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宋名臣奏議 > 宋名臣奏議 卷五十九
[059-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奏議巻五十九
            宋 趙汝愚 編
  百官門
   館閣
    上仁宗乞開内館恢景徳之制
                謝 絳
臣聞唐室麗正史官之局並在大明華清宫内太宗肇
[059-1b]
造三館更立秘閣于昇龍門左親飛白題額作贊刻石
于閣下景徳中圖書寖廣大廷天下英俊之士乃益以
内帑西庫二聖因數臨幸親加勞問遞宿廣内有不時
之召人人力道術究藝文知天子尊禮甚勤而名臣髙
位繇此其選也往者延燔之後簡編略盡訪求典籍是
正疑文而筆工坌集有司引兩省故事别創外館以從
繕寫考校之便然直舍卑喧民櫩叢接太官衛尉供擬
滋削非先朝所以隆儒育才之本意陛下未嘗迂翠葢
[059-2a]
降玊趾寥寥冊府不聞輿馬之音曠有日矣議者以謂
慕道不篤於古待士少損於前士無延訪之勤而因循
相尚不自激發文雅漸弊竊為聖時惜也願開内館以
恢景徳之制天聖八年上時/為直集賢院
    上英宗進館閣取士劄子  歐陽脩
臣竊以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若
夫知錢榖曉刑獄熟民事精吏幹勤勞夙夜以辦集為
功者謂之材能之士明於仁義禮樂通於古今治亂其
[059-2b]
文章論議與之謀慮天下之事可以决疑定䇿論道經
邦者謂之儒學之臣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謀故
以材能之士布列中外分治百職使各辦其事以儒學
之臣置之左右與之日夕謀議講求其要而行之而又
於儒學之中擇其尤者置之廊廟而付以大政使總治
羣材衆職進退而賞罰之此用人之大略由是言之儒
學之士可謂貴矣豈在材臣之後也是以前世英主明
君未有不以崇儒嚮學為先而名臣賢輔出於儒學者
[059-3a]
十常八九也臣竊見方今取士之失患在先材能而後
儒學貴吏事而賤文章自近年以來朝廷患百職不修
務奬材臣故錢榖刑獄之吏稍有寸長片善為人所稱
者皆以擢用之矣夫材能之士固當擢用然専以材能
為急而遂忽儒學為不足用使下有遺賢之嗟上有乏
材之患此甚不可也臣謂方今材能之士不患有遺固
不足上煩聖慮唯儒學之臣難進而多棄滯此不可不
思也臣以庸謬過蒙任使俾陪宰輔之後然平日論議
[059-3b]
不能無異同雖日奉天威又不得從容曲盡拙訥今臣
有館閣取士愚見具陳如别劄欲望聖慈因燕閒之餘
一迂睿覽或有可採乞賜常留聖意
    劄子
臣竊以館閣之職號為育材之地今兩府闕人則必取
於兩制翰林學士謂之内制中書舍人知制誥謂/之外制今并雜學士待制通謂之兩制兩制
闕人則必取於館閣館閣者輔相養材之地也材既難
得而又難知故當博採廣求而多蓄之時冀一得於其
[059-4a]
間則傑然而出為名臣矣其餘中人以上優游養育以
奬成之亦不失為佳士也自祖宗以來所用兩府大臣
多矣其間名臣賢相出於館閣者十常八九祖宗用人
初若不精然所採既廣故所得亦多也是以有文章有
學問有材有行或精於一藝或長於一事者莫不蓄之
館閣而奬養之其傑然而出者皆為賢輔相矣其餘不
至輔相而為一時之名臣者亦不可勝數也先帝循用
祖宗舊制收拾養育得人尤多自陛下即位以來所用
[059-4b]
兩府之臣一十三人而八人出於館閣此其驗也祗自
近年議者患館職之濫遂行釐革改更之初矯失而太
過立法既峻取人遂艱使下多遺賢之嗟國有乏材之
患今先朝收拾養育之人或已被遷擢或老病死亡見
在館者無幾而新法艱阻近年全無選進臣今略具館
閣取人舊制并新格則可見取人之法如何得人之多
少也
 一舊制館閣取人以三路進士髙科一路也大臣薦
[059-5a]
  舉一路也嵗月醻勞一路也進士第三人以上及
  第者并制科及第者不問等第並祗一任替回便
  試館職進士第四第五人經兩任亦得試此一路
  也兩府臣寮初拜命各舉三兩人即時召試此一
  路也其餘歴任繁難久次或寄任重處者特令帶
  職此一路也今三路塞其二矣自科場改為間嵗
  後第一人及第者須兩任回方得試自第二人至
  第三人更永不試制科入第三等者亦須兩任回
[059-5b]
  方得試凡五七次科場未有/一人中第三等者其餘等第者並永不
  試則進士髙科一路已塞矣兩府大臣所薦之人
