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宋名臣奏議 > 宋名臣奏議 卷七十七
[077-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奏議巻七十七
            宋 趙汝愚 編
  百官門
   轉對
    上英宗乞令朝臣轉對   司馬光
臣竊見祖宗之時累曾令朝臣轉對或遇災異更廣求
直言眞宗咸平景德之間詢訪尤切其詔書云渉詆訐
[077-1b]
者固可優容乏詞藻者許其直致是時羣臣上書言事
者日不下百餘封毎戒敕閤門令疾速進入詔樞宻直
學士馮拯陳堯叟令詳定以聞所以然者不唯考時政
之得失亦以觀羣臣之能否也是故太宗時得㓂凖眞
宗時得張知白皆上書言事驟加擢用後為宰相俱著
名跡景德元年六月内出朝士邉肅等二十四人姓名
令於崇政殿引對在外者驛召赴闕其後稍稍進用多
為名臣此皆近事可法者也陛下踐阼未乆羣臣能否
[077-2a]
恐未徧知欲乞依祖宗舊制每遇内殿起居日常令朝
臣兩人轉對其餘在京及外處臣寮有欲上書言事者
所在官司皆不得壅滯彼必欣然承命各竭所懐然後
陛下親加省覧必有所得若上書者稍多陛下不能一
一徧觀即乞擇近臣識慮明逹用心公正者二人先次
看詳但求道理切當不取文辭華美分為數等各以貼
黃節出事宜置之於前然後奏御陛下更以聖意擇其
善者特令引對靣加詢訪若實有可采其所言之事即
[077-2b]
為施行仍於禁中籍記姓名毎遇有重難公事試委之
幹辦俟果有㓛效乃加進用如此則天下之才盡在目
前可以器使雖堯舜之世嘉言㒺攸伏野無遺賢亦不
是過也不然若但循故事止作虛名所上之書未必省
覧雖復省覧亦無施設則無益於事不如不為也治平/二年
上時知/諫院
    上英宗乞降詔令臣寮各上封事及依次轉
     對          范純仁
[077-3a]
臣近日曾上封奏乞降詔令兩制及三司副使已上臣
寮逐員各上封事及諸司主判常參官等依次轉對至
今不䝉施行伏惟陛下臨御方初天下延頸企足觀望
聖化正宜博覧羣䇿通逹下情使四方之利病必聞羣
下之能否皆見然後可以布順民之政恢太平之風固
不當以聽覧為煩而以多言為厭也况自古昔有敷奏
以言之法官師相規之誡瞽為詩工誦箴大夫規誨士
傳言皆所以深采羣言禆助時政之道也近世則有百
[077-3b]
寮轉對之法本朝累聖悉曾行之非臣至愚獨有是説
伏望聖慈體明目逹聰之道念羣情壅蔽之弊將臣所
奏付中書門下檢㑹施行則天下幸甚治平三年上時/為殿中侍御史
    上神宗乞因轉對召訪以事閱其能否
                楊 繪
     治平四年十一月四日詔曰朕惟眇德初/踐丕圖欲躋方夏於已安浩若巨川之未
     濟聰明所及固不能燭萬事之㡬夙夜雖/勞將何以救羣元之失煢然在疚殆此淹
     年頋善化以寖微懼皇猷之弗嗣遂縁象/緯之發欽承譴告之仁氣燄感通陰陽愆
[077-4a]
     繆星文屢變地震不寧切聞成王畏天之/明深嘉大禹拜言之美咨爾羣辟夙夜公
     朝特舉舊章俾從轉對尚慮盈庭之士未/知側席之懐宜立明科庶來讜議其或補
     朕躬之遺闕箴時政之靡臧斥有位之阿/私糾在朝之朋比述為邦之急務貢禦敵
     之密謀通人情壅蔽之端救民力困窮之/弊以至臺省之職崇嚴而吏道日濫賦入
     日增而國用日虧或變風俗之澆訛或駮/刑名之得失或議當今之所尚或陳徃事
