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歷代名臣奏議 > 歷代名臣奏議 卷三十五
[035-1a]
欽定四庫全書
 歴代名臣奏議巻三十五
           明 楊士竒等 撰
  治道
宋英宗時知諫院傅堯俞陳十事奏曰臣伏自念愚拙
亡狀乆無云補不敢頻乞入對以煩天聴今有十事條
列于後
 一竊見軍營摧倒極多材用人力猝未能辦集恐朝廷
[035-1b]
  以軍人暴露督役苛急今積潦方甚天氣漸寒伏
  乞據材用人力以責功限但使無惰慢者足矣如
  此免使就役之人更生咨怨且令營造頗得堅完
 一竊聞僧慶輔内降指揮與鑒義雖未即施行候有
  闕與試縁斜封内降今古以為惡政不意陛下復
  啓其端在先帝詔條慶輔合行勘責臣以其事小
  不欲露章奏劾伏望今後如此等事一切寝罷
 一竊見近日摺用多新進之士乆在仕塗者豈皆是
[035-2a]
  非材今充滿外廷率未聞選擢此曹既無崇顯之
  望益自懈退伏望參用舊人以勵其力
 一設官分職各有司存今百司備具而每有興作營
  造必差他官領之故耗蠧益多而不中程度伏望
  一切委之有司茍不修舉則重行黜降
 一伏見三代治道猶不免弊必隨宜而救之昔周人
  尚文文之弊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忠今風俗多
  浮文而少實事可謂弊極矣伏望進惇樸悃愊之
[035-2b]
  士抑浮華而救之
 一竊見近日王宫官進用頗速臣以為選材以輔導
  皇子茍得其人宜頗持乆庶相諳悉有所裨益今
  開王邸廼仕宦之捷徑耳惟陛下留意
 一伏以以疎間親是謂不韙臣雖至愚荷陛下㧞擢
  過寵不敢以踈逺自外輒及陛下之親者然非敢
  有所間也今遭遇陛下者人多附而趨之其識分
  守道者必不肯輒為此態有附有不附則愛憎隨
[035-3a]
  而生矣其毁譽之言望陛下審察
 一伏見先帝事無巨細必徇至公雖輔弼恩倖一有
  公議無偏主者故大臣與内臣無極盛之權所以
  多歴年所力省而無事不知體要者謂先帝崇奬
  言事者過當宜一切矯之臣以為果如是於陛下
  無益適足長輔弼恩倖之權耳恐陛下乆逺費力
  而事多雖欲悔之無由也
 一竊見士大夫以至吏民皆以陛下為不納忠諌陛
[035-3b]
  下以睿聖之資而得此聲於天下豈不惜哉臣觀
  聖度閎深雖苦言訐直亦不加怒所少者未能擇
  善而従之耳不能擇善而従雖日對十人且無益
  於事臣恐朝廷之公議日尠陛下之聦明日塞此
  事非細願深思之
 一伏見近日陛下於皇太后禮意有加兩宫頗甚歡
  睦雖禁庭邃宻莫審端倪然其知者莫不慶抃臣
  度陛下祇畏天誡進修子道此事宜不虛矣願陛
[035-4a]
  下日慎一日益盡孝誠天將報陛下以大福固不
  獨人情之恱喜也
右皆當今切務有益光明輒效知無不言不復更擇細
大臣既不敢徒為髙論又不敢飾為繁文言淺意深願
陛下必賜収採
張方平上言曰陛下受天明命纂隆大統勵精圗治志
在緝熈祖宗休烈虛懐訪逮思聞嘉言自輔臣近職沃
心納説盖日有以啓廸天聦者矣臣以薄陋乆叅侍従
[035-4b]
昨因外徙暫留朝著居無職事不敢請對旒扆今被命
守藩奉辭就路敢不少効狂斐㣲補大猷臣聞治國者
知為政之所先則能成天下之務知當世之所急則能
通天下之變方今政之所先莫先於簡人材時之所急
莫急於足貨食簡人材當察其誠偽足貨食在屏斥其
浮冗推是而言觸類而長之提綱而衆目張矣臣請略
舉其槩堯舜禹臯陶益稷古今所謂聖君賢臣也書稱
堯曰克明俊徳平章百姓以協和萬邦言帝堯能明俊
[035-5a]
徳之士任用之以平和章明百官之政故得天下乂安
至於舜禹臯陶益稷相與謨治道之要吁嗟相戒率以
知人為本且曰知人則哲惟帝其難之夫帝堯猶以知
人為難可諒人之難知也若夫天下之廣萬機之煩故
非一人之聦明精慮所能周舉亦在操其要而已矣今
自二府輔臣侍従近列至於左右前後之人其材用淑
慝不可不知也知其材用淑慝則陛下之腹心有所付
然後庶務可以舉矣以陛下之明而察其言行考其能
[035-5b]
効叅之羣論亦可以得其粗矣若復要其操守觀其履
乆而益審則盡其精者矣此所謂簡人材之大畧也方
今中外庶務積習頽弛兵籍猥多而不精練吏貟猥多
而智効一官者少至于官省之事體宗室之禮分制度
不立茍為因循國計不贍民生日匱此所謂斥游冗之
大略也或曰持盈守成之道當循舊章兹所謂淺近之
常談不知時務者也今日之政其弊豈可不救譬之琴
瑟不調甚者必改而更張之況當陛下始初健粹天下
[035-6a]
想望朝廷風采傾耳以聽惟新之令盖人心惟危道心
惟㣲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發而中節斯謂之中事舉其
中無過可矣若曰恬而無以為也何異大廈有風雨之
患而不知葺病者有膚腠之爽而不知療良匠善醫豈
應若是臣今所言所謂舉其槩者譬之文章為發題爾
陛下以臣言稍合於理試舉此題以詢諸可顧問者必
有能推廣利害詳為條對又以見臣下之器識庶於海
嶽薄増塵露
[035-6b]
神宗初即位知雜御史劉述上奏曰臣以不才䝉陛下
擢居言責之地惟是朝廷之急務時政之得失天下之
利病未能有所建明夙夜循省懼無以裨聖慮資盛徳
有孤陛下任使之意輒嘗思之得當今之所宜先者三
數事謹具條列以聞惟陛下哀其愚衷恕其狂斐留神
而財擇之天下幸甚臣聞帝王接物也以至誠為先權
數不足任也歴觀六籍之指歸未有不本於至誠者至
於天下國家之治亦在誠其意而已矣夫惟至誠為能
[035-7a]
終始萬物為能事神接人行之至者雖金石無情猶可
