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名臣經濟錄 > 名臣經濟錄 卷二十二
[022-1a]
欽定四庫全書
 名臣經濟錄卷二十二
             明 黄訓 編
 户部婚姻/ 糧運/ 禄俸/
  婚姻議朱善/
有國者重世臣有家者重世婚臣見民間婚姻之訟甚
多問之非姑舅之子若女即兩姨之子若女盖以於法
不當為婚故為仇家所訟或已聘而見絶或既婚而復
[022-1b]
離或成婚有年兒女成行有司逼而奪之使夫婦生離
子母永隔寃憤抑鬰無所控訴悲號於道路親戚為之
感傷行人為之嗟嘆議律不精其禍乃至於此哉按律
尊屬卑㓜相與為婚者有禁若為父母之姊妹與已之
身是為姑舅兩姨皆為巳之尊屬巳不可以卑㓜而匹之
若已為姑舅兩姨之子彼為姑舅兩姨之女是無尊卑
之嫌以門地則相匹以才徳則相稱以年之長㓜則相
若為子擇婦為女擇婿宜莫先於此古人未嘗以為非
[022-2a]
也周之時王朝所與為婚者不過齊宋陳把數國而已
故當時稱異姓大國曰伯舅小國曰叔舅其世為婚姻
可知也至於列國之君若齊宋魯衛陳鄭秦晉亦各自
為甥舅之國降及後世如晉之王謝唐之崔盧潘楊之
睦朱陳之好無不以世婚為重其顯然可證者如温嶠
之玉鏡臺此以舅之子而取姑之女也吕榮公夫人張
氏乃待制温之女而待制夫人即榮公母申國夫人之
姊又非以小姨之子娶大姨之女乎朱子小學一書正
[022-2b]
所以明人倫也而榮公事有取焉如果以為不可則必
不在所取矣今江西兩浙此弊尤甚以致獄訟繁興賄
賂公行風俗凋弊願以臣所奏下羣臣議弛其禁庶㡬
刑清訟簡而風俗可厚也
  漕輓之宜一丘濬/
臣按自古稱善理財者首劉晏然晏嵗運之數止百一
十萬石耳然當時運夫皆是官雇而所用傭錢皆以鹽
利非若今役食糧之軍多加兊以為費也今米石加兊
[022-3a]
五六是民之納租名一石者出石五六斗田之起科三
升者加多一升半且軍在衛所既支月糧及出運又有
行糧之給而一夫嵗運不過三十石通其所加兊及所
支給者而計之則多於所運之數矣盖費一石有餘而
得一石也而舟船之費不與焉又晏所造歇艎支江船
二千艘每船受千斛十船為一綱每綱三百人篙工五
十人則是三百五十人駕十船運米一萬石較之今日
十人駕一船載米三百石通三十船運米九千石其人
[022-3b]
少五十其米少一千而不甚相逺也惟所謂囊米之說
今日尚有未行綱米所以耗損運卒所以困斃者坐此
故也史謂晏嵗轉運粟百一十萬無斗升溺然當時未
聞有加兊也其所行乃大江大河而又隨處轉運非但
若今運於窄淺之漕河者何以能無溺哉况今加兊浮
於所運之半而嵗嵗有所損溺官軍賠償舉債鬻産無
有已時所以然者政坐剥淺之費廣挨次之日多不幸
而沈溺顆粒無餘也為今之計宜如劉晏之法所運之
[022-4a]
米皆以囊盛遇河淺澁暫舁岸上過淺而復舁歸舟或
分載小舟以過淺亦有包封不致散失不幸而沈溺撈
而出之不至全失縱有浥爛亦可他用說者若謂囊米
恐舟淺不能受夫既實滿艎中宜加之艎板之上䕶以
竹簟葦蓆以蔽風水其後船毁再造量加大之可也然
則米皆用囊如費将益多何夫囊以布為之可用數年
有山處可用竹篾近江處可用蒲葦其所費比所散失
亦為省矣
[022-4b]
  漕運議丘濬/
臣按海運之法自秦已有之而唐人亦轉東呉稉稻以
給幽燕見唐杜/甫詩然以給邉方之用而已用之以足國則
始於元焉初巴延平宋命張瑄等以宋圖籍自崇明由海
道入京師至至元十九年始建海運之策命羅璧等造
平底海船運糧從海道抵直沽是時猶有中灤之運不
専於海道也元初糧道自江入淮由黄河至封邱縣中/灤旱站陸運至濬縣淇門一百八十里入
御/河二十八年立都漕運萬户府以督嵗運至大中以江
[022-5a]
淮江浙財賦每嵗所辦糧充運自此以至末年專仰海
運之道其初也自平江劉家港今在蘇州府/崑山縣太倉入海至海
門縣界開洋月餘始抵成山計其水程自上海至楊村
馬頭凡一萬三千三百五十里最後千戸殷明略者又
開新道從劉家港至崇明州三沙放洋向東行入黒水
大洋取成山轉西至劉家島又至登州沙門島於萊州
大洋入界河當舟行風順時有自浙西至京師不過旬日
而已説者謂其雖有風濤漂溺之虞然視河漕之費所得
[022-5b]
盖多故終元之世海運不廢我朝洪武三十年海運糧
七十萬石給遼東軍餉永樂初海運七十萬石至北京
至十三年㑹通河通利始罷海運臣考元史食貨志論
海運有云民無輓輸之勞國有儲蓄之富以為一代良
法又云海運視河漕之數所得盖多作元史者皆國初
史臣其人皆生長勝國時習見海運之利所言非無徴
者臣竊以謂自古漕運所從之道有三曰陸曰河曰海
陸運以車水運以舟而皆資乎人力所運有多寡所費
[022-6a]
有繁省河漕視陸運之費省十三四海運視陸運之費
省十七八盖河漕雖免陸行而人輓如故海運雖有漂
溺之患而省牽率之勞較其利害盖亦相當今漕河通
利嵗運充積固無資於海運也然善謀國者恒於未事
之先而為意外之慮寧過慮而無不臨事而悔今國家
都燕盖極北之地而財賦之入皆自東南而来㑹通一
河譬人身之咽喉也一日食不下咽立有死亡之禍况
自古皆是轉般而以鹽為傭直今則専役軍夫長運而
[022-6b]
加以兊支之耗嵗嵗常運儲積之糧雖多而征戍之卒
日少食固足矣如兵之不足何迂儒過為逺慮請於無
事之秋尋元人海運之故道别通海運一路與河漕並
行江西湖廣江東之粟照舊河運而以浙西東瀕海一
浙江布政司及常/州蘇州松江三府由海通運使人習知海道一旦漕
渠少有滯塞此不来而彼来是亦思患豫防之先計也
臣家居海隅頗知海舟之便舟行海洋不畏深而畏淺
不慮風而慮礁故製海舟者必為尖底首尾必俱置柁
[022-7a]
卒遇暴風轉㠶為難亟以尾為首縱其所如且暴風之
作多在盛夏今後率以正月以後開船置長篙以料角
定盤針以取向一如番舶之制夫海運之利以其放洋
而其險亦以其放洋今欲免放洋之害宜豫遣習知海
道者起自蘓州劉家港訪問傍海居民捕魚漁戸煎鹽
竈丁逐一次第踏視海涯有無行舟横道泊舟港汊沙
石多寡洲渚逺近親行試驗委曲為之設法可通則通
可塞則塞可回避則回避畫圖具本以為傍海通運之
[022-7b]
法萬一可行是亦良便若夫占視風候之說見於沈氏
筆談毎日五鼔初起視星月明潔四際至地皆無雲氣
便可行舟至於已時即止則不遇暴風矣中道忽見雲
起即便易柁回舟仍泊舊處如此可保萬全永無沈溺
之患萬一臣言可采乞先行下閩廣二藩訪尋舊㑹通
番航海之人許其自首免其本罪及行廣東鹽課提舉
