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宋名臣奏議 > 宋名臣奏議 卷一百七
[107-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奏議巻一百七
            宋 趙汝愚 編
  財賦門
   内帑封樁庫/
    上仁宗論奉宸庫估賣物色 趙 抃
臣竊聞已降指揮奉宸庫估計珠犀玉帛珍寳等物差
官置場出賣伏縁奉宸庫並係朝廷寳秘之物今一旦
[107-1b]
即行估賣深損國體兼又市井張皇道路傳播萬一逺
夷聞之將謂我朝何故窘急如此况國家内有省庭庫
藏外有四方貢賦若能節損浮費則用度自可取足何
必輕信淺議搜刷禁庭寳秘之物虚耗内帑動揺人心
所得甚㣲所失甚大臣愚伏望聖慈為國惜體所有奉
宸庫見行估賣物色特賜指揮寢罷至和二年十二月/上時為殿中侍御
史/
    上仁宗論内臣私取珠子呈内人
[107-2a]
               傅堯俞
臣風聞管當内藏庫内臣蔡世寜將本庫珠子呈内人
者縁内藏庫祖宗所置以備經費陛下宣索守吏猶當
執吝豈有私取示人圖悦規利府庫之中不謹如此貿
易偷盗何所不至況漏洩有條為罪不細物離常處自
有刑名以蔡世寜付所司根究情理盡法施行庶幾敇
戒後來不至失䧟官物嘉祐六年十月上時/為監察御史裏行
    上英宗乞今後奉宸諸庫宜謹出入
[107-2b]
                吕 誨
臣恭以聖朝承五代凋弊之餘祖宗外平諸國珠寳委
積皆歸於内府非國有大事旌賞勲勞未嘗有一毫輕
費其籍秘嚴雖大臣及主計者莫得知其詳實有以知
神武英謀所存之深逺也先帝恭儉節用聞於天下然
自至和中服藥而後府庫不嚴官官專恣用之一分而
攘取百倍中外聞之莫不痛惜臣近聞外議内臣任守
忠以奉宸庫眀珠三萬兩黄金一萬兩奉於中宫守忠
[107-3a]
自邀酬奬仍固恩寵果如是陛下得不念祖宗艱難貯
積之意哉矧亮隂中玩好侈靡有損而無益議論如此
甚玷中宫之盛徳足見宦者之狡計姦惡斯露衆所不
容矣設使小人得計窺伺陛下之間隙動為容悦則何
所不至臣欲乞今後奉宸諸庫宜謹其出入不使小人
窺覘將備國家緩急以濟大事惟聖留念治平元年八/月上時為侍
御/史
    上英宗乞㑹計内庫出入裁損過當
[107-3b]
                吕 誨
臣竊以祖宗之有天下也削平諸國所聚財貨皆歸於
内府數十年中區宇乂寧誠國富兵强之致也所謂内
藏奉宸諸庫非有司關掌故外臣莫得知其登耗但慮
嵗月乆支費寖廣不復當時之盛比來先帝樁留之物
賜及小臣過越乾興之制拜賜者於今震恐盖知祖宗
艱難收聚之意非所以容其虛受爾如聞禁中取用尚
亦無節加之近倖因縁侵漁以有限之積供無窮之費
[107-4a]
一旦四方有事何以枝梧陛下踐祚之初當謹持守修
葺府庫謹嚴出納兹其時也臣欲乞今後内庫非旌賞
功勞貸助經費一切浮用無俾仰給出入之籍亦行㑹
計應禁中取索財寳不限内外庫所降合同須具支使
者名目俾嵗中㑹計知其過當則可以裁損及後苑剏
造服玩器用並付文思院所造之物工畢别差朝官㸃
檢則官物無由枉破侵欺之路可以杜絶是亦節儉愛
民之一端也唯聖神留意天下幸甚治平元/年上
[107-4b]
    上哲宗乞罷額外封樁   陳次升
臣竊以民財有限取之不可以過多邦賦有常用之不
可以無節熈寜以前上供錢物無額外之求州縣無非法
之歛自後獻利之臣不原此意唯務刻削以為已功若
減一事一件則據其所減色額責令轉運封椿上供别