以動之況其有知者乎是故人君以至誠接於下則臣
下以至誠事其上易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是也迹之
古人何嘗不然詩曰呦呦鹿鳴食野之苹説者曰鹿得
苹呦呦然鳴而相呼懇誠發於中此言文王以至誠接
於下猶鳴鹿之相呼無非出於懇誠者也夫人君能以
至誠接於下而臣下不務傾心畢力以報其上者未有
也詩曰憂心悄悄僕夫況瘁此言臣下憂君之極至於
[035-7b]
僕夫亦皆瘁病其於報上也何如哉若夫任權數以臨
人而不繇至誠則人亦將以不誠事之此非所以感人
心之道也非徒不足以感人心而已則又將有輕朝廷
之心何也夫任權數者舉事於此而用意在彼人將曰
今之所以然者意不在是也盖將有為焉耳殆非人主
所以取重於天下之道也故夫權數者醇徳之病中人
用之己為非宜況人主之尊乎臣恐輔道之臣有以此
術開陛下者陛下信而行之適足為累耳其於盛徳未
[035-8a]
見其補也臣又聞聖人不以獨見為明而以羣言為用
以堯之聖也知臣下之賢而不自用必俟羣臣僉舉然
後裁有所試耳其於退不肖也亦然方鯀之圮族也堯
知其不可用而四岳以為能堯於鯀不敢自斷於已而
不用卒徇四岳之言以試之者何也堯之心以謂知其
圮族者獨予一人而已而羣臣以為能者且衆而弗成
之績又未暴於當世是以不敢斷於已而從衆也且人
君自用不足以為世法堯舜之所用心後世之所宜行
[035-8b]
者也而陋儒之論以為人君必操獨斷之權使威福一
出於己臣下不得而與之然後人君之道尊嗚呼其亦
不思甚矣夫萬機之叢脞臣庶之夥繁而欲以一人聦
明斷之非前聞也夫所謂獨斷者謀之於衆而斷之以
已耳非謂弗詢於下而獨出於上之謂也弗詢於下而
獨出於上是為自用耳人君自用使事事能中其理猶
後於古人又況未能盡然乎輔道之臣有持此説以誤
陛下者陛下信而行之適足為累耳於盛徳未見其補
[035-9a]
也臣又聞人禀一元之氣而生所禀有厚薄故其質有
美惡之别焉若辯與訥出於自然非美惡之所繫也是
故其質美矣而其辭訥焉不害為君子其質惡矣而其
辭辯焉不害為小人知人之術當觀其質性何如不當
較其辯與訥也昔漢文帝登虎圏愛嗇夫代上林尉對
禽獸簿甚悉詔拜嗇夫為上林令張釋之曰絳侯東陽
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曽不能出口豈效此嗇夫喋
喋利口捷給哉今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
[035-9b]
風而靡爭口辯而亡其實且下之化上疾於影響舉措
不可不審也於是文帝乃止不拜嗇夫當時文帝能忍
已所愛以從直言天下莫不以為賢及武帝之季田千
秋以一言取宰相封侯單于聞之曰漢置丞相非用賢
也一妄男子上書即得之矣以中國天子之所為而動
為夷狄輕笑可不重謹哉孔子曰禦人以口給屢憎於
人焉用佞夫言足以為世法者宜莫如孔子臣願陛下
深信之而以漢之文武為鑒不貴嘵嘵切辯之人使中
[035-10a]
外聞之不敢飾虛言以來應天下幸甚臣又聞王言惟
作命命一出則天下風行而影従之不可不謹也書曰
謹乃出令盖出令不謹則其施之也不能無不安之理
施之而不安則必更張之又不審則必至于再至于三
為令而至于再三則天下安所從乎是故古之人君將
有言也必先慮之於心咨之於衆決之於故老大臣然
後行之是故渙然如汗而不可反也確然如金石而不
可變也今夫令之出也下未及行而巳追改之矣一有
[035-10b]
使令也其人未及往而已易之矣不知左右之臣所與
陛下計事者誰歟是何不審之甚也昔漢文時人有言
季布賢召欲以為御史大夫又言其勇使酒難近至留
邸一月罷布進曰臣待罪河東陛下無故召臣此人必
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無所受事罷去此人必有以
臣為不可者陛下以一人譽召臣一人毁去臣臣恐天
下有識者聞之有以窺陛下今令行而數易臣恐天下
之窺陛下有不止如漢文之時也臣願陛下務持重毋
[035-11a]
易由言研慮於内咨謀於外計其可乆而必行之天下
幸甚臣又聞君捴其治臣分其職君主逸臣主勞勞逸
之分要之臣主賢不賢耳是故臣主俱賢則君逸而臣
勞主賢而臣不賢則主勞而臣逸臣伏見陛下躬攬萬
幾動踰宵旰而未嘗休息彼之所謂輔弼之臣其間才
力必有不堪其任者不然何致陛下勤勞之至此也今
夫一邑之小丞尉之卑朝廷尚思擇其人而任之況天
下之大兩府之重乎荀卿子曰請問為政曰賢能不待
[035-11b]
次而舉不能不待頃而廢元惡不待教而誅此可謂得
為政術也臣願陛下察其不堪任者而絀之舉賢才而
屬之亦不可少緩矣何也方今法度日隳紀綱日益不
振天下委靡日入於不治此正勤求有為之人使之有
為當此時也不求有為之人使之有為而舉與夫不足
與為之人共為之一旦至於亡可柰何然後按刑章以
誅之亦無補於事矣竊譬之人有疾病也初在腠理不
治已而傳至血脈藥石之功猶可以及之於斯時也又
[035-12a]
忽而不治浸淫至于膏肓雖有倉扁亦無如之何古人
有言曰為可為於可為之時今日之謂也臣竊觀陛下
以英睿之資躬親庶政焦勞圖治日甚一日虛巳以求
讜言如恐不及間者嘗詔中外陳時政得失今者又詔
廷臣以次轉對欲以聞朝廷之廢闕措天下於安平其
用心可謂至矣臣敢不悉心竭慮為陛下具陳為治本
末之狀庶幾有補於萬分雖不能正之於將然之前尚
冀有以救之於已然之後恭惟陛下首推至誠以御下
[035-12b]
而不繇權數博詢衆智而不任獨斷不旌口給之人不
出不審再三之令精求蹈道冨才忠力有為之人而委
任之然後血脈之疾可除而藥石之功加於天下矣臣
