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吳中水利全書 > 吳中水利全書 卷二十五
[025-1a]
欽定四庫全書
 吳中水利全書卷二十五 明 張國維 撰
  記
 二百餘禩内水利紀文悉從貞䂥考載以徴今時之
 獻
 明
   楊榮重建武進孟瀆閘記宣德/八年
工部侍郎周君忱巡撫蘇常諸郡常之武進故有孟瀆
[025-1b]
 河閘以通東南漕運及商販之舟且溉傍近田數千
 頃歲乆閘壊公私病焉常守莫君愚圖改作之以役
 費繁重謀于周君議以克合遂發往歲節省税賦浮
 費以市材僦工礱石積漸至郡民皆歡欣趨事作於
 舊址之南丈餘其下先錯列巨貫以長松而後宜
 石焉東西石甃縱以丈計爲十有六崇以丈計爲二
 有五中廣視縱當八之一南北爲鴈翅狀以殺水勢
 中夾水石鑿以納懸板而上下之經始于宣德八年
[025-2a]
 九月畢工于是年之冬用徒匠以日計二萬三千七
 百六十木以株計八千九百石以丈計三千九百灰
 以斤計二十二萬磚以片計十有二萬始終董其役
 者知縣朱恕也
   張洪常熟縣重濬七浦塘記正統/二年
嘗見古之言水利者或鑿渠以灌溉或破堰以宣洩用
 雖不同各隨其地地之高者非渠不可爲田其下者
 則無用其瀦水破堰宣洩乃其宜也江南之蘇松東
[025-2b]
 瀕大海猶中原之兖州也禹之治水先於冀州君親
 所在不得不致其急其次遂及於兖九河既道然後
 及于諸州以地勢東南下西北高也蘇松當東南之
 衝衆流争入於海必有所停蓄故瀦水之澤甚衆大
 者爲震澤次者爲陽城巴城雉城諸湖下流壅塞水
 不宣洩無以灌溉雨甚則有漂没之患民甚苦之縣
 令郭公南察知其然躬履其地窮其源委以七浦塘
 可泄陽城湖之餘波尤涇可導巴城之水至于七浦
[025-3a]
 同入于海歲旱則分其支流以灌崑山常熟二縣之
 田澇則逕入于海民無墊溺咸懐其惠謁文以紀其
 績予聞當官任事惟公無私者克濟厥功公則民服
 無私則不牽制於物何往非善何爲不成郭公窮究
 事理不惑人言政予所謂公無私者故其濬尤涇七
 浦有合於穿渠灌溉之利導陽城巴城之水有加於
 破堰宣洩之功然皆誠心愛民非如昔人爲功利而
 爲之者論者不可不知也
[025-3b]
   吳節鎮江重開漕河記天順/三年
鎮江邊臨大江通江有河舊名京口有閘有壩南通常
 郡地名奔牛亦有壩有閘皆潛通潮汐以濟漕舟本
 朝洪武初舟經此者尚衆比年淤塞不通重載之艘
 多從孟河出入必繇大江風濤不測每致顛隕天順
 改元朝廷欲于丹徒七里港開道以接舊河詔下巡
 撫大臣勘議時左副都御史崔公恭躬臨其地乃偕
 巡按御史鄭祐鎮江知府林鶚親詣七里港相其地
[025-4a]
 勢載詢父老咸以爲宜止浚舊河則工用較省具疏
 以聞上可其奏於是以常蘇三萬人自京口起至奔
 牛計百六十里各委官分領督浚復懼有損民居令
 河岸惟仍其故崇者深丈餘卑者深八尺又設法得
 公餘白鏹九百八十兩俾修砌京口甘露呂城奔牛
 舊閘於郡城西南二門各置浮橋以通往來於朝陽
 門外増建新閘以防水涸經始于是年春正月甫三
 月而訖工崔公等屬節爲之記
[025-4b]
   錢溥松江府重濬蒲滙塘記天順/三年
吾松西北窪下則自太湖入澱山湖經吳淞江以入海
 東北高仰則受杭湖之水達黄浦以入海然旱惟東
 南受病其患小水則西北列郡無所歸洩其患大吳
 淞江自勝國末湮塞迨今稍遇淫雨即成一壑財賊
 虧民艱食矣天順三年都憲崔公巡撫東南首詢水
 患以松爲尤甚乃舉府判洪侯景德暨二縣尹楊昕
 李紋治之侯等相視以爲江之故道雖濬必合莫若
[025-5a]
 從新地鑿之力易爲而功不壊起自大盈浦東至吳
 淞江巡司計二萬二千丈又自新涇西南至蒲滙塘
 入江計四千丈濶皆一十四丈深皆二丈而低鄉之
 潦可洩東北則自曹家溝平地鑿至新塲計三萬餘
 丈深濶皆與江同又自華涇塘六磊塘鶯竇湖烏泥
 涇入浦而高鄉之旱亦免噫亦勤矣哉用工總三萬
 五千民雖勞而不怨則圖本垂永之計孰愈于此
   范純嘉定縣重修滬瀆龍王廟記天順/三年
[025-5b]
滬瀆龍王廟者祀吳淞江之神也吳淞江爲太湖咽喉
 吐納湖水且資以溉田而民食頼之以足江界今崑
 山嘉定上海三縣而淤塞不通已百四十餘年故澇
 無所洩旱無所捄水患滋甚民食屢艱天順二年都
 察院左副都御史崔公巡撫南畿咨詢民隱首及平
 江嘉定縣尹龍君晉力請治之公是其議即率君親
 臨其地觀視咨嗟遂檄三縣各出夫一萬擇日興役
 且責成於君君至止爲二邑倡迺選夫長迺立藁舍
[025-6a]
 迺賑錢米迺時作輟子來雲集歡喜趨事始於庚辰
 春二月至三月而畢功夫工計一百九十八萬米石
 計二萬七千錢文計二十萬五千江深一丈一尺濶
 十丈二尺長起夏駕口至孫基浜共長一萬三千七
 百一丈江復通流迤邐入海而神之靈將日昭赫其
 祀事亦有所託而相爲無窮也余因代輿人之誦而
 爲之記
   潘暄松江府新鑿都臺浦記天順/四年
[025-6b]
都御史崔公巡撫畿甸咨詢利病謂農畆所資水利爲
 急惟松郡上海東南有田萬頃歲入萬石舊有曹家
 溝蜿蜒横亘浦之左右里凡百十二區計一十有六
 人民數百萬家引潮灌田素爲生業淤塞日乆民食
 用艱先是郡侯葉公邑令李君欲事疏鑿以瀕歲荒
 歉未果兹遇都臺下采民言遂選郡判洪公景德職
 司其事率夫萬有五千統制千夫長若干名百夫長
 若干名調度勞來翕然趨事時以兼疏吳淞江統夫
[025-7a]
 幾二萬仍分委監司副使襄其事事始于天順四年
 正月二十六日畢工於四月八日河之長計三萬餘
 丈濶一十餘丈深二丈於是萬姓交懽忘其勞勩目
 之曰都臺浦云
   王㒜吳縣興築西華石塘記成化/八年
具區之水浸五湖際四郡夫自禹功底定而歴代因之
 以爲利川分𣲖别瀦滀溉灌爲郡邑者茍知導民使
 服田力穡則决渠爲雨荷鍤成雲長我禾黍以衣食
[025-7b]
 兹土者常源源而不竭矣抑或昧焉濬之無其方防
 之失其備則亢或致焦窘庳或成汙澤向所謂利乃
 反爲害此西華石塘之所爲作也西華在吳邑西南
 兩舍許其地瀕湖環五千畆皆沃壤獨以無防止水
 驚風駭浪日三靣至漱腴成瘠民罔攸濟則相率以
 告于邑時京兆雍君泰爲令特軫念焉重以成化壬
 辰之秋霪雨彌旬吳越諸州多被菑而所謂西華者
 特甚君乃惻然躬履其地審視咨度揆日庀徒役工
[025-8a]
 于水利所及之民採石于湖中旁近之山凡廪食之
 費皆取諸公帑羡錢而毫末不以事䂓以癸巳二月
 肇工葢閲月而成凡爲塘三千一百丈有竒博其趾
 廣十尺而殺其上得廣八尺高如其上之數自其東
 禇山望之圍環綿亘以屬于其西淋峰之麓所謂五
 千畆者皆在所畢䕶以保其故壤尤加闢湖壖之地
 得二百畆以斥爲新畬塘成而是夏復澇而西華之
 民芟耨自如雨蓑風笠歌呼隴畆間以爲吾農之所
[025-8b]
 以得遂西成之望者皆君之惠也盍記之邑諸生吳
 鳴翰氏遂疏其事來請記予聞之善爲政者惟在因
 民之所利而利之也葢水土本天地自然之利以養
 人者也然常待人而其利始博不然則求利未得而
 害已爲民病矣此白渠之興利偃虹堤之捍患之所
 以有聞於後世也然昔猶二事也君一舉而兼得之
 不惟無患而且獲利不惟爲備於一時而且垂惠於
 悠乆使此石不泐則魏史起所謂仁智之可法者豈
[025-9a]
 獨河内之民之有頼哉君名㤗字世隆其治邑多著
 勞績如鑿穹窿山渠以溉上田置牐以滀洩水皆利
 民事也宜牽聮得書遂爲之書
   黄體勤常熟縣趙段築圍記成化/十年
國家財賦重於東南水利所以出乎財賦而隄岸所以
 障乎水利水得其利則生齒以養百用自充而政化
 可行禹貢聖人開田賦必極夫疏河導江之功而敷
 聲教訖於四海其經世之意見矣蘇天下大郡常熟
[025-9b]
 又蘇之大縣也地處下游古號澤國趙段一圩尤其
 最下隄創宋元間乆而盡圮無復存者湖田悉爲巨
 浸歲屢不秋逋租者日以就困民空其居以徙有司
 艱於理成化乙未春民告於縣縣上其狀於廵撫都
 憲畢公亨巡按御史戴公縉僉爲民憂乃調度所征
 之材以昌其邑而謀於治水僉憲吳公㻞曰受朝廷
 特命之嚴寄吳越民事之重綱紀振肅繫焉尚可隳
 怠乎授其機宜於郡判何君唐何君曰專農桑以牧
[025-10a]
 民民瘼未瘳豈善牧者哉遂責成於縣尹蘭君玉君
 屬父老以諭意或曰計一方之所利不能償其所費
 乗百年之埀緒未可必以成功君曰圖之不見者其
 謀遠忘小利者其效大衆皆感悟於是財獲于官力
 借于民抑聚歛也伐石於山運土於陸因地利也量
 田授役獲利者倍出其工隣壤者半焉均徭役較人
 力多寡以爲尋尺驗土築虚實以稽勤惰課章程也
 隄之袤延亘數里丈一千有竒用木爲橛橛之内編
[025-10b]
 以竹甃石爲址而高與土等上廣八尺而下加三之
 一固基本也隄之形逶迤若環帶然其外則種以崔
 葦茭蘆殺水勢也又懼其塞之難而潰之易豫爲設
 備永乆也木以萬計竹倍差於木石以舟計及二千
 艘錢榖之需累鉅萬有竒工役則五萬三千有竒用
 雖夥而民不見擾也始工於是歲二月廿六日乙巳
 告成于三月廿九日丙子功之成何其速哉于是沮
 洳之鄉變爲禾稼流徙之民相續而還歲已登而賦
[025-11a]
 無愆期澤之及何其溥耶夫治水必始下流趙段之
 水既治則衆流不勞而治治之施又何其知所先務
 耶嗟夫善治水者必得夫治民之道善養民者必頼
 夫治水之功君子建水利以阜乎民猶得民心以治
 乎水水濬其源而防其流則利豐民順其性而防其
 情則俗美爲政之道端在是矣使後有繼今而作者
 恒如今之繼乎古水利源源而不竭則國家億萬年
 享貢賦之供而民亦億萬年漸河渠之利矣諸公之
[025-11b]
 清德與是水想悠乆而有光焉是宜民樂之不已而
 形諸歌歌曰隄之未築田混于湖居者以徙賦者以
 逋隄之既築湖潤於田徙者以還逋者有年噫嘻長
 隄屹乎天作伊誰之功臺憲民牧田稼芃芃湖水溶
 溶百千萬祀澤流無窮
   祝灝蘇州府新建水利分司記成化十/七年
蘇地名本吳國秦改爲郡歴代建置沿革不一入熙朝
 爲畿内大府葢其地方千里統轄七縣東衘巨浸西
[025-12a]
 挾具區北枕大江南界浙水山川城郭聮絡分布舟
 航輻輳民物阜殷户口田糧甲於天下國用倚爲根
 本四方頼之以濟實東南都㑹也然在江湖之間厥
 田下下厥土塗泥百榖之全資農力而農之首務在
 于固隄防謹疏溶以備蓄洩則水之於田爲利而不
 爲害雖遇天時欠順旱澇相仍而農之耕溉自如無
 妨稼穡力不勞而歲常登所謂有備無患也然亦在
 乎司農于長民者法制禁令之嚴勸課提撕之至庶
[025-12b]
 克有濟異時上無專任下無法守凡遇災傷緩急無
 備加以鄉豪武斷里悍憑陵横歛苛征侵漁掊尅疲
 農告病逋負流亡積沴成災莫之救藥坐是淪胥葢
 亦乆矣成化辛卯秋九月兩浙海鹽上海諸處颶風
 大作潮水湧漲墊溺居民畜産不可勝計時巡撫都
 御史滕公深以是方水利無官專理馳驛奏請上命
 簡拔廷臣任之于是當軸以内臺監察御史吳公應
 詔陞浙江按察司僉事專管蘇松常鎮杭嘉湖七
[025-13a]
 府衛所地方河道水利特賜璽書以行公既蒞止按
 部相宜復自建議得請于上府縣亦各設官一員分
 理聽公提督可謂事之重而任之顓矣先是蘇郡原
 無衙門公每按臨靡有定止郡守劉公曰是闗治體
 不可缺也乃集僚屬擇吉地於治之西高明𢎞敞營
 建攸宜於是聚材鳩工卜日就事前蓋重門中建㕔
 宇後作寢室貫以穿堂翼以旁舍下至庖湢器用纎
 悉畢具又因取土鑿池引流種樹結亭于中以休燕
[025-13b]
 息凡房屋以間計者若干垣墻以度計者若干䂓模
 整飭體勢崇嚴乃表其額曰水利分司以奉璽書停
 憲節足以聳具瞻而臨衆庶革因循而新號令名實
 稱矣經始於成化十一年之春落成于是年之冬上
 不煩而下無擾吴公嘉之僉謂不可無述以詔後來
 適余養息丘園固請執筆切惟王政所重莫先民食
 而倉出于農農資于水水得其用利莫大焉誠在治
 理之人何如耳葢得其人則興非其人則壊所以朝
[025-14a]
 廷慎擇良才授以憲職所在兵民悉受約束而凡綱
 維調度舉措勸懲皆得便宜從事良法美意至矣維
 公練達老成亷能周慎宜于厥職輿論攸歸無庸置
 喙然而開先繼後去代交承理皆當備載是用直書
 備錄勒之貞石使知是司之建創自公始而來者得
 有考據于踵美揚休嘉惠斯邦永永無替庶不負
 上之委任與三公建立之意滕公名昭字自明汝州
 人吳公名㻞字廷玉豐潤人劉公名瑀字汝器蠡縣
[025-14b]
 人皆生出賢科職風憲而膺重寄於斯云
   尹直宜興縣開鑿後袁河碑記成化二/十年
宜興邑之西有巨浸曰九渺瀰踰舍許邑之山亭八鄉
 泊鄰邑溧陽所屬水道所必繇公私商旅之舟浮亂
 沿泝卒值風濤覆溺漂潰乃成化癸卯夏袁侯道以
 名進士再調來尹顧西九之南有古鶴鸛漊積淤成
 陸其東復有小河達縣城南惟中隔澗北土干兩村
 僅十里耳侯曰苟闢此成河上泝洴浰淹下達小河
[025-15a]
 將不知西九之害乎遂具圖白之上官即計徒庸辨
 高下其最下而易濬若鶴鸛漊者人一尺有五寸南
 華淹者人一尺稍高而難鑿若澗北村者人五寸土
 干村者人七寸凡役夫二萬五千爲河長一千五百
 四十餘丈廣爲尺二十深視廣僅二之一兩岸各廣
 十尺復搆二十六橋于河上以通阻絶而小流小河
 亦疏濬之其開毁官民田百八十畆有竒皆公償其
 值而别均其税自始事至訖工甫匝月而河成遐邇
[025-15b]
 永頼頌聲載道咸曰漢袁玘令兹邑常搆長橋以利
 渉千載之後乃復有今若侯姓與玘同因命之曰後
