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日講禮記解義 > 日講禮記解義 卷四十一
[041-1a]
 欽定四庫全書卷
日講禮記解義卷四十一
 樂記
  樂記者記樂之義也古有樂經疑多是聲音樂舞之
  節少有辭句可讀誦記識是以秦火之後無傳焉漢
  河間獻王集諸生采周官諸子作樂記二十四卷劉
  向校書得樂記二十三篇篇目具見别錄今樂記斷
  取其中十一篇合為一篇朱子曰古禮樂書皆亡學
[041-1b]
  者皆言其義至於器數則不復曉盖失其本矣吳氏
  澄曰劉向所得二十三篇又與河間獻王所撰二十
  四卷不同其十一篇合為一篇者盖亦刪取要略非
  全文也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
 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
 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
  此言樂所由始也單出曰聲雜比曰音干戚武舞羽
[041-2a]
 旄文舞凡音之所由起不係於外乃由人心之動而
 生也人心本静其所以使之動者因物之感而然也
 心既感物而動則形於言而有聲聲與聲相應自然
 生清濁高下之變至於變而合節成調則謂之音比
 合其音而播於樂器及動於干戚羽旄之舞器則聲
 容兼備而謂之樂矣案此言音由心生與書所謂詩
 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者相合此樂之本也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是故其
[041-2b]
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其喜
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
感者其聲直以亷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六者非性
也感於物而後動
 此歴言人心感物而動形於聲之實也音由心生如
 此故樂也者音所由生而其本則在人心之感於物
 也凡人喪所欲則哀哀則形於聲者蹴急而減少得
 所欲則樂樂則形於聲者寛綽而紆餘順其心則喜
[041-3a]
 喜則形於聲者發揚而放散逆其心則怒怒則形於
 聲者高急而猛暴於所畏則敬敬則形於聲者無委
 曲而有分辨於所說則愛愛則形於聲者有和說而
 無亢厲此六者非性也乃情之感於物而後動者也
 吳氏澄曰喜怒哀樂未發之中性也有感而發則為
 情情可以為善有不善者物為之累也
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
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姦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
[041-3b]
民心而出治道也
 此言先王慎其所以感人心者之實也惟人心感物
 而動是故先王之於人心必慎其所以感之者故為
 之禮以道其志之所之為之樂以和其聲之所發為
 之政以一其不齊之行為之刑以防其不軌之姦是
 禮樂為本政刑為輔而其致一也先王所以同民心
 而出治道者此也案此記言樂而每兼禮又幷及於
 刑政盖四事惟一理故曰其極一也
[041-4a]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
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
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
 此言聲音之通於政也成文猶言成方自其法度謂
 之方自其文理謂之文凡音所從生固本於人心者
 也情動於中而不容已故形於聲以宣之聲有疾徐
 高下自然相應如五色之成文斯謂之音矣是故音
 生於心而亦由於政治之得失治世之音安静而歡
[041-4b]
 樂者其政和故也亂世之音怨悱而恚怒者其政乖
 故也亡國之音悲哀而愁思者其民困故也是聲音
 之道盖實有與政相通者矣可不慎所以感之乎
宫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
怗懘之音矣
 此言治世之音與政通也怗敝懘敗也聲有五而取
 象不同宫屬土其聲至濁而統攝衆音與總攬萬化
 者相似故為君象商屬金而聲次濁猶臣之輔君故
[041-5a]
 為臣象角屬木而其聲清濁相半上次宫商下管徵