不勝惓惓之愚
監察御史裏行馬黙以論歐陽修事通判懐州上疏陳
十事一曰攬威權二曰察奸佞三曰近正人四曰明功
罪五曰息大費六曰備凶年七曰崇儉素八曰乆任使
九曰擇守宰十曰禦邉患攬威權則天子勢重而大臣
[035-13a]
安矣察奸佞則忠臣用而小人不能幸進矣近正人則
諫諍日聞而聖性開明矣明功罪則朝廷無私而天下
服矣息大費則公私富而軍旅有積矣備凶年則大恩
常施而禍亂不起矣崇儉素則自上化下而民樸素矣
乆任使則官不虛授而職事舉矣擇守宰則庶績有成
而民受賜矣禦邉患則四逺畏服而中國彊矣
時詔求言文州曲水令宇文之邵上書曰陛下初即大
位念萬世無疆之業詔求闕失開闢言路可謂誼主矣
[035-13b]
易家人之初九曰閑有家悔亡九處家人之初當端其
本以保終吉民之所以望而則效者常在於人君繼統
之始此安危之機不可不慎也昔成湯既沒伊尹奉太
甲以見厥祖戒之曰今王嗣厥徳罔不在初陛下新服
厥命惟以祖宗為念以天人為畏則小大之事不懈矣
宋之有宋百有餘年陛下一日南面而享之固宜跡其
所得之艱難夙夜栗栗以勤負荷永思太祖之武太宗
之文真宗之畏天克已仁宗之寛大慈仁英宗之厲精
[035-14a]
庶政立則見五聖於前行則見於側坐則見於堂食則
見於杯杅之間詩曰天難諶斯言天不可不畏也書曰
民可近不可下言民不可不畏也去嵗以來千里不雨
近者畿甸逺者河北京東蝗螟蔽野榖價踊貴重以山
陵之役京西民力尤為彫敝臣竊恐葦蒲之盜或貽宵
旰之憂為今之計不過多鬻爵以濁入仕之流廣度僧
以奪可耕之民終非計也願令被災之郡許富者舉息
於下户官給以質驗待豐嵗償其所貸逋者官為治之
[035-14b]
其息不過一倍此有餘貲者樂為而濵死之衆可救溝
壑之命陛下又責躬引咎寛獄訟出宫女斥裒斂之吏
蠲苛虐之政罷無名之費省勦民之役凡所蠧政而召
乖怨之氣者舉更革之如此則大異可塞王化可興也
京師者諸夏之本也今薦紳之士不勵名節而以勢利
離合器皿衣服窮於侈麗車馬宫室過於軌制姦聲亂
色盈溢耳目衢巷之中父子兄弟不敢肩隨孰謂王者
之都而風俗一至於此哉願陛下思所以澄源之法以
[035-15a]
禮節廉耻磨切臣下崇奬敦厚而都下亦少為之厲禁
滌去佻薄之弊淫瀆敗教之具一加遏絶凡侍従輔弼
宜慎簡修潔方嚴之臣俾宅其任以允清議古之求賢
者數路以取之寵以好爵厚其禮命惟恐其去也而猶
有三聘而不顧者有閉門而不納者有踰墻而避之者
臣諫其君而三不聽則去之其至效也君必使人要之
年七十而致其事君不聽則必以几杖錫之猶有不稅
冕而行者有辭三公而為人灌園者今日仕進之門國
[035-15b]
家直患不能塞之爾科防日増格令日繁來者日甚拒
之日峻猶有假名氏以竊官號匿苫塊之哀以干寵祿
少者増齒以希蚤仕老者匿年以幸晚祿譬之隄防之
壤塞其一穴一宂又決蕩然莫之能止也今限年致仕
著於令矣又患其去之不速令於門闕以示百僚而猶
不知止者其可痛也陛下合稍補其弊隆於待士之意
示之以至廉之實使衣冠者人人自重庶幾風教之美
少近於古去嵗諒祚猖獗七八萬衆突至大順廟堂無
[035-16a]
竒筭守邉無良將臣竊為朝廷憂之慶歴間緣邉之民
不解帶者七年國用大窘三將淪沒而功不成者陛下
知其然乎其患在於敵兵常合而我兵常分也六路兵
無慮二十萬而二十三州二百餘寨分屯保戍則是我
兵雖多而散在處處也賊之來也大則六監軍衙頭一
時俱發小則隨處寇掠邉城一面受敵則所與角戰者
無幾而城寨之兵又各有所守不可會集衆寡不敵則
乞師告急救兵纔至賊又巳去今賊常以合兵擊我散
[035-16b]
兵而我常以不敵之衆當其鋒此慶歴之失也今不改
前轍則後車又將覆也觀今之勢其能深入賀蘭收復
十四州以為我有也乎臣知其不能也其能如先朝之
舉五路進軍直擣其巢穴乎臣又知其不能也計今之
利莫若詔諸道分勒所部將五符尺籍而規畫之若干
以為守若干以為戰若干以為救兵必使與戰兵相近
而駐於喉亢之地則可以應猝而不失機會也唃氏嘗
為元昊所殘南徙歴精亦宜厚其種族共為聲援以蠻
[035-17a]
夷攻蠻夷計之上也吐谷渾者今之文扶羌是也其俗
隨水草遷徙食肉衣毛無堅甲利刄臨陣擊刺之技不
及於他夷仰給我之泉茗繒帛與之通者亦特以其馬
也今隂平之民嵗苦重役者勾馬戸也凡羌馬之來則
使之資給費公私之財甚多而所入之馬不足以備國
乗不足以戰也邉吏養羌非不厚也而去嵗反有安昌
之變塞上之民切齒且安昌之羌與南路磨蓬羅多留
罨林諸寨之羌一也今閉安昌之路禁其出入而諸寨
[035-17b]
之馬貿易如故是何異一室而多門者杜其前而闢其
後乎臣之縣所管萬戸而居民蕭然者其弊實在於羌
也至和講解之後約不敢犯邉而去嵗火我三寨驅殺
士卒國家以奉西北邊者勢不得巳也今又驕寵小羌
而足其無厭之求乎臣愚以為不若杜塞衆路使不得
入而絶市無用之馬益以一旅之兵列置諸堡則邉民
小安矣為政所重莫急於農且耕則得食不耕則不得
食繫其身之損益也長民者何與焉夫各治其田以厚
[035-18a]
其生者百姓之私節授民事往而立官以勸課之者人
君之公也詩曰曽孫來止以其婦子饁彼南畆田畯至
喜此天子之勸農也又曰嗟嗟保介維莫之春亦又何
求如何新畬此諸侯之勸農也今監司郡守皆以勸農
為目然而未嘗省民臣願立考課之法以農政為殿最
言之似迂而富國之良術也郡縣之政類多因循而不
甚治者臣知其由也上下牽制不得盡其才故也千里
之郡不能興利除害受制於郡守也百里之邑不能興
[035-18b]
利除害受制於縣令也郡縣之吏寧違天子之詔條而
不敢違按察之命盖違天子之詔條未必獲咎而違按
察之命其禍可立而待也今一伍之長一卒之正以法
治其所部上不問其所為也今為民守令而其勢固不
若卒伍之長郡縣之民習知其勢之弱而不畏服其教
