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春秋左傳要義 > 春秋左傳要義 卷七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左傳要義卷七
            宋 魏了翁 撰
 桓公三年至六年
  一/桓於春不書王言十四失不班厯
三年注經之至嬴縣正義曰桓公元年二年十年十八
年凡四年於春有王九年春無王無月其餘十三年雖
春有月悉皆無王糓梁傳曰桓無王其曰王何也謹始
[007-1b]
也桓弟弑兄臣弑君天子不能定諸侯不能救百姓不
能去以爲無王之道遂可以至焉爾元年有王所以治
桓也二年有王正與夷之卒也十年有王正終生之卒
也十八年書王范寗注云此年書王以王法終治桓之
事先儒多用糓梁之說賈逵云不書王弑君易祊田成
宋亂無王也元年治桓二年治督十年正曹伯十八年
終始治桓杜以正是王正厯從王出故以爲王者班厯
史乃書王明此厯天王之所班也其或廢法違常失不
[007-2a]
班厯則諸侯之史不得書王言此十三年無王皆王不
班厯故也
  二/劉炫規杜周不班厯魯不改厯自矛楯
劉炫規過云天王失不班厯經不書王乃是國之大事
何得傳無異文又昭二十二年以後王室有子朝之亂
經皆書王豈是王室猶能班厯又襄二十七年再失閏
杜云魯之司厯頓置兩閏又哀十三年十二月螽杜云
季孫雖聞仲尼之言而不正厯如杜所注厯既天王所
[007-2b]
班魯人何得擅改又子朝奔楚其年王室方定王位猶
且未定諸侯不知所奉復有何人尚能班厯昭二十三
年秋乃書天王居於狄泉則其春未有王矣時未有王
厯無所出何故其年亦書王也若春秋之厯必是天王
所班則周之錯失不關於魯魯人雖或知之無由輙得
改正襄二十七年傳稱司厯過再失閏者是周司厯也
魯司厯也而杜釋例云魯之司厯始覺其謬頓置兩閏
以應天正若厯爲王班當一論王命寧敢專置閏月改
[007-3a]
易嵗年哀十二年十二月螽仲尼曰火猶西流司厯過
也杜於釋例又云季孫雖聞此言猶不即改明年復螽
於是始悟十四年春乃置閏欲以補正時厯既言厯爲
王班又稱魯人輒改改之不憚於王亦復何須王厯杜之
此言自相矛楯以此立說難得而通又案春秋經之闕
文甚多其事非一亦如夫人有氏無姜有姜無氏及
大雨霖廧咎如潰之類也此無王者正是闕文耳今刪
定知此不書王非是經之闕文必以爲失不班厯者杜
[007-3b]
之所據雖無明文若必闕文止應一事兩事而已不應
一公之内十四年並闕王字杜以周禮有頒告朔於邦
國都鄙以有成文故爲此說但齊桓晉文以前翼戴天
子王室雖微猶能班厯至靈王景王以後王室卑㣲厯
或諸侯所爲亦遥禀天子正朔所以有子朝之亂經仍
稱王不責所不得也猶如大夫之疾卒公疾在外雖不
與小歛亦同書日之限然則司厯之過魯史所改據此
而言有何可責劉君不尋此㫖横生異同以規杜過恐
[007-4a]
非其義也
  三/闇虛當月月必滅光
食既者謂日光盡也故云既盡也月體無光得日照而
生光半照即爲弦全照乃成望望爲日光所照反得奪
月光者厯家之說當日之衝有大如日者謂之闇虚闇
虚當月則月必滅光故爲月食張衡靈憲曰當日之衝
光常不合是謂闇虚在星則星㣲遇月則月食是言日
奪月光故月食也若是日奪月光則應毎望常食而望
[007-4b]
亦有不食者由其道度異也
  四/日月一百七十餘日一交有正不正
日月異道有時而交交則相犯故日月遞食交在望前
朔則日食望則月食交在望後望則月食後月朔
則日食交正在朔則日食既前後望不食交正在望則
月食既前後朔不食大率一百七十三日冇餘而道始
一交非交則不相侵犯故朔望不常有食也道不正交
則日斜照月故月光更盛道若正交則日衝當月故月
[007-5a]
光即滅譬如火斜照水日斜照鏡則水鏡之光旁照他
物若使鏡正當日水正當火則水鏡之光不能有照日
之奪月亦猶是也日月同㑹道度相交月揜日光故日
食日奪月光故月食言月食是日光所衝日食是月體
所映故日食常在朔月食常在望也
  五/月在日南日北故食有上下