  並只上簿候館閣有闕則於簿内㸃名試其如館
  閣本無員數無有闕時故自置簿來至今九年不
  曽㸃試一人則大臣薦舉一路又塞矣唯有醻勞
  帶職一路尚在爾
 一新制館閣共置編校八員本為館中書籍久不齊
  整而館職多别有差遣不能専一校正乃别置此
[059-6a]
  八員故選新進資淺人令久任而専一校讀所以
  先令作編校二年然後陞為校勘未是正/館職為校勘
  四年然後陞為校理始是正/館職為校理又一年方罷
  授别任差遣然自置編校後適值館閣取人之路
  漸廢今議者遂祗以編校為取士新格往時直館
  直院直閣校理皆無定員唯材是用不限人數今
  編校限以八員為定以此待天下之多士冝其遺
  材於下矣八員之内仍每七年方遇一員闕而補
[059-6b]
  一人以此知天下滯材者衆矣
右以臣愚見編校八員自可仍舊每有員闕令中書擇
人擬進陛下必欲牢籠天下英俊之士則冝脫去常格
而奬拔之今負文學懐器識落落竒偉之士知名於世
而求為時用者不少惟陛下博訪審察悉召而且置之
館職養育三數年間徐察其實擇其尤者而擢用之知
人自古聖王所難然不以其難而遂廢但拔十而得一
二亦不為無益矣况中人上下養育奬成之不止十得
[059-7a]
一二也治平三年十一月上時為參知政事詔/宰執舉文行士可充館職者各五人
    上神宗乞増館閣之選  吕公著
臣聞濟濟多士文王以寜方周之興至於兎罝之人有
可以當腹心干城之任者今三館祕閣之職乃朝廷之
華選前世以來將相名臣多出其間得人之盛難以遽
數臣在皇祐至和中備員館閣當時同輩後亦往往至
通顯比來雖有簡拔其數不多其中或以勞進者又皆
外補朝廷平日艱於收採緩急必乏使令以至近者遣
[059-7b]
使髙麗頗煩聖擇古人有言士不素養無以重國臨事
倉卒乃求非所以尊朝廷也臣竊以謂天下未嘗乏才
也求之而後至用之而後知耳臣愚願陛下考合庶言
斷自聖見更得雋偉之士䟽通之才稍増館閣之選平
日足以優游飭厲緩急惟所用之以重朝廷不勝幸甚
元豐元年七月上時為端/明殿學士知審官西院
    上哲宗乞依治平故事詔執政舉館職
                王巖叟
[059-8a]
臣伏以國家之所急在人材而人材之難不可以倉卒
而得必及其閒暇廣聰明以求之則一日有用隨取隨
應無顛沛之患矣求而得之冝優異寵榮以發其光華
雍容嵗月以濡其徳羙而養其望使人人有以見於天
下而後進而用之則朝廷尊名器重天下之人信且服
矣臣伏覩祖宗所以盛儒館之選萃天下之賢而育之
者此道也故巨公名卿莫不由此途出今祕書之官限
員太狹不足盡天下英豪之選充國家緩急之求臣竊
[059-8b]
惜之伏望聖慈依治平故事詔執政各舉可充館職者
五人既以收羣材之羙且以觀大臣之能方陛下親聖
政以光明先業之時臣以謂求材養賢最先務也惟陛
下留神采納元祐元年四月/上時為右司諫
    上哲宗乞詔執政舉館職係第/二狀 王巖叟
臣聞荀子曰下臣事君以貨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
以人故歴古以來明主莫不以求賢為急忠臣莫不以
薦士為先臣雖甚愚輙慕此義伏讀先帝御集治平四
[059-9a]
年十一月十二日戒敕二府薦士手詔所以警厲大臣
求賢責實之意曲盡事情亦非創有指揮乃本祖宗故
事後因王安石専權任已不欲薦舉出於他人故此舊
章廢而不用至今公論以為歎息陛下修復典常追祖
宗之羙有利國家無所不講獨此先務尚爾缺然臣竊
惜之伏望聖慈特依先帝詔書令二府准例各舉所知
者三人庶廣陛下汲汲求賢之意少盡臣子區區事君
之願元祐元年四月上翌日遂降詔曰朕惟古之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下喜樂之矣詩曰既見君子樂
[059-9b]
且有儀今夫蘭臺延閣皆圖書祕記之所藏而校讎論/譔位序多闕永惟祖宗樂育賢俊嘗詔二府薦士置之
祕府養其徳器以待試用朕甚慕焉執/甚重也冝各舉文學政事行誼之臣可 大臣吾之所/充館閣之選
者三人亟以名聞朕將/考觀其材器而甄升之
    上哲宗論館職乞依舊召試 劉安世
臣伏見祖宗初定天下首闢儒館以育人材累聖遵業
益加崇奬處於英俊之地而厲其名節觀以古今之書
而開其聰明廪食太官不任吏責所以成就徳器推擇
豪傑名卿賢相多出此途得人之盛無愧前古然自近
[059-10a]
嵗以來寖輕其選或縁世賞或以軍功或酬聚歛之能
或徇權貴之薦未嘗較試遂加貼職漸開僥倖之門恐
非祖宗之意伏望陛下明詔執政今後館職無俾輕授
必求文學行誼有聞於時詳察其才實可長育然後一