     之可懲號令有所未孚恩澤有所未究並/宜極論式副明揚多文者無闊於事情寡
     詞者直述而已播告中外咸體至懐其/令御史臺毎遇起居日令百寮轉對
臣竊以人君之所難者其惟知人乎人藏其心非察其
[077-4b]
言之可采必觀其行必試以事然後其才能可得而用
矣虞書曰萬方黎獻共惟帝臣惟帝時舉敷納以言明
庶以功車服以庸此之謂也恭以百寮轉對不行者十
數年陛下即位首復其事此真明目逹聰兼視廣聽之
術也然而止取其名乎將取其實乎如取其名則書之
史冊傳之四方亦足以為美矣如取其實則今之轉對
者前一日入奏於上閤至其日再拜於上前而退則所
奏之事有可採者或假手於人若因而進用之則偽濫
[077-5a]
者何由而旌别乎欲乞先觀其言設有可采即於轉對
之時召而訪以事閱其能否眞偽之狀既審其可用仍
未可以言而遽進之先命之以事而觀其才用之實而
擢於位如此則敷奏以言明庶以功車服以庸之典復
仃於今日熈寧元年上/時知諌院
    上神宗乞收百官轉對封章留中採擇
                王 存
臣竊觀陛下自初即位憂勤庶政率祖宗故事詔百官
[077-5b]
以起居日轉對德音丁寧為首務者補聖躬之遺闕箴
時政之靡臧斥有位之阿私糾在朝之朋比推至誠來
讜議追夏禹拜言之美此甚盛德非羣臣所能當然自
降詔書四年於兹轉對者固多矣未聞有一言能開悟
聖聽一事有推行於時者豈言盡不足采其事皆不足
行邪昔之人君有謀事而當羣臣莫能及退而有憂色
曰以吾議於朝而羣臣莫能及吾國其殆哉今在廷之
臣言事四年而卒無可采者其為朝廷所宜憂逺矣使
[077-6a]
萬一其言有可収録而不見省焉則所以丁寧而求者
恐乖至誠之道也陛下萬幾之繁百官封事固難悉覧
頃令館閣臣寮分閱屬近臣看詳而搃擇其可否此乃
陛下謹於聽納不以獨見為明然議者猶以為可否羣
臣之言當在人主宜非臣下所得預也今又不然罷近
臣看詳而悉付中書執政之大臣中書執政之大臣未
必得暇盡覧則屬之掾屬掾屬又未必能詳擇乃間委外
廷之臣使之可否迭為重輕羣臣誠淺薄不足以仰望
[077-6b]
清光在陛下聽言之體為輕矣古之聖王詢於芻蕘而
擇狂夫之言者豈謂芻蕘狂夫其慮有過於聖王哉所
以博詢兼聽而來善言者也夫善言者非言之為難得
其所以言為難也故信而後諫可以言而後言誠使自
處如此者轉對於廷其言有深切至當而陛下聽覧有
所未至例出其封章可否於公府之掾屬下及外廷之
小臣則彼以為愧悔莫甚為後來者孰肯勵精竭誠輸
切至之言哉且人臣進言莫不希人主一省而有懼後
[077-7a]
患之心如知陛下不必親覧而悉送中書則孰補聖躬
之遺闕箴時政之靡臧知其言必暴於公府掾屬外廷
之臣則孰敢斥有位之阿私糾在朝之朋比若是則詔
書所求者殆為虛語耳伏望陛下收百官所上封章取
其補聖躬箴時政斥阿私糾朋比者留中採擇須付外
者刋其姓名自餘建言功利非干大體者擇兩制近臣
看詳可否其言果有便利於時者付中書施行使中外
曠然知陛下前日之詔書出於至誠雖小善畢來而無
[077-7b]
所厭薄則必有忠誠切至之言繼此而言矣臣疎愚不
識忌諱惟陛下留神裁察熈寧四年上時為史/館檢討知太常禮院
    上哲宗乞復轉對     曾 肇
臣伏覩令文臣下得言時政闕失公私利便者臣聞帝
王即位之初必有以順天下之心答中外之望其為之
有序在知其要而已伏惟皇帝陛下仰承顧命而履天
下之尊太皇太后陛下俛徇權宜而議軍國之務此正
華夏蠻貊洗心注目顒顒觀聽之時也端本謹始實在