令此獄訟所以益多也臣願精選監司必以清望假守
令之權責其實效庶循良之吏有聞焉凡臣所陳明詔
之所求也然臣尚有至忠不敢黙黙又為陛下極言之
[035-19a]
臣聞疾未兆而先治者善醫也夫居憂而約居樂而泰
人情之常也今陛下處則諒闇服則端衰行則苴杖無
紛華之事交戰於前誠能以此時逺念將來之失慎微
杜漸克已復禮使其志一定則他日雖有可欲之物亦
無以勝其習成之性也伯益之戒舜曰罔遊于逸罔淫
于樂傳說之戒髙宗曰不惟逸豫惟以治民夫舜起於
耕稼陶漁髙宗遯于荒野極知小人之勞二臣猶或以
此戒之況陛下生長富貴臨御方始則安可不豫為之
[035-19b]
防哉願陛下聽政之間則命通經之士講明古訓究觀
敗亡之主以自創艾盡孝兩宫咨謀故老則恐懼修省
習而成性矣臣誠思憂過計三載變除之後永厚陵土
漸乾而陛下憂憚之心又已衰殺襲衮冕憑玉几目有
靡曼之色耳有要妙之聲凡所以娛意者畢奏於前非
信道之深孰得而禦哉老子曰塞其兊閉其門終身不
勤正在於今日也
起居舎人韓維上言曰臣竊聞陛下以來日御便坐聽
[035-20a]
政臣愚慮所及輒有三事以為慎始正本之助幸陛下
省察一者陛下新罹大憂方當以思親摧慕為意從權
聽政盖是不得已者惟大事急務特賜裁決其餘且可
闊略故事始見羣臣及降坐入宫皆舉音號慟此髙宗
諒隂不言之意也二者執政皆兩朝顧命大臣人君所
當與共圗天下之務者也陛下即位之初尤宜推誠加
禮每事咨訪以盡其心至于博謀羣臣究極理道雖是
美徳止可宻裨聖慮及至決議論發號令必須經由二
[035-20b]
府施行乃合政體周公戒伯禽曰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盖謂此也三者百職事各有職分惟當責任使人盡其
能若王者代有司行事最為失體孔子曰先有司是也
三體既正矣若夫恭已倡率隨事裁決則一繫聖斷也
天下大事不可猝為人君施設自有先後惟陛下加意
慎重以副四海觀望臣不勝苦切涕泗之至
元豐八年維知陳州又上言曰臣伏被聖㫖曲諭誨言
退託不逮下詢愚賤以求輔助此誠古聖君哲后保邦
[035-21a]
安民之先務也臣聞命之始且悲且喜輒不自揆每進
瞽言少佐初政之萬一竊以為治天下之道不必過求
髙逺止在審人情而巳識人情不難以己之心推人之
情則可見矣大凡人情貧則思富苦則思樂勞則思息
欝塞則思通陛下誠能以利民為本則人富矣以愛民
為心則人樂矣役事之有妨農務者去之則勞困息矣
法禁之無益治道者蠲之則欝塞通矣推此而廣之盡
誠心而行之則聖子神孫觀陛下之法不待教而自成
[035-21b]
聖徳賢士聞陛下之風不煩開諭而争宣忠力矣何憂
軍民不忻戴社稷不安固乎臣世受國恩兄弟並列顯
近陛下雖不宣諭猶思裨補况親奉聖訓哉臣無任感
恩思報激切之至
熈寧元年翰林學士王安石上奏曰臣前䝉陛下問及
本朝所以享國百年天下無事之故臣以淺陋誤䝉聖
問廹於日晷不敢乆留語不及悉遂辭而退竊念聖問
及此天下之福而臣遂無一言之獻非近臣所以事君
[035-22a]
之義故敢冒昧而粗有所陳伏惟太祖躬上智獨見之
明而周知人物之情偽指揮付託必盡其材變置施設
必當其務故能駕馭將帥訓齊士卒外以折夷狄内以
平中國於是除苛賦止虐刑廢強横之藩鎮誅貪殘之
官吏躬以節儉為天下先其於出政發令之間一以安
利元元為事太宗承之以聦武真宗守之以謙仁以至
仁宗英宗無有逸徳此所以享國百年而天下無事也
仁宗在位歴年最乆臣於時實備従官施為本末臣所
[035-22b]
親見嘗試為陛下陳其一二而陛下詳擇其可亦足以
申鑒於方今伏惟仁宗之為君也仰畏天俯畏人寛仁
恭儉出於自然而忠恕誠慤終始如一未嘗妄興一役
未嘗妄殺一人斷獄務在生之而特惡吏之殘擾寧屈
已棄財於夷狄而不忍加兵刑平而公賞重而信納用
諫官御史公聽並觀而不蔽於偏至之讒因任衆人耳
目㧞舉疎逺而隨之以相坐之法盖監司之吏以至州
縣無敢暴虐殘酷擅有調發以傷百姓自夏人順服蠻
[035-23a]
夷遂無大變邉人父子夫婦得免於兵死而中國之人
安逸蕃息以至今日者未嘗妄興一役未嘗妄殺一人
斷獄務在生之而特惡吏之殘擾寧屈巳棄財於夷狄
而不忍加兵之效也大臣貴戚左右近習莫敢強横犯
法其自重謹或甚於閭巷之人此刑平而公之效也募
天下驍雄横猾以為兵幾至百萬非有良將以御之而
謀變者輒敗聚天下財物雖有文籍委之府史非有能
吏以鈎考而竊盜者輒發凶年饑嵗流者填道死者相
[035-23b]
枕而寇攘者輒得此賞重而信之效也大臣貴戚左右
近習莫能大擅威福廣私貨賂一有奸慝隨輒上聞貪
邪横猾雖間或見用未嘗得乆此納用諫官御史公聽
並觀而不蔽於偏至之讒之效也自縣令京官以至監
司臺閣陞擢之任雖不皆得人然一時之所謂才士亦
罕蔽塞而不見收舉者此因任衆人之耳目㧞舉疎逺
而隨之以相坐之法之效也升遐之日天下號慟如喪
考妣此寛仁恭儉出於自然忠恕誠慤終始如一之效
[035-24a]
也然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無親友羣臣之議人
君朝夕與處不過宦官女子出而親事又不過有司之
細故未嘗如古大有為之君與學士大夫討論先王之
法以措之天下也一切因任自然之理勢而精神之運
有所不知名實之間有所不察君子非不見貴然小人
亦得廁其間正論非不見容然邪說亦有時而用以詩
賦記誦求天下之士而無學校養成之說以科名資歴
叙朝廷之位而無官司課試之方監司無檢察之人守
[035-24b]
將非選擇之吏轉徙之亟既難於考績而游談之衆因
得以亂真交私養望者多得顯官獨立營職者或見排
沮故上下偷惰取容而巳雖有能者在職亦無以異於