 羽猶民之上奉君臣而下理事物也故為民象徵屬
 火乃聲之次清者其象為事有民而後有事也羽屬
 水乃聲之最清者其象為物有事而後用物也必也
 君明臣良民安事治物阜五者各得其理而不亂則
 五音克諧而無怗懘之足患矣案黄鍾之律九寸每
 寸九分九九八十一為宫聲之數三分損一下生徵
 五十四三分益一上生商七十二三分損一下生羽
[041-5b]
 四十八三分益一上生角六十四三分之不盡一算
 其數不行故聲止於五陳氏祥道曰宫商角徵羽五
 聲之名也君臣民事物五聲之實也實治則聲從而
 治故欲諧五聲必先正倫理
宫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官壞角亂則憂其民怨
徵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財匱五者皆亂迭相陵
謂之慢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
 此言亂世幷亡國之音與政通也變臣言官者主有
[041-6a]
 職者言之宫亂則樂聲荒散而無統由其君之驕恣
 於上也商亂則樂聲欹邪而不正由其官之壞亂於
 下也角亂則樂聲憂愁由其政虐而民怨也徵亂則
 樂聲哀慘由其役繁而事勤也羽亂則樂聲傾危由
 其用不節而財匱也若五者皆亂而互相陵越則謂
 之慢而國之滅亡近在旦夕矣夫敬與慢生於心而
 治忽即因之為政者所宜深念也
鄭衞之音亂世之音也比於慢矣桑間濮上之音亡國
[041-6b]
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此即前代之音以驗亂亡之事也比猶同也桑間衞
 地詩序謂桑中篇是也濮衞水名濮上之音紂靡靡
 之樂也如鄭衞之音即亂世之音也近於迭相陵之
 慢矣桑間濮上之音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而無道
 揆其民流而無法守於是乎誣上行私而不可復止
 也案路史桀作東音操北里大合樂桑林孔疏亦云
 桑林之間是桑間桀樂濮上紂樂故以為亡國之音
[041-7a]
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
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衆庶是也唯君
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
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
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於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徳徳
者得也
 此言君子之能知樂而幷幾於禮也幾近也音所由
 起生於人心而樂也者乃與君臣民事物之理相通
[041-7b]
 者也統而論之則聲可知而音為難音可知而樂為
 難故耳有所聞但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心有
 所識但知音而不知樂者衆庶是也唯君子乃能知
 樂是故審聲以知音之得失審音以知樂之得失審
 樂以知政之得失而治道備於此矣是故不知聲則
 不可與言音不知音則不可與言樂果能知樂則倫
 理兼盡而幾於禮矣既禮樂之皆得即謂之有徳之
 人以其能實得此和序之理於心也然則知樂之微
[041-8a]
 者非君子其孰能之哉方氏慤曰瓠巴鼓瑟流魚出
 聴伯牙鼓琴六馬仰秣此禽獸之知聲者也魏文侯
 好鄭衞之音齊宣王好世俗之樂此衆庶之知音者
 也孔子在齊之所聞季札聘魯之所觀此君子之知
 樂者也
是故樂之隆非極音也食饗之禮非致味也清廟之瑟
朱絃而疏越壹倡而三歎有遺音者矣大饗之禮尚𤣥
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禮
[041-8b]
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
人道之正也
 此承上有徳而言先王制禮樂之意也清廟周頌篇
 名清廟之瑟登歌清廟而鼓瑟也朱絃謂練朱絲以
 為絃越瑟底之孔疏而通之使其聲遲緩也此聲初
 發一人倡三人和聲音固所以為樂然樂之盛者初
 不在極聲音之美也品味固所以行禮然食饗乃禮
 之重者初不在極滋味之厚也清廟之瑟朱絃疏越
[041-9a]
 濁而且遲一倡三歎和者甚少有餘音而不盡者矣
 大饗之禮尊尚元酒俎唯生魚羹無調和有餘味而
 不致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禮樂非以聲與味極口腹