 袁河云
   錢福上海縣捍水隄記𢎞治/六年
吳故多水患而近時尤數且甚皇上宵旰兢惕時鄞進
 士董君鑰出尹上海進父老諏便宜得䇿曰邑分東
 西鄉高下逈絶東抵海障類高亢患旱利於濬西跨
 五湖鍾震澤下流類卑窪患潦利於防故嘗有濬防
[025-16a]
 之令矣役弗鈞而力偷䂓弗定而文玩患自若也夫
 濬則擇其人嚴其戒而已而防爲艱請以民之義而
 力贍者督其役且令履畆計防程其工而分督之地
 濶而防遠者多爲畛以拒漫延使食其地者各效力
 而無勞於官役於官者官食之而食之所出處之以
 權於廪藏無損也又曰農罔穫冬愈隙矣毋俟春溢
 弗及也且因而食之有助歛不給之義焉白巡撫何
 公鑑詳授以區畫之方埤闕之計勸懲之典而聽其
[025-16b]
 行且令曰凡吏吳者式是䂓浙臬僉事雷公旃亦偉
 而許之君於是躬率水利縣丞馮經相利庀材如其
 䇿築之應期而成袤延百餘里其崇視凶歲漫迹加
 尺者三其廣加崇尺者三其側植楊挿茭以䕶之其
 障而築之也折竹織蘆而匝之以幹其材悉出於官
 凡奪田益隄而妨于藝者官計其地而均其賦既而
 有以水患聞者上乃命工部侍郎徐公貫率其屬主
 事祝君萃大舉濬防於是何公以下至于董君皆與
[025-17a]
 之君子謂是役也先國之謀而上合焉預民之患而
 下樂焉創于一邑而四國則焉成於羣議而若出一
 人焉惟患是捍而饑則賑焉不可泯也乃碑於其地
   楊循吉白茆疏渠長洲縣義官題名記𢎞治六/七兩年
    長洲縣僉夫往役/于常熟縣白茆塘
具區之水東北折而入海則必宿於長洲而後得達故
 是邑大抵皆水也夫水受焉而有歸乃不爲災是以
 當治最急然繇是抵海越鄰尚百里不流不導無所
[025-17b]
 於壑則不獨治以自利亦明矣𢎞治之二年天子以
 進士邢侯纓來撫兹人先是三吳水歴治且八十載
 防壊渠塞荒以歲繼侯汲汲輸賑補救百方民幸免
 於轉徙而終以爲非遠圖每欲大决一邑之水而東
 之顧境有畫焉不可也七年侍郎徐公貫以上命至
 大發列郡之士盡去水害而以白茅塘爲之首塘在
 常熟受長洲諸湖而達於海兹所謂下流之當治者
 也治則均利而邇其土者尤甚於是邢侯任其事加
[025-18a]
 力妙選義官之有材諝者得某等三十七人畀之人
 二萬使分作焉明年二月功成自芝塘至于廟灣積
 沙盡决迅流飛疾繇蔽者觀之則役不在境苦驅氓
 以他救而不知白茆通則長洲先被其利固侯素議
 然也凡侯于是役慨焉爲諸邑先竟能假隣以自濟
 因衆而有功然則其于理水與人咸哲而善其道者
 歟及其成也則又曰吾無勲諸人焉爾茍不以一名
 永其傳則櫛風沐雨之勞旋踵不聞後不可使也於
[025-18b]
 是以具石請噫是真循良美意不可辭乃文其畧
 而人人列焉
   楊循吉支塘疏渠吳縣義官題名記𢎞治六七/兩年吳縣
    僉夫往役於/常熟縣支塘
江之南比歲大水稼用弗登民飢榖翔公私告竭有獻
 謀于朝者曰三吳之饒其惟外府而以鉅海爲壑水
 不克下乃災于農請决之便語聞皇帝以爲然於是
 以工部侍郎徐公貫兼都御史治其事既至籍丁壯
[025-19a]
 十二萬人將盡導具區之流注諸東儲糧授界經始
 有期圖用古役法以伍什百千長其人顧吏少不可
 以署無所屬僉曰民有以義顯而仕服者亦吏也凡
 其人多故家子有恒心用之庶其濟乎從之郡以下
 邑徴用厥良惟時吾吳實將發萬五千人以往長之
 者當用二十八人縣大夫鄺侯璠乃汰衰升壯斥愚
 進敏簡拔登數俾行視役分地得常熟之芝塘用能
 協力諧志無懈晨夕督促提調咸中程度以𢎞治八
[025-19b]
 年二月功成侯乃建綵斾列金鼓躬迓於郭外宴享
 有序百瘁咸澤初役之興憚往者衆既而多以疾祈
 中輟侯一折以大誼不聽且約列名于石以爲旌至
 是惟言之圖踐請於都臺許焉而予受命當書夫是
 役也除沴召豐光復禹績功利博大實聖朝之盛事
 天下莫不手額爲生人慶顧得預力其間而獨非榮
 歟雖然匪載則後罔聞是猶無遭也而侯於此乃能
 敦信崇讓以彰下之勞遂使一時駿奔之士得以垂
[025-20a]
 聲邑中永永無極葢一舉而三美咸具其樹立宏遠
 抑可因是而知其大畧焉侯癸丑進士任丘人至之
 半載威惠大行誠賢牧也
   吳瑞崑山縣重濬至和塘記𢎞治/九年
崑之至和塘肇宋至和初郡守呂公居簡爲之在當時
 有五利之説歴年彌乆而利物之功益倍近歲潮汐
 壅於輕舟輒膠邑城東西數十里爲尤甚嘗考禹貢
 三江既入震澤底定今三江故跡大非昔比不藉故
[025-20b]
 川舊瀆分殺其勢則震東傾西潰决四出吳民受患
 烏有巳時况其道繇郡城南下折入東北東北故道
 惟白茆七浦與兹至和分爲三支名入海要道白茆
 往歲不通朝廷嘗遣大臣爲疏濬之説者謂其功用
 與三江等而至和淺涸如故值姚公文灝以工部主
 事奉敕治水吳中顧兹當濬遂命府判陳侯暐知縣
 張侯即日召工計度東堰新洋江口西至九里橋
 爲丈凡若干爲工凡若干深一丈濶比于深十倍中
[025-21a]
 作水線制其高卑工則計日受直費錢凡若干悉出
 公奏請民徭餘儲自𢎞治十年十二月三日興役至
 廿又六日而畢先是陰雨彌月衆以凍冱爲憂及即
 事晴暖倍常風雪不作畚鍤克施群情歡洽張侯以
 公成績徴予記示久遠昔眉山蘇氏論吳中水患不
 咎諸天而惟咎人事之不修葢天時之變雖若有數
 頼人謀而勝之十常七八彼有不叅以人一惟委之
 于天是不究本之論也古之聖人贊化育參天地未
[025-21b]
 有不本于人事者若唐虞置虞官益掌山澤周禮
 以中士爲川師我國家川澤之任則領于冬官大司
 空今聖天子尤拳拳東南水利迺者從臣下之請特
 遣郎官往治其任公繇慎選而來至則延訪鴻碩講
 求源委荒陬僻藪躬自渉歴未嘗以耳目寄人謹其
 封防俾不得以妨農稼决其壅蔽而不逆其所取繇
 是迂談鑿論舉不足以奪其所見之真矣兹于至和
 一支闗係重大雖勞衆費財有所不計其知要哉而
[025-22a]
 陳張二侯復能一心同德竭力從事鳩工散則杜絶
 侵蠧實惠及民民忘其勞故能化梗爲通去害爲利
 不出旬月而事功成集皆可書也後之繼公者當時
 加濬治紹公休績豈惟兹水永永有頼亦因得以仰
 窺皇上叅贊之化益宏遠而無窮焉公又近治七浦
 功亦就緒以其事聮三支併書之姚公字秀夫江右
 人繇甲科進士陳侯字耀卿河南人繇鄉進士張侯
 字宗獻其地同於陳侯而甲科則與姚公同也
[025-22b]
   姚文灝重濬七鴉浦記𢎞治/十年
東吳泄水之大道三江之外蘇有三十六浦松有八滙
 常有運河十四瀆然自海塘作于東南而東江以塞
 松江以微水乃北折併于婁江而溢于七鴉白茅二
 浦故今之七鴉白茅在三十六浦爲最鉅而要近日
 大司空徐公受命治水拳拳乎此者有以也然白
 茆海口漲沙爲梗以非人力之可爲變而通之宜别
 有其道惟是七鴉獨無他妨且當陽城諸湖之衝而
[025-23a]
 入海又徑可恃以爲利也但其間亦頗爲村市居民
 所阨塞水性未遂余之有意于是也亦乆矣顧未有
 所儲不忍驅無食之民以就役𢎞治九年乃請于上
 設導河夫于沿江既又議收其值隨時募工十年始
 以斯詢於通判陳暐常熟知縣楊子器崑山知縣張
 遂籍二縣近浦之户得二萬五千三百人疏自尤
 涇東至木樨灣凡五千五百九十丈可旬有五日而
 成計工受直實用夫銀五千二百七十兩上濶如舊
[025-23b]
 而深倍之下闢直塘兩厓市肆所侵其濶倍舊决放
 之日衆流奔注而沙頭圍築之處日以崩頽水益洶
 湧郡人歡傳或有道予之績者然不知三子之勞也
 葢陳以職專水事晝夜經理雖監司以他務督趣至
 被譴怒不爲去楊則舊治崑山素達水道之要害而
 張又果于疏導之事是以動順而易成也成之日陳
 以紀述爲言予曰不足以煩作者乃自書其概如此
 云
[025-24a]
  袁褧曰𢎞治八年吳大水國計告乏少司徒徐公
  貫奉敕開濬白茆港水始有歸繼之者主政姚公
  文灝議築沙湖隄用治河卷埽法而事協濟迄今
  頼焉五十餘年來水災屢見大約二十年港浦堙
  塞水始瀦積汎濫議者云必開白茆港七鴉浦數
  支而災至稍可免然開濬之費浩繁殆難悦以使
  民乎正德初郡守林公廷㭿嘗一濬之嘉靖初巡
  撫李公充嗣奉敕開府太倉又一濬今又將其期
[025-24b]
  矣今歳之水時届沍寒不縮不涸歲歉已見意者
  開濬兹其時乎在掌國計者之所當急講也嘉靖戊
  申臘日識
   吳瑞崑山縣重濬十河功績記𢎞治十/一年
崑故澤國也鍾三江五湖之底其西納東吐晝夜不息
 實藉支川衆瀆有以分殺其勢也苟疏瀹之失宜則
 瀦積不流有入無出若盆盂既盈潰決泛濫禍延隣
 國匪直爲一邑之患而已昔之治水者往往致詳于
[025-25a]
 崑亦有以哉兹江右傅公潮以冬官郎中奉敕治水
 中吳公清材遠識博學而能文其視太宗伯體齋先
 生爲伯兄世稱大小傅先生云行縣至崑視崑之支
 流雖聮絡交錯而整然不亂深嘆前人經畫之精以
 爲不如是則邑無寧歲矣然通則利淤則害其得失
 是非瞭然易辨將欲大修水土之利于崑而崑民方
 脱水患之餘呻吟甫息生理未暢茍簡目前憚於動
 作因集父老于庭反覆開諭民始曉然趨令乃飭有
[025-25b]
 司經理財賦調役授地卜日而即事焉濬浦四曰大
 虞浦曰大石浦曰徐公浦曰顧浦濬涇五曰斗門涇
 曰羅莊涇曰尤涇曰横涇曰黄昌涇濬塘一曰至和
 塘其深濶丈尺視舊加倍復崇其隄防以絶旁嚙工
 給以直不以官使故畚鍤之興歡聲如雷共用夫若
 干萬人錢若干萬緡始事于𢎞治戊午十月歴己未
 庚申十二月而十功告成葢役止于農隙以最後畢
 工之日爲斷也董其役者知縣徐侯璁縣丞楊侯孟
[025-26a]
 竒而總之府判陳侯暐三君體悉公意程督固嚴而
 保愛之仁未嘗不寓于其中公則單騎往來旌勤勵
 惰提其宏綱罔有遺漏惟兹十河利博而害亦大故
 治之當最先其他川瀆闗渉稍緩分命旁近協力拯
 濟務俾通利若湖川塘地屬太倉當崐下流距海宻
 邇崑嘗爲其濬助故記亦見之公尤嚴盗河爲田之
 禁重其罰而悉奪其地還之官雖有請佃之説亦閣
 而不行矣三君以公成績爲崑民百世永頼相與伐
[025-26b]
 石徴予文爲記予嘗讀文正范公書有曰吳中水患
 昨開五湖泄去積水秋望可期是知治水要訣在河
 也復讀文穆范公記文有曰崑當具區之委必使縱
 塘衡浦疏瀹四出然後民得而稼之又知濬滌爲治
 水急務也公于崑之十河獨加詳焉將無小大一惟
 濬滌爲務其亦二公之見歟治甫三載連三稔百姓
 自輸恒賦外足以仰事而俯育室家相慶飽煖卒歲
 固天運之有常亦人謀有以勝之也即一邑而七郡
[025-27a]
 可類推矣曩予亦嘗承乏理北河事尋以病免葢北
 河以漕事爲重恒苦水之源不繼治法嘗先源而後
 委吳中以田事爲急惟慮水之委不洩治法嘗先委
 而後源南北不同故疏治亦不能以皆同予偶執筆
 記公偉績仰止丕休徒興執鞭之嘆若公者可謂不
 負聖天子付託之重者矣竊于簡末附已見以爲欲
 知河事者告焉
   倪岳常熟縣許浦塘疏濬記𢎞治十/二年
[025-27b]
四明楊君子器以名進士來知縣事孳孳治理事有病
 民者次第罷去惟是縣治濱海其東北有許浦塘上
 接梅李塘㑹昆承諸湖水以達于海在宋元時嘗立
 水軍寨建爲鉅鎮我明更置巡檢司以事防守歴歲
 兹乆海水衝坍至今海口以三十六里巡司三易其
 地浦爲潮沙所壅堙塞亦乆旱則潮汐弗通澇則沮
 洳弗泄民兩病之君軫于中思力濬治以工鉅弗穰
 未易事事適水部郎中新喻傅君曰㑹奉命來司水
[025-28a]
 政遂命治農丞趙祥者董其役民用胥勸役者子來
 于是濬許浦之壅者濶十二丈深八尺長四千三百
 二十丈有竒分占工作稍食稱事爲力易者人三尺
 爲力難者人一尺有竒工畢即釋不計早暮不踰月
 告成凡役二萬二千人有竒鑿地之紆者十有二所
 除兩崖積土以爲坦道植柳于兩崖之上俾土不善
 崩以蔭行者得舊石閘于雙墩移置海口俾啓閉以
 時蓄泄有節旱澇無虞易置巡司于閘上用便巡邏
[025-28b]
 復謂梅李實居上流水比不通舟行用阻仍以萬二
 千餘人濬之長六千一百三十丈有竒深濶減許浦
 十之二始濬許浦繼濬梅李葢自城東門抵海口七
 十里有竒凡爲工三萬三千有竒木石工之費僅二
 十緡有竒始工于𢎞治己未十一月訖工于庚申正
 月爲費省而成功速有如是哉邑人咸謂是浦之爲
 民病者幾五十年矣一旦頼焉令尹之力民享其利
 者將無窮乃建亭鑿石置諸閘上介邑庠生朱紳來
[025-29a]
 請紀予惟朝廷張官置吏惟以爲民故閭閻之下呻
 吟病苦率于親民者是頼而世之鋭者樂于速化既
 無意于爲民鈍者安于無爲又無力于爲民是以民
 病日深莫可告語若今許浦之役其事最重大其費
 最浩穰使非楊君篤于爲民傅君樂于從善欲求是
 浦底績不亦難乎孔子論政曰因民所利而利之擇
 可勞而勞之楊君其庶幾焉是用具書以告來者
   吳寛長洲縣興築沙湖隄記𢎞治十/二年
[025-29b]
周禮職方氏東南曰揚州其澤藪曰具區浸曰五湖今
 蘇郡在古揚州境内而具區即太湖也又在今吳縣
 境内獨所謂五湖者莫考其蹟然水所瀦輒數千頃
 以湖名者不知有幾豈即周禮之五湖耶或曰太湖
 中分爲五故名夫既曰具區不應複言五湖是必不
 然凡田之竝湖者既藉灌溉之利而風波衝激田塍
 輒崩則有浸淫之苦至於舟楫往來固擅乗載之利
 然而風波猝興港渚無避亦有覆溺之憂葢利害之
[025-30a]
 相倚伏如此湖之在偏隅者不必論若距郡城東二
 十里曰沙湖凡太倉崑山嘉定崇明之人之所必經
 者其廣袤各數十里横絶道上其北多腴田其中多
 舟楫人以爲患者尤甚旁有盗藪以行刼爲業客舟
