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鮚埼亭集 > 鮚埼亭集 25
[025-1a]
鮚埼亭集卷第二十五
  鄞 全祖望紹衣譔 餘姚史夢蛟竹房校
 狀畧
  工科給事中前翰林院編修濟寰曹公行狀
   曾祖六龍諸生
皇贈浙江遂安縣知縣
   祖垂雲諸生
皇贈山東道監察御史
   父泰曾康熙戊午舉人福建莆田縣知縣
皇贈工科給事中
[025-1b]
   本貫松江府上海縣人靑浦縣籍年五十九
公姓曹氏諱一士字諤廷濟寰其別字也系本宋樞相
武惠王後以明成化間始遷上海五世祖誠有隱德名
在明史孝義傳公年十五補諸生少畱心於十四經廿
一史連絲貫丳不徒以章句也尤潛玩洛閩諸書旁搜
曲證以求會通毎作詩古文詞溫潤雅潔見者無不心
折間以其暇選坊社經藝亦復風行天下葢公之湛深經
術綜覈儒先其於制舉業𦕈然餘技耳而海內窮鄕下
園學究正以是靡不知有曹先生者然而數奇不
偶拓落於諸生者幾四十年三年大比持節至江左主
[025-2a]
試者莫不欲得公以爲重庚子今禮部尚書景州魏公
主江南試榜後於鹿鳴宴中三歎以不得公爲歉河道
總督湘潭陳恪勤公謂天門唐南軒曰曹君連蹇甚矣
將資送之入太學公以太宜人老不欲行會左副都御
史侯官鄭公以督學至用拔萃貢明經丙午始舉順天
秋試明年春試不第新例取貢士選其尢者授敎職而
公得江南隸通州如臯縣學敎諭抵任修明蘇湖故
事講求經術治道作爲詩文以旌節孝未朞年而上計
遂成進士大學士海寧陳文簡公禮部侍郞華亭王公
交薦於 朝改翰林院庶吉士公以文章掉鞅宇内巳
[025-2b]
久垂老釋褐主試諸公皆自以爲龍湖之得震川尋充
順天壬子鄕試同考官得士二十餘人今禮部尚書溧
陽任公爲主司賞爲得人第一癸丑散館授編修
世宗召見問公年奏事畢
上諭稱明白者再時大學士桐城張公宣
上意以山西太原府知府需人將於翰林中補用而公
固辭願畱館閣刑部侍郞奉天王公薦充一統志館纂
修官分撰廣東一省幷湖南諸府州發摘舊志之譌極
多甲寅管內繙書房事乙卯充文穎館纂修官五月改
山東道監察御史八月
[025-3a]
今上嗣位浹月之間純王善政不可指屈公旣感
世宗知遇又值
重華繼照之時益思奮勵以報而有
詔羣臣輪班奏對中外訢訢共望讜論公首言督撫者守
令之倡顧其中皆有賢者有能者賢能兼者上也賢而
不足於能者次之能有餘而賢不足者又其次也督撫
之爲賢爲能視其所舉而瞭如今督撫之保題守令約
有數端曰年力富疆也辦事勤愼也不避嫌怨也其實
迹則大略曰錢糧無欠也開墾多方也善捕盜賊也果
如其言洵所謂能吏也乃未幾而或以贓汙著或以殘
[025-3b]
刻聞舉所謂貪吏酷吏者無一不岀於能吏之中彼夫
吏之賢者悃愊無華而已惻怛愛人而已事上不爲詭
隨而巳吏民同聲謂之不煩而巳度今世亦不少其人
而督撫薦剡曾未及此得毋反視賢吏爲無能耶抑亦
以能吏卽賢吏耶臣恐所謂能者非眞能也以趨走便
利而謂之能則老成者爲遲鈍矣以應對捷給而謂之
能則木訥者爲迂疎矣以逞材喜事而謂之能則鎭靜
者爲怠緩矣以武健嚴酷不恤人言而謂之能則勞於
撫字拙於鍛鍊者謂之沽名釣譽才力不及而摭拾細
故以罷黜之矣至于所取者潰敗決裂則曰臣不合誤
[025-4a]
舉於前統聽部議而巳夫有誤舉必有誤劾誤舉如此
則誤劾者何如誤舉者猶可議其罪誤劾者將何從問
乎臣以爲今之督撫明作有功之意多而惇大成裕之
道少損下益上之事多而損上益下之義少此治體所
關也
皇上於凡丈量開墾割裂州縣改調牧令一切紛更煩
擾之舉皆行罷革爲督撫者度無不承流而宣化矣所
慮者彼或執其成心則且飾非以自護或意爲迎合復
將姑息以偷安臣敢請
皇上特頒諭旨剖析開導俾於精明嚴肅之中布優游
[025-4b]
寛大之政使能者務勉於賢而賢者益勵於能如或
諭之而不悟卽賜
乾斷以罷斥之將督撫無不洗心滌慮而守令亦無壅
於上聞之患是知人之哲卽安民之惠也疏入
上卽播告省又請寛比附妖言之獄兼挾仇誣告詩
文以息惡習謂古者太史采詩以觀民風藉以知列邦
政治之得失俗尚之美惡卽虞書在治忽以岀納五言
之意使下情之上達也降及周季子產猶不禁鄉校之
議惟是行僻而堅言僞而辨雖屬聞人聖人亦必有兩
觀之誅誠惡其惑衆也往者造作語言顯有背逆之迹
[025-5a]
如罪人戴名世汪景祺等
聖祖
世宗因其自蹈大逆而誅之非得已也若夫賦詩作文
語渉疑似如陳鵬年任蘇州府知府遊虎邱作詩有密
奏其大逆不道者
聖祖明示九以爲古來誣陷善類大率如此如神之
哲洞察隱微可爲萬世法則比年以來小人不識
兩朝所以誅殛大憝之故往往挾睚眦之怨借影響之
詞攻訐詩書指摘字句有司見事風生多方窮鞫或致
波累師生株連親故破家亡命甚可憫也臣愚以井田
[025-5b]
封建不過迂儒之常談不可以爲生今反古述懐咏史
不過詞人之習態不可以爲援古刺今卽有序跋偶遺
紀年亦或草茅一時失檢非必果懷悖逆敢於明布篇
章使以此類悉皆比附妖言罪當不赦將使天下告訐
不休士子以文爲戒殊非 國家義以正法仁以包蒙
之意伏讀
皇上諭旨凡奏疏中從前避忌之事一㮣掃除仰見
聖明廓然大度卽古敷奏采風之盛臣竊謂 大廷之
章奏尚捐忌諱則在野之筆札焉用吹求請
勅下省大吏查從前有無此等獄案現在不準援赦
[025-6a]
者條例上請以俟
明旨欽定嗣後凡有舉首文字者苟無的確踪跡以所
吿本人之罪依律反坐以爲挾仇誣告者戒庶文字之
累可蠲吿訐之風可息矣
上亦如公所請自公對班所上五摺多見采錄舊例十
三道御史以次轉六科給事較資俸深淺公入臺㢙六

特轉工科給事中公之陳封事雖故交門舊莫得而探
其緒故其所言非經
皇上發總理諸臣共閱及部議者皆弗知也及劾奏原
[025-6b]
任河東督臣王士俊旣上而外人有竊聞之者莫測所
自來
上聞不懌以爲公自之因
勅部議處部議左遷
上終眷公從寛畱任公未嘗以此稍挫其敢言之氣侃
侃如初㝷又陳工料之價値有定官吏之尅減無常查
雍正十年刋有 內廷現行則例及物料價値一書巨
細畢載成法井然惟是各省興作或隨地度材或因時
庀役當俟各督撫題達到日核議請
旨期於價平貨善廩稱工良
[025-7a]
聖朝寓明作於考工小民卽子來以食力也乃其後有
以浮冒劾參者有竝無工料數目籠統開載致干部駁
者有駁詰之後始行冊報仍與部例不符勒令追賠者
有隨參侵冒隨罸重修者有勢難重修姑仍其舊稍爲
彌縫賠補者凡此皆冒帑誤工累民病役之大略也夫
事後之糾參不少則事前之防範宜周臣竊慮不符部
例而冒銷者易知名符部例而冒銷者難測也各省於
未興工前確估報部巳竣工後委員勘實此常例也然
九卿所定之例各工所估之數省之官吏皆得與知
之而列肆之商賈力作之匠徒則不知也夫旣不知工
[025-7b]
料應得之數則物值之高者貶之就下工賈之多者抑
之就寡曰 國家之定例如是而節省之名歸於公侵
漁之利入於私矣至如州縣偶有濬築必按圖甲起夫
