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歷代名臣奏議 > 歷代名臣奏議 卷二百四十
[240-1a]
欽定四庫全書
 歴代名臣奏議卷二百四十
           明 楊士竒等 撰
  任將
宋孝宗時虞允文奏曰臣不佞無當世之用而於軍旅
之事實未嘗知其彷彿誤䝉陛下知遇異等付以荆襄
一面臣之欲報朝夕寸心凡邊事所關既兼羣言之采
又盡一已之思謂今日之所急者莫急於將帥之用若
[240-1b]
臣以人微嫌於踰分之僭緘黙固位不以干至聰之聽
不獨臣負陛下而異時緩急或戰或攻實係國安危又
係臣成敗之責有不容但已也竊見今之名將帥已大
搜旁求盡列於江淮之間為國經營固當如此臣若不
收拾遺餘以告於君父陛下縱不加責臣視江淮諸軍
獨不媿於心乎士大夫多與臣言李顯忠劉光輔員琦
皆有罪當黜有才可用實江淮之遺餘也臣於去年七
月陛辭之日宻奏顯忠敗事本末乞陛下特示寛恩置
[240-2a]
之湖襄近地一旦緩急臣或能用之以報陛下未幾果
䝉睿慈令於長沙居住意者陛下不以臣人微既察納
其説矣今襄陽見闕守帥臣固不敢以顯忠乞朝廷便
加録用止宻具禀奏乞自聖意裁之而已顯忠勇常冠
軍敵中亦知其姓字去年冬都督府劄下探報屢及符
離之役敵兵能言顯忠事跡至今猶甚畏之如使之移
京西以示復用藉其虚名以奪敵氣於京西邊防亦一
助也劉光輔員琦在陜西淮東嘗書破敵之功臣數與
[240-2b]
語皆有敢戰之用或可以為趙撙王宣之副如朝廷未
欲依江淮例增置員闕即乞於均房二邊付以郡寄不
獨可當虢州之衝而緩急不測可以抽摘使喚皆所以
為不可勝之備也臣比見朝廷起王權之廢於海外如
三人者功過尚各相半倘録用於罪棄之餘必自悔勵
圖所以報國臣聞臣之事君惟本於不欺古之薦才必
求於有効卷卷之忠惟陛下幸察
允文又上言曰臣准御筆以東西二帥皆非其才事不
[240-3a]
可緩速具奏來照得臣於七月十三日并二十五日因
回金字牌逓具二人愆惡貪鄙之狀聞奏乞陛下别選
宿將臣之冒昧方切戰競不謂愚慮偶合聖意必䝉睿
斷已賜施行伏念臣自去年入蜀之初即以親所聞見
縷縷具奏欲乞朝廷一振威令大洗堅久之惡習亟䝉
睿明察納其説但以去一大將必先得一將材然後一
軍有所分付臣嘗乞之於東南度未可以輟遣日夜汲
汲然詢之西帥於衆短中以呉拱李獲等五人姓名於
[240-3b]
正月初二日聞奏乞賜號召曲䝉聖恩令臣一面選用
臣於二月二十四日具奏以謂擢用將帥非人臣所當
專因又論二三大將未厭人望他日恐誤陛下使令若
東南諸將未有可遣乞以次召呉拱李獲等又䝉御批
封還臣章帝眷加厚臣既不敢當又慮所奏姓名未當
聖意日益皇皇徒積憂憤實不能少安其職蓋念西垂
庶務惟易帥一事最大不獨臣因病求罷無所嫌避敢
言之於將去之日如使不易二帥而臣不病臣亦何敢
[240-4a]
久留也故臣於乞祠之第三章謂聖恩必賜矜允用敢
併具中外將臣姓名乞自睿斷蚤賜裁酌臣之區區欲
去二繆帥前後所奏與聖意惟一但自古軍中廢置大
將誠不敢專爾臣聞作威作福其害與凶及於家國人
臣之大戒也況主兵在逺其敢使威福之權著見於將
帥之間乎漢衞青不敢自擅專誅於境外卒不斬蘇建
必歸之天子其言曰使天子自裁之於以風人臣不敢
專權不亦可乎蘇建嘗勸衞青薦士青曰招賢黜不肖
[240-4b]
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守職而已史臣至引其事為贊
且書云為將當如此青奴僕材也尚能知此臣乃書生
陛下過聽使待罪行伍其敢青之不若也至敢以將帥
姓名宻聞於陛下則是臣貪報大恩不敢黙黙為自全
之計陛下聖明超古必察之於始終之際矣又䝉聖諭
若宣司奏劾便可即行臣自當遵奉睿㫖别具劾章從
疾置以聞伏乞睿照
允文又奏曰臣契勘四川邊面闊逺屯駐御前軍馬萬
[240-5a]
數浩大都統制之職委寄非輕必得公忠智謀有守之
人然後可以服三軍之心壯本朝之勢内脩兵政外寢
敵謀而責以他日之功名今利州東西路置將不善一
切反是臣備位本兵奉使西垂事關安危休戚敢不聞
上臣竊見某人懦而不立貪而多欲所至以營利為先
如在金州私役部曲修蓋廊房營建第宅以至採柴燒
炭割漆伐木博坊磨坊盡役諸軍之力而諸軍折估月
給以小會子銅錢趲換減尅幾半凡諸軍之戍行錢回
[240-5b]
軍卸甲錢激犒錢兜請錢之𩔖未嘗散給又將朝廷降
到招軍銀并度牒以和糴為名公然盜取民間和糴本
錢多以茶鹽布等折支及移帥西路將金州安撫司金
銀錢引載行立名支破計其入已之財百十鉅萬縁臣
未將命入蜀之前依所獲聖㫖盡除其罪姑置不問為
某人者固宜祇畏聖訓亟自改悔力圖報效而容縱子
弟刷差諸軍工匠雕畫織繡雜作竒巧又置正賜酒庫
違法醖造科賣部曲臣所揀汰老弱軍兵輒將指揮使
[240-6a]
都虞候大請受人四十餘人依舊存留臣裁減諸軍吏
額以去軍中之蠧乃委曲隱留汔不發遣私役剋剥之
