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周易傳義附錄 > 周易傳義附錄 卷四下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傳義附録卷四下   宋 董楷 撰
上經
坤下/巽上
  𫝊觀序卦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
  觀所以次臨也凡觀視於物則為觀平/聲為觀於下
  則為觀去/聲如樓觀謂之觀者為觀於下也人君上
  觀上道下觀民俗則為觀脩徳行政為民瞻仰則
[009-1b]
  為觀風行地上徧觸萬類周觀之象也二陽在上
  四隂在下陽剛居尊為羣下所觀仰觀之義也在
  諸爻則唯取觀見隨時為義也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觀官喚反/盥音管
  傳予聞之胡翼之先生曰君子居上為天下之一/无
  之/字表儀必極其莊敬則下觀仰而化也故為天下
  之觀當如宗廟之祭始盥之時不可如既薦之後
  則下民盡其至誠顒然瞻仰之矣盥謂祭祀之始
[009-2a]
  盥手酌鬱鬯於地求神之時也薦謂獻腥獻熟之
  時也盥者事之始人心方盡其精誠嚴肅之至也
  至既薦之後禮數繁縟則人心散而精一不若始
  盥之時矣居上者正其表儀以為下民之觀當一/作
  常/莊嚴一作/敬如始盥之初勿使誠意少散如既薦
  之後則天下之人莫不盡其孚誠顒然瞻仰之矣
  顒仰望也
  本義觀者有以示人而為人所仰也九五居上四
[009-2b]
  隂仰之又内順外巽而九五以中正示天下所以
  為觀盥將祭而潔手也薦奉酒食以祭也顒然尊
  嚴之貌言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則其孚信在中
  而顒然可仰戒占者宜如是也或曰有孚顒若謂
  在下之人信而仰之也此卦四隂長而二陽消正
  為八月之卦而名卦繫辭更取他義亦扶陽抑隂
  之意
   朱氏附録問盥而不薦曰這猶譬喻相似蓋无
[009-3a]
   這事且如祭祀纔盥便必薦那有不薦㡳但取
   其潔之義耳○問伊川以為灌鬯之初誠敬猶
   存至薦羞之後精意懈怠本義以為致其潔清
   而不輕自用其義不同曰盥只是浣手不是灌
   鬯伊川承先儒之誤若云薦羞之後誠意懈怠
   則先王祭祀只是灌鬯之初猶有誠意及薦羞
   之後皆不成禮矣問若爾則是聖人在上視聽
   言動皆當為天下法而不敢輕亦猶祭祀之時
[009-3b]
   致其潔清而不敢輕用否曰然○這盥自與灌
   不同灌自是以秬鬯之酒灌地以降神這盥只
   是洗手凡祭祀數數盥手一拜則掌拊地便又
   著洗伊川云人君正其表儀以為下民之觀當
   莊嚴如始盥之初勿使誠意少散如既薦之後
   某看觀卦意思不是如此觀義自說聖人至徳
   出治天下自然而化更不待用力而下莫不觀
   感而化故取義於盥意謂積誠信之至但是盥
[009-4a]
   滌而不待乎薦享有孚己自顒若故曰下觀而
   化也蔡季通因云盥而不薦有孚顒若言其理
   也下觀而化述其徳也○問有孚顒若承上文
   盥而不薦蓋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則孚信在
   中而顒然可仰一說下之人信而仰之二說孰
   長曰從後說則合得彖辭下觀而化之義或曰
   前說似好曰當以彖辭為定○問觀卦四隂長
   而二陽消正八月之卦而名卦繫辭不取此義
[009-4b]
   何也曰只為九五中正以觀示天下事都别了
   以此見易不可執一看所謂不可為典要惟變
   所適也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大觀之觀官/喚反以觀之
 觀一/音官
  傳五居尊位以剛陽中正之徳為下所觀其徳甚
  大故曰大觀在上下坤而上巽是能順而巽也五
  居中正以巽順中正之徳為觀於天下也
[009-5a]
  本義以卦體卦徳釋卦名義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
  傳為觀之道嚴敬如始盥之時則下民至誠瞻仰
  一作/仰觀而從化也不薦謂不使誠意少散也
  本義釋卦辭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
 服矣
  傳天道至神故曰神道觀天之運行四時无有差
[009-5b]
  忒則見其神妙聖人見天道之神體神道以設教
  故天下莫不服也夫天道至神故運行四時化育
  萬物无有差忒至神之道莫可名言唯聖人黙契
  體其妙用設為政教故天下之人涵泳其徳而不
  知其功鼔舞其化而莫測其用自然仰觀而戴服
  故曰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本義極言觀之道也四時不忒天之所以為觀也
  神道設教聖人之所以為觀也
[009-6a]
   朱氏附録盥本謂薦而不薦是欲蓄其誠意以
   觀示民使民觀感而化之義有孚顒若便是那
   下觀而化郤不是說人君身上事聖人以神道
   設教是聖人不犯手做㡳即是盥而不薦之義
   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謂以此觀示之也○觀
   天之神道只是自然運行㡳道理四時自然不
   忒聖人神道亦是說他有敎人自然觀感處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敎地上觀之/觀官喚反
[009-6b]
 省悉/井反
  傳風行地上周及庶物為由歷周覽之象故先王
  體之為省方之禮以觀民俗而設政敎也天子廵
  省四方觀視民俗設為政敎如奢則約之以儉儉
  則示之以禮是也省方觀民也設敎為民觀也
  本義省方以觀民設敎以為觀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
  𫝊六以隂柔之質居逺於陽是以一作/其觀見者淺
[009-7a]
  近如童稚然故曰童觀陽剛中正在上聖賢之君
  也近之則見其道徳之盛所觀深逺初乃逺之所
  見不明如童蒙之觀也小人下民也所見昬淺不
  能識君子之道乃常分也不足謂之過咎若君子
  而如是則可鄙吝也
  本義卦以觀示為義據九五為主也爻以觀瞻為
  義皆觀乎九五也初六隂柔在下不能逺見童觀
  之象小人之道君子之羞也故其占在小人則无
[009-7b]
