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名臣經濟錄 > 名臣經濟錄 卷三十
[030-1a]
欽定四庫全書
 名臣經濟錄卷三十
             明 黄訓 編
 禮部祠祭下/
  孔子封王辯吴沉/
後世之禮有甚似而實非者不可不察也且以追諡夫
子為王言之夫子聖人也生不得位沒而以南面之禮
尊之其説似矣然王君之號也夫子人臣也生非王爵
[030-1b]
死而諡之可乎哉昔者吾夫子嘗有言曰必也正名乎
又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臣而王之于名正乎于言順乎
春秋之時列國有僣王稱者矣麟經之筆削而黜之盖
名者實之著無其實有其名謂之淫名夫子之生也不
獲有尺寸之土今而以有天下之號歸之在天之靈其
肯歆之乎嗟夫有徳者必有位理之常也有其徳而無
其位此則夫子之不幸也曽謂無實之稱而足以為聖
人榮乎或曰夫子之道王者之道也謂仲尼素王其来
[030-2a]
久矣奚至今封之而不可曰謂夫子有王者之道則可
謂夫子有王者之號則不可昔夫子病子路使門人為
臣夫子責之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夫
無臣不可以有臣非王而可以師稱王乎聖人不敢欺
天也人其可以欺聖人乎然則當若之何曰夫子之澤
不被于當時而其教實垂于萬世褒之以王者之貴曷
若事之以師之為尊乎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
古者治敎之職不分君即師也師即君也二帝三王盡
[030-2b]
君師之責者也若夫子則不得君而為師者也師也者
君之所不得而臣者也故曰雖詔于天子無北面所以
尊師也彼以王爵之貴為隆以稱師者習俗之見也考
之經在當時聖門髙弟之稱其師有曰孔子有曰夫子
其孫子思直字之曰仲尼盖夫子既無爵諡則稱之者
不曰仲尼必曰夫子觀其門人弟子之不敢過號其師
則知以無實之諡加于聖人必非聖人之意也天下之
論毎病于狥同惡異而不本乎至公至當之理談夫子
[030-3a]
之封王則必相與和之以為誇大矣謂夫子不當封王
則必相與咻之以為狂恠矣吁此所以行之數百年之
久而未有敢議其非者彼之不敢議必曰我畏聖人也
此非畏聖人也畏天下之罪已也若吾之説則雖得罪
于天下不恨也懼得罪于聖人而巳曰請問今將何以
尊聖人曰在明其道不在乎王不王
  論尊孔子帝號楊守陳/
時有言者請尊孔子以帝號而加籩豆舞佾以稱其衮
[030-3b]
冕一如天子制有司沮之乃遷其説謂不加帝號猶可
而籩豆舞佾在所必加朝廷従之加籩豆十二舞佾八
此固追崇先聖之盛典矣然猶未臻于極焉孔子道徳
教化之盛賢于堯舜而配天地自生民以至于今一人
而巳後世人君皆師之則皆其弟子也稱為先師固當
矣若追崇之典必當臻乎極而後巳焉夫禮因人情以
義起周公制禮追王其父祖前未有也師生之義與父
子之恩同子可以追王其父則生亦可以追王其師况
[030-4a]
孔子又萬世一人後王實被罔極之恩者乎近世人君
師孔子而追王之固禮也而未為之至者古之皇帝王
皆因時建號非有等差自秦始稱皇帝而後世有天下
者無不稱帝其祖父雖編氓伍卒亦追帝之而族属功
臣則皆封之為王于是帝為君號王為臣爵懸絶矣君
于臣禮當其為師則不臣也况異代之聖師而可臣耶
王孔子而不帝是猶臣之也其可乎必帝之乃見不臣
之禮而為尊崇之典之極焉在宋真宗巳欲帝之矣其
[030-4b]
下不能將順而沮之謂孔子周之陪臣周止稱王不當
加以帝號夫謂之周陪臣則雖公之與魯公班且不可
况王之與周埒乎既王之則固謂其為萬世之聖師而
不以周之陪臣視之矣于周何預而不當帝耶故先儒
羅従彦謂可加以帝號而褒崇之誠百世不易之至論
也今言者遷就有司之説謂孔子周人當用周制王乃
天王之王非國王之王故不帝猶可在後世則帝之與
王猶天澤之不可混猶冠履之不可殽矣尚可以周制
[030-5a]
論哉尊異代之聖師而用當代之臣爵曰此天王也彼
國王也則亦非正名别嫌之禮矣孰若初説帝號之為
確乎我太祖髙皇帝之定祀禮也凡岳鎮海瀆皆革去
舊制止以山水本名稱其神若所謂東岳泰山之神是
巳至于忠臣烈士亦止稱當時爵號而革去後世之封
若所謂呉泰伯之神是已獨孔子善明先王之道為天
下師以濟後世非有功于一方一時者比故不稱魯大
司冦而仍舊號大成至聖文宣王其尊崇之意極至而
[030-5b]
無以加矣但當時未有援宋真宗羅從彦告者故未及
帝之耳今有司沮言者廼謂舊制而不肯更夫以太祖
尊崇聖師之心如彼其至茍聞今議有不幡然更耶彼
有司于異端與他政弗能一一遵舊制也而此獨曰舊
制豈舊制果不敢更耶又謂孔子之道惟在君臣身體
而力行之諡號器數皆不足較夫道在身體力行是矣
餘亦安可置之如彼其説則明王但奉天道䋲祖武足
矣而又尊稱上帝追王先公制為郊社禘嘗之禮樂皆
[030-6a]
必極其至而足為萬世式者何耶有司之議過矣然自
漢以至于今儒之僻陋者豈獨不欲帝吾聖師雖公之
王之諡加數字天子拜之郡縣祀之冕服籩豆舞佾如
天子制皆謂不可甚而謂獻官以皇帝遣而北面揖其
禮太重請改東靣此豈特不知禮而巳盖亦無是非之
心者也然人心之天理自久而明萬世之公論卒定于
一故既王之又累字諡之天子北面拜之郡縣通祀之
而全用天子之禮樂矣獨帝號未加尚為闕典今若不
[030-6b]
加後世亦必有加之者聖皇良弼豈容有缺典待後世
哉行將舉此至極之盛典超百王而憲萬世也歟鏡川/文集
  孔子廟祀議宋濂/
世之言禮者咸取法于孔子然則為廟以祀之其可不
稽于古之禮乎不以古之禮祀孔子是䙝祀也䙝祀不
敬不敬則無福柰何今之人與古異也古者將祭主人
朝服即位于阼階東西靣祝告利成主人立于阼階東
西靣尸出入主人降立于阼階東西靣此皆主人之正
[030-7a]
位也卒脀祝盥洗升自西階主人盥升自阼階祝先入
南面主人従户内西面祝酌奠主人西面再拜稽首皆
為几筵之在西也尸升筵主人西面立于户内拜妥尸
尸酢主人主人西面奠爵拜皆為尸之在西也漢晉春
秋所載章帝元和二年幸魯祀孔子帝升廟西面載拜
開元禮亦謂先聖東向先師南向三獻官皆西向是猶
未失古之意也今襲開元二十七年之制遷神于南面
而行禮者于北面則非神道尚右之義矣古者造木主
[030-7b]
以棲神天子諸侯之廟皆有主卿大夫雖無之大夫束
帛以依神士結茅為菆無有設像之事開元禮亦謂設
先聖神座于堂上西楹間設先師神座于先聖神座東
北席皆以莞則尚掃地而祭也今因開元八年之制摶
土而肖像焉則失神而明之之義矣古者灌用鬯臭欝
合鬯臭隂逹于淵泉既灌然後迎牲致隂氣也蕭合黍
稷臭陽逹于墻屋故既奠然後焫蕭合羶薌盖求神于
隂陽也今用薫薌代之庸非簡乎古者朝覲㑹同與凢
[030-8a]