[077-8a]
今日臣愚輙不自揆敢布腹心伏惟留神聽察幸甚臣
伏覩先帝嗣位以來憂勤恭儉日謹一日神功聖德充
塞天地固非臣言所能髣髴也陛下繼之承之任大責
重然四海之廣萬事之煩億兆之衆不可家至而人接
之則欲逹天下之情成天下之務豈有他哉在廣言路
爾言路廣則人人得盡其情人人得盡其情則上無不
聞之事下無不通之志政令之得失百姓之休戚羣臣之
忠邪賢不肖雖在四方萬里之外陛下不出户庭不降几
[077-8b]
席可以周知而備見矣然後察政令之得者則力行之
彌綸未至者則損益之百姓之所願欲則與之百姓之
所疾苦則除之顯忠而去邪任賢而退不肖夫然故上
澤得以下及下情得以上聞百官有司奉法遵職貴者
不以崇髙而敢肆賤者不以踈逺而敢欺陛下深處法
宫之中端拱無為而天下治矣夫任已聰明則其察愈
詳其蔽愈甚因衆之聰明則所視者逺所聽者周故先
王設進善之旌立敢諌之鼔陳誹謗之木又使瞽獻書
[077-9a]
師箴䏂賦蒙誦工諫近臣盡規親戚補察彼豈聰明之
不足哉知任已不如任衆也舜之繼堯所守一道然舜
初受命則闢四門明四目逹四聰以謂繼治世者耳目
尤不可以不廣故也三代以還咨詢訪納固非一途然
近世之所嘗行祖宗之所已試則命百官轉對實今日
之要務也昔唐太宗初即位延見羣臣或論徃古成敗
或究民間利病每言及稼穡艱難則上下相規務遵勤
儉言及閭閻疾苦則君臣感歎議息征徭故能創業垂
[077-9b]
統成貞觀之治下至代宗每於紫宸聽朝常限三人奏
事敢言者賞其盡規不言者責其隠黙故陸贄以謂諫
雖未從且不深忤情茍有阻終獲上通周世宗即位之
始亦延羣臣使陳當世之務故能外强兵威内修政事
而顯德之政獨髙五代先帝熙寧之初亦詔百官咸以
次對故事不逺行之非難此臣愚惓惓所以有望於陛
下也今學士大夫布滿周行人有所懐皆願自竭但慮
詢求之末廣聽納之未至爾陛下沛然發德音下惻怛
[077-10a]
之詔使之極言無有忌諱則孰不踴躍奮勵各罄所知
以補聰明之萬一哉陛下察其言之當者納之用之而
勸之以賞言而未當或過於訐直者寛裕包涵而不加
以罪非但舉空文循故事而已如此則四海之内知陛
下有好問之美有聽言之實忠謀讜論日聞於上而阿
諛壅蔽之私不得行矣天下之情孰有鬱塞而不伸天
下之務孰有怠廢而不起者哉故臣愚過計以謂今日
之要務未有易此者也至於廣収骨鯁敢言之人充耳
[077-10b]
目之任敇左右侍從之官責以論思獻納是皆朝廷之
所素講不待臣言而悉者也伏惟聖慮深逺無所不周
如臣賤微不識大體顧以世荷國恩兄弟皆蒙先帝不
次收採不勝犬馬之私貪於自効愚者千慮兾有一得
冒進狂瞽干犯典刑惟陛下察其用心而赦其僣易不
勝幸甚元豐八年四月上/時為户部郎中
    上哲宗乞審議轉對之制  范百禄
臣恭聞太祖皇帝建隆三年詔自今毎五日内殿起居
[077-11a]
翰林學士及文班常参官轉對並湏指陳時政得失朝
廷急務或刑獄寃濫百姓疾苦咸採訪以聞事有要切
者許非時詣闕上章不得湏候次對既又命尚書省集
官議其可者而行之為民求治之心可謂至矣眞宗皇
帝詔有司録轉對章䟽一本留中聽言擇善之志可謂
勤矣祖宗之於轉對其勤且至如此今一歳之中視朝
有數臣寮轉對者毎次二員凡不過十餘人借使人悉
知而言言皆見用亦不過十數事耳臣竊惟太皇太后
[077-11b]
陛下皇帝陛下固常有太祖為民求治之心眞宗聽言
擇善之志然於此事今昔有異心跡未侔補闕拾遺必
在旁通於衆志博覧兼聽未能全美於前聞臣雖甚愚
竊惜言路之未廣而恐人情之恬黙茍有所聞則積為