食有上下者行有高下謂月在日南從南入食南下北
高則食起於下月在日北從北入食則食發於高是其
[007-5b]
行有高下故食不同也故異義云月高則其食虧於上
月下其食虧於下也日月之體大小正同相揜宻者二
體相近正映其形故光得溢出而中食也相揜䟽者二
體相逺月近而日逺自人望之則月之所映者廣故日
光不復能見而日食既也日食者實是月映之也但日
之所在月體不見聖人不言月來食日而云有物食之
以自食爲文闕於所不見也
  六/天子不親逆女諸侯有故得使卿
[007-6a]
注禮君至卿逆正義曰天子尊無與敵不自親逆使卿
逆而上公臨之諸侯則親逆有故得使卿八年祭公逆
王后於紀傳曰禮也是當使人天子不親逆也襄十五
年傳曰官師從單靖公逆王后於齊卿不行非禮也是
知天子之禮當使卿逆而上公臨之也禮記哀公問曰
冕而親迎不已重乎孔子對曰合二姓之好以繼先聖
之後以爲天地宗廟社稷之主君何謂已重乎此對哀
公指言魯事是諸侯正禮當親逆也莊二十四年公如
[007-6b]
齊逆女丘明不爲之傳以其得禮故也文四年逆婦姜
於齊傳曰卿不行非禮也以卿不行爲非禮知君有故
得使卿逆也
  七/桓惡而有年異之
宣十六年書大有年糓梁傳曰五榖皆熟爲有年五榖
大熟爲大有年杜取榖梁爲說其義亦當然也周禮疾
醫以五榖養病鄭𤣥云五榖麻黍稷麥豆即月令五時
所食榖也賈云桓惡而有年豐異之也言有非其所宜
[007-7a]
有案昭元年傳曰國無道而年榖和熟天賛之也是言
嵗豐爲佐助之非妖異之物也君行既惡澤不下流遇
有豐年輙以爲異是則無道之世唯宜有大饑不冝有
豐年非上天祐民之本意也
  八/兩服爲主以漸參之故爲驂駟
注驂騑馬正義曰說文云騑驂旁馬是騑驂爲一也初
駕馬者以二馬夾轅而已又駕一馬與兩服爲參故謂
之驂又駕一馬乃謂之駟故說文云驂駕三馬也駟一
[007-7b]
乘也兩服爲主以漸參之兩旁二馬遂名爲驂故緫舉
一乘則謂之駟指其騑馬則謂之驂詩稱兩驂如舞二
馬皆稱驂禮記稱說驂以賻之一馬亦稱驂是本其𥘉
參遂以爲名也驂馬在衡外挽靷毎絓於木由頸不當
衡故也名騑者以駟馬冇騑騑之容故少儀云騑騑翼
翼是也
  九/翬遂逆女傳文各言其一
公子遂逆女傳言尊君命是奉時君之命也此言脩先
[007-8a]
君之好是稱先君爲辭也翬遂俱是逆女傳文各言其
一是互舉其義昏禮納采辭曰某有先人之禮使某也
請納采其納徴辭曰某有先人之禮使某也請納徴是
男家辭也主人醴賔辭曰子爲事故至於某之室某有
先人之禮請醴從者是女家辭也彼士禮也故稱先人
若諸侯則稱先君
  十/凡公嫁女卿大夫送之
凡公至送之正義曰昏以相敵爲耦先以敵國爲文然
[007-8b]
後於大國小國辨其所異姊妹於敵國猶上卿送之於
大國則上卿必矣且姊妹禮於先君不以所嫁輕重雖
則小國亦使上卿送也於小國則上大夫送之文承公
子送之下謂送公子非送姊妹也周禮班官唯有中大
夫無上大夫也
  十/一三卿五大夫五人中又分上下
禮記王制曰諸侯之上大夫卿鄭𤣥云上大夫曰卿則
上大夫即卿也又無上大夫矣而此云上大夫者諸侯
[007-9a]
之制三卿五大夫五人之中又復分爲上下成三年傳
曰次國之上卿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
小國之上卿當大國之下卿中當其上大夫下當其下
大夫是分大夫爲上下也
  十/二芮伯萬出居魏釋芮魏本末
地理志云馮翊臨晉縣芮卿故芮國也河東郡河北縣
詩魏國也世本芮魏皆姬姓尚書顧命成王將崩有芮
伯爲卿士名諡不見魏之初封不知何人閔元年晉獻
[007-9b]
公滅魏芮則不知誰滅之
  十/三雖周正建子言時皆據夏正
周之春正月建子即是夏之仲冬也周禮大司馬中冬
敎大閱遂以狩田是田狩從夏時也釋例曰三王異正
朔而夏數爲得天雖在周代於言時舉事皆據夏正故
公以春狩而傳曰書時禮也
  十/四諸國各有狩地非常故書
哀十四年傳曰西狩於大野經不書大野明其得常地
[007-10a]
故不書耳由此而言則狩於禚蒐於紅及此蒲昌間皆
非常地故書地也田狩之地須有常者古者民多地狹