郊廟祭享之事皆設庭燎司烜共之火師監之其數則
天子百公五十餘三十以為不若是則不嚴且敬也今
以秉炬當之庸非凟乎古之有道有徳者使教焉死則
以為樂祖祭于瞽宗此之謂先師若漢禮有髙堂生樂
有制氏詩有毛公書有伏生之類也又凢始立學者必
釋奠于先聖先師釋奠必有合有國故則否謂國無先
聖先師則所釋奠者當與鄰國合若唐虞有后䕫伯夷
周有周公魯有孔子則各自奠之不合也當是時學者
[030-8b]
各自祭其先師非其師弗學也非其學弗祭也學校既
廢天下豈知所師孔子集群聖之大成顔囬曽參孔伋
孟軻實傳孔子之道尊之以為先聖先師而通祀于天
下固宜其餘當各及其邦之先賢雖七十二子之祀亦
當罷去而于國學設之庶㡬弗悖禮意開兀禮國學祀
先聖孔子以顔子等七十二賢配諸州但以先師顔子
配今也雜寘而妄列甚至荀况之言性悪揚雄之事王
莽王弼之宗莊老賈逵之忽細行杜預之建短䘮馬融
[030-9a]
之黨附勢家亦厠其中吾不知其為何説也古者立學
專以明人倫子雖齊聖不先父食久矣故禹不先鯀湯
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窋宋祖帝乙鄭祖厲王猶上祖也
今一切寘而不講顔囬曽參孔伋子也配享堂上顔路
曽㸃孔鯉父也列祀廡間張載則二程之表叔也乃坐
其下淳祐初張居程上後因國子監集講再定張遂居
程下顛倒彛倫莫此為甚吾又不知其為何説也古者
士之見師以菜為贄故始入學者必釋菜以禮其先師
[030-9b]
其學官四時之祭乃皆釋奠今專用春秋亦非釋奠有
樂無尸而釋菜無樂是二者之輕重係乎樂之有無也
今則襲用魏漢津所製大晟之樂乃先儒所謂亂世之
音也其可乎哉古者釋奠釋菜名義雖存其儀注皆不
可知唐開元禮彷彿儀禮饋食篇節文為詳所謂三獻
各於獻後飲福即尸酢主人主婦及賔之義也今憚其
煩惟初獻者得行之其可乎哉嗚呼學校者禮之所自
出猶河瀆之宗瀛海也猶山岳之祖崑崙也今乃舛謬
[030-10a]
若是則其他可知矣禮固非士庶人之所敢議者有人
心者孰能黙黙以自安乎雖然此姑言其略爾若夫廟
制之非宜冕服之無章器用則襍乎雅俗升降則昧乎
左右如此類甚多雖更僕不可盡也或者則曰子之言
信辯矣建安熊氏欲以伏羲為道綂之宗神農堯舜禹
湯文武各以次而列焉臯陶伊尹太公望周公暨稷契
夷益傅説箕子皆可與享于先王天子公卿所宜師式
也當以此秩祀天子之學若孔子實兼祖述憲章之任
[030-10b]
其為通祀則自天子下逹矣茍如其言則道綂益專三
皇不汨于毉師太公不辱于武夫也不識可乎昔周有
天下立四代之學其所謂先聖者虞庠則以舜夏學則
以禹殷學則以湯東膠則以文王復各取當時左右四
聖成其徳業者為之先師以配享焉此固天子立學之
法也奚為而不可也潜溪集/
  吴文正公祀議楊士竒/
欽奉聖㫖命臣等考䆒元儒吴澄應否従祀議擬奏聞
[030-11a]
臣士竒等欽遵考得元翰林學士吴澄所著書及奎章
閣侍書學士虞集所狀澄事行盖澄自十嵗得宋朱熹
所註大學讀觀之即知為學之要專勤誦讀次讀語
孟中庸亦然遂大肆力于諸經十五專務聖賢之學致
踐履之實以道自任其所自勵有勤謹敬和自新自脩
消人欲長天理克巳悔過矯輕警惰顔冉理一等銘其
教學者有學基學綂等篇深䆒濓洛關閩之㫖考正孝
經校定易書詩春秋修正儀禮小戴記及邵雍張載之
[030-11b]
書有易書春秋禮記纂言及易纂言外翼家所以啓大
道之堂奥開来學之聦明傳之百世而無弊也時朝廷
屢起之乃就國子監司業一言不合即自解去後屢徴
復起亦不久于位進退之際卓然君子盖元之正學大
儒許衡及澄二人遭際世祖功在朝廷澄在朝之日雖
淺其職論思教成均勸講經筵咸積誠意預議論大事
咸引古道而功在學者尤多故二人之沒皆謚文正衡
在當時巳列従祀澄既後出又卒于元衰之際當時已
[030-12a]
有建議宜列従祀者属元綱日頺未及舉行今澄所著
諸書具在我國家崇儒重道大明四書五經及性理之
㫖凢澄所言皆見采錄以恵學者盖澄學問之功朱熹
以来莫或過之而従祀諸儒自荀况下至范寗語其事
功皆未及澄今若升澄従祀孔子庭列諸許衡之次允
惬斯文之公議昭國家之盛典謹具奏聞伏候勅㫖東/里
文集/
  考正祀典疏程敏政/
[030-12b]
臣聞古聖王之治天下必以祀典為重所以崇徳報功
而垂世教淑人心也故有功徳于一時者一時祀之更
代則巳有功徳于一方者一方祀之踰境則巳然猶欲
勸一時範一方而不敢輕議焉况先師孔子有功徳于
天下萬世天下祀之萬世祀之則其廟庭之間侑食之
人豈可茍然而巳必得文與行兼名與實副有功于聖
門而無疵于公議者庶足以稱崇徳報功之意若侑食
者非其人則豈惟先師臨之神不顧歆將使典模範者
[030-13a]
莫知所教為弟子者莫知所學世教不明人心不淑通
于天下而施及後世其為關係豈特一時一方之可比
哉邇者言官欲出文廟従祀諸賢之有罪者詔禮部集
議臣愚亦在預議之列疑其所言尚有未盡而議者相
持憚于改作臣考之于書揆之于心不敢妄為異同謹
畫一條陳上凟聖覽伏乞皇上丕顯文謨主張斯道仍
下禮部通行集議采而行之一洗前代相習之陋永為
百世可遵之典使世教有興起之益人心得趨向之公
[030-13b]
其于治道未為無補謹具奏聞
一唐貞觀三十一年始以左丘明等二十二人從祀孔
 子廟庭盖當時聖學不明議者無識拘于舊註疏謂
 釋奠先師如詩有毛公禮有髙堂生書有伏生之類
 遂為專門訓詁之學為得聖道之傳而併及馬融等
 行之至今誠不可不考其行之得失與義之可否而
 釐正于大明有道之世也臣考厯代正史馬融初應
 鄧隲之召為秘書厯官南郡太守以貪濁免官髠徒
[030-14a]
 朔方自刺不殊又不拘儒者之節前授生徒後列女
 樂為梁兾草奏殺忠臣李固作西第頌以美兾為正
 直所羞即是觀之則衆醜偹于一身五經為之掃地
 後世乃以其空言目為經師使侑坐于孔子之庭臣
 不知其何説也劉向初以獻賦進喜誦神仙方術嘗
 上言黄金可成鑄作不驗下吏當死其兄陽城侯救
 之獲免所著洪範五行傳最為舛駁使箕子經世之
 㣲言流為隂陽術家之小技賈逵以獻頌為郎不脩
[030-14b]
 小節專一附㑹圗䜟以致貴顯盖左道亂政之人也
 王弼與何晏倡為清談所註易専祖老莊而范寗追
 䆒晉室之亂以為王何之罪深于桀紂何休則止有
 春秋解詁一書黜周王魯又註風角等書班之于孝
 經論語盖淫端邪説之流也戴聖為九江太守治行
 多不法懼何武劾之而自免後為博士毁武于朝及
 子賔客為盗繫獄而武平心决之得不死則又造謝
 不慙先儒謂聖禮家之宗而身為贓吏子為賊徒可
[030-15a]
 為世鑒王肅在魏以女適司馬昭當是時昭簒魏之
 勢巳成肅為世臣封蘭陵侯官至中領軍乃坐觀成
 敗及毌丘儉起兵討賊肅又為司馬師畫筞以濟其
 悪若好人佞己乃其過之小者杜預所著亦止有左
 氏經傳集觧其大節亦無可稱如守襄陽則數饋遺