 爲風波所阻集于岸下多不能免人益患之昔人欲
 築隄以捍水者乆矣皆謂土石所施無所附麗其功
 難成遂置之乃𢎞治丙辰工部主事姚君文灝奉敕
 來督水利始白于巡撫右副都御史朱公瑄謂隄可
[025-30b]
 築公往視之亦曰可築且曰是宜用卷埽法葢吾治
 河決時所已試者也謀既恊姚君乃專任其事先時
 君從工部侍郎徐公貫濬常熟江口獲葦利之占於
 民者充公用及是遂頼其濟一時夫卒盡力材用畢
 具功垂成而君移疾去矣今郎中傅君潮來代周行
 田野水利大興他日行至沙湖歎曰是隄之功其可
 已乎至是巡撫爲左副都御史彭公禮復勸相之而
 隄竟以完告其濶爲丈三長爲丈三百六十隱然如
[025-31a]
 城堅壯可乆而水勢汪汪安流成渠人皆稱便惟古
 土功之興春秋謹之大抵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則易
 爲功違之則難雖然又有難易焉孟子曰爲高必因
 丘陵爲下必因川澤葢言因其勢者則易也故世之
 捍水者未有不因于土之勢然非知乎水之性亦終
 于壊而已今夫沙湖爲隄既無所因可謂難矣顧其
 水湍悍特殺而抑之其漩洄演漾固無所滯此其所
 以竟成也彼梁作淮堰成而即壊惟障而塞之不知
[025-31b]
 其性爾水利之不行日乆行則有利焉然能去其患
 則利在其中如是隄然葢耕者無浸淫之苦則安於
 田畆行者無覆溺之憂則樂於道路賈者無掠奪之
 恐則保其貨財利何博於此是役也前守爲史侯簡
 今爲曹侯鳳皆經畫其事者若通判陳暐知縣劉珂
 鄺璠縣丞竇𦙍主簿喻秉則勞績並著皆可書者於
 是傅君使來請文刻石予郡人也喜水患之能去且
 知君之才操與姚君並美無忝於上命也遂爲之記
[025-32a]
 後之人尚謹視之以無隳其功云
   祝允明太倉州重濬湖川塘記𢎞治十/二年
水生於天行乎地而假人以治治無所用于私私則鑿
 物失其理而亂吾更以亂加之是益其亂也惟知及
 之而以仁守之勇成之則雖不必創作其績有以相
 時聖后而配古聖臣以康黎民何也得其理故也孔
 子稱舜禹之有天下也不與而無爲觀舜命禹禹盡
 溝洫力至胼胝八年若是謂無爲不與者耶爲不爲
[025-32b]
 咸以理理爲而爲雖甚勞煩焉猶無爲也天下之水
 十五在江南去禹踰三千年而三江失入震澤不定
 昔之議治者紛若聚訟繇范文正蘇文忠迨二郟單
 任等言人人殊至就其理而理之狹者廣之高者下
 之塞者通之不能異也則今日循故理成新功不以
 鉅微古今而間然爲之者其舜禹之事歟太倉州北
 數十里有塘曰湖川延袤九萬七千一百尺西分源
 於太湖歴婁江而下入巴城湖新塘以來滙東連小
[025-33a]
 塘子中貫石婆港以達劉家河海潮西突巴城東注
 清濁交嚙又劉家潮之緯州而西出者繇鹽鐵塘及
 湖川而定東北繇七子港而花浦而楊林塘潮之來
 亦及湖川而尼當地與時之㑹渾沙迎合淀壅澱洿
 可立而待傍田藉沃泄者頻病之天順間民沈定奏
 可下郡縣濬治時治塘面廣二百四十尺底半之隄
 深十有二尺輔隄之廣殺二尺潮歸支川傍田以利
 迨今乆且復淤東至堽身十里餘塘成夷壤草荄糺
[025-33b]
 盤小汛絶滴西至金雞河口亦僅沮洳民吳紀復奏
 可下郡縣濬治郡縣以役寡工薄稍疏陿中纔如溝
 無幾輒已漲平佃渉兼病歲庚申民吳賢等乃牒陳
 於今巡撫都御史彭公禮提督浙西水利郎中傅公
 潮乞裁治活赤民二公曰俞屬之治農府判陳君暐
 率州判黄君譜往相度得其理乃鳩州萬有五千夫
 崑山千二百夫挑抉塗泥導誘線路畚鍤任扉雲聚
 蟻運二公躬往視之初塘身既闢而兩岸相去直與
[025-34a]
 下等彭公曰是不然岸潰且復合塘之塞耳乃命削
 其亷隅俾夷而固啓役於冬十二月上旬訖事于明
 年春三月十三日凡濬自徐昌橋至於金雞之口八
 萬五千一百尺入崑山西段又六千尺靣廣一百尺
 底四十四尺深九尺尤以民造新州積勞日給導河
 官銀糜三千二百五十兩有竒于是水道流利而田
 野闢舟楫便租賦復上下頼之彭公命允明記其事
 允明民于郡郡大利病固無越水事竊嘗研究今昔
[025-34b]
 諸賢緒論愧愚暗無獲然妄謂理之一言貫萬有亘
 宇宙弗可易者有物於此失其理而亂無必更張復
 之而還治兹塘是也假令舜禹復起其於是能舍濬
 瀹而他爲乎大哉二公知及仁守而勇成之五行既
 陳六府惟修有以相后皇補天地葢有根柢所在在
 獨持一理以宰割百度故不以鉅微循而不鑿有爲
 而若無爲若禹之于虞也奚其異於乎勸今規來永
 古作者之澤以信吾民之刓鏤固小子幸願且承命
[025-35a]
 也不敢辭謹用鋪勒昭烈俾職于後者時消息以斯
 理將萬世是頼是役也承引而提挈者知府曹公鳳
 知州李侯端董涖于成者陳君專職之力及黄君也
   桑悦太倉州重濬湖川塘題名記𢎞治十/二年
湖川塘横亘於州其尾少接崑山縣漉潤數十里歲乆
 滯壅窪者沮洳萃杪平原有司被㫖欲濬因循功鉅
 弗果提督浙西水利工部郎中傅公按視之召所屬
 諭之曰水利民之命脉昔西門豹爲鄴令鑿十二陂
[025-35b]
 以利民時稱賢大夫司馬遷紀之以傳不朽全州之
 力津以大邑顧慊鄴邪棘鑿允宜令下荷鍤如雲庶
 民子來工興之中巡撫都御史彭公親履眺相示以
 勸懲工訖已命鄉進士祝君允明記其顛末矣公軫
 成功孔艱書告悦曰禮云后稷之爲烈也豈一手一
 足之力哉塘濬何所歸凡百執事效勞已乆先生當
 爲之暴白以勸來者悦聞老子云數其車無全車以
 車分數之曰輻曰輪曰軫曰益之屬不可枚舉合而
[025-36a]
 言之曰車而已總名彰則諸名隱理之必然者也今
 公總名已獲乃不自居而欲分數輻等其德之厚爲
 何如耶是役之興知府曹公鳳綱維有度翼以竟事
 治農通判陳侯暐身致于河疲病忘息櫛沐風雨膚
 功告成州判黄君譜崑山縣丞楊君孟竒分董工役
 勤勩惟均知州李侯端暨崑山知縣徐君聰繫念籌
 畫算金廪夫州判龔君詔吏目施㤗給散以公巡檢
 孫雄奔走鐫隋弗懈皆可數之以詔無極其叅事義
[025-36b]
 官糧塘耆老不能悉數宜拔其尤者書其姓名于碑
 陰衆議河所繇濬公實不得辭其總名
   陳琦滸墅永通渠記𢎞治十/二年
吳郡去城西北三舍許有名鎮曰滸墅濱臨漕河舟航
 所聚商賈所通驛使交馳紛紜填溢殆無虚時自永
 樂間通漕以來至景泰間朝廷設闗津以征商税每
 歲必命地官之亷勤幹濟者涖焉涖于是操拘縱之
 柄而時其啓閉遇夜則鑰之以防私渡其法舟之廣
[025-37a]
 狹徴賦之多寡按季而輸之民部其資國用也廣矣
 然皆視公署猶傳舍以積歛爲功績事裁損於利者
 咸莫之爲𢎞治十二年己未今地官員外郎頼公奉
 命以來凡百究心一以寛仁爲本如商之竹木過此
 者則曰此工曹已税矣不可爲之重征也聽其徑行
 仍謂往來小航容無斗斛例不納税者且與商賈舟
 鱗次放行其間豈無婚喪延醫診援危疾而時刻不
 可逾者能不苦于稽滯乎爰謀爰度乃即闗轄之防
[025-37b]
 命工鑿小渠以石固壘其修若干丈廣六尺餘僅容
 刀舟之度一時之農工漁樵婚喪之人行旅裹糧之
 輩晨夕往來無復艱阻于是人心欣躍感戴公德之
 至闗之父老相率踵予告曰頼公建此萬世永利良
 恐歲乆繕治不繼日就堙汨則爲民病猶前日願得
 一言以紀諸石庶使後之繼至者有所考見以相承
 于勿替乎予謂世有古今人心無古今頼公忠以奉
 國仁以惠民秉彝之理人心所同後之君子同寅協
[025-38a]
 恭贊相輔翼増所未備也必矣又奚爲慮哉且公之
 偉績誠不止此觀其堂廡惟新窗户疏達外建屏墻
 増補石岸財出于官民不知費葢公亷以濟敏公以
 施仁故商不濫徴而課額自足津無苛留而渡有㨗
 徑夤縁射利者無所投其隙倚法爲奸者無所施其
 計烏乎是可以䂓政矣異時秉國之鈞均國之惠即
 此心之充拓耳又奚庸言因記其渠也而牽聮書之
 公名先字伯啓閩之汀州人繇進士任今官云
[025-38b]
   楊循吉三吳治水碑記𢎞治十/三年
大明啓運光造區夏列聖相承莫不則效古皇崇重稼
 穡之事是致黎民勤耕咸飽以嬉亦以臣工弼相之
 有人故水土用又而歲功成焉葢我國家兼包四海
 邁唐虞以爲域厥今江南數郡雖藐列版圖然高皇
 帝定鼎金陵實用以爲三輔則當時溝洫之法亦詳
 也已逮至太宗皇帝而經畫益周時則有夏周二公
 繼理兹土克用濬防以増太平之業非無所繇然也
[025-39a]
 皇上統御元元隆繼述之道仁孝恭儉思念農作東
 南之在聖𠂻葢自籍田以來朝夕罔懈粤𢎞治紀元
 之七年給事中葉紳病水之弗利具列以聞即用其
 議特命工部侍郎今尚書徐公貫以右副都御史來
 視修治之役則又詔今刑部侍郎前巡撫何公鑑同
 其事而得領屬官一人治文書任至重也葢昔神禹
 治水揚州以震澤爲大今三江雖具輸㵼無所則嚙
 田漫禾民餒繇焉公用是以德意諭郡縣發疏鑿之
[025-39b]
 士十二萬俾行即工則判澤支爲三道而以常導北
 流蘇導中流松導南流授界分程顯示所宜環千有
 餘里扶畚揮鍤一日並作搔爬不通號令風行而所
 謂白茆塘者爲之尤力大槩取推蕩令滔滔而已越
 明年二月功成公有粒食生民之勞整御大衆之畧
 動而不譁既成弗怨政寛而有制績速而能堅肅亮
 惠和彰乎遠邇皇上嘉褒入朝拜工部尚書又奏以
 分司專治水事而薦前主事姚君文灝領其職後三
[025-40a]
 年新喻傅君潮以郎中至祗承惟謹益取遺䂓而廣
 之于是茂績有加而田間父老始相與詣君具言昔
 之紀載簡畧與興作弗稱願重刻石播盛美乃述斯
 頌達羣情而使著焉其詞曰若稽古初耒耜未興人
 攫鳥獸以食居罔攸寧延及陶唐洪水湯湯以勤夏
 王手足胼胝厥害既攘稷乃播百榖民用阜康然則
 天立民命莫大于農水土弗率亦罔有成功考本究
 始耕鏄在後疏鑿在先明明無逸實著于篇故以天
[025-40b]
 子居九重克念田野俾作于東兹惟艱乎哉惟我皇
 上龍飛御宇建元戊申瑞協太祖四海一心同奉真
 主天縱元聖威德具溥兆庶樂戴懽忻鼓舞惟帝心
 乾乾圖兹萬邦爰憫于南之水式思導江誕發大命
 冊用司空夫明后在上則下多股肱而世將建乎非
 常之事必有賢臣翼其成以我公肅奉明詔來南經
 營駟牡是乗揚揚斾旌巡彼阡陌周覽川澤孰源孰
 流若通若塞乃起徒衆大致乎厥役衆來不已公曰
[025-41a]
 宜止三月爲期毋或病爾爾田爾利聖皇戴於懐庶
 民聞公觀相盈涯積土成山拔濤如雷瀰瀰洋洋胍
 理無乖皇有明德惟公布之大功亟就聲色不施昔
 民苦耕之匪易戚于漂流今者來歸莫匪良疇一畆
 三石惟水去有溝禾斯有秋衎衎婦子不復聚憂架
 廬築垣亦買其牛笑語欣欣達于四州擁車引䄡視
 公出游懿我徐公胡德之優胡作之勞匪夏伊周穰
 穰甫田犬不夜嘷嗚呼休哉葢勞罔不逸而勩罔不
[025-41b]
 報公進六卿寵光有耀明良逢兮世雍熙江南稔兮
 歲無災聖明兮萬夀黎民兮不飢統八埏兮咸樂奚
 可美兮惟兹顧一代之偉績亦巍乎卓矣是故敢陳
 于頌詩
   王鏊五湖記正德/二年
吳郡之西南有巨浸焉廣三萬六千頃中有山七十二
 襟帶三州東南諸水皆歸焉其最大者二一自寧國
 建康等處入溧陽迤邐至長塘并潤州金壇延陵丹
[025-42a]
 陽諸水㑹于宜興以入一自宣歙天目諸山下杭之
 臨安餘杭湖之安吉武康長興以入而皆繇吳江分
 流以入海一名震澤書所謂震澤底定是也一名具
 區周禮職方揚州之藪曰具區山海經浮玉之山北
 望具區是也一名笠澤左傳越伐吳吳子禦之笠澤
 是也一名五湖范蠡乘舟出五湖口太史公登姑蘇
 望五湖是也五湖者張勃吳錄云周行五百里故名
 虞仲翔云太湖東通長洲松江南通烏程霅溪西通
[025-42b]
 宜興荆溪北通晉陵滆湖東連嘉興韭溪水凡五道
 故謂之五湖陸魯望曰太湖上禀咸池五車之氣故
 一水五名然今湖中亦自有五湖曰菱湖莫湖游湖
 貢湖胥湖莫釐之東周三十餘里曰菱湖其西北周
 五十里曰莫湖長山之東周五十里曰游湖沿無錫
 老岸周一百九十里曰貢湖胥山之西南周六十里
 曰胥湖五湖之外又有三小湖夫椒山東曰梅梁湖
 杜圻之西魚查之東曰金鼎湖林屋之東曰東臯里
[025-43a]
 湖而吳人稱語則惟曰太湖云
   劉天和建昌圩閘記正德/十年
金壇西北有圩曰建昌其上流全受茅山丁角長山諸
 水每夏秋霖潦則水泛濫而下乃環圩築土爲堤以
 禦之週八十餘里分諸水爲二𣲖南北環堤而流以
 入于運河圩之内皆平壤以畆計者近十萬土雜沙
 泥宜麰麥所入利與秋榖等中爲天荒蕩溪流旁
 達積水以備旱畆與田稱舊於圩南置閘以司蓄洩
[025-43b]
 顧近上流水易衝嚙且地高水去不疾成化間乃移
 置圩東下流潭頭然閘高則水積不去田之下者易
 没下則水去不留田之高者易旱有難以兩遂者以
 故隨葺隨圯歲乆莫治也正德歲乙亥十月余循行
 田野偶至此而得其故乃進圩民之長者而問焉曰
 圩田高者十之八下者十之二爾閘南北各二里許
 則田之最下者就觀之水没不盈尺而閘底之水尚
 三尺許乃稔于衆曰使水縮尺許則田之下者盡露
[025-44a]
 矣矧可利於寡而不利於衆哉然則閘視舊宜高而
 廣衆乃欣然合辭以應曰唯唯于是鳩工計材委圩
 民之能者分治其事峙樁木纍堅珉傍各爲二翼以
 殺水勢上甓石爲橋以通往來越丙子春正凡四月
 而告成閘制廣狹高下蓄洩之禁與治閘者姓名備
 列於碑陰
   劉天和都圩垾閘記正德十/一年
金壇之地惟四區爲最下區有閘名都圩其上流分受
[025-44b]
 茅山方山全受了髻山青龍洞黄金山白玉澗四源
 之水南北分流入長蕩湖介兩河之間田皆窪下隨
