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徐霞客遊記 > 徐霞客遊記 卷五上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徐霞客遊記卷五上
            明 徐宏祖 撰
  西南遊日記七貴州/
戊寅年三月二十七日自南丹北鄙歹村易騎入重
山中漸履無人之境五里踰山界嶺南丹下/司界又北一里
踰石隘是為艱坪嶺其石極嵯峨其樹極䝉宻其路極
﨑嶇黔粤之界以此而分南北之水亦由此而别然其
[005-1b]
水亦俱下都泥則石隘之脊乃自東而西度盡於巴鵞
之境而多靈大脊猶在其東也北下一里就峽西行一
里始有田塍又半里峽轉北塢始大開又北一里有村
在西塢中曰由夷此中諸塢四靣皆高不知水從何出
然由夷村南石壁下有洞東向細流自畦中淙淙入透
山西而去固知大脊猶在東也至此南丹差騎辭去由
夷人始許夫騎乆乃不至促久之止以二夫負擔去余
獨坐其欄從午至暮始得騎西北二里至山寨則寨人
[005-2a]
已送担亦前去乃由其東上嶺越脊北下一里行壑中
又北一里再越嶺脊下行峽中壑圓而峽長南北向皆
有脊中亘無洩水之隙而北亘之脊石齒如鋸横鋒竪
鍔莫可投足時已昏黒躍馬而下此騎堪托死生也越
脊直墜峽底踰所上數倍始知前之圓壑長峽猶在半
山也峽底有流從南脊下溢遂滔滔成流隨之西向行
共里許有村在南山麓担夫已換去又騎而西半里担
夫又已去盖村人恐余止其家故亟換之行而又無騎
[005-2b]
換騎夫不肯前予强之暗行西北半里有溪自東而西
横堰其中左右淵深由堰上北度馬蹄得得險甚又西
轉過一村半里由村西而北向踰嶺始與雙担同行暗
中呼聲相属不辨其為石為影也共二上二下遂行田
塍間共五里過一寨排門入居人頗盛半里復排一門
出又行田塍中一里半叩門入舊司門以内茅舍俱閉
莫為啟乆之守一啟户者無茅無飯而臥 上下二司
者即豐寧司也瀕南界者分為下司與南丹接壤二司
[005-3a]
皆楊姓兄弟也而不相睦今上司為楊柚强而有制道
路開治盜賊屏息下司為楊國賢地亂不能轄民皆摽
掠三里之内靡非賊窟其東有七榜之地地寛而渥鴛
鷔尤甚其叔楊雲道聚衆其中為亂首人莫敢入 舊
司者下司昔日司治也為上司所破國賢移居寨上按/豐
寕二司皆貴州都勻府属其兄弟相/賊而莫問豈覊縻之道固應然耶寨在南山之麓與
舊司南北相對中隔一塢然亦無竒險也
二十八日平明起雨霏霏下余令隨夫以鹽易米而炊
[005-3b]
余以刺索夫扵南寨國賢避不出托言與上司不合不
敢發夫止許䕶送者兩三人送出境余飯而待之送者
亦不至乃雇夫分肩行李從舊司北向踰嶺共三里餘
下至餓鬼橋有小水自東北注西南小石梁跨其上禦
人者毎毎横行扵此又北二里踰嶺已為上司界下嶺
二里有村在西塢而路東有楓木樹對之又東北踰嶺
二里有村在東塢其前環山為壑中窪為田村倚東峯
有石崖當村後路循西嶺與村隔壟相向始敢對之息
[005-4a]
肩又西北踰嶺二里轉而西南于是峽大開南北相向
南山下村居甚稠北山則大路倚之西行五里路復西
北踰嶺盖此地大山在東北路俱縁其西南上雖有升
降然俱上多下少逶迤以升者也又西北二里踰嶺路
北有峰廻亘層叠儼若天盤龍髻崖半有洞門西向數
十家倚之路乃北轉又一里越其西岡北向下西岡者
大山分支西突為盤髻峰其下横岡西度者也西岡之
北山又東西排闥北望西山一圓高挿峰頭矗然倚天
[005-4b]
之柱其北石崖廻㳫即上司治所托也東界土山即路
所循而行者共北五里路與西界矗柱對又北二里忽
山雨大至担夫停擔各牽笠蔽雨余持傘亦蔽一挑忽
有四人持鏢負弩懸劍櫜矢自後奔突而至兩人趨余
傘下一人趨頋僕傘下一人趨一夫笠下皆勇壮兇獰
似避雨又似夾持余甚恐問余何往余對以都匀問余
求烟余對以不用久之雨不止而勢少殺余曰可行矣
其人亦曰可去余以為将同往而前者及予行而彼復
[005-5a]
止余益知其必非良人然入其吻而不下咽其心猶良
也更北半里轉而西又一里餘有營當兩界夾中阜上
壁壘新整由其下又西一里入上司南門有土垣環繞
門内即宿舖江西人自下司至此/居舎中各半土半欄時雨過街濕余乘濕
履遂由街北轉而西有巨塘滙其内西築堤為堰鶖為
馳道甚整又北半里直抵囤山東麓北向入一門有石
隙一縷在東麓下當其盡處鑿孔如盂深尺許可貯水
一斗囤上下人俱以盎候而杓之盖其水甘冽逈異他
[005-5b]
水余杓而嘗之果不虚也由此循囤麓轉入北峽峽中
居人甚多皆頭目之為心膂寄者又編竹架囤扵峽中
由北峽西向行已入囤後有脊自西北連属於囤乃囤
之結蒂處也脊東峽中有洞倚囤麓其門北向甚隘而
深有二人将上囤余問此洞深否云其洞不深上至囤
半有大洞頗深而有水須以炬入由下仰眺囤上居舎
纍纍惟司官所居三四層皆以瓦覆以堊飾囤險而居
整反出南丹上也余乃隨其人拾級上囤其級甚峻而
[005-6a]
甃鑿開整竭蹶而上共半里折而東有樓三楹跨路間
乃囤半之隘闗也洞在中之後前為樓所蔽不可見有
男婦各一炊中楹下二人指余入遂登囤去余索炬於
炊者則楹後即豬欄馬棧踐之下洞洞門北向窪墜而
下先是令一夫隨行至脊下不敢登予乃獨上然囤上
之形可以外瞭而見惟此洞為樓掩非身至不知也仍
由舊路里餘返宿舎則已薄暮矣炊飯亦熟遂飡而臥
二十九日由上司出南門仍渡門東小水之東北行
[005-6b]
一里躡土山而上四里踰土山西度之脊其西石峰突
兀至此北盡踰脊西北行一里半嶺頭石脊復夾成隘
門兩旁石骨嶙峋由隘西出轉而東北下半里下抵塢
中又北一里復越土山西下脊是為上司獨山州界于
是下嶺循東山行又二里有村在西山塢中為苴查村
其處東西兩界皆土山中開大塢有水自北來界於塢
中遶苴查之東乃西向破峽去循東界山溯水北向行
又三里水分二支来一自西北一自東北如了字㑹於
[005-7a]
中枝山盡處西北者較大路溯東北行一里半始渡之
于是中支山東麓得罈子窰村乃土官䝉氏之族也村
北溪中在碎石時涸時溢又東渡之東北上岡頭共里
許有土環遺址名曰闗上而無居舎又東北一里水盡
塢窮于是躡嶺其嶺甚峻三里北踰其脊隘中砥石如
鋪兩旁有屼立峰是名雞公闗其脉自獨山州西北繞
州治東南過此又東南度六寨之東而下蠻王峰者也
脊西南水下苴查而入都泥脊東北水由合江州下荔
[005-7b]
波而入龍江從脊東北眺則崇山蜿蜒列屏扵前與此
山遥對成兩界中夾大塢自西北向東南下山即轉北
行一里抵塢轉東即有小水東南下又東一里踰陟崗
阜忽有溪自西北注東南水于此復出為龍江上流矣
渡溪東上于是升陟坡壠東北行塢中五里有數家之
村在東北山下從其前復轉入西峽北一里過一脊始
北向下嶺其下甚深半里抵其麓始知前所行俱在山
上也又北行塢中一里半有大溪汪然自西峽層山中
[005-8a]
出東注而去亦由合江州而下荔波思恩者歷石壑而
渡其北又縁西界支隴共里為羊角寨乃䝉氏之砦/也在西山麓
北三里有小水自西坡東注渉之又北二里入獨山州
之南隘門其州無城一土知州一明知州土官䝉姓所
属皆土人即苗/仲明官多缺以經歷署篆所属皆客户予
所主者江西南昌人黄南溪也其人忠厚長者家有樓
可棲盖是州雖無城而夾街樓房連属俱有瓦盖無復
茅欄牛圏之陋矣
[005-8b]
三十日平明飯出獨山州北隘門西北向循西界山行
六里有小水亦自西坡東注渉之北又二里北塢漸窮
山脊自東界西度南轉乃路轉東北澗中小水北流渡
澗循東界山峽間東北上又二里有水溢路旁石穴間
甚冽其側有䝉/氏修路碑從此扳石磴東北上嶺雨大至一里半
北登嶺隘是嶺由東南度西北乃祖山從其東北分裂
衆枝其直東而去者為黎平平崖之脊東南分支而下
者為黎波羅城之𣲖西北分支而下者度此稍北即西
[005-9a]
轉南走而環扵獨山之西度雞公嶺而南為蠻王多靈
之𣲖獨山州南二十里有山尖起立扵衆/山之中是名獨山州之所以得名也又東北行山
峽間乃下共二里有澗自東谷走深崖中兩崖石壁甚
逼澗嵌其間甚深架石梁其上為深河橋過橋復躋崖
而上登嶺而北有小水自東北㵼石崖而下渉之復升
嶺共一里遂由峽中北行又二里乃下東北行下壑中
有村在東山下由其前少轉西北共二里有溪自東北
來渡之溯其西岸東北踰嶺二里一水自東北來一水
[005-9b]
自西北來東北者較大於西北于是渉西北水縁中支
山而上東北三里而登其崗飯扵崗上乃稍下又北踰
嶺而下夾塢中共三里又上有溪自南峽北向下墜深
潭中潭小而高此西北小溪之源也又北踰嶺一里半
下渡深壑中有澗自西南峽中來至此南向西轉此東
北小溪之源也渉之西南登嶺半里而上循嶺半西南
行二里過兎塲西出嘉坑闗隨小水西下由夾中行五
里兩夾山多石崖突兀路側有泉湧穴出又西二里水
[005-10a]
墜南峽去路踰北坳上有寨在東崗之巔由其西北度
脊南北俱有窪中墜環塍為田直抵其底水皆自底西
向透石穴者也又西踰嶺一里出隘口其上石骨稜峭
皆作嘘雲裂蕚之勢又西北下峽中一里轉而西半里
西出峽是為獨山州與胡家司分界胡家司即都/匀長官司于是
山開南北洋中有大溪自北而南是為横梁循溪東轉
南半里抵南崖崖下有賣粉為餉者以鹽少許易而飡
之隨溪南岸西行道路開整不復以蜀道為苦溪北有
[005-10b]
崇廟在高樹間人家田隴屡屡從斷㟁而出共六里過
塢裏村又西一里其水南曲乃西渡之從溪西岸南行
半里為卭母村由村前西轉塢復東西開而其村重綴
崗阜瓦舍高聳想亦胡家司之族目也西二里其水北
曲復西渡之又西北一里其水西曲又北渡之從北岸
懸崖西行一里半有水自西來㑹乃麥冲河也即溯河
西行二里入麥冲堡南隘門而宿是晩雷雨大作徹夜
不止
[005-11a]
四月初一日平明起雨漸止飯間聞其西有桃源洞相
去五里須秉炬深入中多幡盖纓絡之物覓主人𨗳之
不得曰第往闗上可西往也遂北向出隘門溯溪東㟁
行忽石壁湧起岸東勢極危削溪潄之南路溯之北咫
尺間人倚穹崖下循迅𣲖神骨俱悚三里轉入東塢其
北有小峰立路隅當麥冲河南下之衝有岩北向曰觀
音洞又北半里曰麥冲闗問所謂桃源洞者正在其直
西大峯之半相望不出四里外闗之東有真武閣南向
[005-11b]
正與觀音洞門對乃停行李於閣中覓火炬扵僧将往
探之途遇一老者曰此洞相去不逺但溪水方漲湍急
不可渡雖有𨗳者不能為力而况漫試乎余乃廢然而