 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其好惡而復乎人道之正
 也案劉氏敞曰遺忘也清廟之瑟美其徳而忘其音
 大饗之禮美其敬而忘其味理亦可通夫好惡者情
 也反人道之正則有以復其性矣周官五禮防民之
 偽而教之中六樂防民之情而教之和即是此意
[041-9b]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
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内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
理滅矣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
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於是
有悖逆詐偽之心有淫泆作亂之事是故強者脅弱衆
者暴寡知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
其所此大亂之道也
 此因上文平好惡而言好惡之所自始與所由僻也
[041-10a]
 知知上知是體下知是用禮樂所以平好惡而好惡
 之失其平者有故焉人受中以生當其静而未發則
 渾然者天之性也及感於物而動則油然者性之欲
 也人心虚靈原自有知物至而此知知之然後好惡
 形焉苟好惡無節於内所知者誘於外而不知自反
 則欲肆而天理滅矣夫物之感人無有窮已而人之
 好惡無有節制則是物至而人反見化於物也人見
 化於物也者滅乎理之本於天而窮乎欲之生於人
[041-10b]
 者也於是悖逆詐偽以為心淫泆作亂以為事是故
 以強脅弱以衆暴寡以知詐愚以勇苦怯疾病者不
 得其養老幼孤獨者不得其所此乃大亂之道也朱
 子曰人生而静感於物而動此言性情之妙人之所
 生而有者也盖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其未感也純粹
 至善萬理具焉所謂性也然人心不能無感於物感
 於物而動則性之欲者出焉而善惡於是乎分矣性
 之欲即所謂情也物至而知知之者心之感也好之
[041-11a]
 惡之者情也形焉者其動也所以好惡而有自然之
 節者性也好惡無節於内知誘於外此情之所以流
 而性之所以失也苟於此覺其所以然而反躬以求
 之則其流庶乎可制也不能如是而惟情是徇則人
 欲熾盛而天理滅息尚何難之有哉此一節正天理
 人欲之機間不容息處惟其反躬自克念念不忘則
 天理益明存養自固而外誘不能奪矣
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人為之節衰麻哭泣所以節喪紀
[041-11b]
也鐘鼓干戚所以和安樂也昏姻冠筓所以别男女也
射鄉食饗所以正交接也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
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
 此言先王制禮樂以平好惡之實也射鄉大射鄉射
 及鄉飲酒之禮也食主飯饗主飲好惡之不可無節
 如此是故先王制為禮樂因人本然之情為之定其
 當然之節衰麻哭泣所以達其哀而節喪紀也鐘鼓
 干戚所以導其豫而和安樂也昏姻冠筓所以坊其
[041-12a]
 欲而别男女也射鄉食饗所以嘉其會而正交接也
 禮以節民之心樂以和民之聲而又有政以率其倦
 有刑以禁其非此四者通行於天下而罔有悖違則
 王者之治道備矣案此節専以禮言而樂在其中亦
 禮先樂後之意
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樂勝則流禮
勝則離合情飾貌者禮樂之事也禮義立則貴賤等矣
樂文同則上下和矣好惡著則賢不肖别矣刑禁暴爵
[041-12b]
舉賢則政均矣仁以愛之義以正之如此則民治行矣
 此承上節民心和民聲而言其教之效也樂者主於
 和而為同禮者主於序而為異同故有恩以相親異
 故有别以相敬樂偏勝而一於同則流而不敬禮偏
 勝而一於異則離而不親故合之以情而使致和於
 其内飾之以貌而使制節於其外此禮樂相資為用
 之能事也先王導民以禮樂而禮之義立則貴賤有
 等矣樂之文同則上下協和矣又輔之以法而好惡
[041-13a]
 分明則賢不肖殊科矣刑以禁其暴爵以舉其賢則
 勸懲當而政均矣本於仁以為愛本於義以為正如
 此則樂不至於流禮不至於離而治民之道達於下
 矣應氏鏞曰前以刑政輔禮樂而曰王道備言其為
 治之具也此以仁義别禮樂而曰民治行言其為治
 之效也
樂由中出禮自外作樂由中出故静禮自外作故文大
