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1a]
尚書正義卷第二
國子祭酒上護軍曲阜縣開國子臣孔頴達奉
勑撰
古文尚書堯典第一
正義曰撿古夲并石經直言堯典第一無古文尚書以孔君從
隷古仍號古文故後人因而題於此以別伏生所出大小夏侯
及歐陽所傳爲今文故也堯典第一篇之名當與衆篇相次第
訓爲次也於次第之内而處一故曰堯典第一以此第一者以
五帝之末接三王之初典䇿旣備因機成務交代揖讓以重無
爲故爲第一也然書者理由舜史勒成一家可以爲法上取堯
事下終禪禹以至舜終皆爲舜史所録其堯舜之典多陳行事
之狀其言寡矣禹貢即全非君言準之後代不應入書此其一
體之異以此禹之身事於禪後無入夏書之理自甘誓巳下皆
多言辭則古史所書於是乎始知五子之歌亦非上言典書草
創以義而録但致言有本名隨其事撿其此體爲例有十一曰
[002-1b]
典二曰謨三曰貢四曰歌五曰誓六曰誥七曰訓八曰命九曰
征十曰範堯典舜典一篇典也大禹謨皐陶謨二篇謨也禹貢
一篇貢也五子之歌一篇歌也甘誓泰誓三篇湯誓牧誓費誓
秦誓八篇誓也仲虺之誥湯誥大誥康誥酒誥召誥洛誥康王
之誥八篇誥也伊訓一篇訓也說命三篇微子之命蔡仲之命
顧命畢命囧命文侯之命九篇命也胤征一篇征也洪範一篇
範也此各隨事而言益稷亦謨也因其人稱言以別之其太甲
咸有一德伊尹訓道王亦訓之𩔖盤庚亦誥也故王肅云不言
誥何也取其徙而立功非但録其誥髙宗肜日與訓序連文亦
訓辭可知也西伯戡黎云祖伊恐奔告于受亦誥也武成云識
其政事亦誥也旅
戒王亦訓也金縢自爲一體祝亦誥辭也
梓材酒誥分出亦誥也多士以王命誥自然誥也無逸戒王亦
訓也君奭周公誥召公亦誥也多方周官上誥於下亦誥也君
陳君牙與畢命之𩔖亦命也吕刑陳刑告王亦誥也書篇之名
因事而立旣無體例隨便爲文其百篇次第於序孔鄭不同孔
[002-2a]
以湯誓在夏社前於百篇爲第二十六鄭以爲在臣扈後第二
十九孔以咸有一德次太甲後第四十鄭以爲在湯誥後第二
十二孔以蔡仲之命次君奭後第八十三鄭以爲在費誓前第
九十六孔以周官在立政後第八十八鄭以爲在立政前第八
十六孔以費誓在文侯之命後第九十九鄭以爲在吕刑前第
九十七不同者孔依壁内篇次及序爲文鄭依賈氏所奏別録
爲次孔未入學官以此不同考論次第孔義是也
虞書
正義曰堯典雖曰唐事夲以虞史所録末言舜登庸由堯故追
堯作典非唐史所録故謂之虞書也鄭𤣥云舜之美事在於堯
時是也案馬融鄭𤣥王肅別録題皆曰虞夏書以虞夏同科雖
虞事亦連夏此直言虞書夲無尚書之題也案鄭序以爲虞夏
書二十篇商書四十篇周書四十篇賛云三科之條五家之敎
是虞夏同科也其孔於禹貢注云禹之王以是功故爲夏書之
首則虞夏別題也以上爲虞書則十六篇又帝告釐沃湯征汝
[002-2b]
鳩汝方於鄭𤣥爲商書而孔并於胤征之下或以爲夏事猶
伯戡黎則夏書九篇商書三十五篇此與鄭異也或孔因帝告
以下五篇亡并注於夏書不廢猶商書乎别文所引皆云虞書
曰夏書曰無并言虞夏書者又伏生雖有一虞夏傳以外亦有
虞傳夏傳此其所以冝別也此孔依虞夏各別而存之莊八年
左傳云夏書曰皐陶邁種德僖二十四年左傳引夏書曰地平
天成二十七年引夏書賦納以言襄二十六年引夏書曰與其
殺不辜寧失不經皆在大禹謨皐陶謨當云虞書而云夏書者
以事關禹故引爲夏書
洪範以爲周書以箕子至周商人所
陳而傳引之即曰商書也案壁内所得孔爲傳者凡五十八篇
爲四十六卷三十三篇與鄭注同二十五篇増多鄭注也其二
十五篇者大禹謨一五子之歌二胤征三仲虺之誥四湯誥五
伊訓六太甲三篇九咸有一德十
命三篇十三泰誓三篇十
六武成十七旅獒十八微子之命十九蔡仲之命二十周官二
十一君陳二十二畢命二十三君牙二十四冏命二十五但孔
[002-3a]
君所傳值巫蠱不行以終前漢諸儒知孔夲有五十八篇不見
孔傳遂有張霸之徒於鄭注之外僞造尚書凡二十四篇以足
鄭注三十四篇爲五十八篇其數雖與孔同其篇有異孔則於
伏生所傳二十九篇内無古文泰誓除序尚二十八篇分出舜
典益稷盤庚二篇康王之誥爲三十三增二十五篇爲五十八
篇鄭𤣥則於伏生二十九篇之内分出盤庚二篇康王之誥又
泰誓三篇爲三十四篇更増益僞書二十四篇爲五十八所増
益二十四篇者則鄭注書序舜典一汩作二九共九篇十一大
禹謨十二益稷十三五子之歌十四胤征十五湯誥十六咸有
一德十七典寳十八伊訓十九肆命二十原命二十一武成二
十二旅
二十三囧命二十四以此二十四爲十六卷以九共
九篇共卷除八篇故爲十六故藝文志劉向別録云五十八篇
藝文志又云孔安國者孔子後也悉得其書以古文又多十六
篇篇即卷也即吴僞書二十四篇也劉向作别録班固作藝文
志並云此言不見孔傳也劉歆作三統曆論武王伐紂引今文
[002-3b]
泰誓云丙午逮師又引武成越
來三月五日甲子咸劉商王
受並不與孔同亦不見孔傳也後漢初賈逵奏尚書䟽云流爲
烏是與孔亦異也馬融書序云經傳所引泰誓泰誓並無此文
又云逸十六篇絶無師
是融亦不見也服虔杜預注左傳亂
其紀綱並云夏桀時服虔杜預皆不見也鄭𤣥亦不見之故注
書序舜典云入麓伐木注五子之歌云避亂於洛汭注胤征云
胤征臣名又注禹貢引胤征云厥篚𤣥黄昭我周王又注咸有
一德云伊陟臣扈曰又注典寶引伊訓云載孚在亳又曰征是
三朡又注旅獒云獒讀曰豪謂是酋豪之長又古文有仲虺之
誥太甲說命等見在而云亡其汩作典寳之等一十三篇見亡
而云巳逸是不見古文也案伏生所傳三十四篇者謂之今文
則夏侯勝夏侯建歐陽和伯等三家所傳及後漢末蔡邕所勒
石經是也孔所傳者膠東庸生劉歆賈逵馬融等所傳是也鄭
𤣥書賛云我先師
子下生安國亦好此學衞賈馬二三君子
之業則雅才好博旣宣之矣又云歐陽氏失其本義今疾此蔽
[002-4a]
冒猶復疑惑未悛是鄭意師祖孔學傳授膠東庸生劉歆賈逵
馬融等學而賤夏侯歐陽等何意鄭注尚書亡逸並與孔異篇
數並與三家同又劉歆賈逵馬融之等並傳孔學云十六篇逸
與安國不同者良由孔注之後其書散逸傳注不行以庸生賈
馬之等惟傳孔學經文三十三篇故鄭與三家同以爲古文而
鄭承其後所注皆同賈逵馬融之學題曰古文尚書篇與夏侯
等同而經字多異夏侯等書宅嵎夷爲宅嵎䥫昧谷曰柳谷心
腹腎腸曰憂腎陽劓刵劅剠云臏宫劓割頭庶剠是鄭注不同
也三家之學傳孔業者漢書儒林傳云安國傳都尉朝子俊俊
傳膠東庸生生傳淸河胡常常傳徐敖敖傳王璜及塗惲惲傳
河南桑欽至後漢初衞賈馬亦傳孔學故書賛云自丗祖興後
漢衞賈馬二三君子之業是也所得傳者三十三篇古經亦無
其五十八篇及傳說絕無傳者至晉丗王肅注書始似竊見孔
傳故注亂其紀綱爲夏太康時又晉書皇甫謐傳云姑子外弟
梁柳邊得古文尚書故作帝王丗紀往往載孔傳五十八篇之
[002-4b]
書晉書又云晉太保公鄭冲以古文授扶風蘇愉愉字休預預
授天水梁柳字洪季即謐之外弟也季授城陽臧曹字彦始始
授郡守子汝南梅賾字仲眞又爲預章内史遂於前晉奏上其
書而施行焉時巳亡失舜典一篇晉末范甯爲解時巳不得焉
至齊蕭鸞建武四年姚方興於大航頭得而獻之議者以爲孔
安國之所注也值方興有罪事亦隨寢至隋開皇二年購慕遺
典乃得其篇焉然孔注之後歷及後漢之末無人傳
至晉之
初猶得存者雖不列學官散在民閒事雖久逺故得猶存
孔氏傳
正義曰以注者多門故云某氏以別衆家或當時自題孔氏亦
可以後人辯之
昔在至堯典
正義曰此序鄭𤣥馬融王肅並云孔子所作孔義或然詩書理
不應異夫子爲書作序不作詩序者此自或作或否無義例也
鄭知孔子作者依緯文而知也安國旣以同序爲卷撿此百篇
[002-5a]
