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山西通志 > 山西通志 卷二十七
[027-1a]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二十七
  山川十一/
 保徳州
蓮花山在州南一里自髙地崚五十餘里至下流磧復
 起至大墕墩分五支東一支為東廓山西一支為西
 廓山支麓胥臨黄河中一支至小墕墩又分三小支
 入城 環保德皆山在東南者自河曲界髙地崚山
[027-1b]
 暨岢嵐界岢嵐山發脉在西南者亦自岢嵐山來逶
 迤相屬隨地異名
鳳凰山在城内一名鐵山
馬頭山在州東二十里
鷹窩山在州東六十里
石門山在鷹窩嶺下峭崕峻壁巍如削出兩勢相鬬呀
 然成谷疊石為岸跨㟁為橋
窩弓山在州東六十里
[027-2a]
氊帽山在州東六十里窰屹臺山半有石洞容千人
翠峰山在州東八十里形似覆斗林茂巒秀為州鎮山
獅子山在州東南二十里下流磧
孤山在州東南三十里全家坪
郝家嶺在州東南三十里
劉家山在州東南五十里
黄龍山在州東南六十里
倒座山在州東南六十里
[027-2b]
堂子山在州東南六十里有石洞容六十人
袁家山在州東南七十里
赤山在州東南八十里山多楓霜後胥赤
土門山在州東南八十里
賀家山在州東南九十里
栢山在州東南百里
潘家山在州東南百里
桑林山在州東南百里
[027-3a]
蒼水山在州東南百二十里水色黝
銀爐山在州南十里井兒窊村
寨山在州南三十里
羊頭山在州南四十里
峯子嶺在州南五十里即小墕墩
石門山在州南六十里大塔舖
麥子山在州南七十里有石洞
楊家嶺在州南九十里
[027-3b]
伊山在州南百里土人傳為伊尹寓此
王家嶺在州南百里
黄金山在州西南六十里
禪師崖棧在州西南六十里崖半有石洞
黑石崖棧在州西南七十里石洞深杳莫測燃松炬入
 二三里輙聞水聲洞外山半石徑上聳蒼崖下臨黄
 河袤二十里
神山在州西南八十里
[027-4a]
花花崖在州西南八十里
野人山在州西南九十里
黨家嶺在州西南九十里
韓家嶺在州西南九十里
木瓜崖在城西後木瓜產絶崖下即宋吕恵卿屯田地
 與河北木瓜園對望
飛龍山在州東北十里康家灣
觀音峁在州東北十里出/炭
[027-4b]
逍遥山在州東北二十里一名腰莊出鐵/器
石梯山在州東北二十里
天橋峽在州東北三十五里冬月積氷成橋土人呼為
 天橋水經注湳水左合一水出善無縣故城西南八
 十里其水西流歴于吕梁之山而為吕梁洪其巖層
 岫衍澗曲崖深巨石崇竦壁立千仞河流激蕩濤湧
 波襄雷渀雲洩震天動地昔吕梁未闢河出孟門之
 上葢大禹所闢以通河也司馬彪曰吕梁在離石縣
[027-5a]
 西今於縣西歴山尋河乃無遏岨至是乃為河之巨
 險即古吕梁矣在離石北以東可二百有餘里按道
 元紀里惟天橋峽可當之錐指不敢定殆昧壁立千
 仞之為形擬辭也又謂平魯西有吕梁山亦未覈閻
 百詩謂天橋去離石四百餘里此又忘古離石山當
 繇今臨縣赤壁嶺北計里不當繇永寧州治計里也
  峽石上鑱字云治平元年甲辰冬十一月望缺/
 巡河至此餘胥剥落
[027-5b]
倒迴谷溝上有橋金僧才公建在州東北三十五里
趙寧岡在栢森村起伏盤踞如龍相傳宋趙寧鑿岡深
 一丈二尺見七蘆根血流入河云
孫家溝 草厰溝 苦水溝 胥在城内
西莊溝 狄家溝 胥在州北三十里
東溝水在東城下出岔道村後至東關入河
楊家泉在東坡下平地噴湧
老鴉泉在東門外東溝水出石峽
[027-6a]
康家灘在州東五里
石板溝在州東五里
郭家灘在州東十里有堰
張家灘水在州東十里河没
熱窰河溝在州東十五里
腰莊水在州東二十五里由郭家灘入河
蘆子溝水在州東三十里由張家灘入河
雙井在州東六十里
[027-6b]
朱家川在州東六十里發源寧化山南流遶王家寨轉
 而西至石窊舖過橋頭村下流磧由花園村入黄河
龍潭在州東七十里窩弓村
濟道溝在州東南二十里
峽查溝在州東南三十里
王湖渠在州東南三十里
赤泥溝在州東南五十里
南溝井在南門外有二水繇峽出
[027-7a]
深溝水在州南三十里
四井潭在州南四十里山下四井色黝有魚
卧龍池在州南四十里石窟水恒清澈雖暴雨不汨下
 有蛟龍潛焉
石堂水在州南四十里由韓家川入河
龍池在州南五十里石澗中周十丈有奇禱雨輙應
鴉前塔溝在州南五十里
土門溝水在州南六十里由林遮峪入河
