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歷代名臣奏議 > 歷代名臣奏議 卷一百二十七
[127-1a]
欽定四庫全書
 歴代名臣奏議卷一百二十七
           明 楊士竒等 撰
  禮樂統言/樂
周景王二十三年王將鑄無射而為之大林單穆公曰
不可作重幣以絶民資又鑄大鐘以鮮其繼若積聚既
䘮人鮮其繼生何以殖且夫鐘不過以動聲若無射有
林耳不及也夫鐘聲以為耳也耳所不及非鐘聲也猶
[127-1b]
目所不見不可以為目也夫目之察度也不過步武尺
寸之間其察色也不過墨丈尋常之間耳之察龢也在
清濁之間其察清濁也不過一夫之所勝是故先王之
制鐘也大不出鈞重不過石律度量衡於是乎生小大
噐用於是乎出故聖人慎之今王作鐘也聽之弗及比
之不度鐘聲不可以知龢制度不可以出節無益於樂
而鮮民財將焉用之夫樂不過以聽耳而美不過以觀
目若聽樂而震觀美而眩患莫甚焉夫耳目心之樞機
[127-2a]
也必聽和而視正聽和則聰視正則明聰則言聽明則
徳昭聽言昭徳則能思慮純固以言徳於民民歆而徳
之則歸心焉上得民心以殖義方是以作無不濟求無
不獲然後能樂夫耳内龢聲而口出美言以為憲令而
布諸民正之以度量民以心力從之不倦成事不貳樂
之至也口内味而耳内聲聲味生氣氣在口為言在目
為明言以信名明以時動名以成政動以殖生政成生
殖樂之至也若視聽不龢而有震眩則味入不精不精
[127-2b]
則氣佚氣佚則不龢於是乎有狂悖之言有眩惑之明
有轉易之名有過慝之度出令不信刑政放紛動不順
時民無據依不知所力各有離心上失其民作則不濟
而求則不獲其何以能樂三年之中而有離民之噐二
焉國其危哉王弗聽問之伶州鳩對曰臣之守官弗及
也臣聞之琴瑟尚宫鐘尚羽石尚角匏竹利制大不踰
宫細不過羽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聖人保樂而愛
財財以備噐樂以殖財故樂噐重者從細輕者從大是
[127-3a]
以金尚羽石尚角瓦絲尚宫匏竹尚議革木一聲夫政
象樂樂從和和從平聲以和樂律以平聲金石以動之
絲竹以行之詩以道之歌以詠之匏以宣之瓦以贊之
革木以節之物得其常曰樂極之所集曰聲聲應相保
曰和細大不踰曰平如是而鑄之金磨之石繫之絲木
越之匏竹節之鼔而行之以遂八風於是乎氣無滯隂
亦無散陽隂陽序次風雨時至嘉生繁祉人民龢利物
備而樂成上下不罷故曰樂正今細過其主妨於正用
[127-3b]
物過度妨於財正害財匱妨於樂細抑大陵不容於耳
非和也聽聲越逺非平也妨正匱財聲不和平非宗官
之所司也夫有和平之聲則有蕃殖之財於是乎道之
以中徳詠之以中音徳音不愆以合神人神是以寧民
是以聽若夫匱財用罷民力以逞淫心聽之不和比之
不度無益於教而離民怒神非臣之所聞也王不聽卒
鑄大鐘二十四年鐘成伶人告龢王謂伶州鳩曰鐘果
和矣對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對曰上作噐民備樂之
[127-4a]
則為和今財亡民罷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
曹好鮮其不濟也其所曹惡鮮其不廢也故諺曰衆心
成城衆口鑠金今三年之中而害金再興焉懼一之廢
也王曰爾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鐘不和
東漢章帝時上以太常樂丞鮑鄴等上樂事下車騎将
軍馬防防奏言建初一年七月鄴上言王者飲食必道
須四時五味故有食舉之樂所以順天地養神明求福
應也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樂者天地之和不可久廢今
[127-4b]
官樂但有太蔟皆不應日律可作十二月均各應其月
氣乃能順天地和氣宜應明帝始令靈臺六律候而未
設其門樂經曰十二月行之所以宣氣豐物也月開斗
建之門而奏歌其律誠宜施行願與待詔嚴崇及能作
樂噐者共作治考工給所當詔下太常太常上言作樂
噐直錢百四十六萬請太僕作成上奏寢今明詔下臣
防臣輙問鄴及待詔知音律者皆言聖人作樂所以宣
氣致和順隂陽也臣愚以為可順上天之明特因歲首
[127-5a]
令正發太蔟之律奏雅頌之音以立太平以迎和氣
魏明帝青龍中大治殿舍西取長安大鐘散騎常侍髙
堂隆上䟽曰昔周景王不儀刑文武之明徳忽公旦之
聖制既鑄大錢又作大鐘單穆公諫而弗聽伶州鳩對
而弗從遂迷不反周徳以衰良史記焉以為永鑒然今
之小人好說秦漢之奢靡以盪聖心求取亡國不度之
噐勞役費損以傷徳政非所以興禮樂之和保神明之
休也是日帝幸上方隆與卞蘭從帝以隆表授蘭使難
[127-5b]
隆曰興衰在政樂何為也化之不明豈鐘之罪隆曰夫
禮樂者為治之大本也故簫韶九成鳯凰來儀雷鼓六
變天神以降政是以平刑是以錯和之至也新聲發響
商辛以隕大鐘既鑄周景以弊存亡之機恒由斯作安
在廢興之不階也君舉必書古之道也作而不法何以
示後聖王樂聞其闕故有箴䂓之道忠臣願竭其節故
有匪躬之義也帝稱善
宋順帝昇明二年王僧虔為尚書令僧虔好文史解音
[127-6a]
律以朝廷禮樂多違正典民間競造新聲雜曲時齊太
祖輔政僧虔上表曰夫懸鐘之噐以雅為用凱容之禮
八佾為儀今總章羽佾音服舛異又歌鐘一肆克諧女
樂以歌為務非雅噐也大明中即以宫懸合和鞞拂節
數雖會慮乖雅體将來知音或譏聖世若謂鐘舞已諧