唯在山澤之間乃有不殖之地故天子諸侯必於其封
内擇隙地而爲之僖三十三年傳曰鄭之有原圃猶秦
之有具囿也是其諸國各有常狩之處違其常處則犯
害居民故書地以譏之
  十/五宰渠伯糾攝父職以出聘故譏
注宰官至放此正義曰周禮天官有大宰小宰宰夫知
[007-10b]
宰是官也傳言父在故名知伯糾是名自然渠爲氏矣
周禮大宰卿小宰中大夫宰夫下大夫未知伯糾是何
宰也貶之乃書名則於法當書字但中下大夫例皆書
字則此宰高下猶未可量故注直言王官之宰不指小
宰宰夫愼疑故也詩稱濟濟多士書戒無曠庶官爲政
有三擇人爲急王官之宰當以才授位今其父居官而
使子攝職是王者輕侮爵位遭人則可故書名以譏之
糾之出聘事由於王而貶糾者王不應授糾糾不應受
[007-11a]
使二者俱有其過貶糾亦所以責王如宰咺之比也
  十/六州公虞公皆以小國稱
州公如曹正義曰周禮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侯四百
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一百里隱五年公羊傳曰天
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其餘大國稱侯小國稱伯
子男然則三公之外爵稱公者唯二王之後杞與宋耳
此州公及僖五年晉人執虞公並是小國而得稱公者
鄭𤣥王制注以爲殷地三等百里七十里五十里武王
[007-11b]
克殷雖制五等之爵而因殷三等之地及周公制禮大
國五百里小國百里所因殷之諸侯亦以功黜陟之其
不滿者皆益之地爲百里焉是以周世有爵尊而國小
爵卑而國大者言爵尊國小盖指此州公虞公也案虞
是克啇始封非爲殷之餘國鄭𤣥之言不可通於此矣
杜之所解亦無明言唯世族譜云虞姬姓武王克商封
虞仲之庶孫以爲虞仲之後處中國爲西吳後世謂之
虞公服䖍云春秋前以黜陟之法進爵爲公未知孰是
[007-12a]
或者嘗爲三公之官若虢公之屬故稱公也以其無文
故備言之劉炫難服云周法二王之後乃得稱公雖復
周公大公之勲齊桓晉文之霸位止通侯未升上等州
有何功得遷公爵若其爵得稱公土亦應廣安得爵爲
上公地仍小國若地被兼黜爵亦冝減安得地既削小
爵尚尊崇此則理之不通也
  十/七始貳於虢至是全奪鄭伯政
隱三年傳稱王貳於虢謂欲分政於虢不復專任鄭伯
[007-12b]
也及平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即周鄭交惡未得與之
八年傳曰虢公忌父始作卿士於周於是始與之政共
鄭伯分王政矣九年傳曰鄭伯爲王左卿士然則虢公
爲右卿士與鄭伯夾輔王也此年王奪鄭伯政全奪與
虢不使鄭伯復知王政鄭伯積恨不復朝王
  十/八田穰苴司馬法
史記稱齊景公之時有田穰苴善用兵景公尊之位爲
大司馬六國時齊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乃使
[007-13a]
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其中凡一百五十
篇號曰司馬法
  十/九注以旝爲旃或謂以大木發石
賈逵以旝爲發石一曰飛石引范蠡兵法作飛石之事
以證之說文亦云建大木置石其上發以機以磓敵與
賈同也案范蠡兵法雖有飛石之事不言名爲旝也發
石非旌旗之比說文載之㫃部而以飛石觧之爲不類
矣且三軍之衆人多路逺發石之動何以可見而使二
[007-13b]
拒準之爲擊鼔候也注以旃說爲長故從之
  二/十祭仲是名公羊以爲字因善其行權
隠元年傳稱祭仲上云祭仲足此云祭足十一年傳云
祭封人仲足此人雖名字互見而不知孰字孰名公羊
以仲爲字左氏先儒亦以爲字但春秋之例諸侯之卿
嘉之乃書字十一年經書祭仲而事無可嘉注意以仲
爲名故云名仲字仲足釋例曰伯仲叔季固人字之常
然古今亦有以爲名者而公羊守株專謂祭氏以仲爲