凡有六十三序序其九十六篇明居咸有一德立政無逸不序
所由直云咎單作明居伊尹作咸有一德周公作立政周公作
無逸六十三序者
汩作九共九篇槀飫十一篇共序其咸乂
四篇同序其大禹謨皐陶謨益稷夏社疑至臣扈伊訓肆命徂
后太甲三篇盤庚三篇
命三篇泰誓三篇康誥酒誥梓材二
十四篇皆三篇同序其帝告釐沃汝鳩汝方伊陟原命髙宗肜
日髙宗之訓八篇皆共卷𩔖同故同序同序而別篇者三十三
篇通明居無逸等四篇爲三十七篇加六十三即百篇也序者
以序别行辭爲形𫝑言昔日在於帝號堯之時也此堯身智無
不知聦也神無不見明也以此聦明之神智定可以經緯天地
即文也又神智之運深敏於機謀即思也聦明文思即其聖性
行之於外無不備知故此德充滿居止於天下而逺著德旣如
此政化有成天道沖盈功成者退以此故將遜遁避於帝位以
禪其有聖德之虞舜史序其事而作堯典之篇言昔在者鄭𤣥
云書以堯爲始獨云昔在使
無先之典然也詩云自古在昔
[002-5b]
言在昔者自下本上之辭言昔在者從上自下爲稱故曰使若
無先之者據代有先之而書無所先故云昔也言帝者天之一
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於物我言公平通逺
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於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
然聖人皆能同天故曰大人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即三王亦
大人不得稱帝者以三王雖實聖人内德同天而外隨時運不
得盡其聖用逐迹爲名故謂之爲王禮運曰大道之行天下爲
公即帝也大道旣隱各親其親即王也則聖德無大於天三皇
優於帝豈過乎天哉然則三皇亦不能過天但遂同天之名以
爲優劣五帝有爲而同天三皇無爲而同天立名以爲優劣耳
但有爲無爲亦逐多少以爲分三王亦順帝之則而不盡故不
得名帝然天之與帝義爲一也人主可得稱帝不可得稱天者
以天隨體而立名人主不可同天之體也無由稱天者以天德
立號王者可以同其德焉所以可稱於帝故繼天則謂之天子
其號謂之帝不得云帝子也言堯者孔無明解案下傳云虞氏
[002-6a]
舜名然堯舜相配爲義旣舜爲名則堯亦名也以此而言禹湯
亦名於下都無所解而放勲重華文命注隨其事而解其文以
爲義不爲堯舜及禹之名據此似堯舜及禹與湯相𩔖名則俱
名不應殊異案鄭於下亦云虞氏舜名與孔傳不殊及鄭注中
候云重華舜名則舜不得有二名鄭注禮記云舜之言充是以
舜爲號謚之名則下注云舜名亦號謚之名也推此則孔君亦
然何以知之旣湯𩔖堯舜當爲名而孔注論語曰予小子履云
履是殷湯名是湯名履而湯非名也又此不云堯舜是名則堯
及舜禹非名於是明矣旣非名而放勲重華文命蓋以爲三王
之名同於鄭𤣥矣鄭知名者以帝繫云禹名文命以上𩔖之亦
名
然名本題情記意必有義者蓋運命相符名與運接所以
異於凡平或
以其有義皆以爲字古代尚質
名之不顯何
以著字必不獲巳以爲非名非字可也譙周以堯爲號皇甫謐
以放勲重華文命爲名案謚法翼善傳聖曰堯仁義盛明曰舜
是堯舜謚也故馬融亦云謚也又曰淵源流通曰禹雲行雨施
[002-6b]
曰湯則禹湯亦是謚法而馬融云禹湯不在謚法故疑之將由
謚法或本不同故有致異亦可本無禹湯爲謚後來所加故或
本曰除虐去殘曰湯是以異也檀弓曰死謚周道也周書謚法
周公所作而得有堯舜禹湯者以周法死後乃追故謂之爲謚
謚者累也累其行而號也隨其行以名之則死謚猶生號因上
丗之生號陳之爲死謚明上代生死同稱上丗質非至善至惡
無號故與周異以此堯舜或云號或云謚也
然湯名履而王
候丗本湯名天乙者安國意蓋以湯受命之王依殷法以乙日
生名天乙至將爲王又改名爲履故二名也亦可安國不信丗
夲無天乙之名皇甫謐巧欲傳㑹云以乙日生故名履字天乙
又云祖乙亦云乙日生復名乙引易緯孔子所謂天之錫命故
可同名旣以天乙爲字何云同名乎斯又妄矣號之曰堯者釋
名以爲其尊髙堯堯然物莫之先故謂之堯也謚法云翼善傳
聖曰堯堯者以天下之生善因善欲禪之故二八顯
所謂爲
翼能傳位於聖人天下爲公此所以出衆而髙也言聦明者據
[002-7a]
人近驗則聽逺爲聦見微爲明
離婁之視明也師曠之聽聦
也以耳目之聞見喻聖人之智惠兼知天下之事故在於聞見
而巳故以聦明言之智之所用用於天地經緯天地謂之文故
以聦明之用爲文須當其理故又云思而㑹理也經云欽明此
爲聦明者彼方陳行事故美其敬此序其聖性故稱其聦隨事
而變文下舜典直云堯聞之聦明不云文思者此將言堯用故
云文思彼要云舜德故直云聦明亦自此而可知也言光宅者
經傳云光充也不訓宅者可知也不於此訓光者從經爲正也
下將遜于位傳云遜遁者以經無遜字故在序訓之
傳言聖德之逺著
正義曰聖德解聦明文思逺著解光宅天下
傳老使至禪之
正義曰老使攝者解將遜于位云遂禪之者解讓于虞舜也以
已年老故遜之使攝之後功成而禪禪即讓也言攝者納於大
麓是也禪者汝陟帝位是也雖舜受而攝之而堯以爲禪或云
[002-7b]
汝陟帝位爲攝因即直言爲讓故云遂也鄭𤣥云堯尊如故舜
攝其事是也
堯典
正義曰序巳云作堯典而重言此者此是經之篇目不可因序
有名略其舊題故諸篇皆重言夲目而就目解之稱典者以道
可百代常行若堯舜禪讓聖賢禹湯傳授子孫即是堯舜之道
不可常行但惟德是與非賢不授授賢之事道可常行但後王
德劣不能及古耳然經之與典俱訓爲常名典不名經者以經
是揔名包殷周以上皆可爲後代常法故以經爲名典者經中
之別特指堯舜之德於常行之内道最爲優故名典不名經也
其太宰六典及司寇三典者自由當代常行與此别矣
曰
至上下
正義曰史將述堯之美故爲題目之辭曰能順考校古道而行
之者是帝堯也又申其順考古道之事曰此帝堯能放效上丗
之功而施其敎化心意恒敬智惠甚明發舉則有文謀思慮則
[002-8a]
能通敏以此四德安天下之當安者在於已身則有此四徳其
於外接物又能信實恭勤善能謙讓恭則人不敢侮讓則人莫
與爭由此爲下所服名譽著聞聖德美名充滿被溢於四方之
外又至于上天下地言其日月所照霜露所墜莫不聞其聲名
被其恩澤此即稽古之事也
傳若順至帝堯
正義曰
順釋言文詩稱考卜惟王洪範考卜之事謂之稽疑
是稽爲考經傳常訓也爾雅一訓一也孔所以約文故數字俱
訓其末以一也結之又巳經訓者後傳多不重訓顯見可知則
徑言其義皆務在省文故也言順考古道者古人之道非無得
失施之當時又有可否考其事之是非知其冝於今丗乃順而
行之言其行可否順是不順非也考古者自已之前無逺近之
限但事有可取皆考而順之今古旣異時政必殊古事雖不得
盡行又不可頓除古法故
命曰事不師古以克永丗匪
攸
聞是後丗爲治當師古法雖則聖人必須順古
空欲追逺不
[002-8b]
知考擇居今行古更致禍災若宋襄慕義師敗身傷徐偃行仁
國亡家滅斯乃不考之失故美其能順考也鄭𤣥信緯訓稽爲
同訓古爲天言能順天而行之與之同功論語稱惟堯則天詩
美文王順帝之則然則聖人之道莫不同天合德豈待同天之
語然後得同之哉書爲丗敎當因之人事以人繫天於義無取
且古之爲天經無此訓髙貴郷公皆以鄭爲長非篤論也
傳勲功至安者
正義曰勲功欽敬釋詁文此經述上稽古之事放效上丗之功
即是考於古道也經言放勲放其功而巳傳兼言化者據其勲
業謂之功指其敎人則爲化功之與化所從言之異耳鄭𤣥云
敬事節用謂之欽照臨四方謂之明經緯天地謂之文慮深通
敏謂之思孔無明