 地形築土爲圩爲垾中曰蕩東曰邵家曰東莊曰岳
 家凡垾四北曰大蕩曰張家曰蕩景曰伏草凡垾三
 圩一南曰蕩垾曰上葑曰中葑曰下葑曰張祥曰戴
 圩凡垾五圩一其間復有枝河二導水自閘以達于
 運河瀦于湖顧河淺而隘垾低而圮閘廢不治乆矣
 每夏秋霖潦則水彌漫而下渺然巨浸率累歲僅一
[025-45a]
 穫且税倍重他所居民流徙者十之七荒蕪極目余
 見而悲之進區民而語之曰若胡不治堤與閘而甘
 於轉徙耶咸蹙額曰傭作以給妻孥竭力以償税凡
 里鄰之流徙者併償焉救死且不贍而何有於是耶
 余聞而益悲曰閘可復而堤不可卒爲也然歲一治
 焉庶其可漸復乎衆曰唯唯乃蠲其税之倍償與貧
 不能輸者俾民出力以治堤計田而任官出貲以治
 閘量值而給于是衆欣然趨令無督責㸃集之擾而
[025-45b]
 工不愆期堤之高者僅尺許葢不欲急就以病民也
 自冬徂春而堤成甫夏而閘成及秋乃大穫余率僚
 屬往觀而喜吾民之少濟乃記此于石且有望于來
 者嗣而治之也治閘者爲耆民陳簠姜玉云
   王鏊吳郡治水碑記嘉靖/元年
今天下財賦多仰東南東南財賦多出吳郡而吳郡於
 東南地最下最多水患南方夏秋間最苦多雨蘇湖
 渺然輒成巨浸故官多逋負民多流殍于是廷臣爭
[025-46a]
 言水利而以吳淞白茆港爲首請設官專治時巡
 撫應天西蜀李公充嗣方著若績詔即委之進工部
 尚書得便宜從事復以工部都水郎中林君文沛顔
 君如環佐之公博訪羣䇿相度源委謂東南諸水
 或滙太湖繇三江入海而東江乆失故道不可復尋
 獨婁江尚在吳淞江雖在而多咽其别出一支從常
 熟白茆港入海最大且駛而海沙淤塞乆成平陸民
 且屋廬墳墓其上自成化以來每議開之輒畏其難
[025-46b]
 而止夫太湖吞納衆流猶人之腹白茆吳淞則尾閭
 也陽城昆承澱泖諸處猶胍絡也尾閭不泄腹且漲
 爲病四肢百脉悉病矣公乃駐節湖上且行且度度
 地賦功量功賦役仞淺深計遠邇力賦諸近財取諸
 遠廬舍有次樵㸑有所分授以責成時犒以行賞天
 時晴和法令明一衆心競勸率未明興作入夜未巳
 河上燈攅如星挿畚如雨讙呼之聲數里不絶不數
 月功告成初白茆自北達于江河形結屈不可復通
[025-47a]
 乃改就東南挑平陸直注諸海自雙廟至東倉通一
 萬七千三百九十二丈其深一丈五尺濶三十三丈
 白茆上流又開尚湖昆承陽城湖各隘爲塘爲洪爲
 港爲涇爲漊者凡十有九吳淞江上流頗通利自夏
 駕浦至舊江口不復容舟因其舊形廣之深之凡六
 千三百三十六丈其深一丈二尺濶十八丈白茆港
 口海潮日至沙泥易閼則爲石閘一陽城湖水至斜
 堰分流七浦塘則可少殺白茆之流又爲堰一淞勢
[025-47b]
 弱不能蕩激易淀且閼又爲石閘一葢疏宜興湖州
 諸閼水歸太湖無礙則常之宜興武進湖之烏程歸
 安松之華亭可無水患濬吳淞白茆之閼太湖之水
 入江海無礙則蘇之長洲常熟崑山可無水患而吳
 淞白茆之役最大功費尤多始事於正德十六年十
 月嘉靖元年四月訖工凡爲工四十一萬二千五十
 三銀爲兩若干米爲石若干費亦大矣保而勿壊則
 在後之人焉勿廢疏瀹勿惰啓閉勿縱豪强勿䂓小
[025-48a]
 利所以保之也夫
   陳璜太倉州大東門閘記嘉靖/十年
嘉靖戊子秋予來守兹土於諸興革必集儒紳耆彦議
 厥所宜其曰葺學宫曰建水牐則固言人人符而吾
 同年張侍御仲明屬寓書爲之贊决越明年乃閲境
 内淫祠之弗在祀典者毁之用廣文廟建尊經閣修
 明倫堂而䂓制畧備又明年庚寅而牐事興焉婁城
 水門凡三區左一右二引貫海潮旋盈輒涸其土著
[025-48b]
 之家若干火患病于取給此議者之所以罔或後也
 初擬發公儲之羡而州民有仗義者佐力以成其二
 㑹太倉衛揮使王侯過予語及兹役因承任焉已而
 聚石鳩工璜雖量爲之處經畫章程則一以與侯商
 之始是年仲春訖季秋之望其崇廣有加于右者防
 海潮之勢甚于東偏也予與州人落其成仍爲審盈
 虚之候嚴啓閉之䂓以示有永衆曰乃今三門之水
 有常瀦矣風氣所鍾土脉厚矣溝洫分流灌溉時矣
[025-49a]
 以至商賈舟楫百物用利若將有推于予者而不知
 終美之功予實有頼于侯也侯復請記歲月竊惟城
 池之説凡以衛民也水牐之設又以利民也侯于兹
 土任衛民之責者也是舉也其果利吾民耶侯之功
 固有在矣其以吾民之利之也而保障之或疎吾恐
 海邦險地殆不足以今日之利爲利也詩曰公侯干
 城侯之謂矣易曰思患預防願相與勉之侯名漢字
 天章其先鳳陽定遠人以武功世官太倉至侯凡六
[025-49b]
 傳矣相厥工者則王衛幕名祐四川犍爲人
   顧溱太倉州大西門閘記嘉靖/十年
夫太倉吳之左蔽也東帶巨海西控太湖南抱婁江北
 通七浦其城之水門曰大東大西小西實接受海潮
 而東南之州名雄天下陳侯來守三年平易布素惠
 政勤勤如歴城相厥居焉觀流泉焉尋興革焉望風
 氣焉發人才焉作曰兹水所籍咸吾州曷一城哉大
 東堵弗流生氣微大西小西盈涸不移晷元氣微奚
[025-50a]
 可乎堵者宜閘通者散宜閘閘利蔑加焉乃下令首
 閘大西門其長一丈五尺廣九丈二尺崇一丈五尺
 壘石版中時啓閉也閘左作堂三楹以便巡息工始
 于嘉靖九年十月望日訖于今年三月十二日閘東
 距大東可三里南距小西可一里于是東海太湖婁
 江七浦之秀博洽州土水火相濟利用厚生懋矣哉
 侯名璜字珮之予同年進士江西鄱陽人
   王同祖太倉州城水門三閘記嘉靖十/二年
[025-50b]
太倉古婁邑東境襟帶滄海爲三吳圉故無城逮僞周
 誠王始城之我高皇帝戡定禍亂混一區宇創制經
 野惟時要衝設太倉鎮海二衛戍守之𢎞治間用撫
 臣議分土建州屬之蘇於是元元日殷賦供日蕃比
 于上邑遂爲東南雄鎮於乎盛哉嘉靖戊子鄱陽陳
 子珮之以駕部郎中絀守是邦懐和操平履樸崇惠
 敷猷底績不茹不吐熙熙乎期年而治矣陳子猶退
 然若不足求所以益之者于是躬循閭閻問所疾苦
[025-51a]
 喟然嘆曰兹州建且三十餘年而民無恒産空虚轉
 徙什八九其故何哉乃詢謀諸里士大夫侍御張子
 仲明曰予聞之民之言曰城距海不數十里而近門
 之通水者三東一西二惟是潮汐經其中矢迅而驟
 涸也民皆洶洶焉弗遑寧處遞興廢而無有永基皆
 以是之兆之也是固青鳥之説也豈其然乎陳子曰
 嗚呼法之無良焉取于治人之不臧焉取于法水烏
 能爲雖然相土表植厥惟五材天之始生物之攸資
[025-51b]
 水居其要是故古之敷土者導江河基邑者卜瀍澗
 重形勢以裕民也夫水之勢矢則直而無情迅則激
 而靡寧驟涸則虚而不盈皆非民之利也子得之矣
 乃周覽區涯博采形奥以暨城闉曰節以殺之其庶
 乎民之情乎爰度于三門之内門置閘焉俾啓閉出
 入無盈虧疾徐而緩急需也州之巨室咸樂趨事分
 委力任要束功緒石菑金隄蹇蹇翼翼不費于公不
 裒於民曽不踰時而厥功告成於是土著之民始有
[025-52a]
 固志驩然胥慶以爲無窮之澤也已掌衛事指揮文
 君子良馬君應乾目覩盛舉作而言曰兵民一道竊
 與有頼焉圖所以敷述成功勒諸貞石以昭示永乆
 者乃相率屬記于王子王子曰祖聞之縁宜以宣惠
 者功不困聮情以集事者力不殫覽勢以永圖者利
 習而民安之是故從政者有所反之以取媚故之道
 也所以道乎民之欲也是役也縁物之宜節之而不
 拂乎故也聮民之情恤之而無所于損也攬地之勢
[025-52b]
 利之若踞而俟可以固存也于是乎不朽矣是役也
 張子能達之陳子能行之以庇民也皆可以書故不
 以不腆辭而爲之記其事陳子名璜張子名寅與祖
 皆爲同年進士文君名相武舉士馬君名子龍其工
 始訖閘具記故不書
   鄧韍常熟縣重修芝塘鎮尚書行府記嘉靖/九年
初太子少保内江李公充嗣以加秩工部尚書兼都御
 史治水三吳天子錫之璽書用昔臨遣夏忠靖公故
[025-53a]
 事所以簡任責成之者甚至公既乗傳至吳中延見
 耆俊問水之病民有幾其當專治者何居僉曰吳下
 邑常熟厥有巨浦曰白茆是㑹衆水達于海其湮乆
 矣即治之未可以旬月計也公曰俞予其往觀哉乃
 遍視水道已而率用羣議致公於白茆分遣庶僚治
 他水而躬蒞于兹調工峙粻役大而煩公職巡撫轄
 屬職吏若民胥來走節下符移調答無虛晷公謂茇
 舍即事可乎爰命有司治廨宇縣之鎮曰芝塘近臨
[025-53b]
 海壖有老氏之宫即用改作之加塗飾焉浹月而以
 具告體勢甚尊是謂尚書行府他日河工成公奏于
 朝有詔嘉賚遷公兵部㑹天子南狩公典留務自是
 不復至前爲老氏學者縁託守視潛據以有邑之人
 有訟于侍御交城胡公體乾公曰今天子方黜異教
 而是獨敢干紀亟下縣令徐侯濙俾治之斥其徒召
 里師集諸生業于旁舍如書院仍書其事于石以著
 戒侯承命惟謹命工加葺復舊觀具牘論報于臺間
[025-54a]
 以記命韍韍謹序次其事而言曰夫官宇之建爲職
 務也有係於事置有因事而暫置事已則革乃若暫
 置而其事不可廢者則今尚書行府是已韍邑人也
 於白茆水事常與聞之當元末張氏之有吳白茆廢
 不治僞僉樞吕珍濬之明興永樂中旋廢時則以命
 湘陰夏忠靖公𢎞治中再廢廷臣以爲言時則以命
 尚書淳安徐公貫繇徐公後凡二十年餘而廢時則
 以命李公充嗣夫白茆之通塞無恒塞則煩大臣以
[025-54b]
 出若其廨宇可得而廢乎昔召康公敷政南國後人
 見其所舍之甘棠相戒勿剪諸葛武侯輔漢于末造
 所遺廟相蜀人世不敢傷之治不足以行遠則其遺
 迹之存亡不屬於人心此尚書行府之修復于民事
 官常俱有攸係未可易視焉者交城公以正學登朝
 司國之直所至振揚風紀斯舉也又以見其慎司存
 芟異教篤美于前政而邑侯之趣尚雅正官度精敏
 皆可紀也
[025-55a]
   張衮江陰縣建三闗淺水閘記嘉靖二/十五年
江陰四門南北東三門皆設水闗潮汐患至未有閘也
 北倚大江直受江水之激射朝浮暮涸比及冬寒城
 中無勺水自潤况舟楫乎南與北直對而東居左水
 勢易洩其患同然嘉靖丙午連遭旱威人情洶洶城
 内外居人願出私錢自效邑大尹麟陽趙君錦聽民
 之請復令公舉耆民三人領之畫既定趙君入覲推
 府溪裘君某來署縣事乃以趙君成畫民庶輿情
[025-55b]
 亟辭告所𨽻行臺尋報曰可裘君乃布令國中指揮
 各役闗北闗東則陳鶴徐治主之闗以南屬之黄鑾
 鑾願獨力是究總其事者水利丞王南山也始工於
 是冬之十二月越明年丁未三月以次即叙其爲制
 也壘石爲防中横以檻去河底高二尺有餘潮至則
 舟從以入退則積水平盈於檻沄沄渠渠蔚有嘉利
 維北築高三倍以禦湍急東稍次之令江水從外濠
 迤邐而東又南轉以入于闗之河此其大較也趙君
[025-56a]
 既礱石道傍俾予書之日月予惟邑有六事水利爲
 急古之人葢有能障大澤明用錫享受封國者西門
 遺利漳水在旁豹不知引而史起譏之謂其不知是
 不智也知而不爲是不仁也仁智未盡政何有也以
 今視昔利害較然而三閘之興順地勢高下之宜節
 潮汐往來之候風氣以固福祚攸隆其功不可諼也
 爰刻而存之以永憲于來者
   張寅婁江新堤記嘉靖二/十四年
[025-56b]
蘇郡屬治惟太倉處劇雄鎮婁江西受震澤之水震澤
 之水入三江而婁江爲大其南東江吳淞江今且溢
 流矣東受海潮之水入三港而劉家河爲大其北戚
 浦白茆港今爲圩渠矣州之西鄙東去城三里西接
 吳塘口爲里者半近郊稱險盡廬名闗傳館送迎舳
 艫泊饋運連䑹賈貨兹殖游人喧渡漁户圍網田
 無輟耰樵無停採地爲至要勢當其衝知政君子治
 莫可緩其水涯舊址廣若康衢能捍水患年代䆮遠
[025-57a]
 隄防漸壊况當湖潮二水之㑹波流瀠迴驚濤悍湍
 走陸嚙道土隨流去十且六七舟隔則揭跣以登岸
 逼則易㕓而徙往來局促行旅咨嗟公私病之牧守
 周侯士佐見而嘆曰削疆漂民政惟闕哉失時不修
 政惟怠哉既而曰廪無餘粟帑無羡財歲歉舉盈政
 惟悖哉將若之何凡民苦於始作㤗于成功擇勞而
 使易趨通變而使不倦可也乃白于代巡呂公光洵
 憲司敖公璠郡長范公慶悉可其議視厥庶民有偶
[025-57b]
 爾犯科情可矜疑者條爲法程使分治之計直而自
 用其財鳩工而自食其力耕夫無所徭舶賈無所征
 官不爲勞民不爲擾不三月而事竣長可八百尺廣
 加仍舊甃石於激射之旁柱木于沸奔之下如崗如
 墉弗潰弗崩以遏亂流以薄江怒人皆樂而利之召
 堰蘇堤不獨專美侯之功其永存也哉寅爲序之而
 繹其㫖有二焉曰侯斯舉也有利物之仁有節財之
 義仁以行之自夫心之愛耳爲愷悌爲循良政始不
[025-58a]
 苛義以達之自夫事之宜耳爲嚴毅爲斷制政始不
 紊雖則斯堤形噐之粗而至精之理無不寓焉誠我
 侯立德之地也侯之名其不朽也哉佐斯役者湯君
 拱閻君儀金君江而贊之則阮君洪也
   徐門肇建練湖公莊記嘉靖二/十四年
鎮江郡屬邑丹陽北通大江東接吳越西達南京當水
 陸交㑹達官公使舟車坌至其邑凡廪食夫家之出
 罔恤民囏或張威聲以陵轢州縣必遂而後已長吏
[025-58b]
 率多厚遺顯以求譽進而僚佐公私宴㑹下至胥徒
 雜役皆得以蠶食其間故城邑有所謂坊支鄉鄙有
 所謂班支之直坊支歲費二三千金班支歲計七百
 餘金一切厚歛無名之出視前約加數倍而猶不足
 皆出官府追呼擊椎敲朴之下蕩産業鬻子女以充
 日瀕于流離困阨較他邑亦數倍焉莆田林子華來
 守是邦睠兹民隱盡於其心求所以節縮益裕興利
 除害未有術也惟邑西北有巨浸舊名練湖水勢衝
[025-59a]
  激滎迴下生魚鱉上壅陂田每爲勢家所侵宋賈
  似道得之賈敗旋歸諸民自元迄我明往往利歸豪
  勢豪去民復爭之死于訟者不知幾人案牒棼如官