 洛中貴要紿人曰懼其為害耳非以求益也伐吴之
 際因斫癭之譏盡殺江陵之人以吏則不亷以將則
 不義凢此諸人其于名教得罪非小而議者謂能守
[030-15b]
 其遺經轉相授受以待後之學者不為無功臣竊以
 為不然夫守其遺經若左丘明公羊髙榖梁赤之于
 春秋伏勝孔安國之于書毛萇之于詩髙堂生之于
 儀禮后蒼之于禮記杜子春之于周禮可以當之盖
 秦火之後惟易以卜筮僅存而餘經非此九人則㡬
 乎熄矣此其功之不可冺者以之従祀可也若融等
 又不過訓詁此九人所傳者耳况其書行于唐故唐
 姑以備經師之數祀之今當理學大明之後易用程
[030-16a]
 朱詩用朱子書用蔡氏春秋用胡氏又何取于漢魏
 以来駁而不正之人使安享天下之祀哉夫所以祀之
 者非徒使學者誦其詩讀其書亦將識其人而使之
 尚友也臣恐學者習其訓詁之文于身心未必有補
 而考其奸謟淫邪貪墨怪妄之迹將自甘于效尤之
 地曰先賢亦若此哉其禍儒害道將有不可勝言者
 矣至于鄭衆盧植鄭𤣥服䖍范寗五人雖若無過然
 其所行亦未能以窺聖門所著亦未能以發聖學若
[030-16b]
 五人者得預從祀則漢唐以来當預者尚多臣愚乞將
 戴聖劉向賈逵馬融何休王肅王弼杜預八人裭爵
 罷把鄭衆盧植鄭𤣥服䖍范寗五人各祀于其鄉后
 蒼在漢初説禮數萬言號后氏曲䑓記戴聖等皆受
 其業盖今禮記之書非后氏則不傳于世矣乞加封
 爵與左丘明等一體従祀則偽儒兔欺世之名賢者
 受專門之祀而情文兩得矣
一孔子弟子見于家語自顔囬而下七十六人家語之
[030-17a]
 書出于孔氏當得其實而司馬遷史記所載多公伯
 寮秦冉顔何三人文翁成都廟壁所畫又多遽瑗林
 放申棖三人先儒謂後人以所見増益殆未可據臣
 考宋邢昺論語注疏申棖孔子弟子在家語作申續
 史記作申黨其實一人也今廟庭従祀封文登侯在
 東廡申黨封臨川侯在西廡重復無稽一至于此且
 公伯寮愬子路以沮孔子乃聖門之蟊螣而孔子稱
 瑗為夫子决非及門之士林放雖嘗問禮然家語史
[030-17b]
 記邢昺註疏朱子集註俱不載諸弟子之列秦冉顔
 何疑亦為字畫相近之誤如申棖申黨者但不可考
 耳臣愚以為申棖申黨位號宜存其一公伯寮秦冉
 顔何蘧瑗林放五人既不載于家語七十子之數宜
 罷其祀若瑗放二人不可無祀則乞祀瑗于衛祀放
 于魯或附祭于夲處鄉賢祠仍其舊爵以見優崇賢
 者之意亦庶乎其名實相符而不舛于禮也
一洪武二十九年行人司司副楊砥建議請黜揚雄進
[030-18a]
 董仲舒太祖髙皇帝嘉納其言而行之主張斯道以
 淑人心可謂大矣然荀况揚雄實相伯仲而况以性
 為悪以禮為偽以子思孟子為亂天下以子張子夏
 子㳺為賤儒故程子有荀卿過多揚雄過少之説今
 言者欲併黜况之祀宜也然臣竊以為漢儒莫若董
 仲舒唐儒莫若韓愈而尚有可議者一人文中子王
 通是也通之言行先儒之論巳多大約以為僣經而
 不得比于董韓云爾臣請斷之以程朱之説程子曰
[030-18b]
 王通隠徳君子也論其粹處殆非荀揚所及若續經
 之類皆非其作然則程子豈私于通哉正因其言之
 粹而知其非僣經之人耳朱子曰文中子論治體處
 髙似仲舒而夲領不及爽似仲舒而純不及又曰韓
 子原道諸篇若非通所及者然終不免文士之習利
 逹之求若覽古今之變措諸事業恐未若通之精到
 懇惻而有條理也至于河汾師道之立出于魏晉佛
 老之餘迨今人以為盛則固豪傑之士也今董韓並
[030-19a]
 列従祀而通不預疑為闕典臣又按宋儒自周子以
 下九人同列従祀而尚有可議者一人安定胡瑗是
 也瑗之言行先儒之論巳詳大約以為少述著而不
 得比于濂洛云爾臣亦請斷之以程氏之説程子㸔
 詳學記曰宜建尊賢堂以延天下道徳之士如胡瑗
 張載邵雍使學者得以矜式朱子小學書亦備載瑗
 事以為百世之法臣以為自秦漢以来師道之立未
 有過瑗者矧程子于瑗之生也欲致其與張邵並居
[030-19b]
 于尊賢之堂其沒也乃不得與張邵並侑于宣聖之
 廟其為缺典甚矣况宋端平二年議増十賢従祀以
 瑗為首若謂瑗無著述之功則元之許衡亦無者述
 但其身教之懿與瑗相望誠有不可偏廢者臣考之
 禮有道有徳于教于學者死則為樂祖祭于瞽宗鄉
 先生沒則祭于社若通瑗兩人之師道百世如新得
 加封爵使與衡同列祀于學宫最得禮意
一自唐宋以来以顔子曽子子思孟子配享坐堂上而
[030-20a]
 顔子之父顔無繇曽子之父曽㸃子思之父孔鯉皆
 坐廡下臣考之禮子雖齊聖不先父食而三代之學
 皆所以明人倫也夫孔子之所以為教與諸弟子之
 所以為學者不過明此而已今乃使子坐于上父坐
 于下豈禮也哉若以為此乃論傳道之功則自古及
 今未有外人倫而言道者縦出于後世之尊崇非諸
 賢之本意臣恐諸賢于㝠㝠之中必有不安于心而
 不敢享非禮之祀者臣考之元至順三年嘗封顔無
[030-20b]
 繇把國公謚文裕孟子之父孟孫氏亦嘗封邾國公
 臣愚乞下有司于各處廟學如鄉賢祠之制别立一
 祠中祀啓聖王以把國公顔無繇莱蕪侯曽㸃泗水
 侯孔鯉邾國公孟孫氏配享庶不失以禮尊奉聖賢
 之意臣又竊觀聖學失傳千五百年至程朱出而後
 孟氏之統始續則程朱之先亦不可缺况程子之父
 大中大夫封永年伯程珦首識濓溪周子于属掾之
 中薦以自代而又使二子從㳺朱子之父韋齋先生
[030-21a]
 追謚獻靖公朱松臨沒之時以朱子託其友籍溪胡
 氏而得程氏之學珦以不附王安石新法退居于洛
 松以不附秦檜和議奉祠于閩其厯官行已俱有稱
 述臣愚乞將永年伯程珦獻靖公朱松従祀啓聖王
 使學者知道學之傳有開必先明倫之義不為虚文
 矣𢎞治元年八月初三日奉聖㫖這本禮部照例㑹
 官議欽此
  龜山先生從祀議程敏政/
[030-21b]
翰林院為崇祀典以重道學事該禮部手本開送國子
監博士楊廷用奏前事要將宋儒龜山楊時定議從祀孔
子廟庭查得成化元年浙江紹興府知府彭誼亦要將
楊時従祀及福建將樂縣嵗貢生員何昇亦奏前事内
稱宋儒朱熹張栻元儒許衡吴澄俱以有功聖門得與
從祀而楊時獨不得與近年南京國子監祭酒謝鐸亦
以為言可見後學之心皆有未安巳經行移翰林院議
擬定奪外合依照例用手本行請本院查照議擬徑自
[030-22a]
具奏等因謹按諸儒從祀于孔門者非有功于斯道不
可然道非後學所易知也要必取證于大儒之説斯可
以合人心之公竊考程氏遺書及朱子伊洛淵源錄所
載龜山楊氏行狀墓誌等文俱稱其造養深逺踐履純
固温然無疾言遽色與明道程子相似方其學成而歸
程子目送之曰吾道南矣然則是道也豈易言哉自兩
程子嗣孔孟不傳之統及門之士得以道見許者龜山
一人而已盖龜山一傳為豫章羅氏再傳為延平李氏
[030-22b]
以授朱子號為正宗文定胡氏親承指授而春秋之傳
作南軒張氏上泝淵源而太極之義闡心學所漸悉本
伊洛使天下之人曉然知虚寂之非道訓詁之非學詞
華之非藝則龜山傳道之功不可誣矣崇宣之世京黼