[027-7b]
扒樓溝水在州南八十里由神山入河石燕出此青元
 大小不一頭項羽毛胥具
寺河塔溝在州南九十里
鴨頭川即馮家川在州南九十里水由東南流入黄河
號風溝在州西南六十里有石竅炎暑寒風
神池在州西南八十里
西溝井在西門外水恒清
西溝水在西城下出峰子嶺由下園頭入河
[027-8a]
馬家灘在州西二里
王家灘在州西三里
煤灰溝在王家灘
張家谷沱在州西六里 以上明萬厯間多没於河今
 漸復
石梯灘水在州東北二十里一名楊家灘
臥龍溝在州東北三十里出臥龍石
朱家川晁端禀鷹窩嶺橋記定羌南二十里有峻嶺焉
[027-8b]
 葢即所謂鷹窩嶺也嶺下大澗源甚遠傳曰自寧化
 雪山神谷掌流入邊地在朔州之西神武㑹谷之東
温泉在石梯山側甘温清白轉壑飛流自髙地崚曲折
 逶迤三十里轉至峽口三疊入河 溝口上下諸泉
 胥湧珠噴玉
 河曲縣
火山在縣西七里髙一里盤踞二里山上有孔以草投
 其中烟焰上發可熟食草木胥不生上有碙砂窟下
[027-9a]
 有氣沙窟黄河經其下似遇覆釡而河為之曲山後
 有大石有禹廟水不能浸宋名火山軍以此 金志
 河曲有火山黄河
鵰黄崖在縣東十里宋元祐七年石刻曰昔有一鵰鳥
 于此為窠故名
强梁山在縣東南三十里髙一里盤踞一里
杜家山在縣東南四十里
望羊山在縣東南六十里髙一里盤踞一里
[027-9b]
葫蘆山在縣東南九十里
鐘山 皷山胥在城南大澗河濱 二山形似鐘皷水
 經其下有噌吰聲
尖山在縣南三十里髙一里盤踞三里峯似筍
翠峯山在縣南八十里遞髙二十里綿亘六十五里形
 如覆斗羣峰拱峙
石洞二一在縣西五里王翼莊可容千人一在縣東九
 十里吳峪村髙一丈六尺廣二丈深三丈有奇
[027-10a]
韓家嶺在縣西北四十里
赤崖在縣西北四十里即河會村古名赤崖村土色胥
 赤窰窨數十胥險要上胥蛤蚌腐甲豈龍門未鑿河
 嘗經山巔耶
黄巍梁在縣北四十里髙埓翠峯可二里盤踞三里
虎頭巖明副總兵艾萬年疏設伏河曲有馬鎮虎頭巖
 石臺山西川之捷
石臺山
[027-10b]
黄河在縣西五里東北自古東勝州境轉而西流八十
 里至平泉村復轉西流九十里至天橋子南流經保
 德興臨永寧寧鄉石樓永和大寧吉鄉寧河津榮河
 永濟諸州縣東折經芮城平陸垣曲諸縣入河南澠
 池濟源縣界至孟津其在永濟城西為河瀆祠 禹
 平水土分九州其一為冀今之山西河朔直𨽻皆其
 疆域三面皆河東北阻隂山一帶故河折而南流為
 冀西河至華陽折而東流為冀南河至大伾折而北
[027-11a]
 流為冀東河 元志臨川朱思本曰自洮與河合又
 東北流過達達地各八百餘里過豐州西受降城折
 而正東流過達達地古天德軍中受降城東受降城
 凡七百餘里折而正南流過大同路雲内州東勝州
 與黑河合 古傳禹跡旁有禹廟土人言河中花木
 兩岸横亘有道可涉其說似幻然黄河入河曲境東
 北由偏關來西由府谷北境來中間石壁剷削河出
 其間胥似斧鑿謂之禹跡也信然 龍口在縣北九
[027-11b]
 十里黄河西岸大同紀形似龍口聲似雷鳴一名厓
 門土人名龍門 河曲黄河東北二十五里有棘峪
 灘西北三十里有五門灘七十里有棘鍼韮菜二灘
 八十里有王鍼榆樹二灘九十里有太子娘娘二灘
 夏秋多鳬雁相傳薄太后漢文帝至此居民時得古
 瓦有萬歲富貴字可作硯
平泉在縣西北八十里平地湧出蓄石臼之半汲之不
 縮不汲不盈流三里入黄河
[027-12a]
石井在縣東一里廟溝崖下泉迸石出冽而甘
葬溝在縣東一里
石佛河在縣東南九十里接岢嵐長流溝西經保德入
 黄河
五井在南城内五方相綴形若梅花一名梅花水
井浴溝在縣南一里
大澗河在縣南一里源出朔州西流七十里入黄河
沙泉河在縣南六十里源出鎮西衛五所嶂經縣境至
[027-12b]
 保德入黄河
倒迴溝在縣西南二十五里保德境溝上有橋 天橋
 東北至縣城路尤險
大澗水在縣西百步源出朔州西北西流七里入黄河
龍門溝在縣西一里諺曰河曲縣保德州十里路九條
 溝
水井泉在縣西北十里泉出崖下冬温夏寒志名凝碧
 泉
[027-13a]
得馬水在縣西北四十里西流入黄河相傳尉遲敬徳
 得馬於此
鎮口河在縣西北四十五里南流入黄河
白鹿泉在縣北六十里不氷
榆泉在縣東北三十里
賈胡疃泉賈胡疃有泉遼人常越界而汲火山軍巡檢
 何灌請申畫界堠遏其來致忿而舉兵灌迎髙射之
 發輙中或著崖石皆没鏃敵驚以為神逡巡歛去後
[027-13b]