害寖寖復作縱而不治久必如初又某人雖無顯惡而
愚庸無知不嚴軍律多徇人情將入隊人差出借使統
兵官私役出戍人解板負販略不懲治保明陞差將佐
解發到宣撫司率多庸懦究其所以半是親戚又信憑
兩兵於教塲建立淫祠鼓惑三軍投牒於神憑神決遣
其繆妄大抵𩔖此臣照得二人委非大將之才無以服
[240-6b]
衆緩急之際必誤國事欲望睿斷將某人重賜竄責某
人亦從罷免别選名將授以帥權庶幾軍政修明士心
説服陜蜀一面可寛憂顧西垂幸甚
允文又上言曰臣伏䝉聖恩遣中使賜臣御筆以蜀口
謀帥事宻與臣議令臣以所見具奏臣有以仰見陛下
西顧之眷至厚當饋之嘆甚切雖聖鑒無遺淵衷素定
而廣詢博采又有取於臣之朴忠也臣伏見利州西路
與秦鳳相接自皁郊界首至於河池邊面闊逺路皆平
[240-7a]
夷戍守之兵餘七萬父子西人久練可用國家以之而
守則固以之而進取則可以必其成功非他軍比也必
得奉公有智略沈厚練達明於軍政熟於地形有威望
可以服衆者為之主帥然後一路之兵有必勝之用自
建炎紹興以來呉玠兄弟前後主兵幾四十年今璘已
病宜陛下之憂不釋也臣竊見陛下兩降指揮召某人
等五人異時賜對或有可以備選擇若璘目下未有疾
革之報即乞趣召五人者以竢審議若王權者臣不知
[240-7b]
其忠與智但知其貪而狡他日必誤事爾今若於官職
未貴極中㧞而用之効忠用命圖大功慕顯爵必能深
自勉勵朝廷亦易於責任是一軍雖在萬里外陛下可
御之於掌握中也臣瞽言踈陋不足以仰答清問或聖
意有疑欲望睿慈特賜宣諭
允文又上奏曰臣據諸處探報敵兵掩至隴州見秦州
之故關有備即起發去華亭進與徳順之敵合呉璘於
二十三日二十五日遣銀牌來兩與臣書前書約臣來
[240-8a]
河池原上臣見已起發若秦隴徳順尚可前去臣不敢
辭後書引疾欲令臣選官保守川陜顧念蜀去朝廷萬
里使事有指豈敢妄作一事重取孤危之憂又臣竊見
呉璘軍前除李師顔外委無曉練軍政可以倚仗之人
而師顔年已七十有三至今亦未肯領利州東路職事
自呉璘要發河池臣四與劄子止令發官守六盤摧沙
諸處山險身只且留秦州務為不可測之勢臣嘗兩具
奏知蓋知呉璘忠勇敢前而毎事自任無為之助者今
[240-8b]
敵勢方急而書辭乃如此臣竊料之一是兩戰之後敵
又添生兵頭勢頗重璘兵力有限以他事為辭一是璘
素有竒疾毎歳至秋深疾必發作臣今起發前去若如
前所料臣不過以好語開諭之與之共力措置以取必
勝若事勢不敵勢漸危迫不免且守舊關以待朝廷大
軍進發有所牽制别為後圖若如後所料而璘果病如
王彦在商州相去既逺李師顔年已衰暮姚仲𫝊忠信
皆非璘比不足任大事臣先日乞歸班面奏事正謂蜀
[240-9a]
去朝廷逺有此等事不一利害至重緩急無以支梧委
非餘路之比所有璘真書本謹具封進欲望陛下速與
大臣共議早賜處分臣才力綿弱智識淺闇而蹤迹孤
逺累奏不報必速愆尤伏望睿慈遴選重臣付以川陜
大寄庶幾智慮所及料敵無遺事權不分成功可冀有
以副真主恢復之逺圖天下幸甚
允文又奏曰臣在興元道中聞士夫説呉璘自今年正
月來宿病日愈自破徳順之敵精神愈健臣既到河池
[240-9b]
與之相見其自叙説亦如此臣於三日内反復共語前
後皆不差誤問其諸將周旋之間亦無忿燥妄作之事
逐日止乘馬來見臣其上下馬亦有筋力臣方敢信其
言具以聞於四聰之聽此殆天所以相陛下恢復之逺
圖使呉璘得保餘年而啓其報國之誠也臣因知呉璘
決無大段心疾與朝廷向所傳聞甚異伏乞睿照
時紅巾賊張福莫簡叛詔以安丙為保寧軍節度使兼
知興元府利東安撫使丙奏臣不辭老以報國但事不
[240-10a]
任怨難以圖成將恐騰謗交攻使臣獨抱赤心無從上
白昔秦使甘茂攻宜陽至質之以息壤在彼魏使樂羊
攻中山至示之以謗書一篋君臣之間似不必爾然自
古及今謗以疑間而成禍以忌嫉而得況臣已傷弓於
既往豈容不懲沸於方來
編脩官胡銓上言曰昔周世宗為劉旻所敗斬敗將何
徽等七十人軍威大震果敗旻取淮南定三關夫一日
戮七十將豈復有將可用而世宗終能恢復非庸懦者
[240-10b]
去則勇敢者出耶近宿州之敗士死於敵者滿野而敗
軍之將以所得之金賂權貴以自解上天見變昭然陛
下非信賞必罰以應天不可
吏部侍郎韓元吉進故事曰國史郭從義傳從義守中
書令為河中尹護國軍節度使改左金吾衞上將軍太
祖召於便殿使擊毬從義易衣跨驢馳驟殿庭周旋擊
拂曲盡其妙既罷上召坐謂之曰卿之此技精絶矣然
此非將相所為也從義大慙而退臣聞選將固多術矣
[240-11a]
然將帥之才以智畧為上技勇為次擊毬者軍士之一
技也作其馳逐而試其便捷使馬之疾速隨人而人之
搏擊應手非敏妙無失者不能爾也設欲將帥並習則
運籌決勝不自用劒者何人哉若從義者蓋以此自名
也其在國初出藩入衞不為不顯藝祖眷之俾試於殿
庭曲盡其技賜坐歎賞以為精絶矣復慮諸將恥於不
及也故以非將相之事警諭之大哉言乎真得帝王御
將之法雖漢高之待信布不是過也昔韓愈嘗論擊毬
[240-11b]
