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歷代名臣奏議 > 歷代名臣奏議 卷七十九
[079-1a]
欽定四庫全書
 歴代名臣奏議卷七十九
           明 楊士竒等 撰
  經國
晋武帝時議郎段灼假還鄉里臨去遣息上表曰臣受
恩三世剖符守境試用無績沈伏數年犬馬之力無所
復㻣陛下𢎞廣納之聽採狂夫之言原臣侵官之罪不
問干忤之愆天地恩厚於臣足矣臣聞忠臣之於其君
[079-1b]
猶孝子之於其親進則有欣然之慶非貪官也退則有
戚然之憂非懐禄也其意在於不忘光君榮親情所不
能自已者也臣伏自悼私懐至恨生長荒裔而久在外
任自還抱疾未嘗覲見陛下竟不知臣何人此臣之恨一
也遭運會之世值有事之時而不能垂功名於竹帛此臣
之恨二也逮事聖明之君而尫悴羸劣陳力又不能當歸
死於地下此臣之恨三也哀二親早亡隕兄弟並凋䘮孝
敬無復施於家門此臣之恨四也夏之日忽以過冬之夜
[079-2a]
尋復來人生百歳尚以為不足而臣中年嬰災此臣之恨
五也慙日月之所養愧昊蒼而無報此臣之所以懐五恨
而歎息臨歸路而自悼者也語有之曰華言虛也至言實
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臣欲言天下太平而靈龜神狐未
見仙芝萐莆未生麒麟未㳺乎靈禽之囿鳯凰未儀於太
極之庭此臣之所以不敢華言而為佞者也昔漢髙祖初
定天下于時戍卒婁敬上書諫曰陛下取天下不與成周
同而欲比隆成周臣竊以為不侔於是漢祖感悟深納其
[079-2b]
言賜姓為劉氏又顧謂陸賈曰為我著秦所以亡而吾所
以得之者賈乃作新語之書述叙前世成敗以為勸戒又
田肯建一言之計非親子弟莫可使王齊者而受千金之
賜故世稱漢祖之寛明博納所以能成帝業也今之言世
者皆曰堯舜復興天下已太平矣臣獨以為未亦竊有勸
焉且百王垂制聖賢吐言來事之明鑒也孟子曰堯不能
以天下與舜則舜之有天下也天與之也昔舜為相堯崩
三年之䘮畢舜避堯之子於南河天下諸侯朝覲獄訟者
[079-3a]
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舜曰天也乃之中國踐天子位焉
若居堯之宫逼堯之子非天所與者也曩昔西有不臣
之蜀東有僭號之呉三主鼎足並稱天子魏文帝率萬
乗之衆受禪於靡陂而自以德同唐虞以為漢獻即是
古之堯自謂即是今之舜乃謂孟軻荀卿不通禪代之
變遂作禪代之文刻石垂戒班示天下傳之後世亦安
能使將來君子皆曉然心服其義乎然魏文徒希慕堯
舜之名推新集之魏欲以同於唐虞之盛忽骨肉之恩
[079-3b]
忘藩屏之固竟不能使四海賔服混一王化而于時羣
臣莫有諫者不其過矣㢤荀卿曰堯舜禪讓是不然矣
天下者至重也非至彊莫之能任至大也非至辨莫之
能分至衆也非至明莫之能見此三至者非聖人莫之
能盡由此言之荀卿孟軻亦各有所不取焉陛下受禪
從東府入西宫兵刃耀天旌旗翳日雖應天順人同符
唐虞然法度損益則亦不異於昔魏文矣故宜資三至
以强制之而今諸王有立國之名而無襟帯之實又蜀
[079-4a]
地有自然之險是歴世奸雄之所闚𨵦逋逃之所聚也
而無親戚子弟之守此豈深思逺慮杜漸防萌者乎昔
漢文帝據已成之業六合同風天下一家而賈誼上疏
陳當時之勢猶以為譬如抱火厝於積薪之下而寢其
上火未及然因謂之安此言誠存不忘亡安不忘亂者
也然臣之慺慺亦竊碩居安思危無曰髙髙在上常念
臨深之義不忘履氷之戒盡除魏世之弊法綏以新政
之大化使萬邦欣欣喜戴洪恵昆蟲草木咸蒙恩澤朝
[079-4b]
廷詠康㢤之歌山藪無伐檀之人此固天下所視望者
也陛下自初踐祚發無諱之詔置箴諫之官赫然寵異
諤諤之臣以明好直言之信恐陳事者知直言之不用
皆杜口結舌祥瑞亦曷由來㢤臣無陸生之才不在顧
問之地盖聞主聖臣直義在於有犯無隠臣不惟疏逺
未信而言敢歴論前代隆名之君及亡敗之主廢興所
由又博陳舉賢之路廣開養老之制崇必信之道又張
設議者之難凡五事以聞臣之所言皆直陳古今已行
[079-5a]
故事非新聲異端也辭義實淺不足採納然臣私心誠
謂有可發起覺悟遺忘碩陛下察臣愚忠愍臣狂直無
使天下以言者為戒疾痛増篤退念桑梓之詩惟狐死
之義輙取長休歸近墳墓顧瞻宫闕繫情皇極不勝丹
欵其一曰臣聞善有章也著在經典惡有罰也戒在刑
書上自逺古下洎秦漢其明王霸主及亡國闇君故可
得而稱至於忠謇賢相及佞諂姦臣亦可得而言故朝
有諤諤盡規之臣無不昌也任用阿諛唯唯之士無不
[079-5b]
亡也是有國者皆欲求忠以自輔舉賢以自佐而亡國
破家者相繼皆由任失其人所謂賢者不賢忠者不忠
也臣謹言前任賢所由興任不肖所以亡者堯之末年
四凶在朝而不去八元在家而不舉然致天平地寧四
門穆穆其功固在重華之為相夏癸放於鳴條商辛梟
於牧野此俱萬乗之主而國滅身擒由不能屬任賢相
用婦人之言荒滛無道肆志沈宴作靡靡之樂長夜之
飲於是登糟丘臨酒池觀牛飲望肉林龍逄忠而被害
[079-6a]
比干諫而剖心天下之所以歸惡者也大甲暴虐顛覆
湯之典制於是伊尹放之桐宫而能改悔反善三年而
後歸于亳既已放而復還殷道㣲而復興諸侯咸服號
稱太宗實賴阿衡之盡忠也周室既衰諸侯並争天王
㣲弱政遂陵遲齊桓公滛亂之主耳然所以能九合一
匡之功有尊周之名誠管夷吾之力及其死也蟲流出
門豈非任豎刁之過乎且一桓公之身得管仲其功如
彼用豎刁其亂如此夫榮辱存亡實在所任可不審㢤
[079-6b]