重違成憲更立歌鐘不參舊例四縣所奏謹依雅條即
義沿理如或可附又今之清商實由銅爵三祖風流遺
音盈耳京洛相髙江左彌貴諒以金石干羽事絶私室
[127-6b]
桑濮鄭衞訓隔紳冕中庸和雅莫復於斯而情變聽移
稍復銷落十數年間亡者将半自頃家競新哇人尚謡
俗務在噍殺不顧音紀流宕無崖未知所極排斥正曲
崇長煩淫士有等差無故不可去樂禮有攸序長㓜不
可共聞故喧醜之制日盛於廛里風味之響獨盡於衣
冠宜命有司務懃功課緝理遺逸迭相開曉所經漏忘
悉加補綴曲全者祿厚藝妙者位優利以動之則人思
刻厲反本還源庶可跂踵事見納
[127-7a]
梁武帝初樂緣齊舊武帝思𢎞古樂天監元年遂下詔
訪百寮曰夫聲音之道與政通矣所以移風易俗明貴
辨賤而韶濩之稱空傳咸英之實靡託魏晉以來陵替
滋甚遂使雅鄭混淆鐘石斯謬天人缺九變之節朝醼
失四懸之儀朕昧旦坐朝思求厥㫖而舊事靡存未獲
釐正寤寐有懐所為歎息卿等學術通明可陳其所見
於是散騎常侍尚書僕射沈約奏答曰竊以秦代滅學
樂經殘亡至于漢武帝時河間獻王與毛生等共採周
[127-7b]
官及諸子言樂事者以作樂記其内史丞王定傳授常
山王禹劉向校書得樂記二十三篇與禹不同向别錄
有樂歌詩四篇趙氏雅琴七篇師氏雅琴八篇龍氏雅
琴百六篇唯此而已晉中經簿無復樂書别錄所載已
復亡逸案漢初典章滅絶諸儒捃拾溝渠牆壁之間得
片簡遺文與禮事相關者即編次以為禮皆非聖人之
言月令取吕氏春秋中庸表記防記緇衣皆取子思子
樂記取公孫尼子檀弓殘雜又非方幅典誥之書也禮
[127-8a]
既是行已經邦之切故前儒不得不補綴以備事用樂
書事大而用緩自非逄欽明之主制作之君不見詳議
漢氏以來主非欽明樂既非人臣急事故言者寡陛下
以至聖之徳應樂推之符實宜作樂崇徳殷薦上帝而
樂書淪亡尋案無所宜諸生分令尋討經史百家凡樂
事無大小皆别纂錄乃委一舊學撰為樂書以起千載
絶文以定大梁之樂使五英懐慙六莖興愧
大同二年侍中蕭子雲以梁初郊廟未革牲牷樂辭皆
[127-8b]
沈約撰至是承用子雲始建言宜改啓曰伏惟聖敬率
由尊嚴郊廟得西隣之心知周孔之迹載革牢爼徳通
神明黍稷蘋藻竭誠嚴配經國制度方懸日月垂訓百
王於是乎在臣比兼職齊官見伶人所歌猶用未革牲
前曲圜丘眡燎尚言式備牲牷北郊諴雅亦奏牲云孔
備清廟登歌而稱我牲以潔三朝食舉猶詠朱尾碧鱗
聲被鼓鐘未符盛制臣職司儒訓意以為疑未審應改
定樂辭以不敕答曰此是主者守株宜急改也仍使子
[127-9a]
雲撰㝎敕曰郊廟歌辭應須典誥大語不得雜用子史
文章淺言而沈約所撰亦多舛謬子雲答敕曰殷薦朝
饗樂以雅名理應正採五經聖人成教而漢來此製不
全用經典約之所撰彌復淺雜臣前所易約十曲惟知
牲牷既革宜改歌辭而猶承例不嫌流俗乖體既舉令
㫖始得發矇臣夙本庸滯昭然忽朗謹依成㫖悉改約
制惟用五經為本其次爾雅周易尚書大戴禮即是經
誥之流愚意亦取兼用臣又尋唐虞諸書殷頌周雅稱
[127-9b]
美是一而復各述時事大梁革服偃武修文制禮作樂
義髙三王而約撰歌辭惟浸稱聖徳之美了不序皇朝
制作事雅頌前例於體為違伏以聖㫖所定樂論鐘律
緯緒文思深㣲命世一出方懸日月不刋之典禮樂之
教致治所成謹一二採綴各隨事顯義以明制作之美
覃思累日今始克就謹以上呈敕並施用
後魏孝明帝神龜元年陳仲儒請依京房立準以調八
音奏曰夫準本以代律取其分數調校樂噐而調聲之
[127-10a]
體宫商宜濁徵羽用清若依公孫崇止以十二律聲而
云還相為宫清濁悉足唯黄鍾管最長故以黄鍾為宫
則往往相順若均之八音猶須錯采衆音配成其美若
以應鍾為宫蕤賔為徵則徵濁而宫清雖有其韻不成
音曲若以中吕為宫則十二律中全無所取今依京房
書中吕為宫乃以去滅為商執始為徵然後方韻而崇
乃以中吕為宫猶用林鍾為徵何由可諧但聲音精微
史傳簡畧舊志準十三絃隠間九尺不言須柱以不又
[127-10b]
一寸之内有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微細難明仲儒私
考準當施柱但前却柱中以約準分則相生之韻已自
應合其中絃粗細須與琴聲相𩔖施軫以調聲令與黄
鍾相合中絃下依數畫六十律清濁之節其餘十二絃
須施柱如筝即於中絃案盡一周之聲度著十二絃上
然後依相生之法以次運行取十二律之商徵商徵既
定又依琴五調調聲之法以均樂噐然後錯采衆聲以
文飾之若事有乖此聲則不和尚書蕭寳寅奏仲儒學
[127-11a]
不師受輕欲制作事遂寢
永安末樂噐殘闕莊帝命尚書左丞拓跋孚監儀注孚
上表曰昔太和中中書監髙閭太樂令公孫崇修造金
石數十年間乃奏成功時大集儒生考其得失太常卿
劉芳請别營造久而方就復召公卿量校合否論者沸
騰莫有適從登被㫖勅並見施用往歲大軍入洛戎馬
交馳所有樂噐亡失垂盡臣至太樂署問太樂令張乾
龜等云承前以來置宫懸四箱簨簴六架東北架編黄
[127-11b]
鍾之磬十四雖噐名黄鍾而聲實夷則考之音制不甚
諧韻姑洗懸於東北太蔟編於西北蕤賔列於西南並
見噐象差位調律不和又有儀鍾十四虛懸架首初不
叩擊今便刪廢以從正則臣今據周禮鳬氏修廣之規
磬氏倨句之法吹律求聲叩鍾求音損除繁雜討論實
錄依十二月為十二宫各準辰次當位懸設月聲既備
隨用擊奏則會還相為宫之義又得律吕相生之體今
量鍾磬之數各以十二架為定奏可
[127-12a]
孝武帝永熈二年春錄尚書長孫稚太常卿祖瑩表曰
臣聞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易曰先