  咎君子得之則可羞也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傳所觀不明如童稚乃小人之分故曰小人道也
六二闚觀利女貞闚苦/規反
  傳二應於五觀於五也五剛陽中正之道非二隂
  暗柔弱所能觀見也故但如闚覘之觀耳闚覘之
  觀雖少見而不能甚一作/盡明也二既不能明見剛
  陽中正之道則利如女子之貞雖見之不能甚明
[009-8a]
  而能順從者女子之道也在女子為貞也二既不
  能明見九五之道能如女子之順從則不失中正
  乃為利也
  本義隂柔居内而觀乎外闚觀之象女子之正也
  故其占如此丈夫得之則非所利矣
 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傳君子不能觀見剛陽中正之大道而僅一有/能字
  覘其彷彿雖能順從乃同女子之貞亦可羞醜也
[009-8b]
  本義在丈夫則為醜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
  傳三居非其位處順之極能順時以進退者也若
  居當其位則无進退之義也觀我生我之所生謂
  動作施為出於已者觀其所生而隨宜進退所以
  處雖非正而未至失道也隨時進退求不失道故
  无悔咎一作/吝以能順也
  本義六三居下之上可進可退故不觀九五而獨
[009-9a]
  觀已所行之通塞以為進退占者宜自審也
   朱氏附録問六三觀我生進退不觀九五而觀
   已所行通塞以為進退否曰看來合是觀九五
   大率觀卦二陽在上四隂仰之九五為主六三
   觀我生進退者觀九五如何而為進退也初六
   六二以去五之逺觀貴於近所觀不明不大六
   四郤見得親切故有觀光利用之象六三處二
   四之閒固當觀九五以為進退也子善遂問如
[009-9b]
   此則我字乃是指九而言易中亦有此例如頥
   之初九曰舍爾靈龜觀我朶頥是也曰此我乃
   是假外而言耳此說與本義不同然問者即本/義之說而先生所荅如此姑存
   以備/參考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傳觀已之生而進退以順乎宜故未至於失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傳觀莫明於近五以剛陽中正居尊位聖賢之君
[009-10a]
  也四切近之觀見其道故云觀國之光觀見國之
  盛徳光輝也不指君之身而云國者在人君而言
  豈止觀其行一身乎當觀天下之政化則人君之
  道徳可見矣四雖隂柔而巽體居正切近於五觀
  見而能順從者也利用賓于王夫聖明在上則懷
  抱才徳之人皆願進於朝廷輔戴之以康濟天下
  四既觀見人君之徳國家之治光華盛美所宜賓
  于王朝效其智力上輔於君以施澤天下故云利
[009-10b]
  用賓于王也古者有賢徳之人則人君賓禮之故
  士之仕進於王朝則謂之賔
  本義六四最近於五故有此象其占為利於朝覲
  仕進也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傳君子懷負才業志在乎兼善天下然有卷懷自
  守者蓋時无明君莫能用其道不得已也豈君子
  之志哉故孟子曰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
[009-11a]
  樂之既觀見國之盛徳光華古人所謂非常之遇
  也一无/也字所以志願登進王朝以行其道故云觀國
  之光尚賓也尚謂志尚其志意願慕賓于王朝也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
  傳九五居人君之位時之治亂俗之美惡繫乎已
  而已觀已之生若天下之俗皆君子矣則是已之
  所為政化善也乃无咎矣若天下之俗未合君子
  之道則是已之所為政治未善不一作/未能免於咎
[009-11b]
  也
  本義九五陽剛中正以居尊位其下四隂仰而觀
  之君子之象也故戒居此位得此占者當觀已所
  行必其陽剛中正亦如是焉則得无咎也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傳我生出於己者人君欲觀已之施為善否當觀
  於民民俗善則政化善也王弼云觀民以察已之
  道是也
[009-12a]
  本義此夫子以義言之明人君觀己所行不但一
  身之得失又當觀民徳之善否以自省察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傳上九以剛陽之徳處於上為下之所觀而不當
  位是賢人君子不在於位而道徳為天下所觀仰
  者也觀其生觀其所生也謂出於己者徳業行義
  也既為天下所觀仰故自觀其所生若皆君子矣
  則无過咎也茍未君子則何以使人觀仰矜式是
[009-12b]
  其咎也
  本義上九陽剛居尊位之上雖不當事任而亦為
  下所觀故其戒辭略與五同但以我為其小有主
  賔之異耳
   朱氏附録其生謂言行事為之見於外者既有
   所省便是未得安然无事○觀我生如月受日
   光觀其生只是日光○觀我是自觀如視履考
   祥㡳語勢觀其亦是自觀郤從别人說易中其
[009-13a]
   字不說别人只是自家如乘其墉之類○問觀
   我生觀其生之别曰我者彼我對待之言是以
   彼觀此其生是以此自觀六三之觀我生進退
   者事君則觀其言聽計從治民則觀其政教可
   行膏澤可下可以見自家所施之當否而為進
   退九五之觀我生如觀風俗之媺惡臣民之從
   違可以見自家所施之善惡上九之觀其生則
   是就自家視聽言動應事接物處自觀九五上
[009-13b]
   九君子无咎蓋為君子有剛陽之徳故无咎小
   人无此徳自當不得此爻如初六童觀小人之
   道也君子則吝小人自是如此故无咎此二爻
   君子小人正相對說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傳雖不在位然以人觀其徳用為儀法故當自愼
  省觀其所生常不失於君子則人不失所望而化
  之矣不可以不在於位故安然放意无所事也是
[009-14a]
  其志意未得安也故云志未平也平謂安寜也
   程氏附録在易觀之上九曰觀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上九以剛陽之徳居无
   位之地是賢人君子抱道徳而不居位為衆人
   仰觀法式者也雖不當位然為衆人所觀固不
   得安然放意謂无與於天下也必觀其所生君