秦本伯翳之後㣲㣲小邑至秦仲始大有車馬禮樂侍
御之好焉自穆公至於始皇皆能留心待賢逺求異士
招由余於西戎致五羖於宛市取丕豹於晋鄉迎蹇叔
於宋里由是四方雄俊繼踵而至故能世為彊國吞滅
諸侯奄有天下兼稱皇帝由謀臣之助也道化未淳崩
於沙丘胡亥乗虐用詐自悞不能𢎞濟統緒克成堂構
而乃殘賊仁義毒流黔首故陳勝呉廣奮臂大呼而天
 下響應於是趙髙逆亂閻樂承指二世窮迫自戮望夷
[079-7a]
子嬰雖立去帝為王孤危無輔四旬而亡此由邪臣擅
命指鹿為馬所以速秦之禍也秦失其鹿豪傑競逐項
羽既得而失之其咎在烹韓生而范増之謀不用假令
羽既距項伯之邪說斬沛公於鴻門都咸陽以號令諸
侯則天下無敵矣而羽距韓生之忠諫背范増之深計
自謂霸王之業已定都彭城還故鄉為晝被文繡此盖
世俗兒女之情耳而羽榮之是故五載為漢所擒至死
尚不知覺悟乃曰天亡我非戰之罪甚痛矣㢤且夫士
[079-7b]
之歸仁猶水之歸下獸之走曠野故曰為川驅魚者獺
也為叢驅雀者鸇也為湯武驅人者桀紂也漢髙祖起
於布衣提三尺之刃而取天下用六國之資無唐虞之
禪豈徒賴良平之竒謀盡英雄之智力而已乎亦由項
氏為驅人也子孫承基二百餘年逮成帝委政舅家使
權勢外移安昌侯張禹者漢之三公成帝保傅也帝親
幸其家拜禹林下深問天災人事禹當惟大臣之節為
社稷深慮忠言嘉謀陳其災患則王氏不得專權寵王
[079-8a]
莽無縁乗勢位遂託雲龍而登天衢令漢祚中絶也禹
佞諂不忠挾懐私計徒低仰於五侯之間茍取容媚而
已是以朱雲抗節求尚方斬馬劒欲以斬禹以戒其餘
可謂忠矣而成帝尚復不悟乃以為居下訕上廷辱保
傅罪死無赦詔御史將雲下欲急烹之雲攀殿折檻幸
賴左將軍辛慶忌叩頭流血以死争之若不然則雲已
摧碎矣後雖釋檻不脩欲以彰明直臣誠足以為後世
之戒何益於漢室所由亡也㢤然世之論者以為亂臣
[079-8b]
賊子無道之甚者莫過於莽此亦由紂之不善不如是
之甚也傳稱莽始起外戚折節力行以要名譽宗族稱
孝朋友歸仁及其輔政成哀之際勤勞國家動見稱述
然于時人士詣闕上書薦莽者不可稱紀内外羣臣莫
不歸莽功徳遭遇漢室中㣲國嗣三絶而太后壽考為
之宗主故莽得遂䇿命孺子而奪其位也昔湯武之興
亦逆取而順守之耳向莽深惟殷周取守之術崇道徳
務仁義履信實去華偽施恵天下十有八年恩足以感
[079-9a]
百姓義足以結英雄人懐其徳豪傑並用如此宗廟社
稷宜未滅也光武雖復賢才大業詎可冀㢤莽即位之
後自謂得天人之助以為功廣三王徳茂唐虞乃自驕
矜奮其威詐班宣符䜟震暴殘酷窮凶極惡人怨神怒
冬雷電以驚人耳目夏地動以惕其心腹而莽猶不知
覺悟方復重行不順時之令竟連五之刑佞媚者親幸
忠諫者誅夷由是天下忿憤内外俱發四海分崩城池
不守身死於匹夫之手為天下笑豈不異㢤其所由然
[079-9b]
者非取之過而守之非道也莽既屠肌六合雲擾劉聖
公已立而不辨盆子承之而覆敗公孫述又稱帝於蜀
漢如此數子固非所謂應天順人者徒為光武之驅除
者耳夫天下者盖亦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殷
商之旅其會如林矢于牧野維予侯興又曰侯服于周
天命靡常由此言之主非常人也有徳則天下歸之無
徳則天下叛之故古之明王其勞心逺慮常如臨川無
津涯於是法天地象四時隆恩徳敬大臣近忠直逺佞
[079-10a]
人仁孝著乎宫墻𢎞化洽乎兆庶為平直如砥矢信義
感人神雖有椒房外戚之寵不受其委曲之言雖有近
習愛幸之豎不聽其姑息之辭四門穆穆闢而不闔待
諫者而無忌恒戰戰慄慄不忘戒懼所以欲永終天禄
恐為將來賢聖之驅除也且臣聞之懼危者常安者也
憂亡者恒存者也使夫有國之君能安不忘危則本枝
百世長保榮祚名位與天地無窮亦何慮乎為來者之
驅除㢤傳有之曰狂夫之言明主察焉其二曰士之立
[079-10b]
業行非一概呉起貪官母死不歸殺妻求將不孝之甚
然在魏使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晋不敢南謀曽參
閔騫誠孝子也不能夙夕離其親豈肯出身致死渉危
險之地㢤今大晋應期運之所授齊聖美於有虞而呉
人不臣稱帝私附此亦國之羞也陛下誠欲致熊羆之
士不二心之臣使奮威淮浦震服蠻荆者故宜疇咨博
采廣開貢士之路薦巖穴舉賢才徴命考試匪俊莫用
今臺閣選舉塗塞耳目九品訪人唯問中正故據上品
[079-11a]
者非公侯之子孫則當塗之昆弟也二者茍然則篳門
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陸沈者㢤其三曰昔田子方養老
馬而窮士知所歸況居天下之廣土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化乎昔明王聖主無不養老老人衆多未必
皆賢不可悉養故父事三老所以明孝宗事五更所以
明敬孟子曰吾老以及人之老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天
下雖定而華山之陽無放馬之羣桃林之下未有休息
之牛故以呉人尚未臣服故也夫饑者易為食渇者易
[079-11b]
為飲天下元元瞻望新政碩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馬
之勞思帷盖之報發仁恵之詔廣開養老之制其四曰
法令賞罰莫大乎信古人有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況