王以作樂崇徳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書曰戞擊鳴球
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詩言志律和聲敦叙九族平
章百姓天神於焉降歆地祗可得而禮故樂以象徳舞
以象功干戚所以比其形容金石所以發其歌頌薦之
宗廟則靈祗饗其和用之朝廷則君臣協其志樂之時
義大矣哉雖復沿革異時晦明殊位周因殷禮百世可
[127-12b]
知也太祖道武皇帝應圖受命光宅四海義合天經徳
符地緯九戎洊舉五禮未詳太宗世祖重輝累耀恭宗
顯祖誕隆丕基而猶經營四方匪遑制作髙祖孝文皇
帝承太平之緒纂無為之運帝圖既逺王度惟新太和
中命故中書監髙閭草剏古樂閭尋去世未就其功閭
亡之後故太樂令公孫崇續修遺事十有餘載崇敷奏
其功時太常卿劉芳以崇所作體制差舛不合古義請
更修營被㫖聽許芳又釐綜久而申呈時故東平王元
[127-13a]
匡共相論駮各樹朋黨争競紛綸竟無底定及孝昌已
後世属艱虞内難孔殷外敵滋甚永安之季叛賊入京
燔燒樂庫所有之鐘悉畢賊手其餘磬石咸為灰燼普
泰元年臣等奉勅營造樂噐責問大樂前来郊丘懸設
之方宗廟施安之分太樂令張乾龜答稱芳所造六格
北廟黄鍾之均實是夷則之調其餘三廟宫商不和共
用一笛施之前殿樂人尚存又有姑洗太蔟二格用之
後宫檢其聲韻復是夷則於今尚在而芳一代碩儒斯
[127-13b]
文攸属討論之日必應考古深有明證乾龜之辨恐是
歴歲稍逺伶官失職芳久殂没遺文銷毁無可遵訪臣
等謹詳周禮分樂而序之凡樂圜鐘為宫黄鍾為角太
蔟為徵姑洗為羽若樂六變天神可得而禮函鍾為宫
太蔟為角姑洗為徵南吕為羽若樂八變地示可得而
禮黄鍾為宫大吕為角太蔟為徵應鍾為羽若樂九變
人鬼可得而禮至於布置不得相生之次兩均異宫並
無商聲而同用一徵書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八
[127-14a]
音克諧神人以和計五音不具則聲豈成文六律不備
則理無和韻八音克諧莫曉其㫖聖道幽𤣥㣲言已絶
漢魏已来未能作者案春秋魯昭公二十年晏子言於
齊侯曰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𩔖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
歌以相成也服子慎注云黄鍾之均黄鍾為宫太蔟為
商姑洗為角林鍾為徵南吕為羽應鍾為變宫蕤賔為
變徵一懸十九鐘十二懸二百二十八鐘八十四律即
[127-14b]
如此義乃可尋究今案周禮小胥之職樂懸之法鄭注
云鐘磬編縣之二八十六枚漢成帝時犍為郡於水濵
得古磬十六枚獻呈漢以為瑞復依禮圖編懸十六去
正始中徐州薛城送玉磬十六枚亦是一懸之噐撿大
樂所用鐘磬各一懸十四不知何據魏侍中謬襲云周
禮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以致鬼神今之
樂官徒知古有此制莫有明者又云樂制既亡漢成謂
韶武武徳武始大鈞可以備四代之樂奏黄鍾舞文始
[127-15a]
以祀天地奏太蔟舞大武以祀五郊明堂奏姑洗舞武
徳廵狩以祭四望山川奏蕤賔舞武始大鈞以祀宗廟
祀圜丘方澤羣廟祫祭之時則可兼舞四代之樂漢亦
有雲翹育命之舞罔識其源漢以祭天魏時又以雲翹
兼祀圓丘天郊育命兼祀方澤地郊今二舞久亡無復
知者臣等謹依髙祖所制及周官考工記鳬氏為鐘鼓
之分磬氏為磬倨之法禮運五聲十二律還相為宫之
義以律吕為之劑量奏請制度經紀營造依魏晉所用
[127-15b]
四廂宫懸鐘磬各十六懸塤箎筝筑聲韻區别蓋理三
稔於兹始就五聲有節八音無爽笙鏞和合不相奪倫
元日備設百僚允瞩雖未極萬古之徽蹤實是一時之
盛事竊惟古先哲王制禮作樂各有所稱黄帝有咸池
之樂顓頊作承雲之舞大章大韶堯舜之異名大夏大
濩禹湯之殊稱周言大武秦曰夀人及焚書絶學之後
舊章淪滅無可準據漢髙祖時叔孫通因秦樂人制宗
廟樂迎神廟門奏嘉至皇帝入廟門奏永至登歌再終
[127-16a]
下奏休成之樂通所作也髙祖六年有昭容樂禮容樂
又有房中祠樂髙祖唐山夫人所作也孝惠二年使樂
府令夏侯寛備其簫管更名安世樂髙祖廟奏武徳文
始五行之舞孝文廟奏昭徳文始四時五行之舞孝武
廟奏盛徳文始四時五行之舞武徳者髙祖四年作也
以象天下樂已行武以除亂也文始舞者舜韶舞髙祖
六年更名曰文始以示不相襲也五行舞者本周舞秦
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曰五行也四時舞者孝文所作以
[127-16b]
明天下之安和也孝景以武徳舞為昭徳孝宣以昭徳
舞為盛徳光武廟奏大武諸帝廟並文始五行四時之
舞及卯金不祀當塗勃興魏武廟樂改六韶武用虞之
大韶周之大武總號大鈞也曹失其鹿典午乗時晉氏
之樂更名正徳自昔帝王莫不損益相緣徽號殊别者
也而皇魏統天百三十載至於樂舞迄未立名非所以
聿宣皇風章明功徳賛揚懋軌垂範無窮者矣案今后
宫饗會及五郊之祭皆用兩懸之樂詳攬先誥大為紕
[127-17a]
繆古禮天子宫懸諸侯軒懸大夫判懸士特懸皇后禮
數徳合王者名噐所資豈同於大夫哉孝經言嚴父莫
大於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即五精之帝也