返取行李西南越而下抵河東岸溯之北共一里溪自
西北山腋來路從東北山腋上遂與麥冲河别當坡路
潦跡間有泉汎汎從下溢起孔大如指以指探之皆沙
土隨指而溷指去而復溢成孔乃氣機所動而水隨之
非有定穴也一里轉上後峽遂向東入又一里峽更東
[005-12a]
去路復從北峽上其處石峰嶙峋度脊甚隘越隘北下
塢中被壠盈塢小麥青青喬麥熟粉花翠浪從此遂不
作粤西蕪態粤西獨/不蓺麥脊東西亂水交流猶俱下麥冲者
又東一里轉而北有塢南北開洋其底甚平犂而為田
此處已用牛耕不若六/寨以南之用概橇矣波耕水耨盈盈其間水皆從崖
坡㵼下而不見有澮濬之跡二里有村頗盛倚西峰下
曰普林堡又北一里踰嶺而上石峰復度峽而下轉而
東平行石嶺間一里東下盤窩中有小石峯圓如阜盤
[005-12b]
托而出路從之徑窩東入峽一里復北向嶺一里遂踰
土脊之上此脊當為老龍之幹西自大小平伐來東過
谷䝉包陽之間又東過此東南抵獨山州北又東為黎
平平崖之脊而東抵興安南轉分水龍王廟者也越脊
北下峽壁甚隘一里下行峽中有水透西南峽來入北
隨峽去渡之傍澗西涯行有岐路溯水西南峽則包陽
道通平浪平州六洞者也隨水東北行峽中又三里轉
而東其峽漸開有村在南山間曰下石堡又北二里過
[005-13a]
一巨石橋澗從橋下西北墜深峽中而去路别之東北
踰嶺升降二重又二里越嶺下則東南山塢大開大溪
自西北破峽出湯湯東去是曰大馬尾河以暴漲難渡
由溪南循山崖東行溪流直搗崖足一里東抵堡前觀
諸渡者水湧平胸不勝望洋之恐坐乆之乃解衣泅水
而渡從北岸東向行水從東南峽去别之乃東北踰嶺
而下共三里東渡小馬尾河復東北升嶺一里半越嶺
脊東下一里半出山峽山乃大開成南北塢東西兩界
[005-13b]
列山環之大河湯湯流其間自北而南溯溪西岸循西
界山北行一里路傍即有水自西峽南向入溪渉之又
北二里有石梁跨一西來溪上度之從梁端循峽西入
是為胡家司即都匀長官司也以名同本郡故别以姓
稱又北一里有村在西山崖上曰黄家司乃其副也又
北行田塍間五里度西橋又北半里入小西門是為都
匀郡城宿逆旅主人家為沈姓亦江西人
初二日晨起作書投都匀四尊張勉行四/川人乃散歩東入
[005-14a]
郡堂堂乃西向蟒山者又東上東山麓謁聖廟見有讀
書廡東者問南臯鄒總憲戍都時遺跡曰有書院在東
門外内問郡志其友歸取以示甚略而不詳即大小馬
尾之水不書其發源并不書其所注其他可知載郡八
景俱八寸三分㡌子非此地確然特出之竒也此地西
門大溪上有新架石梁壘石為九門甚整横跨洪流乃
不取此何耶
都匀郡城東倚東山西瞰大溪有高岡自東山西盤而
[005-14b]
下臨溪塹溪自北來西轉而環其東城圓亘岡上南北
各一門西有大小二門東門偏扵山之南城後環東山
之巔其上有樓可以舒眺
郡西對蟒山為一郡最高之案郡治文廟俱向之其南
峯旁聳有梵宇在其上須拾級五里而上以飯後雨作
不及登謂之蟒者以峯頭有石脊蜿蜒如巨蛇今志改
為龍山
九龍洞在城東十里按一統志有都匀洞在都匀長官
[005-15a]
司東十里前門北向後門南向當即此洞今志稱為仙
人洞二下注云一在城東一在城西殊覺憒憒
水府廟在城北夢遇山大溪南下横其前一小溪西自
蟒山北直東來注下有白衣閣倚崖懸危壁上凭臨不
測上有梵音洞西向為門洞無他致止云其中石佛自
土中出者為異耳
初三日下午自都匀起程二十里至文德宿
初四日三十里麻哈州又十里乾溪宿
[005-15b]
初五日麻哈大堡又十里乾埧哨又十五里平越衛
初六日歇平越
初七日宿店
初八日雇貴州夫行至崖頭宿
初九日新添飯至楊寳宿
初十日龍里宿
十一日二十里至鼓角三十里至貴州
十二日止貴州㳺古佛寺
[005-16a]
十三日止貴州寓呉慎所家
十四日晨飯扵呉遂出司南門度西溪橋西南向行五
里有溪自西谷來東注入南大溪有石梁跨其上曰太
子橋此橋謂建文君得名/然何以太子之也橋下水湧流兩厓石間衝突
甚急南來大溪所不及也渡橋溯南來大溪又西南三
里有一山南横如列屛扵前大溪由其東腋北出路從
其西腋南進又南行峽間二里歴東山之嘴曰堰塘
其西南有兩峰駢起其東即屏列山之側也又三里過
[005-16b]
雙駢東麓而出其南漸聞溪聲遥沸東望屏列之山南
迸成峽溪形復自南來搗峽去即出其東北腋之上流
矣第路循西界山椒溪沿東界峰麓溯行而猶未覿靣
耳又南二里始見東溪汪然有村在東峰之下曰水邊
寨又南三里曰大水溝有一二家在路側前有樹可憩
焉又南漸升土阜遂東與大溪隔已從嶺上平行五里
北望雙駢又三分成筆架形矣南行土山峽中又一里
出峽循折而東則大溪自西南峽中來至此東轉抵東
[005-17a]
峯下乃折而北去有九鞏巨石梁南北架溪上是為華
犵狫橋乃飯扵橋南舖肆中遂南向循東峯之西而行
皆從土坡升陟路坦而寛九里見路出中岡路東水既
東北墜峽下路西水復西北注坑去心異之稍上岡頭
則路東宻箐廻環有一家當其中其門西臨大道有三
四人憇石畔因倚杖同憇則此崗已為南北分水之脊
矣盖東西兩界俱層峰排闥而此崗中横其間為過脉
不峻而坦其南即水南下矣是云獨木嶺或曰頭目嶺/昔金筑司在
[005-17b]
西界尖峰下而此/為頭目所守處從嶺南下依東界石山行五里復升
土嶺漸轉東南嶺頭有一窪中墜從其東又南向而上
共二里乃下一里則有溪自西北峽中出至此東轉有
石梁跨之是為青崖橋水從橋下東抵東界山乃東南
注壑去經定番州而南下泗城界入都泥江者也于是
又出嶺南矣度橋而南半里入青崖城之北門其城新
建舊紆而東今折其東隅而西就尖峯之上城中頗有
瓦樓闤闠焉是日晴霽竟日夜月復皎
[005-18a]
青崖屯属貴州前衛而地則廣順州所轄北去省五十
里南去定番州三十五里東北去龍里六十里西南去
廣順州五十里有溪自西北老龍脊發源環城北東流
南轉是貴省南鄙要害今添設總兵駐扎其内
十五日昧爽出青崖南門由岐西向入山峽南遵大路/為定番州
道五里折而南又西南歴坡阜共五里有村在路北山
下曰蓊樓木樹䝉宻小水南流從西入山峽西山宻樹
深箐與貴陽四靣童山逈異自入貴省山皆童然/無木而貴陽尤甚西北
[005-18b]
入峽三里遂西上陟嶺一里踰嶺西下半里有泉出路
旁土中其冷徹骨南下㵼壑去又西下半里有澗自此
峽來横木橋扵上其水南流去路西度之復北上嶺一
里踰脊西有泉淙淙隨現隨伏西北行兩山夾中夾底
平窪犁而為田而中不見水又西北半里抵西脊脊東
復有泉淙淙亦隨現隨隠盖此中南北兩界俱穹峰而
東西各亘横脊脊中水皆中墜不見窪底故窪底反燥
而不瀦越西脊而下西北二里路北有懸泉一縷自山
[005-19a]
脊界石而下路南忽有泉聲淙淙成澗想透穴而出者
半里轉而西行又半里得一村在北山下曰馬鈴寨路
由寨前西向行忽見路南澗已成大溪隨之西半里又
有大溪自西峽來二溪相遇遂合而東南注壑去此水
經定番州與青崖之水合而下都泥者也于是溯西來
大溪之北岸又西向行二里為水車壩壩北有土司盧
姓者倚廬北峰下壩南有塲在阜間川人結茅塲側為
居停焉壩乃自然石灘横截澗水飛突其上而上流又
[005-19b]
有巨木橋架溪南北其溪乃自西廣順來廣順即金筑/安撫司乃萬
厯二十五年改/為州添設流官由溪北岸溯流入為廣順州道由溪東
岸踰嶺上為白雲山道隨溪東南下為定番州道乃飯
於川人旅肆送火錢辭不受遂西南一里踰嶺又行嶺
夾中一里半乃循山南轉半里又東轉入峽半里峽窮
乃東南扳隘上其隘蘿木䝉宻石骨逼仄半里踰其上
又東南下截壑而過半里復東南上其嶺峻石宻叢更
甚半里又踰嶺南下隨塢南行一里是為八壘其中東
[005-20a]
西皆山南北成壑亦有溪坎墜成眢井而南北皆高水
不旁泄者也直抵壑南則有峰横截壑口西駢隘如閾
東聨脊成嶺乃東向陟嶺上一里踰其脊是為永豐庄
北嶺即白雲山西南度脊也乃南向下山又成東西塢
有村在南山下與北嶺對是為永豐庄從塢中東向行
二里得石磴北崖上遂北向而登半里轉而西半里又
折而北皆宻樹深叢石級迤邐有巨杉二株夾立磴旁
大合三人抱西一株為火傷其頂乃建文君所手植也
[005-20b]
再折而西半里為白雲寺則建文君所開山也前後架
閣兩重有泉一坎在後閣前楹下是為跪杓泉下北通
閣下石竅不盈不涸取者必伏而杓故曰跪云神龍所
供建文君者中通龍潭時有雙金鯉出沒云由閣西再
北上半里為流米洞洞懸山頂危崖間其門南向深僅
丈餘後有石龕可傍為榻其右有小穴云為米所從出
流以供帝者而今無矣左有峽高迸而上透明忩中架
横板猶云建文帝所遺者皆神其跡者所托也洞前凭
[005-21a]
臨諸峰翠浪千層環擁廻伏逺近皆出足下洞左搆閣
祀建文帝遺像閣名潛龍勝跡像昔/在佛閣今移置此乃廵方使胡平所
建前瞰遥山右翼米洞而不掩洞門其後即山之絶頂
逾而北開坪甚厰皆層篁聳木虧蔽日月列徑分區結
静廬數處而南京井當其中石脊平伏嶺頭中裂一隙
南北横不及三尺東西濶約五尺深尺許南北通竅不
可測停水其間清冽異常而不减不溢静室僧置瓢杓
之予初至見有巨魚戯水靣見人掉入竅去波湧紋激
[005-21b]
半晌乃定穴小魚大水停峯頂亦一異也以其側有南
京僧結廬住静故以南京名今易老僧乃北京者而泉
名猶仍其舊也是日下午抵白雲菴主僧自然供飡後
即𨗳余登潛龍閣憇流米洞命閣中僧𨗳余北踰脊觀
南京井北京老僧迎客坐廬前萟地種蔬有蓬蒿菜黄
花滿畦鶯粟花殷紅千葉簇朶甚巨而宻豐艶不减丹
藥也四望喬木環翳如在深壑不知在衆山之頂幽曠
交擅亦山中一勝絶處也對談乆之薄暮乃返自然已
[005-22a]
候扵菴西復具飡啜茗移坐菴後石壁下是日自晨至
暮清朗映徹無片翳之滓至晩隂雨四合不能扵羣玉
峯頭逄瑶池夜月為之悵然
十六日夜聞風雨聲抵曉則風霏霏予為之遲起飯後
坐小忩待霽欲往探龍潭零雨不休再飯乃行仍從潛
龍閣踰嶺至南京井從岐東北入深箐中聳木重崖上
下窈𣺌穿㠋透壁非復人世共五里則西崖自峯頂下
嵌深墜成峽中窪停水淵然深碧䧟石脚而入不盈不
[005-22b]
涸真萬古潛淵千峯閟壑也其峽南北約五丈東西約
丈五東崖低䧟空下者約三丈西崖聳䧟空下者十數
丈水中深不可測而南透穴彌深盖穿山透腹一峯中
涵直西南透為南京井東南透為跪杓泉者也崖上喬
幹密枝漫空籠罩又東北扳崖東南度壑皆窈𣺌之極
壑東有遺茅一龕度木橋而入為兩年前匡廬僧住静
處今茅空人去将度木披之而山雨大作循舊徑返深