有養人以恵使人以義而可以不信行之㢤臣前為西
郡太守被州所下己未詔書羌胡道逺其但募取樂行
不樂勿彊臣被詔書輙宣恩廣募示以賞信所得人名
即條言征西其晋人自可差簡丁彊如法調取至於羌
胡非恩意告諭則無欲度金城河西者也自徃每興軍
[079-12a]
度河未曽有變故刺史郭綏勸帥有方深加奨厲要許
重報是以所募感恩利賞遂立績效功在第一今州郡
督將並已受封羌胡健児或王或侯不蒙論叙也晋文
猶不貪原而失信齊桓不惜地而背盟況聖主乎其五
曰昔周漢之興樹親建徳周因五等之爵漢有河山之
誓及其衰也神器奪於重臣國祚移於他人故滅周者
秦非姬姓也代漢者魏非劉氏也於今國家大計使異
姓無裂土專封之邑同姓並據有連城之地縱復令諸
[079-12b]
王後世子孫還自相并盖亦楚人失繁弱於雲夢尚未
為亡其弓也其於神噐不移他族亦始祖不遷之廟萬
年億兆不改其名矣大晋諸王二十餘人而公侯伯子
男五百餘國欲言其國皆小乎則漢祖之起俱無尺土
之地況有國者㢤將謂大晋世世賢聖而諸侯之𦙍常
不肖邪則放勛欽明而有丹朱瞽叟頑凶而有虞舜天
下有事無不由兵而無故多樹兵本廣開亂原臣故曰
五等不便也臣以為可如前表諸王宜大其國増益其
[079-13a]
兵悉遣守藩使形勢足以相接則陛下可髙枕而卧耳
臣以為諸侯伯子男名號皆宜改易之使封爵之制禄
奉禮秩並同天下諸侯之例臣聞與覆車同軌者未嘗
安也與死人同病者未嘗生也與亡國同法者未嘗存
也況夫巍巍大晋方將登太山禪梁父刻石書勲垂示
無窮宜逺鍳徃代興廢深為嚴防使著事奮筆必有紀
焉昔伊尹耻其君不為堯舜此臣所以私懐慷愾自忘
輕賤者也書奏帝覽而異焉擢為明威将軍魏興太守
[079-13b]
卒于官
武帝將滅呉以羊祜為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初
祜以伐呉必藉上流之勢會益州刺史王濬徴為大司
農祜因表留濬監益州事加龍驤將軍宻令脩舟楫為
順流之計祜繕甲訓卒廣為戎備至是上疏曰先帝順
天應時西平巴蜀南和呉會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樂
安之心而呉復背信使邊事更興夫期運雖天所授而
功業必由人而成不一大舉掃滅則衆役無時得安亦
[079-14a]
所以隆先帝之勲成無為之化也故堯有丹水之伐舜
有三苖之征咸以寧静宇宙戢兵和衆者也蜀平之時
天下皆謂呉當并之自此來十三年是謂一周平定之
期復在今日矣議者常言呉楚有道後服無禮先强此
乃諸侯之時耳當今一統不得與古同諭夫適道之論
皆未應權是故謀之雖多而決之欲獨凡以險阻得存
者謂所敵者同力足自固茍其輕重不齊强弱異勢則
智士不能謀而險阻不可保也蜀之為國非不險也髙
[079-14b]
山尋雲霓深谷肆無景束馬懸車然後得濟皆言一人
荷㦸千人莫當及進兵之日曽無藩籬之限斬將搴旗
伏尸數萬乗勝席卷徑至成都漢中諸城皆鳥棲而不
敢出非皆無戰心誠力不足相抗至劉禪降服諸營堡
者索然俱散今江淮之難不過劒閣山川之險不過岷
漢孫皓之暴侈於劉禪呉人之困甚於巴蜀而大晋兵
 衆多於前世資儲噐械盛於徃時今不於此平呉而更
阻兵相守征夫苦役日尋干戈經歴盛衰不可長久宜
[079-15a]
當時定以一四海今若引梁益之兵水陸俱下荆楚之
衆進臨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揚青兖並向秣陵
鼔斾以疑之多方以誤之以一隅之呉當天下之衆勢
分形散所備皆急巴漢竒兵出其空虛一處傾壊則上
下震蕩呉緣江為國無有内外東西數千里以藩籬自
持所敵者大無有寧息孫皓恣情任意與下多忌名臣
重將不復自信是以孫秀之徒皆畏逼而至將疑於朝
士困於野無有保世之計一定之心平常之日猶懐去
[079-15b]
就兵臨之際必有應者終不能齊力致死已可知也其
俗急速不能持久弓弩㦸楯不如中國惟有水戰是其
所便一入其境則長江非復所固還保城池則去長入
短而官軍懸進人有致節之志呉人戰於其内有慿城
之心如此軍不踰時尅可必矣帝深納之
咸寧中淮南相劉頌在郡上疏曰臣昔忝河内臨辭受
詔卿所言悉要事宜小大數以聞恒苦多事或不能悉
有報勿以為疑臣受詔之日喜懼交集益思自竭用忘
[079-16a]
其鄙碩以螢燭増暉重光到郡草具所陳如左未及書
上會臣嬰丁天罰寢頓累年今謹封上前事臣雖才不
經國言淺多違猶碩陛下垂省使臣㣲誠得經聖鑒不
揔棄於常案如有足採冀補萬一伏見詔書開啟土宇
以支百世封建戚属咸出之藩夫豈不懐公理然也樹
國全制始成於令超秦漢魏氏之局節紹五帝三代之
絶跡功被無外光流後裔巍巍盛美三五之君殆有慙
徳何則彼因自然而就之異乎絶跡之後更創之雖然
[079-16b]
封幼稚皇子於呉蜀臣之愚慮謂未盡善夫呉越剽輕
庸蜀險絶此故變釁之所出易生風塵之地且自呉平
以來東南六州將士更守江表此時之至患也又内兵
外守呉人有不自信之心宜得壮王以鎮撫之使内外
各安其舊又孫氏為國文武衆職數擬天朝一旦堙替
同於編户不識所蒙更生之恩而灾困逼身自謂失地
用懐不靖今得長王以臨其國隨才授任文武並叙士
卒百役不出其鄉求富貴者取之於國内内兵得散新
[079-17a]
邦乂安兩獲其所於事為宜宜取同姓諸王二十以上
人才髙者分王呉蜀以其去近就逺割裂土宇令倍於
舊以徙封故地用王幼稚須皇子長乃遣君之於事無
晚也急所須地交得長主此事宜也臣所陳封建今大
