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歷代名臣奏議 > 歷代名臣奏議 卷五十二
[052-1a]
欽定四庫全書
 厯代名臣奏議卷五十二
           明 楊士奇等 撰
  治道
宋孝宗時樞宻院檢詳文字兼檢正李椿上奏曰臣竊
謂國家天下大事有二餘皆細務也何謂大事國之本
與國之勢而已耳何謂國之本民是也何謂國之勢兵
是也民貴乎富庶兵貴乎精彊民富兵彊則本立勢張
[052-1b]
國家寧矣今也未然州縣之間多方擾民而致貧困流
為盜賊所在之獄充滿盜賊之發也十不獲一今以巳
獲之盜計之不知未獲之盜幾何人也江東西湖南北
二廣京西兩淮州縣獄罕有無盜者州縣以為常事朝
廷之上無由悉知故亦未以為憂臣實憂之仰惟陛下
愛民如赤子詔令數下未嘗不以民為意也而民困如
此未聞有實恵及民者況陛下聽言不倦豈逺近之臣
未有以民困盜多為陛下言者耶惟復有司以事不切
[052-2a]
巳姑且任之耶臣又甚憂之江上諸軍素稱精勇百戰
之士老且去矣新募之軍未諳大敵唯軍中子弟熟見
父兄軍律最宜收刺而以揀汰老疾盡隨父兄離軍又
亦未免失所重以數易大將號令不一軍士多貧有饑
寒之患新人無藉罕有自固之心主將既不為久計軍
情觀望何以歸服上下既皆茍且緩急何所倚仗此國
家大計臣又實憂之臣願陛下委宰執大臣講論富民
彊兵之要遴選監司守臣省其科率寛其徭役凡所以
[052-2b]
有擾于民無益於國者悉蠲除之仍下諸路監司守臣
令各條具本路本州可以減省官吏及可寛民力事件㑹
計一路一州所省減財糓數將下户和預買及折科
加耗之類指數裁減將減汰不釐務官計其一任所請
願給官田者準給之以寛州縣之力今後應減汰人更
不離軍庶幾州縣之間可以支吾不致横斂使民漸有
富庶之期而免困窮之患自不為盜而國本立矣至于
選擇大將想皆陛下親擢臣願陛下既知其可任則久
[052-3a]
任之既知其可委則專委之委之既專則不致懐疑而
不盡心任之既久則不為茍且而士卒馴服如此則得
心腹之將任陛下之事其軍中應揀汰之人有子弟家
累者雖應揀汰減半請受更不離軍收其子弟充軍不
須拘以等仗唯取事藝精彊俾子父相親得其死力以
備緩急之用則兵彊可必而國勢張矣天下之事無大
於此二者惟陛下留意焉
椿為吏部侍郎又奏曰臣嘗謂易之為書言君臣之義
[052-3b]
深切著眀者也剛健者君之徳柔順者臣之道剛柔隂
陽又以别君子小人之分也凡九居五六居二謂之當
位剛柔之正也而六十四卦九居五六居二者十六六
居五九居二者十六考其辭則九居五六居二者少利
六居五九居二者多吉何哉葢聖人之戒也君徳剛健
其用貴乎柔中臣道柔順其用貴乎剛中也臣謹以臨
遯二卦眀之臨剛浸而長將泰之時也先儒以謂臨民
之義上臨下也九二之辭曰咸臨吉无不利象曰未順
[052-4a]
命也順上之命臣之義也而未順命者非不順命也姑
未耳未者有所待也臨者二陽之卦咸者三陽之卦得
三陽下交君子道長則初應四二應五則成咸矣茍不
知此而及民失臨之義失泰之時尚何吉无不利哉唯
六五柔中不居其知而能用二之剛中而任之不責其
遽以順命故曰知臨大君之宜言行中之謂也故大象
曰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此五能任二不責其
應二能任責不遽應五志在咸感唯保其民所以兼美
[052-4b]
之也其或剥民以奉上也為辭而圗進用者乃變屯者
也豈識咸臨之義哉遯小浸而長將否之時也彖曰小
利貞浸而長也不言柔不與其長也六二之辭曰執之
用黄牛之革莫之勝說象曰固志也葢六二當位得君
志於固位者也執如牛革牢不可破伏兊在下言莫能
盡故居中而不言中居正而不言正不言利吉无咎唯
此一爻獨不言遯聖人之意可見矣九五當位所賴三
剛為助二隂尚微正其志而不與其進故曰嘉遯正吉
[052-5a]
以正志也然則不免乎遯者遇時者也君子小人之分
可不察哉柔中剛中之戒豈不切哉仰惟陛下剛健中
正聰眀神武不居其知虚已受人深得知臨咸感之義
適當剛長將泰之運臣愚慮内外之臣或有志在咸臨
而未即順命者或有志在固位而莫之勝說者臣願陛
下悉以易察之使君子小人各得其所將見天地交而
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天下幸甚伏乞睿照
椿又奏曰臣竊嘗謂國家天下譬之一身君為元首在
[052-5b]
上臣為腹體在下故有為腹心之臣有股肱之臣有為
手足爪牙之臣有耳目口舌之臣如人之身腹心思慮
股肱運動手足舉行爪牙爬囓口舌吐吞耳目觀聽共
扶元首一身康强無適不可茍或委視聽於手足責舉
行於口舌用吞吐於耳目運思慮於股肱其可乎故聖
人之易經推八卦之象則曰乾為君為首坤為臣為腹
六子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故
曰近取諸身也體乾之君任用臣子各有攸當如保一
[052-6a]
身則盡善矣自古人君興致太平莫不用此道也仰惟
陛下聖學髙眀洞照萬方乾剛獨斷躬攬百為閱武修
文孜孜不倦欽恤庶獄愛養斯民捜求實才深厭虚文
恭儉勤誠髙出千古宜乎國富兵彊賢能在職所謀皆
遂而每聞陛下有乏才之歎治道未進恢圗之志未遂
何哉蓋出令未詳故數改易用人輕易故罕始終命令
數改則人不信令人無始終則舉無成事陛下深居九
重盡攬天下之務百僚逸豫仰成聖躬焦勞於上百臣
[052-6b]
觀望於下號令一出或未允衆議則曰出于上意差除
命下或未厭輿情則曰命由中出大臣不敢執後省不
敢繳臺諫不敢言上下相徇髙爵厚祿固位冐寵俯為
身謀則得計矣於國家安危之計其誰念之可謂上下
俱失治道不進職此之由也臣愚願陛下觀易經之㫖
察取身之喻使腹心股肱手足耳目口舌之臣各盡其
道守其職陛下體乾之剛健委任臣子責以成功進忠
良之士斥䛕佞之人有功者賞有罪者罰持一定之論
[052-7a]
為久長之計如是而治道不進績用弗成臣不信也小
臣狂瞽之言惟陛下裁擇
椿除太平州陛辭又奏曰臣日者入對便殿獲覲清光
伏蒙聖慈以臣樸直難得特賜玉音奬諭臣無任感恩
戴徳榮幸激切之至臣誤荷異知如此糜捐不足以圗
報萬分今當逺去闕廷不復再瞻天日之表豈敢忘憂
國之心茍有所見不以告君父而含恨入地是臣負陛
下特達之知不忠之甚矣臣有管見别具劄子奏陳伏
[052-7b]
望聖慈特賜采覽
 一振紀綱 臣嘗聞元魏之時張彝之子仲瑀上書
