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剡源文集 > 剡源戴先生文集 17
[017-1a]
剡源戴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四明戴表元帥初
 墓表 墓碣
  宋氏墓表
東昌莘宋氏有爲信州推官者嚬蹙而謂其僚剡源戴表元
曰吾宗之先鄆人也鄆今爲東平府吾宗之居東平陽穀十
八都獅子堂其西北曰石佛堂者葬域在焉金之季年兵燬
漂揺士大夫家莫能知有譜牒世次而宋氏之可聞者㫁自
吾祖嘗爲軍千戸千戸府君娶東昌莘氏生吾父府君後
娶莘孫氏因居莘爲莘人初千戸府君昆弟五人同時死其
四惟號五公者在五子傳一子承陽穀之業千戸府君亦死
葬陽榖死三月而吾父始生夫人抱遺孤居陽榖兩年㑹
[017-1b]
難作徙莘之父母憐吾家單子又不可托數數欲奪志改
適吾祖母誓死守節者十四年乃以病死莘而歸葬陽榖吾
父府君生長莘性温恭悃慤無機穽莘人至今稱其行生庚
辰四月八日死戊午四月二日年三十九死之歲吾母孫夫
人年三十六襲姑之化却鉛澤服素縞以嚴儉持家終其
身雖比隣無故少游接而鄕閭姻族歲時慶弔無𨶕禮吾頼
教育徼倖成立至元十六年以尚用監史值進俘寳隨監長
忻都廷見䝉賜白金爐合等器五十兩吾母見之喜曰此汝
家先世遺慶汝何以及此宣自愛十七年勞調充征東行中
書省掾尋改充江淮行中書省二十五年調承事郎鎮江
金壇尹滿再調徽祁門尹吾母皆及就祿養凡蒞官行事朝
夜警督備至馭下慈臧𫉬有過譴逐必痛責子婦使復還中
[017-2a]
外母敢犯教年七十四死祁門生癸未七月三日死大徳丙
申十一月十七日臨訣呼諸子前曰我起艱寠至今日死不
恨惟爾祖墓在陽榖爾父遺體葬莘城北恐散逺不得展
省以爲念汝等豈能詶吾言乎言訖而瞑祁門歸吾不孝不
𫉬凾遵吾母言姑藁殯吾母揚州以俟後歸今信府秩且復
滿年加髦衰如有不可待及扵大故將何以見吾母地下旣
卜吉扵莘城西三里新張保將用大徳某歲某月日陽穀遷
祖考千戸府君祖妣夫人之窆併奉莘地揚州考妣合葬
惟宋氏存亡絕實慿二妣婦節母範苟延烝嘗爲衣冠家
誠不忍遺先徳按士禮子孫追榮其親得植墓表刻石器
子宜爲文辭以慰吾志表元辭不獲命謹實録底裏鐫載琬
琰掲之壟上使人知夫世之爲善無不報而幽閨窮巷孀
[017-2b]
寡弱服勞秉節扵𡨕𡨕之中者天必憐其貞苦榮之以賢子
孫使之康強壽頥而享食其效扵以旌孝思厚俗非曰褒
飾而巳推官父諱衡母孫氏諱妙貞推官名彧弟仲某早世
季彬推官之子萬里彬之子萬鈞萬美宦學盖方興未艾云
  徐使君墓表
信上饒徐公卒扵員郎二千石旣葬其縣之石橋鄕南徐大
塘塢者三十七年而墓碑不立承學之士以爲公名蹟在史
冊行業在鄕閭誠不待是而𩔰著然愈逺亦恐墜逸無以異
瞻昭永久乃相與來諗于剡源戴表元頗有以紀之按徐
氏世緒逺出偃王居信者多𩔰人公諱子卿字竒仲少頴
悟目誦數千言族父忠公元杰毎曰是子必亢吾宗嘉熈丁
酉遂以詞賦魁鄕貢戊戌試禮部中進士科人爲公喜公曰
[017-3a]
時方以此取士吾不得不爾耳授迪功郎隆昌南昌尉尉治
左有南州髙士塚荆蕪没人一日命薙去築思賢亭以見志
轉運使何君處久傾盖器重檄攝郡文學尋檄分司撫州小
事許專决州苦和糴斛面及田宅稅契錢爲民害立罷之再
檄瑞陽如在撫考滿未謁選㑹趙信父視師江上欲屈公而
淮西總領所辟監鳯臺酒庫因赴其聘而兼賛趙公幕府當
是時軍興事煩公年少入預籌畫出理鞭筭精采獵獵諸公
間用趙公荐特差充兩浙轉運使司準備差遣榮王府奪民
田公㫁歸民田王怒語侵使林使公改㫁公曰吾職可削筆
不可改也輦下供億重歲入不足以支撙節出納作漕計本
末一書示來者癸丑春以考舉及格改官授臨川民喜見顔