禮記王制庶羞不踰牲燕衣不踰祭服論語禹卑宫室
盡力於溝洫惡衣食致美於黻冕何有殿庭之樂過於
天地乎失禮之差逺於千里昔漢孝武帝東廵狩封禪
還祀泰一於甘泉祭后土於汾隂皆盡用明其無減普
泰元年前侍中臣孚及臣瑩等奏求造十二懸六懸裁
[127-17b]
訖續復營造尋䝉㫖判今六懸既成臣等思鐘磬各四
鈲鐏相從十六格宫懸已足今請更營二懸通前為八
宫懸兩具矣一具備於太極一具列於顯陽若圜丘方
澤上辛四時五郊社稷諸祀雖時日相礙用之無闕
孔子曰周道四達禮樂交通傳曰魯有禘樂賔祭用之
然則天地宗廟同樂之明證也其升斗權量當時未定
請即刋校以為長準周存六代之樂雲門咸池韶夏濩
武用於郊廟各有所施但世運遥緬隨時亡闕漢世唯
[127-18a]
有虞韶周武魏為武始咸熈錯綜風聲為一代之禮晉
無改造易名正徳今聖朝樂舞未名舞人冠服無準稱
之文武舞而已依魏景初三年以来衣服制其祭天地
宗廟武舞執干戚著平冕黒介幘𤣥衣裳白領袖絳領
袖中永絳合幅袴袜黑韋鞮文舞執羽籥冠委貌其服
同上其奏於廟庭武舞武弁赤介幘生絳袍單衣練領
袖皁領袖中衣虎文畫合幅袴白布袜黑韋鞮文舞者
進賢冠黑介幘生黄袍單衣白合幅袴服同上其魏晉
[127-18b]
相因承用不改古之神室方各别所故聲歌各異今之
太廟連基接棟樂舞同奏於義得通自中原䘮亂晉室
播蕩永嘉已後舊章湮没太武皇帝破平統萬得古雅
樂一部正聲歌五十曲工伎相傳間有施用自髙祖遷
居世宗晏駕内外多事禮物未周今月所有王夏肆夏
之属二十三曲猶得擊奏足以闡累聖之休風宣重光
之盛美伏惟陛下仁格上皇義光下武道契𤣥機業隆
寳祚思服典章留心軌物反堯舜之淳風復文武之境
[127-19a]
土飾宇宙之儀刑納生人於福地道徳熈泰樂載新聲
天成地平於是乎在樂舞之名乞垂㫖判臣等以愚昧
參廁問道呈御之日伏増惶懼詔其樂名付尚書博議
以聞其年夏集羣官議之瑩復議曰夫樂所以乗靈通
化舞所以象物昭功金石播其風聲絲竹申其歌詠郊
天祠地之道雖百世而可知奉神育民之理經千載而
不昧是以黄帝作咸池之樂顓頊有承雲之舞堯為大
章舜則大韶禹為大夏湯為大濩周曰大武秦曰夀人
[127-19b]
漢為大予魏名大鈞晉曰正徳雖三統互變五運代降
莫不述作相因徽號殊别者也皇魏道格三才化清四
宇奕世載徳累葉重光或以文教興邦或以武功平亂
功成治定於是乎在及主上龍飛載造景命惟新書軌
自同典刑罔二覆載均於兩儀仁澤被於四海五聲有
序八音克諧樂舞之名宜以詳定案周兼六代之樂聲
律所施咸有次第滅學以後經禮㪚亡漢來所存二舞
而已請以韶武為崇徳武舞為章烈總名曰嘉成漢樂
[127-20a]
章云髙張四懸神来燕饗宗廟所設宫懸明矣計五郊
天神尊於人鬼六宫隂極體同至尊理無減降宜皆用
宫懸其舞人冠服制裁減同舊式庶得以光賛鴻功敷
揚大業錄尚書事長孫稚已下六十人同議申奏詔曰
王者功成作樂治定制禮以成為號良無間然又六代
之舞者以大為名今可準古為大成也凡音樂以舞為
主故干戈羽籥禮亦無别但依舊為文舞武舞而已餘
如議
[127-20b]
後周孝閔帝時太常長孫紹逺廣召工人創造樂噐以
八為數故黄門侍郎裴正上書以為昔者大舜欲聞七
始下洎周武爰創七音持林鍾作黄鍾以為正調之音
詔與紹逺詳議往復於是遂定以八為數焉及髙祖讀
史書見武王克殷而作七始又欲廢七而懸八并除黄
鍾之正宫用林鍾為調首紹逺奏云天子懸八肇自先
民百王共軌萬古不易下逮周武甫修七始之音詳諸
經義又無廢八之典且黄鍾為君天子正位今欲廢之
[127-21a]
未見其可
隋文帝開皇九年平陳獲宋齊舊樂詔於太常置清商
署以管之求陳太樂令蔡子元于普明等復居其職由
是牛𢎞奏曰臣聞周有六代之樂至韶武而已秦始皇
改周舞曰五行漢髙帝改韶武曰文始以示不相襲也
又造武徳自表其功故髙帝廟奏武徳文始五行之舞
又作昭容禮容増演其意昭容生於武徳盖猶古之昭
也禮容生於文始矯秦之五行也文帝又作四時之舞
[127-21b]
故孝景帝立追述先功采武徳舞作昭徳舞被之管絃
薦於太宗之廟孝宣采昭徳舞為盛徳舞更造新歌薦
於武帝之廟據此而言逓相因襲縱有改作並宗於昭
至明帝時東平獻王采文徳舞為大武之舞薦于光武
之廟漢末大亂樂章淪缺魏武平荆州獲杜夔以為軍
謀祭酒使創雅樂時㪚騎侍郎鄧静善詠雅歌樂師尹
胡能習宗祀之曲舞師馮肅曉知先代諸舞總練研精
復於古樂自夔始也文帝黄均改昭容之樂為昭業樂
[127-22a]
武徳之舞為武頌舞文始之舞為大昭舞五行之舞為
大武舞明帝初公卿奏上太祖武皇帝樂曰武始之舞
髙祖文皇帝樂曰咸熈之舞又製樂舞名曰章斌之舞
有事於天地宗廟及臨朝大饗並用之晉武帝泰始二
年遣傅𤣥等造行禮及上夀食舉歌詩張華表曰按漢
魏所用雖詩章辭異興廢隨時至其韻逗曲折並繫於
舊一皆因襲不敢有所改也九年荀朂典樂使郭夏宋
識造王徳大豫之舞改魏昭武舞曰宣武舞羽籥舞曰
[127-22b]
宣文舞江左之初典章堙紊賀循為太常卿始有登歌
之樂大寧末阮孚等又増益之咸和間鳩集遺逸鄴没
胡後樂人頗復南渡東晉因之以具鍾律太元間破符
永固又獲樂工楊蜀等閑練舊樂於是金石始備尋其
設懸音調並與江左是同慕容垂破慕容永於長子盡
獲苻氏舊樂垂息為魏所敗其鍾律令李佛等将太樂
細伎奔慕容徳於鄴徳遷都廣固子超嗣立其母先没
姚興超以太樂伎一百二十人詣興贖母及宋武帝入
[127-23a]
關悉収南度永初元年改正徳舞曰前舞太武舞曰後
舞文帝元嘉九年太樂令鍾宗之更調金石至十四年
典書令奚縱復改定之又有凱容宣鄴之舞齊代因而