義已舉然餘衆事儻有足採以叅成制故皆并列本事
臣聞不憚危悔之患而碩獻所見者盡忠之臣也垂聽
逆耳甘納苦言者濟世之君也臣以期運幸遇無諱之
朝雖嘗抗疏陳辭汜論政體猶未悉所見指言得失徒
[079-17b]
荷恩寵不異凡流臣竊自愧不盡忠規無以上報謹列
所見如左臣誠未自許所言必當然要以不隠所懐為
上報之節若萬一足採則㣲臣更生之年如皆瞽妄則
國之福也碩陛下缺半日之閒垂省臣言伏惟陛下雖
應天順人龍飛踐阼為創業之主然所遇之時實是叔
世何則漢末陵遲閹豎用事小人專朝君子在野政荒
衆散遂以亂亡魏武帝以經略之才撥煩理亂兼肅文
教積數十年至於延康之初然後吏清下順法始大行
[079-18a]
逮至文明二帝奢滛驕縱傾殆之主也然内盛臺榭聲
色之娯外當三方英豪嚴敵事成克舉少有愆違其故
何也實賴前緒以濟勲業然法物政刑固已漸頽矣自
嘉平之初晋祚始基逮于咸熈之末其間累年雖鈇鉞
屢斷翦除凶醜然其存者咸蒙遭時之恩不軌於法泰
始之初陛下踐阼其所服乗皆先代功臣之𦙍非其子
孫則其曽𤣥古人有言膏粱之性難正故曰時遇叔世
當此之秋天地之位始定四海洗心整綱之會也然陛
[079-18b]
下猶以用才因宜法寛有由積之在素異於漢魏之先
三祖崛起易朝之為未可一旦直繩御下誠時宜也然
至所以為政矯世衆務自宜漸出公塗法正威斷日遷
就肅譬猶行舟雖不横截迅流然俄向所趣漸靡而徃
 終得其濟積㣲稍著以至于今可以言政而自泰始以
 來將三十年政功美績未稱聖㫖凡諸事業不茂既徃
 以陛下明聖猶未反叔世之弊以成始初之隆傳之後
 世不無慮乎意者臣言豈不少概聖心夫顧惟萬載之
[079-19a]
事理在二端天下大噐一安難傾一傾難正故慮經後
世者必精目下之政政安遺業使數世賴之若乃兼建
諸侯而樹藩屏深根固蔕則延祚無窮可以比跡三代
如或當身之政遺風餘烈不及後嗣雖樹親戚而成國
之制不建使夫後世獨任智力以安大業若未盡其理
雖經異時憂責猶追在陛下將如之何碩陛下善當今
之政樹不拔之勢則天下無遺憂矣夫聖明不世出後
嗣不必賢此天理之常也故善為天下者任勢而不任
[079-19b]
人任勢者諸侯是也任人者郡縣是也郡縣之察小政
理而大勢危諸侯為邦近多違而逺慮固聖王惟終始
之弊權輕重之理包彼小違以據大安然後足以藩固
内外維鎮九服夫武王聖主也成王賢嗣也然武王不
恃成王之賢而廣封建者慮經無窮也且善言今者必
有驗之於古唐虞以前書文殘缺其事難詳至於三代
則並建明德及興王之顯親列爵五等開國承家以藩
屏帝室延祚久長近者五六百歳逺者僅將千載逮至
[079-20a]
秦氏罷侯置守子弟不分尺土孤立無輔二世而亡漢
承周秦之後雜而用之前後二代各二百餘年揆其封
建不用雖强弱不適制度舛錯不盡事中然跡其衰亡
恒在同姓失職諸侯㣲時不在彊盛昔吕氏作亂幸賴
齊代之援以寧社稷七國叛逆梁王捍之卒弭其難自
是之後威權削奪諸侯止食租奉甚者至乗牛車是以
王莽得擅本朝遂其姦謀傾蕩天下毒流生靈光武紹
起雖封樹子弟而不建成國之制祚亦不延魏氏承之
[079-20b]
圈閉親戚幽囚子弟是以神噐速傾天命移在陛下長
短之應禍福之徴可見於此又魏氏雖正位居體南面
稱帝然三方未賔正朔有所不加實有戰國相持之勢
大晋之興宣帝定燕太祖平蜀陛下滅呉可謂功格天
地土廣三王舟車所至人迹所及皆為臣妾四海大同
始於今日宜承大勲之集及陛下盛明之時開啟土宇
使同姓必王建久安於萬載垂長世於無窮臣又聞國
有任臣則安有重臣則亂而王制人君立子以嫡不以
[079-21a]
長立嫡以長不以賢此事情之不可易者也而賢明至
少不肖至衆此固天理之常也物𩔖相求感應而至乂
自然也是以闇君在位則重臣盈朝明后臨政則任臣
列職夫任臣之與重臣俱執國統而立斷者也然成敗
相反邪正相背其故何也重臣假所資以樹私任臣因
所藉以盡公盡公者政之本也樹私者亂之源也推斯
言之則泰日少亂日多政教漸頽欲國之無危不可得
也又非徒唯然而已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遺緒得
[079-21b]
中賢之佐而樹國本根不深無幹輔之固則所謂任臣
者化而為重臣矣何則國有可傾之勢則執權者見疑
衆疑難以自信而甘受死亡者非人情故也若乃建基
既厚藩屏彊禦雖置幼君赤子而天下不懼曩之所謂
重臣者今悉反忠而為任臣矣何則理無危勢懐不自
猜忠誠得著不惕於邪故也聖王知賢哲之不世及故
立相持之勢以御其臣是以五等既列臣無忠慢同於
竭節以徇其上羣后既建繼體賢鄙亦均一契等於無
[079-22a]
慮且樹國茍固則所任之臣得賢益理次委中智亦足
以安何則勢固易持故也然則建邦茍盡其理則無向
不可是以周室自成康以下逮至宣王宣王之後到于
赧王其間歴載朝無名臣而宗廟不隕者諸侯維持之
也故曰為社稷計莫若建國夫邪正逆順者人心之所
繫服也今之建置宜審量事勢使諸侯率義而動同忿
俱奮令其力足以維帯亰邑若包藏禍心惕於邪而起
孤立無黨所蒙之籍不足獨以有為然齊此甚難陛下
[079-22b]
宜與逹古今善識事勢之士深共籌之建侯之理使君
樂其國臣榮其朝各流福祚傳之無窮上下一心愛國
如家視百姓如子然後能保荷天禄兼翼王室今諸王
裂土皆兼於古之諸侯而君賤其爵臣耻其位莫有安
志其故何也法同郡縣無成國之制故也今之建置宜
使率由舊章一如古典然人心繫常不累十年好惡未
改情願未移臣之愚慮以為宜早創大制遲廻衆望猶
在十年之外然後能令君臣各安其位榮其所蒙上下