於張建封矣苐以危墮之憂激射之虞馬之與人顛頓
馳騁之患為言宜建封猛鋭之志所忽也惟藝祖皇帝
以將相之事一詰從義簡重而有體故從義羞縮知戒
聖人之言與書生之論信不侔哉故臣以為選將固多
術竊願器使諸將留神萬機之暇不深取其技而責其
謀實藝祖皇帝之遺意也
王之望上言曰臣在河池時呉璘以王彦軍馬不到頗
懐忿恚毎言及之聲色甚厲臣常與調護其間已而二
[240-12a]
人各得御札聞有所訓敕王彦意甚自得臣問曰手詔
云何王彦曰但褒奬耳臣曰可得觀乎乃出相示臣曰
聖恩待將帥可謂厚矣然詔意自有抑揚人臣當居寵
思危公不可以不知因指詔中徳順連兵煩卿一往之
語告之曰如煩卿二字豈可教至尊再道彦不覺悚然
臣又曰公頗知古今亦記得郭子儀李光弼事乎李郭
同為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牙門都將甚不相能及安禄
山叛其時唐以子儀代思順光弼欲亡去計未決有詔
[240-12b]
令光弼持節分子儀軍出趙魏光弼惶恐入請曰一死
固甘乞免妻子子儀趨下持手上堂偶坐曰今非公不
能東討豈懐私忿時邪遂授以兵泣涕言别相勉以忠
義訖平劇盜惟光弼之命出於天子而能降下子儀固
能使子儀釋宿憾而共成功名公今得詔書更宜引咎
加恭巽於宣威則上下俱善矣此亦聖朝之意也彦不
復有矜色起謝曰謹受教臣又於呉璘處因事寛解二
人既奉明詔皆已無事伏恐聖聰亦欲聞知須至奏聞
[240-13a]

王之望又上言曰臣伏準省劄䝉恩除臣同都督江淮
軍馬臣聞命震驚罔知所措臣待罪政府疆埸有警出
董師徒職所當任陛下倚注之重權參將相所以用臣
亦云至矣臣豈敢有辭但於今日事宜有所未允不得
不為陛下言之朝廷於兩淮前以大將二人為招撫使
後以從臣二人為宣諭使非不可以集事惟憂其緩急
之際不相統攝故以宰相為都督則都督之置正欲事
[240-13b]
權之歸一也宰相未出之間又置同都督使先往視師
猶有説也及宰相翌日朝辭忽改差臣為督視則於都
督之外又添一司今以其稱謂不同改督視為同都督
名雖同矣而於實無異且所以用宰相為都督者本欲
事權歸一今不用宰相而分同都督為二則與向宣諭
何異哉湯思退開府兩月忽一旦改命則思退固自難
處楊存中既已一面措置號令諸將調發軍馬而又添
一同都督則存中又不敢專是臣之此行外則疑督帥
[240-14a]
之心内則損宰相之體臣但見其害未見其利也存中
官為三帥臣備員二府而同為都督權勢既敵不能相
統議論之際誰敢先發人之所見豈能一一皆同相異
則或至紛爭相推則有失機會使諸將帥何所禀承甚
非元初置都督之意也臣謂楊存中在殿巖三十年為
兩朝宿將陛下擢於閒散使副宰相必有以取之都督
置副固以備其長之空乏今長既不行而專任其副乃
陛下之素畫何必别置一人以貳其任哉臣之愚意為
[240-14b]
今日計就其所宜而處之則莫若選材能侍從官二人
為存中之佐則名體俱順權任歸一同異可否事無嫌
疑庶幾協濟臣非為身謀辭難避事安危所係不敢不
盡其愚陛下必欲臣行臣敢不奉命而去但恐他日必
誤陛下大事臣雖誅戮不足以謝天下然陛下亦豈得
高枕而卧也時事至此豈容更錯臣之所陳不為無理
惟陛下為宗社熟慮勿以人廢其言天下幸甚
袁説友上言曰臣仰惟陛下屬意武功寤寐戎事整舉
[240-15a]
軍政細大畢舉然臣竊觀今日軍旅之事猶有可以為
陛下言者曰將是已自鄉者辛巳之擾今閲十五年宿
將舊人逝者過半其幸而僅存者亦皆迫於遲暮筋力
智勇要已不逮於壯歳而新進後軰足以為上用者又
皆抑遏於偏裨下位邈無路以自達儻日復一日不思
有以因其舊而圖其新以為緩急倉猝之備臣恐未免
於遺材也陛下累歳以來蓋知舊將浸以淪落凡近日
之所進用者往往皆重勞聖慮旁搜曲取而得之夫以
[240-15b]
内外諸軍之衆訓練校尉偏禆行伍數至繁夥其間豈
可便謂無人今若預為兼收並蓄之術得其人於閒暇
之時庶幾一旦有警不至仰煩睿算可以漸次而收用
矣故臣謂莫若行薦舉之法臣謹畫為四條以備薦目
如後一曰忠勇謂氣槩軒雄膽略沉鋭誓於報國奮不
顧身者二曰武藝謂騎射擊刺行陣出没悉皆精熟莫
當其鋒者三曰謀略謂智慮深逺機畫精當料敵必中
變態百出者四曰兵法謂習熟韜略精於兵法博古通
[240-16a]
今能見於用者
右臣欲望睿斷令内外諸軍將帥以臣前所陳四條不
拘偏裨行伍逺地屯戍有應得上項條目者各令薦舉
一人須盡心體國不得少徇私意廣行物色委得其人
然後結罪保明申奏陛下賜以召對徐觀其人而熟察
能否如見得委應上項條目即與留寘三衙不時宣召
詳問曲試浸以任使如所舉不應元薦條目或粗有寸
長而本不足薦者其舉官重與黜責如所舉得人或將
[240-16b]
來因事立功却一一優與推賞庶使軍伍之内凡抱有
用之材者皆得稍稍呈露而緩急之際可以倚仗其於
軍政誠為要務
趙汝愚被㫖薦將帥奏曰臣伏見國家休兵以來垂二
十年舊勲宿將零落幾盡今尺籍之内豈無竒才異能