庸人農民壊於徭役而未嘗特見救恤又不為之擇官
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雜於疲老而未嘗申敕訓練又
不為之擇將而乆其疆場之權宿衛則聚卒伍無賴之
人而未有以變五代姑息羈縻之俗宗室則無教訓選
舉之實而未有合先王親疎隆殺之宜其於理財大抵
[035-25a]
無法故雖儉約而民不富雖憂勤而國不強賴非夷狄
昌熾之時又無堯湯水旱之變故天下無事過於百年
雖曰人事亦天助也盖累聖相繼仰畏天俯畏人寛仁
恭儉忠恕誠慤此其所以獲天助也伏惟陛下躬上聖
之質承無窮之緒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
怠終則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臣不輒廢將明之義而
茍逃忌諱之誅伏惟陛下幸赦而留神則天下之福也
上謂安石曰朕乆聞卿道術徳義有忠言嘉謀悉告朕
[035-25b]
方今治當何先對曰以擇術為始上又問祖宗守天下
能百年無大變粗致太平以何道也安石退而上此奏
明日上謂安石曰昨看卿所奏書至數遍言本朝事可
謂粗盡計治道無以出此所條衆失卿必以一二經畫
試為朕詳言施設之方對曰數之不可盡願陛下以講
學為事講學既明則施設之方不言而自喻上曰雖然
試為朕言之於是為上略陳施設之方上大喜曰此皆
朕所未嘗聞他人所學固不及此可與朕一一為書條
[035-26a]
奏否對曰臣巳嘗論奏陛下以講學為事則諸如此類
皆不言而自喻若陛下擇術未明實未敢條奏上曰卿
今所言巳多朕恐有遺忘試錄今日所對以進安石唯
而退訖不復奏後紛争政事皆本此書故具錄焉
帝問安石為治所先對曰擇術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
曰陛下當法堯舜何以太宗為哉堯舜之道至簡而不
煩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難但末世學者不能通知以
為髙不可及爾帝曰卿可謂責難於君朕自視眇躬恐
[035-26b]
無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輔朕庶同濟此道
右正言供諫職孫覺論所急者近効所勤者小數奏曰
臣近陳愚款願陛下時御便殿召大臣或從官各以類
數人偕進侍坐以講求治道商定國是興太平之功臣
竊計陛下日力且不足矣何則陛下御前殿復御後殿
退則覽中外章奏而可否之往往至於暮夜大禹勤儉
文王日昃不遑暇食亦何以過此臣愚竊以謂此所急
者近効所勤者小數而於逺圗或有所遺大道或有所
[035-27a]
蔽也上下因循其蔽之積乃至於此臣聞祖宗之時躬
於便殿臨試士伍短長之技角馬足之疾徐觀器械之
精苦事出於權宜且一時之制也今天下承平百年紀
綱法度有所未備顧但守祖宗一切之法而不知變則
何以異於膠柱鼓瑟刻舟求劒哉臣以為若軍頭引見
殿前司公事日至於便殿者可悉付之殿前司而責其
課中外章奏有不足以煩聖覽者可令執政一人従官
二人取奏目閱視凡可以付有司使之任責者不必悉
[035-27b]
奏也盖古者致治必皆品式章程全具周宻事出於有
司非人主所宜親者一切付之而已以嵗月考其成而
加誅賞焉今有司無式可守故雖至易有司所宜任者
亦須聖㫖而後行尊者反任其煩卑者反任其簡紀綱
錯倒未有甚於此者也臣願陛下詔有司約取唐式著
本朝式一編付之有司永永遵守有不如式者以法従
事如此陛下日力有餘矣及其閒暇以與大臣従官講
求治道按夫後先本末而行之則至治不難成衆務不
[035-28a]
難舉矣
時韓絳薦王安國才行召試賜及第除西京國子教授
官滿至京師上以安石故賜對帝曰卿學問通古今以
漢文帝為何如主對曰三代以後未有也帝曰但恨其
才不能立法更制爾對曰文帝自代來入未央宫定變
故俄頃呼吸間恐無才者不能至用賈誼言待羣臣有
節專務以徳化民海内興於禮義幾至刑指則文帝加
有才一等矣帝曰王猛佐苻堅以蕞爾國而令必行今
[035-28b]
朕以天下之大不能使人何也曰猛教堅以峻刑法殺
人致秦祚不傳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誤陛下者願
專以堯舜三代為法則下豈有不従者乎又問卿兄秉
政外論謂何曰恨知人不明聚斂太急爾帝黙然不恱
御史裏行錢顗上要務十事曰臣毎讀書傳見忠義之
臣事聖明之君誠無所不通言無所不從臣雖至愚未
嘗不掩巻感激思得其位以竭臣子之節庶幾有所補
報也而䝉陛下不以臣之疎賤使待罪言職臣夙夜念
[035-29a]
慮無以答陛下恩遇之萬分唯有狂瞽敢言而巳又況
陛下天臨萬幾焦勞庶政孜孜求治之心雖堯舜之稽
古禹湯之責已無以加也臣豈可以持祿茍安而不務
獻納哉臣謹采當今之要務參以祖宗之成訓條為十
事以冒宸聽幸陛下赦臣之愚而賜財擇焉一曰為君
大體臣聞體者履也自古王者有治世之常法綏民之
要術可履而行之履得其道則天下䝉其澤履失其道
則天下受其弊亦勢之然也故太宗謂長孫無忌曰朕
[035-29b]
即位之初上書者或言人主必須獨運威權不得專委
臣下或欲耀兵振武懾服四夷唯有魏徴勸朕偃革興
文布徳施惠中國既安逺人自服朕従其言語天下大
寧我太宗亦嘗與吕䝉正言致治之要曰莫若撫夷夏
和隂陽使百度修理一人端拱無為此皆前聖後聖得
為君之體也臣願陛下法而行之則祖宗之事復見於
今日矣二曰正心御下臣聞治國者如治家治家者先
修其已修巳者先正其心傳曰正心以正朝廷修己以
[035-30a]