[007-14a]
字既謂之字無辭以善之因託以行權人臣而善其行
權逐君是亂人倫壞大教也說左氏者知其不可更云
鄭人嘉之以字告故書字此爲因有告命之例欲以苟
免未是春秋之實也宰渠伯糾蕭叔大心皆以伯叔爲
名則仲亦名也
  二十/一仍叔之子以童子將命而乆留
注仍叔至末秋正義曰此子來聘傳雖不言聘意盖爲
將伐鄭而遣告魯也經在伐鄭之上傳在伐鄭之下明
[007-14b]
其必有深意故注者原之以爲童子將命無速反之心
乆留在魯故經書夏聘傳釋之於末秋譏其夏至而秋
末反也
  二十/二魯不祭地而注緫言天地之祭
注言凢至南郊正義曰下三句謂雩嘗烝也雩是祭天
嘗烝祭宗廟此無祭地而言祭地者因天連言地耳周
禮天神曰祀地祇曰祭人鬼曰享對則别爲三名散則
緫爲一號禮諸侯不得祭天魯以周公之故得郊祀上
[007-15a]
帝故雩亦祀帝書傳皆不言魯得祭地盖不祭地也魯
不祭地而注言天地者以發凡言例雖因魯史經文然
凡之所論緫包天地及諸國
  二十/三傳有啓蟄之文故注引漢初氣名
夏小正曰正月啓蟄其傳曰始發蟄也故漢氏之始以
啓蟄爲正月中雨水爲二月節及太初以後更改氣名
以雨水爲正月中驚蟄爲二月節以迄於今踵而不改
今厯正月雨水中四月小滿中八月秋分中十月小雪
[007-15b]
中注皆以此四句爲建寅建巳建酉建亥之月則啓蟄
當雨水龍見當小滿始殺當秋分閉蟄當小雪晉世之
厯亦以雨水爲正月中而釋例云厯法正月節立春啓
蟄爲中氣者因傳有啓蟄之文故逺取漢初氣名欲令
傳與厯合其餘三者不可強同其名雖則不同其法理
亦不異故釋例云案歴法有啓蟄驚蟄而無龍見始殺
閉蟄此古人所名不同然其法推不得有異傳曰火伏
而後蟄者畢此謂十月始蟄也至十一月則遂閉之猶
[007-16a]
二月之驚蟄既啓之後遂驚而後出始蟄之後又自閉
塞也是言啓蟄爲正月中閉蟄爲十月中也
  二十/四凢候天時不以月惟周禮以月
釋例曰凢十二月而節氣有二十四氣通三百六十六
日分爲四時間之以閏月故節未必恒在其月初而中
氣亦不得恒在其月之半是以傳舉天宿氣節爲文而
不以月爲正也土功作者不必月日故亦言龍見而畢
務戒事也火見而致用水昬正而栽日至而畢此其大
[007-16b]
準也是言凢候天時皆不以月爲其節有參差故也若
周禮不舉天象故以月爲正大司馬職曰中夏獻禽以
享礿中冬獻禽以享烝言四時之祭不得後仲月非謂
孟月不得祭也釋例曰周禮祭宗廟以四仲蓋言其下
限也下限至於仲月則上限起於孟月烝起建亥之月
則嘗起建申之月此言始殺而嘗謂建酉之月亦是下
限也若仲是下限則周之正月得爲烝祭春秋之例得
常不書而八年書正月烝者釋例曰經書正月烝得仲
[007-17a]
月之時也其夏五月復烝此爲過烝若但書夏五月烝
則唯可知其非時故先發正月之烝而繼書五月烝以
示非時并明再烝瀆也然仲月雖不過時而月節有前有
郤若使節前月郤即爲非禮
  二十/五魯郊以啓蟄記言周之孟春不可信
如此傳注必是建寅之月方始郊天周之孟春未得郊
也禮記明堂位曰魯君孟春乘大輅載弧韣以祀帝於
郊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於大廟季夏周之六月即
[007-17b]
孟春周之正月矣又雜記云孟獻子曰正月日至可以
有事於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於祖七月而禘獻子
爲之如彼記文則魯郊以周之孟春而傳言啓蟄而郊
者禮記後人所録其言或中或否未必所言皆是正禮
襄七年傳孟獻子曰啓蟄而郊禮記左傳俱稱獻子而
記言日至傳言啓蟄一人兩說必有謬者若七月而禘
獻子爲之時應有七月禘矣烝嘗過則書禘過亦應書
何以獻子之時不書七月禘也是知獻子本無此言不
[007-18a]
得云禮記是而左傳非也明堂位言正月郊蓋春秋之
末魯稍僣侈見天子冬至祭天便以正月祀帝記者不
察其本遂謂正月爲常明堂位後世之書其末章云魯
君臣未嘗相弑也禮樂刑法政俗未嘗相變也春秋之