堪備器使者又往往陸沈於下無以自見臣區區之愚
竊謂朝廷將帥有闕與其不次擢用資望未著之人莫
若簡拔四方稍著勲勞之士非惟具孚羣聽亦以奬勸
[240-17a]
有功臣伏覩武經郎閤門祇候權發遣復州軍州事王
去惡勇鷙有謀久著忠節去歳黎州變起倉卒去惡
遂能一時撫定今朝廷付以專城之寄寵任不為不厚然
恐未足究其所長又秉義郎添差靜江府兵馬鈐轄沙
世堅驍勇敢鬬且識機權屢平劇寇備著勞績今猶在
逺外抱負才略無繇展盡欲望聖慈特加録用如將來
不如所舉臣甘坐謬舉之罪
王十朋代王尚書上疏曰臣聞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
[240-17b]
注意將又聞四夷不恭拔卒為將今敵國外侮正是注
意將帥拔擢行伍之時臣竊觀朝廷宿將固亦有人顧
所用如何耳賢而有重望者可用為大帥以總天下之
兵權如唐用李郭之徒賴之以為安危輕重不可止令
為一藩帥以泯没其才其次驍勇善戰者可使當一面
如漢用黥彭之𩔖亦可責其捍禦之功不可置之閒處
至於駕馭之術尤不可驕之爵賞所加必俟有功而後
可若任用之初先為之極他日立功其將何爵以加昔
[240-18a]
藝祖皇帝許曹彬節度使而不遽與其後彬再立大功
方加節鉞卒保富貴為國勲臣臣近聞宰執傳聖㫖除
某人為浙東總管令臣待之加厚者如某人亦當今之
名將可備急難之用所謂宜當一面者也陛下固已得
之矣其他如某人比者尚或有之咸宜拔擢以為閫外
之寄至於駕馭之術更乞如臣所陳如漢高之馭黥彭
量才而任使藝祖之待曹彬富貴以俟異日庶可望其
立大功亦所以保全之也
[240-18b]
中書舍人崔敦詩上奏曰臣歴觀自古明君捐疆塲之
務委忠實之臣任之以專待之以久是以功無不成事
無不立若夫上以遽應之未有能濟者也臣仰惟陛下
總攬權綱憂勤治道秉要責成克濟治功之盛然而邊
防大寄不過委於將臣細大悉取於聖裁安危動關於
宸慮平居無事謹繩墨俟詔報足以無虞萬一有羽書
烽燧之憂豈無為陛下盡護諸將者歟當此之時而旋
議付委雖有忠國之臣常時邈然不習其事臨事率爾
[240-19a]
必失其宜求其成功不可得也臣伏見仁宗皇帝朝韓
琦范仲淹建河北備邊之策請遣近臣為都轉運使委
以宻為經制蓋方邊陲安靖之際專命使臣則事體張
皇有所不宜付責守臣則職任拘礙有所未盡是以二
臣所請最為得宜伏望陛下酌用前言講明舊制選擇
通練持重中外從臣三四員假以峻職為沿邊路都轉
運使凡是邊防之寄悉資經制之宜要在以陛下邊事
為家計而為之遇軍興則正宣撫之名或用兩府大臣
[240-19b]
宣撫則俾以判官參貳其事是則事任有所專責則計
慮必不茍人情有所素屬則條教必易孚且無驚於敵
無動於民而事皆舉矣
崔敦詩又上奏曰臣聞易服而難保者敵國之常情有
常而不變者聖人之武徳臣仰惟陛下臨御歳久威徳
日新竊聞敵國君臣竦然增畏兹因道路之所傳而必
有聞於陛下者也向者和與戰在敵敵人常得執其權
而相邀今則和則和戰則戰我返得執其權以臨之向
[240-20a]
者士氣沮弱言兵事則口呿今者皆有奮厲之心向者
風俗軟委聞兵至則心悸今者人皆有果鋭之氣兹皆
陛下圖回作成以至於此也然而敵人雖畏宜守之以
謙人心雖鋭宜居之以重蓋人之常情一汰於易則必
有所輕一習於常則必有所玩書曰若虞機張往省括
于度則釋所以戒於習且玩爾昔章聖皇帝澶淵之會
親駕却敵有此峻功然而議者猶謂以萬全之業而付
之一擲也竊觀陛下規模先定固非一日臣之所懐欲
[240-20b]
告之陛下者蓋平居暇日深計逺慮正宜至審至重無
所不盡以陛下之志度陛下之事深仁厚徳人心維城
不患無城壁緩急之際捐府庫傾帑藏富者出財勇者
出力不患無財用陛下自初迄今練兵卒葺器械其所
圖回至矣亦非所患也今之大患特在無將爾臣嘗聞
太宗皇帝一日内出幽州圖示宰相趙普普詳觀嘆曰
此圖唯曹翰能之但得幽州後不知遣何人代帝黙然
持圖入内臣又聞神宗皇帝朝夏人幽其主秉常議興
[240-21a]
兵伐之樞宻吕公著曰夏人固有罪今欲興弔伐之師
未知以何人為元帥帝曰正為難得蓋帝王規圖首先
論將此成敗之本安危之基國家之至計人主之大務
未有過此也向使有兵有財有城壁有器械若無將則
是舉四者而棄之也臣竊見近時虎臣宿將零落殆盡
經行陣歴險艱者絶少雖陛下拔尤取潁不無智勇之
士然其他往往以應對詳明為敏以抉擿苛細為公以
區别條理為整以繕修趣辦為能若其下則通貨賂結
[240-21b]
稱譽以誤明聽一有緩急誠恐未能盡副陛下之意臣
竊惟聖鑒高逺天徳清明所以搜采之道固無所不盡
矣臣獨怪天子宰相執政日見天下之士陳牋奏記擁
門填扃而偏裨將校未嘗一得登門雖有材略不能自
達且韓信之微亦蕭何與之數語而後竒之大臣與國
同體宜為陛下搜選竒才今若許之時見三衙統制統
領將官三二人既周則復見如初其有因事至闕亦許
接見要使從容延納欵宻習熟叩其方畧審其才氣詳
[240-22a]