   子矣乃得无咎聖人又從而賛之謂志當在此
   固未得安然平定无所慮也觀聖人教示後賢
[009-14b]
   如是之深賢者存心如是之仁與夫索隱行怪
   獨善其身者異矣
  本義志未平言雖不得位未可忘戒懼也
   朱氏附録問觀觀之義曰自上示下曰觀去/聲
   下觀上曰觀平/聲故卦名之觀去聲而六爻之觀
   皆平聲○問觀六爻一爻勝似一爻豈所據之
   位愈髙則所見愈大邪曰上二爻意思自别下
   四爻是以所據之位愈近則所見愈親㡳意思
[009-15a]
   ○問觀卦隂盛而不言凶咎曰此卦取義不同
   蓋隂雖盛於下而九五之君乃當正位故只取
   為觀於下之義而不取隂盛之象也
震下/離上
  傳噬嗑序卦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
  者合也既有可觀然後有來合之者也噬嗑所以
  次觀也噬齧也嗑合也口中有物閒之齧而後合
  之也卦上下二剛爻而中柔外剛中虛人頤口之
[009-15b]
  象也中虚之中又一剛爻為頤中有物之象口中
  有物則隔其上下不得嗑必齧之則得嗑故為噬
  嗑聖人以卦之象推之於天下之事在口則為有
  物隔而不得合在天下則為有强梗或䜛邪閒隔
  於其間故天下之事不得合也一无/也字當用刑法小
  則懲誡大則誅戮以除去之然後天下之治得成
  矣凡天下至於一國一家至於萬事所以不和合
  者皆由有閒也无閒則合矣以至天地之生萬物
[009-16a]
  之成皆合而後能遂凡未合者皆為閒也若君臣
  父子親戚朋友之閒有離貳怨隙者蓋讒邪閒於
  其閒也除去之則和合矣故閒隔者天下之大害
  也聖人觀噬嗑一作/齧合之象推之於天下萬事皆使
  去其閒隔而合之則无不和且治一作/洽矣噬嗑者
  治天下之大用也去天下之閒在任刑罰故卦取
  用刑為義在二體明照而威震乃用刑之象也
噬嗑亨利用獄噬市制反/嗑胡臘反
[009-16b]
  傳噬嗑亨卦自有亨義也天下之事所以不得亨
  者以有閒也噬而嗑之則亨通矣利用獄噬而嗑
  之之道宜用刑獄也天下之閒非刑獄何以一作/不可
  以/去之不云利用刑而云利用一无利/用字獄者卦有
  明照之象利於察獄也獄者所以究察情偽得其
  情則知為閒之道然後可以設防與致刑也
  本義噬齧也嗑合也物有閒者齧而合之也為卦
  上下兩陽而中虛頤口之象九四一陽閒於其中
[009-17a]
  必齧之而後合故為噬嗑其占當得亨通者有閒
  故不通齧之而合則亨通矣又三隂三陽剛柔中
  半下動上明下雷上電本自益卦六四之柔上行
  以至於五而得其中是以以隂居陽雖不當位而
  利用獄蓋治獄之道惟威與明而得其中之為貴
  故筮得之者有其徳則應其占也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
  傳頤中有物故為噬嗑有物閒於頤中則為害噬
[009-17b]
  而嗑之則其害亡乃亨通也故云噬嗑而亨
 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
  傳以卦才言也剛爻與柔爻相閒剛柔分而不相
  雜為明辨之象明辨察獄之本也動而明下震上
  離其動而明也雷電合而章雷震而電耀相須並
  見合而章也照與威並行用獄之道也能照則无
  所隱情有威則莫敢不畏上既以二象言其動而
  明故復言威照並用之意
[009-18a]
 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上時/掌反
  𫝊六五以柔居中為用柔得中之義上行謂居尊
  位雖不當位謂以柔居五為不當而利於用獄者
  治獄之道全剛則傷於嚴暴過柔則失於寛縱五
  為用獄之主以柔處剛而得中得用獄之宜也以
  柔居剛為利用獄以剛居柔為利否曰剛柔質也
  居用也用柔非治獄之宜也
  本義頥中有物曰噬嗑以卦體釋卦名義噬嗑而
[009-18b]
  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
  不當位利用獄也又以卦名卦體卦徳二象卦變
  釋卦辭
   朱氏附録彖辭中剛柔分以下都掉了頥中有
   物只說利用獄爻亦各自取義不說噬嗑頥中
   之物○問易彖傳剛柔分者二噬嗑節也何以
   言剛柔分曰據某觀之只是三隂三陽謂之剛
   柔分分猶均也問易中三隂三陽之卦多獨二
[009-19a]
   卦言之何也曰偶於此二卦言之餘卦别有義
   剛柔分語意與日夜分同
 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
  傳象无倒置者疑此文互也雷電相須並見之物
  亦有嗑象電明而雷威先王觀雷電之象法其明
  與威以明其刑罰飭其法令法者明事理而為之
  防者也
  本義雷電當作電雷
[009-19b]
   朱氏附録問諸卦象皆順説獨雷電噬嗑倒說
   何邪曰先儒皆以為倒寫二字二字相似疑是
   如此
初九屨校滅趾无咎校爻教反一/音教象同
  傳九居初最在下无位者也下民之象為受刑之
  人當用刑之始罪小而刑輕校木械也其過小故
  屨之於足以滅傷其趾人有小過校而滅其趾則
  當懲懼不敢進於惡矣故得无咎繫辭云小懲而
[009-20a]
  大誡此小人之福也言懲之於小與初故一有/後字
  无咎也初與上无位為受刑之人餘四爻皆為用
  刑之人初居最下无位者也上處尊位之上過於
  尊位亦无位者也王弼以為无隂陽之位隂陽繫
  於竒偶豈容无也然諸卦初上不言當位不當位
  者一作不言位/當不當者蓋初終之義為大臨之初九則以
  位為正若需上六云不當位乾上九云无位爵位
  之位非隂陽之位也
[009-20b]
  本義初上无位為受刑之象中四爻為用刑之象
  初在卦始罪薄過小又在卦下故為屨校滅趾之
  象止惡於初故得无咎占者小傷而无咎也
 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
  傳屨校而滅傷其趾則知懲誡而不敢長其惡故
  云不行也古人制刑有小罪則校其趾蓋取禁止
  其行使不進於惡也
  本義滅趾又有不進於惡之象
[009-21a]
六二噬膚滅鼻无咎
  傳二應五之位用刑者也四爻皆取噬為義二居
  中得正是用刑得其中正也用刑得其中正則罪
  惡者易服故取噬膚為象噬齧人之肌膚為易入
  也滅沒也深入至沒其鼻也二以中正之道其刑
  易服然乘初剛是用刑於剛强之人刑剛强之人
  必須深痛故至滅鼻而无咎也中正之道易以服
  人與嚴刑以待剛强義不相妨
[009-21b]
  本義祭有膚鼎蓋肉之柔脆噬而易嗑者六二中