世三君見弑髽而弔士有誄俗變多矣尚云無之此言
既誣則郊亦難信以此知記言孟春非正禮也
  二十/六此祀天南郊與鄭𤣥六天說異
  二十/七杜遵王說劉炫謂冬夏祭配不同
[007-18b]
鄭𤣥注書多用䜟緯言天神有六地祇有二天有天皇
大帝又有五方之帝地有崐崘之山神又有神州之神
大司樂冬至祭於圜丘者祭天皇大帝北辰之星也月
令四時迎氣於四郊所祭者祭五德之帝太微宫中五
帝坐星也春秋緯文耀鈎云太微宫中有五帝坐星蒼
帝其名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黄帝曰含樞紐白帝
曰白招拒黒帝曰汁光紀五德之帝謂此也其夏正郊
天祭其所感之帝焉周人木德祭靈威仰也魯無冬至
[007-19a]
之祭唯祭靈威仰耳唯鄭𤣥立此爲義而先儒悉不然
故王肅作聖證論引羣書以證之言郊則圜丘圜丘即
郊天體唯一安得有六天也晉武帝王肅之外孫也泰
始之初定南北郊祭一地一天用王肅之義杜君身處
晉朝共遵王說集解釋例都不言有二天然則杜意天
子冬至所祭魯人啓蟄而郊猶是一天但異時祭耳此
注直云祀天南郊不言靈威仰明與鄭異也劉炫云夏
正郊天后稷配也冬至祭天圜丘以帝嚳配也
[007-19b]
  二十/八魯得雩上帝稱大
傳直言雩而經書大雩者賈逵云言大别山川之雩蓋
以諸侯雩山川魯得雩上帝故稱大月令云大雩帝用
盛樂是雩帝稱大雩也
  二十/九鄭𤣥四月正雩潁氏龍見即五月
龍見而雩定在建已之月而月令記於仲夏章者鄭𤣥
云雩之正當以四月凢周之秋五月之中而旱亦修雩
祀而求雨因著正雩於此月失之矣杜君以爲月令秦
[007-20a]
法非是周典潁氏子嚴以龍見即是五月釋例曰月令
之書出自吕不韋其意欲爲秦制非古典也潁氏因之
以爲龍見五月五月之時龍星已過於見此爲強牽天
宿以附會不韋之月令非所以據而據既以不安且又
自違左氏傳稱秋大雩書不時此秋即潁氏之五月而
忘其不時之文而欲以雩祭是言月令不得與傳合也
鄭𤣥禮注云雩之言吁也言吁嗟哭泣以求雨也郊雩
俱是祈禱何獨雩爲吁嗟旱而修雩言吁嗟可矣四月
[007-20b]
常雩於時未旱何當言吁嗟也賈服以雩爲逺故杜從

  三/十始殺而嘗實起建申月而云酉
注建酉至宗廟正義曰嘗者薦於宗廟以嘗新爲名知
必待嘉榖熟乃爲之也詩稱八月其穫穫刈嘉榖在於
八月知始殺爲建酉之月隂氣始殺也釋例引詩蒹葭
蒼蒼白露爲霜以證始殺百草也月令孟秋白露降季
秋霜始降然則七月有白露八月白露結九月乃成霜
[007-21a]
時寒有漸嵗事稍成八月嘉榖熟所薦之物備故以建
酉之月薦嘗於宗廟案月令孟秋農乃登榖天子嘗新
先薦寢廟則似七月榖熟矣七月當嘗祭而云建酉之
月乃嘗祭者以上下準之始殺嘗祭實起於建申之月
今云建酉者言其下限然杜獨於嘗祭舉下限者以秋
物初熟孝子之祭必待新物故特舉下限而言之哀十
三年子服景伯謂呉大宰曰魯將十月上辛有事於上
帝先公季辛而畢彼雖恐呉之辭亦是八月嘗祭之驗
[007-21b]
也何則於時㑹呉在夏公至在秋景伯言然之時秋之
初也若嘗在建申當言九月不應逺指十月知十月是
嘗祭之常期周之十月是建酉之月也建酉是下限耳
若節前月郤孟秋物成亦可以孟秋嘗祭十四年八月
乙亥嘗乃是建未月故/注云先時亦過也
  三十/一閉蟄是亥月昆蟲得隂而藏
傳稱火伏而後蟄者畢周禮季秋内火則火以季秋入
而孟冬伏是蟲以孟冬蟄故知閉蟄是建亥之月也王
[007-22a]
制云昆蟲未蟄不以火田鄭𤣥云昆明也明蟲者得陽
而生得隂而藏隂陽即寒溫也祭統注云昆蟲謂溫生
寒死之蟲也是蟄蟲謂之昆蟲也
  三十/二卜祭日不過三渉次節則書譏慢
卜日至慢也正義曰祭必當卜卜有吉否不吉則當改
卜次旬故不可期以一日卜不過三故限以一月過渉
次月之節則書之以譏其慢
  三十/三適妻長子以大子舉之故書始生
[007-22b]
注桓公至生也正義曰適妻長子於法當爲大子故以
大子之禮舉之由舉以正禮故史書於䇿古人之立大
子其禮雖則無文蓋亦待其長大特加禮命如今之臨
軒䇿拜始生之時未得即爲大子也以其備用正禮故