  弗勝理林子曰是物極將復宜歸諸民也夫裒多而
  益少散利益民奚不可者迺以經理狀白前巡撫今
  少司㓂喻公茂堅今巡撫中丞丁公汝䕫操江中丞
  錫公行中巡按侍御周君亮呂君光洵吳君瓊李君
  丕顯謂有經國遠圖咸如其議先時兵備陳君楠議
[025-59b]
  又欲盡復爲湖以通運道其費浩繁公私皆無所益
  林子乃率僚屬郡丞鄒揚金壇令黄縉丹陽令雷鳴
  往湖周約六十里承蓄長山諸水惟因勢高下而利
  通之故有水出石閘各二十三座瀦放皆有節候近
  資民溉下達官河其高處乆壅爲廬舍麥稻桑麻之
  野土沃而利饒又近巡按侍御舒君汀輩理劄楊靳
  歐諸姓所爭田通計該二千三十二畆有竒并嘉山
  寺民爭鬭田地計四百八十二畆有竒舒侍御又以
[025-60a]
 頑民王可所爭丹徒縣江漲洲田九千餘畆不入版
 圖下府理没其三分之一并没裹腦上䕶二洲計五
 百六十二畆鶴林院田地一百七十八畆山八百八
 十六畆亦白前巡撫今南少司農夏公邦謨前巡撫
 喻公丁公巡按周君呂君吳君李君今兵備憲副陶
 君欽䕫皆如議召無業之民俾食其力歲收入易價
 各九千金下丹徒令茅君坤丹陽令胡君慥議約二
 邑歲額二千金爲三百六十以代站支郡以二百金
[025-60b]
 邑以一百二十金以代坊支備賓旅廪食鄉飲公讌
 之費註記有籍邑掌出納而郡察之凡㫺官府追呼
 敲朴竭民膏以給坊班公私冗費一切停罷斥其羡
 餘少補㑹計惟正不足之供繇是凋瘵四民懽忻鼓
 舞咸樂有生矣粤惟山澤之利天地本生以利人先
 王憲天而立政疆理授田川梁弛禁以美利而利之
 而豪勢富家本厚封殖又復處非其有以鬱衆情胥
 讒胥慝以塞公議不知上天生人之意厚殖之不可
[025-61a]
 常也林子亷得其清政得其理析羣隱於震憾不撓
 之中而撫按諸司一皆樹德爲民宣和振滯或先之
 以創事或引之以就功葢其正大公平之心上下交
 通以開民生長乆之利視昔傷財而厲民匿慝而蠧
 政其於公私利害之相懸奚啻倍屣什百計哉余赴
 任過丹陽見胡尹平易愿慤葢欲成林子之意而保
 艾其民者謂良法可傳於後世而無弊拜乞記言於
 余余官於閩雅知林子恬淡甘貧窮達不貳必能深
[025-61b]
 静養以觀萬物之情故其爲政實有孔門節用愛人
 惠而不費之意者遂記其事歸焉
   文徴明太倉州重濬七浦塘碑記嘉靖二/十五年
吳號澤國故多水患太倉在郡東鄙地瀕大海乃多高
 仰之田非資海潤莫適灌溉海日再潮淀沙易淤在
 昔田各成圩圩必有長歲其徒修築濬治之隄防恒
 固浦港通流高下之田咸濟弗病郟亶氏謂廣深其
 源非直用以决低田之水亦使岡阜之地皆可耕而
[025-62a]
 食也州既瀕海浦港爲多而七浦塘最鉅塘在州之
 東北横亘五十里西受陽城諸湖之委以入于海海
 潮去來有時而湖流不息駛迅激射淤沙不能爲患
 斯固東人之恒利也歲乆厄塞民病不耕𢎞治初都
 水姚公文灝嘗一濬之賴以處業比歲陽城之民並
 湖爲斜堰堰湖水而分之其西流北折而入於白茆
 東流自尤涇南出巴城迂迴而屬七浦其勢漸緩而
 其流益微不能當海潮之衝日積月淤至于不通而
[025-62b]
 高仰之田獨受其敝嘉靖丙午有詔興修三吳水利
 于時都御史歐陽公必進御史王公言祗詔維謹謀
 于副使敖公璠郡守范公慶議既克協乃紏民集財
 以是歲十月之隙□事即工而州同知浦城周公實
 董其役于是躬履其地分程授事時其食作而公其
 勸懲民懽趨之如子趨父事秉鍤操畚偕手並作始
 濬自石橋圩東行若干里至于直塘延袤千八十丈
 有竒自直塘東行若干里至於沙頭延袤二千四百
[025-63a]
 二十丈又東行歴塗松抵横涇若干里延袤千八十
 有一丈總爲丈四千五百六十有竒其深自一丈至
 八尺廣自八丈至十丈極于十有五丈始微而漸拓
 之以極其勢也于是輸㵼有委飛流迅疾淤沙滌不
 復留田之出于磽确而資以灌溉者頃畆以萬計而
 東民有粒食之望矣是役也凡用民夫萬八千四百
 糜銀爲兩者七千八百二十有三自經始迄於告成
 僅九十有七日都御史御史實肇之監司郡守主之
[025-63b]
 今御史陳公終之至于區畫之周督率之勤周公與
 有勞焉公名鳳岐起進士以刑曹郎出决倅於此誕
 章敷化異績爲多此特其一事耳昉役之興也屬歲
 不登民飢而虚議者謂事大而役繁更費無隄驅飢
 虚之民而責以重大之役更無隄之費不病亦瘠矣
 曽不知事有緩急勞逸相倚不一勞之逸終無日兹
 役雖鉅實所以逸之也故曰以逸道使民雖勞弗怨
 雖然不小任怨則將因循自恕莫克肇端而持之不
[025-64a]
 固行之不力亦終無所成而已矣故事尤貴于有終
 也榖梁氏有言智者慮勇者行仁者守惟諸公有焉
 斯不可以無紀也系之詩曰粤吳奥區澤維其藪迺
 睠在東曰堽維阜堽身嶐嶐海波瀜瀜孰溉以庸
 陽湖維衝歲悠有室磽确有瘠民乃不粒爲我心惻
 惟皇明聖克念下民維諸公仁克艱厥臣明詔是承
 弗遑有斁周覽川澤爰通斯塞川源既通川流既從
 有來弗窮沃衍以豐歲豐穰穰民懽懌懌豈不我勞
[025-64b]
 以永有逸人亦有言厲之弗庸尚千百禩毋忘厥功
   陳如綸太倉州重濬七鴉港等河記嘉靖二/十六年
蘇州府之屬有太倉州州之北三十有六里有七丫浦
 西承陽昆諸湖之委東受海潮之逆其旁列支渠四
 十有六其田引而溉者萬有餘頃皆爲沃壤其始不
 可考歴宋而元及我熈朝則浦分𨽻崑山常熟𢎞治
 丁巳太倉立州割二縣地而浦始𨽻于太倉葢十七
 也通塞靡常豐凶攸繫而識本利者恒首務焉既而
[025-65a]
 崑山築斜堰障絶湖流弗復入浦無以滌源日潮汐
 再至泥沙淤淀間有射之搆廬舍而水道束隘浦竟
 以湮廢旱潦無所於濟屢歲大亡民用告歉州民有
 何鼐者詣闕上書請重濬七丫浦先是巡撫都御史
 丁公汝䕫巡按御史吕公光洵疏修水利已勤宸慮
 因而特降璽書簡畀巡撫都御史歐陽公必進專任
 經畧公欽奉惟謹乃駐節吾州同兵備副使敖公璠
 集知府范君慶同知唐君儀知州周君士佐及二縣
[025-65b]
 之長爰度土宜爰詢民瘼皆議曰兹浦宜重濬不可
 緩也必毁斜堰必置牐焉以節啓周遂掄州縣之良
 各董其役吾州則屬於同知周侯鳳岐侯繇刑部郎
 左選初蒞任其雅志任天下肄于兹役也尤勤焉乃
 因農隙以致期作界堰以程功稽户田以調役立耆
 總以率作止發帑錢以助饔飱置偵騎以辨勤惰斵
 平凖以測深淺隨所經畫動中機宜衆志既孚羣力
 畢效侯乃托野處而時勸戒或曰任勞乎侯則曰予
[025-66a]
 勤於衆焉辟勞乃正故道而撤廬舍或曰任怨乎侯
 則曰予勤於衆焉辟怨於是民益知威盡心盡力相
 忘於勞且幸天鑒下民雨不破塊川靈效順海不揚
 波俾攻治各盡其能胼胝不益其苦而弗亟弗弛功
 已就緒及其界堰盡夷石牐屹立湖流東注海汛西
 逆渠港皆盈灌溉咸給舟楫相尾桔橰相因歌聲續
 續喜色欣欣遐邇無間胥以樂其成也兹役也自嘉
 靖丙午十月經始再越月而竣矣爲丈凡四千五百
[025-66b]
 三十有九爲夫凡一萬八千四百四十有二爲工凡
 五十一萬六千四百二十有八民之耆長楊祥輩相
 謀礱石請記于予用紀侯績予惟吳中之水甚易於
 治其流有定趨其濬有定法其功有定程葢異于江
 淮河漢悍迅横出築瀹雜施而功不可以歲月計焉
 者也第今云治農者瘝官曠職弗知所務即知務其
 或畏勞者沮辟怨者遜而弗克任其事即任其事亦
 或議撓築室毁愳厲階習視因循弗底於績嗚呼水
[025-67a]
 果未易治哉而治水者顧自難之耳侯也忠上之託
 惻民之隱勇弗辭勞公弗恤怨明以持斷説以孚民
 兹皆經世之大猷御事之至要也而侯兼有之是故
 功成于易易矣予抑有前聞孫叔敖鑿芍陂楚惠其
 德文翁治㳛水蜀獲其饒又若召曰父杜曰母其功
 至今猶烈大抵率治水致之也今兹之濬兹浦也順
 天之時因地之利阜民之務理㑹勢從費省功倍氓
 有攸藉允慰永懐將見足食之休溢於四境恤功之
[025-67b]
 譽逮於三吳而孫叔敖諸君子詎專美耶後世必有
 覩七丫之跡究其本利所從來者矣則侯之流澤遺
 聲胥亡窮哉胥亡窮哉周侯字文徴閩浦城人時判
 官義烏金君江職在水利循行勸相預有勞焉例得
 附書
   王世貞太倉州重濬七浦楊林鹽鐵三塘記隆慶/元年
先皇帝之四十五年前㕘政臣凌雲翼言臣吳人頗習
 知吳事吳地固不能當天下五十之一而歲賦十之
[025-68a]
 二漕粟給大司農遂當天下半其農自壯比老死不
 能得一佚食日夜從事桔橰於水以田而間者水故
 道多閼無所灌洩請一切治水委之御史詔下大司
 空議督鹺故嘗任治水其屬之醝御史詔可其下醝
 御史于是侍御孝義蔚公元康議治水而侍御洛陽
 董公堯封以按來曰是小借民力而大禆之于永永
 余敢以自諉乃㑹蔚公及撫中丞巴陵謝公登之下
 按察使者湯公賓按察使者下郡守蔡君國熙丞金
[025-68b]
 君柱龍君慶雲吳君宗吉議曰水數治不能周南畆
 以憂吳父老至煩㕘政言然曩者尚書李公用大
 興法辟召官屬遍四郡甚屈縣官帑不二十餘年
 而塞不腆丁未之役臺使者以名任一倅倅以丈報
 至委數萬緡水土間不二年而塞即計之今未有能
 用大興者也然使縣官不愛食民不愛力而司役者
 不愛耳目則固未有不辦治者也夫計之力取民近
 利者田二十而夫一遠者三十而夫一計之工夫三
[025-69a]
 而丈一難者四而丈一計之食夫一而緡半計之耳
 目則丞等請以不肖軀任三公曰善其申議議四郡
 則先蘇議蘇先常熟太倉次嘉定議太倉先七浦次
 楊林鹽鐵則爲議七浦曰夫七浦綰轂常熟之口貫
 太倉而東注海者也利最先于是即以今皇帝之元
 年春金君任治七浦其役夫合諸七浦之傍田者而
 佐以楊林鹽鐵之民凡十八日而竣爲丈七千二百
 有竒工六十一萬一千五百十九食若金者六千一
[025-69b]
 百五十有竒外創壩以距海潮費若金一百二十八
 閘一以備止洩費若金三百五十七又拓月河以輔之
 工萬一千六百五十二食若金者百三十七既報而
 謝公以遷去今中丞莆田林公潤來曰嗚呼是余所
 理賦乃以勤以二三子亡何侍御慶陽麻公永吉以
 𤓰代蔚公曰惟余所奉璽書以嗣事余敢辭則㑹林
 公董公再下金君吳君及倅吳君維京則復爲議楊
 林鹽鐵曰夫楊林者横州之北其右多阜易涸而鹽
[025-70a]
 鐵故漕河也是二河者太倉榦也丈各八千有竒青
 魚涇至吳塘顧浦嘉定榦也丈各三千有竒出七浦
 壩而外者海沙所沮洳不濬之即揚塵也爲丈三千
 八百五十計之工四萬五千食若金者五千四百有
 竒俱報可則又以戊辰春倅吳君與金君畫地而治
 之其䂓摹大抵眎七浦其役夫合諸河之傍田者而
 佐以七浦之民凡三十日而竣既報不佞貞以燕請
 林公董公則相謂曰日大司農困匈奴使者十輩相
[025-70b]
 望而天子即位予民租不能半然陽予之陰蝟取之
 矣吾儕憂皇之度無所出今而知所以䇿矣貞謝不
 敏乃曰昔在永宣民困犂庭忠靖敷刋壤沃流安文
 襄覈均伏摉困蘇其季年公私陳因筴殆謂是乎二
 公曰然豈維子之州是利將四郡蚤莫焉退而蔡君
 以書請曰子爲銘之非以耀成事也以示後之志水
 者有考也其無難興也無避口也無何而州父老數
 十百人復來請曰嚮者諸公雖屬我畚鍤而厚食
[025-71a]
 我今旱二月矣而環河之民有生色焉殆諸公之貺
 乎與造物者均哉貞乃不辭而爲之銘曰震澤沮洳
 惟天所滙以爲帝藏日夜北首衘雲屑霜既艫而廂
 原之不探陸塵其波河以溝防譬彼峻冬敗厥貉狐
 而嘆無裳維先末禩臣翼有言逮帝初載大臣細旃
 强本節用覯求利害中丞煌煌手抉天翳百吏伏駭
 惟麻與董左冠右斧日畏日愛監司承之提衡守令
 以䀌成事曰維諸河襟帶太倉黔首所恃官無私帑
[025-71b]
 民無私力務一其志庶幾子來立表刻漏以聽戒備
 男跣而撬女執簞筐遵彼河旁猗歟金吳立畚鍤間
 與細分功民亦有言不日成之毋乆勤公清流泱泱
 樹之梓楊以爲河封□不念恤魃佐其武千里若□
 環河四周膏澤所浸悉爲沃野桔橰之聲比阡相警
 以代澍雨無靳于夫蘄我大吏是濬是撫爰在永宣
 忠靖司平七澤節宣文襄繼績籌析秋毫爲民請
 蠲上錯塗泥外庾于田外府于廛姒績棄仁羣公勉
[025-72a]
 旃斯千百年
   嚴訥常熟縣白茆港新建石閘記隆慶/三年
吳之水莫大于震澤其克有底定則以三江入于海也
 禹貢志之矣三江今已湮其一而太倉之有七浦常
 熟之有白茆之二港者其口皆瀕于海而吳諸水所
 從入若可當二江然其闗于水利也甚大嘉靖初天
 子特命大司空率其屬臨白茆濬之費二十餘萬金
 江南數郡供之而其工亦役數郡之人歴年多而港
[025-72b]
 日已湮乆議當疏以其費鉅役衆而聞者皆相顧
 逡巡不敢輕動吳中境内坐是數十年中災被水旱
 者常六七頃歲諸上官以諮于邑令張侯博張侯數
 詣遍視謂其役亦不必求如昔之大濬徒煩頰舌而
 坐失事功也則權宜小濬之其深廣丈尺屬顧憲副
 量度時又有獻計者謂港所繇湮徒以海潮混進而
 沙積焉耳今欲圖乆遠莫若閘于海壖時其啓閉以
 節制之便而欲其閘之固免于水之衝嚙而未易崩
[025-73a]
 也則莫若石潭以麗之便于是張侯以請于巡撫林
 公潤巡按董公堯封温公如玉兵憲湯公賓郡守蔡
 公國熙諸公皆心切利民皆是之先是並港居民有
 牟墾于積土之上者張侯弛其罰而苐令計畆補税
 爲伐石之費其餘則斥邑帑之羡金而撫按以下亦
 各發贖金之餘助之邑簿唐卿乃奉檄委茇于其
 地專志經營丞夏佐時往相之而邑士夫經事唐君
 雅于此留心焉與張侯議克合因亦延致多所詢訪
[025-73b]
 畫既周詳而唐侯輩亦殫智畢力勸相多方早作夜