  求朘削選格排抑武人羽林虎賁相率直造張彞
  之第曵彝堂下極意捶辱投之火中再宿而死時
  收兇强者八人斬之大赦以安之仍令武官入選
  識者知魏之將亂矣髙歡因此傾家貲以結客或
  問其故曰朝廷懼其亂而不問為政若此事可知
  也竊見近有揀充軍頭司等子羣集作閙在都城
[052-8a]
  内外公然毆打居民强取錢物街市驚惶奔走駭
  亂雖送所司其統轄之司不聞行遣又聞先是有
  軍人因與寺僧争小兒遂羣往毆擊破壊其寺亦
  不聞盡法行遣軍政如此今降人散居内外豈無
  髙歡之徒生不逞之心耶朝廷晏然不以為意臣
  實憂之臣聞太祖皇帝以川班數百人陳訴乞援
  諸班給賜太祖皇帝悉誅之豈務多殺誅其不服
  之心耳葢軍法不如是不立也且揀等子其來已
[052-8b]
  久數十人身充禁衞敢肆兇悖如此方且付之刑
  寺以議其罪僅加移配而已人豈知畏是用姑息
  之政姑息奚可振紀綱耶今敵國尚彊大讎未報
  山陵未復盜賊未弭陛下焦勞以圗治道紀綱如
  是何以上副聖心臣願陛下責大臣留意于紀綱
  已往之事固難追改而所轄之司不應置而不問
  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臣願陛下以艱難圗治未
[052-9a]
  可以至治忘憂天下幸甚
 二嚴階級之法 臣伏覩太祖皇帝剏立軍制階級
  之法髙出前古萬世不可易者也有司遵行固亦
  有年矣臣竊聞近來軍中在上者務為姑息在下
  者往往陵慢階級之法漸成虚文臣嘗詢訪頗得
  其由葢緣邏者恣横自號鋪土又曰鋪吐或受囑
  託或干求兵將官稍不如意則捃摘細事逓相唱
  說以恐動之又或不滿則撰造事端宻申有司故
[052-9b]
  軍中莫不畏之以至兵將官不敢決罰軍兵大將
  不敢治將佐軍中不畏軍法而畏鋪吐豈立階級
  法之意耶臣聞古者命將則曰閫外之事將軍制
  之大將能制諸軍之命故戰士畏主將而不畏强
  敵者有節制故也今軍政如此臣所以為國家憂
  之臣願陛下出自宸斷嚴階級之法戢邏者之弊
  使軍中紀律整肅此實國之大事望留聖慮
 三臺諫風聞言事 臣竊見臺諫官許風聞言事者
[052-10a]
  葢内外官吏至衆四方萬里之事至多所以防壅
  蔽也然則其言事於臺諫之官者非有所怨憎則
  必兇險之徒既不敢公言之故多錄事目以納臺
  諫謂之短卷其來久矣故臺諫章疏凡施行之間
  則必曰臣寮上言不顯姓名者亦庶幾無所顧忌
  敢盡言而不𨼆也然後四方之事官吏之衆悉無
  壅蔽皆得上達者惟許其風聞故爾然則持短卷
  而謁臺諫官者決非忠厚之士若悉斷絶則亦無
[052-10b]
  所聞矣在聽其言者審之得其實然後上章則無
  所失矣近聞言事官以言事去職其納短卷者罪
  至徒配足以革告訐之風為監司帥守者莫不稱
  快而服陛下聖眀察見萬里之外至于形於歌頌
  者甚盛舉也臣愚慮四方萬里監司郡守其間有
  貪婪害物不卹國事得以自恣無所忌憚者不得
  聞於上矣有失國家置耳目官之本意臣願陛下
  令臺諫官今後凡受告人罪犯事目言人重罪如
[052-11a]
  未見端的且委官體究俟得其實然後奏彈如出
  虚妄則坐告人如是則既足以戢告訐誕妄之人
  亦使四方萬里官吏有所畏憚不敢恣縱如臣言
  可采即乞别作聖㫖下有司施行
 四設險 臣嘗論六合東闗等處為必守之計有未
  盡事理須至再具奏聞六合據滁河湍流之上有
  瓦梁堰若衆寡不敵則塞瓦梁口真滁之間悉為
  水渰雖不戰而可保事定之後水淤田疇將有倍
[052-11b]
  收之利東闗去巢縣不逺臣面蒙聖諭巢縣已築
  城臣竊見巢縣在水之北敬亭山路至險易為守
  把敵人決不敢取路若取南路平衍之地則可徑
  至然其地偏僻非敵之所欲呉所以守東闗者東
  闗透大路不逺兩山隔水相對水北之山突兀一
  峯使人守之固難攻擊吳又於水北闗灣澳與河
  相通可以容舟中築堤岸以出兵堤岸之西又築
  一塢此所謂濡須者利則出戰不利則閉塢此呉
[052-12a]
  之得策也臣愚所見謂宜東闗不可不措置孫呉
  屯兵于無為而守東闗今若更増一軍在無為東
  以援東闗北以援舒城尤為利便臣願陛下宻諭
  郭綱選擇統制官充采石水軍就往措置不必大
  段彰露也
 五論兩淮必守之地 臣嘗論兩淮有必可守而不
  可不守之地其六合東闗巢湖皆臣親曽經行相
  視及考驗古今已然之事事理無疑臣不敢以因
[052-12b]
  求去姑為藉手冐浼聖聽況今軍籍中老舊北人
  無幾多是南方不經戰陣之人若使平地與敵騎
  相拒難取必勝萬一蹉跌則兵威頓挫矣向張俊
  楊存中劉錡以三大軍皆百戰之士猶不敢於廬
  州以北見陣各退軍至柘臯使敵人越東山口之
  險方與之戰敵人慮險阻在後故敗而走諸軍有
  追至濠梁者反為其所敗葢地勢之不同也今諸
  軍雖多南人未習野戰若使之在舟船之上乃其
[052-13a]
  所長以我之所長當彼之所短所謂立於不敗之
  地可保萬全者也臣願國家以守為先務恢復之
  舉須有機㑹圗之未晚六合髙郵東闗皆是以水
  為固又可以出保江上伏望陛下毋忽臣言特留
  聖慮
 六薦劉藩楊獬王藺顔敏行 臣竊見前監察御史
  劉藩本貫冀州事親至孝居官有稱嘗作繁難知
  縣不勞而治忠賢有守決不負國臣嘗入状薦之
[052-13b]
  於侍御史宋延祖後聞延祖薦於陛下擢在憲臺
  未幾而以母憂去職臣諒惟陛下必知其為人矣
  今將服闋伏望聖慈下有司檢舉收召必能為國
  分憂臣竊見新知永州楊獬博學能文蚤登科第
  居官有守所至著稱厯繁難縣及知軍壘率皆稱
  治民有去思其為人眀敏有斷不畏强禦永州小
  郡未足以展所藴伏望陛下擢之要路必有過人
  之績臣竊見武學諭王藺剛方自立不随流俗有
[052-14a]
  識有文知時知幾有憂國之誠無茍佞之態生長
  淮甸深識邊民之情當今有用之實材也願陛下
  擢之清要必有可觀臣竊見知横州顔敏行將家
  子也曽為潭州攸縣巡檢捕羣宼親臨矢石以破
  賊帥司曽令管轄軍馬頗有統御之材頃因大臣
  論薦遂蒙朝廷擢為路分兵官近因廣西諸司辟
  置為郡亦有治稱人材難得今逺守瘴癘之地誠
  為可惜使之統軍或為北邊之郡乃稱其材臣伏
[052-14b]
  望陛下特賜錄用必能稱職
唐仲友上奏曰臣聞人主之道清源正本而不從事於
末流是以所操彌約而所事彌大所治彌近而所及彌