司歸徳等塲起取慣駕海舟竈丁令有司優給津遣即
至訪詢其中知海道曲折者以海道事宜許以事成加
[022-8a]
以官賞俾其監工照依海舶式様造為運舟及一應合
用器物就行委官督領其人起自蘓州歴揚淮青登等
府直抵直沽濱海去處踏㸔可行與否先成運舟十數
艘付與駕使給以月糧俾其沿海按視經行停泊去處
所至以山島港汊為標識詢㸔是何州縣地方一一紀
錄造成圖冊縱其往來十數次既已通習保其决然可
行無疑然後於崐山太倉起盖船厰将工部原𣲖船料
差官於此收貯照依見式造為海運尖底船隻毎船量
[022-8b]
定軍夫若干装載若干大抵海舟與河舟不同河舟畏
淺故宜輕海舟畏漂故宜重假如海艘載八百石則為
造一千石舟許其以二百石載私貨三年之後軍夫自
載者三十稅一客商附載者照依稅課常例就于直沽
立一宣課司收貯以為嵗造船料之費其糧既從海運
脚費比漕河為省其兊支之加耗宜量為減殺大約海
舟一載千石則可當河舟所載之三河舟用卒十人海
舟加五或倍則漕卒亦比舊省矣此非獨可以足國用
[022-9a]
自此京城百貨駢集而公私俱足矣考宋朱子文集其
奏劄言廣東海路至浙東為近宜於福建廣東沿海去
處招邀米客元史載順帝末年山東河南之路不通國
用不繼至正十九年議遣户部尚書貢師泰往福建以
閩鹽易糧給京師得數十萬石京師賴焉其後陳友定
亦自閩中海運進奉不絶然則此道若通閩廣之綱運
亦可以來不但兩浙也况今京師公私所用多資南方
貨物而貨物之来苦於運河窄淺舳艫擠塞脚費倍於
[022-9b]
物直貨物所以踴貴而用度為艱此策既行則南貨日
集於北空船南回者必須物實而北貨亦日流於南矣
今日富國足用之策莫大於此說者若謂海運險逺恐
其損人廢財請以元史質之其海運自至元二十年始
至天歴二年止備載逐年所至之數以見其所失不無
意也竊恐今日河運之糧毎年所失不止此數况海運
無剥淺之費無挨次之守而其支兊之加耗毎石須有
所減恐亦浮於所失之數矣此策既行果利多而害少
[022-10a]
又量将江淮荆湖之漕折半入海運除減軍卒以還隊
伍則兵食兩足而國家亦有水戰之備可以制伏朝鮮
安南邉海之夷此誠萬世之利也臣章句末儒偶有臆
見非敢以為决然可行萬無弊也念此乃國家千萬年
深逺之慮姑述此嘗試之策請試用之試之而可則行
不可則止
  屯營之田丘濬/
臣按虞集此策在當時不曽行及其末世也海運不至
[022-10b]
而國用不給謀國者思集之言於是乎有海口萬户之
設大略宗之毎年亦得數十萬石以助國用吁亦已晚
矣今國家都於燕京師之東皆瀕大海煙火數千里而
居民稠密當全安極盛之時正是居安思危之日乞将
虞集此策勑下廷臣計議特委有心計大臣循行沿海
一帶専任其事仍令先行閩浙濵海州郡築隄捍海去
處起取士民之知田事者前來從行相視可否講究利
害處置既定然後召募丁夫隨宜相勢分疆定畔因其
[022-11a]
多少授以官職一如虞集之策雖然天下之事建議者
思之非不周而執事者行之未必力方集議此時說者
固已謂一有此制則執事者必以賄成而不可為其事
遂寢及至於不得已之際方用其策然㡬㑹已失事勢
巳去不可為矣嗚呼豈非後世永鑒哉臣嘗聞閩浙人
言大凡濱海之地多鹹鹵必得河水以蕩滌之然後可
以成田故為海田者必築隄岸以䦨鹹水之入疏溝渠以
導淡水之来然後田可耕也臣於京東一帶海涯雖未
[022-11b]
及行而嘗泛漳御而下由白河以至潞渚觀其入海之
水最大之處無如直沽然其直㵼入海灌溉不多請於
将盡之地依禹貢逆河法截斷河流横開長河一帶收
其流而分其水然後於沮洳盡處築為長隄隨處各為
水門以司啓閉外以截鹹水俾其不得入内以洩淡水
俾其不至漫如此則田可成矣於凡有淡水入海所在
皆依此法行之則沿海數千里無非良田非獨民資其
食而官亦賴其用如此則國家坐享富盛逺近皆有所
[022-12a]
資譬則富民之家東南之運其别業所出也濵海之收
其負郭所獲也其為國家利益夫豈細哉由是而可以
寛東南之民由是而可以壯西北之勢虞集之言不見
用於當時而得行於今日集雖死不死矣
  國朝運法五變議邵寳/
國初海運因元之故海運不給於是乎陸運以濟之陸
之為勞盖不減海之險也及㑹通河既浚於是乎有儧
運而海運乃罷遮洋海運猶不廢焉然儹運之初皆支
[022-12b]
運也既而議者以為軍民不便於是乎有兌運時支運
猶十之四又其後也改兌議行嵗嵗因之所謂支運纔
四十之一而故法㡬廢矣由今觀之盖凡五變而小小
損益不與焉固其勢然也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是故變通之際君子重之
一曰海運 洪武末及永樂初蘇松浙江等處嵗糧俱
 輸納太倉蘇州/地方由海道以逹直沽洪武三十年永樂
 六年十二年海運糧俱有數見嵗運條下
[022-13a]
二曰海陸兼運 永樂初肇建北京江南糧一由海運
 一由淮河入黄河至陽武陸運至衛輝由衛河入白
 河至通州
三曰支運 先是永樂五年禮部㑹官議北京合用軍
 餉本處稅糧子粒并黄河漕運未能周急必藉海運
 然後足用即目海船數少毎嵗運不過五六十萬石
 且未設衙門専領事不歸一莫若於蘇州太倉城内
 専設海道都漕運使司堂上官於文武中擇公勤廉
[022-13b]
 幹者以充行移與布政司同各處衛所見有行船并
 出海官軍俱屬提調以時㸃檢如法整治奉太宗文
 皇帝聖㫖運糧的事再議了来說至九年以濟寧州
 同知潘叔正言命工部尚書宋禮都督周長等𤼵山
 東丁夫十六萬五千濬原㑹通河自濟寧至臨清三
 百八十五里於是漕舟始達通州十年禮以海船造
 辦太迫議造淺船五百艘由㑹通河運淮揚徐兖等
 處嵗糧一百萬石以補海運一年之數十二年平江
[022-14a]
 伯陳瑄等始議原坐太倉嵗糧蘇松浙江改送淮安
 倉鎮江廬鳳淮揚送徐州倉徐州并山東兖州送濟
 寧倉河南山東送臨清倉各交收浙江并直𨽻衛分
 官軍於淮安運至徐州京衛官軍於徐州運至徳州
 各立倉厰收團山東河南官軍於徳州接運至通州
 交收名為支運一年四次十三年増造淺船千艘海
 運始罷遮洋船毎嵗河南山東小灘等水次兊運糧
 三十萬石於天津等衛倉收二十四萬内十四萬石
[022-14b]
 連耗折銀六錢俱從直沽入海轉運薊州倉收
四曰兊運 先是裡河民運多失農月永樂末始令民
 運於淮安𤓰州補給脚價兊與軍船領運軍民兩益
 衛所出給通闗付繳從巡撫侍郎周忱等議也宣徳
 八年㕘将吴亮言江西浙江湖廣江南船各回附近