蔽塞伏願陛下法堯之詢於衆蹈舜之取諸人使四目
盡明庶言必逹則時政之得失可以周知朝廷之急務
能無小補刑獄寃濫百姓疾苦必無壅於上聞而有禆
於聖德矣孔子曰四方有敗必先知之斯可謂民之父
[077-12a]
母茍不周諮於人言物論何以臻兹伏望宸慈詔執事
審議轉對之制率由太祖眞宗之舊章則天下幸甚元/祐
六年八月上時爲/翰林學士兼侍讀
    上哲宗乞詔天下皆得直言及百官次對
                曾 肇
臣聞自昔有為之君欲以収攬威柄修立政事一新海
内之耳目則必公聽並觀大開言路使朝廷得失民情
利病百官忠邪賢不肖畢聞於上然後虚心審察揆以
[077-12b]
古誼參以時變出於天下之公而無悖於前可施於後
者則斷而行之出於一人之私而於前為無稽於後為
有弊者則絀而不用以此經綸天下之務酬酢萬物之
變故能所為必成所欲必獲古之興王所以功施一時
澤及後世未有不出於此者伏惟皇帝陛下躬至德開
大明方且夙寤晨興以總攬權綱更革時弊為志然後
發德音下明詔使人人得直言時事無有所諱以廣聰
明以通壅塞正在此時而中外寂然未聞有所諮訪此
[077-13a]
臣之所未喻也論者或曰方今宇内無事朝廷清明陛
下循守舊章足以稱治尚何事於言哉臣竊思之斯言
過矣何則舜之繼堯無異道也方堯老而舜攝固也闢
四門明四目逹四聰及其命九官則天地人神草木鳥
獸之政無所不舉而終之命龍作納言蓋雖舜之盛德
又當極治之世所以通天下之情者猶不敢不以言為
急又况德未臻堯舜之盛世未若唐虞之治者乎惟是
臣下用事則或蔽於自私而惡聞其過於是多為關防
[077-13b]
杜塞言者指鯁言正論為矯激以循黙取容為忠厚此
則任事者之所便非朝廷之忠計也昔漢宣帝之初上
書者皆為二封領尚書者先發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
奏及魏相執政白去副封然後天下之情無不上聞宣
帝所以知人疾苦成中興之功魏相所以總領衆職號
稱賢相者能去壅蔽故也陛下無有為之志則已茍有
志焉而不廣開諮詢訪納之路臣未見其可也臣愚欲
願陛下明詔天下皆得直言又詔百官使以次對諭以
[077-14a]
至誠求助之意責以盡忠無隠之誼其言而有益則不
惟納用且加以賞言而亡益則一切包容置而不問如
此則逺近之人知陛下有求言之實有聽言之明孰不
感激奮勵應上之求哉雖然四海之大士民之衆不必
人人皆知義理方陛下虛已下問之時豈無乘間投隙
以姦言私說惑亂聖聽者此則在陛下聽納之際有以
辨之而已孔子曰將叛者其辭慙中心疑者其辭枝吉
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
[077-14b]
辭屈孟子曰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
所離遁辭知其所窮孔孟所以知言用此而已蓋人之
以言接於我者不能使之齊而能使吾不為彼之所惑
者辨之有道故也辨之有道則雖姦言私說雜陳於前
安能移我之意哉茍畏其惑亂而遂廢諮詢是何異憂
噎而廢食也臣愚待罪從官轉徙五郡道路傳聞皆謂陛
下聖質髙明濟以果斷其志將以有為於天下日夜傾
耳以聽德音而乆之未有所聞輒因賜對首敢以是為
[077-15a]
獻伏惟留神采擇紹聖元年閠四月上/時除知杭州過闕
    上徽宗乞修轉對之制詔百官民庶極言時
     政          曾 肇
臣伏讀詩書見周成王即政之初咨嗟求助至於再三