安百姓豈虛言哉唐李珏嘗對太宗云貞觀中房杜王
魏每進忠言只乞太宗不易初心自古以來靡不有初
能克終厥徳者實萬世無疆之休臣竊見國史言藝祖
大内既成坐寢殿中令洞闢諸門皆端直開豁無有壅
蔽因謂左右曰此如我心小有邪曲人皆見之矣臣願
陛下鑒此而審思之則言動好惡無不合於道也三曰
審察邪正臣聞治道之要在知臣下之邪正而審察君
子小人之分而已也巧詐便給者謂之奇才可乎聚斂
[035-30b]
彊濟者謂之稱職可乎沈静敦厚者不可謂之無能砥
礪名節者不可謂之迂闊有一惑於此足以累於朝政
也為國家者其審察君子小人不可不早也孔子曰逺
佞人王弼云放善柔乃萬世之訓也我太宗嘗謂近臣
曰唯姦邪無狀若為内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
此兹見聖人深思逺慮以杜未萌之意也臣願陛下視
此以為戒則天下何憂不治也四曰選任大臣臣聞之
書曰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則知君人者雖有上聖
[035-31a]
之姿自誠之性必由忠賢輔佐然後優游几席之上坐
視天民之阜也古之言致治者莫尚乎禹湯禹得臯陶
湯用伊尹而王業大也故曰昔在文武聦明齊聖小大
之臣咸懐忠良其是之謂乎太宗嘗謂宰臣吕端曰廟
堂之上固無虛授但能進賢退不肖便為稱職至哉斯
言是輔弼之任繫天下之安危不可不選也故曰天子
擇宰相宰相擇百官然後各稱其職而庶政修舉臣願
陛下力行而不倦則天下之幸也五曰聽斷不惑臣聞
[035-31b]
聖王端處於法宫之中而小大之臣邪正紛紛羣言競
進雖然聽之於耳則必斷之於心茍不恱於導䛕則無
憂於悔吝是知聽斷之際其可忽乎儻容片言之惑小
則繫人心之休戚大則極天下之安危不可不謹也我
太宗嘗謂近臣曰人君聽斷茍能盡誠人之情偽四方
逺近無不通達臣願陛下體蹈而精思之不行小人浸
潤之譛不聽近習容恱之言進忠賢而不疑斥邪佞而
不用雖堯舜之聦明亦無以過於此也六曰謹出號令
[035-32a]
古者命令之出議其經乆可用然後宣布於天下吏奉
行而不敢慢民聽受而不敢忽管子曰凡國之重器莫
重乎令令重則君尊君尊則國安故書曰令出惟行弗
惟反賈誼亦云先王執此之政堅如金石行此之令信
如四時此皆古之激切之言也國家命令之下隨事變
更其能取信於天下乎臣聞太祖一日朝罷御便殿俛
首不言内侍王繼恩進曰陛下退朝不如常日不知其
故帝曰爾謂帝王可容易行事耶早來誤指揮一事史
[035-32b]
官必書之此所以不樂也太祖初臨萬幾偶然一事之
差憂形於色況發號出令其肯忽之哉臣願陛下思祖
宗之所以謹於出令則天下未有不臻於極治也七曰
公行賞罰臣聞賞罰者人主之操柄非至公之道不可
以行之也盖賞者所以旌天下之有功罰者所以懲天
下之有罪賞當功則為善者無不勸罰當罪則為惡者
無不沮夫善者有所勸而惡者有所沮故朝無幸位民
無幸生由是觀之則賞不可以喜而及罰不可以怒而
[035-33a]
用要在公行於上而必信於下故曰賞以侔春夏刑以
象秋冬此之謂也如藝祖之黜王全斌罰之公也太宗
之陞楊延照賞之公也臣願陛下廓日月之明奮乾剛
之斷謹厥終惟其初不賞無功不罰非罪克紹祖宗之
大業斯亦五帝三王之舉也八曰恭儉惜費竊以國家
用度之廣其出百端内外供須日増一日甚可慮也臣
聞仁廟慶歴中嘗令近臣裁減冗費時議為允以今較
之國用空乏民力凋困又愈於慶歴未減時也臣願陛
[035-33b]
下酌古今之宜思萬事之弊先自一人減損至於後宫
服玩工巧竒技一切屏絶示天下以儉約故曰節以制
度不傷財不害民又曰損上益下其道行也宜乎罷不
急土木之役去無益内外之費大臣遷職無名厚賜皆
可寢削以寛民力庶幾可為水旱兵革之備臣聞故老
説太祖創業垂統躬履儉徳常服澣濯之衣乗輿服御
之物皆尚質素此得前史所謂敦朴為天下先之義也
臣願陛下遵先訓而行之則恭儉之徳不獨專美於漢
[035-34a]
之文景也九曰仁恕恤民臣聞仁者三王之治具也孔
子曰君子之道忠恕而巳仁則濟衆有方恕則用刑不
暴惟仁與恕有國家者所宜先之也書稱民非后罔戴
后非民無以守邦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又曰仁民
而愛物觀斯言則民其可不恤乎臣謂恤民之道無他
在乎薄賦斂謹好惡而已故太祖嘗謂侍臣曰苦民奉
巳之事朕必不為之真宗亦曰非理害民朝廷所不可
行兹見二帝仁恕勤恤之心至矣臣願陛下法此以御
[035-34b]
四海則治古之道何患不及哉十曰鑒戒安危臣聞觀
鑑可以見形觀古可以鑒今覆車在前後車必戒故曰
不善者善人之師斯言得之矣臣竊觀自古有天下者
必鑒於治亂安危之迹故創業之君勞而易治也守成
之君逸而易亂也治則安亂則危此亦必然之理也何
謂守成多逸而召於亂也臣請言其略方天下無事之
時左右進言者必曰國既治矣民既富矣有前世常行
之法令足以施設可髙拱而無為矣有四海所入之財
[035-35a]
賦足以宴樂可優游而自肆矣於是君志日盈君心日
驕紀綱敗壊而不知興復吁可惜哉後之人君莫不以
是而為戒者也故真宗謂王旦曰前代帝王好窮兵黷
武懈於幾務惑聲色事奢侈此大過也朕固不為之先
王所以恢治安之業致太平之道盖由此也臣願陛下
鑒於古視於今循其言襲其迹夜以思之旦以行之則
祖宗之休徳盡發揚於陛下之聖明也非臣之幸乃天
下之幸
[035-35b]
熈寧二年知明州陳襄被召除修起居注上殿劄子曰
臣聞為人君者在知至道其次務得賢其次務修法度
知斯三者則知所以治天下矣至道之要求之不逺在
乎養心治性擇乎中庸而巳天之所命之謂性性之未
變之謂中中者天下之大本也而有五善其端也若甚