藹問落翠紛紛衣履沾透再過南京井入北僧龕僧鑰
[005-23a]
扉往白雲惟雨中鶯粟脉脉對人空山嬌艶宛然桃花
洞口逄也還踰潛龍閣自然已來候閣旁遂下菴瀹茗
炙衣晩飱後雨少霽復令從𨗳由菴東登嶺角循之而
北一里出其東隅近山皆伏其下遥山則青崖以來自
龍里南下之支也稍北下深木中度石隙而上得一静
室其室三楹東向寥廓室前就石為臺綴以野花室中
編竹繚户明潔可愛其處高懸萬木之上下瞰箐篁叢
叠如韭畦㳫㳫隔以懸崖間以坑塹可望而不可陟故
[005-23b]
取道必迂從白雲盖與潛龍閣後北坪諸静室取道皆
然更無他登之㨗徑也此室曠而不襍幽而不閟呼吸
通帝座寤寐絶人寰洵栖真之勝處也静主號啟本滇
人與一徒同栖而北坪則獨一老僧也白雲之後共十
静廬因安氏亂各出山去惟此兩廬有栖者十二廬旁
各有坎泉供勺因知此山之頂皆中空醖水停而不流
又一竒也晩白雲暮雨復至自然供茗爐旁篝燈夜話
半晌乃臥
[005-24a]
十七日晨起已霽而寒悄頗甚先是重夾猶寒余以為
隂風所致有日當解至是則日色皎然而寒氣如故始
知此中夏不廢爐良有以也
白雲山初名螺擁山以建文君望白雲而登為開山之
祖遂以白雲名之一統志有螺擁之名謂山形如螺擁
而不載建文遺跡時猶諱言之也土人訛其名為羅勇
今山下有羅勇寨土人居羅勇而不知其為螺擁土人
知白雲山而不知即螺擁山夷地無徴滄桑轉盼如此
[005-24b]
白雲山西為永豐北嶺即余來所踰嶺也東則自滇僧
静室而下即東隤頽然下對青崖皆為絶壑前則與南
山夾而成塢即余東北來登級處也後則從山頂窮極
窈𣺌北抵龍潭下為後塢即余來時所經嶺南之八壘
者也此其近址也其逺者東抵青崖四十五里西抵廣
順三十里東南由蓊貴抵定番州三十里北抵水車壩
十五里
白雲山中有元色白色諸猿毎六六成行輪朝寺下據/僧
[005-25a]
言如此余早/晩止聞其聲又有菌甚美大者出龍潭後深箐仆木間
玉質花腴朶徑尺即天花菜也又有小者名八担紫土/人呼為茅棗雲南甚多
自青崖而西有司如之流其西又有馬鈴寨東溪其西
又有水車壩西溪皆南流合扵定番而皆自石洞中湧
出至白雲南又有蓊貴鑼鼓洞水及撒崖水皆為白雲
山腹下流皆合扵定番州其南又有水埠龍在白雲南/三十里有
仙人洞其北五里又/有金銀洞白牛崖其上流亦自洞湧出而南注扵都
泥江則此間水無非洞出者矣
[005-25b]
東南山脊蜿蜒自龍里西南分支南下廻繞如屏直抵
泗城界此即障都泥而南趨者其山廻環而東中圍丹
平平州諸司即麥冲横梁諸水南透六洞而下都泥以
此支環之也
老龍之脊自廣順北東序上寨嶺東過頭目嶺又東北
過龍里之南又東過貴定縣西南又東過新添衛之桫
木寨乃東南轉環蟒山之南東過為普林北嶺又東抵
獨山州北乃東趨黎平南境而東度沙泥北嶺以抵興
[005-26a]
安分水
貴州東三里為油鑿闗其水西流西十里為聖泉北嶺
其水東流北十五里為老鴉闗其水南流為山宅溪南
三十里為華犵狫橋其水北流四靣之水南最大而西
次之北穿城中又次之東為最微俱合扵城南薛家洞
東經襄陽橋東北抵望風臺從其東又稍北入老黄山
東峽乃東搗重峽而去當與水橋諸水同下烏江者也
十八日辭自然師下山一里半抵山麓西一里半有數
[005-26b]
家在南麓為永豐莊皆白雲寺中佃户也由其前西向
尖峰峽中去是為廣順州道由其前西去南轉是為定
番州道由其前北向踰嶺是為土地闗道先是自然為
余䇿所從曰由廣順安順西出普定其道近而兩順之
廣順知州栢兆福欲歸臨清安/順土知州近為總府禁獄中苖蠻伏莽可慮不若
西北由東基出平壩抵普安多行四十里而地僻苖馴
可免意外余思由兩順亦須三日行走平壩路迂而行
多亦三日可達普安遂不西行而北踰嶺其嶺即白雲
[005-27a]
山之西陲也共一里越其北有塢東北向東南界即白
北龍潭之後西北界即南嶺所環轉北而東属扵龍潭
東峰之下者其中平塢一壑南北長二里水亦中窪下
墜兩旁多犂為田是名八壘北竟塢中乃北踰石嶺共
半里下北渡獨木橋有塢自東北向西南是為乾溝横
度之北上半里是為土地闗下闗半里鑿石坎停細流
一盂曰一碗水行者以口就而啜之又西向一里半出
峽由其北循山東北轉為水車壩道由其西截塢直行
[005-27b]
一里半有村在北山下是為谷精從村西轉又截塢而
下一里轉入山峽有溪自南而北即從北峽轉而東去
是水車壩之上流也其流自廣順州東北老龍南谷來
者渡之又西越山坡旋下泝西來小流入其流東注南
來大溪即同之直向南去路溯溪南山峽逼仄時扳石
上下二里餘乃西渡此水從其北西向又半里其北削
崖高穹有洞上綴其門南向遂從其下西踰坳坳間石
骨稜厲逼属南山廻視前溪在其下不知從何而出即
[005-28a]
水車壩水亦流自穴中者不知即指此水抑謂南來大
溪也踰坳西稍下約一里有路交為十字其南北皆從
山嶺上下有石磴逶迤乃廣順違貴省道也其東西即
踰坳而西下峽中者從峽西下半里又聞水聲潺潺有
水深自坑底東注坳下信乎即坳東透穴之水矣溯之
山塢復開有村在西山下是為東基下寨從其前轉而
東北則下寨山之北突也循之一里又西北轉則西界
山純削為石而東界則土脊迤邐又北二里有村當北
[005-28b]
岡之上是為東基上寨寨中懸小支盡處皆瓦房非他
苖寨所及由寨西北向半里有泉飛流注腋由寨東而
出寨當其中小支左右皆崇岡峻峽寨後復環一塢良
疇層倚焉皆此泉之所潤而透扵東坳之下者也蜿蜒
上躋者一里從嶺上復北踰頂者半里下至塢中望北
峯夾立甚高其下有塢自西北來者即上寨後注腋之
水從水車壩而南去者也其下有塢向東北墜者即塢
中東分之水從華犵狫橋而北出者也其塢甚平中犂
[005-29a]
為田從田塍北上又東北升嶺半里踰峰頭而飯于是
北望遥山開伏數里外石峯屏列俱不能與此山並峻
矣北下甚坦半里路分兩岐一從東北行者為野鴨塘
出平壩道遂從西北下山一里抵山下沿陂陀西行漸
有小水俱從東北去二里復溯水入峽一里復陟嶺而
上又二里遂西過野鴨塘有堡數十家在南山下其前
有塘瀦水直逼北山然東西皆高不知從何而洩即所
謂野鴨塘是也遶堡前西南行半里望西北山崖間有
[005-29b]
洞高穹其前隴復有洞伏扵下乃呼担夫少停行李路
隅余獨從西嶺横陟之半里遂陟下洞之上隴不甚高
然四靣皆懸削不可下復稍西下山麓東向行遂得下
洞洞門南向門下稍窪其左透崖東岀另闢一門門東
北向其後旋壑下䧟四靣寛圓雖窪而不闇既上遂透
東門而出稍下從峽中西陟上洞洞門東向前有壘石
為垣後亦中窪而下然不甚深其上懸崖雖高中扄之
玲瓏乳柱之夭矯反不若下洞也既出復從峽中下轉
[005-30a]
前隴之嘴而西又經下洞前則前麓皆水草沮洳東與
野塘相連而此即其上流也忽聞水聲潺潺自下洞前
石根透出歴沮洳之塢而東瀦扵野塘者也又從西嶺
下半里仍抵路隅呼担與顧奴遂西縁山坳行西望三
峰攅列外又有峯遶之心以為異又西四里有寨在南
山下又遶其前循之左轉西南半里又踰一坳于是西
行峽中其峽南北兩界排闥而前北即所望三峯攅列
者但在其内下望反不可見南則有崖高削上有一石
[005-30b]
側垂石色獨白而状如羊是為羊弔崖踰坳至此又一
里矣其北崖中斷忽露頂上之峯盤穹矗竪是為唐㡌
山盖即前望三峯至是又轉形變象耳按志唐㡌在省
城南八十里天生橋在金筑司北三十里今天生橋在
唐㡌東北三十里是天生橋去省反近而唐㡌反逺不
知當時何以分界也自然言建文君先駐唐㡌後往白
雲志言其處可以避兵亦幽閟之區矣又西一里餘有
峽南向下是為猪槽堡路直西踰小脊而下三里則塢
[005-31a]
開南北路交十字扵中乃横截之渡一小水半里有堡
在西山上曰栁家堡又北半里又有堡在北隴上于是
循其右復西上嶺一里将及嶺坳有泉淙淙自土穴出
其色乳白渾而不清踰嶺下共二里復塢開南北仍横
截之有澗在塢中其水甚小瀦而不流似亦北去者又
西一里復上嶺其嶺南北石峯駢夾中通一坳甚逼一
里越坳而西見西壑中堰水滿陂始以為東出而實不
流之波也循之又西一里則大塢擴然西去陂堰横障
[005-31b]
而北又北循之有村在北山之嘴曰狗塲堡乃湯吏部
之佃苖也村西平疇一塢為膏腴之壤欲投之宿村人
勿納曰西去二里有村亦湯氏佃丁其中可宿乃復西
循平疇北隴行一里餘有石峰界平塢中削骨擎空亦
獨秀之峭而險者透北峽而西又半里復得一村入叩
之其人閉户遁去又西得一堡强入其中茅茨陋甚而
臨處與猪畜同穢盖此地皆苖熟者雖為佃丁而習甚
鄙令人反憶土蠻竹欄為上乘耳
[005-32a]
十九日昧爽促苖起作飯忽担人亦呼之余心以為異
謂從來懶不肯起今何以人呼亦呼也盖此人名王貴
為靖州太陽坪人先是三里抵藍澗彼同數人自後尾
至告曰予儕欲往慶逺苦此路不通迂路又太逺聞叅
府以兵送行故特來附帶余憐而納之途中即以供應
共給之及抵慶逺彼已去及逰南山復遇之遂日日來
候予願隨往滇中余思自慶抵南丹有夫可送至貴州
界恐無担負欲納其一人因與之約曰予此地尚無所
[005-32b]
用汝然既隨予亦毎日予工價一分若遇負担處毎日
予工價三分半彼欲以二人從後聞其儕在南山洞中
以絮塞牧牛童子口予心疑之而王貴來言誘童子非
伊乃同行者彼已另居扵慶已請獨從隨至麻哈遂漸
傲慢以櫈傷予足及抵貴州見予欲另覓夫復作悔過
状甚堪憐予復用之至是早起忽不見觀余所藏路費
亦竟竊之去矣自予行蠻洞中以數金藏鹽筒中不意
日乆為彼所窺乃不失扵蠻烟虺毒之區而失之就担
[005-33a]
遵塗之日徒有悵悵而已既明担夫竊貲已去無可奈
何求苖子送出平壩不及三十里索價甚遁去不肯出
盖苖習素不送客予求之他苖其人曰彼好意宿汝奈
何以担累之須自負去二三里抵九家堡即有送者遍
求之其語皆然予無可奈何飯而束担與顧僕共擡而
前行由狗塲西苖堡截塢堰南過一里踰嶺西下又過
一苖堡益轉而南又踰一嶺半里乃西向下半里有溪
汪然自南而北始為脊北第一流乃北合洛陽橋下水
[005-33b]
東經威清而下烏江者溪上舊有石橋已圯其東半渉
水而渡其西半是為九家堡乃苖之熟者也至是已近
午矣始僱得一夫担而行復西北上隴六里有村在西
山下曰二家堡從其東盤山嘴而北北界山逺闢曠然
直東遥見高峰在四十里外者即志所云馬鞍山威清
之山也路復循南山之北西向入峽二里出峽有村在
南山下曰江清其處山塢大開平疇中拓東有石峰離