擇其人以告陛下此一塗也前宰執侍從出師方面其
於將帥之才亦宜為國搜求昔韓琦范仲淹帥邊條上
將佐材勇姓名分為二等如狄青种世衡皆在其中蓋
帥臣守邊日接將佐最為詳審況宰執侍從義同安危
必能公心為國求材此又一塗也其次侍從臺諫初除
許薦平昔所知勇略之士一人籍記姓名留於禁中時
加省閲因賜訪問此又一塗也又其次在内三衙在外
都統制管軍半年以上許薦所部偏裨勇略之士二人
[240-22b]
籍記選用亦如侍從臺諫之法此又一塗也又其次諸
路總領官到任半年以上許薦軍中偏裨勇略之士二
人籍記選用亦如三衙都統制之法此又一塗也陛下
總攪衆傑綱羅異能秉至鑒以照之振長轡以馭之未
用者付事任以試其才已用者異光寵以作其氣萬一
一方有盜賊之警時出一二未有聞之士責其成功以
觀其臨事應變蓋不謀之小臣而謀之大臣不采之偏
聽而采之公聽臣見陛下之將將有真才實能出而為
[240-23a]
用矣臣不勝拳拳惟陛下裁赦
知南劒州羅願奏曰臣竊惟方今國家閒暇正是脩明
軍政之時軍政之要在知士卒之情而撫以恩戢行伍
之驕而訓以義蓋士卒之家有餘不足惟將知之國家
俸賜有限故軍中别蓄辦錢物如古軍市租私養錢之
𩔖眎其人有疾病宜軫死喪宜恤及口累重大不能自
給者稍取以佐之又軍中小小費用不欲煩有司者計
亦於此取給逐軍即有寛剰為主帥者謂宜捐之列將
[240-23b]
使上下優裕不見急缺之態所以為天子撫養士卒得
其歡心而用其死力也前世為大將者猶出所賜金陳
廊廡下軍吏過輒令取為用況其非私財者乎正當深
體上意輕財重士但使士卒素飽樂戰即為稱職臣所
謂知士卒之情而撫以恩謂此也軍旅之設本以藩衞
百姓而主帥或廢律不用以負任屬之意昔春秋列國
之臣猶能訓諸御知義訓羣騶知禮是則主兵者不但
教之坐作進退乃當以已忠義開導其心使尊君親上
[240-24a]
畏法而不敢犯又當不忌不克眎部曲中有方略膽勇
材藝可望者提挈長養與共圖報國之効臣所謂戢行
伍之驕而訓以義謂此也天下賴陛下神武中外晏然
深惟今日大體固不待與鄰國較細故以相夸又不可
玩其燕安而忘備正宜有常立事益廣文武之用蓋漢
武帝猶令郡國舉可為將相者唐憲宗亦命裴度舉一
節度使而中外相賀將得其人士氣自百然後從容戒
諭俾加意於撫養訓戢毋得循習士卒感上之恩畏將
[240-24b]
之威庶幾緩急可以倚仗一介小臣不勝惓惓憂國之

知建康府洪遵論選擇將帥劄子曰臣聞居無事之時
而為有事之備此策之上也夫將帥者備有事之用者
也然無事之時常若有餘一旦有事缺然若不足於用
何也是不講之於無事之時也國家今日不可謂無事
矣然已用之將帥不過遞遷於行伍等級之間未用之
豪傑不過三年一試於筆墨弓馬之際夫三年一試所
[240-25a]
得者幾何人而等級遞遷又豈能脱然而出拔然而上
居不次之位立非常之功者哉韓信拜大將出於亡虜
葛亮立軍帥起於草廬漢高帝蜀先主一入蕭何徐庶
之言而用之大則席卷四海小則鼎峙一方夫何世不
生才何才不資世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也先民有言
將相無種故或出於奴僕或出於軍卒或出於盜賊惟
能不次而用之乃為名將耳方今伍符尺籍之衆不可
盡試臣願陛下令偏裨以上更迭入覲陛下時御便殿
[240-25b]
躬閲能否審其辭氣之英果選其面貌之豐龐察其技
藝之迅厲拔尤取頴彼將人人獻狀唯恐居後而又使
侍從臺諫隨其人之所長而舉之其得人失人而殿最
與之同臣將見頗牧軰出英衛相望矣故選將任將之
道無他術焉在陛下一人而已古詩云君王自神武駕
馭必英雄惟陛下留神省察
敷文閣待制四川置制使范成大上奏曰臣伏見諸路
將兵部轄官自總管鈐轄而下則有正副將部隊將教
[240-26a]
押軍隊等官及沿邊主兵窠闕於法應以材武人充者
皆須事藝可觀膽勇可仗方為稱職其次亦須稍知弓
馬略識行陣或人材身手真是武臣者乃可為之除總
管至州鈐皆係朝廷選差别有格法外竊見諸州將官
以下窠闕或以出職雜流及私家給使之人為之而西
蜀尤甚於弓馬行陣懵然不知使吾選士技卒俛首於
下聽驅役而受鞭笞尋常不平於心緩急寧肯共力此
不待智者而知其不可也伏覩近降聖㫖今後正將差
[240-26b]
曾經從軍立功或曾任兵官并沿邊巡尉及經捕盜有
勞之人仰詳處分深合事宜但今來新格未及副將以
下者豈非以正將得人則副將以下尚可容其濫吹耶
臣竊謂若正將與副將以下同在一劇則可只嚴選正
將一員以為表率今姑以蜀中諸州論之則大不然蓋
副將以下乃分屯别州名為副隊其實各當一面與正
將了不相關而責任一同皆難以用有名無實之人緩
急誤事悔之恐晚臣愚欲望聖裁應副將以下官合分
[240-27a]
屯處並依今來正將已得指揮其沿邊主兵窠闕應以
材武人充者亦不得以雜流出職及給使無武藝人虚
占員闕及不許時暫差權内或有傑然自有武藝智略
者從帥臣保明以聞特與差注及許一面權攝以防遺