  正故其所治如噬膚之易然以柔乘剛故雖甚易
  亦不免於傷滅其鼻亦小傷而无咎之占也
   朱氏附録噬膚滅鼻膚腹膄拖泥處滅浸沒也
   謂因噬膚而沒其鼻於器中也
 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傳深至滅鼻者乘剛故也乘剛乃用刑於剛强之
  人不得不深嚴也深嚴則得宜乃所謂中也
[009-22a]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腊音/昔
  傳三居下之上用刑者也六居三處不當位自處
  不得其當而刑於人則人不服而怨懟悖犯之如
  噬齧乾腊堅韌之物而遇毒惡之味反傷於口也
  用刑而人不服反致怨傷是可鄙吝也然當噬嗑
  之時大要噬閒而嗑之雖其身處位不當而强梗
  難服至於遇毒然用刑非為不當也故雖可吝而
  一无/而字亦小噬而嗑之非有咎也
[009-22b]
  本義腊肉謂獸腊全體骨而為之者堅韌之物也
  隂柔不中正治人而人不服為噬腊遇毒之象占
  雖小吝然時當噬嗑於義為无咎也
 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傳六三一无/三字以隂居陽處位不當自處不當故所
  刑者難服而反毒之也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乾音干胏/緇美反
  傳九四居近君之位當噬嗑之任者也四已過中
[009-23a]
  是其閒愈大而用刑愈深也故云噬乾胏胏肉之
  有聮一无/聮字骨者乾肉而兼骨至堅難噬者也噬至
  堅而得金矢金取剛矢取直九四陽徳剛直為得
  剛直之道雖用剛直之道利在克艱其事而貞固
  其守則吉也九一无/九字四剛而明體陽而居柔剛明
  則傷於果故戒以知難居柔則守不固故戒以堅
  貞剛而不貞者有矣凡失剛者皆不貞也在噬嗑
  四最為善
[009-23b]
  本義胏肉之帶骨者與胾通周禮獄訟入鈞金束
  矢而後聽之九四以剛居柔得用刑之道故有此
  象言所噬愈堅而得聽訟之宜也然必利於艱難
  正固則吉戒占者宜如是也
   朱氏附録問得金矢不知古人獄訟要鈞金束
   矢之意如何曰這不見得想是詞訟時便令他
   納此教他无切要之事不敢妄來又問如此則
   不問曲直一例出此則實有冤枉者亦懼而不
[009-24a]
   敢訴矣曰這箇須是大切要㡳事古人如平常
   事又别有所在
 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傳凡言未光其道未光大也戒於一作/以利艱貞蓋
  其所不足也不得中正故也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貞厲无咎
  傳五在卦愈上而為噬乾肉反易於四之乾胏者
  五居尊位乘在上之勢以刑於下其勢易也在卦
[009-24b]
  將極矣其為閒甚大非易嗑也故為噬乾肉也得
  黄金黄中色金剛物五居中為得中道處剛而四
  輔以剛得黄金也五无應而四居大臣之位得其
  助也貞厲无咎六五雖處中剛然實柔體故戒以
  必正固而懷危厲則得无咎也以柔居尊而當噬
  嗑一作/堅之時豈可不貞固而懷危懼哉一作忘/危懼也
  本義噬乾肉難於膚而易於腊胏者也黄中色金
  亦謂鈞金六五柔順而中以居尊位用刑於人人
[009-25a]
  无不服故有此象然必貞厲乃得无咎亦戒占者
  之辭也
   朱氏附録問九四利艱貞六五貞厲皆有艱難
   貞固危懼之意故皆為戒占者之辭曰亦是爻
   中元自有此道理大抵纔是治人彼必為敵不
   是易事故雖時位卦徳得用刑之宜亦須以艱
   難貞固處之至於六三噬腊肉遇毒則是所噬
   者堅韌難合六三以隂柔不中正而遇此所以
[009-25b]
   遇毒而小吝然此亦是合當治者但難治耳治
   之雖小吝終无咎也
 象曰貞厲无咎得當也
  傳所以能无咎者以所為得其當也所謂當居中
  用剛而能守正慮危也
上九何校滅耳凶何何可/反象同
  傳上過乎尊位无位者也故為受刑者居卦之終
  是其閒大噬之極也繫辭所謂惡積而不可揜罪
[009-26a]
  大而不可解者也故何校而滅其耳凶可知矣何
  負也謂在頸也
  本義何負也過極之陽在卦之上惡極罪大凶之
  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何校滅耳聦不明也
  傳人之聾暗不悟積其罪惡以至於極古人制法
  罪之大者何之以校為其无所聞知積成其惡故
  以校而滅傷一无/傷字其耳誡聦之不明也
[009-26b]
  本義滅耳蓋罪其聽之不聦也若能審聽而早圖
  之則无此凶矣
離下/艮上
  傳賁序卦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茍舍而已故受之
  以賁賁者飾也物之合則必有文文乃飾也如人
  之合聚則有威儀上下物之合聚則有次序行列
  合則必有文也賁所以次噬嗑也為卦山下有火
  山者草木百物所聚也下有火則照見其上草木
[009-27a]
  品彚皆被其光彩有賁飾之象故為賁也
賁亨小利有攸往賁彼偽反/卦内同
  傳物有飾而後能亨故曰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有
  實而加飾則可以亨矣文飾之道可増其光彩故
  能小利於進也
  本義賁飾也卦自損來者柔自三來而文二剛自
  二上而文三自既濟而來者柔自上來而文五剛
  自五上而文上又内離而外艮有文明而各得其
[009-27b]
  分之象故為賁占者以其柔來文剛陽得陰助而
  離明於内故為亨以其剛上文柔而艮止於外故
  小利有攸往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
 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上時/掌反
  傳卦為賁飾之象以上下二體剛柔交相一作/相交
  文飾也下體本乾柔來文其中而為離上體本坤
  剛往文其上而為艮乃為山下有火止於文明而
[009-28a]
  成賁也天下之事无飾不行故賁則能亨也柔來
  而文剛故亨柔來文於剛而成文明之象文明所
  以為賁也賁之道能致亨實由飾而能亨也分剛
  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分乾之中爻往文於艮
  之上也事由飾而加盛由飾而能行故小利有攸