立即與南山夾而為所從之峽者也由村東北向抵二
[005-34a]
石峯下其峰突屼南靣削崖廻裂而無深洞西面有洞
在峰半其門西向亟止苖子令停担峰下予先探其南
靣無岩可入惟西南峰下細流汩汩向麓下竅中出遂
從其上躋入洞洞頂甚平間有乳柱下垂若帷帶飄揺
其内分為三層外層即洞門之前曠若堂皇中有圓石
如堆旋而成者四五丈之内即䧟空而下其下亦平整
圓拓深約丈五而大倍之從其上下瞰亦頗光明盖洞
門之光既從上倒下而其底北裂成隙亦透明扵外似
[005-34b]
可挨入而未及也是為下層下層之東其上復深入成
洞與外層對第為下䧟所隔不能竟達由外層南壁扳
厓而上東透入腋列柱如門頗覺幽暗而玲瓏嵌空詭
態百出披竅北下遂達中層則外層之光仍中射而入
其内千柱繽紛萬竅靈幻左甚深入而窈窕莫窮前臨
下層如在樓閣亦貴筑中所僅見者方扳陟不能去而
苖夫在下呼促不已乃出洞而下從洞前北行升陟塍
隴二里有東溪自西而東溯之西行有橋十餘鞏横跨
[005-35a]
其上是為洛陽橋乃新構而成者橋下流甚大自安順
州北流至此曲而東注威清又北合陸廣志所謂的澄
河是矣度橋北又溯流而西抵水之北來東折處遂從
岐北向溯小溪行始由溪東已渉堰由溪西已復西北
踰崗五里抵銅鼓山塢南闢北界石峯聳立皆有洞或
高或下隨峰而出西界則遥山自北而南蜿蜒如屏連
裂三洞其門皆東向而南偏最高敞其前有數十家當
其下即銅鼓寨也是洞名銅鼔洞按志銅鼓山在威清
[005-35b]
西四十五里以方隅道里計之似即此山然其地去平
埧僅五里不平埧而威清何也其洞高懸峻裂内入不
甚深而前多突聳之石環牖分門反覺窈窕其右重壁
之上圓穴一規北向高穹扳崖登之其中上盤空頂下
墜深穽土人架木鋪竹為墊儼然層閣頂東透明忩穽
内復有穴自下層出入土人置扉穴前晩則驅牛馬數
十頭藏其中正岩之後有裂竅西南入滴瀝垂其内不
絶漸轉漸隘而暗似向無入者乃出時有一老者候予
[005-36a]
洞前余欲并探北中洞老者曰此洞淺不足觀有南洞
在高崖上且大路可由可一登之乃循洞麓西轉不數
十歩則峰南果有洞出崖端其門南向其下依崖而居
者猶環之為廬乃從廬後躋級上洞門懸嵌彌高前壘
石為垣若雉堞形内深五丈餘而無懸突之石擴然高
朗其後窪䧟而下者一二丈然俱靣陽而慘土人置廪
盈其間其左腋裂竅北下漸狹而卑土人曰與東洞通
想即垂瀝不絶處也亦以黒暗不暇入時頋僕與苗子
[005-36b]
担前行已乆予恐其不之待遂下山循麓西上半里踰
坳則頋僕與苗夫猶待扵此其坳當西界蜿蜒屏列之
中脊不甚高而石骨稜稜兩旁駢峙甚逼過隘西下塢
中窪其西復有坳環属盖南北夾起危峯而東西又兩
脊如属垣窪中有小水牧者浸牛滿其中度窪半里又
踰脊西下約一里有岐直下西塢者通平埧南上之道
循嶺北越嶺角者為往平埧道乃西北上嶺者一里踰
嶺角而北又北下者一里又踰嶺西北一里與大道值
[005-37a]
循大道稍北遂西度田塍共半里踰小橋入平壩東門
半里轉而南乃停担肆中是晩覓得安莊夫市小鯽佐
酒時方過午坐肆樓作記
平壩在東西兩山夾間而城倚西山麓城不甚雄峻而
中街市人頗集魚肉不乏出西門數里有聖泉亦時涸
時溢以迂道不及往
二十日早飡隨担夫出平埧南門循西山麓南行二里
有石坊當道其南叢山横列小溪向東峽去路轉西峽
[005-37b]
入三里又隨峽南轉又二里上石子嶺踰嶺為石子哨
又七里過水橋屯又五里為中火舖又二里西上坳從
坳夾行一里為楊家闗又西三里為王宋堡乃東轉四
里為石佛洞洞門西向不深有九石佛甚古其處西抵/大茅河為
安酋界約/五十里又南五里平塢間水分南北流是為老龍過
脊又南五里為頭舖又南二里西入山坳踰之出其西
又南行三里過一堡又二里上隴入普定北門一岐自
東北來者廣順道一岐自西北者大茅河諸闗隘道普
[005-38a]
定城垣峻整街衢宏濶南半里有橋又南半里有層樓
跨街市集甚盛
二十一日出南門西南行十五里為楊家橋有堡為楊
橋堡又南十里為中火舖又南一里抵龍潭山下轉入
西峽西八里有哨轉南七里為龍井舖又南七里過啞
泉大路從東南下山繞山南入安庄東門小路越嶺西
而南下度小橋抵安庄西門安莊後倚北峯前瞰南隴
而無南門惟東西兩門出入西門外多客肆余乃入憇
[005-38b]
焉遂入西門過伍徐二衛舍為言此間為安邦彦所荼
毒殘害獨慘人人恨不洗其穴然以天兵臨之蕩平甚
易而部院朱獨主撫以致天討不行而叛逆不戢今正
月終猶以衆窺三㲼河以有偹而退三㲼河者又安庄
西五十里一水西北自塢撒一水西南自老山中合併
東北行故曰三㲼東經大茅陸廣烏江與安限為天塹
者惟此今設總兵官駐其地時朱總督已斃輿尸還越
而按君馮士晉為四川人余離貴省日亦親臨陸廣廵
[005-39a]
歴三坌将由安庄抵安南伍君曰按君此行亦将廵察
要害分布士卒為勦除之計非與朱為比者不識然否
普定衛城内即安順府所駐予先聞安順止土知州而
宦籍有知府節推至是始知所駐在普定也
安庄衛城内即鎮寕州所駐其公署在南城内叚公祠
之東湫敝殊甚庭有古杉四株大合兩人抱豈亦國初
之遺耶
安南衛城内即永寕州所駐考一統志三衛三州舊各
[005-39b]
有分地衛俱在北州俱在南今州衛同城欲以文轄武
實借武衛文也但各州之地俱半錯衛屯半淪苖孽似
非當時舊境矣
三衛之西為水西所苦其東又諸苖襍據惟中一道通
行耳
段公名時盛天啟四年任鎮寕道雲南普名勝叛踞阿
迷州叚統兵征之死扵難故州人立祠祀之而招魂𦵏
扵望水亭之西今普名聲之子/猶據阿迷州
[005-40a]
二十二日五鼓大雨達旦予少憇逆旅下午霽獨南遵
大路一里踰嶺由岐東下半里入雙明洞此處山皆廻
環成窪水皆下透穴地将抵洞忽塢中下裂成坑濶三
尺長三丈深丈餘水從其東底溢出即從其下北去溢
穴之處其上皆環塍為田水盈而不滲亦一竒也從此
西轉則北山遂南削為崖西山亦削崖北属之崖環西
北二靣如城半規先抵北崖下崖根忽下嵌成洞其中
貯水一塘淵碧深泓即外自裂坑中潛透而滙之者從
[005-40b]
崖外稍西即有一石自崖頂南跨而下其頂與崖並起
而下闢為門高濶約俱丈五是為東門透門而西其内
北崖愈穹西崖之環駕而属者亦愈合西山之南復分
土山一支掉臂而前與東門外崖夾坑而峙昔有結高
垣壘石址架閣扵上北與東門崖對以補東向之隙而
今廢矣由東門又數十歩抵西崖下其崖自南山北属
扵北崖上皆削壁危合下則中闢而西通高濶俱三倍
扵東門是為西門此洞外之雙明也一門而中透已竒
[005-41a]
兩門而交映尤異其西門之外山復四環成窪高若列
城水自東門外崖北淵泓間又透石根溢出西門之東
其聲淙淙從西門北崖又透穴西出門之東西皆有小
石梁跨之以北入洞水由橋下西行環窪中又透西山
之下而去西門之下東映重門北環墜壑南倚南山石壁
氤氲結為龕牖置大士像焉由其後透穴南入石竅玲
瓏小而不擴深可十餘丈而止此門下南壁之竒也北
接北崖石屏中峙與南壁夾而為門屏後則北山中空
[005-41b]
盤壑極其宏峻屛之左右皆有小石梁以分達之屏下
水環石壑盤旋如帶此門下北壁之竒也北壁一屏南
界為門北界為洞洞門南臨此屏中若樹塞遂東西亦
分兩門南向水自東門下溢穴而出潄屏根而入則循
屏東而駕為東橋而東門臨之又溢穴出西門下循屏
西而架為西橋而西門臨之此又洞内之雙明也先從
西門度橋入洞頂高十餘丈四旁平覆如幄而當門獨
旋頂一規圓盤而起儼若寳盖中穹其下有石臺中高
[005-42a]
而承之上有兩圓窪大如銅鼓以石擊之分清濁聲土
人詫為一鐘一鼓云洞西北盤亘亦多垂柱裂隙俱廻
環不深東南裂隙下高逈亦如西門而掩映彌深水流
其前瀠洄作態崆峒清泠各極其趣遂踰東橋仍出西
門下由其前南向而上直躋崖根復有洞東向高濶俱
三丈而深十丈洞後北轉遂上穹而黒然不甚深矣洞
中乾朗有僧棲之而中置金仙像乃扣僧索筆携炬同
下窮西門大士後小穴并録壁間詩返寓已暮
[005-42b]
 
 
 
 
 
 
 
 徐霞客遊記卷五上

[005-43a]
欽定四庫全書
 徐霞客逰記卷五下
            明 徐宏祖 撰
  西南遊日記八貴州/
二十三日僱短夫遵大道南行二里從隴頭東望雙明
西崖其下猶透明而東也洞中水西出流壑中從大道
下復西入山麓再透再入凡三穿岩腹而後注扵大溪
盖是中窪壑皆四靣山環水必透穴也又南踰阜四升
[005-43b]
降共四里有堡在南山嶺頭路從北嶺轉而西下又二
里有草坊當路路左有茅舖一家又西下升陟隴壑共
七里得聚落一塢曰白水舖已為中火舖矣又西二里
遥聞水聲轟轟從隴隙北望忽有水自東北山腋㵼崖
而下搗入重淵但見其上横白濶數丈翻空湧雪而不
見其下截盖為對崖所隔也復踰阜下半里遂臨其下
流隨之湯湯西去還望東北懸流恨不能一抵其下担
夫曰是為白水河前有懸墜處比此更深予恨不一當
[005-44a]
其境心猶歉歉隨流半里有巨石橋架水上是為白虹
橋其橋南北横跨下闢三門而水流甚濶每數丈輙從
溪底翻崖噴雪滿溪皆如白鷺飛白水之名不誣矣度
橋北又隨溪西行半里忽隴箐虧蔽復聞聲如雷余意
又竒境至矣透隴隙南頋則路左一溪懸搗萬練飛空
溪上石如蓮葉下覆中剜三門水由葉上漫頂而下如
蛟綃萬幅横罩門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數計搗珠崩玉
飛沫反湧如烟霞騰空勢甚雄厲所謂珠簾鉤不捲疋
[005-44b]
練掛遥峯俱不足以擬其壮也盖余所見瀑布高峻數
倍者有之而從無此濶而大者但從其上側身下瞰不
免神悚而担夫曰前有望水亭可憩也瞻其亭猶在對
崖之上遂從其側西南下復度峽南上共一里餘躋西
崖之巔其亭乃覆茅所為盖昔望水亭舊址今以按君
道經恐其停眺故編茅為之耳其處正靣揖飛流奔騰
噴薄之状令人可望而不可即也停憩乆之從亭南西轉
澗乃環山轉峽東南去路乃循崖拾級西南下又升陟
[005-45a]
隴壑四里西上入塢有聚落一區在東山下曰雞公背
土人指其東南峰上有洞西北向外門如竪而内可容
衆有雞公焉以形似名也其洞東透前山而此塢在其
後故曰背余聞之乃賈勇先登冀一入其内比登祗有
一道西南上隨之迤邐扳躋竟無旁岐已一里登嶺頭
矣是為雞公嶺坳中有佛宇問洞何在僧指在山下村
南已越之而上矣担夫亦至遂踰嶺西向下半里抵壑
中又半里有堡在南隴曰太華哨又西上踰嶺而西又