㣲而不可明及其至也塞乎天地矣感物而動之謂情
情者天下之大欲也而有邪有正率善而行之謂正率
不善而行之謂邪故正者天之道也邪者人之偽也茍
[035-36a]
得其正則彼之所謂情者喜也怒也哀也樂也無所處
而不為中矣即易之乾曰利正者性情是也茍失之邪
則吾之所謂善者仁也義也禮也智也信也無所往而
不為偽矣即孟軻所謂物交物則引之而已是也堯舜
得之天故曰性之也禹湯治之人故曰身之也正矣五
霸失之偽故曰假之也邪矣是王霸之辨而君子之所
以慎擇者也其始也在於博學以盡其心盡心以明其
善明善以持其志持志以養其氣養氣以充其體誠至
[035-36b]
於髙明博厚而不息也然後能定明至於廣大精微而
不惑也然後能應則七情者不能偽而五事者無所不
至矣喜非吾喜也而未嘗不喜怒非吾怒也而未嘗不
怒哀樂非吾哀樂也而未嘗無哀樂莫不與天下公共
之也其為貌也必正禮而無所不莊其為言也必正辭
而無所不治其為視也必正色而無所不辨其為聽也
必正音而無所不謀其為思也必正道而無所不達故
其應務也舉天下之變不得以困其心其任人也舉天
[035-37a]
下之才不得以罔吾道其治民也舉天下之政不得以
盭吾仁其行法也舉天下之情不得以易吾義邇之則
虚一而静逺之則通乎倫類而知建諸天地而不悖質
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斯道也百王之
所相傳而不易者也君得之傳之臣臣得之致之君大
者以為聖小者以為賢或並世而其身傳或異世而其
言示堯之於舜禹臯陶則以身傳之也彼則見而知之
於湯文王則以言示之也彼則聞而知之文王之於武
[035-37b]
王周公太公則以身傳之也彼則見而知之於孔子孟
軻則以言示之也彼則聞而知之伊尹之於太甲也甘
盤之於髙宗也周公之於成王也嘗致之矣而天下平
孔子孟軻不得其君而致之也而天下亂行乎百世之
上言乎百世之下而若合符節其用捨則殊其所以傳
之者一也為人君者有其道則聦明不足以自任也可
以取而取之有其位則權勢不足以自私也可以與而
與之故其心公焉居天下之廣居攬天下之多務而不
[035-38a]
敢獨為之也必求天下之賢者而任之相與共濟焉堯
非不聖也方其洪水之時中國猶未乂堯思天下之賢
者宜莫如舜舉而敷治焉舜思天下之賢者宜莫如禹
又以命禹洎諸臣水土既平益火山澤禽獸之害人者
去之稷教耕稼民得安居而食又懼夫無教而亂也使
契為司徒教以人倫而臯陶以刑輔之而天下以寧故
孔子曰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孟軻曰堯以不得舜為
已憂舜以不得禹臯陶為巳憂知其所以為大也得其
[035-38b]
小以失其大烏足以為堯舜哉隋文帝每一臨朝或至
日昃宿衛之士傳飱而食唐文宗議政延英每對宰臣
率漏下十數刻此二主者非不用心勤勞然終無益於
治者由親細務而闇大體不知其術然也臯陶曰元首
叢脞哉股肱墯哉萬事隳哉此可知矣夫法度者人情
之防範也為國而不修先王之法度是猶輸之不以規
矩正方圓而曠之不以六律治五音也古者先王建國
一事一政無非法者將以定民之治而立民之極雖其
[035-39a]
迹之不必因然其制作之意不可一日而忘也故其車
服宫室皆有數度人徒械用皆有等宜貢賦必有節鄉
田學射皆有法冠昏喪祭皆有禮姦聲姦色者舉廢亂
名亂政者舉殺器服不中度者舉毁禽獸不中殺者舉
禁是以國家優裕風俗淳一而物無疵癘矣周衰禮樂
壊王道陵夷上無聖賢之君下無法度之臣天下蕩然
無綱紀制度漢興有揚雄者可謂法度之臣矣而無可
致之君唐太宗有為之主也而房杜之徒不足以言禮
[035-39b]
樂此其所以不王也伏惟陛下享國以來孜孜庶政二
帝三王之事必欲舉而行之臣居斯時不以堯舜之道
陳於陛下之前則不恭之罪莫大焉昔者孟軻見滕文
公言必稱堯舜文公中才之主也軻猶以此待之況陛
下天資聖徳聦明智勇之若此臣敢隱黙而不言哉方
今天下之患者皆謂黎民未乂四方未恭政令未明財
用不足以臣思之不足為患所以過慮者在陛下中庸
之未擇性理之未充賢才之未多法度之未立也伏望
[035-40a]
陛下略機務之繁進誠明之學稽經信道頥養神明慎
選縉紳有道之臣旁求巖穴篤行之士日與講求性命
之理道徳之源養而充之以至神固斯可以不言而化
矣然後建學校隆師儒首自京師達于州邑羣百辟之
才以長育之隆三物之教以統一之則賢人衆多足以
任使矣求一徳以居論道之司擇庶尹以付任官之責
間用儒臣以分按察之權均布循吏以膺守宰之寄自
然百司羣吏莫不任職政令自白而黎元安矣詔奉常
[035-40b]
以禮學之士修五禮於朝委大農以制置之司節百用
於國則浮費自省而財用有餘矣陛下身先恭儉以訓
於上小大之臣畏法遵繩以守於下民以是化政以是
淳國富兵強可以制挺以撻戎狄之兵矣凡有司之事
一切付之陛下但優游巖廊以神道設教此堯舜之舉
也易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惟
陛下不以臣言為迂闊少賜留意則天下幸甚
監察御史裏行程灝上疏曰臣竊謂聖人創法皆本諸
[035-41a]
人情極乎物理雖二帝三王不無隨時因革踵事增損
之制然至乎為治之大原牧民之要道則前聖後聖豈
不同條而共貫哉盖無古今無治亂如生民之理有窮
則聖王之法可改後世能盡其道則大治或用其偏則
小康此歴代彰灼著明之効也茍或徒知泥古而不能
施之於今姑欲循名而遂廢其實此則陋儒之見何足
以論治道哉然儻謂今人之情皆已異於古先王之迹
不可復於今趣便目前不務髙逺則亦恐非大有為之
[035-41b]
論而未足以濟當今之極弊也謂如衣服飲食宫室器