[079-23a]
相持用成藩輔如今之為適足以虧天府之藏徒棄榖
帛之資無補鎮國衛上之勢也古者封建既定各有其
國後雖王之子孫無復尺土此今事之必不行者也若
推親疎轉有所廢以有所樹則是郡縣之職非建國之
制今宜豫開此地令十世之内使親者得轉處近十世
之逺近郊地盡然後親疎相維不得復如十世之内然
猶樹親有所遲天下都滿已彌數百千年矣今方始封
而親疎倒施甚非所宜宜更大量天下土田方里之數
[079-23b]
都更裂土分人以王同姓使親疎逺近不錯其宜然後
可以永安古者封國大者不過土方百里然後人數殷
衆境内必盈其力足以備充制度今雖一國周環近將
千里然力實寡不足以奉國典所遇不同故當因時制
宜以盡事適今宜令諸王國容少而軍容多然於古典
所應有者悉立其制然非急所須漸而備之不得頓設
也須車甲噐械既具羣臣乃服綵章倉廪已實乃營宫
室百姓已足乃備官司境内充實乃作禮樂唯宗廟社
[079-24a]
稷則先建之至於境内之政官人用才自非内史國相
命於天子其餘衆職及死生之斷榖帛資實賞慶刑威
非封爵者悉得專之今臣所舉二端盖事之大較其所
不載應在二端之属者以此為率今諸國本一郡之政
耳若備舊典則官司以數事所不須而以虚制損實力
至於慶賞刑斷所以御下之權不重則無以威衆人而
衛上故臣之愚慮欲令諸侯權具國容少而軍容多然
亦終於必備今事為宜周之建侯長享其國與王者並
[079-24b]
逺者僅將千載近者猶數百年漢之諸王傳祚暨至曽
𤣥人性不甚相逺古今一揆而短長甚違其故何耶立
意本殊而制不同故也周之封建使國重於君公侯之
身輕於社稷故無道之君不免誅放敦興滅繼絶之義
故國祚不冺不免誅放則羣臣思懼𦙍嗣必繼是無亡
國也諸侯思懼然後軌道下無亡國天子乗之理勢自
安此周室所以長在也漢之樹置君國輕重不殊故諸
王失度陷於罪戮國隨以亡不崇興滅繼絶之序故下
[079-25a]
無固國下無固國天子居上勢孤無輔故姦臣擅朝易
傾大業今宜反漢之弊脩周舊跡國君雖或失道陷於
誅絶又無子應除茍有始封支𦙍不問逺近必紹其祚
若無遺𩔖則虚建之須皇子無以繼其統然後建國無
滅又班固稱諸侯失國亦猶網宻今又宜都寛其檢且
建侯之理本經盛衰大制都定班之羣后著誓丹青書
之玉版藏之金匱置諸宗廟副在有司寡弱小國猶不
可危豈況萬乗之主承難傾之邦而加其上則自然永
[079-25b]
久居重固之安可謂根深華嶽而四維之也臣之愚碩
陛下置天下於自安之地寄大業於固成之勢則可以
無遺憂矣今閭閻少名士官司無髙能其故何也清議
不肅人不立徳行在取容故無名士下不專局又無考
課吏不竭節故無髙能無髙能則有疾世事少名士則
後進無準故臣思立吏課而肅清議夫欲富貴而惡貧
賤人理然也聖王大諳物情知不可去故直同公私之
利而詭其求道使夫欲富者必先由貧欲貴者必先安
[079-26a]
賤安賤則不矜不矜然後亷耻厲守貧者必節欲節欲
然後操全以此處務乃得盡公盡公者富貴之徒也為
無私者終得其私故公私之利同也今欲富者不由貧
自得富欲貴者不安賤自得貴公私之塗既乖而人情
不能無私私利不可以公得則恒背公而横務是以風
節日頽公理漸替人士富貴非軌道之所得以此為政
小在難期然教頽來既久難反一朝又世放都靡營欲
比肩羣士渾然庸行相佀不可頓肅甚殊黜陟也且教
[079-26b]
不求盡善善在抑尤同侈之中猶有甚泰使夫昧適情
之樂者損其顯榮之貴俄在不鮮之地約已絜素者䝉
儉徳之報列于清官之上二業分流令各有蒙然俗放
都奢不可頓肅故臣私慮碩先從事於漸也天下至大
萬事至衆人君至少同於天日故非垂聽所得周覽是
以聖王之化執要而已委務於下而不以事自嬰也分
職既定無所與焉非憚日昃之勤而牽於逸豫之虞誠
以政體宜然事勢致之也何則夫造創謀始逆闇是非
[079-27a]
以别能否甚難察也既以施行因其成敗以分功罪甚
易識也易識在考終難察在造始故人君恒居其易則
安人臣不處其難則亂今陛下每精事始而略於考終
故羣吏慮事懐成敗之懼輕飾文采以避目下之譴重
此政功所以未善也今人主能恒居易執要以御其下
然後人臣功罪形於成敗之徴無逃其誅賞故罪不可
蔽功不可誣功不可誣則能者勸罪不可蔽則違慢日
肅此為國之大略也臣竊惟陛下聖心意在盡善懼政
[079-27b]
有違故精事始以求無失又以衆官勝任者少故不委
務寧居日昃也臣之愚慮竊以為今欲盡善故宜考終
何則精始難校故也又羣官多不勝任亦宜委務使能
者得以成功不能者得以著敗敗著可得而廢功成可
得遂任然後賢能常居位以善事闇劣不得以尸禄害
政如此不已則勝任者漸多經年小久即羣司徧得其
人矣此校才考實政之至務也今人主不委事仰成而
與諸下共造事始則功罪難分下不專事居官不久故
[079-28a]
能否不别何以驗之今世士人決不悉良能也又決不
悉疲軟也然今欲舉一忠賢不知所賞求一負敗不知
所罰及其免退自以犯法耳非不能也登進者自以累
資及人間之譽耳非功實也若謂不然則當今之政未
稱聖㫖此其徴也陛下御令法為政將三十年而功未
日新其咎安在古人有言琴瑟不調甚者必改而更張
凡臣所言誠政體之常然古今異宜所遇不同陛下縱
未得盡仰成之理都委務於下至如今事應奏御者蠲
[079-28b]
除不急使要事得精可三分之二古者六卿分職冢宰
為師秦漢已來九列執事丞相都揔今尚書制斷諸卿
奉成於古制為重事所不須然今未能省并可出衆事
付外寺使得專之尚書為其都統若丞相之為惟立法
創制死生之斷除名流徙退免大事及連度支之事臺
乃奏處其餘外官皆專斷之歳終臺閣課功校簿而已