票促籖拘始行就役使其果符部例窮民儘堪糊口何
不踴躍赴工致煩迫促則皆官吏隱祕成數以逞其伸
縮出沒之奸所致也臣以爲物當其值役償其勞 國
家率作省成之事功豈可爲臣下出少入多之囊槖工
程先經核減成數復不全給若無扣尅何處冒銷未可
徒以事後一參姑塞其責也伏乞
勅下省督撫凡一切營造開濬所須物料工匠遵照
[025-8a]
部例估有成數一面題達一面卽飭該府州縣刋刻榜
文懸示工作地方俾公平正大之價衆目共睹衆耳共
聞少有伸縮岀沒人人得以指證雖有不肖官吏包攬
匠頭驅之明目張膽之徙各懹口衆我寡之愳安有籠
統開報于事前侵冒追賠於事後之患哉又陳各州縣
官讞獄胥吏上下其手改竄獄詞之弊皆得
旨交部葢公當言官不過一期而所建白皆有益于世
道民生朝野傳誦想望風采以爲行將大用乃忽於七
月中得哽噎症自八月至十月時發時愈又踰月而篤
遂以二十一日卒距生康𤋮戊午十月十六日得年五
[025-8b]
十九歲初娶宜人張氏泰安州知州錫懌孫女繼娶陸
氏廣東潮惠道振芬孫女俱無子繼娶劉氏生子錫端
爲伯兄後副室朱氏生子錫圖女三長適葉承雍正丁
未進士池州府貴池縣敎諭次適陸秉笏諸生其一尚
幼公於同輩中爲晚達顧其立朝大節烺烺可按雖不
竟其施以沒而其所樹立巳不愧於古人仲兄老而得
舉干鄕公計其來親至蘆溝橋迎之夜宿坊舍閒同衾
語昕夕時其飮食而親奉之其歸也涕泗而別踰年仲
兄卒縞素茹蔬者浹月生平聞人之善不啻口出尢愛
引士類嘘咈無所不至其所成就極多然不肎苟徇
[025-9a]
人之求壬子闈中累爲同考諸君言大江南北篤志窮
經之士若而人洽聞之士若而人雄文之士若而人幸
各畱意聞者擬爲通榜之習氣也乃有同里姚生者少
出門下公所飮食敎誨以底於成者也曁榜發姚不豫
人以是服公之無私毎語及國事尢惓惓不能自巳吏
部侍郞鄞江邵公出撫江蘇公巳病尚手草數十紙皆
地方利害之大者在牀蓐間強起書之以貽焉公雖官
於京七年而負郭之田猶止微時故業家屬在南將遣
人往迎未及而病作無一語及家事藐孤軟弱甫逮十
齡奔赴爲難摒擋殘篋僅得圖書數梱廪俸之餘未足
[025-9b]
具喪事生平述作多未成編于散稿中一一收拾將與
門下同歲諸生徐爲纂輯以行世而先撮其生平言行
大略述之以爲異日國史家乗底本焉謹狀
[025-10a]
  通判知山東堂邑縣事張府君行狀
   曾大父大治諸生
皇貤贈文林郞
   大父萬機國子生
皇贈文林郞
   父之紀河南孟縣知縣
   本貫浙江寧波府鄞縣張華山人享年七十有
   二
君諱興宗字肎堂先世出自宋景炎太傅越公世傑之
後越公自臨安抗議背城一戰不得以所部東渡駐慶
[025-10b]
元定海之巾子山爲觀察計元使降將卞彪說之越公
執而磔之山下會陳丞相等起奉端宗越公遂航海赴
之展轉閩粤竟殉崖門而慶元遺民爲公立祠巾子山
上公長子岀百死亡命以慶元遺民多念公者遂來隱
居鄞之張華山聚族四百年潛德不曜自君之大父以
才諝遨遊湖海 國初勲鎭大臣多延之幕府葢嘗僑
居山東曁松江者久之而歸寧至孟縣君始通籍以循
吏稱君爲孟縣長子以高才列國冑當是時張氏家門正
盛甲第田園殷然而孟縣醇心篤行貴不驕富不侈力
敦孝友勤施族黨遠追古人義田之風設爲家塾以課
[025-11a]
族中子弟諸一切事宜皆以君督之君能仰體厥考心
以先諸弟滌除世俗膏粱裘馬之習吾鄕士論翕然以
爲漢萬石君不言而躬行則孟縣似之而克肖其家風則
君殆郞中令之流也君旣身綜家政無毫髪私於巳諸
弟亦化其誠推梨讓雍雍怡怡顧君坦懷待人不逆
不億遂以是爲人所負來連往蹇驟耗失至三千金而
門戸益大洊遭死喪支吾益困以是家漸落計君資格
亦應蚤得官而中遭沈滯又罹太君之變至雍正己酉
始得入都就選人籍則君巳蕭然成窶人矣次年
天子召見殿中以爲能遂發東省試用今都御史唐君
[025-11b]
峩村時方任東臬一見識之命以查賑而同賑諸君大
率欲節省賑穀者多體䘏饑民者少東臬親出驗視又
爲求賑饑民所聒擾頗激怒君宛轉調停核其果有浮
冒者汰之餘皆疏通其戸口而増給之東臬大喜以爲
能善會其意且補其過也役竟言之署撫王劉二侍郞
試知堂邑君之莅事也首入獄見其中別有屋數間詢
曰是何人所居吏曰前令沈君去官監追累所建也
君瞿然曰戒之哉乃君之作令則實有過人者其初受
任也見所徵錢糧皆憑戸房吏所造赤厯流水簿而幕
友不過核其大㮣苟求無錯而巳未嘗一一查對也凡
[025-12a]
一切摘拏大戸勾消流水皆出吏手因得以舞弊絲毫
稍増而爲釐釐稍増而爲分漸積而多吏因得將巳戸
漏輸或私收大戸所納肥巳而以民間之羡抵之若大
有餘則不肖之官不肖之幕友分㗖之是固天下之通
弊也君別令幕友之精於會計者將赤厯逐戸查對核
實勾消摘拏皆自內出而所司之吏不得豫吏稍稍愳
然歳終猶餘二百七十餘金吏亦故欲以試君也君念
所餘無從給還仍將所拘之逃戶與有糧無地之賠戸
得其最甚者免徵二百七十餘金貧民受恩不知所自
而所司之吏亦內媿不敢有怨次年乃令赤厯以毫爲
[025-12b]
止差累無得増一毫者然歲終猶餘百五十餘金吏以
舊年之均抵及貧民也故令其所親或延挨不完以圖
被澤君必欲絕之乃於次年赤厯以忽爲止吏稍稍窮
歲終不過十餘金君令存之庫以備公用而嗣後浮徵
漸絕君因歎司牧徵輸之難不肖者與吏共爲奸不習
爲吏者聽其出納使大吏於毎州縣提取赤厯稽之人
人皆可誅也君因念前此查賑之役皆由保甲之法未
善若保甲果精豈有貪狡混列老弱漏遺之患乃實心
行之周詳審悉別見君所著淸釐堂邑戸口記其法最
備可舉而行之天下而其後疊有水旱被賑惟堂邑最
[025-13a]
易理盜賊亦爲衰止則明效之著者也竟內自正供外
尚有餘稅其上之布政者十三而司牧多自潤焉君隨
所得繳之罔賸遺者初君里居嘗歎近來司牧聽訟之
失不論大小事宜動經數月甚至沈閣數年不結鈔詞
有費岀票有費拘犯有費挂牌聽質有費聽質上堂又
有費葢自六房兩班差役以曁行杖之徒無不有費而
尢可訝者有所謂賞紙之例一票岀則差役爭營求得
之夫以賞差爲名是導之需索也尚有人心者乎所以
一訟結能蕩中人之產及君之任其準理呈詞定在三
日內岀票而鈔詞出票拘犯之費免簽牌時量其路之
[025-13b]
遠近親筆限某日帶訊違者責而挂牌之費免届期不
論早晚卽爲訊問消案或有須覆訊者多卽在次日或
甚穴則面諭以日期而遣之而遷延守候偵探指撞之
費免差役畏君之嚴營求屏絕需索亦衰止然君則曰
此輩如鬼如蜮謂竟能使之一切風淸吾未敢信其然
也盡吾之心行吾之法庶幾不至決波倒瀾乎聞者以
爲至言堂邑人命之獄頗多君于相驗尤謹所全活申
雪甚多事繁不能悉記乾隆二年東州復歉于收大府
授以工代賑之例題開武城臨淸夏津一帶運河君方
署臨淸牧所轄役夫二千三百餘人共計估土方三萬
[025-14a]
三千七百有奇日則步行河干刻無停晷夜則握算計
工乃所發帑銀在君竟內㢙得二千七百兩不足以給
民之食而督促甚急君大憂之歎曰以工代賑周官之
