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戴東原集 > 戴東原集 6
[006-1a]
戴東原集卷弟六
 四庫館纂修官翰林院庶吉士戴震譔
   水經酈道元注序
   書水經注後
   荅曹給事書
   應州續志序
   記洞過水
水經酈道元注序
後魏御史中尉范陽酈道元字善長撰水經注四十卷
蕭寶夤之亂道元叱賊而贈吏部尙書冀州刺史安
[006-1b]
定縣男善長雖依經附注不言水經撰自何人唐書蓺
文志始以爲桑欽撰欽在班固前固嘗引其說與水經
違異晉巳來注水經凡二家郭璞注三卷唐時猶存杜
君卿言二家皆不詳所撰者名氏亦不知何代之書則
景純巳不能言其作者矣崇文總目水經注亾者五卷
今所傳卽宋之本後人又加割裂以傳合四十卷之
數如注文江水又東逕巫縣城南注譌爲經遂與
前經文又東過巫縣南割分異卷唐六典注云水經所
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今自河水至斤員水案舊作斤/江水今從
漢志/作員凡百二十三應脫逸十有四水葢在五卷中者也
[006-2a]
王伯厚通鑑地理通釋引水經四事惟魏興安陽一事
屬經文餘三事咸酈注之譌爲經者其作書時世益
莫能定水經立文首云某水所出巳下無庸重舉水名
而注內詳及所納羣川加以採摭實彼此相襍則一
水之名不得不㪅端重舉經文敘次所過郡縣如云又
東過某縣之類一語實該一縣而注則沿溯縣西以終
於東詳記所逕委曲經據當時縣治至善長作注時縣
邑流移是以多稱城經無言城者也凡經例云過
注例云逕以是推之雖經注相淆而尋求端緒可俾歸
條貫善長於經文涪水至小廣魏解之曰小廣魏卽廣
[006-2b]
漢縣也於鍾水過魏寧縣解之曰魏寧陽安也晉太
康元秊改曰晉寧然則水經上不逮漢下不及晉初實
魏人纂敘無疑史言善長好學廣覽奇書是注之傳
或以其綜覈或尙其文詞至於觸𩔖引伸因川源之派
別知山勢之逶迤高高下下不失地阞取資信非一端
然譌舛旣久雖善讀古書如閻百詩顧景范胡朏明諸
子其論述所渉猶輒違斯訂正之不可以巳也審其
義例按之地望兼以各本參是書所由致謬之
然可舉而正之至若四十卷之爲三十五合其所分無
復據證今以某水各自爲篇北方之水莫大於河而河
[006-3a]
巳北河巳南眾川因之得其敘矣南方之水莫大於江
而江巳北江巳南眾川因之得其敘矣惟以地相連比
篇次不必一還其舊庶乎川渠纏絡有條而不紊焉休
寧戴震
 河水一河水二河水三渠陰溝水汳水獲水睢水瓠
 子河汾水晉水文水原公水同過水澮水涑水湛水
 沁水淸水渭水漆水沮水滻水洛水穀水㵎水瀍水
 甘水伊水淇水蕩水洹水濁漳水淸漳水滱水易水
 巨馬河聖水㶟水㶟餘水沽河鮑丘水濡水遼水小/遼
浿水濟水汶水淄水巨洋水濰水東汶水膠水泗
[006-3b]
 水洙水沂水沭水淮水汝水滍水潕水瀙水灈水潁
 水㶏水潩水洧水潧水決水沘水泄水肥水施水江
 水夷水夏水溳水漻水𣻌水潛水羌水涪水梓橦水
 南沮水漳水[沔-丏+丐]水涔水均水丹水粉水淯水湍水比
 水白水蘄水沫水靑衣水若水淹水油水澧水沅水
 延江水資水湘水鍾水㴱水耒水洣水漉水漣水瀏
 水㵋水廬江水贛水漸江水桓水葉榆河溫水存水