 三十年遼蕭太師與灌㑹道曩事數何巡檢神射灌
 曰即灌是也蕭矍然起拜
 解州
中條山一名陑山西起蒲坂袤數百里東連王屋州境
 羣山胥中條山也
龍潭洞在州東白家莊繇莊南入洞溝八里斗折上東
 崖崖間多懸鐵牌以酬雨也洞口形似銀錠裁容一
 人胥石角嵯岈禱雨者以燭引絙入可數丈折腰越
[027-14a]
 尖石門漸入漸敞上頂胥石稜參差水繇石罅散下
 如春雨巖間題勅封三島仙姑東面黑龍潭南北五
 丈東望𣺌無際投瓶拔出有水輙雨若燭滅多迷道
 云
白徑嶺在州東南十五里膽礬窟東一名石門 州志
 面石門之嶺背鳴條之岡石壁左右參天路通平陸
 縣 唐志河中府有石門府
分雲嶺在白徑嶺東十五里乃中條巔也矗峙鹽池之
[027-14b]
 上相傳為尸鹽澤下有風谷洞形似半井側有鹽風
 洞洞口似盆上有天井山嶺名分雲者以其出雲輙
 東西流布也 王緯鹽池廟記條山之下有風谷焉
 每夏仲月應候而至則吹沙石摧林木其聲隆隆俗
 謂之鹽雨風 鹽法志鹽花得此一夕而成
天井谷在風洞上四面陡絶一逕透巔
五龍谷在州南四里荻子谷東州直南五里又東有石
 巖巖水束峽中半崖懸溜如噴雪即噴雪巖也上書
[027-15a]
 酒島二字
青龍峪在五龍峪西
石樓峪在青龍峪西
雲首山在五龍谷南五里
横嶺在五龍谷口繇谷西上十五里乃中條山脊也詳/芮
 城/上有墩蹟北漢防宋巡邏之路横嶺南為山之陽
 跨芮城平陸横嶺北為山之隂跨解州安邑夏縣聞
 喜
[027-15b]
弓張溝繇横嶺北而下
堡子谷在弓張溝東
仙女洞在堡子谷東一名元女洞其中積水成潭名黑
 龍潭
大虎谷在仙女洞東十里谷中有將軍堡堡後有鳳凰
 觜觜西過連雲棧至横嶺有陽關寨寨後有膽礬窟
 其旁有百藥草
膽礬窟在横嶺東窟有二
[027-16a]
紅臉溝西距虞鄉王官谷二十里為州西境上有靜林
 寺
桃花洞在州西南紅臉溝東十五里昔人十月行中條
 巖下桃花片片逺浮澗水而至縁澗跡之杳然莫窮
 其際遂名桃花洞
白龍谷在桃花洞東三里
直岔嶺在白龍谷東八里繇谷陟嶺
荻子谷在直岔嶺少東
[027-16b]
卑耳山後漢地理志卑耳山解縣西南齊桓公西伐所
 登
逍遥坡在州西北二里女鹽池北岸
紫金山在州北二十里舊産/人參安邑縣峨嵋嶺北為萬泉
 之孤山孤山為稷山之稷神山又南為紫金山袤延
 峨嵋坡逍遥坡此胥由横嶺北連亘而東者也
峨嵋坡在鳴條岡北東自曲沃西抵黄河其陽跨聞喜
 夏縣安邑猗氏臨晉虞鄉榮河州北境亦倚坡焉袤
[027-17a]
 延至東五里鹽池北岸
谷口泉 蒼龍泉胥在中條山
涑水在姚暹渠北水經涑水又南過解縣東水經注涑
 水又西逕邭城服䖍曰邭國在解縣東邭瑕氏之墟
 也
解鹽池 女鹽池 城北灘 城東灘 六小池胥詳
 鹽法志
靜林澗在青龍峪東源出中條山巔爾雅所謂沃泉懸
[027-17b]
 出者也北流經靜林寺東寺僧暨居民引水以時刻
 計遵唐司空圗定王官谷引水法又北流經紅臉溝
 入虞鄉洫水灘
張公泉在靜林澗東三里山谷中 泉及澗水勢洪迅
 舊有底張堰以障州西境水俾無入女鹽池 歲旱
 命數十老婦執箕帚劘張公泉輙雨漢董仲舒奏江
 都王曰求雨之法損陽益隂願大王無收廣陵女子
 為人祝者一月租賜諸女巫巫無大小皆相聚於郭
[027-18a]
 門為小壇以脯酒祭即此意也
胡村澗在張公泉東五里源出中條山隂
桃花澗在胡村澗東五里源出中條山巔泉流細而緩
小水澗在桃花澗東二里源出白龍峪
荻子峪水在小水澗東一里胥北流入女鹽池
大水澗在白龍峪東三里源出五龍峪噴雪巖南十里
 北流至城南遶城而西㑹小澗水入女鹽池水勢最
 洪迅築五龍堰以防之堰遶城南而西
[027-18b]
堡子谷水在大澗水東二里源出中條山北流入鹽池
 南溝
長樂灘在鹽池北七里峨嵋坡隂周二十餘里北受姚
 暹渠水西南能破諸堰有長樂堰以防之灘中生魚
 遠望烟波明滅
姚暹渠在鹽池北十里古名永豐渠隋大業間都水監
 姚暹重開源出夏縣巫咸谷經安邑城北西流六十
 里入州境又西六十里入臨晉縣之五姓湖達於蒲
[027-19a]
 州入黄河餘多塞舊有姚暹渠堰水漲則決堤入長
 樂灘女鹽池 唐開元中天水姜師度奉詔鑿無鹹
 河以漑鹽田剗室廬潰丘墓甚多
東膏腴灘在長樂灘西北數里西為西膏腴灘又西北
 十五里為西辛莊村灘東起賈村西接臨晉諸灘亦
 時北受姚暹渠水南入女鹽池城北灘
洗馬灘在西辛莊北二十五里東北為南扶灘西北為