材仰副陛下整軍經武之實上肅軍政下厭士心
直煥章閣王師愈上奏曰臣聞立武事者莫先於脩軍
政脩軍政者必在乎責將帥將帥之任稍久則上下之
情通號令之有素或懐其恩或畏其威歡然協從如臂
[240-27b]
指之用無事之時固足以脩軍政一旦有警斯能制敵
以決勝亦顯然之理也方今内而三衙外而兩淮荆襄
逺而四川數年以來易將無定雖能消尾大之勢杜跋
扈之萌然而前之規模始立後之施設已更為將帥者
自知其不久於任也姑為茍且之計不恤其下士卒亦
知其將之不久於任也敢萌慢易之心揺撼其上二旦
有警其不誤事者幾希殆非御將之術也將帥之任固
不可不稍久又觀其人如何耳得其人而久任之斯善
[240-28a]
矣茍非其人去之猶恐不速何況於久乎欲稍久任將
帥者要當擇之於其先擇之於宿望乎宿望之威名固
可以折衝矣然而位高志滿鮮有效死之心擇之於行
伍乎行伍之年少固能自奮以集事矣然而氣鋭貪功
多犯輕敵之戒二者不可不察也擇將之法非謂其技
藝精絶非謂其膂力過人也非謂其利口而善論兵也
必也沈毅而有謀忠實而不欺慷慨而敢為恢廓而有
容而後濟之以勇決以此五者求之或取之於宿望或
[240-28b]
拔之於行伍然後稍久其任假其事權勿惑於浮言勿
指其小過俾得以効其所長凡今日軍中之宿弊如所
謂剥削交結冒請營私之𩔖想其必能革矣宿弊革則
軍政脩而大功不立者未之聞也嗟乎任將固不可不
稍久然亦不可以太久任之太久則跋扈尾大之禍有
難救者又不可不深察也惟陛下省覽幸甚
楊萬里上疏曰臣聞聖人之所以鼓舞天下使之奔走
淬礪以爭先於為用長治而不亂有急而不可乗者蓋
[240-29a]
聖人不視天下以其可窺而作天下以其不自止如此
而已矣果不可窺也宜乎天下之不自止也天下之所
以作之不起未起而復廢者吾之可窺者見而彼之自
止者隨之今天下之所以患於無才而才尤患於無將
其病在此方邊事之興芒芒然以求將也天下則亦芒
芒然以趨之天下趨之而朝廷不求將矣非不求將也
邊事息而無所事將也無所事將則天下亦㢮然曰無
所事我則亦棄而之他剛者柔勇者怯而柔怯者有不
[240-29b]
勝其柔怯矣高者趨文科以售其身而下者伏於農商
矣其精鋭果敢者有所挾而莫之用則去而為盜矣天
下㢮矣而邊事又動也而無將也則又芒芒然以求天
下而天下莫之趨也夫前日之無所事也所以為今日
之莫之趨也歟夫如是焉得將昔者成王周公承文武
平定之業誅三監征弗庭而天下服矣於是酌堯舜夏
商之禮樂法度補葺成就以至於大備當此之時文物
煥於朝頌聲被於野太平之美天下之所甚樂成王周
[240-30a]
公之所甚懼非懼夫太平也懼天下之窺吾君臣之樂
夫太平而彼亦樂之以至於亂也則有大司馬之官日
夜選將閲戎如是而為車如是而為徒如是而為鼓鐸
鐲鐃如是而為坐作進退後至者誅不用命者斬夫大
閲者非真臨陣而應敵也而後至者何至於誅不用命
者亦何至於斬哉而其法如此蓋其所以處暇裕之日
與處三監未誅之時無異也則天下何以窺上之無所
事我而我不為也哉是故文武並用而莫知其孰先莫
[240-30b]
知其孰後不見其所甚好不見其所不好才素備而無
一旦之憂後之君臣狃於治而謂天下不復亂也則曰
汝不逢高帝時萬户侯何足道哉而羽林子弟授經於
學校與夫將軍不好武而其子皆能文則君臣相慶以
為太平之盛觀而腐儒曲生又從而諛之曰兵寢者二
帝三王之極功也不知夫二帝三王之不如是也諛説
之誤時世也諛説盛於下君臣怠於上而天下以兵為
誤以武為慙矣棘門霸上之無人而開元天寳之末狼
[240-31a]
狽大敗者無怪也非天下之無人也上之人示之以其
可窺而㢮之使其自止也今日之事邊息矣天下將曰
朝廷無所事兵矣此可慮之機也臣願天子增重武事
不改於有事之時訪求將才不啻如有事之初而宰相
大臣亦折節以下才略武勇之士毋責其鄙野之狀而
毋怒其桀岸之氣時賜之燕閒而延見之探之於其中
而試之於其外以隂求天下之竒傑待之異而養之久
此所謂不示天下以其可窺而作天下以其不自止者
[240-31b]
也則緩急之際亦何至於芒芒然以求而求又不得哉
楊萬里又曰臣聞今之議者曰選將莫若宿望而新進
者未足用也臣竊以為不然選將之與相相似而大不
同是故相不厭舊而將不厭新擇相不以舊不足以壓
天下之望選將不以新不足以激天下之才蓋天下之
相必道隆而徳重名節全而才略高天下之人曉然服
其可以相也或既相而去天下恨其有所不盡而望其
再有所盡也如是者未相而天下願之既相而天下悦
[240-32a]
之既去而天下留之是惟無相相之而天下無異論故
曰相不厭舊至於將則不然夫所謂宿將者功業就矣
名位高矣富貴極矣腴田甲第金玉寳貨充乎其家歌
童舞女酣宴沈浸汨乎其心昔之精明之謀者將暗然
而勇果之氣者將廢然矣天下無事則曰朝廷茍有事
不使我則不濟及其有事也使之舍其所甚樂而任其
所甚憂取其甚愛之身而捐之必死之地彼則畏矣以
今之畏合前之驕焉往而不敗故曰將不厭新蓋富人
[240-32b]