  往夫往而能利者以有本也賁飾之道非能増其
  實也但加之文彩耳事由文而顯盛故為小利有
  攸往亨者亨通也往者加進也二卦之變共成賁
[009-28b]
  義而彖分言一无/言字上下各主一事者蓋離明足以
  致亨文柔又能小進也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此承上文言隂陽剛柔相文者天之文也止於文
  明者人之文也止謂處於文明也質必有文自然
  之理理必有對待生生之本也有上則有下有此
  則一作/必字有彼有質則有文一不獨立二則為文非
  知道者孰能識之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
  本義賁亨亨字疑衍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
[009-29a]
  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以卦變釋卦辭剛柔
  之交自然之象故曰天文先儒說天文上當有剛
  柔交錯四字理或然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又以卦
  徳言之止謂各得其分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傳天文謂日月星辰之錯列寒暑隂陽之代變觀
  其運行以察四時之遷改也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009-29b]
  傳人文人理之倫序觀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一无/天字
  下一无/下字成其禮俗乃聖人用賁之道也賁之象取
  山下有火又取卦變柔來文剛剛上文柔凡卦有
  以二體之義及二象而一无/而字成者如屯取動乎險
  中與雲雷訟取上剛下險與天水違行是也有取
  一爻者成卦之由也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
  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是也有取二
  體又取消長之義者雷在地中復山附於地剥是
[009-30a]
  也有取二象兼取二爻交變為義者風雷益兼取
  損上益下山下有澤損兼取損下益上是也有既
  以二象成卦復取爻之義者夬之剛決柔姤之柔
  遇剛是也有以用成卦者巽乎水而上水井木上
  有火鼎是也鼎又以卦形為象有以形為象者山
  下有雷頥頥中有物曰噬嗑是也此成卦之義也
  如剛上柔下損上益下謂剛居上柔在下損於上
  益於下據成卦而言非謂就卦中升降也如訟无
[009-30b]
  妄云剛來豈自上體而來也凡以柔居五者皆云
  柔進而上行柔居下者也乃居尊位是進而上也
  非謂自下體而上也卦之變皆自乾坤先儒不逹
  故謂賁本是泰卦豈有乾坤重而為泰又由泰而
  變之理下離本乾中爻變而成離上艮本坤上爻
  變而成艮離在内故云柔來艮在上故云剛上非
  自下體而上也乾坤變而為六子八卦重而為六
  十四皆由乾坤之變也
[009-31a]
  本義極言賁道之大也
   朱氏附録或問近略考卦變以彖辭考之說卦
   變者凡十九卦蓋言成卦之由凡彖辭不取成
   卦之由則不言所變之爻程子專以乾坤言變
   卦然只是上下兩體皆變者可通若只一體變
   者則不通兩體變者凡七卦隨蠱賁咸恒漸渙
   是也一體變者兩卦訟无妄是也七卦中取剛
   來下柔剛上柔下之類者可通至一體變者則
[009-31b]
   以來為自外來故說得有礙大凡卦變須觀兩
   體上下為變方知其所由以成之卦先生曰便
   是此處說得有礙且程傳賁卦所云豈有乾卦
   重而為泰又自泰而變為賁之理若其說果然
   則所謂乾坤變而為六子八卦重而為六十四
   皆由乾坤而變者其說不得而通矣蓋有則俱
   有自一畫而二二而四四而八而八卦成八而
   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而重卦
[009-32a]
   備故有八卦則有六十四矣此康節所謂先天
   者也若震一索而得男以下乃是已有此卦了
   就此卦生出此義皆所謂後天之學今所謂卦
   變者亦是有卦之後聖人見得有此象故發於
   彖辭安得謂之乾坤重而為是卦則更不可變
   而為他卦邪若論先天一卦亦无既畫之後乾
   一兊二離三震四至坤居末又安有乾坤變而
   為六子之理凡今易中所言皆是後天之易耳
[009-32b]
   以此見得康節先天後天之說最為有功○伊
   川不取卦變之說至柔來而文剛剛自外來而
   為主於内諸處皆牽强說了王輔嗣卦變又變
   得不自然某之說卻覺得有自然氣象只是換
   了一爻非是聖人合下作卦如此自是卦成了
   自然有此象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獄折之/舌反
  傳山者草木百物之一无/之字所聚生也火在其一无/其字
[009-33a]
  下而上照庶類皆被其光明為賁飾之象也君子
  觀山下有火明照之象以脩明其庶政成文明之
  治而无敢果於折獄也折獄者人君之所致愼也
  豈可恃其一无/其字明而輕自用乎乃聖人之用心也
  為戒深矣象之所取唯以山下有火明照庶物以
  用明為戒而賁亦自有无敢折獄之義折獄者專
  用情實有文飾則沒其情矣故无敢用文以折獄
  也
[009-33b]
  本義山下有火明不及逺明庶政事之小者折獄
  事之大者内離明而外艮止故取象如此
   朱氏附録問本義云明庶政是明之小者无折
   獄是明之大者此專是就象取義伊川説此則
   又就賁飾上說不知二說可相備否曰明庶政
   是就離上說无折獄是就艮上說離明在内艮
   止在外則是事之小者可以用明折獄是大事
   一折便了有止之義明在内不能及它故止而
[009-34a]
   不敢折也○山下有火賁離下/艮上内明外止雖然
   内明是箇止殺㡳明所以不敢用其明以折獄
   此與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愼用刑而不留獄
   正相似而相反賁内明外止旅外明内止艮下/離上
   其象不同如此問茍明見其情罪之是非亦何
   難於折獄曰是它自有箇象如此遇著此象㡳
   便用如此然獄亦自有十三八棒便了㡳亦有
   須待囚訊鞫勘録問結證而後了底書曰要囚