 水次鎮兊南京江北船於𤓰淮領兊其淮徐臨徳諸
 倉仍支運十分之四浙江蘓松等船各本司府地方
 領兊不盡者仍於𤓰淮交兊其北邊一帶如河南彰
[022-15a]
 徳等府於小灘山東濟南州縣於濟寧其餘水次倣
 此
五曰改兌 成化七年都御史滕昭議罷𤓰淮兊運裡
 河官軍顧江船於江南水次交兊民加過江之費視
 逺近為差十年議淮徐臨徳四倉支運糧七十萬石
 改就水次兌與軍船名為改兊毎年議𣲖多凖其數
 然不為常例
  原漕河議陸錢/
[022-15b]
禹貢冀州夾右碣石入於河兖州浮於濟漯達於河青
州浮於汶達於濟徐州浮於淮泗逹於河山東漕運其
昉於兹乎秦欲攻匈奴使天下飛芻輓粟起於黄腄琅
邪負海之郡轉輸河北漢髙祖運山東之粟以給中都
嵗不過數萬石至武帝通西南夷滅朝鮮撃匈奴城朔
方轉漕甚逺而山東咸被其勞矣宋初都汴京東之粟
歴曹濟及鄆入五丈渠至京師真宗時京東分廣濟河
由定陶至徐州入清河歴吕梁灘磧之險至理宗時于
[022-16a]
堽城作斗門以遏汶流益泗漕以餉邊衆而漕渠開矣
元初開濟州泗河至新開河由大清利津諸河入海既
而海口沙壅復從東阿陸輓至臨清入御河又開膠萊
新河以通海道勞費不貲少有成效巴延始創海運與
濟州河並行未㡬又用韓仲暉等言自安民山開河北
抵臨清引汶絶濟直屬漳御名㑹通河夫汶自古東北
入海以智力導引使南接淮泗北通白衛實自元人始
然河渠淺澁舟不負重嵗運不過數十萬石終元之世
[022-16b]
海運不能廢也國朝初給餉遼卒海運如故永樂徙都
於北亦嘗行之後尚書宋禮等復濬㑹通河於是漕利
通而海運罷膠萊故道亦遂堙廢夫河漕誠利矣然泉
源壅塞有疏濬之勞堰閘蓄洩有供役之繁徐吕洪流
之泛溢淮揚襟喉之扼塞意外之患有不可不防者海
運其可不講耶是故漕河者萬世之通利也海運者備
不虞之變也膠莱故道者翼海運以成功也皆不可廢
也天下之事居常者必慮變擇利者必思害輕重緩急
[022-17a]
達乎其勢而已矣獨漕政為然哉
  成化七年漕利例奏滕昭/
總督蘇松糧儲都御史滕昭奏該應天蘇松等府糧長
徐漢等各告近年民運過江𤓰州淮安二處水次兌軍
并淮安府常盈倉上納糧米俱照該部原定正耗則例
起運又加盤用船車等米毎年於十二月以裡運赴前
項水次但軍船先後不齊民人守候月日難論未免将
糧入倉或被人盗取其該納常盈倉之數又被官攅刁
[022-17b]
蹬篩曬虧折要将成化七年分民運𤓰淮二處兊軍并
常盈倉上納糧米俱令官軍過江就於各該水次倉分
聴其交兊毎石照依江南官軍兌糧則例増與加耗又
再加盤脚船用等米及将該運常盈倉糧亦照各年加
耗就彼支與官軍領運户部議得常盈倉糧巳議就彼
支與官軍領兊𤓰淮二處兊軍糧米准令官軍過江就
各水次倉交兊毎石除加耗外再添脚價米六升
  正徳三年漕例奏一王瓊/
[022-18a]
總兵官郭鋐都御史王瓊奏伏惟我聖朝自永樂年間
開設裡河漕運以来定撥湖廣江西浙江南京江南江
北并中都留守司衛所官軍一十二萬七千八百餘員
名分為十二總嵗運糧儲四百萬石於京通天津薊州
等倉交納其江西湖廣浙江南直𨽻都司衛所官軍運
糧由揚子大江至江北裡河由儀真揚州淮安邳徐濟
寧東昌臨清徳州天津直抵通州等九衛皆𨽻漕運所
轄者不過欲其程途接續制統聫絡便儧運也其直𨽻
[022-18b]
徳州天津通州等九衛又其臨近京師天下根本萬一
天時亢旱邊務緩急不同稍有不繼必須用北直𨽻官
軍轉搬至京得以一呼而集是北直𨽻通州九衛之官
軍尤重於迤南漕運官軍矣緣北直𨽻一總所轄徳州
二衛天津三衛通州四衛共九衛官軍一千七百六十
四員名該運糧米五萬四千一百三十四石有零係是
舊制到今儧運百十餘年近於𢎞治十三年為因聲息
𦂳急團營缺人暫掣正軍千名補操却連原運餘丁七
[022-19a]
百名一概退掣閒曠其北直𨽻一總漕運原運糧米五
萬四千餘石摘令江南北直𨽻遮洋把總内折銀米糧
減存辦料官軍輪流代運赴京交納盖一時權宜之法
非為經久之計合無将掣去北直𨽻一總通州等九衛
運糧軍餘一千七百餘名俱還原運照舊領運糧米五
萬四千一百三十四石京營操軍另於空閒衛所撥補
或将通州等九衛見操正軍一千名不動各於本衛選
補餘丁一千名同原運掣回在衛餘丁七百名照舊漕
[022-19b]
運其遮洋船該運薊州折銀糧一十四萬石照舊交兌
本色運赴通州倉交納却将湖廣江西浙江等處衛所
内缺軍疲弊者折運一十四萬石連加耗并兩尖并折
銀七錢解薊州交納若遮洋船内有運船少者於各衛
折銀減下船内凑補代運如此漕運舊規不致破壊近
者運本色逺者運折色又得禹貢納總納秸之利最為
利便薊州原兊粟毎石折銀六錢今改南方糙米毎石
折銀七錢照依時價折色月糧又有積餘以足軍用興
[022-20a]
利除弊莫大於此
  正徳三年漕例奏二王瓊/
總兵官郭鋐都御史王瓊奏查得南京兩總所管旗手
等衛雖衙門設在江南其稅糧船隻却在儀真埧上灣
泊官軍前去浙江江西南直𨽻水次交兊顧船装運儀
真埧上上船此與江北三總官軍江南兌糧事體一同
其耗米毎石只依原定則例並無加與過江脚米以此
南京各衛運糧官軍年年借債轉相負累日見逃亡論
[022-20b]
運軍疲弊之極者必以南京各衞為言衆所共知屢經
議奏曲折之情未必便逹且如今年江北三總官軍船
在江北不過埧前去南直𨽻蘇州等府兊糧装運毎石
止得耗米五斗六升兩處運軍同在一處兊糧船隻不
過埧與僱船装運皆同而所得耗米不同其為不均較
然明白盖南京各衛運糧耗米議定在前江北三總加
添過江脚米議定在後方議加添江北脚米之時偶未
及於南京各衞非故有輕重於其間也且據事論理兩
[022-21a]
處耗米不宜有異合自正徳三年為始将南京兩總所
管衞分酌量加添庶使事體均平運軍甦息
  正徳十年漕例奏叢蘭/
都御史叢蘭總兵官顧仕隆奏據南京總運糧署都指
揮僉事余果呈備金吾前等衞運糧指揮江岳等呈切
照各衞所官軍領運各司府糧其折耗二六不等輕賫
銀兩例該隨本色糧兊以備中途盤剥上倉車脚之費
奈何近来各該管糧官員止知交兊本色其輕賫往往
[022-21b]
置之度外官軍領兊本色糧米畏懼遲悮只行儧運先
行前進摘留官軍在彼守候輕賫或兩三箇月或四五
箇月方纔得完而船至前途般盤上倉急缺使用只得
加利借貸凋敝亦由於此呈乞議處等因臣等議得輕
賫銀兩原係隨糧交兊之數今本色糧米兊完却就出
與通闗去訖有司一得通闗到手即便以為了事再不
顧念軍士輕賫的係到京完糧𦂳急脚費之用近則兩