依近降條制召試而命庶使名器漸重不容幸得循致
賢能以備官使元祐三年七月為右正言詔應大臣奏/舉館職並依條召試除授其朝廷特除
不用/此令
    上哲宗論館職乞依舊召試係第/二狀
[059-10b]
               劉安世
臣近嘗奏請今後館職欲乞並依元立條制召試而授
已奉聖㫖施行然臣伏覩所降指揮尚有未盡輙復論
列庶幾小補臣嘗謂祖宗以來新進入館之人鮮有不
試而命者惟是搢紳宿望治效顯著或累持使節或移
鎮大藩欲示優恩方令貼職今陛下過聽臣言追復舊
制雖云大臣奏舉到館職並依條召試方得除授而繼
云其朝廷特除者不在此限則是不問人才之如何資
[059-11a]
歴之深淺但非奏舉皆可直除名為更張弊原尚在臣
愚欲乞特降指揮依倣故事約自轉運使以上資序特
除者方得不用此制庶能塞僥倖之門重館閣之選元/祐
三年七/月上
    上哲宗乞詔大臣首薦名士 孫 升
臣聞太平之基必在得賢大臣之功莫如薦士天下未
嘗無材搢紳之士如林而朝廷每以人材乏用為患大
臣有志於天下者必以人材為先人主有意於太平者
[059-11b]
當以養士為急古人謂士不素養而欲求賢譬如不琢
玉而求文采也祖宗置三館圖書之府聚四海英俊之
材優其禄賜異其資任試以内外要劇之務觀其進退
去就之節待其器業之成以為廊廟之用此實致太平
之本也世固有知道不茍之士懐難進自重之節知之
匪易薦之甚難若僕僕然自鬻於權門惟恐其不售者
雖得千百何補於國哉祖宗登用大臣必俾之薦一二
名士朝廷内外由是以知大臣之賢否而下及後世推
[059-12a]
此可考其人知識之淺深冨弼韓琦功在社稷名光後
世者薦士之力也陳執中王珪身死名滅為天下戮者
蔽賢之罪也葢不以天下為心専為持禄固位之計自
待不厚則以薦士為嫌㳟惟陛下臨御之初首詔大臣
各薦異材以試館閣可謂急所先務矣此舉寂寥今復
已久為國者徒知人材乏用為患不以薦賢養士為急
願陛下明詔大臣各依近制首薦名士既觀今日之所
舉可考平日之所存則濟濟多士不獨見於周也元祐/四年
[059-12b]
上時為殿/中御史
    上哲宗論差道士校黄本道書 范祖禹
 准中書省録黄祕書監王欽臣等乞差眞靖大師陳
 景元校黄本道書每月支錢伍貫文三省同奉聖㫖
 令祕書省具道書目録付陳景元據目録於道藏取
 索先校定成本供祕書省委本省官對校餘依所申
 者
臣竊惟祖宗置三館祕閣以待天下賢材公卿侍從皆
[059-13a]
由此出不専為聚書設校理校勘之職亦非専為校書
也六經之書不可不尊孔氏之道不可不明至於諸子
百家神仙道釋葢以備篇籍廣異聞以示藏書之冨無
所不有本非有益於治道嘉祐中増置編校之官繕冩
黄本自此書籍益廣充牣四館朽蠧相仍居其中者固
未能周覽而編校也今又使道士陳景元校道書臣愚
竊所未諭議者必曰漢武帝時劉向校經𫝊諸子詩賦
歩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侍醫李柱
[059-13b]
國校方技今使道士校道書亦其比也臣竊以為不然
漢之時以竹簡寫書在天下者至少非祕府不能備非
如後以紙𫝊冩流布天下所在皆有也劉向總校羣書
非一人之力所能獨了故又用任宏等三人然兵書數
術方技皆為有用非異端之學也任宏等亦非異敎之
人也今館閣羣聚天下賢才冝有詳見洽聞之士博極
羣書乃陳景元先取道藏之書校定成本供秘書省委
本省官對校皆取正於景元不亦損朝廷之體羞當世
[059-14a]
之士乎又道書除老子莊列已立於學官其餘多虛誕
不經儒者所不道天下名山宫觀自有道藏館閣所藏
唯備數可矣不必使方外之士讎校以崇長異學也漢
武帝時董仲舒對䇿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
者皆絶其道勿使並進武帝感其言遂罷黜百家表章
六經今館閣之書下至禆官小説街談巷語道聽塗説
之所造者無所不有既使景元校道書則它日僧校釋
書醫官校醫書隂陽卜相之人校伎術其餘各委本色
[059-14b]
皆可用此為例豈祖宗設館閣之意哉夫聖王作事必
防其㣲命出于上不可不謹昔熈寜中王韶開拓熈河
王安石使其門僧智縁隨韶誘說木征時人號為安撫
大師今館職之外已置校黄本官又於黄本之外有校
書道士天下之人必謂之編校大師事雖甚㣲實損國
體其祕書省所請乞更不施行元祐六年閏八月/上時為給事中
 
 宋名臣奏議巻五十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