 思寒暑無間未幾張侯被徴去而郡貳守龍侯慶雲
 金侯柱張侯雲鷟吳侯宗吉王侯軒迭臨以董蔡公
 每于勤勞有旌羣心衆力不懈益奮邑令許侯洛繼
 至又往督之而禆益其所未及葢經始于戊辰年之
 六月凡用銀四千一百四十一兩有竒役工凡五萬
 一千三十有竒迄己巳年之五月而閘告成矣今之
 蘇松公家之賦强半仰給主計者每議設官以督之
[025-74a]
 而不知賦出于田田資于水利水利誠修則田可不
 蕪而賦可不虧是以有識者謂宜省督賦官而專設
 官以司水利可謂知要之論夫古之聖王之治水也
 即躬自胼胝亦所不辭而周禮遂人稻人匠人列其
 官曰遂曰溝曰洫曰澮曰川辨其制以蓄以防以蕩
 以均以舍以瀉備其法葢有以也今之食于民者號
 稱民之父母民有當興之利不亟圖之旱則坐視壤
 之㵼鹵潦則坐視鄉之沮洳藨蓘不可施銍艾無所
[025-74b]
 穫而徒叢繭絲于懸罄之室濫鞭械于菜色之甿其
 不轉徙與剽□也者幾希矣而有道仁人其忍乎哉
 昔有渠于谷口者而其民歌之曰鄭國在前白公起
 後有陂于南陽者而其民歌之曰前有召父後有杜
 母斯役也水得所循而不爲害禾藉以溉而饒其生
 歲挽凶以爲豐土化瘠以爲沃士女老稚飢饉之厄
 鮮罹而公私之需多頼其頌聲之作夫豈後于谷口
 南陽之歌者哉往港既大濬復設有導河之夫導河
[025-75a]
 之艘以防其湮人以爲其衣袽之思其後工直在官
 每借以他用而所存者特其名而已河不復導而欲
 其不湮也難矣今閘所宜防亦何以異于是吾欲告
 後來者慎葺其間而勿使漸圯且凡可利民若兹閘
 者相繼講求而嗣興之以𢎞有濟于蒼生故于許侯
 之請記也爲不辭而書之
   陳瓚常熟縣重濬奚浦碑記隆慶/五年
奚浦在縣治北七十里導江流灌田千八百頃有畸洪
[025-75b]
 武中常一濬厥功不繼浦遂淤民以大困英皇帝詔
 侍郎周公忱理東南水事錢故吾邑著姓時則有曰
 寛曰洪者稱賢豪爲里中倡上記周公請更濬浦且
 願輸資餉役夫公可之水部郎鄭公顒訖其事民頼
 以饒厥後浦復漸淤始猶潺潺不絶如帶䆮遠竟成
 平疇雨瀰日即大溢暵浹辰即大涸年屢不登而歲
 租三萬六千餘斛逋不勝責先是蔡公守吳日鰓鰓
 然于東南利病病必剗利必樹而以事中去頃天子
[025-76a]
 念吳民趣公再至已遷公臬副備四郡兵公曰禁民
 盗不如惠民使勿盗乃益求故所未盡者舉之錢之
 後刑部君受其父封公指復具奚浦當濬狀請于公
 公曰吾事也遂白巡按御史劉公屬郡倅吳侯相度
 之分疆戒徒方荷鍤儋土而邑令連侯至即徒歩周
 察抶其不力及深廣不中程者民益用勸葢不踰月
 而竣事計所濬長四千四百十丈廣五丈深六丈凡
 用夫八萬八千九百五十官給金二千二百二十三
[025-76b]
 兩餘功興農隙不妨三時費出罰鍰不歛一緡君子
 謂是役也主之者兩臺經之者蔡公吳侯慮其始連
 侯棘其成前䂓頓復稻梁興歌其利澤𢎞矣夫鄭國
 開先白公繼作故利可永乆此一渠也使往歲周公
 之緒時纘不廢則力一而功百胡至官與民交病哉
 顧距今百三年始得一蔡公興其役信夫任事者希
 也今而後其尚圖永利哉劉公名曰睿南昌人蔡公
 名國熈永年人吳侯名宗吉浮梁人連侯名三元永
[025-77a]
 年人刑部錢君名順德封公名體仁
   方逄時金壇縣浚張公壩河記萬厯/元年
余嘗謂天下河渠係民生利病者甚鉅故太史氏纂輯
 漢譜獨筆之於書較然明已及讀西門豹傳每言鑿
 渠若干里溉田若干頃則又疑其功甚偉而疏鑿之
 貲曽不少槩見當其時豈皆取辦官府意必有好義
 樂施之士捐貲以助而史氏皆不及書故後世莫得
 其故也嘉靖壬寅余釋褐令宜興蚤夜靡寧求所以
[025-77b]
 利便其民者問民所疾苦輒欲爲罷之問民所利輒
 欲爲興之居無幾值歲大旱當道有興水利之議諸
 長老來言張公壩地勢最高亢泉源不通罹災獨甚
 故有河歲乆湮廢請疏之余往按視其地一如長老
 言乃嘆曰嗟乎使西門豹諸人蒞若土濬渠役豈暇
 朝食哉乃復諸當道請疏之維時飢饉之後民力不
 堪方謀爲捐俸發倉廩之事而溧陽史君際家居聞
 之告予曰公疏河以利民某願捐利以助役可乎遂
[025-78a]
 發巨艘運米五百石于河上令其紀綱之僕三人來
 經出納河工用成既予去宜興宦游幾四十餘年而
 民有時時來傳言張公壩水泉溉田之利者予曰此
 史君之功也今年外翰王生國賓者言念舊雅間闗
 走燕中候予因念往時各束髪譚析經史而今相顧
 皆頽然老矣不覺愴然因走筆爲之記
   徐階華亭縣修築捍海塘記萬厯/三年
華亭縣故有捍海塘按志塘築于開元元年縣創于天
[025-78b]
 寶十年則塘固先縣而築矣豈塘成之後海水既不
 䦨入而江湖之水又藉以停蓄故耕者獲其利日富
 日蕃而縣因以建歟萬厯三年夏五月晦海大風鼓
 濤山立怒號而西注敗塘于漴闕於白沙漂没廬舍
 百十區潮乗其闕日再入流溢四境潮味醎所過禾
 麥荳蔬立槁適歲旱民不得灌溉太守西蜀王侯以
 修瞿然曰災若此吾曷敢寧居亟檄知縣事南海楊
 君瑞雲往視楊君冒盛暑循海行二百里具得其狀
[025-79a]
 以白王侯侯首議修築費巨無所給或謂民可役
 也巡按御史姚江邵公陛曰吁華亭人痩矣吾奚忍
 益之亟出贖金五百兩俾侯經始巡撫中丞永豐宋
 公儀望聞之曰俞吾保釐兹土固惟奠乂之求出贖
 金三百督鹺侍御真定王公藻曰使者巡行問民利
 害矧吾煎海之民環塘而居者千萬計其可無時
 舉出贖金百侯亦出贖金二百及河夫之值二百六
 十召徒役具器用囊糗船粟率楊君齋禱而從事
[025-79b]
 于是整飭兵備東甌王公叔杲爲設禁令陳賞罰擇
 典史林國惠千户李國美百户濮文卿使董厥工畚
 築日奮塘亟告成長八百五十丈有畸高厚各一丈
 五尺址加厚二丈川原底寧行其上者若坦途耕于
 其内者若倚平岡不復虞鹽潮之入也胥拜且言曰
 非諸君子之力其曷能有此請予記成事予嘗論古
 君子聞民之災必相與動色怛中舉力而爲之救後
 之爲政者勞率避而不肯爲功率倡而莫之和今觀
[025-80a]
 于諸君子信可謂協于爲民矣遂諾而記諸石
   劉美長新垾閘記萬厯/六年
歲戊寅冬十月義民虞郊等來言邑因大廷橋之下有
 荒蕩廣袤可二十里民度其宜田也而墾之墾之既
 久無利而有害焉揆其故則以蓄水無閘而旱易災
 導水無渠而澇易溢今將以時興工敢以請余欣然
 許之郊遂鳩工聚財率衆疏鑿通成新舊二渠舊
 渠則起自敞塞口經涇溝入潭頭直垾新渠則起自
[025-80b]
 涇溝口經團盤邢塢東西村張巷陳觀山歐莊至延
 慶寺東入大廷橋河二渠屈曲各長二十餘里自是
 水勢四達而田可耕矣去大廷橋之北二丈許料石
 爲閘閘口僅濶六尺便啓閉防衝决也涇溝口爲一
 大閘閘口濶一丈二尺以便舟楫且水勢横溢必如
 此然後無阻大抵以二閘節宣二渠即旱澇不足虞
 矣閘之上架以石平如砥可通人行皆郊等之謀也
 越明年春告成余嘉其功因名大廷之閘曰義成涇
[025-81a]
 溝口之閘曰廣澤而爲之記
   莫如忠濬龍游馬路二港記萬厯/六年
新塲海上巨鎮其東有五龍墩又東折而南北爲諸竈
 港及龍游衡鎮其間而鎮之港西曰馬路港者實受
 海潮之入自黄龍浦達諸港溉農畆以鉅萬計而商
 人藉通醝艦取贏不貲斯東南之大利也正德之季
 諸港就湮僅以形辨潮壅淤若蹄涔而商甿之胥病
 非一日矣歲戊寅部使者成公至理鹽政議興水利
[025-81b]
 則莫諸港先而難其任使時里人倪鏞俶儻有義槩
 爲運丞徐君紹先所知上其名成公因署鏞董其役
 鏞即毅然任之不越月工訖引水内向數十里間彌
 望皆沃衍而商艦殷凑農甿樂業咸頼其利
   嚴訥常熟縣重濬白茆塘記萬厯/八年
治江南之水之使之顓設也在萬厯初禩而侍御林君
 應訓首膺是命夫江南之水雜滙具區其入於海也
 繇吳淞江諸川而吾邑常熟有塘曰白茆者乃其一
[025-82a]
 也是塘也自余所睹記嘉靖間嘗一大濬之歲久漸
 堙而田收不饒頃歲稍稍疏之閘于海壖匪久而以
 不堅圮矣都憲海公瑞撫吳之數月忽操艇臨視鋭
 意興濬㑹公遷秩其志未畢今天子踐阼方興宰相
 協籌所以利天下者㑹總漕凌公雲翼疏請興江南
 水利謂必以憲臣領治水事而顓其任乃可以行便
 宜計久遠而責其成功君時在南臺敏練毅直廷臣
 共推轂君爰受特簡既弭節境上則延見諸縉紳父
[025-82b]
 老講求源委一一中窽則念以爲興事役衆必資於
 財夫所謂治水者本以利民也未䝉利而顧先索財
 於民乎况民瘵已極即索之必無有乎縱民不以爲
 厲已也而心乎民者忍乎則與巡撫胡公執禮巡按
 胡君時化計之先是正供之賦有所謂宗人府禄糧
 者民見謂可緩而歲逋以爲常繄法宜追徴可得金
 三百四十有竒民居並塘牟蝕水道而租匿不入繄
 法宜追奪得金二萬一千有竒夫其追奪者民甘
[025-83a]
 之矣而其追徴者則以歲比大侵民逋如故而金數
 不贏君乃又與備兵按察使徐君節詳計之適有江
 上練兵羡金貯之潤州遂擕取八百有竒而輻輳焉
 財用既庀君則倣周禮救荒之意募厥無饘者即
 以工直給而賑之躬率其屬蚤夜董督殫神劬形
 即胼胝不辭即皯黣不憚有舟車撬梮之遺風焉凡
 再閲月而工遂告成袤凡四十里有竒爲丈八千有
 竒廣凡十三丈深凡丈有二尺而塘則大通復嘉靖
[025-83b]
 之舊矣塘之方濬也㑹浹歲連雨亘數百里水猥湓
 溢頼是塘漸泄之如不然者埛野田廬汨漂無論即
 闤闠官亭當亦在浸中自是以後水茍不甚濫其
 泄滋易歲即旱亦有海水繇塘而入可桔橰挹也㵼
 鹵之原獲溉以腴沮洳之隰免于墊溺將歲之所收
 畆可數鍾正賦足供而豐粟尚餘公私藉之水誠
 利哉夫觀于一塘而他川可知觀于吾一邑而他州
 郡可知先是往哲治水謂湖海之交水什泥伍易以
[025-84a]
 淤積嘗置導河之艘導河之夫使歲導之其後有司
 見以爲迂竟議裁革君乃議復其制檄有司每歲于
 冬春農隙之時役夫乘艘導之必勤毋得茍應故事
 即泥水相溷衝激不填而塘得永通昔人有言微禹
 吾其魚乎吾今亦云而鄭白諸渠民歌之史志之千
 載而下侈爲美談江南人德君安知不遂號稱林塘
 而傳盛於竹帛間耶君之屬邑尉王儼邑簿秦湯相
 吳縣簿任可賢吳江簿李三省奉公令惟謹各效
[025-84b]
 有勞績而蘇貳守王君貽德邑令留君敬臣其賢能
 較著君特爲之剡薦于朝上名尚書而君之知人善
 任也哲哉
   徐師曽吳江縣水利功成碑記
三吳水利屢壊屢修葢無一不厪宸慮然考其議論之
 紛紜經畫之詳畧財力之贏詘勲業之鉅細與夫志
 之行不行則存乎時與人焉耳嘉靖甲辰而後闕焉
 而弗修繇是水沴頻仍歲數不登公賦日逋民生日
[025-85a]
 蹙識者憂之今天子冲聖思惟邦本軫念吳農俞
 言官之請簡命御史林公顓董厥務時公方領臺檄
 巡視下江䖍奉璽書按行州縣惟我吳江據江湖之
 交㑹水道之咽喉視他處尤亟公周爰相度咨詢羣
 䇿而以獨智斷之知吳家港爲太湖東注之口也於
 是乎首濬其淤知長橋南北兩灘爲湖水駐滙之區
 也於是乎斥私占之田令復其舊而窪其中知龎山
 湖爲通江入海之道也于是乎闢隘撅洩引其中之
[025-85b]
 蓄聚而㵼之析爲兩流其一東北行繇吳淞江入海
 其一東行繇黄浦入海咸得所歸已又濬三江等九
 橋修石塘開百竇疏南北運河以利漕舟已又葺長
 橋疏兩灘積土以防復隍之虞迺稽吉典遷太湖神
 祠重建三忠三高兩祠及垂虹等亭凡諸造作次第
 興舉其敷土以方計之爲三萬二千一百有竒其夫
 庸以兩計之爲一萬二千九百有竒其塘竇橋亭祠
 屋木石瓴甓工匠之需爲金一千一百四十八兩有
[025-86a]
 竒凡此經費盡出蕩户財力兼輸悉從民便間推有
 才幹者若干人以爲之而齊民不濫及焉以萬厯五
 年十一月庚寅始作而以明年四月壬辰告成至是
 而吾邑之水利可謂完且美矣公猶以爲未也創治
 田六事鋟梓以頒農甿使自相養葢公於是時焦勞
 劬勩晝不寧居夜不安寢故能綜理周詳人樂趨
 之不半載而奏績且有永圖以稱塞我皇上援拯
 吳民之至意於乎休哉今而後惟願良有司培公之
[025-86b]
 成績揚公之六事即天數未可知吾意非有天災歲
 鮮不登自是貢賦可充生養可遂其爲久遠之利歟
 此特論吾邑耳其他郡縣别自有記是舉也先時協
 理則前巡撫都御史宋公儀望今巡撫都御史胡公
 執禮前巡按御史郭公思極王公民順前郡守吳公
 善言臨事贊襄則今巡按御史胡公時化前兵備㕘
 政王公叔杲攝兵備事督糧㕘政徐公用檢今兵備
 按察使馮公叔吉郡守李侯充實若貳守劉君崑王
[025-87a]
 君事聖商確裁度勞績𢎞多貳守施君之藩覈實報
 功不誣不隱貳守侯君師顔通判許君雲濤叚君文
 清推官赫君瀛與聞斯議於法得書縣令王君一言
 斟酌運量纎悉無遺至於分區督率則署教諭舉人
 陳君文燦以才借委縣丞萬君鳳至張君家喻主簿
 李君三省陳君球典史劉君遇明震澤司巡檢張楠
 朝夕勤勞咸有成效而前縣丞吕君品初亦與議焉
 至於考圖指説禆益講畫則周生大韶也其他效勞
[025-87b]
 耆役人多不載則並列于碑陰云曽嘗聞父老云三
 吳治水惟正德辛巳之役最鉅費最多而訖無實效
 噫此其故難言之矣視兹工大費小一勞永逸者相
 去何如哉縉紳士庶僉謂宜有刻石以紀美實而縣
 令王君來以命曽辭不獲乃書其顛末及功成之歲
 月而系以銘詞曰我邑庳濕湖水所趨下流弗濬水
 返其居兩灘之交淤爲畦畛私其膏腴水道以梗吭
 搤迺閉孰洩孰容氾濫狂奔害我三農繇晉迄元非
[025-88a]
 不疏濬時移勢改莫救饑饉暨入我朝屢厪宸𠂻敕