[009-34b]
   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時丕蔽要囚周禮秋官亦
   有此數句便是有合如此者若獄未是而決之
   是所謂敢折獄也若獄已具而留之不決是所
   謂留獄也不留獄者謂囚訊結證己畢而即決
   之也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舍音捨/象同
  傳初九以剛陽居明體而處下君子有剛明之徳
  而在下者也君子在无位之地无所施於天下唯
[009-35a]
  自賁飾其所行而已趾取在下而所以行也君子
  脩飾之道正其所行守節處義其行不茍義或不
  當則舍車輿而寜徒行衆人之所羞而君子以為
  賁也舍車而徒之義兼於比應取之初比二而應
  四應四正也與二非正也九之剛明守義不近與
  於二而逺應於四舍易而從難如舍車而徒行也
  守節義君子之賁也是故君子所賁世俗所羞世
  俗所貴一作/賁君子所賤以車徒為言者因趾與行
[009-35b]
  為義也
  本義剛徳明體自賁於下為舍非道之車而安於
  徒步之象占者自處當如是也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傳舍車而徒行者於義不可以乗也初應四正也
  從二非正也近舍二之易而從四之難舍車而徒
  行也君子之賁守其義而已
  本義君子之取舍決於義而已
[009-36a]
六二賁其須
  傳卦之為賁雖由兩爻之變而文明之義為重二
  實賁之主也故主言賁之道飾於物者不能大變
  其質也因其質而加飾耳故取須義須隨頥而動
  者也動止唯繫於一无/於字所附猶善惡不由於賁也
  二之文明唯為賁飾善惡則繫其質也
  本義二以隂柔居中正三以陽剛而得正皆无應
  與故二附三而動有賁須之象占者宜從上之陽
[009-36b]
  剛而動也
 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傳以須為象者謂其與上同興也隨上而動動止
  唯繫所附也猶加飾於物因其質而賁之善惡在
  其質也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傳三處文明之極與二四二隂閒處相賁賁之盛
  者也故云賁如如辭助也賁飾之盛光彩潤澤故
[009-37a]
  云濡如光彩之盛則有潤澤詩云麀鹿濯濯永貞
  吉三與二四非正應相比而成相賁故戒以常永
  貞正賁者飾也賁一作/修飾之事難乎常也故永貞
  則吉三與四相賁又下比於二二柔文一剛上下
  交賁為賁之盛也
  本義一陽居二隂之閒得其賁而潤澤者也然不
  可溺於所安故有永貞之戒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009-37b]
  傳飾而不常且非正一有/則字人所陵侮也故戒能永
  正則吉也其賁既常而正誰能陵之乎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㛰媾皤白波反翰戸/旦反又寒案反
  傳四與初為正應相賁者也本當賁如而為三所
  隔故不獲相賁而皤如皤白也未獲賁也馬在下
  而動者也未獲相賁故云白馬其從正應之志如
  飛故云翰如匪為九三之寇讎所隔則㛰媾遂其
  相親矣己之所乗與動於下者馬之象也初四正
[009-38a]
  應終必獲親第始為其間隔耳
  本義皤白也馬人所乗人白則馬亦白矣四與初
  相賁者乃為九三所隔而不得遂故皤如而其往
  求之心如飛翰之疾也然九三剛正非為寇者也
  乃求㛰媾耳故其象如此
   朱氏附録白馬翰如言此爻无所賁飾其馬亦
   白也言无飾之象如此
 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寇㛰媾終无尤也
[009-38b]
  傳四與初相逺而三介於其間是所當之位為一/无
  為/字可疑也雖為三寇讎所隔未得親其㛰媾然其
  正應理直義勝終必得合故云終无尤也尤怨也
  終得相賁故无怨尤也
  本義當位疑謂所當之位可疑也終无尤謂若守
  正而不與亦无他患也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戔在千反/又音牋
  傳六五以隂柔之質密比於上九剛陽之賢隂比
[009-39a]
  於陽復无所繫應從之者也受賁於上九也自古
  設險守國故城壘多依丘坂丘謂在外而近且髙
  者園圃之地最近城邑亦在外而近者丘園謂在
  外而近者指上九也六五雖居君位而隂柔之才
  不足自守與上之剛陽相比而志從焉獲賁於外
  比之賢賁于丘園也若能受賁於上九受一作/隨
  裁制如束帛而一无/而字戔戔則雖其柔弱不能自為
  為可吝少然能從於人成賁之功終獲其吉也戔
[009-39b]
  戔剪裁紛裂之狀帛未用則束之故謂之束帛及
  其制為衣服必裁剪紛裂戔戔然束帛喻六五本
  質戔戔謂受人裁製而成用也其資於人與蒙同
  而蒙不言吝者蓋童蒙而賴於人乃其宜也非童
  幼而資賁於人為可吝耳然享其功終為吉也
  本義六五柔中為賁之主敦本尚實得賁之道故
  有丘園之象然隂性吝嗇故有束帛戔戔之象束
  帛薄物戔戔淺小之意人而如此雖可羞吝然禮
[009-40a]
  奢寜儉故得終吉
   朱氏附録問賁于丘園是在艮體故安止于丘
   園而不復有外賁之象曰雖是止體亦是上比
   於九漸漸到極處若一向賁飾去亦自不好須
   是收斂方得問敦本務實莫是反朴還淳之義
   曰賁取賁飾之義他今郤來賁田園為農圃之
   事當賁之時若是鄙吝然終得吉吉則有喜故
   象云有喜也○賁于丘園束帛戔戔是箇務農
[009-40b]
   尚儉戔戔是狹小不足之意以義考之從水則
   為淺從貝則為賤從金則為錢如所謂束帛戔
   戔六居尊位卻如此敦本尚儉便似吝嗇如衞
   文公漢文帝雖是吝卻終吉此在賁卦有反本
   之義到上九便白賁和束帛之類都沒了又曰
   戔戔者淺小之義凡淺字箋字皆從戔或問淺
   小是儉之義否曰然所以下文云吝終吉吝者
   雖不好看然終卻吉○賁于丘園是箇務實底
[009-41a]
   束帛戔戔是賁得不甚大所以說吝兩句是兩
   意○問伊川解賁于丘園指上九而言看來似
   好蓋賁三隂皆受賁於陽不應此又獨異而作
   敦本務實說也曰如何丘園便能賁人束帛戔
   戔他解作裁剪之象尤艱曲說不出這八字只
   平白在這裏若如所說則曲折多意思逺舊說
   指上九作髙尚隱于丘園之賢而用束帛之禮