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争揖讓而治
[041-13b]
天下者禮樂之謂也暴民不作諸侯賓服兵革不試五
刑不用百姓無患天子不怒如此則樂達矣合父子之
親明長㓜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則禮行矣
 此又承上相親相敬而言其效之極也樂以治心故
 由中而出禮以治躬故自外而作惟由中故不勉強
 而静惟自外故有條理而文樂至於静斯為大樂然
 止以導心之和故易而無擾禮至於文斯為大禮然
 止以範身於敬故簡而不煩其在於人樂極其至則
[041-14a]
 各得其所而無怨禮極其至則各安其分而不争古
 之聖人所以揖讓而治天下者正此謂也當其時暴
 民懾伏而不興諸侯賓服而不叛兵革戢而不試五
 刑措而不用百姓無他患天子無可怒如此則樂教
 達矣合父子之親明長㓜之序使四海之内無不相
 敬天子如此則禮教行矣案易乾陽屬心坤隂屬體
 大傳曰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樂
 治心而由天作禮治躬而以地制必易必簡此同和
[041-14b]
 同節之本與
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和故百物不失節
故祀天祭地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如此則四海之
内合敬同愛矣禮者殊事合敬者也樂者異文合愛者
也禮樂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故事與時並名與功

 此言禮樂之原於天地與其所以感人者也時如虞
 夏商周事如揖讓放伐功如致治救民名如韶夏濩
[041-15a]
 武大樂之静而易者與天地同其和大禮之文而簡
 者與天地同其節惟同和故能昭宣化育而百物不
 失以遂其生也惟同節故能辨别尊卑而祀天祭地
 以正其位也明則有禮樂而達乎造化之原幽則有
 鬼神而符乎聖人之徳如此則四海之内莫不感之
 而合敬同愛矣盖禮之三千三百事雖殊而合敬則
 一也樂之五聲六律文雖異而合愛則一也夫愛敬
 者情也惟禮樂之情同故明王迭興制禮作樂以此
[041-15b]
 相沿而不變也如時出於天作事立禮者以之而事
 要必與時並功見於民命名制樂者以之而名要必
 與功偕凡其合愛合敬之情豈有不相沿者哉朱子
 曰禮主減樂主盈鬼神亦止是屈伸之義禮樂鬼神
 一理在聖人制作處便是禮樂在造化功用處便是
 鬼神
故鐘鼓管磬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
樂之文也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升降上下周
[041-16a]
還裼襲禮之文也故知禮樂之情者能作識禮樂之文
者能述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明聖者述作之謂也
 此承上而言聖人能知禮樂之情以制禮樂也綴之
 言連舞位相連也兆位外營兆也裼襲見曲禮制度
 宫室器皿之類文章衣服旗裳之類合敬合愛固見
 禮樂之情矣而亦有器焉有文焉彼金革之聲為鐘
 鼔竹石之聲為管磬文舞所執有羽籥武舞所執有
 干戚此樂之器也身容之屈伸頭容之俯仰行列有
[041-16b]
 綴兆行止有舒疾此樂之文也盛黍稷而有簠簋盛
 牲牢而有俎豆品節之有制度脩飾之有文章此禮
 之器也行之有升降位之有上下歩有中規矩之周
 還服有宜質文之裼襲此禮之文也凡器與文總莫
 非情之所寓故惟知禮樂之情者為能因情立文而
 創作於前識禮樂之文者為能考文㑹情而傳述於
 後盖作者生而知其情是之謂聖述者學而識其文
 是之謂明明聖之稱非可襲取正以其能述作之謂
[041-17a]
 也案上節事與時並名與功偕或謂應連此節為義
 盖事因時而異名以功而殊所謂有損有益所可得
 而變革者即器與文之謂也陳氏澔曰五帝三王不
 相沿襲皆聖者之作也周公盡取先代參而用之兼
 聖明之作述也孔子之聖乃述而不作者有其徳無
 其位也然則制禮作樂欲有以建中和之極豈不在
 首出之聖人哉
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
[041-17b]
故羣物皆别樂由天作禮以地制過制則亂過作則暴
明於天地然後能興禮樂也
 此言禮樂與天地相資為用之理也化猶生也别謂
 形體異也樂主於和即天地之和也禮主於序即天
 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以氣而化序故羣物皆以質
 而别樂之作屬乎陽而法乎氣之行於天禮之制屬