柄國躋王安石于配享位次孟軻而頒其新經以取士
尊安石為聖人不復知有孔子誦新經為聖言不復知
有古訓僣聖叛經凢數十年龜山入朝首請黜其配享
不令厠宣聖之廟庭廢其新經不令蠧學者之心術又
[030-23a]
請罷綱運以收人心斥和議以張國勢竄權臣以正邦
憲培主徳以崇治本竑議讜言雖不盡用然使天下之
人知邪説之當息跛行之當距淫詞之當放則龜山衛
道之功亦不可掩或有疑其出處之際而少其著述之
功則亦有可言者朱子謂龜山之出惟胡文定公之言
最公曰當時若聽用决須救得一半而文定亦曰祭氏
焉能凂之然則以出處見疑者未考之過也龜山值洛
學黨禁之餘指示學者以大本所在體驗之功轉相授
[030-23b]
受而朱子得聞其指訣則見于何鎬之書朱子于理一
分殊之論稱其年髙徳盛而所見益精則見于西銘之
䟦要之無龜山則無朱子而龜山之道非知徳者殆未
可輕議然則以著述見少者亦未考之過也又按元史
至正二十一年因杭州路照磨胡瑜建言已將龜山與
延平李氏文定胡氏九峯蔡氏西山真氏俱各封爵列
従祀以世變不及遍行天下此殆近于禮所謂有其舉
之莫敢廢者然則親講于龜山若文定私淑于龜山若
[030-24a]
朱張咸在侑食而近私淑于朱子若蔡真逺私淑于朱
子若許吴亦在侑食獨其師有傳道衛道之功可以繼
往開来抑邪與正者反不預焉揆之人心誠為缺典考
大儒之定論叅前代之故實伸弟子従師之義慰後學
向道之心以龜山躋于従祀宜合公言謹議
  釋奠先師之禮丘濬/
臣按塑像之設中國無之至佛教入中國始有也三代
以前祀神皆以主無有所謂像設也彼異教用之無足
[030-24b]
怪者不知祀吾聖人者何時而始為像云觀李元瓘言
顔子立侍則像在唐前已有矣嗚呼姚璲有言北史敢
有造泥人銅人者門誅則泥人固非中土為主以祀聖
人法也後世莫覺其非亦化其道而為之郡異縣殊不
一其狀長短肥瘠老少美惡惟其工之巧拙是随就使
盡善亦豈其生盛徳之容甚非神而明之無聲無臭之
道也國初洪武十四年首建太學聖祖毅然的見千古
之非自夫子以下像不土繪祀以神主數百年夷教乃
[030-25a]
革嗚呼盛哉夫國學廟貎非但以為師生瞻仰之所而
天子視學實于是乎致禮焉夫以冕旒之尊而臨夫爼
豆之地聖人百世之師坐而不起猶之可也若夫従祀
諸儒皆前代之縉紳或當代之臣子君拜于下而臣坐
于上可乎臣知非獨名分之乖舛而觀瞻之不雅竊恐
聖賢在天之靈亦有所不安也或者若謂既巳摶土為
之事之以為聖賢一旦毁之以為泥滓似乎不恭竊觀
聖祖詔毁郡邑城隍塑像用其土泥壁以繪雲山載在
[030-25b]
令甲可考也矧所塑者特具人形耳豈真聖賢之遺貎
哉程頥論人家祖宗小影有一毫不類則非其人彼親
見其人而貎之有毫髮不肖似尚非其人况工人随意
信手而為之者哉臣惟文廟之在南京者固巳行聖祖
之制今京師國學乃因元人之舊正統中重脩廟學惜
無以此上聞者倘有以聞未必不従今天下郡邑恐于
勞民無俟改革惟天子臨視所乞如聖祖之制以革千
古之夷教如儒臣宋訥所云者誠千萬世儒道之幸仰
[030-26a]
惟我聖祖有大功于世教十數此其一也發揚祖宗之功
烈亦聖子神孫繼述之大者
  正旦日食對楊士竒/
永樂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鴻臚寺奏習正旦賀儀
上召禮部翰林院官問曰正旦日食百官奏賀可行乎
尚書吕震對曰日食與朝賀之時先後不相妨侍郎儀
智曰終然同日免賀為當上顧問翰林諸臣古有日食
行賀禮否黄淮楊榮金㓜孜皆未有對臣士竒對曰日
[030-26b]
食天變之大者前代元正日食多不受朝宋仁宗時元
正日食富弼請罷宴徹樂宰相吕夷簡不従弼曰萬一
契丹行之為中國羞後有自契丹囬者言彼是日罷宴
仁宗深悔今免賀誠當上曰君子愛人以徳不以姑息
其免賀及宴仍賜百官節鈔上于敬天致誠必求當理
未嘗茍狥人言大率類此
  厯象之法丘濬/
臣按洪武中刻漏愽士元統言一代之興必有一代之
[030-27a]
厯随時脩改以合天道我朝承運以来厯雖以大綂為
名而積分猶授時之數授時厯法以元至元辛已為厯
元至今洪武甲子積一百四年以厯法推之得三億七
十六百一十九萬九千七百七十五分經云大約七十
五年而差一度毎嵗差十分五十秒辛巳至今年逺數
盈漸差天度擬合脩改今年洪武甲子嵗前冬至為大
綂厯元推演得授時厯辛已閏准分二十萬二千五十
分洪武甲子閏准分一十八萬二千七十分一十八秒
[030-27b]
授時厯氣准分五十五萬六百分洪武甲子氣准分五
十五萬三百七十五分授時厯辛巳轉准分一十三萬
二百五分洪武甲子轉准分二十萬九千六百九十分
授時厯辛巳交准分二十六萬三百八十分洪武甲子
交准分一十一萬五千一百五分八秒當元綂上言時
歲在甲子也巳云年逺數盈漸差天度矧今又厯一甲
子而過其半其年愈逺其數愈多其所差者當益甚也
臣愚以為厯者國家之大事所以膺在躬之數承上天
[030-28a]
之託以敬天道以授人時者端有在于此臣請詔求天
下通星厯之學如郭守敬者以任考驗之責明天人之
理如許衡者以任講究之方失今不為後愈差舛伏惟
聖明留神聴察臣于厯數之學素無師傳謹述經史所
載言及厯象之理者以為明時獻若夫推步占驗之法
具見諸書者兹不復贅
  論正統巳巳厯岳正/
予及第之明年頒己巳之朔禮成而觀其書書二至之
[030-28b]
晷有晝夜六十一刻之文即恠其故退而求古諸家厯
法無有也先生時為五官司厯予雅相知者主事君又
同進士因以所私問之先生曰子以為何如予曰天行
最健日次之月又次之以月㑹日以日㑹天天運常舒
日月常縮厯家以其舒者縮者之中氣置閏以定分至
然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之日乗除之積三嵗
而得三十二日五十九刻者其法常活以三百六十五
度四分度之一之天分南北二極日行中道冬至行極
[030-29a]
南至牽牛得四十刻為日短夏至行極北至東井得六
十刻為日長春秋分則行南北中東至角西至婁為晝
夜均均者各五十刻也其法常死死者必不可易而活
者不能不變故古以厯名家者必以其變者立差法以
權衡之則變者常通而死者得其所矣有如今厯也者
無乃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歟先生曰如子言誠然予曰
若然者先生將居其職而不預其事耶先生掀髯笑曰
能者不必用用者不必能又何今日咎也又曰厯者聖
[030-29b]
政之所先本也茍以私智揆之能無摇其支乎予始悟
當時用事者方赫赫必以先生為忌巳而果有土木之
變益以服先生之髙識矣
  奏改厯元事宜鄭善夫/
奏為嵗差事照得正徳十三年五月朔日食起復時刻
不合數多該欽天監中官周濓等奏驗交食以改厯元
本部議得今後日月交食本監官仍依古法推步如或