用之蕭子顯齊書志曰宋孝建初朝議以凱容舞為韶
舞宣業舞為武徳舞據韶為言宣業即是古之大武非
武徳也故志有前舞凱容歌辭後舞凱容歌辭者矣至
於梁初猶用凱容宣業之舞後改為大壮大觀焉今人
猶喚大觀為前舞故知樂名雖隨代而改聲韻曲折理
[127-23b]
應常同前克荆州得梁家雅曲今平蔣州又得陳氏正
樂更傳相承以為合古且觀其曲體用聲有次請修緝
之以備雅樂其後魏洛陽之曲據魏史云太武平赫連
昌所得更無明證後周所用者皆是新造雜有邊裔之
聲戎音亂華皆不可用請悉停之制曰制禮作樂聖人
之事也功成化洽方可議之今宇内初平正化未洽遽
有變革我則未暇晉王諱又表請帝乃許之十四年三
月樂定秘書監竒章縣公牛𢎞秘書丞北絳郡公姚察
[127-24a]
通直㪚騎常侍虞部侍郎許善心兼内史舍人虞世基
儀同三司東宫學士饒陽伯劉臻等奏曰臣聞蕢桴土
鼓由来斯尚雷出地奮著自易經䆳古帝王經邦馭物
揖讓而臨天下者禮樂之謂也秦焚經典樂書亡缺爰
至漢興始加鳩採祖述増廣緝成朝憲魏晉相承更加
論討沿革之宜備於故實永嘉之後九服崩離燕石符
姚逓據華土此其戎乎何必伊川之上吾其左衽無復
㣲管之功前言往式於斯而盡金陵建社朝士南奔帝
[127-24b]
則皇規粲然更備與内原隔絶三百年於兹矣伏惟明
聖膺期會昌在運今南征所獲梁陳樂人及晉宋旗章
宛然俱至曩代所不服者今悉服之前朝所未得者今
悉得之化洽功成於是乎在臣等伏奉明詔詳定雅樂
博訪知音旁求儒彦研校是非定其去就取為一代正
樂具在本司於是并撰歌辭三十首詔並令施用
開皇間𢎞又請依古五聲六律旋相為宫雅樂毎宫但
一調唯迎氣奏五調謂之五音縵樂用七調祭祀施用
[127-25a]
各依聲律尊卑為次髙祖猶憶何妥言主𢎞奏下不許
作旋宫之樂但作黄鍾一宫而已於是牛𢎞及秘書丞
姚察通直散騎常侍許善心儀同三司劉臻通直郎虞
世基等更共詳議曰後周之時以四聲降神雖采周禮
而年代深逺其法久絶不可依用謹按司樂凡樂圜鍾
為宫黄鍾為角太蔟為徵姑洗為羽舞雲門以祭天函
鍾為宫太蔟為角姑洗為徵南吕為羽舞咸池以祭地
黄鍾為宫大吕為角太蔟為徵圜鍾為羽舞韶以祀宗
[127-25b]
廟馬融曰圜鍾應鍾也賈逵鄭𤣥曰圜鍾夾鍾也鄭𤣥
又云此樂無商聲祭尚柔剛故不用也干寳云不言商
商為臣王者自謂故置其實而去其名若曰有天地人
物無徳以主之謙以自牧也先儒解釋既莫知適從然
此四聲非直無商又律管乖次以其為樂無克諧之理
今古事異不可得而行也按東觀書馬防傳太子臣鮑
鄴等上作樂事下防防奏言建初二年七月鄴上言天
子食飲必順于四時五味而有食舉之樂所以順天地
[127-26a]
養神明求福應也今官雅樂獨有黄鍾而食舉樂但有
太蔟皆不應月律恐傷氣𩔖可作十二月均各應其月
氣公卿朝會得聞月律乃能感天和氣宜應詔下太常
評焉太常上言作樂噐直錢百四十六萬奏寢今明詔
復下臣防以為可須上天之明時因歳首之嘉月發太
蔟之律奏雅頌之音以迎和氣其條貫甚具遂獨施行
起於十月為迎氣之樂矣又順帝紀云陽嘉二年冬十
月庚午以春秋為辟雍𨽻太學隨月律十月作應鍾三
[127-26b]
月作姑洗元和以来音戾不調修復黄鍾作樂噐如舊
典據此而言漢樂宫懸有黄鍾均食舉太蔟均止有二
均不旋相為宫亦以明矣計從元和至陽嘉二年纔五
十歲用而復止驗黄帝聽鳯以制律吕尚書曰予欲聞
六律五聲周禮有分樂而祭此聖人制作以合天地隂
陽之和自然之理乃云音戾不調斯言誣之甚也今梁
陳雅曲並用宫聲按禮五聲十二律還相為宫盧植云
十二月三管流轉用事當用事者為宫宫君也鄭𤣥曰
[127-27a]
五聲宫商角徵羽其陽管為律隂管為吕布十二辰更
相為宫始自黄鍾終於南吕凡六十也皇偘䟽還相為
宫者十一月以黄鍾為宫十二月以大吕為宫正月以
太蔟為宫餘月放此凡十二管各備五聲合六十聲五
聲成一調故十二調此即釋鄭義之明文無用商角徵
羽為别調之法矣樂稽耀嘉曰東方春其聲角樂當終
於夾鍾餘方各以其中律為宫若有商角之理不得云
宫於夾宫也又云五音非宫不調五味非甘不和又動
[127-27b]
聲儀宫唱而商和是謂善本太平之樂也周禮奏黄鍾
歌大吕以祀天神鄭𤣥以黄鍾之鐘大吕之聲為均均
調也故崔靈恩云方樂十二調亦不獨論商角徵羽也
又云凡六樂者皆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故知毎曲
皆須五聲八音錯綜而能成也禦宼子云師文鼓琴命
宫而總四聲則慶雲浮景風翔唯韓詩云聞其宫聲使
人温厚而寛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及古有清
角清徵之流此則當聲為曲今以五引為五聲迎氣所
[127-28a]
用者是也餘曲悉用宫聲不勞商角徵羽何以得知荀
朂論三調為均首者得正聲之名明知雅樂悉在宫調
已外徵羽角自為謡俗之音耳且西涼龜兹雜伎等曲
數既多故得𨽻於衆調調各别曲至如雅樂少須以宫
為本歴十二均而作不可分配餘調更成雜亂也其奏
大抵如此帝並從之
𢎞又上議曰謹案禮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宫周禮
奏黄鍾歌大吕奏太蔟歌應鍾皆是旋相為宫之義蔡
[127-28b]
邕明堂月令章句曰孟春月則太蔟為宫姑洗為商蕤
賔為角南吕為徵應鍾為羽大吕為變宫夷則為變徵
他月倣此故先王之作律吕也所以辯天地四方隂陽
之聲揚子雲曰聲生於律律生於辰故律吕配五行通
八風歴十二辰行十二月循環轉運義無停止譬如立