 泿水灕水洭水溱水斤員水禹貢山水澤地
書水經注後
夏六月閱胡朏明禹貢錐指所引水經注疑之因檢酈
[006-4a]
氏書㞡轉推求始知朏明所由致謬之是書至唐宋
閒遂闕淆紊經多誤入注內而注誤爲經校者往往
以意增改如河水注北河又東逕莎車國南北河又東
南逕溫㝛國北河皆當作枝河蒙上左合枝水之文今
本作北河者殆後人所改又如濟水經文東至北礫溪
南注文又東南礫石溪水注之水出滎陽城西南李澤
東北注於濟世謂之礫石㵎卽經所謂礫溪矣經云濟
水出其南非也今注重爲經胡朏明引其文乃曰上
有北礫溪此爲南礫溪石字衍不知注明言礫石溪
東北注濟則濟實過其北且辨正經文不當云至礫溪
[006-4b]
南其無二礫溪固顯然南北二字殆後人誤增書中類
此者不勝悉數據崇文總目酈氏書四十卷亾其五今
仍作四十卷者葢後人所分以傅合其卷數元和志寰
宇記等書引水經注滹沱河涇水洛水今皆無之或在
所亾之五卷內歟水經有郭璞注三卷唐時猶存杜氏
通典引水經四事證其爲順帝以後纂敘郡國志桂陽
郡漢寧永和元秊置吳改曰陽安晉太康元秊改曰晉
寧縣在桂陽郡東百二十里三國時吳與蜀分荆州南
郡零陵武陵巳西爲蜀江夏桂陽長沙巳東爲吳南陽
襄陽南鄕三郡爲魏吳志孫晧甘露元秊十一月以桂
[006-5a]
陽南部爲始興郡十二月晉受魏禪未聞魏取陽安事
而水經鍾水北過魏寧縣之東葢作水經者魏人故於
廣漢漢寧悉改曰魏其書實出一手舊唐志云郭璞撰
新唐志以爲桑欽晁公武云欽爲此書而後人附益王
伯厚云酈氏附益皆非也今就酈氏所注考定經文別
爲一卷兼取注中前後倒紊不可讀者爲之訂正以附
於後是役也爲治酈氏書者棼如亂絲而還其注之脈
絡俾得條貫非治水經而爲之也乙酉秋八月戴震記
荅曹給事書庚寅
承示元和志汾州一條僕有其全書曾摭入志其書之
[006-5b]
可寶䝿自孟堅地理志道元水經注而外無有上之者
矣然地志至隋唐鑿空傅合之說又多於前人稍失精
覈不能無謬如敘汾州沿革數行云後屬魏謂之西河
子夏居西河吳起爲西河守皆謂此也謬一云武帝置
西河郡理富昌縣謬二云黃初二秊乃於漢兹氏縣置
西河郡卽今州理謬三云高齊又於此城置南朔州謬
四云周宣帝於此置汾州謬五云大業三秊廢汾州謬
六水經注謁泉山崖半有一石室厺地可五十餘丈而
張守節引隨國集記云此爲子夏石室𨓆老西河居此
有卜商神祠元和志西河縣卜商祠在縣北四十里考
[006-6a]
之魏書太和八秊置西河郡治兹氏城是爲西河郡治
在兹氏之始道元注水經時西河郡治新在此地
謁泉山及文水汶水絕不渉及子夏設敎以此地近汾
遠河西河之上不得移而虚加之汾上耳武侯浮西河
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浮河非浮
汾也道元以浮河事繫之夏陽子夏陵及廟室繫之郃
陽咸於魏都安邑不遠況古所稱西河未嘗以名郡卽
吳起爲西河守亦非如後世之郡守特舉龍門西河該
河之左右諸城魏未失陰晉少梁巳前其疆土在河西
者南至陰西至洛水北至今榆林府之北鄂爾多斯
[006-6b]
地而趙之西邉邑與魏鄰不與秦鄰趙成矦三秊當
魏武矦之十五秊趙世家云魏敗趙藺及秦孝公八秊
與魏戰取少梁越四秊當趙成侯之二十四秊趙世家
始云秦攻我藺其後藺離石中陽屢失於秦力復之以