當與之同四者皆在身之德故謂之四德
凡是臣人王者皆須安之故廣言安天下之當安者所安者則
下文九族百姓萬
是也其敬明文思爲此次者顧氏云隨便
而言無義例也知者此先聦後明舜典云明四目達四聦先明
[002-9a]
後聦故知無例也今考舜典云濬哲文明又先文後明與此不
𩔖知顧氏爲得也
傳允信至天地
正義曰允信格至釋詁文克能光充釋言文在身爲德施之曰
行鄭𤣥云不澥於位曰恭推賢尚善曰讓恭讓是施行之名上
言堯德此言堯行故傳以文次言之言堯旣有敬明文思之四
德又信實恭勤善能推讓下人愛其恭讓傳其德音故其名逺
聞旁行則充溢四方上下則至于天地持身能恭與人能讓自
已及物故先恭後讓恭言信讓言克交互其文耳皆言信實能
爲也傳以溢解被言其饒多盈溢故被及之也表裏内外相對
之言故以表爲外向下向上至有所限旁行四方無復限極故
四表言被上下言至四外者以其無限自内言之言其至於逺
處正謂四方之外畔者當如爾雅所謂四海四荒之地也先四
表後上下者人之聲名冝先及於人後被四表是人先知之故
先言至人後言至于上下言至於天地喻其聲聞逺耳禮運稱
[002-9b]
聖人爲政能使天降膏露地出醴泉是名聞逺達使天地効靈
是亦格于上下之事
克明至時雍
正義曰言堯能名聞廣逺由其委任賢哲故復陳之言堯之爲
君也能尊明俊德之士使之助已施化以此賢臣之化先令親
其九族之親九族蒙化已親睦矣又使之和協顯明於百官之
族姓百姓蒙化皆有禮儀昭然而明顯矣又使之合㑹調和天
下之萬國其萬國之衆人於是變化從上是以風俗大和能使
九族敦睦百姓顯明萬邦和睦是安天下之當安者也
傳能明至之親
正義曰鄭𤣥云俊德賢才兼人者然則俊德謂有德又能明俊
德之士者謂命爲大官賜之厚禄用其才智使之髙顯也以其
有德故任用之以此賢臣之化親睦髙祖𤣥孫之親上至髙祖
下及𤣥孫是爲九族同出髙曽皆當親之故言之親也禮記喪
服小記云親親以三爲五以五爲九又異義夏侯歐陽等以爲
[002-10a]
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皆據異姓有服鄭𤣥駁云異姓
之服不過緦麻言不廢昬又昬禮請期云惟是三族之不虞恐
其廢昬明非外族也是鄭與孔同九族謂帝之九族百姓謂百
官族姓萬邦謂天下衆民自内及外從髙至卑以爲逺近之次
也知九族非民之九族者以先親九族次及百姓百姓是羣臣
弟子不冝越百姓而先下民若是民之九族則九族旣睦民巳
和矣下句不當復言協和萬邦以此知帝之九族也堯不自親
九族而待臣使之親者此言用臣法耳豈有聖人在上䟽其骨
者乎
以堯自能親不待臣化則化萬邦百姓堯豈不能化
之而待臣化之也且言親九族者非徒使帝親之亦使臣親之
帝亦令其自相親愛故須臣子之化也
傳旣巳至章明
正義曰旣巳義同故訓旣爲巳經傳之言百姓或指天下百姓
此下句乃有黎民故知百姓即百官也百官謂之百姓者隱八
年左傳云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謂建立有德以爲公卿因其
[002-10b]
所生之地而賜之以爲其姓令其收斂族親自爲宗主明王者
任賢不任親故以百姓言之周官篇云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大
禹謨云率百官若帝之初是唐虞之丗經文皆稱百官而禮記
明堂位云有虞氏之官五十後丗所記不合經也平章與百姓
共文非九族之事傳以此經之事文勢相因先化九族乃化百
官故云化九族而平和章明謂九族與百官皆須導之以德義
平理之使之協和敎之以禮法章顯之使之明著
傳昭亦至大和
正義曰釋詁以昭爲光光明義同經巳有明故云昭亦明也釋
詁以協爲和和合義同故訓協爲合也黎衆時是釋詁文雍和
釋訓文堯民之變明其變惡從善人之所和惟風俗耳故知謂
天下衆人皆變化化上是以風俗大和人俗大和即是太平之
事也此經三事相𩔖古史交互立文以親言旣睦平章言昭明
協和言時雍睦即親也章即明也雍即和也各自變文以𩔖相
對平九族使之親平百姓使之明正謂使從順禮義恩情和今
[002-11a]
故於萬邦變言協和明以親九族平章百姓亦是協和之也但
九族冝相親睦百姓冝明禮義萬邦冝盡和協各因所冝爲文
其實相通也民言於變謂從上化則九族旣睦百姓昭明亦是
變上故得睦得明也
乃命至咸熈
正義曰上言能明俊德又述能明之事堯之聖德美政如上所
陳但聖不必獨理必須賢輔堯以須臣之故乃命有俊明之人
羲氏和氏敬順昊天之命曆此法象其日之甲乙月之大小昬
明遞中之星日月所會之辰定其所行之數以爲一歳之曆乃
依此曆敬授下人以天時之早晚其揔爲一歳之曆其分有四
時之異旣舉揔目更別序之堯於羲和之内乃分别命其羲氏
而字仲者令居治東方嵎夷之地也日所出處名曰暘明之谷
於此處所主之職使羲仲主治之旣主東方之事而日出於東
方令此羲仲恭敬導引將出之日平均次序東方耕作之事使
彼下民務勤種植於日晝夜中分刻漏正等天星朱鳥南方七
[002-11b]
宿合昬畢見以此天之時候調正仲春之氣節此時農事巳起
不居室内其時之民冝分析適野老弱居室丁壯就功於時鳥
獸皆孕胎卵孳尾匹合又就所分羲氏之内重命其羲氏而字
叔者使之居治南方之職又於天分南方與東交立夏以至立
秋時之事皆主之均平次序南方化育之事敬行其敎以致其
功於日正長晝漏最多天星大火東方七宿合昬畢見以此天
時之候調正仲夏之氣節於時苗稼以殖農事尤煩其時之民
老弱因共丁壯就在田野於時鳥獸羽毛希少變改寒時又分
命和氏而字仲者居治西方日所入處名曰昧𡨕之谷於此處
所主之職使和仲主治之旣主西方之事而日入在於西方令
此和仲恭敬從送旣入之日平均次序西方成物之事使彼下
民務勤收斂於晝夜中分漏刻正等天星之虛北方七宿合昬
畢見以此天時之候調正仲秋之氣節於時禾苗秀實農事末
閑其時之民與夏齊平盡在田野於時鳥獸毛羽更生巳稍整
治又重命和氏而字叔者令居治北方名曰幽都之地於此處
[002-12a]
所主之職使和叔主治之平均視察北方歳改之事於日正短
𦘕漏最少天星之昴西方七𪧐合昬畢見以此天時之候調正
仲冬之氣節於時禾稼巳入農事閑暇其時之人皆處深隩之
室鳥獸皆生䎡毳細毛以自温煖此是羲和敬天授人之實事
也羲和所掌如是故帝堯乃述而歎之曰咨嗟汝羲仲羲叔與
和仲和叔一朞之閒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分爲十二月則餘日
不盡令氣朔參差
以閏月補闕令氣朔得正定四時之氣節
成一歲之曆象是汝之美可歎也又以此歳曆告時授事信能
和治百官使之衆功皆廣也歎美羲和能敬天之節衆功皆廣
則是風俗大和
傳重黎至序之
正義曰楚語云少昊氏之衰九黎亂德人神雜擾不可方物顓
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
常無相侵瀆其後三苗復九黎之惡堯復育重黎之後不忘舊
者使復典之以至于夏商據此文則自堯及商無他姓也堯育
[002-12b]
重黎之後是此羲和可知是羲和爲重黎之後丗掌天地之官
文所出也吕刑先重後黎此文先羲後和揚子法言云羲近重
和近黎是羲承重而和承黎矣吕刑稱乃命重黎與此命羲和
爲一事也故吕刑傳云重即羲也黎即和也羲和雖別爲氏族
而出自重黎故吕刑以重黎言之鄭語云爲髙辛氏火正則髙
辛亦命重黎故鄭𤣥於此注云髙辛氏丗命重爲南正司天黎
爲火正司地據丗掌之文用楚語爲
也楚丗家云重黎爲帝