逺臣嘗質諸經訓深探治道之原本竊以為成治功在
善風俗善風俗在行直道行直道在去私心箕子之書
曰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
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
反無側王道正直㑹其有極歸其有極言私心去而直
[052-15a]
道行也繼之曰皇極之敷言是彝是訓于帝其訓凡厥
庶民極之敷言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言直道建而
風俗善也終之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言風俗
善而治功成也葢私欲公議在方寸間如衡之首尾此
重則彼輕如田之苗莠彼消則此長好惡一出於作偏
黨反側一萌於中決擇差於毫釐而天下之從風而靡
者已不勝其衆治道亦從而隳深可畏哉臣仰惟陛下
紹累聖之休緒纂太上之丕業宸心孜孜夙夜勵精以
[052-15b]
求治功之成葢無所不用其至是宜中外丕應以承休
徳然而十年于此僅克小康而未能卓然逺追隆古之
盛臣嘗推原其故則搢紳之列奉法循理者雖衆而誕
謾茍且之責尚煩於司敗里閭之間利仁樂義者豈無
而姦宄詐偽之罪日干於刑書未見聖人在上而風俗
之難善如今日者也明詔屢下豈不丁寧懇切而美意
未孚臣竊惑之意者直道之有未盡行歟且大公至正
之道人心同然不為智有而愚亡亦非昔多而今寡豈
[052-16a]
直道可行於古而不可行於今哉子曰斯民也三代之
所以直道而行也言民無淳漓道有興廢人君亦當求
諸已而已臣觀自古直道之行本於正心誠意之間顯
於舉賢放佞之際故益之戒舜先以儆戒無虞㒺失法
度㒺遊于逸罔滛于樂繼以任賢勿貳去邪勿疑仲虺
之告湯先以不邇聲色不殖貨利繼以徳懋懋官功懋
懋賞此古之賢臣所諄諄於聖君而聖君不以既知既
能而滿假怠忽者也陛下勤勞萬幾清静寡欲正心誠
[052-16b]
意之道固所躬行剛眀果斷綜覈名實舉賢放佞之道
亦所洞曉然區區微臣猶欲以古人之望其君者事陛
下惟聖意察臣愚忠少加淵慮防私欲如禦宼仇存公
道如䕶元氣内而察諸存心之初勿使一毫或出於嗜
好之私而非先王之法度外而察諸用人之際勿使一
職獨出於左右之譽而拂天下之公議儻有則斷而去
之既去則敬而守之此心既存此誠既著直道猶有不
如三代之隆臣不信也詩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
[052-17a]
所履小人所視惟陛下念之
仲友又奏曰臣仰惟陛下紹太上興復之基念中原陷
溺之苦憂勤宵旰于兹十年聖意未嘗一日不在於恢
復也荷付託之重既不可畏憚而自怠圖艱難之業又
不可果敢而欲速然則建一定之規收萬全之效在陛
下先審其本末而已曷謂本治安是也曷謂末富彊是
也安者必富富而不安其富易貧治者必彊彊而不治
其彊易弱此本末之所由分人君之用心不可以不審
[052-17b]
也用心於其本則所進者皆道徳仁義之士所行者皆
保民治國之術其初若無可喜之迹其終乃有不可勝
計之功用心於其末則所任者皆權謀功利之臣所謀
者皆攻戰聚斂之事其初似有目前之利其終乃有不
可勝救之弊自古人君以此二端而有成敗安危治亂
榮辱之異其迹皆可考臣不暇縷數請以唐之三君為
陛下畧言之明皇開元之際幾致太平末年乃有天寶
之亂徳宗建中之初有貞觀之風未幾而有奉天之難
[052-18a]
憲宗十餘年間唐之威令幾於復振而亦不克其終彼
皆一君之身而治忽若此相反非其材智之殊特以用
心之異爾方明皇之勵精政事徳宗之罷還貢獻憲宗
欲庶幾二祖之道徳風烈是三君之心在於治安則有
姚崇宋璟楊綰崔祐甫杜黄裳李絳之儔相與謀謨所
言所行無非納忠直逺讒佞修已任賢節用愛人之事
是以三君進其徳天下蒙其澤中興之業所由以成及
明皇侈心一動徳宗連年用師憲宗欲積財以復河湟
[052-18b]
隴右是三君之心在於富彊則有李林甫楊國忠盧把
趙賛皇甫鏄程异之徒相與迎合所言所行無非闢土
地充府庫剝下附上勦民怒衆之事是以三君受其欺
天下被其毒已成之功所由以壊載在信史最前事之
可為鑒戒者也陛下天資髙明灼知此理臣言固已為
贅然臣猶有私憂過計者竊觀比年以來朝廷之用人
先才力而後學術郡邑之布政急催科而緩撫字駸駸
乎戰國秦漢之風而於三代之遺意祖宗之家法若不
[052-19a]
能無異者此臣所以不能自己於言也臣愚無知竊惟
中興大業可以道勝非可以智求可以徳致非可以力
取伏望陛下逺師三代近法祖宗進用道誼之言抑退
功利之說專講治安之策不急富彊之計使徳澤流洽
政教脩眀下慰人心上當天意然後總帥天下之賢俊
以舉順應之師臣見其摧枯拉朽之易爾不然臣恐功
利之說得以熒惑聖聽小人藉此而進非徒無益而又
害之則中興之期或非臣所敢知也臣愚不識大體惟
[052-19b]
陛下裁赦
仲友又奏曰臣聞崇儒納諫人主之大利而小人之所
甚不利也自古聞以不用儒削未聞以用儒亂聞以不
聽諫亡未聞以聽諫危葢法先王隆禮義謹乎臣子而
致貴其上莫若儒明是非辨邪正察乎幾微而消於未
然莫若諫儒用諫行則國家之根本强固人主之耳目
聰眀彼小人方無所容而何利於此哉故必扇為邪說
以上惑主聽下沮清議儒者固無非之可指諫者固無
[052-20a]
罪之可名也然儒者必談王道其論似迂濶諫者必進
苦言其迹似矯激小人欲塗人主之聰眀蹷國家之根
本未有不以此藉口者也訑訑之聲音顔色拒人於千
里之外士止於千里之外而況迂濶矯激之說乎臣仰
惟陛下降意儒術虚懐諫諍前古帝王葢未有先之者
一時士大夫亦宜知以儒雅忠讜為先然臣復至輦轂
已幾二年每聆搢紳之論咸曰毋談王道時將以汝為
迂濶毋進苦言時將以汝為矯激臣始聞而駭之以為
[052-20b]
聖明之時安得斯言至士大夫之間安知不有真儒忠
諫聞此而退蔵非朝廷之福也然以臣所親聞質之則
二說決不出於陛下之聖意臣之先臣某仕宦三十年
不離校官晩蒙陛下擢寘風憲不愛軀命空臆盡言正
世俗所謂迂濶矯激者也然而每一進見必蒙陛下温
言俯接烏臺章奏十可其九最後論疏雖未即行不踰
數月亦已追用此先臣所以抱病危惙猶惓惓於效忠
也然則今日搢紳之議其不出於陛下之聖意必矣然
[052-21a]
而邪說已熾人心已揺非如臣輩世受國恩不能無疑
陛下欲決天下之疑使真儒忠諫不憚於進是非號令
刑罰之所能及亦修其在我而已臣愚無識竊觀比年