[005-45b]
一里乃迤邐西南下甚深始望見西界遥峯自北而南
屏立如障與此東界為夾互相頡頏中有溪流亦自北
而南下嵌壑底望之而下一下三里從橋西度是為闗
嶺橋越橋即西向拾級上其上甚峻二里有觀音閣當
道左閣下甃石池一方泉自其西透穴而出平流池中
溢而東下是為馬跑泉乃闗索公遺跡也閣南道右亦
有泉出穴中是為啞泉人不得而嘗焉余勺馬跑甘冽
次扵惠而高山得此故自竒也但與啞泉相去不數歩
[005-46a]
何良楛之異如此由閣南越一亭又西上者二里遂陟
嶺脊是為闗索嶺索為闗公子隨蜀丞相諸葛南征開
闢蠻道至此有廟肇自國初而大扵王靖逺至今祀典
不廢越嶺西下一里有大堡在平塢中曰闗嶺舖乃闗
嶺守禦所所在也計其地猶在山頂雖下未及三之一
也至纔過午夫辭去余憩肆中
二十四日晨起以乏夫為慮忽有駝騎至尚餘其一遂
倩之議至交水以筐囊装馬上令之先行余飯而後行
[005-46b]
西南七里上北斗嶺一里西踰其脊有亭跨其上西望
崇山列翠又自北屏列而南與東界復頡頏成夾夾中
亦有小水南去從嶺西下二里抵夾塢中有聚落倚其
麓是為北斗舖闗嶺為中界髙山而北斗乃/其西陲二界髙嶺愈西愈高由舖西截
塢横度二里乃西向拾級上迤邐峯頭五里踰一坳東
眺闗嶺已在足底有坊跨道曰安普封疆是為安莊哨
自闗嶺為鎮寕永寕分界而安莊衛之屯/直抵盤江皆犬牙相錯非截然各判者又西上峯峽
中三里崖木漸合曰安籠舖又永/寕属按志有安籠箐山安
[005-47a]
籠箐闗想即此問所謂安籠守禦所土人云在安南東
南三日程此属普州又非此矣按此地在昔為安氏西
南盡境故今猶有安庄安籠安順安南諸名盖安氏之
地昔以盤江為西塹而今以三㲼為界三㲼以南盤江
以東為中國奮衛者僅此耳由舖西更南上一里踰嶺
稍下有塢中窪又西半里則重峰夾坑下墜北去盤嶺
側西度坑坳又半里復拾級上二里有菴跨道是為象
鼻嶺由其西度脊甚狹南北俱削壁下而成坑其上濶
[005-47b]
僅五六尺如度堵又宛轉北躋再過一脊共三里陟嶺
頭則此界最高處也東瞰闗嶺西俯盤江以西兩界山
俱若列屏扵下如川字分行而擁之者嶺西又盤塢為
坪結城其間是為查城即所謂鼎站也有查城驛属南/安 鼎站為西
界高山而白雲寺乃/其西陲亦愈西愈高乃望之西北下共二里半而稅駕
逆旅趙店江西/人時駝騎猶放牧中途予小酌肆中而返
憩肆中
其地為盤江以東老龍第一支南分之脊第二支為闗
[005-48a]
嶺第三支為雞公背支南下形如川字而西支最高然
其去俱不甚長不過各盡扵都泥江以北其界都泥江
北而走多靈者又從新添東南分支下都匀南環獨山
州北又東南度雞公闗而下者也
其地東南為慕役長官司李/姓東北為營頂長官司羅/姓西
北為沙營長官司沙姓時沙土官初故其妻即郎岱土/酋之妹郎岱率衆攻之人民俱奔走
於鼎/站沙營東北為郎岱土酋東北與水西接界與安孽
表裏為亂攻掠隣境上官惟加衘餌不敢一問也
[005-48b]
按是嶺最高西為查城東為安籠箐皆絶頂廻環而成
猶在衆山之上也一統志永寕之安籠箐闗正指此普
安之安籠千户所在安南東南三日程者即與廣西之
安隆長官司接界乃田州白隘所由之道在普安安籠
千户所當作安隆與廣西同稱不當作安籠與永寕相
溷也
鼎站之峽從東北向西南其東南即大山之脊而查城
倚其西北亦開一峽而去乃沙營土司道也其泉源亦
[005-49a]
自東北脊下穿站街而西南墜峽底西南峽脊亦環接
無隙遂從其底穿山腹西去當西注盤江者矣
二十五日自鼎站西南行一里餘有崖在路右上下各
有洞洞門俱東南向而上洞尤空濶以高不及登路左
壑泉已成澗隨之南半里山廻壑盡脊當其前路乃上
躋水則自其下入穴盤折二里踰坳脊是為梅子闗越
闗而西路左有峽復墜坑而下東西徑一里而西復廻
環連脊路循其上平行而西復踰脊始下陟二里又盤
[005-49b]
塢中山西南轉二里復西北上一里是為黄土埧盖鼎
站之嶺至此中降又與西嶺對峙成峽有土山中突而
連属之其南北皆墜峽下中踞若埧然其云黄土埧者
以此有數家倚西山而當其坳設廵司以稽察焉又上
踰嶺脊共五里為白雲寺于是遂西南下迤邐四里途
中扛担絡繹車騎相望則臨安道母忠以欽取入京也
司道無欽取之例其牌如此當必有説按母川人本鄉
薦豈果有卓異特逹聖聰耶然聞阿迷之僭據未復而
[005-50a]
輿扛之紛紜實繁其才與操似俱可議也又至塢底西
北上一里為新舖由舖西稍踰嶺頭遂直垂垂下五里
過白基觀觀前奉真武後奉西方聖人中頗整潔時尚
未午駝騎方放牧在後余乃入後殿就净几以所擕紙
墨記連日路紀盖以店肆雜㳫不若此之净而幽也僧
檀波甚解人意時時以茶蔬米粥供下午有象過二大
二小停寺前久之象奴下飲瀕去象輙跪後二足又跪
前二足伏而後升既而駝騎亦過予方草記甚酣不暇
[005-50b]
同徃又乆之雷聲殷殷天色以雲幕而暗辭檀波以微
禮酬之固辭不受初余以為去盤江止五里耳至是而
知駝騎所期舊城尚在盤江上五里亟為前趨乃西向
直下三里有枯澗自東而西新搆小石梁跨之曰利濟
橋越橋度澗南又西下半里則盤江沸然自北南注其
峽不濶而甚深其流渾濁如黄河而甚急萬山之中衆
流皆清而此獨濁不知何故余三見此流一在武宣入/栁江亦甚濁一在三鎮北
羅木渡則清一在此/復濁想清乃壑時也循江東岸南行半里抵盤江橋橋
[005-51a]
以鐡索東西属兩厓上為經以木板横鋪之為緯東西
兩厓相距不十五丈而高且三十丈水奔騰扵下其深
又不可測初以舟渡多溧溺之患壘石為橋亦多不能
成崇禎四年今布政朱名家民/雲南人時為亷憲命普安㳺擊
李芳先四川/人以大鐡練維兩厓練數十餘條鋪板兩重
其厚僅八寸濶八尺餘望之飄𣺌然踐之則屹然不動
日過牛馬千百羣皆負重而趨者橋兩旁又高維鉄練
為欄復以細練經緯為紋兩厓之端各有石獅二座高
[005-51b]
三四尺欄練俱自獅口出東西又各跨巨坊其東者題
曰天塹雲航督部朱公所標也其西者題曰四字/缺文傅宗
龍時為監軍御史所標也傅又竪穹碑題曰小葛橋謂
諸葛武侯以鉄為瀾滄橋數千百載乃復有此故云余
按渡瀾滄為他人乃漢武故事而瀾滄亦無鉄橋鉄橋
故址在麗江亦非諸葛所成者橋兩端碑刻祠宇甚盛
時暮雨大至不及細觀度橋西已入新城門内矣左轉
瞰橋為大願寺西北循崖上則新城所環也自建橋後
[005-52a]
増城置所為鎻鑰之要云聞舊城尚在嶺頭五里急冐
雨竭蹶躋級而登一里半出北門又北行半里轉而西
逶迤而上者二里雨乃漸霽新城内所上者峻/城外所上者坦西踰坳
循右峯北轉又半里則舊城懸嶺後岡頭矣入東門内
有總府鎮焉其署與店舎無異早晩發號用喇叭聲亦
不揚金鼓之聲無有也青厓總兵姓班三坌總兵姓商/此間總兵姓胡添設雖多而勢
不尊/矣是夜宿張齋公家軍人也
二十六日駝馬前發余飯而出舊城西門始俱西南行
[005-52b]
從嶺塢升降五里有一二家在南隴下為保定舖從其
側西上嶺漸陟隆崇三里忽有水自嶺峽下循峽而上
峽中始多田塍盖就水而成者時已挿/蒔矣又上二里是為
凉水營由營西復從山塢逶迤而上漸上漸峻又五里
遇駝馬方牧余先發将踰坳坐踰坳下石間少憩望所
謂海馬嶂者欲以形似求之忽有人自坳出負罌汲水
由余前走南岐去余先是望南崖廻削有異而未見其
岐至是亟隨之抵崖下則穹然巨洞其門北向其内䧟
[005-53a]
空而下甚宏其人入汲扵石隙間隨處而是皆自洞頂
淙淙散空下墜土人少鑿坯承之水從洞左懸頂下者
最盛下有石臺承之臺之側鑿以貯汲者洞從右下者
最深内可容數百人而光明不閟然俱無旁隙别竅若
堵墻而成者也出洞仍由舊路出大道登坳即海馬嶂
有真武閣跨坳間余入憩閣間取筆禇記㳺則駝馬前
去久之乃行其内即為海馬舖去城十里矣其䖏北兩
日半程為小米馬塲有堡城下臨盤江隔江即水西地
[005-53b]
南兩日程為乖塲河水漲難渡即出之所也又西循
南嶺而行見其塢皆北向墜然多中窪而外横亘者連
西又稍上二平脊共三里則北度而矗者其峰甚高是
為廣山其上李芳先新結浮屠為文曲星盖安南城東
最高之巔也又西二里為茶菴其北有山欹突可畏作
負隅之勢者舊名歪山今改名威山余望之有異而亟
扵趨城遂遵大路而西又三里復踰一阜又二里稅駕
於安南城之東闗外陳貢士家
[005-54a]
二十七日駝馬已發余後飯問知城東五里由茶菴而
北有威山山間有洞從東透西又有水洞其中積水甚
深其前正瞰衛城遥指其處雖在山巔然甚近也乃同
顧僕循昨前道五里東抵茶菴遂由岐北向入山一里
抵山左腋則威山之脉自北突而南南聳而北伏南削
而北垂東西皆亘崖斜騫而南上從南麓復起一小峯
亦如之入東峽又一里直抵山後則與東峰過脊䖏也
由脊北下甚深而路蕪由脊西轉循山北峯之半西行
[005-54b]
路蕪而磴在循之行則北塢霾霧從塢中起瀰漫北峰
咫尺不可見而南靣威山之北惟行處猶朗而巔亦漸
為所籠西行半里磴乃南上拾級而登者半里則峰之
北靣全為霧籠矣乃轉東北上則東崖斜騫之上也石
脊甚狹由東北上西南如扳龍尾而升復見東南峰外
澄霄麗日遥山如靛余所行之西北則瀰淪如海峯上
峯下皆入混沌若以此脊為界者盖脊之東南風所從
來故夙霾净捲脊之西北風為脊障毒霧遂得以為窟
[005-55a]
穴予夙願一北眺盤江從來處而毎為峰掩至是適登
北嶺而又為霧掩造化根株其不容人窺測如此扳脊
半里有洞在頂崖之下其門東向上如合掌稍窪而下
底寛四五丈中有佛龕僧榻遺飯猶存而/僧不知何徃兩旁頗有氤
氲之龕其後直透而西門乃漸狹而低亦尖如合掌其
門西徑山腹而出約七丈餘前後通望而下不見者以
其高也出後門上下俱削崖叠石路縁崖西南去十餘
丈復有洞西向門高不及丈而底甚平深與濶各二丈
[005-55b]
而洞後石縷繽紛不深而幻置佛座其中而前建虚堂
已圯其前直瞰衛城若垂趾可及偶霧氣一吞忽漫無
所覩不意海市蜃樓又在山阿城郭也然此特洞外者
也由洞左旁竅東向入其門漸隘而黒扳石閾上其中
坎砢欹嵌窪竇不一皆貯水滿中而不外溢洞頂滴瀝
下注水池如襍珮繁絃鏗鏘逺近洞内漸轉東北勢似
宏深淵墜既水池高下無可著足而無火炬遥燭惟從
黒暗中聴其遥响而已余所見水洞頗多而獨此高懸
[005-56a]
衆峯之頂又瀦而不流無一滴外洩向所望以為獨石
凌空而孰意其中乃函水之具耶出洞仍崖而北入明
洞後門抵前洞從僧榻之左有旁龕可登扳而上之則
有隙西透若忩而岐為兩其後復有洞門西向在崖路