有増置合用之物又合自辦上供名件嵗益加多有司
財用日惟不足既無家資之可助又無鄰粟之可貸必
至多方以取於民非法之徴其來乃自乎是且人主莫
[107-5a]
不有惻隐之心豈無愛民之意比年監司多以掊取相
高者盖廹於嵗計不足其勢不得已而然也伏自陛下
臨御以來輕徭役薄賦歛澄汰掊刻崇尚忠厚天下之
人莫不咸被徳澤歡欣鼓舞屬心内附拭目以觀太平
之極致然而額外上供之數未除切恐異日供應不辦
官司則有失職之責茍欲避免侵漁之患復從而生未
足以副陛下仁厚之徳臣欲乞聖慈特降指揮勘㑹熈
寜以來於舊上供額外剏行封樁錢物並與放罷庶使
[107-5b]
官吏不至過有誅求而民無騷擾之害元祐元年六月/上時為監察御
史/
    上哲宗乞以封樁錢賜户部及諸路轉運司
                范祖禹
臣伏見近差户部郎官徃京西㑹計轉運司財用數目
近諸路毎告乏朝廷詳酌應副其餘則責辦於外計
今既遣郎官㑹計必見闕少實數若其數不多則朝廷
可以應副若其數浩大不知朝廷能盡應副邪或止如
[107-6a]
常嵗量事與之也若量事與之則朝廷既見其闕少之
實而不盡與無以為說若盡數與之則恐他路援而為
例朝廷示天下如一無有厚薄欲悉應副則力或有所
不逮不悉應副則轉運司無以為計不刻剥百姓何所
取之如此則陛下赤子必受其弊不可不深慮也又朝
廷既委轉運使副以一路財計而不信其所言虛實必
遣郎官然後可信是使諸路使者人人有不自信之心
每遇闕少則倚望朝廷遣官㑹計愈不任責臣以為此
[107-6b]
不可為後法欲乞自今諸路凡有告乏只委轉運使官
㑹計保眀聞奏如有不實即重行黜罰其誰敢妄臣切
謂今諸路經費所以不足者由提刑司封椿闕額禁軍
請受錢帛㪷斛萬數不少此乃户部轉運司本分財計
先帝特令封樁以待邊用盖恐倉卒調發不行故有此
權宜之制今朝廷方務安邊息民則封樁之法宜悉蠲
除欲乞自熈寜十年初封樁以來已起發上京及今日
已前未起發上京數目盡以賜尚書户部諸路轉運司
[107-7a]
以佐經費今天下諸路例多窮乏而蓄其財於無用之
所視困竭而不為救濟非均通有無足用裕民之政也
縁自封樁至今已十餘年一旦撥還諸路必稍紓緩其
利害較然無疑伏乞早降指揮施行
  貼黄臣恐議者或謂先帝以此備邊今不當變改
  臣恭聞先帝嘗有弛張之議盖自古權宜之法多
  不可乆行時異事殊則後人必有更張三代以來
  無不如此若張而不弛不唯無以濟國家之急亦
[107-7b]
  非先帝聖意元祐四年七月上/時為諫議大夫
    上哲宗再論封樁錢    范祖禹
臣近上奏乞以熈寜十年以來諸路提刑司封樁闕額
禁軍請受錢帛斛㪷悉歸之尚書户部諸路轉運司以
佐經費以紓困急臣切以當今之患在於天下空虛朝
廷不可不為之計封樁之與經費均出於民皆陛下一
家之財也茍可以利國何所愛焉譬如移之於東而還
之於西出之於内而歸之於外也若唐之制天下財賦
[107-8a]
皆納於左蔵庫太府四時以數聞尚書比部覆其出入
至代宗之時租賦悉進入大盈内庫以中人主之天子
以緩急為便遂不復出以天下公賦為人君私蔵有司
不得窺其多少國用不能計其贏縮殆二十年及徳宗
即位宰相楊炎頓首於上前曰夫財賦邦國之大本生
人之喉命天下理亂輕重皆由焉是以前代歴選重臣
主之猶懼不集徃徃覆敗大計一失則天下揺動先朝
權以中人領其職豐儉盈虚雖大臣不得知則無以計
[107-8b]
天下利害請出之以歸有司如此然後可以議政徳宗
乃詔凡財賦皆歸左蔵庫炎以片言移人主意議者美
之以炎知為相之體徳宗知為國之務也今封樁之法
未至如唐之大盈陛下聽言納諌逺過於唐之徳宗若