 衛諸灘衛諸西北十里為三婁灘東二十里為羅乂
[027-19b]
 灘又北十五里有小張塢灘胥半花鹻地
城内灘在北隅
新河在青龍峪西起石樓峪麓自東迤西洩石樓東來
 諸水俾趨小潮橋以入黄河
金盆水源出中條山趨鹽池南溝東有關氏祖塋一名
 小聖溝水有金盆堰防之又東有小龍五澗水
二郎谷水 三郎谷水胥出中條山隂北流趨禁牆有
 蠶房常平西姚三堰以防之
[027-20a]
常家月堰 蝦蟇堰胥在西姚村
 安邑縣
中條山在縣南二十里 金志有中條山稷山鹽池涑
 水 五朝志安邑有鹽池銀冶銀冶當在中條山宋
 靖康紹興後銀冶久無 山𨽻縣境共袤四十一里
 四丈二尺
虞坂在二郎谷東五里有青石泉經坂麓
車輞谷在分雲嶺天井谷東兩山夾道盤礴呈奇下有
[027-20b]
 車輞泉 谷有銀砂洞有禁
二郎谷在車輞谷東中多巖竇
鳴條岡在縣北三十里玉鈎山西東接夏縣聞喜縣界
  通考堯舜舊都今縣西有鳴條陌湯與夏戰於此
  括地志出蒲州安邑縣北三十里南坂口即古鳴
 條陌也鳴條戰地在安邑西 縣志舜陵在鳴條岡
 之陽髙三丈甃以甓方四十步有奇内外地百畝有
 奇
[027-21a]
峩嵋嶺在縣北四十五里鳴條岡西上多平壤東自曲
 沃西抵黄河嶺𨽻縣境東西袤二十七里黄河距縣
 百餘里而近河之裏中條山中條之裏鹽池互為髙
 抵北則姚暹渠涑水環繞於後渠之表為鳴條岡涑
 之表為峩嵋坡而稷山之稷神山萬泉之介山亦距縣
 百餘里而近
玉鈎山在縣東北十五里由聞喜峩嵋嶺北而西峭峰
 環曲以形似名
[027-21b]
栢王山在縣東北六十里山多古栢東𨽻夏西𨽻萬泉
 𨽻縣境袤二里
鹽池在縣西南通考有鹽池與解為兩池見鹽法志
涑水在縣北三十五里源出絳縣横嶺山乾洞經縣境
 北猗氏南西流入臨晉五姓湖𨽻縣境共袤二十三
 里 水經涑水又西南過安邑縣西
苦池灘在縣東十三里夏縣東山巫咸谷諸水胥西滙
 於此以達姚暹渠
[027-22a]
苦水河即苦池灘之水道也
湧金泉在縣東南十里夏縣西南十五里源出牆下村
 西入縣境黑龍潭鹽池得此水始結鹽花
東郭灘在縣東南十里廣數十頃有大堰以障之禁無
 得開種
黑龍潭在縣東南十五里近鹽池有堰以防之深不可
 測瀦水黑色唐開元中嘗置龍池宫於此
青石泉在縣東南三十里源出中條山繇青石槽經東
[027-22b]
 郭村入黑龍潭
車輞泉在縣南二十里源出中條山車輞谷後涸
淡泉在縣西南十六里鹽池北岸泉有八眼一名由泉
 池水胥鹹此獨淡建甘泉亭以濟撈鹽者之渇
野狐泉在縣西南十八里鹽池北岸味甘祝志云疑/即淡泉
姚暹渠舊經縣城内明隆慶四年改繇城北西入五姓
 湖 宋天聖四年閏五月陜西轉運使王博文等言
 準敕相度開治解州安邑縣至白家塲永豐渠行
[027-23a]
 舟運鹽經久不至勞民按此渠自後魏正始二年都水
 校尉元清引平坑水西入黄河以運鹽故號永豐渠
 周齊之間渠遂廢絶隋大業中都水監姚暹决堰濬
 渠自陜郊西入解縣民頼其利及唐末至五代亂離
 迄今湮没水甚淺涸舟檝不行詔三司相度以聞
玉鈎泉在玉鈎山下一名玉女泉水光澄澈禱雨多應
 南入姚暹渠後涸
窰子溝 磨兒盤胥在中條山内水所經流因地立名
[027-23b]
 能助黑龍潭水勢
 夏縣
中條山在縣東五里 太行山志山在平陽府安邑縣
 西北諸山皆其支脉是謂夏縣為中條太行之界也
 唐陽城及進士第乃去隱中條山
瑶臺山在縣東五里虞坂東髙一里孤峰蒼峭商相巫
 咸巫賢墓在山麓巫相祠右有天聖宫隋書名巫咸
 山 地志瑶臺山巫咸巫賢隱居處名巫咸山後更
[027-24a]
 名 金志有巫咸山中條山淡水 馬化龍記地道
 記曰咸山在安邑南考爾雅左髙咸丘凡山之形左
 髙者謂之咸瑶臺山左髙右下故謂之咸商時巫公
 居其下遂名曰咸 郭璞巫咸山賦序巫咸以鴻術
 為帝堯醫 水經注承鹽水流逕巫咸山北地理志
 曰山在安邑縣東海外西經曰巫咸在女丑北右手
 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羣巫所從上下也大
 荒西經云大荒之中有靈山巫咸即巫昐巫彭巫姑
[027-24b]
 巫眞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咸在
 郭景純曰言神巫上下靈山採藥往來也葢神巫所
 遊故山得其名矣谷曰嶺上有巫咸祠
巫谷在瑶臺山白沙河源北
