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家藏集 > 匏翁家藏集 61
[061-1a]
匏翁家藏集卷第六十一
墓誌銘一十首 壽藏銘一首
  前朝列大夫國子祭酒陳公墓誌銘
今上之五年擢國子祭酒邢公爲禮部侍郎而以翰林侍讀學
士陳公代之公上疏辭不𫉬則就軄一時僚屬生徒皆自以爲
得人公爲人師莊重簡黙於教條重改更特持成䂓御人度使
可守而巳至簿書錢榖之事一付主者務大綱不𤨏𤨏問出
入曰吾職不在是也故事國子師生月給錢干爲飮食費然
以事去不及給者則貯爲公錢用之葢更數祭酒皆然至邢公
繼之頗以法繩人人始有怨言及旣擢去或欲誣其以公錢入
已者且及公公置之殊不以爲意事遂 上聞詔大臣雜治
邢公對簿力辨公歎曰吾官至國子師尊嚴矣安能對刀筆吏
[061-1b]
掉口舌乎不吐一詞竟服時適有從中醖釀之者獄詞上僃皆
坐除名於是諸生數百人詣闕上章爲公訴誣枉不報士論寃
之其有志世道者則以 朝廷一旦辱二大臣去之如反覆手
又爲國體惜之也公旣免官家居言笑如昨日將治裝南還不
幸而疾作矣遂以七年九月乙酉卒于崇文街里第年五十七
夫人錢氏護柩歸葬吳縣伏龍山之先塋實九年二月壬申也
公諱鑑字緝熈世本嘉興啇氏元季之亂曾大父賔避地長洲
之周莊冒氏陳大父諱某父諱潤贈翰林編修公生方㓜稚編
修君謫戍葢州道京師遺公故人范叔瓚家稍長去從王太
一居爲老氏學非其志也然公少有高資竊好儒家言能通其
下筆爲文章輒有奇氣他日以事如浙東市書盈篋而歸晝
夜誦習卒棄其學而歸於儒以其餘力治進士業正統九年中
[061-2a]
順天府鄕試第二人明年禮部中乙不就入國子爲李忠文
公弟子文名益起忠支奇之十三年中㑹試十八人廷試擢第
一甲第二人授翰林編修景泰元年代祀北鎭醫巫閭山還充
經筵講官七年遷修撰 英宗復位奉使朝鮮天順四年同
考試禮部明年預修大明一統志尋選充東宮講官六年主
順天府鄕試丁母太孺人沈氏憂服除遷侍讀修 英宗實
錄成進侍讀學士成化四年主應天府鄕試明年奉詔敎庻吉
士翰林未幾國子之命下矣公爲人容貌岸然望之不可親
及就而聆其言論藹如也人有善喜爲之稱道其不善者亦疾
之如故卒以此得禍少罹患難家室蕩然能以孱弱自樹立
及登第得官而編修君没戌所乆矣間因東使代祀便道函其
父骨歸而逆母太孺人養之於官旣而得㫖賜歸葬其父于鄕
[061-2b]
母子同入里門卒完其家室而加光大之人以爲難公事太孺
人孝而盡禮太孺人卒居喪三年不肉食不内處不酬應文事
時 朝廷方修實錄嚴有詔起公公上章求終制不允章再上
懇求允之平居無聲色之好好止藏書幷古書畵物而巳朝
鮮嘗因公來使以妓女侍公詩却之夷人敬歎至版刻其投贈
諸詩行于國中其爲文才贍而氣完所著號方菴集凡干卷
善筆札至臨模古人眞蹟殆不可辨配錢氏封孺人賢而有内
助功公無子子弟之子淶先卒三女長適湯璧次適范輪次許
適丘某而天孫男一人曰柢公之葬蘇守鄱陽丘侯時雍實經
紀之而墓銘顧未之𠜇寛則有罪焉葢寛少游於公之門公不
以其不肖毎與進之今幸竊科第入翰林而公旣不見則聞公
之葬獨無一言以下慰於九泉乎爲之銘曰
[061-3a]
得喪紏紛有萬其狀自我得之或以人喪我力可爲人不可知
終焉面目求無靦而公則其人進退甚適公議未亾則我藉藉
此寃可置彼惜孔多歸全一丘其如公何