大臣有楊炎之請陛下豈有不從之者乎昔先帝有經畧
四夷之志是故别貯以待用今陛下垂拱守成志於無
為蓄聚於此將安用之昔漢髙祖之創業老於兵間日
不暇給文帝躬修節儉勸課農桑則髙祖之政文帝有
[107-9a]
所不用也武帝驅攘戎狄無嵗不征昭帝輕徭薄賦與
民休息遂罷鹽鐵議𣙜酤宣帝總核名實選用郡守則武
帝之法昭帝宣帝有所不用也臣前所謂時異事變則
後人必有更張自三代以來無不如此非獨漢唐也今
諸路窘乏不可不救若其計窮豈免掊克是奪之於此
而取之於民也惟陛下無疑於改先帝權宜之制則天
下之民幸甚元祐四年/七月上
    上哲宗論封樁錢     王 覿
[107-9b]
臣伏見東南諸路曩嵗財用最為充足故自祖宗以來
軍國之費多出於東南大中祥符三年九月江淮發運
使李溥言今春運米六百七十九萬石諸路各留三年
支用更留準備上供及賑濟等米萬數至多天禧元年
正月赦江淮等路上供米特罷今年春運一次臣竊思
祥符中諸路上供之外既有三年之蓄矣至天禧赦書
又特罷春運一次者又有以見真宗皇帝深思逺慮不
惟憫漕運之勞而亦欲東南諸路蓄積常多也今東南
[107-10a]
財用窘耗日近水災本路轉運司及常平之物不足以
充賑濟近取於江淮逺糴於荆湖然後僅能稍蘇三州
之民則無備可謂甚矣淮南去嵗今嵗皆無大災傷而
轉運司以軍糧急闕訴於朝廷每嵗冬借發運司米二
十萬石以充軍糧不幸有方數千里之水旱則何以為
謀臣近者備貟發運使在職嵗餘所領六路上供錢糧
不應期限而轉運司官吏該勘劾者凡四路非獨今嵗
也前此逐路欠數亦多彼轉運司官吏豈不以失期冒
[107-10b]
法為懼哉盖力既不足雖重得罪無所避也縁此諸路
但務為逃責淺近之計而不暇及生財長乆之道深可
嘆惜臣所見者雖止於東南諸路傳聞其他路分亦多
𩔖此臣亦嘗詢訪轉運司財用消耗之因雖不能盡究
其本末然有灼然易見者逐路用度浸廣而朝廷封樁
浸多也且以數事言之選人添俸逐路添將兵諸路指
使場務監官添員外置准備差遣大使臣凡此雖政事
所係適時之宜不得不爾然若計其費則皆祖宗時所
[107-11a]
未有也用度浸廣既如此又所謂封樁者浸多若賣塩
寛剰錢闕額禁軍請受減省造舡錢之𩔖名目甚多本
皆轉運司之物而一切封樁歸於朝廷者浸多則轉運
司安得不窘乎臣固知封樁之物非所以奉遊宴廣宫
室飾苑囿侈輿馬也不過欲蓄積稍多而有以待軍國
緩急之用而已然所謂蓄積者經費之外有餘然後可
以為蓄積豈可輟有司之經費使不足用而名之蓄積
乎今所為封樁者有司不得輒用經常既闕反致嵗額
[107-11b]
上供之物公然負欠而不可給又借貸於朝廷者雖然
違限勘劾而竟亦不能償此豈長久之計耶臣伏望朝
廷熟講而深圖之凡上供封樁之物前日祖宗所取者
皆付之轉運司稍得自足乃天下之幸也元祐六年九/月上時為刑
部侍/郎
   常平義倉
    上仁宗乞詳定常平制度  杜 衍
臣聞農者國之本不可不勸其業糓者民之命不可不
[107-12a]
為之儲盖嵗有豐凶穀有貴賤計本量委欲及其時㪚
滯取贏宜究其術前志曰欲人務農人有所利粟有所
歸謂官以法收之也今豪民富家乗時賤收拙業之人
旋致罄竭及穡事不興小有水旱則稽貨不出須其翔
踴以謀厚利農民貴糴纔充口腹徃復受弊無復窮已
雖勸課之官家至日見亦奚益於事哉管子曰令有緩
急物有輕重人君不治則蓄賈游市乘人不給百倍其
利矣又曰萬室之邑必有萬鍾之藏藏鏹千萬千室之
[107-12b]
邑必有千鍾之藏藏鏹百萬由此言之則平糴常平之
制其來久矣非始於漢宣之世也國家列郡置常平倉
所以利農民備饑嵗也然而有名無實者制度不立耳