書其生未得命故不言大子也杜云十二公唯子同是
適夫人之長子又云文公哀公其母並無明文未知其
母是適與否蓋其父未爲君之前已生縱令是適亦不
書也釋例云據公衡之年成公又非穆姜所生杜此注
[007-23a]
云子同是適夫人之長子備用大子之禮故書之然則
雖適夫人之長子不用大子之禮亦不書也
  三十/四忠於民而信於神
於文中心爲忠言中心愛物也人言爲信謂言不虛妄
也在上位者思利於民欲民之安飽是其忠也祝官史
官正其言辭不欺誑鬼神是其信也今隨國民皆饑餒
而君快情欲是不思利民是不忠也祝史詐稱功德以
祭鬼神是不正言辭是不信也無忠無信不可謂道
[007-23b]
  三十/五奉牲食酒告神緫以民德馨香
夫民至於難正義曰鬼神之情依人而行故云夫民神
之主也以民和乃神說故聖王先成其民而后致力於
神言養民使成就然後致孝享由是告神之辭各有成
百姓之意祭之所用有牲有食有酒耳聖人文餙辭義
爲立嘉名以告神季梁舉其告辭解其告意故奉牲以
告神曰博碩肥腯者非謂所祭之牲廣大肥充而已乃
言民之畜産盡肥充皆所以得博碩肥腯者由四種之
[007-24a]
謂故又申說四種之事四謂者第一謂民力普徧安存
故致第二畜之碩大滋息民力普存所以致之者由民
無勞役飬畜以時故六畜碩大蕃多滋息民力普存又
致第三不有疾病疥癬所以然者由民力普存身無疲
苦故所飬六畜飲食以理埽刷依法故皮毛身體無疥
癬疾病民力普存又致第四備腯咸有所以然者由民
力普存人皆逸樂種種飬畜羣牲備有也奉盛以告神
曰潔粢豐盛者非謂所祭之食潔浄豐多而已乃言民
[007-24b]
之糧食盡豐多也言豐潔者謂其春夏秋三時農之要
節爲政不害於民得使盡力耕耘自事生産故百姓和
而年嵗豐也奉酒醴以告神曰嘉栗㫖酒者非謂所祭
之酒栗善味美而已乃言百姓之情上下皆善美也言
嘉㫖者謂其國内上下羣臣及民皆有善德而無違上
之心若民心不和則酒食腥穢由上下皆善故酒食馨
香非言酒食馨香無腥膻臭穢乃謂民德馨香無讒諛
邪惡也所謂馨香總上三者由是玉者將說神心先和
[007-25a]
民志故務其三時使農無廢業修其五教使家道協和
親其九族使内外無怨然後致其潔敬之祀於神明矣
於是民俗大和而神降之福故動則有成戰無不克今
民各有心或欲從主或欲叛君不得謂爲無違上之心
而鬼神乏主百姓饑餒民力彫竭不得爲年嵗豐也民
既不和則神心不說君雖獨豐其何福之有神所不福
民所不與以此敵大必喪其師君且修政撫其民人而
親兄弟之國以爲外援如是則庻幾可以免於禍難也
[007-25b]
告牲肥碩言民畜多告粢豐潔言民食多告酒嘉㫖不
言民酒多而言民德善者酒之與食俱以米粟爲之於
盛已言年豐故於酒變言嘉德重明民和之意
  三十/六杜以九族爲外親有服異族與鄭異
漢世儒者說九族有二異義今禮戴尚書歐陽說九族
乃異姓有屬者父族四五屬之内爲一族父女昆弟適
人者與其子爲一族已女昆弟適人者與其子爲一族
已之女子適人者與其子爲一族母族三母之父姓爲
[007-26a]
一族母之母姓爲一族母女昆弟適人者與其子爲一
族妻族二妻之父姓爲一族妻之母姓爲一族古尚書
說九族者從高祖至𤣥孫凢九皆同姓謹案禮緦麻三
月以上恩之所及禮爲妻父母有服明在九族中九族
不得但施於同姓鄭駮云𤣥之聞也婦人歸宗女子雖
適人字猶繫姓明不得與父兄爲異族其子則然昬禮
請期辭曰唯是三族之不虞欲及今三族未有不億度
之事而迎婦也如此所云三族不當有異姓異姓其服
[007-26b]
皆緦禮雜記下緦麻之服不禁嫁女取婦是爲異姓不
在族中明矣周禮小宗伯掌三族之列名喪服小記說
服之義曰親親以三爲五以五爲九以此言之知高祖
至𤣥孫昭然察矣是鄭從古尚書說以九族爲高祖至
𤣥孫也此注所云猶是禮戴歐陽等說以鄭𤣥駮云女
子不得與父兄爲異族故簡去其母惟取其子以服重
者爲先耳其意亦不異也不從古學與鄭說者此言親
其九族詩刺不親九族必以九族者䟽逺恩情已薄故
[007-27a]
刺其不親而美其能親耳高祖至父已之所禀承也子
至𤣥孫已之所生育也人之於此誰或不親而美其能