羣臣進戒亦皆至誠懇惻無所諱避然考其時猶在除
䘮朝廟之後及康王嗣立自乙丑至癸酉纔九日而君
臣更相訓告如恐不及夫詩書所載固非空言而康王
纍然在䘮服之中上下相飭如此其急豈非天位至重
[077-15b]
守之至難祗畏恐懼尤在其始故雖宅憂之際虚心納
善亦不敢以已乎恭惟皇帝陛下聰明㳟儉天質夙成
孝友慈仁形於言動自出居邸第雖未有所施為而天
下稱頌以為賢主及踐阼數日弛張廢置出於獨斷者
莫不曲盡物情大慰民望則又天下歡呼以為英主此
誠宗廟社禝之福夷夏生靈之慶也然臣以謂四海之
逺非一人視聼之所能周萬幾之衆非一人思慮之所
能給必湏合天下之目為之視合天下之耳為之聽合
[077-16a]
天下之心為之思慮如是則陛下不視而明不聽而聰
無思無為而天下治矣夫為此者非他在開言路而已
言路開則上無不聞之事下無不逹之情以之振舉敝
壊蠲除疾苦考覈能否判别忠邪唯陛下之所欲為無
施而不可也昔者以舜繼堯所守一道然猶明四目逹
四聰及禹繼舜亦拜昌言在漢宣帝始親政事則詔民
上書去其副封以防壅蔽唐太宗初即位孫伏伽以小
事諫太宗厚賜勉之以誘言者至於本朝可謂平治而
[077-16b]
祖宗以來數詔百官使以次對神宗舉而行之於熙寧
之初以興起事功為後世法臣願陛下逺觀舜禹成康
之所行近迹神考之故事修轉對之制下不諱之令明
詔百官下及民庻使得極言時政無有所隠然後陛下
擇其善者而行之且報之以賞大則加以爵秩小則予
之金帛其言不足採若狂妄牴牾者一切置之不以為
罪庻以鼔動天下敢言之氣紓發鬱堙壅塞之情當今
先務無大於此願陛下亟行之元符三年二月十九/日上時為中書舍人
[077-17a]
    上徽宗乞因日食命百官轉對
                江公望
臣伏見神宗皇帝即位三月即詔内外文武羣臣直言
時政至十一月再下詔書每遇起居日輪百寮轉對當
是時日食來年正旦故神宗寅畏天威諮詢闕失以圖
消伏以廣聰明甚盛德之舉也今連年日食皆在正陽
之月考之前志殆非小變陛下去歳已甞下詔求言獨
轉對之制闕而未講臣愚伏望因兹薄蝕特降徳音每
[077-17b]
遇起居日輪百寮轉對庶㡬上䖍天戒之丁寧下通人
情之壅塞以追先志以廣聖德因之修舉故事正在此
時伏乞留神詳察速賜施行建中靖國元年四/月上時為左司諫
   見謝辭
    上仁宗乞許邊臣過闕朝見 韓 𤦺
臣竊見朝廷近來毎於外任就移臣寮往㳂邊委寄任
使内有路由京師經過者多是陳乞朝見例各不䝉允
許豈非朝廷以乞朝見者只是欲陳乞恩澤希求錫賜
[077-18a]
遂一例不允其請只令將所見入逓以聞臣竊以臣寮
乆在外任必有素藴兾得一望清光開陳本末理既周
盡事必易行陛下若因而勉之責其效命則必挺身忘
死思有以報陛下寵遇之厚若或别有陳乞亦在朝廷
詳其可否必不容其僥倖况今西陲設備之際以此移
赴邊任臣寮自當詔令入對慰而遣之豈有邉臣到闕
不靣天顔使其自陳猶行沮遏甚非國家撫御將帥之
術也臣欲今後就移邊任委寄臣寮因經過到京乞朝
[077-18b]
見者並賜恩許若因此妄有陳乞即繫在朝廷斷在不
行豈可防小故而失於大體臣兼聞見有新差知渭州
張元經過到京累狀陳乞朝見未見俞㫖亦望特賜允
寳元二年上時為/右司諌供諫職
    上仁宗論張耆等乞免衙謝辭
                賈昌朝
臣伏見䕶國軍節度使兼侍中張耆赴河陽武勝軍節
度使髙化赴相州乞免衙辭河陽節度使楊崇勲復平
[077-19a]
