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元史 > 元史 卷七十一
[071-1a]
欽定四庫全書
 元史卷七十一
  明翰林學士亞中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宋濓等修
 禮樂志第二十二
  禮樂五
   樂服
樂正副四人舒脚幞頭紫羅公服烏角帶木笏皂鞾
照燭二人服同前無笏
[071-1b]
樂師二人服緋冠笏同前
運譜二人服綠冠笏同前
舞師二人舒脚幞頭黄羅繡抹額紫服金銅荔枝帶皂
 鞾各執仗仗牙/仗也
執旌二人平冕前後各九旒五就青生色鸞袍黄綾帶
 黄絹袴白絹韈赤革履平冕鸞袍皆倣金制惟冕之/旒數不同詳見後至元二年
 博士/議
執纛二人青羅巾餘同執旌
[071-2a]
樂工介幘冠緋羅生色鸞袍黄綾帶皂鞾冠以皮為之/黒油如熊耳
 亦金/制也
歌工服同樂工
執麾服同上惟加平巾幘狀若籠金幘/以革為之
舞人青羅生色義花鸞袍緣以皂綾平冕冠冠前後有/旒青白硝
 石珠/相間
執器二十人服同樂工綠油母追冠革為之一/名武弁加紅抹
 額
[071-2b]
 至元二年閏五月大樂署言堂上下樂舞官員及樂
 工合用衣服冠冕鞾履等物乞行製造太常寺下博
 士議定樂正副四人樂師二人照燭二人運譜二人
 皆服紫羅公服皂紗幞頭舒脚紅鞓角帶木笏皂鞾
 引舞色長四人紫羅公服皂紗幞頭展脚黄羅繡南
 花抺額金銅帶皂鞾樂工二百四十有六人緋繡義
 花鸞袍縣黄揷口介幘冠紫羅帶全黄羅抹帶黄絹
 夾袴白綾韈朱履金太常寺掌故張珎所著疊代世/範載金制舞人服黒衫皆四襖有
[071-3a]
 黄揷口左右垂之黄綾抹帶其衫以紬為之胸背二/荅兩肩二荅前後各一荅皆綵色繡二鸞盤飛之狀
 綴之於衫冠以平冕亦有天板口圈天門納言以紫/絹摽背銅褁邊圏前後各五旒以青白硝石珠相間
 大備集所載二舞人皂繡義花鸞衫縣紫揷口黄綾/抹帶朱履平冕其冠有口圈亦有天門納言繫帶口
 圈髙一尺許天板長二尺闊一尺前微/髙後低裏外紫絹糊銅楞道粧釘無旒執器二十人
 緋繡義花鸞袍縣黄揷口綠油革冠黄羅抹帶黄絹
 夾袴白綾襪朱履旌纛四人青繡義花鸞袍縣紫揷
 口平冕冠二青包巾二黄羅抹帶黄絹夾袴白綾襪
 朱履七月中書吏部再準太常博士議定行下所司
[071-3b]
 製造三年九月服成緋鸞袍二百六十有七青鸞袍
 一百三十二黄絹袴一百五十二紫羅公服一十四
 黄綾帶三百九十七介幘冠二百四十有四平冕冠
 百三十簮全木笏十有六幞頭十有四平巾幘二綠
 油革冠二十荔枝銅帶四角帶十皂鞾二百六十對
 朱履百五十對
宣聖廟樂工黒漆冠三十五綠羅生色胸背花袍三十
 五皂鞾三十五對黄絹囊三十五黄絹夾袱三十五
[071-4a]
  太樂職掌
大樂署令一人丞一人掌郊社宗廟之樂凡樂郊社宗
 廟則用宫縣工二百六十有一人社稷則用登歌工
 五十有一人二樂用工三百一十有二人代事故者
 五十人前祭之月召工習樂及舞祀前一日宿縣於
 庭中東方西方設十二鏄鐘各依辰位編鐘處其左
 編磬處其右黄鐘之鐘起子位在通街之西㽔賔之
 鐘居午位在通街之東每辰三簴謂之一肆十有二
[071-4b]
 辰凡三十六簴樹建鞞應於四隅左柷右敔設縣中
 之北歌工次之三十二人重/行相向而坐巢笙次之簫次之竽次
 之籥次之篪次之塤次之長笛又次之夾街之左右
 瑟翼柷敔之東西在前行路皷路鼗次之郊祀則雷/皷雷鼗
 閏餘匏在簫之東七星匏在西九曜匏次之一絃琴
 列路皷之東西東一/西二三絃五絃七絃九絃次之晉皷
 一處縣中之東南以節樂一絃琴三三絃以下皆六/凡坐者髙以杌地以氊
 立四表於横街南少東設舞位於縣北文郎左執籥
[071-5a]
 右秉翟武郎左執干右執戚皆六十四人享日與工
 人先入就位舞師二人執纛二人引文舞分立於表
 南武舞及執器者俟立於宫縣左右執器鼗二雙鐸
 二單鐸二鐃二錞二二錞用/六人鉦二相皷二雅皷二凡
 二十人文舞退舞師二人執旌二人引武舞進立其
 處文舞還立於縣側又設登歌樂於殿前楹殿陛旁/設樂床
 一樂工/列於上搏拊二歌工六柷一敔一在門内相向坐鐘
 一簴在前楹東一絃三絃五絃七絃九絃琴五次之
[071-5b]
 瑟二在其西笛一籥一篪一在琴南巢笙和笙各二
 次之塤一在笛南閏餘匏排簫各一次之皆西上磬