臣以謂立制度在乎量州郡之逺邇計户口之衆寡取
賤出貴差别其饑熟信賞必罰責課於官吏出納無壅
増減有制本息之數勿假以供軍歛𨗳之時禁其争利
六斛四㪷曰鍾萬室之邑萬鍾則今萬户郡常平倉可/收六萬四千斛已上也俟本息増贏即加其元額嵗有
大中小饑亦有大中小熟常謹察以出入之節今欲立制/度而無賞罰則法不得行以其外計諸州縣官吏宜
[107-13a]
立功過之差以示必行毎趨時收糴應急出糶無令所/司壅遏則利可及人也嵗豐則増市價而糴所増錢每
㪷不得過一十文饑則減市價而糶到/數三分支一分與告首人糴畢則不禁至於蜀漢狹境
交廣寛鄉或通川易地之殊或邊郡巖邑之異各立條
教以節盈虛限回易之嵗時虞其損敗制主典之侵刻
督以嚴科則瘠瘦可充饑饉有備也今則不然九糓散
於穰嵗而不能儲峙兆民困於凶年而無以振業饒贍
之道固若斯乎誠嚴敇州郡據本處有無見管常平倉
錢斛今後漸令隨户口趂額収糴轉運司等不得以運
[107-13b]
軍需為名奏乞假借其逐處合備貫石數目若有缺少
令多方計度供給儻有全然少本無可圓融之處伏乞霈
然下詔出府庫乳香犀象真珠之𩔖相度隨處減價出
賣添備倉本凡此珍異之物飢不可食寒不可衣常時/則曠日可以漸次出賣速賣則雖減價數
倍人亦不取也宜及平嵗/鬻之以為豐國恵下之本上以章去奢崇儉之仁下以
成敦本恵民之道俟州郡有本息増羡之處令外計逺
近均融各足其額除邊逺之郡及山險之地糴貯不得
過定額外㳂路州府亦許就賤多糴仍先乞指揮有司
[107-14a]
將見行常平倉條貫并臣此劄子重别詳定具為條件
務令精密經久為例并立定逐州軍合糴額數畫一開
坐奏聞朝廷更為裁酌頒行此法之設盖以抑兼并恵
貧弱茍行之必信守之必堅本息漸増則公私獲利矣
比夫義社之制别生賦歛官吏侵削急速假借害大利
小創於隋時而唐戴胄者猶請復之頗得其利矧兼恵
農末振塞利孔之術可忽其名而不務乎議者若云聖
朝不當以出息為名此又不稽其實者也周公制民貸
[107-14b]
者以國服為之息又貸萬泉者入息五百亦取之以其
道耳必也倉儲充羡國用富强雖有凶荒不至捐瘠則
仁聖育民之道莫大於此也臣以狂瞽輒効㳙埃冐凟
威顔伏深殞越景祐二年上時/為御史中丞
    上仁宗論借支常平本錢  余 靖
臣聞天下無常安之勢無常勝之兵無常足之民無常
豐之嵗由是古先聖王守之有道制之有術儻有緩急
不可無備伏覩真宗皇帝景徳中詔天下以逐州户口
[107-15a]
多少量留上供錢起置常平倉付司農寺係帳三司不
問出入每年夏秋兩熟凖市價加錢收糴其出息本利
錢只委司農寺主掌三司轉運司不得支撥自後每遇
災傷賑貸使國有儲蓄民免流散者用此術也前三司
使姚仲孫今春以來於京東等處借支司農常平錢以
給和買雖然借支官錢以充官用循常視之似無妨礙
若於經逺之謀深所未便臣竊惟真宗皇帝聖慮深逺
臣敢梗槩言之當今天下金糓之數諸路州軍年支之
[107-15b]
外悉充上供及别路經費見在倉庫更無餘羡所留常
平本錢及斛㪷等若以賑饑荒此固常慮所及矣萬一
不幸方隅小有緩急賞給資粮倉卒可備豈非先皇暗
以數百萬之資蓄於四方者乎今若先為三司所支則
天下儲蓄盡矣伏乞特降指揮三司先借支常平本錢
去處並仰疾速撥還今後不得更支撥並依景徳元降
敇命施行慶歴二年上時為/右正言供諫職
    上仁宗乞立民社義倉   賈 黯
[107-16a]
臣伏以天下無事年穀豐熟則人民安樂父子相保一
遇水旱則流離死亡捐棄道路發倉廩以賑之則糴不
給課粟富之則力不贍轉輸千里則不及事移民就糓
則逺近交困朝廷之臣郡縣之吏倉卒不知所出則民
飢而死者已過半矣夫水旱之災雖堯湯所不能免今