三箇月完者有之逺則隔年尚且拖欠不足雇車剥船
[022-22a]
雇脚倉中使用等項只得加倍借錢以了官事似此故
違新例合當申眀禁治如䝉乞𠡠該部㑹議合無行令
浙江等司府今後輕賫務隨本色一併徴收交兌完足
方許出與通闗而有司必以得通闗之日為始完糧期
限敢有止将正糧完足勒逼官軍出給通闗者聴漕運
衙門并監兊官指實㕘奏照例施行
  正徳十二年漕例奏叢蘭/
都御史叢蘭總兵官顧仕隆奏議得自正徳十二年為
[022-22b]
始凡運糧把總官員儧運勤慎通不借債三年者陞俸
一級五年者陞署一級如該總一嵗借債至五千兩者
罰俸半年積至萬兩以上者降俸一級仍留再用以後
二年通不借債軍士稱便許復原俸三年皆滿萬者降
官一級就行黜退仍查任内錢糧并所借債銀若有侵
欺情弊從重問擬其衞總指揮并守禦千戸所所總千
户不借債負并借債積千兩以上及衛所分千百户借
債積至五百兩以上或有侵欺者亦照此例陞降俸級
[022-23a]
問罪俱止終本身子孫照依原職襲替例該罰俸降俸
者漕運衙門徑行例該陞官降官者移文該部施行若
該部於把總官内推選并衛總官内推選别用亦照在
外文職官員事例查係漕運衙門曽經旌奨者再行訪
察相應然後舉行其把總官有缺就於衛總内亦曽旌
奨熟知運事者推補衛總官有缺聴漕運衙門先儘陞
俸陞級至於衛官相等取用如所官累陞至衛官者衛
總無缺仍管所總運事若各該官員任内借有債負目
[022-23b]
下彌縫僥倖遷轉離運日後敗露事迹顯著有入已者
一體從重問結無入已者仍照前例降罰
  正徳十四年漕例奏叢蘭/
都御史叢蘭總兵官顧仕隆奏准戸部咨節該江西都
司把總運糧署都指揮使王佐奏前事内一件積債之
害切照缺軍盗糧之害多因積債所至積債數多則旗
軍月糧行糧不勾分償債主經手官旗畏懼債主逼討
胆小者則不敢赴京交糧而抛棄船隻逃回胆大者盗
[022-24a]
賣正糧償還債主又且乘機作弊所以致害至此然積
債之由其目有五或因漂流磕沉船糧不得勘報開豁
借債買糧賠補一也或因原兊糧米濕潤經過三伏腐
爛虧折借債買糧賠補二也或因使用不足收受斛面
大重以致掛欠籌斛借債買糧賠補三也或因天雨泥
濘車驢脚貴輕賫不足借債賠補四也或因不才運官
營幹已事假以雇脚賣糧為由誆借債負遺賴衛所償
還五也五害不除借債積債數多則官軍逃亡盗賣糧
[022-24b]
米乃理之必然者也矧今積債巳甚所以官軍逃亡盗
賣糧米遺累見在運官或自縊身死如袁州衛百户王
宗是也或削髪脫身如東昌衛指揮王鏞是也人情至
此誠可流涕若不權宜區處設法改救将来運政臣不
敢言查得𢎞治年間該漕運衙門㑹奏亦因運軍疲憊
毎糧一石外加耗米五升運軍少甦即今疲憊已甚有
非加米所能救者也臣嘗讀大學衍義補觀古之漕運
者唐稱劉晏宋稱李沆劉晏之法以鹽雇傭李沆運船
[022-25a]
令載鹽回所以稱善也今日漕政積債遺害至此再無
别項銀兩接濟合無乞𠡠廷臣從長計議行移漕運衙
門查照在冊該還債負并欠債官旗船數造冊具奏户
部准令欠債船隻照依官價上納長蘆運司鹽引各一
百引於空船回時順帶取便變賣償債其上納鹽本責
令各債主自出上納暫借一行以了積債如此則軍民
無賠債加賦之苦債主免坑䧟資本之怨其運軍行糧
月糧各得以養家口而運政自然清楚矣等因查得成
[022-25b]
化二十一年間該巡按監察御史謝文等題奏准通行
欽遵外迄今年久因循廢弛矧今漕運狼狽軍士困苦
又非先年之可比者臣請以其故為我陛下條陳之且
在運所償之物軍士有家有月糧也一家老稚藉此為
生近因各處災免數多及有司官員緩於催徴恒有八
九箇月或二三十箇月甚至五六十箇月不得闗支者
軍士經年在外無由生理遺下父母妻子啼饑號寒中
間凍餓而死者不知㡬何間得一月在家逼取還債人
[022-26a]
情何堪此無從議處者一也軍士在外有行糧也自水
次以至京師計其往還近者五六箇月逺者八九箇月
所支米麥多則三石少則二石食用巳不得勾况毎軍
十人領船一隻暑雨晝夜無人更代内有負累逃亡者
仍又賴此雇人牽挽中間忍饑輸力者不知㡬何若此
物奪取還債人情何堪此無從議處者二也軍士交兌
有輕賫也户部議單正米之外尚有本色折色加耗本
色所以備上倉明加耗米及盤剥抛撒等項之數折色
[022-26b]
所以備雇車及進倉使用并買席板等項之數近来車
脚大貴使用頗増萬口一詞悉稱不敷正徳十年户科
户部有見於兹各有建白添差本部郎中并漕司把總
官各一員領勑處分以平之車戸脚價愈増而其事遂
寢矣迄今識者追思徒興慨嘆自兹以後誰能抑之漕
卒之累尚可忍言今若又将此物奪而還債人情何堪
此無從議處者三也交兊之際有補潤也各省軍民交
兌或因天時隂雨日久或因水鄉地方窄狹無從曬揚
[022-27a]
恐悮期限議加數升以補虧折之數或因而在船蒸傷
太甚或因而到倉曬揚太重或以易换蓬篙索纜之需
得少費多以致往往掛籌今若又将此物取而還債人
情何堪此無從議處者四也官軍北行有鈔貫也指揮
八錠千户衛鎮撫各六錠百户所鎮撫各五錠旗軍各
四錠比先年間鈔貫值錢儘勾買辦柴薪蔬鹽之用即
今一嵗所得不勾一飽之需總若奪而還債能還㡬何
此無從議處者五也五者之外再無分毫所據加米一
[022-27b]
節先年屢嘗行之雖宿債之多不足以盡償一時之急
可以少濟揆之事體此亦相應如䝉乞𠡠户部計議合
無申明御史謝文等奏行事例行移本部監督委官公
同巡倉御史督同各該把總官員候今嵗各衞所完糧
之日就将欠債旗軍一一審查根究所借因何使用果
係糧米虧折輕賫短少迹已明著事非由私勢不容巳
决然該借者准其在運償還不分債負逺近止許加利
三分若有已還原本并三分之利改約再増者即便停
[022-28a]
止原劵對衆燒毁敢有隠匿不行盡數報官私下議還
仍蹈故轍者許運官赴法司或漕運衙門陳告将經該
官旗問罪革退原債令其自還若係總督提督等官指
以京中人事分𣲖科歛或因把總衞總等官營幹私事
假公侵漁以致累債就便指實㕘奏以從重譴以後毎
年運糧畢日並聴各官照前清查著為定例永為遵守
及将正徳十三年江西等布政司該徴本總糧米三十
萬六百九十五石三斗八升毎石量加耗米五升照數
[022-28b]
折銀帶徴行令把總官督同衞總官候次年交兊另項
收貯運糧到京聴戸部委官并巡倉御史眼同查驗照
依原清的數償還債負若有餘剰行令封收本總存為
修艌船隻謂官軍掲債多因脚價不敷負累正徳十三
年以前所欠照依御史謝文等奏准事例清查議處户