美政也而行之今日大有累民之處無由上達大工旣
興人衆米賈益昂老幼之不能赴工者先受其累將謂
壯者之赴工可以養及其家乎則工值幾何且如築城築
隄可但以土方計工今開河必兼水工如此次河身需
開二丈四尺初開在平地一人一日可得土一方受值
裕如及至七尺有餘高下懸絕二人竟日僅得土一方
則所受之值不敷至一丈五尺以上三人竟日僅得土
[025-14b]
一方而水巳横溢四岀又別需人運水其運須樁須壩
須水車然後得運土而運土者往返八十餘步人益勞旣
深二丈則三人竟日尚不得土一方而所受之值不増
何以救飢遂日夕逃亡勢莫能禁大吏始事所計但及
土方之工旣束於成數欲稍爲變通則土未及半帑銀
已竭必至誤工司牧者之資力又甚無幾卽捐以急公
終不足雖以身殉之亦又何益不得巳自身先捐資以
及富民之稍有餘粟者苦口曲意令之助工給食㢙而
克集向使初估之時豫分計水工土工人工則官民不
累而工易成而又需別謀所以賑其老幼之法則事無
[025-15a]
阻然大吏必不肎委曲及此以滋重費故爲民者往往
反以累民此惟君身厯而知之而予備詳之而不厭者
以爲足令天下後世之臨事者鑒于此而動其心也然
是役竟而君遂以是積勞成疾右足爲汙渫所傷屈申
不得自如初君之試事期年而眞授旣考以最制府平
越王侍郞將薦之會去任不果北平黄藩司又欲薦之
不果乃厯攝臨清高唐館陶皆有聲其在館陶東臬白
映棠方以武酷臨下有屬吏曲意承之卒遭謾罵勒令
去官者一日以事屬君於曲大鑿枘君獨抗之怒甚
然卒以君理不能有加富人以八百金爲莫夜壽拒
[025-15b]
之未嘗以告人也而富人以語其所親於是始盛傳之
其餘善政之及民者不能條舉而件繋然觀於其大者
亦可以見君十有二年居官之略矣君旣以足疾欲乞
休而同城寮屬有惡其持正者請託多所不遂乃搆之
大吏遂以去官堂邑之民譁然攀轅塞路不可遏抑
天子亦念君勞再召見謂尚可用將令之隸而君奏
對畢疾動蒲伏不能起乃 賜歸其命也夫然君自少
年承先人之餘履豐席厚中年喪其資斧殆盡老得一
官堅持古人之節釡魚甑塵解組南下家無長物僵臥
一室有爲寒素之士所不堪者雖枯菀之遇亦關於命
[025-16a]
而君之不媿於古者正在是矣君生平無事不歸於忠
厚前堂邑令朱君卒於官所欠官帑二千金君爲委曲
設法抵之僅及千金太守以屬君然更無可謀乃以其
養廉償之又以二百金贐其眷屬而歸里中管生子然
一身爲之納簉今遂有後生平所遇非意之事橫逆旁
午毎委曲謝之尢惓惓欲廓大先人之義田而不克晩
年困甚然猶時時不能忘情其操履醇篤從無大過間
有一二薄物細故自以爲未當者垂老猶向子弟言以
爲悔欲使子弟戒之葢亦近於慈湖內訟之學者與君
生於康熙己未三月二日卒於乾隆庚午正月五日身
[025-16b]
後幾無以爲殮娶胡氏杭州府臨安縣訓導德裕女再
娶陳氏大理寺少紫芝女三娶項氏戊子舉人垍女
四娶邱氏諸生正恂女男子五長嗣鏡國子生先卒次
嗣鐸國子生次嗣錫嗣銓女子四孫男三孫女四諸子
將以卒哭後合葬君於先孺人之兆而乞予爲之狀予
自庚戌與君解后京邸其後音問雖不甚接而從東方
士大夫聞君政聲甚善嘗致書欲捐君淸俸以修太傅
越公巾子山之祠君復書甚喜願乞稍待其力而竟弗
能副也及其歸君巳足疾杜門予亦終歲奔走不得時
見然能知君居家居官之心迹足以有所暴白於世而
[025-17a]
惜其命之困卒無有能援而振之者以至於阨窮齎志
而殁而猶欲以文字之力稍爲君申沈屈於身後者莫
予若也是爲狀
鮚埼亭集卷第二十五終
[025-17b]
[025-17b]


[025-1a]
鮚埼亭集外編卷二十五
           鄞 全祖望 紹衣
 序
  錢忠介公全集序
太保錢忠介公遺文舊分三集其正氣堂集則乙酉六
月以前之作也越中集則倡義以後畫江一年中作也
南征集則乘桴以後三年中作也正氣堂集嘗刻詩百
十首而未就越中集嘗刻奏疏數十首而未就南征集
則閟本也戊子以後公仲弟退山侍御藏之展轉柳車
複壁之閒未幾季弟推官航海取正本以行僅存副本
[025-1b]
推官死而正本失侍御奔走衣食喪失者多所餘止二
十卷侍御合之爲一集以付其子濬恭屬以謹收笥篋
卽至親密友不可出示故世莫得而見也而予家自先
贈公崎嶇桑海所摭拾同事諸公文字其中頗有忠介
之作予年來搜討故國遺音亦閒或得所未有於是濬
恭捧其先集來與予互相讐校增補予驚喜不勝不知
何以得此於濬恭也顧以爲卷帙不如仍前分集之善
按年徵事惟分集易於有攷非敢妄改侍御定本乃依
忠介之舊耳於是編次正氣堂集爲八卷越中集爲二
卷南征集爲十卷附以碑記傳記及葬錄共四卷通爲
[025-2a]
二十四卷以歸濬恭嗚呼文丞相指南集杜諸編後世
奉爲德祐以後三朝史料陸丞相海上日錄君子惜其
不傳忠介之集文陸之遺音也正氣堂集在未經倡義
之先然讀丁孟榮傳則知公之蒿目於諸將也讀詩注
所載福藩被禍宰執委諸氣數之說則知公之切齒於
諸相也讀與堵牧游高𤣥若書則知公之嘆息於諸牧
守令長也至蘇松之民焚從逆諸家當事治之而公尙
以爲當少原其心則公平日之所素定者何如歟而丙
戌以後之作無論矣自明之季吾郷號稱節義之區其
可指而數者四十餘人而惟忠介曁蒼水二家之集得
[025-2b]
傳其餘如睂仙彤菴躋仲篤菴長升嘿農幼安諸公葢
四十餘人中之表表者或不過斷𥳑殘編或幷隻字不
可得則是二家之集不亦與球璧同其矜貴也歟退之
詆張許兩家子弟庸下不能表章先世名德今濬恭行
年七十舌耕代食而凛然時以流於張許子弟爲憂蠅
頭小字表章先世之遺文而名德所著因遺文而益爛
使退之見之亦當爲之欣然更於三集之首弁以年譜
使釐然有攷焉
  張尚書集序
尚書詩古文詞皆自丁亥以後才筆橫溢藻采繽紛大
[025-3a]
略出華亭一派明人自公安竟陵狎主齊盟王李之壇
幾於阨塞華亭陳公人中出而振之顧其於王李之緒
言稍參以神韻葢以王李失之廓落也人中爲節推於
浙東行其敎尚書之薪傳出於此及在海上徐都御史
闇公故與人中同主社事而尚書壬午齊年也是以尙
書之詩古文詞無不與之合雖然尚書之集日星河嶽
所鍾三百年元氣所萃也而予以藝苑之巵言屑屑攷
其源流之自陋矣嗚呼古來亡國之大夫其音必淒楚
鬱結以肖其身之所渉歴葢亦不自知其所以然者也
獨尚書之著述噌吰博大含鐘應呂儼然承平廟堂巨
[025-3b]
手一洗亡國之音故闇公之序欲以尚書所作而卜崦
嵫之可返此其故良有不可解者豈天地閒偉人固不
容以常例論耶當是時以蠣灘鼇背爲金湯以鮫人蜑
戸爲丁口風帆浪楫窮餓零丁而司隷威儀一綫未絕
遺臣故吏相與唱和於其閒其遇雖窮其氣自壯斯其
所以爲時地之所不能囿耶嗚呼尚書之集翁洲鷺門
之史事所徵也吾聞尚書旣被執籍其居無所有但得
箋函二大簏皆中原薦紳所與往來送入帥府薦紳輩
懼遣說客請帥焚之帥府亦恐搖人心如其請投之一
炬火旣息有二殘冊耿耿不可𤑔左右異而視之則尚
[025-4a]
書之集也說客因竊置懷而出遂盛傳於人閒嗚呼尚
書之身可死集不可泯殺其身者梁父亢父所以成一