用之類茍便於今而有法度者豈亦遽當改革哉惟其
天理之不可易人所賴以生非有古今之異聖人之所
必為者固可槩舉然行之有先後用之有緩速若夫裁
成運動周旋曲當則在朝廷講求設施如何耳古者自
天子達於庶人必須師友以成其徳業故舜禹文武之
聖亦皆有所従學今師傅之職不修友臣之義未著所
以尊徳樂善之風未成於天下此非有古今之異者也
[035-42a]
王者必奉天建官故天地四時之職歴二帝三王未之
或改所以百度修而萬化理也至唐猶僅存其略當其
治時尚得綱紀小正今官秩淆亂職業廢弛太平之治
所以未至此亦非有古今之異也天生蒸民立之君使
司牧之必制其常產使之厚生則經界不可不正井地
不可不均此為治之大本也唐尚能有口分授田之制
今則蕩然無法富者跨州縣而莫之止貧者流離餓殍
而莫之恤幸民雖多而衣食不足者盖無紀極生齒日
[035-42b]
益繁而不為之制則衣食日蹙轉死日多此乃治亂之
機也豈可不漸圗其制之之道哉此亦非有古今之異
者也古者政教始乎鄉里其法起於比閭族黨州鄉鄼
遂以相聫屬統治故民相安而親睦刑法鮮犯亷耻易
格此亦人情之所自然行之則効亦非有古今之異者
也庠序之教先王所以明人倫化成天下今師學廢而
道徳不一鄉射亡而禮義不興貢士不本於鄉里而行
實不修秀民不養於學校而人材多廢此較然之事亦
[035-43a]
非有古今之異者也古者府史胥徒受祿公上而兵農
未始判也今驕兵耗匱國力亦巳極矣臣謂禁衛之外
不漸歸之於農則將貽深慮府史胥徒之役毒遍天下
不更其制未免大患此亦至明之理非有古今之異者
也古者民必有九年之食無三年之食者以為國非其
國臣觀天下耕之者少食之者衆地力不盡人功不勤
雖富室強宗鮮有餘積況其貧弱者乎或一州一縣有
年嵗之凶即盜賊縱横饑羸滿路如不幸有方二三千
[035-43b]
里之災或連年之歉則未知朝廷以何道處之則其患
不可勝言矣豈可曰昔何乆不至是因以幸為可恃也
哉因宜漸從古制均田務農公私交為儲粟之法以為
之備此亦無古今之異者也古者四民各有常職而農
者十居八九故衣食易足而民無所困苦今京師浮民
數逾百萬游手不可貲度觀其窮蹙辛苦孤貧疾病變
詐巧偽以自求生而常不足以生日益嵗滋乆將若何
事巳窮極非聖人能變而通之則無以免患豈可謂無
[035-44a]
可柰何而巳哉此在酌古變今均多恤寡漸為之業以
救之耳此亦非有古今之異者也聖人奉天理物之道
在乎六府六府之任治之於五官山虞澤衡各有常禁
故萬物阜豐而財用不乏今五官不修六府不治用之
無節取之不時豈惟物失其性材木所資天下皆巳童
赭斧斤焚蕩尚且侵尋不禁而川澤漁獵之繁暴殄天
物亦巳耗極則將如之何此乃窮弊之極矣惟修虞衡
之職使將養之則有變通長乆之勢此亦非有古今之
[035-44b]
異者也古者冠昏喪祭車服器用等差分别莫敢踰僭
故財用易給而民有常心今禮制未修奢靡相尚卿大
夫之家莫能中禮而商販之類或踰王公禮制不足以
檢飭人情名數不足以旌别貴賤既無定分則姦詐攘
奪人人求厭其欲而後已豈有止息者哉此争亂之道
也則先王之法豈得不講而損益之哉此亦非有古今
之異者也此十者特其端緒耳臣特論其大端以為三
代之法有必可施行之驗如其綱條度數施為注措之
[035-45a]
道則審行之必也稽之經訓而合施之人情而宜此曉
然之定理豈徒若迂疎無用之説哉惟聖明裁擇
灝又上疏曰臣伏謂得天理之正極人倫之至者堯舜
之道也用其私心依仁義之偏者霸者之事也王道如
砥本乎人情出乎禮義若履大路而行無復回曲霸者
﨑嶇反側於曲逕之中而卒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誠
心而王則王矣假之而霸則霸矣二者其道不同在審
其初而巳易所謂差若毫釐以千里者其初不可不
[035-45b]
審也故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正志先立則邪説不能
移異端不能惑故力進於道而莫之禦也茍以霸者之
心而求王道之成是衒石以為玉也故仲尼之徒無道
桓文之事而曽西耻比管仲者義所不由也況下於霸
者哉陛下躬堯舜之資處堯舜之位必以堯舜之心自
任然後為能充其道漢唐之君有可稱者論其人則非
先王之學考其時則皆駮雜之政乃以一曲之見幸致
小康其創法垂統非可繼於後世者皆不足為也然欲
[035-46a]
行仁政而不素講其具使其道大明而後行則或出或
入終莫有所至夫事有大小有先後察其小忽其大先
其所後後其所先皆不可以適治且志不可慢時不可
失惟陛下稽先聖之言察人事之理知堯舜之道備於
巳反身而誠之推之以及四海擇同心一徳之臣與之
共成天下之務書所謂尹躬暨湯咸有一徳又曰一哉
王心言致一而後可以為也古者三公不必備惟其人
誠以謂不得其人而居之則不若闕之之愈也盖小人
[035-46b]
之事君子所不能同豈聖賢之事而庸人可叅之哉欲
為聖賢之事而使庸人叅之則其命亂矣既任君子之
謀而又入小人之議則聦明不專而志意惑矣今將救
千古深錮之弊為生民長乆之計非夫極聽覽之明盡
正邪之辨致一而不二其能勝之乎或謂人君舉動不
可不慎易於更張則為害大矣臣獨以為不然所謂更
張者顧理所當耳其動皆稽古質義而行則為慎莫大
焉豈若因循茍簡卒致敗亂者哉自古以來何嘗有師
[035-47a]
聖人之言法先王之治將大有為而反成禍患者乎願
陛下奮天錫之勇智體乾剛而獨斷霈然不疑則萬世
幸甚
 
 
 
 
 
[035-47b]
 
 
 
 
 
 
 
 歴代名臣奏議巻三十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