守險魏秦之㺳趙藺皆自河西來漢玆氏縣在離石正
東趙地非魏地凡以爲魏之西河者謬也東觀記西河
郡治平定縣離石在郡南五百九里吉甫言理富昌縣
者徒因地理志首富昌云然後漢書始云凡縣名
先書郡所治也孟堅作志未有斯例閻百詩曾論之如
梁國先書碭而治睢陽汝南郡先書平輿而治上蔡是
[006-7a]
也百詩於西河郡亦從元和志則偶失檢耳凡以爲漢
西河郡治富昌者謬也水經原公水岀玆氏縣西羋頭
山道元注云魏黄初二秊西河恭王司馬子盛廟碑文
云西河舊處山林漢末擾攘百姓失所魏興㪅開疆宇
分割太原四縣以爲邦邑其郡帶山側塞矣王以咸寧
四秊改命爵土其秊十二月喪國臣太農閻崇離石令
宗羣等二百三十四人刋立石碑以述功德今案晉書
西河繆王斌字子政魏中郎武帝受襌封陳三秊改封
西河咸寧四秊薨子隱立謚字及改封與水經注微異
水經以碑繫之魏黄初二秊尢可致疑元和志云魏黄
[006-7b]
初二秊於漢玆氏置西河郡然則黄初二秊實魏置西
河郡之始前此建安十八秊省州併郡廢西河郡入太
原至是復分太原之四縣置西河郡也黄初二秊下當
有記置郡所起者脫厺其文自黃初二秊越二百六十
四秊爲北魏太和八秊西河郡始治兹氏城司馬斌葬
兹氏有廟碑在此吉甫因水經注西河王廟碑繫之
兹氏繫之黃初遂以爲是時卽置郡玆氏疏晉書地
理志西河國領縣四首離石固用後漢書例縣名先書
郡所治況碑文言其郡帶山側塞宜爲離石甚明晉改
兹氏日隰城碑末稱離石合宗羣等不稱隰城魏晉之
[006-8a]
西河皆因漢永和五秊徙治離石之舊可據證固不一
矣凡以爲魏晉之西河治兹氏者謬也元和志介休下
云後魏明帝時爲賊所破至孝静帝㪅修築遷朔州軍
人鎭之因立爲南朔州但領軍人不領郡縣隋書以南
朔州爲齊置與介州皆於西河郡下言之疏謬失覈南
朔州介州竝在介休而元和志又汾州下溷稱高齊於
此城置南朔州葢襍襲羣書前後失檢如是凡以南朔
州繫之高齊繫之汾州者謬也魏書地形志延和三秊
置吐京鎭太和十二秊改鎭爲汾州治蒲子城其地在
今隰州孝昌中陷移治西河事詳裴良傳是爲汾州治
[006-8b]
在西河之始不待後周宣帝也且西魏別置汾州在今
陜西延安府宐川縣後周以東魏之南汾州爲汾州在
今吉州尋改置汾州於今霍州平齊後廢齊之汾州其
郡縣屬介州隋開皇十八秊改汾州曰呂州卽後周所
置在今霍州者唐武德初以介休郡爲介州西河郡爲
浩州三秊改浩州爲汾州是周隋之汾州皆非西河郡
境而漫曰宣帝於此置汾州大業三秊廢汾州甚矣沿
革之不易言也以近古而有㳒如吉甫之作圖志一條
中紛然不治者六焉此外府境實水經河水南過西
河圁陽縣東又南過離石縣西又南過中陽縣西又南
[006-9a]
過土軍縣西據地望考之中陽西濱河當在今寧鄉縣
境趙世家秦取我西都及中陽是也道元乃云中陽
城在東東翼汾水不濱於河也元和志於孝義縣下云
魏移西河郡中陽於今理此條可證明水經之中陽其
所本之書道元偶失檢元和志中如此事僕曩者嘗據
以證水經及道元注各一中陽至若漢志西都屬西河
郡中都屬太原郡魏王泰張守節溷而一之水經汾水
南過大陵縣東道元注云汾水於縣迆爲鄔澤其陂東
西四里南北一十餘里陂南接鄔地理志曰九澤在北
幷州藪也呂氏春秋謂之大陸又名之曰漚洟之澤俗
[006-9b]
謂之鄔城泊許愼說文曰漹水出西河中陽縣之西南
入河卽此水也道元所言鄔澤北起大陵南接鄔正今