未當暫免叅究即于官生内精選數人同周濓等講究
[030-30a]
新法彼此叅驗等因本年十月十五日十四年四月十
五日十月十六日凡三次月食本部劄臣前往觀象䑓
督同欽天監官生人等㸔驗其初虧復圎時刻分杪古
法新法俱有得失經該奏報外竊以經緯天地治厯明
時本聖賢事業而王政之首務也且天道幽𤣥其數精
㣲以人合天非明理逹數之原鮮克于此是故嵗差之
法自晉虞喜始定以歲䇿五十年差天運一度何承天
復定以一百年隋劉焯取二家中數復定以七十五年
[030-30b]
唐一行復定以八十三年元許衡王恂郭守敬復定以
六十六年有餘凡經數十人厯驗千數年至元授時厯
似為精宻矣只今新法據許衡等六十六年有餘之數
推演仍又不合天道豈易言哉且如定嵗之法積四期
餘一日一日分加于四期是故二至之時只在絲忽之
間自古難凖要須酌量以定者如定日之法一日百刻
所以變為九百四十畫者以氣朔有不盡之數難分也
凡毎月三十日二氣盈四百一十一畫二十五杪一朔
[030-31a]
虚四百四十一畫積盈虚之數以成閏是故定朔必是
四百四十一畫前後為朓朒只在一畫之間自古無有
真知要亦須酌量以定者如日月交食惟日食為最難
測月食分數惟以距交遠近别無四時加减盖月小暗
虚大月入暗虚而食故八方所見皆同也日為月體所
掩而食盖日大而月小日上而月下日逺而月近日行
有四時之異月行有九道之異故旁觀者逺近自不得
而同矣如北方食既南方才半虧南方食既北方才半
[030-31b]
虧是故食之時刻分杪必須㨿地定表因時求合而後
凖也如正徳九年八月朔日食厯官所報食八分六十
七秒而閩廣之間遂至食既其時刻分杪安得而同今
按交食以更厯元時分刻刻分分分分秒極精極細及
至于半秒難分之處要亦須酌量以定者若差半秒積
以歲月則躔離朓朒皆不合原筭矣是故随時考驗以
求合于天者茍非其人豈易言哉謹按漢唐以来皆設
筭學與教習儒藝同科稱四門愽士如宋錢藻孫覺諸
[030-32a]
儒皆為筭學愽士之官九章之法大明故定差法更厯
元毎得其人我朝筭法既廢而户部考校數嵗限取數
人又止于筭錢榖户口此在九章尚未得其一也况占
天之書國法所禁而官生之徒明理寔少必須理明然
後數精方今海内儒術之中固有天資超邁究心天人
之學者使得盡觀秘書加以歲月必能上按往古下推
未来庶㡬厯元可更也近訪得養病南京兵科給事中
樂䕶主事華湘開州判官余珊南京國子監生蔡於榖
[030-32b]
杭州處士孫一元此數人者聦敏静深頗明理數之學
而精于九章之法者乞𠡠該部照依太常少卿童軒事
例于本職上超加職衘其監生處士量加官爵使觀秘
書與周濂等講究叅驗數年然後責成其效于改造厯
法庶克有濟為此具本親賫奏聞
  讀元史厯志楊㢘/
前代之厯唐虞三代無可攷自漢至元凢四十餘厯漢
興四百餘年更三造厯唐興三百餘年更七造厯宋
[030-33a]
興三百餘年更十八造厯本朝大綂厯采用元授時厯
自洪武至今百四十年未嘗更造而一一皆驗則斯厯
真可以行之永久矣授時厯乃許平仲郭守敬所造知
厯數既精明厯理又精恐古今之厯未有過之者也其
法不用厯代積年日法最為簡易瓊䑓丘氏作大學衍
義補引洪武中刻漏愽士元綂之言謂授時厯元年逺
數盈漸差天度擬合脩改攷之統所改元推步不應厯
家尚仍授時之舊而丘氏復謂今去綂時年逺數多所
[030-33b]
差益甚是亦泛論焉耳厯法踈宻驗在交食今日月之
食分秒不差又何得而疑之哉
  請贈謚黄福楊士竒/
少保户部尚書黄福䘮禮傳奉聖㫖行移本院撰述祭
文欽此臣等伏惟皇上臨御以来禮待臣下悉出于厚
今福䝉賜祭塋葬光榮甚盛存沒感戴矣臣等竊思黄
福洪武年間自衞幕官因言事太祖皇帝深見嘉奬超
陞工部侍即太宗皇帝初登大位即陞工部尚書後建
[030-34a]
北京新設刑部命為刑部尚書及平定交趾初設布政
司按察司乃命黄福仍尚書之職前往交阯撫綏其民
布政按察二司印信並付福掌管一切公務皆緫于福
福在交阯十有餘年處事甚得人心仁宗皇帝監國備
知其賢即位之初特遣人賫𠡠召還命兼詹事輔導儲
君宣宗皇帝即位念南京重地以福老臣命于南京户
部管事皇上嗣位之初陞福少保令叅賛機務中外之
人皆忻悦朝廷用人之當福感戴聖恩與襄城伯李隆
[030-34b]
同心恊力以副委任盖福為人㢘㓗正直剛果無私且
明識大體身雖老病念念在公官雖貴顯不營私蓄四
十年来大臣之中正色居官少見其比今䝉聖恩固巳
深厚但臣等欲望天恩賜謚一字及贈一官用褒賢良
用垂勸勵盖自古治平之朝及祖宗之世皆用此典臣
等所目見者太宗皇帝于太子少師姚廣孝大學士胡
廣皆賜謚贈官仁宗皇帝登極贈謚尤多尚書侍郎下
至少卿少詹事賛善院判之賢且良者皆得䝉恩今黄
[030-35a]
福比前之得贈謚者厯官尤久効勞尤多操節之正始
終一致伏望天恩特命該部依先朝例賜謚贈官庶使
在位臣僚觀感興起臣等非敢私于黄福但欲國家典
禮施之公當謹陳愚見伏惟聖裁
  題表勵忠賢事姚夔/
近該翰林院逓掲帖欽賜少保兼户部尚書黄福追封
特進榮祿大夫太保謚號忠宣命下之日人皆翕然稱
慶以為公論皇上勸賢勵忠之意至矣及照得户部尚
[030-35b]
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正統年間俱随駕迤北征進陣
亡後䝉朝延追贈王佐少保兼户部尚書追贈鄺埜少
保兼兵部尚書㸔得王佐為人操存正大經略𢎞逺鄺
埜為人存心端介處事嚴謹二人者厯事累朝偉然一
代名臣而皆沒于王事始終一節夷險不變若不明章
彛典加之謚號無以激勸忠賢而示将来合無照黄福
事例行翰林院斟酌二人行實定擬謚號奏請頒賜庶
可以慰死者于地下勵生者于方来其于風教不為小
[030-36a]
補緣係表勵忠賢事理未敢擅便成化二年九月初八
日具題奉聖㫖是欽此欽遵行該翰林院逓出掲帖欽
賜追贈少保兼户部尚書王佐謚忠簡少保兼兵部尚
書鄺埜謚忠肅姚文敏集/
  題封謚事姚夔/
近該本部以巳故少保黄福尚書王佐鄺埜生平行實
奏請欽䝉聖恩追封賜謚報功昭徳允恊輿情今再照
得巳故工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兼東閣大學士髙榖
[030-36b]
鯁直不囬端亮有守始以翰林院學士日侍英廟經筵
入内閣輔政孜孜為國恪持公論景泰間先帝北廵力
主遣使迎鑾之議及其還駕獨建備禮郊迎之策忠愛
之誠人所難及天順初以老疾乞歸田里遂卒于家進
退有道始終不渝贈謚未加誠為缺典合無照依前例
行移翰林院叅酌本官行實定擬封謚奏請頒賜庶可
表勵臣節以示後来縁係封謚事理未敢擅便具題奉
聖㫖是欽此賜謚文義姚文敏集/
[030-37a]
  題乞恩褒異舊臣事林俊/
㨿江西建昌府申㨿廣昌縣報𢎞治十五年十二月二
十二日本縣致仕刑部尚書何喬新病故㸔得本官敭
厯中外全徳始終致仕十有餘年足跡不入城府聲色