  先考封儒林郎翰林院修撰府君墓誌
府君諱融字孟融姓吳氏蘇之長洲東吳上鄕人自高曾以來
代有隱德父曰壽宗尤以淳篤稱生値元季逮國能晦匿
自全娶同邑韓氏年五十始生府君時洪武巳卯二月甲寅也
府君㓜則端確兼多智識如鉅人性至孝父嘗有疾以童子徒
歩入西山汲澗泉煑藥以進稍長即善治生父曰吾晚得子而
子能自立如此固先世之德之致也喜而特祀吿之府君旣孤
年甫十四自顧無他兄弟卓然以門戶自任當是時所居城東
遭世多故隣之死徙者殆盡旣荒落不可居乃徙今集祥里依
[061-3b]
從母之夫顧執中氏顧方以貲雄里中乆而家漸衰執中且病
呼府君告曰吾視諸子鮮克承家者吾即死惟是舎宇勿爲他
人有也府君泣而諾之及執中没府君厚與之而仍居其子
不使他適迄今葢五十餘年府君旣以勤儉謹畏拓其家以大
而城東舊業然未嘗一日敢而不經理之晚歲益種樹結屋
爲終老之圖因自號東莊翁及孤寛忝科第入翰林爲修撰𫉬
以其官封府君階儒林郎然不幸命下則旣遘病矣卒以成
化乙未八月戊子年七十有七娶居氏繼張氏繼王氏皆封安
人子男三曰宗曰寛曰宣女四適沈鏸周諤沈綬王節周氏女
先卒孫男四曰奎曰奫曰奕曰福孫女二長適夏靖先卒次許
適徐美中曾孫男一曰俊章女一以卒之年十二月甲申葬于
吳縣五都太平鄕花園山之先塋寛居京師聞府君病凡再
[061-4a]
上章始 賜歸省未至家之七日而凶問至寛哀號悲恨痛徹
心骨聲容如存聞見無及日月有時敢次叙平生大畧𠜇石納
之幽堂夫府君之德所以積于躳見干事庇于子孫推及于
親戚鄕䣊者當求諸名筆表于墓道寛悲哀昬憒不能悉書也
嗚呼痛哉孤寛謹誌
   奉議大夫宗人府經歷龎君墓誌銘
宗人府所設官有令有正皆極品然未嘗授其人常以駙馬都
尉一人之尊貴者署其事其屬有經歷亦必有淸望之士乃授
葢愼之也龎君朝儀以[沔-丏+丐]陽守滿考特擢爲之君靜厚人也言
動不躁且才具足以有爲始至府中覩𪠘宇傾圯葺之如新
人莫知其費之所出顧所掌自 皇族譜牒冊籍之外更無
所事又府署深逺終日寂然如山林間吏卒闔戸晝寢而君益
[061-4b]
閒散無以施其才歲餘病作竟卒實成化二十二年十一月十
九日享年于君諱珵字朝儀其先山西大同人曾祖福忠謫
戍北平又徙太倉故今爲大倉人祖景仁考仲禮仲禮娶某氏
生君始遣君入衛學爲儒生君能自勵以天順某年遂登應
天府鄕試旣而試禮部輙不中始仕爲[沔-丏+丐]陽[沔-丏+丐]陽大州號難治
惡少年往往白晝肆剽掠莫敢何問君始至擒其首惡者一二
治之餘皆歛蹟屬縣景陵有巨奸相聚隂持吏短長起減詞訟
其黨有一太歲十虎三彪之號亦皆就擒死獄中他日盗聚竹
林灣𫝑張甚捕者皆空還君出其不意以小舟抵其巢穴盜
相顧驚曰太守來矣遂奔散𫉬二十餘人寘之法州境遂寧廵
撫都御史劉公敷特旌其功以勵衆州旣稱治君乃料戶口以
均徭役作溝渠以僃旱澇行之悉有法至今人思之葢君爲州
[061-5a]
如此可不謂才具足以有爲者耶君娶陸氏子男一人皚女
三人孫男一人皚將扶櫬南還卜卒之明年某月某日葬于太
倉殷岡門外以予嘗知君奉王翰林濟之之狀謁拜乞銘予以
知君晚爲辭而皚不也銘曰
位則不卑才無所施尚有遺愛與[沔-丏+丐]水東馳嗟君子兮藏于斯
   甌寧童府君墓誌銘
童爲閩世家其先葢出𣈆車騎將軍牧之至唐有避亂由廣陵
來者始居甌寧之西 鄕遂稱西 童氏在宋曰蜚朱文公
門人也著述甚富自是子孫以儒業相承而族益大元末曰瑛