經筵之講讀頗稀臺諫之論列罕用妄意邪說之所自
起或由於此伏望陛下數御經筵而精其選優容臺諫
而聽其言誠意既孚羣疑自判使儒者願立於朝諫者
不愛其死實宗社之福生靈之幸豈惟微臣之幸
仲友又奏曰臣聞賢聖之言垂訓萬世遵之未有不成
[052-21b]
違之未有不敗召公之告武王曰不作無益害有益功
乃成孔子之荅子夏曰毋見小利則大事必成此經傳
之眀訓圗大業者不可不知也臣仰惟陛下夙夜勤勞
思復祖宗之洪業聖意固在於立事功也然臣觀比年
建議興事之臣鮮為經久逺大之謀易言輕舉數為數
改尚多作無益而見小利者是故發運無益於財而害
民屯田無益於食而害兵見増租之小利則根括沙田
見商賈之小利則議變鹽法此四者未覩一毫之利而
[052-22a]
有不可勝言之害其他若淮之鐵錢處之銅冶諸郡之
甲胄版曹之楮幣徒作而無益利小而害大者又未易
以悉數也且當聖主有為之時而有司救過不給將何
以共成大功仰稱徳意臣嘗察之其間託公營私假塗
求進者誠多有矣然亦豈無持區區之心欲為國家興
利者葢其所見止於小者近者故不能權其輕重以務
求其逺者大者耳臣聞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故國家之
益莫大於益民國家之利莫大於利民在易益以興利
[052-22b]
其象曰損上益下民說無疆益民乃所以自益利民乃
所以自利也漢武帝士馬彊盛窮追逺討葢文景務在
養民之餘力宣帝推亡固存單于慕義葢昭帝與民休
息之成效今之議求益謀利而不本之於民此所以害
有益而妨大事也臣愚竊謂勸農治兵具有成憲生聚
教訓本無竒策陛下推至誠於上有司奉成法於下雖
不多為紛更日積月累為益甚大若百姓滋殖則無求
不獲無為不成較之輕為數變卒無所利得失甚明惟
[052-23a]
陛下留神詳擇天下幸甚
薛季宣上奏曰臣聞禮繁則亂易簡而天下之理得有
虞之世中外之官二十有二人兵刑共貫樂教為一帝
舜無為而治用此道也臣切恠近世治不及古自朝廷
至于郡縣皇皇財用弊弊焉常患其不給百姓朘肌及
髓而日以益甚雖有卓犖之士遇有為之主得時得位
其所施設終無以救其萬分詳求其故則冗官冗兵二
事實有以困之也九卿之設古六官之任也自漢政歸
[052-23b]
臺閣則有尚書六部唐明皇始置内諸司使百官用皆
失職至今官中都者遂為養賢之地設官雖多有職葢
寡公移囘復祇為文具百度為之隳廢人士得以循黙
間者雖省員闕而其官寺仍存置吏之員滯事之患無
異於前諸路帥臣古州牧之官也國朝以來置轉運使
副判官有提㸃刑獄有提舉常平茶鹽又有總領市舶
坑冶茶馬諸司屯駐之軍又别置都統制大抵牧伯之
任分為五六而州之知通縣之令佐不相統臨權均勢
[052-24a]
敵一彼一此各行其意民無適從為害滋甚臣之所謂
冗官者此也廂軍之置即唐分鎮之兵是也周世宗及
我太祖皇帝増置禁旅則今之禁衞與諸州之禁兵是
也神宗皇帝立將兵之法今之帥藩係將禁軍是也太
上皇帝收諸將麾下作三衙御前諸軍今之大軍是也
四者之外復有手軍役兵今惟大軍可供戰伐之用
將兵而下廢為皂𨽻之役官吏占破無幾則竄名廣破
賣工私役者衆適足以為汚吏之資游手之多無法之
[052-24b]
久干䦨狂歗之事因之而生比雖少加簡閱繩以軍政
人情玩習猶無益也臣之所謂冗兵者此也惟今法度
之弊臣所知者莫此為大且天施地産之物其出有限
所養者衆適用者寡則人才安能不混兵刄安得不刓
財賦安得不匱而國欲安强得乎夫事簡則易知易知
則易從職任專軍政修則上皆任事之臣下皆可用之
兵濫吹者無所容而政猶有未行古無是道陛下必欲
仍今日之文弊以圖天下治理非臣所知必欲政修而
[052-25a]
事舉財豐而兵振則非更絃易調不可也夫事為之有
道則人不驚而必辦咈於人情則取衆怒而無所成顧
陛下處之如何毋憚其難而重改作也伏願髙聽逺覽
詢諸二三大臣詳議而力行之光武併省郡縣百官職
員而漢道中興周世宗汰斥老弱増壮禁卒而王室始
振皆後事之師也與其張無職之官而紊政養無用之
兵而虚驕蠧國人情不卹固當圖之況為之有道將不
至此乎惟陛下留神采擇
[052-25b]
趙汝愚論左右潛窺聖意宻預政機疏曰臣仰惟陛下
天縱生知聖徳隆備以奉天則致敬以事親則致孝以
接下則有禮以撫民則有恩雖至尊至貴而内不為聲
色之奉宫館之華外不為馳騁之娯遊觀之樂以至賞
諫臣以開忠讜之路戒近臣以盡獻納之規發積蔵以
賑饑窮捐内帑以代租賦凡古之賢君所謂髙世之行
者在陛下固已兼脩而並舉安行而優踐之矣猗歟盛
哉夫行帝道而帝行王道而王譬如春種則秋穫未有
[052-26a]
久行而不至者也然而陛下行之積二十年何乃星緯
失行於上水旱洊興於下官吏媮薄民用困窮將帥非
材士以愁怨忠臣志士朝夕懐憂夫豈陛下所以修諸
身者為有未至耶特以所任非其人所繇非其道深負陛
下有為之志此微臣孤憤所激所以不避衆怨而思得
一鳴於陛下之前也臣竊惟陛下方養徳潛藩之時盖
目覩秦檜專權之事陛下博通今古不無懲艾之心逮
至即位之初首下求言之詔收召故老布在朝廷亦惟
[052-26b]
復古之期謂可旦暮而致卒之因循嵗月弗克有成陛
下又慮世有遺才陸沈未用故或取諸任子或選自武
臣擺脫拘攣推誠委任然亦未聞報徳秖有孤恩陛下
求材之道既周而圖任之功莫遂臣伏思陛下聖心於
此盖不知其所託矣於是將以兼聽為美而或來膚受
之言以分任為功而適啓多門之弊遂至左右潛窺聖
意宻預政機假陛下之威靈為大臣之輕重故弱者依
違而聽命事有不可而莫敢與之爭黠者締合以養交
[052-27a]
口雖不言而實行其意陛下雖能不假之權而權實歸
之矣此天下之事所以流弊至此雖聖明在上亦不得
而盡知之也夫人主深居九重盖與羣下相逺雖云執
權在已猶須取信於人彼信之者是為腹心聽之者便
為耳目初不在乎位之髙下人之能否凡聖意之所嚮
皆是權之所歸彼大臣持禄養交不顧國家利害固已
不容誅責若夫能使陛下之大臣甘心俯首一至于此
者安得不深懲而力救之也臣愚伏願陛下上謹天戒
[052-27b]
下順人情務解絃而更張先清源而正本庶幾真材獲
用宿弊頓除感召至和導迎景貺實宗社生靈之幸
汝愚又論治效遲速疏曰臣伏見陛下踐阼之初登用
賢俊容受直言講求治道惟恐不及天下之人皆以為
英主不世出莫不延頸企踵以望太平當是之時陛下
聖謨經逺豈不謂内修政事外復境土不數年間可以
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蓋不待如是之久也今陛下宵衣