貨利素不嬰心著書立言老尤造妙誠為中朝耆望名
世碩臣本官與刑部尚書彭韶吏部侍郎葉盛人望相
同合申乞照彭韶贈太子少保葉盛謚文莊事例奏請
贈謚及賜祭葬以快人心等因到臣行間又㨿江西布
[030-37b]
政司呈前事查得何喬新妻夫人吴氏先于本年二月
内病故已經奏差進士林魁督造墳塋本官丁憂囬家
守制行委該府同知沈景督造外臣聞何喬新與彭韶
先為刑部属官並負盛名積官俱至刑部尚書彭韶忠
亮懿淳何喬新貞方恭慎又各儒術精究吏事熟諳得
古人之深以同任天下之重當時言完徳純名文學政
事節概皆属心焉及位序巳極請老歸榮識者尤以不
盡用為歉疏起者再四彭韶沒有贈謚仰悉我聖天子
[030-38a]
優異名徳盛心然彭韶學有經緯道適中和危言峻行
亷問貞風則有也忠與節與恪與清與憲則又有也其
視葉盛學行同而事功過之葉盛得謚文莊彭韶宜無
靳况追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吴訥謚文恪南京吏部
尚書魏驥謚文靖彭韶寔足並美嗣休又宋臣歐陽修
謚文忠范仲淹謚文正論者謂彭韶正色立朝先憂為
國生今之世無愧古人沒而易名宜亦近之不知定議
之時何取恵安之義捨大錄細不類其人不足服中外
[030-38b]
之心為後世史書之信今何喬新之卒該府兼舉彭韶
官階葉盛文莊事例為言似亦未慊彭韶之謚而欲求
畀何喬新以文者或疑彭韶何喬新非出翰林不得謚
文不知謚以責名實公是非聖君賢相所以右人文昭
信史而風動士夫者端亦藉是况吴訥葉盛魏驥近事
甚明而李時勉先謚文毅曺鼐謚文襄王英謚文安後
各謚文忠著例厯厯可舉者哉此臣所以不揆狂昧特
為申請伏望陛下褒崇舊徳特隆何喬新贈祭開壙之
[030-39a]
典仍𠡠翰林院叅詳臣奏揆以公議將彭韶再議與何
喬新果合文正忠獻貞宣恭肅憲恪謚法具議上請聖
裁易去彭韶恵安舊謚庶名實允符臣工胥勸縁係褒
異舊臣及改諡事理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㫖
  慎重恩典以杜濫請疏
先該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應鵬等題稱㸔得廵按福
建監察御史蘇信奏勘過巳故左布政使查約右叅議
楊瑀都指揮僉事王翺經歴周煥各將前項被殺事情
[030-39b]
委可矜憫乞要褒錄一節相應議處以昭激勸等因奉
聖㫖禮部詳議了来説欽此又該禮科給事中薛宗鎧
題為明賞罰以定國是奉聖㫖這本説的是禮部㸔了
来説欽此欽遵臣等㸔得人臣之死事變以節義為難
朝廷之加恤恩以功徳為重故士貴處死古人有泰山
鴻毛之喻所以于國家死難之臣必責以義理之正有
關激勸而後褒崇之典行焉上不濫予下不虚冐庶㡬
名實相副足以風勵海内禮典所在關係匪輕今照左
[030-40a]
布政使查約右叅議楊瑀都指揮僉事王翺經厯周煥
偶以公事㑹集適遭重囚反獄挺兵突至事出倉卒横
罹鋒刄死極慘毒委可哀憫但臣等切詳前項罪囚反
獄弄兵自求脱命乗勢肆毒何暇擇人而查約等適相
遭值變出不虞遁身無從駢首遇害此與孫燧許逵等
抗節不屈以身殉國周憲等臨陣奮勇以死勤事者大
有不同所㨿乞要比照孫等死節恩典事例一體褒錄
臣等輒難輕議今給事中薛宗鎧具奏前因盖本官彼
[030-40b]
時居閩属邑中間事體顛末聞見尤真無非公是非慎
賞罰之意與本部查議相同今該廵按福建監察御史
蘇信查勘各官被殺事情及該院覆題前因委的詞多
文飾義涉牽附殊非公論惟是各官不得其死原情雖
足哀矜然死無禆于公安所議其褒錄况先年巳經奉
有欽依量賜各官營葬䘏典所加巳足酬死所據該院
請乞表彰褒錄俱難准行且各該地方官貟平時不能
禁奸倉卒不能禦亂以致方靣守臣分閫帥職當白晝
[030-41a]
大逵之中憲司公署之地以數軰么麽囹圄之羈囚操
刄一呼𨽻卒潰散衣冠竄服肝腦塗地為國大辱漸不
可長而當事執法之臣不能彰明憲典以正生者之罪
誠有如給事中薛宗鎧所論者但查得前事先年巳經
都察院行勘叅提奉有欽依各該失事官貟俱巳罰治
外事属巳徃亦難再議但再看得給事中薛宗鎧奏内
所言罪囚林汝美等應决而久不决不錮之臬司而置
之于縣獄往来易通之地是示之以無生之路而與之
[030-41b]
以可乗之機此實本官嘗為有司目擊時弊反獄殺官之禍
本原在此盖在外衙門問刑不審輕易入人死罪往往
獄成而事在矜疑以致難于處决後官拘于成案避嫌
畏事莫肯平反以致重囚淹禁經年老于囹圄及在外
各按察司官往往移囚府縣以預防反獄之事罪不及
已殊不計州縣衙門獄户垣墉卑隘監守人卒寡少易
于反獄而按察司在省城之中狴犴牢固可以防禦今
欲覬免已之罪而不顧貽地方之禍是何心哉合候命下
[030-42a]
移咨都察院通行天下今後凡係死罪重囚俱觧按察
司監錮不許寄監府縣如係應禁按察司罪囚而移監
府州縣反獄者罪坐按察司掌印及該道分廵官如係
應决罪囚不决而淹禁反獄者罪坐夲年廵按御史著
為定例則反獄之禍可弭而地方不致有他變矣
  舉贈諡以勸忠丘濬/
臣按先正有言國家所以馭臣下者不過禍福榮辱而
巳為善者生享其福死受其榮不善者生遇其禍死䝉
[030-42b]
其辱天下雖欲不治安不可得也如有不令之臣生則
盗其祿位死則盗其榮名善者不知所勸悪者不知所
懼臧否顛倒不可復振其為害可勝道哉臣惟生者之
禍福出于一時䝉蔽衆論之不公人衆者勝天固可僥
倖而茍免然而事久則論定天定則勝人至于盖棺事
則定矣然猶以偏愛之心持不公之論以愚而為賢當
辱而反榮是終無天道矣是以三代明王立為謚法以
為死後榮辱之典善者予之以美謚悪者予之以悪謚
[030-43a]
孟子所謂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而世之昏君僻臣乃
以一已之私而掩天下之公非惟得罪于世教而實得
罪于天帝也三代以前君之謚則請命于天臣之謚則
請命于君天不言而人代之言人代天言而反天之道
天必殛之君不足定而俾臣代之臣承君命而負君之托
逆天之理違國之法雖一時逭于人刑其如天道何唐
宋議諡掌于太常愽士凢于法應得謚者考其行狀撰
定謚文移文吏部考功郎中覆定之本朝雖設太常愽
[030-43b]
士而不掌謚議洪武初惟武臣有謚至永樂中文臣始
得謚盖自姚廣孝胡廣始也自後文臣亦多有之然我
朝之謚皆出恩賜然臣竊以為九重之上于臣下之賢
否未易盡知請自今以後有應得謚者未賜之先先下
攸司俾其考訂以聞然後従中賜下如此則得之者以
為榮不當得者不因其親故之嘱託其當得者不為朋
黨之掩蔽國家激勵臣子之大端有在于是其為世教
之助夫豈細哉
[030-44a]
  論諡法張志淳/
周制謚而王秦廢謚而亡此不待辨説而見然自漢以
下周之制雖存而畢盡其義者亦鮮矣我髙皇帝跡行