平遥之西孝義之東介休之北冣爲洿下汾川轉徙不
常之地說文之漹水乃入河非入汾後世凡流水俗多
呼某河叔重得古學於賈侍中未嘗少假漢中陽西
濱黄河說文亦一證道元就漹字與鄔字牽合謬矣孟
堅以鄔縣北九澤當周職方昭餘祁然爾雅稱晉有大
陸㷼有昭餘祁呂氏春秋稱晉之大陸趙之鉅鹿㷼之
大昭而周禮昭餘祁與虖池嘔夷淶易竝舉鄭康成云
嘔夷祁夷歟考嘔夷卽滱水出靈丘祁夷出平舒竝今
[006-10a]
大同府境源流各別道元溷昭餘祁大陸嘔夷而一之
尢誤嘔夷亦川而非澤祁縣本晉祁氏之田因一祁字
而牽昭餘祁於祁縣因一夷字而疑嘔夷卽祁夷古人
言地且彼此交糾又何多責後之地志歟爾雅呂覧所
稱昭餘祁大昭繫之㷼㷼之不得跨太原而有祁平遙
介休甚明葢以漢人言周秦則多失以後魏人言漢魏
晉則多失以唐人言後魏齊周隋則多失勢使然也魏
收卽後魏人而地形志不能詳魏之州郡興廢其餘史
厪後一代作前代地志疏漏譌舛實多子長良史也而
史記中往往渉傳聞失實之語謂介之推逃入緜山顯
[006-10b]
戾於左氏春秋漢西河郡穀羅武澤在西北武澤本名
虎澤唐人避廟諱所改胡三省注資治通鑑云虎澤應
在五原曼伯之北後漢建武二十六秊詔使匈奴徙居
西河美稷之虎澤亦卽此澤也葢境相接矣其說得之
五原曼柏其城在河之西而顧景范讀史方輿紀要
以穀羅城及虎澤在永寧州北美稷城在汾州府西北
皆無可指實自府而西北至永寧州之北羣山蔟擁巖
谷之險絕無平地以容所謂虎澤者平遥志有尹吉甫
將臺及墓則後人以晉地之太原釋涇陽西北之太原
而吉甫之跡不難東移千餘里且指一墓實之元和志
[006-11a]
孝義縣西五里有魏文矦墳縣東北二十五里有段干
木墓縣志則城西五里有魏文侯墓與元和志合城東
六里有段干木墓與元和志不合縣西北七里又有三
子墓指爲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是一縣中而段干木
墓凡二三水經注河水自河北城南東逕芮城二城之
中有段干木塚唐貞觀中詔芮城之魏文侯墓段干木
墓竝禁樵採元和在貞觀後幾二百秊而在芮城者又
在孝義凡宗仰㫺賢用寄愛慕雖指不知誰氏之壟而
聞名起敬可也援以證實用資考覈必有起而辨之者
志事頃已告竣不敢苟同前人處略陳梗槩如右
[006-11b]
應州續志序己丑代
余曩因詩古文詞所涉檢尋郡邑志書其於經史中地
名山川城廢縣以及境内之利病往往遺而不載或
載之又漫無據證志之失大致盡然南豐吳君爲應州
政事之餘暇取舊志續之旣見者不復贅於篇曰應州
續志書成請序於余余覽其書凡舊文失覈必按諸史
事糾謬補逸葢不徒踵續是任也君旣勤於考訂則余
㪅質以未入是編二事其一舊志相承襲謂秦漢爲陰
館縣考漢志雁門郡陰館累頭山治水所出東至泉州
入海而武五子傳作台水許叔重說文解字㶟水出陰
[006-12a]
館累頭山㶟水卽治水也魏書道武帝西幸馬邑觀灅
源水經字譌作濕以爲出陰館則同寰宇記累頭山在
雁門縣西北六十里今山在朔代閒其東南三十五里
卽句注山陰館城在句注陘北水經注桑乾枝水東流
通結兩湖俗謂之南池池北對汪陶縣之
又東北注 㶟水又東北逕白狼堆南又東流
四十九里逕巨魏亭北其言崞川水也北逕繁畤巨魏
亭劇陽闞駰十三州志劇陽在陰館東北百三里顧景