雷公洞在瑶臺山右
翠巖山在縣東二十里綿亘數十里北接聞喜界
温泉山在縣東百里上有礦洞
玉溪洞在縣東南七里中條山谷間洞深一丈五尺廣
[027-25a]
 一丈石崖上書玉溪頭三字俯瞰溪流相傳司馬温
 公讀書於此 通谷村洞塑公像土人傳公嘗讀書
 觀音寺中
雲谷山在縣東南三十里盤踞數十里數峰崇聳中有
 大谷谷中雲四起輒霖雨
將軍嶺在雲谷山北峯一名古石陴嵯峨磥砢上有古
 洞洞中泉水瀦而復流陟巔見鹺海洪河
望川在縣東南五十五里 三州志中條山有望川夏
[027-25b]
 后避夏離宫之所
虞坂在縣南十五里 五朝志夏縣有巫咸山稷山虞
 坂土人名三橋坡
柳谷在縣南十五里巫咸山東十五里唐陽城寓居於
 此舊志謂即柳宗元居恐未核集覽謂陽城隱柳谷
 乃張掖郡柳谷尤譌 姜洪陽公廟記夏縣治南十
 里條山之下柳谷之口地曰陽公鄉即唐諌議大夫
 國子司業道州刺史所隱處也舊有陽公廟按韓昌
[027-26a]
 黎柳柳州集云家于北平隱于條山則公家世固北
 平隱居夏縣久遂為夏縣人
栢塔山在縣南二十里王峪口東峪中水出口流經其
 下古栢千株中有栢母林中建寺寺後建塔故名後
 塔毁 王翰詩翠竹摧梢失鳳凰詩注人呼山為鳳
 凰頭山又名抱珠山
北晉村洞在縣南三十里中條山村後有洞溪水遶流
 洞前禾草經霜不涸相傳張果隱此
[027-26b]
王峪口在縣南横嶺東西距王官峪百里嶺東水入黄
 河嶺北水繇峪出口故名
風洞在栢塔山後石巖中深不可測風自竅出有聲明
 知縣姜洪冀大其竅遂無風聲
史家峪在栢塔山東水經其下
石□山在縣西北七十里石□里即稷王山之支山也
 石□即峨嵋坡髙阜
稷王山在縣西北七十里接稷山界下有蛇虎澗相傳
[027-27a]
 后稷棄於此
方山谷在縣北横洛渠源此
鳳凰山在縣東北四十里柳谷東二十里峰殊秀相傳
 鳳集此
涑水在縣西三十里源出絳縣横嶺山乾洞伏流地中
 復出西經聞喜入縣境至安邑合姚暹渠
李綽堰在縣南舊一名永豐渠源出平陸至本縣王官
 谷口出山北流合史家谷雕崖溝等水至卓義橋滙
[027-27b]
 為一折西三里名姚暹渠又折南滙巫咸河入五姓
 湖明隆慶五年巡鹽郜永春修築堅固
湧金泉在縣西南十五里牆下村
蓮花池二一在城中西北隅環一頃八十畝一在城東
 北隅差狹二池胥植蓮
青龍河在縣北三十里勢曲如龍滙入横洛渠
髙德鐵堰在縣北五十里接聞喜境 中條山谷水北
 注聞喜美陽川大澤中北溢為小澤復南溢入縣境
[027-28a]
 青龍河近山古建石堰督功者髙德也故名
横洛渠發源縣東北周村方山諸谷西流至縣西北尉
 郭鎮滙縣北趙村北津諸河至禹王城西南入白沙
 河
白沙河一名巫咸河一名堯稍水巫咸水入則鹽不復
 結土人或名無鹽河
司馬渠相傳温公濬
玉溪明馬騤玉溪賦玉溪在於禹城東南枕隂崖焉後
[027-28b]
 倚中條前障瑶臺載瞻柳谷悵唐諫之隱烟霞俯瞰
 巫岫弔商相之丘草萊况温公而是樂厭塵囂而此
 來大賢過而山川增重蕙帳空而草木不衰馬子生
 公之里慕公之風爰約仙客聯步䇿杖而往一窮焉
 於是攀藤蘿躡危峰掬素流撫青松倐羣動之響壑
 𣺌孤鶩之浮空
 平陸縣
中條山在縣北四十五里西起蒲州雷首延袤數百里
[027-29a]
 迤邐而東直接太行縣西衍一支自五龍廟至十二
 連城丹壁蒼崖南俯大河乃砦
三門山在縣東五十里黄河中 史記正義禹鑿此山
 三道河水故曰三門也 司馬光謁三門禹祠詩栢
 暎孤峰短銘書絶壁髙詩注木際孤峰甚細而髙上/有小栢耆舊相傳不知㡬何
 年矣而止長尺/餘人莫測其理趙冬曦三門賦序砥柱山之六峯者
 皆生河之中流葢夏后之所開鑿其最北有兩柱相
 對距岸而立即所謂三門也次於其南有孤峰掲其
[027-29b]
 峯頂平濶夏禹之廟在西有孤石數枚圓如削成復
 次其南有三峯東曰金門中曰三堆西曰天柱湍水
 從黄老神前東流湍激蹙於蝦石折流而南潄於三
 門包於廟山乃分為西流淙於三峯之下抵於曲限
 㑹流東注加以兩岸夾水壁立千仞盤紆激射天下
 罕比時以内兄牛氏壯而遊焉相顧賦之以紀奇跡
  舊唐志天寶三載太守李齊物開三門石下得㦸
 大刃有平陸篆字因改河北縣為平陸縣 金陜州
[027-30a]
 湖城鎮二三門集津 興定元年六月乙丑設潼關
 使副及三門集津提舉官 金南遷後置提舉三門
 集津南北岸官
砥柱峯在三門東迤南黄河中髙數仞石形如柱禹貢
 東至於砥柱即此 實用編底柱在平陸縣東五十