   聘召之若不用某說則說又近他將丘園作上
[009-41b]
   九之象束帛戔戔作裁剪紛裂之象則與象意
   大故相逺也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喜如字又許意反/无妄大畜卦放此
  傳能從人以成賁之功享其吉美是有喜也
上九白賁无咎
  傳上九賁之極也賁飾之極則失於華偽唯能質
  白其賁則无過飾之咎白素也尚質素則不失其
  本眞所謂尚質素者非无飾也不使華沒實耳
[009-42a]
  本義賁極反本復於无色善補過矣故其象占如
  此
   朱氏附録問白賁无咎曰賁飾之事太盛則有
   咎所以處太盛之終則歸于白賁勢當然也○
   或曰如本義說六五上九兩爻卻是賁極反本
   之意曰六五已有反本之漸故曰丘園又束帛
   戔戔至上九白賁則反本而復於无飾矣蓋皆
   賁極之象也○白賁无咎據剛上文柔是不當
[009-42b]
   說自然而卦之取象不恁地拘各自說一義
 象曰白賁无咎上得志也
  傳白賁无咎以其在上而得志也上九為得志者
  在上而文柔成賁之功六五之君又受其賁故雖
  居无位之地而實尸賁之功為得志也與它卦居
  極者異矣既在上而得志處賁之極將有華偽失
  實之咎故戒以質素則无咎飾不可過也
   朱氏附録問何謂得志曰居卦之上在事之外
[009-43a]
   不假文飾而有自然之文便是優游自得也
坤下/艮上
  傳剥序卦賁者飾也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
  以剥夫物至於文飾亨之極也極則必反故賁終
  則剥也卦五隂而一陽隂始自下生漸長至於盛
  極羣隂消剥於陽故為剥也以二體言之山附於
  地山髙起地上而反附著於地頽剥之象也
剥不利有攸往
[009-43b]
  傳剥者羣隂長盛消剥於一作/一陽之時衆小人剥
  喪於一无/於字君子故君子不利有所往唯當巽言晦
  迹隨時消息以免小人之害也
  本義剥落也五隂在下而方生一陽在上而將盡
  隂盛長而陽消落九月之卦也隂盛陽衰小人壯
  而君子病又内坤外艮有順時而止之象故占得
  之者不可以有所往也
 彖曰剥剥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長丁/丈反
[009-44a]
  傳剥剥也謂剥落也柔變剛也柔長而剛剥也夏
  至一隂生而漸長一隂長則一陽消至於一无/於字
  戌則極而成剥是隂柔變剛陽也隂小人之道方
  長盛而剥消於一作/剛陽故君子不利有所往也
 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
  傳君子當剥之時知不可有所往順時而止乃能
  觀剥之象也卦有順止之象乃處剥之道君子當
  觀而體之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君子存心消
[009-44b]
  息盈虛之理而能順之乃合乎天行也理有消衰
  有息長有盈滿有虛損順之則吉逆之則凶君子
  隨時敦尚所以事天也
  本義剥剥也柔變剛也以卦體釋卦名義言柔進
  于陽變剛為柔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
  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以卦體卦徳
  釋卦辭
 象曰山附於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009-45a]
  傳艮重於坤山附於地也山髙起於地而反附著
  於地圮剥之象也上謂人君與居人上者觀剥之
  象而厚固其下以安其居也下者上之本未有基
  本固而能剥者也故上一作/山之剥必自下下剥則
  上危矣為人上者知理之如是則安養人民以厚
  其本乃所以安其居也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寜
   朱氏附録問上以厚下安宅安宅者安於禮義
   而不遷否曰非也厚下者乃所以安宅如山附
[009-45b]
   於地惟其地厚所以山安其居而不摇人君厚
   下以得民則位亦安而不摇猶所謂本固邦寜
   也
初六剥牀以足蔑貞凶
  傳隂之剥陽自下而上以牀為象者取身之所處
  也自下而剥漸至於身也剥牀以足剥牀之足也
  剥始自下故為剥足隂自下進漸消蔑於一无/於字
  正凶之道也蔑无也謂消亡於正道也一作消亡/正道也一
[009-46a]
  作消亡/於正也隂剥陽柔變剛是邪侵正小人消君子其
  凶可知
  本義剥自下起滅正則凶故其占如此蔑滅也
 象曰剥牀以足以滅下也
  傳取牀足為象者以隂侵沒陽於下也滅沒也侵
  滅正道自下而上也
六二剥牀以辨蔑貞凶
  傳辨分隔上下者牀之幹也隂漸進而上剥至於
[009-46b]
  辨愈蔑於正也凶益甚矣
  本義辨牀幹也進而上矣
   朱氏附録問初與二蔑貞凶是以隂蔑陽以小
   人蔑君子之正道凶之象也不知只是陽與君
   子當之則凶為復隂與小人亦自為凶曰自古
   小人滅害君子終亦有凶但此爻象只是說陽
   與君子之凶也
 象曰剥牀以辨未有與也
[009-47a]
  傳隂之侵剥於一作/剛陽得以益盛至於剥辨者以
  陽未有應與故也小人侵剥君子若君子有與則
  可以勝小人不能為害矣唯其无與所以被蔑而
  凶當消剥之時而无徒與豈能自存也言未有與
  剥之未盛有與猶可勝也示人之意深矣
  本義言未大盛
六三剥之无咎
  傳衆隂剥陽之時而三獨居剛應剛與上下之隂
[009-47b]
  異矣志從於正在剥之時為无咎者也三之為可
  謂善矣不言吉何也曰方羣隂剥陽衆小人害君
  子三雖從正其勢孤弱所應在无位之地於斯時
  也難乎免矣安得吉也其義為无咎耳言其无咎
  所以勸也
  本義衆隂方剥陽而已獨應之去其黨而從正无
  咎之道也占者如是則得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009-48a]
  傳三居剥而无咎者其所處與上下諸隂不同是
  與其同類相失於處剥之道為无咎如東漢之呂
  强是也
  本義上下謂四隂
   朱氏附録夬之九三雖應上六然曰君子夬夬
   則非不決小人也但聖人以壯于頄為戒耳剥
   之六三雖處羣隂之中然象以失上下明之而
   程傳又以吕强當其事則其心跡亦不相違矣
[009-48b]
   蓋心跡无可判之理程書言之詳矣吾徒所宜
   深考也
六四剥牀以膚凶