嚳火正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日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
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吴回爲重黎復
居火正爲祝融案昭二十九年左傳稱少昊氏有子曰重顓頊
氏有子曰黎則重黎二人各出一帝而史記并以重黎爲楚國
之祖吴回爲重黎以重黎爲官號此乃史記之謬故束晳譏馬
遷并兩人以爲一謂此是也左傳稱重爲句芒黎爲祝融不言
何帝使爲此官但黎是顓頊之子其爲祝融必在顓頊之丗重
雖少昊之胤而與黎同命明使重爲句芒亦是顓頊時也祝融
[002-13a]
火官可得稱爲火正句芒木官不應號爲南正且木不主天火
不主地而外傳稱顓頊命南正司天火正司地者蓋使木官兼
掌天火官兼掌地南爲陽位故掌天謂之南正黎稱本官故掌
地猶爲火正鄭荅趙商云先師以來皆云火掌爲地當云黎爲
北正孔無明
未必然也昭十七年左傳郯子稱少昊氏以鳥
名官自顓頊巳來乃命以民事句芒祝融皆以人事名官明此
當顓頊之時也傳言少昊氏有四叔當爲後代子孫非親子也
何則傳稱共工氏有子曰句龍共工氏在顓頊之前多歷年代
豈復共工氏親子至顓頊時乎明知少昊四叔亦非親子髙辛
所命重黎或是重黎子孫未必一人能歷二代又髙辛前命後
誅當是異人何有罪而誅不容列在祀典明是重黎之後丗以
重黎爲號所誅重黎是有功重黎之子孫也吕刑
羲和之事
猶尚謂之重黎況彼尚近重黎何故不得稱之以此知異丗重
黎號同人別顓頊命重司天黎司地羲氏掌天和氏掌地其實
重黎羲和通掌之也此云乃命羲和欽
昊天是羲和二氏共
[002-13b]
掌天地之事以乾坤相配天地相成運立施化者天資生成物
者地天之功成其見在地故下言日中星鳥之𩔖是天事也平
秩東作之𩔖是地事也各分掌其時非別職矣案楚語云重司
天以屬神黎司地以屬人天地旣別人神又殊而云通掌之者
外傳之文
吕刑之義以爲少昊之衰天地相通人神雜擾顓
頊乃命重黎分而異之以解絶地天通之言故云各有所掌天
地相通人神雜擾見其能離絶天地變異人神耳非即別掌之
下文别序所掌則羲主春夏和主秋冬俱掌天時明其共職彼
又言至于夏商丗掌天地胤征云羲和湎淫廢時亂日不知日
食羲和同罪明其丗掌天地共職可知顓頊命掌天地惟重黎
二人堯命羲和則仲叔四人者以羲和二氏賢者旣多且後代
稍文故分掌其職事四人各職一時兼職方岳以有四岳故用
四人顓頊之命重黎惟司天地主岳以否不可得知設令亦主
方岳蓋重黎二人分主東西也馬融鄭𤣥皆以此命羲和者命
爲天地之官下云分命申命爲四時之職天地之與四時於周
[002-14a]
則冢宰司徒之屬六卿是也孔言此舉其目下別序之則惟命
四人無六官也下傳云四岳即羲和四子舜典傳稱禹益六人
新命有職與四岳十二牧凡爲二十二人然新命之六人禹命
爲百揆契作司徒伯夷爲秩宗皐陶爲士垂作共工亦禹契之
輩即是卿官卿官之外別有四岳四岳非卿官也孔意以羲和
非是卿官別掌天地但天地行於四時四時位在四方平秩四
時之人因主方岳之事猶自別有卿官分掌諸職左傳稱少昊
氏以鳥名官五鳩氏即周丗之卿官也五鳩之外别有鳳鳥氏
曆正也班在五鳩之上是上代以來皆重曆數故知堯於卿官
之外别命羲和掌天地也於時羲和似尊於諸卿後丗以來稍
益卑賤周禮太史掌正歳年以序事即古羲和之任也桓十七
年左傳云日官居卿以厎日猶尚尊其所掌周之卿官明是堯
時重之故特言乃命羲和此乃命羲和重述克明俊德之事得
致雍和所由巳上論堯聖性此
堯之任賢據堯身而言用臣
故云乃命非時雍之後方始命之使敬順昊天昊大者混元之
[002-14b]
氣昊然廣大故謂之昊天也釋天云春爲蒼天夏爲昊天秋爲
旻天冬爲上天毛詩傳云尊而君之則稱皇天元氣廣大則稱
昊天仁覆閔下則稱旻天自上降監則稱上天據逺視之蒼蒼
然則稱蒼天爾雅四時異名詩傳即隨事立稱鄭𤣥讀爾雅云
春爲昊天夏爲蒼天故駁異義云春氣博施故以廣大言之夏
氣髙明故以逺言之秋氣或生或殺故以閔下言之冬氣閉藏
而淸察故以監下言之皇天者尊而號之也六籍之中諸稱天
者以情所求言之耳非必於其時稱之然此言堯敬大四天故
以廣大言之星四方中星者二十八𪧐布在四方隨天轉運更
互在南方每月各有中者月令每月昬旦惟舉一星之中
使
每日視之即諸𪧐毎日昬旦莫不常中中則人皆見之故以中
星表𪧐四方中星揔謂二十八𪧐也或以書傳云主春者張昬
中可以種穀主夏者火昬中可以種黍主秋者虛昬中可以種
麥主冬者昴昬中可以收斂皆云上告天子下賦臣人天子南
面而視四方星之中知人緩急故曰敬授人時謂此四方中星
[002-15a]
如書傳之
孔於虚昴諸星夲無取中之事用書傳爲孔說非
其旨矣辰日月所㑹者昭七年左傳士文伯對晉侯之辭也日
行遲月行疾每月之朔月行及日而與之會其必在𪧐分二十
八𪧐是日月所㑹之處辰時也集㑹有時故謂之辰日月所㑹
與四方中星俱是二十八𪧐舉其人目所見以星言之論其日
月所會以辰言之其實一物故星辰共文益稷稱古人之象日
月星辰共爲一象由其實同故也日月與星天之三光四時變
化以此爲政故命羲和令以筭術椎歩累歷其所行法象其所
在具有分數節候參差不等敬記此天時以爲曆而授人此言
星辰共爲一物周禮大宗伯云實柴祀日月星辰鄭𤣥云星謂
五緯辰謂日月所㑹十二次者以星辰爲二者五緯與二十八
𪧐俱是天星天之神祇禮無不祭故鄭𤣥隨事而分之以此敬
授人時無取五緯之義故鄭𤣥於此注亦以星辰爲一觀文爲
說也然則五星與日月皆别行不與二十八𪧐同爲不動也
傳宅居至之官
[002-15b]
正義曰宅居釋言文禹貢靑州云嵎夷旣略靑州在東界外之
畔爲表故云東表之地稱嵎夷也隂陽相對隂闇而陽明也故
以暘爲明谷無隂陽之異以日出於谷而天丁皆明故謂日出
之處爲暘谷冬南夏北不常厥處但日由空道似行自谷故以
谷言之非實有深谷而日從谷之出也據日所出謂之暘谷指
其地名即稱嵎夷故云暘谷嵎夷一也又解居者居其官不居
其地故云羲仲居治東方之官此言分命者上云乃命羲和揔
舉其目就乃命之内分其職掌使羲主春夏和主秋冬分一歳
而別掌之故言分命就羲和之内又重分之故於夏變言申命
旣命仲而復命叔是其重命之也所命無伯季者蓋時無伯季
或有而不賢則外傳稱堯育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復典之明
仲叔能守舊業故命之也此羲和掌序天地兼知人事因主四
時而分主四方故舉東表之地以明所舉之域地東舉嵎夷之
名明分三方皆冝有地名此爲其始故特詳舉其文羲仲居治
東方之官居在帝都而遥統領之王肅云皆居京師而統之亦
[002-16a]
有時述職是其事也以春位在東因治於東方其實本主四方
春政故於和仲之下云此居治西方之官掌秋天之政明此掌
春天之政孔以經事詳故就下文而互發之
傳寅敬至務農
正義曰寅敬釋詁文賔者主行導引故賔爲導也釋詁以祑爲
常常即次第有序故秩爲序也一歳之事在東則耕作在南則
化育在西則成熟在北則改易故以方名配歳事爲文言順天
時氣以勸課人務也春則生物秋則成物日之出也物始生長
人當順其生長致力耕耘日之入也物皆成熟人當順其成熟
致力收斂東方之官當恭敬導引日出平秩東作之事使人耕
耘西方之官當恭敬從送日入平秩西成之事使人收斂日之
出入自是其常但由日出入故物有生成雖氣能生物而非人
不就勤於耕稼是導引之勤於收藏是從送之冬夏之文無此
𩔖者南北二方非日所出入平秩南訛亦是導日之事平在朔