部暫於淮浙二運司鹽價銀兩支一十萬兩觧送太倉
叧項收貯以後脚價缺少查筭補給以絶借債之弊
  正徳十四年漕例奏臧鳳/
[022-29a]
都御史臧鳳總兵官顧仕隆奏查得洪熈元年節該欽
奉𠡠諭官軍運糧逺道勤勞寒暑暴露晝夜不息既有
盤淺之費糧米耗折所司又責其賠補朕甚憫之今後
除運正糧外附載自己什物官司毋得阻當欽此正統
三年户部覆議運糧官軍合遵𠡠諭順帶土貨以為盤
費不許沿河巡司官兵人等生事阻當成化二十一年
都御史馬文升復奏申明正徳八年又該户部欽奉聖
㫖說與户部近年以來漕運軍士為因流賊生𤼵阻截
[022-29b]
運道燒刼船隻好生困苦先年有奏准事例許令量帶
土宜貨物以備剥淺脩船等項支費你部裡還行與漕
運衙門知道欽此欽遵仰惟朝廷優恤運軍之典至諄
至切為臣下者正冝遵守奉行奈何近年所司㒺肯體
恤運船但帶柴菜竹木等物經過𤓰儀抵京大小官司
俱要攔阻搜盤求索虐害雖流涕哀乞終不憫惻至於
空船回還又假以盤鹽為由每處拘留三五日或十數
日勒取執結不容放行雖鹹菜魚腥之物亦皆搜去甚
[022-30a]
至将官軍行李衣鞋公然挾制盗取不敢言喘如斯之
害巳非一日切以言之得利惟在𤓰儀如淮揚官司盤
禁理固相應今徳州臨清濟寧東昌處處搜盤况彼處
地道早寒閘座又多年年回船凍阻獨滯於斯如䝉乞
𠡠該部再将前例申明重復行移沿河各該衙門今後
運船所帶土貨等物令其隨便𤼵賣以助貧軍剥淺守
凍盤費之資不許違例阻當擾害若官軍乘機不将運
船装糧滿載客貨妨悮糧運者事發仍照例追究納鈔
[022-30b]
抽分其回空船隻果有夹帶私鹽聴淮揚官司依法搜
盤禁治施行
  正徳十六年漕例奏臧鳳/
都御史臧鳳總兵官顧仕隆奏切照毎年各衛運糧多
至六七月内到京彼農務正忙大雨不時車輛數少泥
濘難行須用厚價顧車方肯裝載往往脚價使用不敷
掲債上納展轉遲悮職等思得京城大通橋至張家灣
一帶河道乃元時轉運通渠國朝永樂間設立漕運循
[022-31a]
其故道船得抵京交納自後張家灣水旱車船人户與
夫包攬光棍之徒要行窺取漕利巧生奸計妄言搖動
遂将此河廢置不行正徳元年有定議者復舉興修題
奉欽依工部差官㑹同漕運㕘将梁璽用銀二萬餘兩
雇倩夫匠重加挑濬糧運又曽抵京上納又被前項積
年奸徒設計阻滯仍前不行逓年營造大木悉由此河
拽運到京即此度之糧船雖曰難行剥船必有可行之
理或者以為地峻水急不能由閘而上臣等愚見若得
[022-31b]
此河原設五閘少加修理毎閘下板六七塊大水聴其
漫流水小任其積聚毎閘審度河道濶窄各造大小剥
船五十隻用軍四名共一千名候北直𨽻總督官員運
糧到灣之時借用駕使恐不能齊一聴叅将王佐委官
雇人撑駕本總把總并該運官交糧完日就彼管領仍
置口袋一萬條各衛輪番領装糧米盤上剥船運軍恊
力輓拽㕘将王佐總為提調催督逐閘盤運雖遇隂晴
泥濘亦可達京大意相同浙江各埧盤鹽之法若或天
[022-32a]
道乾亦聴分雇車脚水陸並進庶獲濟益職等毎思漕
運日困使用日繁若専守舊法恐難拯救此河一行亦
可少殺車脚之費矣如䝉𠡠該部從長計議行臣等於
淮揚地方動支漕運官銀雇募夫匠打造剥船置辦口
袋完日送㕘将王佐處聴其委撥官軍管領船行之日
省出脚銀以備下年添造剥船并各閘及近城地方盖
造厰房堆放糧米以防隂雨騰卸剥船毋使停滯若有
假託勢要名色包攬口袋及車戸光棍人等敢為倡率
[022-32b]
妄言阻壊或生奸弊盗决河防聴科道官舉劾并行㕘
将王佐督同通州分守等官訪挐問擬重罪枷號仍發
邉衛充軍庶奸徒知警浮議自息而漕運可行矣
  嘉靖元年漕例奏俞諫/
都御史俞諫總兵官楊宏奏據長淮衛運糧指揮使孫
興呈照得江南兌運糧米舊例俱各民運至𤓰淮與各
衞軍船交兊自成化八年更改水次漕運淺船俱不下
埧江北衞分𣲖兌江南府縣水次糧米者毎船摘撥旗
[022-33a]
軍一半守船一半到於各水次聴兊有司另出過江脚
米就彼雇船装載行之年久巳是定規先年有司徴糧
及時交兌亦早船無留難人皆樂從近年有司徴糧過
期官軍留船守候日久以致船户畏難趨避旗軍恐悮
兌装只得於枝河小港尋覔雇倩又被地方居民或豪
強大户趕打占留毆傷致訟官軍欲雇無船坐待遲滯
甚至有司管糧部運等官自知糧数未完故将剥船趕
散延捱追徴稽留月日又有等奸猾官軍㑹集捉船乘
[022-33b]
機嚇騙奸弊多端致起争訟如䝉乞勑户部轉行各處
合無自嘉靖二年為始将應天廬州蘇常鎮等府民糧
該兌南京江南江北衛所官軍者聴各把總官預行各
該府州縣管糧巡捕等官酌量本州縣說兊糧數用船
多寡各於本管地方河道照數拘留船户候官旗到彼
軍衞有司公同議價将過江脚米兩平雇覔轉運不許
虧損脚價致令怨嗟餘剰脚米仍作過埧挑盤之費若
衞所管軍仍前強促嚇詐地方勢豪仍前趕打占留應
[022-34a]
挐問者挐送所在官司問罪應㕘奏者轉呈漕運衙門
施行
  嘉靖二年漕例奏俞諫/
總兵官楊宏㑹同都御史俞諫奏該户部郎中趙載題
議得漕運糧船先年海運至京俱經文武大臣建議開
濬㑹通河分立十二總遂罷海運其嵗運糧四百萬石
内薊州邊儲獨遮洋一總尚留南京水軍左等八衛江
北淮揚等五衛軍船俱於小灘鎮等水次兊運山東河
[022-34b]
南糧米三十萬石仍由海道以抵薊州天津二倉上納
成化年間又因海道不便姑自小直沽開通新河一道
當将遮洋海船毎二隻該旗軍三十六名改造五百二
十五隻旗軍六千三百名比時船隻運道雖改衛所官
軍俱仍舊役雖或愛禮存羊而其地里之逺近往来之
躭閣軍船之狼狽糧運之稽遲誠有如郎中趙載之所
言者况該南京給事中彭汝晏復建此議至若河南一
總上下兩江催儧甚逺不無顧此失彼而趙載又復言
[022-35a]
及皆係漕運要務擬合通併議處查得南京淮揚等衛
官軍昔年止因習知海道存於遮洋今日既由新河儧
運却乃空身自南趨北不惟路途艱辛人情事體甚是
不便抑且江北船多摘撥江南就兌加費過江一三脚
米而南京行糧抑又重費年復一年尤當愛惜况遮洋
近年議准折色數多軍得減存但辦料數少食糧則多
亦應區處及查北直𨽻總下徳州天津二倉不惟道途
甚近抑且原運正耗相若人情允便相應改撥合無将
[022-35b]
遮洋江北淮大髙揚長淮五衛旗軍三千三百一十二
名照舊不動外将北直𨽻總下徳州天津等九衞旗軍
一千七百六十四名併入本總其不足之數再於附近
徐州左泗州二衞添撥旗軍一千二百二十四名通抵
南京逺運共凑足六千三百名原數以備嵗運三十萬
石舊額仍為遮洋總就令孫機管理遇有減存臨時酌