有作室者有楹而未有棟有棟而未有梁則徧國中以
求大木三年而後得之於千里之外蓋千百年之松櫧
豫章也室成而富人者疾有愚醫焉見其嚮之求木之
意也則獻其百年所藏之天雄烏喙焉曰此可已病也
不知夫木者不老則不堅而藥者不新則不功今歳之
藥來歳已陳且槁矣而百年之天雄烏喙則與朽壤何
擇而尚伐病之能哉此將相新舊之辯也李廣之在漢
驍雄傑出其君知之天下知之匈奴亦知之廣之心翹
[240-33a]
然以無人視天下自以為漢將非我則不可也然衞青
霍去病崛起於戚里之中與單于角勝負深入大幕直
擣龍庭而廣乃以失期無功死開元之後王忠嗣哥舒
翰威名邊功天下第一天下之人以為一日不可無忠
嗣與翰也及幽陵盜起廟堂失措忠嗣則不存而使翰
則又敗復兩京平安史者乃一未有功之子儀而忠嗣
部曲中之一光弼也當廣之盛時忠嗣與翰有大功名
之日天下豈知有衞霍李郭哉然則宿將之與新進未
[240-33b]
易以相輕重也且人之有才者孰無自喜之心而人之
於富貴功名孰無願欲之志自喜其才則必求所以自
試志乎富貴功名則必求所以自取此如善書者樂於
為人書而嗜酒者可以得酒則無不為也不因其自試
之心而激之以自取而曰吾必得宿將亦惑矣故臣以
為今日之取將莫若以新儒士之通敏沈雄者行陣之
嘗有聞者武舉之有所藴而不徒虚文者士卒之有能
而自異者卑賤有挾持而不自達者豪猾有過而其才
[240-34a]
可贖者君相留意焉不測而識之於稠人之中無故而
置之萬衆之上庶幾乎如高帝之得韓信者又何患天
下之無將也哉
侍觀文殿大學士兼侍讀史浩上奏曰臣聞左畫方而
右畫圓並運不能合規矩目司視而耳司聽兩用不能
為聰明是以乘田委吏不可以兼為抱關擊柝各勤於
一職事無鉅細任貴精專鎮江大軍中興巨屏北望瓜
洲只一葦南趨行闕不十程其在諸屯最為重地欲使
[240-34b]
宣威於大敵必須謀帥若長城營壘之周防戈甲之犀
利在於主者豈屬他官朝夕不在其間孰施軍政甘苦
不知與共寧得士心又況市井連甍或有火灾之警軍
民聚首或多矛盾之嫌一有踈虞必將紛擾主帥既已
在逺副帥安敢自專蓋兵在江南而帥居江北儻使關
白而待令真同揖巽以救焚雖駕馭有方不至於此然
僥倖無事豈可為常故使為國逺慮之人皆有私憂過
計之語儻陛下知其才可以牧民而御衆欲其效見於
[240-35a]
治郡與理兵何不俾鎮江之守蒞維揚維揚之帥歸京
口任雖兩易事歸一途聽訟之餘可以整齊其卒伍閲
士之暇可以撫摩其人民卒伍既熟主帥之威容人民
又樂守將之善政則斯一舉是謂兩全若曰維揚之城
壁未堅淮楚之邊防未固姑留鎮守無復更張臣恐稍
經掣肘之虞必有噬臍之悔願遣偏將竟其版築之功
就求長材用作武鋒之貳事既專一而有緒時可往來
而提綱陛下深略沈幾聖資英武運獨智於帷幄之内
[240-35b]
置諸將於股掌之中必有神機非臣蠡測若或少加聖
慮俯聽臣言斷自宸衷側求賢牧俾各專於所事庶幾
盡其所長此在聖意之勇為固非愚臣所敢望臣官非
言責職在經筵祇荷寵靈毎慙尸素昨降中批而委諭
許令隨事以直言茍有見聞敢不敷露伏乞聖慈赦臣
萬死
光宗時蔡戡上奏曰臣聞有大將有裨將走及奔馬射
中飛烏乗敵敢前攻壘敢先裨將也戰必勝攻必取無
[240-36a]
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大將也蓋裨將以勇力為先大
將以智謀為主世之論將者必曰勇力不知勇力者裨
將之所長為大將役者也今之所謂大將拔於行伍之
中加諸士卒之上其才智碌碌無以異於偏裨蓋有懵
不曉兵機漫不治軍政者一旦邊鄙有急以數萬之衆
付一庸人悍夫之手不知竒正之術攻守之策或可乘
而不乘或當斷而不斷勇者輕敵而進怯者望風而奔
豈不失機會而悞大事其不敗者蓋天幸也夫孫呉之
[240-36b]
書竒權要機宻謀祕計出入鬼神自古用兵者舉以為
師雖臨機應變出竒制勝存乎其人然未有不祖其遺
法者也凡今之將問之以孫呉則不知為何人叩之以
孫呉之書則不知為何書如此者十人而九夫用兵危
道也智往神來一日萬變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而吾欲
專以勇力勝之勇有時而怯力有時而殫自非運無窮
之智何以應無窮之變乎此孫呉之書不可廢也雖然
按譜而奕非善奕據方而醫非神醫亦未聞舍譜而學
[240-37a]
奕棄方而學醫者然則學用兵者非兵法何以哉孫呉
逺矣時君世主有志於四夷者莫不拊髀而思恨不與
之同時今其餘智故論載之方冊者尚可用也冠帶之
儒慷慨談兵纚纚可聽然不習行陣未必能將介胄之
士勇力絶人糾糾可喜然不知兵法未必能勝是孫呉
之書終不見用於世或者又曰霍去病不學古兵法顧
方略如何夫去病用兵與孫呉合者多矣豈真不學兵
法耶其言大而夸特以激武帝耳後之為將者往往以
[240-37b]
此藉口曰我善為戰我善為陣孫呉之法紙上空言不
足觀也然則儒者必曰吾能正心修身詩書禮樂可束