 里大河自蒲津而來至是微折而南是柱正當轉曲
 之間在三門山之陽紫金駱駝二峯之西其形如柱
 植立中河老君爐砥柱側黄河中相傳老子煉丹於/此險不可升上流有列石似川字亦傳老
[027-30b]
 子繇此/渡河焉米堆山在砥柱東 閼流在砥柱東上激六
 峯下阻十九灘 孔安國書傳砥柱山河水分流包
 山而過石見水中若柱然也 括地志底柱俗名三
 門山硤石縣東北五十里黄河之中尚書正/義同水經河
 水又東過砥柱間水經注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
 山陵當水者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
 過山見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三穿既决水流䟽
 分指狀表目亦謂之三門矣山在虢城東北大陽城
[027-31a]
 東也劉向叙晏子春秋稱古冶子曰吾嘗濟於河黿
 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從而殺之視之乃
 黿也考史遷記景公十二年公見晉平公十八年復
 見晉昭公旌軒所指路直斯津從黿砥柱事或在兹
  河水翼岸夾山巍峯岐舉羣山壘秀重嶺干霄鄭
 康成按地說河水東流貫砥柱觸閼流今世所謂砥
 柱者乃閼流也砥柱當在西河未詳也葢康成所說
 非自西河當無山以礙之自砥柱以下五户以上其
[027-31b]
 間一百二十里河水竦石桀出勢連襄陸葢亦禹
 鑿以通河疑此閼流也其山雖闢尚梗湍流潄石雲洄
 環波怒溢合有一十九灘水流迅急勢同三峽破害
 舟船自古所患漢鴻嘉四年楊焉言從河上下患砥
 柱隘可鐫廣之上乃令焉鐫之裁没水中不能復去
 而今水益湍怒害甚平日魏景初二年二月帝遣都
 督沙兵部監運諫議大夫宼兹帥五千人歲修治平
 河岨晉泰始三年正月武帝遣監運大中大夫趙國
[027-32a]
 都匠中郎將河東樂世帥衆五千餘人修治河灘事
 見五户祠銘雖世代加功水流漰渀濤波尚屯及其
 商舟是次鮮不踟蹰難濟故有衆峽諸灘之言五戸
 灘名也有神祠通謂之五户將軍亦不知所以也
 都穆游砥柱記三門之廣約二十丈其東百五十步
 即砥柱崇約三丈周數丈相傳上有唐太宗碑銘今
 不存蔡氏書傳以三門為砥柱州志亦謂砥柱即三
 門皆謬誤又隋書大業七年砥柱山崩壅河逆流數
[027-32b]
 十里今砥柱屹然中流上無土木而河之廣僅如三
 門奚有崩摧而壅河逆流至數十里之遠葢距河兩
 岸皆山意當時或崩遂以為砥柱而書之也 宋張
 舜民畫墁録禹貢曰砥柱析城至王屋陜府三門是
 也絶河流過若山石牆然鑿為三門河經其中東洋
 如小城狀即析城也禹廟在西潭有寺下望砥柱上
 百歩屹然中流髙數百丈尺銘勒其上但取稍平處
 或險處互坐一峯之間其字方可尺餘魏公撰文正
[027-33a]
 字薛純稷之子也每欲印搨伺天氣晴明先維舟砥
 柱下梯而陞上數日不可竟俯視洪流足酸目眩用
 是難得眞本元符中大水壞三門一夕寺廟皆失略
 無孑遺銘亦失數十字 宛丘張耒明道雜志掌禹
 錫學士厚德老儒而性涉迂滯嘗言一生讀書但得
 佳賦題數箇每遇差考試輒用之用亦㡬盡嘗試監
 生砥柱勒銘賦此銘今具在乃唐太宗銘禹功而掌
 公設記為太宗自銘其功宋渙中第一其賦悉是太
[027-33b]
 宗自銘
傅巖在縣東二十五里隱賢社聖人澗上兩山之峽曲
 岸迴巒 五朝志河北有砥柱山有傅巖 通典平
 陸有傅巖穴 吳山東聖人澗東十里為砥柱峰
 書說命說築傅巖之野孔傳傅氏之巖在虞虢之界
 通道所經常使胥靡刑人築䕶此道說賢而隱代胥
 靡築之以供食今運鹽/道也水經注沙澗水北出虞山東
 南逕傅巖厯傅說隱室前俗名之為聖人窟孔安國
[027-34a]
 傳傅說隱於虞虢之間即此處也傅巖東北十餘里
 即巔軨坂指南北之路謂之軨橋傅說傭隱止息於
 此髙宗求夢得之是矣 唐吕温傅巖銘序昔殷髙
 宗恭黙思道至誠動天天將報之以說為瑞審形旁
 求實得於此貞元九年予繇鎬徂洛息駕於虞虢之
 間升墟瞰原髣髴其地逺跡雖昧清風若存乃作傅
 巖銘 路史傅大繇國唐表云/黄帝後夏封之在虞虢之間
 在河東大陽北十里有/顛軨阪說版築之所有傅虚傅巖傅說之祠古之
[027-34b]