之上其門頗敞第透隙處雙楞逼仄祇可外窺不能穿
之以出耳先是予入前洞見崖間有鐫三明洞三字者
從洞中直眺但見前後而不知旁觀更有此異也下洞
由舊洞三里出茶菴適按君馮以專廵至從來直指廵
[005-56b]
方不踰闗嶺盤江馮以特命再任故歴闗隘至此耳時
旌旗穿闗踰坳瞻眺之空山生色第隨其後抵安南不
免徒騎雜㳫五里之程乆乃得至乃飲扵陳氏肆中遂
入東門西抵衛前轉南而出南門南向行嶺峽間共平
上二里有脊自西北度東南度䖏東平為塍西忽墜坑
深下有水自坑中唧唧出路隨之西循北崖下隨即所
謂烏鳴闗也烏鳴闗在/安南衛土人呼為老鴉闗西向直下一
里有茶菴跨路隅飛泉夾洒道間即前唧唧細流至此
[005-57a]
而奔騰矣菴下崖環峽仄極傾䧟之勢又曲折下半里
泉益溢道有穹碑題曰甘泉勝蹟其旁舊亦有亭已廢
而遺址豐碑尚在言嘉靖間有僧施茶膳衆由嶺下汲
泉甚艱一日䟽地得之是言泉從僧發者余憶甘泉之
名舊志有之而唧唧細流實溢扵嶺上或僧䟽引至此
不為無功若神之如錫卓龍移則不然也又拾級西南
下一里下抵峽口循西崖之口轉而西行北則石崖排
空突屼上壓南則墜壑下盤丘垤縱横皆犁為田雖升
[005-57b]
降已多猶平行山半也又西半里有泉自北崖裂隙間
宛轉下注路經其前為架橋横度泉落扵橋内復從橋
下㵼峽去坐橋上仰觀之崖隙欹曲泉如從雲葉間墮
出或隠或現又瀑布一變格也循崖又西迤邐平上兩
過南度之脊漸轉西北共五里為烏鳴舖復西北下峽
間一里餘有小水一自東峽來一自北峽來各有石梁
跨之合扵路左而東南去度兩石橋又西南上嶺一里
從嶺頭過一哨有數十家夾道又從嶺上循北界大山
[005-58a]
西向行其南復平墜成壑下盤錯為田甚深其南遥山
與北界環列者聳如展屏而北角獨尖竪而起環此壑
而東度土脊一枝遥属扵北界大山所遇嶺頭夾哨處
正其北属之脊也余先日從海馬嶂西即遥從嶺隙見
西峰繚繞而此峰獨方頂逈出如屏問騎夫江西坡即
此峰否對曰尚在南余望其坳入處反在北心惑之至
是始知其即東向分支之脊也路雖對之行而西坡實
在其北循北嶺升降曲折皆在峰半行又西北二里西
[005-58b]
南二里直墜坡而下者二里縁嶺西轉者一里是為納
溪舖盖在北崖南墜之下雖所下已多而猶然土山之
脊也由舖西望則東西山又分兩界有水經其中苐此
兩界俱支盤隴錯不若闗嶺之截然屏夾也復西南下
一里半有水從東崖墜坑而出懸細若馬尾從其北路
亦墜崖下又二里而抵塢中巨橋三門跨兩隴間水從
東一門湧而北出其西二門皆下平為田豈水涸時耶
其水自西南諸峽中各趨扵橋之南墜峽而下經橋下
[005-59a]
北注而出扵盤江上流豈納溪之名以此耶度橋復西
北上嶺是曰江西坡以嶺在溪之西也路從夾岡中透
壁盤旋而上一里出夾復拾級上一里得茅菴在坡之
半又北上拾級半里抵嶺頭其北有峰夾塢尚高東望
納溪舖之綴東崖者高下正與此等于是又西向平陟
嶺間二里挾南峯轉循其西又西向行半里則嶺上水
多左右墜又東北下轉則一深塹甚逼自西南墜東北
若劃山為二者度小石梁而西又西北踰嶺頭共一里
[005-59b]
而入西坡城之東南門是為有嘉城
二十八日出西坡城之西北門復西向陟嶺盤折而上
二里始升嶺頭其北嶺尚崇循其南而西又二里望西
北一峰甚近而更聳有霧籠其首以為抵其下矣又西
一里稍降而下忽有脊中度左右復中墜成峽分向而
去其度脊濶僅二尺長亘二三丈而已為東西聨属之
蒂始知西坡一山正如一芝側出東西徑僅十里南北
兩垂亦不過二三十里而此則其根蒂所接也度脊始
[005-60a]
上雲籠高峰又二里盤峰之南是為倪納舖數十家後
倚高峰南臨遥谷前所望方頂屏列之峰正亘其南指
而詢之土人曰是為兎塲營再南為新安二所新為新/城所安
為安籠所即與廣西/安籠土司為界者由舖之西半里有脊自山前塢中
南度復起山一支繞扵舖前脊東西流水俱東南入納
溪橋之上流者第脊西之流墜峽南搗甚逼又稍北循
崇山而西半里有脊自南嶺横亘而北中平而不高有
堡樓峙脊間是為保家樓已為猓玀/哨守之䖏其脊自西南屏列
[005-60b]
而來至此北度東起而為高峯即倪納後之霧籠者西
亘而成石崖即與來脊排闥為夾塢者由脊北循石崖
直西行夾塢之上是為三條嶺西四里石崖垂盡有洞
高穹崖半其門南向横拓而頂甚平又有一斜裂扵西
者其門亦南向而門之中有懸柱焉其前塢中水繞入
西南峽路乃稍降復西上嶺坳共三里為芭蕉闗數十
家倚北山南突之坳間水繞突峯之南復北環闗西而
出過闗則墜峽而下復與水遇是為普安東境之要害
[005-61a]
然止舖舎夾路實無闗也由其西降峽循水路北重崖
層突多赭黒之色聞有所謂弔崖觀音者隨崖物色之
二里見崖間一洞懸踞甚深其門南向而無路乃扳陟
而登則洞門圓僅數尺平透直北十餘丈而漸黒似曽
無行跡所入者乃返出洞口則滿地白骨不知是人是
畜也仍扳崖下又西有路復北上崖間其下門多牛馬
憩息之所汚穢盈前其上層有垂柱空其端而置以小
石大士乃出人工非天然者復下循大路隨溪又西一
[005-61b]
里溪轉北向墜峽去于是復西陟坡阜共六里而至新
興城自芭蕉闗而來所降不多而上/亦不逺其塢間溪猶出山上也入東門出西門亦
殘破之餘也有碑為天啟四年都/御史烏程閔公所復中有坐鎮守偹是晩/按君
宿/此又西行嶺峽間二里連踰二嶺脊皆自南北度者忽
西開一深壑中盤旋為田其水四靣環亘不知出處路
循東峯西南降一里又轉東南上半里踰嶺脊而南乃
西南下一里西抵塢中聞水聲淙淙甚急忽見一洞懸
北崖之下其門南向而甚高溪水自南來北向入洞平
[005-62a]
鋪洞間深僅數寸而濶約二丈洞頂高穹者将十丈直
北平入者十餘丈始西闢而有層坡東墜而有重峽内
亘而有懸柱然漸昏黒不可扳陟矣此水當亦北透而
下盤江者出洞徴洞名扵土人對曰觀音洞徴其義以
門上崖端有置大士像扵其穴者也洞前溪由東南峽
中來其峽底頗平大葉蒲叢生其間淬緑鍔扵風前揺
青萍於水上芃芃有光循之西南半里又西穿嶺隙間
漸循坡躡脊二里有一二家在北峰下其前䧟溪縱横
[005-62b]
水由西南破壑去路由西北循嶺上一里出嶺頭是為
藺家坡西南騁望環山屏列甚遥其中則峰巔簇簇盤
伏深壑間皆若兒孫匍匐成行無與為抗從此乃西北
下直降者二里有菴綴峯頭曰羅漢松以樹名也自踰
新興西南嶺羣峰翠色茸茸山始多松然無喬枝巨本
皆弱幹紏纒垂風拂霧無復吾土凌霄傲風之致也其
前又西南開峽以峽中直下者三里轉而西平行者一
里有城當坳間是曰板橋舖城城當峽口仰眺兩界山
[005-63a]
凌空而起以為在深壑中矣不知其西猶墜坑下也路
在城外西北隅而入宿城中之西門
二十九日出板橋城之西門北折入大路遂拾級下有
小水自右峽下注踰其左隨之行一里則大溪汪然自
西南轉峽北注有巨石梁跨其上即所謂三板橋也今
已易之石而舖猶仍其名耳橋上下水皆濶獨橋下石
峽中束流急傾湧其水西北自八納山發流經軟橋又
西南轉重谷間至是北搗而去亦深山中一巨壑也越
[005-63b]
橋西溯溪北崕行溪由西南谷來路入西北峽去于是
升降隴坳屡越岡阿四里直西山皆曠然平伏獨西南
一石峯聳立路乃不從西平下反轉南仰躋半里盤石
峯東南有石奮起路右首鋭而灣突肩齊而並聳是曰
鸚哥嘴又西轉而下者一里半有舖肆夾路曰革納舖
土音納俱作捺至是而始知所云/捺溪倪捺皆納字也惟此題舖名又從峽平行縁坡升
降五里有哨舎夾路曰軟橋哨由哨西復墜峽下遥見
有巨溪從西峽中懸迅東注下峽一里即與溪遇其溪
[005-64a]
轉向南峽去路從溪北溯溪循北山之麓西行二里有
巨石梁南北跨溪上即所謂軟橋也余初疑冉姓者所
成及讀真武廟前斷碑始知為軟想昔以篾為之今已
易之石而猶仍其名耳度橋而南遂從溪南西向縁南
崖而上其躋甚峻半里平眺溪北山俱純石而緑樹縁
錯成文其中忽有一瀑飛墜自峰頂直掛峽底縁南崖
西上愈上愈峻而北眺翠紋玉瀑歩歩回首不能去上
二里峽底溪從西北而出嶺頭路向西南而上又一里
[005-64b]
過真武廟按君自新興而/來越此前去由其西南行遂下塢中又西
南共四里兩越小嶺而下有峽自東南達西北又兩界
山排闥而成者其中頗平逺有聚落當其間曰舊普安
按君飯扵舖舘予復先之而西北由塢中行東北界山
逶迤繚繞不甚雄峻西南界山蹁躚離立復露森羅峽
縱離逺然兩頭似俱連脊中平而無洩水之隙者又西
三里有石峯中起分突塢間神宇界其下曰雙山觀按/君
自後來復/越而前去又西一里則西脊迴環扵前遂塢窮谷盡塢
[005-65a]
底有塘一方滙環坡之麓四旁皆石峰森森繞塘亦多
石片林立亦有突踞塘中者于是從塘西南上廻坡一
里登其脊又宛轉而行嶺頭嶺左右水俱分㵼深谷北
出者當從軟橋水而入盤江上流南流者當從黄草壩
而下盤江下流又西向從嶺頭升陟其上多中窪之宕
大者盤壑為田小者墜穴為阱共五里為水塘舖乃飯
於廟間過舖西下嶺逶迤山半又五里為高笠舖南向
行隴間踰一平嶺西南下又五里有小溪自北峽來石
[005-65b]
橋南跨之度其南北門街夾峙崗上踰崗南下始成市
有街西去為雲南坡大道直南又一小溪自西南峽來
石橋又南跨之橋南即為普安城州衛俱在其中按君/已駐
署中/矣其城西半倚山脊東半下臨東溪南北二門正當
西脊之東麓而東門則瀕溪焉南門外石橋則三溪合
扵北徑東門而西環城南又南去而注扵水洞者北門
外石橋第一橋即雲南坡之水繞城西北隅而為塹東
下而與北溪合於城東第二橋即小溪自西北來者一
[005-66a]
統志所云目前山之水也第三橋即小溪自北來者一
統志所云沙庄之水也三溪交㑹扵城之東北合而南
去是為三一溪經城南橋而入扵水洞其城自天啟初
為水西叛逆諸蠻應之攻圍一年而破後雲南臨安安/南土官沙姓者
奉調統/兵來復至今瘡痍未復然是城文運為貴筑之首前有
蔣都憲今有王宫詹名作/逺非他衛可比州昔惟土官姓/龍
其居在八納山下統十二小/土司今土官名子烈年尚少后設流官知州/姓黄並治焉州
東北七十里有八納其山高冠一州四靣皆石崖嶄絶
[005-66b]
非一徑盤旋而上約三十里龍土官司/在其下其頂甚寛平有
數水塘盈貯其上軟橋之水所由出也土人音以納為
但而梵經有叭呾哆之音今老僧白雲南京/人因稱叭呾
山遂開大叢林而夷地逺隔尚未證果州南三十里有
丹霞山其山當叢之上更起尖峰卓立扵中西界有山
一支西南自平夷衛屏列而北迤邐為雲南坡而東下