此為九卿造創事始斷而行之尚書尚書主賞罰繩之其
勢必愈考成司非而已於今親掌者動受成於上下之
[079-29a]
所失不得復以罪下歳終事功不建不知所責也夫監
司以法舉罪獄官案劾盡實法吏據辭守文大較雖同
然至於施用監司與夫法獄體宜小異獄官唯實法吏
唯文監司則欲舉大而略小何則夫細過㣲闕謬妄之
失此人情之所必有而悉糾以法則朝野無立人此所
謂欲理而反亂者也故善為政者綱舉而綱疏綱舉則
所羅者廣網疏則小必漏所羅者廣則為政不苛此為
政之要也而自近世以來為監司者𩔖大綱不振而㣲
[079-29b]
過必舉㣲過不足以害政舉之則㣲而益亂大綱不振
則豪彊横肆豪强横肆則百姓失職矣此錯所急而倒
所務之由也今宜令有司反所常之政使天下可善化
及此非難也人主不善碎宻之案必責犯彊舉尤之奏
當以盡公則害政之姦自然禽矣夫大姦犯政而亂兆
庻之罪者𩔖出富彊而豪富者其力足憚其貨足欲是
以官長顧勢而頓筆下吏縱姦懼所司之不舉則謹宻網
以羅㣲罪使奏劾相接状佀盡公而撓法不亮固已在
[079-30a]
其中矣非徒無益於政體清議乃由此而益傷古人有
言曰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焉又曰過而能改又曰不
貳過凡此數者皆是賢人君子不能無過之言也茍不
至於害政則皆天網之所漏所犯在甚泰然後王誅所
必加此舉罪淺深之大例者也故君子得全美以善事
不善者必夷戮以警衆此為政誅赦之準式也何則所
謂賢人君子茍不能無過小疵不可以廢其身而輙繩
以法則愧於明時何則雖有所犯輕重甚殊於士君子
[079-30b]
之心受責不同而名不異者故不軌之徒得引名自方
以惑衆聽因名可亂假力取直故清議益傷也凡舉過
彈違將以肅風論而整世教今舉小過清議益穨是以
聖王深識人情而逹政體故其稱曰不以一眚掩大徳
又曰赦小過舉賢才又曰無求備于一人故冕而前旒
充纊塞耳意在善惡之報必取其尤然後簡而不漏大
罪必誅法禁易全也何則言法在犯尤而謹搜㣲過何
異放兕豹於公路而禁鼠盜於隅隙古人有言鈇鉞不
[079-31a]
用而刀鋸日弊不可以為政此言大事緩而小辜急也
時政所失少有此𩔖陛下宜反而求之乃得所務也夫
權制不可以經常政乖不可以守安此言攻守之術異
也百姓雖愚望不虚生必因時而發有因而發則望不
奪事變異前則時不可違明聖逹政應赴之速不及下
車故能動合事機大得人情昔魏武帝分離天下使人
役居户各在一方既事勢所須且意有曲為權假一時
以赴所務非正典也然逡廵至今積年未改百姓雖身
[079-31b]
丁其困而私怨不生誠以三方未悉蕩并知時未可以
求安息故也是以甘役如歸視險若夷至於呉平之日
天下懐静而東南二方六郡兵將士武吏戍守江表或
給京城運漕父南子北室家分離咸更不寧又不習水
土運役勤瘁並有死亡之患勢不可久此宜大見處分
以副人望魏氏錯役亦應改舊此二者各盡其理然黔
首感恩懐徳謳吟樂生必十倍於今也自董卓作亂以
至今近出百年四海勤瘁丁難極矣六合渾并始於今
[079-32a]
日兆庻思寧非虚望也然古今異宜所遇不同誠亦未
可以希遵在昔放息馬牛然使受百役者不出其國兵
備待事其鄉實在可為縱復不得悉然為之茍盡其理
可静三分之二吏役可不出千里之内但如斯而已天
下所蒙已不訾矣政務多端世事之未盡理者難徧以
疏舉振領緫綱要在三條凡政欲静静在息役息役在
無為倉廪欲實實在利農利農在平糴為政欲著信著
信在簡賢簡賢在官久官久非難也連其班級自非才
[079-32b]
宜不得傍轉以終其課則事善矣平糴已有成制其未
備者可就周足則榖積矣無為匪他却功作之勤抑佀
益而損之利如其斯而已則天下静矣此三者既舉雖
未足以厚化然可以為安有餘矣夫王者之利在生天
地自然之財農是也所立為指於此事誠有功益茍或
妨農皆務所息此悉似益而損之謂也然今天下自有
事所必須不得止已或用功甚少而所濟至重目下為
之雖少有廢而計終已大益農官有十百之利及其妨
[079-33a]
害在始佀如未急終作大患宜逆加功以塞其漸如河
汴將合沈萊茍善則役不可息諸如此𩔖亦不得已已
然事患緩急權計輕重自非近如此𩔖準以為率乃可
興為其餘皆務在静息然能善筭輕重權審其宜知可
興可廢甚難了也自非上智逺才不幹此任夫創業之
美勲在垂統使夫後世蒙賴以安其為安也雖昏猶明
雖愚若智濟世功者實在善化之為要在静國至夫脩
飾官署凡諸作役務為恒傷過泰不患不舉此將來所
[079-33b]
不須於陛下而自能者也至於仰䝉前緒所慿日月者
實在遺風繫人心餘烈匡㓜弱而今勤所不須以傷所
憑鈞此二者何務孰急陛下少垂恩廻慮詳擇所安則
大理盡矣世之私議竊比陛下於孝文臣以為聖徳隆
殺將在乎後不在當今何則陛下龍飛鳯翔應期踐阼
有創業之勲矣掃滅彊呉奄征南海又有之矣以天子
之貴而躬行布衣之所難孝儉之徳冠于百王又有之
矣履宜無細動成軌度又有之矣若善當身之政建藩
[079-34a]
屏之固使晋代久長後世仰瞻遺跡校功考事實與湯
武比隆何孝文足云臣之此言非臣下褒上虚美常辭
其事實然若所以資為安之理或未盡善則恐良史書
勲不得逺盡𢎞美甚可惜也然不可使夫知政之士得
叅聖慮經年小久終必有成願陛下少察臣言
東晋元帝為琅琊王在江南并州刺史劉琨冀州刺史
段匹磾上書曰臣聞天生蒸民樹之以君所以對越天
地司牧黎元聖帝明王鑒其若此知天地不可以乏饗
[079-34b]
故屈其身以奉之知黎元不可以無主故不得已而臨
之社稷時難則戚藩定其傾郊廟或替則宗哲纂其祀