者率鄕兵拒僞漢陳氏入 國朝論功授官瑛生文貞文貞生
衡衡娶楊文敏公女弟生府君少則醇良旣長寡言愼行與物
無忤事父祖與繼母吳盡孝父没事叔父而孝不替至與兄弟
[061-5b]
及諸子處友愛慈厚家庭間盎然也童旣大族君待其族人凡
親疎賢愚一以恩意其居鄕謙謹人皆愛重之或有忿爭以一
言諭之輒服歲飢出粟賑貸不責其必償其後朝廷令有司
行勸分之令君首奉詔始授承事郎非君所望也君少好學
而舅氏又貴顯于 朝力足以薦人君時雖尚少然不肎依附
以取仕宦教其子宜以科第出用子欽竟登鄕貢而君則不及
見矣旣七年欽赴試禮部始持其友行人祐之狀來乞銘且
出其家乗一編相示則自唐宋以來至于 國朝名人之文詞
皆在予愧乎其請也顧欽之意懇懇乃爲書其事行之槩𢌿之
刻于墓上君諱詡字士敏號恬齋以永樂丙申十月二十五日
生成化辛丑四月二日卒享年六十娶吳氏先十二年卒子男
六人曰俞曰欽曰佐曰中曰康曰龯女五人長適朱燫次適朱
[061-6a]
爟皆文公十世孫次適建寜左衛指揮張淵次適江楫孫男十
人曰輔曰輗曰曰轍曰軾曰輖曰晏曰誠曰䇿女九人以卒
之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葬于其鄕泰山之原而銘之則丁未之
三月十二日也銘曰
閩有名族初則以儒視其篋中穰穰遺書問孰保兹惟士敏甫
其在里居亦不怍俯視其後人振振何多況也有人巳掇鄕科
有施必報尚在他日藏兹山丘其固其宻
   鴻臚寺主簿何君墓誌銘
鴻臚寺主簿何君去其家十年以例乞歸省旣得㫖行至半
道聞母孫氏喪哀痛不食者纍日及抵家而疾作竟卒成化二
十年十月十五日也享年五十七其子椲自太學亟歸將以明
年十一月十三日葬君於泰興縣永豐之原謁予請銘予辭焉
[061-6b]
其請益至葢旣乆始克爲之君諱嵩字與瞻姓何氏世爲泰興
人其先有諱某者以好義聞鄕里君之高祖也曾祖彦淸祖伯
舟父頔頔娶呂氏生君兄弟三人君最㓜以父命爲伯父顥子
爲人美風儀而績文學道汲汲如不及初不欲仕日之田間課
農勤苦甚粟輒倍收然農事暇未嘗廢學也嘗至京師高文懿
公以鄕里故與語奇之文懿時在館閣欲薦君可用力辭乃巳
旣歸愈益敦行時都御史王公竑廵撫淮揚今南京兵部尚書
王公恕爲揚守二公世所謂偉人相與論郡内士必及君他日
兵部行縣遂造君之廬其見敬禮如此後君以事再入京師竟
用知者薦授鴻臚寺序班秩滿陞主簿居官黙黙非所樂也君
性孝友事所後父母一如所生二兄相繼没以痛哭故致疾
其學務博覽尤熟於史上下數千載事能記憶不遺佛老之
[061-7a]
教非特不信亦不一窺其也然君平生惟不爲奇絕可駭之
行故其名譽不出於鄕而予亦不知君及觀當世二三名臣所
以待君者則其爲人可知也且狀爲進士儲君巏作儲固其鄕
人也知君尤詳予特節而書之君娶張氏子男三人曰杰曰椲
椲鄕貢進士曰楫揖後兄岳先七月卒曰楷出妾楊氏女二人
李貴宗劉時其壻也孫男一女二銘曰
仕而食焉巳升諸朝没而殯焉不在于郊嗟哉何君名永昭
   韓府儀賔曹公墓銘
維 太祖高皇帝有子曰韓憲王王有子曰襄陵莊穆王王
有女曰淸澗縣主主長而甚賢王奇愛之爲擇佳配公時年十
六以從母之夫陳公傑爲平凉守自吳中往視之他日王適見
公察其可妻也使人言于陳其夫婦重違王意卒諾之巳而資
[061-7b]
遣之入京誥授儀賔階亞中大夫仍賜章服鞍馬而歸鄕人