色問是吾分司公耶至則興學立黄勉齋先生祠清版曹宿
[017-3b]
覈經界隱籍邑以大治有殺人委于隍者吏執王應亨奴
主七人鍜鍊誣服公白郡改鞠殺人者常平司都吏馮汝能
也事聞轉一官舊例試院未掲名許徤者疾足報捷以邀厚
犒乙卯秋舉禁卒與馬營争其利致閉郡守主兵官不能制
且亂公單車往諭咸聴命廣縣𪠘創蓮華漏建相業堂成皆
自爲記包樞宻聞其政謂人曰江西五十餘縣臨川第一丁
巳除尚書檢閱官書擬右司文字立朝感激欲言事輙劄
入乞建儲不報戊午出通判平江改嘉興守挾同爲執政
傲愎甚公極力規正不可則以監州不職自劾守爲歛戢悉
却俸外無名事例作一杯水亭暇日嘯咏其間愉如也除太
常寺丞就守嘉興命下丁母憂去家食不通貴人書疏婆娑
東山下自號東山翁文酒耕漁相娛數年以疾卒生壬申八
[017-4a]
月四日卒甲子八月二十一日得年五十三曽祖功懋妣王
氏祖思聰妣陳氏父質通直郎兩浙轉運使司主管文字妣
張氏贈安人配華氏通直郎建寧嘉禾令君女性端淑儉恪
佐公居官無紛華意公盛年思退賛其决盡義嘉興歸相張
安人䘮盡禮公疾侍藥盡勞卒持制盡哀通直公在堂華
通直亦老迎致相驩養盡誠宗姻鄕黨急乏賙貸盡惠旣貴
不忘𧖟桑常夜績課兒誦書教盡方生壬午三月二十六日
卒至正壬辰十二月丁酉以遺命葬鄭塢距公墓八百舉武
而近子男三忠甫歷上饒南城建平三尉有能名次迪吉登
仕郞出爲外家後先卒次志甫以軍功補官垂換授州教授
卒女道韞適池州教授管茂孫男二拱辰徽州教授次宿老
女二曾孫男干女干公平生爲文有體裁自舉子時聲
[017-4b]
撼塲屋及宦學東西師友益廣如袁廣微兄弟湯伯紀父子
徐景悅蔡仲節諸公俱以剛介廉静見交在淮西朞年増餉
額十一萬有竒奏减磨勘十一年耻自陳併他賞皆不敘吕
節使文徳舉親民却不受在兩浙吳謝二相賢公争致門下
兩辭之在右司當宁顧輔臣稱信有三徐可進用指公與忠
愍公之子直諒台守宗仁也丁大全貪其功誘公監察御史
且嘱以林參政弹文公曰臺官可爲當路私人乎即日告假
出關去里居服闋有荐于朝予江西一州不拜予歸班不拜
翁𥙊酒馮舍人皆同年在朝屢道賈平意意將處之清要以
父年八十不可出力辭終父之世不過朝奉郎賜紫魚服嗚
呼科舉法敝久矣敝極則可廢然由隋唐以至近世所得名
卿材大夫不少其人必皆沉潜好氣節疏通知體要無有肯
[017-5a]
遽然闒茸不振者而風骨稍高即成竒傑盖其獲之也不以
求而以知責之也不以役而以禮故人人得自持重而盡其
材余生晚雖不逮事公卽公之淵源向皆耳目所睹記賢
者不必以不仕爲髙仕矣天下共名爲奸邪者嫉之不可主
天下或名爲奸邪或名爲忠良者疑之不可主至扵天下共
名爲忠良可主而亦不苟就焉公之落落扵吳謝丁賈之
間所向偃蹇盤旋孤行直立此非可徒以科舉士論也昔者
延陵義死墓有旌題仲舒貧葬行路展禮庸敢附二賢■
例掲之壟端使百世之下想遺風談故事者猶有所考不亦
可乎
  五山陳公墓表
嗚呼是爲信上饒五山陳先生之墓公之世本籍玉山後稍
[017-5b]
徙上饒沙溪之旁有五山公晚居其間學者因尊稱之爲五
山先生焉方公少年上饒多名士大夫徐祭酒父子韓直院
兄弟諸賢爲領袖疊山謝氏城山林氏藍山張氏之徒爲羽
翼風采扇動東南而公生世家能以義氣招致衣冠俎豆不
徹扵門篇章箋翰日積其席乙卯秋尋用詩賦充鄕貢州人
謂一蹴且躡通衢雲遊矣春官失之恬不以介意益廣問學
築室聚書闢館聘客𥬇談歩趨皆有法度久之名成行孚鄕
隣有争則聽之决官府有急則𠋣之助盖古之善人君子布
衣韋帶而尊扵王公重扵專城者其道𩔖如此也丙午兵起
始避孔道入深谷苃舍相依者至數百家藥病飯飢全活甚
衆事定起領邑校掃燼地立講廬扵是大㑹民數郡博士以
儒籍爲憂託公扶之聞命不辭殚勞罄資凡留連省戸下踰
[017-6a]
年迄脫同袍于編氓而歸㑹廣信闕長長廣信州將部使者