易亦是送日之事依此春秋而共爲賔餞故冬夏二時無此一
[002-16b]
句勸課下民皆使致力是敬導之平均次序即是授人田里各
有疆埸是平均之也耕種收斂使不失其次序王者以農爲重
經主於農事寅賔出日爲平秩設文故并解之也言敬導出日
者正謂平秩次序東作之事以務農也鄭以作爲生計秋言西
成春冝言東生但四時之功皆須作力不可不言力作直
生
成明此以歳事初起特言東作以見四時亦當力作故孔以耕
作解之鄭𤣥云寅賔出日謂春分朝日又以寅餞納日謂秋分
夕日也
傳日中至可知
正義曰其仲春仲秋冬至夏至馬融云古制刻漏晝夜百刻晝
長六十刻夜短四十刻晝短四十刻夜長六十刻晝中五十刻
夜亦五十刻融之此言據日出見爲
天之晝夜以日出入爲
分人之晝夜以昬明爲限日未出前二刻半爲明日入後二刻
半爲昬損夜五刻以裨於晝則晝多於夜復校五刻古今曆術
與太史所候皆云夏至之晝六十五刻夜三十五刻冬至之晝
[002-17a]
四十五刻夜五十五刻春分秋分之晝五十五刻夜四十五刻
此其不易之法也然今太史細候之法則校常法半刻也從春
分至于夏至晝漸長增九刻半夏至至于秋分所減亦如之從
秋分至于冬至晝漸短減十刻半從冬至至于春分其增亦如
之又於每氣之閒增減刻數有多有少不可通而爲率漢初未
能審知率九日増減一刻和帝時待詔霍融始請改之鄭注書
緯考靈曜仍云九日增減一刻猶尚未覺誤也鄭注此云日長
者日見之漏五十五刻日短者日見之漏四十五刻與曆不同
故王肅難云知日見之漏減晝漏五刻不意馬融爲傳巳減之
矣因馬融所減而又減之故日長爲五十五刻因以冬至反之
取其夏至夜刻以爲冬至晝短此其所以誤耳鳥南方朱鳥七
𪧐者在天成象星作鳥形曲禮
軍陳象天之行前朱雀後𤣥
武左靑龍右白虎雀即鳥也武謂龜甲捍禦故變文𤣥武焉是
天星有龍虎鳥龜之形也四方皆有七𪧐各成一形東方成龍
形西方成虎形皆南首而北尾南方成鳥形北方成龜形皆西
[002-17b]
首而東尾以南方之𪧐象鳥故言鳥謂朱鳥七𪧐也此經舉𪧐
爲文不𩔖春言星鳥揔舉七𪧐夏言星火獨指房心虚昴惟舉
一𪧐文不同者互相通也釋言以殷爲中中正義同故殷爲正
也此經冬夏言正春秋言殷者其義同春分之昬觀鳥星畢見
以正仲春之氣節計仲春日在奎婁而入於酉地則初昬之時
井
在午柳星張在巳軫翼在辰是朱鳥七𪧐皆得見也春有
三月此經直云仲春故傳辨之云旣正仲春轉以推季孟之月
則事亦可知也天道左旋日體右行故星見之方與四時相逆
春則南方見夏則東方見秋則北方見冬則西方見此則勢自
當然而書緯爲文生
言春夏相與交秋冬相與互謂之母成
子子助母斯假妄之談耳馬融鄭𤣥以爲星鳥星火謂正在南
方春分之昬七星中仲夏之昬心星中秋分之昬虚星中冬至
之昬昴星中皆舉正中之星不爲一方盡見此其與孔異也至
于舉仲月以統一時亦與孔同王肅亦以星鳥之屬爲昬中之
星其要異者以所宅爲孟月日中日永爲仲月星鳥星火爲季
[002-18a]
月以殷以正皆揔三時之月讀仲爲中言各正三月之中氣也
以馬融鄭𤣥之言不合天象星火之屬仲月未中故爲每時皆
歷陳三月言日以正仲春以正春之三月中氣若正春之三月
中當言以正春中不應言以正仲春王氏之
非文勢也孔氏
直取畢見稍爲迂闊比諸王馬於理最優
傳冬寒至曰尾
正義曰厥其釋言文其人老弱在室丁壯適野是老壯分析也
孳字古今同耳字訓愛也産生爲乳胎孕爲化孕産必愛之故
乳化曰孳鳥獸皆以尾交接故交接曰尾計當先尾後孳隨便
言之
傳申重至之官
正義曰申重釋詁文此官旣主四時亦主方面經言南交謂南
方與東方交傳言夏與春交見其時方皆掌之春盡之日與立
夏之初時相交也東方之南南方之東位相交也言羲叔所掌
與羲仲相交際也四時皆舉仲月之候嫌其不統季孟於此言
[002-18b]
交明四時皆然故傳言舉一隅以見之春上無冬不得見其交
接至是夏與春交故此言之
傳訛化至一隅
正義曰訛化釋言文禾苗秀穗化成子實亦胎生乳化之𩔖故
掌夏之官平序南方化育之事謂勸課民耘耨使苗得秀實敬
行其敎以致其功謂敬行平秩之敎以致化育之功農功歳終
乃畢敬行四時皆同於此言之見四時皆然故云亦舉一隅也
夏日農功尤急故就此言之
傳永長至可知
正義曰永長釋詁文夏至之日日最長故知謂夏至之日計七
𪧐房在其中但房心連體心統其名左傳言火中火見詩稱七月
流火皆指房心爲火故曰火蒼龍之中星特舉一星與鳥不𩔖
故云舉中則七星見可知計仲夏日在東井而入于酉地即初
昬之時角亢在午氐房心在巳尾箕在辰是東方七𪧐皆得見也
傳因謂至革改
[002-19a]
正義曰春旣分析在外今日因往就之故言因謂老弱因就在
田之丁壯以務農也鳥獸冬毛最多春猶未脫故至夏始毛羽
希少改易往前革謂變革故爲改也傳之訓字或先或後無義
例也
傳昧
至之政
正義曰釋言云晦
也
是暗故昧爲
也谷者日所行之道日
入於谷而天下皆
故謂日入之處爲昧谷非實有谷而日入
也此經春秋相對春不言東但舉昧谷曰西則嵎夷東可知然
則東言嵎夷則西亦有地明矣闕其文所以互見之傳於春言
東方之官不言掌春夏言掌夏之官不言南方此言居治西方
之官掌秋天之政互文明四時皆同
傳餞送至成物也
正義曰送行飲酒謂之餞故餞爲送也導者引前之言送者從
後之稱因其欲出導而引之因其欲入從而送之是其因事之
冝而立此文也秋位在西於時萬物成熟平序其秋天之政未
[002-19b]
成則耘耨旣熟則收斂助天成物以此而從送入日也納入義
同故傳以入解納
傳宵夜至三秋
正義曰宵夜釋言文舎人曰宵陽氣消也三時皆言日惟秋言
夜故傳辨之云春言日秋言夜互相備也互者明也明日中宵
亦中宵中日亦中因此而推之足知日永則宵短日短則宵長
皆以此而備知也正於此時變文者以春之與秋日夜皆等春
言出日即以日言之秋云納日即以夜言之亦事之冝也北方
七𪧐則虚爲中故虛爲𤣥武之中星計仲秋日在角亢而入于
酉地初昬之時斗牛在午女虛危在巳室壁在辰舉虚中星言
之亦言七星皆以秋分之日昬時並見以正秋之三月
傳夷平至整理
正義曰釋詁云夷平易也俱訓爲易是夷得爲平秋禾未熟農
事猶煩故老壯在田與夏平也毨者毛羽美悅之狀故爲理也
夏時毛羽希少今則毛羽復生夏改而少秋更生多故言更生
[002-20a]
整理
傳北稱至所掌
正義曰釋訓云朔北方也舎人曰朔盡也北方萬物盡故言朔
也李巡曰萬物盡於北方蘇而復生故言北方是北稱朔也羲
和主四方之官四時皆應言方於此言方者即三方皆見矣春
爲歳首故舉地名夏與春交故言南交秋言西以見嵎夷當爲
東冬言方以見三時皆有方古史要約其文互相發見也幽之
與明文恒相對北旣稱幽則南當稱明從此可知故於夏無文
經冬言幽都夏當云明都傳不言都者從可知也鄭云夏不言
曰明都三字摩滅也伏生所誦與壁中舊夲並無此字非摩滅
也王肅以夏無明都避敬致然即幽足見明闕文相避如肅之
言義可通矣都謂所聚者揔言此方是萬物所聚之處非指都
邑聚居也易謂歲改易於北方者人則三時在野冬入隩室物
則三時生長冬入囷倉是人之與物皆改易也王肅云改易者
謹約蓋藏循行積聚引詩嗟我婦子曰爲改歳入此室處王肅
[002-20b]
言人物皆易孔意亦當然也釋詁云在察也舎人曰在見物之
察是在爲察義故言平均在察其政以順天常以在察須與平
均連言不復訓在爲察故舜典之傳别更訓之三時皆言平秩
此獨言平在者以三時乃役力田野當次序之冬則物皆藏入
須省察之故異其文秋日物成就故傳言助成物冬日蓋藏天
之常道故言順天常因明東作南訛亦是助生物順常道也上
揔言羲和敬順昊天此分別仲叔各有所掌明此四時之節即
順天之政實恐人以敬順昊天直是曆象日月嫌仲叔所掌非
順天之事故重明之
傳隩室至温焉