以爲榮公諱珙字仲璜姓曹氏世家蘇之吳縣爲人俊偉豪爽
無齷齪態人多樂與之交然或不當其意雖顯要者亦視之
好面斥人過尤能分辨曲言出人亦無不服者身雖處富貴
未嘗一日其故土見吳人與語輒流涕而所以接遇之必厚
以父母早世嘗迎其兄瑒事之甚謹兄没撫其遺孤巳子然
其平生葢如此以成化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卒享年五十有
七子男四人長銘爲縣主出以軍功授官服次龯次錡次銓女
三人長適平涼衛千戶張英餘未行孫男二人長澄郡庠生次
瀾女四人於是銘來吿哀 朝廷爲遣官賜祭將以卒之又明
年甲辰十一月壬寅日葬于平涼縣由延里之原以予其郡人
也奉御醫周原巳之狀泣拜請銘銘曰
[061-8a]
孰謂吳産而爲韓人迨其中身生子長孫坐上雄豪灑然襟度
維不驕盈足以銘墓
   亾弟原輝墓誌銘
嗚呼原輝果棄我而逝耶悲夫初原輝病少愈欲來京師視予
或止之不顧曰吾必一視吾兄竟來予見之驚喜甚然竊憂焉
畱四月還相與痛哭而別至家僅五月而病劇遂不可救葢昔
者不逺數千里而來其與我訣別也悲夫原輝諱宣姓吳氏世
家長洲爲先修撰府君之季子而吾之母弟也年十三母張安
人不幸下世一旦能自謹居家塾依予以學凡嬉游博奕之
事皆無所好也稍長每早作之城東經理舊業種樹成列鑿池
環之更築屋田間爲農隱計題其㫄室曰拙脩因號拙脩居士
而時舉杯歌𣈆唐人田園詩以自樂嘗曰吾有憂慮惟入園林
[061-8b]
臨水石不知其脫然以去也性孝友能順適父兄意先府君嘗
館親黨之無依者數人至原輝館之不替而長女兄寡居無子
則迎養于家其仲早喪生女數月亟取鞠之如巳出一男曰
遂尚㓜更撫教之至於長而成立其心之厚如此平生奉巳食
不求豐衣不求華惟取足而巳尤不自愛往往親爲勞苦之事
與人處平和謙抑尊爼間相與勸酬飮輙盡醉醉則黙然不亂
故人皆愛而親之其娶沈氏先卒有子一人曰奕出側室顧氏
女一人適徐美中其生正統三年十二月十一日卒成化二十
一年三月二十日年止四十八以是年十二月十三日葬于吳
縣太平鄕花園山先塋之次予嘗與原輝約他日歸老必于東
城而原輝亦曰吾當益經理其地與吾兄樂也悲夫今尚何望
哉葬旣有日吾何忍銘然亦不忍終無銘以暴白吾弟之爲人
[061-9a]
也銘曰
父兮母兮子於是依兮尚俟其後兮吾與子同歸兮
   明故昭信校尉泰州守禦千戶所百戶胡君墓誌銘
胡之先淸江人也在元有仕爲萬戶者曰煥章煥章生德淵
國初戍守盱眙儀眞等處爲隊長後徙泰州生志學志學娶劉
氏生君君諱倫字大經爲人重厚明敏且好學畧通隂陽醫
而於九數尤精少則在行伍人皆爲不樂而君殊不以爲
意曰此吾世籍也舊制凡戍江北者歲更至京師操僃及君即
擐甲出門衝冒霜雪不以行役爲難辭如是者凡三十年其小
心守法自裨將而上皆信之景泰初北虜旣遁京師猶戒嚴方
務儲粟塞下爲守禦計然納粟六百石以例授試百戶當是
時君益欲以功名自遂從武平伯陳友往征迤西得選置帳
[061-9b]
下以資謀畫師還實授百戶武平以君有贊助勞擬再論奏不
果人又爲公不平而公亦不以爲意也旣還泰州謂天下承平
敎其子必以文顯其子玉竟登進士第列官于朝卒如其志
君性孝侍父疾乆而不倦母孀居二十五年奉養僃至及父母
終居喪哀毀而有禮其爲人如此則所以稱於人者豈特才諝
而巳以永樂甲午五月十日生成化乙巳十一月十七日卒享
年七十有二以明年某月某日葬于州西九里溝之原娶薛氏