 乎隂而法乎質之具於地若過制則無序而失之亂
 過作則不和而失之暴故必明於天地之和序然後
[041-18a]
 能興禮樂以贊化育也朱子曰樂由天作屬陽故有
 運動的意禮以地制如由地出不可移易劉氏曰前
 言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以成功之所
 合而言也此言樂者天地之和禮者天地之序以效
 法之所本而言也
論倫無患樂之情也欣喜歡愛樂之官也中正無邪禮
之質也莊敬恭順禮之制也若夫禮樂之施於金石越
於聲音用於宗廟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則此所與民同
[041-18b]

 此歴言禮樂之體用以見應於和序之實也患拘苦
 也講論人倫而出於心之所安無拘苦之意也禮樂
 有情有文是故論倫理而無患樂之本情也欣喜歡
 愛樂之官主也極中正而無邪禮之本質也莊敬恭
 順禮之宰制也此非聖賢君子不足以知之若夫禮
 樂之設施於金石發越於聲音致用於宗廟社稷有
 事乎山川鬼神則是以其文措之天下而凡民亦可
[041-19a]
 以共知者也方氏慤曰金石聲音亦統以禮而言者
 凡行禮然後用樂用樂以成禮也
王者功成作樂治定制禮其功大者其樂備其治辨者
其禮具干戚之舞非備樂也孰亨而祀非達禮也五帝
殊時不相沿樂三王異世不相襲禮樂極則憂禮粗則
偏矣及夫敦樂而無憂禮備而不偏者其唯大聖乎
 此推言制作之治功以見應於和序之本也辨與徧
 通達具也王者受命而興功成而作樂以象之治定
[041-19b]
 而制禮以飾之其功大然後其樂備其治辨然後其
 禮具如徒以干戚之舞猶非樂之所以備徒以孰亨
 而祀猶非禮之所以達也盖明王所相沿者禮樂之
 情耳以其文則五帝之樂殊時而未嘗相沿三王之
 禮異世而未嘗相襲所以然者樂極則憂禮粗則偏
 矣文固未有久而不弊者也及夫以時措之與民宜
 之篤於樂而不憂盡乎禮而不偏者其唯大聖人之
 知禮樂之情者乎案禮樂之情帝王所同其不相沿
[041-20a]
 襲者文也舊解以不相沿襲為備樂達禮者非是
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
而樂興焉春作夏長仁也秋斂冬藏義也仁近於樂義
近於禮樂者敦和率神而從天禮者别宜居鬼而從地
故聖人作樂以應天制禮以配地禮樂明備天地官矣
 此申言天地序和之意而因明聖人制作之功也敦
 和樂貴同也率循也從順也别宜禮尚異也居鬼謂
 居其所為亦言循之也官猶位也禮何自而行也自
[041-20b]
 天高地下各有定位而萬物散殊於其中則為自然
 之序而禮制已行矣樂何自而興也自天地之氣流
 而不息而萬物合同化生於其間則為自然之和而
 樂已興焉春作夏長生物之仁氣也秋斂冬藏成物
 之義氣也仁主愛而近於樂義主宜而近於禮樂以
 敦厚其和發達乎陽之所生是為率神而從天禮以
 辨别其宜安定乎隂之所成是為居鬼而從地故聖
 人作樂以應天之生物制禮以配地之成物至於禮
[041-21a]
 樂之制作既明且備則有以裁成輔相而天地各得
 其職矣朱子曰天高地下萬物散殊一段意思極好
 非孟子以下所能作其文如中庸必子思之辭盖禮
 樂二者就天地言則先禮而後樂惟有序而後和生
 焉就天地言則先樂而後禮惟氣和而後物成焉聖
 人明於自然之禮樂因隂陽以統形氣始而應之配
 之以成位終而官之以成能故曰聖人之道禮樂其
 盛矣乎
[041-21b]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静有常小
大殊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則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如此則禮者天地之别也地氣上齊天氣下
降隂陽相摩天地相蕩鼓之以雷霆奮之以風雨動之
以四時煖之以日月而百化興焉如此則樂者天地之
和也
 此申言禮樂之本於天地也齊讀曰隮升也天尊地
 卑則君臣之分定矣卑高陳列則貴賤之體位矣動
[041-22a]
 静有常則小大之等殊矣天時之方以類而聚地産
 之物以羣而分則性命不同矣在天則成象在地則
 成形本一氣而兩在而聖人制禮以效之如此則禮
 者乃天地之别也地氣上隮天氣下降隂與陽相摩
 天與地相蕩鼓以雷霆而發其氣奮以風雨而潤其
 形動之以四時之錯行晅之以日月之代明而百物
 之化於是乎興焉聖人作樂以法之如此則樂者乃
 天地之和也案此本易繫辭傳之文記者引之以發
[041-22b]
 明禮樂之理非深於道者不能及也
化不時則不生男女無辨則亂升天地之情也
 此言禮樂之得失與天地相關結上文以起下文也
 升成也樂以敦和故化不時則失其和而不生矣禮
 以别宜故男女無辨則失其序而亂升矣盖乖氣致
 異天地之情然也張氏曰隨禮樂得失而應之是天