 一簴在前楹西一絃三絃五絃七絃九絃琴五次之
 瑟二在其西笛一籥一篪一在琴南巢笙和笙各二
 次之塤一在笛南七星匏九曜匏排簫各一次之皆
 東上凡宗廟之樂九成舞九變黄鐘宫三成三變大
 吕角二成二變太蔟徴二成二變應鐘羽二成二變
 圜丘之樂六成舞六變夾鐘宫三成三變黄鐘角一
[071-6a]
 成一變太蔟徴一成一變姑洗羽一成一變社稷之
 樂八成林鐘宫二成太蔟角二成姑洗徴二成南吕
 羽二成凡有事于宗廟大樂令位于殿楹之東西向
 丞位於縣北通街之東西向以肅樂舞
協律郎二人掌和律吕以合隂陽之聲陽律六黄鐘子
 太蔟寅姑洗辰㽔賔午夷則申無射戌隂吕六大吕
 丑夾鐘夘仲吕已林鐘未南吕酉應鐘亥文之以宫
 商角徴羽變宫變徴播之以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凡
[071-6b]
 律管之數九九九相乘八十一以為宫三分去一五
 十四以為徴三分益一七十二以為商三分去一四
 十八以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為角如黄鐘為宫
 則林鐘為徴太蔟為商南吕為羽姑洗為角應鐘為
 變宫㽔賔為變徴是為七聲十二律還相為宫為八
 十四調凡大祭祀皆法服一人立於殿楹之西東向
 一人立於縣北通街之西東向以節樂堂上者主登/歌堂下者主
 宫/縣凡樂作則跪俛伏舉麾以興工皷柷以奏樂止則
[071-7a]
 偃麾工戛敔而樂止今執麾者代執之/協律郎特拜而已
樂正二人副二人掌肄樂舞展樂器正樂位凡祭二人
 立於殿内二人立於縣間以節樂殿内者視獻者奠
 獻用樂作止之節以笏示照燭照燭舉偃以示堂下
 若作登歌則以笏示柷敔而已縣間者視堂上照燭
 及引初獻照燭動亦以笏示柷敔
樂師一人運譜一人掌以樂教工人及運製曲譜凡祭
 立於縣間皆北上相向而立
[071-7b]
舞師四人皆執梃梃牙/仗也執纛二人執旌二人祭則前舉
 以為舞容舞人従南表向第二表為一成則一變従
 第二至第三為二成従第三至北第四表為三成舞
 人各轉身南向於北表之北還従第一至第二為四
 成従第二至第三為五成従第三至南第一表為六
 成若八變者更従南北向第二為七成又従第二至
 第三為八成若九變者又従第三至北第一為九變
執麾一人従協律郎以麾舉偃而節樂
[071-8a]
照燭二人掌執籠燭而節樂凡樂作止皆舉偃其籠燭
 一人立於堂上門東視殿内獻官禮節麾燭以示縣
 間一人立於堂下縣間俟三獻入導初獻至位立於
 其左初獻行皆前/導亞終則否凡殿下禮節則麾其燭以示上下
 初獻詣盥洗位乃舉其燭止亦如之俟初獻動為節
 宫縣樂作詣爵洗位洗拭瓚訖樂止詣階登歌樂作
 升自東階至殿門樂止乃立於陛側以俟晨祼訖初
 獻出殿登歌樂作至版位樂止司徒迎饌至横街轉
[071-8b]
 身北向宫縣樂作司徒奉俎至各室遍奠訖樂止酌
 獻初獻詣盥洗位宫縣樂作詣爵洗位洗拭爵訖樂
 止出笏登歌樂作升自東階至殿門樂止初獻至酒
 尊所酌訖宫縣樂作詣神位前祭酒訖拜興讀祝樂
 止讀訖樂作再拜訖樂止次詣每室作止如初每室
 各奏本室樂曲俱獻畢還至殿門登歌樂作降自東
 階至版位樂止文舞退武舞進宫縣樂作舞者立定
 樂止亞獻行禮無節步之樂至酒尊所酌酒訖出笏
[071-9a]
 宫縣樂作詣神位前奠獻畢樂止次詣每室作止如
 初俱畢還至版位皆無樂終獻樂作同亞獻助奠以
 下升殿奠馬湩至神位蒙古巫祝致詞訖宫縣樂作
 同司徒進饌之曲禮畢樂止出殿登歌樂作各復位
 樂止太祝徹籩豆登歌樂作卒徹樂止奉禮贊拜衆
 官皆再拜訖送神宫縣樂作一成而止
  宴樂之器
興隆笙制以楠木形如夾屏上鋭而面平縷金雕鏤枇
[071-9b]
杷寳相孔雀竹木雲氣兩旁側立花板居背三之一中
為虛櫃如笙之匏上豎紫竹管九十管端實以木蓮苞
櫃外出小橛十五上豎小管管端實以銅杏葉下有座
獅象遶之座上櫃前立花板一雕鏤如背板間出二皮
風口用則設朱漆小架于座前繫風囊於風口囊面如
琵琶朱漆雜花有柄一人挼小管一人皷風囊則簧自
隨調而鳴中統間回回國所進以竹為簧有聲而無律
玉宸樂院判官鄭秀乃考音律分定清濁增改如今制
[071-10a]
其在殿上者盾頭兩旁立刻木孔雀二飾以真孔雀羽
中設機每奏工三人一人皷風囊一人按律一人運動
其機則孔雀飛舞應節殿庭笙十延祐間增製不用孔