  傳始剥於牀足漸至於膚膚身之外也將滅其身
  矣其凶可知隂長已盛陽剥已甚貞道已消故更
  不言蔑貞直言凶也
  本義隂禍切身故不復言蔑貞而直言凶也
 象曰剥牀以膚切近災也近如字一/巨靳反
[009-49a]
  傳五為君位剥已及四在人則剥其膚矣剥及其
  膚身垂於亡矣切近於災禍也
六五貫魚以宫人寵无不利貫古亂反/一音官
  傳剥及君位剥之極也其凶可知故更不言剥而
  别設義以開小人遷善之門五羣隂之主也魚隂
  物故以為象五能使羣隂順序如貫魚然反獲寵
  愛於在上之陽如宫人則无所不利也宫人宫中
  之人妻妾侍使也以隂言且取獲寵一作/親愛之義
[009-49b]
  以一陽在上衆隂有順從之道故發此義
  本義魚隂物宫人隂之美而受制於陽者也五為
  衆隂之長當率其類受制於陽故有此象而占者
  如是則无不利也
 象曰以宫人寵終无尤也
  傳羣隂消一无/消字剥於一无/於字陽以至於極六五若能
  長率羣隂駢首順序反獲寵愛於陽則終无過尤
  也於剥之將終復發此義聖人勸遷善之意深切
[009-50a]
  之至也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剥廬
  傳諸陽消剥已盡獨有上九一爻尚存如碩大之
  果不見食將有復生之理上九亦一作一/一作己變則純
  隂矣然陽无可盡之理變於上則生於下无閒可
  容息也聖人發明此理以見陽與君子之道不可
  亡也或曰剥盡則為純坤豈復有陽乎曰以卦配
  月則坤當十月以氣消息言則陽剥一有/盡字為坤陽
[009-50b]
  一有/復字來為復一有/然字陽未嘗盡也剥盡於上則復生
  於下矣故十月謂之陽月恐疑其无陽也隂亦然
  聖人不言耳隂道盛極之時其亂可知亂極則自
  當思治故衆心願載於君子君子得輿也詩匪風
  下泉所以居變風之終也理既如是在卦亦衆隂
  宗陽為共載之象小人剥廬若小人則當剥之極
  剥其廬矣无所容其身也更不論爻之隂陽但言
  小人處剥極則及其廬矣廬取在上之象或曰隂
[009-51a]
  陽之消一作/交必待盡而後復生於下此在上便有
  復生之義何也夬之上六何以言終有凶曰上九
  居剥之極止有一陽陽无可盡之理故明其有復
  生之義見君子之道不可亡也夬者陽消隂隂小
  人之道也故但言其消亡耳何用更言卻有復生
  之理乎
   程氏附録問十月何以謂之陽月曰十月謂之
   陽月者陽盡恐疑於无陽也故謂之陽月也然
[009-51b]
   何時无陽如日有光之類蓋隂陽之氣有常存
   而不移者有消長而无窮者
  本義一陽在上剥未盡而能復生君子在上則為
  衆隂所載小人居之則剥極於上自失所覆而无
  復碩果得輿之象矣取象既明而君子小人其占
  不同聖人之情益可見矣
   朱氏附録一陽在上如碩大之果人不及食而
   獨留於其上如君子在上而小人皆載於下則
[009-52a]
   是君子之得輿也然小人雖載君子而乃欲自
   下而剥之則是自剥其廬耳蓋唯君子乃能覆
   蓋小人小人必賴君子以保其身今小人欲剥
   君子則君子亡而小人亦无所容其身如自剥
   其廬也且看自古小人欲害君子則害得盡後
   國破家亡其小人曽有存活得者否故聖人象
   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剥廬終不可用也
   若人占得此爻則為君子之所為者必吉而為
[009-52b]
   小人之所為者必凶矣○碩果不食只不食便
   有復生之意○或問碩果不食伊川謂陽无可
   盡之理變於上則生於下无閒可容息也變於
   上則生於下乃剥復相因之理畢竟須經由坤
   坤卦純隂无陽如此陽有斷滅也何以能生於
   復曰凡隂陽之生一爻當一月須是滿三十日
   方滿得那腔子做得一畫成今坤卦非是无陽
   始生甚微未滿那腔子做一畫未成非是坤卦
[009-53a]
   純隂便无陽也然此亦不是甚深奥事但伊川
   當時解不曽分明道與人故令人做一件大事
   看○自觀至剥三十日剥方盡自剥至坤三十
   日方成坤三十日陽漸長至冬至方是一陽第
   二陽方從此生去隂剥每日剥三十分之一一
   月方剥得盡陽長毎日長三十分之一一月方
   長成一陽隂剥時一日十二刻亦每刻中漸漸
   剥全一日方剥得三十分之一陽長之漸亦如
[009-53b]
   此長○九月隂極則陽已下生○問十月何以
   為陽月曰剥盡為坤復則一陽生也復之一陽
   不是頓然便生乃是自坤卦中積來且一月三
   十日以復之一陽分作三十分從小雪後便一
   日生一分上面䟎得一分下面便生一分到十
   一月半一陽始成以此便見得天地无休息處
   一云這一陽不是忽地生出纔交立冬便萌芽/下面有些氣象了上面剥一分下面便萌芽一
   分上面剥二分下面便萌芽二分三日便三分/四日便四分積累到那復處方成一陽坤初六
[009-54a]
   便是陽/己萌了 天運流行本无一息閒斷豈解一月
   无陽且如木之黄落才落時萌芽已生了不特
   如此木之冬青者必先生萌芽而後舊葉方落
   ○或問伊川所謂隂亦然聖人不言者何如曰
   前日劉復之說蔡季通以為不然某以為分明
   是如此但聖人所以不言者便是一箇參賛裁
   成之道蓋抑隂而進陽長善而消惡用君子而
   退小人這便可見此理自是恁地雖堯舜之世
[009-54b]
   豈无小人但有聖人壓在上面不容他出而有
   為耳豈能使之无邪蔡季通云隂不可以抗陽/猶地之不足以配天此固
   然之理也而伊川乃謂隂亦然聖/人不言耳元定不敢以為然也○問隂何以
   比小人曰有時如此平看則都好以類言之則
   有不好然亦只是皮不好骨子卻好大抵發生
   都則是一箇陽氣只是有消長陽長一分下面
   隂生一分又不是討箇隂來即是陽消處便是
   隂故陽來謂之復復者是本來物事隂來謂之
[009-55a]
   姤姤是偶然相遇
 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剥廬終不可用也
  傳正道消剥既極則人復思治故陽剛君子為民
  所承載也若小人處剥之極則小人之窮耳終不
  可用也非謂九為小人但言剥極之時小人如是
  也
   朱氏附録小人剥廬一句舊見二十家叔說□/字
   公/立廬如周禮秦无廬之廬音盧蓋㦸柄也謂小
[009-55b]
   人自剥削其㦸削其㦸柄僅留其鐵而已果何
   所用如此說方見得小象小人剥廬終不可用
   一句意亦自好此說與本義不/同附見于此
 
 
 
 
 周易傳義附録卷四下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