不思所以備災之術而嵗幸年糓之熟則是求出於堯
湯之所不可必者也臣嘗讀隋史見所謂立民社義倉
者取之以時而藏之於民下足以備凶災而上實無利
[107-16b]
焉願倣隋制詔天下州軍遇年糓豐熟立法勸課蓄積
以備災此孟子所謂樂嵗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為虐
者也況取之以為民耶皇祐五年上時為左司諫上下/其説司農寺且命李充與黯合
議以聞乃下諸路度可否而以為可行者纔四路餘或/謂税賦之外兩重供輸或謂恐招盗賊或謂已有常平
以贍給或謂置倉煩擾於是/黯復上奏論之議卒不行
    上神宗乞天下置社倉   錢 顗
臣聞國之所以為國者以有民也民之所以為民者以
有糓也國無九年之儲不謂之有備家無三年之蓄必
[107-17a]
謂之不給有國有家者未始不先於儲蓄也故管子曰
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此之謂矣臣竊見諸處
農民雖力田疇不務蓄積一有水旱遂至狼狽深可惻
憫臣謹按隋文帝開皇中曽令天下之人節儉輸粟名
為社倉行於當時民無饑饉此實濟衆之良策也以臣
愚欲乞於天下州縣逐鄉村各令依舊置社倉當豐年
秋成之時只於上三等有田人户量出斛㪷以備賑濟
第一等不過三石第二等不過二石第三等不過一石
[107-17b]
或以鄉或以村為額仍令衆人選擇有物力一户充社
倉甲頭一年一替以所聚斛㪷藏置其家即具衆户實
數申報所屬官司判押為據或有損失亦責甲頭陪填
貴免侵欺之弊若遇荒歉即盡數俵借於下等貧民聽
將來嵗稔日官為索還依前入社倉收貯候聚及三年
或無水旱即具存留所貴常有三年之備或無水旱一
方之民且榖有貴賤嵗有凶豐所歛甚輕所濟至博嵗
月稍久蓄積亦多縱值水旱之災免致流亡之患伏乞
[107-18a]
指揮下諸路轉運詳酌施行熈寜元年上時為殿中侍/御史裏行始詔州縣推行
義倉之法是時朝廷方行新法州郡急於聚歛二年七/月顗乃言齊州科配義倉米取數太多曹齊州諸縣又
令耆長代納詔遂罷義倉其已納/者並給還至十年九月始復立之
    上哲宗乞趂時収糴常平斛㪷
                司馬光
臣勘㑹舊常平倉法以豐嵗穀賤傷農故官中比在市
添價收糴使蓄積之家無由抑塞農夫須令賤糶凶嵗
穀貴傷民故官中比在市減價出糶使蓄積之家無由
[107-18b]
邀勒貧民須令貴糴物價常平公私兩利此乃三代之
良法也曏者有因州縣缺常平本錢雖遇豐嵗無錢收
糴又有官吏怠慢厭糴糶之煩雖遇豐嵗不肯収糴又
有官吏不能察知在市斛㪷實價只信慿行人與蓄積
之家通同作弊收成之初農夫要錢急糴之時故意小
估價例令官中收糴不得盡入蓄積之家直至過時蓄
積之家倉廪盈滿方始頓添價例中糴入官是以農夫
糴穀止得賤價官中糴糓常用貴價厚利皆歸蓄積之
[107-19a]
家又有官吏雖欲趂時収糴而縣申州州申提㸃刑獄
司提㸃刑獄司申司農寺取候指揮比至回報動渉累月
已是失時榖價倍貴是致州縣常平倉斛㪷有經隔多
年在市價例終不及元糴之價出糶不行堆積腐爛者
此乃法因人壊非法之不善也熈寜之初執政以舊常
平法為不善更將糴本作青苗錢與人户令出息二分
置提舉官以督之豐嵗則農夫糶糓十不得四五之價
凶年則屠牛賣肉伐桑賣薪以輸錢於官錢貨愈重穀
[107-19b]
直愈輕朝廷深知其弊故罷提舉官令將累年蓄積錢
榖財物盡樁作常平倉錢物委提㸃刑獄交割主管依
舊常平倉法施行今嵗諸路除有水災州軍外其餘豐
熟處多今欲特降指揮下諸路提㸃刑獄司乘有此糴