旰食苦心勞思十有五年而治不加進豈天下之事終
[052-28a]
不可為歟將所由者未得其道歟何為力甚勤而收功
甚逺也臣愚欲望陛下萬㡬餘暇夷考古先帝王所以
致理之術而深求其故有不合者益解而更張之庶幾
乎不逺復之義不然時難得而易失臣誠深為明主惜
也惟陛下留神幸甚
汝愚又乞與大臣建久安之策疏曰臣一介寒逺陛下
不以其愚不肖俾承乏于州縣服勤踐職首尾五年竭
其駑馬之智最於民間利病耳聞目覩頗得其實輙試
[052-28b]
陳其大要惟明主擇焉臣仰惟陛下恭儉本於天性仁
厚發於至誠即位以來無非以節用愛人為事是宜下
天上施家給人足仰承陛下憂勤之志而比嵗州縣事
力單弱財竭於上民困於下法令廢格巧偽實繁盜賊
滋多刑辟者衆良由賦役繁重風俗茍媮官太冗而職
務不修兵雖多而法制不立士無定志民有幸心委靡
陵夷可為深慮臣謂當此之際正宜君臣同體内外一
心兼天下之謀合天下之智汲汲然皇皇然如救焚拯
[052-29a]
溺猶恐不逮而上下循黙處之恬然積習成風寖不自
覺尚賴聖徳昭格年榖屢豐屈已和戎境外無事誠恐
一旦疆埸有變不幸水旱繼興如人病羸豈任寒暑臣
每觀士大夫羣居竊議孰非憂國愛君亦恐獻替之間
不無蔽欺之說指陳彊富疑誤聖明誠不可不早辨也
伏望陛下念祖宗剏業之艱難顧子孫持守之不易日
與二三大臣思所以建久安之策成億萬年不拔之基
宗社幸甚生靈幸甚
[052-29b]
汝愚又論治體及蜀風俗疏曰臣今月初四日準尚書
省劄子奉聖㫖令臣將的實被火人户數目及已賑濟
支過錢米開具聞奏至十三日準尚書省劄子備坐臣
僚劄子奏竊聞蜀帥欲撤百年之堰以從一己之規模
民情易揺當以靜治好作為者可得而恃哉當以厚化
也善惡太明則無所措矣奉聖㫖令臣審度經久利害
及具改作因依費用錢物聞奏臣已遵依聖訓逐一開
具奏聞訖伏念臣資禀素輕識見尤陋既無以鎮服浮
[052-30a]
議又無以取信士友招致物論萃於臣身臣惶懼震懾
罪當萬死仰蒙陛下聖徳全度未忍即賜誅責令臣供
具本末臣感戴聖恩尤極兢戰臣自惟孤孑一身今邈
在萬里之外不知議者為誰用意安在臣豈敢復辨論
曲直謹已别具劄子陳乞宫觀差遣外唯是今來臣寮
所奏事理其間有實關朝廷治體者臣世蒙恩厚茍懷
所見須至冒昧奏陳臣伏觀自漢以來固有以清淨簡
易惇厚寛博雍容而致理者然皆在兵革初定之後蓋
[052-30b]
緣人厭久亂欲相安於無事故明君賢相亦因時而致
化如漢曹參之輔恵帝本朝真宗皇帝之用王旦是也
是時民俗醇厚中外泰和公卿大夫至口不言人過還
淳反樸誠有邃古之風可謂盛矣然人情習於寬縱久
則弛玩至寶元慶厯間夏人首亂遼人乗之相視而起
朝廷一時憂懼倉猝不知所為於是簡拔忠良更張庶
政開天章給筆札以訪問天下之事人主憂勤於上羣
賢奔走於下經營數年卒以重幣結好二敵而後始定
[052-31a]
乃若西晉之時王衍之徒不貴慤勤風俗相師以清談
廢務則亂不旋踵矣今國家自渡江以來用吳蜀之力
養兵藪十萬日朘月削六十餘年如木將凋根本先病
如人既老血氣已衰有志之士懷憂竊歎凡有為國家
深謀逺計者咸謂為今之策要當如管仲之治齊勾踐
之治呉諸葛亮之治蜀君臣合謀小大畢力選賢任能
興滯補弊使兵彊國富截然成不拔之勢然後進可以
復祖宗之境土退猶不失太上中興之業也今聖主焦
[052-31b]
勞恭儉常恐不及而士大夫風俗日益媮敝以循黙為
靜厚以容悅為靖共比年以來此風尤甚今論者因事
而言又曰靜治曰厚化凡為此論議者亦已多矣其心
蓋欲日漸月漬隂移陛下剛健有為之志而成此茍且
偷安之俗是皆羣臣目前之利而非國家長久之福陛
下於聽言之際誠不可以不深察也昔崔寔作政論仲
長統稱之以為凡為人主宜寫一通置之坐側其言曰
聖人能與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變以為結繩之約可
[052-32a]
復理亂秦之緒干戚之舞足以解平城之圍以今觀之
事適相𩔖臣愚竊謂國家治道之隆替風俗之美惡所
係在此臣沗綴近臣同國休戚亦不得不因此而瀝陳
悃愊也況夫蜀之風俗皆慕文華而棄法令喜議論而
樂因循稍違其情易致讒謗自來監司帥守以去朝廷
甚逺恐有譏議不能自明往往日夕憂虞務為容忍姦
贓不敢按治法令不敢舉行然猶謗讟横生斥逐相望
臣乃不自量力輙欲奉行朝廷法令稍裁制其末流區
[052-32b]
區之誠本無他意但欲官吏稍知奉法循理則逺民得
以安業而已今臣到任一年凡所按吏不過數人而或
者謂臣善惡太明則無所措此尤非臣之所喻也昔周
康王命畢公保釐東郊作冊命曰旌别淑慝表厥宅里
彰善癉惡立之風聲齊威公問野人郭氏者曷為墟野
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惡惡而不能去是以為墟也臣觀
六經之訓諸史所載古今治亂之理莫不以賞善罰惡
為先務未聞以為戒也矧朝廷嵗下臧否之令付臣以
[052-33a]
刺舉之權臣安得而不奉行哉今蜀士大夫既不便於
臣而臣資禀戅直前此又數以職事得罪權要内外合
勢公肆中傷微臣孤蹤未知死所夫孝莫孝於曾參知
莫知於其母然未免於三至之疑況臣之愚身在絶逺
而謗者不知其幾至也伏望聖慈憐臣獨立無助仇怨
已多察臣自此號令難行無以安跡除臣一在外宫觀
或江淮一小郡差遣使後之治蜀者不至以臣為戒則
猶蜀民之幸也臣勢逺情迫不得不以情實控告於君
[052-33b]
父之前乞免以臣此章付外實荷天地父母生全之賜
臣昧死
汝愚又乞謹天戒順人情圖久安之計疏曰臣仰惟國
家稽古建法比隆三代累聖相繼取於民者有制故能
上下熙洽風俗歸厚不幸中更變亂有司困於調度始
有一時權宜之制然亦不謂因循積習逮至于今遂與
常賦無二而有司並緣苛取之數乃復加多於前日也
故陛下之赤子日朘月削垂五十年至是蓋不勝其弊
[052-34a]
矣加之近嵗以來郡縣之間用度彌廣吏之取於民者
益以無度遂致賦繁役重人去本業亡聊之民剽掠盈
道甚者十百羣聚盜弄兵於潢池尚賴陛下威靈逺加
所向綏定然臣區區之愚竊謂民力困弊至此恐未可
便謂既往之事皆微孽細𩔖為不足慮而上下恬然遂
忘後日之戒也臣比復傳聞江浙數郡已有水旱去處
又乾象示異未循軌轍天其或者仁愛陛下將使陛下
益謹天戒俯順人情思與執政大臣深圖所以久安之
[052-34b]
計若謂國家駐蹕東南規模畧定須俟平定之後復行
寛大之澤者臣聞兵以民為本其本末先後之理固自
有序若夫不量彼己之勢而務以勝人者蓋亦兵家之