 地之情也然樂是氣化故云害物禮是形教故言亂
 人陳氏祥道曰化不時則不生以天地明人事也男
[041-23a]
 女無辨則亂升以人事明天地也
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隂陽而通乎鬼神
窮高極逺而測深厚樂著大始而禮居成物著不息者
天也著不動者地也一動一静者天地之間也故聖人
曰禮樂云
 此言禮樂與天地成功之所合也蟠猶結也高逺三
 辰也深厚山川也及夫禮樂之既得則和序之理充
 塞流行其無顯不至則極乎天而蟠乎地其無幽不
[041-23b]
 極則行乎隂陽而通乎鬼神其無逺不届而無厚不
 入則窮高極逺而測深厚如此則樂著乎乾知大始
 之初禮居乎坤作成物之位而著不息者天之運也
 著不動者地之處也一動一静如環無端而不可相
 離者乃天地間之理也故聖人昭揭以示人必合而
 舉之曰禮樂云案禮樂之功用乃聖人所以和同天
 人之際而使之無間者也舊注樂著大始著之言處
 也樂以和聲都為發揚昭著之意恐不當與下文兩
[041-24a]
 著字異說也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䕫始制樂以賞諸侯故
天子之為樂也以賞諸侯之有徳者也徳盛而教尊五
穀時孰然後賞之以樂故其治民勞者其舞行綴逺其
治民逸者其舞行綴短故觀其舞知其徳聞其諡知其
行也
 此言天子作樂以賞諸侯之故也五弦之琴其弦按
 五音無文武二弦南風即南風之薰之詩䕫典樂之
[041-24b]
 官昔者舜作五音之弦為琴以歌南風盖所以法天
 地之仁氣也於是䕫承其意而為之制樂以賞諸侯
 故天子之為樂非但宣吾心之徳而已亦以賞諸侯
 之有徳者也惟徳盛則教道尊嚴有以復民之性五
 穀時孰有以遂民之生然後賞之以樂其治民勞者
 徳薄而舞之行綴逺其治民逸者徳盛而舞之行綴
 短故觀其舞而知其徳猶之聞其諡而知其行也案
 鄭注民勞則徳薄酇相去逺舞人少也民逸則徳盛
[041-25a]
 酇相去近舞人多也孔疏綴謂酇也盖樂舞在庭庭
 之廣狹有定故人少則舞處寛人多則舞處狹也
大章章之也咸池備矣韶繼也夏大也殷周之樂盡矣
 此言歴代名樂之義而嘆其盛也咸皆也池施也帝
 王之樂各有其義所謂大章者以堯之治光被四表
 協和萬邦而章明於天下也所謂咸池者則黄帝之
 徳開物成務自邇及逺而無不周徧矣所謂韶者以
 重華協帝舜能繼紹堯之治也所謂夏者以祗承於
[041-25b]
 帝禹能光大堯舜之徳也至若殷樂大濩周樂大武
 則所謂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者人事之理極
 於此矣
天地之道寒暑不時則疾風雨不節則饑教者民之寒
暑也教不時則傷世事者民之風雨也事不節則無功
然則先王之為樂也以法治也善則行象徳矣
 此言樂理之切於人當法之以成化也往來應期之
 謂時多少得所之謂節樂者天地之和也天地之道
[041-26a]
 有寒暑為一歲之分劑故萬物得寒而成得暑而長
 若不得其時則邪氣入而民疾矣風雨為一旦之氣
 侯故萬物得風而動得雨而潤若不得其節則沴氣
 至而民饑矣故教所以化物是即民之寒暑也教不
 時則反以傷世事所以應物是即民之風雨也事不
 節則反以喪功然則先王之作樂也法天地之道以
 為治也治無不善則民之行皆象君之徳矣一說行
 是舞行之行即所謂觀舞知徳者義亦可通
[041-26b]
夫豢豕為酒非以為禍也而獄訟益繁則酒之流生禍
也是故先王因為酒禮壹獻之禮賓主百拜終日飲酒
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備酒禍也故酒食者所以
合歡也樂者所以象徳也禮者所以綴淫也是故先王
有大事必有禮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禮以樂之哀樂之
分皆以禮終樂也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
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
 此言禮樂之用同歸於正人情也以穀食犬豕曰豢
[041-27a]
 為酒猶言設酒也一獻士之饗禮綴止也漢志俗字
 下有易字夫士行饗禮以豢豕而為酒食其初意非
 欲階之禍也而獄訟之興由此益繁則是酒之流弊
 生禍也故先王因制為飲酒之禮以節之雖士之饗
 禮不過壹獻而賓主亦必百拜使終日飲酒而不得
 至醉焉此先王所以豫防縱酒之禍也故酒食者所
 以合賓主之歡而非以窮口腹之欲樂以象其徳禮
 以綴其淫胥此意也凡先王有死喪之大事必有凶
[041-27b]
 禮以哀之有吉慶之大福必有嘉禮以樂之是哀樂
 之分皆以禮終則不淫不傷而樂在其中矣盖樂也
 者固聖人之所樂也而推之可以善民心其感人為
 甚深其移風易俗為甚易故先王著此以為教焉案