春木王火相立夏火王土相季夏餘分土王金相立秋
金王水相立冬水王木相還相為宫者謂當其王月名
之為宫今若十一月不以黄鍾為宫十二月不以大吕
[127-29a]
為宫便是春木不王夏土不相豈不隂陽失度天地不
通哉劉歆鍾律書云春宫秋律百卉必彫秋宫春律萬
物必榮夏宫冬律雨雹必降冬宫夏律雷必發聲以斯
而論誠為不易且律十二今直為黄鍾一均唯用七律
以外五律竟復何施恐失聖人制作本意故須依禮作
還相為宫之法上曰不須作旋相為宫且作黄鍾一均
也𢎞又論六十律不可行謹按續漢書律厯志元帝遣
韋𤣥成問京房於樂府房對受學故小黄令焦延夀六
[127-29b]
十律相生之法以上生下皆三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
四陽下生隂隂上生陽終於中吕而十二律畢矣中吕
上生執始執始下生去滅上下相生終於南事六十律
畢矣十二律之變至於六十猶八卦之變至於六十四
也冬至之聲以黄鍾為宫大蔟為商姑洗為角林鍾為
徵南吕為羽應鍾為變宫蕤賔為變徵此聲氣之元五
音之正也故各統一日其餘以次運行宫日者各自為
宫而商徵以𩔖從焉房又曰竹聲不可以度調故作准
[127-30a]
以定數准之状如瑟長一丈而十三絃隠間九尺以應
黄鍾之律九寸中央一絃下畫分寸以為六十律清濁
之節執始之𩔖皆房自造房云受法於焦延夀未知延
夀所承也至元和中待詔候鍾殷肜上言官無曉六十
律以准調音者故待詔嚴嵩具以准法教其子宣願召
宣補學官主調樂噐太史丞𢎞試宣十二律其二中其
四不中其六不知何律宣遂罷自此律家莫能為准施
絃嘉平年東觀召典律者太子舍人張光問准意光等
[127-30b]
不知歸閱舊藏乃得其噐形制如房書猶不能定其絃
緩急故史官能辨清濁者遂絶其可以相傳者唯太𣙜
常數及候氣而已據此而論京房之法漢世已不能行
沈約宋志曰詳按古典及今音家六十律無施於樂禮
云十二管還相為宫不言六十封禪書云大帝使素女
鼓五十絃瑟而悲破為二十五絃假令六十律為樂得
成亦所不用取大樂必易大禮必簡之意也又議曰案
周官云大司樂掌成均之法鄭衆注云均調也樂師主
[127-31a]
調其音三禮義宗稱周官奏黄鍾者用黄鍾為調歌大
吕者用大吕為調奏者謂堂下四懸歌者謂堂上所歌
但一祭之間皆用二調是知據宫稱調其義一也明六
律六吕迭相為宫各自為調今見行之樂用黄鍾之宫
乃以林鍾為調與古典有違晉内書監荀朂依典記以
五聲十二律還相為宫之法制十二笛黄鍾之笛正聲
應黄鍾下徵應林鍾以姑洗為清角大吕之笛正聲應
大吕下徵應夷則以外諸均例皆如是然今所用林鍾
[127-31b]
是朂下徵之調不取其正先用其下於理未通故須改
之上甚善其議詔𢎞與姚察許善心何妥虞世基等正
定新樂
文帝時令國子博士何妥考定鍾律妥上表曰臣聞明
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然則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禮
樂又云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争揖讓而治天下者禮
樂之謂也臣聞樂有二一曰姦聲二曰正聲夫姦聲感
人而逆氣應之順氣成象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
[127-32a]
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孔子曰放鄭聲逺佞人故
鄭衞宋趙之聲出内則發疾外則傷人是以宫亂則荒
其君驕商亂則陂其官壊角亂則憂其人怨徵亂則哀
其事勤羽亂則危其財匱五者皆亂則國亡無日矣魏
文侯問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欲寐聽鄭衞之音
而不知倦何也子夏對曰夫古樂者始奏以文復亂以
武修身及家平均天下鄭衞之音者姦聲以亂溺而不
止獶雜子女不知父子今君所問者樂也所愛者音也
[127-32b]
夫樂之與音相近而不同為人君者謹審其好惡案聖
人之作樂也非止茍恱耳目而已矣欲使在宗廟之内
君臣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鄉里之内長㓜同聽之則
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内父子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此先
王立樂之方也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
不知樂者衆庶是也故黄鍾大吕弦歌干戚僮子皆能
儛之能知樂者其唯君子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
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於道矣紂為無道太師抱
[127-33a]
樂噐以奔周晉君徳薄師曠固惜清徵上古之時未有
音樂鼓腹擊壤樂在其間易曰先王作樂崇徳殷薦上
帝以配祖考至于黄帝作咸池顓頊作六莖帝嚳作五
英堯作大章舜作大韶禹作大夏湯作大濩武王作大