結為州治西屏之中其最高處曰睡寺山正與丹霞東
西相對其東界有山南自樂民所分支而北當丹霞山
[005-67a]
南十里西界屏列高山横出一支東與東界連属合併
而北天矯叢㳫西突而起者結為丹霞山東北聳突而
去者漸東走而為兎塲營方頂之山而又東北度為安
南衛脉其横属之支在丹霞山南十里者其下有洞曰
山嵐洞其門北向水從洞中出北流為大溪經丹霞山
之西大水塘塢中又北過趙官屯又東轉而與南板橋
之水合由洞門溯其水入南行洞腹者半里其洞劃然
上透中滙巨塘深不可測土人避冦以舟渡水而進其
[005-67b]
中另闢天地可容千人而丹霞則特㧞衆山之上石峯
峭立東北惟八納山與之齊抗八納以危擁為雄此峯
以峭㧞擅秀昔有𤣥帝宫天啟二年毁扵蠻冦四年不
昧師徽州/人復鼎建毎正二月間四方朝者駢集日以數
百計僧又捐貲置庄田環山之麓歳入榖/三百石而嶺間則種
荳為蔬嵗可得荳/三十石以供四方但艱扵汲水尋常汲之嶺
畔往返三里皆峻級遇旱則往返十里而後得焉
五月初一日余束装寄逆旅主人符心華寓蘭溪/人乃南
[005-68a]
抵普安北門外東向循城行先是駝騎議定自闗嶺至/交水至是予欲往丹霞彼
不能待計程退價余倉卒収行李其物仍/為夫盗去窮途之中屡遭拐竊其何堪乎復隨溪南轉
過東門又循而抵南門有石梁跨溪上越其南水從西
崖向南谷路從東坡上南嶺西眺水抵南谷崖環壑絶
遂注洞南入時急扵丹霞不及西下二里竟南上嶺從
嶺上行又二里踰嶺轉而西其兩旁山腋多下墜之穴
盖其地當水洞東南其下中空旁透下墜䖏皆透穴之
通明者也又西南一里路右一峽下迸有岩西南向其
[005-68b]
上甚穹乃下探之東門有側竇如結龕門内窪下而中
平無甚竒幻遂復上南行又一里踰嶺脊遂西南漸下
行坡峽間一里過石亭壘址其南路分兩岐由東南者
為新安二所黄草壩之徑由西南者則向丹霞而南通
樂民所道也遂從西南下從嶺峽中平下者二里東頋
峽坑墜處有水透崖南出余疑為水洞所洩之水而其
勢頗小上流似不雄壮從其西遂西南墜坑而下一里
抵壑中則有溪汪然自西而東注小石梁跨其上曰南
[005-69a]
板橋以别扵北大道/之三板橋也其下水則西自石洞出即承水洞
之下流至是而復透山腹也水從橋東又合南峽一溪
東向而去東北合軟橋下流出北板橋而東與盤江合
其南峽之溪則自大水塘南山嵐洞來二溪一北一南
皆透石洞而出亦竒矣越南板橋南一里溯南來溪入
南峽轉而西行峽中又二里則有壩南北横截溪上其
流湧壩下注濶七八丈深丈餘絶似白水河上流之瀑
但彼出天然而此則人堰者也壩北崖有石飛架路旁
[005-69b]
若鷁首掉虚而其石分竅連枝玲瓏上透嵌空凑合亦
突崖之一竒也又西三里路縁北崖而上西越之而下
共半里山廻水轉其水又自南向北而來者其先東西
之峽甚束至是峽之成南北者漸寛又循溪西崖南向
行一里南踰一突觜則其南峽開而盤成大塢南望有
石梁横跨溪上半里度石梁而東遂東南上坡始與南
來之溪别東上半里過一村又東半里轉而南稍下共
半里踰小溪而上過趙官屯遂由屯村北畔東南入塢
[005-70a]
二里復上嶺一里轉峽處有水飛墜山腰循山觜又西
轉而南半里隨峽東入又半里峽中有水自東峽出即
飛瀑之上流也小石梁跨峽而南石碑剥落即丹霞山
建橋記文也由橋南西向盤嶺為大水塘之道由橋東
向溯水而入其下峽中箐樹䝉宻水伏流扵下惟見深
緑一道迤邐谷底又東半里内塢復開中環為田而水
流其間路循山南轉半里入竹樹間有一家倚山隈結
廬下瞰壑中平疇而棲予以為非登山道矣忽一人出
[005-70b]
呼予由其前稍轉而東且𨗳予東南登嶺乃下耕塢中
去及予躋半里復西入樵徑其人自塢中更高呼稍東
遂得平道其䖏四山廻合東北皆石山突屼而余所登
西南土山則松隂寂歴松無挺㧞之勢而偃仆盤曲雖
小亦然遂藉松隂以手掬所携飯摶而食覺食淡之味
更長也既而循坡南上者半里又入峽西上者一里又
南踰坳脊間半里其坳兩旁石峰東西湧起而坳中則
下䧟成井灌木叢翳其間杳不可窺已循東峯之南又
[005-71a]
轉而東南盤嶺半里其兩旁石峯又南北湧起而峽中
又下䧟成窪又稍轉東北路成兩岐一由北踰峽一由
東上峰余不知所從乃從東向而上者其兩旁石峯復
南北湧起半里陟其間漸南轉又半里南向躋其坳則
兩旁石峰又東西湧起越脊南始見西南一峯特聳形
如天柱而有殿宇冠其上乃西南下窪間半里復南上
岡脊廻望所越之脊有小洞一規其門南向其西有石
峯如展旗其東岡之上復起亂峯如湧髻而南岡則環
[005-71b]
脊而西遂矗然起丹霞之柱焉其中廻窪下䧟底平如
鏡已展土為田第無滴水不堪挿蒔由岡西向躋級登
峰級縁峯西石崖其上甚峻已而崖間懸樹宻䕃無復
西日之爍直躋半里始及山門其門西北向而四週籠
罩山頂時僧方種豆隴阪間門閉莫入乆之一徒自下
號照/塵啟門入余遂以香積供既而其師影修至遂憇
余閣中而飲以茶蔬影修又不昧之徒也時不昧募縁
安南影修留予乆駐且言其師在必不放余去以余乃
[005-72a]
其師之同鄉也予謝其意許為暫留一日
初二日甚晴霽余時徙倚四靣凭忩逺眺與影修相指
㸃其北近山稍伏其下為趙官屯漸逺為普安城極逺
而一峯危突者八納也相去已/百里其南稍下而横脊擁其
後為山嵐洞極逺而遥遥隠隔者樂民所之南與亦佐
縣為界者也其西墜峽而下為大水塘塢中自南而北
山嵐洞之水北出南板橋者也隔溪則巨峯排列亦自
南而北所謂睡寺山矣山西即亦資孔大道而嶺障不
[005-72b]
可見其東僅為度脊上堆盤髻之峯稍逺則駢岫叢㳫
迤邐東北去為兎塲營方頂山之脉者也山東南為歸
順土司普安籠土司之属/與粤西土司同名越其東南為新安二所黄草
垻諸處與泗城接界矣是日余草紀閣中影修屡設茶
候供以雞葼菜藟漿花藤如婆婆針線斷其葉蒂輙有/白漿溢出花蕋每一二十莖成
一叢莖細如髪長半寸綴花懸/蒂間花色如淡桃花連叢採之黄連頭皆山蔬之有風
味者也
初三日飯後辭影修影修送予以茶醤粤西無醤貴州/間有之而甚貴
[005-73a]
以鹽少故而是/山始有醤食遂下山十里北過趙官屯十里東北過
南板橋七里抵普安演武塲由其西横嶺西度一里望
三一溪北來有崖當其南知洞在是矣遂下則洞門北
向迎溪前有巨石坊題曰碧雲洞天始知是洞之名碧
雲也土人以此為水洞以/其上有佛者為乾洞洞前一巨石界立門中門分
為二路由東下水由西入入洞之中則擴然無間水循
洞西路循洞東分道同趨南向十餘丈漸昏黒矣忽轉
而東水循洞北路循洞南其東遂穹然大闢遥望其内
[005-73b]
光影陸離波响騰沸而行處猶闇闇也盖其洞可入處
已分三層其外入之門為一層則明而較低其内闢之
奥為一層則明而彌峻當内外轉接處為一層則暗而
中坼稍束如門高穹如橋聳豁不如内層低垂不如外
層而獨界其中内外廻眺雙明逈然然從暗中向瞩其
頂又有一圓穴上透其上亦光明開闢若樓閣中函而
無從騰空而上也東行暗中者五六丈而出則堂户宏
崇若阿房未央四圍既拓而峻發彌甚水從東南隅下
[005-74a]
搗奥穴而去光從西北隅上透空明而入其内突水之
石皆如踞獅汎鳬附壁之崖俱作垂旂矗柱盖内奥之
四隅西南為轉入之橋門西北為上透之明穴東南為
入水之深竅而獨東北廻環逈邃深處亦有穴高懸其
前有眢窟下墜黒暗莫窺其底其上有側石環之若井
欄然豈造物者恐人暗中失足耶由窟左循崖而南有
一石脊自洞頂附壁直垂而下㾗隆起壁者僅五六寸
而鱗甲宛然或巨或細是為懸龍脊儼有神物浮動之
[005-74b]
勢其下西臨流側石畦每每是為十八龍田由窟右循
崖而東有一石㾗亦自洞頂附壁直垂而下細紋薄影
是為蛇退皮果若遺蜕粘附之形其西扳隙而上則明
忩所懸也其忩高懸二十丈峻壁峭立而多側㾗錯鍔
縁之上躋則其門擴然亦北向而出縱横各三丈餘外
臨危坡上倚峭壁即在水洞之東但上下懸絶耳門内
正對矗立之柱柱之西南即橋門中透之上層也余既
躋明忩旋下觀懸龍蛇脱仍由䂬橋下出飯扵洞門石
[005-75a]
上石乃所鐫詩碑㳺人取以為臺以供飲饌其詩乃張
渙沈思充者詩不甚佳而渙字極遒活可愛鐫碑欲垂
乆逺而為供飲之具将磨漶不保矣亟出紙筆録之仍
入内洞欲一登䂬橋上層而崖壁懸峭三上三却再後
仍登明忩東南援矗柱之腋透出柱南平視䂬橋之背
甚坦而近但懸壁無㾗上下俱無扳踐咫尺難度于是
復下而出洞日已下舂因解衣浴洞口溪石間半載夙
垢以勝流浣濯之甚快也既而拂拭登途忽聞崖上歌
[005-75b]
笑聲疑洞中何忽有人廻矚之乃明忩外東崖峭絶處
似有人影冉冉余曰此山靈招我不可失也先是余聞
水洞之上有梵龕及至索之無有從明忩外東眺層崖
危聳心異之亦不見有扳縁之跡及出水洞覓路旁有
小徑隠現伏草間又似上躋明忩者以為此間乃斷崖
絶磴耳不意聞聲發閟亟廻杖上躋始向明忩之下旋
轉而東拾級數十層復躋危崖之根則裂竅成門其門
亦北向内高二丈餘深亦如之左有旁穴前透多裂隙
[005-76a]
垂楞僧以石窒之為室右有峭峽後坼上頗氤氲盤結
而峻不可登洞中有金仙三像一僧栖其間故㳺者擕
樽罍就酌扵此非其聲余将茫茫返城不復知水洞之
外復有此洞矣酌者僕從甚都想必王翰林子弟予過
眺而過之下山循溪溯流二里有大道即南門橋遂從
南門入躡山坡北行城中荒敝甚草舎離離不復成行
東下為州署門廨無一完者皆安酋叛時城破鞠為丘
莽至今未復也出北門還抵逆旅是晩覓夫不得臥按/君
[005-76b]
是早反/轅矣
初四日覓夫不得候扵逆旅稍散歩北寺惟有空樓層
閣而寂無人焉乃搆而未就者還悶悶而臥
初五日仍不得夫平明微雨既止而雲油然四布是日
為端午市多鬻蒲艾者雄黃為此中所出然亦不見巨
塊市有肉而無魚余悶坐逆旅囊中錢盡不能沽濁醪
解愁回想昔年雉山之樂已分霄壤
初六日夜雨逹旦夫仍不得既午遇金重甫者麻城人
[005-77a]
也賈而儒索觀予諸公手卷為予遍覓夫竟無至者
初七日囊錢日罄而夫不可得日復一日不免悶悶是
日金重甫言将往荆州余為作書寄式圍叔下午彼以
酒資奉雖甚鮮而意自可歆
初八日候夫雖有至者而惡主代為掯價即符也錢為
所竊去力阻以去下午得騎亦重價定之無可奈何也
余所遇惡人如衡陽刼盗狗塲拐徒併此寓竊錢去者/共三番矣此寓所竊初疑為騎夫後乃知為符主也人
之無良如此夫刼盗拐徒無論如南寕梁冲宇寳檀僧矣/併此人俱有害人之心予以萬里一身脱其虎口亦幸
[005-77b]