 禮以節哀樂之情樂以感人心之善皆所謂教民平
 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
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起物
而動然後心術形焉是故志微噍殺之音作而民思憂
[041-28a]
嘽諧慢易繁文簡節之音作而民康樂粗厲猛起奮末
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亷直勁正莊誠之音作而民肅
敬寛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流辟邪散狄
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亂
 此申言樂之感人深也志微意細也噍枯殺減嘽寛
 慢緩易平起初末終也賁怒氣也肉璧地好璧孔喻
 音之圓瑩通滑也狄與逖同逺也成樂之一終也滌
 蕩滌濫泛濫也夫民之生也咸有血氣心知兼乎氣
[041-28b]
 質義理之性而其喜怒哀樂本自無常盖應感之幾
 起於物而動然後心術形焉是性之發為情而不容
 自已者是故樂之足以感人也志微噍殺之音作而
 民亦感之而思憂嘽諧慢易繁文簡節之音作而民
 亦感之而康樂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亦
 感之而剛毅亷直勁正莊誠之音作而民亦感之而
 肅敬寛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亦感之而慈
 愛流辟邪散狄成滌濫之音作而民亦感之而淫亂
[041-29a]
 矣案樂也者生於人心而又有以感於人心起於風
 俗而又有以移乎風俗其道盖相為終始也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數制之禮義合生氣之和
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隂而不密剛氣不怒柔氣
不懾四暢交於中而發作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奪也
然後立之學等廣其節奏省其文采以繩徳厚律小大
之稱比終始之序以象事行使親疏貴賤長幼男女之
理皆形見於樂故曰樂觀其深矣
[041-29b]
 此言先王作樂以和天人而後推以教民也度數謂
 五聲十二律上下損益之數五常仁義禮知信也密
 閉也立之學若樂師掌國學之政大胥掌學士之版
 之類立之等若十三舞勺成童舞象之類文采謂五
 聲相應若五色成文也繩約也徳厚如中庸敦厚崇
 禮之厚象猶法也事行如上文宫亂君驕之類樂之
 感人如此是故先王之作樂必本於固有之情性稽
 諸聲律之度數制以隆殺之禮義合天地生氣之和
[041-30a]
 道人心五常之行而使其陽動不至於散隂静不至
 於密剛氣不至於怒柔氣不至於懾此四者和暢交
 於中而發形於外於是宫君商臣角民徵事羽物皆
 安其位而不相奪倫也然後推其教以化民成俗立
 學以為之地而掌教有官立等以為之法而進學有
 序廣其節奏而無缺略省其文采而無紊亂於以繩
 民之徳厚焉又從而律小大之稱而如宫音之至濁
 及羽音之至清整之各得其平比終始之序而自黄
[041-30b]
 鍾之初九至仲吕之上六聯之各得其次於以象民
 之事行焉此所以親疏貴賤長㓜男女一切人倫之
 理無不形見於樂故古語云樂之所觀者深其信然
 矣案安其位以上作樂之本也以下則皆作樂之用
 也方氏慤曰親疏言其分貴賤言其位長㓜言其序
 男女言其情四者皆人之倫而各有理焉唯形容於
 樂乃可得而見故曰樂觀其深矣
土敝則草木不長水煩則魚鼈不大氣衰則生物不遂
[041-31a]
世亂則禮慝而樂淫是故其聲哀而不莊樂而不安慢
易以犯節流湎以忘本廣則容姦狹則思欲感條暢之
氣而滅平和之徳是以君子賤之也
 此言亂世之樂與先王之樂相反也感或作蹙若夫
 亂世之樂不然如土敝則力盡而草木不長水煩則
 流擾而魚鼈不大氣衰則難繼而生物不遂世亂則
 無序不和而禮慝而樂淫矣惟樂之淫也故其聲或
 哀而外不莊或樂而中不安不莊故慢易以犯節不
[041-31b]
 安故流湎以忘本廣則嘽緩而容姦狹則急數而思
 欲至於感傷條暢之順氣滅熄平和之至徳是以君
 子賤而不用也方氏慤曰此廣言淫樂之事廣固足
 以有容所容者姦聲感人則逆氣應之矣狹固足以
 有思所思者樂得其欲則以欲忘道矣
凡姦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
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倡和有應回
邪曲直各歸其分而萬物之理各以類相動也
[041-32a]