聞其名方議薦擢而公竟還五山遂終身焉喜爲詩有古近
體并雜著干卷藏于家性篤直好義重然諾見人善稱誦
如巳岀及聞其惡一不掛口待交游能始終犯不較施不伐
由是無絲粟怨嫉扵人美眉𦒿年華皓意行郊㕓間識與
不識望之知爲吉徳諱堯龍字臣曽祖伯運祖徳寧父良
才世爲儒娶鄭張皆先公卒又施氏子男三公美舜懋
早世次舜淸婺州永康教授女二適徽州婺源學正祝廉次
適趙 皆鄭岀孫男六禹疇禹錫禹逺禹範禹謙可崇女二
曾孫男干女干年八十生壬午正月八日卒大徳五年
九月十日葬五山西十里𩀱峰以其年十二月庚寅公事親
以孝間居父䘮治葬極盡力至是𩀱峰亦自卜余之來後公
[017-6b]
一年每臨事接物興扳援不及之嘆嘗作詩哀傷之又
以事嘗至五山亦及拜𩀱峰阡婆娑松檜撫問泉石遺風猶
存顧安得復有斯人乎而其子孫多善文雅喜從余游爰采
家乘訂以鄕公言掲辭植表𩀱峰之下使後來爲者知
慕云
  徐耕道遷葬碣
歲甲戌乙亥余客金陵四幕文武掾佐浮沉去來以千計徐
君耕道在數中余接之不及稔也爾後三十年來上饒扵君
爲鄕始獲知君之家世出處及誦君詞賦盖上饒之徐自衢
徙而居世黄塘諱元得字耕道曽祖賜迪功郎祖植禮部進
士父華甫自號橘隱翁世以儒素科級自重至君從兄忠愍
公遂爲壬辰進士第一人仕終扵大司成冬官二卿當忠愍
[017-7a]
公時四方宦學之士無不願登其門君携超頴之質入則與
二季端友龍圖立大侍郞綢理書疏出則與趙茂實尚書徐
景說秘書軰商略義理及旣不得志場屋而遊則與揚州李
制置江州趙安撫之徒講畫籌策游倦而歸則與蜀郡楊叅
預天台葉集賢諸公攷問故實聲漸氣摩意喻色授不勞而
成良器江淮舊稱功名馳驟之地嘗奉檄築懷逺軍城
勇副尉升授滁州散祗移淮隂文家峰巡檢淮隂尉進保
重慶轉進義副尉又剿廣益盗湘南轉進武校尉又五轉自
承信郎至忠翊皆身犯矢石得之非他書生用空言功幕
府之比然盤旋曲折亦不足盡其才而歲年老矣扵是歸傍
鄕井旣而避地于饒徳興之宗儒村宗儒有王氏故大家能
以禮館榖君學徒爲之填委㑹李制置弟宰祁門扵徳興鄰
[017-7b]
邑也復招游祁門爲刋所爲詩詞曰横塘小草一筆二筆者
干篇君平生輕財有俸餽卽散以周人之急故晚而益貧
三年不得巳遂歸黄塘課子讀書督奴畦殊不爲前時意
度閒暇惟去宗族鄕黨相倡和命詩社曰明逺并主隣社香
林社友又爲刋小草六筆者干篇癸巳夏感疾至秋加劇
作書别所嘗交往有此行遥指柯山云云數十字
升遊洞天之意書畢而逝十月某日也生庚辰十一月某日
年七十四葬之新卜在祖塋白土山側子男四長某次某皆
早世次某出爲衢官堂宗人後次直謙銘曰不局於趨亦不
失吾儒不急扵營亦不害吾生大袖長紳魁顙豪膺閟此佳

  周府君碣
[017-8a]
饒安仁周君諱文清字清之年六十四以至元辛二月十
六日卒乙未二月二十七日旣葬于附郭之譚山而石表未
立其孤懼無逺扵芻牧持武岡王之志來請銘按志君曽
祖諱某祖諱逺父諱志家世循良君早從鄕縉紳問學恬扵
進取而訓兒女一以孝悌忠信邑大夫推其賢尊爲耆宿常
禮貌之歲飢荒力賑恤人有𨷖䦧爲質决是否皆喻而止
安仁路當孔道每風問俗之使至納其雅言民受寛賜晚
歲益屏人事畦種以自樂號愛圃翁文士賦詩盈編君
不介意頗好西方之書繙誦有深得者迨婚嫁將畢
遂感疾命家人衣周身棺周衣翛然而逝世之談儒者嘗詆
釋氏爲誕其弊也華言雅趨而少誠慤周君之扵出處死
生之際不近扵有恒者邪君生扵戊子六月二十四日先娶
[017-8b]
李氏夏氏俱先卒子男三宗垕宗懋李出宗允夏出女一
嫁支以良孫男三女四銘曰吾聞適丘墓道不施哀而哀生
嗚呼兹岡吉人之藏其固其康
剡源戴先生文集卷之十七終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