代之純忠存其集者祝融吳回所以呵護十九年之心
氣夫孰非天之所爲哉乃爲詮次審定其奏疏書檄諸
種曰冰槎集其古今體詩曰奇零草曰采薇吟其已亥
紀事曰北征錄共十二卷附以郷薦經義一卷予又爲
作詩話二卷年譜一卷以詳其集中贈答之人與其事

  周先生囊雲集序
囊雲先生逃禪而不肯上堂嗣法高公檗菴所以序之
[025-4b]
巳極詳矣當時如林閣學增志方閣學以智熊給事開
元皆逃禪之最有盛名者然不能不爲君子所譏囊雲
夐乎上矣然吾讀其集則佛語何其多也曰此特其悲
憤之放言耳夫屈子之爲文也其言至於杳冥荒誕而
不可詰先生之佛語亦猶是也若其志吳太常墓則足
以見其忠孝淵源終身自謂負師者正其不肯負國者
也志邵尚書墓筆廩然其答王觀察書尢世人所傳
誦其小者如不爲高祖東蕃府君乞入鄕校文字亦足
以矯末俗予嘗見鄭所南謬餘集其中多佛語幾與先
生同要之皆非釋門所得收拾先生詩亦自成一格舊
[025-5a]
所定卷次未當今其雕本巳焚於火予乃爲重定之文
二卷詩二卷而序之於其端
  觀日堂詩集序
春明先生觀日堂集六卷前太常林公序之董曉山先
生又序之巳足以盡先生之詩而先生之子經旦屬予
重爲論定嗚呼宋謝臯羽作獨行之士月表又選天地
閒集葢傳其人卽思傳其言也先生之人獨行表中人
也先生之詩天地閒集中詩也今世好古之人其於臯
羽一輩流連不置爲之攷索其生平搜尋其著作而如
先生者其遺行固不甚表章於世其遺文亦無過而問
[025-5b]
者可不爲之痛心歟華亭之二陸其才非流輩所幾赧
焉人洛至使人大呼其祖父之名以問之而不自媿不
知問者之深心也先生偕其兄力持苦節以不媿世臣
之後今讀其詩淚痕隱隱行墨閒是豈華亭之所可及
哉然而自先生喪失其家窶貧日甚經旦亦老病嘆諸
孫之不學故以遺集屬予望爲傳之其亦可謂不忘其
父者矣未知予文之力其能不負斯諾否也先生之與
予家交誼最篤先族祖葦翁嘗貸金於先生因請以百
尺西樓七閒歸之未及致而葦翁以國難死先生以其
同袍澤也以劵來歸葢其義襟若此乃予爲先生作阡
[025-6a]
表巳備書其大節顧於吾家之事闕焉因序先生之集
而見之
  董戸部擥蘭集題詞
董戸部官江東其不屈於悍帥南雷先生作志銘詳之
矣於其擥蘭集則略焉豈知戸部之大節讀其集尢令
人淚淫淫下也戸部少受業於漳海講學大滌山房中
其所著易學葢猶漳海之緒言也倪文正公見其文大
稱賞之七上公車不第會稽之棲令之司餉幾至殺身
國亡遯跡荒郊甬上遺民極盛詩文亦極盛顧或筆力
不足達其悲憤之意至於忼淋漓莫有過戸部者屈
[025-6b]
宋之騷陶公之詩方謝之遊記皆荒唐綿渺故謬其詞
未嘗敢頌言不諱也而戸部恣其胸中所欲言是在古
今亡國大夫文字中獨成一格不祗同時諸公所不逮
也戸部於是集晚年手書裝潢極精題之曰擥蘭帖未
嘗示人其孫胡駿藏之篋中而胡駿岀遊是集爲人攜
去予訪之未遇偶於陸丈書庫中得其藁本磨糊漫漶
亟喜而鈔之其五哀詩七哀詩舟山九歌六烈傳文筆
最壯餘亦皆哀輓之作爲多可當江東一小史也嗚呼
由丙戌迄甲辰戸部之偃息衡門者一十九年孰知其
昕夕悲慟如此者乎而戸部猶痛自刻責謂當時陳𤣥
[025-7a]
倩余武貞奮憤自溺何死不可共殉靦顏一誤謬於千
里中夜恥之抑何其報國之欿然常不足也王畱之輩
其亦可媿死也矣姚江邵給事之詹之仕江東也諸野
乘中無稱焉今讀戸部挽詩盛稱其建義之功借箸之
策錢塘旣破悲憤發疽而死哭之甚哀是又一異聞也
幷紀之以質越中之熟於舊事者
  馮侍郞遺書序
馮侍郞簟溪集巳不傳而其所爲蘭易二卷蘭史一卷
鞠小正一卷自課一卷眞至會約一卷先贈公書庫中
有之或曰侍郞中興十二論尚有存者而求之未得乃
[025-7b]
鈔得姚江黃氏所作墓志吾郷董戸部次公所作簟溪
始末皆幷入焉蘭易以十二辟卦爲經故附之以十二
月令而又有十二翼爲傳託言受之鹿亭田父其言蘭
草今生大江以南者皆非屈騷所樹所紉然如漢高奮
跡徒步系統三代天下所君則卽眞矣何僞之有必將
求所謂九畹十畝者而種之皆反古之僇民也其言之
憤而怪如此蘭史先之以九品之表有本紀有世家有
列傳有外紀有外傳以爲使非蘭而擬於蘭者隸於蘭
焉其言又與蘭易相反鞠小正託言陶公所著謂陶公
以秋九月爲正卽不奉宋正之微旨黃者魏統之色也
[025-8a]
晉所受代子滅則思母故宋運當用魏德勝之抑鞠之
爲言窮也華事至此而窮則其言更誕而無徵嗚呼屈
宋之悲鬱亦嘗荒唐其詞以自抒寫而侍郞之寄意則
幾入於無何有之鄕而出之亦巳過矣自課一卷國難
前所定讀書之程也眞至會約一卷則其諸父都御史
所爲而侍郞定其約者也附以上吳尙書箋則巳丑所
作也先贈公題其下曰此其晚年手定之藁及覆審別
本果稍異焉侍郞之被戮也黃氏墓志以爲別將王昇
來降請導軍以往侍郞以病不能行在灌頂山中昇竟
得之高氏雪交亭集亦同而云不久王昇亦伏誅獨董
[025-8b]
氏所記謂出於麾下陳甲旣降復歸侍郞推心不疑遂
爲內應被執於仗錫之三官寺予參攷舊聞則墓志是
也嗚呼以侍郞之梗命
聖朝不得不戮之以警多方而要之亦諒其心故降將
卒遭丁公之誅侍郞有知其亦可以暝目矣
  陸大行環堵集序
陸大行遺集散佚於兵火之餘者其嗣子攜入京未幾
亦卒族父友仲先生故大行外孫也時亦客京亟攜之
歸以與其孫又數十年而其家索予爲序向嘗聞之南
雷先生以爲先生葢陳同甫辛幼安之流其古文詞鵬
[025-9a]
騫海怒意之所極穿天心月脇而岀之苦其才多使天
假之年自見涯涘詩皆志意所寄𡡾勢佞生市交遊而
作聲色者未嘗以片語汙之及讀先生遺集雖奇零非
完本然想見其磊落英奇如遇之睂宇也先生嘗言明
季士習之壞以爲少讀書吳中朋友親䁥署其刺曰友
而止未幾而槪名以社猶無乖於麗澤也未幾而更益
以盟其後噉名者日多踵事者日出聞聲蠁皆以此
稱謂張大其聲氣其盟主幾若齊秦之欲自帝於東西
署置同事名曰首勛擯排異巳謂之屏放狂惑至此播
爲亂氣若瀾倒隄決莫之堙塞而登萊孔有德之難渠
[025-9b]
魁遂亦以此相招集流寇因而傚焉夫人必身無亂氣
而後可以理天下之亂故嘗馳書宣城沈睂生相期禁
絶而狂惑不可戸喻可嘆也嗚呼由先生之言推之葢
隱然比當時壇坫之徒於盗賊至以此動色相戒明季
士風可以想見而先生以布衣諸生竊竊然懷天下之
憂是豈徒抽靑儷白求之文字閒者歟先生之死也以
馮千戸之刺也當是時小朝廷如蝸戰武人大君莫可
嬰也故朱閣部且死於方國安之手顧尚書死於賀君
堯卽董戸部守諭亦幾死於王之仁以先生之芒角豈
得免乎吾又嘆有明之儒者大率迂濶而乏才使得如
[025-10a]
先生者早據時位而有爲未必無補於天下乃以三舍
齋長困於賢書垂老得售而滄海揚塵書生報國不能
以赤手搏虎狼身名與之俱斃豈不悲夫先生之文六
卷詩二卷予稍爲沙汰其應酬之作定爲文四卷而詩
無所刪焉先生嘗與先宗伯公子非堂先生讀書竹洲
其後訂爲婚姻而集之得存亦以吾家則序之者莫予
苦也
  朋鶴草堂集序
前大理寺左評事荔堂林公朋鶴草堂集共十二卷其