章事乞免衙謝兼聞上件官等並乞只於後殿見謝辭
者按近制臣寮見謝辭並合在前殿仍詣正衙除假故
外若事急速或許於後殿或免過正衙並繫臨時特㫖
耆等位為節制乆去朝闕辭見不由前殿出入不詣正
衙或扶以拜君或揖而受賜既稱衰病且冒寵榮雖聖
上眷待老臣特推異數猶宜避免以示恪恭豈可輒上
奏封自求優便今國家外扞邊冦方任武臣所宜並示
恩威不可專用姑息仍恐文武臣寮自此更輕慢朝廷
[077-19b]
之儀慶歴二年五月上時權御史中丞詔自今應臣寮/入見并辭謝如值假故不御前殿即依舊制並放
外若事急速許令後殿見謝辭及放正衙並繫臨/時特降朝㫖即不得輒自上章陳乞仍榜示朝堂
    上仁宗論乞上殿三班外亦聽諫臣求對
                錢明逸
臣伏見閤門儀制每日上殿不得過三班緣三司開封
府日有公事上殿外只有審刑院或大兩省班次即其
餘並皆隔下且諫臣職在諫諍大抵言朝政得失詔令
賞罰稍稽頃刻則事渉已行隨而更張國體非便欲乞
[077-20a]
今後諫臣有本職事求對雖已有三班外亦聽上殿敷
慶歴四年十二月上/時為右正言供諌職
    上英宗乞復知州人上殿  吕 誨
臣聞漢宣帝拜刺史守相必親見問觀其所繇退而察
其行以質其言有名實不相副必知其所以然斯最切
於治道也國朝故事親民官通判以上擬任先引見仍
於中書呈身替還知州許上殿言利便三事乃察言觀
行之體也比來引見呈身如故但未嘗親問中書不閱
[077-20b]
實言利便三事亦皆罷之天下郡守不得人者十五六
豈聖朝求治之意哉踈逺之臣有終身不得近清光伸
一言以紓素藴者欲君臣之道相屬上下之誠相接不
亦難乎臣欲乞今後凡除擬知州人引見日令上殿親
有所問審察其人仍俾中書閲其可否然後授之以任
替還依舊許言利便三事因而總核必得其實治平二/年十一
月上時知諫院兼侍御史知雜事詔自今鄭兖曹蔡/襄邢同青夀胡明宣河中等知州府辭見許上殿
    上神宗乞察官依諫官例登對
[077-21a]
                張戩等
臣等毎有本職公事欲上殿敷奏必奏候朝㫖既許上
殿伺候班次動經旬日儻遇朝廷政或闕失及外事有
聞係於機速不容後時者如此稽遲則已無所及况使
徃復待報必由中書萬一事干政府則或致阻抑耳目
之司雖欲應急陳聞安可得也伏覩天禧詔書或詔令
不允官曹渉私措置失宜刑賞踰制誅求無節寃濫未
伸並委諫官奏論憲臣弹舉是蓋臺諫之職言責既均
[077-21b]
則進見之期理無殊别何獨憲臣隔絶疎異欲乞朝廷
推原天禧書詔之意使依諫官例牒閤門即許登對或
所言急速仍乞先次上殿所貴遇事入告無憂失時熙/寧
二年十月戩與程顥同為監察御史上詔三/院御史及裏行有公事並許直申閤門上殿
    上哲宗乞令臺諫先次上殿 朱光庭
臣竊以事之機宻者不可以口陳心之精微者固難以
書盡夫天下之廣萬幾之繁其間情偽萬狀取舍兩塗
一失其當咎縁而生朝廷增置諫員實司陛下耳目之
[077-22a]
任凡天下之事無不得言者若忠賢之未進姦佞之未
除刑賞之失中政令之違常如此之類皆得以聞上使
之日對清光獻納論奏尚虞未盡况天門九重邈若霄
漢儻令祗上封奏不得靣覩威顔則事之機宻心之精
微何縁盡逹伏自陛下臨御以來除執政外餘皆未許
上殿臣遂於去年十二月内奏乞上殿至今未奉俞音
兼臣或聞故事改元後許令臣寮上殿今已改元矣望
出自宸斷檢㑹故事早賜指揮令臺諫先次上殿上以
[077-22b]
廣陛下之聰明下以盡愚臣之職事
  貼黃伏縁增置諫職蓋欲廣陛下之聰明豈有不