琵琶制以木曲首長頸四軫頸有品闊面四絃面飾雜

箏如瑟兩頭微垂有柱十三絃
和必斯制如琵琶直頸無品有小槽圎腹如半瓶榼以
[071-10b]
皮為面四絃皮絣同一孤柱
胡琴制如和必斯卷頸龍首二絃用弓捩之弓之絃以
馬尾
方響制以鐵十六枚懸于磬簴小角槌二廷中設下施
小交足几黄羅銷金衣
龍笛制如笛七孔横吹之管首制龍頭銜同心結帶
頭管制以竹為管卷蘆葉為首竅七
笙制以匏為底列管于上管十三簧如之
[071-11a]
箜篌制以木闊腹腹下施横木而加軫二十四柱頭及
首並加鳳喙
雲璈制以銅為小鑼十三同一木架下有長柄左手持
而右手以小槌擊之
簫制如笛五孔
戲竹制如籈長二尺餘上繫流蘇香囊執而偃之以止

皷制以木為匡冐以革朱漆雜花面繪復身龍長竿二
[071-11b]
廷中設則有大木架又有擊撾髙座
杖皷制以木為匡細腰以皮冐之上施五綵繡帶右擊
以杖左拍以手
札皷制如杖皷而小左持而右擊之
和皷制如大皷而小左持而右擊之
制如箏而七絃有柱用竹軋之
羌笛制如笛而長三孔
拍板制以木為板以繩聨之
[071-12a]
水盞制以銅凡十有二擊以鐵箸
  樂隊
樂音王隊元旦/用之引隊大樂禮官二員冠展角幞頭紫袍
塗金帶執笏次執戲竹二人同前服次樂工八人冠花
幞頭紫窄衫銅束帶龍笛三杖皷三金鞚小皷一板一
奏萬年歡之曲従東階升至御前以次而西折繞而南
北向立後隊進/皆倣此次二隊婦女十人冠展角幞頭紫袍隨
樂聲進至御前分左右相向立次婦女一人冠唐㡌黄
[071-12b]
袍進北向立定樂止念致語畢樂作奏長春栁之曲次
三隊男子三人戴紅髮青面具雜綵衣次一人冠唐㡌
綠襴袍角帶舞蹈而進立於前隊之右次四隊男子一
人戴孔雀明王像面具披金甲執乂従者二人戴毗沙
神像面具紅袍執斧次五隊男子五人冠五梁冠戴龍
王面具繡氅執圭與前隊同進北向立次六隊男子五
人為飛天夜乂之像舞蹈以進次七隊樂工八人冠霸
王冠青面具錦繡衣龍笛三觱栗三杖皷二與前大樂
[071-13a]
合奏濟爾噶雅曲次八隊婦女二十人冠廣翠冠銷金
綠衣執牡丹花舞唱前曲與樂聲相和進至御前北向
列為五重重四人曲終再起與後隊相和次九隊婦女
二十人冠金梳翠花鈿繡衣執花鞚稍子皷舞唱前曲
與前隊相和次十隊婦女八人花髻服銷金桃紅衣揺
日月金鞚稍子皷舞唱同前次男子五人作五方菩薩
梵像揺日月皷次一人作樂音王菩薩梵像執花鞚稍
子皷齊聲舞前曲一闋樂止次婦女三人歌新水令沽
[071-13b]
美酒太平令之曲終念口號畢舞唱相和以次而出
夀星隊天夀節/用之引隊禮官樂工大樂冠服並同樂音王
隊次二隊婦女十人冠唐巾服銷金紫衣銅束帶次婦
女一人冠平天冠服繡鶴氅方心曲領執圭以次進至
御前立定樂止念致語畢樂作奏長春栁之曲次三隊
男子三人冠服舞蹈並同樂音王隊次四隊男子一人
冠金漆弁冠服緋袍塗金帶執笏従者二人錦㡌繡衣
執金字福祿牌次五隊男子一人冠捲雲冠青面具綠
[071-14a]
袍塗金帶分執梅竹松椿石同前隊而進北向立次六