懷慶知府廣之女先卒子男五長即玉禮部儀制淸吏司主事
次璉襲百戶次瑄次珍次珙女二長適許瑺先卒次適州學生
李鑨孫男九曰嵩嶽巖餘未名女九長適韓源餘尚㓜儀制君
將歸治葬自爲狀來請於予且曰玉忝以明經致用適與先人
同品秩幸嘗考最例不得封典甚恨願𢌿之銘以慰也予重
[061-10a]
違其情乃諾而銘之曰
胡在故元實爲武官厥旣失之家幸以完公以才諝稍自振㧞
賞不酬勞功簿孰閱未復于武卒顯于文甲科儀曹𢌿其後昆
維此幽堂百世無改追榮其先亦尚有待
   菴湯府君墓誌銘
湯府君以成化十七年正月廿二日卒旣卜明年十月廿五日
葬于先塋矣其子瑄持御醫周原巳之狀始來乞銘其墓君諱
溍字宗本自號菴翁其先常之江隂人也後徙于蘇遂爲吳
縣人世勤生殖家至府君之世而家始益大府君有兄弟八人
其仕者曰渭他皆行貨于外府君亦嘗一至京師竟歸而治生
于内蓋府君善殖産所以居積棄取得古人遺法然凡錢帛之
出入估之上下必公必平而其爲人又剛重厚素爲人所
[061-10b]
信服當衆言交競徐出一言無不帖然以去其家旣益大而居
者甚衆衣食所資婚喪所需以及賦稅所出一惟府君所區畫
當是時其家出者率僮奴能恊力化居而収倍蓰之息仕者有
民社能守法奉公而有善最之名而府君於是乎有力於湯氏
矣然府君至此自持益謹自奉益約兄弟子姪得於見聞者更
厲不敢爲驕奢之習所謂禮生於有者及其旣没而族人
始悲思之夫爲市交易見於易牽車服賈著於書至司馬遷作
史記特爲白圭猗頓立傳葢貨殖人生日用所不能巳者推而
言之其大者不可以爲國使國之財賦得其人而理之不惟可
以足用而其效至於使民知禮節而俗厚矣府君曾祖曰潤
祖曰均澤父曰善善以渭貴封大興縣知縣母曰楊氏封安人
其配周氏繼徐氏王氏周出男二人曰琪曰瑄瑄以書藝進授
[061-11a]
鴻臚寺主簿女一人嫁浦文泰庻出女一人許嫁某孫男三人
曰僎曰𫝊曰倫女二人一嫁朱延一在室府君享年六十有八
其葬在吳縣太平鄕薦福山合周氏兆銘曰
鬱然高丘是惟翁之墳嗟翁百年匪其身以殖其家以垂
其子孫何以爲用惟其義何以爲本惟其仁何以知此吾其里

  醫師錢橘隱壽藏銘幷序
吳縣西三十里有雅宜山錢氏始葬山下者曰良玉府君橘隱
則府君之仲子也其名愷字伯康自號橘隱錢氏世業小兒醫
其先爲江都人在元有曰益者任常州醫學教諭因家焉益生
元善國以名醫徴奉詔往治𣈆王子疾愈王奏畱之卒
葬太原元善生宗道𣈆府良醫正宗道生良玉太醫院醫士良
[061-11b]
玉娶高氏蘇州人也再家于蘇故今爲長洲人橘隱以永樂丙
申十二月十二日生自其蚤處巳傳醫業然其氣豪爽不欲以
醫名居都下者數歲所交多名公奇士議論間發輒傾其坐人
歲巳巳適有胡虜之驚然歎曰吾生不能立功名于時至於
悋惜財物視軍興缺乏不少助之可乎乃市馬干疋上之以
例被 恩典之榮巳而歸吳復歎曰吾生無德澤及人惟醫吾
家故業也盍終假是以施吾仁乎始出治病治輒驗毎旦啓門
迎致者閧然而入其多殆不能酬應而窶家子輒抱携而來纍
纍于路不絕一與論視而不責其必報其爲醫善究病源而議
論娓娓足以發之所處方大率持重嘗曰壯夫尚欲固本況嬰
孺氣體脆弱可以峻急求乎至所治藥雖竒材貴品不䘏購求
往往躬自修治不付他手葢其精如此故其醫益驗遂與其兄
[061-12a]
伯常院判齊名數十年來大江之南言小兒醫者必曰錢氏其
名浸聞中朝然橘隱旣老不願仕矣橘隱翛然長身而禮度