  許上殿之理竊慮姦臣故為壅蔽使天下之事不
  得一一上逹伏望聖慈特賜明察元祐元年正月/上時為左正言
    上哲宗乞令臺諫先次上殿  孫 覺
臣昨自先帝祔廟後曾具劄子乞賜指揮許臣寮奏對
庻幾人情不至壅隔至今未奉聖㫖竊以人情壅隔則乖
離疑惑之患生假竊盗亂之禍作於易乾下坤上為泰
[077-23a]
泰者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坤下乾上為否否者天地不
交而萬物不通也今者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大統
萬國天臨四方即位以來且一年矣羣臣望清光聆德
音者三省樞宻院大臣八人而已使此八人者聰明有
餘論議皆當中立而無所附麗方正而無所阿私可也
萬有一人焉不足以任此而曲折反覆不可以見於文
字而御史不得請對諫官不得面陳則陛下何由而知
之且諫官之設本以拾遺補闕為任宻啟面陳乃其職
[077-23b]
也今一切湏具章疏劄子然後可得上聞則與夫百執
事等矣伏望聖慈特許諫官御史上殿奏事
  貼黃臣竊以諫官御史陛下耳目之所寄今者乆
  未指揮許令上殿則若自蔽其聰明深恐小人因
  之得志肆行而無所忌憚伏乞早降指揮臣竊以
  太皇太后皇帝陛下臨御以來執政官外未曾引
  對庻寮臣以為今日之執政亦前日之庶寮也豈
  可謂庶寮之中德性才噐皆出執政之下乎臣以
[077-24a]
  為因其上殿奏事知其才能短長亦可以備他時
  揀拔任使元祐元年二月/上時為給事中
    上哲宗乞依舊制許臣寮上殿
                蘓 軾
臣謹按唐太宗著司門令式云其有無門籍人有急奏
者皆令監門司與仗家引奏不許關礙臣以此知明主
務廣視聽深防蔽塞雖無門籍人猶得非時引見祖宗
之制自兩省兩制近臣六曹寺監長貳有所欲言及典
[077-24b]
大藩鎮奉使諸路出入辭見皆得奏事殿上其餘小臣
布衣亦時特賜召問非獨以通下情知外事亦以考察
羣臣能否情偽非茍而已伏見陛下嗣位以來唯執政
日得上殿外其餘獨許臺諫官及開封知府上殿不過
十餘人天下之廣事物之變决非十餘人者所能盡若
此十餘人者不幸而非其人民之利病不以實告則陛
下便謂天下太平無事可言豈不殆哉其餘臣寮雖許
上書言事而書入禁中如在天上不加反覆詰問何以
[077-25a]
盡利害之實而况天下事有不可以書載者心之精微
口不能盡而况書乎恭惟太皇太后以盛德在位每事
抑損以謙遜不居為美雖然明目逹聰以防壅塞此乃
社禝大計豈可以謙遜之故而遂罕與羣臣接哉方今
天下多事饑饉盗賊四夷之變民勞官冗將驕卒惰財
用匱乏之弊不可勝數而政出帷簿决之廟堂大臣尤
宜開兼聽廣覧之路而避專斷壅塞之嫌非細故也伏
望聖慈更與大臣商議除臺諫開封知府已許上殿外
[077-25b]
其餘臣寮舊制許請間奏事及出入辭見許上殿者皆
復祖宗故事則天下幸甚元祐二年五月上時為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
    上哲宗乞依天聖舊制引對臣寮
                孫 升
臣愚不肖伏䝉誤恩再玷言職夙夜思念恐無以塞責
而孟子以謂敬其君莫如陳堯舜之道伏蒙二聖臨御
以來仁厚之澤結於人心微如蠢動逺暨幽荒莫不愛
戴鼔舞自三代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治臣竊以謂至治