𣲖以蘇軍困仍将孫機原額退與南京領駕其退下水
軍南京左等八衞官軍添入江南分為上下江二總就
[022-36a]
以程鵬二人分管旗軍仍毎船十名船不過埧亦各存
與過江米六升却将原一三裁去七升各總以截上江
兊安慶池太廣徳等府州糧米多餘軍船領兊江西不
盡之糧下江者兊蘇松常鎮四府糧米多餘軍船領兊
浙江不盡之糧通前仍為十二總其南京二總毎年却
分江浙二處儘總撥兌餘船方撥江南至若浙江等總
軍船雖有多寡亦毎就近筭𣲖事不大害俱宜照舊不
必槩為更張其改撥遮洋行糧查照議單北直𨽻者仍
[022-36b]
舊二石徐州左泗州二衞俱照淮太二石八斗如此庶
水軍等八衛得以就近領兊江南之糧免駕空船北行
江南一總得以分投催儧亦免往来督兌之難則逺近
適均水程順便而糧運不致躭悮且行糧脚米亦因得
以少省矣
  議處本折倉糧以蘇負累事
據山東布政司呈查得嘉靖三年分部降徴糧則例内
開臨清廣積二倉并徳州倉夏稅小麥折米如在三百
[022-37a]
里内州縣運赴本色米石上納毎石加耗二斗脚價二
分五釐若三百里之外毎石連正耗蓆草脚價共徴銀
八錢仍照例買米上納其秋糧臨清倉民運赴倉米石
加耗二斗蓆草銀二分五釐該納州縣不拘地里逺近
毎石連正耗蓆草共收銀八錢趂米賤之時赴臨清并
附近去處仍買本色上納等因除通行外為照常年所
屬各府縣徴納前項倉口稅糧依例該徴本色運納者
其脚價毎石比之官定使費尤多徴收折色者到倉毎
[022-37b]
被光棍攬頭擡價毎石要銀九錢以上或至一兩以上
者亦有之冩立合同誆騙浪費十無完納一二往往負
累大户監併追販傾家蕩産動經數年不得完納及照
今嵗省屬地方比之往年頗為薄收粟米毎石時值價
銀不上七錢之數大户例該收銀八錢若照常本折運
納買上倉是以小民脂膏之餘而為攬頭誆費之資不
惟仍累大戸抑且虧滯國儲合無通行所屬将嘉靖二
年臨徳二倉麥折米并赴倉米不分地里逺近毎石連
[022-38a]
脚耗蓆草照例共徴銀八錢毎銀一錢收錢七十文收
完易銀傾㵼成錠印封差經收大户倒文赴倉交納不
必買米其嘉靖三年以前年分拖欠未完見被攬頭誆
費者通行查出亦不必令其買米止照原數追銀在官
赴倉上納與今年秋糧各出給通闗銷照聴候本倉自
行照例支放庶糧得早完大戸不致受害官民兩便縁
由到卷臣查先據該司呈送造完所屬州縣各年拖欠
錢糧文冊查得臨清廣積二倉各自正徳元年起至嘉
[022-38b]
靖元年止夏稅小麥折米及秋糧米除花戸拖欠奉例
委官查明蠲免其大户巳收完足赴布政司倒文解納
未獲通闗者臨清廣積二倉共米九萬一千二百四十
三石四升六合一勺六抄二撮徳州倉米一十二萬一
千六百四十三石八斗二升六合中間雖年月久近不
等不行完納掣取通闗已經行據該司提觧濟南等府
章邱等縣正徳九年大户卨安等審據執稱巳将糧價
銀兩交與攬頭林杲等上納未完并各大戸侵欺不等
[022-39a]
及至行提林杲等對問又據該司臨清州回稱林杲等
名下不止騙費本省章邱等州縣錢糧其騙費河南等
處各州縣錢糧亦多見該監兌主事發州監追等情又
經案行該司将徳州倉糧冊行分守右㕘政吕經臨清
廣積二倉行帶管臨清兵備副使錢宏各吊監兊主事
文卷歇家保状合同厫經底簿查對原解的數分别先
已納過者就将出給截數倉鈔比對厫經明白仍欠若
干係大戸名下侵欺者照依原收官價係攬頭名下騙
[022-39b]
費者照依原冩攬價各盡其家産差委能幹官員盡數
變賣賠償追過銀兩暫發寄庫叧行議處去後今據前
因臣㑹同山東巡按監察御史孫漳議照臨清廣積二
倉并徳州倉夏稅麥折米及秋糧改撥兊軍并改兌與
民運赴倉米俱係聴兌之數國用所急者今自正徳元
年起至嘉靖元年止被攬頭大户侵騙不行完納掣取
通闗者共計二十一萬有零縱使變賣家産亦不能勾
盡數賠還縱使照例将攬頭枷號發遣則小民之脂膏
[022-40a]
已為吞噬國家之軍儲已被虧損徒増痛恨何濟於事
然監往可以懲今因前可以善後其嘉靖元年以前被
攬頭騙費大户侵欺者已難求全責備矣即今嘉靖三
年前項各倉糧米大户徴收将完陸續倒文解納若不
嚴為禁令别作區處任其優㳺自在冩攬包納不無弊
復如前若痛懲攬頭騙費之弊而専責之大户上納則
恐納糧米數多而乘時射利之徒不無如前攬納别生
弊端千萬沮撓只欲令其将銀交收在倉作數支銷或
[022-40b]
解京則恐原議聴兊之數遽難輕改查得臨清兵備副
使𠡠内開查有考倉糧革除奸弊字様則廟謀廷議深
長逺慮盖原有意乎此合無将臨清廣積二倉行令主
事㑹同副使徳州倉㑹同守巡官一員或該州知州各
照依大户投文先後拘令行户斗照依時價與同各該
大户買米上納或令富商大家先将糧米上納在倉然
後令大戸照依納過米數交還價銀以後若年嵗不收
米價髙貴暫将價銀寄庫待候豐年買納其嘉靖元年
[022-41a]
以前攬頭騙費者照依攬價大户侵欺者照依價直各
追收貯庫作數支銷如此庶既往者得以清絶而将来
者不致侵費其於官民頗為兩便如䝉乞勑户部再加
詳議作急上請俯賜施行惟復别有定奪縁係議處本
折倉糧以蘇負累事理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㫖
  儧運糧儲疏唐龍/
臣案照先准户部咨為地方事内開漕運都御史總兵
官㕘将逓年俱在八月以裡赴京㑹議漕運事情等因
[022-41b]
題奉欽依備咨到臣除欽遵外照得嘉靖八年糧運過
淮已畢議事在邇㑹提督漕運鎮守淮安地方總兵官
南京後軍都督府署都督同知楊宏議照漕政之設百
餘年於斯規畫已備法例亦詳臣等惟遵循之不暇耳
特以休息軍士實今日急務選用把總尤漕運要宜裒
集衆聞㕘合三事一曰立團造二曰慎舉用三曰嚴事
例上陳睿覽少竭愚𠂻乞勑該部再加㑹議早賜施行
倘於軍士有一分之寛漕政有一毫之補則軍國幸甚
[022-42a]
臣等幸甚
一立團造為照湖廣都司所屬武昌等一十一衛所原
 額設淺船一千一十二隻係杉木者十年一造毎隻
 連底船合用價銀一百三兩新楠木者七年一造毎
 隻連底船合用價銀九十兩五錢松木者五年一造
 毎隻連底船合用價銀七十三兩九錢一分以十分
 為率軍三分民七分每年照數出辦民料解布政司
 軍料解都司各收貯民料𣲖於槩省州縣猶易辦納
[022-42b]
 軍料乃𣲖前十一衞所各扣運軍月糧抵數運軍窮
 年勞苦止有月糧又取以為造船之用是并其食而
 有之無怪乎嗟怨不息逃亡相繼也及其造船則又
 團造無厰管攝無官止憑旗軍領出料銀星散成造