定謚至謂不容私諸子而謚以荒成周制諡之義于斯
為盡文皇帝表章性理以謚法係諸治道且厯載宋儒
之論殆以是夫然以今考之古之用謚美悪並也近專
美而無悪豈人皆賢而悪謚無所于加抑亦悪不復謚
而謚者得以掠美也竊惑之往居京師得古謚及蘇氏
[030-44b]
所言與我朝文武大臣之謚因錄以歸而悪者亦未之
見竊意周公以賞罰惟一時而欲久以美悪之謚其用
殆要于命討其公殆不容于私諸君父固不第有美而
無悪也或乃謂予曰豈惟兹哉先年大臣謚文者以行
不以官近惟官翰林者謚文而餘多寢不知此亦周公
之法否也予未及對則又曰晉唐以下愽士行不應謚
者可復乎吾益無以對則撫卷而識其説侍御張君鳳
舉見而閲之謂可并刻以質諸天下之士遂不敢避易
[030-45a]
其説意或居廟堂而思用周公之道者之所欲觀也正/學
類編/
  題災異事
臣等竊惟聖上嗣守祖宗大業十有三年夙夜憂勤圗
惟治理天下之人無不感仰聖徳視前代嗣綂之君逺
過萬萬是宜天道協和雨暘時若休徵畢應而妖孽不
作也夫何近年以来災變實多去嵗宫門大災秋大雨
水一冬無雪今春嚴寒河氷重結郊祀之祭大風怒號
[030-45b]
二月朔望日月連蝕南京地震陕西天鳴即日又有妖
物害人之異此皆隂盛陽㣲非常之變也夫天道不逺
感召在人觀此則今日人事之不修徳政之有虧軍民
之怨困莫伸國家之事變叵測不卜可知此誠皇上側
身脩行之時所宜深省逺慮以安宗社為念増脩徳政
講求得失踈逺私昵節省冗費以囬天意可也臣等又
惟應天以實不以文事神以誠不以偽祖宗創為郊祀
之禮毎年一次舉行極為慎重邇者傳聞皇上推廣敬
[030-46a]
天之心又于宫北建祠奉祀玉皇取郊祀所用祭服祭
器樂舞之具依式製造并新編樂章命内臣習之欲于
道家神降之日舉行祀禮臣等竊詳皇上為此非有他
故無非上為母后祝釐下為生民祈福用圗保安宗社
于萬萬年之久聖心誠敬人所共知但稽之于古未為
合禮昔傅説之告髙宗曰凟于祭祀時謂弗欽禮煩則
亂事神則難釋之者曰祭不欲凟凟則不敬禮不欲煩
煩則擾亂皆非所以交神明之道也况天者至尊無對
[030-46b]
尤非其他神明可比事之之禮宜簡而不宜繁可敬而
不可凟今乃别立玊皇之祠并用南郊禮樂則是相去
一月之間連行三祭未免人心懈怠誠意不專且郊祀
所用執事并樂舞生皆神樂觀道士為之其離俗出塵
清心寡慾但係刑䘮疾病之人一切不預祖宗制禮盖
有深意存焉皇上為天之子其于事天之禮豈可不斟
酌典故而致有纎毫之不謹乎臣等伏望聖明將前項
神祠停罷神像送宫觀侍奉祭服祭器樂舞之具送太
[030-47a]
常寺收貯凢内庭一應齋醮之事悉行停止今後聖節
等項脩齋悉照舊例施行勿為䙝凟庶㡬天心照鑒可
以變災而為祥轉禍而為福宗社萬萬年無疆之慶端
在于此臣等無任區區犬馬圗報之至謹昧死具題以
聞伏候𠡠㫖
  奏止齋醮進香疏張寜/
臣聞釋道之教䆳古所無下至漢唐其法寖盛然三代
君王夀考世運靈長後世衰亂相仍年祚少永佛老無
[030-47b]
補視昔可知夫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長㓜人之大
倫自古體國立法脩政建事無非為此五者而為之經
理防範耳五者順序百慶以寜是以聖人之道始于有
為而終于無為彼佛老之法不足以有為而強于無為
遂欲去君臣廢夫婦一切歸諸虚無寂㓕假使其教盡
行則婚姻既無生育頓絶不過百年人類盡矣雖有事
物將誰用之厯代英君誼辟有見于此非不欲深悪而
痛革之特以其頗能以禍福輪逥之空談警動于人可
[030-48a]
以化導愚昧姑將存之以為治化之外一術耳豈真謂
其能扶世立教延永國步而為之崇奉也恭惟皇上曩
在清宫繼登大寳夙精儒學日御經筵于凢治亂之由
正邪之辨洞明深識允蹈躬行當即位之初詔天下寺
觀不許蔵匿無度牒僧道等項尋奉睿㫖不許増脩寺
觀乞請額名上書言事者又毎以濫度呌化不便為詞
多被奬納傳之將来固當永逺無弊矣邇者㳟遇皇太
后誕日令僧道建設齋醮此見皇上將欲表揚孝道慰
[030-48b]
悦聖慈無所不用其極之心也諸大臣及百職事但當
和𠂻助徳仰賛至情上綏懿祉則心誠道徳允合舊章
而禮部尚書姚䕫等乃于各衙門歛㑹財物收辦炷香
約以至期赴壇行禮為儒者自共其守業彼者烏知其
非臣雖至愚為此深惜切惟人臣之于君願其福也則
當勸以脩徳善願其夀也則當勸以去逸慾願天心之
向順也則當相之以和保小民康濟四海故曰求福不
囬天夀平格又曰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未聞有以禱
[030-49a]
祠得福丹藥致夀假符瑞以永天命者今乃不能盡所
當為徒以辦香尺楮列名其上宣揚于佛老之神相率
而拜曰為朝廷祈福祝夀天地鬼神山川河嶽昭布森
列可厚誣如是哉昔孔子之于異端孟子之于楊墨韓
愈歐陽脩諸儒之于佛老為其惑世誣民充塞仁義故
詞而闢之論而排之今若此其流不止于惑與誣矣通
朝之人靡然相従仁義不止于充塞矣學聖賢之學者
既不能闢而排之又不能以正自處天下後世謂之何
[030-49b]
哉伏惟英宗睿皇帝當復位之初國事多虞属有足疾
其時一二大臣所見不逺不察古人行禱之意故嘗舉
行此事盖一時臣子廹切至情事不得巳然非祖宗之
舊典先帝之夲心也因循至今實意不存尚沿故習夫
臣之于君猶子之于父一指一髮皆其長養一飲一食
皆其賜予若能以齋醮助國雖殺身亦所不辭豈敢自
以儒者門户為此倔強與彼相較量哉但以無益事情
徒傷大體其于經筵聖學不無略有所干其于進講儒
[030-50a]
臣亦恐難以身勸伏望皇上法古昔聖賢正常道之心
監大學衍義明道術之語乞𠡠禮部及文武衙門今後
凢遇慶賀日期等項不許擅備炷香于寺觀行禮庶可
以扶名教振士風全一代之治體而與三代之時並隆
矣臣等待罪言官不敢緘黙誠惶誠懼謹題以聞方洲/集
  題停齋醮疏
臣某等謹題為慎選左右速停齋醮以光聖徳事竊惟
人君一身天下根夲欲令出入起居事事盡善惟左右
[030-50b]
前後皆用正人日聞正言日行正道則奸佞之徒不須
斥逐自然逺去異端邪妄之説何従而生臣等先于正
徳十六年四月初間巳嘗具啟請于昭聖慈夀皇太后
乞命司禮監官將尚冠尚衣四執事及膳房茶房殿内
荅應掌宫侍衛牌子等項人員逐一預選老成厚重慎
宻小心之人以待陛下任使其曽經先朝随侍壊事人
員不許濫與即䝉懿㫖施行暨陛下登極之初臣等又
嘗極言異端邪説凟經亂倫傷風敗俗亟宜痛絶又條
[030-51a]
奏慎始脩徳十二事冩成牌扁懸置殿壁其一事謂齋
醮禳禱必須豫絶其端不可輕信不意近来無故不時
修設齋醮恩寵賞賫過于尋常逺近傳聞莫不驚駭推
求其故皆因先年壊事之徒各名下掌家管家等項人
員計引畨漢僧道人等巧言誑惑以致陛下不察誤䝉
信用各該名下人員従来壊事非止一端至于今日猶
以齋醮一事試探聖心夫齋醮之事乃異端邪説誑惑