正義曰釋宫云西南隅謂之隩孫炎云室中隱隩之處也隩是
室内之名故以隩爲室也物生皆盡野功咸畢是歳改矣以天
氣改歳故入此室處以避風寒天氣旣至故鳥獸皆生䎡毳細
毛以自温焉經言氄毛謂附肉細毛故以䎡毳解之
傳咨嗟至曆象
[002-21a]
正義曰咨嗟曁與皆釋詀文也 四時曰朞朞即迊也故王肅
云朞四時是也然古時眞曆遭戰國及秦而亡漢存六曆雖詳
於五紀之論皆秦漢之際假託爲之實不得正要有梗槩之言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日日行一度則一朞三百
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今考靈曜乾鑿度諸緯皆然此言三百
六十六日者王肅云四分日之一又入六日之内舉全數以言
之故云三百六十六日也傳又解所以須置閏之意皆㩀大率
以言之云一歳十二月月三十日正三百六十日也除小月六
又爲六日今經云三百六十六日故云餘十二日不成朞以一
月不整三十日今一年餘十二日故未至盈滿三歳足得一月
則置閏也以時分於歳故云氣節謂二十四氣時月之節歳揔
於時故云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以相配成也六曆諸緯與
周髀皆云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爲每月二十
九日過半日之於法分爲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即
月有二十九日半強爲十二月六大之外有日分三百四十八
[002-21b]
是除小月無六日又大歳三百六十六日小歳三百五十五日
則一歳所餘無十二日今言十二日者皆以大率據整而計之
其實一歲所餘正十一日弱也以爲十九年七閏十九年年十
一日則二百九日其七月四大三小猶二百七日況無四大乎
爲毎年十一日弱分明矣所以弱者以四分日之一於九百四
十分則一分爲二百三十五分少於小月餘分三百四十八以
二百三十五減三百四十八不盡一百一十三是四分日之一
餘矣皆以五日爲率其小月雖爲歳日殘分所減猶餘一百一
十三則實餘尚無六日就六日抽一日爲九百四十分減其一
百一十三分不盡八百二十七分以不抽者五日并三百六十
日外之五日爲十日其餘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爲每
歲之實餘今十九年年十日得整日一百九十又以十九乗八
百二十七分得一萬五千七百一十三以日法九百四十除之
得十六日以并一百九十日爲二百六日不盡六百七十三分
爲日餘今爲閏月得七每月二十九日七月爲二百三日又每
[002-22a]
四百九十九分以七乗之得三千四百九十三以日法九百四
十分除之得三日以二百三日亦爲二百六日不盡亦六百七
十三爲日餘亦相當矣所以無閏時不定歲不成者若以閏無
三年差一月則以正月爲二月毎月皆差九年差三月即以春
爲夏若十七年差六月即四時相反時何由定歲何得成乎故
須置閏以定四時故左傳云履端於始序則不愆舉正於中民
則不惑歸餘於終事則不悖是也先王以重閏焉王肅云斗之
所建是爲中氣日月所在斗指兩辰之閒無中氣故以爲閏也
傳允信至其善
正義曰釋訓云
之爲言歸也郷飲酒義云春之爲言蠢也然
則釋訓之例有以聲相近而訓其義者釐治工官皆以聲近爲
訓他皆放此𩔖也績功咸皆釋詁文熙廣周語文此經文義承
成歳之下傳以文勢次之言定曆授事能使衆功皆廣歎其善
謂帝歎羲和之功也
帝曰疇咨至弗成
[002-22b]
正義曰史又序堯事堯任羲和衆功巳廣及其末年羣官有闕
復求賢人欲任用之帝曰誰乎咨嗟嗟人之難得也有人能順
此咸熈庶績之事者我將登而用之有臣放齊者對帝曰有胤
國子爵之君其名曰朱其人心志開達性識明悟言此人可登
用也帝疑怪歎之曰吁此人旣頑且嚚又好爭訟豈可用乎言
不可也史又記堯復求人帝曰誰乎咨嗟嗟人之難得也今有
人能順我事者否乎言有即欲用之也有臣驩兜者對帝曰嗚
呼歎有人之大賢也帝臣共工之官者此人於所在之方能立
事業聚見其功言此人可用也帝亦疑怪之曰吁此人自作謀
計之言及起用行事而背違之貌象恭敬而心傲很若漫天言
此人不可用也頻頻求人無當帝意於是洪水爲災求人治之
帝曰咨嗟嗟水災之大也呼掌岳之官而告以須人之意汝四
岳等今湯湯流行之水所在方方爲害又其𫝑奔突蕩蕩然滌
除在地之物包裹髙山乗上丘陵浩浩盛大𫝑若漫天在下之
人其皆咨嗟困病其水矣有能治者將使治之羣臣皆曰嗚呼
[002-23a]
歎其有人之能惟鯀堪能治之帝又疑怪之曰吁其人心很戾
哉好此方直之名命而行事輒毀敗善𩔖言其不可使也朝臣
巳共薦舉四岳又復然之岳曰帝
謂鯀爲不可餘人悉皆巳
哉言不及鯀也惟鯀一人試之可也試
無功乃黜退之言洪
水必須速治餘人不復及鯀故勸帝用之帝以羣臣固請不得
巳而用之乃告勑鯀曰汝往治水當敬其事哉鯀治水九載巳
經三考而功用不成言帝實知人而朝無賢臣致使水害未除
待舜乃治此經三言求人未必一時之事但歷言朝臣不賢爲
求舜張夲故也
傳疇誰至用之
正義曰疇誰釋詁文庸聲近用故爲用也馬融以羲和爲卿官
堯之末年皆以老死庶績多闕故求賢順四時之職欲用以代
羲和孔於下傳云四岳即上羲和之四子帝就羲和求賢則所
求者別代他官不代羲氏和氏孔以羲和掌天地之官正在敬
順昊天告時授事而巳其施政者乃是百官之事非復羲和之
[002-23b]
職但羲和告時授事流行百官使百官庶績咸熈今云咸熈庶
績順是事者指謂求代百官之闕非求代羲和也此經文承庶
績之下而言順是事者故孔以文勢次之此言誰能咸熈庶績
順是事者將登用之蓋求卿士用任也計堯即位至洪水之時
六十餘年百官有闕皆應求代求得賢者則史亦不錄不當帝
意乃始録之爲求舜張本故惟帝求一人放齊以一人對之非
六十餘年止求一人也堯以聖德在位庶績咸熈蓋應久矣此
繼咸熈之下非知早晚求之史自歷序其事不必與治水同時
也計四岳職掌天地當是朝臣之首下文求治水者帝咨四岳
此不言咨四岳者帝求賢者固當博訪朝臣但史以有岳對者
言咨四岳此不言咨者但此無岳對故不言耳
傳放齊至不可
王義曰以放齊舉人對帝故知臣名爲名爲字不可得知傳言
名者辯此是爲臣之名號耳未必是臣之名也夏王仲康之時
胤侯命掌六師顧命陳寶有胤之舞衣故知古有胤國胤旣是
[002-24a]
國自然子爲爵朱爲名也馬融鄭𤣥以爲帝之胤子曰朱也求
官而薦太子太子下愚以爲啓明撥之人情必不然矣啓之爲
開書傳通訓言此人心志開解而明達吁者必有所嫌而爲此
聲故以爲疑怪之辭僖二十四年左傳曰口不道忠信之言爲
嚚是言不忠信爲嚚也其人心旣頑嚚又好爭訟此實不可而
帝云可乎故吁聲而反之可乎言不可也唐堯聖明之主應任
賢哲放齊聖朝之臣當非庸品人有善惡無容不知稱嚚訟以
爲啓明舉愚臣以對聖帝何哉將以知人不易人不易知密意
深心固難照察胤子矯飾容貌但以惑人放齊内少鑒明未能
圎備謂其實可任用故承意舉之以帝堯之聖乃知其嚚訟之
事放齊所不知也驩兜薦舉共工以爲比周之惡謂之四凶投
之逺裔放齊舉胤子不爲凶人者胤子雖有嚚訟之失不至滔
天之罪放齊謂之實賢非是苟爲阿比驩兜則志不在公私相
朋黨共工行背其言心反於貌其罪並深俱被流放其意異於
放齊舉胤子故也
[002-24b]
傳采事至事者
正義曰采事釋詁文上巳求順時不得其人故復求順我事者
順時順事其義一也史以上承庶績之下故言順時謂順是庶