雍容藹然有和氣少從故禮部尚書楊公游巳嘗親其德學中
歲日與歸田諸老登臨宴賞以極其樂葢其好文尚禮則不以
老而倦也配王氏太原人世以武顯柔順溫稱賢宗族間子
男三人曰鋼先卒曰銳曰龯女二人適陳傚莫益榮孫男四人
曰同文曰同倫曰同德曰同理女四人曾孫女一人於是橘隱
生七十年即雅宜先塋之次治壽藏爲二穴異日將幷王氏葬
焉工畢具書及廬山陳孟英先生所述事狀來請曰幸及吾無
恙時爲之銘庻平生有所託而傳也予謂橘隱旣不諱乎彼而
復事乎此豈其猶不情乎死生之際耶竊惑之雖然曾子之
啓手足亦欲門人知其平生而況即先人之㫄異時奉其遺體
[061-12b]
而歸于是行不𧇊名不壞以見于地下豈特無毀傷而巳是宜
序而銘之銘曰
惟伯康父作此玄室鑿而築之旣堅旣宻峯巒嶔崟泉水淸漪
自我先人巳藏于斯世之熈熈人之怡怡尚百歲後從而歸之
   新淦縣丞顔君墓誌銘
成化丙戍春予憶赴君山游之招君迓之門甚恭命其孫涇趣
治具指山而游之君年老矣導客顧甚輕徤始登岝㟧峰晚過
何山飮僧舎歸宿其家詰朝飯畢與客由支硎過禪關度西嶺
萬松間遂入天平謁忠烈廟旣乃飮白雲泉扣大小石屋望龍
門而歸仍宿其家益設酒肴樂客予憊甚欲臥未得而君貌益
恭氣益爽當是時予竊窺見君之德而其壽考亦足以占之葢
歷十年爲乙未歲十月十二日而君終于正寢春秋七十有五
[061-13a]
於是涇登進士第以嫡長而孤居憂于家咨其叔父所以葬大
父者累然衰服拜于門出其同年徐仲山所爲狀以墓銘請君
諱璋字廷用姓顔氏其先傳自北徙吳莫知其世曾祖均仕元
爲㢘州知州祖仁平江路逹魯花赤父希誠母呂氏君娶卜氏
繼顧氏子男三人曰鎡早卒曰錤曰鎰女四人適湯銘陳瑾顧
榮其一在室孫男三人曰涇曰渭曰深女四人曾孫男女各一
人以卒之明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葬君于吳縣何山之原君少
以宦家子知學問稍長推擇爲縣吏巳能立名行縣中人稱之
及上吏曹給事如例授安福縣丞再歲丁外艱服除改上饒俄
又丁内艱服除改新淦在安福時縣有豪猾數持吏短長及發
民隂私以射利君始至知之召置庭下數其罪遣去其人懼而
止縣遂以寧新淦爲江西劇縣素號難治縣官率不乆罷君有
[061-13b]
幹局愈以勤愼自持仕竟滿考常掌二稅見民有鬻兒償官者
歎曰此豈得巳者乎吾爲民父母而使民至此奚以我爲遂以
俸代償之自是益畱意民隱其心之厚如此故所至去任民輒
挽畱之旣去輒思之君縣丞旣九載例得遷官曰吾獨不知止
乎即具疏請致其事歸時年始六十云君歸日以敎子孫爲事
或時循壟畮課農業與耕夫伍無嫌也因自稱稼軒老人性尤
喜山水勝日尋佳處登臨游泛竟日返其樂有人所不及知
者君偉儀觀美鬚髯而莊重詳雅能起人敬才旣不盡用世然
晚見其孫取科第貴顯于時論者謂其德澤之及後人者深且
長矣銘曰
維古發身不拘一隅在漢名臣刀筆簿書顔君之才與崔子俱
予不丞而丞予相彼小人有出無處以官爲家疇曰歸歟
[061-14a]
車攻維工孰始匪輿樂奏維瞽孰終匪圉凡物且然而人弗如
師峯之下有舊田廬奉身而退庻保令譽昔所抱孫焜燿朝
翛然考終世等敝帤孰訃縣氓來挽喪車百世尸祝桐鄕之墟
匏翁家藏集卷第六十一
[061-14b]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