本之時委豐熟州縣官各體察在市斛㪷實價多添錢
數廣行収糴如闕少倉厫之處以常平倉錢添盖仍令
少糴麥豆多糴穀米其南方及川界卑濕之地有斛㪷
難以久貯者即委提㸃刑獄相度逐州縣合銷數目抛
[107-20a]
降收糴纔候將來在市物貨價比元糴價稍増即行出
糶不得令積壓損壊仍令州縣各勒行人將十年以來
在市斛㪷價例比較立定貴賤酌中價例然後將逐色
價分為三等自幾錢至幾錢為中等價幾錢以上為上
等價幾錢以下為下等價令逐路臨時斟酌加減務在
合宜既約定三等價仰自今後州縣每遇豐嵗斛㪷價
賤至下等之時即比市價相度添錢開場収糴凶年斛
㪷價貴至上等之時即比市價相度減錢開場出糶若
[107-20b]
在市見價只在中等之内即不糴糶更不申取本州及
上司指揮免有稽滯失時之患仍委提㸃刑獄常提㸃
覺察若州縣斛㪷及上等而不收糴及下等而不出糶
及收貯不如法變轉不以時致有損壊并監官不逐日
入場致壅滯糴糶人户並取勘施行若州縣長吏及監
官能用心及時糴糶至得替時酌中價錢與斛㪷通行
比折與初到任時増剰及十分中一分以上許批書上歴
子候到吏部日與升半年名次及二分以上許指射家便
[107-21a]
差遣一次所貴官吏各各用心州縣皆有儲蓄雖遇荐
饑民無菜色又得官中所積之錢稍稍散在民間可使
物貨流通其河北州縣有糴使司斛㪷見多㳂路州縣
轉運司見糴軍糧處不糴常平倉斛㪷若今來指揮内
有未盡未便事件委提㸃刑獄司逐旋擘劃申奏施行
元祐元年八月上/時為尚書左僕射
    上哲宗乞常平不分立三等 王巖叟
臣伏覩昨降朝㫖文雖詳而未通四方來者更言其未
[107-21b]
便臣按常平舊法但遇年豐物賤即與市價上添錢收
糴如年儉物貴即度在市實直價例特減錢出糶此所
以為常平今既限以價賤至下等方許收糴價貴至上
等始得出糶乃是必待豐歉十分而後行法稍不及等
即官司拘文束手坐視而不敢糴糶臣恐久之天下救
災之備寡而傷農之患多失常平本意逺矣臣乞依舊
法不分立三等仍更不申取本州及上司指揮外餘約
新降朝㫖别行修定頒降
[107-22a]
  貼黄稱朝廷近遣官淮南賑濟已降指揮雖係十
  分中價或比常年價稍髙亦權收糴即見三等之
  法未便兼訪聞諸路州縣自被㫖後來徃徃不能
  施行伏望詳酌速賜指揮元祐元年八月/上時為侍御史
    上哲宗乞取常平敇令删為一書
                劉安世
臣聞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
之蓄曰國非其國盖先王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
[107-22b]
以三十年之通則可以有十年之備故堯湯之水旱至
於累嵗而無捐瘠之民者用此道也三代而下井田廢
缺利民之法無善於常平由漢迄今莫能變易唯自近
世有名無實凡所以飬民之具月計不足豈議三年之
蓄哉是以嵗或不登民輒菜色强者轉而為盜賊弱者
不免於餓殍保民之術如此其疎臣等竊謂自罷青苖
錢後來天下州縣皆有積鏹朝廷雖更立常平之制條
目甚詳而上下因循未嘗留意既無統屬以察其乖謬
[107-23a]
又無賞罰以為之勸沮加之轉運司茍紓目前之急多
端借貸日朘月削殊無贍足之期非有懲革將不勝弊
臣伏望聖慈特降睿㫖取今日已前應於常平敇令嚴
責近限專委户部刪為一書付之有司悉備遵守仍乞
行下指揮將天下見在常平錢乘今秋豐稔之時令五
路糴粟一色其餘路分並相度逐處可以久留斛㪷廣
行收糴仍以本司錢修盖合用倉廩一路所有錢衮同