 此推淫樂和樂之由以起下文也分善惡之分限也
 凡樂所由興未有不始於聲與氣之相為感應者故
 姦聲感人則逆氣應之逆氣積而成象而淫樂興焉
 正聲感人則順氣應之順氣積而成象而和樂興焉
 惟倡和各有其應故回邪曲直各歸於其分而萬物
 之理亦莫不以類相動也然則君子得不慎其所以
 感之者與案淫者和之反也知萬物之理以類相動
 則中和位育皆實事矣
[041-32b]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類以成其行姦聲亂色不
留聰明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惰慢邪辟之氣不設於身
體使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
 此言君子内外交養以為作樂之本也反復也物理
 以類相動是故君子知志之移於情則反其情之正
 以和其志知行之因乎類則比其類之善以成其行
 姦聲亂色不使留於聰明淫樂慝禮不使接於心術
 惰慢邪辟之氣不使設於身體凡耳目鼻口心知百
[041-33a]
 體皆由於順正以行其義則志和行成而樂之本立
 矣真氏徳秀曰君子之所以自養者無他内外交致
 其功而已姦聲亂色不留聰明所以養其外也淫樂
 慝禮不接心術所以養其内也外無聲色之誘則内
 亦正矣内無淫慝之惑則外亦正矣惰慢之氣自内
 出者也邪辟之氣自外入者也二者不得設於身體
 則外而耳目鼻口四肢百體内而心知皆由順正以
 行其義而所以自養者備矣
[041-33b]
然後發以聲音而文以琴瑟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
簫管奮至徳之光動四氣之和以著萬物之理是故清
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還象風雨五色成文
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百度得數而有常小大相成
終始相生倡和清濁迭相為經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
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此言作樂之事而及其效也五色謂角配青徵配赤
 宫配黄商配白羽配黑也八風謂八方之風律謂十
[041-34a]
 二月之律正北曰廣莫風從黄鍾之律冬至之氣也
 東北曰條風從大吕太簇之律大寒驚蟄之氣也正
 東曰明庶風從夾鍾之律春分之氣也東南曰清明
 風從姑洗仲吕之律穀雨小滿之氣也正南曰景風
 從蕤賓之律夏至之氣也西南曰涼風從林鍾夷則
 之律大暑處暑之氣也正西曰閶闔風從南吕之律
 秋分之氣也西北曰不周風從無射應鍾之律霜降
 小雪之氣也度謂律度自一至百言多也數者宫聲
[041-34b]
 八十一商聲七十二角聲六十四徵聲五十四羽聲
 四十八也清謂蕤賓至應鍾濁謂黄鍾至仲吕迭相
 為經即禮運還相為宫也清明也作樂之本既立然
 後發之以聲音而文之以琴瑟動之以干戚飾之以
 羽旄從之以簫管用是昭宣盛徳而奮其光輝感通
 隂陽而動其和氣贊相生成而著其物理是故其聲
 之清明象天其體之廣大象地其序之終始象四時
 其節之周還象風雨五色則成文而不亂八風則從
[041-35a]
 律而不姦百度則得數而有常音之小大相成律之
 終始相生倡和清濁更迭而相為經故樂之教行而
 倫理咸清以之治己則耳目聰明血氣和平以之治
 人則移風易俗天下皆寧而樂之功效極矣案清明
 廣大至徳之光也終始周旋四氣之和也五色成文
 以下萬物之理也推其效至於天下皆寧亦祗以得
 其情性之正而已
故曰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
[041-35b]
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是故君子反情
以和其志廣樂以成其教樂行而民鄉方可以觀徳矣
 此總結上文而又以起下文也方猶道也君子脩身
 以養和作樂以宣化如此故曰樂者生於人心之所
 樂也而所以為樂者不同君子則樂得其道小人則
 樂得其欲惟以道制欲則和樂而不至於亂若以欲
 忘道則惑溺而終於不樂是故君子反情之正以和
 其志而立樂之本廣樂之理以成其教而達樂之用
[041-36a]
  至於樂教既行民知鄉道而君子之徳可以觀矣程
  子曰人雖不能無欲然當有以制之無以制之而惟
  欲之從則人道廢而入於禽獸矣
 
 
 
 
 
[041-36b]
 
 
 
 
 
 
 
日講禮記解義卷四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