所甚忌也孟子曰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若夫成功
則天也夫功之成與否繫乎天而不可知至於創業垂
統要使百世子孫為有可繼之道惟陛下留神幸甚
汝愚又乞凡事責成於有司疏曰臣聞天之所以為天
也其勢髙髙在上不言而四時行焉無為而百物生焉
[052-35a]
彼天者初亦何心於其間哉是故生以春夏而生者不
以春夏為恩殺以秋冬而殺者不以秋冬為怨蓋其一
氣之運上下充滿自然之理其順如此仰惟陛下天錫
仁智慨然思欲上齊堯舜卑視百王故法天御極而不
自以為髙稽古立制而不自以為功猶孳孳然日與天
下之士共圖治安之業建宏逺之規利無久而不興害
無小而不除宗社幸甚生靈幸甚然臣聞之以道御權
者君之體以勞任事者臣之分故君常尊於上而臣服
[052-35b]
勤於下此天下之大義也近者道路所聞一二有司裁
節之事或言亦取決於九重惟恩有所不及則怨亦將
至矣此微臣之所甚懼也臣愚伏望陛下覽荀卿好要
之說鑒虞書叢脞之戒凡事之所當為者皆責成於羣
有司而又備耳目之官重封駮之任俾謹修其職而告
于上陛下於是公聽並觀操賞罰之大柄以臨之顧何
求而不得哉然則所守甚要所濟甚博惟陛下裁擇
汝愚又乞廣聖志選羣才疏曰臣仰惟陛下臨御以來
[052-36a]
二十餘載憂勤恭儉常如一日凡天下事之利病人之
情偽陛下蓋已飽聞而熟見之矣是宜有所不為為無
不成有所不謀謀無不獲仰稱陛下規恢之意然而筭
計見效邈未可期論人才則偷惰而茍安論風俗則委
靡而不振論兵將則懦怯而無勇論民力則困弊而弗
支臣謂及今閒暇之時君臣之間朝思夕計圖囘講畫
猶恐弗及而朝廷之上乃循循然務安於無事陛下視
今日天下豈真無事者耶臣觀諸葛亮之治蜀也開誠
[052-36b]
心布公道明賞罰信號令有功當錄者雖疎必用有罪
宜誅者雖親必戮遂能以區區之蜀制服彊魏毎一出
師則中原為之震恐況我今日能兼有呉蜀之地而其
勢反困弱不能奮振如臣前所云者其故何耶臣又觀
亮出師表曰宫中府中均為一體終篇所載尤諄複於
君子小人之際誠以古今出治之道其原皆本諸此陛
下聰眀仁聖蓋所宜深留意者也臣竊聞諸道路之言
或謂陛下頗懲前日羣臣誕謾之說比年不輕於舉動
[052-37a]
所謀既多不遂稍有怠於初志夫不輕於舉動善則善
矣若稍怠於初志則何異於因噎而廢食也陛下方恢
復大業安可使此聲有聞於中外乎臣愚伏願陛下念
祖宗創業之艱難思太上中興之不易内則益厲聖志
存卧薪嘗膽之心外則精選羣材盡委任責成之道自
然不勞而功無為而治矣
太常少卿杜範言今日之病莫大於賄賂交結之風名
譽已隆者賈左右之譽以固寵宦遊未達者惟梯級之
[052-37b]
求以進身邊方帥臣黄金不用於反間而以探刺朝廷
厚賜不優於士卒而以交通勢要以致賞罰顛倒威令
慢䙝罪貶者拒命而不行棄城者巧計以求免提援兵
者召亂而肆掠當重任者怙勢而奪攘下至禁旅驕悍
難制鹽軍羣聚相剽刼欲望陛下毋以小恩廢大誼毋
以私情撓公法嚴制宫掖不使片言得以入於閫禁約
閹宦不使讒諂得以售其姦
應孟明為詳定一司敇令所刪定官輪對首論南北通
[052-38a]
好疆埸無虞當選將練兵常如大敵之在境而可以一
日忽乎貪殘苛酷之吏未去吾民得無不安其生者乎
賢士匿於下僚忠言壅於上聞無乃衆正之門未盡開
而兼聽之意未盡孚乎君臣之間戒懼而不自恃勤勞
而不自寧進君子退小人以民隠為憂以邊陲為警則
政治自修紀綱自張矣
陳傅良對策曰臣恭惟陛下發徳音下明詔博考漢唐
已然之效下問承學之臣慊然有師古不自用之心顧
[052-38b]
臣淺陋何以稱塞抑臣聞自古建議之臣赴功之臣翊
扶治道之臣𩔖竊嘆曰不遇聖主如遇聖主當不自用
則言無難行事業無難就者臣亦稽之漢唐興王雖六
七作考論君徳鮮能全美是以規模褊迫而治效凡近
陛下寬仁神武對于三王之隆粤自紹堯所以剪除文
具脫畧邊幅嘉與羣臣洗凡而破陋以躋至治以迓宏
休甚盛甚美臣愚妄自臆度陛下之聖誠具二美何謂
二美臣觀比年有大更張有大施設造命之初慮不可
[052-39a]
奪一旦事状陳露陛下頓悟立改曾無留難天下咸曰
陛下之無我自昔所進今不知其幾何人矣其間蓋有
違詔令負任使者陛下察見情偽一予一奪動中公議
天下咸曰陛下之知人夫以無我之量知人之明於漢
唐可俯視焉而臣伏讀聖策曰朕丕承大命司牧兆人
寅畏嚴恭懼徳弗𩔖是以順考帝王之憲鋪尋載籍之
傳求其可師以濟于治蓋方慊然師古而不自用如此
則臣所謂言無難行事業無難就者捨此時尚安須耶
[052-39b]
然而十有一年于兹而治績未進于古下情猶欝公論
猶沮士大夫猶有懷不敢盡獨何歟或者陛下之所以
聖亦所以累聖徳歟不自用之心雖能形之於言未能
充之於事歟臣竊迹前事曩者創復發運經營移屯當
時廷臣亦有疏其非是者而陛下姑惟試之終於無状
今謀者有譴將命者有譴矣豈惟朝野誦九重之不吝
而服英斷哉雖陛下將自喜矣茍惟自喜是以為累何
者有去故之喜不若有圖新之憂抑臣未知來者之獻
[052-40a]
計果有以異此乎否也以臣叅之輿言揆之事情其誕
謾茍且舉是𩔖耳陛下舍彼取此而不察其適相𩔖臣
恐後之悔今亦猶今之悔昔無乃以大有為之時徒費
而為改過之日月乎夫以天子聖明春秋鼎盛何鄉不
立今且一紀厯日彌長嵗復一嵗改過不給可不為惜
乎漢元唐徳寵任羣佞不移如山遇主如此政復何恨
柰何以虛心大度過不憚改僅足以度越庸主而竟無
所施也聽言之道亦於誤者察之耳假如曩者以好邊
[052-40b]
功誤繼今言邊功者無遽聽可也反而求之愛根本可
也曩者以徼近利誤繼今言近利者無遽聽可也反而
求之識大體可也且陛下何不一思曩者誰為主張是
乎時不再來事且積廢每試不效曾未決捨已乃數悔
而頻改之豈所以圖全耶臣是以妄議陛下雖有無我
之量而累於自喜也且陛下之所尊信所寵任其果以
為皆忠實而無欺乎深謀逺慮而無敗事乎若果待之
如此臣知陛下必且舉國以授之矣今乃不然雖已尊
[052-41a]
信已寵任蓋至於論人論事之際陛下𩔖有執而不從
從而不盡者然則尚疑之歟夫尚疑其人則必既見其
情而猶待遇如故委寄如故何耶豈非聖明之意自謂
吾能知之吾能駕馭之彼雖欲為欺不可雖欲害吾治
不可姑亦縱捨而弗問乎以此自恃所患滋大何者聰
明所加豈無限極萬機之務烏能徧知陛下之所執拒
十不一二而轉移侵竊於冥冥之中殆不可勝數矣夫
未知猶可耳既已知之彼且求固凡所以自歸於君上者
[052-41b]
惟有恭順耳惟有伺候趨利耳惟有養交借譽以蓋前
愆耳陛下見其如此因置弗慮豈知面從者皆所以為