所以𢎞振遐風式固萬世三五以降靡不由之臣琨臣
匹磾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伏惟髙祖宣皇帝肇基景命
世祖武皇帝遂造區夏三葉重光四聖繼軌恵澤侔於
有虞卜年過於周氏自元康以來艱祻繁興永嘉之際
氛厲彌昏宸極失御登遐醜裔國家之危有若綴旒賴
先后之徳宗廟之靈皇帝嗣建舊物克甄誕授欽明服
[079-35a]
膺聦哲玉質幼彰金聲夙振冢宰攝其綱百辟輔其治
四海想中興之美羣生懐來蘇之望不圖天不悔祻大
災洊臻國未忘難寇害尋興逆胡劉曜縱逸西都敢肆
犬羊陵虐天邑臣等奉表使還仍承西朝以去年十一
月不守主上幽刼復沈虜廷神噐流離再辱荒逆臣每
覽史籍觀之前載厄運之極古今未有茍在食土之毛
含氣之𩔖莫不叩心絶氣行號巷哭況臣等荷寵三世
位厠鼎司承問震惶精爽飛越且悲且惋五情無主舉
[079-35b]
哀朔垂上下泣血臣琨臣匹磾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
聞昏明迭用否泰相濟天命未改歴數有歸或多難以
固邦國或殷憂以啟聖明齊有無知之祻而小白為五
伯之長晉有驪姬之難而重耳以主諸侯社稷靡安必
將有以扶其危黔首㡬絶必將有以繼其緒伏惟陛下
𤣥徳通於神明聖姿合於兩儀應命代之期紹千載之
運夫符瑞之表天人有徴中興之兆圖䜟垂典自京畿
隕䘮九服崩離天下嚻然無所歸懐雖有夏之遘夷羿
[079-36a]
宗姬之離犬戎蔑以過之陛下撫寧江左奄有舊呉柔
服以徳伐叛以刑抗明威以懾不𩔖仗大順以肅宇内
純化既敷則率土宅心義風既暢則遐方企踵百揆時
序於上四門穆穆於下昔少康之隆夏訓以為美談宣
王之興周詩以為休詠況茂勲格于皇天清輝光于四
海蒼生顒然莫不欣戴聲教所加碩為臣妾者哉且宣
皇之𦙍唯有陛下億兆攸歸曽無與二天祚大晋必將
有主主晋祀者非陛下而誰是以邇無異言逺無異望
[079-36b]
謳歌者無不吟詠徽猷獄訟者無不思惟聖徳天地之
際既交華裔之情允洽一角之獸連理之木以為休徴
者盖有百數冠帯之倫要荒之衆不謀而同辭者動以
萬計是以臣等敢考天地之心因函夏之趣昧死以上
尊號願陛下存舜禹至公之情狹巢由抗矯之節以社
稷為務不以小行為先以黔首為憂不以克讓為事上
以慰宗廟乃顧之懐下以釋溥天傾首之望則所謂生
繁華於枯荑育豐肌於朽骨神人獲安無不幸甚臣琨
[079-37a]
臣匹磾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又聞尊位不可久虛萬
機不可久曠虛之一日則尊位以殆曠之浹辰則萬機
以亂方今鍾百王之季當陽九之會狡寇窺窬伺國瑕
隙齊人波蕩無所繫心安可以廢而不恤哉陛下雖欲
逡廵其若宗廟何其若百姓何昔恵公虜秦晋國震駭
吕郤之謀欲立子圉外以絶敵人之志内以固闔境之
情故曰䘮君有君羣臣輯穆好我者勸惡我者懼前事
之不忘後代之元龜也陛下明並日月無幽不燭深謀
[079-37b]
逺慮出自胷懐不勝犬馬憂國之情遲覩人神開泰之
路是以陳其乃誠布之執事臣等各忝守方任職在遐
外不得陪列闕庭共觀盛禮踊躍之懐南望罔極
元帝初作相引熊逺為主簿時傳北陵被發帝將舉哀
逺上疏曰園陵既不親行承傳言之者未可為定且園
陵非一而直言侵犯逺近吊問答之宜當有主謂應更
遣使攝河南尹按行得審問然後可發哀即宜命將至
洛脩復園陵討除逆𩔖昔宋殺無畏莊王奮袂而起衣
[079-38a]
冠相追於道軍成宋城之下況此酷辱之大耻臣子奔
馳之日夫脩園陵至孝也討逆叛至順也救社稷至義
也卹遺黎至仁也若脩此四道則天下響應無思不服
矣昔項羽殺義帝以為罪漢祖哭之以為義劉項存亡
在此一舉羣賊豺狼弱於徃日惡逆之甚重於丘山大
晋受命未改於上兆庻謳吟思徳於下今順天下之心
命貔貅之士鳴檄前驅大軍後至威風赫然聲振朔野
則上副西土義士之情下允海内延頸之望矣
[079-38b]
元帝使人齎印板進張駿為大將軍自是每歳使命不
絶後駿遣叅軍麴䕶上疏曰東西隔塞踰歴年載夙承
聖徳心繫本朝而江呉寂蔑餘波莫及雖肆力脩塗同
盟靡恤奉詔之日悲喜交并天恩光被褒崇輝渥即以
臣為大將軍都督陜西雍秦涼州諸軍事休振寵赫萬
里懐戴嘉命顯至銜感屏營伏惟陛下天挺岐嶷堂搆
晋室遭家不造播幸呉楚宗廟有黍離之哀園陵有殄
廢之痛普天咨嗟含氣悲傷臣專命一方職在斧鉞遐
[079-39a]
域僻陋勢極秦隴勒雄既死人懐反正謂季龍李期之
命曽不崇朝而皆纂繼凶逆䲭目有年東西遼曠聲援
不接遂使桃蟲鼓翼四夷諠譁向義之徒更思背誕鈆
刀有千將之志螢燭希日月之光是以臣前章懇切欲
齊力時討而陛下雍容江表坐觀禍敗懐目前之安替
四祖之業馳檄布告徒設空文臣所以宵吟荒漠痛心
長路者也且兆庻離主漸再經世先老消落後生靡識
忠良受梟懸之罰羣凶貪縱横之利懐君戀故日月告
[079-39b]
流雖時有尚義之士畏逼首領哀歎窮廬臣聞少康中
興由於一旅光武嗣漢衆不盈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
況以荆揚慓悍臣州突騎吞噬遺羯在於掌握哉碩陛
下敷𢎞臣慮永念先績勅司空鑒征西亮等汎舟江沔
使首尾俱至也
哀帝隆和初寇逼河南太守戴施出奔冠軍將軍陳祐
告急桓温使竟陵太守鄧遐率三千人助祐并欲還都
洛陽上疏曰巴蜀既平逆胡消滅時來之會既至休泰
[079-40a]
之慶顯著而人事乖違屢䘮王略復使二賊雙起海内
崩裂河洛蕭條山陵危逼所以遐邇悲惶痛心於既徃