親也詩刺棄其九族豈復上遺父母下棄子孫哉若言
棄其九族謂棄其出高祖出曾祖者然則豈亦棄其出
曾孫出𤣥孫者乎又鄭𤣥爲昏必三十而娶則人年九
十始有曾孫其高祖𤣥孫無相及之理則是族終無九
安得九族而親之三族九族族名雖同而三九數異引
三族以難九族爲不相值矣若縁三及九則三九不異
[007-27b]
設使高祖䘮𤣥孫死亦應不得爲昏禮何不言九族之
不虞也以此知九族皆外親有服而異族者也
  三十/七釋大牢少牢名義
大牢牢之大者三牲牛羊豕具爲大牢儀禮少牢饋食
之禮以羊豕爲少牢以牲多少稱大少也詩公劉曰執
豕於牢周禮充人掌繫祭祀之牲牷祀五帝則繫於牢
芻之三月是牢者飬牲之處故因以爲名鄭𤣥詩箋云
繋養曰牢
[007-28a]
  三十/八接以大牢謂以禮接夫人與鄭異
禮記内則曰國君世子生告於君接以大牢文在三日
負子之上則三日之内接之矣記云凡接子擇日鄭云
雖三日之内必選其吉焉是三日之内擇日接之爲子
接母故記稱接子此傳舉之之下即云接以大牢亦以
接子爲文其寔接母故云以禮接夫人重適也鄭𤣥云
接讀爲捷捷勝也謂食其母使補虛強氣也此言以禮
接之則與鄭異也
[007-28b]
  三十/九宗婦謂同宗之婦
襄二年𦵏齊姜傳曰齊侯使諸姜宗婦来送𦵏諸姜是
同姓之女知宗婦是同宗之婦也公與夫人共命之故
使宗婦待夫人
  四/十以德命爲義如名昌發
注若文至名發正義曰周本紀稱大王見季歴生昌有
聖瑞乃言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則是大王見其
有瑞度其當興故名之曰昌欲令昌盛周也其度德命
[007-29a]
發則無以言之服䖍云謂若大王度德命文王曰昌文
王命武王曰發似其有舊說也舊說以爲文王見武王
之生以爲必發兵誅暴故名曰發
  四十/一不以國謂本國諸言不以通臣民
下云以國則廢名以國不可易須廢名不諱若以他國
爲名則不須自廢名也且春秋之世晉侯周衛侯鄭陳
侯呉衛侯晉之徒皆以他國爲名以此知不以國者謂
國君之子不得自以本國爲名不以山川者亦謂國内
[007-29b]
之山川下云以山川則廢主謂廢國内所祭之主也若
他國山川則非其主不須廢也此雖因公之問而對以
此法曲禮亦云名子者不以日月不以隠疾不以山川
則諸言不以者臣民亦不得以也
  四十/二不以隠疾非黒臀黑肱之類
案周語單襄公曰吾聞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
以黑白使有晉國故命之曰黑臀此與叔虞季友復何
以異而云不得名也且黒臀黑肱本非疾病以證隠疾
[007-30a]
非其類矣詩稱如有隠憂是隠爲痛也以痛疾爲名則
不祥之甚故以爲辟不祥
  四十/三君父名生不斥言死卒哭乃諱
  四十/四未爲諱前君臣得同名
注君父至斥言正義曰君父之名固非臣子所斥謂君
父生存之時臣子不得指斥其名也禮稱父前子名君
前臣名鄭𤣥云對至尊無大小皆相名是對父則弟可
以名兄對君則子可以名父非此則不可也文十四年
[007-30b]
傳曰齊公子元不順懿公之爲政也終不曰公曰夫已
氏注云猶言某甲是斥君名也彼以不順故斥其名知
平常不斥君也成十六年傳曰欒書將載晉侯鍼曰書
退國有大任焉得專之注云在君前故子名其父彼以
對君故名其父知平常不斥父也雖不斥其名猶未是
爲諱曲禮曰卒哭乃諱鄭𤣥云敬鬼神之名也諱辟也
生者不相辟名衛侯名惡大夫有石惡君臣同名春秋
不非是其未爲之諱故得與君同名但言及於君則不
[007-31a]
斥君名耳既言生巳不斥死復爲之加諱欲表爲諱之
節故言然以形之禮既卒哭以木鐸狥曰舎故而諱新
自寢門至於庫門皆禮記檀弓文也既引其文更解其
意謂舎親盡之祖而諱新死者也親盡謂高祖之父服
絶廟毁而親情盡也卒哭之後則以鬼神事之故言以
諱事神又解終將諱之所諱世數自父上至高祖皆不
敢斥言此謂天子諸侯禮也曲禮曰逮事父母則諱王
父母不逮事父母則不諱王父母鄭𤣥云此謂庻人適
[007-31b]
士以上廟事祖雖不逮事父母猶諱祖以其立廟事之