績之事此不可復同前文故變言順我帝事其意亦如前經當
求卿士之任也順我事之下亦冝有登用之言上文已具故於
此略之
傳驩兜至其功
正義曰驩兜亦舉人對帝故知臣名都於釋詁文於即嗚字歎
之辭也將言共工之善故先歎美之舜典命垂作共工知共工
是官稱鄭以爲其人名氏未聞先祖居此官故以官氏也計稱
人對帝不應舉先世官名孔直云官稱則其人於時居此官也
時見居官則是已被任用復舉之者帝求順事之人欲置之上
位以爲大臣所欲尊於共工故舉之也鳩聚釋詁文
然見之
狀故爲見歎共工能方方聚見其功謂每於所在之方皆能聚
集善事以見其功言可用也若能共工實有見功則是可任用
[002-25a]
之人帝言其庸違滔天不可任者共工言是行非貌恭心佷取
人之功以爲已功其人非無見功但功非已有左傳
驩兜云
醜𩔖惡物是與比周天下之人謂之渾敦言驩兜以共工比周
妄相薦舉知所言見功非其實功也
傳靜謀至可用
正義曰靜謀釋詁文滔者漫浸之名浸必漫其上故滔爲漫也
共丁險僞之人自爲謀慮之言皆 合於道及起用行事而背
違之言其語是而行非也貌象恭敬而心傲很其侮上陵下若
水漫天言貌恭而心很也行與言違貌恭心反乃是大佞之人
不可任用也明君聖主莫先於堯求賢審官王政所急乃有放
齊之不識是非驩兠之朋黨惡物共工之巧言令色崇伯之敗
善亂常聖人之朝不才揔萃雖曰難之何其甚也此等諸人才
實中品亦雖行有不善未爲大惡故能仕於聖代致位大官以
帝尭之末洪水爲災欲責非常之功非復常人所及自非聖舜
登庸大禹致力則滔天之害未或可平以舜禹之成功見此徒
[002-25b]
之多罪勲業旣謝愆釁自生爲聖所誅其咎益大且虞史欲盛
彰舜德歸過前人春秋史克以宣公比堯辭頗増甚知此等並
非下愚未有大惡其爲不善惟帝所知將言求舜以見帝之知
人耳
傳四岳至稱焉
正義曰上列羲和所掌云宅嵎夷朔方言四子居治四方主於
外事岳者四方之大山今王朝大臣皆號稱四岳是與羲和所
掌其事爲一以此知四岳即上羲和之四子也又解謂之岳者
以其分掌四岳之諸侯故稱焉舜典稱巡守至于岱宗肆覲東
后周官
巡守之禮云諸侯各朝於方岳之下是四方諸侯分
屬四岳也計堯在位六十餘年乃命羲和蓋應早矣若使成人
見命至此近將百歳故馬鄭以爲羲和皆死孔以爲四岳即是
羲和至今仍得在者以羲和丗掌天地自當父子相承不必仲
叔之身皆悉在也書傳雖出自伏生其當聞諸先達虞傳雖說
舜典之四岳尚有羲伯和伯是仲叔子孫丗掌岳事也
[002-26a]
傳湯湯至為害
正義曰湯湯波動之状故為流貌洪大釋詁文刀害為割故割
為害也言大水方方為害謂其徧害四方也
傳蕩蕩至漫天
正義曰蕩蕩廣平之貌言水勢奔突有所滌除謂平地之水除
地上之物為水漂流無所復見蕩蕩然惟有水耳懐藏包裹之
義故懐為包也釋言以襄為駕駕乘牛馬皆車在其上故襄為
上也包山謂遶其傍上𨹧謂乘其上平地已皆蕩蕩又復遶山
上𨹧故為盛大之𫝑縂言浩浩盛大若漫天然也天者無上之
物漫者加𨹧之辭甚其盛大故云若漫天也
傳俾使乂治也
正義曰俾使乂治釋詁文
傳僉皆至舉之
正義曰僉皆釋詁文周語云有崇伯鯀即鯀是崇君伯爵故云
鯀崇伯之名帝以岳為朝臣之首故特言四岳其實求能治者
[002-26b]
普問朝臣不言岳對而云皆曰乃衆人舉之非獨四岳故言朝
臣舉之
傳凡言至善𩔖
正義曰自上以来三經求人所舉者帝言其惡而辭皆
吁故
知凡言吁者皆非帝之所當意也咈者相乖詭之意故為戾也
圯毁釋詁文左氏
非我族𩔖其心必異族𩔖義同故族為𩔖
也言鯀性很戾多乖異衆人好此方直之名内有姦囘之志命
而行事輒毁敗善𩔖何則心性很戾違衆用已知善不
故云毁
敗善𩔖詩
貪人敗𩔖與此同鄭王以方為放謂放弃敎命易坤
卦六二直方大是直方之事為人之美名此經云方故依經為説
傳异已已退也
正義曰异聲近已故為已也已訓為止是停住之意故為退也
傳勅鯀至用之
正義曰傳觧鯀非帝所意而命使之者堯知其性很戾圮族未
明其所能夫管氏之好奢尚僣翼賛霸圖陳平之盗嫂受金弼
[002-27a]
諧帝業然則人有性雖不善才堪立功者而衆皆據之言鯀可
試兾或有益故遂用之孔之此說據迹立言必其盡理而論未
是聖人之實何則禹稱帝德廣運乃聖乃神夫以聖神之資聦
明之鑒旣知鯀性很戾何故使之治水者馬融云堯以大聖知
時運當然人力所不能治下民其咨亦當憂勞屈己之是從人
之非遂用於鯀李顒云堯雖獨明於上衆多不達於下故不得
不副倒懸之望以供一切之求耳
傳載年至退之
正義曰釋天云載歳也夏曰歳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李巡
云各自紀事示不相襲也孫炎曰歳取歳星行一次也祀取四
時祭祀一訖也年取禾穀一熟也載取萬物終而更始是載者
年之別名故以載爲年也舜典云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是
三考九年也功用不成水害不息故放退之謂退使不復治水
至明年得舜乃殛之羽山周禮太宰職云歲終則令百官各正
其治而詔王廢置三年則大計羣吏之治而誅賞然則考課功
[002-27b]
績必在歳終此言功用不成是九年歳終三考也下云朕在位
七十載而求得虞舜歷試三載即數登用之年至七十二年爲
三載即知七十載者與此異年此時堯在位六十九年鯀初治
水之時堯在位六十一年若然鯀旣無功早應黜廢而待九年
無成始退之者水爲大災天之常運而百官不悟謂鯀能治水
及遣往治非無小益下人見其有益謂鯀實能治之日復一日
以終三考三考無成衆人乃服然後退之故至九年祭法云鯀
障洪水而殛死禹能脩鯀之功然則禹之大功頗亦因縣是治
水有益之驗但不能成功故誅殛之耳若然災以運來時不可
距假使興禹未必能治何以治水之功不成而便殛鯀者以鯀
性傲很帝所素知又治水無功法須貶黜先有很戾之惡復加
無功之罪所以殛之羽山以示其罪若然禹旣聖人當知洪水
時未可治何以不諫父者梁主以爲舜之怨慕由已之私鯀之
治水乃爲國事上令必行非禹能止時又年小不可干政也
帝曰咨四至欽哉
[002-28a]
正義曰帝以鯀功不成又巳年老求得授位明聖代禦天災故
咨嗟汝四岳等我在天子之位七十載矣言已年老不堪在位
汝等四岳之内有能用我之命使之順我帝位之事言欲讓位
與之也四岳對帝曰我等四岳皆不有用命之德若使順行帝
事即辱於帝位言已不堪也帝又言曰汝當明白舉其明德之
人於僻隱鄙
之處何必在位之臣乃舉之也於是朝廷衆臣
乃與帝之明人曰有無妻之鰥夫在下民之内其名曰虞舜言
側
之處有此賢人帝曰然我亦聞之其德行如何四岳又對
帝曰其人愚瞽之子其父頑母嚚其弟字象性又傲慢家有三
惡其人能諧和以至孝之行使此頑嚚傲慢者皆進進於善以
自治不至於姦惡言能調和惡人是爲賢也帝曰其行如此當
可任用我其召而試之哉欲配女與試之也即以女妻舜於是
欲觀其居家治否也舜能以義理下二女之心於嬀水之汭使
行婦道於虞氏帝歎曰此舜能敬其事哉歎其善治家知其可
以治國故下篇言其授以官位而歷試諸難
[002-28b]
正義曰徧撿今之書傳無堯即位之年孔氏博考羣書作爲此
傳言堯年十六以唐侯升爲天子必當有所案據未知出何書
計十六爲天子其歳稱元年在位七十載應年八十五孔云八
十六者史記諸書皆言堯帝嚳之子帝摯之弟嚳崩摯立摯崩
乃傳位於堯然則堯以弟代兄蓋踰年改元據其改元年則七
十載數其立年故八十六下句求人巽位是老將求代也此經
文承績用不成之下計治水之事於時最急不求治水之人而
先求代已者堯以身旣年老臣無可任治水之事非已所能故
求人代已令代者自治是虞史盛美舜功言堯不能治水以大