者也伏惟陛下禀乾坤自然之姿扳羲皇𤣥朗之徳鳯
棲外藩龍飛皇極時務陵替備徹天聽人之情偽盡知
之矣是以九域宅心幽遐企踵思佇雲羅混網四裔誠
宜逺圗廟筭大存經略光復舊亰疆理華夏使恵風陽
澤洽被八表霜威寒飇陵振無外豈不允應靈休天人
齊契今江河悠闊風馬殊邈故向義之徒覆亡相尋而
[079-40b]
建節之士猶繼踵無悔況辰極既廻衆星斯仰本源既
運枝派自遷則晋之餘黎欣皇徳之攸慿羣凶妖逆知
滅亡之無日騁思順之心鼓雷霆之勢則二豎之命不
誅而自絶矣故員通貴於無滯明哲尚於應機介如石
焉所以成務若乃海運既徙而鵬翼不舉永結根於南
垂廢神州於龍漠令五尺之童掩口而歎息夫先王經
始𤣥聖宅心畫為九州制為九服貴中區而内諸夏誠
以晷度自中霜露惟均冠冕萬國朝宗四海故也自彊
[079-41a]
胡陵暴中華蕩覆狼狽失據權幸揚越蠖屈以待龍申
之會潛蟠以俟風雲之期盖屯圮所鍾非理勝而然也
而䘮亂𬗟邈五十餘載先舊徂没後來童幼班荆輟音
積習成俗遂望絶於本邦宴安於所託眷言悼之不覺
悲歎臣雖庸劣才不周務然攝官承乏屬當重任願竭
筋骨宣力先鋒翦除荆棘驅逐豺狼自永嘉之亂播流
江表者請一切北徙以實河南資其舊業反其土宇勤
農桑之務盡三時之利導之以義齊之以禮使文武兼
[079-41b]
宣信順交暢井邑既脩綱維粗舉然後陛下建三辰之
章振旂旗之旌冕旒錫鑾朝服濟江則宇宙之内誰不
幸甚夫人情昧安難與圖始非常之事衆人所疑伏願
陛下決𤣥照之明斷常均之外責臣以興復之效委臣
以終濟之功此事既就此功既成則陛下盛勲比隆前
代周宣之詠復興當年如其不效臣之罪也褰裳赴鑊
其甘如薺
穆帝升平四年慕容暐僭位時外則王師及苻堅交侵
[079-42a]
兵革不息内則暐母亂政慕容評等貪冒政以賄成官
非才舉羣下切齒尚書左丞申紹上疏曰臣聞漢宣有
言與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乎是以特重此選
必妙盡英才莫不拔自貢士歴資内外用能仁感猛獸
恵致羣祥今者守宰或擢自匹夫兵將之間或因寵戚
藉縁時會非但無聞於州閭亦不經於朝廷又無考績
黜陟幽明貪惰為惡無刑戮之懼清勤奉法無爵賞之
勸百姓窮弊侵賕無已兵士逋迯乃相招為賊盗風頽
[079-42b]
化替莫相糾攝且吏多則政煩由來常患今之見户不
過漢之一大郡而備置百官加之新立軍號兼重有過
徃時虛假名位廢棄農業公私驅擾人無聊生宜并官
省職務勸農桑秦呉二虜僻僭一時尚能任道捐情肅
諧偽部況大燕累聖重光君臨四海而可美政或虧取
陵奸宼哉隣之有善衆之所望我之不脩彼之願也秦
呉狡猾地居形勝非唯守境而已乃有吞噬之心中州
豐實户兼二寇弓馬之勁秦晋所憚雲騎風馳國之常
[079-43a]
也而比赴敵後機兵不速濟者何也皆由賦法靡常役
之非道郡縣守宰每於差調之際無不舍越殷彊首先
貧弱行留俱窘資贍無所人懐嗟怨遂致奔亡進闕供
國之饒退離蠶農之要兵豈在多貴於用命宜嚴制軍
科務先饒復習兵教戰使偏伍有常從戎之外足營私
業父兄有陟岵之觀子弟懐孔邇之顧雖赴水火何所
不從節儉約費先王格謨去華敦朴哲后恒憲故周公
戒成王以嗇財為本漢文以皂幃變俗孝景宫人弗過
[079-43b]
千餘魏武寵賜不盈十萬薄𦵏不墳儉以率下所以割
肌膚之恵全百姓之力謹桑後宫四千有餘僮侍廝養
通兼十倍日費之重價盈萬金綺縠羅紈歳増常調戎
噐弗營奢玩是務令帑藏虚竭軍士無襜䄖之賚宰相
侯王迭以侈麗相尚風靡之化積習成俗卧薪之諭未
足甚焉宜罷浮華非要之役峻明婚姻䘮𦵏之條禁絶
奢靡浮煩之事出傾宫之女均商農之賦公卿以下以
四海為家信賞必罰綱維肅舉者温猛之首可以懸之
[079-44a]
白旗秦呉二主可以禮之歸命豈唯不復侵寇而已哉
陛下若不逺追漢宗弋綈之模近崇先帝補衣之美臣
恐頽風弊俗亦革變靡途中興之歌無以軫之絃詠又
拓宇兼并不在一城之地控制戎夷者懐之以徳今魯
陽上郡重山之外雲隂之北四百有餘而未可以羈服
塞表為平寇之基徒孤危託落令善附内駭宜攝就并
豫以臨二河通接漕轂擬之丘山重晋陽之戍増南藩
之兵戰守之備衒以千金之餌蓄力待時可一舉而滅
[079-44b]
如其䖍劉送死俟之境而斷之可令匹馬不反非唯絶
二賊闚𨵦乃是戡殄之要惟陛下覽焉暐不納
宋少帝在位多愆失范泰上封事極諫曰伏聞陛下時
在後園頗習武備鼓鞞在宫聲聞于外黷武掖庭之内
諠譁省闥之間不聞將帥之臣統御之主非徒不足以
威四夷秪生逺近之怪近者東寇紛擾皆欲伺國瑕隙
今之呉會寧過二漢闗河根本既揺于何不有如水旱
成灾役夫不息無寇而戒為費漸多河南非復國有羯
[079-45a]
虜難以理期此臣所以用忘寢食而干非其位者也陛
下踐阼委政宰臣實同髙宗諒闇之美而更親狎小人
不免近習懼非社稷至計經世之道王言如絲其出如
綸下觀而化疾於影響伏願陛下思𢎞古道式遵遺訓
從理無滯任賢勿疑如此則天下歸徳宗社惟永詩云
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天髙聽卑無幽不察興衰在人成
敗易曉未有政治於上而人亂於下者也臣䝉先朝過
遇陛下殊私實欲盡心竭誠少報萬分而惛耄已及百
[079-45b]
疾互生便為永違聖顔無復自盡之路貪及視息陳其
狂瞽陛下若能哀其所請留心覽察則臣夕殞于地無
恨九泉
 
 
 
 
 歴代名臣奏議卷七十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