中霜懷吟八卷則詩也葵向篇四卷則文也評事生平
[025-10b]
著書於經學則有三易評林毛鄭會箋三易衍奧於史
學則有明史大事紀聞明臣傳疏甲申以後丹史而甬
東正氣錄葢與徐監紀霜臯高員外隱學共爲之今其
書多軼不可得矣朋鶴草堂集猶幸存僅失去文一卷
甬東正氣錄亦存僅失去所選王評事文一卷予乃論
定其詩精選得四百餘首文三十二首合爲六卷別求
得王評事文補入正氣錄而評事之集卽以編之正氣
錄之後葢評事固正氣錄中人也其著述亦正氣錄中
一種也吾鄕當改步之時足稱忠義之區其幸而不死
者皆不媿於古之逸民而風格最高者王太常水功與
[025-11a]
評事也予嘗作評事墓表巳述其大節玆者諦觀評事
之書重其介未嘗不歎其愚夫天旣厭明人力莫可如
何評事以朝不坐燕不與之身潔巳不出其亦足以報
國矣冠裳不改終身縞素其亦足以見先人矣而充其
意似乎必欲揮魯陽之戈返西崦之日如醉如夢以相
從於危機其所望於故家子弟必盡裹足不仕而後可
是不亦愚乎南湖九子之集皆逸民也其一晚年稍通
時貴之交評事與太常幾叱而絶之欲廢社其人謝過
乃止其一巳逝或以其遺行可疑評事太息以爲前此
弗之知特志之丹史中門人有官通參者正附要津評
[025-11b]
事不之禮焉及其以罪投繯其家諱之而評事筆之以
爲世戒自
新朝之薦紳其不爲評事所拒者祗陳編修怡庭一人
耳嗚呼其有不可及之愚也斯其所以有不可易之介
也評事當甲申以前受業於蕺山先生之門又從漳浦
先生游歸而與華王二公爲鶴山書院之講斯朋鶴所
由名也其可謂不媿師友者矣評事僅一孫今居天門
山中微甚
  雪交亭集序
前武部高公檗菴雪交亭集十二卷桑海閒著述也自
[025-12a]
甲申以後分年爲紀至於癸巳而止又有特紀附紀凡
忠臣義士烈婦皆有小傳幷錄其人詩文之有關大節
者而一時哀輓之作有關其人者亦預焉雪交亭者前
閣部張公鯢淵之寓亭在翁洲其左爲梅其右爲棃每
歲花開連枝接葉如雪閣部正命亭亦圯而浙東亡國
大夫睠念不置故姚江黃都御史棃洲以名其亭於姚
之黃竹浦武部以名其亭於鄞之萬竹嶼中武部生平
著述極多其詩古文詞爲肘柳集其三度獄中得琴法
於華公嘿農爲琴譜而所攷證鄕里故事爲敬止錄敬
止錄部帙尢巨今聞氏所作鄞志辨黃公林辨大禹廟
[025-12b]
皆本於武部顧藏於家無副本盡蝕於蠧琴譜亦不傳
獨肘柳集尚無恙而雪交亭集手藁在陸先生春明家
雖高氏亦不知有是集也雍正戊申予求故國遺事從
陸氏得之爲之狂喜其後奔走京洛者十年乾隆戊午
乃招武部之孫石華觀之石華肅拜手澤摩挲百遍澘
然涕下因請鈔所有肘柳集見遺以易鈔此集予曰諾
然石華年巳八十兩手不仁家貧甚不能蓄寫官雖有
此約未及踐也而石華亦卒其子以大故無暇及此又
不肯出其書將來肘柳集之得傳與否尚未可定則是
集也武部之婆心碧血所成其可不廣鈔以傳之哉武
[025-13a]
部之大節讀是集者如將遇之顧所紀止於癸巳其後
如滇中死事諸公海上從亡諸公尚多武部卒於康熙
初年當必有續集而今不可得見矣嗚呼故國喬木日
以陵夷而遺文與之俱剝落徵文徵獻將於何所此予
之所以累唏長歎而不能自巳也
  春酒堂文集序
鄮山先生以詩名甬上甲於同里一時諸遺民董戸部
次公謂其詩一畫二書三文四惟先生自序其文亦以
爲晨窻燈夕所成之小篇也先生子宛春旣乞予銘阡
又屬予論次其文予爲去其十之五而存其有關於名
[025-13b]
節者數十首次爲二卷足以想見先生之生平焉且文
之足傳者亦不在多也往者同里左丈江樵最持標格
其論先生尚嫌其未絶酬應遂以酬應而不無委蛇因
有商容之誚此亦春秋責備賢者之義然布衣報國自
有分限但當就其出處之大者論之必謂當窮餓而死
不交一人則持論太過天下無完節矣今觀先生之文
如神宗皇帝御書記白尚書古卣記浮光杯記巾子岡
記已亥亂後憶記以及髮冢銘十篇幾於每飯不忘故
國黍離麥秀之音讀之令人魂斷他如謝氏宋槧漢書
記石將軍廟碑睢陽廟碑柳敬亭傳觸目皆桑田之感
[025-14a]
陸機陸雲鄭䖍諸論悲憤尢深其上沈彤菴閣學書江
瑤柱賦可謂不負知巳者矣祭金孺人文可謂節義刑
於妻子者矣吾聞先生之詩其有關名節者多以被焚
不存則今所存亦非其至者有此數十首之文沙汰雖
嚴芒角愈出卽謂有光於其詩焉可矣
  杲堂詩文續鈔序
李君甘谷出其王父杲堂先生未行之集詮次開雕令
予任覆審之役予喟然歎曰先生是集之得傳也悕矣
謝臯羽之卒也自其晞髮集游錄而外皆以殉葬故不
存鄭所南沈心史於井底三百年而始出近有方韶父
[025-14b]
之裔孫逢人頓首求其先集足本而不可得臯羽之幸
而存者冬靑之歲月西臺甲乙之姓氏尚成疑案所南
之幸而得出者或且以爲姚叔祥之贋本由此觀之韶
父之集之遇也難矣臯羽棄家客死所南無後其零落
良不足怪韶父之後人賢矣而其生巳晩斯其所以爲
好事之恨也殘明甬上諸遺民述作極盛然其所流布
於世者或轉非其得意之作故多有內集夫其內之云
者葢亦將有殉之埋之之志而弗敢洩百年以來霜摧
雪剝日以陵夷以予所知董戸部次公王太常無界林
評事荔堂毛監軍𧰼來高樞部隱學宗徵君正菴徐霜
[025-15a]
臯范香谷陸披雲董曉山其祕鈔甚多然而半歸烏有
予苦搜得次公荔堂披雲三家於刼中水功隱學尚
餘殘斷者存而𧰼來正菴霜臯則不可得矣然諸公猶
非其絶無者若駱寒厓李𤣥𧰼高廢翁則竟不可得卽
以李氏而言戒翁礐叟其與先生共稱三李者也皆無
完集得貽於今嗚呼諸公之可死者身也其不可死者
心也昭昭耿耿之心旁魄於太虛而栖泊於虞淵咸池
之閒雖不死而人未易足以知之其所恃以爲人所見
者此耳此卽諸公昭昭耿耿之心也而聽其消磨腐滅
夫豈竟晏然而巳乎勃菀煩冤且將有所憑以爲厲非
[025-15b]
細故也甘谷表章舊德盡發羽陵之藏加以疏證使後
世昭然見先生之大節討論文獻者不至有冬靑歲月
西臺姓氏之疑叔祥贋本之患韶父後人之痛予葢爲
之喜而不寐者數日幸逢不諱之
朝采薇采芝之音得以不終湮沒其亦賢子孫之樂也
甘谷去年一病幾死病中之惓惓惟此集予曰子能以
此爲念不須觀廣陵曲江之濤也及其愈也始決意開
雕然則先生之集之得傳也悕矣
  礐樵先生集序
礐樵先生旣出險貧不可支乃出遊尋倦而歸居城東
[025-16a]
箱之薜蘿菴無日不讀書無日不鈔書有所得則論次
之其著書之目見予所作先生墓表中今相去七十年
耳先生子孫困於市井遺書無一存者幷所著亦喪其
十九予力求之得其賜隱樓古文要非足本祗鹿溪新
語尚無恙而詩竟絕少到處捃摭不滿百首乃合編之
爲八卷聊以存其一斑耳吾聞先生中年有春秋經傳
纂注卽所稱魯書者也忽失去爰作大招廣招之些望
思之詞以當臯復踰二十年而重得之商河狂喜祭以
蒸豚酹以百花露酒同社諸公傳爲佳話豈意一返道
山種種零落可爲流涕近者吾鄕後學茫然於桑梓典
[025-16b]
型之望如先生者不過謂其能書豈知其詩古文詞縱
稍耳食其詩古文詞要不知其經學史學之深沈博大