事付舜美舜能消大災成堯美也
傳巽順至之事
正義曰巽順易説卦文帝呼四岳言汝能庸命四岳自謙言巳
否德故知汝四岳言四岳能用帝命故帝欲使之順行帝位之
事將使攝也在位之臣四岳爲長故讓位於四岳也
[002-29a]
傳否不至不堪
正義曰否古今不字忝辱釋言文已身不德恐辱帝位自辭不
堪岳爲羣臣之首自度旣不堪意以爲在位之臣皆亦不堪由
是自辭而巳不薦餘人故帝使之明舉側
之處
傳堯知至求賢
正義曰此經曰上無帝以可知而省文也傳解四岳旣辭而復
言此者堯知子不肖不堪為主有禪位與人之志故令四岳明
舉明人今其在側
者欲使廣求賢也鄭注雜記云肖似也言
不如人也史記五帝本紀云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
於是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
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
天下是堯知子不肖而禪舜之意也文王丗子論舉賢之法云
或以事舉或以言揚揚亦舉也故以舉解揚經之揚字在於二
明之下傳進舉字於兩明之中經於明中冝有揚字言明舉明
人於側
之處明下有揚故上闕揚文傳進舉於明上互文以
[002-29b]
足之也側
者僻側淺陋之處意言不問貴賤有人則舉是令
朝臣廣求賢人也堯知有舜而朝臣不舉故令廣求賢以啓之
臣亦以堯知側陋有人故不得不舉舜耳此言堯知子不肖有
志禪位然則自有賢子必不禪人授賢爰自上代堯舜而巳非
堯舜獨可彼皆不然將以子不肖時無聖者乃運值汚隆非聖
有優劣而緯候之書附㑹其事乃云河洛之符名字之錄何其
妄且俗也
傳師衆至言之
正義曰師衆錫與釋詁文無妻曰鰥釋名云愁悒不寐目恒鰥
鰥然故鰥字從魚魚目恒不閉王制云老而無妻曰鰥舜於時
年未三十而謂之鰥者書傳稱孔子對子張曰舜父頑母嚚無
室家之端故謂之鰥鰥者無妻之名不拘老少少者無妻可以
更娶老者即不復更娶謂之天民之窮故禮舉老者耳詩云何
草不𤣥何人不鰥暫離室家尚謂之鰥不獨老而無妻始稱鰥
矣書傳以舜年尚少爲之
耳虞氏舜名者舜之爲虞猶禹之
[002-30a]
爲夏外傳稱禹氏曰有夏則此舜氏曰有虞顓頊巳來地爲國
號而舜有天下號曰有虞氏是地名也王肅云虞地名也皇甫
謐云堯以二女妻舜封之於虞今河東太陽山西虞地是也然
則舜居虞地以虞爲氏堯封之虞爲諸侯及王天下遂爲天子
之號故從微至著常稱虞氏舜爲生號之名前已具釋傳又解
衆人以舜與帝則衆人盡知有舜但舜在下人之中未有官位
衆臣德不及之而位居其上雖知舜實聖賢而恥已不若故不
舉之以帝今舉及側
意謂帝知有舜乃不獲巳而言之耳知
然者正以初不薦舉至此始言明是恥己不
故不早舉舜實
聖人而連言賢者對則事有優劣散即語亦相通舜謂禹曰惟
汝賢是言聖德稱賢也傳以師爲衆臣爲朝臣之衆或亦通及
吏人王肅云古者將舉大事訊羣吏訊萬人堯將讓位咨四岳
使問羣臣衆舉側陋衆皆願與舜堯計事之大者莫過禪讓必
應博詢吏人非獨在位王氏之言得其實矣鄭以師爲諸侯之
師帝咨四岳徧訪羣臣安得諸侯之師獨對帝也
[002-30b]
傳俞然至如何
正義曰俞然釋言文然其所舉言我亦聞也其德行如何恐所
聞不審故詳問之堯知有舜不召取禪之而訪四岳令衆舉薦
者以舜在卑賤未有名聞率暴禪之則下人不服故鄭𤣥六藝
論云若堯知命在舜舜知命在禹猶求於羣臣舉於側
上下
交讓務在服人孔子曰人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之謂也是
解堯使人舉舜之意也
傳無目至並惡
正義曰周禮樂官有瞽矇之職以其無目使眡瞭相之是無目
曰瞽又解稱瞽之意舜父有目但不能識別好惡與無目者同
故時人謂之瞽配字曰瞍瞍亦無目之稱故或謂之爲瞽瞍詩
云矇瞍奏公是瞍爲瞽𩔖大禹謨云祗載見瞽瞍是相配之文
史記云舜父瞽瞍盲以爲瞽瞍是名身實無目也孔不然者以
經
舜德行美其能養惡人父自名瞍何須言之若實無目即
是身有固疾非善惡之事輙言舜是盲人之子意欲何所見乎
[002-31a]
論語云未見顔色而言謂之瞽則言瞽者非謂無目史記又
瞽瞍使舜上廩從下縱火焚廩使舜穿井下土實井若其身自
能然不得謂之無目明以不識善惡故稱瞽耳心不則德義之
經爲頑僖二十四年左傳文象舜弟之字以字表象是人之名
號其爲名字未可詳也釋訓云善兄弟爲友孟子
象與父母
共謀殺舜是傲慢不友言舜父母與弟並皆惡也此經先指舜
身因言瞽子又稱父頑者欲極其惡故文重也
傳諧和至姦惡
正義曰諧和烝進釋詁文上歷言三惡此美舜能養之言舜能
和之以至孝之行和頑嚚昬傲使皆進進於善道以善自治不
至于姦惡以下愚難變化令慕善是舜之美行故以此對堯案
孟子及史記稱瞽瞍縱火焚廩舜以兩笠自扞而下以土實井
舜從旁空井出象與父母共分財物舜之大孝升聞天朝堯妾
之二女三惡尚謀殺舜爲姦之大莫甚於此而言不至姦者此
三人性實下愚動挂刑網非舜養之久被刑戮猶尚有心殺舜
[002-31b]
餘事何所不爲舜以權謀自免厄難使
無殺子之愆象無害
兄之罪不至於姦惡於此益驗終令瞽亦允
象封有鼻是不
至於姦惡也
傳言欲至行迹
正義曰下言妻舜以女觀其治家是試舜觀其行迹也馬鄭王
夲
此經皆無帝曰當時庸生之徒漏也鄭𤣥云試以爲臣之
事王肅云試之以官鄭王皆以舜典合於此篇故指歷試之事
充此試哉之言孔據古今別卷此言試哉正謂以女試之旣善
於治家别更試以難事與此異也
傳女妻至治國
正義曰左傳稱宋雍氏女於鄭莊公晉伐驪戎驪戎男女以驪
以女妻人謂之女故云女妻也刑法釋詁文此巳下皆史述
堯事非復堯語言女于時謂妻舜於是故傳倒文以曉人堯於
是以二女妻舜必妻之者舜家有三惡身爲匹夫忽納帝女難
以和協觀其施法度於二女以法治家觀治國將使治國故先
[002-32a]
使治家敵夫曰妻不得有二女言女十時者揔言之耳二女之
中當有貴賤長幼劉向列女傳云二女長曰娥皇次曰女英舜
旣
爲天子娥皇爲后女英爲妃然則初適舜時即娥皇爲妻
鄭不言妻者不告其父不序其正又注禮記云舜不告而娶不
立正妃此則鄭自所
未有書傳云然案丗本堯是黄帝𤣥孫
舜是黄帝八代之孫計堯女於舜之曽祖爲四從姊妹以之爲
妻於義不可丗本之言未可據信或者古道質故也
傳降下至虞氏
正義曰降下釋詁文周禮九嬪之職掌婦學之法嬪是婦之別
名故以嬪爲婦釐降謂能以義理下之則女意初時不下故傳
解之言舜爲匹夫帝女下嫁以貴適賤必自驕矜故美舜能以
義理下帝女尊亢之心於所居嬀水之汭使之服行婦道於虞
氏虞與嬀汭爲一地見其心下乃行婦道故分爲二文言匹夫
者士大夫巳上則有妾媵庶人無妾媵惟夫妻相匹其名旣定
雖單亦通謂之匹夫匹婦嬀水在河東虞郷縣歷山西西流至
[002-32b]
蒲坂縣南入於河舜居其旁周武王賜陳胡公之姓爲嬀爲舜
居嬀水故也舜仕堯朝不家在於京師而令二女歸虞者蓋舜
以大孝示法使妻歸事於其親以帝之賢女事頑嚚舅姑美其
能行婦道故云嬪於虞
傳歎舜至大矣
正義曰二女行婦道乃由舜之敬故帝言欽哉歎能脩已行敬
以安民也能
已及安人則是所能者大故歎之論語云
已
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傳意出於彼也
尚書正義卷第二
計二萬一千九十三字
[002-3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