[077-26a]
之世銷患於無形居安慮危防微杜漸正在今日夫堯
舜以聰明文思濬哲文明之德而必曰明四目逹四聰
又曰稽於衆舍已從人者廣耳目以防壅蔽也壅蔽之
傷國其患為大陛下深居九重仰成輔弼一日萬幾之
微四海九州之廣天下之利病生民之休戚安危治亂
之所係茍睿智未達則耳目安得不廣而壅蔽之患安
得不防也天聖垂簾聽政未乆臣寮上殿並如常儀今
二聖臨御五年矣而此制缺未講中外竊有疑焉士大
[077-26b]
夫懐忠抱義欲望簾幃披瀝肝膽有不可者四海九州
之利病休戚陛下有不得聞者壅蔽之患不可不防治
忽之機不可不戒伏惟太皇太后睿智燭理可洞判於
羣言皇帝陛下聖德日躋宜習聞於庻務收天下之耳
目以為聰明兼四海之見聞以資聽覧此堯舜之所先
而聖政之不可後也伏乞明詔有司依天聖舊制引對
臣寮並如常式實堯舜之所先明目逹聰之舉也伏望
聖慈少留聽焉天下幸甚元祐四年上時/為殿中侍御史
[077-27a]
    上徽宗論减罷監司守臣上殿
                曾 肇
臣聞朝廷政事以民為本與民親者莫如逐路監司及
州長吏祖宗以來常重其選故監司辭見皆得上殿而
州長吏人數猥多不可人人延見則擇其州之要重繁
劇與夫沿邉守禦之地為長吏者則許上殿舉天下之
大無慮三百餘州而長吏得對清光親承訓敕者不及
百人不為多矣近者伏覩詔書知州軍辭見合上殿者
[077-27b]
减罷其半於半之中又減朝辭上殿者二十有二州其
辭見得上殿者纔二十有三州而已紹聖四年文臣一
路兵鈐及監司職任並湏上殿指揮又罷不行臣愚竊
所未諭也夫祖宗必令監司知州軍上殿者豈茍然哉
視其貎則疲癃老疾無所揜與之言則能否邪正莫能
欺因此以察執政用人則精粗得失無不見矣為監司
長吏者受命而行躬聞德音則人人曉逹上㫖有所遵
守政成而歸親面天顔則人人各述所知口陳指畫而
[077-28a]
上下之情無有不通者矣非獨如此躬親庻政收攬威
權者人主之大柄延見臣下諮詢不倦者人主之盛德
祖宗以來所以不憚日昃之勞不厭應接之煩蓋有以
也今陛下初即寳位方當勵精為治日接羣臣以廣聰
明以通衆志之時而遽有此變更臣愚竊恐四方聞之
或意陛下倦於諮詢或意陛下畧於待士而為監司長
吏者亦將茍且因循無自勵之志非所以崇羙徳興治
功也夫自古帝王有志於治者未嘗不廣延羣臣博問
[077-28b]
兼聽而於治民之官尤所注意在漢宣帝毎拜刺史守
相輒親見問觀其所繇退而察其行以質其言有名實
不相稱必知其所以然嘗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無
歎息愁恨之聲者政平訟理也與我共此者其惟良二
千石乎故西漢二百餘年獨宣帝世循吏為盛漢之刺
史即今監司之任也漢之守相即今知州軍之任也宣
帝所以綜覈名實為漢賢王其本在此以陛下明聖方
將興建德業比隆三王如宣帝所行為之甚易臣愚欲
[077-29a]
願陛下近守本朝成憲遠稽漢宣帝故事出自聖意申
命輔臣自今監司知州軍辭見上殿並如舊制内監司
及帶一路兵鈐仍依紹聖四年指揮其餘則依今年六
月十六日詔書施行所貴上循祖宗之典下貽子孫之
法其於政體蓋非小補惟陛下留意毋忽天下幸甚元/符
三年七月上時/為翰林學士
 
 
[077-29b]
 
 
 
 
 
 
 
 宋名臣奏議巻七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