武從夏以来年代乆逺唯有名字其聲不可得聞自殷
至周備于詩頌故自聖賢已下多習樂者至如伏羲減
瑟文王足琴仲尼擊磬子路鼔瑟漢髙擊筑元帝吹簫
漢髙祖之初叔孫通因奏樂人制宗廟之樂迎神于廟
[127-33b]
門奏嘉至之樂迎神于廟門奏嘉至之樂猶古降神之
樂也皇帝入廟門奏永至之樂以為行步之節猶采齊
肆夏也乾豆上薦奏登歌之樂猶古清廟之歌也登歌
再終奏休成之樂美神饗也皇帝就東廂坐定奏永安
之樂美禮成也其休成永至二曲叔孫通所制也漢髙
祖廟奏武徳文始五行之儛當春秋時陳公子完奔齊
陳是舜後故齊有韶樂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是也秦始皇滅齊得齊韶樂漢髙祖滅秦韶傳於漢髙
[127-34a]
祖改名文始以示不相襲也五行儛者本周大武樂也
始皇改曰五行及于孝文復作四時之儛以示天下安
和四時順也孝景采武徳儛以為昭徳孝宣又采昭徳
以為盛徳雖變其名大抵皆因秦舊事至於魏晉皆用
古樂魏之三祖並制樂辭自永嘉播越五都傾蕩樂聲
南度是以大備江東宋齊已來至于梁代所行樂事猶
皆傳古三雍四始實稱大盛及侯景篡逆樂師分散其
四儛三調悉度偽齊齊氏雖知傳受得曲而不用之於
[127-34b]
宗廟朝廷也臣少好音律留意管絃年雖耆老頗皆記
憶及東土剋定樂人悉返訪其逗遛果云是梁人所教
今三調四儛並皆有手雖不能精熟亦頗具雅聲若令
教習傳授庶得流傳古樂然後取其㑹歸撮其指要因
循損益更制嘉名歌盛徳於當今傳雅正於來葉豈不
美歟謹具録三調四儛曲名又製歌辭如别其有聲曲
流宕不可以陳於殿庭者亦悉附之於後書奏别勅太
常取妥節度於是作清平瑟三調聲又作八佾鞞鐸巾
[127-35a]
拂四舞先是太常所傳宗廟雅樂數十年唯作大吕廢
黄鍾妥又以深乖古意乃奏請用黄鍾詔下公卿議從

唐太宗貞觀元年春正月宴羣臣奏秦王破陣樂上曰
朕昔受委專征民間遂有此曲雖非文徳之雍容然功
業所由不敢忘也封徳彞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文徳
豈足比乎上曰戡亂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隨其
時卿謂文不及武斯言過矣
[127-35b]
十四年十二月癸丑太常少卿祖孝孫奏請所定新樂
上曰禮樂之作是聖人象物設教以為撙節治政善惡
豈此之由御史大夫杜淹對曰前代興亡實由於樂陳
将亡也為玉樹後庭花齊將亡也而為伴侣曲行路聞
之莫不悲歎所謂亡國之音以是觀之實由於樂上曰
不然夫音聲豈能感人歡者聞之則恱哀者聽之則悲
悲恱在於人心非由樂也將亡之政其人必苦然苦心
所感故聞之則悲耳何有樂聲哀怨能使恱者悲乎今
[127-36a]
玉樹伴侣之曲其聲具存朕當為公奏之知公必不悲
耳尚書右丞魏徵對曰古人稱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
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樂在人和不由音調上然之
十七年太常卿蕭瑀奏言今破陳樂舞天下之所共傳
然美至徳之形容尚有所未盡前後之所破劉武周薛
舉竇建徳王世充等臣願圖其形狀以寫戰勝攻取之
容上曰朕當四方未定因為天下救焚拯溺故不獲已
乃行戰伐之事所以人間遂有此舞國家因兹亦制其
[127-36b]
曲雅樂之容正得陳其梗槩若委曲寫之則其狀易識
朕以見在將相多有曽經受彼驅使者既經為一日君
臣今若重見其被擒獲之勢必當有所不忍我為此等
所以不為也蕭瑀謝曰此事非臣思慮所及
武后載初元年后謂内史邢文偉曰移風易俗莫善於
樂伯牙鼓琴鍾期聽之知意在山水是人能移風易俗
矣何取樂耶文偉曰聖人作樂平人心變風俗末世樂
壊則為人所移后喜賜帛
[127-37a]
中宗時宴兩儀殿酒酣伶人襪子何懿等唱合生歌言
淺穢因倨肆考功員外郎武平一上書諫曰樂天之和
禮地之序禮配地樂應天故音動於心聲形于物因心
哀樂感物應變樂正則風化正樂邪則政教邪先王所
以逹廢興也伏見胡樂施于聲律本備四夷之數比來
日益流宕異曲新聲哀思淫溺始自王公稍及閭巷妖
伎伶人街童市子或言妃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質詠歌
舞蹈號曰合生昔齊衰有行伴侣陳滅有玉樹後庭花
[127-37b]
趨數驁僻皆亡國之音夫禮慊而不進即銷樂流而不
反則放臣願屏流僻崇肅雍凡胡樂備四夷外一皆罷
遣況兩儀承慶殿者陛下受朝聽訟之所比大饗羣臣
不容以娼優媟狎虧汙邦典若聽政之暇茍玩耳目自
當奏之後庭可也
𤣥宗時涼州獻新曲帝御便坐召諸王觀之寧王憲曰
曲雖佳然宫離而不属商亂而暴君卑逼下臣僭犯上
發於忽㣲形於音聲播之詠歌見於人事臣恐一日有
[127-38a]
播遷之祻帝黙然及安史亂世乃思憲審音云
周世宗顯徳六年帝以王朴素曉音律詢之朴上䟽曰
禮以檢形樂以治心形順於外心和於内然而天下不
治未之有也盖樂生於人心而聲成於物物聲既成復
能感人之心昔黄帝吹九寸之管得黄鍾正聲半之為
清聲倍之為緩聲三分損益之以生十二律旋相為宫
以生七調為一均凡十二均八十四調而大備遭秦滅
學歴代罕能用之唐祖孝孫考正大樂其法始備安史
[127-38b]
之亂什亡八九至于黄巢蕩盡無遺時有博士殷盈孫
鑄鎛鐘十二編鐘二百四十處士蕭承訓校定石磬今
