瞰之毛骨俱悚又西里餘折而北其溪下嵌甚
微又北風雨大至北三里餘有數家倚西山下是為潭
子舖其地為趙州屬北五里轉而西又北十五里有溪
自西峽來入是為核桃箐渡箐溪又北五里有三四家
倚西山下是為茅草房溪兩旁至此始容斸崕之塍然
猶桮棬之綴於箐厎也是日榆道自漾濞下省趙州大
[009-96a]
理䝉化諸迎者蹀躞雨中其地去四十里橋尚五里計
時纔下午恐橋邊旅肆為諸迎者所踞遂問舎而托焉
亦以避雨也
 
 
 
 
 
[009-96b]
 
 
 
 
 
 
 
 徐霞客遊記卷九下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