無容不爲之諱也天子諸侯立親廟四故高祖以下皆
爲諱親盡乃舎之既言以諱事神則是神名必諱文王
名昌武王名發詩雝禘大祖祭文王之廟也其經曰克
昌厥後周公制禮醢人有昌本之菹七月之詩周公所
作經曰一之日觱發烝民詩曰四方爰發皆不以爲諱
而得言之者古人諱者臨時言語有所辟耳至於制作
經典則直言不諱曲禮曰詩書不諱臨文不諱是爲詩
[007-32a]
爲書不辟諱也由作詩不諱故祭得歌之尚書牧誓云
今予發武成云周王發武王稱名告衆史官録而不諱
知於法不當諱也金縢云元孫某獨諱者成王啓金縢
之書親自讀之諱其父名口改爲某既讀之後史官始
録依王所讀遂即云某武成牧誓則宣諸衆人宣訖即
録故因而不改也古者諱名而不諱字禮以王父字爲
氏明其不得諱也屈原云朕皇考曰伯庸是不諱之驗

[007-32b]
  四十/五晉以唐叔改稱晉盖王命
國名受之天子不可輙易若以國爲名終卒之後則廢
名不諱若未卒之前誤以本國爲名則改其所名晉之
先君唐叔封唐燮父稱晉若國不可易而晉得改者蓋
王命使改之
  四十/六山川廢主謂改其名
注改其山川之名正義曰廢主謂廢其所主山川之名
不廢其所主之祭之者漢文帝諱恒改北嶽爲常山諱
[007-33a]
名不廢嶽是也劉炫云廢主謂廢其所主山川不復更
得其祀故須改其山川之名魯改二山是其事也
  四十/七魯雖親盡猶諱具敖獻子失問
晉語云范獻子聘於魯問具敖之山魯人以其鄉對獻
子曰不爲具敖乎對曰先君獻武之諱也是其以鄉名
山也禮稱舎故而諱新親盡不復更諱計獻子聘魯在
昭公之世獻武之諱乆已舎矣而尚以鄉對者當諱之
時改其山號諱雖已舎山不復名故依本改名以其鄉
[007-33b]
對猶司徒司空雖厯世多而不復故名也然獻子言之
不爲失禮而云名其二諱以自尤者禮入國而問禁入
門而問諱獻子入魯不問故以之爲慙耳
  四十/八晉宋以諱廢司徒司空
晉以僖侯諱司徒廢爲中軍宋以武公諱司空廢爲司

  四十/九桓公昏不由媒傳注與詩異
㑹於嬴成昏於齊也注公不由媒介自與齊侯㑹而成
[007-34a]
昏非禮也正義曰此成昏謂聘文姜也詩刺魯桓公不
能禁制文姜云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
極止言桓公以媒得文姜此云不由媒者公親㑹齊侯
必無媒也詩舉正法以刺上傳據實事以解經故不同

  五/十書甲戌已丑謹疑審事
五年春正月甲戌已丑陳侯鮑卒注未同盟而書名者
来赴以名故也甲戌前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已丑此年
[007-34b]
正月六日陳亂故再赴赴雖日異而皆以正月起文故
但書正月慎疑審事故從赴兩書
  五十/一書仍叔之子譏弱
天子大夫例皆書字仍氏叔字知是天子大夫也公羊
榖梁皆以仍叔之子爲父老代父從政左氏直云弱也
言其幼弱不言父在則是代父嗣位非父在也伯糾身
未居官攝行父事故稱名以貶之此子雖已嗣位而未
堪從政故繫父以譏之譏王使童子出聘也蘇氏用公
[007-35a]
羊榖梁之義以爲父老来聘非父沒義或當然
  五十/二魚麗陳法以後伍承先偏
曼伯爲右拒祭仲足爲左拒原繁高渠彌以中軍奉公
爲魚麗之陳先偏後伍伍承彌縫注司馬法車戰二十
五乘爲偏以車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彌縫闕漏
也五人爲伍此盖魚麗陳法
  五十/三經書兩秋者三
秋大雩書不時也注十二公傳唯此年及襄二十六年
[007-35b]
有兩秋此發雩祭之例欲顯天時以指事故重言秋異
於凢事
  五十/四楚自此始盛終於抗衡中國
鬬伯比曰以爲後圖少師得其君注言季梁之諫不過
一見從隨侯卒當以少師爲計故云以爲後圖二年蔡
侯鄭伯㑹於鄧始懼楚楚子自此遂盛終於抗衡中國
故傳備言其事以終始之
 春秋左傳要義卷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