 北虞今𨽻平陸地多傅姓尸子云傅巖在北海之洲
 妄也 張淵觀象賦傅說登天而乘尾注傅說一星
 在尾後傳說殷時隱於巖中殷王武丁夢得賢人圗
 畫其像求而得之即立為相死精上為星乗尾在龍
 駟之間 王維登河北城樓詩井邑傅巖上客亭雲
 霧間
吳山在縣北五里自中條山袤旦而南山髙平上胥民
 田下建泰伯祠 戴延之西征記河東鹽池東吳坂
[027-35a]
 登七山原毎登一原輙峭拔迤十里原土平曠不知
 巨極 杜預曰仲雍支子别封西吳虞公其後也
 水經注交澗水出吳山東南流入河河水又東路澗
 水亦出吳山東逕大陽城西西南流注入於河 劉
 昭注大陽有吳山上有虞城杜預曰虞國也帝王世
 紀曰舜嬪于虞虞城是也亦謂吳城史記秦昭王伐
 魏取吳城即此城也皇覽曰盜跖冢臨河博物記曰
 傅巖在縣北 括地志中條山亦名吳山 通典吳
[027-35b]
 山即吳驥垂耳駕鹽車之所 金志平陸有吳山黄
 河 日知録漢書地理志河東郡大陽吳山在西上
 有吳城史記秦本紀昭襄王五十三年伐魏取吳城
 是也周武王封泰伯後於此是為虞公後漢郡國志
 大陽有吳山上有虞城虞城之書為吳城猶吳仲之
 書為虞仲也
白徑嶺在縣東十五里為分雲嶺嶺嶺出雲東西分布
 下有風谷洞中條之巔北對鹽池
[027-36a]
野馬圪塔在縣東四十五里地近清澗溝溝底有石寨
 山壁鑱將軍黄巖四字縣志巖即馬岱也少孤與母
 避難僑黃姓室因名黄巖時牧馬於此長投馬超復
 姓
晩照臺在縣東八十里錐子山支層峯盤岫
錐子山在縣東九十里孤峯似錐層巒旁列分之為晩
 照臺雲流霞布掩映箕山 唐志三錐山當即錐子
 山隋志虞鄉有石錐山
[027-36b]
箕山在縣東九十里傅巖東四十里又東北為王屋山
 旋徑危峯其形似箕相傳許由巢父隱此上有許由
 塚下有清澗即巢父洗耳處也山下有錫窟說見遼
 州
錫窟在箕山下白玉竅也
大通嶺在縣西北四十里嶺有竹林寺寺西為唐金舌
 僧說法臺
石門在縣西北四十里中條山王家井西北十里有黄
[027-37a]
 嶺石門 水經注鹽販之澤南面層山天巖雲秀池
 谷泉深左右壁立間不容軌謂之石門路出其中名
 之曰徑南通上陽北暨鹽澤
分雲山在縣西北四十里中條山一峰層巒峻岫走霧
 分雲徑繞羊腸殊難躋陟
横嶺在縣北四十五里
西石山在縣東北四十里麓中石有仙人膝痕
清涼山在縣東北六十里中條山支巔殊曠灝可望蒲
[027-37b]
 解絳陜四州土人名四州圪塔晉執虞公於此
將軍汊在縣東北六十里石壁千仞下有石洞土人名
 鑼鼔洞宫之奇嘗避此
顛軨坂在縣東北七十里虞坂南舊志謂三橋坂非也
  劉昭注大陽有顛軨坂左傳曰入自顛軨博物記
 曰在縣鹽池東吳城之北今之吳坂杜預曰在縣東
 北 通典平陸有顛軨坂 相傳周穆王八駿經此
 車為顛簸土人名軨嶠 王思誠詩山頭百折顛軨
[027-38a]
 坂
鹽坂在縣東北七十里
五家冢水經注軨嶠東北有虞原上道東又有虞城堯
 妻舜以嬪於虞者也周武王以封泰伯弟虞仲於此
 是謂虞公太原地記所謂北虞也城東有山世謂之
 五家冢上有虞公廟
員村坂司馬光詩注其東八政水即古之傳巖有傅說
 廟又東北虞城古虞公之國也
[027-38b]
琴瑟穴唐志有琴瑟穴有銀穴二十四銅穴四十八在
 覆釡三錐五岡分雲等山
翠隂巖 禹功巖 掛鼓石胥在三門山
覆釡山
五岡山
神仙洞
黄河在縣南三里自河津龍門至蒲州南至於潼關折
 而東至芮城逾平陸東至於砥柱又東過垣曲下孟
[027-39a]
 澤 黄河在南門外又東北古焦國側水勢激湍
 水經注河水湧起方數十丈有物居水中傳云銅翁
 仲所投處又云石虎載經沉没於此二物竝存水所
 以湧 魏野平陸縣題寒食花藏縣重陽菊繞灣一
 聲離岸櫓數㸃别洲山
鐵牛磧在縣東一里黄河中顧非熊平陸縣亭詩山與
 中條合河逢一曲迴
開元新河在三門北有小河土人名公主河
[027-39b]
盤南澗在縣東十里發源中條山繇石槽溝南下至盤
 南東入於河
沙澗在縣東二十里發源中條山東南谷至沙澗入河
 澗口多沙石
聖人澗在縣東二十五里發源馬跑泉下復有二泉合
 流嵌石瀠洄遶傅巖南入於河一名八政水
清澗在縣東六十里相傳巢父洗耳處在箕山西
張谷澗在縣西二十里張峪村
[027-40a]
圪塔澗在縣西二十五里圪塔村
南侯澗在縣西四十里南侯村發源中條山深溝夾流
 經南侯村至葛趙村又南流二里入於河
儀家溝在縣西五十里岳村右儀家溝東 西為閒田