隊男子五人為烏鴉之像作飛舞之態進立於前隊之
左樂止次七隊樂工十有二人冠雲頭冠銷金緋袍白
裙龍笛三觱栗三札皷三和皷一板一與前大樂合奏
山荆子帶祅神急之曲次八隊婦女二十人冠鳳翹冠
翠花鈿服寛袖衣加雲肩霞綬玉佩各執寳葢舞唱前
曲次九隊婦女三十人冠玉女冠翠花鈿服黄銷金寛
袖衣加雲肩霞綬玉佩各執椶毛日月扇舞唱前曲與
[071-14b]
前隊相和次十隊婦女八人服雜綵衣被槲葉魚皷簡
子次男子八人冠束髮冠金掩心甲銷金緋袍執㦸次
為龜鶴之像各一次男子五人冠黒紗㡌服繡鶴氅朱
履策龍頭藜杖齊舞唱前曲一闋樂止次婦女三人歌
新水令沽美酒太平令之曲終念口號畢舞唱相和以
次而出
禮樂隊朝㑹/用之引隊禮官樂工大樂冠服並同樂音王隊
次二隊婦女十人冠黒漆弁冠服青素袍方心曲領白
[071-15a]
裙束帶執圭次婦女一人冠九龍冠服繡紅袍玉束帶
進至御前立定樂止念致語畢樂作奏長春栁之曲次
三隊男子三人冠服舞蹈同樂音王隊次四隊男子三
人皆冠捲雲冠服黄袍塗金帶執圭次五隊男子五人
皆冠三龍冠服紅袍各執劈正金斧同前隊而進北向
立次六隊童子五人三髻素衣各執香花舞蹈而進樂
止次七隊樂工八人皆冠束髮冠服錦衣白袍龍笛三
觱栗三杖皷二與前大樂合奏新水令水仙子之曲次
[071-15b]
八隊婦女二十人冠籠巾服紫袍金帶執笏歌新水令
之曲與樂聲相和進至御前分為四行北向立鞠躬拜
興舞蹈叩頭山呼就拜再拜畢復趂聲歌水仙子之曲
一闋再歌青山口之曲與後隊相和次九隊婦女二十
人冠車髻冠服銷金藍衣雲肩佩綬執孔雀幢舞唱與
前隊相和次十隊婦女八人冠翠花唐巾服錦繡衣執
寳葢舞唱前曲次男子八人冠鳳翅兠牟披金甲執金
㦸次男子一人冠平天冠服繡鶴氅執圭齊舞唱前曲
[071-16a]
一闋樂止次婦女三人歌新水令沽美酒太平令之曲
終念口號畢舞唱相和以次而出
説法隊引隊禮官樂工大樂冠服並同樂音王隊次二
隊婦女十人冠僧伽㡌服紫禪衣皂絛次婦女一人服
錦袈裟餘如前持數珠進至御前北向立定樂止念致
語畢樂作奏長春栁之曲次三隊男子三人冠服舞蹈
並同樂音王隊次四隊男子一人冠隠士冠服白紗道
袍皂絛執麈拂従者二人冠黄包巾服錦繡衣執令字
[071-16b]
旗次五隊男子五人冠金冠披金甲錦袍執㦸同前隊
而進北向立次六隊男子五人為金翅鵰之像舞蹈而
進樂止次七隊樂工十有六人冠五福冠服錦繡衣龍
笛六觱栗六杖皷四與前大樂合奏金字西番經之曲
次八隊婦女二十人冠珠子菩薩冠服銷金黄衣纓絡
佩綬執金浮屠白傘葢舞唱前曲與樂聲相和進至御
前分為五重重四人曲終再起與後隊相和次九隊婦
女二十人冠金翠菩薩冠服銷金紅衣執寳葢舞唱與
[071-17a]
前隊相和次十隊婦女八人冠青螺髻冠服白紗金衣
執金蓮花次男子八人披金甲為八金剛像次一人為
文殊像執如意一人為普賢像執西番蓮花一人為如
來像齊舞唱前曲一闋樂止次婦女三人歌新水令沽
美酒太平令之曲終念口號畢舞唱相和以次而出
 