之高閣也詩書禮樂正心修身之具自非聖人未有不
學而得者也況大將者三軍之司命一國之存亡係焉
可不重哉不教而戰聖人以為棄民不學而將其害如
何臣愚欲望聖慈命武學官知兵法者直解七書不必
過為文言使人人可曉仍取古名將用兵出師馭衆行
已大略著為一書徧賜諸將他日或因奏對或至廟堂
[240-38a]
設問以觀其言議論可采則旌異之如此則人知兵法
之可學名將之可師心志益明識慮益精馭衆當有法
行已當有方自然名將軰出而國勢無敵矣豈曰小補
之哉
蔡戡又上奏曰準紹熙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樞宻院劄
子九月二十四日奉聖㫖老將宿帥比年以來消磨殆
盡豈無其才可儲以備選擇深慮淹伏偏裨行伍上下
嫉蔽不容奮達可令諸路帥臣總領管軍采之衆論疏
[240-38b]
列所長各以十名限兩月聞奏當下樞宻院詢其尤者
召赴審察果應公舉隨才拔擢有能趨事赴功之人併
旌舉者或至敗事罰亦如之臣所準前項聖㫖指揮事
理臣除已恭禀施行外臣於淳熙十一年待罪湖廣總
領得㫖薦舉將帥嘗以六人應詔内四人已䝉朝廷擢
用臣自後所歴任即與軍政無相干涉諸軍偏裨將校
不曽往來臣多不識其人姑以舊所知者冒昧聞奏竊
見江州駐劄御前右軍統制李汝翼天資驍勇騎射精
[240-39a]
絶臣任湖廣總領汝翼為都統司中軍將官嘗因集射
以察其能汝翼毎發無不中的觀者歎服又能訓齊軍
士紀律嚴明委有將略江陵府駐劄御前前軍統制王
舜臣名將王宣之子隆興乾道間宣帥京西深得江漢
人心至今思之舜臣沈毅果鋭頗有父風自幼隨侍宣
在軍中練達邊事諳曉戰陣武藝精熟才略優長士卒
推服臣任京西漕臣舜臣為江陵府左軍正將已嘗薦
之樞臣王藺從臣章森張枃又皆以將帥薦此二人者
[240-39b]
臣所素知其所不知不敢泛論充數以塞明詔自貽謬
舉之罰謹録奏聞伏候勅㫖
戡又上奏曰臣六月二十七日準樞宻院劄子備奉聖
㫖指揮令諸路總領各宻舉偏裨佐校可為將帥者臣
頃任京西漕臣前任淮西總領今任上件差遣毎因職
事與諸軍統制統領相見察其人物叩其議論或因集
射以觀其藝能又詢其律已治軍之詳頗得一二久欲
具録奏聞反覆思維不敢越職犯分仰干天誅今既遵
[240-40a]
奉聖㫖輒舉所知以應明詔謹具如後
  鄂州駐劄御前選鋒軍統制武經大夫李思孝蚤
  服戎行備諳軍務老成詳練處事和平治軍嚴而
  不苛為人通而有守向詢於衆論郭剛毎稱其人
  可任將帥嘗與臣言欲舉為代難以自陳臣亦不
  敢越職論薦侍衞馬軍後軍統制敦武郎吉肇生
  長軍中自行伍間積日累勞以至偏裨習知軍戎
  之情甚得士卒之譽為人精明處事不茍使之管
[240-40b]
  軍必能簡練訓齊以稱厥職
趙汝愚論軍制疏曰臣伏讀國史職官志殿前司侍衞
馬軍司侍衞步軍司各置都指揮使一人以節度使充
副都指揮使都虞候無定貟以刺史以上充備則通治
闕則互攝非惟平居無事可以儲蓄人材至於臨敵制
變則亦名位素定力足相濟惟我祖宗聖謨神算防慮
深逺故承平百餘年海内晏然歴數秦漢以來國家安
靜無事未有如本朝之盛者也逮至中興庶事草創一
[240-41a]
時諸將乘時崛起故内外諸軍例不除副佐雖近歳稍
復置之亦十纔一二爾恐非所以盡謀慮之功而防安
危之變者也臣愚欲望聖慈詳酌舊制明詔諸軍各置
副帥仍漸復馬軍一司以補三衙之闕庶幾軍制全復
可圖久安天下幸甚
趙汝愚又上疏曰臣伏覩紹熙二年二月十五日指揮
今後侍從官到任半年以後必舉材堪將帥者三人臣
竊見武功大夫恩州刺史添差權發遣廣南西路馬步
[240-41b]
軍副總管權知宜州沙世堅屢平劇寇而小心畏謹不
伐已能嘗歴邊任而留意撫綏舉無闕事武節郎充殿
前司護聖軍統領郇元刻意功名常有運甓自厲之志
其持已㢘儉衆情自服秉義郎兩浙東路兵馬鈐轄盛
雄飛武勇過人亦有智畧雖嘗有負累而其才實高如
䝉聖慈特賜擢用而後不如所舉臣甘坐謬舉之罪
起居舍人兼中書舍人陳傅良繳奏率逢原除都統制
狀曰臣昨具論奏率逢原方以自劾放罪不當遽遷都
[240-42a]
帥臣之愚見以為朝廷勸懲宜有次第不應功罪混為
一區今率逢原以總領鄭湜按其偏將掊克士伍隳廢
軍政於是稍知嚴憚務自刻責而陛下為之覆護特從
宥免此陛下善將將之道而率逢原感激思奮以功補
過之時也若乃信宿之間遽有遷擢臣恐逢原麤人昧
於禮義妄窺朝廷意出姑息却復專横愈無悛心故敢
瀆犯天威乞寢新命不惟為陛下惜此舉措亦所以全
逢原也至於逢原為帥無狀事迹非一前後臣寮屢有
[240-42b]
文字臣不欲因此悉數暴逢原之惡正以事關軍衆慮
傷事體區區欲望聖慈特從所乞必須知改然後除授
所有録黄臣未敢書行謹再録奏聞伏候勅㫖
 
 
 
 
 歴代名臣奏議卷二百四十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