 址通典有閒原即虞芮之人讓畔處蘇氏曰虞在平
 陸芮在同之馮翊今平陸有閒原焉則虞芮之所讓
 也
五股泉在縣北一里水寒冽
[027-40b]
三汊澗在縣北三里發源中條山東西二溝流至北三
 里五龍廟合流與大澗合至三汊口而崖斷支分東
 南入於河似交澗
響泉在縣北四十里中條山東水甘澄土人名響泉溝
古焦水在縣東北五里有神農廟相傳武王封神農之
 後於焦即此 陜城中小城古焦國也平陸亦可縁
 引 水經注陜縣故焦國 竹書紀年幽王七年虢
 人滅焦
[027-41a]
馬跑泉在縣東北三十里傅說塚下塚倚中條東西兩
 山環拱迴獻列屏泉殊清瑩相傳形求至此馬跑地
 得之合下石穴二泉至傅巖為聖人澗
馬頭澗在縣東北四十五里中條山麓危峰聳立兩谷
 二源環麓合流以山形似馬首名
 芮城縣
中條山在縣北十五里逓髙二十里東起首陽西接太
 行南北狹薄延袤不絶故曰中條又曰薄山
[027-41b]
方山在縣西北三十里虞鄉縣界峯巒髙峻其巔方平
 一名檀道山是芮城東西廣七十里胥屏倚方山也
  山海經檀首山水經注鹽道山又名百梯山 唐
 志河中府有檀道府 中條之首俯視五老峰巔有
 鴦漿泉渟而不流下有檀道谷
檀道嶺在直岔嶺東自方山至檀道嶺胥中條山之析
 名也
大峯在方山東
[027-42a]
水谷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大通嶺在縣西北中條山唐時竹影殊盛内有竹林寺
青龍洞在縣北三十里歴山東北三十里洞内有青龍
 泉
百二十盤在縣北中條山之隂石磴盤旋而下北逹虞
 鄉即唐司空圗所隱王官谷也 倪光薦奇石詩偶
 經百廿盤松石駴心目石以松為筋松以石為肉石
 抱松如裹松穿石似束
[027-42b]
甘棗山在縣東北三十五里青龍洞東二十里今名刺
 林溝 括地志中條山亦名甘棗山 山海經甘棗
 之山恭水出焉西流注於河
石鐘洞在縣東北三十五里甘棗山東十里有石室頂
 懸石鐘水注其下禱雨多應相傳石鐘真人修煉地
 嘗有蟬負芝來止石上又有野鹿入洞偕宿云石鐘
 洞東五里為清涼寺又東十里為娥英廟又東為閒
 田
[027-43a]
直岔嶺在甘棗山東今名横嶺 邵璿治中條山路記
 中條直岔嶺四十里為赴郡省道南二十里屬芮北
 二十里屬解徑皆縁崖臨溪髙深數百丈北尤偪仄
 石磊砢羸馬蹄爰命僧宗睿南北四十里之窄者坍
 者者□者悉舉而剗鑿之
南坡濱黄河岸水中有砂石髙三尺大如碾上平下狹
 河漲石獨露傳為吕望釣臺
黄河在縣南二十里 水經河水又東過河北縣南
[027-43b]
 水經注縣與湖縣分河 永樂澗水南流逕河北縣
 故城西故魏國也晉獻公滅魏以封畢萬卜偃曰魏
 大名也萬後其昌乎後乃縣之在河之北故曰河北
 縣也今城南西二面竝去大河可二十餘里北去首
 陽十里許處河山之間土地迫隘故魏風著十畝之
 詩也
白龍泉在縣南十里王家莊
小水泉在縣南十里太安村
[027-44a]
葡萄澗在縣西二十里鄭村有五泉土人名五股泉南
 流入河
觀音泉在縣西北十里
地皇泉在縣西北十三里山麓地皇氏廟前流經魏文
 侯故城合通澤泉伏流入沙地皇通澤合為一渠
溈汭水在縣西北三十里永濟界
三汊澗在縣北五里源出中條山東西二溝流與澗合
 南入河
[027-44b]
大安池在縣北五里流入黄河
龍泉在縣北五里古魏城中上有五龍祠 水經注城
 内有龍泉南流出城又南斷而不流 金志有中條
 山黄河龍泉
通澤泉在縣北八里古魏城西北合地皇泉伏流入沙
青龍泉在縣北三十里青龍洞禱雨多應
鹿跑泉在縣東北八里中莊村清澈見底一名靜深泉
 上建龍神廟
[027-45a]
奥祝泉在縣東北二十二里北山石巖下相傳魏文侯
 率軍自安邑至黙祝於此舉鞭得泉
恭水在縣東北三十五里源出甘棗山即今朱吕溝水
 也 山海經蒲山之首曰甘棗之山恭水出焉而西
 流注於河恭水當在中條山西鹿跑泉北三十五里
浢泉在縣東北五十里儀川溝源出清涼洞南入河一
 名浢澤即浢津渡也土人名連塔溝
䕶生池董一桂記芮城之北泉壑紆曲决渠引水層折
[027-45b]
 五六里入城埴為池
萬蓬頭井明嘉靖時萬蓬頭過澗西王老人恒食之蓬
 頭曰當以五十金報因指屋後地掘井水大湧族里
 以五十金買溉村田至今井存
 
 
 
 山西通志卷二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