 
 
[071-17b]
 
 
 
 
 
 
 
 元史卷七十一

[071-18a]
元史卷七十一考證
樂服篇朱履百五十對 按太常集禮作朱履百五十
 二對
大樂職掌篇三絃五絃七絃九絃次之註一絃琴三三
 絃以下皆六 按三絃以下舊訛五絃以下與前卷
 宫懸樂器琴二十七之數不合今改
大樂職掌執器鼗二雙鐸二 按原本脱執字據太常
 集禮増
[071-18b]
大樂職掌設登歌樂於殿之前楹瑟二在其西笛一籥
 一箎一在琴之南巢笙和笙各二次之 按舊本脱
 瑟二在其西至巢笙和笙各二次之二十三字據太
 常集禮補
大樂職掌樂師一人運譜一人掌以樂教工人及運製
 曲譜 按原本脱及運製曲譜五字據永樂大典本
 補
大樂職掌執纛二人執旌二人祭則前舉以為舞容舞
[071-19a]
 人從南表向苐二表為一成則一變 按前舉舊訛
 前舞苐二表訛苐一表今改
大樂職掌照燭二人初獻詣盥洗位乃舉其燭止亦如
 之宫縣樂作詣爵洗位 按舉其燭舊訛偃其燭爵
 洗位訛盥洗位並據太常集禮改
卷末附載内外導從見輿服志 按史内外導從實統
 附於輿服志原本云見儀衞志史無此志名今改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