初九日平明以行李付騎别金重甫乃行是早雲氣穠
郁從普安北門外第一溪橋北循西峽入過稅司前漸
轉西南皆溯小溪西岸行西山崇隆小瀑屢屢從山巔
懸注南五里始西南登坡是為雲南坡初二里稍夷又
一里半甚峻過一脊而西復上坳共一里為馬鞍嶺越
而西遂循嶺西向西南行于是升降在嶺頭盤折皆西
南俱不甚高深五里稍降塢中為坳子哨先是毎處有/打哨之苦此
為第一哨今纔奉憲禁/并扵一處過無問者又南越一坳大雨淋漓仍前升
[005-78a]
降大峯之西冐雨又十五里而至海子舖山塢稍開頗
大中有水塘即所謂海子也有小城在其南是為中火
舖普安卄二哨俱扵此并取哨錢過者苦焉先各哨分/取今并取
於/此哨目止勒索駝馬担夫見余軰亦不甚阻撓余乃入
城飯扵市復出南門南向登山五里遇駝馬方牧扵山
坡雨復大至余乃先行升降高下俱依東大山而南兩
旁多眢井墜坑不辨水從何出又五里為大河舖有水
自舖東平㵼坡下漫流峽中路隨之而南天乃大霽忽
[005-78b]
雲破峰露見西南有山甚高土人云/為黒山雲氣籠罩時露一
班直上與天齊望而趨五里大河之水已漸墜深塹似
從西北坼峽去路東南縁嶺透峽東下則山環塢合間
中窪為塘水滿其中而四靣皆高不知出處又東透坳
下塢間又復窪而成塘與前雖有高下而瀦水莫洩同
之又東縁南峯而轉越其東則東塢大開深盤逺錯千
塍環壑扵下度其地在丹霞山南山嵐洞西南余謂壑
底水即北透山嵐者徴之土人云西峯下有入水洞水
[005-79a]
墜穴去不知所出從西峯稍下共五里是為何郎舖越
舖南又上嶺仍依東嶺行廻望雲籠高峯已在西北時
出時沒興雲釀雨皆其所為雖山中雨候不齊而衆山
惟瞻其馬首者循東嶺南下峽中有溪自南而來溯之
行其東岸共五里路忽由水渡西岸而暴雨漲流深湧
莫能越方欲解衣赴之忽東山之上有呼者戒莫渡招
予東上嶺行余從之遂從莽棘中上東嶺已得微道隨
之南二里得北來大道果從東嶺上降者盖渉溪者乃
[005-79b]
西道從嶺者乃東道水涸則從西水漲則從東也西流
之中有一線深坑涸時横板以渡兹漲沒無影非其人
遥呼幾不免凴河之險矣從東嶺下一里則大道西瀕
溪道中水漫數寸仍揭而溯之一里有石梁跨溪上其
溪自西南抵東山之麓至是横折而西從梁下抵西山
之麓乃轉北去盖其源發扵西南火燒舖西分水嶺按/志
分水嶺在普安西/南百二十里即此北流經此又北抵黒山何郎之南不
知所洩即土人亦莫能悉也石梁西麓有穴紛駢縱横
[005-80a]
如亦字故名其地曰亦字孔今訛為亦資孔乃土音之
溷也梁南半里即為亦字孔驛有城倚西山下而水繞
其東焉比至雷雨大作宿扵西門内周舖
  記游太華山
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兩岸平疇夾水十里田盡萑葦
滿澤舟行深緑間不復知為滇池巨流是為草海草間
舟道甚狹遥望西山繞臂東出削崖排空則羅漢寺也
又西十五里抵高嶢乃捨舟登陸高嶢者西山中遜處
[005-80b]
也南北山皆環而東出中獨西遜水亦逼之有數百家
倚山臨水為迤西大道北上有傅園西上五里為碧雞
闗即大道臨安寕州者由高嶢南上為楊太史祠祠南
至華亭太華盡扵羅漢即碧雞山南突為重崖者盖碧
雞山自西北亘東南進耳諸峯由西南亘東北兩山相
接即西山中遜處故大道從之上置闗高嶢實當水埠
焉南一里飯太史祠又南過一村乃西南上山共三里
山半得華亭寺寺東向後倚危峯草海臨其前由寺南
[005-81a]
側門出循寺南西上南踰支隴入腋共二里東南升嶺
嶺界華亭太華兩寺中而東突者南踰嶺西折入腋凑
間上為危峯下盤深谷太華則高峙谷東與行處平對
然路必窮極西腋後乃東轉出腋中懸流兩𣲖墜石窟
幽峭險仄不行此徑不見也轉峽又東盤山嘴共一里
俯瞰一寺在下壑乃太平寺也又南一里抵太華寺亦
東向殿前夾墀皆山茶南一株尤巨異前廊南穿廡入
閣東向瞰海然此處所望猶止及草海若濙濙浩蕩觀
[005-81b]
當更在羅漢寺南也遂出南側門稍南下循塢西入又
東轉一里半南踰嶺嶺自西峰最高處東垂下有大道
直上為登嶺道截之東南下復南轉遇石峰嶙峋南擁
輙從其北東向墜土坑下共一里又西行叢石中一里
復上躡崖端盤崖而南見南崖上下如峰房燕窩纍纍
欲墜者皆羅漢寺南北菴也披石隙稍下一里抵北菴
已出文殊岩上始得正道由此南下為羅漢寺正殿由
此南上為朝天橋橋架斷崖間上下皆嵌崖此復嶄崖
[005-82a]
中墜橋渡而南即為靈官殿門北向臨橋由殿東側門
下扳厓躡峻愈上愈竒而樓供純/陽而殿供元/帝而閣供玉/皇
而宫名抱/一皆東向臨海嵌懸崖間每上數十丈得斗大
平崖輙杙空駕隙成之故諸殿俱不崇巨而㸃雲綴石
互為披映至此始擴然全収水海之勝南崖有亭前突
北崖横倚樓樓前高栢一株撐空漾翠並樓而坐如坐
桅檣上不復有崖石下藉也抱一宫南削崖上杙木棧
穿石穴棧懸崖樹穴透崖隙皆極險峭度隙有小樓粘
[005-82b]
石端寝龕炊灶皆具北菴景至此而極返下朝天橋謁
羅漢正殿殿後崖高百仞崖南轉折間泉一方停崖麓
乃朝天橋迸縫而下者曰勺冷泉南踰泉即東南折其
上崖更崇列中止瀠坪一縷若腰帶下悉隤阪崩崖直
挿海底坪間梵宇仙宫雷神廟三佛殿夀佛殿/闗帝殿張仙祠真武宫次第連
綴真武宫之上崖愈傑竦昔梁王避暑於此又名避暑
臺為南菴盡處上即穴石小樓也更南則菴盡而崖不
盡穹壁覆雲重崖拓而更合南絶壁下有漪蘭閣址還
[005-83a]
至正殿東向出山門凡八折下二里抵山麓有村氓數
十家俱網為業村南即龍王堂前臨水海由其後南循
南崖麓村盡波連崖勢愈出上已過漪蘭舊址南壁愈
拓削一去五里黄石㾗掛壁下土人名為掛榜山再南
則廻崖突嘴巨石壘空嵌水折成壆南復分接屏壁雄
峭不若前而兀特離竒又開異境三里下瞰海涯舟出
沒石隙中有結茅南涯側者亟懸仄徑下得金線泉泉
自西山透腹出外分三門大僅如盎中空洞悉巨石嵌
[005-83b]
仄不可入水由盎門出分注海海中細魚溯流入洞是
名金線魚魚大不踰四寸中腴脂首尾金一縷如線為
滇池珍味泉北半里有大石洞洞門東瞰大海即在大
道下崖傾莫可墜必迂其南始得逶迤入即前所望石
中小舟出沒處也門内石質玲透裂隙森柱俱當明處
南入數丈輙暗覔炬更南洞愈崇拓共一里始轉而分
東西向東上三丈止西入窈窕莫極懼火炬不給乃出
上山返抱一宫問山頂黒龍池道須北向太華中乃南
[005-84a]
轉然池實在山南金線泉絶頂以此地崖崇石峻非扳
援可至耳余輙從危崖歴隙上壁雖峭石峯多稜懸躍
無不如意壁紋瓊葩瑶莖千容萬變皆目所未收素習
者惟牡丹枝葉離披布滿石隙為此地絶遘乃結子垂
垂外緑中紅又余地所未見土人以高逺莫知採鍳第
曰山間野藥不辨何物也扳躋里餘遂躡巔則石蕚鱗
鱗若出水青蓮平散竟地峰端漸側鍔而南惟西南一
峯最高行峰頂四里凌其上為碧雞絶頂頂南石蕚駢
[005-84b]
叢南墜又起一突峰高少遜之乃南盡海口山也絶頂
東下二里已臨金線泉之上乃於聳崖間觀黒龍池而

  記滇中花木
滇中花木皆竒而山茶山鵑為最山茶花大逾碗攅合
成毬有分心卷邊軟枝者為第一省城推重者城外太
華寺城中張石夫所居朶紅樓樓前一株挺立三丈餘
一株盤垂幾及半畆垂者重枝宻幹下覆及地所謂柔
[005-85a]
枝也又為分心大紅遂為滇城冠山鵑一花具五色花
大如山茶聞一路迤西莫盛扵大理永昌境花紅形與
吾地同但家食時疑色不稱名至此則實有紅艶果不
减花也
  記㳺顔洞
臨安府顔洞凡三為典史顔姓者所開名最著余一至
滇省毎飯未嘗忘鉅鹿也遂由省中南過通海縣㳺縣
南之秀山上一里半為灝穹宫宫前巨山茶二株曰紅
[005-85b]
雲殿宫建自萬厯初距今纔六十年山茶樹遂冠南土
又南抵臨安府城南臨瀘江此江西自石屏州異龍湖
來東北穿出顔洞而合郡衆水亦以此洞為洩水穴也
于是覓一𨗳㳺者扵城東接待寺顔洞大道當循城而
南度瀘江橋𨗳首從寺前隔江東北小路行遂不得渡
瀘江東觀三溪㑹合處由寺北循塘㟁東行塘東皆紅
蓮覆地宻不見水東北十五里度賽公橋水自西北來
東南入瀘又五里上山為金雞哨哨南瀘江㑹諸水由
[005-86a]
此東入峽峽逼甚水傾東抵洞口尚里餘望洞頂石崖
雙壁如門對峙洞正透其下重崗廻夾之不可得見求
土人𨗳入皆曰水漲流急此非㳺時若兩月前水涸可
不橋而入今即有橋亦不能况無橋耶橋非一處毎洞
中水深處輙架木以渡往例按君來㳺架橋費且百金
他費亦百金土人苦之乘普酋兵變託言洞東即阿迷
境叛人嘗出沒此遂絶官長㳺洞者余必欲一至洞門
土人曰須渡江南岸隨峽入所謂瀘江橋大道也始悔
[005-86b]
為𨗳者誤乃舎水洞覓南明萬象二陸洞從稍東下坡
復上山登頂東瞰峽江環峽東入洞門即在東峽下予
所登山處正與其上雙崖平對門猶為曲掩但見峭崖
西向湧水東傾搗穴吞流之勢已無隠形矣東北三里
踰嶺脊下山二里則極東石壁危聳如環半城下開洞
門北向余知有異從之直下一里抵峽中又一里半抵
東壁下稍南上洞門廓然上大書雲津洞盖水洞中門
也㳺顔洞以雲津為竒從前門架橋入出後門約四五
[005-87a]
里暗中傍水行中忽闢門延景其上又絶壁為環故自
竒絶余不能入其前洞而得之重崿絶巘間且但知萬
象南明不復知有雲津也誠出扵意外遂瞰洞而下洞
底水從西南穴中來盤門内而東復入東南穴去余下
臨水湄徑之水濶三丈洞高五六丈而東西當門透明
處徑可二十丈但水所出入直逼外壁故非橋莫行出
水西穴漸暗不可逺窺東為水穴處稍旁拓隔水眺之
中垂列乳柱繽紛窈窕復上出洞外上眺東南北三靣
[005-87b]
俱環壁無可上仍西出舊道北上山東一里踰嶺已陟
東壁廻環上嶺塢中東向一里其地南北各起層峰石
崖時突萬象洞即在北崖上乃𨗳者妄謂在南崖下直
下者一里抵南崖一洞東向高四丈水從中湧出兩崖
角起前對為峽水出洞破峽勢極雄壮盖水洞後門也
又東二里抵老䑕村問諸途人云萬象洞在西北嶺上
即前所從下山處洞甚深歴降而下底與水洞通余欲
更至洞門晩色已合去宿舘尚十里念此三洞慕之數
[005-88a]
十年趨走萬里乃至而叛夷阻之陽侯隔之太陽促之
𨗳人又誤之生平㳺屐斯為最阨矣
 
 
 
 
 
 
[005-88b]
 
 
 
 
 
 
 
 徐霞客逰記卷五下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