 使修築凡十餘通疇功最鉅夏周徐呂間有弗終大
 都克舉兹逢聖主憫念東南聞言即行璽書下頒憲
 臣祗承夙夜靡及爰咨藩臬以逮郡邑上議既同下
 亦稱便出力出財時罔胥怨斥廢占田豪右柔帖除
 害興利要在咽喉咽喉既通我邑斯乂遂導下流望
 海而逝迺條六事播告羣農勞來勸相人爭驩從
 繄公之功維帝之德稽首勒銘昭示無極
[025-88b]
   陳允升吳淞江功成碑記
夏書稱三江既入震澤底定葢禹治東南之水其詳不
 可得聞而其大要不出乎此後世水學失傳非惟治
 法不講而三江之説紛紛迄無定論唯吳淞江爲震
 澤入海之道自古及今莫之能易其爲三江之一無
 疑今按江源出吳江長橋下經長洲崑山青浦嘉定
 四邑之地抵上海縣入海前代修治之蹟姑未暇論
 本朝二百年來有事于東南水利者非一惟永樂中
[025-89a]
 夏忠靖公於吳淞江爲簡畧正統以來並皆濬治至
 隆慶初御史中丞海公來爲巡撫尤鋭意焉於是自
 嘉定之艾祁以至入海之口八十里間咸通流無滯
 然一時工費悉取諸豪家以故謗讟易興而全江之
 工弗竟逮今皇帝嗣位之五年時念東南財賦重地
 㑹有以蘇松水利爲言者上首俞之而侍御林公實
 奉璽書專蒞其事惟是吳淞江於水利最鉅濬治
 既成有司者俾升紀其始末升嘗謂水在天地間猶
[025-89b]
 血脉之在人身也茍不能養人則鮮有不爲病者往
 者大江之北河水横流災被數郡頻年不息至上厪
 宵旰沉璧馬祭之所以爲捍治之具亦多術矣而迄
 未底績因竊計以爲江南之事其可憂莫切於此及
 公既至則兼採衆長斷以已見相地之勢因天之時
 均四縣之力協謀於督撫中丞胡公前㕘政王公今
 按察使馮公各相繼營度以贊成事自崑山之慢水
 港東至艾祁凡六十里隨其通塞廣狹施工各有差
[025-90a]
 公復往來江上時加省視始于萬歴六年三月辛未
 迄于四月辛丑而江工告成而千墩夏駕大小二閘
 之工亦不日而就夫然後慢水以西則遡乎上游艾
 祁以東則沿乎海中丞之績而全江皆通流矣至其
 工費所出或取之灘占或取之贖鍰或取導河修河
 諸課上無損於國帑下無加于編氓爲力省而成功
 鉅數十年壅閼旁潰之水一旦咸受厥職如宣導血
 脉融液流暢不復爲病而適以養人豈非江南民之
[025-90b]
 厚幸歟是役也用夫四萬二千餘人用銀二萬四千
 九百餘兩錢八萬有竒爲日者三旬而畢董其役者
 郡貳王侯事聖崑山令程侯達經其費者郡守李侯
 充實郡貳劉侯崑嘉定令徐侯上達長洲令李侯堯
 民吳縣令郝侯國章畫地而程工者領佐之屬凡十
 人不能悉書他若疏剔江源於長橋之下事在吳江
 當自有志故不書林公名應訓閩之懐安人王公名
 叔杲浙之永嘉人馮公名叔吉慈谿人銘曰禹定震
[025-91a]
 澤實疏三江攏東百川以截湯湯時惟吳淞三江之
 一二江多湮疏水爲疾歴世濬之隨復湮塞横流莫
 制害兹稼穡民困國匱帝用斯惻乃詢乃謀僉曰公
 能誕命惟公承命以行乃相厥勢乃度厥形取財借
 力經費揆程萬夫營營乃鍤乃畚欵廣厥壅斥舊
 流新溉灌田疇浸潤溝塍惟兹墊下化爲膏凝三農
 歡呼百榖用登昔嘗理水罔或克成惟公之來百廢
 具興西門治鄴鄭國鑿涇王景修卞杜預疏荆方公
[025-91b]
 之功並駕齊聲既富我國既饒我民竭心公朝以沃
 湛恩刻銘貞石永煥千春
   錢岱常熟縣重濬三丈浦記
吳人之命縣于水利在吳虞急在虞西北鄙急夫西北
 土瘠而高其下者病潦葢雨暘交稱困環西北灌泄
 者維三丈浦浦最濶爲丈三十有三父老取其竒以
 名浦起禄園洎土塘河袤亘四十餘里以浦爲命浦
 又東南入海道微獨西北鄙頼之𢎞治末浦淤中不
[025-92a]
 能置刀焉西北之民亡所歸命言于有司有司難其
 費計無所出我王世父㕘知公奏記舒侍御請濬之
 侍御曰俞乃發四郡金錢濬浦浦如故自嘉靖乙未
 四十里之内無論士庶宰官到于今交口德侍御與
 㕘知覩兹浦而思功者幾埒河洛云顧浦納海潮汐
 水至則挾游沙而入水平則積積久則淤至隆慶中
 而西北鄙之民憂復如故不佞兒時記憶家大人爲
 不佞言若曹幸而貴毋忘王世父之業則吾可以謝
[025-92b]
 兹土矣不佞聞而識之葢二十餘年㑹侍御林公
 奉天子璽書按吳經畧河渠不佞始得從㬰林公曰
 浦幸及公修治事易工倍久則浦益淤費益不貲西
 北之民不知所終敢請命於使君使君幸過聽而許
 之檄治兵使者與郡邑吏議議定屬郡丞王公與
 令留侯綱紀其事括帑金得五千八百有竒不以煩
 四郡畚挿之役料濱河之民授直分濬不以勤一邑
 經始于今上八年二月二十日迄工于三月二十五
[025-93a]
 日不以害三時浦長四千一百四十丈有竒廣十丈
 有竒深八尺有竒浦復如嘉靖乙未時西北鄙自今
 有秋亡汚萊苦矣當林公下議時稱不便者十人而
 九及臻厥成則人人交口頌謂林公再造我西北鄙
 也且畏壘祝焉嗟乎慮始誠難哉林公名應訓舒公
 名汀王世父名泮林與舒皆閩人舒與王世父林與
 岱皆同舉進士斯亦以竒矣是役也王公名事聖南
 康人留公名震臣晉江人邑丞而下凡有勞于浦者
[025-93b]
 書姓氏于碑陰
   于業金壇縣開河記萬厯/九年
天之愛民甚矣以我聖祖挺生克肖其德授以革命之
 權全賦所覆之民而再造焉唐虞以來統宇盡歸版
 圖憤元穢沸百川潰瀰神禹所經悉湮湮失故道蒼
 生曷頼焉登極初即詔天下修水利三輔重地加意
 獨殷倣單鍔之䇿任重臣治以便宜俾吳濆之土可
 耕無曠非開闢之一覩哉以傳聖子神孫憲章萬
[025-94a]
 世仰惟皇上冲年御極敬天法祖重親民之官核以
 久任封章闗民瘼者下㫖申飭一事無慮百言意何
 渥哉歲丁丑星象示異占者主吳越大水明年果淫
 雨爲災全吳不登事追徴則十室九懸無從措辦老
 㓜填于溝壑强壯驅而爲盜此難在科朘也議蠲免
 則以一歲之課供一歲之需司農猶然告匱取不盈
 焉用何以充此難在經費也不得已而以改兌寓蠲
 錙銖之微無禆殘喘價折之數浮于時值上則糧不
[025-94b]
 充額下則折反傷農公私且交病矣此水之爲災也
 一疏能盡狀哉帝聞之惻然以諭輔臣謂臨御未久
 而星變水災相仍迭警不能省愆修德以回天譴其
 何以見於郊廟事于弭災者亟集議以行輔臣惕然
 引愆燮理竭猷入告謂民之命懸于農而農尤以水
 利爲命三吳財賦當天下半圖拯䘏而昧先事之防
 吳其爲壑矣軍儲奚取給焉匡濟時艱非壯猷藎臣
 以握治水之權不可㕘之廷論得御史林君應訓一
[025-95a]
 人焉以薦制曰可江防水政其並以敕於是御史軫
 輔郡之重切已溺之憂考圖經之故踵神禹之謨究
 致災之因訪永頼之畧疆域所轄僻塢必臨陟高麗
 天目諸山以探河源繇長蕩浮東滆泝震澤諸湖放
 於三江以達於海水之分合源委高宜蓄卑宜洩明
 若燭照迺喜而擊節自誓曰謭予祗役叨率群工先
 漕渠而後支河先三江而後百瀆先滔湖而後萬洋
 庶東南可奠宵旰可紓敢不秉忠竭力有如此水迺
[025-95b]
 復移檄觀察使李君頤曰四郡治河界於一道稽察
 吏治合以河工爲先時核其狀而奬戒其用命不用
 命以胥成功檄知府鍾君庚陽曰三邑水災金壇爲
 甚可與佐百姓者唯良二千石必理艱危蘇窮困而
 後可以稱良其立石白橋請文以紀其事業雖謭陋
 安敢昧夫良心謹叙其初末以昭示四方御史慷慨
 有大節天下大事可屬而正直之聲安壤之績炳烺
 頌之宇内如一口此不書書其能嗣禹功也爰掇民
[025-96a]
 謳誦爲記俾邦人歌之勿忘以詔來者且以俟修國
 史者採焉
   王世貞太倉州濬七浦楊林二塘記萬厯十/七年
大江以南皆號爲澤國五湖之所滙浸而太倉之州與
 嘉定之邑最爲其門户水則㵼湖以之海旱則資海
 以通潤然其地頗高阜其水不虞溢而虞涸而其害
 亦不在水而在旱太倉之幹河三劉家港其最大者
 自海口而抵崑山可百里浸濶而流汛不受閼無所
[025-96b]
 事濬其次曰七浦廣殺其十之八修得十之六又其
 次曰楊林廣得七浦之半修如之所灌溉田爲頃以
 數千計然其浸稍陿而流緩潮在往返閼泥從之僅
 十年而一濬後之濬者以茍且報成事而已而工直
 之資大吏多侵漁其間農不得食計不暇爲乆遠掘
 土三尺不至岸而委之其傍岸日浸水溢陿潮挾閼
 泥以來兩涯之土即蘇蘇落蓋不三年而輒當濬一
 綫之水不能入支河以供桔橰何論舟楫日者天子
[025-97a]
 采臺臣言發司空帑大興水利而以故太僕河隄使
 者許公持按察節來董之許公迺首治嘉定之吳淞
 江甫竣而即馳吾州謂州大夫韓侯才而悉屬以七
 浦楊林之役侯乃大集三老吏民顜求夙之所以失
 身親行河浹旬不歸示之以恩信曰食不汝枵抶不
 汝假以人計工以日計人夙而興晦而息入鍤必深
 遷土必遠犯者雖貴勢亡貸以復於許公是之公時
 駐節吾州爲時時行役所分别勤惰鼓以賞罰葢工
[025-97b]
 起二月之朔至四月之朔僅六十日而二河皆告成
 侯又采三老吏民議徙壩于海口於潮汐寛然無害
 以復許公復報可葢河成而傍畆而農者咸欣然自
 幸其耕仔之得所楫而往來者則快然釋其歩擔之
 勞而又怳然若驟得其所未覩之二河也三老之祭
 酒有錢天福者倡于衆謂韓侯之覆露吾民甚博其
 爲吾民乳哺甚乆吾儕食其德不能有所咏述今幸
 覩一斑于治水之績而不才宇下之士能文章者伐
[025-98a]
 之石以示永永吾儕小人哉不食其餘於是趣而赴
 留都者數十輩咸具狀以請余曰不可子不覩甲令
 乎且韓侯有禮而謹讓人也其必不若之狥天福曰
 吾安知甲令即不敢記諛侯它德苐欲使十載之後
 濬河者籍是以知侯功之所以能永與夙之所以失
 上可省縣官帑而下可蘇民數歲之力則維子之言
 是頼余乃曰可請爲重濬七浦楊林二塘記侯名䇿
 字獻之真定之南宫人萬厯之丙戌進士許公名應
[025-98b]
 逵其荒度徧江南當必有紀之者
   申時行滸墅闗修堤記萬厯二/十二年
國家以辜𣙜之利佐度支闗有征舟有算司徒之屬奉
 璽書從事焉吳之滸墅其一也吳故東南都㑹而滸
 墅綰轂其口闗臨漕渠有堤翼之蜿蜒綿亘四出九
 達無論冠蓋走集商賈輻輳而大農之粟少府之錢
 歲輸以巨萬億計舳艫相衘邪許之聲不絶闗之左
 右皆名田土腴水至不害其穫自倍饔飱租賦出其
[025-99a]
 中葢行旅所迹歲漕所經穡事所仰頼是隄之重
 久矣比歲行潦水隄崩徒渉既艱淪胥日甚一時
 行者負者輓舟而過者秉耒庤鏄而望歲者皆顰
 蹙咨嗟有司雖駴目疚心而物力方虚莫知爲計也
 户部郎澶淵董君漢儒以萬厯丙申來領𣙜務既釐
 剔弊蠧修舉經程邇遐慕懐至者繦屬踰年而税
 之溢于舊額者三千金而羡闗吏請如故事治槖中
 裝君叱之去曰奈何汚我而議所以捐之則以語備
[025-99b]
 兵憲使曹君時聘曹君曰請捐之隄工爲吳民利可
 乎君欣然曰可即輸金府藏以待庀役而曹君爲聞
 之中丞侍御檄郡丞應侯楠長洲令江侯盈科董其
 事乃發部民二百四十家各率丁夫具畚塞決補
 罅培薄増卑衆志太和並手皆作自楓橋抵闗二十
 里所隄爲丈二千六百有竒如砥如墉既崇既固工
 始于某月某日訖于某月某日凡三閲月而告成于
 是江侯來乞言將石其工之始末以示永乆昔在成
[025-100a]
 周闗市不征澤梁無禁其取諸民也亷而至于遂徑
 溝畛川涂澮道遂人之所治司險之所周知無不犂
 然備飭者則安所措費而得是葢其時鄉有委積野
 有聚粟載師有園㕓縣稍之入均人有公旬之力政
 常以其不涸之財有餘之力興事而勸工故人不告
 勞而國不知費其豐豫若此余嘗聞父老言周文襄
 撫吳時繕治津梁道途以數十百計所在廪庾皆滿
 間以抵無年之租熙熙乎若成周之盛世而今則有
[025-100b]
 大異不然者賦額日廣供億日繁重以災沴薦臻督
 逋之檄旁午于道閭閻如磬府藏如洗有司至不能
 名一錢甚則學宫頽圯經數歲而不得治葢已窘矣
 向微董君出其餘税捐以予隄則病涉苦潦顰顣咨
 嗟之民庸有極乎葢江侯爲余言董君之司𣙜也度
 舟算緡如式而止皆躬自衡較一不以假吏胥税金
 谿銷解運綜理微密無敢有烱渴爲奸利者民間小
 艇縁闗往來一無所呵禁葢以其精明彊察燭奸杜
[025-101a]
 欺以其寛平和惠懐遠附近其贏得過當乃大勝于
 競錙銖折秋毫者而氷蘗之操羔羊素絲之風又皭
 然自拔于脂膏之地故能酌彼以注兹推贏以濟詘
 上佐公家之急而下以拯一方之艱危躋之周行貽
 以永利其有造于吳豈淺鮮哉昔者原思亷而不知
 惠國僑惠而不知政余謂君實兼之以訓官箴以恤
 民隱以修王政之闕一舉而三善備矣則是役也胡
 可以不書遂爲之記
[025-101b]
   唐時升重築沙湖隄記萬厯二/十六年
昔在𢎞治九年丙辰始築沙湖隄至於今葢百有餘年
 矣駭風驚波震撼齧蝕幾十之二日引月長勢將不
 能自止觀察曹公言於中丞趙公欲重治之顧數年
 以來内營皇居將作之費以億計外奉軍師輓輸萬
 里外府庫之藏捜括無餘然及今爲之猶易爲力是
 不可遺後人㑹司徒郎管公來治闗税剔弊釐奸商
 旅咸集歲額之外得金一千四百有竒公曰今歲幸
[025-102a]
 有餘入吾不敢加於常課以困後來者其可留以予
 民必有所以用之以書告中丞暨觀察二公二公計
 曰用管公之遺於沙湖其澤可以永乆遂檄郡縣庀
 木石之數度畚鍤之役適與金相當乃興事凡爲隄
 七十五丈高十尺廣六尺五閲月金盡而隄成焉内
 涵外流狂瀾不興東船西舫如行康莊民甚樂之余
 觀太湖從三江東下其泛濫四出者遇洿瀦則復成
 湖沙湖在郡城之東其南北與二江相吞吐而當四
[025-102b]
 縣走集之地公私期㑹與百貨之出入無論晝夜晦
 暝舳艫常相望一旦南風驅波濤而下如萬馬之騰