背違之地乎茍無誠慤豈足憑藉今予之事權假之嵗
月足以遂其私矣徒曰駕馭隂受其害此臣所大惑也
大抵使貪使詐惟爪牙之賤役可也股肱心膂要須忠
良用人之道百王一法不宜以洞見是非易此弗守臣
是以妄議陛下雖有知人之明而累於自恃也夫陛下
之師古豈不曰吾將不自用也然而陛下以無我之量
[052-42a]
而累於自喜以知人之明而累於自恃如臣管窺陛下
之所以師古是誠不自用耶抑名曰師古而實自用也
臣伏讀聖策曰惟七制之明后若三宗之顯王固本培
基則有務徳之君振旅治兵則有雄才之主習聞其號
亦觀厥成咸有所偏未臻于極夫樂其號而考其成患
其偏而要其極誠如所言信陛下有師古之實矣抑臣
有疑焉何也臣伏讀聖策曰若孝文之徳則罪不孥宫
不女惜露臺之費除租稅之征可謂仁矣然而恬芒刃
[052-42b]
之施釋斧斤之用惟尚寛厚其威不伸朕以孝文之文
也而能厲之以武不亦善乎臣固知陛下慕文帝之寛
仁足以富民而所闕者武功也且陛下自度所以富民
者何如文帝耶臣觀文帝以錢榖問丞相而陳平不對
謂是有司事耳非所以煩廟堂由是漢之計臣得以自
盡倉廪之吏得以氏其子孫臣不識今之所謂冢宰制
國用於左蔵之外别有南庫者何也且其辭曰經費一
領於大農而增羡弊餘之入南庫受之其名顧不甚美
[052-43a]
乎然而操制國之權與司農孰為輕重增羡者遄有遷
擢經賦辦否則莫能黜陟也厥今漕臣守臣𩔖多自營
觀此二塗意將安鄉是以比嵗經賦日耗而南庫之積
日滋大農告匱時捐數十萬緡以相補足比及奏聞慮
有徳色且均之為國用耳虚彼盈此竟何謂耶夫兵廪
如昨吏祿如昨凡嵗百須如昨而大農甚匱將安取此
陛下信以為版曹諸臣自齎以取辦乎抑甘受闕額擁
虚數坐使乏絶被誅譴乎不能為此必且為他謬巧以
[052-43b]
茍逭嵗月之責是以上不加賦而民生嗷嗷夫暴征横
斂出於朝廷則朝廷得以論列細民得以赴愬今也州
縣之賦一按故籍無秋毫加益焉而有司巧為斡旋暗
相資奉旁緣科色誅求錙銖羣臣欲論列之耶細民欲
赴愬之耶而獨無彰彰之名可以指状所以至仁在上
惻隠至矣而澤不下流是可不為寒心夫文帝以司農
理財至於寡取陛下以宰相理財至於多取臣故曰陛
下慕文帝之富民而不由其道所以評文帝者誠善矣
[052-44a]
而無益於治也臣伏讀聖策曰若孝武之功則選明將
討不服匈奴逺遁百蠻鄉風可謂盛矣然而積屍暴骨
快心胡越財賄耗而不贍干戈因以日滋朕以孝武之
武也而能本之以仁不亦善乎臣固知陛下慕孝武之
雄才足以强兵而所不取者薄於仁也且陛下選將厲
兵亦嘗用武帝故事乎臣觀武帝操縱將帥最有繩尺
一旦乃以愛故欲將貳師夫以帝之威靈寵一偏將其
誰敢議而帝也必枚卜諸將貳師最吉然後行之誠不
[052-44b]
欲以一女子之故弛廢家法抑絶廷議也今天下之兵
不屬之三衙與邊帥乎或云近者禁扈之除專閫之寄
往往由徑抑臣疏逺未知信否間亦得之防夫走卒街
談巷議以為諸將平時所以侵剋廪錢隠占伍籍貿易
稱貸以謀聚財大抵將以結交媒進身耳臣竊憤之夫
以陛下篤意戎事妙選授鉞雖大臣不得與可否尚安
有此日夜思念莫執其咎或者左右朝夕積譽之漸遊
談之久亦足以宿留宸聰而宻囘天聽耶患生所忽殆
[052-45a]
不易知陛下習聞姓名忽不以次用之當是時豈敢有
誦言論薦者乎蓋其於簡記之先借助多矣夫斷自宸
衷恩顧歸下賂入私室怨在公家凡有愛君之心誰忍
聞此況夫將帥素輕士不素附而欲望其立功靖邊不
亦難乎且武帝以私選將猶不廢公陛下以公用人奈
何不稽于衆顧得以容私耶臣故曰陛下慕孝武之强
兵誠得其所長矣而擇將之理未盡臣未見其能强兵
也臣伏讀聖策曰文者帝王之利器武者文徳之輔助
[052-45b]
也文之所加者深則武之所服者大唐之太宗實惟兼
之觀其内平禍亂外除夷狄安諸黎元各有生業史氏
所以稱其功徳兼隆由漢以來未之有者也臣又以知
陛下小漢家之偏尚而想貞觀之獨隆陛下之志豈不
大而學豈不博哉然臣據漢鑒今未能無惑而折衷諸
唐抑有四未喻焉夫陛下以古問臣臣不敢徒以古對
如陛下誠有慕於唐歟臣請言今之所以異於唐者願
陛下審擇而更張焉則豈惟如唐將有隆於唐者惟陛
[052-46a]
下所欲耳太宗諫官入閤之制非以求諫耶而陛下不
樂忤意之臣此臣之所未喻者一也太宗幕府學士之
選非以崇儒耶而陛下有輕視儒生之名此臣之所未
喻者二也太宗感魏徵之言使羣臣不存形迹陛下乃
以近名責臣下此臣之所未喻者三也太宗屈意讎臣
而不以秦府自衞陛下乃以合黨疑外庭此臣之所未
喻者四也臣非但以太宗望陛下者安敢懷所未喻而
不試陳于前曩者議除發運議遣泛使論思邇臣一語
[052-46b]
不合往往罷斥甚或流竄事亦少異矣雖然是尚有可
讓者曰是非官守言責也日近除授而臺諫有所彈奏
舍人不書黄學士不草詔是不曰官守言責乎蓋職分
常事耳而夜半一紙忽從中下或出或罷曾不淹辰而
吏卒譏訶不容留輦轂下夫震霆不及掩耳古所以待
桀猾也此皆陛下忠愛臣子進退惟命安用若此怱怱
惶惑民聽哉夫陛下有混一夷夏之志而不能容一二
齟齬之臣將以垂宗社無窮之休而不能少屈須臾之
[052-47a]
聽省闥臺垣虛位幾月臣竊恠此何景而見於不諱之
時也太宗獨不怒諫臣乎宫中無髪之語尚能忍之深
知言路開塞乃人主切身利害彼紛紛以口舌爭者果
誰為也臣以為陛下誠慕太宗當自求諫始腐儒空談
祗亂人聽豈惟人主厭此雖稍知務書生固自厭此陛
下不與共事其誰念之哉然而腐儒端不可用而不可
有輕視儒生之名何也非所以招徠其𩔖也非所以令
衆庶見也脫有真儒亦其儔軰或以取輕為愧而一動
[052-47b]
歸去來之心陛下安能有之夫燕昭之禮郭隗其虚聲
猶足以致士焉有聖人撫御天涵地育而一旦有棄士
之名哉且自陛下臨御以來凡所謂陋儒其被戮辱蒙
頓挫者誰乎蓋未之見而逺方之士風傳料想往往過
當或曰經筵特虚器耳科詔特故事耳賜出身特末混
流品耳無乃闕盛美矣乎十八學士豈盡全才間亦無
過區區章句文墨淺事而太宗兼取並蓄厥意不獨為
緣飾也臣以為陛下誠慕太宗當自崇儒始夫好名之
[052-48a]
士迹似而心不同如其浮躁剛愎掠美于己而歸過于
君誠不足顧惜也以臣泛觀人才無慮數等蓋亦有介
直而無隠疎易而寡慮其漏言似掠美其憤悱似歸過
者要其存心至拳拳也至不自為計也若以好名槩視
無乃非所以全愛之乎且陛下亦知其所以失者乎其
器度不宏其所養未厚焉耳夫惟容小所以見大納汚
所以成深人主固當有逺過天下之量也儻亦以不推
遜為諱不彌縫為嫌不幾於示天下狹耶正使不然而
[052-48b]
以聖徳洪深責備臣子稍稍矜露亦恐凡百在位俱不