 侵欺尅減之弊紛然而起油少釘稀木脆板薄造不
 如式様運不及年限其弊有不可勝數者矣查得江
 北等五總造船皆出杭州蕪湖二處抽分料銀定委
 清江厰主事監造湖廣荆州抽分銀兩先年亦為造
[022-43a]
 船而設者也可以充用又見有工部主事一員在彼
 可以帶管及查湖廣所産楠木居多若将前船俱作
 楠木七年一造以一千一十二隻分為七年毎年實
 該造一百四十四隻五分有零毎隻連底船用銀九
 十兩五錢嵗共該用銀一萬三千七十七兩有零是
 又為畫一之道矣合無自嘉靖九年為始查照清江
 浦事例於荆州水次總設一厰将前武昌等十一衞
 所該造淺船俱移在彼團造就用抽分銀兩作為料
[022-43b]
 銀仍照清江浦事例於十一衞所各選千百户一員
 管造坐委荆州抽分主事帶管監督其原𣲖軍三民
 七料銀悉從除豁免其辦納永為定規則軍民既䝉
 休養之澤而運船尤有歸一漕務得以振舉矣乞𠡠
 户工二部從長議處早賜定奪施行
一慎舉用天下之事履而後知中人之情有所慕斯勸
 自古則然查得永樂宣徳成化年間運糧把總有缺
 皆於各衞運糧指揮内推舉老成無過熟知運事者
[022-44a]
 奏請推用盖運總領兊年深推為把總則若利若弊
 可行不可行與錢糧之盈縮軍士之苦樂河道之險
 易無一不知其為之斯易矣古人輕車熟路之說正
 如是爾况把總以都指揮行事歴陞長印掛印坐營
 坐府皆可及焉運總之才者得為之則人人思奮雖
 貪而不敢貪雖虐而不敢虐譬猶明珠在前踴躍而
 取之矣當時運事修舉卓有成效用此道也正徳年
 間劉瑾用事各把總官不全自運總推舉多用生踈
[022-44b]
 之人既懵於事體又忽乎軍情敗者多矣自兹運總
 亦弛然懈怠而畧其前進之心漕政日廢又何怪焉
 正徳十二年漕運都御史張縉具題把總官有缺仍
 照舊例於衞總内曽經旌奨熟知運事者推補等因
 該户部㑹官議擬題奉欽依推用其為軍國之計至
 矣乞𠡠戸兵二部查照先年事例再為議處仍行漕
 運衙門於各衛總管運年深指揮内慎選守已恤軍
 及有才能與周知運務者開送兵部收候遇有把總
[022-45a]
 官員缺就於内選擇相應人員疏名上請簡用則把
 總得練達之才事不可敗運總寓皷舞之術人各知
 勸矣
一嚴事例查得議單一欵該漕運衙門題開要将各司
 府州縣折耗輕賫銀兩毎年務隨正糧各自一併兌
 完方許出給通闗不必總類延遲仍舊秤封装鞘差
 官隨運解淮驗封明白交付運官同運赴京雇脚完
 糧若或不早徴解致累官軍沿途跟趕躭悮完納照
[022-45b]
 遲糧事例一體㕘究治罪等因俱經户部㑹官議擬
 題奉欽依通行欽遵訖及據浙江杭州右衛運糧指
 揮僉事呉臣等呈切見漕運官軍千里轉輸艱辛萬
 状其得月糧以安家口行糧以充途費先年行糧俱
 照例隨同大糧𣲖兊得濟窮困近年以来法緩人奸
 有司縱令糧長各指稻麥收後方纔催徴給領以致
 官軍經月困守不得隨船食用旗軍只得侵食官糧
 深遭負累呈乞議處等因為照輕賫乃正糧脚價之
[022-46a]
 需行糧尤運軍食用之物舊定事例必須隨糧而兊
 隨軍而行隨船而進所以杜奸弊戒非虞濟軍士之
 急也柰何近年府州縣管糧官員不念國計惟便已
 私恣将輕賫銀兩不行照例隨糧交兌糧兌已足船
 已開行毎衞止留一百户帶二三旗甲守候經久方
 纔得完雇船装載沿河跟趕非惟有悮交納抑且别
 生侵欺至於盗賊窺伺之虞尤大有可慮者矣其行
 糧一節南京江西等司府俱隨正糧兌與官軍各得
[022-46b]
 濟用惟南直𨽻浙江司府十數年以来分撥多非近
 倉催徴又違原限直待帮船過淮抵灣方纔給領官
 旗人等指名公費任意花銷故軍士有率弗獲升斗
 之用者因而竊取耗米盗食正糧交納虧折掛籌借
 債實由於斯乞𠡠户部計議申明事例通行各該府
 州縣掌印官将各輕賫銀兩同正糧𣲖徴并行直𨽻
 蘇松等府及浙江布政司以後年分行糧俱要分撥
 附近倉分候各運船到日正糧輕賫一時兌足行糧
[022-47a]
 亦即給領眼同軍士交割任船輕賫公同㸔守行糧隨
 便食用過淮之日聴臣等查驗不許仍似往年遲悮
 以致先後相失緩急難濟則交納無悮而軍士得沾
 實惠盗米借債之患亦可除矣
  題折收俸糧事彭韶/
切照東南財賦國計所資大則内府之供次則百官之
俸軍國之需出自蘇松常三府為多逓年户部止将秋
糧正數𣲖令起運兩京交納中間加耗船脚等項無所
[022-47b]
借辦不得已就於正米上加收五六斗以備支撥既已
支訖就撥糧長運夫於當年十二月以裡盡行起身次
年八月九月内回還未久又行支撥以候下運今者成
化二十年天時久旱運河乾淺各府糧船至今多未曽
回其為艱苦何可勝言臣熟思之須於此時濟以權變
之宜庶不虧官損民大約蘇松常三府毎嵗起運南北
京白糧計九萬四千有零兊軍糧一百三萬有零此則
升斗本色不可缺者也至於百官俸糧在京各衙計約
[022-48a]
七萬有零南京各衙門一十九萬有零此則權宜折解
銀價似亦可行盖京官家口多是糴買米麵榖粟相兼
食用其南京俸糧又盡出帖賣人未曽親自闗支若南
京則米糧易得官員之家既有實價可不勞致也臣切
謂折銀為便伏望聖明軫念三郡人民飛輓之勞稍與
蘇息乞𠡠户部㑹官計議合無今後将蘇松常三府秋
糧原𣲖在京五府六部等衙門官員俸米每石計加耗
船隻等項折白銀一兩南京公侯駙馬伯五府六部等
[022-48b]
衙門各官俸米除留一二石外餘俸毎石計加耗船脚
等項折白銀六錢俱無耗銀於内将在京官員不分南
北二京俸米俱解在京各衙門交納南京官員俱解南
京各衙門交納庶㡬東南民運可畧減省而官員俸糧
銀亦不虧損實為便益緣係折解俸糧事理未敢擅便
専差典史周瑜賫俸謹題請㫖
  論禄米俸米王瓊/
國初天下諸王皆置䕶衞有兵權至太宗即位後遂皆
[022-49a]
革罷不許来朝初制親王嵗支禄米一萬石後因地方
豐歉或有減支郡王将軍俱有常禄亦因民供有限悉
減支一半本色一半折色其折色多不闗支又如初封
郡王嵗支二千石以後襲俱支一千石後亦有例初封
郡王亦支一千石又如郡王生子多至二三十人者有
之慶成王生七十子只以十子論之一嵗該支米一萬
五十石反多於一字王禄米矣先年陜西慶府分封郡
王俱於慶府一萬米内分撥并軍校亦於大府分出不
[022-49b]
知彼時奉何事例又於鎮國等将軍年一十二嵗即請
封號禄米𢎞治十一年因災異禮部㑹官議修省事件
郎中慈谿王綸白於諸大臣定擬鎮國等将軍年及十
五嵗方准撥支禄米至今行之以民論之則日益不給