 驤舟黏北岸尺寸不得動北風驟至則漂蕩入湖中
 檣摧櫓折如箭脱弦故奸人依以爲窟穴肓風怪雨
 之日則鳥聚鼠伏伺候行者而湖之陽皆畆鍾之田
 榖芽之春稼成之秋風起浪湧一望泙湃不見踪跡
 此昔人之所爲作隄也傳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假
 使數十年之後湖隄盡廢波濤横行道路多警亦孰
[025-103a]
 知爲誰之過者吾憂當事者之莫以爲意也以今之
 時而舉百年之廢上不知費下不知勞滄波沆漭之
 間隱然如城郭前人之績將墜而復存可謂盛矣若
 夫千金之積不以自私而用之于民捍患救災垂無
 疆之休使過之者謳吟歎息想見其人葢賢者所至
 必有遺澤没世而不忘者也夫吳爲澤國考其記載
 大抵皆沮洳之塲昔之賢人君子相與彌縫其闕而
 匡救其災以及於今遂爲天下財賦之最葢大厦之
[025-103b]
 成非一木之支也然而昔人平水土之䇿不出二者
 曰塘浦以疏之堤岸以捍之今千里之内溝渠塘圩
 之跡不獨不如吳越錢氏之盛時即考文襄忠靖之
 遺烈鮮有存者葢一川之濬遇旱而後知其功一堤
 之毁遇潦而後知其害故庸人之情常不以置意至
 於陵夷已極乃唏嘘太息又以爲非一時物力所能
 辦此東南水利之所以日湮也後之繼今者將廢而
 隨舉之幾毁而復成之皆若斯堤之弗壊也則國家
[025-104a]
 根本之地永有望矣
   王衡嘉定縣學重開河記萬厯二/十七年
嘉定縣學泮池故野奴清境二水滙焉清境自北而南
 環其左野奴從西㑹之無何民居漸墊塞西水不東
 與左不相顧而科第亦䆮不如前華亭鄉進士王君
 善繼博學工文章兼通形家言辛丑來署學事集諸
 髦士較藝已出倚池上四顧而嘆曰非其文之罪也
 白諸邑長韓侯浚請稍徙屋廬之直河道者使仍故
[025-104b]
 流而公償其徙居之費諏某日以畚鍤未幾日而輟
 工屬衡記歲月余不敏于形家言瞢如也獨念昔者
 青烏説未興先王設膠庠之制以敷教流化茍横經
 有地足以詩書絃誦其中足矣奚以若泮若雝環繞
 如璧爲哉彼有取爾也學斆蓄才正如井之蓄泉井
 不泉而泥則亦已矣井實有泉而莫繘之或幕之井
 渫不食則行道之人惻焉天下事類相感氣相合可
 盡謂水之通塞無闗於人才耶獨怪以王君之材品
[025-105a]
 豈不能如蘇湖先生故事以實學實行教弟子而
 沾沾科目爲即言而驗見謂所收者末而愚謂科目
 之與書升聘召非有二也天生才無方隨世所趣尚
 而靈氣儲蓄其間當今之世業無所求飯牛版築之
 用所以勵世磨鈍者惟是途使一不振則倦倦則業
 徙而日下所以鼓之舞之使之不倦者天與人叅焉
 吾郡七縣中嘉定風氣沉厚善惡雜處其君子務讀
 書行義之士漸老且倦矣而囂而善訟者其氣方張
[025-105b]
 使蘇湖先生當此時其亦不能以枯槁無用之學術
 鎮囂疏穢明矣倘有術于此使其君子早爲天下用
 不至稿首黄馘私其衡泌之樂而邑之父子兄弟習
 見其利而趨之機心悍氣不繩督而自化疑亦夫慈
 惠之長忠信之師所樂與鼓舞而作新者也吾姑志
 歲月于石俟嘉之科第益振民風士習漸變雅馴而
 後頌兩君子之功焉豈不美哉是爲記
   周道登吳江縣新築石塘碑記萬厯三/十三年
[025-106a]
今皇帝之三十有三禩五月朔邑侯劉公新築石塘成
 塘修九萬九千八百一十四尺爲橋十有三爲竇三
 十有七南連檇李北接茂苑並葺舊者爲里八十
 有三其石約二而成丈博一尺有八寸九分其博閷
 一以爲厚四壘其厚以爲塘之崇倍其崇以爲基和
 之用灰支之用木每尺而支者三以石之厚爲木之
 圍三倍其圍以爲修水遞深而遞加率一木而爲五
 支薪其本末以當庸直計木五萬九千八百八十六
[025-106b]
 三分之加一以爲石之數二分其石加一以爲石之
 工佐者居三之一灰三千有四百石鐵炭索綯直二
 百五十餘凡費二萬七千金有竒役始于癸卯正月
 十七日主其議而捐俸以倡者曹中丞也邑二尹西
 蜀李宗程則督視邑人王郡倅忠則劻勷沈方伯季
 文則協議沈寺丞璟沈僉憲瓚沈孝亷令名與不佞
 登則出納父老屠大化等十人則宣力凡再閲歲而
 效其成於公公率千尺而眡其三仞之以眡其崇也
[025-107a]
 析之以眡其砥也度之以眡其修也數之以眡其木
 之稠也揠之以眡其水之中程也滿志始告竣事於
 是億兆驩呼得未曽有而薦紳先生搆亭鶯湖屬不
 佞記其事夫以塘之積圯歲歲修而圮日甚空為縣
 官費何益公新以巨石爲邑永利是大有造於我也
 日天子嘗出内帑贍修築矣卒未賭片石寸土之
 績公不煩官不强民百計拮据杯酒諷勸而事忽大
 集我享其利而卒不聞其擾也方事之始有諷以佛
[025-107b]
 誘者公掀髯笑曰謂乃公饒鬚髪耶議竟不行美哉
 公之績也其舉事也能持正也其勸相也能設誠也
 其垂謀也能永頼也一舉而三善備美矣公之績也
 可以頌矣公名時俊字恒甫别號勿所蜀富順人戊
 戌進士歴廬江桐城再調吾邑治行皆第一不佞職
 得論次循吏中兹不具書中丞名時聘獲鹿人辛未
 進士吾邑之得有劉公中丞力也頌曰繄我笠澤實
 維龍宫震澤騰西吳淞薄東砐硪電激滃浡煙訌憯
[025-108a]
 兹行旅誰呼鞠躬遹有石隄隱隱隆隆如櫛斯比如
 墉斯崇金湯綿亘坦道遐通遇風不波未霽而虹爰
 戢馮夷式濟艨艟其來熙熙其樂融融云誰之賜曰
 我劉公於億斯年纘禹之功
   管一德常熟縣重濬横瀝湖漕等河記萬厯三/十四年
夫官與民一體也而官常與民則稍異民情可樂成而
 難慮始官常易慮始而難觀成此政貴先勞尤貴無
 倦而太史公志河渠期于溉田沃野而止也先是萬
[025-108b]
 厯辛丑邑侯趙公國琦嘗下令濬横瀝而一夫爲梗
 尋丈爲阻不踰年而廞淺如故爾葢事起倉卒縣尉
 行河如某者政以賄成功遂不繼兹耿公橘下車之
 日首問河渠父老即以荒度事對公曰固也然吾聞
 常熟巨流無過白茆而支流餘𣲖無慮數十道今者
 白茆淤何所不淤而漫言荒度毋乃輕百姓力乎夫
 梁好土功宋妨農事古今所戒而曹姑少待之乃先
 濬福山塘周察士民稱便利焉又踰年而政通人和
[025-109a]
 因經始其事先採輿論協土宜次計徒庸酌財用次
 乗龍火尅時日暨乃課土功責成事于西則奚浦三
 丈浦其功甚鉅官給以金于東則李墓貴涇鹽鐵湖
 漕横瀝浦其工稍較省則照民田起民夫而稍借夫
 商賈之力諸河並濬公戴星出入朝西北而暮東南
 陸行乗馬水行載舟泥行蹈撬親慰勞其勤事者而
 間抶其不勉者雖亦有長吏之屬分督其間而躬爲
 總攬者則公也故長吏亦望風㫖飭簠簋民乃懽然
[025-109b]
 趨翕然赴其贏糧而景從款乃而荷鍤者土烟迴而
 人霧錯衿紳不敢徼優免之例豪右不敢行隱匿之
 私不兩月而諸工告成不佞一德横瀝里人也所見
 横瀝之役長二千六百丈有竒廣四丈深五尺當用
 夫三萬有竒然經始于二月朔而告成于是月晦推
 而諸河縱横深廣之數當以億萬計莫不皆然延袤
 百里蓄洩有備號稱沃野抑何神速之甚乎葢公寧
 爲巫馬期之治不浮慕宓子賤之治先勞無倦以身
[025-110a]
 兼之故年三月而無成今則匝月而就緒年專
 治一河而不足今則兼治諸河而有餘也昔人謂雷
 霆百里故縣令象之分土百里夫使三吳百里之宰
 盡如公治河乃何憂百萬財賦哉雖然公固天下才
 也而屈爲百里才文經武緯利興害除無所不幹辦
 而是區區土功又何難也諸工竣而白茆潺潺不絶
 如帶公又將爲慮始不佞且拭目而觀成彼孫叔敖
 士彌牟之事豈足道哉
[025-110b]
   管一德常熟縣重濬福山塘記萬厯三/十四年
常熟故瀕海而居葢東南沮洳之鄉而昔人稱爲澤國
 南受太湖以下諸水而蓄聚于昆尚兩湖其東西北
 有二十四浦分流入海而海水之溢縮亦各施受于
 諸浦之最者曰白茆而次則福山塘塘雖次于白茆
 而北枕大江凡通㤗兩州與吾邑相貿易其販舶必
 道經于此而南貫邑城通江門其所灌泄田數千頃
 大都白茆以下田多瘠鹵而福山以下田多沃美巡
[025-111a]
 撫侍郎周文襄公忱嘗三等其賦則斯塘要害實不
 下于白茆治水户部尚書夏忠靖公原吉暨給事中
 姚公善僉事伍公性嘗三四濬之然潮汐去來浮沙
 積聚葢旋濬而旋塞者數矣天包水水承地而一元
 之氣升降浮沉于地中人力安能圉其去來所恃者
 有司之經理與農氓之畚鍤耳邇者二十四浦多就
 淤塞而福山塘爲甚有識者日抱旱澇之憂萬厯甲
 辰北地耿公橘以進士來宰是邦首除錢糧侵牟隱
[025-111b]
 匿之弊著爲令稱碩畫矣而旋問河渠之政利所當
 興者則里胥三老首以福山塘對公行河盱視迺下
 令大疏濬之嚴于程限而寛于均調設置百夫千夫
 之長而以司徒相地度水之法一禀于凖繩夫無惰
 工户無隱口經始于本年嘉平月而告竣于次年春
 王正月費官帑一千二百金有竒而縉紳士庶計田
 出夫自給口食之費不與焉是舉也民不告勞官不
 告竭嘗試登虞山之巔而眺望焉福山如礪斯塘如
[025-112a]
 帶商艘賈舶衘尾而上下南北一水乗候而盈虚而
 吾民稻梁成慶鄭白興歌不永永弗替哉苐公問河
 渠疾徐輕重必次第布之福山通道且漸及白茆白
 茆利而所謂二十四浦者迎刃而解矣昔者僞吳張
 士誠偏霸耳人民幾何糧儲幾何尚能疏濬諸浦使
 吳民享百餘年之利矧今天子英武神聖而公又精
 心念民瘼彼瀕海而居者皆曰奚爲後我公所穿引
 寧止是哉
[025-112b]
   文震孟長洲縣興築婁江石堤記萬歴四/十三年
蘇故澤國也江淮之水繇京口歴毘陵皆從蘇以注海
 震澤滙宣歙霅苕之巨浸宣吐于長崑二邑間而婁
 江實所繇道至和塘最當其衝蕩云自宋轉運使喬
 惟嶽決堤爲涇水患滋起以迄於今當事者咸鰓鰓
 慮焉而苦于任事之難至挿棘樹版以殺水勢亦幾
 無謀矣廣濟胡侯士容自嘉定令移劇長洲神明之
 政首試於奸惡之鋤夷一朝獲三十餘輩咸伏厥辜
[025-113a]
 境内肅清民用袵席日延父老問所疾苦而知婁江
 之塘不可緩也曰是且病渉病溺病飛輓病農農兹
 土者至累歲不登半菽誰司民牧責可諉諸既又相
 度土宜而知非石堤無以障水勢曰是金涇陽城諸
 湖蕩之所震撼也是太湖沙湖之所騰躍而漰湃也
 是新洋吳淞諸江之所逆駕也是兩龍涇朱涇蕭涇
 吳涇陸涇諸要害之所汎而旁齧也茍不爲永賴謀
 僅飾目前又豈司牧者之實意經始也里計者四十
[025-113b]
 有五丈計者六千七百橋計者二十有六其巨者三
 十有八金錢計者萬五千有竒顧邑民苦貧府庫竭
 莫可調發侯又不能如正統中周夏兩尚書奉璽書
 從事水利復田租徴發屬邑僅捜導河官帑之羡金
 不滿千悉捐歲俸與贖鍰所入集好義之衆期月而
 成自長至崑長堤如帶屹然如山于是行者歌于道
 鼓枻者歌於河農歌於野穡人成功更于其贏金益
 盡捐禄俸買田三頃其半以屬耆老爲永堤計且將
[025-114a]
 續海虞松陵之役而半以給澤宮之貧士使有恒産
 俾免于寒飢侯乃過予而言曰不佞兹役也幸借賢
 士大夫之寵靈與父老子弟之力獲藉手以報績請
 記記焉非以耀成事也此堤一日而不毁即不佞之
 所以懐大夫與父老子弟者一日而不忘吁侯之材
 豈不甚異哉顧其言又何長者乃爾夫侯之始事也
 國人以爲難而侯不阻侯之算長也侯之集事也國
 人以爲懼而侯不怵侯之操潔也今之竣事也國人
[025-114b]
 以爲世世之功而侯不喜侯之心苦也故此堤一日
 而不毁即士大夫父老子弟之頌侯者一日而不忘
 且夫天下今方多事矣侯駸駸向用以侯之算侯之
 操侯之苦心其何所不濟婁江之堤亦曰始基已哉
 侯拱手曰唯唯敢拜君子之明訓因書以爲記時萬
 厯乙卯六月吉旦
   陸彦章上海縣疏河記萬厯四/十五年
上海澤國也百餘年來縣不得水之益地中市民龎雜
[025-115a]
 苴礫雜投而豪家大族漁閭并小利岸日益拓河日
 益狹久則屋其上無故跡可尋不久則更相傳更相
 售以爲固然子大夫有議疏者顧聁不敢動輒議輒
 止故市民旱則捐滴無所求潦則溝澮無所洩穢則
 蒸厲火則延燼此城中膓胃之大害也城西某河漸
 成平陸郡邑往來者非歩即騎不然取道龍華轉黄
 浦始得達潮退則一葉可膠風横則萬斛可覆此城
 外咽喉之大害也呂公濬甫下車顧而嘆曰古者居
[025-115b]
 民立國必通川澤之分今海上水利久淤非無良父
 母直無醫師耳請爲父老疏城中河河旁有屋其上
 者不問單赤豪貴立撤之如河故跡而止凡百日而
 工竣乃疏城外河城西自肇嘉浜至新港湮十八里
 城北虬江達嘉定湮十五里丁夫雲集又值歲晚冬
 暵凡百日而工又竣自是郡城之舟直艤縣門矣汲
 者舍浦而城矣行者舍騎而舟矣歩夫爭担者息矣
 疫癘不作祝融無權矣怒風暴雨沸波狂瀾莫復爲
[025-116a]
 梗矣赤田高壤耕者有溉灌矣舟可夜行浦盜無所
 掠矣不苦渴不苦飢矣是數者近則貽目前之利遠
 則垂數百世之利目前之利利細民利商賈利豪家
 大族數百世之利利人文利城守昔禹鑿龍門而聚
 礫西門豹鑿十二渠而曰百歲後令父老子弟思我
 今視呂公何如哉海上洋洋大國邇來百度廢弛幾
 如郵傳莫知税駕公修黌序修城櫓以及衢路厲壇
 囹圄亭長亭等皆綜理之制作煥然如更闢東南一
[025-116b]
 精采巖邑而無若疏河工尤最鉅公嘗曰易卦鼎之
 後繼以震震之後繼以艮凡勢不得已乃鼎革革不
 得已乃震動初與民更始今與民休息其惟艮乎疏
 河以後諸父老子弟可以長無事矣吕公名濬丙辰
 進士平湖人
 
 
 吳中水利全書卷二十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