至於故國大節足以麗日星而降霆電者則幾無一人
能言之予畱心𦒿舊季漢獨行之士登月表者先生其
睂目也先生封簿之詞忼光明足爲臧洪一輩寫照
底蘊具見原不僅在區區著述閒而於其著述亦正足
窺其生平得力之所在釀之有素故一旦臨危遇難確
乎不拔非匹夫卒然慕義因以成名者之比也然則因
先生之大節而愈不能不惓惓於其著述者葢亦斯人
之同情而竟以叢殘厄之其亦如之何矣抑吾猶幸此
[025-17a]
叢殘之不盡澌滅尚有足慰罔羅之願者方予之求先
生書也幷得楊推官葬錄一卷中有先大父贈公與先
生議葬推官兄弟始末予尢訢然樂而鈔之
  耕石老人詩集序
耕石老人姓李氏名文純字一之又字姬伯鄞人也鄞
之砌街李氏明室世臣國難後先生從父儀部預於五
君子之禍殉義其嗣子文慬而得脫同時九宗子姓
樞部文㫤農部文昱從亡而死樞部文纘亦以預五君
子之禍幾死評事文爟參軍允智坎𡒄以老先生同在
諸公入幕之列顧別具保身之智不罹其難尋匿影奉
[025-17b]
化之求邨事定始復入城亦不輕見一人其所唱酬止
於兄弟時人稱爲戒菴先生集中之詩以五律爲長城
深入唐人之室自其少時侍父宦蜀卽爲撫軍都御史
曠昭所賞訂忘年交晚歲律益細顧身後散失者十之
五今僅存瓢貯四卷當時貯之於瓢者也先生嘗自歎
曰昔人恨無知巳欲以靑蠅爲弔客吾猶嫌其閙未若
枯竹頑石相與賞心風味殊不惡而先大父贈公諧之
曰靑蠅豈僅嫌之而巳也夫北都之青蠅陽羡烏程武
陵韓城并硏是已夫南都之青蠅貴竹懷寧是已夫越
都之青蠅戚畹之張毛閣臣之田謝是巳是營營者乘
[025-18a]
時而化不可方物或爲䲷爲獍或爲鬼爲蜮方當投𢌿
豺虎尚憂不食而謂但移牀以遠之閉門以拒之耶如
吾戒菴者猶忠厚之論矣先生爲之欷歔流涕相對不
語者竟日予讀先生之詩沖和雅淡絶無怨悱之音然
亦尚有不能自禁者如新樂府秦舞陽一篇託辭於荆
卿之降秦以詆故國諸臣之改節哭華嘿農王卣一詩
二篇消魂於山陽之笛至若潮回京口風利石頭日月
重開山川一洗則猶向丁鶴年海巢中有宣光綸旅之
盼焉夫孰謂其守枯竹頑石以老者雖以是瓢爲中流
之一壺可矣讀畢因述先贈公之語以序其端茫茫桑
[025-18b]
海想見欷歔流涕時也
  南雷黃子大全集序
南雷先生之集累雕而未盡其稱南雷文案者凡四種
而壬辰癸巳以前所輯曰始學菴集不預焉其稱南雷
文定者又四種而壬申以後曰病榻集亦不預焉先生
嘗欲合諸本芟定之爲文約未成而卒而竟有所謂文
約者慈谿鄭南谿喜而雕之然不知非先生之手裁也
先生之文其深藏而不出者葢以有待不可聽其湮沒
也而在雕本中反疑多冐附之作讀者多不之審予乃
從南谿家盡取先生之草藁一一證定皆以手跡爲據
[025-19a]
於是義熙之文畢出而冒附者果不出予所揣乃補其
亡汰其僞定爲四十四卷而廬山眞面目見矣先生之
文累有更竄故多與舊所行世之本不同者又皆以其
晚年手跡爲據惜乎南谿下世不得與共討論之
  讀史通表序
在昔周秦之世百二十國各有寶書而又別有太古以
來年紀則後世之年表也世本則後世之世表也皆與
正史相輔而行是以旁行斜上之譜太史公猶及見之
準以作史夫旣易編年爲紀傳則表尢重何也本紀世
家總全史大綱其初如羣雄割裂合幷之歲時其繼如
[025-19b]
百官策拜罷之事跡紛綸雜糅是非列行縈紆編字
輯孴卽善會通者不能舉其要也以志而論宐若不關
於表然予觀班氏百官公卿表勛階資格一一詳列而
後備及其人之遷除是表中有志也其所載章采之制
又兼輿服一門蔚宗於東漢百官芟去邊韶崔寔延篤
之表爲志則遷除闕如矣宋藝文志尚有東/漢百官表一卷晉荀綽作
百官表當屬舊史十八家所有而唐人去之遂以無徵
新唐書方鎭表亦所以補地理志之不備以視五代史
職方攷詳略懸遠巽巖嘗作江左方鎭年表不知尚/有存否又有五代三衙將帥年表
則表固有足以兼志者而志不可以去表也其餘功臣
[025-20a]
諸王外戚恩澤諸表封爵之籍賴以不泯故馬氏節略
諸表載入封建攷中雖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世多誚其
無補然未嘗不與官氏志相表裏也列傳所載更繁甲
乙互混前後迭移大略以表正之或者名薄功微行事
旣不少槪見姓氏又莫可附麗卽籍本表以當附傳卽
其有傳者功罪事實傳中之所未備亦多於表見之故
吳江朱處士鶴齡謂史旣無表則傳不得不多傳愈多
事愈繁而其中或反有漏而不舉者然則史之於表其
所係爲何如也至於列朝史例不必相其因革離合
之閒當折衷以用之太史公依受命譜作秦楚之際月
[025-20b]
表班氏幷入異姓諸侯王表而月表之旨遂晦後世不
復有作月表者皆班氏之失也漢魏隋唐之交不以月
計之何能瞭然新唐書宗室世系表通敍諸房支葉然
唐自天寶以前帝子之封王王子之封公者並有世爵
可稽不比於宋天家子姓原以傳爵爲重不當混列遼
史譏公主不應作傳不知唐以安樂太平之故故特置
之其餘史祇應如蔚宗附之后妃之末而剏爲表則又
無謂也惟屬國蕃部表足與四裔列傳證明爲古人所
未有而交聘往來古禮攸存又國事攸繫皆當追補元
史三公之表但須歸諸宰相而以樞密院御史臺增入
[025-21a]
之世有作通史者以檮昩之例求之當百世不易也予
初讀二十一史卽取諸表諦視略得其義蘊之所在以
爲是固全史之經緯如肉貫丳非徒取充口耳雒誦三
桓七穆以自夸者因思盡爲綜勒獨成一書但各史之
未具者多以萬處士斯同所補爲據而萬氏之書尚多
闕略因爲稍稍續葺更得如干其於前人所巳有更爲
疏證而審核之或閒遇訛錯則仿溫公攷異之例略加
訂正聊以充讀史者之目錄
  歴朝人物世表序
歐陽公表宰相世系讀者多以爲繁費無補不知唐以
[025-21b]
前重族姓至勤宰相之力爲之講明歐公葢有見於杜
正倫李義府寡恥之徒故作此以別原委葢范宣子之
言世祿雖不可以當不朽而至於數典忘祖則古人笑
之是可以見族姓之重原不自過江始也況故國之有
世臣非徒喬木之謂封建旣亡諸侯玉之表不作而紀
其系望以昭開國承家之旨君子尢於此感世運焉予
撰讀史通表旣竣別作歴朝人物世表二十卷合二千
餘年之王侯將相卿尹牧守凡累世有見於史者卽牽
連志其人代而儒林文苑亦附見焉其或陸陸無可書
則雖蔭襲之烜赫門地之高華槪削不錄懼蕪文也讀
[025-22a]
者披覽之下若者家聲世接若者種惡代傳若者隕宗
若者幹蠱是亦春秋之意巳予友鄭篔谷檢討嘗語予
科舉旣盛世家將替卽有明一代可見予於宰相傳中
枚舉如崑山之顧合門仗節禾中之錢兄弟死事者凡
十數家欲爲勝國系望生色嗟乎以九世之鄉族預累
朝之佐命此世家之極盛而陽源子弟之所嗤不知讀
王謝世表者以其言爲然否也巽巖作王謝/世表一卷
  歴朝人物親表錄序
六朝重親表支系其見於史家者晉人有中表實錄齊
人有永元中表簿梁人有親表譜是葢當時甄別族姓
[025-22b]
之學所藉以相羽翼者平園謂天子以之定流品士大
夫卽以之通婚姻也三唐以後科舉盛行於是世人不