足以望清光佐下風矣陛下將誰與共理乎臣以為陛
下誠慕太宗惟無以近名責臣下可也獨不觀魏徵請
以諫藁付史官乎脫欲爭名將以焚草為賢矣仆碑之
讒乃晩節一恨又何足法臣竊考自昔黨議多興於下
何者此人臣相傾之私而非君上之願也蓋黨成則大
官重權利歸於已誅戮斬殺怨在一人而禍歸社稷若
其不成又將沉浮茍免耳由此觀之黨議成否一無便
[052-49a]
於上者此太宗所以中持衡焉無所偏倚以銷伏其說
而和平其心臣愚不識近日詔令何為而合黨之言累
累發也以臣觀今羣臣大抵外同内異惟身是計惟家
是計何暇相黨假如議一大政疏一大臣甲纔譴訶乙
且退縮其餘立而觀之耳甚者反是而迎合耳陛下何
不審觀比年亦有諫一事而連章不置如曩時濮議薪
法事乎亦有用一人而更數手不奉詔如曩時李定入
臺宋敏求李大臨蘇頌之徒乎亦有逐一人而同列乞
[052-49b]
與俱貶如曩時范仲淹尹洙余靖之徒乎正患人臣不
同心耳而陛下方以為黨此人臣私議於國何利而可
倡於君上哉臣以為陛下誠慕太宗惟無以合黨疑外
廷可也牛李之禍唐之所以亡也豈太宗家法乎臣伏
讀聖策曰瞻言清風竊所嚮慕伊欲規其能事跂其成
績何修何飾而外户不閉行旅不齎何取何營而斷獄
幾刑措米斗直三錢歟家給人足厥道何由仁義功利
四者之宜當安所施臣以為太宗能事成績畧盡君道
[052-50a]
不越數端陛下所以修飾莫若去其不如太宗而就其
如太宗者捨是將有所營取焉非臣之所敢知也且陛
下試思臣之所未喻者其與太宗異果何由歟豈非恃
天資之髙明謂天下可獨運而專斷歟昔貞觀之初蓋
有以獨運之說惑太宗者矣而太宗卒莫之聽是以後
功利先仁義而收家給人足之效陛下欲比迹焉而顧
操其所不用之術臣竊為陛下惜之方今下情猶欝公
論猶沮士大夫猶有懷不敢吐而陛下方且顧盻周行
[052-50b]
𩔖不適用慨嘆當世殆無其人茍非忤㫖而去則曰是
腐儒耳則曰是好名耳則曰是黨耳然則陛下臨事腹
心將安寄乎於是乎始有棄文尚武親内疎外之心臣
豈不知陛下固非好違經常率意改圖而徒犯不韙之
議哉誠以一時聞望之士厯試而甚亡具十年以來凡
許國者皆不踐言也大功未立萬緒闕然展轉周囘莫
適與濟是獨非人臣負陛下至此哉雖然意有所偏則
事有召禍詩不云乎無田甫田惟莠驕驕無思逺人勞
[052-51a]
心忉忉臣竊憂陛下之他有所求將以獨運專斷而去
道愈逺徒以勞心也且陛下之所以方武臣未知何以
也竊聆近制削下拜之禮升雜壓之序夫操馭英雄亦
顧聖畧何如耳安用此瑣瑣為耶是固其細者也彼閨
閤賔賛之臣肺腑之戚强名曰武特服飾𩔖焉耳彼實
安能而陛下沈繹容與累年之久而再畀之樞筦之地
豈惟搢紳煩言韋布喪氣下至於老兵悍卒亦籍籍後
議有侮視不平之心方當大有為之時而但曰不必右
[052-51b]
武誠迂濶矣若陛下但以名取茍服飾爵號僅與文士
異輙取而寵之百僚之上罷亦不失旄鉞居不足與謀
也出不足與戰也無乃似武而卒非乎夫以似武而非
之人躐處民上而曰以作士氣以起戎功臣恐其去腐
儒無幾也陛下何不因羣情之共違而察一意之所獨
嚮乎且陛下清心寡欲不翫細娯彼侍御僕從之臣凡
所以承間而取憐者一無惑焉則陛下豈偏厚内廷者
哉或者徒以好事逺畧好察臣下好興利除害之心動
[052-52a]
乎其中而或為容悅者所中耶何者欲擊射之便則不
可與外廷共習欲探伺之宻則不可與外廷共議欲用
嘗試之說則不可與外廷共施行勢非此曹安用乎夫
陛下用之纔不過此耳而影響氣焰足以傾人不惟容
姦殆且生患比年羣臣或以言斥或以事斥者相繼也
獨侍御僕從未有聞焉豈在位皆浮偽而彼獨無所蔽
欺耶其地宻邇其彌縫之計精也陛下手撓指顧彼因
而趨之矣陛下聲嗟氣嘆彼從而和之矣若是而不能
[052-52b]
幸免將誰幸免耶外議因是謂果親之也患且必至陛
下何不因羣情之所共違而察一意之所嚮乎陛下聖
策之末丁寧於臣曰子大夫習先聖之術通當世之務
合志度義其知之矣其明以啓告朕悉意正論無枉執
事朕將親覽焉臣誠淺陋無所稱塞區區之愚獨以為
陛下有師古不自用之心而顧至於獨運專斷任一意
之所獨嚮忽羣情之所共違是以下情猶欝公論猶沮
士大夫猶有懷不敢盡故於卒篇申獻焉而不復他云
[052-53a]
詩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臣不勝拳拳
傅良知桂陽軍擬奏事劄子曰臣所謂養兵固難而曾
莫為國家任其事者臣嘗思其故矣非必皆羣臣之罪
也勢也方今天下之勢以陛下明聖豈不灼見其偏歟
其在朝廷有官守者不如文墨議論之寵其在四方有
民社者不如監臨案察之專蓋非一日之積也往者給
諫館閣與省府之官位望相等而不厯省府往往不至
執政夫是以清議行而有司無失職儒雅進而能吏有
[052-53b]
以自見而朝廷之勢適平自主判廢而職掌分更迭之
法改而流品别由今臺省視六曹長貳自為清濁況他
有司乎臣故曰有官守者不如文墨議論之寵也往者
帥漕望郡事力不分而將相大臣多領藩服夫是以財
歸公上而邊郡未嘗不實耳目在監司而守將得立功
於繩墨之外而中外之勢適平自以兵係將歸之提刑
常平茶鹽歸之提舉大軍之餉歸之總領至今帥臣徒
擁空名威望風采不逮監司逺甚況支郡乎臣故曰有
[052-54a]
民社者不如監臨按察之專也推是二者可以察見天
下之勢日趨於偏矣是故煩言勝而事不待其成糾禁
苛而人不盡其力今上自臺省下至州邑胥吏執其政
長官不能誰何大者三衙小者鎮寨卒伍失色則主將
屏氣甚者匹夫單人動揺在位管攝之下操持其長是
今日之勢也是以不事事者常無咎而坐觀成敗之俗
成臣故曰非羣臣之罪也勢也且以綿地數百州之廣
外有夷狄之難内有盜賊之患而執事者皆取具位曽
[052-54b]
無一人根柢深厚可以託重雖有許國之人欲展布而
無繇陛下念此可長恃乎自古事變不於暇豫圖之則
俄而至於倉卒不與忠愛臣子共之則或不得已付之
一切之人倉卒不如暇豫一切之人孰與忠愛利害甚
相遼絶也而每患不果易曰黄帝堯舜通其變使民不
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伏惟念光堯遭變之難鑒藝祖
造邦之意推黄帝堯舜宜民之術以正人心以捄天下
之勢則宗社幸甚蒼生幸甚
[052-55a]
 
 
 
 
 
 
 
 
[052-55b]
 
 
 
 
 
 
 
 歴代名臣奏議卷五十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