以宗室論之往往衣食不繼反不如庶民之家得自為
生計也又宗室犯罪降為庶人者計口月給米石比與
将軍中尉反得實恵宗室例不得種田納稅商販營利
而常禄不給日見其貧乏不能存活矣國初定制百官
[022-50a]
俸給皆支本色米石如知縣月支米七石嵗支米八十
四石足勾養㢘用度後改四品以上三分本色七分折
色五品以下四分本色六分折色後又改在外官月支
本色米二石其餘俱支折色其折色以鈔為則毎米一
石折鈔十五貫或二十貫毎布一疋折米二十石京官
折俸四五年不得一支外官通不得支俸禄之制果能
守哉欲禁貪婪是以難也
  論食貨王鏊/
[022-50b]
正統以前天下嵗徴稅糧凡三千六百三十二萬一千
 餘石内三百二十萬九千石折銀八十一萬四千餘
 兩户口商稅除折米外并船料鈔折銀可得四十三
 萬九千餘兩兩淮鹽場鹽課銀嵗不下數萬千兩各
 處稅糧折徴共一伯三萬餘兩雲南閘辦三萬餘兩
 各鈔闗船料四萬餘兩馬草折徴三十三萬餘兩鹽
 課折徴二十餘萬兩毎年入數共二百四十三萬兩
送内庫預備成造等項十餘萬兩或二十萬兩官軍俸
[022-51a]
 銀三十三萬餘兩官軍折俸三十三萬六千五百餘
 兩宣府大同遼東陜西年例共四十萬兩若有聲息
 𦂳急奏討加添四五十萬或二三十萬聖旦千秋節
 用三十九萬二千八百餘兩親王王妃公主及上用
 及天下王府銀盆水鑵儀仗等用共十三萬七千五
 百餘兩毎年出數共百餘萬兩
正徳以来天下親王三十郡王二百十五鎮國将軍至
 中尉二千七百文職二萬四百餘員武職十萬餘員
[022-51b]
 衞所七百七十二旗軍八十九萬六千餘廪膳生員
 三萬五千八百二十名吏五萬五千餘各項俸糧約
 數千萬
浙江等十三布政司并南北直𨽻額𣲖夏稅秋糧大約
 二千六百六十八萬四千五百五十餘石出多入少
 故王府久缺禄米衞所缺月糧各邊缺軍餉各省缺
 俸廪
嵗漕之數 嵗運正糧凡四百萬石内兌運二十四萬
[022-52a]
 赴薊州倉改兊六萬赴天津餘三百七十萬赴京通
 二倉舊例民運淮安徐州臨清徳州水次四倉交收
 漕運官分𣲖官軍餘内支運於通州天津二倉成化
 十年議四倉所收令官軍徑赴州縣水次四倉交兌
 名為改兌𢎞治十六年又以𣲖不足額毎年於水次
 四倉支運九萬六百石以足前數正徳間全𣲖改兌
 支運遂絶
蘇州嵗運軍糧六十五萬石加耗過埧每石加七斗九
[022-52b]
 升不過埧毎石加六斗六升外金花銀十七萬兩折
 米六十八萬鳳陽南京不在數中存留在蘇嵗七萬
 石河南嵗漕三十萬浙江六十萬
祖宗時嵗用且以黄蠟一事言之國初嵗用不過三萬
 斤景泰天順間加至八萬五千成化以後加至一十
 二萬其餘可推也
正徳十六年工部奏巾㡌局缺内侍巾㡌靴鞋合用紵
 絲紗羅皮張等料成化間二十餘萬𢎞治間至三十
[022-53a]
 餘萬正徳八九年至四十六萬末年至七十二萬
 東漢永平中始定宦官員數中常侍四人小黄門十
 人和帝以後中常侍至十人小黄門二十人 唐太
 宗詔内侍不立三品中宗時黄衣乃千員外置千員
 衣紫者尚少開元天寳黄衣以上三千員衣紫者千
 餘其稱㫖者輙拜三品列㦸於門宋初自供奉官至
 黄門一百八十人為定員孝宗時仍定以二百人為
 額後増至二百五十人今上即位之初錦衣衞旗校
[022-53b]
 革三萬一千八百餘嵗省糧儲數十萬裁革冗官冗
 兵一千四萬餘嵗省京儲一百六十八萬石以下缺/文
  冗食議王鏊/
國初設官沿革月異日殊自洪武十三年罷大都督府
中書省御史臺陞六部都察院與通政司大理寺為九
卿而太常太僕光禄鴻臚寺欽天國子監太醫翰林院
各統其屬以外攝都布按三司之政務至建文永樂損
益相仍其綱維體統具載諸司職掌大明官制通行萬
[022-54a]
世無弊盖虞夏商周之復見也然因事設官非官則政
務不舉以人立政非人則政不虚行如翰林則不可拘
員給舍則不必具員而採訪巡撫鎮守經畧以臺臣部
職行事巡鹽巡茶巡倉巡河巡闗巡海巡江清軍清匠
兵備守備守禦管糧提學之設有増無減雖建言裁革
詔㫖頻頒而添設如舊官設矣循常候代思遷其秩而
巳官事不攝者何如哉此猶有職任可諉也武職至都
督以下為陞官指揮使以下為世襲蹊徑之冐濫傍枝
[022-54b]
之混淆終其身繼其世老子長孫而兵革不知戰陳不
識食禄自如也至傳奉乞恩報功紀績者填衢塞路而
不已将校多於卒伍冠弁倍於兠牟土地所生貢賦所
入日報虧矣而衆食如此非當世之深憂哉
正徳中籍没劉瑾貨財金二十四萬錠又五萬七千八
百兩元寳五百萬錠銀八百萬又一百五十八萬三千
六百兩寳石二斗金甲二金駒三千玉帶四千一百四
十二束獅蠻帶二束金銀湯盬五百四蟒衣百七十襲
[022-55a]
牙牌二匱穿宫牌五百金牌三衮袍四八爪金龍盔甲
三千玉琴一玉珤印一顆以上共金一千二百五萬七
千八百兩銀共二萬五千九百五十八萬三千六百兩
嘉靖初籍朱寜貨財金七十扛共十萬五千兩銀二千
四百九十扛共四百九十八萬兩碎金銀四箱碎銀十
匱金銀湯盬四百金首飾五百十一箱珍珠二匱金銀
臺盞四百二十副玉帶二千五百束金縧環四箱珍珠
眉葉纓絡七箱烏木盆二花盆五沈香盆二金仙鶴二
[022-55b]
對織金蟒衣五百箱羅鈿屏風五十大理石屏風三十
三座圍屏五十三蘇木七十扛胡椒三千五百石香椒
三十扛叚疋三千五百八十扛綾絹布三十三扛錫器
磁器三百扛佛像一百三十匱又三十扛祖母緑一尊
銅鐡獅子四百車銅盆五古銅爐八百三十古畫四十
扛白玉琴一金船二白玉琵琶一銅器五十扛巧石八
十扛 嗚呼胡椒八百斛世以為侈也而盛傳之今觀
二逆賊籍視元載何如聞昔王振曹吉祥之籍也尤多
[022-56a]
官家府庫安得不空百姓脂膏安得不竭國家富有四
海非若宋之偏安有宋西北二邊嵗幣百萬百官祠禄
郊賜之類今皆無之宋制臺省六品諸司五品一郊而
任一人兩制以上一嵗而任一人子又任其孫孫又任
其子任姪任甥亦有之今三品以上才得一子入監可
謂至窄宋民間器物傳至今者皆極精巧今人鹵莽特
甚非特古今之性殊也盖亦坐貧故耳觀宋人夢華録
武林舊事民間如此之奢雖南渡猶然近嵗民間無隔
[022-56b]
宿之儲官府無經年之積此其故何也人皆曰本朝藩
府太多武職太冗是固然矣又有一焉而人莫之及古
稱天下之財不在官則在民今民之膏血已竭官府之
府庫皆空豈非皆歸此輩乎為國者曷以是思之
 
 
 
 名臣經濟錄巻二十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