范讀史方輿紀要汪陶廢縣在應州西一統志汪陶在
山陰縣東白狼堆在應州西北巨魏亭在州北劇陽在
[006-12b]
州東北然則應州殆漢汪陶劇陽二縣地陰館於地非
比矣其一北魏天平二秊置善無郡領善無沃陽二縣
方輿紀要沃陽廢縣在應州西南善無城在代州西北
七十里本漢縣考漢志沃陽有鹽澤水經注鹽池西南
厺沃陽城六十五里十三州志善無縣南七十五里
有中陵縣中陵今寧武之神池縣而善無又在其北沃
陽鹽池唐爲安北都護之胡落鹽池今偏關外歸化城
西蒙古部地也偏關五寨所食鹽今仍自蒙古來况中
陵善無沃陽之水歸樹頽水以注黃河然則漢沃陽東
南距應州遠甚古今沿革作志首以爲重吳君雅才閎
[006-13a]
博舉其境內利民病民者旣殫心求之而於沿革山川
志之所咸務底精確不苟同積古以來守譌傳謬兹
二事度亦君之樂聞也夫
記洞過水己丑代
西北之水多濁而趙地之水淸者有二其一曰晉水水
經所謂出晉陽縣西縣雍山者是也其一曰洞過水水
經所謂出沾縣北山者是也沾北山一名沾嶺嶺西鳴
水沾水所出皆至井陘合壽陽東界之桃水爲冶河北
入滹沱嶺之南少山大要谷淸漳所岀南流合於濁漳
自沾嶺南迆西爲木瓜嶺石堠嶺八賦嶺大廉山有古
[006-13b]
石堠轑山武山分形如八字石堠八賦以名其南水
悉歸漳北水歸洞過沾嶺近北二泉竝發爲洞過水者
與鳴水源同一山今呼陡泉嶺在樂平縣西其水西北
流經平定州西南木瓜嶺之水北流七十五里會之水
經注之南谿水也又西北至壽陽縣東南界戊子秋余
以公事往樂平得觀洞過水之淸駛㝛常村肩輿早行
山中見水流渾濁問諸從者曰此洞過水也何不類乃
爾從者應曰昨雨盛水從四山驟至洞過淸流濳於渾
水下余疑之復行十數里則淸澈鏘鳴者曲赴山石閒
問渾水安在從者曰渾水行遲少待當至矣旣而果至
[006-14a]
余始信從者前言不我欺歎水性之淸濁遲迅不侔而
不相入也有如是復行三十里許經壽陽之羋頭崖洞
過水折而西南流又十餘里至趙家莊盧家莊之閒與
壽水會流七八里皆迆邐行石上汪洋澹泊激石有聲
淙淙然下落於建公潭潭方畞許㴱莫能測四面山皆
土戴石嵼刻秀建公村隱其閒居人涉水者或以砅
或以略彴余畱㝛村中詢其土俗無識字人無入城邑
識官長人其山川醇樸之氣可知也壽水控引夀陽全
境之水南會於洞過洞過於是始濁魏書地形志云同
過水出木瓜嶺一出沾嶺一出大廉山一出原過祠下
[006-14b]
五水合道曰同過然則同之爲洞因水名加偏㫄耳
志言五水而厪臚四源失舉者舍壽水無足以當之自
建公潭而西逕西落鎭至榆次縣東界游波西逝左則
涂水南來會之水經注所謂出大嵰山涂谷者也大嵰
山卽地形志之大廉山又西五里原過水自右會之統
納眾川勢亦始平居人用以灌漑其地溝塍刻鏤䆉
稏千頃仿佛江南風景憶春中自汾州還道經晉祠觀
晉泉之正出淸鑑毛髮山下釃渠數十其穀亦宐稻之
二水之淸之利㪅何其相似歟晉水初岀而民利之洞
過必逕流百數十里而民始食其利則因乎地勢然矣
[006-15a]
五水之合爲洞過也惟涂水冣古春秋時以名縣顧物
情隱顯有時是以水經魏志咸表洞過而壽陽命以夀
水酈道元乃稱曰黑水宐魏收作志失之也夫
戴東原集卷弟六
[006-15b]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