之在縣者是也雖有鐘磬之状殊無相應之和其鎛鐘
不問音律但循環而擊編鐘磬徒懸而已絲竹匏土僅
有七聲名為黄鐘之宫其存者九曲考之三曲協律六
曲參渉諸調盖樂之廢缺無甚於今臣謹如古法以秬
黍定尺長九寸徑三分為黄鍾之管與今黄鍾之聲相
應因而推之得十二律以為衆管互吹用聲不便乃作
[127-39a]
律準十有三弦其長九尺皆應黄鍾之聲以次設柱為
十一律及黄鍾清聲旋用七律以為一均為均之主者
宫也徵商羽角變宫變徵次焉發其均主之聲歸乎本
音之律迭應不亂乃成其調凡八十一調此法久絶出
臣獨見乞集百官校其得失詔從之
南唐嗣主時太常博士陳致雍奏曰臣聞羽籥干戚所
以調八風也金石絲竹所以正五音也古先哲王致人
神協和彞倫攸序者鮮不由之髙皇帝再造丕基顯登
[127-39b]
大寳修三代之禮正八佾之儀未及下車遽命置舞童
令樂師導之以節奏教之以升降特備大禮于今二十
年矣近者兵戎來侵王師出討言便宜者或以舞童食
積年之儲為無用之具請並用充士伍以從討伐此皆
臺𨽻之言非聖賢之教也禮樂者國之本安可無之而
又或衣冠之子或韋布之人荷戈㦸以禦戎執鼓旗而
捍冦非其能也具其數不過百十人而已加之以教習
積年成功一旦棄之後無傳者存之未必減太倉之粟
[127-40a]
廢之豈益國家之師哉臣竊惜之仲尼曰爾愛其羊我
愛其禮盖亦此也伏惟皇帝陛下酌聖王之盛典特降
聰明許從仍舊
宋仁宗景祐三年右司諫韓琦上奏曰臣伏聞樂音之
起生於人心是以喜怒哀樂之情感於物則噍殺嘽緩
之聲隨而應非噐之然也故孔子曰樂云樂云鐘鼓云
乎哉者其言斯有在孟子之對齊宣王亦有今樂猶古
樂之說言能與百姓同樂則古今一也唐太宗聽祖孝
[127-40b]
孫新樂乃謂樂之作盖聖人緣物設教治之隆替亦不
由此魏元成對以樂在人和不由音調此皆聖賢述樂
之大方以臣識暗藝薄素非知音陛下誤賜甄采使待
罪諫列首被詔㫖令與丁度等詳定胡瑗阮逸鄧保信
所造鍾律事臣粗考前志叅驗今古二家之說差舛未
盡逸瑗之圍方分保信之用長黍質之典據皆無所聞
伏自藝祖造邦仁宗接統縟禮具舉熈事咸備通用王
朴之樂悉無更易以至黎庶康乂兵革銷戢天下無事
[127-41a]
垂八十載為樂之用非不和也頃因燕肅獻規妄加磨
鑢適㑹李照赴闕謂非克諧陛下發天縱之能留日昃
之聽精加練覈許之改作逮於成功即薦郊廟暨逸瑗
繼至盛言照樂穿鑿再令造律即又圍徑未合保信續
上新法亦乃長廣乖古竊以祖宗舊樂遵用斯久属者
徇一士之偏議變數朝之㝎律賜金増秩優賞其勞曽
未周朞又将易制臣慮後人復有從而非者不惟有傷
國體實則虚費邦用歴觀前代議樂古之管尺尚存而
[127-41b]
猶是非紛紜累年方就未見今之速而易也臣竊計之
不若窮作樂之原為政治之本使政令平簡民物熈洽
海内擊壤鼓腹以歌太平斯乃上世之樂可得以噐象
求乎既達其原又當究今之急以佐隆業國家方夏寧
一朝廷晏清西北兩垂乆弛邊備敵人之性豈能常保
弱則卑順强則驕逆渝盟背約何代而無必思宻備不
虞未可全推大信此陛下之與左右弼臣宵旰所慮宜
先及之緩兹求樂之誠移訪安邊之議急其所急在理
[127-42a]
為長臣欲乞詔下攸司盡記二家律法及所造管尺鐘
磬權量存而未行再命天下有精曉音律者俾之詳正
然後施用候一二年間訖無至者則将王朴逸瑗保信
三法别召稽古近臣取其中多合志者以備雅奏固亦
未晚今之定奪權且停罷萬一財擇不勝至幸
寳元元年琦知諫院上奏曰臣先於景祐三年秋曽奉
聖㫖令與丁度胥偃髙若訥同共定奪阮逸胡瑗鄧保
信等所造鍾律尋将歴代典志文字及将漢錢分寸較
[127-42b]
量得王朴舊樂於太祖朝曽令和峴以司天監景表尺
減定與漢唐尺度差近其胡瑗阮逸鄧保信并李照等
鍾律俱不合古遂具聞奏再奉聖㫖令将漢錢分寸及
景表尺别造律管參校臣與丁度等各陳述不曉音律
乞再訪知樂者俾令詳定後䝉寢罷其時臣曽将景祐
廣樂看詳備見實紀李照不依古法出意制造律度之
事今来南郊在近陛下躬行大禮不可以李照所造違
古之樂上薦天地宗廟臣竊聞和峴減定王朴舊樂鐘
[127-43a]
磬等見今並存欲乞特降聖㫖下太常寺将來郊禋用
舊樂所貴國容咸備神聽惟和
景祐四年祕閣校理余靖議李照所定樂奏曰臣聞道
路傳言已降㫖揮今月十六日皇帝御後殿令中書樞
宻院及修樂書臣寮同於上前詳議李照胡瑗所定雅
樂是非事臣竊謂樂者因聲以布其和聲者因噐以宣
其用故假金石以為噐然後聲得而和分宫商以為音
然後樂可以審今李照之說形噐可辨胡瑗之議音聲
[127-43b]
未傳以此異同欲定優劣不亦難乎又況言有辨訥意
有巧拙又安能頃刻之間定之乎臣又以為古之作樂
者知聲有清濁故吹律以制其中恐久而失傳故累黍
以存其法後世増損不能識其本聲若以古法求之尚
或得其□髴疑古而不用未知慿何可從況胡瑗所陳
頗有經據何不試令造鍾磬一編與李照之樂更考迭
奏取其絲竹之聲諧和而不相奪者定以為優而後行
用彼時集議亦未為晚臣頃聞談者云云並言李照學
[127-44a]
無師法自傳損益又挟閻文應以為内助故得紛然恣
其偏見而律度踈長鐘聲震掉不守古制不可垂法察
於衆言照未全是若以樂為政之大者當謹重改作則
宜謹於李照未改之前今既改而未定又宜詳考律吕
審的制度以防其失臣故謂當令胡瑗作為鐘磬而與
照樂兩辨其聲然後是非灼然如在衡鑑不辨而可知
也臣不任區區瞽言待罪之至
 
[127-44b]
 
 
 
 
 
 
 
 歴代名臣奏議卷一百二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