尚譜牒而此種書籍亦俱廢棄予謂爾雅於宗族之末
卽以內外戚黨繼之葢數者雖非骨肉之親而其於五
倫也如經之有緯故國家一代盛衰之運學業氣數强
半由此而分雖或其中薰蕕雜出未嘗不有參錯然大
略可觀也予旣撰歴朝人物世表因復仿前人之例作
古今親表錄以輔之其締姻帝室得預戚里者列之於
首次則內外大臣皆以其於國事有關而推之至於儒
林文苑因記魏楊遵彥謂魏收修國史論及諸家支葉
[025-23a]
親姻過爲煩碎頗與前史之體不合收以中原喪亂譜
牒遺軼是以具書其派斯亦宏長舊聞之意未可以穢
史竟黜其言至予之所葺爲古今人物起見非徒以
存諸家之系望似較當塗更進一義而其書又孤行正
史之外幷不必以遵彥所言爲嫌也其閒或參以議論
者大率皆前人未發之隱如荀文若結連於常侍不特
朗陵公世德之衰而可以見東京黨錮之餘氣節漸以
墜地不待投身霸府而知之也張延賞不受李晟之昏
則大歴以後朋黨之萌芽也荆公之有蔡卞其人本殊
途而竟以成新法橫決之禍是又運會之有嘿主其閒
[025-23b]
者也旁魄縱觀固不得以簿月之書盡之矣且夫江左
河北門戸之習過甚乃至天子厭之爲之改定甲乙猶
有所謂禁婚之家支拄牢固是眞極重難返之勢若夫
遭逢百六之世雜亂搶攘有如周伯仁之母則是錄也
其所感不旣多乎哉是錄一以正史爲主其金石之遺
文別集之錯見者亦附入焉葢溯濂溪之道脈者必推
原於鄭向陸詵而愛山谷之詞翰者餘慶流於徐俯是
雖正史之所不書要不謂非名敎中之佳話也巳
  困學紀聞三箋序
深寧王先生文集百二十卷今世不可得見其存者玉
[025-24a]
海部帙最巨尚有附刻於玉海後者十餘種而碎金所
萃則爲困學紀聞顧其援引書籍奧博難以猝得其來
歴太原閻徵君濳邱嘗爲之箋巳而長洲何學士義門
又補之斯二箋者
世宗憲皇帝居濳藩皆嘗充乙夜之覽近年祁門馬氏
以閻本開雕而閒采何說以附之桐鄕汪氏又以何本
開雕良後學之津梁也濳邱詳於開索其於是書最所
致意然筆舌冘漫不能抉其精要時挾偏乖之見如力
攻古文尚書乃其平日得意之作顧何必嘵嘵攙入此
箋之內無乃不知所以裁之耶義門則𥳑核而欲高自
[025-24b]
標置晚年妄思論學遂謂是書尚不詞科人習氣不
知巳之批尾家當尚有流露此箋未經洗滌者歲在辛
酉予客江都寓竂無事取二本合訂之冘者刪𥳑而未
盡者則申其說其未及攷索者補之而駁正其紕繆者
又得三百餘條江西萬丈孺廬見之歎賞以爲在二家
之上予學殖荒落豈敢與前輩爭入室操戈之勝況莫
爲之前予亦未能成此箋也胡身之謂小顏釋班史彈
射數十家無完膚而三劉所以正小顏者正復不少是
書雖經三箋然闕如者尚多有之又安知海內博物君
子不有如三劉者乎予日望之矣
[025-25a]
  增補宋元甬上耆舊詩序
李隱君杲堂於甬上𦒿舊自謂用功多矣顧宋元諸公
所佚者多殆未見其集耶杲堂向范侍郞天一閣求宋
元人集乃史忠定王鄮峰漫錄在閣中有二部而亦失
之豐淸敏公荷花詩載在宋文鑑而亦失之陳西麓之
詩盛行於世而亦失之舉此三者其餘可知矣先公嘗
手葺宋元甬上詩一十六卷以補杲堂之闕至數十家
命不肖曰吾所見書不能備汝可隨所見續之不肖學
殖荒落衣食奔走無以仰副先公之意謹再拜序之以
俟後世之博雅者
[025-25b]
  帖經小課題詞
予主端溪講席未及期坊人裒諸生所業將以問世而
乞言於予予歎曰粤中白沙泰泉諸先生講學之地也
諸生㢙㢙從事於文非先正之所望也雖然文亦大有
差等矣有見道之文有經世之文降而爲詞章之文而
詞章之中差等亦正復不一又降而爲場屋科舉之文
則本不可以文稱特以其依託遺經而推之而數百年
來功名之徑所自岀愚者遂以爲天下文章莫大乎是
端溪諸生前此亦未能脫然自拔於時風衆勢之中予
至稍以經史之學導之其中亦多有志者雨聚笠宵續
[025-26a]
燈相約不爲世俗之文而曾未幾時其文果爲之一變
試以是集觀之不特不肯爲屋下劣之文若并不欲
僅以詞章見者由是而進之未可量也諸生勉之矣夫
粤中固白沙泰泉諸先生之講堂也
  句餘土音序
吾郷詩社其可攷者自宋元祐紹聖之閒時則有若豐
淸敏公鄞江周公嬾堂舒氏而寓公則陳忠肅公景迂
晁公之徒預焉建炎而後汪太府思溫薛衡州朋龜王
宗正珩相與爲五老之會以孝友倡鄕里敦龐之俗而
唱酬亦日出乾道淳𤋮之閒丞相魏文節公杞史文惠
[025-26b]
公浩並歸田張武子朱新仲柴張甫皆其東閣之彦寓
公則王季彝葛天民之徒預焉綠野平原篇什極盛慶
元嘉定而後楊文元公袁正獻公樓宣獻公寓公則呂
忠公多唱和於史鴻禧碧沚館中顧諸公以道學爲詩
不免率意獨宣獻不在其例耳同時高疏竂史友林別
有詩壇則從事於苦吟者也史樞密宅之兄弟偕郞壻
趙侍郞汝楳輩在湖上又爲一社咸淳而後甬上之士
不見用禮部尚書高衡孫軍器少監陸合知汀州汪之
林而下四十餘人一月爲一集顧其作少傳者宋之亡
也遺老自相唱酬時則深寧王公爲主盟陳西麓尢工
[025-27a]
詩寓公則舒䦘風劉正仲之徒咸預焉巳而有陳子翬
鄭奕夫徐本原章壘諸君嗣之淸容學士之家居也鹿
眠山人裒以兄弟相應和而蔣遠靜輩皆爲故家之良
其後則鄭以道蔣敬之王遂初稱繼霸焉是宋元三百
年中吾郷社會之略也人代日遠徵文徵獻誰有若正
考父其人者然而豪芒流落尚可收拾予嘗欲爲李杲
堂前輩補甬上耆舊錄首於此三致意焉明之詩社一
舉於兵部再舉於屠尚書三舉於張東沙四舉於楊
沔陽五舉於先宮詹林泉之集是則杲堂序之詳矣六
舉則甲申以後遺老所會林評事荔堂有九人之序寓
[025-27b]
公余生生有湖上七子之編高隱君鼓峰有石戸之吟
其中詩稱極盛而尚未有人輯而彙之者承平而後詩
中振鄭高州寒邨周卽墨證山姜編修湛園董秀才
缶堂舒廣文後邨諸公爲一輩胡京兆鹿亭張大令萼
山諸公又爲一輩雖其才力各有所至未盡足以語古
人然要之高曾之規矩所寓也數年以來前輩凋落珠
槃之役將以歇絕予自京師歸連遭荼苦未能爲詩除
服而後稍稍理舊業與諸人有眞率之約盃盤隨意浹
旬數舉而有感於鄕先輩之遺事缺失多標其節目以
爲題雖未能該備然頗有補志乘之所未及者其敢謂
[025-28a]
得與於斯文亦聊以志枌社之掌故亦未必無助乎爾
會予又將有索食之行未能久預此良會同社諸公因
裒集四月以來之作令予弁首予爲述舊聞以貽之而
題之曰土音以志其爲里社之言也
  重修桓溪全氏宗譜序
吾家宗譜肇自元代王先生應鳳所爲序至明則重修
道介菴兩府君在𢎞治中而成於菊莊芹塘兩府
君在正德中則楊尚書碧川序之然體例猶未密工部
公重修在嘉靖中體例備矣宮詹公續之在萬歴中宮
詹卒成於兼山府君釐爲二十八卷凡狀志碑傳之𩔖
[025-28b]
無不畢載正本藏於宮詹書庫副本藏於先贈公國難
作贈公入山其書被火而宮詹書庫之本亦流傳於宗
人無收拾者遂失其半所失在正德以前不可復輯宗
人死幷其半亦幾失之先公急購而歸焉禱於列祖之
靈魂搜夢卜以求所失之半頗聞其歸於錢唐宗人而
再三求之不可得雍正甲辰以展墓入桓溪不肖侍行