應副一路之中不得偏聚一州一州之境不得偏聚一
[107-23b]
縣各隨户口之多寡以置糴入之大數每遇凶歉依法
出糶糴糶之法當以市價増減如此則官本常存而物
價不能翔踴或遇旱乾水溢之災則民有所濟不至流
㪚朝廷之恵澤可繼而無乏絶之患相因日久漸致九
年之蓄太平之策莫大於此伏惟陛下推至誠惻怛之
意眀詔執政協力施行所有官吏殿最亦乞參酌修
定將來頒䧏之後或有違犯州縣委監司監司令户
部御史臺覺察奏劾庶使二聖䘏民之仁心不為徒善
[107-24a]
之政傳之萬世天下幸甚元祐四年九月/上時為左司諫
    上哲宗乞出内庫金帛為常平糴本
                范祖禹
臣竊以當今天下之患在於公私俱無蓄積無以待水
旱凶歉一時不雨則民皆饑饉流亡昨春夏旱京西陜
西艱食尤甚唐鄧人民相食遺棄男女流離道路其存
者食犬彘之食饑民羣行劫米坐法配流者係纍相屬
幸而得麥民復有望故盗賊不作耳然轉於溝與配
[107-24b]
𨽻逺方者已不可勝數仁聖在上豈不哀憫而為之計
慮哉夫以數月不雨適當青黄不接之際民已如此若
不幸復有方二三千里之水旱將何以救之自中夏以
來雨水不至過多秋成可望諸郡雖有被水災之處然
約計之收熟之處必多年糓稍豐則公私逋負督廹民
間速於得錢無由貯積必至甚賤此農民所以豐凶皆
困也自非朝廷廣謀收糴以時發歛則無以平糴濟民
今諸路提刑司積常平錢猶多竊恐自罷散青苖錢以
[107-25a]
來常平之法尚未修復如舊臣愚欲乞速降指揮諸路
提刑司乘今秋豐稔穀賤之時盡以所有之錢増價收
糴使不至於甚賤傷農來春榖貴則減價出糶使不至
於甚貴傷民若止以常平錢收糴恐亦未廣陛下誠能
出内庫金帛數十萬以為糴本專以備水旱凶荒發歛
以時則官本常存而民被恵澤無窮濟民之術無大於
此祖宗置内藏庫本以備軍旅非常之用仁宗嘗出錢
一百萬緍以助常平糴本此仁恩所以深結於民心也
[107-25b]
夫財出於民復以濟民但使民存不至流亡則今春散
之眀年復有何患乎無財也前年冬大寒陛下出十萬
緡㪚之窮民民苦於寒陛下不忍坐視其死捐以與之
誠知民為國本不可不愛惜也況糴本常不動而可以
利民止是以内庫之錢借之外路又有先朝故事何憚
而不為乎如以臣言為然乞早賜施行元祐四年九月/上時為右諌議
大/夫
    上哲宗乞復義倉     上官均
[107-26a]
臣聞賊盜之多常起於凶嵗凶嵗不足常生於無備備
災䘏患常平義倉之設最為良法熈寜十年始講隋唐
之舊興置義倉令人户於正税斛㪷一石别納五升準
備災傷賑濟不得移用法頗周密盖所歛至少所聚至
多蓄之郡縣而散之於民歛之少則民易以輸聚之多
則上足以施予蓄之郡縣則凶嵗有備散之於民則人
情無怨此隋文皇唐太宗嘗行於治平之世已試之効
也元豐八年指揮諸路義倉一切廢罷議者至今惜之
[107-26b]
若以為擾民則所出纔二十分之一若患他用則當時
已有著令又況水旱不常饑饉間有發倉廪則每苦不
足行勸誘則不免强取與其施之於倉卒不若備之於
無事今平糴之法既已修復惟義倉之制尚未興舉臣
以為義倉貯積在近民居則饑嵗賑濟無道路奔馳之
勞費而人受實恵隋開皇中就社置倉盖以此也臣欲
乞興復義倉之法令於村鎮有廵檢廨舍處建立倉廪
以便歛㪚其餘條例令有司更加修整以備饑嵗誠非
[107-27a]
小補元祐五年上時/為殿中侍御史
 
 
 
 
 
 
 
[107-27b]
 
 
 
 
 
 
 
 宋名臣奏議巻一百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