時俗假此名目以為衣食之計佛家三寳道家三清名
[030-51b]
雖不同其實同一虚誕誣罔聖王之所必禁在昔梁武
帝宋徽宗崇信尊奉無所不至一則餓死䑓城一則纍
繫金國廟社丘墟生靈塗炭求福未得反以召禍史冊
所載其跡甚明若使二君當時左右随侍皆得正人何
至受禍如此哉二君且未暇詳論只如近日劉瑾建𤣥
明宫錢寧建石經山祠張雄建大慧寺張鋭建夀昌寺
于經建碧雲寺張忠建隆恩宫所費金銀不可勝計其
心本欲求福也然皆身被誅竄家底敗亾略不䝉佛與
[030-52a]
天尊之庇佑由此觀之則不足信也明矣夫何䜛邪小
人公肆眩惑不遵祖宗法度不畏天下議論至使宫闈
之内脩建齋醮屈萬乗之尊親壇塲上惑宸聦下誑
愚俗以為福田可種利益可求災患可除祥瑞可致不
知年来逺近亢旱風霾變災彼何不誦一經念一呪以
消弭之乎南北直𨽻山東河南流賊往来焚刼殺戮彼
何不驅神兵役鬼將以掃平之乎陛下試以此驅之則
其無益有損不待辨矣况陛下親壇塲行香拜籙亦
[030-52b]
甚勞矣何不移之以御講筵脩設齋醮糜費財粮亦甚
多矣何不移之賙窮困正道異端不容並立心既係于
彼則必不係于此邪説既入則聖賢之經訓自踈播之
天下傳之後世其為陛下聖徳之累不小非止虧損聖
治耗蠧民財而巳臣等職在輔導培養君徳分所當然
第以積誠未至言雖諄諄未䝉嘉納今不得巳形之章
奏揚言于廷以為不如是則不足以聳動天聽故不避
干犯率爾上塵伏望聖明亟納臣等所言特命司禮監
[030-53a]
官將前項有名蠱惑誘引人貟逐一查出先將首悪従
重䆒治其餘夤縁阿附者盡數斥逐不使仍前随侍再
命禮部查訪在内在外寺觀同悪相濟表裡售奸僧道
一體治罪又命光禄寺備查近来毎次齋醮取用過米
麫蔬果等數又命内庫查報各該人員賞過襯施銀兩
等物各開數目進呈䆒問追奪以杜冐濫更乞大施乾
斷于凢無益齋醮一切停免惟日以敬天法祖修徳保
身為先務則聖治益隆聖夀自延聖徳愈光所以綿國
[030-53b]
祚于千萬年而無疆者端有在是矣臣等不勝忠懇仰
望之至謹題請㫖
  題照例查處給度事倪岳/
祠祭清吏司案呈卷查𢎞治元年閏正月内該都察院
左都御史馬文升題為振肅風紀禆益治道事奉聖㫖
這本所言多切時弊該衙門便㸔了来説欽此欽遵内
一件清僧道以杜㳺食竊惟我朝定制每府僧道各不過
四十名毎州不過三十名毎縣不過二十名今天下一
[030-54a]
百四十七府二百七十七州一千一百四十五縣共該
額設三萬七千九十名成化十二年度僧一十萬成化
二十二年度僧二十萬以前各年所度僧道不下二十
萬共計五十餘萬以一僧一道一年食米六石論之共
該米三百六十萬餘可勾京師一年嵗用之數况有不
耕而食不蚕而衣且又不當本等差役可謂食之衆而
為之不舒矣其軍民壯丁私自披剃而隠于寺觀者不
知其㡬何民食不足府藏之空職此之由若不通查僧
[030-54b]
道之數以示再度之禁則㳺食之徒何有紀極如䝉乞
勑禮部通查天下并在京寺觀共若干處僧道共若干
名如果數多既巳關有度牒難以追奪明白具奏不許
額外再度僧道直至額數不足之時方許各該有司具
結照數起送關給度牒敢有無故再言度僧許六科
十三道官紏劾拏問等因前件本部查得永樂十六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節該欽奉太宗皇帝聖㫖今後為僧
道的府不過四十名州不過三十名縣不過二十名額
[030-55a]
外不許濫收欽此欽遵續于天順二年五月十五日節
該欽奉英宗皇帝聖㫖今後有願為僧者務従有司取
勘户内三丁以上年十五以下方許出家如額外有缺許
照正綂十四年榜例保送赴部考通經典然後給與度
牒仍定與則例毎十年一次開度許照缺依期来關敢
有故違悉發邉衛充軍欽此欽遵又查得成化二年給
度過僧道一十三萬二千二百餘名成化十二年一萬
三千三百餘名成化二十二年二十二萬四千五百餘
[030-55b]
名為因十年一度兼且各處納銀賑濟等項多有不查
額數不由有司保送一概請給以此額外増添數將十
倍是以軍民之籍日削異端之徒日盛侵奪民食耗費
民財其為治道之蠧莫比為甚誠有如都御史馬文升
所言者合無准其所奏行移兩京僧道錄司并各布政
司直𨽻府州縣各邉衛有寺觀去處通查給度過僧道共
若干備造文冊送部存照以後各年有為事病故等項
追繳度牒者照名開除仍將十年一度之例暫乞停止
[030-56a]
待後各處額數不足之日方許所在官司照依額外名
缺起送赴部考中給與度牒再不許内外衙門指以救
荒為由奏請給度庶不虧損國體僧道官亦不敢貪圗
僥倖敢有故違許科道官紏劾拿問等因具題節該奉
聖㫖准議欽此已經欽遵通行去後到今數年之間各
處文冊少見繳到誠恐無知小人止以十年一度為期
不知已有前項禁例以致各處僧道行童互相誘扇輒
便預先来京潜住各寺宫觀投禮僧道官住持以圗至
[030-56b]
期可以夤縁請給一時不免蚕食京師將来米價日漸
湧貴未必不由于此查得十二年節有奏准預期出榜
禁約僧道不許来京搔擾事例理合早為照例查處案
呈到部㸔得天下各處地方災傷數多民不聊生盜賊
竊發刼財殺人在在有之中間獲到賊徒多有僧人在
内皆因先年給度泛濫所致及查先該錦衣衛指揮朱
驥等奏稱奉𠡠廵捕盗賊今為盗之人多係各處無籍
僧徒晝則沿街乞食夜則相聚刼掠得賍即分各行逺
[030-57a]
遁雖有廵捕人貟無従追捕等因奏行都察院出榜禁
約此為明驗况天下僧道額數不過三萬有餘而成化
年間所度已該三十五萬有餘此非天地别生一種之
人不過出于軍民匠籍之家即今天下有司工役衙門
軍多缺伍匠多缺役里甲籍冊日見凋耗皆因此等之
徒躱重投輕捨此入彼若不早為限量將恐天下之人
皆流而為僧道之歸其為貽患不可勝言合無本部查
照先次奏准事理及累朝奉有欽依事例通行天下司
[030-57b]
府州縣掌印官督属查勘原先給度過僧道數目見在
若干事故等項若干比與欽定額數有無多少務照先
次奏准事理造冊繳保除額尚多去處外果有額數不
足去處許待豐年有收之日徑自具奏本部查照成化
十二年奏准給度事例另行奏請定奪施行仍要通行
禁約各處寺觀僧道行童不許指以請給為由預先来
京攪擾各該關津把截嚴加盤詰阻當仍行錦衣衛五
城廵視監察御史嚴督各兵馬司僧道錄司逐一挨查
[030-58a]
各處寺觀不許容留在外僧道行童在内潜住取具住
持人員不敢扶同容隠結狀繳報違者坐賍問罪無度
牒之人𤼵囘原籍當差京城内外官員軍民之家亦不
許容留僧俗混雜有壊風俗事發一體究治其有内外
衙門及僧道人員或假救荒等項為由妄行奏擾者仍
聼科道指實叅劾問罪縁係照例查處給度事理未敢
擅便𢎞治七年六月初二日題次日奉聖㫖是欽此
 
[030-58b]
 
 
 
 
 
 
 
 名臣經濟録巻三十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