桓溪宗人多務力田茶鐺藥竈之閒忽見有紙墨甚舊
則正德中草譜也大喜然其書巳斷爛葢始祖侍御公
以下分爲東西前後中田南北八宅工部公以下南宅
也今惟東宅田宅之譜完好無恙而其餘多有闕者先
[025-29a]
公徧取影堂栗主首尾覆審始得粗備嘗太息謂萬編
修九沙曰籍父數典忘祖識者知其無後然睂山蘇氏
之先自渤海府君後失其世系者再正不敢如沈約魏
收之誣祖以自欺也葢自唐以來譜系之衰久矣夾漈
號博物而序吾全氏世系自祥符登科全安石始吾家
譜系之衰更久矣今吾闕其不可攷者存其可攷者後
有人焉成吾志而竟其緒其庶幾乎於是方排纂文獻
之爲舊譜所遺者又欲續萬歴以後五世家傳而不肖
負戾牽連大故悲夫予家自宋以來父兄子弟所相詔
相勉者皆重不言而躬行故咸淳八徵士之高風義田
[025-29b]
宗老之卓行本然本心二先生之理學遯翁玉翁修齋
之詩詞皆傑然可傳而圖經所載無及之者不肖嘗以
問之先公則曰葢嘗聞之上世斯民之道久巳泯矣
志乘之著錄大率以祿位聲勢爲主非是者弗預也本
然先生嘗讀延祐志書而歎曰袁氏號賢者其狥私曲
筆一至於此何況其餘因戒後世子孫不必求人作傳
故自正德以前吾家皆以濳德自勵非是譜也不知先
世之厚積如此也嗚呼爲善而不求聞於人斯其爲眞
君子也然則是譜之傳所以示吾子孫之圭臬而當恪
守而弗失者豈淺鮮哉桓溪之譜八百年矣服則巳窮
[025-30a]
姓則巳殺屬則巳竭而其未窮未殺未竭者舊德雖衰
規矩尚存先疇雖減阡陌未散斯先公之所以惓惓而
不能自巳也於是不肖淚含豪百拜而爲之序
  董氏重修族譜序
鄞之董氏居於西廂者最大葢自東漢徵君之後累遷
之四方及晚宋復遷於鄞又由鄞而遷慈至明初梅隱
先生復居於鄞其譜嘗累輯矣今年董氏之賢者曰耑
愚樂窩學修重論定之而商榷於予其自梅隱先生以
後葢良譜也而遞推而前者有可疑焉夫何以徵其良
也鄞之南湖亦有董氏其最著者有明殉難兵科都給
[025-30b]
事中志寧是也精忠大節足重一代鄞之北郊亦有董
氏其最著者有明戸部郞守諭是也碩學高行蔚爲人
師是皆嘗與西廂諸董敍兄弟之歡者而譜中弗敢收
焉其愼也然則何以自梅隱先生而上漫無依據任心
附㑹質之唐宋正史之系望而不合攷之宋元舊志之
支屬而不合夫數典而忘祖不可爲也扳援華胄而誣
祖尢不可爲也今董氏之載筆者能嚴之於一二十世
之中而忽之於一二十世之上是何以故乃爲書一通
抉摘其誤之甚者以告之而耑愚兄弟曰善是皆出吾
慈水舊譜之所載者先人亦嘗疑之而弗敢遽刪也今
[025-31a]
得吾子之言旣明且淸請溝而出之仍歸之慈水之舊
譜而今本弗令雜焉予喜其兄弟之虛衷也遂爲更定
其凡例而甄別之爲書一十六卷皆其可信者也嗚呼
自宋以後譜序巳亡予嘗欲纂甬上世家支系表稍以
爲同里正氏族之源流弗令庸妄人得謬相因託而忽
忽未就也甬上世家之譜惟槎湖張氏最精先宫詹公
修吾家譜實取法焉其後秣陵焦文端公登其目於國
史之志今董氏之譜其足以嗣響也夫
  九日行菴文讌圖序
揚州爲江北大都㑹居民連甍接楹笙歌輿從竟日喧
[025-31b]
聚其於淸歌雅集葢罕矣城北天寧寺爲晉謝公駐節
時所遊息其中有行菴吾友馬君嶰谷半查兄弟之小
築也地不踰五畝而老樹古藤森蔚相望皆千百年物
閒以修竹春鳥秋蟲更唱迭和曲廊高榭位置閒適出
門未數百步卽黃塵濁流極目令人作惡一至此閒蕭
然有山林之思乾隆八年九日嶰谷兄弟招集同社一
十四人祀陶公出所藏仇實父白描像懸於閣上各賦
一詩予方畱滯西泠未得預也又踰旬而予至諸君方
擬繪圖記之嶰谷曰此中不可無君乃以展日更舉令
予得陪卷軸之末而君曲溪兩度皆以病失約然故
[025-32a]
吟社中人也亦補入焉予太息謂嶰谷曰謝公之風流
千古如在然公遊息於斯也則與東山賓從之樂稍不
同矣公之爲是行也葢以符氏之亂思北定中原也而
其時公巳困於讒口不自安於朝雖在河朔極有可乘
之㑹而神明內索徘徊不能自前老師左次卒無尺寸
之功坐失事幾吾每過召伯之埭弔法雲之荒祠未嘗
不喟然三歎以爲明德之衰也至若九日嘉名陶公高
格固在羲皇懷葛之閒然而讀其止酒之詩蒼梧漢水
之感則黃花白酒葢亦不得巳而寄情焉者也今吾輩
生逢太平之世書淫墨癖是處畱連胸次中了無一事
[025-32b]
爲江湖之幸民論人雖甚媿論其時與地則不可不私
相慶也諸君曰善圖之詳巳見於厲君樊榭記中一十
四人者胡都御史復齋唐翰林南軒皆楚產厲徵君樊
榭陳隱君竹町與予皆浙產王徵君梅沜則吳產餘皆
居於揚者予之許序斯圖也三年於玆今夏重披圖捉
筆而南軒巳化爲異物矣爲之惘惘
  公車徵士錄題詞
科舉簿目有出自官者有出自私者東觀奏記鄭灝知
舉宣宗索科名記灝屬祠部員外郞趙璘採訪進士及
諸科登名者成十三卷始武德元年至大中十年勅付
[025-33a]
翰林幷著爲例以後逐年編次唐志又有崔氏顯慶登
科記五卷姚氏科第錄十六卷李氏登科記二卷以訖
於樂史蔡元翰适所輯此皆廟堂所以備科名故事
者卽今禮部春試省秋試所有進呈試錄是也館閣
書目又有諱行錄一卷以四聲編登科進士起興元元
年至大中七年宋敏求續之是後同年小錄同歲名諸
書相繼不替則在下者所輯以志一時同岑之盛卽今
春秋二試所有齒錄是也葢攷其所自始則漢時巳有
之孔叢子孔季彥曰今之上計追紀先君下錄子弟同
盟締素是非簿目之祖乎詞科之在唐宋投牒請試先
[025-33b]
獻所業於典未爲甚隆
國朝則出自大臣之薦剡而以鶴書致之月給農部之
金以需試期是漢人公車門待士之制也予作詞科摭
言於巳未百八十六徵士巳仿高允徵士頌之例詳爲
書之其接今科則尚未能遽成書也乃先取同薦諸公
姓氏里居世系合爲一錄攷漢晁家令唐張文獻對策
皆先序其舉主故於是錄亦以舉主先之夫公車之辟
出於尋常科舉之上則是錄固非春秋科目二簿之比
而要其所以爲公車重以無負大對者當何如歟
  重葺岳陽樓志序代作
[025-34a]
岳陽樓之著也自唐始然張燕公趙冬曦則但稱南樓
崔魯則別稱洞庭樓李羣玉則稱驛樓而更追而溯之
顏光祿當六朝時巳稱之爲巴陵城樓或曰別自有樓
非一地也或曰一樓而異名也葢世遠莫之能明而以
諸公之詩證之則似卽此樓爲近之惟洞庭爲湖南之
勝岳陽又爲洞庭之勝而共所以得文正之記以著於
天下則實自太守滕公子京乃志之所由始也滕公爲
安定先生高弟其才跅千古讀其上范公之書以求
此記其詞嶒筆力浩大世但知文正之記之工
足與少陵襄陽之詩相配而不知子京之書巳足與文
[025-34b]
正之記相配所謂山川之靈非偉人之文不足以發之
者斯之謂矣嗣是以來有明三百年代有續編而亦多
所殘失如滕公所稱丁侍郞夏尚書諸作不可得而見
矣予承乏一麾閒爲之補其遺佚序其紊亂而重雕之
自慙譾劣不足以望子京以振斯樓其聊以充三湘之
掌故焉爾
鮚埼亭集外編卷二十五終
[025-35a]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